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克旺冠心病诊疗计算机系统在我院研发成功

陈克旺冠心病诊疗计算机系统在我院研发成功

一、我院陈可望诊治冠心病电脑系统研制成功(论文文献综述)

韩雪[1](2020)在《居家康复训练方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干预效果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居家康复训练方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干预效果的影响,以期能改善术后躯体功能状态、提高康复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并形成一套可操作性强的居家康复训练方案,为临床开展居家康复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属于随机对照试验,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骨科就诊的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将符合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调查访谈及预实验等方法整理相关数据和锻炼内容,按照循证依据制定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居家康复训练方案,然后再对两组实施干预,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指导,干预组在术后2周时增加居家康复训练,持续干预10周。采用微信方式随访6个月,分别在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测量骨关节指数评分(包含疼痛、僵硬、躯体功能三个维度)、康复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在术后6个月时统计患者首次独立步行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及干预组方案完成情况。结果:本研究纳入90例患者,脱落5例,最终纳入85例,其中干预组43例,对照组42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疾病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前两组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康复自我效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3个月及6月时两组骨关节炎指数总分、疼痛维度评分、躯体功能维度评分、康复自我效能评分及生活质量总平均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两组骨关节炎指数(僵硬维度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两组患者首次独立步行时间及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80%的患者居家康复训练方案完成度超过80%。结论:居家康复训练方案能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改善躯体功能、加速术后康复,此外还能显着提高患者康复自我效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等,但对改善关节僵硬作用尚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探讨。

吴光亮[2](2017)在《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关键基因与缺血性中风及其中医证候易感性的关联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基因富集技术筛选出影响缺血性中风病的重要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并对其2个关键基因: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 6(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6,TRAF6)基因及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4,TLR4)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与缺血性中风(Ischemic Stroke,IS)及其中医证候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此外,我们还对其关键基因多态性与血清血脂水平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我们希望本研究可以为进一步研究缺血性中风的遗传机制奠定一定的基础,以及为揭示缺血性中风病中医辨证分型的科学内涵提供一定的遗传学依据。方法:本研究运用遗传流行病学的方法采用基因组富集(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等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基因芯片表达谱数据,并初步筛选出在转录水平上影响缺血性中风的通路及基因;继而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共纳入缺血性中风病患者184例,对照组116例。运用Sanger基因分型技术对研究对象的外周静脉血的TRTF6基因rs5030411、rs5030416功能SNPs、以及TLR4基因的rs10759932、rs11536889和rs1927914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检测。使用SPSS17.0 for windows、STATA(STATA College Station,Texas,USA)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经过筛查后,本研究在GEO数据库中筛选到了 1套芯片数据,即GSE16561,对此套数据直接进行基因组富集分析,得到了影响缺血性中风的关键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及该通路上的关键差异基因(TLR4、TR4F6)。2.哈温平衡(Hardy-WeinbergEquilibrium,HWE)检验:所研究的5个基因位点在对照组中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WE平衡定律(P>0.050)。3.TR F6基因单位点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易感性的分析结果(1)TRTF6基因的rs5030411和rs5030416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易感性的不存在关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0)。(2)TF6基因的rs5030411和rs5030416多态性与男性、女性缺血性中风易感性的不存在关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0)。4.TLR4基因单位点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易感性的分析结果(1)对rs10759932的研究,我们发现其3种遗传模型与缺血性中风易感性相关:其中,在杂合子遗传模型(Model 2:OR=0.095,95%CI:0.022-0.414,P=0.002)和纯合子模型(Model 2:OR=0.130,95%CI:0.029-0.581,P=0.008)其多态性与性缺血性中风的易感性相关;在隐性遗传模型中,rs10759932多态性与性缺血性中风的易感性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odel 2:OR=9.120,95%CI:2.224-37.396,P=0.002)。(2)对rs1927914分析,结果提示:纯合子遗传模型,我们发现rs1927914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易感性相关(Model 2:OR=0.226,95%CI:0.067-0.764,P=0.017);而隐性遗传模型,我们发现rs1927914与缺血性中风易感性相关(Model 1:OR=2.246,95%CI:1.214-4.158,P=0.010,Model 2:OR=3.522,95%CI:1.128-10.996,P=0.030)。(3)TLR4基因rs1 1536889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易感性的不存在关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0)。(4)在女性分层的研究中,结果示:TLR4基因rs10759932多态性与女性缺血性中风的易感性相关。杂合子模型:(Model 2:OR=0.024,95%CI:0.002-0.364,P=0.007);纯合子遗传模型结果为(Model 2:OR=0.014,95%CI:0.001-0.234,P=0.003);此外,隐性遗传模型中,在经过多因素调整的的Model 2中,结果示rs10759932多态性与女性缺血性中风的易感性相关(OR=52.29,95%CI:3.753-728.48,P=0.003)。(5)在女性分层的研究中,结果示:TLR4基因rs1927914多态性与女性缺血性中风的易感性相关:杂合子遗传模型(Model 2:OR=0.070,95%CI:0.006-0.865,P=0.038);纯合子遗传模型(Model 2:OR=0.065,95%CI:0.007-0.630,P=0.018);此外,在隐性遗传模型的中,我们发现其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易感性相关:(OR=15.078,95%CI:1.621-140.25,P=0.017)。(6)在男性的分层分析中,结果示:在经过多因素校正的显性遗传模型的Model 2,TLR4基因rs1927914多态性与男性缺血性中风的易感性相关(OR:0.147,95%CI:0.023-0.952,P=0.044)。5.Toll样信号通路关键基因位点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不同中医证候的分析结果(1)风证:在对缺血性中风风证及非风证的研究中,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TRAF6基因rs5030411、rs5030416 多态性,以及 TLR4基因 rs10759932、rs11536889 和rs1927914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痰证易感性不存在关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2)痰证:在对痰证及非痰证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分析中,研究结果表明TRAF6、TLR4基因所候选的5个基因位点多态性均与缺血性中风痰证易感性不存在关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3)血瘀证:在对血瘀证及非血瘀证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分析中,研究结果表明TRAF6基因 rs5030411、rs5030416 多态性,以及TLR4基因 rs10759932、rs11536889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痰证易感性的不存在关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而在对TLR4财基因rs1927914多态性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其显性模型在校正性别、年龄的Model 1中,其与缺血性中风痰证易感性有统计学意义(OR=2.182,95%CI:1.026-4.639,P=0.043),但是在多因素校正的Model 2,这一统计学关联则未被重复。(4)气虚证:在对气虚与非气虚证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研究中,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TRAF6、TLR4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气虚证易感性的不存在关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6.TRAF6、TLR4基因位点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患者血脂水平的分析结果研究发现TLR4基因rs11536889多态性均与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清LDL水平存在关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dj2=0.046)。结论:(1)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可能是影响缺血性中风的关键通路。(2)TLR4基因rs10759932多态性可能与汉族人群缺血性中风有关,其A1A2和A2A2基因型可能是汉族人群缺血性中风的保护因素,可能会降低汉族人群、特别是汉族女性人群缺血性中风易感性的风险。(3)TLR4基因rs1927914多态性可能与汉族人群缺血性中风有关,其A1A2和A2A2基因型可能是汉族人群缺血性中风的保护因素,可能会降低汉族人群、特别是汉族女性人群缺血性中风易感性的风险;此结果在汉族男性人群同样可以得到验证。(4)TRAF6、TLR4基因rs5030411和rs5030416多态性可能与缺血性中风风证、痰证、气虚证、血瘀证易感性风险无关。(5)TLR4基因rs10759932、rs11536889以及rs1927914多态性可能与缺血性中风风证、痰证、气虚证、血瘀证易感性风险无关。(6)TLR4基因rs11536889多态性可能与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代谢相关。

蒋春红[3](2013)在《社区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网络干预模式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建立一种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媒介、以病人为中心、将病人的自我管理与临床保健支持相结合的社区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网络干预模式,来有效地管理社区高血压患者,降低心血管疾病和总死亡的危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本研究以自我效能理论、以病人为中心和病人授权等理论为指导,通过借鉴慢性病保健模型来创建社区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网络干预模式。然后实施以社区为基础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网络干预模式进行效果评价。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是以武汉市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的符合要求并自愿参加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血压筛选、完成基线调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然后,在同一社区内,将招募到的高血压病人随机分配到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除了接受社区常规三级管理外,还接受基于网络的自我管理干预,对照组则只接受社区常规三级管理模式。干预3个月完成后再次用基线时的调查问卷和定性访谈提纲对研究对象进行结局调查,以便评价基于网络的自我管理干预的效果。[结果]经检验,干预组和对照组之间的社会人口信息学变量和基线时的各结局变量都没有统计学差异,两组具有可比性。完成3个月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结局期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比基线有所下降,但干预组下降的更明显,其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比对照组多下降了7.9mmHg和2.2mmHg,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结局期的血压控制率都有所提高,分别为46.6%和23.2%,但干预组血压控制率比对照组高出23.4%,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两组结局期的体重指数都有所下降,但干预组比对照组多下降了0.05Kg/m2,有统计学差异(p<0.001)。干预组结局期的有氧锻炼时间和与医生沟通情况都比基线有所改善,而对照组结局期的这两个变量值则比基线还有所减少,两组变化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干预组生命质量评分在3个月后有所增加,而对照组则有所下降,两组生命质量评分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于自我效能、腰围、拉伸和力量锻炼时间、认知症状管理以及卫生服务利用等结局变量,干预组和对照组在3个月后都有所改善,但两组变化值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干预组中完成研究的患者与失访患者在网络干预系统上登陆次数差异显着,分别为14.22次和8.14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定性访谈发现,社区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网络干预增加了患者的知识、技能和自信心并改善了健康行为,提高了社区高血压病人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强了医医沟通和医患沟通。在线健康教育、个体化的指导评估、讨论组和提醒功能是参与者认为最有用的干预措施,而花费较多时间以及网站信息表达不够通俗等则是使用该网络干预所遇到问题。[结论]社区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网络干预模式可以:降低血压水平,提高血压控制率,降低体重指数,增加患者的知识、技能和自信心,密切医患关系,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提高社区高血压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因此可认为,具有在线健康教育、个体化的指导评估、讨论组、提醒等功能的具有个性化和互动性特征的社区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网络干预模式是一种效果较好的疾病管理模式。[创新]在国内首次创建了应用慢性病保健模型、将自我管理与临床保健相结合、多学科合作、以患者为中心、集在线健康教育和个体化指导干预于一体的社区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网络干预模式,而且是首次进行的基于网络的社区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孟庆恒[4](2013)在《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文中认为目的:在各种非创伤性脑出血患者的病因中,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占90%左右,而且目前有进一步上升到趋势;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常见的出血部位主要在基底节区,包括基底核和内囊等。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单纯从出血量上讲,公认的为凡超过30ml的患者建议行外科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这样就造成出血量少于30ml的全部患者和一部分出血量稍大于30ml的患者采取了常规传统内科保守治疗;对于这部分患者而言,虽然死亡率不是很高,但是致残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家人的正常生活,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担。本课题旨在在出血早期出血部位所受压的神经纤维束未被完全不可逆性损伤的情况下,对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的治疗效果(尤其是患者的致残率)等问题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从而了解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对于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为以后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更合理、安全、有效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本课题以2008年7月-2012年11月因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入住海洋石油总医院神经外科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对其中32名患者在24小时内采取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治疗,术后辅以常规传统内科和正规康复治疗,命名为手术组;对其中30例患者采取常规传统内科保守治疗,命名为保守组。分别收集所有患者入院即刻、手术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保守组患者治疗后1周、1个月的上、下肢肢体功能障碍和语言功能障碍情况,并对组内不同时间段和组间相同时间段的肢体功能障碍情况和语言功能障碍情况进行统计和相关性对比分析。结果:1.手术组患者入院即刻和术后即刻的肢体功能障碍情况比较无差异(均P>0.05,上肢X2=1.658,下肢X2=0.400);患者在术前和术后语言功能障碍情况比较差异(P<0.05);2.手术组患者入院即刻和术后1周的肢体功能障碍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上肢X2=1.658,下肢X2=0.400);手术组术后即刻和术后1周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上肢X2=1.658,下肢X2=0.400);手术组术后1周和保守组治疗后1周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上肢X2=6.800,下肢X2=5.735);手术组术后1周和保守组治疗1周语言功能障碍情况比较差异(P<0.05);保守组入院和治疗1周语言功能障碍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3.手术组术后1月和保守组治疗1月肢体功能障碍情况比较显着差异(P<0.05,上肢X2=24.925,下肢X2=14.133);手术组术后1月和保守组治疗后1月语言功能障碍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手术组入院即刻和术后即刻语言功能障碍情况比较差异(P<0.05),保守组治疗后1周和1月患侧语言功能障碍情况比较差异(P<0.05);4.两组患者治疗后1月扩展Glasgow转归评分比较明显差异(P<0.05,X2=28.021)。结论:1.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对于基底节区少量(30ml左右)HICH所致的肢体功能障碍的缓解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而对于语言功能障碍的缓解有立竿见影的作用;语言功能障碍开始缓解的时间要早于肢体功能障碍开始缓解的时间;2.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对于基底节区少量(30ml左右)HICH所致的肢体功能障碍的术后1周疗效差,但无加重的趋势,而对于语言功能障碍的术后1周疗效良好;3.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对于基底节区少量(30ml左右)HICH所致的肢体功能障碍的1月疗效佳,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而对于语言功能障碍的1月疗效无临床价值;与保守治疗患者的区别在于开始缓解的时间方面:手术组在手术即刻患者的语言功能障碍就开始缓解,而保守组患者在保守治疗1周后才明显缓解;4.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对于基底节区少量(30ml左右)HICH患者的术后1月疗效良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尹伟[5](2008)在《舌根平面阻塞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存在舌根平面阻塞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临床及多导睡眠监测指标的特点。及舌根平面阻塞的出现与年龄,肥胖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30例经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hy,PSG)监测确诊的OSAHS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以睡眠时打鼾、呼吸暂停、憋喘、白天嗜睡等症状来我院睡眠呼吸障碍诊疗中心就诊,既往无上气道手术史,排除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功能不全等特殊病因引起的睡眠呼吸障碍及意识障碍、严重精神疾患、长期酗酒、滥用药物史等严重影响监测结果的情况。对所有患者行耳鼻喉科常规检查,纤维鼻咽镜检查,并行muller实验。记录鼻咽,腭咽及舌根平面阻塞情况。并于山东大学卫生部耳鼻咽喉科学重点实验室行全夜(超过7h)PSG监测。所有患者监测结果均符合OSAHS诊断标准,将患者根据是否存在舌根平面阻塞分为两组,A组:120例存在舌根平面狭窄的患者,其中轻度26例,中度18例,重度76例,B组:110例不存在舌根平面狭窄的患者,其中轻度26例,中度24例,重度60例。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以(?)±s描述年龄,体质指数(bodymass index,BMI)及NREMⅠ期睡眠,NREMⅡ期睡眠,NREMⅢ期、Ⅳ期睡眠、REM睡眠占睡眠时间比例,呼吸暂停指数(apnea index,AI),低通气指数(hypopnea index,HI),微觉醒指数、最长呼吸紊乱事件、最低血氧饱和度等计量资料,将两组资料经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者用两样本t检验,否则使用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Wilcoxon两样本比较法),比较两组患者上述资料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1)230例OSAHS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腭咽平面阻塞,其中120例存在舌根平面的阻塞,105例存在各种鼻阻塞性疾病,53例同时存在舌根平面阻塞与鼻阻塞性疾病。(2)2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20例,女性患者10例。轻度52例,中度42例,重度136例。年龄20~68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54 kg/m2,其中超重者占24.0%,肥胖者占69.0%。(3)两组患者比较,存在舌根平面阻塞者整体年龄偏大,NREMⅠ期睡眠较多,NREMⅡ期睡眠较少,呼吸暂停指数(apnea index,AI)较大,低通气指数(hypopnea index,HI)较小;而体质指数、NREMⅢ期、Ⅳ期睡眠、REM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微觉醒指数、最长呼吸紊乱事件、最低血氧饱和度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OSAHS患者大多存在多平面的阻塞,舌根平面阻塞在OSAHS患者中发生率较高。有多数属于肥胖患者。伴有舌根平面阻塞的患者整体年龄偏大,病情较重,表现为睡眠结构紊乱较重,呼吸事件中呼吸暂停较多,低通气较少。

刘兴烈[6](2008)在《慢性肾衰中医临床路径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慢性肾衰竭是多种原发或继发性肾脏疾病晚期的共同归宿,是一组以进行性肾单位毁损从而使肾脏的排泄功能、内环境稳定功能和内分泌功能等发生障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在美国发展起来的临床路径是一种具有提高医疗效率,降低医疗费用潜在好处的管理策略,而且可以保持或者提高护理质量。而中医药学已是我国卫生保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慢性肾衰治疗上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广东省中医院为规范化治疗,提高医疗品质,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制订了慢性肾衰中医临床路径。目的本课题通过确立慢性肾衰病人住院期间中医临床路径和临床方案、研究关键临床方案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进行临床路径实施的效果评价,旨在为促进临床路径在其它肾病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可行的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非同期队列研究,对比实施临床路径之前(2003年1月~2004年4月,传统组)与实施临床路径之后(2006年1月~2007年12月,路径组)在广东省中医院内一科住院治疗的慢性肾衰患者的主要相关情况。主要评价指标包括:1.住院时间;2.住院费用;3.中医证候积分;4.生存质量的改善;5.住院并发症;5.60天再住院率;7.住院病死率及90天病死率;8.患者满意度;9.医疗品质;10.患者教育。结果本研究路径组110例,传统组105例,共21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型分布、西医临床分期、既往史积分、基础病积分等基线资料上无明显差异。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由(25.19±12.23)下降到(15.21±9.98),P值=0.003。平均住院总费用与住院平均每日费用呈下降趋势;平均住院总费用由(9597.59±4982.37)元下降到(7013.59±3922.31)元,P值=0.006;住院平均每日费用由(757.59±168.12)元下降到(412.33±136.66)元,P值=0.009;其中药物费用、理化费用、其它费用均下降,治疗费用有所上升。治疗后路径组中医证候积分(101.01±61.21)与传统组(153.33±62.22)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值=0.008;两组患者SF-36记分比较,采用t检验,得双侧P<0.05,按a=0.05的水准,路径组与传统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预示两组患者在SF-36记分上有明显差异,路径组患者在一般健康状况、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健康变化等方面比传统组均有明显好转;两组患者SCL-90记分比较采用t检验,得双侧P<0.05,按a=0.05的水准,路径组与传统组记分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路径组患者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等变化等方面比传统组均有明显好转。住院病死率、60天内病死率、住院并发症、60天内再住院率无统计学意义。实施临床路径后两组患者满意度有明显差别;中医特色治疗率增加;更重视对患者病情的量化评估和患者以及其家属的教育。结论慢性肾衰病人住院期间临床路径的实施可促使医护人员及时完成监护诊疗工作,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有效利用卫生资源;临床路径实施为病人治疗护理提供一个前瞻性标准化模式,促使医患双方共同促进病人的术后康复进程,最终达到提高病人满意度的目的。同时,本研究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明确了中医药在非透析期的应用效果,拟定的临床路径表根据诊疗常规规定了中医中药、中成药的运用,规范了祖国传统医学在慢性肾衰非透析期的应用。

宋昳星[7](2007)在《张吉教授诊治类风湿关节炎的专家软件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表现为对称多发性关节炎,可累及关节软骨、韧带、肌腱,病程呈进行性,且呈自发性发作和自动缓解,晚期可累及全身多组织及脏器,并出现关节畸形,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功能障碍或丧失。西医对本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未明,认为可能与免疫、感染、遗传、环境及心理等因素有关,目前尚未研制出治疗本病的特效药物。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痹症”的范畴,中医药疗法疗效显着,安全性好,在临床诊治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知名中医专家张吉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善治类风湿关节炎,脑血管病,哮喘等疑难病症。为了继承老专家治疗RA的经验,并使之更广泛、便捷地应用于临床与教学。本研究利用计算机在信息处理领域的易于保存、复制与传播的优势,用计算机程序语言表达专家对诊治RA的思路,进而完成关于该病的诊疗软件,以便更好的发扬和继承专家经验。研究方法:在整理和总结张吉教授关于诊治类风湿病的专家经验基础上,归纳出张吉教授诊治RA的11个证候分型,及相应的针灸常用穴和中药组方;使用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为平台的Visual Basic 6.0(简称VB)语言,设计专家系统软件的输入模块、输出模块、控制模块。通过计算机VB语言对相关信息的数据化处理,使之形成专家思维的计算机程序表达。研究结果:研制成张吉教授诊治RA的专家软件。本软件只需点击鼠标选择RA患者相应症状并最后确认需辨证诊断,计算机随即显示专家对该RA病证的中医辨证分型诊断、针灸处方及参考中药组方,作为临床的辅助诊疗系统供使用者参考。讨论:该软件作为一种继承和推广专家经验的方式,具有便捷、高效的特点。但是目前仍需要大量的验证工作以确认系统运行的稳定与准确性。在临床症状列表的制定上、窗口设计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完善。

沈宏根,张景湖,李安荣[8](1995)在《安徽省近十年中医药主要研究成果回顾》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对近十余年来安徽省中医药研究成果作了回顾性介绍,其中部分研究成果已经被开发成新产品而投入市场。

蔡庆生,卢贤若,王永福,吴秀惠[9](1986)在《中医数学化问题浅谈》文中提出数学是研究宇宙间形式、数量和结构关系的科学。马克思曾认为,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拟定的关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调查报告中指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有两个主要趋势:第一个是生物科学的迅速发展,第二个是所有科学的数学化。但中医学至今仍在现代数学的门外

陈荣东[10](1986)在《医院用电脑专家系统的研制和开发》文中研究表明 随着人类信息社会的到来,计算机(电脑)尤其是微型计算机在各学科各行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1979年,我国首先研制成功"关幼波教授诊治肝病电脑系统",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电脑中医"。1983年,安徽中医学院"陈可望教授诊治冠心病电脑系统"也开始应用于临床.那么,计算机为什么能象医生那样给人看病,它的原理和结构是什么?它究竟有哪些优点?它的发展前景如何?则是很多同志感兴趣的问题,本文将作概略的介绍和讨论.

二、我院陈可望诊治冠心病电脑系统研制成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院陈可望诊治冠心病电脑系统研制成功(论文提纲范文)

(1)居家康复训练方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干预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流行病学
        1.1.2 TKA术后患者急需居家康复训练
        1.1.3 居家康复训练可促进TKA患者躯体功能康复
    1.2 TKA术后患者居家康复训练国内外干预现状
        1.2.1 国外干预现状
        1.2.2 国内干预现状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文献回顾
    2.1 TKA居家康复概述
    2.2 TKA术后居家康复训练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2.3 TKA术后居家康复训练类型
        2.3.1 家访康复指导
        2.3.2 远程康复指导
    2.4 TKA术后居家康复训练处方
        2.4.1 干预强度
        2.4.2 干预内容
        2.4.3 干预时间
    2.5 TKA术后居家康复训练方案制定的原理
    2.6 小结
第3章 临床实验研究
    3.1 研究对象及方法
        3.1.1 研究设计
        3.1.2 研究对象
        3.1.3 样本量
        3.1.4 伦理原则
        3.1.5 研究指标和评价工具
        3.1.6 干预方法
        3.1.7 资料收集
        3.1.8 质量控制
        3.1.9 数据分析
    3.2 结果
        3.2.1 患者基本情况分析
        3.2.2 患者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及各维度得分的比较
        3.2.3 患者康复自我效能评分及各维度得分的比较
        3.2.4 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各维度得分的比较
        3.2.5 两组患者其他指标的比较
    3.3 讨论
        3.3.1 居家康复训练方案的科学性及实用性分析
        3.3.2 居家康复训练方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WOMAC总分的影响
        3.3.3 居家康复训练方案能够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自我效能
        3.3.4 居家康复训练方案能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生活质量
        3.3.5 干预组对居家康复训练方案的满意度
第4章 总结
    4.1 结论
    4.2 研究特色
    4.3 研究局限性
    4.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关键基因与缺血性中风及其中医证候易感性的关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1.1 中风病疾病负担尤其严重
    1.2 中风病遗传学机制研究尚未完全阐明
    1.3 中医证候与基因组学有相似之处,利用分子通路研究中风病遗传学机制更科学
    1.4 基因芯片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1.4.1 基因芯片
        1.4.2 基因芯片在医学上的应用
第二部分 影响缺血性中风遗传机制重要通路及基因筛选
    2.1 利用通过基因组富集法筛选出影响缺血性中风的重要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及关键基因
    2.2 分子通路可能是研究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候遗传机制的良好结合点之一
    2.3 TLR4、TRAF6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
    2.4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选择
第三部分 TRAF6、TLR4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及其中医证候易感性的关联分析
    3.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1 筛选影响缺血性中风遗传机制的重要通路及其关键基因和位点
        3.1.2 研究对象的来源
        3.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3.1.4 诊断标准
        3.1.5 临床资料的收集
        3.1.6 实验材料
        3.1.7 质量控制
        3.1.8 统计学分析
    3.2 研究结果
        3.2.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3.2.2 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 (HWE)检验
        3.2.3 病例组各中医证型基因型分布情况
        3.2.4 Toll样信号通路关键基因单位点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的关联分析
        3.2.5 Toll样信号通路关键基因位点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不同中医证候的关联分析
        3.2.6 TRAF6、TLR4基因位点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患者血脂水平的关联性分析
    3.3 讨论
        3.3.1 Toll样信号通路介导缺血性中风后的炎症反应
        3.3.2 基因(TRAF6、TLR4)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的相关性
        3.3.3 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中医证的相关性
        3.3.4 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患者血脂水平相关性
        3.3.5 本研究的创新性
        3.3.6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3)社区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网络干预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理论基础
    一 国内外研究进展
        1.1 慢性病自我管理
        1.2 基于网络的慢性病自我管理干预
    二 理论基础
        2.1 以病人为中心的保健模式
        2.2 病人授权理论
        2.3 自我效能理论
        2.4 慢性病保健模型
    三 自我管理网络干预模型的构建
    四 操作性定义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
    二 研究设计与研究对象
    三 研究方法
    四 统计学方法
    五 质量控制
    六 伦理学考虑
    七 总体技术路线图
第四章 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网络干预模式的创建与实施
    一 社区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网络干预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二 社区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网络干预的内容
    三 社区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网络干预的方式
    四 指导者干预指南的制定
    五 高血压自我管理网络干预系统的开发
    六 社区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网络干预模式的实施
第五章 结果
    一 定量研究结果
        1.1 干预组和对照组基线信息比较
        1.2 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网络干预对研究对象各变量的影响
    二 定性研究结果
        2.1 受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2.2 患者使用该干预模式的自感收获
        2.3 患者认为有用的网络干预措施
        2.4 患者使用网络干预系统所遇到的问题
        2.5 医护人员对该网络干预模式的评价
第六章 讨论
    一 定量结果的讨论
    二 定性结果的讨论
    三 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网络干预模式对慢性病保健模型理论应用的效果评价
第七章 结论
    一 本研究的结论
    二 本研究的创新
    三 本研究的局限
    四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五 对我国慢性病管理的启示
致谢
参考文献
基于网络的慢性病自我管理干预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课题
附件2 调查问卷
附件3 访谈提纲
附件4 干预指南目录
附件5 伦理审查证明
附件6 知情同意书

(4)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相关解剖知识、概念和评价标准
        1.2.1 内囊的供血和组成成分
        1.2.2 基底核的组成、分类和基底节区的概念
        1.2.3 椎体束的解剖
        1.2.4 语言功能障碍的分类
        1.2.5 患者肢体功能障碍评估分级
        1.2.6 GCS评分
        1.2.7 扩展Glasgow转归评分
        1.2.8 患者出血量计算方法
    1.3 两组患者入院资料比较
        1.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3.2 两组患者入院轻重程度比较
        1.3.3 两组患者入院时肢体功能障碍情况比较
        1.3.4 两组患者入院时语言功能障碍情况比较
    1.4 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和常规传统内科保守治疗方法
        1.4.1 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1.4.2 常规传统内科保守治疗方法
    1.5 统计学方法
结果
    2.1 手术组术前和术后即刻患侧肢体功能障碍情况比较
    2.2 手术组术后即刻和术后1周患侧肢体功能障碍情况比较
    2.3 手术组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患侧肢体功能障碍情况比较
    2.4 保守组入院即刻和治疗后1周患侧肢体功能障碍情况比较
    2.5 保守组入院治疗后1周和1个月患侧肢体功能障碍情况比较
    2.6 手术组术后即刻和保守组入院患侧肢体功能障碍情况比较
    2.7 手术组术后1周和保守组治疗后1周患侧肢体功能障碍情况比较
    2.8 手术组术后1个月和保守组治疗后1月患侧肢体功能障碍情况比较
    2.9 两组患者组内和组间语言功能障碍情况比较
    2.10 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扩展Glasgow转归评分比较
    2.11 具体病例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5)舌根平面阻塞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录一 表格
附录二 图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慢性肾衰中医临床路径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 对临床路径的认识
        (一) 临床路径的背景与起源
        (二) 开展临床路径的趋势
        (三) 临床路径的定义、内涵与特点
        (四) 临床路径的理论基础
        (五) 实施临床路径的意义
        (六) 临床路径的目标
        (七) 实施临床路径的原因、长期效果、优点与障碍
        (八) 临床路径研发项目管理的策划
        (九) 选择临床路径病种的原则
        (十) 临床路径的实施步骤
        (十一) 实施临床路径医务人员的行为准则
        (十二) 变异
        (十三) 临床路径和循证医学的关系
        (十四) 临床路径与临床实践标准的关系
        (十五) 临床路径与传统医疗模式的区别
        (十六) 临床路径与以往的临床标准化管理工具的区别
        (十七) 结语
    二 医院开发应用临床路径的研究概况
        (一) 在国外应用发展状况
        (二) 在国内应用进展
        (三) 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
        (四) 临床路径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 临床路径中的变异研究概况
        (一) 变异的定义
        (二) 变异的种类
        (三) 变异的分析与处理
        (四) 变异的研究概况
    四 慢性肾衰竭中医临床路径研究概况与展望
        (一)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二) 广东省中医院基本研究发展现状
        (三) 展望
第二部分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实施方法
    3 技术路线图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一般临床资料
    2 样本同质性研究
    3 实施慢性肾衰中医临床路径对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的影响
    4 实施慢性肾衰中医临床路径对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
    5 实施慢性肾衰中医临床路径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6 实施慢性肾衰中医临床路径对患者生存质量与心理健康的影响
    7 实施慢性肾衰中医临床路径对患者住院常见并发症的影响
    8 实施慢性肾衰中医临床路径对患者60天内再住院率的影响
    9 实施慢性肾衰中医临床路径对患者60天内病死率的影响
    10 实施慢性肾衰中医临床路径对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影响
    11 实施慢性肾衰中医临床路径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12 实施慢性肾衰中医临床路径对患者中医特色治疗执行情况的影响
    13 实施慢性肾衰中医临床路径对患者肾衰主要转归的影响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结果分析
        1.1 慢性肾衰中医证型的简约性是实施临床路径的要求
        1.2 临床路径对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的影响
        1.3 并发症
        1.4 再住院率
        1.5 病死率
        1.6 满意度
        1.7 理化检查执行情况
        1.8 中医特色治疗
        1.9 治疗评价
        1.10 患者教育
        1.11 临床评价
    2 实施效果评价
    3 体会
        3.1 实施临床路径的体会
        3.2 确保临床路径有效实施的关键问题
        3.3 临床路径表制定的注意事项
        3.4 实施临床路径效果评价指标的选择
        3.5 临床路径的组织实施
        3.6 变异的处理
        3.7 主要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主持、参加课题、发表论文及表彰与获奖情况
致谢

(7)张吉教授诊治类风湿关节炎的专家软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综述一 类风湿关节炎现代研究新近展
        1 RA 的病因研究进展
        2 RA 的主要发病机制及病理概述
        3 RA 的诊断标准
        4 RA 的治疗新进展
        5 小节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1 历代医家对RA中医病名的认识与研究
        2 古代医家对RA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与研究
        3 古代针灸治疗痹证的刺法研究
        4 针灸治疗RA的临床疗效观察研究进展
        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三 计算机技术在中医学方面的应用
        1 中医专家系统软件的发展
        2 计算机软件应用于针灸方面的研究
        3 计算机应用于中医四诊量化的研究
        4 计算机在中医文献数据库方面的研究
        5 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研发进展
        6 应用于中医药科普及家庭保健系统
        7 小节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正文部分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材料
        2 研究方法
        3 运用Visual Bacis 6.0语言程序进行RA专家诊疗软件设计与制作
        3.1 软件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原则
        3.2 系统模块结构设计的要求与设计
        3.3 进行RA输入模块内信息的代码设计
        3.4 编制软件的程序语言完成专家思路在各设计模块的表达
    结果
        完成张吉教授诊治RA的专家软件
        1 主要功能及特点
        2 主要的人机对话操作界面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中医数学化问题浅谈(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学在中医理论体系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二、中医数学化的途径

四、我院陈可望诊治冠心病电脑系统研制成功(论文参考文献)

  • [1]居家康复训练方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干预效果的研究[D]. 韩雪.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2]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关键基因与缺血性中风及其中医证候易感性的关联性研究[D]. 吴光亮.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01)
  • [3]社区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网络干预模式研究[D]. 蒋春红. 华中科技大学, 2013(02)
  • [4]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价值[D]. 孟庆恒. 天津医科大学, 2013(02)
  • [5]舌根平面阻塞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影响[D]. 尹伟. 山东大学, 2008(01)
  • [6]慢性肾衰中医临床路径的应用研究[D]. 刘兴烈.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09)
  • [7]张吉教授诊治类风湿关节炎的专家软件研究[D]. 宋昳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 [8]安徽省近十年中医药主要研究成果回顾[J]. 沈宏根,张景湖,李安荣.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1995(07)
  • [9]中医数学化问题浅谈[J]. 蔡庆生,卢贤若,王永福,吴秀惠.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86(03)
  • [10]医院用电脑专家系统的研制和开发[J]. 陈荣东. 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1986(03)

标签:;  ;  ;  ;  ;  

陈克旺冠心病诊疗计算机系统在我院研发成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