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标准研究中心在京挂牌

中国标准研究中心在京挂牌

一、中国标准研究中心在京挂牌(论文文献综述)

戴菲菲[1](2020)在《北京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会馆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研究》文中指出北京作为曾经的五朝帝都,三千年建城史和八百年建都史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而其中的会馆建筑便是一种独特的建筑遗产类型。北京的会馆建筑产生于明清时期,因清代旗民分治政策而聚于南城,并以服务对象为特征呈现出区域集聚状态,崇文门与前门以外由于税关的设置成为工商会馆聚集区,宣武门以外的宣南地区由于科举制度的兴盛成为文人试馆聚集区,而且宣南地区更是以会馆建筑为摇篮诞生出绚烂的宣南文化,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造就了会馆建筑在北京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然而,在北京大拆大建的旧城改造历史浪潮之中,大量会馆建筑消失殆尽,留下的会馆建筑质量与风貌也是每况愈下。作为北京建城始地与建都始地的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该地区的会馆建筑群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在推动北京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的今天,这些会馆建筑将如何保护和利用便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的会馆建筑为研究对象,从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会馆建筑的历史变迁及建筑特点,总结其文化遗产价值,并基于现状问题,对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会馆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提出对应策略与措施。以期能为宣南地区建筑遗产的保护传承提供参考借鉴。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该章节阐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并阐释了相关概念及研究方法。第二章为文献综述。该章节对包括建筑遗产保护理论、建筑遗产再利用实践历程、会馆建筑及其保护与再利用研究在内的相关领域进行研究梳理,总结其发展趋势,从而找出研究空白,提取对本文研究有帮助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第三章为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及该地区会馆建筑的历史研究。该章节对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与北京城市的历史关系、会馆建筑的历史变迁及相关的人文历史进行了深入挖掘,总结出会馆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第四章为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会馆建筑的特点与价值研究。该章节分别对会馆建筑的街巷环境、院落空间、建筑平立剖面、重点建筑、建筑名称以及细部装饰进行了展开研究;并结合第三章的历史研究对会馆建筑进行价值评价。第五章为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会馆建筑的保护研究。该章节首先对会馆建筑的保护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保护面临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以整体保护的思路提出保护策略;最后基于分类保护提出相对应的具体保护措施。第六章为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会馆建筑的再利用研究。该章节首先对会馆建筑的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利用面临的问题;其次针对问题及上位规划要求,以适应性再利用的思路提出再利用策略;最后依据策略思路进行整体再利用规划设计。文末对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会馆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进行研究总结,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提出后续展望。

周莹[2](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段照康[3](2019)在《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中应用模式研究 ——以京东白条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很好,2018年消费金融ABS发行规模达3000亿,其中阿里系、京东金融ABS等互联网消费金融ABS产业占据了垄断地位,但是传统的资产证券化模式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不对称会造成道德风险,具体说来,在资产证券化中,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基础资产真实性受到怀疑、信息流转和处理效率低下、管理和监管难度大、证券在二级市场交易困难等问题,在目前监管环境趋严的背景下,信息不对称会给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带来阻碍。而京东金融在2018年6月对其京东白条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业务进行了创新,引入区块链技术,建立多方联盟链,很好的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消除了资产证券化的痛点。本文将区块链在京东金融ABS业务中的运用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剖析京东金融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资产证券化的具体过程,研究区块链在京东白条资产证券化中是何种模式、其效果如何、解决什么痛点、存在什么问题以及有哪些可借鉴的经验,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以及进行行业推广的启示。总结区块链运用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提升效率和降低风险方面的经验并对展望其应用前景,以期对其他企业的实践操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研究结论为:区块链的运用可以解决ABS信息不对称问题、运用区块链后京东的资产运用率得到提高、运用区块链后京东ABS业务量得到提高、区块链在ABS中的使用仍存问题,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加快技术研发,提高储存能力和交易频率、完善区块链信息管理系统、多管齐下降低证券化风险、积极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助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理念,推进区块链运用模式创新。

张格[4](2019)在《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研究(1937-1945)》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面抗战爆发之后,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遂成为抗战大后方政治、经济中心。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被日军接管之后,重庆成为抗战大后方的金融中心。以此为基础,重庆金融市场成长为抗战大后方金融市场网络的核心,对抗战大后方的经济与金融影响极大,为国民政府坚持抗战以及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贡献。目前学界对于战时重庆金融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对于战时重庆金融市场则仍缺乏系统的研究成果。因此本篇论文以重庆市档案馆未刊档案、已经出版的档案资料汇编、民国时期期刊与报纸、各地方志与文史资料为主要史料,以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为基础,并结合经济学与金融学的研究方法,对战时重庆金融市场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以求还原战时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原貌,探索重庆金融市场的作用与特点,分析重庆金融市场与战时财政、经济与社会的关系。本篇论文的主要内容共分为五个章节进行论述,主要写作思路如下:文章首先解决1937-1945年重庆金融市场中各金融子市场的发展过程、发展原因以及发展结果等方面的问题。重庆开埠之后,随着商业贸易的繁荣、金融人才的涌现以及金融机构的增加,促使重庆金融市场开始发展。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重庆金融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市场不完善、发展不健全且部分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特点,货币市场、内汇市场、证券市场发展迅速,而黄金、保险与外汇市场相对滞后。全面抗战爆发之后,重庆金融市场在普遍的公债投机、公债价格骤跌以及全国金融市场动荡的影响下,最终爆发了公债风潮,而公债风潮又进一步引发重庆证券市场与利率市场的动荡。为平息公债风潮,国民政府遂开始在重庆金融市场中实施金融统制政策,受此影响,重庆货币市场、内汇市场、票据市场、证券市场与利率市场均完成了变革。而原来发展相对滞后的黄金、保险与外汇市场则因为战时需求的增多以及金融投机的刺激而得到极大发展。重庆金融市场通过国民政府的政策干预也逐渐适应了战时状态,该金融市场的相关业务进一步扩大,服务内容不断增多,金融市场体系更加完善和成熟。然后,文章通过论述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解决重庆金融市场在1937-1945年的地位变化问题。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十分迅速,地位空前提高,为近代以来之顶峰。全面抗战爆发之前,重庆金融市场的地位仅为区域性质的金融市场中心,其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南地区,规模有限,影响范围较窄,与西南各地金融市场的联系也十分有限。全面抗战爆发之后,重庆金融市场开始快速发展,金融机构增加,资本额不断增长,金融市场规模继续扩大,与抗战大后方各地金融市场的联系显着提高。在此基础之上,重庆金融市场的影响范围突破了西南地区的限制,逐渐覆盖整个抗战大后方。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抗战大后方金融市场网络逐渐形成,而重庆金融市场则成为抗战大后方金融市场网络的核心。再者,文章通过论述重庆金融市场在战时发展的过程与地位,分析该时期重庆金融市场与战时经济、战时财政与战时社会的相互关系,并指出1937-1945年重庆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对于战时经济与金融的影响具有双重属性。重庆金融市场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将自身的各种业务向抗战大后方各地金融市场中传播,推动各地金融市场的发展。同时,重庆金融市场为抗战大后方工、农、商业提供了重要的融资渠道,为战时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另一方面,重庆金融市场也对战时经济与金融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从全面抗战爆发初期开始,重庆金融市场就一直出现层出不穷的金融风潮。而导致金融风潮频发的原因是金融市场中普遍存在的金融投机等违法行为,大量的金融投机不仅破坏了以重庆为核心的抗战大后方金融市场网络的秩序,同时也刺激了社会生产资本逐渐脱离实体经济,社会游资增多,导致重庆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日益严重,难以控制。另外,重庆金融市场在全面抗战时期的发展,与战时政府财政、社会均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而这些联系也影响着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轨迹,并进一步反映出重庆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最后,文章以论述完毕的内容为基础,总结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时代特点。重庆金融市场因处在特殊的时代环境中,具有其自身的时代特点。在重庆金融市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尤其在全面抗战后期,金融黑市与金融投机在重庆金融市场中频频出现,金融市场的风险分散功能与宏观调控功能逐渐失灵,而金融市场的积累功能与配置功能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难以发挥作用,社会财富在此过程中逐渐集中于社会上层的特权阶级之手,一般民众生活越发艰难,而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也越发严重。为维护金融市场的秩序,国民政府也做出了及时的反应,努力整顿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其采取的方法主要为联合地方政府与重庆民间金融组织进行政策监管、机构监管与行业自律等。但是由于国民政府本身的政策失误,政府内部的腐败以及民间组织自律能力的低下,多种形式的监管与自律均不能起到稳定金融市场的效果,最终使得重庆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一直延续至全面抗战结束。同时,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金融机构与金融业务均获得发展,并呈现出现代化的特点,而这对于重庆金融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毕波[5](2018)在《北京城市基础教育空间公平评价与规划路径研究》文中指出在基础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背景下,以北京为例,我国特大城市常见学校冷热不均、跨区就学、教育分异等问题,对传统的设施规划思维形成挑战。本文融贯有关教育资源空间配置理论(“为什么不公平”)、空间公平评价方法(“如何定义和识别不公平”)和教育空间规划实践(“如何应对不公平”)的研究,指出从空间规划角度看待基础教育资源空间配置效率与公平矛盾的本质,以及规划干预就学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依托北京三个尺度的就学格局研究和美国、日本的就学政策经验反思,本文搭建了基础教育空间规划从原理到实践的逻辑路径。基础教育空间规划对象不仅限于设施本身,涉及单元空间的教育资源再分配和连续空间的教育系统再组织。基于教育供给相关理论,规划在较大行政单元层面协调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的资源配置角色,在较小功能单元协调多供给主体的利益关系。基于教育需求相关理论,规划在连续空间层面调解就学规模效益、就近入学、学校和社区多元性目标之间的必然矛盾。以不同层面的空间公平评价为技术支撑,规划应当搭建与政策配套的工作路径,构建均衡、就近、包容的就学组团。对于单元空间和连续空间的基础教育公平评价,本文跨多个学科整理了相关评价方法集,分类总结了其应用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定义并识别了北京市域、西城区、通州新城不同区位和群体获得的基础教育资源差异作为评价实证。市域尺度,通过社会空间因子分析和街道中小学服务指标相关性分析,提炼全市中小学服务分布的“中心—边缘”分异。内城尺度,通过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揭示生源分配机制和三种学区社会空间特征,即内城教育空间的“户籍—文化”分异。近郊尺度,通过问卷调查和GIS建模,揭示实际就学格局公平性,并应用不同可达性模型模拟机会分布,指出近郊教育空间的“收入—区位”分异。三个研究归纳出转型时期首都地区基础教育空间公平的描述维度,指出就学政策规划的重要性。对于基础教育空间规划路径,本文梳理了学校规划实践的公平范式演变,以及不同公平范式国家美国、日本学区制和就学政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在现有城市规划体系中,嵌入不同层面教育空间公平评价方法,指向教育区划调整和就学政策设计的规划工作路径,以及组建数据平台、规划师角色转换的保障策略。最后结合北京市的特征总结,提出以学区为核心的教育区划体系及就学公平政策建议。

苏王飞[6](2018)在《《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研究(1958-2017年)》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代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文化博大精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文化传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承、传播和发展问题日益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不同时期、不同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武术的报道也不尽相同。因此,对武术报道的历时研究,就具有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中,报纸的武术报道现场表现力不如电视,速度快不过网络,但也拥有自身独特的报道优势和特色,报纸内容繁多丰富,选择性和针对性较强,能将武术报道做深、做全、做透,有利于受众深度了解武术事件本身。在众多大众媒体中,根据办报历史、综合全面、权威主流的筛查标准。《中国体育报》(原名为《体育报》)作为我国第一份专业体育类报纸,也是第一份体育类党报。它信息量大,权威性强,无论从体育界还是报纸业或是体育的大众传播领域,都是首屈一指的。更为重要的是,它见证了中国体育报纸发展的所有阶段,能够提供完整详实的文本资料,并具有代表性,而且其内容安排除了在竞技体育新闻报道上大做文章之外,更重视体育报纸的宣传功能,传统体育也被囊括其中,而武术报道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本文选择《中国体育报》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其对武术的报道作为研究样本。本文选定1958年至2017年作为研究时间区域。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中国体育报》所处的社会背景和我国武术的发展情况,对《中国体育报》创刊60年武术报道的发展历程以及特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武术报道探索起步阶段(1958-1966年);武术报道恢复发展阶段(1973-1987年);武术报道繁荣发展阶段(1988-2007年);武术报道深化改革阶段(2008-2017年)。本论文还从报道内容、报道形式、报道特征等几个方面分别对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分析与归纳,以探讨《中国体育报》历年来武术报道的变化趋势、呈现出的特点及其报道的整体特征。《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在其60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变化,其内容与形式可以说一直都在发生变化,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很多,有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还有来自体育事业和新闻事业本身的影响。从武术报道的规模上来看,《中国体育报》成立之初,其对武术的重视程度不够,其武术报道一直是时而增加时而减少,并未形成稳定、成熟的报道模式。从恢复发展阶段到繁荣发展阶段,其武术报道量虽有所起伏,但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深化改革阶段,报道量更是大幅度上升;从武术报道的内容上来看,由最初的国内武术新闻报道逐渐拓展到国际武术新闻报道比重不断增大,成为该报的报道重点;从武术报道的体裁上来看,由起步阶段以数量较小字数较少的消息类为主发展到通讯类、评论类等各体裁相辅相成;从武术报道的手段来看,由最初单纯的黑白版面和文字类新闻到色彩和图片不断地运用到武术报道中,版面也越来越丰富多彩。武术报道在体裁上主要是消息和通讯,还有一部分单纯的图片报道和少量的评论。初期其稿件多来自本报记者和新华社,随着报道团队不断发展壮大,派出记者釆访各种国际武术赛事,逐渐形成了以本报作者自釆稿件为主。研究60年《中国体育报》的武术报道,不仅仅是为了描述和概括武术报道的特征和内容变化等,还是为了寻找《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对于当今武术新闻传播的现实意义。作为我国第一份专业体育类报纸,《中国体育报》的武术报道无论是报道理念还是报道业务,对于当今的武术报道、传播和发展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温晓帆[7](2018)在《2018年1月稀土市场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稀土市场运行概况新年伊始,稀土市场在经历了2017年12月末的一波小幅上涨后又恢复了平静,市场交易整体较为平淡。1月中旬,主要稀土品种价格曾出现一波5%左右的跳涨,但随后也逐渐回落,并保持平稳。分析认为,1月中旬稀土价格的跳涨是由于接

强月新,姜欣[8](2012)在《谋划开局·深化改革·飞速发展——2011年中国媒体发展盘点》文中研究说明2011年的中国媒体发展可以归纳概括为谋划开局,深化改革,飞速发展十二个字。谋划开局,指2011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无论是报业、广播电视业、互联网行业、出版业还是电影行业,在这一年都本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伟大目标,在本行业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未来五年发展的高屋建瓴的规划与措施。深化改革,指2011年无论是从媒介经营还是政府规制这两方面,媒介变革正逐渐走向深化。无论是非时政类报刊的转企改制、广播电视媒体出台的一系列规制措施、互联网行业

宋婧[9](2010)在《2010年中国环境法治大事记》文中提出一月1月4日,环境保护部批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该标准自2010年4月1日起实施。1月5日,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与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五次全体委员会议在京召开。环境保护部部长、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主任周生贤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充分发挥国家环境咨询委员

《中国妇运》编辑部[10](2011)在《信息互联网》文中提出全国妇联●全国家庭服务职业风采大赛电视总决赛在京举行。1月26—28日,由全国妇联、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中央电视台共同主办的全国家庭服务职业风采大赛电视总决赛在京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出席总决赛并为团体冠军颁奖。

二、中国标准研究中心在京挂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标准研究中心在京挂牌(论文提纲范文)

(1)北京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会馆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北京城市新总规提出加强文化建设的要求
        1.1.2 西城区名城规划提出应以文道建设为统领
        1.1.3 法源寺街区规划提出要强化地区文化展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范围与对象
        1.3.1 研究范围
        1.3.2 研究对象
    1.4 概念界定
        1.4.1 会馆建筑
        1.4.2 建筑遗产
        1.4.3 保护与再利用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第2章 相关研究进展概况
    2.1 国外建筑遗产保护理论的研究进展
        2.1.1 国外建筑遗产价值理论研究
        2.1.2 国外建筑遗产保护理论研究
    2.2 .国内建筑遗产保护理论的研究进展
        2.2.1 国内建筑遗产价值理论研究
        2.2.2 国内建筑遗产保护理论研究
    2.3 国外建筑遗产再利用的实践历程
        2.3.1 功利性再利用
        2.3.2 被动式再利用
        2.3.3 适应性再利用
    2.4 国内建筑遗产再利用的实践进展
        2.4.1 破旧立新
        2.4.2 极端性再利用
        2.4.3 适应性再利用
    2.5 会馆建筑及其保护与再利用的研究进展
        2.5.1 会馆建筑的研究
        2.5.2 会馆建筑的保护修复研究
        2.5.3 会馆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2.6 总结评述
        2.6.1 建筑遗产保护理论
        2.6.2 建筑遗产再利用历程
        2.6.3 会馆建筑及其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北京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及会馆建筑的历史研究
    3.1 北京城和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研究
        3.1.1 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是北京城市发祥地
        3.1.2 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是北京历史文化兴盛地
    3.2 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会馆建筑历史研究
        3.2.1 旗民分治政策下汉人外迁促使会馆的产生
        3.2.2 士人往宣南地区西迁聚集促成会馆的繁盛
        3.2.3 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成为会馆衰落的开始
        3.2.4 民国殖民侵略下国府南迁加剧会馆的破败
    3.3 与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会馆建筑相关的历史人文
        3.3.1 会馆建筑与明清官宦士人
        3.3.2 会馆建筑与清代科举士子
        3.3.3 会馆建筑与晚清维新志士
        3.3.4 会馆建筑与近代革命先烈
        3.3.5 会馆建筑与其他文人名士
    3.4 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会馆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
        3.4.1 清代京师士人的宣南文化
        3.4.2 近代革命志士的革命文化
        3.4.3 各地旅京人士的京外文化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北京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会馆建筑特点与价值研究
    4.1 会馆建筑特点研究
        4.1.1 街巷环境
        4.1.2 院落空间
        4.1.3 建筑平面
        4.1.4 建筑立面
        4.1.5 建筑剖面
        4.1.6 重点建筑
        4.1.7 建筑名称
        4.1.8 细部装饰
    4.2 会馆建筑价值研究
        4.2.1 历史价值:见证清代科举制度兴衰和近现代社会变迁
        4.2.2 艺术价值:展示南城传统建筑精湛营造技艺装饰艺术
        4.2.3 科学价值:展示北京南城四合院布局的适应性灵活性
        4.2.4 社会价值:是各地旅京人士联系同乡情谊的重要纽带
        4.2.5 文化价值:宣南、革命、京外与建筑文化的重要载体
        4.2.6 使用价值:多种优势为开发利用提供更多机会与可能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北京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会馆建筑保护研究
    5.1 会馆建筑的保护现状研究
        5.1.1 数量分布情况
        5.1.2 保护修缮情况
        5.1.3 现状质量评价
        5.1.4 现状真实性评价
        5.1.5 保护现状问题总结
    5.2 基于整体保护思路的会馆建筑保护策略
        5.2.1 整体保护,保护建筑群与历史环境
        5.2.2 升级保护,重新划定建筑保护等级
        5.2.3 分类保护,不同等级提出针对措施
        5.2.4 优化产权,明确保护主体权责分明
        5.2.5 以用促保,合理利用获得持续保护
    5.3 基于分类保护思路的会馆建筑保护措施
        5.3.1 文物保护单位/建议申请文物保护单位
        5.3.2 建议挂牌保护院落
        5.3.3 一般性现代院落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北京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会馆建筑再利用研究
    6.1 会馆建筑的再利用现状
        6.1.1 现状功能统计
        6.1.2 利用面临的问题
        6.1.3 上位规划对再利用的要求
    6.2 基于适应性再利用的会馆建筑再利用策略
        6.2.1 加强开放,促进会馆文化展示
        6.2.2 服务社区,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6.2.3 政府介入,引导社会化经营
        6.2.4 原生保护,延续部分居住功能
    6.3 基于适应性再利用的会馆建筑再利用整体规划设计
        6.3.1 规划目标——会馆文化的展示与街区环境的新生
        6.3.2 规划结构——两轴三区多点的展示结构
        6.3.3 游线规划——两条文化探访线路
        6.3.4 功能规划——新旧功能的有机结合
    6.4 会馆建筑再利用设计——以绍兴会馆、东莞会馆为例
        6.4.1 绍兴会馆——鲁迅文化研究交流中心
        6.4.2 东莞会馆——社区服务中心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会馆建筑信息统计表
    附录2 :会馆建筑现状评价表
致谢

(2)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1.3.1 研究现状
        1.3.2 研究意义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4.1 理论基础
        1.4.2 研究方法
    1.5 语料来源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1.5.3 标题信息处理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2.1.1 词频统计
        2.1.2 词频分布分析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3.1 句法结构形式
        3.1.1 单句式结构
        3.1.2 组合式结构
        3.1.3 成分缺省结构
    3.2 句类特点
        3.2.1 陈述句标题
        3.2.2 疑问句标题
        3.2.3 感叹句标题
        3.2.4 祈使句标题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4.1 引言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4.2.1 词语修辞
        4.2.2 辞格修辞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5.2.1 明示行为
        5.2.2 推理过程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5.3.1 认知语境假设
        5.3.2 语境效果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第六章 结语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3)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中应用模式研究 ——以京东白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资产证券化的理论基础
        2.1.1 资产证券化的定义
        2.1.2 资产证券化的一般动因
    2.2 区块链技术的理论基础
        2.2.1 区块链技术原理
        2.2.2 区块链技术特点
        2.2.3 区块链的分类
3 京东白条证券化案例概述
    3.1 案例背景
        3.1.1 京东简介
        3.1.2 京东白条概述
    3.2 京东白条进行资产证券化动因分析
        3.2.1 提高资产流动性
        3.2.2 降低成本
        3.2.3 强化控制权,缓解破产风险
    3.3 京东白条资产证券化流程
        3.3.1 基础资产
        3.3.2 参与主体
        3.3.3 信用增级
        3.3.4 交易结构及流程总结
    3.4 证券化效果
        3.4.1 偿债能力变化
        3.4.2 应收账款数目变化
        3.4.3 资产运用比率变化
4 京东白条ABS运用区块链技术案例分析
    4.1 京东白条ABS对区块链的运用模式
        4.1.1 背景介绍
        4.1.2 动因分析
        4.1.3 京东白条ABS联盟链参与主体
        4.1.4 区块链在京东白条ABS中的运用模式
        4.1.5 与传统资产证券化对比分析
    4.2 京东白条ABS运用区块链解决的问题
        4.2.1 消除信息不对称,提高了基础资产真实性
        4.2.2 提升信息流转和处理效率
        4.2.3 保护了参与主体的信息
        4.2.4 方便后续ABS项目的监管和管理
        4.2.5 增加二级市场交易效率和交易量
        4.2.6 使资产证券化领域点对点成为可能
    4.3 区块链在京东白条ABS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4.3.1 区块链运用时对存储能力需求更高
        4.3.2 区块链交易速率低难以满足白条业务
        4.3.3 区块链技术信息管理和系统安全仍存问题
        4.3.4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会带来信任和监管问题
    4.4 区块链运用后产生的效果
        4.4.1 二级市场证券交易量增加
        4.4.2 资产利用效率提高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区块链的运用可以解决ABS信息不对称问题
        5.1.2 运用区块链后京东的资产运用率得到提高
        5.1.3 运用区块链后京东ABS业务量得到提高
        5.1.4 区块链在ABS中的使用仍存问题
    5.2 政策建议
        5.2.1 加快技术研发,提高储存能力和交易频率
        5.2.2 完善区块链信息管理系统
        5.2.3 多管齐下降低证券化风险
        5.2.4 积极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助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5.2.5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理念,推进区块链运用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致谢

(4)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研究(1937-194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相关概念的辨析
        (一)金融市场与近代重庆金融市场的概念辨析
        (二)研究时间的概念辨析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资料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内容与创新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全面抗战爆发后重庆金融市场的动荡
    第一节 1937 年之前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
        一、货币市场从混乱向统一与规范发展
        二、以申汇交易为主的重庆内汇市场
        三、重庆证券市场的建立与发展
        四、全面抗战之前尚未充分发展的市场
    第二节 公债风潮与重庆证券市场的动荡
        一、重庆公债风潮的爆发
        二、公债风潮的最终解决
    第三节 全面抗战爆发后的重庆比期风潮与利率市场的动荡
        一、全面抗战前期重庆利率市场的动荡
        二、1938 年-1940 年利率市场的平稳发展
        三、1941 年重庆利率风潮与比期的废除
        四、日拆制度时期的重庆利率市场
    第四节 重建后方证券交易所的筹备与争论
        一、重建后方证券交易所的必要性
        二、筹备重建后方证券交易所及其引发的论争
    小结
第二章 重庆传统金融市场在战时的变革
    第一节 重庆向法币发行中心的转型
        一、1937-1938 年国民政府法币发行中心的内迁
        二、1939-1942 年重庆法币发行中心的建立与巩固
        三、1942 年之后的重庆法币发行中心
    第二节 全面抗战时期的重庆票据市场
        一、重庆票据交换的曲折发展
        二、重庆票据承兑贴现的快速发展
    第三节 全面抗战时期重庆内汇市场变迁
        一、1937-1941 年的重庆内汇市场
        二、1942-1945 年的重庆内汇市场
    小结
第三章 战时重庆金融市场的发展
    第一节 战时重庆外汇市场的崛起
        一、追随上海时期的重庆外汇市场
        二、独立发展时期的重庆外汇市场
    第二节 战时重庆黄金市场与黄金风潮
        一、黄金统制初期的重庆黄金市场
        二、黄金统制成熟期的重庆黄金市场
        三、开放黄金自由交易时期的重庆黄金市场
    第三节 战时重庆的保险业与保险市场
        一、全面抗战爆发与重庆保险市场兴起(1937-1941)
        二、战时重庆保险市场的发展与兴盛(1942-1945)
        三、战时重庆保险市场的主要保险业务
    小结
第四章 战时重庆金融市场的监管
    第一节 国民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的监管
        一、国民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的政策与法令监管
        二、国民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监管的主要机构
    第二节 地方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的监管
        一、地方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监管的开端
        二、四川省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的监管
        三、重庆市政府对重庆金融市场的监管
    第三节 重庆金融业对重庆金融市场的自律监管
        一、重庆市银钱业同业公会对金融市场的自律监管
        二、重庆市保险业同业公会对保险市场的自律监管
        三、重庆市银楼业同业公会对黄金市场的自律监管
    小结
第五章 重庆金融市场在抗战大后方的中心地位
    第一节 重庆货币市场在大后方的网络辐射
        一、法币在抗战大后方各主要金融市场的推广
        二、重庆票据市场在大后方的延伸
        三、重庆利率市场对于大后方的影响
    第二节 重庆黄金与外汇市场在大后方的网络辐射
        一、重庆黄金市场在大后方各地的拓展
        二、以重庆为核心的抗战大后方外汇市场网络的构建
    第三节 重庆保险市场在大后方的网络辐射
        一、战时保险市场在西南的网络构建
        二、战时保险市场在西北的网络构建
    小结
结语
    一、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双重性
    二、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作用分析
    三、全面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的特点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阶段发表文章

(5)北京城市基础教育空间公平评价与规划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研究背景
    1.1 新时代背景下城市基础教育空间规划探索
        1.1.1 基础教育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
        1.1.2 城市规划向公共政策的转型趋势
        1.1.3 北京市基础教育空间规划探索
    1.2 北京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的空间现象
        1.2.1 基础教育资源空间配置不均衡
        1.2.2 基础教育资源空间配置不均等
    1.3 我国城市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的背景
        1.3.1 经济社会结构转型
        1.3.2 基础教育体制改革
        1.3.3 城市教育通道变迁
        1.3.4 城镇化快速发展
    1.4 规划与教育部门已有措施面临的困境
        1.4.1 基础教育设施规划传统路径
        1.4.2 基础教育资源空间均衡措施
    1.5 小结
第2章 研究界定
    2.1 研究问题
        2.1.1 认识论问题
        2.1.2 公平评价问题
        2.1.3 规划路径问题
    2.2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2.2.1 研究目标
        2.2.2 研究意义
    2.3 案例对象
        2.3.1 北京市域、内城和近郊案例研究
        2.3.2 不同公平范式的就学空间体系评介
    2.4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4.1 研究方法
        2.4.2 数据来源
    2.5 研究框架与论文安排
        2.5.1 研究框架
        2.5.2 论文安排
第3章 基础教育资源空间配置理论研究
    3.1 基础教育服务供给相关理论
        3.1.1 空间俱乐部(Club Goods)
        3.1.2 蒂伯特模型(Tiebout Model)
        3.1.3 集体消费(Collective Consumption)
        3.1.4 教育市场模型(Market-oriented Model)
        3.1.5 小结
    3.2 基础教育服务需求相关理论
        3.2.1 社会再生产(Social Reproduction)
        3.2.2 同群效应(Peer Effects)
        3.2.3 邻里效应(Neighborhood Effects)
        3.2.4 机会地理(Geography of Opportunity)
        3.2.5 小结
    3.3 基础教育空间公平相关理论
        3.3.1 空间公平(Spatial Equity)
        3.3.2 教育公平(Educational Equity)
        3.3.3 小结
第4章 基础教育空间公平评价方法研究
    4.1 单元空间的基础教育公平评价
        4.1.1 单元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4.1.2 相关性与模型评价方法
        4.1.3 小结
    4.2 连续空间的学校可达性公平评价
        4.2.1 学校可达性评价基本方法
        4.2.2 学校可达性公平研究进展
        4.2.3 小结
    4.3 离散设施的学校选址与布局优化
        4.3.1 学校选址布局优化基本模型
        4.3.2 学校选址布局模型研究进展
        4.3.3 小结
第5章 基础教育空间规划实践研究
    5.1 学校规划实践及其公平范式演进
        5.1.1 学校规划1.0:乌托邦时代
        5.1.2 学校规划2.0:工业时代
        5.1.3 学校规划3.0:后工业时代
        5.1.4 3.0 后时代:组织社会生态
        5.1.5 小结
    5.2 美国、日本的就学空间体系评介
        5.2.1 美国的学区制格局
        5.2.2 美国的就学反隔离政策
        5.2.3 日本的教育行政体系
        5.2.4 日本的就学平等化政策
        5.2.5 小结
第6章 北京基础教育空间公平评价研究
    6.1 北京市域中小学服务分布与社会空间关系
        6.1.1 北京城市社会空间格局演变历程
        6.1.2 北京城市基础教育服务分布特征
        6.1.3 社会空间与资源分布的匹配关系
        6.1.4 小结
    6.2 内城学校、学区分异及其社会空间关系
        6.2.1 西城区学区划分与学校分异
        6.2.2 典型学区的居住分异与置换
        6.2.3 学校分异与居住分异的关系
        6.2.4 小结
    6.3 近郊就学格局分析与可达性公平评价
        6.3.1 梨园地区实际就学格局分析
        6.3.2 新城小学空间可达性公平评价
        6.3.3 基于择校模型的空间公平评价
        6.3.4 小结
第7章 研究总结与结论
    7.1 空间规划对教育公平的认识
    7.2 基础教育空间公平评价方法集
    7.3 北京基础教育空间公平研究启示
        7.3.1 市域:“中心—边缘”分异
        7.3.2 内城:“户籍—文化”分异
        7.3.3 近郊:“收入—区位”分异
    7.4 北京基础教育空间规划路径搭建
        7.4.1 基础教育空间规划路径思路
        7.4.2 基础教育空间区划体系探索
        7.4.3 基础教育空间公平政策建议
    7.5 研究的创新点、不足与展望
        7.5.1 研究的创新点
        7.5.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西城区教委、中介、家长和学校访谈提纲
附录 B 通州区梨园街道中小学生家庭调查问卷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研究(1958-2017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有关体育报道的相关研究
        1.2.2 有关武术报道的相关研究
        1.2.3 有关《中国体育报》的相关研究
2 研究方法与对象
    2.1 研究方法
        2.1.1 文献资料法
        2.1.2 内容分析法
        2.1.3 数理统计法
        2.1.4 逻辑分析法
    2.2 研究对象
3 《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发展历程
    3.1 《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探索起步阶段
    3.2 《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恢复发展阶段
    3.3 《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繁荣发展阶段
    3.4 《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深化改革阶段
4 《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阶段分析
    4.1 《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探索起步阶段
        4.1.1 武术报道内容分析
        4.1.2 武术报道形式分析
        4.1.3 武术报道特征分析
    4.2 《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恢复发展阶段
        4.2.1 武术报道内容分析
        4.2.2 武术报道形式分析
        4.2.3 武术报道特征分析
    4.3 《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繁荣发展阶段
        4.3.1 武术报道内容分析
        4.3.2 武术报道形式分析
        4.3.3 武术报道特征分析
    4.4 《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深化改革阶段
        4.4.1 武术报道内容分析
        4.4.2 武术报道形式分析
        4.4.3 武术报道特征分析
5 《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总体分析
    5.1 武术报道内容分析
    5.2 武术报道形式分析
        5.2.1 报道数量
        5.2.2 报道版面
        5.2.3 报道来源
        5.2.4 报道体裁
    5.3 武术报道特征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2.1 增多报道形式、加强深度报道
        6.2.2 采取独家报道
        6.2.3 推崇大众武术报道
        6.2.4 加强媒介融合与创新
参考文献
附表
    附表1:1958-1966年《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标题
    附表2:1973-1987年《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标题
    附表3:1988-2007年《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标题
    附表4:2008-2017年《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标题
致谢

(7)2018年1月稀土市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稀土市场运行概况
2稀土价格走势
    (1) 稀土价格指数
    (2) 中钇富铕矿
    (3) 轻稀土氧化物
    (4) 重稀土氧化物
3稀土出口状况

(10)信息互联网(论文提纲范文)

全国妇联
各地妇联

四、中国标准研究中心在京挂牌(论文参考文献)

  • [1]北京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会馆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研究[D]. 戴菲菲.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8)
  • [2]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3]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中应用模式研究 ——以京东白条为例[D]. 段照康.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1)
  • [4]抗战时期重庆金融市场研究(1937-1945)[D]. 张格. 西南大学, 2019(01)
  • [5]北京城市基础教育空间公平评价与规划路径研究[D]. 毕波. 清华大学, 2018(04)
  • [6]《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研究(1958-2017年)[D]. 苏王飞. 上海体育学院, 2018(01)
  • [7]2018年1月稀土市场分析[J]. 温晓帆. 金属功能材料, 2018(01)
  • [8]谋划开局·深化改革·飞速发展——2011年中国媒体发展盘点[J]. 强月新,姜欣. 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 2012(00)
  • [9]2010年中国环境法治大事记[J]. 宋婧. 中国环境法治, 2010(00)
  • [10]信息互联网[J]. 《中国妇运》编辑部. 中国妇运, 2011(03)

标签:;  ;  ;  ;  

中国标准研究中心在京挂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