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影像网络系统与远程诊断

医院影像网络系统与远程诊断

一、医院图像网络系统及远程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李金福,田海涛,张春松[1](2022)在《区域影像协同平台建设及运营模式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区域医学影像协同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的架构、建设内容及应用产生的效益。方法建设区域医学影像专网,连接区域内医疗机构,建设区域影像云,实现区域内医学影像的远程诊断与会诊。结果平台自2015年启动运行以来,截至2021年5月份,涵盖医院总数30家,其中二级及以上医院4家,一级医院26家,为顺义区内患者完成拍片及远程诊断170万人次,并开展了超过5万次远程诊断。结论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为顺义区引入了"拍片在基层、诊断在上级"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推动了区内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受益于远程诊断与远程会诊结合新型医疗服务,乡镇患者实现了"小病不出门",近5年服务人次超百万,为基层患者节省交通及误工等相关费用总金额超千万元。

杨升富,欧伟光,林薇薇[2](2021)在《5G+智慧医疗的应用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9年是5G技术商用元年,5G技术与"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充分结合和应用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5G+智慧医疗成为热门研究和应用课题。5G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时延低、信息容量大的基本特征,5G+智慧医疗可以有效缓解边远地区医疗资源匮乏、医护人员短缺、医疗水平分布不均等问题,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均建立起5G+智慧医疗应用示范医院。该文介绍了5G+智慧医疗在远程诊断、远程手术操作、远程急救、远程监护、远程示教、智慧机器人、移动医护等医学领域的初步应用情况,分析了5G+智慧医疗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和挑战,对5G+智慧医疗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周婉,王炜,肖淳纯,邢燕,叶山东[3](2021)在《免散瞳眼底照相远程诊断系统及直接眼底镜检查对糖尿病患者DR的筛查结果及其一致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免散瞳眼底照相远程诊断系统及直接眼底镜检查对55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筛查结果,并分析两者的一致性。方法糖尿病患者55例,分别采用免散瞳眼底照相远程诊断系统、直接眼底镜法对患者进行眼部检查,分析上述两种方法在DR诊断中的一致性。结果免散瞳眼底照相远程诊断系统诊断DR 35例(63.6%)、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20例(36.4%),直接眼底镜法分别为32例(58.2%)、23例(41.8%),两者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0.886);免散瞳眼底照相远程诊断系统诊断轻度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13例(23.6%)、中度NPDR 11例(20%)、重度NPDR 9例(16.4%)及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2例(3.6%),直接眼底镜法分别为11例(40%)、10例(18.2%)、9例(16.4%)、2例(3.6%),两者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87、0.706、0.867、1.000)。结论免散瞳眼底照相远程诊断系统操作便捷、对DR的诊断结果客观、准确,可普遍用于内分泌住院患者和基层医院患者的眼底筛查,对临床诊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许杰,王小义,夏丽,刘远明,权申文,范紫薇,郭琳[4](2021)在《基于人工智能的远程肺结核影像辅助诊断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建立人工智能自动筛查平台和远程诊断平台,辅助医生做出诊断,提高医生诊治效率,实现疑难病例的远程诊疗。方法: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和数据共享平台为基础,以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为中心的56家医院进行肺结核智能筛查和远程诊疗应用示范。结果:搭建了一套"双平台"网络,提高了青海省各地医生的工作效率及基层医院对肺结核的诊治水平。结论:双平台布局能够实现患者看病效率和医生诊治效率的"双提升"。

吕梓辰[5](2021)在《超声诊断网络系统的软件开发及其图像压缩传输算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代将[6](2021)在《B超视频无线传输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如今,医疗设备采用无线通信技术传输数据已经成为一种趋势,B超影像数据的无线化传输也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采用无线传输后对于B超设备的移动性、医生操作的便捷性都有很大提高。远程诊断给医疗资源不足的地方提供了新的诊断方式,对于疾病的及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从无线频谱、主要的应用场景、传输速率、距离以及功耗四个方面对比分析了第五代移动通信、蓝牙、超带宽和Wi-Fi四种无线通信技术,最终选择了Wi-Fi作为传输B超视频的无线通信技术。其次,为了采集B超视频图像,本系统设计了以S5P6818为处理器的核心板,选择AP6356S作为无线传输模块,TVP5151作为视频采集模块并设计了采集、传输及其它一些辅助调试电路,将超声波诊断设备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以视频流的方式无线传输到远程服务器中。本系统设计基于B/S架构的远程诊断Web端,实现了医生能够对传输过来的B超视频进行实时诊断并给出诊断结果,同时可以解答患者对于病情的一些疑问。而患者能够查看到自己的B超影像视频的诊断结果,且可以对于有疑问的地方向医生提问,有助于患者对于病情的了解与把握,同时患者能够下载B超影像视频且可以打印出诊断结果,便于日后的复诊。最后,对所设计的电路、远程诊断Web端的详细功能进行了整体测试。通过测试本系统实现了B超视频无线传输对速率的要求,远程诊断的功能也达到了最初的设计要求。

初晓伟[7](2021)在《我国远程医疗损害责任研究》文中提出近几年互联网、大数据、5G等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传统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远程医疗服务也在传统医疗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快速发展。2019年底全球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远程医疗服务模式作为新型的诊疗方式对疫情防控和筛查工作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为我国打赢疫情防控战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使得我国远程医疗服务行业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对于远程医疗损害责任问题的深入研究是我国侵权损害研究层面尚未涉足的新问题、新领域,是时代进步发展的产物。远程医疗损害责任问题的深入研究也关乎我国依法治国的全面完善,关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建设。虽然远程医疗服务模式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节省患者的就医成本以及提高地方医院的医疗水平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关于远程医疗损害责任的研究还存在一些困境。本文试图从远程医疗损害责任的角度切入,对远程医疗的基础理论进行阐述。在分析远程医疗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远程医疗发展前景的基础上,探讨对远程医疗损害责任研究的必然性。另外,对于远程医疗技术损害、伦理损害、产品损害、管理损害引起的新型医患关系也需要引起重视。通过厘清远程医疗中涉及的相关法律主体,阐述远程医疗损害责任的构成要件、归责原则和免责事由等相关内容,用以明确远程医疗损害责任的认定基础。同时本文意在讨论构建远程医疗损害责任相关问题的立法建议,明确远程医疗所涉及的民事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对远程医疗损害责任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认为应当在借鉴美国、欧洲、日本等域外远程医疗损害责任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在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下称《民法典》)医疗损害责任的司法解释部分,更新远程医疗损害责任的相应司法解释,并增加相应内容。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监管,保障患者的民事权益,对于明确远程医疗损害责任的归责机制和免责机制等问题加以规制,以期明确各方法律主体的责任承担问题。

梁洁双[8](2021)在《“互联网+”婴幼儿斜视远程诊疗模式的建立与应用价值评估》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婴幼儿斜视是斜视患儿群体中较特殊的一种斜视类型。由于患儿年龄小,不能配合检查,若斜视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并获得有效的干预,或治疗后没有规律复诊,导致医生不能及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或调整治疗方案,可能会严重影响视觉功能发育,甚至影响生活质量。但因婴幼儿斜视患儿回院复诊率低,导致了婴幼儿斜视中远期治疗效果欠佳。能否找到合适的办法,使得斜视患儿无需往返医院就能复诊,并能获得与在医院就诊相似的诊疗效果?基于互联网的远程诊疗能否实现对“婴幼儿斜视患儿实施全疗程的远程管理”,从而解决斜视病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目前,尚未见相关文献报道。目的:通过研究“有效斜视远程定量诊断的标准化眼位图像”的构成要素,制定获得眼位图像采集的标准化操作流程;通过将“计算机辅助斜视客观定量诊断技术”运用于远程诊疗标准化眼位图像,建立可替代面诊的“斜视专科检查手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互联网+”婴幼儿斜视远程诊疗模式及互联网远程诊疗互动平台。通过对真实世界中“互联网+”婴幼儿斜视远程诊疗模式进行评估,验证其应用价值。方法:一、“互联网+”婴幼儿斜视远程诊疗模式的平台搭建研究1.在建立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婴幼儿斜视患儿的眼位图像数据库基础上,通过临床经验结合逻辑推理的方法,对“有效斜视远程定量诊断的标准化眼位图像”的构成要素进行研究及验证,并制定眼位图像采集的标准化操作流程。2.将本课题组前期研究成果“计算机辅助斜视客观定量诊断技术”,应用于“有效斜视远程定量诊断的标准化眼位图像”数据库,根据眼位状态算法,研究可替代面诊且适合远程诊疗的“斜视专科检查手段”。3.通过适合远程诊疗的“斜视专科检查手段”,建立“互联网+”婴幼儿斜视远程诊疗模式,并完成平台的搭建。二、“互联网+”婴幼儿斜视远程诊疗模式的应用价值评估1.回顾性分析从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婴幼儿斜视患儿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1年的门诊复诊率,研究“面对面”诊疗复诊的依从性。2.以“面对面”诊疗为金标准,将“互联网+”婴幼儿斜视远程诊疗与金标准做对比,研究两种诊疗方式在“定性诊断”、“定量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方面的差异性,分析远程诊疗在“定性诊断”、“定量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方面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评估其应用价值。3.收集所有远程会诊病例资料,通过描述性分析对患儿就诊费用等情况进行整理,评估远程诊疗社会经济效益。结果:一、“互联网+”婴幼儿斜视远程诊疗模式的平台搭建研究1.整合眼位图像,建立“无效眼位图像”(861幅)与“有效眼位图像”(1460幅)数据库。通过对“无效眼位图像”进行分析,总结产生“无效眼位图像”的原因有:“头部不正”共268例(占31.13%);“面部不对称”共543例(占63.07%);“不注视”共279例(占32.4%);“上睑遮盖角膜反光点”共65例(占7.55%);“没有露出双侧耳朵”共224例(占26.02%);“拍摄距离过远”共53例(占6.16%);“拍摄时对焦不清晰”共198例(占23.00%);“拍摄镜头没有与眼睛在同一水平线上”共164例(占19.05%);“没有打开手机或相机闪光灯拍摄”共217例(占25.20%)。2.根据“假言命题推理规则”与“等价命题推理规则”,推理出“有效斜视远程定量诊断的标准化眼位图像”的构成要素:图像画面清晰、亮度适中,正面近照,图像中头部大小适中、头部端正、双侧耳朵对称、注视眼处于水平线、角膜映光点清晰可见。3.制定眼位图像采集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图像采集要求:(1)选择光线亮度适中的室内环境;(2)拍摄距离范围为35~50cm;(3)拍照时需使用闪光灯(强制闪光模式);(4)拍摄者正面面对患儿;(5)患儿可选择站立或坐立位,身体保持直立,头部保持端正(需要露出双侧耳朵、保持双耳对称)(家长可在患儿身后扶正其头部);(6)保持照相机或手机镜头与患儿眼部在同一水平线上;(7)拍照时确保患儿的眼睛注视镜头、上眼睑不遮盖瞳孔。图像采集顺序:(1)拍摄第一眼位(正面注视镜头)的图像:若患儿无需戴眼镜,则拍摄裸眼图像,若患儿戴眼镜,则需同时拍摄裸眼及戴眼镜的图像,每种图像各拍摄3~5张;(2)拍摄单眼注视的图像:分别拍摄遮盖左眼和右眼的图像各1张;(3)拍摄眼球九方位的图像:家长扶正患儿的头部,分别拍摄患儿眼球向正前方、右上方、正上方、左上方、右侧、左侧、右下方、正下方、左下方运动的图像,拍摄过程中需保持头部不动,可借助玩具吸引患儿注意力,在拍摄右下方、正下方、左下方的眼位图像时,可将患儿上眼睑向上方提起,充分暴露球结膜。图像质量检测:图像清晰,距离适中,头部端正,双耳对称,至少有一眼注视镜头,角膜映光点清晰可见。4.建立了一个针对斜视病人的远程诊疗模式,即医生与家长使用同一款可基于不同平台的应用程序,通过互联网进行诊疗活动。家长以“眼位图像采集的标准化操作流程”为指南,借助手机或数码相机拍摄斜视患而的眼位图像,并上传至应用程序。医生通过询问病史,并根据家长提供的患儿眼部图像,运用“远程斜视专科检查手段”,对斜视患儿做出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并可进行术前评估、手术方案设计以及诊疗效果评估,实现对斜视患儿全疗程的远程管理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了一个闭环式互联网远程诊互动平台。二、“互联网+”婴幼儿斜视远程诊疗模式的应用价值评估1.“面对面”诊疗复诊情况分析: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复诊率分别为81.51%、53.39%、39.80%、35.44%、44.78%(χ2=57.326,P<0.001),总体复诊率呈下降趋势,不同时间段复诊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对不同来源地区的复诊情况分析:来源于广州地区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复诊率分别为86.27%、52.94%、43.48%、32.43%、38.71%;来源于广东省内(广州市外)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复诊率分别为84.48%、56.14%、35.56%、43.24%、45.16%;来源于广东省外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复诊率分别为40.00%、40.00%、42.86%、0.00%、80.00%。3.“互联网+”婴幼儿斜视远程诊疗“定性诊断”的灵敏度为84.00%,特异度为87.50%,认为远程诊疗与“面对面”诊疗在有“定性诊断”方面较高的一致性,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4.“面对面”诊疗与“互联网+”婴幼儿斜视远程诊疗的“定量诊断”对比,P=0.283,两种诊疗方式在“定量诊断”中不存在差异。“互联网+”婴幼儿斜视远程诊疗的“定量诊断”ROC曲线下面积为0.875(P<0.001),敏感度为0.813,特异度为0.951,认为远程诊断具有良好的诊断准确性。5.“互联网+”婴幼儿斜视远程诊疗“制定治疗方案”的灵敏度为77.78%,特异度为93.75%,认为远程诊疗与“面对面”诊疗在“制定治疗方案”方面有较高的一致性,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6.本研究中57位患儿,16例来自广州市内,36例来自广东省内(广州市外),5例来自广东省外。每次远程会诊可减少医疗费用总计70576.36元,其中直接医疗费用总计11742元,间接医疗费用总计58831.36元。每次远程会诊人均可节省医疗费用1159.07元,广州市内人均节省费用为832.14元,广东省内(不含广州市)人均节省费用为1265.12元,广东省外人均节省费用为2342.96元。结论:1.本研究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推理出“有效斜视远程定量诊断的标准化眼位图像”的构成要素,制定了“眼位图像采集的标准化操作流程”。2.本研究验证了根据“有效斜视远程定量诊断的标准化眼位图像”构成要素所形成的“眼位图像采集的标准化操作流程”是可靠的,且所采集的图像,都可以满足远程斜视定量诊疗的要求。3.本研究把“计算机辅助斜视客观定量诊断技术”,运用于对远程获得的斜视患儿眼位图像进行斜视度数计算,并且证明该技术在斜视远程诊疗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可靠性。4.本研究基于“互联网+”婴幼儿斜视远程诊疗模式,搭建了闭环式“互联网+”婴幼儿斜视远程诊疗平台,可以满足对婴幼儿斜视患儿实施全疗程的远程管理。5.“互联网+”婴幼儿斜视远程诊疗与“面对面”诊疗,在对婴幼儿斜视病例的“定性诊断”、“定量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方面均有较高的一致性,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表明本研究创立的“互联网+”婴幼儿斜视远程诊疗在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方面是可靠和有效的。6.婴幼儿斜视患儿门诊复诊依从性低,应用“互联网+”婴幼儿斜视远程诊疗可以使得患儿及家属无需辗转奔波,节约就诊时间,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频繁复诊困难”等社会问题。

龙瀛[9](2021)在《基于医学影像的分级存储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快更好的信息化服务开始在各行业领域中发挥出更为显着的作用。对于大家所共同关注的医疗领域,服务信息化亦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信息化进程的加速与医疗场景下数据激增所带来的问题两者之间需要依靠合理的技术手段进行平衡。在医疗行业,医学影像数据占比最为庞大,在硬件设备更新换代和技术升级的同时,也将带来更加复杂的数据存储模式,更加多样的数字传输方式以及更加难以沟通的信息孤岛。对于大型医院来说,医学影像文件有数据量大,保存时间长的特点。而目前国内的大部分医院对医学影像的传统存储模式大都对拓展性有着诸多限制,面对复杂的网络存储环境,其访问性能和可用性难以得到充分保障,进行设备升级所带来的成本负担也较高。对于医疗服务云平台而言,这为进行院内外信息共享,提供远程诊断服务与业内专家会诊都带来了不便。现有存储策略不科学导致的存储成本的激增,需要新的存储解决方案。承接上层医疗服务云平台系统,论文重点研究了医学影像存储管理过程所面临的的数据分级、数据迁移、统一调度等关键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将医学影像的存储方案设计为“在线”-“近线”二级存储模式,提出了基于多因子综合反馈的价值评定模型,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医学影像的分级存储管理系统。本论文从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系统的测试等几个维度来展开详尽说明。主要内容有:以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技术为依据,以影像产生时间、近期访问频次、存储设备负载为主要粒度,进行数据区分,以提出的数据价值评定模型为标准设置策略实现医学影像数据在两级存储方式间的自动迁移,将不同热度的数据文件存储在不同级别的存储引擎之中,达到控制存储成本的目的;系统承接上层医疗云服务平台,完成医学影像分级存储管理的相关功能,为使用者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接口。同时针对数据分级存储与迁移可能带来的数据管理、数据完整性、安全性问题,提出合理解决思路。

Chinese Society of Imaging Technology;[10](2021)在《3.0 T磁共振成像系统原厂售后服务专家共识》文中认为引言3.0 T磁共振成像系统(以下简称:MRI系统)是高端影像检查设备,不仅用于临床成像,还被部分医院或机构用于科研。GE 3.0 T MRI系统原厂售后服务专家共识对于保证临床成像质量、科研设备稳定性以及系统安全使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共识旨在建立GE 3.0 T MRI系统原厂售后服务的范围、规范和标准,以保证MRI系统能达到原厂设计的性能指标,运行安全可靠,满足临床需求,护航科研开展。

二、医院图像网络系统及远程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院图像网络系统及远程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区域影像协同平台建设及运营模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区域影像协同平台的建设
    1.1 总体架构
    1.2 网络建设
    1.3 数据流程图
    1.4 区域远程协同阅片数据流程图
    1.5 区域远程会诊数据流程图
    1.6 主要功能
        1.6.1 远程阅片
        1.6.2 远程报告
        1.6.3 实时多方会诊
        1.6.4 平台管理
    1.7 设计与建设优势
2 平台应用效果
    2.1 区域诊断的规范化、标准化的提升
    2.2 实现病人及时就医
    2.3 提高区域影像协同诊断的效率和质量
    2.4 在教学、科研方面效果
    2.5 促进分级诊疗的有效开展
3 结论

(2)5G+智慧医疗的应用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5G+智慧医疗在远程诊断领域的应用
2 5G+智慧医疗在远程手术领域的应用
3 5G+智慧医疗在远程急救领域的应用
4 5G+智慧医疗在远程监护领域的应用
5 5G+智慧医疗在远程示教领域的应用
6 5G+智慧医疗在智慧机器人领域的应用
7 5G+智慧医疗在移动医护领域的应用
8 5G+智慧医疗的问题与展望

(3)免散瞳眼底照相远程诊断系统及直接眼底镜检查对糖尿病患者DR的筛查结果及其一致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眼底检查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基于人工智能的远程肺结核影像辅助诊断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青海肺结核的流行情况与防治现状
2 技术实现
    2.1 建设模式与功能框架
    2.2 工作流程
3 结果
    3.1 在青海开创了人工智能远程诊断新模式
    3.2 提高了医院的诊治效率
    3.3 减轻了基层医院放射科医生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4 讨论

(6)B超视频无线传输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无线传输技术比较
    2.1 无线通信协议简介
    2.2 技术对比
        2.2.1 无线频谱
        2.2.2 应用领域
        2.2.3 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
        2.2.4 功耗
        2.2.5 无线传输技术的选择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超声系统设计
    3.1 超声视频无线传输系统的总体设计
    3.2 超声视频无线传输系统的硬件设计
        3.2.1 开发板简介
        3.2.2 WIFI模块简介
        3.2.3 天线选型
        3.2.4 SD卡硬件电路设计
        3.2.5 EMMC模块硬件电路设计
        3.2.6 WIFI模块的硬件电路设计
        3.2.7 串口硬件电路设计
        3.2.8 以太网硬件电路设计
        3.2.9 视频采集硬件电路设计
        3.2.10 系统电源硬件电路设计
        3.2.11 开发板实物
    3.3 超声系统软件设计
        3.3.1 宿主机环境搭建
        3.3.2 交叉编译工具链搭建
        3.3.3 U-boot移植
        3.3.4 Linux内核移植
        3.3.5 根文件系统的制作
        3.3.6 WIFI模块驱动的移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远程诊断Web客户端开发
    4.1 相关开发技术介绍
        4.1.1 JAVA简介
        4.1.2 VUE简介
        4.1.3 B/S简介
        4.1.4 My SQL数据库
    4.2 系统流程分析
        4.2.1 开发流程
        4.2.2 登录流程
        4.2.3 注册流程
        4.2.4 业务流程
    4.3 系统用例分析
        4.3.1 管理员用例
        4.3.2 患者用例
        4.3.3 医生用例
    4.4 系统功能设计
        4.4.1 功能概述
        4.4.2 系统功能结构
    4.5 数据库设计
        4.5.1 数据库实体
        4.5.2 数据库表
    4.6 云服务器端设计
        4.6.1 云服务器端总体设计
        4.6.2 云服务器ECS的开发环境介绍
        4.6.3 数据库与云服务器的连接
    4.7 系统功能实现
        4.7.1 登录功能模块的实现
        4.7.2 管理员功能模块的实现
        4.7.3 用户功能模块的实现
        4.7.4 医生与患者登录界面
        4.7.5 医生诊断界面
        4.7.6 患者操作界面
第五章 B超视频无线传输系统的测试
    5.1 传输速率测试
        5.1.1 测试软件
        5.1.2 测试方法
    5.2 医生与患者Web端测试
        5.2.1 注册登录测试
        5.2.2 医生操作界面测试
        5.2.3 患者界面操作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我国远程医疗损害责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一、远程医疗基础理论
    (一)远程医疗的概念
        1.远程医疗概念界定
        2.远程医疗相关概念辨析
    (二)远程医疗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三)远程医疗的主体及法律关系
        1.远程医疗的主体
        2.远程医疗主体间的法律关系
二、域外远程医疗损害责任的研究概况与借鉴
    (一)域外远程医疗损害责任的研究概况
        1.美国
        2.欧洲
        3.日本
    (二)对我国远程医疗损害责任规范的启示与借鉴
三、远程医疗损害责任的认定基础
    (一)远程医疗侵权损害的类型
        1.远程医疗技术损害
        2.远程医疗伦理损害
        3.远程医疗产品损害
        4.远程医疗管理损害
    (二)远程医疗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
    (三)远程医疗损害责任的构成要件
    (四)远程医疗损害的免责事由
四、构建我国远程医疗损害责任的立法建议
    (一)从立法层面构建我国远程医疗损害责任的必要性
    (二)明确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基本条件
        1.远程医疗机构的准入机制
        2.远程医疗从业人员的资质
        3.远程医疗产品的准入机制
    (三)加强患者民事权益的保障
        1.加强保护患者隐私权
        2.加强保护患者知情权
    (四)明确远程医疗侵权主体的责任承担
        1.明确医疗机构侵权责任的承担
        2.明确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侵权责任的承担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互联网+”婴幼儿斜视远程诊疗模式的建立与应用价值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互联网+”婴幼儿斜视远程诊疗模式的建立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互联网+”婴幼儿斜视远程诊疗模式的应用价值评估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眼科远程诊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医学影像的分级存储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现状
    1.2 主要内容及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
    2.1 云存储相关技术
        2.1.1 块存储
        2.1.2 文件存储
        2.1.3 对象存储
    2.2 分布式文件系统
    2.3 分级存储管理技术
        2.3.1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2.3.2 数据分级存储
    2.4 DICOM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标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医学影像分级存储管理系统概述
        3.1.1 系统环境及应用位置
        3.1.2 影像数据存储与访问场景分析
        3.1.3 系统功能概述
        3.1.4 系统用例分析
    3.2 基于医学影像的分级存储管理系统核心功能需求
        3.2.1 数据访问功能需求分析
        3.2.2 存储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3.2.3 数据迁移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3.2.4 操作日志功能需求分析
    3.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3.3.1 数据存储需求
        3.3.2 系统响应速度和并发量
        3.3.3 数据一致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据分级中的数据价值评定模型
    4.1 总体研究目标
    4.2 数据分级与迁移策略
        4.2.1 基于访问热度的数据替换策略
        4.2.2 基于存储空间的数据迁移策略
        4.2.3 基于信息生命周期的价值评定策略
    4.3 基于多因子综合反馈的数据价值评定模型与算法
        4.3.1 问题分析与引入
        4.3.2 价值评定要素分析
        4.3.3 影响因子提取与计算方法
        4.3.4 模型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概要设计
    5.1 系统层次结构设计
    5.2 系统静态结构设计
    5.3 系统动态结构设计
        5.3.1 数据访问流程
        5.3.2 数据迁移流程
        5.3.3 存储管理
    5.4 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5.4.1 系统数据流向分析
        5.4.2 数据关键数据表设计
    5.5 数据迁移中的关键问题
        5.5.1 数据迁移粒度分析
        5.5.2 数据迁移中的访问控制
        5.5.3 数据完整性校验
        5.5.4 数据传输协议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6.1 系统开发环境与框架结构
        6.1.1 开发环境及语言
        6.1.2 系统的框架结构
    6.2 统一数据访问--独立WEB前端详细设计与实现
        6.2.1 用户交互层详细设计与实现
        6.2.2 核心类设计
        6.2.3 关键页面展示
    6.3 统一数据访问--编程API接口详细设计与实现
        6.3.1 接口API格式设计
        6.3.2 接口API调用实例
    6.4 数据迁移管理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6.4.1 数据价值评定算法
        6.4.2 核心类设计
        6.4.3 关键页面展示
    6.5 存储管理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6.5.1 统一消息控制
        6.5.2 系统状态监控
        6.5.3 节点间文件传输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医学影像的分级存储管理系统测试
    7.1 系统测试环境
    7.2 系统功能测试
        7.2.1 单元测试
        7.2.2 集成测试
    7.3 系统测试
        7.3.1 系统性能测试
        7.3.2 数据迁移对性能的影响测试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论文工作总结
    8.2 进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3.0 T磁共振成像系统原厂售后服务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适用范围
2 编制依据
3 术语和定义
4 售后服务资质标准
5 售后维修服务体系
    5.1 预判性维修(PS)
    5.2 客户报修
    5.3 技术支持保障
6 预防性维护(PM)服务体系
    6.1 远程PM
    6.2 现场PM
7 设备质控保障体系
8 临床应用售后服务体系
    8.1 远程临床应用
    8.2 现场临床应用
    8.3 设备标准扫描参数
    8.4 设备标准扫描图像
9 GE 3.0 T MRI系统质量安全标准

四、医院图像网络系统及远程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 [1]区域影像协同平台建设及运营模式的研究[J]. 李金福,田海涛,张春松. 中国医疗设备, 2022(01)
  • [2]5G+智慧医疗的应用实践[J]. 杨升富,欧伟光,林薇薇. 医疗装备, 2021(21)
  • [3]免散瞳眼底照相远程诊断系统及直接眼底镜检查对糖尿病患者DR的筛查结果及其一致性分析[J]. 周婉,王炜,肖淳纯,邢燕,叶山东. 山东医药, 2021(24)
  • [4]基于人工智能的远程肺结核影像辅助诊断应用研究[J]. 许杰,王小义,夏丽,刘远明,权申文,范紫薇,郭琳. 中国数字医学, 2021(08)
  • [5]超声诊断网络系统的软件开发及其图像压缩传输算法研究[D]. 吕梓辰.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6]B超视频无线传输的设计与实现[D]. 代将.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7]我国远程医疗损害责任研究[D]. 初晓伟.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8]“互联网+”婴幼儿斜视远程诊疗模式的建立与应用价值评估[D]. 梁洁双. 广州医科大学, 2021
  • [9]基于医学影像的分级存储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龙瀛.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10]3.0 T磁共振成像系统原厂售后服务专家共识[J]. Chinese Society of Imaging Technology;. 中国医疗设备, 2021(05)

标签:;  ;  ;  ;  ;  

医院影像网络系统与远程诊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