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求职中的公关形象建设

浅谈大学生求职中的公关形象建设

一、谈谈大学生求职中的公关形象塑造(论文文献综述)

常静宇[1](2018)在《镜中我理论下职场女性自信心问题的小组工作干预研究》文中认为在现代社会,良好的自我形象与充沛的内在自信已成为人际交往的第一张名片。众多学者也对自我形象与自信心的关系做了一定探讨,通过研究发现女性在自信心、自我评价以及自我接纳方面都低于男性。对于步入职场的女性群体,对自我形象的关注也十分普遍。她们通常以外在的自我形象展现个人魅力,以内在气质流露自我修养,为自身确认、塑造以及强化独特的自我形象。女性追求美感的特性,使她们尤其关注自身的容貌、体型、身态与第二性征等方面。在职场的女性群体中,对自身这些方面感到与困惑的个体,不占少数。致使烦恼和焦虑接踵而来,沉重的心理压力与不自信降低了工作效能感与生活幸福感。国内相关研究表明,个体对自我形象缺乏自信、产生烦恼的情绪,会对个体生活的积极性、情感平衡需求、社会交往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从笔者的实习经历出发,深入辖区寻找对美感缺乏意识或因为形象而自卑的职场女性。将因自我形象的困扰造成了深度的心理压力而影响了正常的工作与生活的人士作为目标群体。运用小组工作方法,结合镜中我的理论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进行恰当的自我定义。通过观察法、问卷法和访谈法的综合分析,针对参与活动的8名职场女性设计不同主题的小组活动方案,笔者作为小组工作者一直参与其中。在这一过程通过小组成员主观前后测调查表、小组过程评估量表和小组满意度评估量表以及访谈调查来了解服务对象的情况以及心理转变。整合上述资料对小组活动介入效果进行评估,得出结论。通过活动,帮助她们建立内在自信和外在气质。发掘服务对象的能力、社区资源和智慧等,帮助她们利用自己所具有的优势与资源,解决自身问题,实现自我发展。学会站在客观的角度上,认识与评价自身的优点与不足。当个体对自身的自我形象有了正确的认识与评价,则对于她们的不良情绪有积极的帮助,对自我的认知指引了清晰的方向,从而收获内在自信。此项目是雪中送炭的收获自信魅力,而不是锦上添花的收获美丽。

吴泽鹏[2](2016)在《大学生自身网络安全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网民有1.43亿人,占我国网民总数的11.4%,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的主要使用群体。互联网在为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对大学生自身带来一系列安全问题。如大学生网络成瘾、大学生日常网络使用失德以及大学生网络犯罪问题。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的存在,不仅威胁着大学生个人成长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我国高校教育质量。可以说,“互联网+”语境下的高等教育首要的就是了解互联网对大学生自身带来的安全问题。本文主要通过五大部分对大学生自身网络问题进行说明分析,通过对大学生自身网络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第一部主要分析该问题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并阐述研究大学生自身网络安全的必要性。第二部分通过对“大学生自身网络安全”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利用相关理论对该问题研究的可行性进行阐述。第三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并对调查数据予以回收统计,对大学生自身网络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大学生自身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在调查问卷中,涉及大学生网络成瘾、网络失德及网络犯罪等内容,同时统计了大学生日常网络活动,进而探讨大学生实际网络生活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第四部分主要通过对大学生自身、高校、社会三方面对大学生自身网络安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并通过相关分析得出这些问题的来源。第五部分则是针对大学生自身网络安全问题来源进行相关对策的提出,在个人方面主要从培养大学生自身网络安全意识出发,高校方面则是从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入手,社会方面从把好社会舆论入手,针对相关问题提出相关对策。网络安全也是国家安全,通过对大学生自身网络安全问题进行研究,不仅能够对大学生日常网络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揭露,也能够对高校网络安全教育予以完善,筑牢国家安全基石。当然,通过了解认识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也有利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及网络安全教育工作开展,对互联网语境下的大学生成长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王颖[3](2016)在《小组工作在提升贫困女大学生就业能力中的应用 ——基于“赢在大学”项目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高校持续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尤其是贫困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断凸显,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且已经涌现出不少关于这一特殊群体的就业问题的研究成果,但是在社会工作领域,还没有针对贫困女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应用研究。帮助贫困女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有助于缓解贫困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摆脱就业困境,这对提升中华民族的未来竞争力,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有鉴于此,本文将在关注贫困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的同时,围绕其社会性别以及经济贫困的群体特征,在社会支持理论、小组动力学理论等理论基础上,努力探寻出一条帮助贫困女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本研究综合考虑了群体特征,问题特征以及小组资源,最后决定采用小组工作方法提升贫困女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在小组活动正式开展之前,笔者运用问卷调查法对目前服务对象的家庭状况,学习实习情况,就业能力进行了研究,发现服务对象的部分就业能力存在提升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以此为基础,以提升服务对象的就业能力为最终目标,共设计了9次小组活动。在小组结束后,笔者运用《服务对象满意度评估问卷》和《就业能力自评表》对项目服务对象进行测试,以对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评估,除了问卷调查和量表测量,笔者还运用了观察法、非结构性访谈法和填写项目跟进表等方法对项目的过程进行及时评估。最后得出本次小组活动在提升贫困女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达到了小组的预期目标,但是其中仍有不足等待进一步改进,相信未来这一模式将会更大的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李宇红[4](2014)在《浅析社会公众对当代大学生群体的认知——以三家都市报有关大学生报道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选择《兰州晨报》《羊城晚报》《新京报》三家都市报为样本,采用量化内容分析法,分析都市报关于当代大学生报道中存在的偏颇。内容分析结果表明,有关大学生负面的报道占了这些都市报较高的篇幅,这种报道,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社会公众对当代大学生群体的认知,影响了大学生群体的整体形象,这对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大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会有潜在的不利影响。

李宇红[5](2014)在《大众媒介中的大学生形象研究——以三家都市报有关大学生报道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选择《兰州晨报》、《羊城晚报》、《新京报》三家都市报为样本,采用量化内容分析法,揭示了都市报关于当代大学生报道中存在的偏颇以及对大学生整体形象的扭曲。内容分析的结果表明,有关大学生负面的报道共占了这些都市报57.7%的内容,这种报道,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社会公众对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正确认知,影响了大学生群体的整体形象,这对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大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会有潜在的不利影响。

刘莫鲜[6](2012)在《在虚假招聘的背后 ——对大学生求职受骗现象的质性探究》文中指出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随着中国就业的市场化与普通劳动者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虚不没招聘随之出现且愈演愈烈,时至今日早已泛滥成灾。由于虚假招聘不仅侵害了众多求职者的合法权益,甚至还戕害了整个社会与心理生态,故其自90年代后期以来便逐渐受到政界和新闻界的较多关注。遗憾的是,对这样一类极具现实性的社会问题,主流学界至今给予了不应有的忽视。为此,我希望能为改变这一状况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虚假招聘并非是一个孤立的社会现象,而是植根于更为宽广的社会文化背景,不能脱离后者来加以简单的“就事论事”般的理解。鉴于大学生是虚假招聘的主要受害群体之一,本文以大学生求职受骗为主线,通过刻画与分析骗子受骗大学生、媒体及政府这四大利益主体在大学生求职受骗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各自所处的独特位置以及所展现的独特经验,揭示出潜藏在虑假招聘背后的社会文化危机。简而言之,本文主要讲述的是虚假招聘是如何反映并反作用于当前危机四伏的中国社会文化生活本身的。弄清一类社会现象的基本状况,是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前提。研究发现,虚假招聘极其复杂,结合行骗动机与具体行骗手法,可把其划分为四大类型:钱财陷阱、色相陷阱和特殊陷阱。其中,钱财陷阱最为普遍,它包括传销、“公关”、“星梦”、校园代理、手工制作、“任务”、“出事”、网络兼职、常规及另类陷阱等。劳力陷阱则位居其次,包括招聘考试、试用、欠薪及粉饰岗位等对上述四大利益主体在虚假招聘中所扮演角色的研究是本文的重点所在。首先来看骗子,其看似是虚假招聘的始作俑者,但研究表明,在其施骗行为背后潜藏着结构、制度与文化之多重诱因。也就是说,对于这些多来自社会底层的个体为何会走上虚假招聘之路,我们绝不能从其本身的道德水平出发来寻求答案,而必须基于现今中国社会在结构、制度与文化层面之痼疾来探寻问题的根源。结合默顿的结构性紧张理论与萨瑟兰的差异接触理论,我们认为,因合法机会受阻导致的中国社会的结构性紧张与虚假招聘角色的传递和“习染”,合力促成了虚假招聘的盛行。当然,从理性选择视角出发,从事虚假招聘还必定是“合算”的,这种“违法合算”体现在:一方面,从事虚假招聘的预期或实际效用超过将时间等资源用于从事其他活动所带来的效用;另一方面,从事虚假招聘所得到的利益远大于为此所支付的成本,后者包括直接成本、道德成本和法律风险成本。为“最大化收益”,骗子会设法降低上述成本。再来看受骗大学生,他们是虚假招聘的直接受害者,也是道义上的被同情者。不过研究发现,在其受骗现象背后潜藏着社会与心理的双重危机。这些主要来自中下阶层家庭的大学生在受骗后多选择了沉默,而即便是那些采取了维权行动的受骗大学生,其维权成效也不尽如人意。在大学生令人堪忧的维权现状背后,凸显出工具理性的色彩。亦即,受骗大学生在进行维权选择时尽管无法完全藉由工具理性之计算原则去做严谨分析,但他们放弃维权的行为也是通过对维权成本与收益的大致盘算后所做出的较为“明智”的选择。至于为何受骗,虽然大学生的自我归因是“求职心切”且“欠缺社会经验”,但实际上有着更为深层的社会与心理因素。当然,更为重要的还应是前者。譬如,崇拜“潜规则”的不良社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为招聘骗局提供了生存土壤,诱使部分大学生上当受骗。再如,来自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同样因受到社会结构性紧张的驱使,企图通过应聘某种越轨角色来改变自身经济境遇,结果成为骗子之越轨行为的受害者。从这一角度来看,虚假招聘中的行骗与受骗似皆源于社会的结构性失衡。最后来看媒体和政府。诸多事实无不表明,媒体在虚假招聘的泛滥中扮演着“利益同谋”的角色。这体现在,一方面,诸多传媒为追逐自身经济利益,而自觉或不自觉地沦为骗子传播虚假招聘广告的“帮凶”;另一方面,面对业内公然发布虚假招聘广告的可耻行径,众多媒体却拒绝曝光或提供曝光平台,即使是那些“乐于”揭露相关骗局的媒体在揭同行之短时往往也缺乏指名道姓的勇气和决心。换而言之,对媒体而言,经济利益和行业利益高于一切,它们为此不惜“媒”“媒”相护。而本该在虚假招聘治理中大有作为的政府,却扮演了“不够作为者”的角色:一方面,在日常监管实践中,相关职能部门面对求职者的投诉或举报,常常表现出冷漠、相互推诿、形式主义和政绩“理性”等官僚制作风;另一方面,在此类行政不作为或不够作为的背后潜藏着诸多制度缺陷,即有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监管层面相关制度的漏洞。事实上,媒体和行政机关的上述行为也是在失范情境下产生的越轨反应,且同样突现出某种“理性算计概而观之,在上述四大主体留给我们的印象中,最为深刻的莫过于理性行动者之形象。不论是为牟取非法利益而大肆施展招聘欺诈之各色骗子,还是为了商业利益、行业利益而放纵自身或他者广告违法行为之媒体;也不论是因维权成本高于收益而放弃维权甚或沦为骗子帮凶之受骗大学生,还是沉溺于形式合理性与政绩理性的行政机关,都集中展现出一种“自利性”。也就是说,这些行为主体多在为自我的特殊利益而奋斗,唯独没有谋求公共利益。也正是他们不约而同地所“秉持”的这种工具理性从根本上推动了虚假招聘的滋生、繁衍与“兴盛”而这恰恰突现了现今广为学者所诟病之“集体行动的困境”,也加剧着公共性原本就光天不足的中国之公共性危机。故为从根本上扭转虑假招聘泛滥的局面,我们就需从更为宽广的社会文化层面入手。应通过革新现行制度安排,重建合理的社会结构与道德文化,提升求职者自身索养等,以将虚假招聘所涉各方主体的“理性”行为从机会主义歧途重新引入有益于公众利益和社会福祉的正途。在本文中,一方面,我尽力试图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描述和呈现现今有关中国社会结构、制度与文化之痼疾。对于这类痼疾,我们的视野里已经有太多宏大叙事与情绪感慨,欠缺的反而是“事实木身”。正如孙立平所言,“事件性过程’可以动态地展示出社会生活运作的复杂逻辑,而这正是“静态的”结构或制度分析所欠缺的。为此,我先将虚假招聘视为一类事件,在众多大学生身上恰好发生了数件因虚假招聘所致之“求职受骗”的事件性过程,这类过程由许多更小的过程所构成。然后,通过对这类事件性过程之不同侧面的描述与分析,揭示出事件中那些更为微妙的逻辑和机制。诚如刘瑜所言,一个个具体的个案有助于我们从意识形态的“高地”回到事实和细节的“平原”,本文目的之一正是试图通过呈现具有一定开放性和独立性的相关故事,以更多地保留实践的面貌和分析的潜力。另一方面,我也力图结合“结构-制度”的分析视野,以结构、制度和文化之相关变量,来凸显或整合特定虚假招聘故事中的意义及更广的重要性,并藉此探讨解决虚假招聘的系统性措施。

陈丽娟[7](2011)在《大学生的自我形象评价调查及对自信心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近些年来,虽然国外对自我形象的研究呈上升趋势,但国内对自我形象的研究仍具缺乏。目前,我国极少数研究者开始关注自我形象对自信心的影响研究,系统的研究体系和成熟的理论暂时还处于初级阶段,更没有针对自我形象评价及自信心的关系研究并提出干预理论或措施,本文主要对江西大学生的自我形象评价展开调查,对自我形象评价对自信心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研究方法:本研究随机抽取江西地区四所学校大一至在读硕士研究生共292人进行研究,主要采用自我形象量表(Self-image scale)、个人评价问卷(Personal Evaluation Inventory, PEI),观测自我形象量表中的身体健康、身体外貌及总评指标和个人评价问卷中的总体自信水平、爱情、学业、体育运动、外表、相互交谈、交谈指标在大学生中分布的差异性,并将自我形象量表中的各指标与个人评价问卷中的总体自信进行积差相关分析。研究结论:(1)从自我形象的各维度上看,身体外貌、身体健康与总评维度在大学生的性别、工作经历及学科类别上的得分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而家庭所在地和学校在身体外貌维度上得分有显着差异(p>0.05),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自我形象评价在总评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着差异(p<0.05)。(2)从自信心的各维度看,男女大学生在体育运动维度上得分有显着差异(p<0.01);不同学科大学生也在体育运动维度上得分存在显着差异(p<0.05);大学生的工作经历在总体自信、爱情和相互作用维度上得分存在显着差异(p<0.05);不同学校的大学生在爱情和外表维度上得分存在显着差异(p<0.05);不同地域的学生在总体自信、爱情、交谈、体育和外表维度上得分存在显着差异(p<0.05);不同年级大学生在爱情、相互作用和学业维度上得分存在显着差异(p<0.01)。(3)本研究显示,大学生的自我形象评价与自信心之间存在显着相关,而身体外貌与身体健康是影响个体自信心水平的主要因素。总体来说,个体的自我形象评价越高,就会表现的越自信,其自身越多地感觉到对外在形象与内在形象的正确的积极的评价,将会带来高度的自信心水平。

宋传颖[8](2008)在《重庆大学生自我形象认知要素分析及认知状况的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学生自我形象就是大学生本人对由自己内在特点所决定的外在表现的总体印象和评价。本文以重庆市大学生为例,探讨大学生自我形象认知问题。在理性思辩的基础上,通过实证调查研究,了解目前重庆市大学生自我形象认知的基本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为大学生自我形象塑造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本研究采用的大学生自我形象结构模型先在西南大学经过102人预试问卷的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正式问卷后又对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工商大学、西南大学四所重庆高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641份,回收有效率为80.125%;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了第二次探索性因素分析、信效度检验、描述性统计、X2检验、方差分析等。有关研究结果如下:(1)大学生自我形象是一个多维度、多要素的相对完整的有机系统,可以从内在自我形象、外在自我形象两个维度进行考察,内在自我形象维度主要由“能力”、“知识素养”、“价值观”、“性格”、“气质”五个要素构成,外在自我形象维度主要由“外貌形体”、“行为举止”、“服饰穿戴”三个要素构成。(2)根据大学生自我形象理论构想编制的《大学生自我形象认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内容效度、构念效度等信效度指标均较佳,该问卷可以作为评价大学生自我形象认知状况的工具。(3)总体看来,重庆大学生对自我形象的认知评价一股。他们对自我形象的认知评价在性别、专业、学校、年龄、生源地上差异都不显着,但在年级上的差异显着。具体来说,大一、大四学生的自我认知评价高于大二、大三学生。(4)从大学生自我形象各要素上看,不同性别大学生在知识修养、行为举止、服饰穿戴、气质上的自我认知评价差异显着;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能力、外貌形体、知识素养、价值观上的自我认知评价差异显着;不同学校大学生在知识素养、价值观上的自我认知评价差异显着;不同专业大学生在知识修养、价值观上的自我认知评价差异显着;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在知识素养、价值观、服饰穿戴及气质上自我认知差异显着;不同年龄段的大学生在知识素养、外貌形体上自我认知评价差异显着。(5)从男女大学生各自对整体自我形象认知评价来看,他们各自对整体自我形象的认知评价在专业、学校、年龄、生源地、年级上差异都不显着。(6)从男女大学生各自对自我形象各要素的认知评价来看,男大学生对自我形象各要素的认知评除了在学校上差异显着外,在专业、年龄段、生源地、年级上差异都不显着。女大学生对自我形象各要素的认知评价只在专业上差异不显着,在学校、年级、生源地、年龄段上差异都显着,具体是:不同学校女生在知识素养、价值观上的自我认知评价差异显着;不同年级女生在知识素养、外貌形体上自我认知评价差异显着;不同生源地女大学生在知识素养上自我认知评价差异显着;不同年龄段女生在能力上自我认知评价差异显着。(7)重庆大学生自我形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提高大学生自我形象水平可以从内在自我形象、外在自我形象两个维度及其“能力”、“知识素养”、“气质”、“性格”、“价值观”、“外貌形体”、“服饰穿戴”、“行为举止”八个因素方面进行。内在自我形象提升策略包括:养成良好气质品质、加强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提高知识修养以及增长才干;外在自我形象提升策略包括:塑造美的外貌形体、行为举止要文雅大方,服饰穿戴要整洁自然得体。

郝卯亮[9](2002)在《谈谈大学生求职中的公关形象塑造》文中指出针对目前大学生“职业难求 ,好职业更难求”的问题 ,从公共关系角度 ,提出大学生的形象塑造是求职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诚望大学生从中受益

二、谈谈大学生求职中的公关形象塑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谈大学生求职中的公关形象塑造(论文提纲范文)

(1)镜中我理论下职场女性自信心问题的小组工作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4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5 文献综述
        1.5.1 文献回顾
        1.5.2 文献述评
        1.5.3 概念界定
        1.5.4 理论基础
第二章 镜中我理论下职场女性自信心的问题分析
    2.1 小组成员基本情况
    2.2 职场女性自我形象导致的缺乏自信心问题分析
        2.2.1 自我认知存在消极看法
        2.2.2 社会评价对个体的负面影响
        2.2.3 职场女性缺乏自信的问题总结
    2.3 职场女性自信心问题的影响因素
        2.3.1 个人因素
        2.3.2 社会因素
    2.4 镜中我理论指导下小组工作干预研究的指导思路
第三章 镜中我理论下职场女性自信心小组的方案设计
    3.1 小组活动对象
    3.2 小组基本情况介绍
    3.3 小组目标
    3.4 小组活动大纲
    3.5 小组工作安排和实施
        3.5.1 第一次小组活动:朋友来相聚
        3.5.2 第二次小组活动倾听你的声音
        3.5.3 第三次小组活动告别过去,做回精致的你
        3.5.4 第四次小组活动探寻内心的自己
        3.5.5 第五次小组活动美的修炼,收获人际关系
        3.5.6 第六次小组活动离别快乐
    3.6 可能出现的困难及应对策略
第四章 镜中我理论下职场女性自信心问题的小组工作干预研究的效果评估
    4.1 过程评估
        4.1.1 第一次小组活动过程评估
        4.1.2 第二次小组活动过程评估
        4.1.3 第三次小组活动过程评估
        4.1.4 第四次小组活动过程评估
        4.1.5 第五次小组活动过程评估
        4.1.6 第六次小组活动过程评估
    4.2 前后测评
    4.3 结果评估
        4.3.1 团体活动满意度自我评估表
        4.3.2 访谈结果评估
第五章 总结与反思
    5.1 总结
    5.2 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A 关于职场女性自我形象对自信心影响程度的问卷调查
附录B 小组活动过程评估表
附录C 团体活动记录表
附录D 团体活动满意度自我评估表
附录E 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大学生自身网络安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的基本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2 大学生自身网络安全基本理论概述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安全
        2.1.2 网络安全
        2.1.3 大学生自身网络安全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
        2.2.2 社会认知理论
        2.2.3 使用与满足理论
3 大学生自身网络安全现状调查及分析
    3.1 大学生自身网络安全问卷调查及分析
        3.1.1 问卷方案设计
        3.1.2 样本的收集与描述
        3.1.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2 大学生自身网络安全访谈调查及分析
        3.2.1 访谈方案设计
        3.2.2 访谈对象选取
        3.2.3 访谈结果与分析
    3.3 大学生自身网络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
        3.3.2 大学生网络失德问题
        3.3.3 大学生网络犯罪问题
4 大学生自身网络安全问题成因分析
    4.1 大学生年龄阶段特征的影响
        4.1.1 大学生生理特征
        4.1.2 大学生心理特征
    4.2 高校缺乏对大学生网络安全重视
        4.2.1 高校对大学生网络使用管理落实不到位
        4.2.2 缺乏网络安全相关课程
        4.2.3 缺乏网络安全相关管理机制
    4.3 商业化社会环境下存在的负面影响
        4.3.1 网络商业广告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4.3.2 新闻媒体过度关注大学生的负面性
        4.3.3 高校周边网吧严重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
5 解决大学生自身网络安全问题对策建议
    5.1 培养大学生自身网络安全意识
        5.1.1 培养大学生自身“预防为主”意识
        5.1.2 树立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5.1.3 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
    5.2 拓展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途径
        5.2.1 开设网络安全相关课程
        5.2.2 强化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考核
        5.2.3 完善高校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5.3 加强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
        5.3.1 强化校园媒体管理
        5.3.2 高校网络安全宣传工作应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5.3.3 培养大学生网络舆论辨别能力
6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附录

(3)小组工作在提升贫困女大学生就业能力中的应用 ——基于“赢在大学”项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设计
第二章 贫困女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
    一、贫困女大学生基本生活状况及就业能力现状
    二、小组工作方案的设计
第三章 小组工作方案的实施过程及分析
    一、小组初期
    二、小组中期
    三、小组后期
第四章 小组工作效果评估
    一、评估方法
    二、服务对象满意度评估
    三、就业能力提升效果的评估
    四、社会工作技巧运用的评估
第五章 总结与反思
    一、小组工作的经验与体会
    二、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
致谢

(4)浅析社会公众对当代大学生群体的认知——以三家都市报有关大学生报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动机与目的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2.抽样步骤
四、内容分析
五、研究结论

(5)大众媒介中的大学生形象研究——以三家都市报有关大学生报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动机与目的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二) 抽样步骤
四、内容分析
五、研究结论

(6)在虚假招聘的背后 ——对大学生求职受骗现象的质性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问题与背景
    第一节 虚假招聘:亟待建构的社会问题
    第二节 遭遇虚假招聘:一次巧获的求职经历
    第三节 研究框架与概念界定
第二章 文献回顾
    第一节 虚假招聘研究概况
    第二节 虚假广告研究概况
    第三节 越轨研究
第三章 理论框架
    第一节 越轨理论
    第二节 理性选择理论
第四章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思路的演进
    第二节 质性研究方法
第五章 虚假招聘的类型及模式
    第一节 最为盛行的钱财陷阱
    第二节 位居其次的劳力陷阱
    第三节 色相及特殊陷阱
第六章 骗子:“难道只有我们才有错?”
    第一节 背景:多出自社会底层
    第二节 如何行骗:多元方式与策略
    第三节 为何行骗——基于越轨与理性选择理论的分析
第七章 受骗大学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第一节 背景与受骗“流程”
    第二节 维权现状及反思
    第三节 为何受骗——基于多重视角的分析
    第四节 复杂深远的受骗影响
第八章 媒体:“手续齐全,难辨广告真假
    第一节 周刊:虚假招聘广告的“舞台”
    第二节 频频突破道德底线的传媒
第九章 政府:“这个问题难以根治
    第一节 日常监管实践:尽显官僚制作风
    第二节 制度缺陷:行政不作为的“理由”
第十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理论启思:理性之悖与公共性危机
    第三节 实践建议:大学生求职安全网的构建
    第四节 研究质量与伦理议题
后记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7)大学生的自我形象评价调查及对自信心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自我形象界定
        1.3.2 自信心界定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自我形象的相关研究
        2.1.1 自我形象定义
        2.1.2 自我形象的构成要素
        2.1.3 自我形象测量的相关研究
        2.1.4 自我形象评价的影响因素
    2.2 自信心的相关研究
        2.2.1 自信心定义
        2.2.2 自信心的构成
        2.2.3 自信心测量的相关研究
        2.2.4 自信心的研究现状
        2.2.5 自信心影响因素
    2.3 自我形象评价与自信心的关系
第3章 研究问题与研究设计
    3.1 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3.2 研究设计
        3.2.1 研究对象
        3.2.2 研究工具
        3.2.3 研究方法
第4章 研究结果
    4.1 自我形象评价数据处理与分析
    4.2 自信心问卷数据处理与分析
    4.3 大学生自我形象与自信心的关系
        4.3.1 大学生自我形象评价与自信心的相关分析
        4.3.2 大学生自我形象评价对自信心的回归分析
    4.4 讨论
        4.4.1 大学生自我形象无显着性影响的因素
        4.4.2 大学生自我形象显着性影响的因素
        4.4.3 大学生自信心无显着性影响的因素
        4.4.4 大学生自信心显着性影响的因素
        4.4.5 大学生自我形象评价与自信心相关
        4.4.6 大学生自我形象评价对自信心的回归
    4.5 本研究的不足与改进方向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重庆大学生自我形象认知要素分析及认知状况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依据
    1.1 现实依据
    1.2 理论依据
2. 文献综述
    2.1 大学生自我形象相关研究
    2.2 本研究初步的理论构想
    2.3 本研究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一:预试问卷的结果分析及正式问卷的形成
    3.2 研究二:正式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及信、效度检验
4 重庆大学生自我形象认知现状及特点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5. 重庆大学生自我形象提升策略的理性探索
    5.1 重庆大学生内在自我形象提升策略
    5.2 重庆大学生外在自我形象的提升策略
6. 本研究的不足及以后研究的方向
    6.1 本研究的不足
    6.2 以后的研究方向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8.1 预试问卷
    8.2 正式问卷
9. 后记
10. 发表论文

(9)谈谈大学生求职中的公关形象塑造(论文提纲范文)

一、形象的涵义
二、大学生形象的构成
三、大学生形象塑造

四、谈谈大学生求职中的公关形象塑造(论文参考文献)

  • [1]镜中我理论下职场女性自信心问题的小组工作干预研究[D]. 常静宇. 北京工业大学, 2018(05)
  • [2]大学生自身网络安全问题研究[D]. 吴泽鹏. 西安工业大学, 2016(02)
  • [3]小组工作在提升贫困女大学生就业能力中的应用 ——基于“赢在大学”项目的研究[D]. 王颖. 苏州大学, 2016(02)
  • [4]浅析社会公众对当代大学生群体的认知——以三家都市报有关大学生报道为例[J]. 李宇红. 中国报业, 2014(24)
  • [5]大众媒介中的大学生形象研究——以三家都市报有关大学生报道为例[J]. 李宇红. 甘肃高师学报, 2014(06)
  • [6]在虚假招聘的背后 ——对大学生求职受骗现象的质性探究[D]. 刘莫鲜. 南京大学, 2012(04)
  • [7]大学生的自我形象评价调查及对自信心关系研究[D]. 陈丽娟. 南昌大学, 2011(07)
  • [8]重庆大学生自我形象认知要素分析及认知状况的调查研究[D]. 宋传颖. 西南大学, 2008(09)
  • [9]谈谈大学生求职中的公关形象塑造[J]. 郝卯亮.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2002(S1)

标签:;  ;  ;  ;  ;  

浅谈大学生求职中的公关形象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