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福田资产重组的启示

北汽福田资产重组的启示

一、北汽福田公司资产重组的启示(论文文献综述)

赵伊[1](2019)在《海联金汇并购联动优势的动因及绩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企业的并购重组活动在资本市场上的交易量增速尽管放缓,但仍保持着较高的活跃度,基于战略布局、行业整合等目的进行的收购活动依然频繁。并购重组活动作为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仍然值得关注。我国许多经营传统业务的上市公司以自身优势和现状为立足点,突破同行业并购的常规,利用资产重组的方式外延融合具有高潜力的新兴业务,如国家现在大力发展支持的互联网业务,欲通过跨行业并购新兴业务,进行业务转型,调整业务结构,优劣互补,提升公司整体的运作效率,使公司走上多元化发展道路。但是如果并购的效果并不理想,既无法实现企业最初并购目的,还会给并购双方带来严重的后果,影响甚至拖慢企业的发展速度,甚至会造成并购双方利益的亏损。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企业并购绩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选取我国A股上市的海联金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联金汇”)为案例的研究对象,分析海联金汇跨行业并购联动优势科技有限公司(“联动优势”)的动因与绩效。本文基于已有的并购动因理论和并购绩效评价方法,对整个案例的并购过程进行描述,分析其并购动因,再进一步结合绩效评价指标对海联金汇跨行业并购前后的绩效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对该跨行业并购案例进行评价,得出相关的启示与建议。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研究背景、意义以及现有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介绍海联金汇跨行业并购的具体过程,第三部分基于并购动因理论和并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海联金汇的并购动因及长短期绩效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则是对整个并购案例的评价与总结,得出相关的启示与建议。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得出的结论有以下两点:第一,海联金汇选择并购联动优势主要是为分散经营风险,为公司开辟新的业务领域,以提高投资者回报水平;第二,从并购绩效上看,海联金汇通过并购联动优势,尽管带来的短期股东财富效应并不十分显着,但跨行业并购产生的效应在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中得到体现,表现在公司盈利能力和资本效益得到改善。

董凌雨[2](2019)在《对赌协议的法律效力研究》文中指出“对赌协议”本质上是股权投资价格的动态调整机制,投融资双方根据目标公司承诺的经营目标能否实现来安排各自的权利义务。自对赌协议在我国私募投资领域出现,学术界与司法界对其效力的争议不断。单纯的有效说或无效说均有过于简单之嫌,不符合错综复杂的投融资实践。对赌协议涉及的法律关系是概括性的,因此难以从整体上判断其法律效力。抽象地以资本维持原则和保护债权人利益为由,一味否认公司补偿和回购条款的效力是不合理的。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了以主体区分对赌协议的效力的裁判规则,逐渐形成了如今否认公司对赌的局面。本文从现有对赌协议的裁判出发,分析认定对赌协议有效与无效的裁判理由,得到对赌协议合法认定的路径。投资人与目标公司对赌不具有必然违法性,只有在目标公司承担补偿责任后侵害了其他债权人或公司利益,才能认定对赌协议无效。笔者认为,需要实质性分析债权人与股东利益是否受损,重新审视对赌协议的效力。本文试图从对赌协议实施的结果与对赌条款的具体设置出发,提出对赌协议的效力认定规则。第一,强调投资者利益的同时兼顾保护目标公司与债权人利益,在特殊情形下以投资者利益优先。第二,从对对赌协议现金补偿条款、股权回购条款与连带保证条款进行效力认定出发,分析对赌协议是否符合程序性要件与实质性要件,是否损害公司与债权人利益。

石桂阳[3](2020)在《企业并购巨额商誉成因及其减值研究 ——以东方精工并购普莱德为例》文中提出近几年我国并购重组的企业数量和并购交易金额呈加速增长的趋势发展,随之而来的便是一系列企业在并购重组中产生的各种各样问题。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企业在并购中所确认的大额商誉,高额商誉的确认原本意味着并购方预期能够在未来获得较好的收益,然而,部分上市公司频发计提巨额商誉减值的情况造成了并购方业绩的巨大波动,严重打击了投资者信心。商誉快速增长的同时拉高了减值风险,巨额商誉减值的计提不仅降低了上市公司资产质量,更暴露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背后潜藏的隐患。因此,上市公司合并商誉及其减值计量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基于这样的现实意义,本文回顾了商誉估值及其减值的研究成果,梳理了商誉及其减值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东方精工并购普莱德作为案例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并购中标的企业价值评估过程、高额业绩承诺在并购后的履约情况、初始确认商誉时对无形资产的辨识程度以及对被并购方减值隐患的警惕程度,首先判断上市公司商誉估值的准确性,进而通过分析该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动机,探究上市公司商誉减值计提动机的合理性,并基于对影响商誉减值计提准确性的各项因素的分析,推断上市公司商誉减值金额计提的恰当性。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并购过程中对商誉的估值及其并购后在商誉减值问题的处理上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商誉估值准确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并购标的企业的价值评估过程存有主观性、高业绩承诺条款的设置与被并购方实际盈利能力不符、初始确认时对无形资产识别不充分以及对被并购方存在的减值隐患考虑不充分等都不同程度地造成上市公司商誉估值的不准确。其次,部分上市公司的商誉减值计提动机不纯。管理层可能会忽视标的企业已暴露的减值迹象,干预商誉减值计提的时间和减值幅度,即以盈余管理手段操控商誉减值对业绩的冲击。而商誉减值测试法在实务中存在一定缺陷,具有复杂性且难以操控,会影响商誉减值计提金额的准确性。最后,上市公司关于商誉估值及其减值信息的披露不够充分和透明。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建议:改进商誉的后续计量方法;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加强投资者教育,改善投资者结构,提升投资者对商誉减值风险的预判能力;监管部门注意对商誉估值风险的提示并强化对商誉及其减值信息的披露监管力度。

徐和谊[4](2005)在《北京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北京汽车工业在国内起步较早,曾有着辉煌的过去。1958 年6 月,北京汽车制造厂试制出第一辆国产“井冈山”牌小轿车。然而10 余年来,作为曾名列全国“三小”之一并作为北京支柱产业的首都汽车工业,却没有把握住良好的机遇,发展步伐与一汽集团公司、东风汽车公司、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以及广州、天津为代表的厂家和地区相比明显慢了半拍,规模和效益相形见绌,远不足以牢固支撑并有力拉动首都国民经济发展。如何将北京汽车工业做大、做强,对北京汽车工业而言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选择。因此,本论文从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战略联盟、组织生态学、产业集群和博弈论角度对北京汽车工业发展战略有关战略体系、组织战略、产品定位战略以及战略选择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对制定北京汽车工业战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概括如下: (1) 北京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相关理论整合研究。论文整合了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战略联盟、组织生态学、产业集群及博弈论等战略相关理论,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分析基础。(2) 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种群演化规律的实证研究。论文采用组织生态学密度依赖原理分析了我国汽车企业种群演化规律,并建立我国汽车工业企业种群演化规律的通用实证模型。实证表明,环境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我国汽车工业正处于发展阶段,其结论与汽车工业发展的现状基本一致。(3) 北京汽车产业集聚模式及其框架确立研究。论文提出了建立以北京汽车控股公司为核心,三大板块为主的战略网络基础上的北京汽车产业集聚模式; 并通过分析北京汽车工业内外战略联盟关系,建立与分析多方、多阶段战略联盟博弈模型,证明了建立以北京汽车控股公司为核心、三大板块为主的产业集聚模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同时为北京汽车工业战略联盟的建立提出实施建议。(4) 基于企业生态位的产品定位战略研究。论文在分析产品定位一般战略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企业生态位分离的产品定位战略及其实现模式,并对北京汽车产品定位战略提出具体的实践建议。

宋建坤[5](2019)在《高盟新材并购华森塑胶的动因和绩效研究》文中认为在政府机构和监管层密集鼓励政策下,公司并购重组呈现爆发性增长,并购交易金额和并购数量均不断提高。大量且频繁发生的上市公司并购活动,除了带来市值的提升、业绩的增加和体量的扩大之外,同时也伴随着种种隐患,比如商誉大幅增长、并购标的业绩不达标引发的资产减值、公司高管借并购利好高位减持等等;这也给上市公司后续的并购活动的审批和开展带来了阴影。一方面企业并购如火如荼,并购数量和规模日攀新高;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并购商誉频频爆雷,业绩变脸频发,为了提高企业并购成功率,降低企业并购产生的负面影响,对上市公司的并购动因与绩效开展研究并进行评价,将会对今后上市公司的并购方案选择及并购后项目整合产生指导性意义。本文通过对高盟新材并购华森塑胶的实证研究对上述情况进行评价分析。本文开篇界定了什么是企业并购并对其进行了分类,紧接着整理并汇总了企业并购绩效的主要评价方法以及企业并购的相关理论,然后选取了我国上市公司高盟新材并购华森塑胶这一典型案例,分析高盟新材启动企业并购策略的原因。本文认为,高盟新材并购华森塑胶的动因有四个方面,一是资源整合,形成协同效应;二是完善产业布局,促进战略实现;三是通过收购优质资产,提高上市公司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四是为了实现核心员工于公司长远发展的捆绑,保障公司未来业绩成长。本文结合公开资料及行业调研材料对高盟新材并购前后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该并购行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研究认为,高盟新材并购华森塑胶从市场效应分析,并购对短期股价有提振作用,短期超额累进收益率涨势明显。通过对企业并购前后财务效应进行分析发现,并购后高盟新材偿债能力依然较强,同时营运能力明显改善、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发展成长空间增大。通过企业并购前后非财务绩效分析,并购后高盟新材科研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人才团队稳定性有所提高。根据目前数据,整体来看,高盟新材对华森塑胶的并购,具有双重效应,一是对公司整个产业布局的完善,二是对公司销售业绩的改善,目前来说,是比较成功的企业并购案例。最后结合高盟新材并购案例针对精细化工上市公司的并购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一是上市公司应结合行业发展周期进行产业布局,企业上市进入资本市场之后,应合理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及时通过产业并购等手段实现产业布局扩大产品线优化市场体系,可以给企业发展增加新动能,有效降低或避免行业周期波动的影响,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大前景。二是通过整合并购双方资源,有效发挥协同作用。最后结合精细化工行业特点,上市公司选择并购标的应该重视资质门槛,寻找优质并购标的,企业在进行企业并购前,应该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详细了解企业的生产运营尤其是安全环保方面的资质和管理经验,选取管理规范资质完善的优质企业,从而带动企业发展。

陈林[6](2020)在《我国上市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法律规制研究》文中指出自1993年的“宝延风波”后,我国证券市场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收购与反收购的浪潮,“野蛮人”踢门案件层出不穷,比如着名的“宝万之争”、开南系举牌新梅置业、阳光保险举牌伊利股份,这对我国整个资本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了抵御敌意收购,驱逐门口的野蛮人,各种各样的反收购措施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冒出。章程反收购条款作为反收购措施的一种,由于其集成本低廉、修订便利、反收购效率高等众多优点于一身,在野蛮人踢门事件不断增多的资本市场中被不少上市公司所青睐。但是,反视我国的相关法律体系,缺少对上市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的法律规制。第一,缺乏上市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的合法性审查标准;第二,上市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决定权的归属不明确;第三,缺乏审查上市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合法性的专门机构,监管部门的处罚措施缺乏有效性;第四,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标准缺失;第五,针对信息披露义务的规定不完善。鉴于此,本文通过以下六章,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的法律规制。本文一共包括六章:第一章,阐述上市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的相关概念之网,对上市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进行价值分析。第二章,通过对立法现状以及典型判例的梳理,得出我国上市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法律规制存在的问题。第三章,总结我国上市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的合法性判断原则。第四章,按照作用对象不同,将我国上市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分为以限制股东权利为核心和以控制董事会为核心两大类。运用类型化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所收集的我国沪、深两市568家上市公司的章程进行考察。总结出我国上市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的运行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六类常见的上市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的法律效力进行判断。第五章,对域外相关法律规制进行考察,总结出域外法律规制对我国的借鉴之处。第六章,结合我国现阶段国情,总结出我国对上市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法律规制的原则性建议,并提出针对六类常见的上市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的具体法律规制路径,制定示范性清单。

任月小典[7](2019)在《通联公司诉新方向、久远公司股权回购纠纷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对赌协议作为一种估值调整方式的融资手段越来越成为我国私募股权融资领域的新兴热词,对赌协议性质的及效力认定,以及对对赌协议承担连带担保责任的约定的性质和效力问题,成为了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关注的问题。通联公司诉新方向、久远公司股权回购纠纷一案,是关于投资人与融资企业、融资企业的股东之间的股权回购型对赌协议的纠纷,由于其涉及的主体有三方,且涉及了股东或公司为对赌协议进行担保的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其争议点主要有两个,一是案涉股权回购型对赌协议的效力认定问题,二是案涉融资企业及其股东就该股权回购型对赌协议承担连带担保责任的效力认定问题。对于对赌协议效力研究应当区分投资人与股东间的对赌协议和投资人与公司间的对赌协议,前者在不违反其他法律规定下应认定为有效,后者的效力认定应在遵循资本维持原则和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基础上,针对具体的案件谨慎对待。对于股权回购型对赌协议承担连带责任的约定的效力认定,应首先判断连带责任的性质,再讨论主合同效力,即不同主体间的对赌协议效力,最后从担保合同本身效力出发,判断该连带责任担保是否属于越权担保,其效力是否归属于公司,以及对效力认定、善意相对人等的评判标准。对于三主体权责的划分,应当考虑担保合同无效下,担保人是否要承担过错担保责任,该责任的构成要件及范围。

黄文文[8](2019)在《汽车零部件行业横向整合产业链的经济效益研究 ——以双林股份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我国汽车行业进入稳健增长时期,行业集中度提升,产业整合、并购重组规模不断提高。现阶段,汽车产业链存在专业化分工不足、企业协作关系水平低、产业链环节布局散乱等问题;加上汽车零部件行业起步晚,研发能力弱的特点,主要零部件产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无法与国外完整的产业链、汽车核心技术以及高端产品相抗衡。在行业日趋成熟,竞争激烈,企业内生增长不利的背景下,汽车企业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通过纵向兼并,延伸产业链,特别是扩充客户资源和营销渠道;二是横向兼并,整合核心技术和新兴产业,以此获得规模经济;三是混合并购,实现战略转型或多元化战略,以此占领市场。近几年,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要通过横向并购实现集中度的提升,通过并购核心资产或新兴资产来完善产业链,释放产能。目前,学术界对并购绩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医药、煤炭等行业的单个并购案例上,较少涉及汽车零部件行业,且极少从产业整合战略角度出发,研究企业的一系列并购行为。基于此,本文选取汽车零部件行业中的典型企业——双林股份作为案例公司,在规模经济、多元化经营、协同效应等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宏观经济、行业特征,构建经济效益研究体系,试图从短期市场反映、中期协同效应、长期产业整合三方面全方位分析双林股份2013年以来通过横向兼并实现产业升级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其研究结果:(1)短期市场反映:以收购湖北新火炬、诚烨股份、双林投资这3个典型并购项目为案例,运用事件研究法分析得出,并购湖北新火炬,将产业链延伸至汽车轮毂轴承领域和并购双林投资,实现在乘用车核心零部件自动变速器业务领域布局的公司战略调整被市场看好,取得较多超额收益。但是并购诚烨股份,进一步拓展客户资源时,投资者出于谨慎性考虑持怀疑态度,市场表现相对较弱,但恢复理性后,市场转好。运用托宾Q值分析双林股份2010年上市以来的Q值变化,发现企业实施横向整合战略后Q值快速上升,2016年达到3.67,市场投资者对企业的并购行为保持积极态度。(2)中期协同效应:从经营、管理和财务三个角度出发研究发现,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投入效率、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费用控制能力得到提升,但成本控制、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并没有明显改善。(3)长期产业整合:从资产整合动因出发,企业实现战略转型、丰富核心业务、改善客户结构、打造产业协同,长期经济效益明显。最后在对双林股份横向并购效益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总结三点启示,即选择合适的并购目标、寻求优势互补资产、并购后资源有效整合。为行业内其他企业提供借鉴。

陈璨[9](2020)在《我国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研究 ——以东方精工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增长以及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并购重组活动也越来越频繁,并购重组的数量、规模和金额都呈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然而,随着并购浪潮到来的,还有众多与并购重组有关的问题,其中比较引人关注的便是高商誉及其所带来的商誉减值风险问题。在并购活动中,许多上市公司确认了高额的商誉,不仅商誉的金额高,商誉占资产或净资产的比率也高,这使得公司面临较大的商誉减值风险,一旦商誉发生重大减值,将会给公司带来不小的冲击,同时,上市公司高频的“高估值、高溢价”并购也使得资本市场商誉的规模急剧膨胀,商誉减值风险也成为了威胁我国资本市场稳定性的“黑天鹅”。随着商誉减值风险的日益加重,2018年11月证监会专门就此做了提示,但是两个月后,现象级的商誉减值浪潮的到来还是给A股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从而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和关注。商誉问题已成为当前资本市场上重要的问题,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主要采用案例分析的形式,以近年较典型的案例——东方精工并购普莱德为例,对该案例从并购的一系列过程再到商誉减值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重点探讨了案例公司巨额商誉减值的成因并进一步分析了商誉减值给公司造成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以下几点:一是并购高估值、高溢价会带来商誉减值的高风险;二是被并购企业业绩承诺未完成、协同效应不及预期是商誉减值的导火索;三是企业出于盈余管理的动机,一次性大额计提商誉减值;四是确认巨额商誉减值将导致并购企业巨额亏损、股价下跌、增加偿债压力。最后,就防范企业巨额商誉减值的危害,给企业、政府有关部门以及中小投资者都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包括:1.深刻认识并购标的,理性并购;2.提高并购整合能力,充分发挥协同效应;3.加强对评估机构的监管,防止过高估值;4.改进商誉后续计量方法,防范盈余管理;5.中小投资者应加强对企业并购商誉形成及减值风险的认识。

张爽钰[10](2019)在《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保千里财务舞弊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乐视网的涉及巨大金额和复杂关联方的财务舞弊事件的爆发,另一个关联方迷雾重重的上市公司也逐渐走入大众的视线,这家公司就是保千里。本文以舞弊三角理论为基础,对保千里财务舞弊案例进行研究,来达到洞悉保千里财务舞弊的手法并得出启示和借鉴的目的,帮助投资者更好的识别财务舞弊的手法,进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改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警示会计审计从业人员,促进会计审计行业的健康发展,并且维护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本文以保千里公司为例,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事件研究法和杜邦分析法对该案例进行研究,分别从借壳上市过程和经营过程识别财务舞弊方式,剖析保千里的关联方,采用事件研究法,分别从大股东、中小股东以及公司本身的三个方面分析保千里财务舞弊产生的经济后果,基于舞弊三角理论对保千里的财务舞弊进行了深入研究,归因引起上市公司产生财务舞弊的动因,基于舞弊三角理论,从机会、压力和合理化借口三个角度系统地总结该案例带来的启示和借鉴。通过对保千里财务舞弊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财务舞弊动因的产生是遵循动机、机会、借口三因素的舞弊三角理论的。结合舞弊三角论研究保千里的舞弊案例,可以针对舞弊产生的动因进行针对性治理,并有助于从源头上采取措施,减少财务舞行为的发生。公司通过控制高管持股比例,引导企业健康发展可以降低舞弊产生的动机;通过规范内部控制制度、健全董事会职能、增强监事会作用、加强审计委员会的建设和提高外部审计水平能够有效减少舞弊机会;通过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可以有效消除舞弊借口的产生。只有从诱发舞弊动因产生的三个因素入手,公司内部和外部监管机构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防止财务舞弊行为的产生,减少公司舞弊问题,规范公司行为,为证券市场的投资者们提供一个健康的投资环境。

二、北汽福田公司资产重组的启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汽福田公司资产重组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海联金汇并购联动优势的动因及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并购动因文献综述
        1.2.2 并购绩效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案例介绍
    2.1 并购方海联金汇介绍
        2.1.1 海联金汇概况
        2.1.2 海联金汇所处行业发展情况
    2.2 被并购方联动优势介绍
        2.2.1 联动优势概况
        2.2.2 联动优势所处行业发展情况
    2.3 交易背景介绍
        2.3.1 互联网金融行业受政策大力支持
        2.3.2 并购重组是实行多元化战略的主要选择
    2.4 交易过程介绍
        2.4.1 决策审核过程
        2.4.2 交易合同主要内容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案例分析
    3.1 并购动因分析
        3.1.1 主业面临经营风险
        3.1.2 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3.1.3 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3.2 并购绩效分析
        3.2.1 并购前后的市场效应分析
        3.2.2 并购前后资产及经营情况分析
        3.2.3 并购前后的财务能力评价
        3.2.4 并购前后的EVA绩效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案例启示
    4.1 关注政策导向选择发展前景良好的新兴产业
    4.2 对被并购企业准确估值并合理控制并购成本
    4.3 并购后独立式整合从而发挥协同效应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2)对赌协议的法律效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对赌协议法律效力认定的困境
    第一节 对赌协议审判的司法实践
        一、“对赌协议诉讼第一案”的基本案情
        二、最高院在海富案中的裁判思路
        三、对“对赌协议第一案”裁判观点的反驳
        四、“对赌协议第一案”后效力认定仍存争议
    第二节 对赌协议的立法缺失
        一、对赌协议无法归入有名合同
        二、私募股权投资法律制度不健全
        三、优先股制度缺乏法律依据
    第三节 监管机构不认可目标公司为对赌主体
        一、证监会不批准未清除对赌协议的公司申报上市
        二、股份转让系统禁止部分对赌条款
第二章 对赌协议性质界定及类型化分析
    第一节 对赌协议法律性质的界定
        一、射幸合同说
        二、股票期权说
        三、担保合同说
        四、综合说
    第二节 对赌协议的分类
        一、以投资方式为分类标准
        二、以对赌标的为分类标准
        三、以对赌筹码为分类标准
    第三节 法院对对赌协议纠纷的案由认定
        一、合同纠纷
        二、与公司相关的纠纷
        三、小结
第三章 对赌协议纠纷裁判实践的启发
    第一节 对对赌协议无效裁判理由的探讨
        一、投资方对目标公司的投资是否构成“名为联营,实为借贷”
        二、对赌协议是否违反权利义务对等原则
        三、对投资者进行现金补偿是否构成抽逃出资
        四、当事人是否可以约定目标公司回购股权
        五、以公司上市为对赌条件是否有效
    第二节 对对赌协议的有效裁判理由的分析
        一、对赌协议的设置目的是预防投资风险
        二、对赌目标的设定具有履行可能性
        三、对赌协议的签订不存在显失公平
        四、在溢价增资额度内进行补偿
        五、已经履行法定的程序
第四章 对赌协议效力认定之规则构建
    第一节 对赌协议效力认定规则构建的必要性
        一、对赌协议的积极作用
        二、区分主体认定协议效力的不合理之处
        三、公司向股东返还资本存在合法路径
    第二节 认定对赌协议效力的原则
        一、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私募行业发展原则
        二、坚持保护目标公司利益
        三、兼顾保护债权人利益
    第三节 对赌协议具体条款的效力认定
        一、现金补偿条款
        二、股权回购条款
        三、连带责任条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3)企业并购巨额商誉成因及其减值研究 ——以东方精工并购普莱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内容
    1.3 创新与不足
        1.3.1 创新点
        1.3.2 不足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商誉估值影响因素的研究
        2.1.1 标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对商誉估值的影响
        2.1.2 业绩承诺条款对商誉估值的影响
        2.1.3 初始确认内容对商誉估值的影响
        2.1.4 代理问题对商誉估值的影响
    2.2 关于商誉减值问题的研究
        2.2.1 商誉减值计提动机的合理性
        2.2.2 商誉减值计提金额的公允性
    2.3 文献述评
第3章 理论基础
    3.1 商誉的概念及其本质
        3.1.1 好感价值论
        3.1.2 超额收益论
        3.1.3 总计价账户论
        3.1.4 期待价值论
    3.2 商誉价值评估的主要方法
        3.2.1 割差法
        3.2.2 超额收益法
    3.3 商誉后续计量方法
        3.3.1 永久保留法
        3.3.2 系统摊销法
        3.3.3 减值测试法
    3.4 商誉减值的理论基础
        3.4.1 资产负债观
        3.4.2 未来经济利益观
        3.4.3 信息不对称理论
        3.4.4 信号传递理论
第4章 我国合并商誉现状
    4.1 我国上市公司商誉及减值总体情况分析
    4.2 我国上市公司商誉及减值占比情况分析
        4.2.1 商誉占比情况分析
        4.2.2 商誉减值占比情况分析
    4.3 结语
第5章 东方精工并购普莱德案例介绍
    5.1 公司介绍
    5.2 交易背景
    5.3 交易目的
    5.4 并购过程
    5.5 并购结果
        5.5.1 计提大额商誉减值,业绩引争议
        5.5.2 一揽子方案达成,普莱德被出售
第6章 案例公司商誉及商誉减值分析
    6.1 并购时商誉估值的准确性分析
        6.1.1 财务指标分析
        6.1.2 采用收益法评估的主观性
        6.1.3 商誉初始确认时未理性考虑无形资产
    6.2 从盈余管理视角分析商誉减值计提动机
    6.3 商誉减值金额公允性分析
    6.4 东方精工并购中商誉估值及其减值问题的原因分析
        6.4.1 东方精工的并购压力
        6.4.2 操纵商誉减值计提的机会
        6.4.3 信息披露自主决策权提供掩盖商誉减值计量问题的借口
    6.5 业绩承诺补偿情况分析
    6.6 案例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1.1 髙商誉不一定带来高收益
        7.1.2 业绩承诺与商誉减值息息相关
        7.1.3 商誉减值使中小投资者利益受损
    7.2 结论与建议
        7.2.1 合理评估标的资产价值,合理确认商誉
        7.2.2 抑制高业绩承诺行为,防范商誉减值风险
        7.2.3 改善商誉后续计量,运用摊销与减值相结合
        7.2.4 加强并购重组的监管与信息披露,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参考文献
致谢

(4)北京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背景和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依据、研究内容及方法
    1.4 本章小结
2 论文的理论框架与结构
    2.1 论文的理论框架
    2.2 论文的总体思路与相关理论整合
    2.3 论文的结构
    2.4 本章小结
3 国内外汽车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3.1 国外汽车工业发展现状
    3.2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
    3.3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基本政策
    3.4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基本战略
    3.5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环境因素与发展阶段判断
    3.6 本章小结
4 北京汽车工业发展现状与优势
    4.1 北京汽车工业发展现状
    4.2 北京汽车工业的战略实施现状
    4.3 北京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4.4 北京汽车工业的优势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北京汽车工业的环境分析
    5.1 北京汽车工业的市场环境
    5.2 北京汽车工业的政策环境
    5.3 北京汽车工业的投资环境
    5.4 北京汽车工业的技术环境
    5.5 北京汽车工业的法律环境
    5.6 本章小结
6 北京汽车工业发展战略体系构成
    6.1 北京汽车工业发展的总体战略框架
    6.2 北京汽车工业发展的战略体系
    6.3 本章小结
7 北京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战略选择
    7.1 国际汽车工业战略联盟的形式
    7.2 北京汽车工业战略联盟组织
    7.3 北京汽车产业集群战略组织
    7.4 北京汽车产业集群建立与战略管理模式
    7.5 本章小结
8 北京汽车工业组织战略的博弈模型
    8.1 北京汽车工业组织战略博弈关系
    8.2 组织战略博弈数学模型
    8.3 北京汽车工业战略联盟实现
    8.4 本章小结
9 北京汽车工业产品战略定位
    9.1 产品定位的一般战略
    9.2 基于企业生态位产品定位战略
    9.3 北京汽车工业产品定位战略选择
    9.4 本章小结
10 结论与展望
    10.1 结论
    10.2 创新点
    10.3 建议
    10.4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编写的论文及着作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所从事的研究
附录3 攻读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附录4 附表

(5)高盟新材并购华森塑胶的动因和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企业并购动因文献回顾
        1.2.2 企业并购绩效的文献回顾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基本框架
2 企业并购的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并购的定义
        2.1.2 并购的分类
        2.1.3 并购绩效
    2.2 企业并购绩效的主要评价方法
        2.2.1 事件研究法
        2.2.2 财务指标分析法
    2.3 企业并购的主要理论基础
        2.3.1 协同效应理论
        2.3.2 多元化经营理论
        2.3.3 价值低估理论
        2.3.4 代理动机理论
3 高盟新材并购华森塑胶案例介绍
    3.1 并购双方基本情况
        3.1.1 高盟新材基本情况及行业现状
        3.1.2 华森塑胶基本情况及行业现状
    3.2 并购华森塑胶的过程
        3.2.1 硅宝科技计划收购华森塑胶未果
        3.2.2 高盟新材提出并购华森塑胶方案
        3.2.3 证监会有条件通过并购方案,双方按要求修正方案
        3.2.4 高盟新材发行股份、收购完成
    3.3 高盟新材并购华森塑胶的动因
        3.3.1 资源整合,形成协同效应
        3.3.2 完善产业布局,促进战略实现
        3.3.3 收购优质资产,提高上市公司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
        3.3.4 实现核心员工与公司长远发展的捆绑,保障公司未来业绩成长
    3.4 高盟新材企业并购华森塑胶后的资产整合措施
        3.4.1 整合人才团队、优化管理体制、实现管理协同效应
        3.4.2 统一财务管理制度,实现财务协同效应
        3.4.3 市场及资源整合,实现经营协同效应
        3.4.4 落实补充协议,稳定现金流
4 高盟新材并购华森塑胶的绩效分析
    4.1 并购公告后市场效应分析
        4.1.1 并购公告后短期股价有提振作用
        4.1.2 并购公告前后短期超额累计收益率涨势明显
    4.2 企业并购前后财务效应分析
        4.2.1 偿债能力依然较强
        4.2.2 营运能力明显改善
        4.2.3 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4.2.4 发展前景可期、成长空间增大
    4.3 企业并购前后非财务绩效分析
        4.3.1 科研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4.3.2 人才团队稳定性有所提高
5 高盟新材并购华森塑胶的总结与启示
    5.1 高盟新材企业并购华森塑胶的结论
    5.2 高盟新材企业并购高盟新材的启示
        5.2.1 结合行业发展周期进行产业布局
        5.2.2 整合并购双方资源,有效发挥协同作用
        5.2.3 重视资质门槛,寻找优质标的
    5.3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我国上市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法律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主要研究方法
    四、主要创新研究点和不足之处
第一章 上市公司章程反收购的基础性原理
    第一节 收购与反收购的概念界定
        一、收购的概念和分类
        二、反收购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节 上市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概述
        一、上市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的概念
        二、上市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的分类
        三、上市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的价值分析
第二章 我国上市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法律规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我国上市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相关法律梳理
        一、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
        二、相关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
    第二节 我国上市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法律规制案例分析
        一、投服中心诉海利生物公司章程违法案
    第三节 我国上市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法律规制存在的问题
        一、上市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的合法性审查标准缺失
        二、缺乏审查上市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合法性的专门机构
        三、监管部门的处罚措施缺乏有效性
        四、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标准的缺失
        五、针对信息披露义务的规定不完善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的合法性判断原则
    一、不得违反强制性规范原则
    二、不得损害公司利益和股东合法权益原则
    三、不得违反董事忠实与勤勉义务原则
    四、不得违反控股股东诚信义务原则
    五、兼顾社会责任标准原则
第四章 我国上市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的类型化分析
    第一节 以限制股东权利为核心的上市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的实证分析及合法性分析
        一、股东提案权、提名权限制条款
        二、绝对多数表决条款
        三、权益披露规则条款
    第二节 以控制董事会为核心的上市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的实证分析及合法性分析
        一、分期分级董事会条款
        二、金色降落伞条款
        三、限制董事任职资格条款
第五章 国外上市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法律规制考察
    第一节 美国对上市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的法律规制
        一、美国关于反收购规制的相关立法
        二、美国关于反收购措施决定权的归属
        三、美国关于反收购行为的合法性审查标准
        四、美国独立董事制度对反收购的规制
    第二节 英国对上市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的法律规制
        一、英国关于反收购规制的相关立法
        二、英国关于反收购措施决定权的归属
        三、英国关于反收购行为的合法性审查标准
    第三节 国外上市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法律规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第六章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法律规制体系的建议
    第一节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法律规制体系原则性的建议
        一、建立层级分明、分工明确的法律规制体系
        二、明确我国上市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决定权的归属
        三、尝试在试点公司推行双层股权制度
        四、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监管体系
        五、构建中小股东保护制度
        六、完善反收购信息披露制度
    第二节 我国常见的上市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的法律规制路径
        一、以限制股东权利为核心的上市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的法律规制路径
        二、以限制董事权利为核心的上市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的法律规制路径
结论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二、期刊类
    三、学位论文
    四、其他
个人简历、在校研究成果
致谢

(7)通联公司诉新方向、久远公司股权回购纠纷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对赌协议”相关文献综述
        1.2.2 “越权担保”相关文献综述
    1.3 实践案例整理
        1.3.1 关于“对赌条款”的案例整理
        1.3.2 关于“越权担保”的案例整理
    1.4 主要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1.4.1 主要研究方法
        1.4.2 论文框架
第2章 基本案情介绍与争议焦点
    2.1 案情介绍
    2.2 审理结果与裁判理由
        2.2.1 一审法院的审理结果与裁判理由
        2.2.2 二审法院的审理结果与裁判理由
        2.2.3 最高人民法院再审的审理结果与裁判理由
    2.3 争议焦点
        2.3.1 案涉《增资扩股协议》中股权回购条款效力的认定
        2.3.2 久远公司承诺“承担履约连带责任”条款效力的认定
        2.3.3 通联公司的权益救济与新方向、久远公司的民事责任
第3章 案涉《增资扩股协议》中股权回购条款的效力认定
    3.1 股权回购型对赌条款的性质与效力
        3.1.1 股权回购型对赌条款性质的认定
        3.1.2 股权回购型对赌条款的效力分析
    3.2 股权回购型对赌协议的规范分析
        3.2.1 我国规范文本关于股权回购型对赌协议的一般规定
        3.2.2 关于股权回购型对赌协议的比较法分析
        3.2.3 股权回购型对赌协议的法定性质与效力分析
    3.3 股权回购型对赌协议效力的司法裁判与争点梳理
        3.3.1 既有同类案型判决的基本态度
        3.3.2 关于股权回购型对赌协议效力的裁判分析
    3.4 案涉股权回购条款性质与效力的认定
        3.4.1 案涉《增资扩股协议》中股权回购条款性质的认定
        3.4.2 案涉《增资扩股协议》中股权回购条款效力的认定
        3.4.3 案涉股权回购条款是否已经成就以及股权回购价格的确定
第4章 久远公司案涉担保承诺条款的效力分析
    4.1 股权回购型对赌协议担保行为的学理分析
        4.1.1 股权回购型对赌协议连带担保责任的性质认定
        4.1.2 股权回购型对赌协议连带担保责任的效力判断
    4.2 公司越权担保的规范分析
        4.2.1 《公司法》中有关公司越权担保的效力分析
        4.2.2 《合同法》、《担保法》涉及公司越权担保的效力分析
    4.3 关涉公司越权担保的司法裁判与争点梳理
        4.3.1 既有同类案型判决的基本态度
        4.3.2 关于公司越权担保行为效力的裁判分析
    4.4 案涉公司越权担保对赌协议的效力认定
        4.4.1 案涉《增资扩股协议》中约定“久远公司连带责任”性质认定
        4.4.2 案涉《增资扩股协议》中约定“久远公司连带责任”效力认定
第5章 通联公司的权益救济及相应责任的具体归属
    5.1 本案通联公司权益的基本属性与救济路径
        5.1.1 本案通联公司权益的基本属性
        5.1.2 本案通联公司权益的救济路径
    5.2 本案中新方向公司行为的性质与责任
        5.2.1 本案中新方向公司承诺行为的性质认定
        5.2.2 本案中新方向公司承诺行为的民事责任
    5.3 本案中久远公司行为的性质与责任
        5.3.1 久远公司对于对赌条款无效是否要承担民事责任
        5.3.2 久远公司对于连带责任条款无效是否要承担民事责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汽车零部件行业横向整合产业链的经济效益研究 ——以双林股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内容
    1.4 创新点
2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规模经济理论
        2.1.2 多元化经营理论
        2.1.3 协同效应理论
        2.1.4 行业生命周期理论
        2.1.5 经济效益评价方法
    2.2 文献综述
        2.2.1 产业链研究
        2.2.2 横向整合产业链的经济效益研究
        2.2.3 经济效益评价方法研究
        2.2.4 文献述评
3 案例介绍
    3.1 案例背景
        3.1.1 宏观环境
        3.1.2 行业现状
        3.1.3 行业发展趋势
    3.2 双林股份公司简介
        3.2.1 双林股份概况
        3.2.2 双林股份股权结构及对外投资
    3.3 产业链横向整合过程
        3.3.1 收购湖北新火炬
        3.3.2 收购诚烨股份
        3.3.3 收购双林投资
4 案例分析
    4.1 短期市场反映
        4.1.1 事件研究法分析
        4.1.2 托宾Q值分析
    4.2 中期协同效应
        4.2.1 经营协同效应
        4.2.2 管理协同效应
        4.2.3 财务协同效应
    4.3 长期产业整合
        4.3.1 实现战略转型
        4.3.2 丰富核心业务
        4.3.3 改善客户结构
        4.3.4 打造产业协同
5 结论、启示与不足
    5.1 结论
    5.2 启示
        5.2.1 选择合适的并购目标是确保横向并购成功的前提
        5.2.2 寻求优势互补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5.2.3 并购后的有效整合是提高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的关键
    5.3 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9)我国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研究 ——以东方精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1.2 管理者过度自信理论
        2.1.3 委托代理理论
        2.1.4 超额收益理论
        2.1.5 盈余管理理论
        2.1.6 信号传递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商誉的本质文献综述
        2.2.2 商誉后续计量文献综述
        2.2.3 商誉减值的成因文献综述
        2.2.4 商誉减值经济后果文献综述
        2.2.5 文献评述
3 案例介绍
    3.1 案例选取理由
    3.2 行业介绍
        3.2.1 印刷机械行业
        3.2.2 新能源汽车行业
    3.3 并购双方介绍
        3.3.1 并购方---东方精工
        3.3.2 被并购方---普莱德
    3.4 并购过程介绍
        3.4.1 并购时间进程
        3.4.2 交易方案
        3.4.3 业绩承诺与补偿安排
4 案例分析
    4.1 东方精工商誉情况分析
        4.1.1 东方精工商誉确认情况分析
        4.1.2 东方精工商誉减值情况分析
        4.1.3 东方精工商誉价值情况分析
    4.2 东方精工巨额商誉减值成因分析
        4.2.1 并购时估值溢价过高形成高商誉
        4.2.2 后续经营中商誉出现减值迹象
        4.2.3 盈余管理动机影响商誉减值
    4.3 东方精工商誉减值经济后果分析
        4.3.1 商誉减值引发公司业绩急剧下滑
        4.3.2 商誉减值导致公司股价出现负面影响
        4.3.3 商誉减值提高公司的偿债压力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加强对评估机构的监管,防止过高估值
        5.2.2 深刻认识并购标的,理性并购
        5.2.3 提高并购整合能力,充分发挥协同效应
        5.2.4 改进商誉后续计量方法,防范盈余管理
        5.2.5 中小投资者应加强对企业商誉减值风险的认识和防范
    5.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保千里财务舞弊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结构框架
    1.5 研究方法
    1.6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理论概述
    2.1 财务舞弊的相关概念
        2.1.1 财务舞弊
        2.1.2 盈余管理
    2.2 财务舞弊理论研究
        2.2.1 舞弊三角理论
        2.2.2 GONE理论
        2.2.3 冰山理论
        2.2.4 舞弊风险因素理论
        2.2.5 “圈钱”理论
        2.2.6 委托代理理论
    2.3 上市公司常见财务舞弊手段
        2.3.1 调增收入
        2.3.2 调减费用
        2.3.3 调增资产
        2.3.4 调减负债
        2.3.5 关联交易
第三章 保千里财务舞弊案例背景介绍
    3.1 中达股份介绍
    3.2 保千里介绍
    3.3 保千里借壳上市过程
    3.4 保千里经营过程
第四章 保千里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4.1 财务舞弊的动因分析
        4.1.1 舞弊动机分析
        4.1.2 舞弊机会分析
        4.1.3 舞弊借口分析
    4.2 财务舞弊的方式分析
        4.2.1 借壳上市过程舞弊
        4.2.2 经营过程舞弊
    4.3 财务舞弊的经济后果分析
        4.3.1 对大股东的影响
        4.3.2 对中小股东的影响
        4.3.3 对公司的影响
第五章 案例的启示与借鉴
    5.1 降低舞弊动机
        5.1.1 控制高管持股比例
        5.1.2 引导企业健康发展
        5.1.3 提高舞弊成本
    5.2 减少舞弊机会
        5.2.1 规范内部控制制度
        5.2.2 健全董事会职能
        5.2.3 增强监事会作用
        5.2.4 加强审计委员会建设
        5.2.5 提高外部审计水平
        5.2.6 加强国家监管
    5.3 消除舞弊借口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北汽福田公司资产重组的启示(论文参考文献)

  • [1]海联金汇并购联动优势的动因及绩效研究[D]. 赵伊.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2]对赌协议的法律效力研究[D]. 董凌雨. 广东财经大学, 2019(07)
  • [3]企业并购巨额商誉成因及其减值研究 ——以东方精工并购普莱德为例[D]. 石桂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0(08)
  • [4]北京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研究[D]. 徐和谊. 华中科技大学, 2005(05)
  • [5]高盟新材并购华森塑胶的动因和绩效研究[D]. 宋建坤.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4)
  • [6]我国上市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法律规制研究[D]. 陈林. 郑州大学, 2020(02)
  • [7]通联公司诉新方向、久远公司股权回购纠纷案研究[D]. 任月小典. 湖南大学, 2019(07)
  • [8]汽车零部件行业横向整合产业链的经济效益研究 ——以双林股份为例[D]. 黄文文. 暨南大学, 2019(02)
  • [9]我国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研究 ——以东方精工为例[D]. 陈璨. 暨南大学, 2020(04)
  • [10]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保千里财务舞弊案例研究[D]. 张爽钰.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北汽福田资产重组的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