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外关于合成药物及其中间体的新闻

近年来,国外关于合成药物及其中间体的新闻

一、近年来国外关于合成药物及其中间体工艺简讯(论文文献综述)

宋国盛[1](2020)在《乙嘧酚磺酸酯的合成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乙嘧酚磺酸酯(bupirimate)是一种生物活性优异的嘧啶类杀菌剂。目前国内生产乙嘧酚磺酸酯主要采用的是以硝基胍为原料的工艺路线,但该工艺中硝基胍属于含能材料,热安定性差,存在极大的生产安全隐患。本文以单氰胺与乙胺为起始原料,经加成、中和、环合、酯化四步实现了原药乙嘧酚磺酸酯的全合成,对该工艺进行了条件优化并通过1H NMR、13C NMR、FT-IR、MS等多种表征方法确定了各步产物的结构式。(1)以单氰胺为原料,在浓硫酸的作用下与乙胺生成N-乙基胍硫酸盐。利用微量恒定滴加法,实现了对滴加时间的精准控制。在最佳条件:乙胺/浓硫酸/单氰胺的摩尔比为1.5:0.5:1,单氰胺的滴加时间为5 h,反应温度为35°C,得到N-乙基胍硫酸盐的收率可达72.4%(以单氰胺计),含量可达96.1%,含量较文献值提高了8%。建立用高氯酸-冰乙酸标准溶液非水滴定法准确测定N-乙基胍硫酸盐的含量,解决了常规检测方法无法测定低碳胍含量及误差较大等问题。(2)采用“一锅法”将N-乙基胍硫酸盐及氢氧化钠同2-正丁基乙酰乙酸乙酯进行环合反应。在最优条件下,5-正丁基-2-乙基胺基-4-羟基-6-甲基嘧啶的收率可达84.3%(以2-正丁基乙酰乙酸乙酯计),纯度可达98.5%。较文献相比,确定了异构体并利用单晶衍射法对其进行结构解析,通过单晶结构的深层关系对该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与探究,为以后能够定向的控制该类反应奠定了基础。(3)在乙嘧酚磺酸酯的合成过程中,因5-正丁基-2-乙基胺基-4-羟基-6-甲基嘧啶结构的特殊性,传统缚酸剂易发生副反应,目标产物收率及纯度低。本文使用更为温和的碳酸氢钠取代了碳酸钠作为缚酸剂合成出了乙嘧酚磺酸酯,通过单因素实验及设计正交实验得到其最佳工艺条件如下:5-正丁基-2-乙基胺基-4-羟基-6-甲基嘧啶/Na HCO3/N,N-二甲胺基磺酰氯的摩尔比为1:2.2:1.4,反应温度为110°C,反应时间为8 h,产物收率可达91.3%(以5-正丁基-2-乙基胺基-4-羟基-6-甲基嘧啶计),纯度可达97.0%,并简单探究了该反应机理。

赵晨[2](2017)在《1 帕立骨化醇的合成工艺研究 2 非水条件下烯烃双羟基化反应的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第一部分主要对帕立骨化醇全合成路线进行了设计和优化。帕立骨化醇(化学名:19-失碳-1ɑ,3β,25-三羟基-9,10-开环甾体-5(Z),7(E),22(E)-三烯),以其为活性成分的药物商品名为胜普乐,1998年在美国首次获准上市,其能够有效的降低甲状腺激素(PTH)水平,而对血液中的钙和磷离子影响较小,能够很好的预防和治疗肾透析过程中的并发症,主要用于治疗与肾病患者相关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本文在调研了帕立骨化醇的文献报道合成基础上,设计了一条绿色、高效、经济的新合成路线。该路线是采用汇聚式合成法,A环从奎尼酸出发,经10步反应得到,总产率约15%。C/D环从维生素D2出发,经8步反应得到,总收率约8%。两个片段通过Witting反应对接,再脱保护,得到帕立骨化醇,总收率约5%。该路线无论是经济成本还是产品收率都要优于现有文献。本论文第二部分主要研究了季铵盐参与的烯烃双羟基化反应。邻二醇是化合物有机合成中非常重要的中间体,特别在不对称合成手性天然产物和药物中是非常重要的原料,因此如何更好地制备邻二醇化合物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提出了苄基三乙基氯化铵(TEBAC)/高锰酸钾/丙酮体系——一种新型非水烯烃双羟基化体系来实现烯烃的双羟基化反应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本论文第三部分主要研究了一种手性二胺配体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锂化反应中的应用。从手性的环己二胺出发,经过酰化、还原和甲基化合成目标化合物手性二胺配体,然后选取N,N-二苄基邻溴苯甲酰胺作为底物进行不对称锂化,苯甲醛类亲电试剂淬灭得到产物,遗憾的是手性HPLC检测ee值较低,对其他底物和亲电试剂的适用性研究正在进行。

胥立文[3](2015)在《偶氮呋咱衍生物及呋咱四嗪的合成研究》文中指出呋咱类含能化合物具有密度高,高正生成焓,稳定性好,高氧平衡以及感度低等优良爆轰性能,已经成为含能材料领域研究的重点与热点。以乙二醛、盐酸羟胺及氢氧化钠为初始原料合成了3,4-二氨基乙二肟(DAG),经过脱水成环得到3,4-二氨基呋咱(DAF)。以DAF为原料,采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氧化体系合成了3,3’-二氨基-4,4’-氧化偶氮呋咱(DAOAF),讨论了DAOAF的反应机理:在溴酸钾和冰乙酸氧化体系中对DAOAF进行氧化反应得到二(4-氨基呋咱基-3-氧化偶氮基)偶氮呋咱(ADAAF),并研究了中间体ADAAF的反应机理及合成影响因素,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16h,冰乙酸与DAOAF摩尔比为68:1,收率为58.5%。以100%硝酸为硝化剂硝化ADAAF得到二(4-硝氨基呋咱基-3-氧化偶氮基)偶氮呋咱(ADNAAF)。以ADNAAF为底物与氨水反应得到二(4-硝氨基呋咱基-3-氧化偶氮基)偶氮呋咱铵盐,并讨论了反应溶剂和反应温度对铵盐产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反应溶剂为乙醇,最佳反应温度为25℃;与水合肼反应得到二(4-硝氨基呋咱基-3-氧化偶氮基)偶氮呋咱肼盐;在碱性溶液中与硝酸胍反应得到二(4-硝氨基呋咱基-3-氧化偶氮基)偶氮呋咱胍盐,探讨了反应温度对胍盐产率的影响,得出50℃为最佳反应温度。对呋咱并[3,4-e]-4,6--二氧化-1,2,3,4-四嗪(FTDO)的合成方法进行了工艺改进,以DAF为原料,经过氧化、缩合和成环三步反应得到FTDO。在双氧水、钨酸钠及浓硫酸为氧化体系下氧化DAF得到3-氨基-4-亚硝基呋咱(ANSF),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反应溶剂对该氧化反应的影响。ANSF与N,N-二溴-叔丁基胺发生缩合反应制备了3-氨基-4-(叔丁基氧化偶氮基)呋咱。最后在以发烟硝酸,浓硫酸及乙酸酐为成环试剂条件下直接发生成环反应得到FTDO,并探讨了成环反应机理及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发烟硝酸与浓硫酸的摩尔比对该成环反应的影响,确定成环反应的最佳条件是反应温度为20℃,反应时间为1 h,发烟硝酸与浓硫酸的摩尔比为1:2。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等表征了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对目标化合物的密度、爆速、爆压及生成焓等爆炸性能参数进行理论计算以及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了TG和DSC热分析得出:偶氮基和氧化偶氮基的引入非常有利于提高呋咱类化合物的热稳定性;硝氨基可以提升呋咱类化合物的能量密度和爆速;呋咱含能离子盐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化合物的氮含量、生成焓及热稳定性。

王中豪[4](2015)在《一种内吸性杀虫剂的合成及其中间体工艺优化》文中提出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对环境安全的重视,人们对杀虫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传统杀虫剂相比,内吸性杀虫剂表现出了更优良的特性,这其中又以新烟碱类杀虫剂最具代表性。呋虫胺作为第三代新烟碱类杀虫剂,结构新颖且高效、低毒、选择性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根据文献调研和实验室现有条件,针对其合成过程中比较具有经济价值的三个重要中间体进行了工艺优化,缩短了生产周期,最终完成对呋虫胺原药的合成,纯化产物并通过多种表征确证了其结构。单氰胺在浓硫酸的存在下与甲醇反应生成O-甲基异脲硫酸盐,反应过程的最佳条件为:甲醇/单氰胺/浓硫酸的摩尔比为11.5:2.3:1,反应时间为3h,反应温度为10℃。结晶过程的最佳条件为:室温搅拌下加入不良溶剂丙酮,丙酮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1,搅拌速度为450rpm,最终收率为77.3%。O-甲基异脲硫酸盐经硫酸和硝酸的混酸硝化生成O-甲基-N-硝基异脲,在硫酸/硝酸/0-甲基异脲硫酸盐的摩尔比为5.2:1.3:1,反应时间为8h的条件下,O-甲基-N-硝基异脲的收率达到84.5%。总收率达65.3%(以单氰胺计)。硝基胍在偏碱性环境下与甲胺反应生成1-甲基-3-硝基胍,最佳条件为:以DMF为溶剂,甲胺与硝基胍的摩尔比为1.3:1,体系的pH为11~12,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3h,收率可以达到81.2%。1-甲基-3-硝基胍与甲醛、甲胺发生Mannich反应生成1.5-二甲基-2-硝基亚胺基-六氢-1,3,5-三嗪,最佳条件为:甲醛/甲胺/1-甲基-3-硝基胍的摩尔比为3.5:1.5:1,反应时间为7h,反应温度为70℃,产品收率为74.3%。总收率达60.3%(以硝基胍计)。以丙二酸二乙酯为原料,与氯乙酸乙酯在醇钠的催化作用下生成1,1,2-乙烷三羧酸乙酯。反应过程的最佳条件为:氯乙酸乙酯加入丙二酸二乙酯与醇钠的混合溶液,丙二酸二乙酯/醇钠/氯乙酸乙酯的摩尔比为1.2:1.2:1,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8h,收率可以达到60.7%。1,1,2-乙烷三羧酸乙酯在叔丁醇-甲醇体系中用硼氢化钠还原为2-羟甲基-1,4-丁二醇。产物不经分离表征,直接进入下一步反应,酸催化下脱水生成3-四氢呋喃甲醇。反应过程的最佳条件为:加入1.2wt%的对甲苯磺酸作为催化剂,反应温度为120℃,收率可达到43.1%。总收率达26.2%(以丙二酸二乙酯计)。制得的3-四氢呋喃甲醇与对甲苯磺酰氯反应,生成对甲苯磺酸(3-四氢呋喃甲)酯。产物在甲醇钠的作用下与1,5-二.甲基-2-硝基亚胺基-六氢-1,3,5-三嗪缩合,经盐酸水解生成呋虫胺,收率为42.6%。粗品冷冻结晶后用柱层析法提纯得到固体纯品。

吴红梅[5](2013)在《上市品种“康复新液”的药学再评价》文中研究表明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 PU)是常见病、多发病,积极防治尤为重要。康复新液为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ana (L.)提取制成的单方制剂,临床上通过口服主要用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本文基于古代本草知识,从临床有效性出发,围绕康复新液生产工艺内外物质的抗消化性溃疡药效差异、工艺内药效物质基础及相关机理、质量评价,多方面、多学科结合、多层次开展上市品种“康复新液”药学再评价的系统研究,以期为康复新液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其“二次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1、工艺再评价以实际生产工艺为核心,采用药效(大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模型与水浸应激型胃溃疡模型)和化学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康复新液现有工艺的科学合理性进行再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现有工艺除去特殊腥臭气味的油脂不仅无防治消化性溃疡作用,反而加重溃疡的程度;工艺外未被提取出的粗多糖及蛋白质也未显示出抗消化性溃疡的活性;抗消化性溃疡活性成分仍集中于康复新液。从而初步阐明康复新液原料美洲大蠊发挥抗消化性溃疡的活性物质与油脂、多糖、大分子量的蛋白质无关,现有康复新液生产工艺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2、康复新液中间体各洗脱物的成分分析与药效评价根据康复新液中间体成分疏水性强弱的不同,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其进行梯度洗脱,分离制得水洗脱物、25%乙醇洗脱物、50%乙醇洗脱物及75%乙醇洗脱物四个部位,结合化学与药效(水应激型胃溃疡模型)实验对康复新液中间体各洗脱物进行活性追踪及成分分析。结果:康复新液中间体经分离后,水洗脱物不仅未发挥防治消化性溃疡作用,反而加重溃疡的程度,提示水洗脱物中的氨基酸类、糖类、复合核苷碱基类成分及表皮生长因子与抗消化性溃疡作用关系不大;25%乙醇洗脱物有防治消化性溃疡趋势;50%乙醇洗脱物有较好的防治溃疡作用;75%乙醇洗脱物防治溃疡的药效最显着,且药效较纯化之前更佳,表明康复新液抗消化性溃疡的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75%乙醇洗脱物中,且多肽类成分纯度高达90%,从而提示康复新液抗消化性溃疡作用主要与多肽类成分有关。3、药效机制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胃组织中热休克蛋白(HSPs). H+/K+-ATP酶、前列腺素(PGE2)、表皮生长因子(EGF)的数量,探索康复新液及各洗脱物抗溃疡作用的机制。结果:在应激性溃疡中,HSPs及EGF未体现保护胃组织作用。水洗脱物不仅不能抗溃疡作用,反而增加溃疡面的形成并有炎症发生,与未能抑制H+/K+-ATP酶活性并刺激PGE2炎症介质的释放有关。康复新液抗溃疡作用是通过抑制5-HT、NE的释放及H+/K+-ATP酶活性并通过抑制PGE2的合成有关;25%乙醇洗脱物有抗溃疡作用趋势,与其能够抑制5-HT、NE等有关;50%乙醇洗脱物抗溃疡效果较稳定,与其能够抑制5-HT、NE分泌及对PGE2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强有关;75%乙醇洗脱物抗溃疡作用最为显着并有明显的抗炎作用,除了与该部位能够抑制5-HT、NE的分泌有关外,更与其能够显着抑制H+/K+-ATP酶活性而抑制胃酸分泌,及抑制PGE2的合成减少炎症发生和促进DA含量升高等综合因素发挥明显的抗溃疡作用。同时各洗脱物抗溃疡的药效研究结果具有可重复性。4、康复新液中间体75%乙醇洗脱物的成分结构鉴定研究利用气质联用仪对75%乙醇洗脱物进行成分分析,研究结果提示除油脂是康复新液生产过程及制备75%乙醇洗脱物的关键环节,除油脂不完全,将会残留相对百分含量较高的具有细胞毒作用的棕榈酸;同时大孔树脂中的有毒物质未残留于75%乙醇洗脱物中,可安全使用。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测定75%乙醇洗脱物肽类成分的分子量,结果分子量分布在500-3300之间,m/z520.34响应最高为主要物质,另外还存在m/z1348.7432,m/Z1943.0382等多种含量较少的多肽成分。5、康复新液及其原料药材的质量再评价模式采用HPLC方法,建立了前处理简单、信息量丰富的康复新液及原料药美洲大蠊药材的指纹图谱,并对约材、制剂进行整体性评价,结果:来源于科伦药业及荷花池市场的美洲大蠊约材与云南各基地生产美洲大蠊药材指纹图谱有一定差异;美洲大蠊约材与黑胸大蠊的特征峰有差异,可作为鉴别依据;A药业生产的10批康复新液除个别批号外,其他均较为均一、稳定。在建立药材及制剂指纹图谱的基础上结合药效研究结果,将具有加重溃疡的水洗脱物的指纹图谱与10批美洲大蠊药材及康复新液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水洗脱物与药材及制剂共有峰,将这些共有峰剔除后再次对药材及制剂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及共有峰的聚类分析,并以本文研究所用具有抗溃疡作用的科伦药业美洲大蠊药材及批号为M1204122康复新液为参照。结果显示,荷花池美洲大蠊单独归为一类,科伦药业美洲大蠊与云南各基地的药材归为一类,提示除来源于荷花池美洲大蠊药材外,其他药材在抗溃疡方面具有较好的一致性;10批A药业生产的康复新液虽归为2类,但批号为M1204122康复新液与其他批次间的相似度及相关系数非常高,表明A药业生产的康复新液抗溃疡作用较为稳定。采用电导率、表面张力、渗透压、粘度等参数对康复新液进行测定,从物理性质角度对康复新液进行再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康复新液的质量也较为稳定。综上所述,康复新液抗消化性溃疡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已较为明确,探讨了基于剔除无效部位成分峰的指纹图谱评价模式及理化参数表征的质量再评价模式,为质量评价提供了新思路。康复新液现有生产工艺具一定合理性且具有上升空间,对消化性溃疡的防治作用也可显着提升。为此,我们建议,在康复新液生产或二次开发过程中,尽可能除去油脂并监测棕榈酸的含量、并富集多肽类成分以充分保证临床的有效性及质量可控性。

陈海龙[6](2011)在《头孢菌素中间体3-位结构改造的工艺优化研究》文中指出头孢菌素抗生素始于上世纪60年代,经过半个世纪它已发展至四代,并占领了抗生素市场半壁江山。本课题以7-ACA为原料进行3-位结构改造,合成头孢替安中间体7-ACMT、头孢唑林中间体TDA,探讨7-ACMT、TDA的碱催化法合成工艺,优化了7-ACMT的合成路线;以头孢新型中间体D-7-ACA为研究对象,对D-7-ACA进行了结构修饰探索。头孢替安中间体7-ACMT的合成方法有碱催化法、三氟化硼法。本课题对7-ACMT的碱催化法进行研究,以7-ACA为原料,考察沉淀速度和温度对7-ACMT品质的影响,考察卤盐及相转移催化剂对收率的影响,比较三氟化硼法与碱催化法对7-ACMT品质的差异,采用碱催化法避免了三氟化硼法存在的7-ACMT外观差的缺陷。采用正交设计实验筛选出碱催化法合成7-ACMT最佳条件为:7-ACA的用量是0.8 g,DMMT的用量是0.57 g,氯仿的用量是10 mL,水的用量是10 mL,反应时间为2 h。TDA是头孢唑林的重要中间体,其合成方法有碱催化法、酸催化法(包括三氟化硼法)及有机硅法,本课题就其碱催化法进行了研究。以7-ACA为原料,采用了氨水-水溶液法、三乙胺-水溶液法、氨水-缓冲液法、三乙胺-缓冲液法和三乙胺-丙酮-水溶液法合成TDA。缓冲液稳定了反应液的pH值,使反应便于控制。丙酮的加入使TDA粗品的纯度由90%提升到98%。头孢新型中间体D-7-ACA的3-位结构修饰,是以三甲基氯硅烷为催化剂,在六甲基二胺硅烷保护D-7-ACA的氨基、羧基和羟基的条件下,用三甲基碘硅烷将D-7-ACA 3-位碘化。以D-7-ACA为原料,探讨了头孢替安中间体7-ACMT和头孢唑林中间体TDA的合成。

魏静[7](2009)在《非水溶性气态挥发性有机物的电化学降解研究》文中认为本课题针对VOCs污染物难降解特点和现有处理方法不足,提出了高效固态萃取-电催化氧化两部联动降解非水溶性VOCs的新方法:即在水溶液电解质体系中,采用吸附性多孔导电材料活性碳纤维为电极,吸附-电催化氧化相结合的方法处理非水溶性有机废气。实验选用苯为研究物质,乙醇稀释液态纯苯。考虑单纯ACF吸附作用、吸附-电催化氧化作用、pH值、反应时间对苯去除率作用。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分析实验相结合,确立最佳实验条件,研究了鼓气速率、电解质浓度、外加电压、反应物浓度对气体去除率的影响;实验数据证明苯的脱除机理主要是吸附、直接电氧化作用。实验模拟计算了吹脱瓶中的传质过程、气态苯在反应器中的传质过程、在ACF上的吸附量、吸附-电催化氧化降解量。并计算了整个反应体系的电能消耗。实验亦选用氯苯为研究物质,污染物为纯液态氯苯,将单纯吸附作用和吸附-电催化作用作比较,考虑去除率、COD及TOC随时间变化规律;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相结合,分别研究pH值、鼓气速率、外加电压、电解质浓度对气相去除率的影响。氯苯的脱除机理除了吸附、直接电氧化作用之外,还包括间接电氧化作用、Fenton作用和还原脱氯作用。实验计算电化学反应过程中表征电流效率和整个反应体系经济成本。为了进一步研究各去除机理对氯苯去除率的贡献,实验氯苯正交实验确立的最佳条件下,将单纯吸附作用(ACF)、Zn-ACF电极、Fe-ACF电极三者作比较,考虑DO、pH值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规律及二者变化趋势的相关性,分析反应机理。实验还采用GC-MS分析单纯吸附和吸附-电催化氧化反应后电解质溶液中物质,并结合官能团键能大小,分析氯苯降解路径。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技术情报站[8](1976)在《国外近年来关于合成药及其中间体工艺简讯》文中提出 1,3-二氯丙酮-2的新制法 Recl.Trav.Chim.Pays-Bas 94(2),59~60(1975)(C.A.1975,83,No.3,27487) 1,3-二氯丙酮-2(Ⅰ)可用双乙烯酮与氯气为原料而制得。双乙烯酮的氯化产物ClCH2COCHClCOCl可转变为相应的丁酸衍生物。然后加热脱羧即可获得Ⅰ,总收率可达了77%,在反应过程中,不必将中间体分离出来。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技术情报站[9](1976)在《近年来国外关于合成药物及其中间体工艺简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4-羟基-3-硝基苯甲酸的制备西德专利,2,316,495;C. A., 1975,82,No.5,31139 本专利报道,4-羟基3-硝基苯甲酸可由4-KOC6H4-COOK经35% HNO3的含有少量NaNO2的水溶液,在38℃以下硝化而得。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技术情报站[10](1975)在《近年来国外关于合成药物及其中间体工艺动向》文中认为 氯化胆硷的制备民主德国专利,105,207(1974,4,12)(C. A., 1974,8,151522) 氯化胆硷可由三甲胺与氯乙醇在环氧乙烷存在下,(1O~15公斤/厘米2压力及90~105℃温度)反应而得,收率可接近理论量。

二、近年来国外关于合成药物及其中间体工艺简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近年来国外关于合成药物及其中间体工艺简讯(论文提纲范文)

(1)乙嘧酚磺酸酯的合成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概述
    1.2 嘧啶类杀菌剂
        1.2.1 嘧啶类杀菌剂的发展历程
        1.2.2 分子结构及杀菌机理
        1.2.3 嘧啶类杀菌剂的特性
        1.2.4 嘧啶类杀菌剂的种类
    1.3 乙嘧酚磺酸酯
        1.3.1 乙嘧酚磺酸酯的理化性质
        1.3.2 乙嘧酚磺酸酯的杀菌机理
        1.3.3 乙嘧酚磺酸酯的毒性
        1.3.4 乙嘧酚磺酸酯的生产前景
    1.4 乙嘧酚磺酸酯及其中间体的研究进展
        1.4.1 N-烷基胍盐的研究进展
        1.4.2 羟基嘧啶的研究进展
        1.4.3 乙嘧酚磺酸酯的研究进展
        1.4.4 乙嘧酚磺酸酯的合成方法
    1.5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1.5.1 选题意义
        1.5.2 研究内容
2 N-乙基胍硫酸盐的合成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步骤
        2.2.2 分析方法
    2.3 高氯酸-冰乙酸标准溶液分析法的建立
        2.3.1 高氯酸-冰乙酸标准溶液滴定原理
        2.3.2 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测定方法
        2.3.3 滴定误差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单氰胺的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2.4.2 乙胺的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2.4.3 硫酸的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2.4.4 滴加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2.4.5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2.5 结构表征
    2.6 反应机理探究
    2.7 本章小结
3 5-正丁基-2-乙基胺基-4-羟基-6-甲基嘧啶的合成
    3.1 实验试剂及仪器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步骤
        3.2.2 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溶剂的种类对反应收率的影响
        3.3.2 碱的种类对反应收率的影响
        3.3.3 反应时间对反应收率的影响
        3.3.4 物料配比对反应收率的影响
        3.3.5 p H对反应收率的影响
        3.3.6 其他体系对反应收率的影响
    3.4 异构体的分离
    3.5 结构表征
        3.5.1 5-正丁基-2-乙基胺基-4-羟基-6-甲基嘧啶的结构表征
        3.5.2 2-氨基-5-正丁基-3-乙基-6-甲基-4(3H)-嘧啶酮的结构表征
    3.6 晶体结构分析
        3.6.1 晶体培养与解析
        3.6.2 晶体数据与分析
    3.7 反应机理探究
    3.8 本章小结
4 乙嘧酚磺酸酯的合成
    4.1 实验试剂及仪器
        4.1.1 实验试剂
        4.1.2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实验步骤
        4.2.2 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溶剂的种类对反应收率的影响
        4.3.2 缚酸剂的种类对反应收率的影响
        4.3.3 物料配比对反应收率的影响
        4.3.4 反应温度对反应收率的影响
        4.3.5 反应时间对反应收率的影响
        4.3.6 正交实验设计
    4.4 结构表征
    4.5 反应机理探究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1 帕立骨化醇的合成工艺研究 2 非水条件下烯烃双羟基化反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维生素D的简介
        1.1.1 活性维生素D类药物的开发现状
        1.1.2 活性维生素D类药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1.2 帕立骨化醇的简介
        1.2.1 帕立骨化醇的药物的临床应用和生理机制
        1.2.1.1 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应用
        1.2.1.2 帕立骨化醇的调节机制
        1.2.2 帕立骨化醇的合成现状
    1.3 季铵盐参与的烯烃双羟基化反应
        1.3.1 高价金属参与的烯烃双羟基化反应
        1.3.2 以非金属为氧化剂的烯烃双羟基化反应
    1.4 环己二胺衍生的手性配体在不对称锂化反应中的应用
        1.4.1 研究背景
        1.4.2 研究现状
    1.5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帕立骨化醇的合成研究
    2.1 引言
    2.2 帕立骨化醇的合成线路的设计和提出
    2.3 实验部分
        2.3.1 实验仪器及试剂
        2.3.2 实验步骤和数据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化合物26合成路线的设计和选择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季铵盐参与的烯烃双羟基化反应的研究
    3.1 引言
    3.2 课题的提出和设计
    3.3 实验部分
        3.3.1 实验仪器及试剂
        3.3.2 底物及氧化体系的制备和实验步骤
    3.4 结果与讨论
        3.4.1 氧化体系的选择
        3.4.2 氧化体系用量的选择
        3.4.3 反应温度的选择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环己二胺衍生的手性配体在不对称锂化反应中的应用的研究
    4.1 引言
    4.2 课题的提出和设计
        4.2.1 合成手性二胺配体路线的设计
        4.2.2 不对称锂化反应体系的设计
    4.3 实验部分
        4.3.1 实验仪器及试剂
        4.3.2 手性二胺配体及底物的制备和数据表征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手性二胺配体合成路线的选择
        4.4.2 锂化后的产物对映选择性的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研究生学习阶段的研究成果
附录

(3)偶氮呋咱衍生物及呋咱四嗪的合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高能量密度化合物
    1.2 氮杂环含能化合物
    1.3 呋咱衍生物
        1.3.1 呋咱衍生物的合成研究
        1.3.2 呋咱衍生物的应用研究
    1.4 课题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4.1 研究方案设计
        1.4.2 主要内容
2 偶氮、氧化偶氮呋咱及含能离子盐的合成研究
    2.1 试剂与仪器
    2.2 合成路线
    2.3 实验过程
        2.3.1 3,4-二氨基呋咱(DAF)的合成
        2.3.2 3,3’-二氨基-4,4'-氧化偶氮呋咱(DAOAF)的合成
        2.3.3 二(4-氨基呋咱基-3-氧化偶氮基)偶氮呋咱(ADAAF)的合成
        2.3.4 二(4-硝氨基呋咱基-3-氧化偶氮基)偶氮呋咱(ADNAAF)的合成
        2.3.5 二(4-硝氨基呋咱基-3-氧化偶氮基)偶氮呋咱铵盐(1)的合成
        2.3.6 二(4-硝氨基呋咱基-3-氧化偶氮基)偶氮呋咱肼盐(2)的合成
        2.3.7 二(4-硝氨基呋咱基-3-氧化偶氮基)偶氮呋咱胍盐(3)的合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结构表征
        2.4.2 机理探讨
        2.4.3 过程分析
        2.4.4 热分析
        2.4.5 爆炸参数的理论预测
    2.5 本章小结
3 呋咱并[3,4-e]-4,6-二氧化-1,2,3,4-四嗪(FTDO)合成工艺改进
    3.1 试剂与仪器
    3.2 合成路线
    3.3 实验过程
        3.3.1 3,4-二氨基呋咱(1,DAF)的合成
        3.3.2 3-氨基-4-亚硝基呋咱(2,ANSF)的合成
        3.3.3 3-氨基-4-(叔丁基氧化偶氮基)呋咱(3)的合成
        3.3.4 呋咱并[3,4-e]-4,6-二氧化-1,2,3,4-四嗪(4,FTDO)的合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结构表征与分析
        3.4.2 反应机理讨论
        3.4.3 过程分析
        3.4.4 热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创新点
    4.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产物的核磁谱图
附录B 产物的质谱图
附录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一种内吸性杀虫剂的合成及其中间体工艺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课题背景
    1.2 新烟碱类杀虫剂
        1.2.1 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历史
        1.2.2 分子结构和作用机理
        1.2.3 新烟碱类杀虫剂的特点
        1.2.4 种类介绍及市场前景
    1.3 呋虫胺
        1.3.1 理化性质
        1.3.2 毒性
        1.3.3 作用机理与特点
        1.3.4 国内开发现状与前景
    1.4 呋虫胺及其中间体的合成
        1.4.1 呋虫胺的合成路线
        1.4.2 呋虫胺的中间体及其合成路线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O-甲基-N-硝基异脲的合成工艺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和仪器
        2.2.2 实验方法
        2.2.3 反应机理
    2.3 结果与讨论
        2.3.1 O-甲基异脲硫酸盐合成工艺的优化
        2.3.2 O-甲基-N-硝基异脲合成工艺的优化
    2.4 结构表征
        2.4.1 O-甲基异脲硫酸盐的结构表征
        2.4.2 O-甲基-N-硝基异脲的结构表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1,5-二甲基-2-硝基亚胺基-六氢-1,3,5-三嗪的合成工艺优化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和仪器
        3.2.2 实验方法
        3.2.3 反应机理
    3.3 结果与讨论
        3.3.1 1-甲基-3-硝基胍合成工艺的优化
        3.3.2 三嗪的合成
    3.4 结构表征
        3.4.1 1-甲基-3-硝基胍的结构表征
        3.4.2 三嗪的结构表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3-四氢呋喃甲醇的合成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和仪器
        4.2.2 实验方法
        4.2.3 反应机理
    4.3 结果与讨论
        4.3.1 1,1,2-乙烷三羧酸乙酯的合成
        4.3.2 3-四氢呋喃甲醇的合成
    4.4 结构表征
        4.4.1 1,1,2-乙烷三羧酸乙酯的结构表征
        4.4.2 3-四氢呋喃甲醇的结构表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呋虫胺的合成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试剂和仪器
        5.2.2 实验方法
    5.3 合成机理
    5.4 结果与讨论
        5.4.1 呋虫胺的核磁谱图分析
        5.4.2 呋虫胺的质谱谱图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成果
致谢

(5)上市品种“康复新液”的药学再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立题目的
    2 立题依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 中药上市后再评价的概况
        3.1.1 中药上市后再评价的发展
        3.1.2 中药上市后再评价的必要性
        3.2 康复新液的研究概况
        3.2.1 化学成分
        3.2.2 药理作用
        3.2.3 质量评价
    4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案
第一章 蟑螂的本草概况
    1 名称考证
    2 品种考证
    3 采收加工考证
    4 炮制方法考证
    5 药用部位考证
    6 性味归经考证
    7 功效考证
    8 有毒、无毒
    9 入药方法及其剂型考证
    10 配伍、禁忌
    11 问题与展望
第二章 康复新液制备工艺再评价研究
    第一节 康复新液原料美洲大蠊药材检查
    第二节 康复新液工艺内、外各提取物的成分分析
        1 工艺内、外各提取物制备工艺流程
        2 工艺外提取物油脂A的GC-MS分析
        2.1 分析条件
        2.2 样品的制备
        2.3 结果
        2.4 结论与讨论
        3 工艺内提取物B主要大类成分定性鉴别
        4 工艺外提取物C中主要大类成分的定性鉴别
        5 提取物B、C的蛋白类成分分子量分布情况
    第三节 康复新液工艺内、外各提取物抗急性胃溃疡的药效学实验
        1 康复新液工艺内、外各提取物抗幽门结扎型大鼠胃溃疡的药效学实验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1.4 指标检测及方法
        1.5 实验结果
        1.5.1 造模后动物的一般体征
        1.5.2 胃组织表观观察
        1.5.3 各实验组大鼠胃溃疡抑制率比较
        1.5.4 各实验组大鼠胃组织病理形态的观察
        1.5.5 各实验组大鼠胃组织病理损伤指数比较
        2 康复新液工艺内、外各提取物对水浸应激型大鼠胃溃疡的药效学实验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指标检测及方法
        2.4 实验结果
        2.4.1 胃组织表观观察
        2.4.2 各实验组胃溃疡抑制率比较
        2.4.3 各实验组大鼠胃组织病形态学比较
        2.4.4 各实验组胃组织病理损伤指数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康复新液中间体各洗脱物的成分分析与药效评价
    第一节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康复新液中间体的初步研究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康复新液中间体多肤的含量测定
        2.2 大孔吸附树脂的选择
        2.3 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康复新液中间体预试验
        3 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 康复新液中间体各洗脱物的各大类成分分布情况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康复新液中间体各洗脱物的制备
        2.2 各洗脱液糖类、多肽类成分的分布情况
        2.2.1 各洗脱液糖类成分的分布
        2.2.2 各洗脱液肽类成分的分布
        2.2.3 各洗脱部位肽类纯度检测
        2.3 各洗脱物中氨基酸类成分的分布情况
        2.4 各洗脱物中肌苷等碱基类成分的分布情况
        2.5 各洗脱物中尿嘧啶、次黄嘌呤、表皮生长因子、腺苷、肌苷的HPLC检测
        3 小结与讨论
    第三节 康复新液中间体各洗脱部位对水浸应激型大鼠胃溃疡的药效实验
        1 实验材料
        2 试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胃组织表观形态观察
        3.2 各实验组大鼠胃溃疡抑制率比较
        3.3 各组大鼠胃组织病理形态比较
        3.4 各实验组胃组织病理损伤指数比较
        4 结论与讨论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康复新液中间体各洗脱物对水浸应激型大鼠胃溃疡的机制
    第一节 康复新液中问体各洗脱物抗水浸应激型大鼠胃溃疡的药效验证实验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2 试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胃组织表观形态观察
        3.2 各实验组大鼠胃溃疡抑制率比较
        3.3 各实验组大鼠胃组织病理形态比较
        3.4 各实验组胃组织病理损伤指数比较
        3.5 各实验组脾脏指数比较
        4 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 康复新液中间体各洗脱物抗水浸应激型大鼠胃溃疡作用机制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实验方法
        2.2 实验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康复新液中间体75%乙醇洗脱物的成分结构鉴定研究
    第一节 康复新液中间体75%乙醇洗脱物非极性小分子成分结构鉴定
        1 分析条件
        2 样品的制备
        3 结果
        4 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 康复新液中间体75%乙醇洗脱物肽类成分分子量的测定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第六章 美洲大蠊药材、康复新液制剂的质量再评价模式
    第一节 康复新液原料药材美洲大蠊HPLC指纹图谱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美洲大蠊提取工艺的考察
        2.2 色谱条件的优化
        2.3 干扰试验
        2.4 方法学考察
        2.5 指纹图谱的构建和解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 康复新液HPLC指纹图谱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第三节 基于剔除无效部位成分峰的药材、制剂HPLC指纹图谱质量再评价模式
        1 剔除无效部位成分峰的美洲大蠊药材HPLC指纹图谱再评价模式
        1.1 方法与结果
        1.2 结论与讨论
        2 剔除无效部位成分峰的康复新液HPLC指纹图谱再评价模式
        2.1 方法与结果
        2.2 讨论与结论
        3 小结
    第四节 康复新液的物理性质再评价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结论
讨论
特色与创新点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6)头孢菌素中间体3-位结构改造的工艺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抗生素的发展
    1.2 抗生素的分类
        1.2.1 抗生素的分类概况
        1.2.2 头孢菌素的分类
    1.3 抗生素的市场概况
    1.4 头孢菌素母核及重要中间体
        1.4.1 头孢菌素C
        1.4.2 7-ACA
        1.4.3 D-7-ACA
    1.5 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替安
        1.5.1 头孢替安的合成路线
        1.5.2 中间体7-ACMT 的合成方法
        1.5.3 小结
    1.6 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唑林
        1.6.1 头孢唑林合成路线
        1.6.2 头孢唑林中间体TDA 的合成路线
        1.6.3 小结
    1.7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1.7.1 选题意义
        1.7.2 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试剂及仪器
        2.1.1 实验原料及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头孢替安中间体7-ACMT 的合成
        2.2.1 三乙胺-水法
        2.2.2 三氟化硼法与碱催化法产品外观差异
        2.2.3 正交设计试验对7-ACMT 工艺优化
        2.2.4 小结
    2.3 头孢唑林中间体TDA 的合成
        2.3.1 氨水-水溶液法
        2.3.2 三乙胺-水溶液法
        2.3.3 缓冲溶液法
        2.3.4 三乙胺-丙酮-水溶液法
        2.3.5 小结
    2.4 D-7-ACA 的3-位结构修饰
        2.4.1 二氯甲烷的干燥
        2.4.2 硅化保护
        2.4.3 D-7-ACA 的3-位碘代
        2.4.4 D-7-ACA 合成头孢替安中间体7-ACMT
        2.4.5 D-7-ACA 合成头孢唑林TDA
        2.4.6 小结
第3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附录

(7)非水溶性气态挥发性有机物的电化学降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挥发性有机气体(VOCs)及其危害
    1.3 VOCs的来源及污染现状
        1.3.1 城市大气中VOCs的来源和污染现状
        1.3.2 室内空气中VOCs的来源与污染现状
        1.3.3 VOCs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1.3.4 各国对VOCs的控制
    1.4 现有的VOCs处理方法
        1.4.1 催化燃烧法
        1.4.2 吸收(洗涤)和吸附法
        1.4.3 冷凝法
        1.4.4 生物法
        1.4.5 光催化技术
        1.4.6 微波催化氧化技术
        1.4.7 脉冲电晕放电技术
    1.5 电化学方法及本课题思路
        1.5.1 电化学方法在环保中的应用
        1.5.2 电化学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机理
        1.5.3 活性碳纤维的特点及应用
        1.5.4 本课题思路
    1.6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实验与方法
    2.1 实验目标物
        2.1.1 苯
        2.1.2 氯苯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与仪器
        2.2.2 实验装置和方法
        2.2.3 测试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化学降解苯的研究
    3.1 苯去除率研究
        3.1.1 吸附作用对苯的去除研究
        3.1.2 外加电压对苯去除率影响
        3.1.3 pH值对去除率的影响
    3.2 正交实验分析
    3.3 单因素实验分析
        3.3.1 鼓气速率对苯去除率的影响
        3.3.2 反应物浓度对苯去除率的影响
        3.3.3 电解电压对苯去除率的影响
        3.3.4 电解质浓度对苯去除率的影响
    3.4 电化学降解苯的数值计算和分析
        3.4.1 曝气洗瓶中苯挥发量的计算
        3.4.2 本体系中的计算
    3.5 苯在ACF上的吸附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化学降解氯苯的研究
    4.1 正交实验分析
    4.2 单因素实验分析
        4.2.1 pH值对氯苯去除率的影响
        4.2.2 鼓气速率对氯苯去除率的影响
        4.2.3 电压对氯苯去除率的影响
        4.2.4 电解质浓度对氯苯去除率的影响
    4.3 电化学氧化过程的电流效率计算
        4.3.1 电流效率
        4.3.2 理论氯苯降解量
        4.3.3 实验氯苯降解量
        4.3.4 计算结果
        4.3.5 电化学降解氯苯成本计算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吸附-电催化氧化机理分析
    5.1 去除率变化分析
    5.2 溶解氧DO随时间变化
    5.3 pH值随时间变化
    5.4 电解质的GC-MS图谱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实验展望
        6.2.1 研究展望
        6.2.2 装置改进意见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四、近年来国外关于合成药物及其中间体工艺简讯(论文参考文献)

  • [1]乙嘧酚磺酸酯的合成工艺研究[D]. 宋国盛.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2]1 帕立骨化醇的合成工艺研究 2 非水条件下烯烃双羟基化反应的研究[D]. 赵晨. 江苏大学, 2017(01)
  • [3]偶氮呋咱衍生物及呋咱四嗪的合成研究[D]. 胥立文. 南京理工大学, 2015(02)
  • [4]一种内吸性杀虫剂的合成及其中间体工艺优化[D]. 王中豪. 东南大学, 2015(02)
  • [5]上市品种“康复新液”的药学再评价[D]. 吴红梅.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06)
  • [6]头孢菌素中间体3-位结构改造的工艺优化研究[D]. 陈海龙. 广州大学, 2011(05)
  • [7]非水溶性气态挥发性有机物的电化学降解研究[D]. 魏静. 上海交通大学, 2009(12)
  • [8]国外近年来关于合成药及其中间体工艺简讯[J].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技术情报站. 医药工业, 1976(06)
  • [9]近年来国外关于合成药物及其中间体工艺简讯[J].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技术情报站. 医药工业, 1976(01)
  • [10]近年来国外关于合成药物及其中间体工艺动向[J].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技术情报站. 医药工业, 1975(08)

标签:;  ;  ;  ;  ;  

近年来,国外关于合成药物及其中间体的新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