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选择和安排斜投练习部分的教材和研究假设

尝试选择和安排斜投练习部分的教材和研究假设

一、斜抛运动一节教材舍取和安排的尝试和对研究的设想(论文文献综述)

胡洋[1](2021)在《基于物理观念建构的单元复习教学模式研究》文中指出《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到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的形成是物理教育的核心目标,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应当重视物理观念教学,帮助学生从物理学视角去认识、解释世界、去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从传统以知识的积累作为目标的教学转向更高层次的物理观念教学。本文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背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内容,分析了研究意义。第二章的内容包括本课题重要概念的界定,包括观念、物理观念、单元复习等,还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分别对建构主义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进行了简要概述。第三章是对物理观念的建构过程的详细分析,结合建构主义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参考物理观念架构理论最终得到了物理观念建构的完整过程。第四章是根据物理观念的建构理论和目前单元复习课中存在的问题,得到了单元复习教学原则,包括自我反思原则、需要驱动原则、协助建构原则、知识整合原则、观念引导原则。并结合实际教学得到了单元复习教学模式,对其步骤进行分析依次为,旧概念的掌握;其次新概念的建构;接着形成大概念;再次深度理解概念;再次对大概念的补充;最后对大概念的创新拓展。第五章主要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并对两个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验证了提出的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第六章主要是总结问题,反思不足。笔者在中学进行了实践,并证明了本文提出的中学物理单元复习教学模式对学生物理观念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是有效的。希望论文研究能够完善核心素养引导下的单元复习的教学理论,得到的教学模式能够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刘少华[2](2021)在《互联网环境下的翻转课堂在高中物理规律课中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下,我国正在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其主要任务之一是构建一体化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突破教育时空限制,促使传统教学的理念、模式、结构等发生根本性变革,进而提升教育质量。“翻转课堂”是近些年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具有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的优势,目前受关注程度较高,正在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国内中学教学的各个领域。在高中物理阶段,通常将新课授课划分为四种课型:基础概念课、物理规律课、习题巩固课、实验操作课。其中,规律课是指通过物理现象,探索物体发展变化趋势或物体间本质联系,最终得出蕴含在其中一般规律的课程。在课程设置上,规律课的课时往往安排在基础概念课或者实验操作课之后,是对前者知识内容的凝练与升华。同时,规律离不开严密的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高中物理阶段,学生往往对较为抽象的知识难以理解,也不感兴趣,规律课成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重点与难点。因此在互联网环境与翻转课堂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一种针对高中物理规律课教学的实践模型,成为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此次研究以“互联网+教育”为背景,研究翻转课堂与高中物理规律课教学深度融合的方式。首先,对互联网环境与翻转课堂的现状进行文献调查,研究互联网下翻转课堂的高中阶段教学基础与应用价值。其次,在理论基础之上寻找适合高中物理规律课的互联网环境,以及互联网环境包含的软件与硬件,建构规律课翻转课堂的课堂生成要素和操作流程,以人教版教材必修一、必修二中规律课为例,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维度分别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两种行为的操作流程进行阐述。再次,将该模式引入Y中学的物理规律课教学实践中,以必修一的《牛顿第一定律》与必修二的《万有引力定律》为教学案例,呈现案例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翻转课堂的课程资源与教学流程。最后,对Y中学参与新型教学模式的学生与教师进行调研。对学生群体一方面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传统课堂与新型教学模式中互联网环境所包含的软硬件,翻转课堂操作流程,以微课导学案为代表的课程资源等要素的认识与评价。另一方面,对使用新型教学模式的班级与使用传统课堂模式的班级学生进行测试,选择必修一《共点力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必修二《万有引力定律》《动能和动能定理》四个规律课的限时训练测试成绩作为数据来源,针对处于同一层次水平的班级,分析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模式对班级高分段人数、平均分、前30名平均分三个方面的不同影响。针对处于不同层次水平的班级,分析新型教学模式对不同班级高分段人数、平均分、前30名平均分三个方面的不同影响。对教师进行个别访谈,了解教师对新型教学模式的认识与评价。此次研究得出结论如下:(1)科大讯飞畅言智慧课堂系统和辅立码课教育系统可以作为高中物理规律课翻转课堂的互联网环境支撑。其中科大讯飞智慧课堂系统主要对课前环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课中环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起到一定帮助。辅立码课教育系统主要对课后环节学生的“学”起到一定帮助。(2)互联网环境下的翻转课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在高中物理规律课授课过程中迅速、精准地掌握学生的实时学情。在课后,帮助教师通过智能分析学生作业数据,较为准确地了解学生对本节物理规律的掌握程度。(3)互联网环境下的翻转课堂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规律课时,获取更多样的课程资源,增加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探索物理规律的逻辑思维,从而在不同方面提升班级整体成绩。此外,该模式在班级层次水平较高的学生群体中更受欢迎,对学习成绩提升的效果也更加明显。(4)互联网环境下的翻转课堂在高中物理规律课中的实践,从互联网软硬件保障与教研管理两个方面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体实践中,学校需要形成特定的物理规律课教研制度,并做好教师使用互联网资源的培训,定期维护互联网平台等多项工作。

张金秋[3](2020)在《高中生建立物理模型能力的现状与培养》文中认为物理作为自然科学,在高中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学科地位。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推行新课程改革,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对高中阶段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概括为四个方面,其中“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构建、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课程标准将“模型构建”归入科学思维素养加以强调,足见物理建模能力的培养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的环节。物理模型是现实中复杂的事物、规律的简化结构,反映了事物或运动规律的本质。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建立恰当的物理模型可以使研究的问题变得简单,有助于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物理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通常要经过建立物理模型,并探寻模型之间的相互联系,将现实问题模型化,并解决问题等过程。因而,培养学生物理建模能力是物理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为了有效培养学生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应首先调研学生对物理模型的理解情况,发现学生在模型构建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研究:第一,系统地阐述了物理建模的理论基础和构建方法。本文对近年来发表的有关物理建模的文献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什么是物理模型,高中阶段常见的模型种类、构建模型常用的方法、传统的模型教学理论、以及对学生模型构建能力考查的方式进行了综述。第二,全面地调查、分析研究了学生的建模能力。本文以教经验为基础,以物理模型理论为指导,制定调研学生建模能力的方案。以所在学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试卷对学生物理建模的现状进行测试。研究表明,高中生的建模和用模能力比较弱,主要的问题表现在:1.从实际情况中抽象物理模型的能力较弱;2.不善于应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3.高分段比低分段学生建模能力强。根据测试反映的情况对学生及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建模能力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1.能力因素: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迁移能力弱;2.心理因素:社会舆论造成的对物理学科的恐惧心理;教育因素:陈旧思想影响下,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关注的缺失。最后,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培养学生物理模型构建能力的教学建议:1.精讲基础模型的构建过程,使学生熟悉建模方法;2.通过试题训练建模的迁移能力;3.防止模型的固化;4.分层教学,因材施教;5.巧用多媒体突破认知壁垒。并通过课例《抛体运动规律》分析各种策略的在实际教学中的实施。以期对不同种类的物理模型教学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的目的。

王慧敏[4](2020)在《宁夏南部地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高中物理一直以来都是高中教育教学体系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对高中教育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实验教学又是近年来新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比较适用于理科类型的学科,尤其是物理,近几年改版的教材中几乎每节新课教学中都设计了相关的实验环节,足以见得实验对物理教学的重要性。所以加强对高中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必定会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从而实现对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实现对传统课堂和教学思维方式的创新与改进。由于经济条件的明显落后,宁夏大部分学生从小就很少接触自主动手类游戏及活动,上学后又受学校实验器材及其有限的环境影响,在实验设计和操作方面能力明显薄弱于发达地区的学生。高中阶段的物理课本中引入了不少基础实验,并且随着课程改革,新课本中的实验部分越来越多,这些实验虽较为经典,然而部分也不乏操作困难、不好实现等问题。本文主要就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度分析,阐述了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基础实验的精髓,以及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例如可以让学生多接触实验器材,开拓眼界的同时也能为他们创造更多实验条件和实验机会。另外,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对实验进行改进与创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等,除此之外,本文中还包含了国内外一般问题解决能力、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物理实验设计的相关内容,明确知识应用、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物理实验设计等概念。以物理问题解决的思维模式为理论基础,提出了南部地区由于其局限性,传统物理课堂为了考试而实验、实验流于形式、实验教学组织不严谨等不足之处,就当前高中生物理实验能力培养现状与问题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从而突破这一问题。目前不少高中生可以顺利解决课业中的物理题目,但面对实际情境中的物理问题时却难以下手。希望通过设计、使用物理实验的方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培养高中生的物理问题解决能力。本文主要以任教学校六盘山高中为例,结合南部地区学生的特点,对宁夏部分高中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现状与现阶段物理教师的实验教学现状进行了调研,着重分析了学生在实验学习中的动手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师在实验教学方面仍存在的问题,并总结了造成以上现状的原因,从而提出了符合宁夏高中学生情况的实验能力培养的几点建议。并总结得到了具体培养策略。

郭炜华[5](2020)在《基于高中物理力学内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素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是高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国审时度势,颁布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新课标作为课程教学的指导纲领,将科学思维素养的培养放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也将教学的“三维目标”提升到“核心素养目标”。科学思维在“三维目标”时期被以知识、能力为主要对象进行了诸多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过去对于知识、能力的教学与测评具有显性化、易操作等特点,但在“核心素养目标”的要求下,科学思维素养被赋予了高于知识、能力更综合的内涵,成为更具有内敛意义和较难观测、评价的一项指标。本文以物理概念层次模型为依据,对高中力学中的物理概念进行整理归类,分析得到了高中物理力学概念层次模型。通过分析“一师一优课”网站中的部级课例,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新课标中的科学思维素养水平划分标准进行解读,从而确立了概念学习进阶与科学思维素养整合的课堂教学目标以及阶段性目标。利用网络问卷对传统授课方式下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培养情况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论表明: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侧重模型的“建构”,关注学习者的思维方式。立足于学生对物理概念层级的理解,以物理概念学习进阶理论为指导,提出了以提升学生概念层次理解和科学思维素养水平达成为核心的教学策略,该教学策略由“物理概念的情境创设”“研究对象和运动过程属性的分析与筛选”“模型的建立与修正”“模型的实践应用”等四个环节构成。在该教学策略的指导下,对高中物理力学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并以所在学校的普通班为实验对象进行教学实践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两个普通班的前后测成绩以验证教学策略的效果。两个普通班的前后测成绩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班的学生整体成绩比对照班更好,物理概念学习进阶和科学思维素养整合的教学方式相比传统教学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概念理解和科学思维素养水平的提升。

孙军法[6](2020)在《高中力学深度融合物理学史的案例开发》文中指出进入21世纪,国家不断推进各种教育改革,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在2003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指导下,我国高中物理教材已经出现了大量物理学史的内容,且数量甚至超过了美国的高中物理教材。新修订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再次延续了2003版的精神,强调高中物理教材引入物理学史的重要性。但是,通过教材分析可知,我国现行的普通高中物理教科书对物理学史的教育价值体现得非常不充分。本文提出“深度融合”的概念,并系统地进行教学实践、案例开发,以期改变这一现状。所谓“深度融合”,应包含两个重要标准:一、要显化科学方法,并力图重现物理学家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二、要结合重要的物理学史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本质。本文的研究内容是将高中力学内容与物理学史深度融合。在比较研究国内现行教科书的基础上,根据笔者近十年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和诸多一线物理教师的期刊论文,本文重点开发了若干教学案例的文本。针对教科书引入物理学史的问题和不足,这些案例文本做了大胆地尝试,力图克服这些问题和不足。本文的工作不是教学案例的简单集合,而是系统地案例开发,类似于教科书的二次开发。本文的案例开发流程分为预开发、正式开发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预开发,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有限的时间、精力,先进行案例的预开发(即备课),再实施案例教学,然后撰写教学反思总结预开发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为案例文本的正式生成提供经验基础。同时,笔者要大量收集、研读科学史资料和书籍,尽快提升自身的科学史知识和素养。第二阶段是正式开发,在之前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再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完善案例文本的编辑。本文的主要成果除了已完成第二阶段正式开发的3个案例外,还有已完成第一阶段预开发的4个案例,还有在案例开发的整个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本文已完成的工作仅仅是“砖”,希望能引起其它中学物理教学研究者的注意,并共同参与这一工作。任重而道远,需众人齐心协力,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的工作推进到一个新境地,从而更好地完成高中物理课程目标,落实素质教育。

辛赜[7](2020)在《PBL模式在中学物理教学设计中的探究 ——以高中物理“重心与平衡”为例》文中提出在我国教育部于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对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落实要求,并指出高中生应当具有批判性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传统讲授式教法的影响下,教材与现实之间仍缺乏联系,学生习惯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落实新课程标的要求,教育工作者们不断拓展思路,积极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能围绕现实问题展开教学的新模式。于是,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的“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problem—base learing,PBL)逐渐进入了教育者的视野。PBL在北美医学界数十年的探究中已被证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然而,由于中西文化和教育背景的不同,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将PBL移植到中国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困难,至今尚未能大范围推广。笔者通过阅读大量中国医药卫生领域与中学物理领域进行PBL教学实践的相关文献,结合我国中学物理教学的现状,将从师生观念,教学资源,课程特性等方面,论述PBL本土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提出相关实施建议。并着重从《新课标》中提升高中生核心素养四方面水平的教育理念出发,将核心素养的各部分要素融入PBL的教学框架之中,整合出一套可适用于中国当下教育环境的活动程序,用以教学设计的指导。PBL在中国本土发展受限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在于相关教学设计的数量不多,广度不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虽然高中物理的“重心”知识点与生活联系紧密,能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但在教材中尚未形成系统性的教学思路,是值得研究与开发的,可作为PBL教学模式本土化教学设计的内容。本文将从不同阶段学生对重心概念的思维特点和已有经验出发,结合所收集的与重心相关的教学素材,融入相关知识点,设计了一系列基于PBL理念的中学重心教学案例,以期在为PBL扩充教学资源的同时,供一线教育研究者参考。综上,本文主要探讨四个方面的问题:1.分析PBL教学模式在中国本土中学物理教育中遇到的困难,并提出实施上的建议;2.结合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将核心素养提升的各个要素融入PBL的活动程序与教学设计的开发中;3.收集重心相关教学素材,针对不同教学阶段学生的特点进行素材选择与操作分析;4.基于PBL模式,将素材编写成一系列完整的教学设计以用于未来中学物理的课堂实践。

张雅婷[8](2020)在《智能手机助力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专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教育信息化的教改背景下,物理学科乘科学技术之东风,从各方面不断落实和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之间深度融合,其中运用信息技术设备助力物理实验教学成为热点研究的一个领域,在2017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也特别强调了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利用手机等工具便捷地解决一些物理学习问题。本研究以智能手机这一普及率极高、功能强大的信息技术工具助力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为专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索智能手机助力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效果和意义。研究过程中,首先笔者对研究背景包括时代背景、学科背景、实践背景进行了系统地阐述。之后,运用文献综述的方法等对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调查;并基于上述依据,分析和论证了研究方案的可行性。接下来,针对收集和开发的智能手机辅助高中物理实验素材,按照智能手机助力物理实验现象有效观察、助力物理实验数据便捷测量、助力物理虚拟仿真实验即时演示三个方向,以专题研究的方式进行了分类综述和探讨。最后运用准实验研究法展开实践环节的研究,实践之前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访谈、教研活动等形式对实验对象和环境进行前期调研,调研内容有高一学生在生活、学习、以及物理学习方面使用手机的基本情况;教师对助力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专题的建议和看法。根据调研结果,修改实验方案内容,进一步挖掘智能手机的实验功能,突破传统演示实验的难点问题,进一步保障实验方案设计的科学性。最后选定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中的三个实验:牛顿管演示实验、通过自由落体运动测重力加速度、研究超重、失重演示实验,实验组实施手机实验,控制组实施传统实验;之后,运用预先设计并选定的效果检测项目工具,对学生实验前后的物理成绩、学习动机、好奇心、兴趣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智能手机助力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实践效果。最终,专题研究结论显示:在高中物理演示实验中使用智能手机辅助教学的资源颇多,且实验方案具有较强的可行性。研究发现手机实验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的优势,其一,有助于观察实验现象,如慢动作拍摄放慢实验过程,随时定格画面即可观察到瞬时发生的实验现象;其二,手机内置传感器可准确、便捷地测量实验数据,学生通过分析所显示的实验图像,得出实验结论,可锻炼学生的图像处理、分析能力。其三,众多手机APP也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虚拟仿真实验资源,为师生的移动学习创造了条件。其四,经过实践结果显示,实施手机辅助的物理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动机、好奇心、兴趣。总之,智能手机助力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该专题研究,有助于突破物理演示实验的难点问题,改进和优化实验方案,强化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效果。

叶婷[9](2020)在《提升高中生阅读物理教材能力的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家发展的需要和课程标准的指引,高考形势也要求培养会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信息能力的学生,因此,新课程曾要求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同时也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并且教材中也体现了教育的宗旨,教材是培养目标的工具,体现课程内容,同时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键联系。教师和学生都离不开教材的存在,因此,把握和利用好教材是教学和学习的核心,培养学生阅读教材能力更是当下的锻炼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就是通过问卷调查,全面了解高中生对教材的重视程度和阅读教材的能力情况,笔者从中发现高中生阅读物理教材能力较低的情况,主要包含于学生虽然对物理学科有求知欲,但却没有对物理教材的阅读引起重视,也没有好的阅读教材习惯,更没有掌握阅读物理教材的能力的技巧。不能仅仅只是考虑学生单方面的现状,再从教师的方面着手考虑,设计访谈咨询,发现了教师们对阅读物理教材的看法不同,并且在预习中、课堂中、复习中,对教材的重视程度也大相径庭,有时对提升学生阅读物理教材能力的帮助更是少之又少。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教师的访谈中发现,学生和教师对阅读教材不重视和对提升阅读物理教材能力很缺乏,根据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根据现实需要和改善现状的一些措施,从三个方面出发:预习时,课堂中的利用,复习中。再从这三个阶段出发,找到相应的方法和途径,并举出相关的案例,以期在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中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

肖括[10](2020)在《体现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文中提出为适应21世纪全球范围内人才培养的需要,我国基础教育通过实践摸索、经验总结,教育趋势正在从知识本位时代转向核心素养时代。核心素养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何通过物理学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如何通过物理课程将核心素养真正落实到学生的终身发展中,成为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作为课堂教学的蓝图,可以对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流程作系统有效的规划,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得以落地的有力保障。本文基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各个方面的培养,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设计能够体现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案例,力求通过教学设计案例的研究为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提供参考素材。首先,通过对核心素养提出背景阐述和对当前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存在不足的分析,明确了教学设计体现核心素养的必要性,并通过分析相关文献,梳理出与物理核心素养、物理教学设计有关的研究现状。其次,基于对物理核心素养和物理教学设计内涵的理解,分析了培养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具体环节设计策略,其中对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分析说明都是在物理核心素养的背景要求下进行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物理核心素养四个维度的培养策略,分别是注重学生已有物理观念转化、重视情景化教学;创设模型建构真实情境、课堂教学逻辑思维化;挖掘学生提出科学问题潜力、重视批判性思维培养;注重物理学史引入、加强学科知识与科技生活联系。再次,分析了现行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各部分在物理核心素养各维度中的具体体现,分别选取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各维度对应的典型课节,综合教学理论和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教学设计。最后基于一线教师对教学设计效果的初步分析和研究总结,为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更好落实核心素养培养提出了几点建议。本文将核心素养与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相结合,提出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策略与培养策略,并针对典型课节撰写了相应的教学设计案例,使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于高中物理教学之中,使物理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能够很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也为一线物理教师和相关研究者提供了可参考的案例。

二、斜抛运动一节教材舍取和安排的尝试和对研究的设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斜抛运动一节教材舍取和安排的尝试和对研究的设想(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物理观念建构的单元复习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课改背景下核心素养的要求
        1.1.2 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1.1.3 单元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内容
    1.4 研究意义
2 概念界定及研究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观念
        2.1.2 学科观念
        2.1.3 物理观念
        2.1.4 单元复习课
    2.2 建构主义理论
        2.2.1 认识发生论
        2.2.2 认知机能发展理论
    2.3 信息加工理论
3 物理观念的建构过程分析
    3.1 物理观念架构分析
    3.2 物理观念建构过程分析
4 基于物理观念建构的单元复习教学模式的探索
    4.1 基于物理观念建构的单元复习教学原则
        4.1.1 自我反思原则
        4.1.2 需要驱动原则
        4.1.3 协助建构原则
        4.1.4 知识整合原则
        4.1.5 观念引导原则
    4.2 基于物理观念建构单元复习教学模式步骤
        4.2.1 旧概念的掌握—课前自检
        4.2.2 新概念的建构—情境创设
        4.2.3 大概念的初步形成—整合梳理
        4.2.4 概念的深度理解—同伴协助建构
        4.2.5 对大概念的补充—精讲释疑
        4.2.6 大概念的拓展—创新应用
5 基于物理观念建构的单元复习教学实践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对象
    5.3 实践内容
    5.4 基于物理观念建构的单元复习教学实践案例
        5.4.1 教学案例《运动的描述》
        5.4.2 教学案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5.5 基于物理观念建构的物理单元复习的教学效果
        5.5.1 实验前测的分析
        5.5.2 实验后测的分析
    5.6 学生试题解答情况分析
6 总结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互联网环境下的翻转课堂在高中物理规律课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目标
    1.6 研究方法
2 互联网环境下翻转课堂在高中物理规律课中应用的理论综述
    2.1 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3 互联网环境下翻转课堂在高中物理规律课中教学模型的构建
    3.1 互联网环境下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打造
    3.2 互联网环境下高中物理规律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
    3.3 教学模型构建结论
4 互联网环境下翻转课堂在高中物理规律课教学中的实践案例
    4.1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实践案例
    4.2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实践案例
    4.3 教学实践案例总结
5 互联网环境下翻转课堂在高中物理规律课中的实践调研分析
    5.1 调研工具开发
    5.2 调研对象选择
    5.3 调研结果分析
    5.4 调研结论阐述
6 结论与不足
    6.1 结论
    6.2 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人教版高中物理习题三级标签参考目录
    附录2 案例《牛顿第一定律》推送材料
    附录3 案例《牛顿第一定律》课后作业
    附录4 案例《万有引力》课后作业
    附录5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6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3)高中生建立物理模型能力的现状与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物理模型及相关理论
    2.1 模型的概念
    2.2 物理模型
    2.3 物理模型的分类
    2.4 模型构建
    2.5 建模能力
    2.6 高中阶段的建模能力培养
    2.7 物理建模能力的考查
3 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的测试
    3.1 测试目的
    3.2 测试对象
    3.3 测试内容
    3.4 测试过程
    3.5 测试结果统计
    3.6 测试结果分析
4 学生建模能力现状及成因分析
    4.1 学生建模能力现状
    4.2 学生建模能力较弱的成因
    4.3 培养建模能力的教学建议
    4.4 .建模教学实例
5 结论与展望
    5.1 总结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测试一
附录2 测试二
附录3 测试三
附录4 测试四
致谢

(4)宁夏南部地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2 宁夏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及学生现状的调查研究
    2.1 宁夏地区高中学校实验教学及学生现状
    2.2 关于中学物理实验现状的调查
    2.3 关于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
3 宁夏高中学生实验能力问题分析
    3.1 宁夏高中生实验能力现状分析
    3.2 宁夏高中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 宁夏高中物理实验教学问题应对策略
    4.1 针对宁夏高中生物理实验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
    4.2 教学实践案例1: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4.3 教学实践案例2:水火箭的制作
    4.4 教学实践案例3:电子秋千的制作
    4.5 教学实践案例4:简易电动机的制作
5 总结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高中物理实验能力调查问卷(学生版)
附录 2: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情况调查问卷(教师版)

(5)基于高中物理力学内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素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启示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的内容
        1.5.2 研究的方法
2 理论探寻
    2.1 核心概念解读
        2.1.1 科学思维素养的定义
        2.1.2 科学思维素养的培养目标及内容
        2.1.3 高中物理力学内容
    2.2 研究的理论依据
        2.2.1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2.2.2 建构主义理论
        2.2.3 学习进阶理论
        2.2.4 物理概念层次模型
    2.3 理论的启示
3 高中物理力学概念与科学思维素养的整合
    3.1 高中力学概念的整理
    3.2 概念的分析与归类
    3.3 科学思维素养水平划分标准分析
        3.3.1 模型建构水平的分析
        3.3.2 科学推理水平的分析
        3.3.3 科学论证水平的分析
        3.3.4 质疑创新水平的分析
    3.4 教学目标的确定
4 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情况调查
    4.1 学生科学思维素养情况调查
        4.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4.1.2 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4.1.3 问卷调查结果的总结
    4.2 调查结果的启示
        4.2.1 教学内容要强调模型“建构”能力的培养
        4.2.2 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提供学生思考的“脚手架”
5 基于力学内容的实践研究
    5.1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素养的基本策略
        5.1.1 物理概念的情境创设
        5.1.2 研究对象和运动过程属性的分析与筛选
        5.1.3 模型的建立与修正
        5.1.4 模型的实践应用
    5.2 学习进阶与科学思维素养整合的教学设计
        5.2.1 学情分析
        5.2.2 教学目标的确定
        5.2.3 教学过程的设计
        5.2.4 教学内容的设计
    5.3 教学的实施与测量
        5.3.1 教学的实施
        5.3.2 教学结果测量与分析
6 总结及展望
    6.1 研究的主要工作及成果
        6.1.1 “进阶”与“素养”整合的教学目标确定
        6.1.2 教学内容设计策略的提出
        6.1.3 教学的实施与成绩差异性分析
    6.2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素养的反思总结
        6.2.1 明确培养要求,更新教学理念
        6.2.2 正确评价学生,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与方式
        6.2.3 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水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6)高中力学深度融合物理学史的案例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研究背景
    1.1 问题提出
    1.2 历史回顾
        1.2.1 国外历史回顾
        1.2.2 国内历史回顾
    1.3 我国高中物理教材引入物理学史的现状
        1.3.1 准历史现象
        1.3.2 呈现位置不当
        1.3.3 对科学本质体现不足
        1.3.4 对“STSE”教育渗透不足
        1.3.5 对科学方法和科学本质显化不足
        1.3.6 对科学家的思想和方法重现不足
        1.3.7 对宏观史料的体现不足
第2章 本文研究
    2.1 研究内容
    2.2 概念界定
    2.3 案例开发流程
    2.4 研究意义
第3章 案例开发的理论基础
    3.1 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
        3.1.1 人文教育功能
        3.1.2 科学教育功能
        3.1.3 创新教育功能
        3.1.4 道德教育功能
        3.1.5 丰富课程资源
        3.1.6 提升一线教师的科学史素养和教学能力
    3.2 在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的原则
        3.2.1 平等看待原则
        3.2.2 客观性原则
        3.2.3 恰当运用原则
        3.2.4 材料精选原则
    3.3 在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的具体方法
        3.3.1 直接利用教科书中现成的物理学史材料
        3.3.2 扩充教科书中现成的物理学史材料
        3.3.3 有选择地让学生阅读一些原始文献
        3.3.4 利用影视资源
        3.3.5 向学生推荐科普读物
第4章 已开发的案例
    4.1 案例一:瞬时速度概念讲解
        4.1.1 了解物理学史,更好地把握教学
        4.1.2 比较和评价三套国内教材
        4.1.3 经典教材启发下的教学设计
    4.2 案例二:高中力学深度融合有关伽利略的物理学史——以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为例
        4.2.1 有关伽利略的物理学史的重要性分析
        4.2.2 学史功能分析: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4.2.3 比较和评价三套国内教材
        4.2.4 本文的教学设计
    4.3 案例三: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
        4.3.1 有关牛顿第一定律的物理学史的重要性分析
        4.3.2 教科书比较和评价
        4.3.3 本文的教学设计
    4.4 已完成预开发的案例
        4.4.1 案例四:伽利略对抛体运动的研究
        4.4.2 案例五:天空中的运动——行星运行
        4.4.3 案例六:地与天的统一——牛顿的工作
        4.4.4 案例七:如何引导青少年走向科学
第5章 案例开发总结
    5.1 本文工作的优点
    5.2 主要成果
    5.3 问题与不足
    5.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如何引导青少年走向科学》课件
    附录二:案例二的预开发阶段的教学课件
    附录三:关于学生对本文教学实践的态度的教学反思
后记

(7)PBL模式在中学物理教学设计中的探究 ——以高中物理“重心与平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学生解决物理现实问题能力的薄弱
        1.1.2 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与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
        1.1.3 PBL教学模式在中国的发展
        1.1.4 重心概念未能被整合成系统化的教学资源
        1.1.5 科学探究课程开发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方法
2.PBL的理论基础与中国本土化的探索
    2.1 PBL的含义
        2.1.1 国内外学者对PBL的解读
        2.1.2 从师生两方面对PBL含义的解读
    2.2 PBL的理论依据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人本主义理论
        2.2.3 情景教育理论
        2.2.4 合作学习理论
    2.3 PBL与已有教学模式的区别
        2.3.1 与问答式教学的区别—问题处理者的不同
        2.3.2 与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区别—活动自主性的差异
    2.4 PBL的本土化困难分析与提议
        2.4.1 PBL在本土化进程中遇到的困难
        2.4.2 对PBL在中国本土化应用的提议
    2.5 PBL运用于中学物理教学的效果分析
    2.6 本章小结
3.核心素养下的PBL教学模式设计
    3.1 基于核心素养水平提升的PBL模式要素研究
        3.1.1 关于物理观念水平的维度分析
        3.1.2 关于科学思维水平的维度分析
        3.1.3 关于科学探究水平的维度分析
        3.1.4 关于科学态度与责任的维度分析
    3.2 融入核心素养要素的PBL教学流程构建
        3.2.1 巴罗斯医生的五步教学模型及其扩展研究
        3.2.2 融入核心素养要素的PBL七步活动程序设置
    3.3 基于核心素养水平提升的PBL教学模式特征
        3.3.1 问题选择的要素
        3.3.2 教学活动的特色
        3.3.3 教学评价的手段
    3.4 PBL教学模式的设计流程
    3.5 本章小结
4.PBL 模式下高中“重心—平衡”的教学素材选择
    4.1 重心教学资源整合
        4.1.1 重心教学设计综述
        4.1.2 重心教学素材整合
        4.1.3 PBL指导指导“重心与平衡”教学设计开发的优势
        4.1.4 当前研究与教学设计的不足
    4.2 学生对重心概念的认知发展过程
    4.3 高中“重心—平衡”部分问题链设计
        4.3.1 教材分析
        4.3.2 高中重心探究课程线索整理
    4.4 高中重心部分教学的素材选择
        4.4.1 探究人体起立的条件·上
        4.4.2 “空中楼阁”的搭建
        4.4.3 探究人体起立的条件·下
        4.4.4 欹器制作
5.PBL模式下高中“重心—平衡”的教学设计
    5.1 教学流程设计
        5.1.1 课程三维目标
        5.1.2 课前准备
        5.1.3 教学流程预设
    5.2 辅助学习工具—学习单设计
    5.3 教学评价部分设计
6.重心综合性习题课资源开发
    6.1 能否推倒云梯
        6.1.1 问题综合分析
        6.1.2 教学流程预设
    6.2 滑笔(书)游戏
        6.2.1 问题综合分析
        6.2.2 教学流程预设
    6.3 背越式跳高动作解析
        6.3.1 问题综合分析
        6.3.2 教学流程预设
7.总结与反思
    7.1 研究结论
        7.1.1 PBL模式的基本要素与新课标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理念相契合
        7.1.2 在当前中国的教育环境下PBL能成为传统教学有效的补充手段
        7.1.3 以PBL为指导完成“重心-平衡”教学案例的系列设计
    7.2 研究的不足之处
        7.2.1 教学设计缺乏教学实践的支持
        7.2.2 未能找出能有效测试学生对重心概念掌握程度的测试工具
        7.2.3 教学设计相对保守
    7.3 未来研究的展望
        7.3.1 开发本土化的PBL课程
        7.3.2 践行PBL探究课程的实践
        7.3.3 引入高端的科学探究设备
参考文献
致谢

(8)智能手机助力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专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时代背景
        1.1.2 学科背景
        1.1.3 实践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基于文献综述的启示和展望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方案设计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方法
2 智能手机助力高中物理实验专题研究方案的理论基础和可行性分析
    2.1 理论基础
        2.1.1 行为主义理论
        2.1.2 视听教育理论
        2.1.3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
    2.2 研究方案可行性分析
        2.2.1 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2.2.2 技术可行性分析
        2.2.3 组织环境可行性分析
        2.2.4 风险因素及对策分析
3 智能手机助力高中物理演示实验专题研究素材的开发和利用
    3.1 智能手机助力物理实验现象有效观察
        3.1.1 专题一:借助手机摄像头的慢动作功能将瞬时现象放慢演示
        3.1.2 专题二:借助手机的高清拍照和投屏功能提高测量数据和现象的可视性
        3.1.3 专题三:借助手机相机拍照功能简化频闪照片的制作
    3.2 智能手机助力物理实验数据便捷测量
        3.2.1专题四:加速度传感器助力力学演示实验
        3.2.2专题五:角速度传感器助力力学演示实验
        3.2.3专题六:磁传感器助力磁学演示实验
        3.2.4专题七:声传感器助力声学演示实验
    3.3 智能手机助力物理虚拟仿真实验即时演示
        3.3.1 专题八:科普APP营造科学、丰富的物理图景
        3.3.2 专题九:虚拟仿真实验APP助力观察物质的微观结构
4 智能手机助力高中物理演示实验专题研究实践方案前期调研
    4.1 前期调研
        4.1.1 学生调查问卷设计
        4.1.2 问卷编制与修订
        4.1.3 问卷信效度分析
        4.1.4 问卷的发放
        4.1.5 教研活动与单独访谈
    4.2 前期调研结果统计与分析
        4.2.1 问卷统计结果分析
        4.2.2 单独访谈和教研活动结果分析
5 智能手机助力高中物理演示实验专题研究方案实施
    5.1 研究方案实施对象
        5.1.1 实验对象情况介绍
    5.2 实验内容选定与实施
        5.2.1 实验设计
        5.2.2 实验实施进度和流程安排
6 智能手机助力高中物理演示实验专题研究方案实施效果检测工具的开发和施测
    6.1 效果项目检测概述
    6.2 检测工具的设计
        6.2.1 量表设计
        6.2.2 量表信效度分析
        6.2.3 实验专题测试设计
7 智能手机助力高中物理演示实验专题研究方案实施效果检测结果分析
    7.1 成绩测试结果分析
        7.1.1 第一阶段测试成绩分析
        7.1.2 第二阶段测试成绩分析
    7.2 量表测试结果分析
        7.2.1 选项赋值
        7.2.2 前测结果分析
        7.2.3 实验组量表测试结果分析
        7.2.4 控制组量表测试结果分析
        7.2.5 后测结果分析
    7.3 个别案例分析
        7.3.1 个案材料收集
        7.3.2 个案分析
8 研究总结
    8.1 研究结论
        8.1.1 智能手机助力高中物理演示实验专题研究结论
        8.1.2 智能手机助力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方案实践结果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提升高中生阅读物理教材能力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论文原由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意义
2.核心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2 教育学理论基础
    2.3 物理阅读能力的理论基础
    2.4 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
3.阅读物理教材能力的现状调查
    3.1 高中生阅读物理教材现状调查(学生问卷)
    3.2 高中教师对阅读物理教材现状调查(访谈教师)
    3.3 高中生阅读物理教材能力存在的问题
    3.4 基于提升阅读物理教材能力的教学策略
4.提升高中生阅读物理教材能力的策略
    4.1 预习中的教学策略
    4.2 课堂中的教学策略
    4.3 复习中的教学策略
5.结论与反思
    5.1 本课题研究的结论
    5.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10)体现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核心素养的提出
        1.1.2 当前一线高中教师教学设计现状
        1.1.3 教学设计体现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1.3.2 关于物理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1.3.3 关于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核心素养相关概念
        2.1.1 核心素养内涵
        2.1.2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2.2 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信息加工理论
        2.2.3 最近发展区理论
第3章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策略与培养策略
    3.1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策略分析
        3.1.1 解读课标,更新教学理念
        3.1.2 挖掘教材,整合教学内容
        3.1.3 分析学情,因学定教
        3.1.4 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核心素养导向
        3.1.5 明晰重难点,课堂主次分明
        3.1.6 灵活选择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有效性
        3.1.7 优化教学活动,凸显核心素养培养
        3.1.8 综合评价,助力核心素养培育
    3.2 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3.2.1 培养物理观念的策略
        3.2.2 培养科学思维的策略
        3.2.3 培养科学探究的策略
        3.2.4 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的策略
第4章 培养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案例研究
    4.1 凸显物理观念培养的教学设计
        4.1.1 物理观念内容分析
        4.1.2 教学设计案例:《牛顿第一定律》
        4.1.3 案例设计者的反思总结
        4.1.4 一线教师对案例的评价
    4.2 凸显科学思维提升的教学设计
        4.2.1 科学思维内容分析
        4.2.2 教学设计案例:《平抛运动》
        4.2.3 案例设计者的反思总结
        4.2.4 一线教师对案例的评价
    4.3 凸显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
        4.3.1 科学探究内容分析
        4.3.2 教学设计案例:《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4.3.3 案例设计者的反思总结
        4.3.4 一线教师对案例的评价
    4.4 渗透科学态度与责任的教学设计
        4.4.1 科学态度与责任内容分析
        4.4.2 教学设计案例:《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4.4.3 案例设计者的反思总结
        4.4.4 一线教师对案例的评价
第5章 研究总结
    5.1 研究的总结
    5.2 建议
    5.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A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过程设计
附录B 《平抛运动》教学过程设计
附录C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过程设计
附录D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教学过程设计
致谢

四、斜抛运动一节教材舍取和安排的尝试和对研究的设想(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物理观念建构的单元复习教学模式研究[D]. 胡洋.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2]互联网环境下的翻转课堂在高中物理规律课中的实践研究[D]. 刘少华. 西南大学, 2021(01)
  • [3]高中生建立物理模型能力的现状与培养[D]. 张金秋. 西南大学, 2020(05)
  • [4]宁夏南部地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研究[D]. 王慧敏. 西南大学, 2020(05)
  • [5]基于高中物理力学内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素养的研究[D]. 郭炜华.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6]高中力学深度融合物理学史的案例开发[D]. 孙军法. 广州大学, 2020(02)
  • [7]PBL模式在中学物理教学设计中的探究 ——以高中物理“重心与平衡”为例[D]. 辛赜.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8]智能手机助力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专题研究[D]. 张雅婷.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9]提升高中生阅读物理教材能力的策略研究[D]. 叶婷.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6)
  • [10]体现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D]. 肖括. 河南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尝试选择和安排斜投练习部分的教材和研究假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