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灌肠修补结肠穿孔的体会

空气灌肠修补结肠穿孔的体会

一、空气灌肠致结肠穿孔行修补治疗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阙扬铭[1](2018)在《结肠息肉内镜治疗术后迟发性出血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体会》文中认为目的:目前内镜下治疗作为结肠息肉切除的有效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能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但是也伴随而来一系列如迟发性出血,电凝综合症,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其中迟发性出血是结肠息肉内镜治疗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相关研究显示其发生率在0.2~6.1%。已有研究表明息肉大小,内镜医师的操作经验均是影响迟发性出血的因素。本研究进一步探讨结肠息肉内镜治疗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同时在发生迟发性出血后,内镜止血是明确有效的手段,但部分患者经过药物保守治疗也同时取得良好的疗效,本研究通过收集迟发性出血患者相关信息并进一步分析,探讨对发生迟发性出血后内镜治疗及保守治疗的选择。方法: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镜中心3171例结肠息肉切除患者,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息肉部位,切除方式,术中有无出血,术中创面有无钛夹处理,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信息进一步分析结肠息肉迟发性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本研究中总共发生术后迟发性出血73例,对纳入本研究的70例迟发性出血患者进一步收集相关信息并分析其治疗。其中34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方式止血,36例患者行内镜治疗方式止血,两组患者均取得良好预后,通过进一步分析两组发生迟发性出血患者出血量、出血后血红蛋白下降值、纤维蛋白原下降值以及患者性别、术中有无钛夹处理、有无高脂血症及高血压因素,探讨发生出血后进一步内镜治疗及保守治疗的选择。结果:1.本回顾性研究中结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2.3%(73/3171)。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术中出血(OR4.372 95%CI3.192~7.342,p<0.05),高脂血症(OR2.2695%CI 1.305~3.524,p<0.05),高血压(OR4.72 95%CI2.63~7.27,p<0.05)以及息肉部位及手术方式。本研究显示不同部位息肉中右半结肠息肉(OR 1.83 95%CI 1.26~2.71,p<0.05)、直肠息肉(OR 1.58 95%CI 1.24~1.67,p<0.05)术后更易发生术后迟发性出血。在内镜治疗方式上,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OR 1.73 95%CI1.09~2.21,p<0.05),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OR 2.87 95%CI 1.86~3.14,p<0.05)均增加术后迟发性出血风险。而性别、年龄、术中有无钛夹处理、糖尿病、冠心病在增加迟发性出血风险方面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2.通过对比发生迟发性出血术后采取保守治疗及内镜止血方式患者,研究显示患者迟发性出血量≥100ml(OR 127 95%CI 21.77~746.6,p<0.05),发生迟发性出血后患者血红蛋白下降>12.3g/L或纤维蛋白原下降>0.32g/L可考虑作为选择内镜下止血治疗的判断依据。同时男性患者(OR 5.248 95%CI 1.804~15.26,,p<0.05)发生迟发性出血后更倾向选择内镜下治疗。结论:1.术中出血、高血压、高脂血症、直肠息肉、右半结肠息肉是结肠息肉内镜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内镜治疗方式中EMR、ESD两种手术方式是迟发性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2.在治疗方式的选择上,患者血红蛋白下降>12.3g/L或纤维蛋白原下降>0.32g/L、迟发性出血量≥100ml可考虑作为选择内镜下止血治疗的判断依据。同时男性患者更加倾向选择内镜治疗术后迟发性出血。

张伟耀,饶智,梁志宏,赵象文[2](2014)在《结肠穿孔(破裂)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文中指出结合结肠穿孔(破裂)临床特点,探讨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体会。对50例结肠穿孔(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0例患者均经探查确诊,其中入院8 h内确诊20例,24 h内确诊25例,24 h后4例,1周后确诊1例。33例行腹腔镜探查,其中16例在腹腔镜下完成结肠穿孔修补,4例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结肠穿孔修补,l例同时行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手术,12例中转开腹处理。切口感染二期缝合2例,术后肠瘘再造口1例,肠黏连梗阻1例,盆腔脓肿1例,造口旁疝1例。术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放弃治疗1例。结果表明,提高结肠穿孔(破裂)确诊率主要在于接诊时要考虑此病并运用多种方法证实或排除。而穿孔原因、腹腔情况、全身状态是决定手术方案的关键。腹腔镜下探查并选择性的对部分病例直接进行镜下修补是可行的。

李苗苗[3](2014)在《小儿肠套叠34例手术治疗体会》文中提出急性肠套叠是常见的小儿急腹症,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哭闹、便血、腹部包块、呕吐等症状,但是有些患儿症状多不典型,很容易误诊。治疗上需行空气灌肠复位、钡剂灌肠复位。本院常用空气灌肠复位,复位成功率高达95%以上[1]。复位失败或病情严重者需要手术治疗。本文将对2009年7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34例肠套叠手术治疗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4例中男20例,女

蔡泽平,滕水生[4](2012)在《婴幼儿肠套叠非手术复位失败原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婴幼儿肠套叠非手术复位失败原因。方法对74例经非手术复位失败的婴幼儿肠套叠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02例婴幼儿肠套叠患者中经手术治疗88例,除14例因各种原因认为术前不适宜行非手术复位而直接手术外,其他74例术前均经过空气灌肠或盐水灌肠复位失败。74例非手术复位失败转手术治疗的患者术中发现肠套叠类型为:回回型5例,回盲型4例,回结型47例,回结结型3例,回回结型15例。手术方式:8例并发肠坏死行肠袢切除,8例合并肠道器质性病变行相应手术切除,其余病例均单纯行手术复位。74例患儿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临床医生要提高对婴幼儿肠套叠的认识,重视对婴幼儿肠套叠的诊断,以提高非手术复位成功率,减少肠坏死的发生率。

陈修涛[5](2012)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消化道瘘18例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消化道瘘的危险因素、临床诊治经验,其目的提高SAP治愈率,降低消化道瘘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方法:对2006年1月-2011年8月我科收治的18例SAP合并消化道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发生的高危因素、发生部位,并对其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总结。结果:本组18例中结肠瘘8例占44.4%(8/18),十二指肠瘘5例,占27.8%(5/18),胃瘘2例,占11.1%(2/18),小肠瘘1例,占5.6%(1/18),十二指肠瘘+结肠瘘1例,占5.6%(1/18),十二指肠瘘+小肠瘘1例,占5.6%(1/18);消化道瘘发生的时间多在SAP术后3-9周内,18例均有胰外侵犯,18例均经引流管造影确诊;早期手术2例(<2周),晚期手术16例(>2周);术中均放置引流管(8-11不等);17例术中预防性行胃空肠造瘘并早期恢复肠内营养。本组治愈16例,治愈率为88.9%(16/18),因十二指肠瘘合并腹腔大出血自行放弃治疗1例,因结肠瘘合并全身感染并多发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结论:SAP合并消化道瘘与胰液腐蚀、感染、手术时机及方式、引流管数量、位置、放置时间、早期恢复肠内营养等相关;经引流管及窦道造影检查是诊断消化道瘘的一种简便可靠的方法;防治的重点在于有效选择手术方式如微创并建立充分有效的引流,同时早期建立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并积极控制感染。

芮华炜[6](2011)在《自发性结肠穿孔5例诊治体会》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自发性结肠穿孔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行结肠穿孔修补术加近端结肠袢式造瘘术3例,行Hartamann术1例,行单纯修补术1例。术后均予充分有效引流,加强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疗法。全身情况好转再行结肠造瘘口回纳术3例,二期回纳时因远端肠管狭窄,行狭窄段切除后降结肠、乙状结肠端端缝合1例。结果:自发性结肠穿孔5例均痊愈出院,穿孔处肠壁或肠切除标本病检结果均示非特异性炎症改变,未见肿瘤组织细胞。结论:自发性结肠穿孔多见于老年患者,好发部位在直肠和乙状结肠;术前易误诊,应尽早剖腹探查;手术宜简单化,加强术后管理。

马木提江.阿巴拜克热[7](2011)在《肛门直肠瘘外科治疗方式的探讨及疗效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肛门直肠瘘是肛周皮肤和直肠、肛管相通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管道,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肛周感染,破溃流脓,若长期不治疗或治疗不规范以及长时间无法闭合的患者可发生肛周肛管癌性病变。饮食不规律或抵抗力的下降是易造成本类型病变的多见诱因。肛瘘不能自愈,若不治疗,会反复发作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因此必须手术治疗。到目前为止,全球范围内还缺乏肛瘘的“金标准”术式及客观的手术前后疗效评价体系。复杂性肛瘘的诊断及治疗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由于同一种疾病在不同年龄段,尤其是成人与婴幼儿之间有着较大差异的临床特点,因此,进一步探索婴幼儿与成年人肛瘘的疾病发病特点、相关病因、准确诊断方面的异同可能对它们的治疗提供临床指导,并对成年人肛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目前国内外采取的治疗肛瘘的手术方法很多,但都存在一定的复发率和肛门功能障碍等一系列问题。手术前瘘管主干以及分支瘘管的形态诊断不明或瘘管分支管道检查欠缺、治疗方法的选择不当和达不到根治性治疗是手术后症状再次出现的重要原因。相反,手术中为了过于强调根治将瘘管周围肌性结构的清理引起肛门括约肌误伤,最终造成完全性或不完全性肛门失禁。虽然近几年来应用的瘘管旷置术和直肠粘膜瓣下移及内口修复术在治疗肛瘘中取得较好的疗效,但由于各地报道差异较大,且缺乏广泛的循证医学依据,故始终未能成为肛瘘的标准手术方式。挂线手术的优点在于有效保护深层括约肌而不至于引起大便失禁,但由于手术后反复紧线而对患者造成痛苦,故也一直没有被认为是肛瘘治疗的金标准。故探索微创生物补片治疗在肛瘘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贡献。然而,到目前为止,全球范围内尚缺乏严格的、统一的、能客观的评价各种手术方式疗效的完整体系。B超与MRI提供形态学依据、无法提供肛门括约肌的功能状态。国外应用的、依靠患者症状口述相结合的Williams评分系统或大便失禁严重性分度调查表主观性较强、受调查人的职业、被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社会因素、环境因素、情绪心理因素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探索微创治疗的同时,积极研究肛门直肠动力学方面的检测对各种手术的疗效评价有非常的重要的实际意义。传统手术虽然对肛瘘内口处理效果良好,但无法达到有效维护肛括约肌的正常功能,带来肛门失禁并发症。生物蛋白胶具有无副反应,无痛,操作简单,无肛门功能障碍等优点,但各地报道成功率差异较大。生物蛋白胶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为瘘管的上皮及肉芽组织清除不彻底,不能为瘘管肉芽的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那么,首先探索手术方式和疗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和规范化。其次,积极寻求能根治肛瘘的其他手段,既要达到根治的同时,也要有效维护肛门括约肌功能的完整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肛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肛瘘诊治研究的两大目标。目的肛门直肠瘘的治疗在肛肠外科领域中是一个难题。单纯切开瘘管容易造成术后复发。由于肛门括约肌功能的完整性因根治性手术而受到破坏,术后出现大便失禁等并发症的发生。到目前为止,肛瘘各种手术方式的疗效还缺乏国际上通用的评价体系。肛瘘在不同的年龄段有着不同的临床特点。其中婴幼儿肛瘘的病程及手术方法与成年人有明显不同,故治疗效果差异较大。本课题的第一部分主要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比研究婴幼儿及成人肛瘘的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探索婴幼儿肛瘘与成年人所不同的治疗方法,从而提高其治疗效果。第二部分中通过研究肛瘘手术前后肛肠压力学的变化,寻找反映肛瘘手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恢复情况的检查手段,从而诊断性评估不同类型的肛瘘手术后的治疗效果。研究的第三部分通过对比研究及观察脱细胞真皮基质生物补片手术和传统切开瘘管加直肠黏膜瓣移植内口修补术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观察生物补片能否提高肛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能否有效降低肛瘘的复发率,从而进一步验证脱细胞真皮基质治疗肛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首先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0年1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102例2岁以下婴幼儿及2007年1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84例成年人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年龄、性别、体格检查特征、瘘管分类、治疗方式、术后复发、术后大便失禁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然后对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就诊并接受肛瘘手术的住院肛瘘患者138例手术前后进行了肛门直肠压力学检测,并其结果与100名免费接受此项检查的门诊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对比分析肛瘘患者手术前后的各项技术指标与健康志愿者的相关指标之间的差别。然后按照Williams标准对肛瘘手术前后的肛门排便功能进行评分,获得肛瘘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的主观指标。对比分析上述两种结果的吻合程度。最后对2008年9月至2009年12月普通综合外科住院的连续性复杂性肛瘘患者90例进行单盲分层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方法,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采用脱细胞真皮基质微创手术,对照组采用瘘管切除的基础上进行直肠黏膜瓣下移内口修补术,每组45例,对术后两组患者的瘘管治愈率、肛门失禁率、肛门畸形率、疼痛评分、瘘管愈合时间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等方面进行比较。瘘管治愈的判定根据瘘管外口的成功闭合、分泌物的完全消失和肛周脓肿并发症的消失来确定。术后第2天、第2、4、6、12周及第5月进行随访复查。结果:第一部分回顾性研究中,婴幼儿组102例中98例为男性,4例女性,其中97例曾有肛周脓肿病史。102例中91例(89.22%)病变感染源为相对应的肛隐窝。按照瘘管分类,单纯性瘘管者100例,复杂性者2例,所有的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婴幼儿组术后未见复发。成人组84例中男性50例,女性34例,常规手术治疗后有9例(10.71%)出现不同程度的大便失禁及肛门功能受损情况,5例(5.95%)出现瘘管复发。在肛门直肠测压研究中,肛瘘手术后的直肠肛门反射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弱,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其中高位肛瘘减弱显着。而实际测压值的比较,高位肛瘘患者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和肛管收缩压均明显低于低位肛瘘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低位肛瘘肛肠压力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也有显着差异。肛瘘手术后138例患者中1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肛门失禁,其中9例属高位肛瘘(肛门功能:B级5例,C级2例,D级2例),5例属低位肛瘘,均为B级。所有测压指标与Williams肛门排便功能评分结果基本吻合。出现测压明显异常者Williams评分都较低。在第三部分脱细胞真皮基质随机对照试验中的肛瘘术后试验组45例中瘘管闭合者37例(82.22%),补片脱落而施行其它治疗者4例(8.89%),脓肿发生1例(2.22%),复发2例(4.45%),失访率8.89%(4/45)。对照组中,复发13例(28.89%)。脓肿发生5例(11.11%)。在瘘管治愈率、疼痛时间、瘘管愈合时间等方面,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高位肛瘘的比较差别较明显。但在肛门失禁率和肛门畸形率的比较中两组无显着差别。结论:肛瘘在不同的年龄段,尤其是婴幼儿期与成年人的临床特点显示明显不同,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肛门直肠解剖结构,临床症状以及瘘管的类型等方面。婴幼儿肛瘘单纯性者多,一次性根治手术后很少出现肛门功能受损和术后复发。而成年人瘘管复杂性多,单纯切开后复发率高,而根治性术后容易出现肛门功能不良。故成年人肛瘘应尽量应用微创性手术方法来保护肛门功能的完整性。了解这些特点对婴幼儿和成人肛瘘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二部分研究结果显示所应用的肛门直肠测压对肛瘘手术前后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的诊断性评估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对肛瘘的临床治疗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第三部分研究中,观察发现不同手术方式显示不同的疗效差异。其中,脱细胞真皮基质微创手术是闭合复杂性肛瘘内口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治疗肛瘘的成功率为82.22%(37/45),明显高于传统单纯切开加直肠黏膜瓣下移内口修补手术,至于此方法治疗失败可能与补片放置操作有关。复杂性肛瘘的治疗中,脱细胞真皮基质手术应为首选治疗方法。然而,这种方法对高位肛瘘的疗效需要进一步更多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刘宝军,鲁增[8](2008)在《结肠粪性穿孔8例诊治探讨》文中认为结肠粪性穿孔,是由于粪石压迫肠壁,形成粪性溃疡,发生穿孔,国内文献报道的粪块性乙状结肠(或结肠)穿孔应属此病,是临床上少见的致命性急腹症。第1例由Berry于1894报道,结肠粪性穿孔的发病率占所有结直肠急诊手术的1.2%[1]。随着社会的老年化,本病有增加趋势。

曹华[9](2007)在《小儿急性肠套叠65例诊治分析》文中认为急性肠套叠是婴幼儿常见的急性腹痛症之一,多见于1岁以内幼儿,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降低。其早期的正确诊断及治疗对患儿预后关系密切。现将本院2000~2005年收治的65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陈小春,张桂英,潘凯,余小舫,麦沛成,周冬仙[10](2004)在《小儿急性肠套叠86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我院 1985年 1月~ 2 0 0 3年 6月间收治的 86例小儿急性肠套叠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男性多见 ( 62 .8% ) ,好发年龄为 3~ 6个月 ,以回结型最为多见 ( 76.7% )。空气灌肠复位成功 3 8例 ,其余手术治疗治愈 85例 ,死亡 1例。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小儿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的关键 ,发病超过 48h者不宜行空气灌肠。灌肠复位失败或复位后出现腹膜炎征象 ,发病时间长或病情较重者 ,必需手术治疗。

二、空气灌肠致结肠穿孔行修补治疗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空气灌肠致结肠穿孔行修补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结肠息肉内镜治疗术后迟发性出血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结肠息肉内镜治疗术后迟发性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1.3 肠道息肉切除方法
        1.4 数据采集及说明
        1.5 数据统计
    2 结果
        2.1 出血情况
        2.2 危险因素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结肠息肉内镜治疗术后迟发性出血治疗体会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1.3 治疗方案
        1.4 疗效评价标准
        1.5 数据收集及说明
        1.6 数据统计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2)结肠穿孔(破裂)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术前诊断情况
    1.3 手术方式
2 结果
3 讨论
    3.1 早期诊断是关键
    3.2 腹腔镜探查技巧
    3.3 术中决策

(3)小儿肠套叠34例手术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手术方式
2 结果
    2.1 疗效
    2.2 手术中所见肠套叠的类型
    2.3 肠套叠术后并发症
3 讨论

(5)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消化道瘘18例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一般资料
    2. 研究内容
        2.1 研究方法
        2.2 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6)自发性结肠穿孔5例诊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与结果
2 讨论
    2.1 病因
    2.2 诊断
    2.3 治疗

(7)肛门直肠瘘外科治疗方式的探讨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婴幼儿与成年人肛门直肠瘘的特点及外科治疗比较的回顾性病例对照临床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相关病因及体征特点
        1.3 治疗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直肠肛门压力监测对肛门直肠瘘手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的评价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质量控制与不良事件的防治
        1.3 检测仪器与检测方法
        1.4 主要检测指标
        1.5 随访方法
        1.6 统计学方法
        1.7 医学伦理与患者知情权的保障
    2. 结果
        2.1 直肠肛门反射
        2.2 肛管收缩压、直肠静息压和肛管静息压
        2.3 肛门排便功能的评估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脱细胞真皮基质生物材料微创手术治疗复杂性肛门直肠瘘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
        1.3 疗效观察与统计学分析
        1.4 质量控制与不良事件的防治措施
        1.5 围手术期处理
        1.6 伦理审查和受试者权益的保护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脱细胞真皮基质治疗复杂性肛瘘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患者知情同意书
附录2 肛瘘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问卷调查表第一部分
附录3 肛瘘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问卷调查表第二部分
附录4 VAS(Visual Analogue Scale)评分系统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9)小儿急性肠套叠65例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小儿急性肠套叠8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1.2.1 空气灌肠复位:
        1.2.2 手术治疗:
2 结果
3 讨论
    3.1 临床特点与诊断:
    3.2 空气灌肠复位:
    3.3 手术治疗:

四、空气灌肠致结肠穿孔行修补治疗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结肠息肉内镜治疗术后迟发性出血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体会[D]. 阙扬铭. 浙江大学, 2018(08)
  • [2]结肠穿孔(破裂)的早期诊断及治疗[J]. 张伟耀,饶智,梁志宏,赵象文.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4(11)
  • [3]小儿肠套叠34例手术治疗体会[J]. 李苗苗. 广东医学, 2014(15)
  • [4]婴幼儿肠套叠非手术复位失败原因分析[J]. 蔡泽平,滕水生.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2(03)
  • [5]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消化道瘘18例临床研究[D]. 陈修涛. 新疆医科大学, 2012(02)
  • [6]自发性结肠穿孔5例诊治体会[J]. 芮华炜. 交通医学, 2011(02)
  • [7]肛门直肠瘘外科治疗方式的探讨及疗效评价[D]. 马木提江.阿巴拜克热. 新疆医科大学, 2011(12)
  • [8]结肠粪性穿孔8例诊治探讨[J]. 刘宝军,鲁增. 中国医药导报, 2008(17)
  • [9]小儿急性肠套叠65例诊治分析[J]. 曹华. 中国医药导报, 2007(17)
  • [10]小儿急性肠套叠86例临床分析[J]. 陈小春,张桂英,潘凯,余小舫,麦沛成,周冬仙. 实用全科医学, 2004(02)

标签:;  ;  ;  ;  ;  

空气灌肠修补结肠穿孔的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