逆变器调试的基本步骤

逆变器调试的基本步骤

一、变频器调试的基本步骤(论文文献综述)

魏志豪[1](2021)在《基于PLC的摆臂型水泥袋自动套袋机控制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提高粉状水泥包装效率,摆脱水泥包装过程中过度依赖人工套袋的现象,本文特此以8嘴回转式包装机为基础,设计了一款与之相匹配的基于PLC控制的摆臂型水泥袋自动套袋机,明确了摆臂型自动套袋机的结构组成和工艺流程,并对其控制难点进行了分析,结合低成本、高性能、易维护等要求,制定了自动套袋机的技术参数和控制方案。摆臂型自动套袋机是融合精密机械制造、多元传感网络、复合驱动系统于一体的工业自动化生产线,它依靠多机构、多工位组合控制方式来完成各工艺环节的执行,根据摆臂型自动套袋机的工作流程特点,本文着重对其控制系统软硬件进行了设计,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对摆臂型自动套袋机的执行机构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分析,并按照工位顺序将整个工作流程划分为三个有序衔接的工作单元,分别是:包装袋输送单元、包装袋供应单元以及摆臂套袋单元,针对每个单元的工作特点,依此设计了对应的顺序逻辑控制算法;(2)根据套袋过程中的啮合特性,对摆臂套袋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分析,以平面四杆机构的尺寸为基础,利用矢量法对机械臂末端机构进行了位置分析、速度分析以及加速度分析,建立了确切的运动学模型,通过仿真软件进行数值仿真,其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为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3)对设备硬件进行了选型,完成了相关电路设计,构建了完善的传感网络系统、气动与真空系统、变频驱动系统以及伺服驱动系统,最终搭建了以“PLC+HMI”为核心的层级控制系统硬件平台:工业层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为核心,搭配传感模块、驱动模块等,完成设备信号的采集和相关动作执行的控制;监控层则以触摸屏(TPC)为核心,结合报警模块、主令模块,一同构成人机交互系统(HMI),经由以太网通信与PLC设备建立通信连接,满足用户对设备的监控和操作功能;(4)利用STEP-7 Micro/WIN SMART软件对自动套袋机的PLC控制程序进行了开发,采用结构化编程方式完成了主程序和各子程序的设计,实现了PID算法指令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最后,利用MCGS嵌入版组态软件设计了触摸屏监控画面,满足实时人机交互和参数在线设定等功能。经调试和运行分析表明,本文所设计的自动套袋机控制系统稳定可靠,易于操作和维护,在高粉尘环境中可以长时间稳定运行,实现了供袋、移袋、储袋、取袋、开袋、套袋等连续动作自动化控制,套袋成功率超过98.4%,套袋速度达到有效预期值,满足了企业生产需要,该系统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实现了用户对自动套袋机的远程操控,大幅改善了工作环境,彻底地将水泥套袋工人从粉尘弥漫的包装车间解放出来,为回转式水泥包装机的自动套袋技术难题提供了有利解决方案,提升了中小型水泥企业的智能化生产管理水平,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周祥月[2](2020)在《机械压力机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的研究》文中认为21世纪的今天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及人民社会生活物质不断丰富,中国正经历着从制造到创造的蜕变过程,为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实际需求,机械压力机及其自动流水线技术在汽车、农业机械、国防等大型工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目前对短周期、高效率、高精度加工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机械压力机是金属板材压模成型的主要制造设备,紧密关系到我国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等各方面。近年来,由于新一代高性能材料的诞生并且投入使用,从而提高了对新能源和原材料的节约意识和强烈的惜时概念,从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机械压力机电气控制系统的性能设计。基于自动控制下的机械压力机可以代替人工手动操作,并且伴随智能化的提高,在提高设备精度的同时、其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也提高,节约大量的人力资源,从而促使现代工业趋向于无人化模式靠拢。同时,对操作人员和投入使用机械设备的实时状态监控和维护管理更是重中之重。本文在对压力机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到以上方方面面的因素,据此在本课题中设计了基于PLC的机械压力机大型分布式电气控制调速系统,设计安全自动保护控制系统、ADC自动换模控制系统、系统功能控制程序等,并且配备Proface的HMI触摸屏人机界面,编辑出配套的人机界面监控系统。机械压力机设备是由电气控制系统、气路控制系统、油路控制系统共同配合驱动机械硬件来运转,本课题中主要是对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来配合对部分气路控制和油路控制系统工作。整个控制系统分站有电柜主站、变频器分站、立柱操作分站、横梁分站、地坑分站、滑块分站模块、工作台分站等。其设计思路是根据先进压力机的工艺要求对压力机控制方法的确定及整个控制系统控制方案的设计、元件选型设计。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包括对主站及各个分站的实际接线设计、控制原理设计、PLC模块的接线图设计;对控制系统各分站电气元件的选型、自动保护控制系统的设计、对机械压力机工艺流程的各动作控制程序的设计及分析;配合编辑的HMI人机界面和最后对控制系统网络组态连接设置。经过本项目的最终调试试验,本控制系统既能满足了工业生产需求的高精度、高效率、高安全性、更灵活可控性,也能使设备管理维护人员更加详细掌握设备在工作中的状态,便于安全高效的运行与维护。

马涛[3](2020)在《基于LabVIEW的采煤机实验装置声音信号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双滚筒采煤机是煤矿井下采煤工作面的重要设备,准确识别煤岩截割状态并进行滚筒高度的自动调节是实现滚筒采煤机自动控制的关键。采煤机截割声音信号既包含反映截割状态的有用信号,也包含机械电气等传动的环境背景噪声。如何对采煤机截割声音信号进行分析与处理,识别出反映不同截割工况的有用信号,并提取特征向量,对于煤岩界面识别和采煤机自动调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指导意义。本文以课题组前期研制的采煤机调高实验装置为平台,对采煤机调高测控系统和截割声音信号的分析与处理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第2章简要介绍了采煤机调高实验装置的原理、组成及功能,并对减速器进行了相关计算。第3章首先根据装置的测控任务进行了测控系统硬件的设计与配置,应用LabVIEW软件开发了采煤机调高测控系统,该系统能实现控制装置运行,以及采煤机截割声音、调高缸压力、摇臂倾角与振动等信号的多通道采集、数据处理、实时显示、存储等功能。论文第4章首先应用MATLAB和LabVIEW软件开发了自制A计权声级计,对比实验表明自制A计权声级计可用于采煤机截割声音信号的测试。基于调高实验装置的环境背景噪声构建了截割声音仿真信号,应用小波阈值降噪理论对截割声音仿真信号进行了降噪研究,最终确定应用coif4小波基,经6层小波分解后,选择sqtwolog规则计算阈值,采用软阈值函数,对截割声音信号具有最佳降噪效果,可最大程度地剔除环境背景噪声。论文第5章首先对两种典型截割工况声音信号进行了 FFT分析、功率谱估计和倍频程分析,结果表明这三种传统的分析方法对截割工况识别的差异性较小、区分度不高。为此进行了基于EEMD分解方法的截割声音信号的分析与处理,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截割声音信号,小波阈值降噪后利用EEMD分解得到IMF分量,选择和原信号互相关较大的IMF分量,提取这些分量的典型时域特征参数平均值、标准差和能量,这些特征参数在不同的截割工况时具有较大的差异,可以用于不同截割工况的识别,因而可以用这三个时域特征参数构建识别不同截割工况的特征向量。本文对于采煤机调高实验装置测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为类似测控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借鉴;对于截割声音信号降噪与特征参数提取,为煤矿井下采煤机在环境背景噪声下识别截割声音信号及不同截割工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图[57]表[17]参[85]

杨永攀[4](2020)在《黄骅港翻车机变频器及PLC改造项目施工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工业电气自动化的蓬勃发展,变频器及PLC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变频器及PLC在服役十几年后出现严重老化现象故障问题频出,已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的需求,对变频器及PLC的更新换代势在必行。但由于管理、技术、环境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限制,变频器及PLC改造项目在开展过程中经常面临大量的风险,可能会使项目产生很大程度的损失,因此,如何有效的对改造项目实施科学的、有效的风险管理成为一个值得深思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对黄骅港翻车机变频器及PLC改造项目施工风险管理做了如下研究:首先,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技术改造项目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理论、技术改造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介绍了常用研究工具,为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经过现场调查研究识别出变频器及PLC改造项目存在的风险,形成以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环境风险为一级风险因子的三层级风险辨识清单。再次,运用层次分析法、风险矩阵分析模型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出各风险指标的权重、风险值、风险等级。最后,研究分析风险评价结果,找出风险发生的原因,制定风险控制方案,执行风险控制措施,进而提高变频器及PLC改造项目的风险管理水平。

尤子威[5](2020)在《基于变频技术在超高层公共建筑空调系统中节能研究与分析》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建筑节能的研究,大量建筑节能技术应运而生,空调节能技术能够降低20%至35%左右的空调设备能耗,有效改善了建筑多余能耗的基本现状,对建筑节能做出了突出贡献。根据我国空调设备在不同区域、不同自然环境下的实际应用情况,空调节能技术还存在着不断创新、不断提高、不断改进的提升空间。使空调设备运行过程中实现低能耗与高效率,既能满足人们实际需求又能效降低能源消耗,是目前空调节能的根本目标。本课题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和理论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变频空调技术,建立了空调节能体系,以变频冷水机组、变频水泵、变频空调机组为功能模块,结合BMS楼宇自控系统,针对超高层公共建筑变频空调系统设计、调试、运维管理、智能变频空调系统及其控制进行研究分析,评价系统节能效果。通过变频空调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根据调查法、理论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和实测分析法等方法,根据变频空调设备,应用BMS楼宇自控系统,实现简化系统操作、降低运行能耗。应用Design Builder模拟软件,对超高层办公建筑变频空调系统进行节能效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变频技术减少空调能耗,研究发现,通过运用水泵变频技术后的空调整体的冷水机组的年能耗量值降低了大概8.85万k Wh,而机组中的水泵年能耗量值则降低了62.53万k Wh在冷机及风机的能耗方面,通过采用变频技术后,冷机的年能耗量值大大降低了36.41万k Wh,风机的年能耗量值也降低了27.38万k Wh。在超高层建筑变频技术研究与分析中,通过仪器设备进行全年运行能耗数据实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能耗分析,得出变频冷水机组技术的应用使全年耗电量减少约20%;变频水泵技术的应用使全年耗电量减少近30%;变频空调机组技术的应用使全年耗电量减少约25%。上述各变频空调设备结合使用,并辅助以BMS系统进行实施检测、控制、调节,系统整体节能百分率可达到20%~25%,空调运行效果处于较高的节能状态。通过对BMS楼宇自控系统等智能化控制系统的研究,提高了系统自动化控制和调节的运行水平,节省了管理和运行成本,设备运行管理难度大、设备运行数据不易读取和保存等运维问题。运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减少对运行人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的依赖,提高系统自运行、自监控、自调整等自动化水平,不仅降低了运行的人工成本,同时通过系统及时、准确、高效的调节减少了系统运行能耗。

金慧[6](2020)在《混合式教学在中职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信息技术是20世纪以来推动时代变革最直接最强大的力量,教育领域不可避免被信息技术影响,信息化教学方式逐渐作用于传统课堂。将基于互联网教学与传统教学的面授方式相融合,施展教学方式混合的新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发关注,尤其是近5年混合学习连续出现《地平线报告》在中,指出混合式学习设计的应用与日俱增将是未来1-2年的短期趋势之一。混合教学模式的优势不仅仅是在线和线下优势的两种叠加。因此,对混合教学设计和应用的研究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加工制造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理论知识前后衔接紧密系统性强,课程内容面向生产一线实践性强,课程中知识目标与技能要求是国家和企业对中级电工能力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内容对于学生获得中级电工技能证书有指导意义。传统课堂面对面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学生对于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课程学习需求。本研究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课程上提供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丰富了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资源。本研究首先利用文献研究法对混合式教学和混合式教学在中职应用情况做出相关综述,再利用调查问卷法、访谈法和教育实验法等分析方法,从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课程教学现状探究混合式教学与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课程相融合的策略与优势,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型,在教学前期、课中研讨、教学后期三个环节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中职学校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课堂进行混合式教学设计。最后以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课程中变频器调速系统章节的变频器安装与调试教学内容为例,在实验班进行混合式学习的教学实践并验证其教学效果,总结混合式教学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课程中的实施效果,探索混合式教学在中职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课程中的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中职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课程的教学提供混合式教学方案。

武君雯[7](2020)在《超临界水氧化设备研制》文中研究说明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可把难降解的有机废物处理为对环境无污染的物质,比传统有机废物处理方法更有效,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有机废物处理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其理论基础发展迅速且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国内外对于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在化学方面的应用研究较多,但关于超临界水氧化设备的研究较少。根据以上情况研制一套用于处理有机污水的超临界水氧化设备,此设备包括机械设计,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等部分组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介绍研制超临界水氧化设备的目的及意义,以及超临界水氧化技术,通过调研国内外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及设备的研究现状,得出需要研制出超临界水氧化设备的迫切性及必要性。其次根据设备的设计参数要求,制定了第一版的机械设计方案,并通过方案一的分析和改进制定出方案二,设计了压力控制模块、预热模块、反应釜模块、冷却分离模块等,并选择合适的高压柱塞泵、电动机、背压阀、安全阀、脉冲阻尼器等器件。接着介绍温度场基本原理、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等传热学理论知识,通过ANSYS Workbench仿真软件对反应釜进行温度场仿真,研究主加热炉使用何种保温材料的保温效果最好,通过仿真结果的对比得出当石棉作为保温材料时保温效果最好。然后介绍硬件设计需实现的功能及控制系统总体构成,利用6ES7 288-1ST20-0AA0型号的PLC设计出主电路模快,电源模块,PLC外部接线模块,温度测量模块等5个模块的电路图,详细介绍的各个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最后介绍超临界水软件设计需实现的功能及总体组成,利用西门子PLC的STEP7-Microwin编程软件对通讯程序、温度转换程序、压力转换程序、温度控制程序等进行编程,并对各个程序进行解释说明,同时利用LabVIEW软件对登录界面、基本信息、温度压力监测等进行设计,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对其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设备能够达到预期设计的各指标,满足使用条件。

郑文彬[8](2020)在《电动葫芦自动搬运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工序之间的物料搬运是制造型企业生产中重要的辅助生产过程,企业采用合理、高效的物料搬运设备对提高其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自动化是提高物料搬运设备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也是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本文介绍的一种采用电动葫芦的自动搬运系统,正是体现此发展方向的一种尝试。电动葫芦是一种轻小型起重设备,广泛用于各行各业需要提升、搬运轻小型物料的场合。它主要由导轨、行走电机和起升电机等部分构成,并通常采用线控或遥控的方式由人工进行操作控制。但这种传统的电动葫芦设备应用于工序间物料输送时存在着以下主要缺点:(1)它需要人工操作,甚至需要专人操作。这不但降低了生产效率,而且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物料或应用场合是对人体有毒或有害的,更可能导致人员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2)它在运行过程中很难被精确定位,而只能由操作人员根据其经验来进行定位。其原因是运动惯量大,驱动轮、运行轨道及运行导向装置均较粗糙,运行过程中存在吊钩和物料的摇摆问题等因素。以上问题的存在对电动葫芦用于生产线中工序间的物料输送是很不利的,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工作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这些工作和措施主要包括:(1)研究了传统电动葫芦升级为全自动运行设备的技术可行性。当传统电动葫芦的应用场合满足了适当的技术条件时,那么该电动葫芦在技术上是可被升级成为全自动运行的。这些条件主要包括:电动葫芦的装卸物料点为固定位置或有一定规律;运行路径可以确定;物料的装卸可以自动进行;吊钩和物料的摆动可被有效抑制;起升和平移的位置可以被检测等。(2)重新设计了电动葫芦搬运系统的机械结构,即主要由钢结构龙门架、电动葫芦大车、小车、横向及纵向的运行轨道、安装在小车下方横梁两端的电动葫芦等部分构成。(3)重新设计了电动葫芦平移运动的驱动电机和传动结构,采用了伺服电机加同步带的驱动结构。(4)分析了生产工艺要求及安全要求,并详细列出了此处物料输送的各种工作任务及其条件。(5)重新设计了电动葫芦自动搬运的控制系统。即采用了PLC、位置控制模块、伺服电机及伺服驱动器、编码器、接近开关等多种自动化产品作为检测或控制的元部件,并采用触摸屏作为人机界面。在控制方法上采用了位置标定、I/O驱动、逻辑控制和定位控制等方法。首先建立坐标系确定系统的机械原点,并对所有的物料装卸点进行位置标定,确定各位置坐标。然后系统根据I/O状态和逻辑运算结果驱动相应的伺服电机运行到指定的物料装卸点,并进行相应的装卸物料动作,完成后返回原点。经过这些研究工作及改造措施后,传统的电动葫芦就被升级为全自动运行的设备了,完全可满足工序间的物料输送并实现该工位的无人值守,即达到了“机器换人”的效果,提高了生产效率。在物料有毒或有害的场合也可以有效避免因人工操作而可能造成的意外伤害事故。

李晓龙[9](2020)在《基于免疫算法的特定消谐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十年以来,随着材料技术和工艺不断提升,电力电子器件得到了飞速发展和进步。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推动电力电子技术不断前进,使其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各种电力电子装置使生产效率、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但同时也带来了谐波问题。本文对应用于单相半桥、单相全桥以及三相桥式电压型逆变器的特定消谐技术进行了理论分析、仿真研究和实验研究。目前去除谐波的手段有很多,其中特定消谐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方法。采用何种方法能够高效、快速求解特定消谐非线性超越方程组成为研究特定消谐技术的一个关键问题,传统方法是采用牛顿迭代、三角函数变换等方法求解。本文提出将智能算法—免疫算法应用到特定消谐技术中。首先,给出了单相半桥、单相全桥以及三相桥式PWM电压型逆变器拓扑结构的单极性、双极性输出电压波形的特定消谐数学模型。基于实例给出了如何将牛顿迭代算法以及粒子群算法应用到求解特定消谐技术的开关角。其次,分析了如何将免疫算法应到特定消谐技术中进行开关角的求解。设计了免疫操作中免疫算子的编码方式并为其赋值,设计了免疫算法关于特定消谐技术的亲和度函数,探讨了在给定范围内各算子之间如何配合完成对待求开关角的全局寻优。再次,采用不同PWM控制技术以及基于不同算法的特定消谐技术以双极性三相桥式电压型逆变器为仿真对象针对不同负载进行仿真试验。在同等条件下对仿真所得输出波形进行频谱分析,观察逆变器输出波形的特点,分析逆变器输出波形的总谐波情况、拟消除谐波的消除情况。通过仿真实验查看实验结果得出了采用不同PWM控制技术时双极性三相桥式电压型逆变器输出电压波形的直流电压利用率的异同,为提高直流电压利用率提供新方法。最后,设计了具有同步变频变压功能的特定消谐式变频器,其主要分为控制电路和主电路两大模块。控制电路由模数转换器、压频变换器、循环加法计数器以及数据存储器等组成,主电路由整流器、逆变器和保护电路组成。逆变器采用以智能功率模块IPM为主体的三相桥式电压型逆变器。通过以上硬件电路设计及调试实现了特定消谐式变频器,进而验证了基于免疫算法的特定消谐技术的正确性及实用性。

孟宪玖[10](2019)在《垂直升降式智能立体车库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现今社会经济以及汽车行业的不断进步,汽车的占有量不断增加,停车难问题逐渐成为了社会问题,有限的土地使用面积与日益增长的汽车数量成为当今社会主要矛盾之一。立体车库由于自身众多优势,成为解决停车难问题的主要途径。但是由于现有立体车库存车时间长、停车困难、性能不稳定等缺点,造成使用率低、推广慢。因此,开发高智能、高稳定、高性能的立体车库已经迫在眉睫。控制系统是立体车库的核心与关键,因此研究与开发智能立体车库控制系统,对于解决停车难问题进一步提高车辆交通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以西安某小区垂直升降式智能立体车库为研究对象,对垂直升降式智能立体车库的控制系统进行分析、设计与开发。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立体车库的发展与现状,具体讨论其中车库的发展趋势以及发展前景,在生产使用过程中会出样怎样的难点等等。并根据调查分析设计了车库电气的总体控制方案。论文的重点是对垂直升降式立体车库控制系统以及系统中设计的软件、硬件进行分析、设计与研究,对垂直升降式立体车库的功能进行补充与优化。该系统采用全套西门子电气件,采用PROFINET通信方式。选择西门子S7-1200系列PLC作为控制器,对低压电气件、检测电器件、电机、变频器进行了选型。按照PLC输入点的分配规则制定了各个电器件在PLC上的输入、输出地址,在西门子博图软件中对系统进行硬件组态开发,完成了 PLC控制器、G120变频器、触摸屏、激光测距仪的通信设计。按照塔式立体车库的特点,融合排队论的概念,制定相应车库的运行体系,建立了几种立体车库的存取车策略的时间数学模型与能耗模型。在控制系统软件设计中,给出了上位机软件的操作功能与现实界面以及下位机的控制与监控功能。通过西门子博图软件完成PLC程序的编写与触摸屏界面的设计,监控系统的组态与界面设计通过WinCC组态软件完成。该系统中加入了车牌识别、视频监控等先进手段,研究开发的立体车库系统无需管理人员值守,用户可以自己操作。并对车库的控制系统进行了安全性分析,在软件与硬件方面都提出了改进措施。最后对该垂直升降式立体车库进行了电气元件安装与调试以及软件的调试。为了提高该系统的安全性,对系统软件与硬件进行了优化。

二、变频器调试的基本步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变频器调试的基本步骤(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PLC的摆臂型水泥袋自动套袋机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包装机的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1.4.1 国内包装机的发展与研究概况
        1.4.2 国外包装机的发展与研究概况
        1.4.3 包装机的发展前景和未来趋势
        1.4.4 PLC在包装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5.1 章节安排
        1.5.2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自动套袋机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引言
    2.2 自动套袋机技术设计要求与控制难点分析
        2.2.1 回转式水泥包装机综合概述
        2.2.2 包装机工作流程和基本参数
        2.2.3 包装袋选型和基本参数
        2.2.4 自动套袋机整机设计要求
        2.2.5 自动套袋机的控制难点分析
    2.3 自动套袋机工作流程与主要结构介绍
        2.3.1 包装袋套袋方式的比较和选择
        2.3.2 自动套袋机工作流程
        2.3.3 自动套袋机主要结构
    2.4 自动套袋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2.4.1 传感检测模块
        2.4.2 驱动模块
    2.5 自动套袋机控制系统的过程和特点
        2.5.1 控制系统的过程
        2.5.2 控制系统的特点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引言
    3.2 可编程控制器及其相关模块的选型
        3.2.1 PLC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
        3.2.2 PLC主模块及扩展模块的选择
    3.3 工业触摸屏的选型
    3.4 传感器的选型
        3.4.1 磁性位置开关
        3.4.2 接近开关
        3.4.3 光电编码器
    3.5 气动与真空系统设计
        3.5.1 气缸驱动回路设计
        3.5.2 真空吸盘回路设计
    3.6 伺服驱动系统设计
        3.6.1 伺服驱动原理
        3.6.2 伺服电机的选型
    3.7 变频驱动系统设计
    3.8 控制系统I/O分配与硬件连接
        3.8.1 PLC输入接口的分配
        3.8.2 PLC输出接口的分配
        3.8.3 包装机变频器硬件接线和参数设置
        3.8.4 输送机变频器硬件接线和参数设置
        3.8.5 三线制接近开关的硬件接线
        3.8.6 气动真空系统的硬件接线
        3.8.7 控制系统的硬件安装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引言
    4.2 PLC程序开发环境简介
    4.3 自动套袋机控制系统程序设计
        4.3.1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流程
        4.3.2 PLC控制程序的框架组成
        4.3.3 各工作单元的顺序逻辑控制算法
    4.4 套袋机械臂的运动过程规划
        4.4.1 摆臂机构的设计
        4.4.2 摆臂运动学分析
        4.4.3 摆臂套袋迹规划及运动仿真
    4.5 回转式包装机的PID转速控制
        4.5.1 经典PID控制算法的基本原理
        4.5.2 包装机转速控制PID参数整定
        4.5.3 STEP-7 环境下PID向导及控制面板的使用
    4.6 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
        4.6.1 触摸屏组态软件的介绍
        4.6.2 HMI监控显示界面的设计
        4.6.3 触摸屏与PLC之间的通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调试与运行分析
    5.1 引言
    5.2 控制系统调试
    5.3 套袋系统试验
    5.4 设备运行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获科研成果
附录B 本论文所涉及的部分程序代码

(2)机械压力机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压力机分类及发展概况
        1.2.1 压力机分类
        1.2.2 发展概况
    1.3 控制系统方案提出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4.1 主要研究与设计内容
        1.4.2 本文结构思路
第2章 机械压力机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机械压力机及其控制系统概述
        2.1.1 主要组成结构部件
        2.1.2 机械压力机工作性能分析
        2.1.3 工艺流程
    2.2 机械压力机技术方案
        2.2.1 机械压力机安装布置规划
        2.2.2 机械压力机技术参数选取
    2.3 系统设计原则
        2.3.1 控制系统设计原则
        2.3.2 监控系统设计原则
        2.3.3 通信系统设计原则
    2.4 主要组成部件的机电安装布置设计
        2.4.1 横梁部件
        2.4.2 滑块部件
        2.4.3 移动工作台
    2.5 机械压力机电气控制系统的构架设计
        2.5.1 电气控制方法的选择
        2.5.2 电气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设计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PLC的机械压力机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1 主电源供电线路设计
    3.2 控制系统元件选型
        3.2.1 PLC控制器
        3.2.2 变频器调速装置
        3.2.3 触摸屏选型
        3.2.4 辅助电器元件选型
    3.3 控制系统主要工作站设计
        3.3.1 立柱操作站
        3.3.2 电气控制柜工作站
        3.3.3 横梁分站
        3.3.4 地坑分站
        3.3.5 左工作台分站
        3.3.6 滑块分站模块
    3.4 主电动机变频调速控制系统设计
        3.4.1 三项异步电动机的功率计算
        3.4.2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变频调速原理
        3.4.3 变频调速控制系统的设计
    3.5 安全自动保护控制系统设计
        3.5.1 安全保护系统结构概述
        3.5.2 光电保护系统设计
        3.5.3 离合器-制动器安全控制设计
    3.6 ADC自动换模控制系统设计
    3.7 控制系统网络通讯
        3.7.1 Profibus-DP总线通信
        3.7.2 工业以太网通信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PLC的机械压力机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1 主电动机运行控制程序设计
    4.2 润滑系统控制程序设计
    4.3 滑块装模高度调整控制程序设计
    4.4 移动工作台控制程序设计
    4.5 压力机行程控制
    4.6 同ROBOT自动化数据交换程序设计
    4.7 ADC自动换模功能控制程序设计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HMI人机界面设计
    5.1 HMI人机界面设计原理与重点
        5.1.1 设计原理
        5.1.2 设计重点
    5.2 HMI人机界面对主要模块动作的流程图设计
        5.2.1 主电动机运行控制流程
        5.2.2 润滑系统控制流程
        5.2.3 装模高度调整控制流程
        5.2.4 ADC自动换模功能控制流程
    5.3 HMI对控制系统参数与状态的设置及显示设计
        5.3.1 润滑系统监控画面
        5.3.2 机床状态画面
        5.3.3 模具参数设置与更换
        5.3.4 DP总线网络监控画面
    5.4 故障报警履历存档与查看功能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机械压力机电气控制系统运行调试与故障分析
    6.1 控制系统的通信调试
        6.1.1 PLC控制器与各分站单元的Profibus-DP组态设置
        6.1.2 PLC控制器、HMI触摸屏及上位机PC的 Ethernet联网设置
    6.2 变频器优化调试
    6.3 机械压力机电气控制系统主要功能调试
        6.3.1 设备调试前准备工作
        6.3.2 基本功能
        6.3.3 装模高度调整调试
        6.3.4 ADC自动换模运行调试
        6.3.5 行程运行控制
    6.4 故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3)基于LabVIEW的采煤机实验装置声音信号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煤岩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及不足
        1.2.2 声音信号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及不足
    1.3 论文研究内容、结构及意义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4 本章小结
2 采煤机调高实验装置
    2.1 调高实验装置组成
    2.2 调高实验装置液压系统
        2.2.1 液压系统原理图
        2.2.2 电液比例方向阀
        2.2.3 液压缸
    2.3 调高实验装置电控柜
        2.3.1 变频器
        2.3.2 电机综合保护器
    2.4 减速器及相关计算
    2.5 本章小结
3 调高实验装置测控系统设计
    3.1 测控系统方案设计
    3.2 测控系统硬件设计
        3.2.1 传感器
        3.2.2 数据采集卡的配置与使用
    3.3 调高实验装置测控系统软件设计
        3.3.1 软件设计流程分析
        3.3.2 软件模块化设计
    3.4 测控系统调试实验
        3.4.1 调试实验方案
        3.4.2 模拟输出和液压缸位移信号调试实验
        3.4.3 油液压力信号调试实验
        3.4.4 摇臂倾角信号调试实验
        3.4.5 振动与声音信号调试实验
    3.5 本章小结
4 采煤机截割声音信号降噪研究
    4.1 声音信号概述
    4.2 A计权声级计设计
    4.3 小波阈值降噪原理
    4.4 小波阈值降噪仿真分析
        4.4.1 仿真信号的构建
        4.4.2 小波基函数的选择
        4.4.3 小波分解层数的确定
        4.4.4 阈值选取规则的确定
        4.4.5 阈值函数的选择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EEMD的采煤机截割声音信号特征提取
    5.1 基于经典信号分析方法的特征提取
        5.1.1 FFT分析
        5.1.2 功率谱估计
        5.1.3 倍频程分析
    5.2 基于EEMD分析的时域特征参数提取
    5.3 实验分析
        5.3.1 实验步骤
        5.3.2 实验数据特征值提取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4)黄骅港翻车机变频器及PLC改造项目施工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项目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2.1 项目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综述
        2.1.1 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
        2.1.2 项目风险特征
        2.1.3 项目风险管理流程
    2.2 风险评估方法
        2.2.1 风险矩阵法
        2.2.2 层次分析法
        2.2.3 模糊综合评价法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变频器及PLC改造项目概况与施工风险识别
    3.1 变频器及PLC改造项目背景
        3.1.1 变频器及PLC改造项目流程
        3.1.2 变频器及PLC改造项目施工内容及步骤
    3.2 变频器及PLC改造项目施工风险辨识与分析
        3.2.1 管理风险识别与分析
        3.2.2 环境风险识别与分析
        3.2.3 技术风险识别与分析
    3.3 变频器及PLC改造项目施工风险识别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变频器及PLC改造项目施工风险评估
    4.1 风险指标权重评估过程
        4.1.1 划分风险评价指标层级
        4.1.2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风险指标权重
    4.2 风险值评估过程
        4.2.1 确定变频器及PLC改造项目各指标风险值
        4.2.2 变频器及PLC改造项目风险模糊综合评价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变频器及PLC改造项目施工风险应对措施与监控
    5.1 风险应对措施
        5.1.1 系统整体风险应对措施
        5.1.2 管理风险应对措施
        5.1.3 环境风险应对措施
        5.1.4 技术风险应对措施
    5.2 风险监控
        5.2.1 监控已发现的风险
        5.2.2 识别新出现的风险
        5.2.3 执行风险应对计划
        5.2.4 评估计划执行效果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变频技术在超高层公共建筑空调系统中节能研究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外研究现状
        1.2.1 变频冷水机组
        1.2.2 变频水泵
    1.3 国内研究现状
        1.3.1 变频冷水机组
        1.3.2 变频水泵
        1.3.3 变频技术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2 变频空调系统理论基础
    2.1 变频设备基础理论
        2.1.1 变频冷水机组基础理论
        2.1.2 变频水泵基础理论
        2.1.3 变频空调机组基础理论
        2.1.4 变频器基础理论
    2.2 BMS楼宇自控系统基础理论
        2.2.1 控制器原理
        2.2.2 自动控制结构形式
        2.2.3 控制规律
    2.3 流体力学基础理论
        2.3.1 水系统水利计算基本理论
        2.3.2 风系统水利计算基本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变频空调系统设计与选型
    3.1 课题工程背景介绍
    3.2 空调系统设计说明
        3.2.1 系统设计基本参数
        3.2.2 中央制冷系统
        3.2.3 中央采暖系统
        3.2.4 冷冻/釆暖水分配输送系统
        3.2.5 采暖/空调通风系统
    3.3 空调冷源设计
    3.4 循环水泵设计及选型
    3.5 空调机组设计及选型
    3.6 BMS系统整体设计
        3.6.1 冷热源系统控制
        3.6.2 空调机组系统控制
    3.7 本章小结
4 空调及BMS系统调试
    4.1 调试准备
        4.1.1 调试仪器
    4.2 单机调试
        4.2.1 空调机组试运转
        4.2.2 空调水系统冲洗
        4.2.3 水泵单机试运转
        4.2.4 冷水机组调试
        4.2.5 设备的联动及平衡调试
    4.3 BMS系统调试
        4.3.1 空调机组BMS系统调试
    4.4 本章小结
5 建筑能耗模拟分析
    5.1 建筑能耗模拟分析概述
        5.1.1 软件介绍
        5.1.2 软件特点
        5.1.3 分析方法
        5.1.4 分析过程
    5.2 空调模型建立
        5.2.1 冷机模型
        5.2.2 水泵模型
        5.2.3 空调机组风机模型
        5.2.4 模型参数的辨识
    5.3 大型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能耗模拟结果分析
        5.3.1 模拟时的气象数据
        5.3.2 模拟能耗与实际能耗对比及分析
    5.4 空调系统模拟结果及分析
        5.4.1 设计日逐时冷负荷
        5.4.2 制冷期逐时冷负荷
        5.4.3 结果分析
        5.4.4 节能措施研究模拟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
    6.2 创新点
    6.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混合式教学在中职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变革
        1.1.2 与中职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课程结合的思路
        1.1.3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 混合式教学及其应用现状
    2.1 混合式教学的概念
    2.2 混合式教学的历史发展
        2.2.1 国内混合式教学的发展
        2.2.2 国外混合式教学的发展
    2.3 混合式教学在中职应用现状
第3章 中职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教学现状分析
    3.1 国内中等职业教育特点分析
        3.1.1 培养面向市场
        3.1.2 课证深度融合
        3.1.3 “赛学教”融合
    3.2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课程现状
        3.2.1 专业定位
        3.2.2 培养规格
        3.2.3 课程设置
        3.2.4 课程特点
    3.3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课程的优势
        3.3.1 学生学习需要方面
        3.3.2 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方面
        3.3.3 评价考核方式方面
第4章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课程教学设计
    4.1 混合式教学模型的构建
        4.1.1 教学前期
        4.1.2 课堂教学
        4.1.3 教学后期
    4.2 混合式教学分析的具体内容
        4.2.1 教学目标分析
        4.2.2 教学环境
        4.2.3 教学媒介
第5章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课程教学实践
    5.1 教学实践对象
    5.2 前期准备
        5.2.1 课前调研工作
        5.2.2 教学内容选取
    5.3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变频器的安装与调试教学内容分析
        5.3.1 教学目标
        5.3.2 任务/情景描述
        5.3.3 教学重难点
        5.3.4 教学策略
        5.3.5 资源准备
        5.3.6 安全要求
    5.4 混合式教学实践过程------以变频器安装与调试为例
        5.4.1 课前学习
        5.4.2 课堂学习
        5.4.3 课后复习
    5.5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变频器的安装与调试教学效果分析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论文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Ⅰ
附录 II
附录 III

(7)超临界水氧化设备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
        1.2.1 概念
        1.2.2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特点
        1.2.3 超临界水氧化反应机理
        1.2.4 SCWO工艺流程
    1.3 国内外对SCWO的研究现状
    1.4 国内外对SCWO设备的研究现状
    1.5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机械部分设计
    2.1 机械部分设计参数及方案
    2.2 压力控制模块的设计
        2.2.1 高压泵的选型
        2.2.2 电动机的选型
        2.2.3 背压阀的选型
        2.2.4 安全阀的选型
        2.2.5 脉冲阻尼器的选型
    2.3 预热模块设计
    2.4 反应釜模块设计
        2.4.1 反应釜的设计
        2.4.2 主加热炉的设计
    2.5 冷却分离模块设计
        2.5.1 盘管冷凝器的设计
        2.5.2 缓冲罐的设计
        2.5.3 冷水机组及气液分离器的介绍
    2.6 设备结构实物图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反应釜的温度场仿真及分析
    3.1 温度场基本理论
        3.1.1 导热的基本定律
        3.1.2 传热的基本方式
    3.2 反应釜温度场仿真
        3.2.1 模型的建立和导入
        3.2.2 材料赋予
        3.2.3 网格划分
        3.2.4 载荷分析
        3.2.5 计算结果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硬件电路设计
    4.1 设备控制系统总体构成
    4.2 硬件设计
        4.2.1 主电路模块及电源模块的设计
        4.2.2 PLC外部接线设计
        4.2.3 温度测量电路的设计
        4.2.4 压力测量电路的设计
    4.3 主要元器件的选型
        4.3.1 温度传感器的选择
        4.3.2 固态继电器
        4.3.3 单相晶闸管功率控制器的外部电路设计
        4.3.4 压力传感器的选择
        4.3.5 变频器的选型及外部电路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软件设计
    5.1 概述
    5.2 下位机PLC软件设计
        5.2.1 PLC编程软件介绍
        5.2.2 通讯程序设计
        5.2.3 温度转换程序设计
        5.2.4 压力转换程序设计
        5.2.5 温度控制程序设计
    5.3 上位机设计
        5.3.1 上位机编程软件简介
        5.3.2 登录界面程序设计
        5.3.3 基本信息程序设计
        5.3.4 温度压力监控系统程序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调试与实验
    6.1 调试
        6.1.1 单相晶闸管功率控制器的调试
        6.1.2 变频器的调试
    6.2 实验
    6.3 本章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电动葫芦自动搬运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自动搬运系统的主要构成和技术规格
    2.1 自动搬运系统的应用场合与主要构成
        2.1.1 机械构架部分
        2.1.2 电机驱动部分
        2.1.3 电气控制部分
    2.2 自动搬运系统的技术规格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自动搬运系统的电气控制原理和控制方案
    3.1 自动搬运系统的电气控制原理
    3.2 三菱Q系列智能功能模块的应用
        3.2.1 QD77MS4运动控制模块的应用
        3.2.2 QD62D高速计数器模块的应用
    3.3 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应用控制方案
        3.3.1 分析6个固定装卸料位置的不同作用
        3.3.2 系统安全防护需求
        3.3.3 系统的工作模式及其主要工作流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的电气控制软硬件设计
    4.1 系统的电气控制硬件设计
        4.1.1 交直流供电和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4.1.2 PLC模块硬件组态与通信
    4.2 系统的PLC程序梯形图设计
        4.2.1 自动和半自动模式梯形图设计
        4.2.2 手动工作模式下程序梯形图设计
    4.3 触摸屏画面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自动搬运系统的调试和运行情况
    5.1 首次通电调试的注意事项
    5.2 调试A点准确坐标值
    5.3 调试其他功能点和程序段
    5.4 自动搬运系统的生产试运行和投入生产运行情况
    5.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基于免疫算法的特定消谐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PWM逆变器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1.2.2 智能算法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特定消谐式逆变器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开关角计算
    2.1 SHEPWM技术的数学模型
    2.2 牛顿迭代算法
    2.3 粒子群算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免疫算法在特定消谐技术中的研究
    3.1 免疫算法的基本原理
    3.2 免疫算法算子
    3.3 免疫算法在特定消谐技术中的应用
    3.4 开关角数据的量化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特定消谐技术的仿真分析
    4.1 SHEPWM技术与SPWM技术的对比仿真分析
        4.1.1 基于SPWM技术的三相桥式电压型逆变器仿真分析
        4.1.2 基于免疫算法的SHEPWM技术的三相桥式电压型逆变器仿真分析
    4.2 SHEPWM技术在不同负载时的仿真研究
        4.2.1 阻感负载时的仿真对比分析
        4.2.2 异步电动机负载时的仿真对比分析
    4.3 开关角轨迹仿真分析及谐波幅值规律仿真分析
    4.4 三种不同PWM技术的直流电压利用率的仿真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特定消谐式变频器的硬件电路设计
    5.1 变频器的硬件电路总体设计
    5.2 变频器主电路设计
        5.2.1 整流器
        5.2.2 逆变器
        5.2.3 保护电路
    5.3 变频器控制电路设计
        5.3.1 压频变换电路
        5.3.2 模数转换电路
        5.3.3 存储器
    5.4 变频器硬件电路调试
        5.4.1 变频器控制电路调试
        5.4.2 变频器主电路调试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 A
附录 B

(10)垂直升降式智能立体车库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立体车库概述及主要类型
        1.2.1 立体车库的概述
        1.2.2 立体车库的主要类型
    1.3 立体车库的国内外发展与研究现状
        1.3.1 国外立体车库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3.2 国内立体车库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与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2 垂直升降式立体车库控制系统设计
    2.1 垂直升降式立体车库控制系统方案
        2.1.1 控制系统功能分析
        2.1.2 控制系统构成
    2.2 垂直升降式立体车库的工作原理
        2.2.1 存车过程
        2.2.2 取车过程
    2.3 本章小结
3 垂直升降式立体车库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PLC技术及选型
        3.1.1 PLC技术
        3.1.2 PLC的选型
    3.2 检测部件选型
        3.2.1 乘入层
        3.2.2 横移机构
        3.2.3 升降机构
        3.2.4 旋转机构
    3.3 驱动电机选型
        3.3.1 升降电机选型
        3.3.2 横移电机选型
        3.3.3 旋转电机选型
    3.4 变频器选择
        3.4.1 提升变频器选择
        3.4.2 旋转、横移变频器选型
    3.5 PLC接口分配
    3.6 车牌识别系统
    3.7 垂直升降式立体车库电气图设计
    3.8 硬件系统通信—PROFINET通信
    3.9 控制系统硬件组态
        3.9.1 PLC组态
        3.9.2 变频器组态
        3.9.3 硬件网络组态
    3.10 本章小结
4 垂直升降式立体车库存取车策略研究
    4.1 排队论的简介与概念
    4.2 排队论模型
    4.3 系统参数
    4.4 排队系统时间参数分布规律
        4.4.1 顾客到达时间间隔分布
        4.4.2 顾客服务时间分布
    4.5 排队系统的生灭过程
    4.6 车辆排队模型分析
    4.7 车库存取策略
        4.7.1 车库存取车策略
        4.7.2 各种控制策略时间数学模型
        4.7.3 各种存取策略的能耗数学模型
    4.8 本章小结
5 垂直升降式立体车库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5.1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目标
        5.1.1 下位机控制功能
        5.1.2 上位机控制功能
    5.2 PLC程序设计
        5.2.1 编程软件
        5.2.2 控制系统程序流程图
        5.2.3 控制系统程序结构
        5.2.4 控制系统程序编写
        5.2.5 人性化功能程序编写
    5.3 WinCC组态软件监控系统设计
        5.3.1 WinCC软件
        5.3.2 监控系统设计
    5.4 本章小结
6 垂直升降式立体车库控制系统安全性分析与设计
    6.1 垂直升降式车库的安全性
    6.2 垂直升降式车库的可靠性
    6.3 提高车库控制系统可靠性设计
    6.4 提高车库控制系统安全可靠性的软件设计
    6.5 本章小结
7 垂直升降式立体车库现场调试
    7.1 现场电气设计与安装
        7.1.1 电气柜安装
        7.1.2 激光测距仪安装
        7.1.3 检测开关安装
        7.1.4 电气走线
    7.2 现场调试过程
        7.2.1 提升电机变频器调试
        7.2.2 旋转、横移电机变频器调试
    7.3 现场调试难点与解决方法
        7.3.1 硬件调试
        7.3.2 软件调试
    7.4 验收项点与试运行
    7.5 本章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变频器调试的基本步骤(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PLC的摆臂型水泥袋自动套袋机控制系统设计[D]. 魏志豪.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2]机械压力机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的研究[D]. 周祥月. 齐鲁工业大学, 2020(02)
  • [3]基于LabVIEW的采煤机实验装置声音信号分析[D]. 马涛.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3)
  • [4]黄骅港翻车机变频器及PLC改造项目施工风险管理研究[D]. 杨永攀. 燕山大学, 2020(01)
  • [5]基于变频技术在超高层公共建筑空调系统中节能研究与分析[D]. 尤子威.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5)
  • [6]混合式教学在中职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 金慧.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0(08)
  • [7]超临界水氧化设备研制[D]. 武君雯. 安徽大学, 2020(08)
  • [8]电动葫芦自动搬运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 郑文彬.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9]基于免疫算法的特定消谐技术研究[D]. 李晓龙.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10]垂直升降式智能立体车库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D]. 孟宪玖. 山东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逆变器调试的基本步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