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应重视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学校应重视职业道德教育

一、职业学校应重视职业道德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田国英[1](2018)在《河南省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河南省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面临新的挑战。基于用人单位和中职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研究河南省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可以促进河南省中职生的全面发展,为中职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有效的途径和理论依据;同时为学校提出中职生人才培养的战略性建议,为国家和相关部门制定有关中职生的政策提供理论层面的参考。本研究以素质冰山理论和洋葱模型为理论基础,结合核心素养的内涵,提出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的主要维度——职业理想信念素养、职业道德人格素养、职业关键能力素养和职业基本意识素养,随机选取了河南省四所中职学校,对100位老师和398名学生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河南省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欠缺,中职生职业道德人格素养缺失,中职生的职业关键能力素养不足,中职生的主体责任意识素养不佳。从社会、学校、教师等方面,发现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对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的理解片面化,传统的教育理念制约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理念的偏差,中等职业院校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教师的职业素养现状不佳,学生自身素养不佳。为了改善河南省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的现状,本研究提出以下策略:一是要重视中职生的职业生涯教育。这要求中职学校应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并明晰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内涵,来重视其发展;中职生应重拾自信,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提高职业意识,并建立正确的职业理念。二是要构建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多元体系。这要求应重视教师团队的师德教育;应引育优秀职业核心素养教育体系;应重视职业实践活动教育;应搭建多种职业认知平台;应建立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三是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来提升中职生的职业关键能力素养。这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应在政策、资金上重视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开展;应多渠道多途径并行开展职业核心素养教育;应建设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课程方案;应加强中职生的岗位适应与耐挫折能力,应提升中职生的人际交往与协调能力,应注重中职生的自我管理与控制能力,应提高中职生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应培养中职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应重视中职生的信息处理与学习能力。四是强化中职生主体责任意识素养。这要求应提升中职生的法律法规意识;重视中职生的环保安全教育;培养中职生的竞争创业意识;加强中职生的主体责任意识。

郭楠[2](2013)在《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文中提出在国家国民教育体系中,学前教育可以说是终身教育的开端、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奠定了生命个体一生发展的基础。另外我国学前教育的质量优劣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利益,可以说学前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奠基性工程。基于学前教育在国家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础作用和特殊地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独特地位,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关系到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重大意义,因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目前国内非常缺乏对于中职学校学前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研究,本文以青岛艺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个案,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及文献查阅,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当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是转型期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影响,表现在:目前我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社会巨变和转型时期。在这个时期里,社会的组织形式、人们的工作方式和就业方式等渐趋多样化,社会上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传统社会价值观念受到严重挑战,从现实角度来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对我国传统的道德评价和道德判断标准提出了新的挑战;二是课程体系结构不够合理,表现为:课程安排时间偏前;课程目标设置过于理想化;课程内容与社会现实以及专业实际结合不够紧密;三是缺乏教育理念先进师德素养高尚的教师团队,表现为:中职学校德育教师通常并没有在企业或者幼儿园进行教学工作实践的经验,在授课过程中往往难以抓住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的着力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中产生的实际问题脱节,不能解决在工作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容易变成单纯灌输理论知识;而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师普遍缺乏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意识,偶尔会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一些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欠缺详细而周密的规划,致使职业道德教育无法与专业课相结合以形成有效地教育合力,削弱了职业道德教育的教育效果;四是教育教学方式落后、手段单一,表现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于关注对知识点的详细讲解和阐释,缺乏与专业的联系、缺乏与社会实际的联系,课堂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被很好的激发,也忽视了学生职业道德情感以及职业道德行为的培养;五是生源素质下降,影响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近年来由于就业形势的严峻,求职门槛对高学历的倾斜,致使我国民众对普通高中的追捧心理越来越严重,报考中职学校的学生往往是初中阶段成绩差没有升高中希望的孩子。她们与升入普高的学生相比,往往存在更多问题,这样的生源素质影响了中职学校的办学质量,同时也使得职业道德教育难以取得更好的实际成效。最后,针对当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采用以下对策予以解决:一是教育理念的更新与转变,包括:学校领导层面重视并转变观念,在政策措施上予以配合;转变教育理念,打造师德高尚、素质全面、业务精良的德育教师团队;二是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实效性,包括:运用幼儿园作为教学场,拓展职业道德教育途径;利用实习和见习活动,积极开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三是撰写校本课程,拓展教育内容,包括: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实际撰写校本课程;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优化教育环境,打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四是完善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体系;五是重视学生的自我道德修养能力。六是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合力。

方健华[3](2014)在《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其标准体系建构研究》文中提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职业素养评价面临新挑战。基于企业用人单位需求和中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建立起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据此进行发展性职业核心素养评价,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现实之需;符合国家《纲要》提出的“创新中职学生评价的价值理念与标准,构建新型职业教育学生评价体系”精神要求;符合解决当前职业教育学生评价的现实之殇、促进中职生的职场成功和终身发展之需;符合丰富、完善职教评价理论的研究之需。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标准体系的建构,首先,必须对当前学生职业素养评价现实进行问题检视和价值反思。基于对当前中职生职业素养评价现状由考试文化桎梏所导致的“应试之殇”、由职业教育异化所导致的“考证之殇”、由锦标主义思想所导致的“应赛之殇”等“现实之殇”的价值反思,可以揭示出“从能力本位到素质本位”这一中职学生职业素养评价及标准的价值分歧与冲突本质所在:在目标价值取向上,普遍重视工具性价值而忽视目的性价值,体现的是功利的效率主义价值观与超功利的博雅主义价值观冲突;在内容导向上,重视个体知识与技能测试而轻视其他素质评价,对个体全面发展需求考虑不够,体现的是管理价值观与发展价值观冲突;在技术、方法上,重视绝对标准,轻视相对标准,缺失激励性功能,体现的是科学价值观与人文价值观冲突;在评价标准上,重视同一性要求,轻视多样性要求,忽视个性化发展,体现的是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冲突。尤其是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评价理念所经历的从“知识至上”到“技能至上”,再到“能力至上”阶段,普遍将“能力本位”错误地解读为“技能(甚至是操作技能)本位”、“专业知识加专业技能本位”、“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本位”等,实际上是“知识本位”的翻版。鉴于对现实问题的价值反思与清算,中职学生职业素养评价及标准体系的建构必须符合“从对学生评价到为学生评价”的价值诉求:“从社会人到职业人”的素养评价内容标准的价值目标;“从智力优先到多元智能”的素养评价表现标准的价值澄清;“从为了生计到为了生存发展”的素养评价成就标准的价值转型。其次,必须从理论视阈对中职生职业素养评价标准体系建构依据、原则与结构模型进行理性分析。中职学生职业素养评价及标准体系的建构需要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生存论哲学的价值观、发展性学生评价论、人的素质论、新教育目标分类论等理论依据,同时,要依据国家政策规定的中职校培养目标以及企业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中职生职业素养评价及标准体系建构要处理好的若干关系,主要包括客观性指标和主观性指标、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精确性指标与模糊性指标等方面的关系,并且需要根据中职校学生职业素养评价目的,借鉴国内外已有学生评价标准建构的实践经验,创新评价理念,遵循发展性评价指导原则和思路。另外,需要对学生职业素养构成逻辑结构以及职业素养评价内容结构进行科学分析,建构出合理的学生职业素养结构模型。第三,必须将主观的评价理念见之于客观,科学设计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标准体系建构的实践思路、步骤、方法及策略。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标准体系的建构主要包括评价指标的设定、筛选和体系建构、评价权重值的计算、修正和体系建构、评定标准的设定、筛选和体系建构。为此,本文以“从社会人到职业人”的发展为主线,遵循科学有序的设计程序与步骤,主要运用特尔菲专家咨询法,根据中职生核心职业素养基本要素结构模型和“基于企业岗位需求的中职生核心职业素养构成问卷调查”统计结果,确定出基于企业需求和中职生个人发展需求的职业素养评价内容体系结构表,并将意见较为统一的“职业理想素养、职业人格素养、职业意识素养及职业基本能力素养等确定为最基本的职业核心素养评价的一级指标;再次运用特尔菲法将一级评价指标细化,初步拟定出二级评价指标,制定“二级指标专家咨询问卷表”,第三次运用特尔菲专家咨询法,进行核心职业素养二级评价指标的筛选、修正和确认;在此基础上,选用AHP层次分析法进行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的权重指标体系建构。鉴于AHP法的人工手段进行指标权重的矩阵运算非常繁琐,借助当前先进的Yaahp7.5层次分析法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为AHP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体系提供模型构造、逻辑运算和统计分析方面的有效帮助,最终确定出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的一、二级指标权重体系;最后,仍借助专家咨询筛选法,进一步细分二级评价指标,确定出三级评价指标的职业核心素养评定标准体系。另外,需要从实证研究角度对所建构的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的评价效度、信度等进行实际评估与验证。为此,笔者专门将“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进一步开发成“基于web江苏省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系统”计算机软件,应用于三所中专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试测实践,并对实际试测效果进行了定性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对评价的效度和信度进行理性逻辑验证和数理统计分析。通过多维度评价效度、信度评估与验证,笔者认为,本研究所建构的“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既能满足中职生就业需要和企业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又能激励、促进中职生职业素养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总之,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标准建构,必须经过“协商性价值选择”,为制定学生职业素养评价探得真正的价值理念依据;必须“走多元融合之路”,这是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标准建构的实践智慧;必须坚持“基于标准的发展性学生评价理念”,这是符合当前世界教育评价改革的大趋势。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标准体系建构的研究和实践只有定位于“激励和促进中职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才是真正符合教育本质的功能选择。

隋帅帅[4](2015)在《高职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国家也逐渐加强学校职业道德教育。高职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不仅对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社会进步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别阐述了职业道德与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通过分析职业道德的内涵加深高职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内涵的理解。文章概括了职业道德教育的特征。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具有特殊性,教学形式比较灵活。通过实证调查,本文分别从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高职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高职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和其他途径的职业道德教育五个方面分析了目前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现状。本文通过分析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将高职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结为:教育手段实施比较低效、职业道德教育考评机制比较片面、职业道德教育教师力量薄弱、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过分多元,核心价值不突出和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水平相对较低。针对目前高职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本文探讨了高职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影响因素。分别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分析高职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影响因素。针对高职学校学生存在的职业道德教育问题以及其影响因素,根据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分析,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第一,通过不断创新高职学校向学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采用的教学方法、内容、手段来增强教育手段的实施。第二,更加全面地制定职业道德教育的考核方式,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第三,通过强化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教师师资力量的配备,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榜样模范作用。第四,加强学生的知耻、责任感的教育,鼓励学生勇于承担责任,锻炼学生处理职业问题的判断力。第五,分别从高职学校、教师和学生自身三个方面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的整体认知水平。

康红芹[5](2014)在《杜威职业教育思想探究》文中认为杜威是美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星,是20世纪最具原创力的伟大的思想家之一。杜威在世界教育史上有着显赫的地位,也遭遇了跌宕的命运。“杜威归来”为人们重读杜威带来了契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正处于社会效率主义范式与实用主义范式矛盾交织的情态,认真研究和借鉴奠定实用主义范式理论基础的杜威职业教育思想显得非常必要。研究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既要重视人们惯常采用的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也应引入发生学方法。综合运用这些研究方法,有助于从多个视角全面、系统、深刻地把握杜威职业教育思想的原貌与精髓,从而认清其独到之处和独特贡献,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其一,杜威的职业观。这是杜威提出其职业教育思想的逻辑前提。杜威认为,职业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包含存在维度、审美维度、道德维度和教育维度四个层面。其二,杜威的职业教育本质观。杜威基于“实然”历史状态的分析,从“应然”角度阐述了其职业教育本质观。他强调,人人都有职业的需求,所有的教育都应该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基于职业的教育”,它是教育的一种理想形态,它的实践形态是统一性学校体系。其三,杜威的职业教育价值观。杜威认为,职业教育的价值包括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两个方面,二者之间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方面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其四,杜威的职业教育课程思想。杜威系统地阐述了其职业教育课程综合化思想。他强调,职业教育课程的综合化包括课程体系的综合化和课程实施的综合化两个方面。其中,课程体系的综合化即实现职业课程与学术课程的整合,课程实施的综合化则强调课程实施途径的多元化,其中以“主动作业”为主。其五,杜威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杜威的主张是,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良好的公民”,其基本原则是坚持职业道德教育与智力教育的统一和激发内部意向与外部行动的统一,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施形式应该是间接的、路径应该是多元的。在中美乃至世界职业教育史上,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曾产生过广泛的历史影响,由此足以展现出杜威职业教育思想的深刻威力。杜威职业教育思想的贡献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即对传统职业教育本质观的超越、辩证统一的职业教育价值观的系统阐发、职业教育课程思想的天才创见、职业道德教育思想的独到建树。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至少有如下启迪:谋求普职融合的统一体系与多元模式;追求职业教育价值选择的全面性与辩证统一性;寻求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模式;探求职业道德教育的多元路径。

左彦鹏[6](2016)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研究》文中认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国家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步入内涵式发展阶段,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是关涉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关系到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名不副实",制约高职院校发展、影响高职教育内涵提升,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影响我国人才竞争力的提升。本研究以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为对象,以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理论为指导,选取广东、山东、江苏、辽宁、天津等省市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为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开展调查和访谈。研究采用的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的"双师型"教师个人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主体,是被调查对象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的认识与建议,共40个问题。访谈对象是来自高职院校商务英语、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电子、艺术设计等专业的"双师型"教师。访谈提纲包括17个问题。本文共分五章。导论。本章首先着重阐述了选题的依据:国家将大力发展高职教育作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师资队伍建设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环节;提升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因素;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名不副实"。进而作者阐明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即通过本研究解决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通过系统研究来阐释和拓展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然后作者对国内外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将我国研究高职"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孕育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并总结了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研究特点;进而提出了关于我国高职"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所存在的问题。接着阐述了本研究的内容、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以及方法、思路与进度。第一章从高职培养目标、教育教学特点、培养对象的特点、课程特点等方面界定其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确定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并且在阐释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特征基础上,依据各类教育法律法规、政府的政策文件,构建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的理论模型,理论模型主要包括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结构及其内涵,主要有高尚的"专业道德"、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能力",高质量的"专业服务"。第二章,本研究运用实证研究法,即以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理论模型为指导,编制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研究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现状,通过对一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的实证研究,真实地显现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包括: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道德弱化;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育理念不够先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不够合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不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服务质量不高。第三章主要探究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低下的原因。根据第二章的实证研究结果,笔者讨论了国家政策、制度、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自身等方面的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深度阐释。包括: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缺失;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制度不完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职前培养存在明显不足;高职院校自身原因;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个人原因,等等。第四章,在第三章原因分析基础上,主要论述了提升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的策略。本研究提出了如下策略:构建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完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职前培养制度;校企合作培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不断谋求自我更新与提升。

王楠楠[7](2019)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研究》文中指出中等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之计。”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中等职业教育要把德育工作放在教育的首位,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新的时代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即将成为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社会和企业要求中职学生不仅要有高超的职业技能,更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但是由于多方原因,目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学校德育课枯燥单一,家庭和社会不重视学生的道德养成,学生自身没有树立道德观念等,因此,改进和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是当前的工作之重,本文针对中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作了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的相关研究,希望能对当前的中职德育教育有所助益。文章首先对德育含义、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含义、中等职业教育的德育特点及德育重要性做了详细阐述;接着用归案分析法详细描述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进而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现状及问题,结合已经取得的成效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两方面来阐述;针对问题从社会、学校、家庭、学生自身四方面,具体的论述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出现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对策,期盼能让从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教育者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和借鉴,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

刘欣颖[8](2014)在《新时期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教育界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实际角度,都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在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方面,其教育方式的简单话,教育路劲的落后等问题都要进行研究和解决。我国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的重点在于是否可以通过积极主动的态度去研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施途径是落实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实现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目标的渠道。本文主要研究新时期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建设的问题。第一部分,从国家对人才素质的新需求和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不适应社会现状等方面,说明开展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实现高校德育根本任务,有利于加强高校德育改革,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个体的发展,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优良的职业道德传统。第二部分,界定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教育和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的概念;阐明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职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区别。第三部分,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由于高校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投入不够,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脱离实际,教育方法落后,不适应时代变化,教学评价机制不科学,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出现职业价值观偏差、实效性差,途径实施目标不明确、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单一,缺乏创新等问题。第四部分,归纳国外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与我国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进行比较研究,借鉴国外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以人为本,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职业到教育效果,注重社会适应性,和全方位全渠道的职业教育途径的思路。第五部分,以我国目前所进行的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为基础,通过学科教育渗透,校企结合,校园文化的熏陶和网络教育的配合,让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走入大学生日常生活,让职业道德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新竞争力,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好的道德环境。为了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关注,为我国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本位是对目前职业道德教育途径进行分析并以此作为依据,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针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探索适合我国当前形势和学生需求的职业道德教育途径,给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施与完善提供借鉴与启示,提高我国大学生职业教育的成果。

王庚[9](2019)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石家庄装备制造学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大步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改革开放历经40多年的发展,逐步进入更深层次,经济的全球化与4G时代的到来,促使世界各国纷纷提升劳动者的素质培养,以应对未来面临的世界性大国竞争。为了应对未来挑战,我国提出“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性构想,这对我国一线的劳动者所具备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一线技术工人和服务人员的重任,中职学校的教育质量关乎国家经济的发展。提高中职学校的教育质量就必须提高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水平,加大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改革力度,没有好的管理,就谈不上好的教育质量,更谈不上为国家一线建设岗位输送合格人才。改革开放创造的物质财富,极大的促进了中职学校的建设发展,但是经济的高度发达,人民的普遍富足,也给中职学校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社会环境的转变,网络的普及,家庭结构的转变,都对中职学校的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长期以来形成的中职学校学生管理模式不能够很好的适应快速变化的形势,存在薄弱环节和盲区。如何针对中职学校的学生特点,加强对中职学生的教育管理,以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适应时代的发展,是摆在学生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作为本文的调研对象,石家庄装备制造学校,是一所位于省会的市教育局直属重点职业学校,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好,综合办学规模与人才培养质量在华北地区名列前茅,代表着本区域职业教育的最高水平,学校面向全省招生,生源范围涵盖大型城市、县镇、和广大农村,多年来,学校为社会经济建设输送了大量技能型人才,有效地促进了本地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因此,以该校作为调查对象,对当前的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现状进行调查,试图探究中职学校学生管理过程中的问题,真正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建议。本研究以相关文献作为研究基础,针对学生管理工作现状,面向石家庄装备制造学校师生展开调查,并以学生管理现状为题对学校领导进行访谈。通过综合调查结果并加以分析,发现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上存在管理理念滞后,管理制度僵化、管理手段有限,方式单一、管理队伍任务繁重,动力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现阶段中职学生的自身特点,从转变学生管理理念、优化学生管理组织结构、优化学生管理体系、提升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水平、增强学生管理工作有效性等方面,对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新模式进行研究探索,树立以人为本,兼具时效性和先进性的管理理念,理顺学校的学生管理组织结构,形成上通下达的管理体系,将学生管理工作变为集教育、管理、服务、关爱为一体的全员育人式管理模式,让学生认同学校管理策略,自觉接受学校管理理念,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水平,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培养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管理队伍积极性,促进学生管理队伍良性发展。从软硬件各方面采取措施,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学校建设,以实际行动保证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使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能够真正浸润到每一名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达成中职学校的教育目标,为国家建设输送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优秀专业技能的一线建设者。

胥望[10](2012)在《黄炎培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文中研究指明黄炎培(1878-1965)是我国近现代着名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事业的主要创始人,他所创立的中华职业教育社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开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经过长期的试验研究和理论探索中,他创建了一套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职业道德教育是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理论中最具特色,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敬业乐群、劳工圣神、人格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思想的特色是其定义的科学性、实施的社会性、目的的远瞻性、对象的平民性和方法的实践性。黄炎培在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实施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通过教师的作用、职业道德熏陶、职业道德实践、学生的自律、自省,力求集各方之力,以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的形成。目前中国职业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必须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借鉴黄炎培的职业道德训练标准,实施职业道德训练;学习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施方法,积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掌握职业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围绕内容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全面的职业道德教育观,切实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从而促进职业道德教育建设,发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职业学校应重视职业道德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职业学校应重视职业道德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河南省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
        1.培养中职生的职业核心素养是我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2.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面临时代挑战
    (二)研究意义
        1.有利于丰富中职生核心素养的理论成果
        2.有利于补充职业核心素养的理论内涵
        3.有利于开展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教育
    (三)研究综述
        1.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2.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四)理论基础
        1.素质冰山理论
        2.素质洋葱模型
    (五)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一、核心素养和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内涵解读
    (一)本研究相关概念界定
        1.中等职业学校
        2.职业素养
        3.核心素养
        4.职业核心素养
        5.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
    (二)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特征
        1.关键性
        2.综合性
        3.职业性
        4.发展性
    (三)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的意义
        1.有利于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2.有利于提高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
二、河南省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现状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二)职业理想信念素养
        1.职业生涯规划
        2.目标执行度与专业喜欢程度
        3.职业理念和职业知识
    (三)职业道德人格素养
        1.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职业精神
        2.文明礼貌的职业行为习惯
        3.诚实守信的职业态度
        4.职业道德
    (四)职业关键能力素养
        1.耐挫折能力
        2.人际交往与协调能力
        3.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
        4.自我规划与管理能力
        5.自我控制与约束能力
        6.创造思维与判断能力
        7.信息处理与学习能力
    (五)职业基本意识素养
        1.主体责任意识
        2.团队合作意识
        3.主动服务意识
        4.服从大局意识
        5.环保安全意识
三、河南省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归因
    (一)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欠缺
        1.中职院校生源质量较差
        2.中职生专业喜欢和了解程度不佳
        3.课程设置不合理
    (二)中职生职业道德人格素养缺失
        1.传统教育理念的冲击
        2.教育方式单一化
        3.课程设置单一化
    (三)中职生职业关键能力素养不足
        1.中职生自身素养不佳
        2.课程开设重理论轻实践
    (四)中职生主体责任意识素养不佳
        1.师资队伍不合理
        2.中职院校重视度不够
四、提升河南省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中职生的职业生涯教育
        1.中职院校应转变传统教育理念
        2.中职院校应明晰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
        3.中职教师应帮助学生重拾自信
        4.中职学生应建立正确的职业信念
    (二)构建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多元体系
        1.中职学校应重视教师的师德教育
        2.中职学校应引育优秀职业核心素养教育体系
        3.中职学校应重视职业实践活动教育
        4.中职学校应搭建多种职业认知平台
        5.中职学校应建立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三)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来提升中职生职业关键能力素养
        1.教育行政部门应在政策、资金上支持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开展
        2.中职学校应多渠道多途径并行开展职业核心素养教育
        3.中职学校应建设职业核心素养课程方案
        4.应加强中职生的岗位适应与耐挫能力
        5.应提升中职生的人际交往与协调能力
        6.应注重中职生的自我管理与控制能力
        7.应提高中职生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
        8.应培养中职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9.应重视中职生的信息处理与学习能力
    (四)强化中职生职业基本意识素养
        1.提升中职生的法律法规意识
        2.重视中职生的环保安全教育
        3.培养中职生的竞争创业意识
        4.加强中职生的主体责任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职业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
    (二)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三)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二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职业道德教育调查问卷
    (二)职业道德教育调查问卷结果及分析
    (三)目前现状及成因
三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教育理念的更新与转变
    (二)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实效性
    (三)撰写校本课程,拓展教育内容
    (四)完善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体系
    (五)培养学生提高自我道德修养能力
    (六)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的合力
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
致谢

(3)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其标准体系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一、选题缘由: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素养发展及评价面临新挑战
        二、选题的实践与理论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际比较:学生职业素养评价及标准研究的他山之石
        二、国内探索:学生职业素养评价及标准研究的本土基础
        三、走向发展性:国内外学生职业素养评价及标准研究的未来趋势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研究的基本方法
        三、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及内容框架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二、本文的内容框架
第二章 问题检视: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及评价的现实之殇与价值反思
    第一节 企业视角: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与需求
        一、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调查结果比较分析
        二、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与企业需求吻合度分析
    第二节 现实之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评价及标准的调查分析
        一、关于中职校学生职业素养评价现状调查的基本情况
        二、关于中职校学生职业素养评价现状调查结果描述
        三、基于中职校学生职业素养评价现状调查的问题检视
    第三节 从能力本位到素质本位:中职学生职业素养评价及标准的价值分歧与冲突
        一、效率主义价值观与超功利的博雅主义价值观冲突
        二、管理主义价值观与发展主义价值观冲突
        三、科学主义价值观与人文主义价值观冲突
        四、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冲突
    第四节 从对学生评价到为学生评价:中职学生评价标准建构的价值诉求
        一、从社会人到职业人:中职学生评价内容标准的价值目标
        二、从智力优先到多元智能:中职学生评价表现标准的价值澄清
        三、从为了生计到为了生存发展:中职学生评价成就标准的价值转型
第三章 理论视阈:中职学生职业素养评价标准体系建构的基本依据、关系与结构模型
    第一节 中职学生职业素养评价及标准建构的基本依据
        一、理论依据:中职学生职业素养评价的相关理论基础
        二、政策依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和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三、现实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及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
        四、主体依据:中职学生身心特征及发展需求
    第二节 中职学生职业素养评价及标准建构的基本关系处理
        一、正确处理好评价标准体系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关系
        二、正确处理好评价标准体系的定量与定性关系
        三、正确处理好评价标准体系的整体性与独立性关系
        四、正确处理好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的关系
    第三节 中职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结构的模型分析与建构
        一、基于语义学视角的中职生职业素养内涵分析
        二、基于职业素养构成分析的中职生综合素养结构模型建构
        三、基于企业岗位需求调查的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构成要素分析
第四章 实践之维: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的建构
    第一节 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标准建构的步骤设计与方法选择
        一、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标准建构的基本步骤设计
        二、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建构的基本方法选择
    第二节 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一级指标体系的构建
        二、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二级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三节 基于AHP的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指标权重体系建构
        一、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指标权重体系分析的层次结构模型建构
        二、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权重体系分析的群决策管理
        三、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指标权重体系的一致性检查及计算结果导出
    第四节 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指标内容分析及评定标准体系建构
        一、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一级指标内容分析
        二、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二级指标内容分析
        三、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定标准体系的初步确定
        四、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价值判断的基本标准设定
第五章 案例研究:基于WEB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的应用与实证
    第一节 以素质为本:中职学生发展性职业核心素养评价的实施路径与策略
        一、中职学生发展性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实施方案的设计策略
        二、中职学生发展性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具体方法及实施策略
        三、中职学生发展性职业核心素养评价的信息收集与处理策略
        四、中职学生发展性职业核心素养评价的结果处理与分析策略
    第二节 基于WEB平台: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校本化实施案例
        一、设计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校本化实施方案
        二、开发基于web的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校本化实施系统
        三、“基于web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系统校本化实施”过程与结果
    第三节 指向发展: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校本化实施结果的效度与信度评估
        一、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校本化实施效果的问卷调查分析
        二、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校本化实施结果的逻辑验证分析
        三、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校本化实施的效度和信度评估分析
结语
    一、价值选择: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标准建构的理念探真
    二、多元融合: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标准建构的实践智慧
    三、促进发展: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标准建构的趋向预测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论着及课题成果情况简表
后记

(4)高职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 选题的背景
        2. 选题的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内研究现状
        2.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一) 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
    (二) 职业道德教育的特征
        1. 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特殊性
        2. 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形式的灵活性
第三章 当前我国高职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一) 高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情况调查的问题设计
    (二) 高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情况调查
        1. 高职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现状调查
        2. 高职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调查
        3. 高职学校职业道德的教育调查
        4. 高职学生价值观调查
        5. 其他途径的职业道德教育
第四章 高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教育手段实施比较低效
    (二) 职业道德教育考评机制比较片面
        1. 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方式单一
        2. 职业道德教育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
    (三) 职业道德教育教师力量比较薄弱
    (四) 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过分多元,核心价值不突出
    (五) 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水平相对较低
第五章 影响高职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因素
    (一) 社会因素
        1. 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影响
        2. 社会利益与责任的矛盾
        3. 部分社会不平等、不公平现象的影响
        4.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消极因素的影响
    (二) 学校因素
        1. 职业道德教育理念滞后
        2. 职业道德教育的教材内容不完善
        3. 学校与企业的互动比较薄弱
    (三) 家庭因素
    (四) 学生自身的因素
第六章 高职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对策
    (一) 增强教育手段的实施
        1. 更新职业道德课程设置理念
        2. 重视显性课程的开发
        3. 重视隐性课程的作用
        4. 重视创新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5. 丰富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二) 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
    (三) 加强师资力量的配备
    (四) 加强学生职业道德价值观的教育
        1. 重视高职学生的知耻教育
        2. 培养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判断力和洞察力
        3. 培养高职学生的责任感
        4. 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
    (五) 提高高职学生的认知水平
结束语
附录 A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5)杜威职业教育思想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杜威在教育史上的显赫地位
        1.1.2 杜威归来与杜威思想的重读
        1.1.3 杜威职业教育思想的独特性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3.3 研究方法
        1.3.4 研究思路
        1.3.5 拟创新点
第二章 杜威职业教育思想的逻辑起点
    2.1 杜威职业观产生的背景
        2.1.1 传统职业观弊病的凸显
        2.1.2 杜威职业观形成的历史基础
        2.1.3 杜威职业观形成的现实条件
    2.2 杜威职业观的四重维度
        2.2.1 从目的到环境:职业的存在维度
        2.2.2 从持续到觉醒:职业的审美维度
        2.2.3 从品格到公德:职业的道德维度
        2.2.4 从理智到文化:职业的教育维度
第三章 杜威的职业教育本质观
    3.1 杜威对传统学校教育弊端的批判
        3.1.1 普通教育对职业教育的排斥
        3.1.2 职业教育对普通教育的疏离
    3.2 杜威职业教育本质观的整体意蕴
        3.2.1 职业教育是“基于职业的教育”
        3.2.2 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理想形态
        3.2.3 职业教育的实践形态是统一性学校体系
第四章 杜威的职业教育价值观
    4.1 杜威职业教育价值观形成的逻辑前提
        4.1.1 杜威对价值和职业教育价值内涵的界定
        4.1.2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及其影响
    4.2 职业教育的内在价值
        4.2.1 职业教育可以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4.2.2 职业教育可以促进个体自由发展
        4.2.3 职业教育可以促进个体持续发展
    4.3 职业教育的外在价值
        4.3.1 职业教育的社会经济价值
        4.3.2 职业教育的社会政治价值
        4.3.3 职业教育的社会文化价值
    4.4 职业教育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辩证统一
        4.4.1 追寻教育目的的个体与社会的统一
        4.4.2 追求教育内容的文化与技能的统一
        4.4.3 追觅教育方式的艺术与工业的统一
第五章 杜威的职业教育课程思想
    5.1 现实弊病与思想渊源
        5.1.1 学校教育中课程的现实弊病
        5.1.2 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及其影响
        5.1.3 裴斯泰洛奇和福禄培尔的劳作思想及其影响
    5.2 职业教育课程的设计
        5.2.1 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原则
        5.2.2 职业教育课程的具体内容
    5.3 职业教育课程的实施
        5.3.1 职业教育课程实施的原则
        5.3.2 职业教育课程实施的方式
第六章 杜威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
    6.1 现实背景与理论基础
        6.1.1 社会道德的沦丧与学校道德教育的局限
        6.1.2 杜威对传统道德观的批判及其新道德观的建立
    6.2 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主张
        6.2.1 职业道德教育的本质与目的
        6.2.2 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
    6.3 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施途径
        6.3.1 反对直接的道德灌输
        6.3.2 推崇间接的道德教育
第七章 杜威职业教育思想的历史影响
    7.1 杜威职业教育思想对美国的历史影响
        7.1.1 20世纪前期的影响
        7.1.2 20世纪后期的影响
    7.2 杜威职业教育思想对中国的历史影响
        7.2.1 产生历史影响的时代背景
        7.2.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中国的影响
    7.3 杜威职业教育思想的世界性历史影响
第八章 杜威职业教育思想的贡献与启迪
    8.1 杜威职业教育思想的贡献
        8.1.1 对传统职业教育本质观的超越
        8.1.2 辩证统一的职业教育价值观的系统阐发
        8.1.3 职业教育课程思想的天才创见
        8.1.4 职业道德教育思想的独到建树
    8.2 杜威职业教育思想的启迪
        8.2.1 谋求普职融合的统一体系与多元模式
        8.2.2 追求职业教育价值选择的全面性与辩证统一性
        8.2.3 寻求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模式
        8.2.4 探求职业道德教育的多元路径
研究总结与展望
    1.研究总结
    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1 杜威作品中“基于职业的教育”高度相关资料统计159附录2基于发生学方法的杜威职业教育思想研究
附录2 基于发生学方法的杜威职业教育思想研究
致谢

(6)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一) 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国家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二) 师资队伍建设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环节
        (三) 提升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因素
        (四)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名不副实"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 关于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
        (二) 关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
        (三) 对于已有研究的评价
    四、研究内容、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五、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思路
    本章小结
第一章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的理论构建
    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
        (一)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
        (二) 高职教育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
        (三)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特征
    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的结构
        (一) 概念界定
        (二)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结构
    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内涵
        (一) 高尚的专业道德
        (二) 先进的教育理念
        (三) 丰富的专业知识
        (四) 娴熟的专业能力
        (五) 高质量的专业服务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状况调查结果
    一、调查方案设计与实施
        (一) 调查方案设计
        (二) 调查实施
    二、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的状况
        (一)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的总体情况
        (二)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存在问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缺失
        (一) 教师专业标准的内涵及意义
        (二)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缺失的原因
    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制度不完善
        (一) 教师专业发展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二)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制度不完善
    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职前培养缺位
        (一) "双师型"教师引进和培养存在明显的"唯学历"倾向
        (二) "双师型"教师教育存在严重的学术化倾向
        (三) "双师型"教师教育存在"去师范化"倾向
        (四) "双师型"教师教育缺乏"校企合作"机制
    四、高职院校提供的"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环境不理想
        (一) 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缺乏规划
        (二) "双师型"教师入职培训内容单调
        (三) 教师培训受限,专业知识、实践技能提升有限
        (四)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难度较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提升落空
        (五) 专业的不断调整限制"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提升
    五、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个人自身原因
        (一) "双师型"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意识淡薄,影响专业素质的提升
        (二) "双师型"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目标不明确,影响专业素质的提升
        (三) "双师型"教师的科研能力薄弱,影响专业素质的提升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策略
    一、构建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
        (一) 高职"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构建理念
        (二) 高职"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内容
        (三) 国际经验给予的启示
    二、建立科学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制度
        (一) 建立科学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二) 建立科学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考核制度
        (三) 建立科学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激励制度
        (四) 国际经验给予的启示
    三、完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职前培养制度
        (一) 完善"双师型"教师职前培养内容
        (二) 完善"双师型"教师职前培养途径
    四、完善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
        (一) 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培训基地
        (二) 建立高职"双师型"教师定期参加企业基本单位训练与职业实践机制
        (三) 国际经验给予的启示
    五、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自我更新与提升的路径选择
        (一) 制定符合"双师型"教师实际情况的生涯发展规划
        (二) "双师型"教师个人积极参与企业实践
        (三) 积极提升"双师型"教师科学研究能力
        (四) 构建"双师型"教师学习型教学共同体
        (五) 提升"双师型"教师的反思能力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调查问卷
    附录2 关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问题的访谈提纲
    附录3 某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实施与管理办法
    附录4 某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之人才培养方案(节选)
    附录5 某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智能家电方向)专业之人才培养方案(节选)
    附录6 访谈记录1
    附录7 访谈记录2
    附录8 访谈记录3
    附录9 访谈记录4
    附录10 访谈记录5
    附录11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课堂教学实录1
    附录12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课堂教学实录2
    附录13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课堂教学实录3
    附录14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课堂教学实录4
后记

(7)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解决的主要问题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概述
    第一节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含义
        一、德育
        二、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
        三、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内容
    第二节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特色
    第三节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二、是实现中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三、有利于建设校园文化,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四、有利于实现中职学校德育目标,提高教育质量
第二章 中职学生的特点与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现状及问题
    第一节 中等职业学生的特点分析
        一、学生的学习状态各异
        二、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
        三、道德素质有待提高
        四、集体意识不强
    第二节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现状及问题
        一、全面遵从国家的德育大纲,但缺乏自身的针对性
        二、学校已开设德育课程,但授课模式缺乏灵活性
        三、德育评价方式已经建立,但评价体系单一
        四、德育教师规模已经初步形成,但师资力量不够雄厚
        五、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对德育教育重视度不高
第三章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一节 社会原因
        一、社会不良风气阻碍中职德育的顺利开展
        二、对中职学校和职业教育的认识有偏见
        三、中职学生容易受到网络媒体中不良信息影响
    第二节 学校原因
        一、不重视德育教育,强调智育忽视德育
        二、德育教师队伍不够专业
        三、德育教育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脱离
        四、德育方式和德育内容没有创新,考核方式单一
    第三节 家庭原因
        一、关心分数成绩多于关心孩子道德状况
        二、问题家庭无暇顾及子女的学校生活
        三、家长自身素质低,难以做到言传身教
    第四节 学生自身原因
        一、学生自身缺乏道德观念
        二、社会客观因素导致学生忽视德育教育
第四章 增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效果的对策
    第一节 学校方面:经营好德育教育的第一课堂
        一、紧抓德育课,迈好德育第一步
        二、分层次、分阶段进行职业就业指导
        三、打造美丽校园,积极实施校园文化建设
        四、引入优秀企业文化,加强职业意识培养
        五、让集体活动成为德育教育的传播阵地
        六、搭建中职学生社团建设的个性发展平台
    第二节 家庭方面:形成家校共育的优良家庭环境
        一、家长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二、家长应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
        三、注意家庭教育的连续性
        四、家长要转变只重知识教育的观念
        五、密切家校联系,协调家校教育
    第三节 学生自身方面:树立道德理念,培养良好习惯
        一、加强自主学习,树立职业理想
        二、学会自我调适,正确认识自我
        三、善于交流,提高人际交往素养
        四、积极参加社会德育实践活动
    第四节 社会方面:构建有助于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大环境
        一、学校和社会应携手净化职校周边社会环境
        二、创造全社会重视职业教育的氛围
        三、全社会都该为塑造德育环境尽一份力
        四、充分发挥媒体的积极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新时期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时期国家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
        1.1.2 开展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必要性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之处
    1.5 国内外研究综述
        1.5.1 国内研究现状
        1.5.2 国外研究现状
第2章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的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
    2.1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的概念界定
        2.1.1 职业道德与职业道德教育
        2.1.2 职业道德教育途径与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
    2.2 区分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高职职业道德教育
        2.2.1 普通高校与职高的区别
        2.2.2 本科与职高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现实条件的差别
第3章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的现状与问题
    3.1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调查
        3.1.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1.2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3.2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存在的问题
        3.2.1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有的途径实效性差
        3.2.2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的实施目标不明确
        3.2.3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单一,缺乏创新
        3.2.4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实施缺乏专业师资
    3.3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高校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设置和投入不够
        3.3.2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脱离实际
        3.3.3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师资来源的局限性
        3.3.4 教育方法落后,不适应时代变化
        3.3.5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不科学
第4章 国外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的比较与借鉴
    4.1 中外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比较
        4.1.1 国外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主要途径
        4.1.2 中外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区别
    4.2 国外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的借鉴
        4.2.1 职业德教育途径实施原则以人为本
        4.2.2 潜移默化中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
        4.2.3 强化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社会适应性功能
        4.2.4 开辟多种职业道德教育渠道进行全方位的教育
第5章 改进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的新探索
    5.1 学科教育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5.1.1 教材内容上的渗透
        5.1.2 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言传身教
    5.2 校企结合教学的实践教学途径
        5.2.1 企业资源员工参与专业课教学
        5.2.2 企业管理人员定期讲座
    5.3 校园文化活动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5.3.1 加强校训为灵魂的校园文化建设
        5.3.2 校园活动中进行团队精神教育
    5.4 构建网络职业道德教育的新模式
        5.4.1 用网络舆论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讨论
        5.4.2 网络上优秀榜样进行传帮带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9)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石家庄装备制造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中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
        (二)国内中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方法
    五、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概述
    一、中职教育
        (一)中职教育的内涵
        (二)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德育目标
    二、中职学生管理的内涵
    三、中职学生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中职学校学籍管理
        (二)中职学校学生行为管理
        (三)中职学校学生活动管理
        (四)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管理
        (五)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六)中职学校学生帮扶工作
        (七)中职学校学生就业管理
    四、中职学生特点
        (一)中职学生生源构成
        (二)中职学生素质状况
        (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四)学生价值观状况
        (五)学生就业状况
    五、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的特点
第三章 石家庄装备制造学校学生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一、调查的目的、范围和方法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问卷设计
        (三)调查方法与调查范围
    二、中职学生现状与学生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背景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三)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四章 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优化对策
    一、转变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理念
    二、优化学生管理工作组织结构
        (一)对学生管理组织结构的优化
        (二)对学生管理体系的优化
    三、提升中职学校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水平
    四、增强中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一)加强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二)优化中职学生社会实践工作
        (三)加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监测与心理健康教育
        (四)占领中职学生互联网思想道德教育主阵地
        (五)优化中职学校扶危助困工作
        (六)积极构建就业推荐平台,提升学生就业水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10)黄炎培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和社会依据
    2.1 当时的教育现状和改革的需要
    2.2 研究和探索中国职业道德教育
    2.3 对中西方教育思想的研究及实践
    2.4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目的观所决定
第3章 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3.1 敬业乐群
    3.2 劳工神圣
    3.3 人格教育
    3.4 爱国主义教育
第4章 职业道德教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4.1 重视教师的作用,强调身教重于言教
    4.2 重视职业道德熏陶
    4.3 重视职业道德实践
    4.4 重视学生的自律、自省
第5章 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思想的特色
    5.1 职业道德教育定义的科学性
    5.2 职业道德教育实施的社会性
    5.3 职业道德教育目的的远瞻性
    5.4 职业道德教育对象的平民性
    5.5 职业道德教育方法的实践性
第6章 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思想的当代意义
    6.1 树立全面的职业道德教育观,切实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6.2 学习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施方法,积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6.3 借鉴黄炎培的职业道德训练标准,实施职业道德训练
    6.4 掌握职业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围绕内容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职业学校应重视职业道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河南省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D]. 田国英. 河南大学, 2018(01)
  • [2]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D]. 郭楠. 山东师范大学, 2013(04)
  • [3]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其标准体系建构研究[D]. 方健华. 南京师范大学, 2014(11)
  • [4]高职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 隋帅帅. 鲁东大学, 2015(07)
  • [5]杜威职业教育思想探究[D]. 康红芹. 天津大学, 2014(08)
  • [6]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研究[D]. 左彦鹏. 辽宁师范大学, 2016(06)
  • [7]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研究[D]. 王楠楠. 青岛大学, 2019(02)
  • [8]新时期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研究[D]. 刘欣颖.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09)
  • [9]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石家庄装备制造学校为例[D]. 王庚. 河北师范大学, 2019(06)
  • [10]黄炎培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 胥望. 湖南大学, 2012(02)

标签:;  ;  ;  ;  ;  

职业学校应重视职业道德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