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机理探讨

摩擦机理探讨

一、关于摩擦机制的讨论(论文文献综述)

黄云磊,钟林,王国荣,魏刚,彭事超[1](2021)在《表面织构润滑减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文中认为表面织构是源自于自然界生物非光滑表面的微纳米结构,这些微观结构使得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呈现出优异的自润滑和抗磨减摩性能。国内外研究也一致表明,表面织构是改善表界面摩擦学特性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使材料表面实现自润滑效果,并且能够减少摩擦磨损带来的机械设备提前失效和能源耗损。从表面织构的形态特征及其作用机制出发,对近年来表面织构在润滑减摩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调研分析。讨论了表面织构形状(规则织构、不规则织构等)、织构分布形式(全织构分布、部分织构分布等)、织构几何参数(深度、面积比、深径比等)、工况参数(载荷、速度等)等因素,对织构化表面润滑减摩性能的影响,同时总结了表面织构润滑减摩作用机制研究中面临的难题。提出未来应重点开展极端工况、混合润滑状态下多类型复合织构的润滑减摩作用机制,考虑动态磨损的表面粗糙度与织构协同作用润滑减摩规律和仿生微织构与涂层耦合作用下抗磨性能等方面的研究,从而进一步推动表面织构在润滑减摩领域的工程应用。

刘宪立[2](2021)在《跨境电商供应链弹性形成机理及动态仿真研究》文中指出“一带一路”、“国内国际双循环”和RCEP等多项国家政策背景下,跨境电商为我国外贸的增长提供了新动力。保障跨境电商供应链的安全运行是我国跨境电商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迫切需求。然而,大部分跨境电商企业面临着全球化采购、转运环节多,运输成本高和库存精细化管理等发展趋势,需要应对更多的经济文化波动、恐怖主义、自然灾害、国际贸易摩擦和突发疫情等复杂的不确定性干扰环境。这些干扰使跨境电商供应链更加脆弱,增加了供应链绩效下降或供应链中断的风险,增强了跨境电商供应链弹性能力的需求。跨境电商供应链受到干扰时,应该有能力快速恢复到理想状态,能够完全吸收或避免中断,或者在中断后更快地恢复。供应链弹性(SCR)是供应链快速恢复到理想状态的能力,可有效降低供应链中断的风险。因此,对跨境电商供应链弹性(CBSCR)展开研究是极其必要和必须的。深度挖掘CBSCR的形成机理和动态变化规律,有利于跨境电商企业制定干预策略,控制跨境电商供应链的安全运行的潜在风险。但目前针对CBSCR形成机理的研究成果较少,针对我国国情的CBSCR研究更为少有。基于上,为研究CBSCR形成机理和动态变化规律,本研究在CBSCR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利用复杂网络理论从CBSCR外部研究干扰源,利用集成模糊DEMATEL-ISM-SEM方法从CBSCR内部研究影响因素,最后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从CBSCR内外部因素研究综合作用机理。具体来说,本研究的主要工作体现在四个方面。(1)构建了CBSCR形成机理概念模型,从外部干扰事件、内部影响因素和内外部因素交互视角明确了CBSCR内涵。首先对跨境电商供应链和供应链弹性的概念和争议进行梳理和界定;然后从外部干扰事件、内部影响因素和内外部因素交互作用三方面揭示了CBSCR的内涵,构建了CBSCR形成机理概念模型(多维结构概念模型)。研究发现:CBSCR外部干扰源包括供应链外界环境、供应链内部运营和节点(核心企业)内部运营三方面;CBSCR能力包括供应链效率能力、供应链适应能力和供应链演化能力三部分,缺一不可;干扰事件是CBSCR的外部扰动因素,内部影响因素是CBSCR内在能力的体现;CBSCR激发过程是外部干扰事件和内部影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2)构建了CBSCR外部干扰事件体系,利用复杂网络理论分析了CBSCR干扰事件作用机制。首先基于形成机理概念模型构建了CBSCR外部干扰事件体系,利用复杂网络理论构建了CBSCR外部干扰事件网络;然后通过网络节点基本特征、网络节点中心化和网络中心化指标揭示干扰事件网络的静态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随机删除、蓄意删除、初始策略删除和重新测量删除四种干扰删除策略,对其删除效果进行动态仿真分析。研究发现:CBSCR外部干扰事件网络具有小世界特性和无标度特性特征,即干扰网络中存在关键干扰节点,干扰传递和级联效应十分显着;蓄意删除策略的效果明显优于随机删除,着重把握好国际贸易摩擦、跨境商品配送延迟和跨境物流时效低三个关键干扰节点,以此可大大降低干扰事件网络效率,促进跨境电商供应链的安全运行。(3)构建了CBSCR内部影响因素体系,利用集成模糊DEMATEL-ISMSEM方法分析了CBSCR影响因素作用机制。首先基于形成机理概念模型构建了CBSCR内部影响因素体系,然后通过模糊DEMATEL-ISM方法构建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模型,最后利用SEM方法实证检验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模型。研究发现:供应链敏捷性、伙伴间协作和风险管理文化是CBSCR的关键影响因素;应急计划、业务连续计划、社会记忆和伙伴间信任对CBSCR的影响最直接;多供应商国际采购、国际运输仓储能力冗余和预留安全跨境电商库存量对CBSCR的影响最深刻;功能冗余和供应链灵活性对社会记忆的影响较大;风险管理文化对业务连续计划的影响较大,且通过供应链信任影响供应链协作。(4)构建了CBSCR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了干扰事件和影响因素对CBSCR的交互作用机制,以揭示CBSCR作用机理。首先利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从系统边界的确定、系统因果关系图和系统流图的构建等方面构建CBSCR内外部因素交互作用机制模型;然后利用外部干扰作用机制和内部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的相关结论及企业调研数据对CBSCR内外部因素交互作用机制模型参数进行设置;最后通过系统基本行为仿真分析和不同策略的灵敏度分析对CBSCR内外部因素交互作用机制进行仿真分析。研究发现:CBSCR快速增长期,跨境物流投入力度和国际贸易摩擦监督力度效果明显,都应予以加大投入;CBSCR缓慢增长期及稳定保持期,国际贸易摩擦监督力度效果明显,跨境物流投入力度效果变弱,侧重于关注国际贸易摩擦监督力度长期的积累。本研究除获得一些有意义的结论,还存在以下创新:(1)利用复杂网络理论从供应链的外界环境干扰、供应链的内部运营干扰和节点内部运营干扰三方面综合分析了CBSCR外部干扰事件相互作用机制,较好的延伸了该领域的研究视角;(2)利用集成模糊DEMATEL-ISM-SEM方法从供应链效率能力、供应链适应能力和供应链演化能力三方面综合分析了CBSCR内部影响因素相互作用机制,较好的延伸了该领域的研究视角;(3)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从供应链效率能力、供应链适应能力、供应链演化能力和干扰源四个维度综合分析了CBSCR的内外部因素的交互作用机制,为CBSCR动态趋势变化提供了一个整体认识,较好的揭示了CBSCR形成机理。通过上述分析,本研究可帮助跨境电商企业更加系统和全面的认识供应链弹性,更加重视供应链弹性在面对国际动荡环境时的战略作用,更加积极的进行供应链弹性实践探索,特别是对干扰事件的预防和弹性能力提升措施的实施。尤其是,帮助跨境电商政策制定者更加积极制定跨境电商行业引导政策,加大国际贸易摩擦监督和跨境电商物流基础设施投入,促进跨境电商供应链结构灵活性和供应链伙伴间信任,提升跨境电商应对干扰源的能力等CBSCR调控措施,以此帮助跨境电商政策制定者更加有针对性的制定供应链弹性政策。

沈明学,李波,李圣鑫,赵火平,熊光耀[3](2021)在《油润滑状态下颗粒尺寸对PTFE/316L密封界面摩擦学行为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磨粒磨损是许多流体机械中橡塑密封件常见的失效形式,外部入侵的污染物或内部衍生的磨粒往往突破材料的耐磨强韧极限.本文开展了聚四氟乙烯(PTFE)/316L不锈钢摩擦副在油润滑工况下的磨粒磨损实验.评价了颗粒尺寸作用下密封副的摩擦学性能和磨损机制.结果表明:除纯油润滑状态外,摩擦系数与316L磨痕表面损伤程度与颗粒尺寸呈现负相关,颗粒临界尺寸前后的颗粒运行行为和损伤机制差异显着.在颗粒临界尺寸之上时,完整的颗粒仅钉扎入PTFE磨痕边缘而未能穿越密封界面,部分被碾碎的颗粒可进入接触区域中心;随着颗粒尺寸的减小,单个嵌入颗粒演变为堆积性"颗粒群",表现出明显的"砂轮效应";在颗粒临界尺寸之下时,颗粒粒度小于润滑油膜厚度,摩擦副维持流体动力润滑状态,摩擦系数较小.密封界面内的磨粒流不断冲蚀配副金属,形成特殊的"PTFE-颗粒-316L"三体滚动磨损.

梅冬州,宋佳馨[4](2021)在《金融业开放与宏观经济去杠杆》文中认为在金融业开放不断加快的同时,国内经济正面临着杠杆率高企、金融风险逐步显现的挑战。在该情形下,金融业开放是否有利于国内宏观经济杠杆率的下降?国内去杠杆政策对产出的负向冲击是否会受金融业开放下资本跨境流动的影响?本文在开放经济框架下构建一个多部门DSGE模型,分析和讨论去杠杆冲击和外部冲击影响经济波动的作用渠道,并分析金融业开放程度的高低如何对冲击的传导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国内的去杠杆冲击与外部冲击都会引起资本流出。这一方面会带来国内融资成本的上升;另一方面会影响金融中介的资产负债表,造成金融中介存贷溢价的上升,并通过金融加速器效应进一步放大,导致企业投资和国内产出剧烈下滑,造成整体经济宏观杠杆率的上升。并且金融业开放水平越高,引起的经济衰退程度越大,宏观杠杆率上升越多。为了降低这种负面影响,本文在厘清国内外冲击传导渠道的基础上,探讨了资本管制税率的作用路径和作用效果,并提出了相关的干预规则。

王克林[5](2021)在《俯冲带大断层的强度问题》文中研究说明俯冲带大断层的强度是地球动力学的一个重要问题.过去20年来,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有了根本性的改变.本文将简单介绍近期这一研究的核心科学内容、主要方法和结果.宏观估计这种断层大尺度平均强度的有效方法只有两种:一是用弧前地壳应力观测约束横向挤压力从而推算大断层强度,二是用弧前地表热流观测约束断层摩擦生热量从而推算大断层强度.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首先,这些断层极弱,其有效摩擦系数一般在0.03左右,有些可能略大于0.1,这一结果也解释了为什么俯冲带不是造山带.其次,发生特大地震的大断层是最弱的,充分表明大地震不需要高强度断层和高应力,而需要易于破裂传播扩展的地质条件.另外,大地震发生时断层的应力降与强度相比,既不是微乎其微,也远不到百分之百.导致大断层极弱的地质原因还尚不明确.一般认为需要相当高的孔隙液压,但是断层泥中的软弱含水矿物可能也起关键作用.

李平恩,廖力,奉建州[6](2021)在《汶川地震失稳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考虑断层的软化特性,建立垂直于龙门山断裂带并包含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在内的汶川地震不稳定性地震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得到了描述整个岩石力学系统稳定性状态和过程的平衡路径曲线.在此基础上,采用稳定性理论研究了汶川地震从孕育到发生的过程,讨论了断层倾角和断层材料参数对地震失稳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显示,系统只存在稳定的断层无震滑动和不稳定的地震失稳2种状态.断层倾角、初始内摩擦系数、初始黏聚力和强度曲线形状参数的增加会导致系统趋向不稳定的地震失稳状态.而强度曲线胖度参数的增加有助于系统进入稳定的断层缓慢无震滑动状态.地震失稳前,在平衡路径曲线的应力峰值点和失稳点之间,断层错动加速,应变能开始释放并且应力开始减小,是失稳的前兆.最后在失稳点发生应力突跳,地震发生,其间伴随应变能的急剧释放、应力降和断层突然错动.无论是稳定的断层无震滑动还是不稳定的地震失稳,系统重新进入应力和应变能增加状态后,应力和应变能的增速由远场加载速度、岩石力学系统的结构和围岩材料属性决定,与断层软化特性参数无关.

李三希,王泰茗,武玙璠[7](2021)在《数字经济的信息摩擦:信息经济学视角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数字技术的重要经济功能之一就是降低经济活动中的信息摩擦。本文从信息经济学视角,讨论数字技术影响信息摩擦的机制和渠道、在此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监管的逻辑。数字技术影响信息摩擦的机制可以统一用"活动数据化,数据信息化"的框架来分析。在这个框架中,经济主体的各种活动和互动都通过数字技术被数据化,并再通过各种算法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以个性化推荐、在线声誉等形式反馈给经济主体并影响他们的活动。如此反复,形成一个数据与信息的良性循环,从而提高了市场运作效率。在此过程中,隐私泄露、信息垄断和信息滥用等问题也日益突出,为数字时代构建良好数字生态带来挑战。如何驾驭数字技术,对数字经济进行有效的治理,使其造福于社会,是值得学者深入思考研究的问题。

郝晓晴,刘钰博,吴杨,刘钦泽,王道爱,周峰[8](2021)在《冰雪运动雪上摩擦学与雪蜡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说明冬奥冰雪运动摩擦阻力影响运动健儿成绩,减少滑雪板与雪面之间摩擦阻力,有助于提升滑雪时的行进速度,提高运动员成绩排名.研究冰雪表面摩擦学,有助于认识冰雪表面水润滑机理,为设计高性能滑雪板和雪蜡材料提供相关的研究基础.因此,本文作者从冰雪表面摩擦学开始,简要介绍冰雪表面水润滑机理及影响冰雪表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因素,如环境参数(运动环境的温度/湿度)、雪基参数(雪面硬度、密度,雪面温度/湿度、冰晶大小、雪面污染物)、滑雪板基底参数及雪蜡的使用等;着重介绍了滑雪运动必备的材料-滑雪板减阻蜡的作用和分类,含氟雪蜡对人员环境的危害,雪蜡的选择与打蜡方式对雪板减阻性能的影响以及国内外现有的冰雪摩擦测试装置.最后,对我国现有冰雪摩擦学基础研究,冰雪运动摩擦学及雪蜡材料的应用开发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期望.

王薇[9](2021)在《我国信贷供给传导机制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证明了居于主导地位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RBC)存在显着缺陷。传统的货币经济理论和新凯恩斯主义均侧重于对利率和汇率等宏观经济变量的调控,往往忽视了银行信贷因素对实体经济发展及经济波动的影响。党的十九大要求我国金融体系建设应服务于实体经济,同时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增长。一方面尽力发挥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另一方面最大程度地降低金融市场波动对宏观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基于此背景,本文在推导信贷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微观影响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总量调控、结构优化、价格传导、风险累积四个维度展开实证分析,最后从宏观经济政策视角探究了信贷监管政策对货币政策调控“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三大目标有效性的异质性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首先,本文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从微观视角探究了信贷供给波动对宏观经济影响的传导机制,发现信贷供给增加能够短期内带动投资水平迅速上升并促进资本存量的长期积累,信贷供给对投资存在扩张性影响,但会对消费形成挤出效应,使得短期内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驱动,在长期主要依靠消费拉动。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应用基于GAS过程的时变转移概率马尔科夫区制转移回归(MS-GAS-TVTP)模型对我国信贷供给波动和产出波动进行阶段性变迁识别和时变转移分析发现,在经济衰退初期,信贷供给波动表现出强烈的“顺周期”特征,经济环境恶化会在短期内导致信贷紧缩,但随着信贷扩张政策的逐步实施,信贷供给对产出的引导效应逐渐显现。基于时变协整模型对信贷供给与产出的动态联动关系进行检验发现,我国信贷供给与产出之间同向动态联动,信贷扩张能够带动我国经济增长,信贷收缩会进一步加剧经济的衰退程度,信贷供给对产出的时变影响系数在长期基本趋于稳定,二者趋于长期均衡。其次,考虑到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和收缩对宏观经济可能存在非对称影响效应,本文进一步从产出增长和物价稳定的角度出发应用非线性自回归分布滞后(NARDL)模型展开探究。研究发现,在经济衰退期,可以通过扩张信贷的方式增强企业投资积极性、促进实体经济恢复平稳增长;在经济扩张期,信贷扩张对产出的带动效果会随着产出总量的不断积累而逐渐减弱,并加剧通货膨胀;信贷收缩虽然能够降低通货膨胀水平,但无法完全抵消信贷扩张带来的通胀风险,并且会对经济增速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从期限结构视角应用SV-TVP-FAVAR模型探究了推动我国产出增长和通货膨胀水平上升的信贷供给根源。研究发现,我国中长期信贷供给增加虽然能够显着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但同时对通货膨胀也具有强烈的促进作用,非金融企业中长期信贷供给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未能占据优势;相较于中长期信贷,我国短期信贷供给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不具优势,我国短期住户消费信贷供给增加对经济增长存在逐渐减弱的负向影响,并且不会引起强烈的通货膨胀效应,证实了扩大内需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降低通货膨胀损失的可行路径之一。随后,本文进一步基于价格传导视角运用贝叶斯估计的平滑迁移向量自回归(ST-BVAR)模型分析了不同经济状态下信贷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效应,并探讨不同时期我国信贷价格政策的有效性。结果发现,在经济衰退期,信贷价格下调能够引导第二、三产业投资和消费增加,进而从需求侧驱动经济增长,信贷价格政策的传导渠道基本畅通,政策基本有效。在经济扩张期,我国利率市场化尚不完全且居民储蓄率水平相对较高,存在“金融抑制”和“消费抑制”双重抑制现象,因此我国信贷价格下调仅能通过促进第三产业投资的方式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第二产业投资和消费的传导渠道均存在梗阻,极大地降低了信贷价格调控政策的有效性。接下来,本文进一步基于风险累积视角运用多元方向分位数向量自回归(MDQVAR)模型分析了信贷风险累积对我国宏观经济及信贷调控有效性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信贷风险累积在不同经济状态下对产出、通货膨胀和金融稳定均呈现出抑制效应,但影响强度随经济下行程度加深逐渐增强,并且信贷风险累积对金融稳定的负面影响最为强烈。信贷供给对产出、通货膨胀和金融稳定的影响效应在不同信贷风险累积程度下表现出显着的异质性。当以“经济增长”作为主要的经济目标时,信贷风险累积水平应当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既不能为了追求低不良水平过分惜贷,也不能为了投资扩张过度放贷。当以“稳定物价、促进货币流通”和“金融稳定”为主要目标时,应全力避免过度放贷和过度负债,同时加强贷款发放前后的审慎监管,尽量减少非理性的竞争行为和代际遗忘,尽可能降低银行资产中的不良资产规模,并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流程。最后,本文基于宏观经济政策视角运用多元方向分位数向量自回归(MDQVAR)模型探究了信贷监管政策对货币政策调控“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三大目标有效性的异质性影响,为更好地完善“双支柱”框架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在经济下行期,流动性类的信贷监管政策能够显着增强数量型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调控效果,但会形成通货膨胀问题,因此,需要在“促增长”和“稳通胀”目标中进行取舍。在经济平稳期,价值类的信贷监管政策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数量型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果,但信贷监管政策的动态调整不会对数量型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显着影响,二者可以各自调控,能够同时实现“稳增长、稳通胀、稳金融”三大目标。在经济过热期,价值类的信贷监管政策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存在“政策冲突”,二者难以在动态调控中同时实现“金融稳定”与“价格稳定”。流动性类的信贷监管政策能够增强价格型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抑制效果,两政策配合能够同时实现“稳金融、降通胀”的目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保增长”,是经济过热期最优的政策协调模式。除此之外,货币政策在金融稳定目标的调控上不具优势,维持金融市场稳定还是应以信贷监管政策为主。

许菲[10](2021)在《多层外交理论视角下中韩城市外交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韩自1992年正式建交,迄今已近30年,而两国地方政府间的交往历史远比这个时间更长,城市外交成为推动两国关系发展的独特因素。单就中韩城市外交的基本形式和主要成果——缔结国际友好城市来说,从1993年7月1日首对中韩国际友好城市——连云港市和木浦市正式缔结友城关系算起,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韩间已缔结友好省市(姊妹城市)关系206对,韩国成为除日美两国外与中国签订友好城市协议最多的国家。最初,中国连云港市和韩国木浦市缔结友城关系,主要是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时至今日,中韩城市外交合作领域不再限于经贸投资领域,其交往发展广泛辐射到地方政务、文化旅游、科技创新、教育培训、医疗卫生、体育运动、妇女儿童权益、环境保护、城市治理等各个领域,交往成果可谓是全面开花。与此同时,中韩地方政府间的交往层次不断深化,由最初的省市一级行政单位发展到区县级行政单位,社会组织、市民团体乃至个人纷纷加入到该行列。可以说,城市外交为中韩地方关系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营造了有利氛围,其在经贸投资、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城市治理、生态保护等诸多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成果良多,惠泽民众。经历了初期的接触和探索阶段后,经过磨合与调整,中韩城市外交发展逐渐走向稳定增长阶段,其交往目的和目标由最初的注重获得转向合作共赢发展。在此背景下,中韩国际友好城市的缔结形式不再限于“一对一”关系,开始转向“一对多”方式,而交往模式则由双边为主发展到双边与多边并重,中韩地方政府更深刻地认识到城市国际组织的积极的建设性作用,交往对象也由经济发达地区逐步向其他地区辐射。总体来看,中韩城市外交发展势头良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当然,不能就此回避中韩城市外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友好城市总体发展不平衡、合作形式比较单一、民间主体参与不足、传播力度不够导致民众存在误解、扩大贸易引发双方经贸摩擦。虽然中韩地方政府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但往往是事倍功半。而究其原因则十分复杂,一些属于结构性的因素远非地方政府之力所能解决。如在超国家层面,国际组织越来越多的发挥作用而逐渐改变了既有的交往格局。在国家层面,中央政府的制约、国内政治等因素的影响难以排除。在民间层面,非政府组织、传媒集团等社会组织实体,也谋求在对外交往中表达利益诉求,都成为无法忽视的重要因素。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相交织,地方、国家和国际事务相交融,现阶段中韩城市外交发展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形势和环境,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政策探讨。有鉴于此,本文基于超国家行为体、国家行为体、次国家行为体、社会行为体四个层次,借助白里安·豪京的多层外交理论,并融合加里·马克斯、里斯贝特·胡格提出的多层治理理论,形成理论阐释和具象认识中韩城市外交发展的总体分析框架。从多层外交理论的视角审视,中韩城市外交发展中的一些现实问题系由多元行为主体的影响交互所造成,远非是地方政府层次一力所能突破解决。同样,在多层面政治舞台上发挥作用的,还包括超国家行为体层面的各类国际组织、国家行为体的代表——中央政府,以及社会行为体层面的非政府组织和日益活跃的各类传媒力量。由于公民社会、地方行政、国家政治、国际政治在囯际政治国内化、国内政治国际化的交互作用下日益结合为一个多层化的世界政治舞台,由此中韩城市外交发展所牵涉到各层面因素也越来越多。其中的任何一个行为主体要实现自身的价值目标,必须在社会、地方、国家和国际的多个维度层次上同时采取行动,才能够有望获得最终的成功。显然,中韩城市外交要取得持续健康的长足发展,离不开社会行为体、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国际组织等多元主体层次的共同努力与合作。基于多层外交理论的视角,当前中韩城市外交发展存在合作形式单一、民间主体参与不足、传播力度不够、民众时有误解等突出问题,其中的一些问题虽然地方政府或能自力解决,但平衡区域发展、解决两国经贸摩擦等绝非地方政府能力之所及。以中韩地方经贸摩擦为例,虽然市民团体抗议、反倾销调查、构筑技术性壁垒等单一化的表象不时呈现,但实质却与国家层面的中韩同为外贸型经济增长模式不无关系。伴随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步伐加快,中韩间产品差距减小、市场争夺趋于激烈,加之两国经贸依存度颇高,尽管中韩地方政府有较大意愿去寻求解决这些问题,但调整外贸、产业结构政策等属于中央政府权限,地方政府奈何不得,在政治、安全、外交等敏感议题上更是如此。不过,上述表象并不是说地方政府无可作为。其实,中韩地方政府可以借助参与国际次区域合作和国际城市组织的契机,为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共同努力在国际平台上寻找更多的合作机会,也可以在联合国框架下、借助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来解决彼此间的争端。总而言之,积极推动中韩城市外交发展符合两国的核心利益诉求,有利于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行稳致远、健康发展。在此过程中,包括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国际组织在内的多个主体层次上的共同努力、统筹协调缺一不可。这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是中韩友好城市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不仅与中韩地方资源禀赋条件以及当地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意愿有关,更与国家层面的宏观发展政策等密切相关。对此,除地方政府自身的积极努力外,还需要国家层次宏观政策上的资源平衡调配,尤其是向中韩发展落后地区予以政策性倾斜,促进其走上外向型合作发展道路,更多、更全面地展现城市外交在新时期中韩伙伴关系发展中的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二、关于摩擦机制的讨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摩擦机制的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1)表面织构润滑减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表面织构摩擦及润滑性能的影响因素
    1.1 表面织构形状的影响
    1.2 表面织构分布形式的影响
    1.3 表面织构几何参数的影响
    1.4 工况参数的影响
2 表面织构的润滑减摩机制
3 总结与展望

(2)跨境电商供应链弹性形成机理及动态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现实背景
        二、理论背景
    第二节 问题提出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第四节 可能创新点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理论
        一、复杂网络理论
        二、结构方程模型
        三、系统动力学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CBSC内涵研究综述
        二、CBSCR内涵研究综述
        三、CBSCR形成机理研究综述
        四、CBSCR动态仿真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述评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CBSCR形成机理概念模型研究
    第一节 SCR争议界定
    第二节 CBSCR内涵
        一、CBSCR外部干扰:干扰事件
        二、CBSCR内部能力:影响因素
        三、CBSCR激发过程:内外部交互作用
    第三节 CBSCR形成机理概念模型
        一、CBSCR外部干扰:干扰事件
        二、CBSCR内部能力:影响因素
        三、CBSCR激发过程:内外部交互作用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BSCR外部干扰事件作用机制研究
    第一节 CBSCR干扰事件网络构建
        一、干扰事件筛选方法
        二、干扰事件筛选过程
        三、干扰事件网络构建
    第二节 CBSCR干扰事件网络静态结构分析
        一、节点基本特征分析
        二、节点中心化程度分析
        三、网络中心化程度分析
    第三节 CBSCR干扰事件网络动态结构分析
        一、动态结构仿真策略
        二、动态结构仿真分析
        三、动态结构仿真启示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CBSCR内部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研究
    第一节 CBSCR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一、研究方法及计算结果
        二、基于计算结果分析讨论
        三、影响因素重要性分析
    第二节 CBSCR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模型构建
        一、研究方法及计算结果
        二、基于计算结果的分析讨论
        三、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模型构建
    第三节 CBSCR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实证分析
        一、研究方法及调查结果
        二、基于调查结果的分析讨论
        三、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实证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CBSCR内外部因素交互作用机制研究
    第一节 内外部因素交互作用机制模型的构建
        一、系统边界确定
        二、系统因果关系图
        三、系统流图的构建
    第二节 内外部因素交互作用机制模型参数设置
        一、模型基本初始条件
        二、模型外部因素初始条件
        三、模型内部因素初始条件
    第三节 内外部因素交互作用机制模型仿真分析
        一、基本行为仿真分析
        二、单一策略灵敏度分析
        三、混合策略灵敏度分析
    第四节 CBSCR调控措施及建议
        一、不断完善国际贸易摩擦监督体系
        二、不断完善跨境电商物流投入体系
        三、增强跨境电商供应链结构灵活性
        四、提高跨境电商供应链伙伴间信任
        五、提升跨境电商应对干扰源的能力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贡献
        一、理论贡献
        二、实践贡献
    第三节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CBSCR专家访谈调研问卷
    附录 B CBSCR影响因素重要性调查问卷
    附录 C CBSCR干扰事件网络连接矩阵
    附录 D CBSCR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数据处理程序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及获奖情况

(3)油润滑状态下颗粒尺寸对PTFE/316L密封界面摩擦学行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样制备
    1.2 试验方法
    1.3 磨损的表征与分析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摩擦系数时变特性分析
    2.2 损伤机理分析
        2.2.1 纯油润滑环境
        2.2.2 临界尺寸以上的摩擦
        2.2.3 近临界尺寸的摩擦
        2.2.4 临界尺寸以下的摩擦
    2.3 磨痕参数与平均摩擦系数分析
    2.4 磨损失效机理讨论
3 结论

(4)金融业开放与宏观经济去杠杆(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理论模型
    1. 家庭部门
    2. 金融中介
    3. 企业
    4. 资本品生产企业
    5. 零售企业
    6. 货币当局
    7. 市场出清
三、参数估计和校准
    1. 标准性参数的选取
    2. 结构性参数的校准
四、脉冲分析
    1. 国内冲击分析
    2. 外部冲击分析
    3. 政策应对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

(5)俯冲带大断层的强度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俯冲带大断层的温度环境和岩石学环境
2 大断层强度的参数化
    2.1 从摩擦滑动到黏性剪切
    2.2 “锁-滑”断层的强度
3 大断层强度的宏观估算
    3.1 弧前应力场和大断层强度
    3.2 摩擦生热和大断层强度
4 弱断层的动力学意义
    4.1 极小应力降还是完全应力降?
    4.2 造成弱断层的地质原因
    4.3 强度与滑动模式的关系
5 总结

(6)汶川地震失稳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汶川地震不稳定性模型
    1.1 模型的建立
    1.2 本构关系和材料参数
2 地震不稳定性分析
    2.1 初始内摩擦系数的影响
    2.2 断裂带倾角的影响
    2.3 初始黏聚力的影响
    2.4 强度曲线胖度参数的影响
    2.5 强度曲线形状参数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7)数字经济的信息摩擦:信息经济学视角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二、信息摩擦的本质与特征
    (一)信息摩擦的基本概念
    (二)数字技术如何影响了信息摩擦
        1.搜寻匹配算法降低了搜寻摩擦
        2.排序消除了信息不对称
        3.声誉机制消除了信息不对称
        4.消费者数据分析与信息不对称
三、信息摩擦与市场运行效率
    (一)搜寻成本影响市场均衡
    (二)信息不对称与市场运行效率
四、信息摩擦与数字经济监管
    (一)信息保护问题
    (二)信息使用问题
    (三)信息滥用问题
五、思考与展望

(9)我国信贷供给传导机制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信贷供给总量的经济效应
        1.2.2 信贷供给结构的经济效应
        1.2.3 信贷供给价格的经济效应
        1.2.4 信贷风险累积的经济效应
        1.2.5 信贷供给监管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效应
    1.3 主要研究目标、论文结构及主要内容
        1.3.1 主要研究目标
        1.3.2 论文结构及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主要贡献
        1.4.1 研究方法
        1.4.2 主要贡献
第2章 信贷供给宏观经济效应的理论基础
    2.1 信贷供求理论
        2.1.1 宏观信贷供求理论
        2.1.2 微观信贷供求理论
    2.2 信贷价格理论
        2.2.1 可贷资金理论
        2.2.2 金融抑制理论
    2.3 信贷风险理论
        2.3.1 Fisher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
        2.3.2 金融脆弱性理论
    2.4 信贷配给与信贷传导理论
        2.4.1 均衡配给理论
        2.4.2 银行信贷渠道传导理论
        2.4.3 资产负债表渠道传导理论
第3章 我国信贷供给传导机制及其与产出的动态关联分析
    3.1 基于DSGE模型我国信贷供给的微观传导机制分析
        3.1.1 模型设定
        3.1.2 模型均衡
        3.1.3 参数校准与模拟分析
    3.2 我国信贷供给与产出的波动特征及动态关联性分析
        3.2.1 MS-GAS-TVTP模型与TVP-VECM模型原理
        3.2.2 我国产出与信贷波动的阶段性变迁识别及时变转移分析
        3.2.3 动态关联性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信贷供给总量与期限结构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
    4.1 信贷供给总量对宏观经济影响的理论机制分析
    4.2 我国信贷总量扩张与收缩对宏观经济的非对称影响效应分析
        4.2.1 非线性自回归分布滞后(NARDL)模型原理
        4.2.2 变量选取、数据处理及平稳性检验
        4.2.3 我国信贷总量扩张与收缩对产出的非对称影响效应
        4.2.4 我国信贷总量扩张与收缩对通货膨胀的非对称影响效应
    4.3 我国信贷供给期限结构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
        4.3.1 SV-TVP-FAVAR模型原理
        4.3.2 我国信贷供给期限结构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时变效应分析
        4.3.3 我国信贷供给短期结构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时变效应分析
        4.3.4 我国信贷供给中长期结构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时变效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信贷供给价格传导机制及其非线性效应分析
    5.1 信贷供给对宏观经济增长的价格传导机制分析
        5.1.1 投资渠道传导机制分析
        5.1.2 消费渠道传导机制分析
    5.2 ST-BVAR模型原理
        5.2.1 ST-BVAR模型设定
        5.2.2 ST-BVAR模型的非线性检验
    5.3 不同经济周期下信贷价格对经济增长的两阶段传导效应分析
        5.3.1 变量选取、数据处理与经济周期波动区制识别
        5.3.2 第一阶段信贷价格对投资与消费的非线性影响效应
        5.3.3 第二阶段投资与消费对产出的非线性影响效应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信贷风险对宏观经济及信贷调控有效性的异质性影响效应分析
    6.1 多元方向分位数向量自回归(MDQVAR)模型
    6.2 不同经济周期下信贷风险对宏观经济的异质性影响效应分析
        6.2.1 理论机制分析
        6.2.2 变量选取及数据处理
        6.2.3 分位数脉冲响应分析
    6.3 不同信贷风险水平下信贷调控宏观经济有效性分析
        6.3.1 变量选取及数据处理
        6.3.2 分位数脉冲响应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我国信贷监管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效应分析
    7.1 理论背景与影响机制分析
    7.2 信贷监管的不同强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异质性影响分析
        7.2.1 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7.2.2 经济增长目标下信贷监管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分析
        7.2.3 物价稳定目标下信贷监管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分析
        7.2.4 金融稳定目标下信贷监管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分析
    7.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多层外交理论视角下中韩城市外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既有研究述评
    三、研究框架与方法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
    四、主要创新和不足
        (一)主要创新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城市外交的界定、沿革和理论基础
    一、城市外交的界定
        (一)城市外交的定义
        (二)城市外交的特征
        (三)城市外交的形式
        (四)城市外交的作用
    二、城市外交的沿革
        (一)城市外交的发展
        (二)城市外交的繁荣
        (三)中国的城市外交
    三、城市外交地位的确立
        (一)城市成为城市外交的主体
        (二)城市外交被纳入国家顶层设计
        (三)城市国际组织提振城市外交地位
    四、多层外交理论对城市外交的阐释
        (一)多层外交理论的内核
        (二)多层外交理论的辨析
        (三)对城市外交的再阐释
    小结
第二章 中韩城市外交的演变发展与地位作用
    一、中韩城市外交的发展历程
        (一)接触探索阶段
        (二)磨合调整阶段
        (三)稳定增长阶段
    二、中韩城市外交的基本情况
        (一)中韩双边交往情况
        (二)中韩多边交往情况
    三、中韩城市外交的进展成效
        (一)友好城市数量持续增加
        (二)友好城市合作领域扩大
        (三)友好城市合作层次加深
        (四)发展成果惠及两国人民
    四、中韩城市外交的发展特点
        (一)交往对象的多层次性
        (二)同层交往的非唯一性
        (三)结好偏好经济发达地区
        (四)从注重获得走向合作共赢
    五、城市外交在中韩关系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城市外交在中韩关系发展中的地位
        (二)城市外交对中韩关系发展的积极作用
    小结
第三章 中韩城市外交主要行为体层次分析
    一、超国家行为体层次
        (一)全球性国际组织
        (二)区域性国际组织
    二、国家行为体层次
        (一)居于支配地位的中央政府
        (二)囿于地域主义的国内政党
    三、次国家行为体层次
        (一)具备担当城市外交主体能力和意愿的城市
        (二)外部环境有利于作为城市外交主体的城市
    四、社会行为体层次
        (一)不能被忽视的非政府组织
        (二)引领舆论的新旧传媒集团
    五、不同行为主体间的相互作用
        (一)次国家行为体与国家行为体的相互作用
        (二)次国家行为体与超国家行为体相互影响
        (三)社会行为体对次国家行为体的不同影响
    小结
第四章 中韩城市外交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及成因
    一、各地区总体发展不均衡
        (一)资源条件导致的友城分布不均
        (二)政府偏好招致各项发展不平衡
    二、合作形式单一、影响受限
        (一)开展城市外交常用的合作方式
        (二)倚重某一形式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以浙江为例评估城市外交效果
    三、民间主体参与程度不高
        (一)中韩城市外交由官方主导
        (二)官方合作欠灵活、效果不佳
        (三)政府参与过多、民间积极性低
    四、传播不足、民众易受误导
        (一)塑造城市形象太重视官方交流
        (二)效果不理想、应重视渠道和方式
        (三)第三方误导易致民众看法片面
    五、经济摩擦、贸易保护增多
        (一)中韩双边经贸总体情况
        (二)中韩经济摩擦现象增多
        (三)韩国过度采用保护手段
    六、多层外交理论下中韩城市外交问题成因分析
        (一)相关利益集团的干预
        (二)地方条件能力的差异
        (三)国家制度体制的制约
        (四)国际组织调解的盲区
    小结
第五章 推动中韩城市外交发展的路径抉择
    一、运用国家力量,统筹地方发展
        (一)明确中央和地方的权力边界
        (二)平衡中央和地方的资源调配
    二、拓宽交往渠道,创新合作形式
        (一)借鉴其他国家城市外交模式
        (二)加深合作层次尝试内容创新
    三、鼓励多方参与,建立互惠机制
        (一)鼓励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参与
        (二)落实惠民机制争取民众支持
    四、重视媒介作用,强化传播力度
        (一)注重媒体公关树立良好形象
        (二)拓宽传播渠道丰富传播手段
        (三)加强对自媒体的监控和疏导
    五、借力国家外交,融入国际组织
        (一)借助国家外交改善外部环境
        (二)大力发挥国际组织建设作用
    六、促进发展战略对接,深化城市外交作用
        (一)“一带一路”倡议与“新北方”“新南方政策”
        (二)发展战略对接对中韩城市外交发展的积极影响
        (三)深化城市外交对中韩发展战略对接的促进作用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四、关于摩擦机制的讨论(论文参考文献)

  • [1]表面织构润滑减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J]. 黄云磊,钟林,王国荣,魏刚,彭事超. 表面技术, 2021
  • [2]跨境电商供应链弹性形成机理及动态仿真研究[D]. 刘宪立. 云南财经大学, 2021
  • [3]油润滑状态下颗粒尺寸对PTFE/316L密封界面摩擦学行为的影响[J]. 沈明学,李波,李圣鑫,赵火平,熊光耀.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21(06)
  • [4]金融业开放与宏观经济去杠杆[J]. 梅冬州,宋佳馨. 中国工业经济, 2021(10)
  • [5]俯冲带大断层的强度问题[J]. 王克林. 地球物理学报, 2021(10)
  • [6]汶川地震失稳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J]. 李平恩,廖力,奉建州. 地球物理学报, 2021(10)
  • [7]数字经济的信息摩擦:信息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 李三希,王泰茗,武玙璠.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 [8]冰雪运动雪上摩擦学与雪蜡研究现状[J]. 郝晓晴,刘钰博,吴杨,刘钦泽,王道爱,周峰. 摩擦学学报, 2021(05)
  • [9]我国信贷供给传导机制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研究[D]. 王薇. 吉林大学, 2021(01)
  • [10]多层外交理论视角下中韩城市外交研究[D]. 许菲. 吉林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摩擦机理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