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凡综合征误诊心绞痛1例分析

马凡综合征误诊心绞痛1例分析

一、马凡氏综合征误诊为心绞痛1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费菲[1](2018)在《9位多学科专家揭密提高妊娠伴主动脉夹层诊治成功率精髓(上)》文中提出近几年妊娠期合并主动脉夹层(AD)导致孕妇死亡因几起事件完成了全民科普,至今仍有医院难以从旷日持久的医疗纠纷中脱身。对于突发胸背痛急诊如何鉴别?确诊后应该急诊手术还是保守治疗?如何把握夹层孕妇剖宫产适应证和时机?如何识别和处理夹层及剖宫产术后常见并发症?日前,在2018冠心病学

张静,高潮,罗春苗,冯俊,陈振飞[2](2014)在《主动脉夹层临床诊治及长期预后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对42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高血压是导致AD发生的常见原因,AD患者临床表现多样,胸背部疼痛或腹痛为主要首发症状。增强CT及MRI诊断符合率达100%。AD的治疗包括药物、介入、外科手术。42例患者住院期间7例死亡,4例转院,出院31例患者平均随访26个月,仅1例死亡。结论高血压是AD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误诊率高。DeBaKeyⅠ、Ⅱ型急性期死亡率高,应及早外科手术,DebakeyⅢ型在内科保守稳定的情况下行介入治疗可改善预后。

薛慧英,张青立[3](2013)在《主动脉夹层24例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早期诊断、处理原则及误诊分析。方法对24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经超声心电图、螺旋CT、磁共振成像等检查,并结合临床症状确诊。结果 24例AD患者中,首诊误诊12例;内科治疗12例,外科手术7例,血管内支架植入5例;好转15例,死亡9例。结论对疑诊AD的患者,应尽快行相关检查,及早内科保守治疗,及时外科或介入治疗,降低死亡率。

曾莉[4](2011)在《主动脉根部病变的MSCT诊断(581例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 MS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根部病变的诊断价值,提高对主动脉根部病变的认识和诊断准确性。材料与方法:连续选择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及贵州省人民医院自2005年来手术证实主动脉根部病变581例,将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MSCT对主动脉根部病变的诊断价值。结合临床病史、体征及其它相关检查,回顾性研究术前诊断与手术记录(术中发现)的一致性与差异性,分析主动脉根部病变的CT特征及漏/误诊原因,并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1.1 MSCT结果581例MSCT检查结果中,34例未发现异常,133例先天性病变(累及主动脉根部畸形共280处),414例获得性病变。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单发畸形21例:室间隔缺损9例,主动脉瓣数目异常、冠状动脉解剖变异各3例,主-肺间隔缺损及主动脉窦瘤各2例,主动脉瓣下狭窄及冠状动脉瘤各1例。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complex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CHD)112例:包括法洛四联症29例,右室双出口+室间隔缺损20例,共同动脉干+室间隔缺损16例,马凡氏综合征11例,大动脉转位+室间隔缺损10例,左心室发育不良综合征7例,冠状动脉解剖变异+主动脉瓣数目异常5例,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4例,法洛四联症+冠状动脉解剖变异3例,大动脉转位+室间隔缺损+冠状动脉解剖变异2例,主动脉瓣上狭窄、共同动脉干+室间隔缺损+单心室、右室双出口+室间隔缺损+大动脉转位、主动脉-左室隧道+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瓣数目异常、主动脉-右室隧道+室间隔缺损各1例。获得性病变共414例,包括主动脉夹层(Ⅰ、Ⅱ型)181例、主动脉瘤61例、主动脉壁间血肿10例、主动脉瓣病变78例、二尖瓣病变84例。1.2手术结果手术后确诊先天性病变146例,共有畸形295处,MSCT漏诊15处。包括马凡氏综合征5处,VSD4处,先天性二尖瓣病变及主动脉瓣病变各2处,主-肺间隔缺损、冠状动脉解剖变异各1处。手术后确诊获得性病变435例,MSCT漏诊21例,包括主动脉瓣病变9例,二尖瓣病变12例。1.3两组结果对比手术确诊581例患者中,547例手术前有MSCT阳性检查结果。MSCT诊断先天性病变的灵敏度为91.10%、漏诊率为8.90%、特异度为100%、误诊率为0%、符合率为97.76%,漏诊15处病变。MSCT诊断获得性病变的灵敏度为95.17%、漏诊率为4.83%、特异度为100%、误诊率为0%、符合率为96.39%,漏诊21处病变。结论:MS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能准确显示主动脉根部及毗邻结构,定位明确,诊断准确性较高,可以为临床诊断、术前定位、术后随访提供重要依据。MSCT对于小的畸形、瓣膜性病变的显示存在局限性,可联合超声、心血管造影等检查。

张建强[5](2009)在《遗传性心血管病血清标志物及临床病理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病因未明,死亡率较高。我们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寻找疾病相关的特异性蛋白,帮助理解发病机制,提高诊断水平。评价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在判断特发性肺动脉高压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月到2008年6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住院并诊断为IPAH的109名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采用二维电泳和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析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与正常人的蛋白表达差异。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比较患者与正常人的血清LRG平均水平。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包。结果:109例IPAH患者中女性72例,男性37例,确诊时的平均年龄为(31.65±11.2)岁,纽约心功能分级Ⅰ到Ⅳ级的患者分别占33.9%、15.6%、47.7%和2.8%。随访截止时间为2008年6月,随访到108例。出院后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7.1%、56.9%和45%。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平均为(24.5±14.5)μmol/L。相关分析显示总胆红素与纽约心功能分级、心胸比例、右室舒张末直径、右房压及肺毛楔压呈正相关,与心指数和动脉氧饱和度呈负相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确定血清总胆红素≥25μmol/L的浓度为最佳阈值,可以判断患者的预后(敏感性为82.8%,特异性为71.9%)。单因素分析显示对生存有影响的指标有:纽约心功能分级、总胆红素、尿素氮、尿酸、肌酐、左室射血分数、全肺阻力及心输出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水平(RR:2.26,95%CI:1.28-5.37)是IPAH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蛋白质组学发现10个差异点鉴定出9个蛋白质,包括富含亮氨酸的糖蛋白(LRG)、结合珠蛋白前体、白蛋白异构体2、转铁蛋白、C3补体、羟丙酮酸还原酶异构体1、鼠白血病病毒癌基因同源蛋白(RAF1)、纤维蛋白原异构体γ-A和纤维蛋白原异构体γ-B。ELISA显示在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中LRG1的血清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相关分析显示LRG与纽约心功能分级(r=0.71,P<0.01)和心输出量相关(r=-0.65,P<0.01)。结论:总胆红素浓度与右心室形态及功能相关,是IPAH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入院时血清总胆红素≥25μmol/L的浓度为最佳阈值,可以鉴别出预后较差的肺动脉高压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血清蛋白质表达有明显差异,测量LRG、RAF1及C3补体有助于提高疾病的诊断水平,其中LRG可能是一个新的判断疾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目的:对151例马凡氏综合征(MS)患者作回顾性临床病理分析。方法:根据Pyeritz提出的马凡氏综合征诊断标准:具有家族史,眼、心血管及肌肉骨骼的特征性改变中2项或2项以上者作为本病的诊断依据,收集马凡氏综合征患者151例。收集资料包括一般临床资料,心电图、X线、超声心动图、CT检查、病理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分析病理表现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1.151例患者中,男性112例,女性39例,平均入院年龄为29.9±11.7岁。病程在2天以内者46例,检出41例动脉夹层,检出率为88.6%,大于或等于2天者105例,检出46例动脉夹层,检出率为43.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为26.8,P<0.01)。动脉夹层患者的血压与无夹层者没有明显差别,收缩压为[(127.4±18.2)比(128.9±20.7)]mmHg,舒张压为[(57.1±16.8)比(53.8±15.9)]mmHg。33例(22%)晶状体异位,28例(18.5%)为双侧。伴血管系统畸形30例(19.7%)。伴骨骼系统发育异常97例(64.2%)。其他系统畸形12例(7.9%)。2.影像学表现:98例(65.2%)患者心胸比例异常(0.55±0.09)。104例患者接受CT检查,发现主动脉扩张92例(88.5%)。动脉直径大于或等于60mm者80例,检出46例动脉夹层,检出率为57.5%;直径小于60mm者24例,检出10例动脉夹层,检出率为41.7%,差别有显着性(χ2为14.5,P<0.01)。5例无主动脉扩张者,可见主动脉瓣返流伴二尖瓣返流,其中4例左室扩张。主动脉、左心室直径正常者可出现主动脉瓣粘液样变性。主动脉直径超声测量值较手术测量值明显偏小(p<0.01),CT测量值较手术测量值无差别。3.病理学表现:病理检查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0.2%。病理表现不典型者,年龄较小,主动脉直径较小,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瓣返流的检出率较低。主动脉瓣病理改变者,主动脉瓣返流检出率较高。入院时的HsCRP水平,急性夹层者为(23.4±8.5)μmol/L,陈旧性夹层者为(1.28±0.7)μmol/L,无夹层者(1.41±0.3)μmol/L,陈旧性夹层者与无夹层者无明显差别(P>0.05),与陈旧性夹层及无夹层者相比,急性夹层者术前HsCRP明显增高(P<0.01)。4.心电图显示9例(6%)右室高电压,63例(41.6%)左室高电压,89例(59%)ST-T段降低,多见于胸导联。79例(52.3%)心律失常,以各种阻滞及室性期前收缩为主。心电图表现为心室高电压者左室舒张末前后径明显增大,EF值明显降低。动脉夹层患者与无夹层者相比较,心电图表现没有明显差别。31例患者有家族史。有家族史者者各个系统的畸形检出率明显增高。结论:1.马凡氏综合征是一个复杂的累及多系统的疾病。病史对提示是否出现动脉夹层有价值。血压水平在马凡氏综合征中不是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大多数患者的主动脉瓣、二尖瓣关闭不全及后继的左室扩张继发于主动脉扩张;小部分患者的这种血流动力学改变可先于主动脉扩张。超声精确性较CT差。2.主动脉瓣粘液样变性与主动脉壁的病理改变可能同时发生,甚至更早。病理与临床诊断的研究价值值得重视。HsCRP的水平对提示是否出现动脉夹层有价值。3.心电图可以提供患者基础疾病以及心脏心电改变的信息。有家族史者者各个系统的畸形检出率明显增高。

侯健,于兆昂[6](2007)在《主动脉夹层37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37例主动脉夹层(AD)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特点、误诊和治疗情况。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分型,A型16例,B型21例。男女之比为4:1,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剧烈胸痛和(或)背痛、上腹痛,全部病例高血压患者占62%,其次为长期大量吸烟、饮酒和马凡氏综合征患者。本组病人共发生误诊10例,误诊为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尚有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胃炎诊断。结论AD的死亡率高,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漏诊。高血压为AD最重要的易患因素。长期吸烟和饮酒也与AD发病密切相关。正确诊断和积极内科治疗及根据分型选择外科手术可改善预后。

罗启祯,叶军[7](1992)在《心血管型马凡氏病4例误诊分析》文中认为本文对4例心血管型马凡氏病误诊为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UCG检查是提高心血管型马凡氏病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

张新凯,徐桂芳,窦骏烈[8](1990)在《马凡氏综合征17例临床误漏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马凡氏综合征(Marfan’s Syndrome)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主要累及全身结缔组织,并可导致骨骼畸形、眼部病变和心血管病变,1986年由法国 Marfan,A.B.首先描述。国内自1950年潘氏首次报告以来已有近百例报告。尽管其发病率低,临

那开宪,顾复生,沈潞华,蒋志嘉[9](1990)在《马凡氏综合征误诊10例临床教训》文中指出 马凡氏综合征为一少见的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主要累及眼、骨骼及心血管系统。依文献所定的标准,我院自1982年以来共收治19例马凡氏综合征,其中10例为外院(6例)或我院(4例)一度误诊者。男性9例,女性1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56岁,平均年龄为33.81岁。误诊时间为6个月~5a不等。现对误诊的经验教训总结如下。 1 对不典型马凡氏综合征临床表现重视不够典型马凡氏综合征的诊断土要靠遗传史、眼病症、骨骼及心血管系统改变,一般

李伟国[10](1990)在《马凡氏综合征诊疗进展(附1例合并升主动脉与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例报告)》文中认为 马凡氏综合征(Marfan’s Syndrome)是主要累及心血管、骨骼与眼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为致命性病变。随着对该病认识的深入及诊治手段的改进,预后较前有明显改善。现将所遇到的一例典型马凡氏综合征合并升主动脉与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例报告如下。

二、马凡氏综合征误诊为心绞痛1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马凡氏综合征误诊为心绞痛1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9位多学科专家揭密提高妊娠伴主动脉夹层诊治成功率精髓(上)(论文提纲范文)

主题病例:孕妇合并主动脉夹层
孕妇胸背痛的常见原因及急诊鉴别
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保守治疗or急诊手术?

(2)主动脉夹层临床诊治及长期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主动脉夹层24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辅助检查
    1.3 治疗方法
2 结果
    2.1 误诊情况
    2.2 治疗结果及随访
3 讨论

(4)主动脉根部病变的MSCT诊断(581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主动脉根部病变的MSCT的诊断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遗传性心血管病血清标志物及临床病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分子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前言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151例马凡氏综合征临床病理研究
    前言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表:马凡综合征的现代诊断标准
致谢
个人简历

(6)主动脉夹层37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方法
    1.2 临床特点
    1.3 误诊情况
    1.4 治疗情况
2 影像学检查
3 讨 论

四、马凡氏综合征误诊为心绞痛1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9位多学科专家揭密提高妊娠伴主动脉夹层诊治成功率精髓(上)[J]. 费菲. 中国医药科学, 2018(23)
  • [2]主动脉夹层临床诊治及长期预后分析[J]. 张静,高潮,罗春苗,冯俊,陈振飞. 安徽医药, 2014(03)
  • [3]主动脉夹层24例临床分析[J]. 薛慧英,张青立. 现代医药卫生, 2013(18)
  • [4]主动脉根部病变的MSCT诊断(581例分析)[D]. 曾莉. 遵义医学院, 2011(06)
  • [5]遗传性心血管病血清标志物及临床病理的研究[D]. 张建强.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9(11)
  • [6]主动脉夹层37例临床分析[J]. 侯健,于兆昂.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7(08)
  • [7]心血管型马凡氏病4例误诊分析[J]. 罗启祯,叶军. 赣南医学院学报, 1992(01)
  • [8]马凡氏综合征17例临床误漏诊分析[J]. 张新凯,徐桂芳,窦骏烈. 临床误诊误治, 1990(04)
  • [9]马凡氏综合征误诊10例临床教训[J]. 那开宪,顾复生,沈潞华,蒋志嘉. 首都医学院学报, 1990(02)
  • [10]马凡氏综合征诊疗进展(附1例合并升主动脉与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例报告)[J]. 李伟国. 中级医刊, 1990(06)

标签:;  ;  ;  ;  ;  

马凡综合征误诊心绞痛1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