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社区组织存在的原因

农民社区组织存在的原因

一、农民社区组织存在的原因(论文文献综述)

邓大才,余丽娟[1](2022)在《如何获得乘数型能力:中国乡村建设行动中的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关于如何提升社区能力,国内外学者有不少经典研究。本文通过对四省六村的案例研究发现,村庄治理能力由政府、村庄、村民小组、村民及社会组织等多个主体的行为互动及制度性参与平台决定。村庄治理能力的改善可以借助外生性主体,也可以依靠内生性主体,而且前者需要通过后者起作用。由此,根据主体行为互动与制度性参与平台形成了四种经典模式,即乘数型能力、加数型能力、增长型能力、负增长型能力。乘数型能力模式是理想型能力模式,是各主体良性行为互动与制度性参与平台有机组合的结果。制度类型和农民主体的参与又决定了乘数型能力的类型。

冯道杰,徐光平[2](2021)在《乡村社区发展力的要素解构及其衡量标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千百年来,无论如何沧桑巨变,都难以改变乡村社区在乡村发展中的基础功能和作用。乡村社区发展力决定着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决定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情况。由乡村社区内部发展因素与内在发展能力共同构筑而成的乡村社区发展力是由多种综合因素组合而成的,可以主要解构为:发展组织力、发展文化力、发展经济力、发展政治力、发展生态力等。这些发展因素和能力不是截然分开、独立运行、单独作用于乡村社区发展的,他们是紧密联结、交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共同推动着乡村社区发展。

汪军,华妍[3](2021)在《乡村记忆视角下的安置社区更新改造——以上海春馨苑为例》文中指出安置社区是移民社区的一种,是中国快速城镇化的产物。在这些安置社区中,失地农民虽然居住在城市中,但是缺乏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依然保留了乡村的生活习惯。乡村记忆则是农村文化和生活习惯得以传承的集体记忆。本文从乡村记忆的理论视角出发,在国内外移民社区的更新研究基础上,探讨目前中国安置社区的现状与问题,提出此类社区更新改造需要考虑的乡村记忆问题。本文以上海春馨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居民访谈,观察他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了解他们在社区空间环境和生活设施等方面的诉求。继而结合乡村记忆的传承特征,从社区空间、生活、管理和文化四个方面提出社区更新改造的策略。通过这样的社区更新改造,可以使失地农民更快地融入城市生活,同时,使乡村记忆得以传承。

王沛[4](2021)在《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下失地农民安置社区治理研究》文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一理念为郑州市航空港区失地农民安置社区的转型与治理,提供了全新的路径。安置社区改善了失地农民的居住状况,但社区治理也面临着观念落后、主体单一、体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要坚持以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为指导,扩大参与主体,健全治理机制,构筑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社区治理新局面。以郑州市航空港区郑港办事处为例,分析失地农民安置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梁影,何玲玲[5](2021)在《“赋权理论”视角下西部民族地区农民社区参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赋权理论为视角,分析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农民社区参与的建设状况,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在微观个体层面,农民社区参与的意识与能力薄弱;在中观组织层面,参与组织缺位,庇护功能缺失;在宏观环境层面,情感纽带消解,制度保障不足。此基础上,从赋权的形式出发,从个人赋权、个体赋权、团体赋权、组织赋权、社区和政治赋权五个维度提炼出提升参与能力、丰富参与组织、健全组织文化以及构建参与保障的促进西部民族地区农民有效参与社区事务的增能建设路径。

马晓宁[6](2021)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区矛盾纠纷治理机制研究》文中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区逐渐成为农民日常生产、生活、社交、娱乐的固定场所。随着内部成员分化,农村社区矛盾纠纷不断增多,呈现复杂多样的态势,成为各种风险的频发地和聚集地。实现乡村"治理有效",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农村社区矛盾纠纷治理的重要现实意义,建立行之有效的乡村社区治理机制妥善化解农村社区矛盾纠纷。农村社区矛盾纠纷治理需要与当前乡村社会有效治理发展需求相契合,以党组织领导的"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支撑,实现农村社区矛盾纠纷治理机制的转型与发展。然而,当前农村社区治理依然面临着矛盾纠纷治理主体发展不均衡、治理资源浪费、矛盾纠纷治理手段非专业化等问题。要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应当分析农村矛盾纠纷背后的理论逻辑,从利益机制、结构体系、法律制度设计的角度出发,为农村社区矛盾治理走出困境提供对策,实现农村社会利益和谐,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李江涛,汪大海[7](2021)在《“文化进城”:社会组织嵌入与“合村并居”社区农民的市民化》文中提出在促进农民社会文化属性的市民化进程中,社会组织因其灵活性、公益性和志愿性特征而具有独特优势。基于既往文献,文章梳理出衡量社会文化属性市民化的五个维度,据此构建了涵盖21个题项的指标体系,并以浙江省H县2个典型"合村并居"社区的农民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社会组织嵌入能提高社会文化属性层面的市民化水平。具体而言,社会组织通过培育居民团体、嵌入社区治理和供给项目服务三重机制,为"合村并居"社区及农民带来隐性和显性两类成果。两类成果在彼此融合互动的基础上形成良性循环结构,提升了社区治理绩效和农民社会文化属性的市民化水平。社会组织嵌入是促进农民社会文化属性层面市民化的可行方式,因为它将农民纳入专业服务供给和社区治理链条中,构建出自我服务、自我适应、自我转换和自我更新的基础框架,这也与强调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创新高度统一。

李鑫[8](2021)在《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新农社区治理研究 ——以潍坊市W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谢文沁[9](2021)在《新冠疫情下失地农民安置社区社会抗逆力的影响因素与治理对策研究》文中认为

梁爽[10](2021)在《拆迁安置社区空间演化及惯习的实践进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二、农民社区组织存在的原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民社区组织存在的原因(论文提纲范文)

(1)如何获得乘数型能力:中国乡村建设行动中的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梳理和问题意识
二、行为互动与制度性参与:实证考察
    1. 政—村—组—民互动的R村
    2. 政—居—民互动的B村
    3. 村—民互动的X村(1)
    4. 政主—村辅互动的T、S村庄
    5. 村干部主导且无互动的A村
三、行为互动—制度性参与平台:框架与类型
    1. 主体行为互动的框架
    2. 行为互动—制度性参与平台的治理能力类型
    3. 社区乘数型能力的延伸研究
四、结论与启示
    1. 几个基本结论
    2. 研究价值和政策启示

(2)乡村社区发展力的要素解构及其衡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乡村社区发展力的内涵解读
二、乡村社区发展力组成要素的解构
三、乡村社区发展力构成要素的内部联系
四、乡村社区发展力衡量标准研究
五、结 语

(3)乡村记忆视角下的安置社区更新改造——以上海春馨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及基本概念
    1.1 乡村记忆
    1.2 安置社区
    1.3 社区更新
2 研究背景
    2.1 已有研究综述
    2.2 乡村记忆的消逝
3 上海春馨苑的改造实践
    3.1 春馨苑概况
    3.2 上海春馨苑的更新改造路径
        3.2.1 居民的需求
        3.2.2 植入乡村记忆的路径
4 乡村记忆视角下安置社区更新改造的实践策略
    4.1 社区空间
    4.2 社区生活
    4.3 社区管理
    4.4 社区文化
5 总结

(4)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下失地农民安置社区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郑州市航空港区失地农民的基本状况
2 失地农民安置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
    2.1 治理理念滞后
        2.1.1 法治观念淡薄
        2.1.2 平等协商观念缺失
    2.2 治理主体有待加强和完善
        2.2.1 村干部不作为
        2.2.2 群众参与度低,公共意识缺乏
        2.2.3 专业人才缺乏
        2.2.4 社会组织不完善
    2.3 基层管理制度不健全
        2.3.1 统筹机制有待健全
        2.3.2 民主监督机制不完善
        2.3.3 社区财务管理机制不完善
3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失地农民安置社区治理新格局
    3.1 更新治理理念
        3.1.1 弘扬法治理念
        3.1.2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3.1.3 推进平等协商的理念
    3.2 推进治理主体多元化
        3.2.1 坚持党的核心领导
        3.2.2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3.2.3 发挥社工人才和社会组织的作用
        3.2.4 提高群众的参与度
    3.3 健全社区治理机制
        3.3.1 加强统筹机制建设
        3.3.2 进一步推进社区的法治化建设
        3.3.3 加强基层监督约束机制建设

(5)“赋权理论”视角下西部民族地区农民社区参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何为赋权:文献综述及理论框架
    (一)文献综述
    (二)理论框架
二、西部民族地区的情况分析
    (一)地区基本情况分析
    (二)农民社区参与的成效分析
三、为何赋权:西部民族地区农民社区参与存在的问题
    (一)微观个体层面:农民社区参与的意识与能力薄弱
    (二)中观组织层面:参与组织缺位,庇护功能缺失
    (三)宏观环境层面:情感纽带消解,制度保障不足
四、如何赋权:西部民族地区农民社区参与的增能建设路径
    (一)实施自我赋权,培育参与意愿
    (二)实施个体赋权,提升参与能力
    (三)实施团体赋权,丰富参与组织
    (四)实施组织赋权,健全组织文化
    (五)实施社区和政治赋权,构建参与保障

(6)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区矛盾纠纷治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农村社区治理矛盾纠纷的演变
二、理论逻辑:利益与利益机制
    (一)利益:农村社区矛盾纠纷产生的根源
    (二)利益机制:农村社区矛盾纠纷化解的核心
        1. 整合利益代表与表达机制提高农民参与
        2. 改善利益产生与利益分配机制增加利益供给
        3. 建立社会化的利益协同机制
三、治理困境:农村社区矛盾纠纷治理的发展偏差
    (一)矛盾纠纷化解的利益机制尚未构建
    (二)社区治理主体力量发展不均衡
    (三)矛盾纠纷治理资源分配不合理
    (四)法律制度供给严重不足
四、对策建议:农村社区矛盾纠纷化解的实践路径
    (一)建立保护农民权益社区利益发展机制
    (二)探索“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三)建立以“社区-社会-政府”为基础的协调联动治理机制
    (四)提高社区治理资源综合化利用能力
    (五)加快乡村振兴促进立法强化制度供给
五、结语

(7)“文化进城”:社会组织嵌入与“合村并居”社区农民的市民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回顾
二、研究设计与变量测量
    (一)研究设计
    (二)被解释变量测量
        1. 社会交往维度。
        2. 社区认同维度。
        3. 角色认同维度。
        4. 市民精神维度。
        5. 治理能力维度。
    (三)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测量
        1. 解释变量:
        2. 控制变量:
三、数据分析
四、案例分析
    (一)培育居民团体
    (二)嵌入社区治理
    (三)供给项目服务
五、结论

四、农民社区组织存在的原因(论文参考文献)

  • [1]如何获得乘数型能力:中国乡村建设行动中的治理研究[J]. 邓大才,余丽娟. 社会科学战线, 2022(01)
  • [2]乡村社区发展力的要素解构及其衡量标准研究[J]. 冯道杰,徐光平. 东岳论丛, 2021(11)
  • [3]乡村记忆视角下的安置社区更新改造——以上海春馨苑为例[A]. 汪军,华妍.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 2021
  • [4]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下失地农民安置社区治理研究[J]. 王沛. 南方农业, 2021(26)
  • [5]“赋权理论”视角下西部民族地区农民社区参与研究[J]. 梁影,何玲玲. 安顺学院学报, 2021(04)
  • [6]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区矛盾纠纷治理机制研究[J]. 马晓宁.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08)
  • [7]“文化进城”:社会组织嵌入与“合村并居”社区农民的市民化[J]. 李江涛,汪大海.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21(03)
  • [8]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新农社区治理研究 ——以潍坊市W区为例[D]. 李鑫.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9]新冠疫情下失地农民安置社区社会抗逆力的影响因素与治理对策研究[D]. 谢文沁. 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10]拆迁安置社区空间演化及惯习的实践进路研究[D]. 梁爽. 西南大学, 2021

标签:;  ;  ;  ;  ;  

农民社区组织存在的原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