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馆文学作品开架借阅管理

我馆文学作品开架借阅管理

一、我馆的文学作品开架外借工作的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韩冰[1](2020)在《全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发展的几点思考——以东营市图书馆阅读推广为例》文中认为文章以东营市图书馆为例,阐述了该馆利用全媒体开展阅读推广的服务实践,指出了全媒体时代阅读推广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全媒体时代阅读推广服务发展的策略。

赵子漩[2](2020)在《贵阳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于2018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和保障,同时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贵阳市是西南欠发达民族地区的典型代表。贵阳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紧随时代步伐,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的研究给贵阳市城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架构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和策略,有一定的实践意义。首先,论述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相关概念以及信息政治经济学、图书馆政治学、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理论。其次,在本文的调研部分,对广州、深圳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进行典型案例分析,总结经验。对贵阳市城区公共图书馆进行了田野调查和读者调查,总结现状并分析原因。最后,根据调研结果,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切合实际且符合贵阳本地特色的完善策略,包括服务体系、基础条件、基础阅读服务、阅读推广服务、弱势群体服务和数字化服务。本文涉及的重要研究方法有: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第一,基础理论部分。通过购买专业书籍、查阅网络资源和图书馆数据库及藏书的方法,收集丰富的有关于本研究的文献,通过筛选成为本研究的主要素材和理论基础。第二,调研部分。运用田野调查法,对各个图书馆实地参观、对馆长馆员进行专家访谈、获取服务数据等,得到大量真实可靠的一手资料,成为本研究的主要分析素材。运用问卷调查法,设计读者调查问卷,针对用户对公共图书馆的参与行为、认知和态度进行调查,分析数据并得出研究所需的结论。本研究有两个创新点,即视角创新和观点创新。一、视角创新。采用适用性的理论视角,注重学术研究与实际工作的黏性,注重对于实践工作的适用性指导,提出的策略具有适用性和可实施性。二、观点创新。本文提出完善贵阳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架构、提升贵阳市公共图书馆基础阅读服务品质、强化贵阳市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等六大方面的优化策略,不仅为贵阳市,也希望能够为西部民族地区及欠发达城市图书馆提供有效指导。

廉志强[3](2020)在《追问异托邦:中学图书馆的叙事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田野考察,本文针对一所中部地区高中图书馆以叙事探究为方法进行了个案研究,最终讨论了学校图书馆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问题。田野资料被分成了3个部分。首先,在2017-2019年,本文发现该校图书馆在学校中呈现了被边缘化的趋向,并面对着关于与学校课堂教育之间关系的广泛困惑。经过探究,本文认为这是一种由历史延续而来的长期存在的、关于图书馆与教育之间关系的深远困惑。第二部分,本文发现在20世纪初,该校图书馆也存在与学校教育过程相互融洽的良性发展时期,并随之追溯了在中外历史上学校图书馆和学校教育之间相似关系的案例,证明学校图书馆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并非宿命式的相互排斥,并进一步提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第三部分,对该校图书馆过去数十年内的变迁过程进行了考察,可以见出图书馆的变迁是对学校教育形态变迁的回应。结合相关史实,本文提出学校图书馆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是由教与学的矛盾关系而决定的,学校图书馆由于其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强调而与以教师教学为重心的传统分科教育构成矛盾,学校图书馆的存在形态取决于它所在的教育环境如何认识和实践教和学的矛盾性。本文结论称,中学图书馆在学校环境中面对了生存困难,其背后隐藏着智识上关于学校图书馆与教育之间关系的困惑;21世纪以来我国中学图书馆在学校中的处境随着中学教育的发展变革经历了价值的衰落;自夸美纽斯开始的现代课堂教学是现代性的表征,因而具有社会本质上的主导性,学校图书馆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被隐喻为异托邦与乌托邦的关系。

邓文池[4](2019)在《承续与变革:张元济与王云五图书事业比较研究》文中提出张元济、王云五是中国近代图书事业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作为商务印书馆较具影响力的两代主政人,对近代中国图书事业的发展与转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贡献,亦为中国近代知识分子通过图书事业参与社会变革、推动近代社会文化风潮提供了舞台和阵地。20世纪前后是中国由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过渡的重要时期。张元济、王云五作为跨时代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的代表,在文化转型与发展中具有鲜明的典型性。他们通过对商务印书馆的改造和经营,树立起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旗帜,利用“图书”的生产、加工和传播,吸引和培养了一批极具影响力的先进知识分子群体,迎合和塑造了大批渴望进步的读者群体,使他们成为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而他们在图书事业中无论是对出版经营的多面性创新,还是对图书馆事业的探索与实践,都以其出色的能力和丰富的而成就走在了当时的前列,甚至一度达到“北有北大,南有商务”的高度。这样傲人的成绩向我们表明,在张元济、王云五主政下的商务印书馆不仅为近代中国的文化传承留下浓厚的一笔,更重要的是他们那开拓式的、启蒙式的、平衡义利的文化理念为近代社会植下了文化思想的种子。因此,以张元济、王云五为代表的近代知识分子的图书事业实践及其图书事业观,其社会价值要远大于其本身的文化价值,其对社会影响的意义也超过了其文化传播的意义。可以说,张元济与王云五的图书事业历程就是近代中国图书事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缩影。张元济、王云五主政下的商务印书馆之所以能够成为近代中国图书事业的典型代表,不仅在于作为主政人的他们自觉地植根于传统,而且还在于他们在传统的基础上,用更新的观念、更新的思维、更新的眼光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用市场的方式推介到社会的前沿,使之成为构成近代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将影响社会和传播文化的路径有机结合,再次打通科举制度废除后近代知识分子参与社会进程的理想通道,为近代知识分子实现文化自觉和提升文化自信提供了支撑和依靠,为中国图书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健康道路,对中国出版业和图书馆事业的专业化、现代化发展均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文章从历史学、文化学、出版学、图书馆学和传播学的视角探讨和阐述了以张元济、王云五为代表的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在仕途破灭后的生态环境和他们在近代的事业选择及价值追求。论文以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将张元济、王云五的事业历程与近代时代变迁紧密结合,从20世纪前后到民国初期各种社会运动及思潮的勃兴,再到抗战期间思想文化界的交锋及论战等多个时期探讨他们各自主政下图书事业的革新;彼此之间的交谊与分歧;围绕图书事业所形成的图书、作者、读者关系网络,以及他们图书事业观的分析比较。又用比较史学的方法探讨了他们在时间系列上的前后阶段的纵向异同比较,还对空间系列上的同质问题进行横向异同比较,勾勒出他们更加立体、鲜明的人物特色及形象。

岳勇[5](2018)在《基于目标管理的ZKD银川学院图书馆馆员绩效考核研究》文中指出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学校科研教学服务的学术性教辅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发展基地。图书馆建设与发展水平应该与学校的发展相一致,是衡量一所学校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图书馆核心是图书馆馆员,对馆员的激励评价是图书馆发展的重中之重。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网络化的不断进步,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方法及途径也越来越丰富。这就需要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进行加速提高,突破以往传统的管理服务模式,构建新的绩效管理体系,以便为师生提供更加优质具有层次性的服务。随着高校图书馆的不断发展,作为企业成功管理经验的目标管理也被应用到了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目标管理对高校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完成有着指导性作用,同时对高校图书馆自身的持续稳定发展起着推动作用。因此,确保目标管理的有效实施是高校图书馆管理的一个重点。绩效考核是保证目标管理达到预期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要进行绩效考核,首先要有完善合理、实用性强的绩效考核体系,这一体系对于绩效考核的进行,对于高校图书馆目标管理的有效实施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图书馆工作实践,通过对读者及图书馆在职员工进行问卷调查,获得了大量的相关数据与资料,并对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分析,以目标管理理论、绩效管理理论为依据,通过分析高校图书馆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研究的现状,构建出我校图书馆目标管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以期我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更具科学性和人文精神,进而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效益和服务质量。

陈涛[6](2017)在《高校图书馆存本书库管理实证研究——以云南民族大学图书馆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一所高校图书馆对存本书库的管理为例,研究了存本书库文献的开发利用现状,指出了存本书库在文献借阅方式、存储空间、资源整合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建库理念、借阅规则、采访策略、参考咨询、文献电子化等视角提出了解决方案,并对存本书库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完颜邓邓[7](2017)在《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目标。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又明确提出要“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是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组成部分,是传统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形态。当今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实现传统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转变,能够扩展公共文化资源的传播范围,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可及性,是借助新技术构建覆盖全社会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理性选择。由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过程中对数字化设施设备的建设、公民数字素养的教育培训以及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教化作用,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进程不仅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而且有助于消除数字鸿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基于上述认识,本文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界定相关概念,阐释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基础,分析在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促进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意义及相关制度建设,调查我国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分析造成不均等的现实原因,借鉴国外经验,构建我国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保障体系并提出其运行策略。论文的主要观点如下:(1)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应该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文化权益理论要求政府为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服务过程应重视公众参与,以公众需求为导向,对公众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以提高服务的利用率。依据公平正义理论,实现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需要首先建立制度,提高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发展水平,服务中应将那些获取服务困难的群体作为重点,均等化是动态变化的、是相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要求强化政府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职能,满足所有公民的数字文化需求,建立公民需求表达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2)在国家级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及若干地方性数字文化项目的推动下,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水平与数字服务供给能力进一步提高,区域、城乡与群体差距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本文运用所构建的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实施不同地域、城乡、群体间的评价,发现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基层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能力薄弱,这些地区为特殊群体提供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明显不足,整体上与东部发达地区、城市存在显着差距。造成非均等问题的关键因素是制度安排的非均等或相关制度的缺失,包括国家长期区域有别的经济发展战略、不同地区当地政府财政能力的差异、公共文化行业缺乏专门的法律支持、电信普遍服务与信息无障碍发展缓慢等。由于均等化的实现依靠公众的需求与利用,公民自身的经济条件差距、数字素养与文化素养的差距等微观因素对非均等造成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为此,实现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必须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3)通过对国外实践的调查分析,表明国外经验对于我国推进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具有借鉴意义。主要有:完善制度体系是实现均等化的根本保障、普及信息基础设施与提高公民数字素养是均等化的基本前提、应用信息无障碍技术是促进均等化的重要手段、均衡服务对象是实现均等化的必然路径、发展社会合作是实现均等化的必要助力。(4)按照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统筹兼顾与重点保障、动态发展原则,构建由目标、对象、责任主体、方式四要素构成的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保障体系,为我国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责任主体与供给者推进均等化提供一种模式。根据我国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非均等的现实问题,将偏远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基层与特殊群体作为重点对象,将提高对这些地区与群体的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作为目标,政府部门、公共文化机构、社会力量都是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参与主体,负有不同的责任,确立标准、实施评价是促进均等化的有效方式。(5)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保障体系的运行需要从制度环境、服务供给、技术应用、人文与素养四个层面加以推进。制度环境层面,构建以均等化为导向的法律政策体系;细化服务标准,评估实施效果;确立服务均等化评价标准,评估均等化程度。服务供给层面,改变服务的单一供给方式,发展多元供给主体;明确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实施分众化供给。技术应用层面,改造数字服务网站,实现无障碍化;推动辅助技术产品的开发与应用。人文与素养层面,构建均等化组织文化,培育服务人员的人文精神;加强对公众素养的教育培训,提高服务的利用率。

吴稌年[8](2017)在《1950年代苏联图书馆事业对中国的影响》文中认为文章通过对学习苏联的时代背景的简述,阐述了中国图书馆界从译介苏联图书馆论着的主要人物与成果到图书馆服务精神与图书宣传、分类编目理论与目录体系的引进与指导、图书馆学教学体系的引入和教改、馆际互借以及国际交换等工作的开展各个方面,学习苏联图书馆界理论与实践活动的史实。

戴洪霞[9](2017)在《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千村调查”校内原生资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校内原生文献资源建设是高校图书馆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也是各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之一。文章以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千村调查"特藏资源建设为例,探讨高校图书馆校内原生文献资源建设的创新性实践。

任林春[10](2016)在《高校图书馆流通数据简析》文中研究指明以南阳理工学院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对其2010-2014年的各类中文文献的流通数据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影响高校图书馆馆藏利用率的原因,提出了提高馆藏利用率的相应措施。

二、我馆的文学作品开架外借工作的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馆的文学作品开架外借工作的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全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发展的几点思考——以东营市图书馆阅读推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东营市图书馆利用全媒体开展阅读推广服务实践
    1.1 以软硬件提升为切入点,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服务项目
    1.2 以图书馆升级改造为依托,构筑阅读服务新空间
    1.3 以精细化运作为抓手,打造阅读服务精品
2 全媒体时代阅读推广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读者的多样化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2.2 馆员的全媒体信息素养普遍不高
    2.3 与社会力量的融合力度不够
3 全媒体时代阅读推广服务发展的思考
    3.1 精准定位读者阅读需求
    3.2 提升图书馆员的专业素养
    3.3 多渠道引进社会力量参与阅读推广

(2)贵阳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日益重要
        1.1.2 贵阳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不健全
        1.1.3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促发展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述评
    1.3 研究意义
        1.3.1 为贵阳市公共图书馆实践工作提供借鉴
        1.3.2 有利于提高贵阳市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
        1.3.3 有利于贵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
    1.4 研究对象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6.1 研究内容
        1.6.2 创新点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公共图书馆
        2.1.2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2.2 理论基础
        2.2.1 信息政治经济学
        2.2.2 图书馆政治学
        2.2.3 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理论
3 国内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典型经验借鉴
    3.1 典型案例选取依据
    3.2 深圳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3.3 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3.4 国内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经验总结
        3.4.1 服务体系架构日趋成熟
        3.4.2 制度建设完善
        3.4.3 阅读推广精彩纷呈
        3.4.4 重视残障人士服务
        3.4.5 注重文化传播
        3.4.6 注重数字化建设
4 贵阳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现状调研及分析
    4.1 贵阳市基本情况介绍
    4.2 贵阳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分析
        4.2.1 贵阳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架构分析
        4.2.2 贵阳市各图书馆基础数据与服务特色
        4.2.3 贵阳市各层次重点公共图书馆服务案例
        4.2.4 贵阳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现状分析
    4.3 用户调研
        4.3.1 问卷设计与发放
        4.3.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3.3 问卷调查结论
5 贵阳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5.1 服务体系架构不完善
    5.2 基础条件较弱
        5.2.1 资金不充裕
        5.2.2 馆舍面积不足
        5.2.3 人员条件有待提高
        5.2.4 信息资源建设水平不高
    5.3 基础阅读服务不丰富
    5.4 阅读推广活动较单调
    5.5 弱势群体服务不充分
    5.6 数字文化服务不到位
6 贵阳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优化策略
    6.1 完善贵阳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架构
        6.1.1 构建基于区域性服务网络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6.1.2 完善制度建设
        6.1.3 图书馆与各级服务点相辅相成
        6.1.4 实体图书馆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6.1.5 多元化渠道拓展服务点
    6.2 夯实贵阳市公共图书馆基础条件
        6.2.1 争取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
        6.2.2 多渠道解决馆舍不足
        6.2.3 提高服务人员专业性
        6.2.4 完善多种信息资源
    6.3 提升贵阳市公共图书馆基础阅读服务品质
    6.4 强化贵阳市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
        6.4.1 基本策略
        6.4.2 重点模式设计
    6.5 重视贵阳市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
        6.5.1 未成年人服务
        6.5.2 老年人服务
        6.5.3 残障人士服务
        6.5.4 农民工服务
    6.6 升级贵阳市公共图书馆数字服务
        6.6.1 引进相关基础设施和阅览设备
        6.6.2 建立公共数字阅览室
        6.6.3 充分利用贵阳大数据优势
        6.6.4 开展数字阅读推广
7 结语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
    7.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贵阳市城区公共图书馆读者使用及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B 部分问卷调查数据图表
致谢

(3)追问异托邦:中学图书馆的叙事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一、研究的缘起
    二、背景和意义
    三、重要概念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方案
    六、研究参与者介绍
第二章 文献回顾
    一、国内相关文献
        (一)图书馆建设、业务问题
        (二)课程支持与图书馆课程建设
        (三)语文学习与阅读素养
        (四)学校图书馆与学业水平
        (五)对文献的评论
    二、国外相关文献
        (一)国际规范文件
        (二)相关研究成果
        (三)对文献的评论
第三章 走近:H市一中图书馆(2017-2019)
    一、现实:跌落的图书馆理念
        (一)图书馆精神
        (二)“失望”的开始
    二、冲突与困惑:学校场域中的图书馆实践
        (一)冲突:图书馆如何定位
        (二)困惑:图书馆与教育(1)
    三、学校图书馆员:身份与命运
        (一)专业与资本
        (二)职业与职称
第四章 追忆:H市一中图书馆(2000年前后)
    一、回忆:遗失的“净土”
    二、亲离:图书馆与教育(2)
第五章 变迁:H市一中图书馆(1982-2017)
    一、一个现实的归途:学校图书馆背后的中学教育变迁
    二、一个远洋的参照: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期间的学校图书馆
    三、联结:图书馆与教育(3)
第六章 结论
    一、中学图书馆在学校环境中面对着生存困难,其背后是关于学校图书馆与学校教育关系的智识上的困惑
    二、21世纪以来我国中学图书馆经历了价值衰落
    三、学校图书馆与课堂教育之间构成异托邦与乌托邦的关系
    四、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参考文献
    中文部分
    外文部分
附录一 章馆长的迎督总结
附录二 田野资料概况
后记

(4)承续与变革:张元济与王云五图书事业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相关研究概念及时限的界定
    二、研究缘起及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及框架
    五、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转型的时代多舛的命运——张元济与王云五社会经历背景探源
    第一节 20世纪前后的中国图书事业
        一、文化交流视阈下的西学东渐
        二、由新式印刷技术引发的出版业转型
        三、“舶来”理念下的藏书楼近代化
    第二节 商务印书馆的诞生与崛起
        一、都市上海的人文地理环境
        二、奔向历史文化舞台的商务印书馆
        三、商务印书馆两代主政人——张元济与王云五
    第三节 早年教育和家庭社会环境的异同
        一、家庭环境的比照
        二、早年教育的区别
        三、早期社会经历的差异
    小结
第二章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事业——张元济与王云五在图书出版经营上的比较
    第一节 关于商务印书馆组织结构的调整
        一、从旧式作坊经营到现代公司制度
        二、从“一处三所”到总经理负责制
    第二节 关于商务印书馆管理营运的革新
        一、从原始资本积累到清理债权债务
        二、从加快技术革新到提升设备利用率
        三、从基础直销到全面营销
    第三节 关于商务印书馆出版战略的把握
        一、大出版观统摄全局,试行文化企业集团模式
        二、小思路作大文章,强化出版主体地位
    第四节 关于商务印书馆出版方向的偏重
        一、以教科书和工具书为主,开拓出版新局面
        二、教科书与一般图书并重,开创出版新品牌
    小结
第三章 一样的探索异样的表现——张元济与王云五在图书校藏理论与实践上的比较
    第一节 对图书馆渊源的追溯
        一、“涉园”渊源及教育情结
        二、多重渊源及“义利”因素
    第二节 对图书馆学理论的探索
        一、出版图书馆学专业论着
        二、文献整理与古籍出版
        三、新目录学及图书馆学思想
    第三节 对图书馆实务的助力
        一、以丰富多元的出版成果惠及图书馆馆藏
        二、多种形式的图书馆实践
        三、从东方图书馆到云五图书馆
    第四节 与图书馆界的交流
        一、张元济与图书馆界的交往
        二、王云五与图书馆界的交往
    小结
第四章 彼此关系的浮沉——张元济与王云五之间的交谊与分歧
    第一节 事业友谊的建立
        一、事业交集的起点
        二、事业路上的扶持
        三、王云五眼中张元济
    第二节 事业变革中的接力
        一、有着适合从事图书事业的相似品质
        二、有着前后相继的图书事业
        三、有着一脉相承的主政思路
    第三节 时代变迁下的分歧
        一、职业身份的相互掣肘
        二、抗战初期的分歧产生
        三、抗战后期的分道扬镳
    小结
第五章 多缘聚合的人际关系——张元济与王云五社交网络的比较
    第一节 内部人际关系的消融与重组
        一、亲缘关系
        二、乡缘、地缘、学缘关系
        三、新型职业关系
    第二节 作者群体关系的培养与构建
        一、重视社会文化名流
        二、培养新兴作者群体
        三、与作者关系的维系
    第三节 读者群体关系的迎合与塑造
        一、基础的读者群体——学生
        二、更为广泛的读者群体——普通民众
        三、特殊的读者群体——传统文化的拥趸
    第四节 几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一、入馆前的交际圈
        二、与蔡元培关系
        三、与胡适的关系
    小结
第六章 不同的认识差别的理念——张元济与王云五图书事业观的比较
    第一节 对教育普及的差异认识
        一、从精英教育到学校教育
        二、从学校教育到普及教育
    第二节 对中西文化的不同解读
        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二、浓厚的西学情结
    第三节 对商品与文化的区别理解
        一、义利兼顾,注重图书的文化性
        二、义利兼顾,注重图书的商品性
    第四节 对从商与从政的逆向把握
        一、从晚清翰林走向文化出版
        二、以实业出版步入民国政坛
    小结
第七章 总结:殊途同归——近代知识分子的文化追求及影响
    第一节 近代知识分子的文化追求
        一、传统知识分子的职业志趣
        二、新兴知识分子的职业理想
        三、殊途同归的文化追求
    第二节 围绕“图书”的文化空间
        一、“图书”本身的文化内涵
        二、“图书”生产营造的文化自觉
        三、“图书”流布激发的文化自信
    第三节 张元济、王云五的事业经验
        一、优秀领军人物——事业发展的核心与灵魂
        二、契合市场激动潮流——引领事业发展的关键
        三、科学管理创新经营——助力事业发展的推手
        四、平衡义利精准定位——提升事业发展的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5)基于目标管理的ZKD银川学院图书馆馆员绩效考核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文献综述
    第五节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第一节 目标管理理论
    第二节 绩效管理理论
    第三节 国内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与绩效考核现状
第三章 ZKD银川学院图书馆管理现状分析
    第一节 ZKD银川学院图书馆简介
    第二节 ZKD银川学院图书馆管理现状调查
    第三节 ZKD银川学院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四章 ZKD银川学院图书馆绩效目标体系构建
    第一节 基于目标管理的图书馆管理制度
    第二节 基于目标管理的图书馆业务流程
    第三节 图书馆目标的设定与实施
    第四节 图书馆目标管理的控制
第五章 ZKD银川学院图书馆馆员目标绩效考核体系构建
    第一节 基于目标管理的图书馆馆员绩效考核影响因素
    第二节 基于目标管理的图书馆馆员绩效考核体系构建原则
    第三节 基于目标管理的图书馆馆员绩效考核指标量化
    第四节 基于目标管理的图书馆馆员绩效考核的组织与实施
    第五节 基于目标管理的图书馆馆员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6)高校图书馆存本书库管理实证研究——以云南民族大学图书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存本书库概述
2 存本书库面临的困境
    2.1 与读者索取文献习惯之间的冲突
    2.2 空间不足的压力
    2.3 文献入藏整理中的问题
    2.4 文献资源配置不足矛盾凸显
3 图书馆的自我调整与完善
    3.1 多方举措促进存本图书的利用
    3.2 优化馆藏空间, 扩大存本馆藏
    3.3 调整存本定位, 优化入藏文献结构
    3.4 吐故纳新, 加强古旧存本的整理
4 对存本书库今后工作的思考
    4.1 对存本书库的理解利用有待提高
    4.2 存本的保留不应拘泥于纸质载体
    4.3 厘清、协调存本书库与其它书库的分工
5 结束语

(7)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综述
        1.2.2 国内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评析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主要创新
2 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与内涵
        2.1.1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2.1.2 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
    2.2 理论依据
        2.2.1 文化权益理论
        2.2.2 公平正义理论
        2.2.3 新公共服务理论
    2.3 制度背景
        2.3.1 信息公平获取制度
        2.3.2 公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
        2.3.3 数字包容制度
    2.4 现实意义
        2.4.1 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2.4.2 消弭数字鸿沟
        2.4.3 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
3 我国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现状
    3.1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发展概况
    3.2 推进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的举措与成效
        3.2.1 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与标准
        3.2.2 财政投入向欠发达地区倾斜
        3.2.3 服务覆盖面向农村基层、偏远地区延伸
        3.2.4 针对特殊群体需求整合资源
    3.3 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现状调查——以文化共享工程为例
        3.3.1 调查设计
        3.3.2 不同地区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现状
        3.3.3 基层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现状
        3.3.4 特殊群体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现状
        3.3.5 调查总结
4 影响我国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现实因素
    4.1 制度因素
        4.1.1 国家现行法律政策
        4.1.2 公共文化服务行业的制度
    4.2 经济因素
        4.2.1 地区经济发展与财政投入差距
        4.2.2 不同群体自身的经济条件差异
    4.3 文化因素
        4.3.1 公共数字文化的发展水平
        4.3.2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供单位的均等化组织文化
    4.4 技术因素
        4.4.1 信息及通信技术
        4.4.2 信息无障碍技术
    4.5 素质因素
        4.5.1 公众文化素养
        4.5.2 公众数字素养
5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国外借鉴
    5.1 法律政策与标准规范
        5.1.1 政府的法律政策与标准规范
        5.1.2 行业的法律政策与标准规范
        5.1.3 公共文化机构的政策规划
    5.2 信息基础设施与设备
        5.2.1 农村与偏远地区的服务网点和宽带网络建设
        5.2.2 无障碍网站建设
        5.2.3 辅助技术产品开发
        5.2.4 辅助技术产品应用
    5.3 数字资源建设
        5.3.1 多样性资源建设
        5.3.2 专题资源建设
    5.4 数字服务
        5.4.0 公民数字素养教育服务
        5.4.1 面向农村、偏远地区的宣传推广与服务推送
        5.4.2 为特殊群体推出个性化服务项目
    5.5 国外提供的借鉴
        5.5.1 完善制度体系是实现均等化的根本保障
        5.5.2 普及信息基础设施与提高公民数字素养是均等化的基本前提
        5.5.3 应用信息无障碍技术是促进均等化的重要手段
        5.5.4 均衡服务对象是实现均等化的必然路径
        5.5.5 发展社会合作是实现均等化的必要助力
6 我国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保障体系构建
    6.1 保障体系的构建原则
        6.1.1 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原则
        6.1.2 统筹兼顾与重点保障原则
        6.1.3 动态发展原则
    6.2 保障体系的构成要素
        6.2.1 目标与对象
        6.2.2 责任主体
        6.2.3 保障方式
    6.3 保障体系模型
    6.4 保障体系的实例分析
        6.4.1 广东省保障体系的构建举措
        6.4.2 广东省保障体系的不足与优化方案
7 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保障体系的运行
    7.1 制度环境层面
        7.1.1 构建以均等化为导向的法律政策体系
        7.1.2 细化服务标准,评估实施效果
        7.1.3 确立均等化评价标准,评估均等化程度
    7.2 服务供给层面
        7.2.1 发展服务的多元供给主体
        7.2.2 明确群体差异化需求,实施分众化供给
    7.3 技术应用层面
        7.3.1 改造数字服务网站,实现无障碍化
        7.3.2 推动辅助技术产品的开发与应用
    7.4 人文与素养层面
        7.4.1 构建均等化组织文化,培育人文精神
        7.4.2 加强数字素养教育培训,提高服务利用率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半结构化访谈提纲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科研成果及奖励
致谢

(8)1950年代苏联图书馆事业对中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译介苏联图书馆论着的主要人物与成果
2 图书馆服务精神与图书宣传
3 分类理论的引进与指导
4 从目录体系到目录学
    4.1 书目工作的译介
    4.2 编目工作的译介
    4.3 目录体系的译介
    4.4 目录学理论的引进
5 引入图书馆学教学体系,开展图书馆学教学改革
6 馆际互借与国际交换
7 结语

(9)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千村调查”校内原生资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千村调查”特藏资源建设的内容与意义
    1.1“千村调查”项目介绍
    1.2“千村调查”特藏资源建设的内容
    1.3“千村调查”特藏资源建设的价值与意义
2 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千村调查”特藏资源建设的实践与反思
    2.1 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千村调查”特藏资源建设及服务的现状
        2.1.1“千村调查”特藏资源收藏情况及其特点
        2.1.2“千村调查”特藏资源服务情况及其特点
    2.2 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千村调查”特藏资源建设和服务的问题
3 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千村调查”特藏资源建设的构想与展望
    3.1 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千村调查”特藏资源建设及其开发利用的构想
        3.1.1 深化资源内涵, 做到“立体收藏”
        3.1.2 深化资源挖掘和标引揭示, 做到“立体展示”
        3.1.3 深化服务内涵与拓展, 做到“立体服务”
    3.2 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千村调查”特藏资源建设的注意事项
        3.2.1 合作并准确定位图书馆的角色
        3.2.2 强化制度和机制建设

(10)高校图书馆流通数据简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据源的选择
二流通数据分析
三提高文献利用率的措施
    (一) 加强与读者的沟通, 提高文献资源建设质量
    (二) 加大馆藏资源的宣传导读力度,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 重读经典名着, 引导读者热爱经典
    (四) 创新服务模式, 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水平
    (五) 做好馆藏图书的以旧换新工作, 优化馆藏结构

四、我馆的文学作品开架外借工作的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全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发展的几点思考——以东营市图书馆阅读推广为例[J]. 韩冰.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0(10)
  • [2]贵阳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研究[D]. 赵子漩. 贵州财经大学, 2020(04)
  • [3]追问异托邦:中学图书馆的叙事探究[D]. 廉志强.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1)
  • [4]承续与变革:张元济与王云五图书事业比较研究[D]. 邓文池. 湖南师范大学, 2019(11)
  • [5]基于目标管理的ZKD银川学院图书馆馆员绩效考核研究[D]. 岳勇. 宁夏大学, 2018(01)
  • [6]高校图书馆存本书库管理实证研究——以云南民族大学图书馆为例[J]. 陈涛.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7(20)
  • [7]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D]. 完颜邓邓. 武汉大学, 2017(07)
  • [8]1950年代苏联图书馆事业对中国的影响[J]. 吴稌年. 图书馆, 2017(03)
  • [9]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千村调查”校内原生资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戴洪霞. 图书馆杂志, 2017(03)
  • [10]高校图书馆流通数据简析[J]. 任林春.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6(03)

标签:;  ;  ;  ;  ;  

我馆文学作品开架借阅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