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田基本建设专业队伍中开展群众测绘工作

在农田基本建设专业队伍中开展群众测绘工作

一、在农田基本建设专业队伍中开展群众测绘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裴羽[1](2021)在《甘肃省文物保护工作研究(1949-1978)》文中研究说明

乔蓉蓉[2](2021)在《扬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政府职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张宏智[3](2021)在《20世纪6090年代萧山钱塘江滩涂围垦及其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徐博[4](2021)在《1949-1959年镇江专区水利建设述论》文中认为

郎健[5](2021)在《浙江省安吉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张迪[6](2021)在《公用墓地利用政策研究 ——以高唐县为例》文中指出公用墓地的利用问题已经成了各级政府尤其是民政部门关心关注的一件大事,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很多地方的公墓发展呈现出规划有序、布局合理等好的方面。然而,有许多欠发达地区私人墓地占用耕地现象仍然频频出现,公用墓地利用政策不健全,对比国内先进地区以及国外先进经验,结合高唐县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公用墓地利用政策,对高唐县乃至其他欠发达地区如何制定更加有效有用的公墓利用政策都具有积极地意义。在传统文化影响以及现有制度约束效果不佳的综合影响下,高唐县公用墓地利用存在许多问题,面临很多困难,本文从县域小视角出发,通过文献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深入到高唐县乡镇、村庄,对人口构成、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以及红白喜事等情况深入研究,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阐述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研究的思路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提供公用墓地利用政策的相关概念与理论,第三部分对高唐县公用墓地利用的现状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提出公用墓地利用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五部分介绍国内外公用墓地利用政策经验与教训,第六部分提出优化高唐县公用墓地利用政策的建议。

韩俊喆[7](2021)在《1950-1965年广西水利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利建设关系国计民生,治水兴水关系定国安邦。新中国成立以前,广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边疆省份,主要是发展农业经济,而土地作为发展农业经济的基础,从最初来看,水美田肥的地方就是经济发达的地方,因而开展水利建设对于农业经济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广西后,为巩固地方政权、稳定农业生产、恢复国民经济,开始了水利建设。通过对1950--1965年广西水利建设的发展历程进行深入考察,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地方治理现代化的视角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1950--1965年间,先是中共广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委员会,1958年之后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和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对于开展水利建设,不仅仅是注重水利工程方面的修建,例如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水电工程,也同样十分重视水利主管机构的组建、水利人才培养模式、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利法规的制定,而后者作为开展水利建设的体制机制,从制度层面保障了水利建设的长久发展。此外,通过开展土地改革,变革农业生产关系,进一步激发了广西各族人民开展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在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劳动者作为社会生产力最基本的要素占据主导位置,有效的保证了这一时期广西水利建设的速度、质量和规模。本文主要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简要阐述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切入点,阐明运用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并对“水利”与“1950--1965年”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二部分,1950--1965年广西水利建设的背景。首先,新中国成立初期,严峻的国际形势造成周边局势的动荡,亟需中国共产党在短时间内巩固人民政权。与此同时,国内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国民经济亦处在崩溃的边缘。在广西,货币市场混乱、匪患严重,时刻威胁着新生的人民政权。其次,新中国成立初期,水旱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秩序。在广西,封建旧时代遗留下来的水利设施相对简单且工程质量差,因而对于治理水旱灾害收效甚微。此外,广西人文环境的改变也不断的加剧水旱灾害发生的频率。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水旱灾害频发的局面,从根本上要求中共广西省委和省人民政府委员会着眼于水利建设,兴修水利,契合了广西各族人民群众的最大愿望。第三部分,主要从四个阶段分析与考察1950--1965年广西水利建设的发展历程:第一,恢复阶段(1950--1952)。中共广西省委与省人民政府委员会高度重视水利建设,以建立健全水利主管机构为抓手,初步组织起自上而下的水利主管机构,确立了优先培养水利技术人才的模式,投资修复或续建旧有引水工程设施,兴建小型蓄水工程。第二,起步阶段(1953--1957)。中共广西省委与省人民政府委员会严格落实党中央制定的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投资修建水库为重点,修建中小型蓄水工程,在勘测、规划、设计的基础上试办小型水电站。第三,高潮阶段(1958--1960)。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与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在贯彻落实总路线的同时,把批判“反冒进”与宣传贯彻总路线结合,蓄水、引水、提水工程在全自治区范围内开展起来。同时,集中力量布局、勘测、规划、设计全区范围内的水电建设,有步骤的试办中小型水电站,有条件的开展水电电网建设。第四,调整阶段(1961--1965)。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与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坚决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开始对区内水利建设进行全面调整,主要是加强工程管理与配套建设,有效开展了库区移民安置工作。此外,根据广西各地水利发展的客观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机电排灌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工作、山区人畜饮水工作,与此同时,开始进行河流梯级开发规划与县域电网布局。第四部分,1950--1965年广西水利建设的成效与特点。通过贯彻党委领导、“民办公助”的方针,以安全性需求为主导,一是组建起自上而下的水利主管机构,二是水利职业技术教育蓬勃发展,三是初步形成了合理有序的水利建设格局,四是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增加,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作物产量提高,促进了广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五部分,1950--1965年广西水利建设的经验与启示。这一时期广西水利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重大的成效,总的来说是坚持了“一个核心、一个主体,两个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即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是水利建设的核心与根本,各族人民群众是水利建设的主体和依靠力量,科技进步是水利建设的不竭动力,同时遵循保护生态环境优先的原则。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广西的治水兴水在拥有良好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在严格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前提下,科学擘画水利建设未来发展的蓝图,实现广西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一是要坚持与时俱进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是要创新水利监督与管理体制机制;三是要坚持经济性需求与生态性需求并重,强化生态水利建设;四是要坚持科技治水兴水,持续推进水利科学技术的进步。

田雨薇[8](2021)在《建筑师在贵州乡建中的设计实践及作品解析研究(2010-2019年)》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当下乡村建设的愈演愈烈,建筑师逐渐介入到乡村建设活动之中,这是建筑师群体在21世纪的工作中所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深受西方建筑学教育体系影响的当代中国建筑师们,在面对中国乡村建设时,在很大程度上是无先例可循的。文章通过文献归纳、典型案例比较分析、实地调研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建筑师在贵州乡建中的设计实践历程同时进行作品解析,总结些许贵州乡村建设的在地经验,为今后建筑师的乡村建设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文章第一部分对21世纪建筑师的乡村工作进行阐述,分析了21世纪以来建筑师介入乡村建设的两个主要推动因素,通过对2010-2019年建筑师在贵州乡建中的设计实践进行梳理,将建筑师在贵州乡建的设计实践分为三个阶段:即建筑师乡村建设的初步探索时期;建筑师乡村建设的深入设计时期;建筑师乡村建设的多元化发展时期。文章第二部分通过对建筑师在贵州乡建中的设计实践活动进行分析与作品解析,归纳总结出不同时段建筑师介入贵州乡村建设活动中的趋势、工作模式以及空间策略,从而探索不同的阶段性特征。文章第三部分进行总结与反思,归纳出建筑师在贵州乡建中的作品共性以及以上三个时段中趋势-模式-策略的转变,同时总结建筑师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已经发生了从“建筑师”向“建筑师+”职业转变,最后反思当下城市-乡村关系的转型。

张猛[9](2021)在《青海省农田水利建设政府管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青海省历届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水利特别是农田水利工作,领导广大干部群众兴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农田灌溉面积快速扩大,粮食产量成倍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限制以及党和政府机构改革的影响,青海省农田水利建设还存在着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21世纪以来的20年,青海省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特别是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出台以来,青海省各级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农田水利的建设和改革力度,取得了显着成绩。但是,也要认识到政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政府管理部门之间职责不清,建设内容衔接不够或交叉重复,重建设轻管理等问题。2018年党政机构改革后,整合了政府有关部门的农田水利建设职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也带来了建设资金投入下降、管理制度建设滞后、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等新问题,本论文主要针对以上问题,运用新公共管理等理论,参考国内外研究文献,开展调查研究,分析总结当前政府管理问题成因,借鉴了美国、日本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江西省等国内外的政府管理经验,从政府职能、政策制度、人员、资金、规划建设等方面对青海省农田水利建设的政府管理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本论文为青海省农田水利建设的政府部门改革发展探索方向,对今后促进农田水利建设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欣宇[10](2020)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鄠邑龙窝村美丽乡村景观建设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并且以农耕精神为核心的农业大国,乡村更是农业产生和发展的摇篮并且繁衍出了复杂多样的乡土文化及物质遗产。一代又一代的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中华儿女通过自己的劳动和智慧为我们子孙后代遗留下了璀璨的文化瑰宝和遗产。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重视,乡村建设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中。虽然乡村是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源地,但是由于迅速的现代化和城市化建设,多数乡村已经丢失了其原本的文化特色,不禁令人惋惜。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视角,以龙窝酒传统手工酿造技艺为切入点,以西安市鄠邑区龙窝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村落的整体结构、街巷空间形态、建筑院落空间等对象分析,找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村落建设之间的联系,为龙窝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找到既能保留村落特色又能发展经济的方法。首先,分别对国内外乡村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过程进行了梳理,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乡村案例,提出了龙窝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酿酒技术与村落物质空间环境的共生性保护。其次,阐述了龙窝村的物质空间景观现状和非物质空间景观的建设现状,并对于龙窝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龙窝酒酿造技艺的起源于演变、流程与特点等进行了详细介绍。从历史联系、建筑空间联系的角度研究了龙窝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村落物质空间的关联性,为之后的研究提供依据。最后,分析了龙窝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乡村建设的优缺点,并且为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了具体建设措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通过景观的形式流传和继承下来,为美丽乡村景观的重构、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村落建设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二、在农田基本建设专业队伍中开展群众测绘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农田基本建设专业队伍中开展群众测绘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6)公用墓地利用政策研究 ——以高唐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现状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方式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公用墓地利用政策的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公用墓地的概念
        2.1.2 殡葬的概念
    2.2 相关理论的界定
        2.2.1 公共政策制定理论
        2.2.2 公共政策执行理论
        2.2.3 公共政策监督理论
        2.2.4 政府职能转变理论
第3章 高唐县公用墓地利用的现状
    3.1 公用墓地利用的政策依据
        3.1.1 国家关于公用墓地利用的相关政策
        3.1.2 山东省关于公用墓地利用的相关政策
        3.1.3 聊城市关于公用墓地利用的相关政策
        3.1.4 高唐县关于公用墓地利用的相关政策
    3.2 高唐县公用墓地利用现状及特点
        3.2.1 公用墓地利用现状
        3.2.2 公用墓地利用特点
    3.3 高唐县公用墓地需求预测
        3.3.1 理论依据
        3.3.2 高唐县死亡人口预测分析
        3.3.3 高唐县公用墓地量预测分析
第4章 公用墓地利用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公用墓地利用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
        4.1.1 政府政策制定不健全
        4.1.2 政府政策制定的盲目性
        4.1.3 政府政策执行不到位
        4.1.4 政府在政策监管方面存在缺陷
    4.2 问题产生的原因
        4.2.1 政府对政策制定的目标不明确
        4.2.2 政府对政策的监管机制不健全
        4.2.3 政府对政策执行的认识度不够
第5章 国内外公用墓地利用政策经验与教训
    5.1 国内公用墓地利用政策经验
        5.1.1 山东省济南市公墓利用政策经验
        5.1.2 北京市延庆县公墓利用政策经验
        5.1.3 山东省寿光市公墓利用政策经验
    5.2 国外公用墓地利用政策经验
        5.2.1 美国公用墓地利用政策
        5.2.2 日本公用墓地利用政策
        5.2.3 英国公用墓地利用政策
    5.3 国内外公用墓地利用政策的启示
第6章 优化高唐县公用墓地利用政策的建议
    6.1 完善地方公墓利用政策制定的方式方法
    6.2 建立健全有利于公用墓地政策执行的相关机制
        6.2.1 建立健全听证制度
        6.2.2 完善群众参与制度
        6.2.3 提高殡葬执法的主动性
    6.3 完善公用墓地利用政策的监管机制
    6.4 加强公用墓地利用政策的制度运行保障
    6.5 对公用墓地行业实行行政许可制度
    6.6 坚持公用墓地的公益属性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1950-1965年广西水利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五)相关概念界定
        1.“水利”
        2.“1950—1965年”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水利建设的背景
    (一)新中国成立亟需巩固人民政权,各项建设百废俱兴
    (二)水旱灾害频发,严重损害经济社会秩序
二、1950—1965年广西水利建设的发展历程
    (一)恢复阶段(1950—1952)
        1.初步建立起自上而下的水利建设主管机构
        2.依托大中专学校,培养水利技术人才
        3.修复或续建旧有引水工程设施,兴建小型蓄水工程
    (二)起步阶段(1953—1957)
        1.组建水利主管机构,重视水利技术人才培养
        2.以水库为重点,修建中小型蓄水工程
        3.重视水电建设的勘探、规划与设计,试办小型水电站
    (三)高潮阶段(1958—1960)
        1.蓄水、引水、提水工程全面开展,农村水利基本实现“五化”目标
        2.水电建设发展起来,大力兴建中小型水电站
    (四)调整阶段(1961—1965)
        1.加强工程管理与配套建设,重点兴建机电排灌工程
        2.开展水库移民安置、水土保持、山区人畜饮水工作
        3.河流梯级开发规划与县域电网布局
三、1950—1965年广西水利建设的成效与特点
    (一)1950—1965年广西水利建设的成效
        1.组建起自上而下的水利主管机构
        2.水利技术职业教育蓬勃发展
        3.初步形成了合理有序的水利建设格局
        4.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增加,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产量提高
    (二)1950—1965 年广西水利建设的基本特点
        1.贯彻党委领导、“民办公助”的方针
        2.安全性需求占据主导地位
四、1950—1965 年广西水利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一)1950—1965 年广西水利建设的历史经验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水利建设的核心和根本
        2.各族人民群众是水利建设的主体和依靠力量
        3.科技进步是水利建设的不竭动力
        4.水利建设必须遵循保护生态环境优先的原则
    (二)新时代广西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1.与时俱进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创新水利监督与管理的体制机制
        3.经济性需求与生态性需求并重,强化生态水利建设
        4.坚持科技治水兴水,持续推进水利科学技术的进步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后记

(8)建筑师在贵州乡建中的设计实践及作品解析研究(2010-2019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乡建
        1.2.2 建筑师设计实践
    1.3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对象的选取
        1.3.2 研究内容与研究问题
    1.4 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归纳及量化分析
        1.5.2 典型案例比较解析
        1.5.3 实地调研与访谈相结合
    1.6 国内外研究现状
        1.6.1 国外研究现状
        1.6.2 国内研究现状
        1.6.3 现状存在的问题
    1.7 研究框架
第二章 21 世纪的建筑师乡村工作概述
    2.1 建筑师介入乡村建设现象解析
        2.1.1 国家层面的政策引导
        2.1.2 建筑学层面的设计思考
        2.1.3 建筑师大规模下乡运动的起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计划
    2.2 建筑师在贵州乡建中的设计实践时间节点梳理
第三章 建筑师乡村建设的初步探索时期(2010-2014 年)
    3.1 2010-2014 年乡村建设背景及建筑师乡建设计实践
        3.1.1 国家政策引导下的乡村建设
        3.1.2 典型案例与建筑师下乡路径
    3.2 西线工作室:建筑师感知下的地域性表达
        3.2.1 由地缘秩序引发的空间生产
        3.2.2 空间氛围营造与公共生活模型
        3.2.3 表现地域特色的复合建造模式
        3.2.4 建筑师思想观念的单向输出
    3.3 前人建筑文化工作室:建筑师意识中的从传统到创新
        3.3.1 从修复传习的乡村实践到创新发展的乡土实践
        3.3.2 贵州乡建中建筑师身份多元转型的萌芽
    3.4 袁咨桐故居组团改造:对“新”传统的尊重
        3.4.1 “新”传统与“旧”传统的回应
        3.4.2 设计与施工的偏差带来的启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建筑师乡村建设的深入设计时期(2015-2017 年)
    4.1 2015-2017 年乡村建设背景及建筑师乡建设计实践
        4.1.1 国家政策引导下的乡村建设
        4.1.2 典型案例与建筑师下乡路径
    4.2 两种主流的整体村落建设模式:雨补鲁村与中关村
        4.2.1 整体村落空间规划设计
        4.2.2 建筑改造更新模式
        4.2.3 公共空间主题导向的挖掘及设计策略
        4.2.4 乡建五年后的凋敝与衰败:中关村乡村建设启示
    4.3 茅贡计划:从乡村建设到乡镇建设
        4.3.1 茅贡计划:寻找乡建的另一种可能
        4.3.2 “廊”——作为建筑整合的空间语言
        4.3.3 乡建工作:不仅仅是盖房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建筑师乡村建设的多元化发展时期(2018-2019 年)
    5.1 2018-2019 年乡村建设背景及建筑师乡建设计实践
        5.1.1 国家政策引导下的乡村建设
        5.1.2 典型案例与建筑师下乡路径
    5.2 黄岗实践:重塑乡村的循环共生
        5.2.1 厕所的改良:传统农耕体系的重建与更新
        5.2.2 事件与物件介入乡村建设
        5.2.3 黄岗后记:为村民而设计
    5.3 楼纳国际建筑师公社:未来乡村的探索
        5.3.1 起点:露营装置设计活动
        5.3.2 未来乡村的诗意重建
        5.3.3 多产业集群带动乡村转型发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
    6.1 建筑师在贵州乡建中的作品共性归纳
        6.1.1 对传统建造方式的持续关注
        6.1.2 日常空间与精神空间的并置设计
        6.1.3 建筑师在贵州乡建中的设计工作方法要点总结
    6.2 趋势-模式-策略的转变
        6.2.1 贵州乡建的当代示范价值
        6.2.2 贵州乡建的不足之处与反思
    6.3 从“建筑师”到“建筑师+”
    6.4 城市-乡村关系的转型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图片索引
附录C:访谈笔录——无名营造社创始人兼主持建筑师陈国栋

(9)青海省农田水利建设政府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构
        一、基本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农田水利
        二、政府管理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二、公共选择理论
第二章 青海省农田水利建设政府管理现状
    第一节 青海省农田水利建设各级政府部门职责
        一、省级政府职能部门及职责
        二、市州级政府职能部门及职责
        三、县区级政府职能部门及职责
        四、乡镇级政府职能部门及职责
        五、村级组织职责
    第二节 青海省农田水利建设政府管理情况
        一、政府管理主要内容
        二、政府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三、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情况
    第三节 青海省农田水利建设主要成就
        一、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
        二、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
        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
        四、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情况
        五、农田水利建设其他效益
第三章 青海省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一节 存在问题
        一、政府管理部门职责不够清晰
        二、政府管理制度建设和管理服务滞后
        三、政府投资不足
    第二节 成因分析
        一、政府管理部门之间存在利益博弈
        二、政府管理部门人员编制不足
        三、地方政府财力薄弱,缺少稳定投入
第四章 国内外农田水利建设政府管理模式借鉴
    第一节 国内政府部门农田水利建设经验
        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二、江西省
    第二节 国外政府部门农田水利建设经验
        一、美国
        二、日本
第五章 对策建议
    第一节 强化顶层设计,逐级细化政府分工
        一、依法明确政府部门权责
        二、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三、编制农田水利发展规划
    第二节 制定配套制度,建立健全制度体系
        一、制定青海省农田水利法规
        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体系
    第三节 培养引进人才,提升政府管理水平
        一、提高水行政人员数量和管理能力
        二、积极引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三、深入推进农田水利改革
    第四节 政府部门主导,建设管理资金多元化
        一、发挥政府投资主导作用
        二、多方筹措建设管护资金
        三、进一步整合政府投资渠道
    第五节 综合施策,促进农田水利现代化
        一、宣传引导,大力推广现代节水灌溉技术
        二、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新型能源发展农田水利
        三、考核评价,激励各级政府发展农田水利积极性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10)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鄠邑龙窝村美丽乡村景观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2.1 问题提出
        1.2.2 研究对象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2 相关概念及案例分析
    2.1 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及理论
        2.1.1 物质文化遗产概念
        2.1.2 物质文化遗产分类及特点
        2.1.3 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空间的关系
    2.2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及理论
        2.2.1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
        2.2.2 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及特点
        2.2.3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空间的关系
    2.3 乡村景观
        2.3.1 乡村景观内涵及特征
        2.3.2 美丽乡村内涵及特征
        2.3.3 美丽乡村发展现状
    2.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乡村建设发展案例
        2.4.1 绵竹市年画村
        2.4.2 宝鸡市凤翔县六营村
    2.5 本章小结
3 龙窝村村落建设现状研究
    3.1 龙窝村概况
        3.1.1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3.1.2 历史沿革与人文条件
    3.2 龙窝村非物质景观现状
        3.2.1 传统手工艺
        3.2.2 民俗庆典
        3.2.3 传统曲艺
        3.2.4 传统饮食
    3.3 龙窝村物质景观现状
        3.3.1 组织规划
        3.3.2 街巷空间
        3.3.3 建筑院落
        3.3.4 公共空间
        3.3.5 景观绿化
    3.4 村落空间环境及非遗文化面临问题
        3.4.1 村落空间环境所面临问题
        3.4.2 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问题
    3.5 本章小结
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鄠邑龙窝村美丽乡村建设策略
    4.1 龙窝村非遗文化与物质空间关系研究
        4.1.1 非遗文化与村落自然环境关系
        4.1.2 非遗文化与村落匠人关系
        4.1.3 非遗文化与村落空间关系
        4.1.4 龙窝村空间环境对非遗文化影响
    4.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美丽乡村建设意义原则
        4.2.1 非遗文化保护视野下美丽乡村建设意义
        4.2.2 非遗文化保护视野下美丽乡村建设原则
    4.3 村落空间环境重构提升
        4.3.1 村落布局重构提升
        4.3.2 道路系统重构提升
    4.4 重点公共空间环境重构提升
        4.4.1 村落入口空间重构提升
        4.4.2 龙窝社区服务中心重构提升
    4.5 非遗文化重构提升
        4.5.1 铺装材料与色彩
        4.5.2 景观小品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非物质文化保护的美丽乡村建设探究——以龙窝村为例
    5.1 龙窝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乡村建设的SWOT分析
        5.1.1 优势
        5.1.2 劣势
        5.1.3 机遇
        5.1.4 威胁
    5.2 村落整体规划方案
        5.2.1 总体规划
        5.2.2 村落街巷空间景观提升
        5.2.3 村落建筑空间保护优化
        5.2.4 村落公共空间景观重构
        5.2.5 村落绿化景观重构
        5.2.6 传统民俗文化非遗文化体现
        5.2.7 景观细部设计
    5.3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美丽乡村建设建议
        5.3.1 外部环境与内在文化涵养应内外兼顾
        5.3.2 传承保护与发展创新要兼容并蓄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研究成果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图录和表录
研究生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四、在农田基本建设专业队伍中开展群众测绘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甘肃省文物保护工作研究(1949-1978)[D]. 裴羽.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2]扬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 乔蓉蓉.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3]20世纪6090年代萧山钱塘江滩涂围垦及其影响研究[D]. 张宏智. 浙江师范大学, 2021
  • [4]1949-1959年镇江专区水利建设述论[D]. 徐博.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5]浙江省安吉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优化研究[D]. 郎健. 西北大学, 2021
  • [6]公用墓地利用政策研究 ——以高唐县为例[D]. 张迪. 山东大学, 2021
  • [7]1950-1965年广西水利建设研究[D]. 韩俊喆.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8]建筑师在贵州乡建中的设计实践及作品解析研究(2010-2019年)[D]. 田雨薇.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9]青海省农田水利建设政府管理问题研究[D]. 张猛. 青海师范大学, 2021
  • [10]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鄠邑龙窝村美丽乡村景观建设研究[D]. 刘欣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在农田基本建设专业队伍中开展群众测绘工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