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香雪海电气公司

关于香雪海电气公司

一、香雪海电器公司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江志[1](2008)在《苏州香雪海电器公司研发人员薪酬体系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诸多中外企业成功经营实践表明,但凡成功的企业都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作支撑,核心竞争力己经成为企业制胜法宝。随着技术变革的不断加速,技术在产业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技术创新在科技企业获取竞争优势中的作用更为突出。而企业员工是创新的唯一载体,所以企业的竞争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能不能吸引并留住人才,以及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良好的工作绩效,是一个关系到企业能否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而解决这个根本问题的主要手段就是:建立一个有效的薪酬体系。研发人员是知识型员工的一类,作为企业的核心人员,对企业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应用现代薪酬理论,以苏州香雪海电器公司为载体而设计了一套关于研发人员的薪酬体系。本文首先阐述了薪酬管理的相关理论并借鉴其他优秀企业的薪酬管理经验。接着从分析苏州香雪海电器公司的现状着手,其中着重分析了研发人员的薪酬现状和问题,对现行的研发人员的薪酬管理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然后再结合研发人员的特点选择适合研发人员的薪酬模式;从公司薪酬战略角度制定研发人员薪酬策略;同时参考苏州市的薪酬水平设计研发人员的薪酬水平。最后提出了为保证该方案有效运行的配套措施以及持续改善措施。希望本论文研究成果对国内同类企业的研发人员的薪酬体系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何晓佑,刘琉[2](2010)在《江苏省创意工业发展与工业设计教育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曾经拥有众多的知名产品品牌,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驻国内,原本妇孺皆知的本土名牌却逐渐走向没落,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在江苏的本土名牌中,有些已经销声匿迹,有些虽然健在但已被外资控制,有些则已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因此重视创意工业的发展,成为江苏省工业发展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江苏省工业设计教育一直保持的较好的发展趋势,在时代变革中,如何保持清醒的人才培养路径,持续为工业制造业培养高品质的创新工业设计人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俞晨泓[3](2014)在《我国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家电产品和品牌发展历程研究 ——以苏州“四大名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家电产业是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改革开放前,我国家电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落后,家电品种少、产值低,缺乏产品开发和设计力量。但在计划经济为背景的特殊时期,兼于政府扶持和广大老百姓的强大需求,苏州家电“四大名旦”有了充分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国家电行业开始出现“盲目扩张、产能过剩”的苗头。20世纪8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外企业对我国逐步由技术输入转为资本输入,面对国外强大品牌实力,苏州地方上外向型经济的迅速转变,让“四大名旦”不但不能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内部存在的产权归属、企业经营管理、产品开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保护等问题集中爆发,最终走向衰亡,四个品牌因为具体的情况,分别形成了四种衰亡的模式。本文从宏观国家、中观区域、微观企业三个维度,首先梳理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间,在苏州崛起的家电“四大名旦”的发展历程,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定时期的宏观背景以及区域经济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研究其产品开发设计及品牌特征,解析出以苏州家电“四大名旦”为典型的中国家电产品和品牌的特殊发展历程,并为我国家电和国产品牌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和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发展寻求启示。

周新南,焦德华,盛修济[4](1989)在《躬耕梅园 雪海飘香——记苏州香雪海电器公司总经理龚维新》文中研究指明 姑苏城外,太湖之滨,有一片百亩梅园。早春时节,梅花盛开,站在吾家山坡,放眼望去,势若雪海,其香飘散,数里共闻,沁人肺腑。这里就是闻名海内外的吴中探梅胜地“香雪海”。以“香雪海”作为商标的苏州电冰箱,以其优美的外形,上乘的质量,香飘海内外,其芳名,又远远超过了自然界的那片“香雪海”。“香雪海”电冰箱之所以在4、5年之间迅速崛起,驰名海内外,应当归功于躬耕“梅园”中的苏州电冰箱厂近2000名工人,而他们的代表,则是苏州香雪海电器公司总经理、苏州电冰箱厂厂长、全国七届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龚维新。

杨惠民[5](1990)在《强化企业管理 争创五个“一流”——苏州香雪海电器公司在竞争中升华》文中提出 苏州香雪海电器公司是国家定点生产家用电冰箱的大型骨干企业。现有职工3600多人,工程技术人员近400人;占地面积为12.4万平方米,公司以生产香雪海电冰箱为主,包括冷柜、微波炉、空调器、去湿机、厨房冰箱、冷热器和洗衣机等在内的香雪海电器系列产品。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经济,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批量生产、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能力,被列为全国500家大型企业之一,

潘少奇[6](2015)在《转移企业与承接地企业互动发展研究 ——以民权制冷产业集群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世界是流动的,产业转移作为国际资本流、技术流的重要载体,已经并且正在深刻改变、重塑世界经济版图。前三次国际产业转移在全球范围内催生了诸多引人瞩目的产业高地,同时也产生了飞地经济、候鸟经济、低端技术陷阱、贫困增长等一系列问题。目前,中国正在经历一场自东向西的国内产业转移(又称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此次产业转移为广大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区位机会窗口”。本文以“如何促进转移企业与承接地企业互动耦合并实现集群化发展”为核心论题,研究切合经济地理学强化微观研究、定量研究的趋势,针对国家推进产业转移健康开展的要求,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文献梳理及对核心论题的理论透视,本文认为转移企业与承接地企业互动过程中关系是基础,网络是载体,嵌入是关键。因此,融合了产业区理论、生产网络理论、嵌入理论的核心思想与理论工具,构建了以“关系-网络-嵌入”为主线,以网络-角色、嵌入-耦合、演化-升级为核心要素的综合性理论框架。以河南省民权制冷产业集群为典型案例,通过企业层面的调研和深度访谈,提取了集群内部转移企业、本地企业交互形成的经济联系网络、技术合作网络、社会交流网络;以三类网络为研究“支点”,分析了转承企业关系网络结构特征、转移企业网络角色、转移企业与承接地企业双向嵌入、区域企业网络演化机理等。主要结论如下:(1)“网络”是转移企业与承接地企业交互耦合的载体,也是一个有益的研究视角。产业转移本质上是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背景下“产业/企业-地域”的相互作用过程。转移企业与承接地企业的经济联系、技术合作、社会交流网络是二者互动耦合的载体,二者的交互耦合可以视为地方生产网络与全球生产网络的联结、地方资产与全球力量的整合。而且本文的研究实践证明,以网络为视角可以较为清晰地认识转移企业与承接地企业互动过程的外在表象、微观机理、区域效应。(2)双向嵌入是推动转移企业与承接地企业互动耦合的必由之路。本文尝试突破新区域主义理论和全球生产网络理论的分水岭,融汇两种理论的相关工具研究全球化浪潮中的区域发展问题。基于双向嵌入框架,本文分析了案例集群中转移企业与本地企业双向嵌入的特点、过程和障碍机制。认为转移企业地方嵌入的主要障碍是技术错位、组织错位、地域错位;承接地企业嵌入价值链并实现转型升级的主要障碍是技术距离、社会距离以及转移企业的权力压制;承接地企业在价值链中的“低端嵌入”仅能使其实现工艺升级、产品升级,而难以获得功能升级和价值链升级。(3)社会资本对转移企业地方嵌入和区域产业发展的作用具有两面性。深厚的血缘、地缘、学缘关系是部分转移企业进驻承接地的关系纽带,也是他们顺利实现地方嵌入的润滑剂。但另一方面,社会资本缺失也成为了部分转企业地方嵌入的障碍。网络成员对社会资本的过度强调也容易导致地方企业网络出现封闭性和排外性,增加区域产业出现代际锁定、关系锁定、结构锁定的风险。(4)转移企业在转承企业关系网络中的角色具有显着的异质性。采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手段,按照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关系强度及属性特征-网络位置特征-权力关系特征”逐层分析,发现转移企业在转承企业关系网络中的角色具有很强的异质性,不同转移企业及同一转移企业在不同类型关系网络中的角色都可能不同。转移企业网络角色形成主要受转移企业属性特征、拓张战略、社会资本情况、企业文化、承接地环境条件等因素影响。案例研究还发现了转移企业规模与角色不对称、网络中存在外来者俱乐部和较多孤立点等需要注意的问题。(5)产业转移作用下的区域企业网络具有复杂的演化机理。该演化过程具有很强的时空情境性、路径依赖性和权变性,本地企业衍生过程、区域选择环境与社会资本、转移企业代表的外部扰动力量、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报酬递增与区域自增强机制共同决定了区域企业网络演化的进程与结果。本文的创新之处:(1)融合产业区理论、生产网络理论、嵌入理论的核心思想,构建了以“关系-网络-嵌入”为主线的综合性分析框架,该框架以网络为研究“支点”,集成了多种理论工具和分析方法,可以较为清晰地认识转移企业与承接地企业交互过程的外在表象、微观机理、区域效应。(2)基于经济联系、技术合作、社会交流三类转承企业关系网络,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转移企业的地方嵌入过程和网络角色,网络相似性定量测算有助于发现不同类型网络构建的相互影响。(3)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基于“关系强度及属性特征-网络位置特征-权力关系特征”辨识转移企业网络角色,方法可行,结果可信。(4)发现社会资本是部分转移企业与承接地企业交互耦合的润滑剂,但对社会资本的过度强调也容易导致企业网络出现代际锁定、关系锁定和结构锁定。

杨惠民,成功[7](1990)在《强化企业管理 争创五个一流》文中研究指明 苏州香雪海电器公司以生产香雪海牌电冰箱为主,包括冷柜、微波炉、空调器、去湿机、厨房冰箱、冷热器和洗衣机等在内的香雪海电器系列产品。电冰箱的品种规格居全国同行业第一,年产量居全国同行业第二。近年来,苏州香雪海电器公司针对目前家电市场疲软的特点,从强化企业管理着手,争创五个“一流”,不

冯丽娟[8](1990)在《大展雄姿的香雪海电器公司》文中研究表明 苏州香雪海电器公司是以苏州电冰箱厂为主体的一家股份制集团公司。自1976年研制冰箱以来,已有十余年冰箱的生产历史,1983年冰箱产量突破万台大关以后,每年以五万台的速度递增,1989年达到年产40余万台,居全国冰箱行业第二位。继1987年一期引进项目正式投产后,1988年列入国家“七

姜浩峰[9](2016)在《民族品牌,前路何方?》文中提出从苏南的香雪海冰箱、骆驼牌风扇,到浙江的雅戈尔服装、红蜻蜓鞋业等等,改革开放近40年来,在长三角以及周边这片热土上,已诞生过不少品牌。有的品牌有着横空出世的豪情,却迅即陨落;而大多数弄潮儿,尽管面对潮起潮落,却起码坚守住了品牌,或者起码其品牌实现了价值变现。回看197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仅4067.67亿元人民币。而2015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676708亿

钱国盛[10](1989)在《吹响走向世界的前奏曲——记香雪海电器集团公司总经理龚维新》文中研究说明 对于一个中国当代的企业家来说,走向世界,这具有多么巨大的吸引力! 然而,在通往世界市场的道路上,要真正迈开自己坚实的步伐,又必需具备何等胆略! 走,路就在脚下。尽管这条路上坎坎坷坷,荆棘丛生,也无论这条路上风雨雷电,障碍重重。唯有扎实地走,方能开辟出中国企业家驰骋的沙场。一支走向世界的前奏曲,已经在“香雪海电器集团公司”吹响……

二、香雪海电器公司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香雪海电器公司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苏州香雪海电器公司研发人员薪酬体系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薪酬管理的基本理论及实践
        1.2.1 基本理论
        1.2.2 薪酬管理实践
    1.3 本文研究思路与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苏州香雪海电器公司研发人员薪酬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苏州香雪海电器公司简介以及人力资源现状
        2.1.1 公司简介
        2.1.2 公司人力资源现状
        2.1.3 研发部人力资源现状
    2.2 研发工作的特点及研发人员的需求和特点
        2.2.1 研发工作的特点
        2.2.2 研发人员的需求和特点
    2.3 研发人员的薪酬现状
        2.3.1 研发人员的薪酬构成现状
        2.3.2 研发人员的薪酬水平现状
        2.3.3 研发人员的薪酬满意度
    2.4 研发人员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
        2.4.1 绩效考核不完善
        2.4.2 薪酬提升通道单一
        2.4.3 薪酬与绩效没有完全挂钩
    2.5 研发人员薪酬体系问题的原因分析
        2.5.1 企业战略的影响
        2.5.2 企业文化因素的影响
第3章 苏州香雪海电器公司研发人员薪酬设计方案
    3.1 研发人员薪酬体系设计的原则及目标
        3.1.1 设计原则
        3.1.2 设计目标
    3.2 研发人员薪酬策略及模式选择
        3.2.1 研发人员薪酬设计影响因素分析
        3.2.2 公司研发人员的薪酬策略
        3.2.3 研发人员的薪酬模式选择
    3.3 研发人员基于能力的职等评定
        3.3.1 任职能力分级
        3.3.2 职等评定
    3.4 研发人员薪酬结构与水平设计
        3.4.1 研发人员基于能力的薪酬结构设计
        3.4.2 研发人员的薪酬水平设计
第4章 苏州香雪海电器公司研发人员薪酬体系的实施保障
    4.1 完善薪酬管理体系机构
    4.2 建立有效的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制度
    4.3 丰富研发人员的激励手段
        4.3.1 加强对研发人员的情感激励
        4.3.2 完善研发人员的职业生涯管理
    4.4 改善公司的企业文化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苏州香雪海电器公司研发人员薪酬满意度调查问卷

(2)江苏省创意工业发展与工业设计教育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江苏工业发展亟待提升创新意识
    1、消失的“香雪海”和“燕舞”
    2、危在旦夕的“春兰”
    3、频繁易主的“小天鹅”
二、工业设计是提升创新工业发展的有力利器
三、工业设计教育支撑创新人才的培养
    1、以综合为导向的设计教育发展走向
    2、以问题为导向的设计教育发展走向
    3、以艺术为导向的设计教育发展走向
四、工业设计教育改革的抓手
    1、以“推新课程”为抓手, 提出“推新教学”理念
    2、以“推新课程”为抓手, 开展“整合教学”工作
    3、以“推新课程”为抓手, 实施“微笑曲线”理论
    4、以“推新课程”为抓手, 开展“国际链接”活动

(3)我国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家电产品和品牌发展历程研究 ——以苏州“四大名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家用电器的定义及分类
    1.2 我国家电产业的简要历程
        1.2.1 我国早期家电产业的发展
        1.2.2 新中国经济重要阶段和家电产业进程
        1.2.3 我国家电业管理机制和行业发展
        1.2.4 苏州经济概况和“四大名旦”来由
    1.3 我国家电产品和品牌的研究现状
        1.3.1 国外、国内品牌研究概括
        1.3.2 相关理论介绍及评述
    1.4 论文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苏州家电“四大名旦”产品的简要历程
    2.1 创立期(20世纪70年代)
    2.2 成长期(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
    2.3 鼎盛时期(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苏州家电“四大名旦”的产品设计及品牌特征
    3.1 “四大名旦”的产品设计及开发
    3.2 “四大名旦”品牌形成及影响力
    3.3 “四大名旦”品牌危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苏州家电“四大名旦”后期的四种模式及原因探究
    4.1 “四大名旦”后期的四种模式
        4.1.1 “孔雀牌”电视机:品牌消亡,产品转移
        4.1.2 “春花牌”吸尘器:品牌并购,产品延续
        4.1.3 “长城牌”电风扇:品牌转制,产品延续
        4.1.4 “香雪海牌”电冰箱:品牌易主,产品不再
    4.2 四种模式形成原因总结与探究
        4.2.1 企业和产品生命周期过程
        4.2.2 “四大名旦”衰退的宏观、中观、微观分析
        4.2.3 从品牌学角度分析
第五章 以苏州家电“四大名旦”为典型的中国家电产品特殊发展历程及启示
    5.1 特殊时期的宏观经济背景带来家电产业先天性缺陷
    5.2 区域经济的重点转变引致产品和品牌危机
    5.3 我国家电产业品牌意识和管理能力的初级阶段
    5.4 设计研发力量不足以支持品牌发展延续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项目
致谢
附录

(6)转移企业与承接地企业互动发展研究 ——以民权制冷产业集群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产业转移的来龙去脉
        1.1.2 国际产业转移显着促进了中国东部地区经济增长
        1.1.3 产业转移、承接中也存在明显问题
        1.1.4 国内产业转移方兴未艾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2 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2.1 转移企业地方嵌入研究
        2.1.1 转移企业地方嵌入意愿:“被动”与“主动”论争
        2.1.2 转移企业地方嵌入的影响因素与演进过程
        2.1.3 嵌入效应:承接地产业发展的区位机会窗口or贫困增长陷阱
        2.1.4 述评与展望
    2.2 产业转移技术溢出研究
        2.2.1 产业转移技术溢出研究的演进
        2.2.2 产业转移技术溢出效应的论争
        2.2.3 产业转移技术溢出影响因素
        2.2.4 述评与展望
第三章 理论分析框架
    3.1 理论基础与核心问题的理论透视
        3.1.1 地方集群是转移企业与承接地企业交互耦合的“土壤”
        3.1.2“学习场”是转移企业与承接地企业技术学习的“场域”
        3.1.3 全球价值链是转移企业与承接地企业权力关系的基础
        3.1.4 全球生产网络是全球力量与地方资产战略耦合的载体
        3.1.5 嵌入是转移企业与承接地企业交互过程的“关键”
    3.2 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
        3.2.1 主线:关系-网络-嵌入
        3.2.2 核心要素:网络-角色
        3.2.3 核心要素:嵌入-耦合
        3.2.4 核心要素:演化-升级
第四章 民权制冷产业:历程、特点及优势分析
    4.1 民权制冷产业发展历程
        4.1.1 1986 年-1996 年,产业蓬勃成长期
        4.1.2 1997 年-2008 年,产业发展低谷期
        4.1.3 2009 年至今,产业强势复兴期
    4.2 民权制冷产业现状特点
        4.2.1 具有一定的马歇尔式产业区特征
        4.2.2 深受区域内外力量共同影响
        4.2.3 社会资本在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4.2.4 整体处于产业价值链的相对低端环节
    4.3 民权承接大量转移企业的优势分析
        4.3.1 比较扎实的产业基础
        4.3.2 血缘、地缘、学缘关系构成的关系纽带
        4.3.3 区位优势
        4.3.4 浓厚的区域创业氛围
        4.3.5 地方政府的强力推动
第五章 民权制冷产业转承企业关系网络结构分析
    5.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5.1.1 数据来源
        5.1.2 研究方法
    5.2 网络结构分析
        5.2.1 网络发育不平衡,企业对外连通能力差异很大
        5.2.2 网络呈现比较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
        5.2.3 网络发育不完善,整体连通能力不强
        5.2.4 经济、技术、社会关系网络具有近似的结构特征
        5.2.5 社会交流网络的中心依赖性最为突出
        5.2.6 网络呈现稀疏化和多核心化趋势
        5.2.7 中介节点具有较强的异质性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转移企业在民权制冷企业网络中的角色识别
    6.1 转移企业网络角色识别方法
        6.1.1 已有研究及启示
        6.1.2 本文采用的识别方法与步骤
    6.2 转移企业在民权制冷企业关系网络中的角色识别
        6.2.1 经济联系网络中的角色识别
        6.2.2 技术合作网络中的角色识别
        6.2.3 社会交流网络中的角色识别
        6.2.4 基于技术合作全网络的技术守门员识别
        6.2.5 转移企业网络角色的综合辨识
    6.3 转移企业网络角色形成原因
        6.3.1 转移企业的属性特征
        6.3.2 转移企业的拓张战略
        6.3.3 转移企业在承接地的社会资本
        6.3.4 转移企业的企业文化
        6.3.5 承接地的产业条件及地域文化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转移企业与民权本地企业的双向嵌入分析
    7.1 理论框架构建
        7.1.1 已有研究及启示
        7.1.2 双向嵌入分析框架
    7.2 转移企业地方嵌入分析
        7.2.1 转移企业地方嵌入特点
        7.2.2 转移企业地方嵌入演进过程
        7.2.3 转移企业地方嵌入障碍机制
    7.3 本地企业嵌入价值链与升级分析
        7.3.1 本地企业嵌入价值链分析
        7.3.2 本地企业升级分析
        7.3.3 本地企业嵌入价值链与升级的障碍机制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民权制冷企业网络演化分析
    8.1 民权制冷企业网络演化阶段
        8.1.1 1986 年-2000 年,从孤立点到松散性网络雏形
        8.1.2 2001 年-2009 年,封闭性区域内部网络
        8.1.3 2010 年以后,开放性学习创新网络
    8.2 民权制冷企业网络演化机理
        8.2.1 从冰熊到“熊兵”的衍生奠定了网络基础
        8.2.2 选择环境与社会资本吸引了大量转移企业
        8.2.3 产业转移提供了发展的区位机会窗口
        8.2.4 路径依赖、路径破坏与路径创造共同决定网络演化方向
        8.2.5 报酬递增与区域自增强推动了网络发育
    8.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1.1“网络”是转移企业与承接地企业交互耦合的载体
        9.1.2 双向嵌入是转移企业与承接地企业互动耦合的必由之路
        9.1.3 社会资本对转移企业地方嵌入和地方产业发展的作用具有两面性
        9.1.4 转移企业在转承企业关系网络中的角色具有显着的异质性
        9.1.5 产业转移作用下的区域企业网络具有复杂的演化机理
    9.2 推动转移企业、承接地企业互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9.2.1 优化硬条件和软环境,构建区域产业“吸聚场”
        9.2.2 强化人力资本建设,打造区域自主创新体系
        9.2.3 以双向嵌入推动承接地产业转型升级
        9.2.4 提高区域产业政策、措施的针对性
    9.3 创新之处
        9.3.1 提出了一个新的综合性研究框架
        9.3.2 基于三种分类网络有助于认识转移企业地方嵌入的过程和机理
        9.3.3 实现了对转移企业网络角色的定量分析
        9.3.4 深化了对社会资本作用两面性的认识
    9.4 局限及展望
        9.4.1 存在的不足之处
        9.4.2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民权制冷产业集群企业调查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四、香雪海电器公司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苏州香雪海电器公司研发人员薪酬体系设计[D]. 江志. 湖南大学, 2008(01)
  • [2]江苏省创意工业发展与工业设计教育改革研究[J]. 何晓佑,刘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0(06)
  • [3]我国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家电产品和品牌发展历程研究 ——以苏州“四大名旦”为例[D]. 俞晨泓. 华东师范大学, 2014(06)
  • [4]躬耕梅园 雪海飘香——记苏州香雪海电器公司总经理龚维新[J]. 周新南,焦德华,盛修济. 企业管理, 1989(11)
  • [5]强化企业管理 争创五个“一流”——苏州香雪海电器公司在竞争中升华[J]. 杨惠民. 中国集体工业, 1990(12)
  • [6]转移企业与承接地企业互动发展研究 ——以民权制冷产业集群为例[D]. 潘少奇. 河南大学, 2015(11)
  • [7]强化企业管理 争创五个一流[J]. 杨惠民,成功. 企业管理, 1990(12)
  • [8]大展雄姿的香雪海电器公司[J]. 冯丽娟. 集团经济研究, 1990(01)
  • [9]民族品牌,前路何方?[J]. 姜浩峰. 协商论坛, 2016(09)
  • [10]吹响走向世界的前奏曲——记香雪海电器集团公司总经理龚维新[J]. 钱国盛. 集团经济研究, 1989(01)

标签:;  ;  ;  ;  ;  

关于香雪海电气公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