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拉曼效应相干参数激发模型

巨拉曼效应相干参数激发模型

一、Giant喇曼效应相干参量激发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吴昱丹[1](2021)在《长距离高效光纤传能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物联网在十四五规划中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期,成为了我国今后十年经济发展核心驱动力之一。新规划中,“新基建”工程对物联网感知与监测设施提出了广覆盖、多参量、高精度的新要求。然而传统监测设施在诸如输电线路、地下管廊等需要电磁隔离的特殊场景受制于供能与通信手段无法正常运作,限制了物联网在此类场景的应用。为了解决上述特殊场景的供能与监测问题,目前涌现的解决方案有光纤无源式监测和环境自供能技术。光纤无源式监测技术具有抗电磁干扰的优势,但精确度不高且对监测参量有一定限制,环境自供能手段则在解决能源问题的同时对自然与气象条件有一定要求存在不可控的缺陷。光纤传能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供能技术,因其具有供能稳定、抗电磁干扰、强绝缘和易部署等特性在电力供应领域开始受到关注,是一种极具潜力的能量传输手段。本文据此针对特殊场景下物联网感知与监测设施能源供应问题和通信需求,开展了长距离光纤传能与信息共纤回传系统方案研究,保证了对电子式传感器的稳定供能以及实现了数据安全传输。本文主要完成的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单模光纤的长距离能量传输方案。方案对光纤传能技术的电光转换、光波导传输和光电转换原理过程展开研究,并根据长距离条件下传统光纤传能方案光纤传输损耗过大的不足具体分析光纤传输损耗,指出可通过增大光源线宽结合使用中远红外光的方式降低了激光在光纤长距离传输中的损耗,使光纤传能远程应用具备可行性。2.研制了长距离光纤传能与信息共纤回传系统装置。装置基于长距离能量传输方案并利用波分复用技术实现了能量流与信息流共纤传输。系统的激光器发射光功率500 mW,传输距离10 km,光伏电池转换后可输出57 mW电功率,并具备最大1G速率信号光共纤回传的能力。3.实验验证了长距离光纤传能与信息共纤回传系统的实际可用性。实验系统结合了适用于光纤传能与信息共纤回传装置的传感监测节点以及系统软件平台,实现了蓄能源的充放电平衡及监测节点的稳定运行,证明了系统的实用价值。

张祥[2](2020)在《基于相位整形技术的光纤中非线性效应调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光纤制备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各种非线性光纤被成功制备,促使了非线性光纤光学的这一领域的不断发展。光纤中非线性效应的调控是近些年非线性光纤光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脉冲在光纤中传播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高阶线性和非线性效应的干扰,从而导致如喇曼孤子自频移、三次谐波产生、四波混频、色散波辐射等非线性现象,这些非线性现象为非线性频率转换、超连续谱产生、数模转换等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光学脉冲成形技术可以将超短脉冲调整为复杂的波形,以满足实际需要。谱相位调制法可以在不影响谱分布的前提下,对脉冲的时域波形进行调整,为调整和控制光纤内非线性效应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通过对初始输入脉冲进行谱相位调制,通过数值模拟和理论解析的方法,对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展开了研究。首先,我们研究了光纤中喇曼散射效应对艾里与孤子相互作用的影响。我们发现艾里孤子相互作用后会融合在一起,且融合点的位置可以通过改变艾里的拖尾方向来控制。这种控制使我们能够产生具有不同减速度的艾里孤子。与两个孤子相互作用情况不同,当前沿孤子被加速艾里脉冲代替时,喇曼诱导的孤子自频移被显着增强,而对于减速艾里脉冲则被轻微抑制。这些特征归因于非对称艾里脉冲的拖尾的振荡方向可调。我们通过互相关频率分辨门技术明确的揭示了这些过程。我们还研究了艾里脉冲含有初始啁啾时其啁啾对喇曼诱导的孤子自频移的影响。我们的研究结果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操控喇曼诱导的孤子自频移的方法,而且可能有助于改进超连续谱产生过程中孤子融合事件的控制,以及光学怪波和巨型色散波的形成。随后,我们研究了谱相位调制整形脉冲研激发色散波的规律。我们发现脉冲在光纤中传输时激发的色散波可以通过调整初始输入脉冲的光谱相位来进行控制。同时,利用二阶和三阶谱相位调制得到的可调谐的非对称振荡脉冲,我们实现了一个多重激发的过程,极大的提高了色散波的能量。在不对称脉冲的多个峰值与孤子的连续碰撞中,我们给出了相应的相位匹配条件推导出的色散波频率,可以发现理论与数值实验较好的吻合。我们的结果提供了一种控制光纤中色散波发射的新方法,这可能是开发用于光谱学应用的新型光源(宽带超连续谱产生或红外频率梳)的新策略。

葛爱晨[3](2019)在《基于相干脉冲合成获得高能量及窄脉宽飞秒激光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飞秒激光脉冲具有脉冲宽度窄、峰值功率高、相干光谱宽的特点,在高端工业制造、微纳加工和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技术层出不穷促进了飞秒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基于单路飞秒激光放大或非线性压缩技术所获得的超短脉冲指标已经接近极限,为了获得更高的单脉冲能量或更窄的脉冲宽度,相干合成技术成为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同时,高端加工等应用对飞秒激光的柔性传输需求也日渐凸显,近些年来出现的新型空芯光纤为高能量脉冲传输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本文针对飞秒激光脉冲的相干脉冲合成展开了系统的研究,不但通过相干脉冲合成获得高能量脉冲,也利用相干脉冲合成的方法实现了少周期激光脉冲输出。为了满足反谐振光纤传输飞秒激光脉冲的单模要求,设计了一种具有优良单模传输特性的空芯反谐振光纤。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概括如下:一、系统研究了分割脉冲放大技术,提出了一种解决合成效率下降问题的方法。研究中基于数值方法,分析了双折射晶体、脉冲啁啾、分割脉冲能量偏差和非线性偏振旋转等因素对分割脉冲放大合成效率的影响。实验中搭建了掺镱非保偏大模场光纤分割脉冲放大系统,验证了模拟分析结果。为了提升分割脉冲放大系统的输出能量,设计并搭建了具有脉冲再合成光路的保偏光纤分割脉冲放大系统,克服了合成效率下降问题,为窄脉冲分割脉冲放大技术提供了一个提高合成效率的新思路。系统最终输出了脉冲宽度123 fs的合成脉冲。二、系统研究了基于掺镱光纤激光器和高非线性光纤的相干脉冲合成,实现了少周期脉冲输出。在研究中分析了影响脉冲合成结果的多种因素。首先利用数值模拟研究了非线性光纤中脉冲相对强度噪声和时间抖动之间的关系。其次用解析方法研究了父脉冲时域宽度和形状、中心波长、脉冲能量、啁啾等参数对合成脉冲宽度和质量的影响,发现了获得高质量相干合成脉冲的条件,找到了优化方法。通过保证父脉冲具有相近的脉冲宽度和脉冲能量,同时减小父脉冲时域宽度可以有效地减小合成脉冲基底,提高时域质量。基于以上理论研究,在实验中将掺镱光纤飞秒激光器输出脉冲分束后分别在不同高非线性光子晶体光纤中进行光谱展宽,输出了两个脉冲宽度小于30 fs,具有不同中心波长的脉冲,经过相干脉冲合成,获得了合成后脉冲宽度为8 fs的少周期脉冲。三、利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单层和双层反谐振光纤单模传输特性,并设计了多种具有良好单模传输特性的光纤结构。研究中发展了一种抑制反谐振光纤中高阶模的方法,优化包层管的几何尺寸可以使纤芯高阶模式和包层管模式发生高效耦合并形成高损耗超模,最终有效抑制高阶模。基于以上原理,设计了具有混合包层管的单层负曲率反谐振光纤,该结构可以同时实现对前两个高阶模的抑制。在对于双层结构研究中发现,在双层结构中形成高损耗超模需要级联耦合,并设计了双层五管反谐振光纤来实现高阶模式的级联耦合。设计了延长包层管双层负曲率反谐振光纤,该光纤结构对LP11和LP21模具有105到106级的高阶模抑制比,对LP02模具有105级的高阶模抑制比。在宽光谱范围内都有良好的单模特性,基模损耗低至3.90×10-4 d B/m。

刘建武[4](2019)在《耗散孤子的非线性传输特性及高非线性聚合物光纤的制备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光纤技术和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低损耗光纤和高能量、超短脉冲相结合促进了非线性光纤光学的快速发展,成为了一大研究热点。研究者们广泛的关注超短脉冲在光纤中传输后的一些新奇现象,如色散波的产生、拉曼自频移,超连续谱产生等,其中对于耗散孤子脉冲,研究者们一直在研究提高耗散孤子的脉冲能量,很少有专门研究耗散孤子特有的光谱演变,为此我们对耗散孤子脉冲在单模光纤中的非线性传输特性进行了实验和数值的研究。相比于固芯光纤,空芯光纤不仅是一种优秀的脉冲传输介质,而且其灵活设计的空气孔结构也成为材料填充的理想载体,将具有不同物理特性的功能材料填充到空芯光纤的空气孔,已在非线性光纤光学、光纤传感、化学、生物检测、随机激光器件等领域上有着重要的运用,成为近几年来光纤光子器件方面的一大研究热点,基于此我们对光致聚合物填充空芯光纤进行了实验研究。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超短脉冲在光纤中非线性传输特性研究中,利用掺镱大模场面积光子晶体光纤激光放大系统输出的耗散孤子脉冲,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研究了脉冲在单模光纤中传输后的光谱偏振相关特性。在实验上,由于耗散孤子产生的M形光谱具有两个尖锐的峰和陡峭的边缘,脉冲在传输过程中M形光谱的两边可以演变为具有较大调制深度的谷。通过改变入射脉冲的偏振态,可以实现对两边谷的调制深度的调谐。在理论上,通过模拟仿真充分解释了这一机理,并将其归因于非线性双折射引起的交叉相位调制效应。同时脉冲在单模光纤中传输一段距离后,可以使用带通滤波器滤出两个深谷之间的频谱,实现输入脉冲的再现。(2)光致聚合物填充空芯光纤的实验研究中,首先利用现有文献报道的填充方法,实现了材料对不同空气孔结构的空芯光纤的完全填充和选择性填充。其次利用光致聚合物填充不同空气孔直径的空芯光纤,分析和总结了填充过程中存在的填充不连续和不均匀的问题,实现了光致聚合物在空芯光纤中均匀和连续的填充,达到了较高的光传输效率。最后将超连续白光耦合到了填充光致聚合物的不同空气孔直径的空芯光纤里,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些新奇的实验现象,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对结果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这项工作为我们后续开展集成多种功能材料的复合光纤的实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程前[5](2019)在《TDM抽运光纤喇曼放大器电路设计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纤通信系统对信道容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光放大器作为光纤通信的重要组成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光纤喇曼放大器(FRA)因为其具有宽带宽、噪声低、可实现分布式放大等一系列优势成为现代光纤通信中关键技术,在密集波分复用光通讯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光纤喇曼放大器也存在自身的缺点:例如因为对不同波长的光增益不同造成的增益不平坦,导致误码率升高。目前主要使用空间波分复用的方式,但这种方法会因为不同波长的波在光纤内相互干扰,发生非线性效应造成信噪比变低。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将时分复用运用到FRA中,使在一个时间点只有一种波长的光波,避免了多抽运光之间相互作用产生四波混频等非线性效应。设计了TDM抽运FRA,并设计出结构图,针对各部分功能进行介绍。然后针对TDM抽运FRA中电路部分——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系统进行设计与实验。首先设计出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路,通过Multisim软件进行仿真,其中包括延时缓冲电路,实现了500ms的延时,有效防止了开关闭合时产生的电流浪涌可能对激光器造成的损害;设计出限流保护电路,利用继电器实现对激光器的过流保护,对现有设计进行了革新,增加了电压跟随器使保护电路更加稳定;针对激光器的电源驱动,设计了恒流源,实现对激光器进行稳定供电。采用专用基准电压芯片REF02设计基准电压源,实现5V输出,基于专用温度控制芯片MAX1978,设计出LD温控电路。基于仿真结果,搭建电路进行实验测试,恒流源实现了0.24%的高稳定度输出;基准电压源稳定度也达到0.2%;对保护电路进行多次试验,成功实现了对激光器的过流保护;对温度控制系统进行测试,成功实现了温度控制;为TDM抽运FRA下一步工作做好准备。

郭娜[6](2018)在《LD泵浦的kHz,Er3+/Yb3+:glass被动调Q微型固体激光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LD泵浦的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被动调Q激光器是目前获得1.5μm人眼安全波段激光的热点研究方式之一。这种激光器具备体积紧凑、结构简单、转换率高、低成本、易于产品化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激光测距、光通信、医学等领域。因此,研究实现1.5μm人眼安全波段激光器对于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调研分析了1.5μm波段激光的研究意义和应用领域。并对目前产生1.5μm激光的主要方式进行优缺点对比,最终选择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为本课题增益介质。并且确定了最终研究目标。设计了一款LD泵浦的kHz,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被动调Q微型化激光器,通过实验得到了稳定性良好的激光输出。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本文对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的能级特点进行分析。Er3+/Yb3+共掺磷酸玻璃能级跃迁过程复杂,产生1.5μm激光同时存在共协上转换、二次能量转移、激发态吸收等跃迁过程和再吸收作用。这些过程会降低泵浦效率,增加增益介质热效应。本文利用COMSOL对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热效应进行分析,并计算了热焦距,重点研究了热透镜效应对模式匹配的影响,为整形透镜焦距的选择做出理论指导;依据速率方程,理论分析了造成脉冲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最终通过实验研究了整形透镜焦距、Q晶体初始透过率、输出镜反射率,泵浦源占空比、泵浦光束腰在增益介质中位置对输出脉冲激光单脉冲能量和重复频率稳定性影响。本文设计的LD泵浦的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被动调Q微型化1535nm激光器输出重复频率为1kHz,脉宽为8ns,单脉冲能量35μJ,能量不稳定度为8.5%,重频时间不稳定度为9%,光束质量M2=1.25。

吴浩煜[7](2018)在《光纤激光频率梳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由频率控制的锁模激光所产生的光学频率梳在光频计量、光原子钟与时频传递、精密相干测量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光纤激光频率梳结构简单、成本低且易于维护,是近年来的研究重点。本论文着重于光纤激光频率梳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从理论和实验方面对光纤激光频率梳开展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基于脉冲在光纤色散非线性传输所满足的非线性薛定谔方程(NLSE)和广义非线性薛定谔方程(GNLSE),研究了锁模光纤激光脉冲特性、啁啾脉冲光纤放大技术和高非线性光纤超连续谱的产生技术;基于Master方程微扰理论,研究了重复频率和偏移频率的传递函数;利用固定点模型,分析了光纤激光频率梳的噪声特性和反馈机制,并提出了噪声抑制方法与实现途径;第二,提出了一种基于飞秒光纤激光器的光频率梳设计方案。设计与研制出脉冲宽度55 fs、重复频率210 MHz的色散管理孤子锁模掺铒光纤激光器,优化设计了啁啾脉冲光纤放大链路,由负色散高非线性光纤产生了频率范围1080~2320 nm的倍频程超连续谱,经f-2f自差拍检测出信噪比达32 dB的载波包络偏移频率;论证了基于P-I电路的PLL的长期稳定的优越性,并基于此设计部分电路构建锁定电子链路;通过将重复频率的4次谐波和载波包络偏移频率锁定到商用铷钟,实现了对光学频率梳的高精度锁定。测量结果表明,1s计数门控时间下的重复频率和偏移频率标准偏差分别为0.65 mHz和1.76 mHz,100 s采样时间时下的Allan偏差分别为1.74×10-13和1.80×10-11。第三,研究了基于双倍周期锁模光纤激光器的光梳锁定机制和锁定结果。通过优化激光腔内的OFS-980长度,设计了一种仅改变泵浦偏置电流就可实现基本被动锁模和双倍周期锁模之间切换,且两种状态下输出脉冲特性相仿的光纤激光器。研究表明,双倍周期锁模产生的新梳齿模与原梳齿模强烈相关并具有一致的载波包络偏移频率,采用反馈控制腔长和激光泵浦功率的锁定方式同样适用。此外,仅改变泵浦偏置电流,经同一f-2f自差拍系统和与双倍周期锁模完全相同的锁定电路,还实现了基本锁模运转下的光梳锁定,从而在同一光纤系统实现了两种不同梳齿间隔的相位锁定光梳及其相互之间的切换。以上研究结果对研制实用化的低噪声光纤激光频率梳以满足光频计量、光梳光谱和微波产生等领域的应用需求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宋家富[8](2017)在《碲酸盐玻璃光学特性及其微结构光纤超连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超连续谱(SC)具有简单廉价,结构简单和稳定可靠等特点,尤其是中红外波段的SC同时还具有光谱宽、空间相干性好和亮度高等优点,在医学诊断及治疗、光学测量、分子光谱学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这就使得高功率、宽谱带中红外SC输出成为众多研究者追求的目标,也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首先本文对碲酸盐玻璃进行了设计和制备,在实验室中进行了碲酸盐玻璃块材的超连续谱实验,在现有的材料范围内,制备了三种光学特性较好的样品,其中Te-Zn-Na-F组分的碲酸盐玻璃块材,其在实验中的超连续产生相对较宽,通过数据分析,为下一步的碲酸盐玻璃块材和光纤的超连续谱实验提供了依据和基础。其次,以碲酸盐玻璃为材料设计单模光纤,为适应实验室泵浦光源的中心波长,对该单模光纤进行参数调整,改变其零色散波长点,进行单模光纤的超连续谱仿真,通过调整各项参数,发现单模光纤的零色散波长点的调整不够灵活,效果不够明显。最后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实心布拉格光纤结构,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中利用有限元差分法分析实心布拉格光纤的色散曲线,分析比较不同的光纤参量(周期、占空比和包层折射率)对光纤的色散曲线的影响。通过研究,改变三个参量的数据,可以得到相对优化的实心布拉格光纤,并成功地将它的零色散点波长控制在1.064μm附近,为超连续谱实验中泵浦源的选取提供了依据,也拓宽了超连续谱实验的范围。此外,本文利用分步傅里叶法研究了光脉冲在光纤中的传输,通过解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可以得到光纤中的超连续产生的仿真结果,在确定光纤参数的条件下,得到了泵浦源的参数变动对仿真结果的影响,为下一步光纤的超连续产生实验提供数据对比。

王艳[9](2017)在《Peregrine怪波在非线性光纤系统中传输特性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怪波最早是发现在海洋中的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其相关理论在海洋波动理论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描述深水波的模型是非线性薛定谔方程,该方程中的有理分式解刻画了怪波的性质。即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局域化特性,同时展现出强的时间压缩和峰值功率的增加。这种高振幅的特性引起了人们在不同领域内对怪波的关注和研究。目前对怪波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不同模型下对怪波精确解的求解,另一方面是在实验上产生怪波。概括来讲,对怪波精确解的研究从标量模型扩展到耦合模型,从基本模型发展到高阶体系的建立。怪波精确解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怪波的本质和特性,不仅从理论上证实了怪波的存在,更为实验上产生怪波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将光学中极大波和海洋中怪波的类比,使在光学实验平台上探究这种极端行为的动力学特性成为可能,反过来可以促进其他领域对怪波的研究和探索。近年来怪波相关理论在光纤系统中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从实验上产生了怪波。这些研究对实现怪波在光学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本论文主要以(高阶)非线性薛定谔方程为模型,研究光纤中适当初始条件激发下高功率脉冲的产生及其稳定传输问题。基于怪波产生机制,实现了光脉冲尤其是超短脉冲的直接放大和整形。这些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怪波在光纤中的研究内容,也为长距离、高容量、超快全光技术的现代光通信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本论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主要研究了高功率脉冲串的产生及稳定传输。从高功率单脉冲的产生引入高功率脉冲串的产生。首先以可积的Hirota方程为模型,分别以弱周期与强周期调制的平面波作为初始激发,研究了高功率脉冲串的产生。研究结果表明从最大压缩位置处提取的脉冲,利用延迟线干涉仪的方法消除背景后,能够稳定传输。接着将此方法拓展到一般的不可积的高阶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存在喇曼效应下对高功率脉冲串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另外,在两种初始条件下,调制强度对产生的高功率脉冲串的最大压缩位置、峰值功率、频谱偏移等参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讨论。最后考虑在实际光纤中传输,分析了光纤损耗对高功率脉冲串传输过程中的影响。2.当光脉冲在实际光纤中传输时,需要考虑损耗。在损耗的影响下光脉冲幅值减少,需要放大以实现长距离传输。基于Peregrine怪波的产生机制,提出了一种新的实现光放大器的方法。首先讨论了基于怪波的产生机制实现光放大器的理论基础。基于此理论基础,以标准薛定谔方程为模型,实现了入射光孤子的放大和整形。研究结果表明,平面波泵浦与频谱过滤器相结合,能够实现光放大器的功能。调整频谱过滤器的位置,能够获得具有不同峰值功率的零背景脉冲。最后为了实现了光孤子的周期放大以实现其长距离传输,以四级放大器为例,通过平面波周期泵浦,实现了入射光孤子的周期放大,并讨论了存在噪音的情况下周期放大的实现。进一步验证了该放大器的可行性。3.将第四章的研究结果扩展到高阶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当入射光脉冲为飞秒量级的超短脉冲,需要考虑高阶效应对飞秒脉冲的影响。利用第四章提出的平面波泵浦与频谱过滤器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飞秒脉冲的直接放大,进一步验证了该放大器的优势。接着讨论了高阶效应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喇曼效应的存在不会影响光脉冲放大的实现,但会使得放大脉冲和整形脉冲在时域内偏移,喇曼效应越大,偏移越大。最后仍然以四级放大器为例,实现了飞秒脉冲的周期放大以实现光孤子的长距离传输。

姜文婷[10](2017)在《基于硅基波导非线性效应的波长转换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波长变换是通信光网络中的研究热点,也是全光信号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传统的光-电-光转换技术,全光波长转换能够极大地提高传输速度,有效地提高网络的灵活和可扩充性,降低网络阻塞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论文主要围绕硅基微环谐振腔的特性及其在波长转换中的应用展开研究,讨论了四波混频中的准相位匹配技术及通过其提高波长转换效率的方法。选取不同的波导材料,对比分析了方案的性能及影响转换效率的因素。本文工作主要有几下几方面:1)推导了硅基波导的传输方程,在此基础上推导了描述硅基中四波混频、双光子吸收等非线性效应的耦合模方程;简要介绍了微环谐振腔的基本模型,并对影响微环谐振腔耦合系数的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和讨论。2)阐述基于硅基微环四波混频的准相位匹配波长变换技术。首先分析了硅基光波导中的基于四波混频的波长变换理论,以及在硅基微环中进行波长转换的基本理论,仿真分析了影响其转换效率的因素;结合理论与仿真,说明了微环中利用四波混频过程实现自动准相位匹配的方法,验证了它在不改变波导结构的前提下对波长转换效率的提高,同时分析了这一过程中转换效率随泵浦光功率的变化情况,以及受到线性损耗和非线性损耗等因素的影响。3)推导AlGaAs波导的自相位调制、交叉相位调制、四波混频等非线性效应;在AlGaAs波导微环上利用准相位匹配技术实现波长变换,分析讨论影响其转换效率的因素并进行仿真验证;在氮化硅波导微环上利用准相位匹配技术实现波长转换,仿真分析影响其转换效率的因素;最后将SOI、AlGaAs、氮化硅三种波导材料的转换效率及影响转换效率的因素进行对比分析。

二、Giant喇曼效应相干参量激发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iant喇曼效应相干参量激发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1)长距离高效光纤传能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光纤传能技术简介
    1.3 光纤传能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应用趋势
    1.4 长距离光纤传能应用的问题与挑战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
第二章 光纤传能技术的原理研究
    2.1 电光转换
        2.1.1 激光器电光转换的原理
        2.1.2 半导体激光器电光转换的效率
    2.2 光波导传输
        2.2.1 光纤的传输原理
        2.2.2 光纤的传输损耗
        2.2.3 光纤的非线性损耗
        2.2.4 光纤的弯曲损耗
    2.3 激光的光电转换
        2.3.1 光生伏特效应原理
        2.3.2 光伏电池的性能参数
        2.3.3 光伏电池的类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长距离光纤传能与信息共纤回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 长距离光纤传能系统设计思路及系统框图
    3.2 长距离光纤传能系统模块设计与选型
        3.2.1 光纤传输链路
        3.2.2 激光光源
        3.2.3 光电转换器
        3.2.4 波分复用器
    3.3 长距离光纤传能最小系统搭建与测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传感监测节点与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4.1 传感监测节点电源管理模块设计
        4.1.1 电源管理电路
        4.1.2 能量存储单元设计
    4.2 远程传感监测节点的研制与测试
        4.2.1 数据处理单元设计
        4.2.2 光发射模块设计
        4.2.3 传感监测节点程序方案设计
        4.2.4 传感监测节点封装设计
    4.3 光纤传能整体系统搭建与测试
    4.4 系统软件监测平台设计
        4.4.1 系统平台开发环境与框架
        4.4.2 数据库设计
        4.4.3 系统平台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相位整形技术的光纤中非线性效应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脉冲整形技术
        1.1.1 谱相位调制技术
    1.2 艾里脉冲
        1.2.1 艾里脉冲的产生
        1.2.2 艾里脉冲的性质
        1.2.3 艾里脉冲的应用
    1.3 光纤中非线性现象
        1.3.1 喇曼孤子自频移
        1.3.2 色散波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光纤中脉冲传输的基本理论
    2.1 脉冲在光纤中的传输方程
    2.2 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求解方法
        2.2.1 解析方法
        2.2.2 数值方法
第3章 通过艾里孤子相互作用控制孤子自频移
    3.1 引言
    3.2 理论模型
    3.3 数值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利用时间整形脉冲控制色散波辐射
    4.1 引言
    4.2 理论模型
    4.3 色散波辐射的控制
    4.4 定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深圳大学指导教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深圳大学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基于相干脉冲合成获得高能量及窄脉宽飞秒激光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超短脉冲激光技术的发展
        1.1.1 超短脉冲锁模激光器
        1.1.2 超短脉冲放大器
        1.1.3 光纤超短脉冲放大技术
    1.2 相干脉冲合成技术的发展
        1.2.1 相干脉冲锁定技术
        1.2.2 通过相干脉冲合成获得高能量脉冲
        1.2.3 通过相干脉冲合成获得少周期脉冲
    1.3 微结构光纤
        1.3.1 光子晶体光纤
        1.3.2 空芯光纤
    1.4 选题意义、研究内容及主要创新点
第2章 超短脉冲放大和光谱展宽的理论基础
    2.1 非线性薛定谔方程
        2.1.1 色散效应
        2.1.2 自相位调制
        2.1.3 数值解法
    2.2 非线性对光纤中脉冲放大的影响
        2.2.1 啁啾脉冲放大
        2.2.2 非线性脉冲放大
    2.3 高非线性光纤中的光谱展宽
        2.3.1 光孤子和色散波
        2.3.2 全正色散光纤中的光谱展宽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掺镱光纤分割脉冲放大技术的研究
    3.1 分割脉冲放大中的合成效率下降
        3.1.1 双折射晶体造成的合成效率下降
        3.1.2 种子光啁啾对合成效率的影响
        3.1.3 分割脉冲能量差异对的合成效率的影响
        3.1.4 增益光纤造成的合成效率下降
        3.1.5 非保偏光纤分割脉冲放大实验结果
    3.2 萨格纳克干涉仪式混合分割脉冲放大系统的重新合成
        3.2.1 小泵浦功率放大实验结果
        3.2.2 大泵浦功率放大实验结果
        3.2.3 分割脉冲放大的重新合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通过相干脉冲合成获得少周期脉冲
    4.1 相干脉冲合成中父脉冲的优化
        4.1.1 父脉冲时间抖动的控制
        4.1.2 相干脉冲合成过程中父脉冲对于合成结果的影响
    4.2 基于掺镱光纤飞秒激光器的相干脉冲合成
        4.2.1 父脉冲对合成脉冲影响的实验验证
        4.2.2 相干脉冲合成获得少周期脉冲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能量超短脉冲传输反谐振光纤的设计
    5.1 圆包层管负曲率反谐振光纤的单模特性
        5.1.1 单层负曲率反谐振光纤的单模特性
        5.1.2 双层负曲率反谐振光纤的单模特性
    5.2 延长包层管双层负曲率反谐振光纤
    5.3 本章小节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4)耗散孤子的非线性传输特性及高非线性聚合物光纤的制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非线性光纤光学概述
    1.2 基于功能材料填充空芯光纤的实验概述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第2章 脉冲在光纤中非线性传输的基本理论
    2.1 脉冲在光纤中的传输
        2.1.1 脉冲在光纤中传输的基本方程
        2.1.2 非线性薛定谔方程
    2.2 光纤中的色散和自相位调制效应
        2.2.1 群速度色散
        2.2.2 自相位调制效应
    2.3 光纤中的偏振效应
        2.3.1 光纤中偏振的产生
        2.3.2 非线性双折射的起源
        2.3.3 耦合模方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耗散孤子M形光谱非线性演变研究
    3.1 全正色散锁模光纤激光器
        3.1.1 非线性偏振旋转锁模
        3.1.2 全正色散锁模激光器
    3.2 耗散孤子M形光谱非线性演变研究实验装置
    3.3 实验结果
    3.4 数值模拟及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光致聚合物填充空芯光纤实验研究
    4.1 材料填充空芯光纤方法
        4.1.1 完全填充法
        4.1.2 选择性填充法
    4.2 光致聚合物的制备
    4.3 光致聚合物填充空芯光纤
        4.3.1 空芯光纤填充光致聚合物
        4.3.2 填充光致聚合物的光纤端面、侧面表征
    4.4 填充光致聚合物的空芯光纤光传导实验研究
        4.4.1 实验装置
        4.4.2 光致聚合物填充内径19μm毛细管的光传导实验研究
        4.4.3 光致聚合物填充内径75μm毛细管的光传导实验研究
    4.5 工作展望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TDM抽运光纤喇曼放大器电路设计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TDM抽运FRA理论研究
    2.1 FRA的基本原理
        2.1.1 受激喇曼散射
        2.1.2 FRA的分类
        2.1.3 FRA抽运方式
    2.2 FRA的特性
        2.2.1 FRA的增益
        2.2.2 FRA的噪声
        2.2.3 FRA的偏振特性
        2.2.4 FRA色散管理
    2.3 时分复用(TDM)原理
        2.3.1 时分复用基本原理
        2.3.2 时间同步与划分
        2.3.3 光时分复用
    2.4 TDM抽运FRA概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TDM抽运FRA电路设计与研究
    3.1 TDM抽运FRA设计
    3.2 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系统
        3.2.1 半导体激光器原理
        3.2.2 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路整体设计
        3.2.3 延时缓冲电路模块
        3.2.4 恒流源模块
        3.2.5 保护电路模块
        3.2.6 基准电压源模块
    3.3 半导体激光器温度控制系统
        3.3.1 半导体激光器的温度特性
        3.3.2 PID控制
        3.3.3 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3.4 系统控制部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TDM抽运FRA电路仿真与测试
    4.1 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系统仿真与实验结果
        4.1.1 延时缓冲电路仿真与实验
        4.1.2 恒流源仿真与实验
        4.1.3 基准电压源仿真与实验
        4.1.4 保护电路仿真与实验
        4.1.5 仿真实验结果分析
    4.2 温控系统测试
    4.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LD泵浦的kHz,Er3+/Yb3+:glass被动调Q微型固体激光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1.5μm波段激光的特点及应用
    1.2 实现1.5μm激光输出的技术及研究进展
        1.2.1 利用非线性效应产生1.5μm激光技术及研究进展
        1.2.2 半导体激光器产生1.5μm激光的研究进展
        1.2.3 铒增益介质产生1.5μm激光技术及研究进展
    1.3 LD直接泵浦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激光器应用前景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LD泵浦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激光器的理论分析
    2.1 高效率1.5μm固体激光器的增益介质选择依据
        2.1.1 几种常用的Er~(3+)/Yb~(3+)共掺晶体基质与磷酸盐基质特性对比
        2.1.2 几种常用的Er~(3+)/Yb~(3+)共掺玻璃基质特性对比
    2.2 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物理特性
        2.2.1 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的能级特点
        2.2.2 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发光特性
    2.3 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激光器能量转移过程分析
        2.3.1 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中Er~(3+)的跃迁过程
        2.3.2 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中各能级离子间相互作用过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增益介质热效应及被动调Q输出特性理论分析
    3.1 LD泵浦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热效应研究
        3.1.1 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热效应产生机理和影响
        3.1.2 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的热源模型及热透镜焦距计算
        3.1.3 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热物理模型建立及模拟结果
    3.2 增益介质热效应对玻璃物理参数及腔模式影响分析
        3.2.1 增益介质内温度对反转粒子数、受激辐射截面影响
        3.2.2 热透镜效应对腔基模输出影响
    3.3 被动调Q输出特性理论分析
        3.3.1 常用于产生1.5μm激光的可饱和吸收体
        3.3.2 Er~(3+)/Yb~(3+):glass被动调Q(Co~(2+):MgAl_2O_4)速率方程
    3.4 被动调Q脉冲的稳定性分析
        3.4.1 被动调Q脉冲输出不稳定基本原因
        3.4.2 单脉冲能量、脉冲宽度和峰值功率稳定性分析
        3.4.3 重复频率稳定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LD泵浦kHz,1.5μm被动调Q激光器实验
    4.1 实验结构
    4.2 泵浦光斑整形的初步设计
        4.2.1 泵浦源结构与参数
        4.2.2 整形透镜焦距的模拟计算
        4.2.3 整形透镜焦距的优化实验
    4.3 调Q晶体初始透过率的优化实验
    4.4 激光器输出脉冲稳定性的优化实验
        4.4.1 输出耦合镜反射率的优化实验
        4.4.2 泵浦源占空比的优化实验
        4.4.3 泵浦光束腰在增益介质中位置的优化实验
    4.5 激光器参数的确定及实验优化结果
    4.6 LD泵浦kHz,1.5μm微型固体激光器的工程化设计展望
        4.6.1 晶体键合的实现
        4.6.2 晶体表面处理
        4.6.3 玻璃和Q晶体光胶的实现
        4.6.4 玻璃和Q晶体热处理
        4.6.5 微型化人眼安全激光器封装设计
    4.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光纤激光频率梳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光学频率梳概述
    1.2 光学频率梳的类型与应用
        1.2.1 射频锁定和光频锁定光梳
        1.2.2 光梳的应用
        1.2.2.1 光学频率计量
        1.2.2.2 精密激光光谱学
        1.2.2.3 低噪声微波产生
        1.2.2.4 天文测量和空间科学
    1.3 光纤激光频率梳的研究现状
    1.4 本论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光纤激光飞秒脉冲产生和调控
    2.1 脉冲光纤传输基本理论
        2.1.1 NLSE和GNLSE
    2.2 锁模光纤激光脉冲的产生
        2.2.1 非线性偏振旋转锁模
        2.2.2 锁模光纤激光脉冲
        2.2.2.1 孤子锁模和色散管理孤子锁模
    2.3 啁啾脉冲光纤放大
    2.4 超连续谱的产生
第三章 光纤激光频率梳噪声理论与反馈机制
    3.1 噪声与功率谱密度
    3.2 锁模光纤激光振荡器噪声理论和反馈机制
        3.2.1 Master方程微扰理论与传递函数
        3.2.2 固定点理论
        3.2.3 锁模光纤激光器噪声
        3.2.3.1 腔长噪声
        3.2.3.2 泵浦噪声
        3.2.3.3 损耗噪声
        3.2.3.4 自发辐射(ASE)噪声
        3.2.4 反馈机制与抑制噪声
    3.3 光纤放大和超连续谱产生的噪声理论与抑制技术
第四章 光纤激光频率梳的设计与研制
    4.1 结构设计与锁定方案
    4.2 飞秒光纤激光振荡器
    4.3 CPA链路和倍频程超连续谱(SC)产生
    4.4 f-2f自差拍系统和载波包络偏移频率
    4.5 光纤激光频率梳噪声抑制实验研究
        4.5.1 被动抑制技术研究
        4.5.2 光纤激光频率梳锁定技术研究
        4.5.2.1 锁相环技术
        4.5.2.2 锁定环路实验设计
        4.5.2.3 锁定结果与分析
    4.6 光纤激光频率梳的指标评估
第五章 基于双倍周期锁模的光纤激光频率梳
    5.1 多倍周期锁模状态
    5.2 双倍周期锁模光纤激光频率梳的设计
        5.2.1 实验装置
        5.2.2 光梳锁定与重频切换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8)碲酸盐玻璃光学特性及其微结构光纤超连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微结构光纤超连续谱的研究现状
    1.3 软酸盐玻璃光纤的超连续谱研究现状
    1.4 碲酸盐玻璃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超连续谱的基本理论
    2.1 超连续谱产生
    2.2 脉冲在光纤中的传输
    2.3 超连续谱产生的数值模拟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碲酸盐玻璃制备及其块材超连续
    3.1 碲酸盐玻璃的成分设计和制备
        3.1.1 碲酸盐玻璃的制备
        3.1.2 碲酸盐玻璃的性能测试
    3.2 基于碲酸盐玻璃块材的超连续谱实验
        3.2.1 实验基础
        3.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碲酸盐玻璃单模光纤的超连续谱仿真
    4.1 碲酸盐玻璃的单模光纤的超连续仿真
    4.2 碲酸盐玻璃的PCF光纤的超连续仿真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碲酸盐玻璃布拉格光纤结构设计及其超连续仿真
    5.1 理论模型
    5.2 实心布拉格光纤的仿真结果与分析
        5.2.1 占空比对零色散波长的影响
        5.2.2 包层周期对零色散波长的影响
    5.3 碲酸盐玻璃光纤超连续谱仿真结果与分析
        5.3.1 超连续谱的近似解
        5.3.2 光纤中超连续谱仿真的数值解
    5.4 本章小节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致谢

(9)Peregrine怪波在非线性光纤系统中传输特性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怪波(Rogue wave)
        1.1.1 怪波的自然现象及特点
        1.1.2 怪波的研究领域
        1.1.3 光怪波
    1.2 怪波的产生机制与特性
        1.2.1 产生机制
        1.2.2 怪波特性
    1.3 怪波的理论研究
        1.3.1 怪波精确解的研究
        1.3.2 怪波的实验研究
    1.4 怪波的应用
        1.4.1 超连续谱的产生
        1.4.2 高功率脉冲(串)的产生及稳定传输
        1.4.3 基于怪波的光学放大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背景和理论基础
    2.1 理论模型
        2.1.1 非线性薛定谔方程(NLSE)
        2.1.2 高阶非线性薛定谔方程
    2.2 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精确求解
        2.2.1 逆散射法
        2.2.2 Darboux变换法
    2.3 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数值求解
        2.3.1 分步傅里叶算法
        2.3.2 龙格-库塔算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调制连续波诱导的高功率脉冲串
    3.1 高功率单脉冲产生
    3.2 高功率脉冲串产生
        3.2.1 Hirota方程及其有限波背景解
        3.2.2 基于Hirota方程产生的高功率脉冲串
    3.3 喇曼效应对高功率脉冲串的影响
        3.3.1 喇曼效应存在下高功率脉冲串的产生
        3.3.2 调制强度对两种初始条件下诱导的高功率脉冲串参数的影响
    3.4 总结
第四章 基于Peregrine怪波实现光脉冲的放大和整形
    4.1 基于怪波实现光脉冲的放大与整形
    4.2 参数z_A和L_R对光脉冲放大和整形以及光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4.3 孤子长距离传输的实现
    4.4 结论
第五章 基于Peregrine怪波实现飞秒光脉冲的放大和整形
    5.1 基于高阶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光脉冲放大和整形
    5.2 飞秒量级内脉冲的长距离传输
    5.3 结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10)基于硅基波导非线性效应的波长转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波长变换在光通信中的作用和意义
    1.2 集成光波导概述
        1.2.1 硅基波导
        1.2.2 AlGaAs和氮化硅波导
    1.3 基于光波导的全光信号处理
    1.4 集成光波导波长变换的研究现状
    1.5 论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硅基波导微环谐振腔理论
    2.1 硅基波导中的四波混频
        2.1.1 光的传输方程
        2.1.2 四波混频效应
    2.2 双光子吸收效应
    2.3 自由载流子吸收效应
    2.4 硅波导微环谐振腔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硅基微环的QPM波长变换
    3.1 硅基光波导中的波长变换理论
    3.2 准相位匹配原理
    3.3 准自动相位匹配的波长变换
    3.4 仿真分析与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铝镓砷和氮化硅微环的QPM波长变换
    4.1 AlGaAs波导微环的QPM波长变换
        4.1.1 AlGaAs波导的非线性效应
        4.1.2 AlGaAs微环中QPM波长变换仿真分析
    4.2 氮化硅波导微环的QPM波长变换仿真分析
    4.3 三种波导材料波长转换效率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Giant喇曼效应相干参量激发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 [1]长距离高效光纤传能关键技术研究[D]. 吴昱丹.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2]基于相位整形技术的光纤中非线性效应调控研究[D]. 张祥. 深圳大学, 2020
  • [3]基于相干脉冲合成获得高能量及窄脉宽飞秒激光的研究[D]. 葛爱晨. 天津大学, 2019(01)
  • [4]耗散孤子的非线性传输特性及高非线性聚合物光纤的制备研究[D]. 刘建武. 北京工业大学, 2019(03)
  • [5]TDM抽运光纤喇曼放大器电路设计及实验研究[D]. 程前.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6]LD泵浦的kHz,Er3+/Yb3+:glass被动调Q微型固体激光器研究[D]. 郭娜. 北京工业大学, 2018(05)
  • [7]光纤激光频率梳关键技术的研究[D]. 吴浩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8(06)
  • [8]碲酸盐玻璃光学特性及其微结构光纤超连续研究[D]. 宋家富. 南京邮电大学, 2017(02)
  • [9]Peregrine怪波在非线性光纤系统中传输特性及应用研究[D]. 王艳. 山西大学, 2017(02)
  • [10]基于硅基波导非线性效应的波长转换研究[D]. 姜文婷. 北京邮电大学, 2017(03)

标签:;  ;  ;  ;  ;  

巨拉曼效应相干参数激发模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