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英明领袖华主席和党中央的贺信

致英明领袖华主席和党中央的贺信

一、给英明领袖华主席、党中央的致敬信(论文文献综述)

冯华[1](1976)在《析张铁生这个黑典型》文中认为 王张江姚"四人帮"反党集团及其在辽宁的那个死党,为了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违抗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提出的"三要三不要"基本原则,大搞修正主义,大搞分裂,大搞阴谋诡计,罪恶累累,罄竹难书.他们到处网罗党羽,培植亲信,以种种卑劣手段,伪造所谓"经验",炮制所谓"典型".臭名昭著的那个反革命分子张铁生就是其中一例.他在"四人帮"及其在辽宁的那个死党弄虚作假和阵阵鼓噪下,几年来,不仅成了各种各样的典型,而且为"四人帮"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罪恶活动做了极为典型的表演.今天,我们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剖析一下这个"典型",将使我们大开眼界,既可以看到这一"典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院工作会议全体代表[2](1978)在《给华主席、党中央、中央军委的致敬信》文中研究表明 敬爱的英明领袖和统帅华主席、党中央、中央军委: 在您和您为首的党中央、中央军委的亲切关怀下,在党的十一大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总政治部、总后勤部主持召开了全军医院工作会议。这是粉碎"四人邦"后第一次讨论我军医院革命化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会议,也是我军卫生战线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盛会。来自祖国各地的全军医院的领导同志、先进科室代表、先进工作者,共六百多人,欢聚在伟大祖国首都——北京,向敬爱的华主席、党中央、中央军委汇报工作,聆听指示,接受

薛采[3](1976)在《“誓做让华主席放心的新一代”——记我校中文系七三级毕业生张有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我校中文系七三级毕业生张有林,到安图县两江公社东江三队当社员已经三个多月了。这三个月的光景在他生命的途程上是深刻而难忘的一段。他回顾这段战斗的历程,深有体会地说:“我这条路走对了,我要坚定地走下去!”他由衷地表示:毛主席教导记心怀,长征

张明师[4](2012)在《1949-1978:共和国英模人物群体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英模表彰是对英雄奉献精神和劳动者“劳动价值”的肯定。早在上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央苏区开展了评选英模和表彰先进活动。40年代中期,陕甘宁边区又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运动。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艰巨任务,党和政府在运用战争年代的工作经验组织社会生产的过程中,逐步把英模评选工作制度化和常规化,不断树立典型人物,授予英雄模范等荣誉称号,以激励本人和促进社会生产。1950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全国战斗英雄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模会议,评选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和劳模。这一英模群体堪称是新社会的第一代英模。工人、农民和军人中的杰出代表一一英模群体,开始变成新中国革命叙事的主角。他们逐渐成为新中国革命话语体系的“启蒙者”和“布道者”,成为新中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民间代言人。第一代英模不仅彰显着新中国对“劳动价值”和爱国主义的肯定,而且在新中国的国家建构过程中,英模形象还具有了泛政治化的效果,成为国家意识形态一个重要的符号象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又涌现出了新一批的英模人物。这一新英模群体在时代的映衬下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点。他们最基本的形象特征是:热爱集体、忠于职守、埋头苦干、钻研业务、技术革新、吃苦耐劳、助人为乐。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英模人物的“技术特征”,从强调体力劳动转变到重视技术创新和管理变革。在先进生产者运动中,技术革命作为一个新的劳动观念被提出。这一时期的英模人物之所以为英模,不仅仅看重的是劳动,更看重的是劳动中的技术含量。“技术”作为英模人物新的话语构成,说明新中国的英模群体逐渐成熟,并开始全面发展。“文革”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在阶级斗争、反对走资派和修正主义的斗争中,强调“塑造好无产阶级英雄典型”,宣扬唯心主义英雄史观,要求英模人物必须“高大、丰满、光彩照人、完美无缺”。因此,英模人物无一例外地都是“纯而又纯”、“顶天立地”、“光芒四射”的光辉形象,英模人物都是社会发展的主宰和扭转乾坤的力量。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所谓的英模人物并不都是真正来源于现实生活,而是从观念出发,人为地净化和拔高,丧失了英模作为普通人的真实性。建国后一批批英模人物被不断的树立起来,这些英模人物既外在的彰显着政治、劳动和道德的特征意义,又内在的对自己的劳模身份高度认同,自觉地承担起国民的责任和义务。英模群体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中“敢想、敢说、敢做”,在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比、学、赶、帮”。英雄模范不仅是普通群众日常生活中的榜样,更是革命、党性和胜利的一个能指,他们典型而又集中地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和主流,他们的品质与思想是大大超出一般群众的思想水平,从而具有榜样的力量。英模群体既是普通民众在价值意义上认同的对象,也是需要学习和效仿的模范。这种认同和学习,具有历史和未来的双重时空。不同时期的英模群体不仅在特定历史时划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在时间的解构和结构下,不断为我们当下和未来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营养和载体。英模精神不仅是历史的导向,也是未来的指引。从开国建国功臣、先进生产者,到政治性的红色英模,再到实干家英模,在不到四十年的时间里,英模形象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英模形象与国家意识形态之间不断发生着胶合与同构,而且这种趋势随着党内“左”倾思想的发展也越来越显著。从这一问题的反思中我们认识到,作为沟通国家意识形态与民众意识的桥梁,英模建构过程不仅要接受国家意识形态的领导,还必须参照民众意识的需求。只有取得民众的认可和认同,英模群体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利益的最火化,实现英模群体价值的最大化。

李继华[5](2010)在《对毛泽东个人崇拜的滋生》文中认为在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长河中,曾经滋长和发展了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与迷信,并酿成严重后果。这些严重后果和极大危害,给今天的人们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必须禁止任何形式的、对党和国家领袖人物的个人崇拜。为了深深地汲取这些教训,就要了解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是怎样滋生与发展的。

吴恩鸿[6](2003)在《毛泽东个人崇拜现象的历史反思》文中认为个人崇拜本质上是主体自我意识的迷失,表现为对个别人物的神化和盲从。剥削阶级为维护自己的集权统治,往往借助个人崇拜控制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动。无产阶级革命以解放全人类为自身的神圣使命,因而从根本上是反对和排斥个人崇拜的,但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还是出现了神化个别领袖人物的运动。20世纪30—50年代在苏联兴起了斯大林个人崇拜,其严重危害被揭露之后,毛泽东个人崇拜竟又在中国相继而起,并伴随着“文革”悲剧掀起狂潮,给新中国的建设造成无可挽回的巨大灾难,实在值得反思和研究。 本文使用的“毛泽东个人崇拜”专指发生于中国的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现象,即极端夸大以至神化领袖人物毛泽东的作用,毛泽东本人接受、默认或鼓励别人对他的神化,从而导致群众盲从领袖、领袖个人专断盛行,给党和国家建设造成巨大灾难的一种政治和社会现象。 为了探析毛泽东个人崇拜发生发展的原因,本文首先详细考察了其历史由来及演变过程,初步认为,从延安整风到1957年之前这段历史时期,毛泽东个人崇拜现象有所萌芽并从总体上得到抑制,但不可忽视其中潜藏着日后个人崇拜发展的可能性;从1957年开始,毛泽东个人崇拜的现象开始形成并日益滋长,至“文化大革命”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文革”刚结束的两年内,毛泽东个人崇拜余波未息,改革开放以后,党领导人民逐步破除了笼罩毛泽东的神圣光环。 毛泽东个人崇拜现象的形成和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们对毛泽东个体权威的迷信和盲从为其提供了心理基础;权力过分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是其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毛泽东晚年的骄傲和专断以及他对个人崇拜的默认、接受和支持是推动个人崇拜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个别野心家蓄意推波助澜是个人崇拜走向狂热的一个重要原因;落后小农经济的长期广泛存在,使人们很难养成民主意识,落后的封建残余思想因此有了可乘之机,从而为个人崇拜的滋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研究历史最终是为现实服务。毛泽东个人崇拜现象虽已成为历史,但它得以产生和发展的类似条件在现实中还有留存。如我国目前经济总体水平比较落后,封建主义残余落后思想还支配着相当一部分人的头脑,政治生活还未实现高度民主,人们还普遍缺乏民主意识,这些都是个人崇拜滋生的条件,只要这些条件不彻底改变,我们就一刻也不能放松对个人崇拜的警惕。 为防止新的个人崇拜的产生,我们仍然要注意用正确的方式维护领袖威信,自觉地坚持贯彻我们党制定的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的方针。除此之外,我们更应继续努力从各个方面清除滋生个人崇拜的土壤,主要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不断提高民主生活的水平;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经济现代化进程,以彻底改变落后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同时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总之,要为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唯有如此,才能彻底根除个人崇拜现象。

新华社[7](1977)在《尽快建立我国现代化测绘体系——全国测绘部门工业学大庆会议胜利闭幕余秋里、王震副总理出席会议,谷牧副总理作重要讲话》文中提出据新华社一九七七年十月十日讯 全国测绘部门工业学大庆会议十月九日在北京胜利闭幕。会议是九月二十一日开幕的。这次会议是测绘部门贯彻党的十一大路线,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群众运动,实现党中央抓纲治国战略决策,迅速把测绘工作搞上去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自始至终开得热气腾腾,充满了团结战斗的气氛。九月二十五日,英明领袖华国锋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副主席,以及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亲切接见了参加会议的全体代表,给测绘战士们巨大的鼓舞和鞭策。十月八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余秋里,国务院副总理王震、谷牧,以及国家建委的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谷牧副总理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倪以还[8](1977)在《论说文的基础知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反映的方式除文艺作品外,主要有两大类,即记叙文和论说文。论说文是我们在工作、学习、斗争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文体,我们差不多天天在读,还经常要写。为了更好地运用这种文体,首先要具有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要深入三大革命斗争实际,同时也要掌握一些有关论说文的基础知识。

新华社[9](1977)在《尽快建立我国现代化测绘体系——全国测绘部门工业学大庆会议胜利闭幕 余秋里、王震副总理出席会议,谷牧副总理作重要讲话》文中研究指明据新华社一九七七年十月十日讯 全国测绘部门工业学大庆会议十月九日在北京胜利闭幕。会议是九月二十一日开幕的。这次会议是测绘部门贯彻党的十一大路线,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群众运动,实现党中央抓纲治国战略决策,迅速把测绘工作搞上去的一次重要会议。

刘玉堂[10](2011)在《八里洼纪事》文中研究指明一、工人阶级一九六二年春节刚过,八里洼的一驾马车从城里接来一户六口之家。那家人家的户主姓岳,叫岳道远,一个老婆,四个挨肩儿的女儿,分别按十、八、六、二的顺序排列着。当马车进村的时候,人们注意到这家人家的行囊很简单,无非就是纸箱子、破柜子及黑乎乎的些锅碗瓢盆之类,没有

二、给英明领袖华主席、党中央的致敬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给英明领袖华主席、党中央的致敬信(论文提纲范文)

(4)1949-1978:共和国英模人物群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1、选题缘起
        2、选题的意义
        3、相关概念的界定和问题的说明
    二、研究现状述评
        1、英模人物传记和人物辞典
        2、研究著作与论文
    三、研究方法、内容与创新
        1、研究方法
        2、文章结构与内容
        3、特色与创新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英模群体
        1、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工人运动兴起时期的英模人物
        2、农民运动和红色政权中的英模人物
        3、“长征一代”英模人物
        4、抗战时期的民族英雄
        5、解放战争时期的英模群体
第一章 建国以来英模群体结构分析
    第一节 建国以来英模人物表彰大会的概况
        一、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1950年)
        二、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1956年)
        三、全国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财贸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即全国群英会,1959年)
        四、全国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新闻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即全国文教群英会,1960年)
        五、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1977年)
        六、全国科学大会(1978年)
        七、全国财贸学大庆学大寨会议(1978年)
    第二节 历次劳模大会中的英模结构分析
        一、性别分析
        二、年龄结构
        三、政治面貌
        四、所属行业
        五、品质特征
第二章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英模人物(1949-1956)
    第一节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英模人物成长的历史背景
        一、新中国成立: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二、社会主义信仰:新的社会制度和新的身份地位
        三、严峻的国际形势:保家卫国的现实使命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英模人物的群体特征
        一、新中国第一次英模会议
        二、主要代表人物的成就和贡献
        三、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英模人物的群体特征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英模人物的思想特征
        一、革命的主色调:极具革命激情的英模一代
        二、时代精神:从感恩到爱国的转变
        三、英模道德体系的构建
第三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英模人物(1956-1966)
    第一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英模人物成长的历史背景
        一、中共八大指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三、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
    第二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英模人物成长的群体特征
        一、第二次英模会议
        二、主要代表人物的成长历程及思想特征
        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英模人物的群体特征
    第三节 工人模范与技术话语:建设时期的特殊英雄
        一、先进生产者运动
        二、“技术”:英模人物新的话语构成
第四章 “文革”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英模人物
    第一节 “文革”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英模人物成长的历史背景
        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
        二、饱受摧残的社会经济文化
        三、“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总口号
        四、拨乱反正时期“左”倾思想的继续发展
    第二节 “文革”时期英模人物成长的群体特征
        一、第三次英模会议
        二、主要代表人物的成长历程及其思想特征
    第三节 “不在场”的英模一代:“文革”时期英模人物的思想特征
        一、被绝对化、抽象化的“存在者”
        二、英模人物个体“不在场”与符号性存在
        三、英模人物与接班人
第五章 历史与未来:英模精神的二元意义
    第一节 历史的导向:英模精神的历史意义
        一、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英模精神的历史意义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英模精神的历史意义
        三、“文革”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英模精神的历史意义
    第二节 未来的指引:英模精神的恒久意义
        一、历史的贯穿:英模精神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二、英模精神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未来的指引:英模精神与中华民族的复兴事业
第六章 胶合与同构:英模形象变迁与国家意识形态
    第一节 英模形象的变迁轨迹
        一、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开国功臣、建国功臣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先进生产者
        三、“文革”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红高于专的英模
        四、1978年以后:实干家英模
    第二节 英模形象变迁与国家意识形态
        一、雷锋与雷锋精神的变迁
        二、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英模
结语 走出扁平化时代
    一、英模评选社会化
    二、英模监督多元化
    三、英模管理制度化
参考文献
博士攻读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后记

(5)对毛泽东个人崇拜的滋生(论文提纲范文)

从六届六中全会到1943年3月之前对毛泽东的颂扬与个人崇拜的滋生
1943年3月以后对毛泽东个人崇拜的较快发展
七大以前对毛泽东个人崇拜的限度

(6)毛泽东个人崇拜现象的历史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Abstract)
导论
    一、 “个人崇拜”内涵的界定
    二、 本课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 学术界研究状况及本文的写作思路
第一部分 毛泽东个人崇拜现象形成和发展的历程考察
    一、 1957年前毛泽东个人崇拜现象处于萌芽阶段并在总体上被抑制
    二、 1957-1966年毛泽东个人崇拜现象开始形成并日益发展
    三、 “文革”期间毛泽东个人崇拜现象走向狂热
    四、 毛泽东个人崇拜现象的余波及其消除
第二部分 毛泽东个人崇拜现象发生发展的原因探析
    一、 对毛泽东个人权威的迷信与盲从是毛泽东个人崇拜现象产生和发展的心理基础
    二、 权力过分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是毛泽东个人崇拜现象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三、 毛泽东晚年的骄傲、专断及对个人崇拜的错误态度是毛泽东个人崇拜现象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四、 少数野心家的推波助澜是毛泽东个人崇拜现象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五、 落后小农经济的广泛存在是滋生个人崇拜的深厚土壤
第三部分 预防并根除个人崇拜的几点思考
    一、 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正确维护领袖威信
    二、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三、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加快经济现代化进程
    四、 全面提高公民素质
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四、给英明领袖华主席、党中央的致敬信(论文参考文献)

  • [1]析张铁生这个黑典型[J]. 冯华.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6(06)
  • [2]给华主席、党中央、中央军委的致敬信[J].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院工作会议全体代表. 人民军医, 1978(02)
  • [3]“誓做让华主席放心的新一代”——记我校中文系七三级毕业生张有林[J]. 薛采. 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6(04)
  • [4]1949-1978:共和国英模人物群体研究[D]. 张明师. 华中师范大学, 2012(12)
  • [5]对毛泽东个人崇拜的滋生[J]. 李继华. 炎黄春秋, 2010(03)
  • [6]毛泽东个人崇拜现象的历史反思[D]. 吴恩鸿. 山东师范大学, 2003(03)
  • [7]尽快建立我国现代化测绘体系——全国测绘部门工业学大庆会议胜利闭幕余秋里、王震副总理出席会议,谷牧副总理作重要讲话[J]. 新华社. 测绘通报, 1977(S1)
  • [8]论说文的基础知识[J]. 倪以还. 山西师院, 1977(Z1)
  • [9]尽快建立我国现代化测绘体系——全国测绘部门工业学大庆会议胜利闭幕 余秋里、王震副总理出席会议,谷牧副总理作重要讲话[J]. 新华社. 测绘通报, 1977(06)
  • [10]八里洼纪事[J]. 刘玉堂.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1(09)

标签:;  ;  ;  ;  ;  

致英明领袖华主席和党中央的贺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