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集体农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完善集体农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一、完善集体农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论文文献综述)

贺刚,余慧[1](2022)在《农业产业组织结构演进与趋势:大集体、小农户与多元化》文中指出产业组织结构演进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不同时期产业组织结构演进路径受多种因素影响。文章基于经典的产业组织理论,探讨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组织结构由大集体向小农户再到多元化的演变,对农业产业组织结构3个阶段演进的背景、机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判断农村农业产业结构演进方向,为下一步农业农村的组织变革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何自力,顾惠民[2](2022)在《土地制度改革、农业生产方式创新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文中研究说明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这不仅是消除绝对贫困与乡村振兴对接过程中亟待破解的难题,也是对邓小平"两个飞跃"理论在新时代的传承。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尤其是"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分析范式,探索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演进路径,有助于从其内在关联及相互作用机制中更好把握核心要义与生成逻辑。理论上的可能性,不意味着就必然自发转化为现实,从生产关系出发构建中国特色新型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才是应有之义。这就要调整生产关系,在土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基础上,通过生产方式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其中关键是农业生产托管,以其再组织化等优势引导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为新时代创新公有制实现形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打开关键突破口。

彭玮,龚俊梅[3](2021)在《百年大党“三农”工作重心转移与政策变迁》文中研究指明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新时代党和国家带领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三农"工作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由于每个历史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与特征不同,"三农"工作重心和主要政策也紧跟时代脉搏、与时俱进。本文围绕建党以来"三农"重大历史事件和政策文件,系统分析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三农"工作的重心转移与政策变迁历程,并将其梳理为四个阶段,总结出三点历史经验与启示:一是农民是百年党史的重要参与者,与党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要始终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以维护农民的利益为导向,为农民谋幸福;二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把握变化中的定力,用发展的眼光来观察、分析和思考农业问题;三是农村是社会发展的缩影,要打破城乡发展不协调的局面,促进城乡要素集聚朝着平衡的方向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周延飞[4](2021)在《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模式的路径选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农村土地的小农经营模式、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合作经营模式、公司经营模式和集体经营模式的结构激励、经营效益和交易成本比较分析发现,五种土地经营模式都不存在绝对的竞争优势,但存在制约它们可持续发展的共性制约因素和异质制约因素。为此,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模式的路径选择应当包括平衡多元生产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完善差异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引导"家庭农场+合作社"土地经营模式的发展和尊重农民选择农村土地经营模式的自主权。

杨宏力[5](2021)在《新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文中提出新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变迁具有内在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者统一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之中。从历史逻辑来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迁呈现由农村土地小农私有,家庭经营、互助经营和合作经营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又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最后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演进轨迹。从理论逻辑来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迁是权利配置服务于生产力生产关系适配,服务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服务于社会主义道路。从实践逻辑来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迁有着权利核心—权益核心—权能核心,集权锢农—分权富农—赋权强农,权利封存—权利调整—权利交易三条可循的线索。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变迁趋向可概括为一条主线、两个坚持和三个改变。

饶梦彤[6](2021)在《农民组织化与农村公共性的交互性建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裴春慧[7](2021)在《社会主义集体生产方式历史特性问题研究 ——共同体、小农与国家》文中研究说明

秦治遥[8](2021)在《晋东南地区农业生产责任制研究(1978—1983)》文中研究表明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中国农村改革的成功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推行,迈出了农村改革决定性的一步。晋东南地区是全国农业互助合作的先行者,曾经总结出诸多好的经营管理经验,但是受多年来政治运动的影响,农业发展始终比较滞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晋东南地区用四年多的时间,最终实现了"大包干"在全区的普及。本文主要就晋东南地区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探讨其复杂曲折的过程。

徐周[9](2021)在《农村集体所有财产的权利行使主体研究》文中认为成员集体当然是集体财产的所有权主体。但集体成员人数众多,需要权利行使主体代表其行使所有权。由于历史原因,集体经济组织和村委会职能混淆,人员不分,集体所有权有被虚置的风险。管理权能是所有权权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体所有权有效行使所必须,要有效实现集体所有权,必须要借助权利行使主体。集体经济组织无疑是理想的权利行使主体,但一刀切地重建集体经济组织并不能药到病除,因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保障集体成员有效行使管理权,如何对权利行使主体设置制度化系统化的监督体系。要保障集体成员有效行使所有权,首先要以立法为兜底,允许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集体决定成员身份认定标准,只有标准确立了,人员构成才能随之确定;其次,要厘清村委会和集体经济组织原本的职能边界,明确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和地位,认可村委会作为补位性质主体的地位;再次,任何一项制度都并非完美,需要尊重集体成员的选择权,由其选择权利行使主体并予以有针对性地完善;最后,农村出现了农业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兴组织,辨析其与权利行使主体的关系,有利于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实现集体所有权。

程云鹏[10](2021)在《兵团第一师土地经营权纠纷化解研究 ——基于团场土地确权颁证》文中认为随着全国各地土地农用地流转规模及流转速度的大幅提升,在流转过程中,农用地涉及的经济纠纷也逐渐多元化。导致土地流转的信访案件连连上升。因此通过对司法案例进行研究在理论方面和实践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随着团场综合配套改革的推进,近两年又进行了土地确权颁证,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现阶段土地政策正在发生变化。通过对以往土地纠纷分析发现,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和流转纠纷现状进行研究整合,纠纷逐渐复杂,实证研究也欠缺。从近五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法院的裁判文书中选取了100份样本案例进行类型化分析,总结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的成因主要包括:团场职工之间的农地流转不规范、流转前农地承包经营权权属界限不明晰、团场及师市政策发生变化。本文针对上述成因,提出具体的意见来解决团场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首先应完善农用土地相关的法律规定,使团场农用土地所有权主体的地位得以明晰;完善立法,建立稳定的团场农用地的土地承包关系,规范农地的多种流转方式,确立确定时长的农户农地承包期限;其次加大对团场农用地的流转、监督及引导,严格规范团场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监督团场农用土地转入方的土地使用方向,做到严格巡视,加强事前事后监管、建立团场农户土地流转登记制度、对团场农用地的用途进行管制规范、严格规定关于耕地保护的领导问责机制、建立健全耕地有关经济补偿机制;再次加大关于农用地相关的惩罚力度,坚决遏制团场农户违规发包团场土地的行为。

二、完善集体农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完善集体农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论文提纲范文)

(1)农业产业组织结构演进与趋势:大集体、小农户与多元化(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3 农业组织结构变革的逻辑分析
    3.1 基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大集体(1949~1978年)
    3.2 基于改革开放市场化视角下的农业组织:小农户(1978~2002年)
    3.3 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战略下的农业企业化模式:多元化(2002年至今)
4 农业产业组织结构演进的经验实践
5 农村产业组织结构演进方向
6 结论与展望

(2)土地制度改革、农业生产方式创新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一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
二、土地制度改革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调整及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一)农民所有农民经营
    (二) 集体所有集体经营
    (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阶段:现代小农生产方式为主,多元生产方式并存
三、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及现实可能性分析
四、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研究
    (一) 从“两权分置”到“三权分置”
    (二) 土地流转的困境与农业生产托管的产生发展
    (三)农业生产方式创新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3)百年大党“三农”工作重心转移与政策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
    (一)农民成为革命主力军:从“工人阶级为主”到“工农联盟为基础”
    (二)农村成为革命根据地:从“进攻大城市”到“农村包围城市”
    (三)土改成为革命的重要内容:从“饱受封建剥削”到“耕者有其田”
    (四)大生产运动成为革命的主要经济形式:从“缺衣少粮”到“自给自足”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农业组织化为重点,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
    (一)农民成为土地真正的主人:从“封建地主所有”到“农民所有”
    (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从“个体小农经济”到“农业生产合作化”
    (三)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从“农业生产合作化”到“人民公社化”
三、改革开放时期:以改革为动力,激发“三农”发展活力
    (一)农户成为独立市场经营主体:从“人民公社体制”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农村商品经济快速发展:从“社队企业”到“乡镇企业”
    (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完善:从“以农支工”到“以工促农”
    (四)贫困地区农民贫困问题得到极大缓解:从“开发式扶贫”到“综合扶贫”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为目标,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一)贫困地区农民绝对贫困消除: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主线:从“增产导向”到“提质导向”
    (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
    (四)走向共同富裕:从“全面小康”到“乡村全面振兴”
五、百年党史的“三农”工作启示

(4)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模式的路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农村土地经营模式的综合分析比较
    (一)结构激励
    (二)经营效益
        1.资本收益率和资本收益总额空间比较。
        2.生产力发展比较。
    (三)交易成本
        1.政治型交易成本比较。
        2.管理型交易成本比较。
        3.市场型交易成本比较。
三、农村土地经营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共性制约因素
        1.较高的地租。
        2.较大的农业收入与非农业收入差距。
        3.升高的农业生产成本。
    (二)异质制约因素
        1.小农经营模式的较低资本收益总额。
        2.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的规模递增式管理型交易成本。
        3.合作经营模式的较强社员异质化。
        4.公司经营模式的较高管理型交易成本。
        5.集体经营模式的较强股份型收益分配。
四、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模式的路径选择
    (一)平衡多元生产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
    (二)完善差异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
    (三)引导“家庭农场+合作社”土地经营模式的发展
    (四)尊重农民选择农村土地经营模式的自主权
        1.充分认识农民类型多样性对农村土地经营模式选择的客观影响。
        2.发挥区域内规划服务对农村土地经营模式选择的积极作用。

(5)新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论文提纲范文)

一、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本问题
    1.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规定性及其理论内涵
    2. 实质是生产关系
    3. 内核是人地关系
    4. 具象是法权格局
二、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
三、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迁的理论逻辑
    1. 服务于生产力生产关系适配
    2. 服务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3. 服务于社会主义道路
四、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迁的实践逻辑
    1. 权利核心—权益核心—权能核心线索
    2. 集权锢农—分权富农—赋权强农线索
    3. 权利封存—权利调整—权利交易线索
五、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变迁趋向
    1. 一条主线
    2. 两个坚持
        (1) 坚持土地权利的集分结合、静动结合。
        (2) 坚持“农民集体”的土地权利主体地位。
    3. 三个改变
        (1) 改变集体所有权的组织实现、经济实现和法律实现形式。
        (2) 改变土地权利与活动主体的对应关系。
        (3) 改变政策文本与乡野义理之间的抵牾。

(8)晋东南地区农业生产责任制研究(1978—1983)(论文提纲范文)

一、责任制实行的背景
二、责任制演变历程
    (一)定额管理推广阶段
    (二)包工到组、联产计酬责任制推广阶段
    (三)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责任制推广阶段
    (四)统一经营、联产到劳责任制推广阶段
    (五)大发展、大变动阶段
    (六)“大包干”普及阶段
三、责任制实行方法
    (一)解放思想,统一认识
    (二)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三)整顿基层,培训干部
四、结语

(9)农村集体所有财产的权利行使主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
第一章 集体财产主体制度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人民公社解体前主体清晰
        一、私有制阶段个人所有
        二、公有制时期集体所有
    第二节 人民公社解体后主体模糊
第二章 集体财产所有权主体及其权能
    第一节 集体财产由成员集体所有
        一、所有权主体存在争议
        二、所有权主体是成员集体
        三、以章程明确成员身份
    第二节 以管理权实现所有权
        一、所有权包含管理权能
        二、通过管理权能实现所有权
第三章 集体财产权利行使主体的选择与完善
    第一节 确立集体财产权利行使主体的必要性
    第二节 可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的主体分析
        一、现行法下的权利行使主体
        二、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的职能辨析
    第三节 集体财产权利行使主体的选择
        一、由集体经济组织作为权利行使主体
        二、由村委会作为权利行使主体
        三、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委员会作为主体的利弊分析及选择
    第四节 集体财产权利行使主体制度的完善
        一、完善内部治理
        二、定期调整股份
        三、增强资金管理
        四、明确职务行为的债务承担
        五、引入外部审计
第四章 集体财产权利行使主体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业行业协会的关系
    第一节 集体财产权利行使主体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关系
        一、合作社弥补权利行使主体的局限性
        二、权利行使主体予以必要协助
    第二节 集体财产权利行使主体与农业行业协会的关系
        一、农业行业协会具有专业性优势
        二、权利行使主体提供有条件的支持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兵团第一师土地经营权纠纷化解研究 ——基于团场土地确权颁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内土地流转纠纷研究及土地确权纠纷研究
        1.3.2 国外土地确权纠纷研究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2.1.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
        2.1.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2.1.4 纠纷
    2.2 理论基础
        2.2.1 土地产权理论
        2.2.2 农户行为理论
        2.2.3 社会冲突理论
第三章 兵团土地制度发展概况
    3.1 兵团团场土地制度的演变
        3.1.1 上世纪九十年代兵团土地制度-土地制度市场化
        3.1.2 二十一世纪初兵团土地制度-“1+3”文件
        3.1.3 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后土地制度
    3.2 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后的土地经营制度
        3.2.1 团场土地经营权制度中享有的权利
        3.2.2 团场土地经营权制度中应承担的义务
    3.3 团场土地确权颁证实施情况
        3.3.1 团场农田土地清查
        3.3.2 土地确权进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团场职工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现状和特征分析
    4.1 团场土地经营权确权过程中的纠纷分析
        4.1.1 团场职工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情况
        4.1.2 确权过程中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的类型及原因分析
        4.1.3 确权过程中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特征分析
    4.2 团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纠纷分析
        4.2.1 团场职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
        4.2.2 团场土地经营权流转纠纷的类型及原因分析
        4.2.3 团场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的特征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化解土地经营权纠纷的路径-几个典型案例
    5.1 团场土地经营权确权纠纷化解
        5.1.1 土地确权纠纷典型案件描述
        5.1.2 纠纷主要冲突点的分析
        5.1.3 化解纠纷的思路和主要措施
    5.2 职工土地经营权流转过程中的纠纷化解
        5.2.1 土地流转纠纷典型案件描述
        5.2.2 纠纷主要冲突点的分析
        5.2.3 化解纠纷的思路和主要措施
    5.3 化解土地经营权纠纷的路径
第六章 对策及建议
    6.1 对策及建议
        6.1.1 师市及团场层面的政策建议
        6.1.2 促进各纠纷解决方式的完善和衔接
        6.1.3 法律层面的建议
    6.2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完善集体农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农业产业组织结构演进与趋势:大集体、小农户与多元化[J]. 贺刚,余慧. 新农业, 2022(02)
  • [2]土地制度改革、农业生产方式创新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J]. 何自力,顾惠民. 上海经济研究, 2022(01)
  • [3]百年大党“三农”工作重心转移与政策变迁[J]. 彭玮,龚俊梅. 学习与实践, 2021(12)
  • [4]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模式的路径选择[J]. 周延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4)
  • [5]新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J]. 杨宏力. 现代经济探讨, 2021(07)
  • [6]农民组织化与农村公共性的交互性建构研究[D]. 饶梦彤.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7]社会主义集体生产方式历史特性问题研究 ——共同体、小农与国家[D]. 裴春慧. 江西财经大学, 2021
  • [8]晋东南地区农业生产责任制研究(1978—1983)[J]. 秦治遥.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06)
  • [9]农村集体所有财产的权利行使主体研究[D]. 徐周. 烟台大学, 2021(12)
  • [10]兵团第一师土地经营权纠纷化解研究 ——基于团场土地确权颁证[D]. 程云鹏. 塔里木大学, 2021(08)

标签:;  ;  ;  ;  ;  

完善集体农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