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辆自制国际运输餐车

我国第一辆自制国际运输餐车

一、我国自制第一辆国际联运餐车(论文文献综述)

张健[1](2013)在《企业联盟能力、技术中介与创新绩效的关联机制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研究了技术中介对战略联盟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在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网络经济兴起的当代,单个企业越来越无法全面掌握最新的市场信息和技术知识,来完成相应的创新。因此,开放式创新正逐步取代传统的封闭式创新,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网络、战略联盟等领域的研究,重点探讨了创新网络结构或网络关系在企业/联盟技术创新绩效持续提高方面的作用,上述领域现已成为管理学界关注的热点。其中,一批研究者关注到战略联盟内的一类重要创新资源来源——技术中介,并对其可能发挥的功能及其内在机理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理论探讨和经验检验。但是,有关技术中介之于联盟技术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仍然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关注:第一,现有研究从微观层面上诠释了技术中介和单个企业创新的问题。然而,技术中介的存在对整个联盟的创新有什么影响?技术中介是否能有效促进联盟创新?现有研究并为涉及。第二,联盟创新是一个中观研究范围,其过程必将伴随着由核心企业(或技术中介)的创新而传导与扩散到整个联盟的问题,因此,这个演化过程中技术中介的内在作用机理又是如何?第三,在技术中介成为我国企业重要技术创新合作伙伴的情况下,由于技术中介的特殊性,企业与技术中介的关系是如何?其是怎么将创新传导与扩散到整个联盟,现有研究并未涉及。上述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包含着深刻的理论价值。本文认为,上述问题在逻辑上存在着相互的衔接性。因此,在对战略联盟、创新网络和企业动态能力等理论综述的基础上,本文就技术中介之于联盟创新绩效的作用和相关机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通过一系列理论推演和经验研究(回归分析、多案例研究、探索式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文章围绕着技术中介这一切入点,主要得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重要结论:(1)在战略联盟背景下,探讨了联盟内特殊的网络特征(内部的技术中介数量)对联盟整体创新绩效的影响。本文将技术中介数量视为不同战略联盟整体网络特征异质性的一个表现,结合对已有研究的系统论述,归纳了联盟内的技术中介在信息传递、成本降低、资源整合方面的主要作用机理,并提出了研究假设。通过对浙江省杭州市的17个产业集群2012年的截面数据的多元回归分析,就相关假设进行了验证,发现了技术中介数量与集群技术创新绩效间存在着正向关系,证明了技术中介在联盟中扮演着非常积极的创新“驱动器”角色。(2)已有研究表明技术中介的存在对企业创新有积极影响,但并未涉及技术中介在创新中发挥其作用的过程机理,也未能考虑到企业间差异对技术中介作用的影响(胡振亚,2012;Klerkx&Leeuwis,2009;Smedlund,2005)。本文将技术中介的作用放置在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以联盟作为外部条件的视眼下来观察,考量了技术中介对核心企业的创新绩效提升,继而提升了联盟的创新绩效。具体而言,本文整合了战略联盟(宏观)、创新网络(中观)以及动态能力(微观)等相关理论,建构起一个可以系统分析技术中介与联盟技术创新绩效间相互关系的综合分析框架,这不仅为技术创新或者战略联盟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架构,也推动了技术中介研究的深化。(3)在企业与技术中介结盟的背景下,探讨了企业联盟能力、网络关系强度和企业技术创新绩效间的关系。我们将企业联盟能力区分为网络关系能力和学习能力,就其和网络关系强度、网络关系强度和企业技术创新间的关系提出了相应假设。在企业实地调研中各设置了5个语言题项来具体测度企业网络关系强度、企业学习能力以及网络关系强度,在探索式因子分析后,结合具有180个样本的结构方程模型对相应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网络关系能力与企业和技术中介之间的网络关系强度正相关;学习能力与企业和技术中介之间的网络关系强度正相关;网络关系强度和企业利用式创新绩效正相关;网络关系强度和探索式创新绩效间的相关关系不显着。(4)探讨了网络关系强度在企业联盟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间起到的中介效应。结合结构方程模型,对网络关系强度在企业联盟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间起到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企业与技术中介结盟背景下,企业联盟能力之于企业的探索式创新绩效和利用式创新绩效的直接效应较低,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很高,从而证明了企业联盟能力是通过关系强度(技术中介)的完全中介作用,来对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起作用的。综上可知,本文通过围绕技术中介,对不同战略内企业的技术创新差异进行全面、细致考察。同时,这些结论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1)分析框架的创新:本文结合战略联盟(宏观)、创新网络(中观)以及动态能力(微观)等相关理论,首先从宏观层面推演了联盟创新中技术中介的作用;其次通过多案例的探索式分析模式分析了创新联盟形成过程中核心企业与技术中介选择、创新网络的演变;第三,运用动态能力理论分析了核心企业内在的作用过程;从而,建构起一个可以系统分析技术中介与联盟创新绩效间相互关系的综合分析框架,这不仅从多个面向揭示了技术中介之于战略联盟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也为战略联盟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架构。(2)分析视角的创新:区别于以往学者仅从静态的视角考量技术中介对联盟创新的影响,本文以三个案例作为研究基础,研究案例中核心企业、技术中介选择及其创新网络的不同阶段性特征及其内在的形成机理。揭示了企业特别是核心企业周边的技术中介网络变化,会影响或推动联盟整体的技术发展状况。从而将原先从中观(联盟整体)的研究视角转为微观(核心企业推动创新网络的形成)的研究视角,更为细致和有效的探寻技术中介之于联盟创新的作用机理。(3)分析思路的创新,强调了将企业和技术中介间的网络关系视为企业能力的产物以及促进创新重要战略资源的理念。基于此,我们探究并证实了联盟能力与创新绩效间正向关系以及网络关系在企业联盟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间起到的中介作用,并指出在技术中介存在技术外溢和信息桥作用的情况下,企业与技术中介间的网络关系可能会同时提升企业的探索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

周辉[2](2009)在《转向架寿命周期费用估算分析建模及软件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寿命周期费用(LCC)是衡量产品经济性的重要指标,产品购置费用和运用维修费用是产品寿命周期费用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寿命周期费用认识的不断深入,许多国家都针对重要工业装备的寿命周期费用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转向架是铁道车辆最重要、最昂贵的独立部件,它直接承载车体重量,保证车辆沿轨道正确运行。转向架的生产制造和运用维护过程均较为复杂,其寿命周期费用的估算较为困难。论文以转向架为对象,开展寿命周期费用估算模型及其软件系统的研究开发。在研究总结国内外寿命周期费用估算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对转向架寿命周期费用的组成、影响因素及建模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通过现场调查研究,建立了转向架生产费用和维修费用的费用组成与分解结构,为建立转向架寿命周期费用估算模型以及费用数据的收集打下了基础。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和灰色预测方法深入开展了转向架生产成本模型和维修成本模型的研究。在转向架生产成本模型方面,建立了基于改进人工神经网络生产成本的快速估算模型和基于产品结构树的转向架成本进行详细估算模型。在转向架维修成本模型方面,建立了基于灰色预测的维修成本快速估算模型和基于工程估算和类比法相结合的维修成本详细估算模型。并对模型中自变量的选择、历史数据的处理等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在转向架寿命周期费用软件研究开发方面,采用IDEF方法对软件系统功能、结构和数据库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设计。以C#和SQLServer2000为开发工具,结合MATLAB的分析计算功能及Pro/ENGINEER二次开发技术,开发完成了转向架寿命周期费用估算原型软件系统,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转向架寿命周期费用估算的效率和准确性。论文工作为其他同类产品的寿命周期费用建模和估算软件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黄象宏,赵德周[3](1968)在《国际列车餐车的油漆》文中提出 国际联运餐车的设计、制造任务下达到我厂以后,全厂革命职工无不欢欣鼓舞,一致认为,自行设计、制造我国第一列国际联运列车,是一项具有反帝、反修重大意义的光荣而艰巨的政治任务,决心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大力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把国际联运餐车制造得好好的,让它水平高高

唐山机车车辆工厂设计科[4](1968)在《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国际列车餐车的设、制体会》文中研究指明 国际列车餐车是我厂第一辆自行设计、制造的联运车辆,准备行驶于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之间中蒙苏国际联运綫上。 设计、试制国际列车的消息传到我厂以后,同志们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我们过去看到的国际联运客车都是从外国进口的。前些时候,我们还听到外国人带着轻蔑的口吻

唐山机车车辆工厂[5](1967)在《我国自制第一辆国际联运餐车》文中研究指明 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我厂全体职工奋发图强,自力更生,把国际联运餐车的设计试制工作,当成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光荣任务,作为向苏修进行斗争的实际行动。同志们斗志昂扬,干劲冲天,在建工部北京工业设计院的大力协助下,于1965年10月完成设计,1966年12月份试制完成。经工厂鉴定,质量良好,基本符合设计要求。现简介如下。 车体长23.6米,为国际联运A型客车尺寸。全钢筒型焊接结构,采用新U型转向架,

王守恒[6](1966)在《客车制动机的六十年代水平》文中研究表明 一、客车制动机的发展方向 六十年代各国铁路牵引动力内燃化和电气化、新型车辆及内燃电力列车组的生产、线路号志通讯的改善及牵引重量和运行速度的提高,促进了机车车辆制动机的发展。在保证行车安全下,旅客列车的速度已提高到

二、我国自制第一辆国际联运餐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自制第一辆国际联运餐车(论文提纲范文)

(1)企业联盟能力、技术中介与创新绩效的关联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次
图目录
表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概念界定、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核心概念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论文内容与结构安排
2 文献综述
    2.1 技术创新与创新网络研究回顾
        2.1.1 技术创新理论概述
        2.1.2 技术创新网络:定义和范围
        2.1.3 技术创新网络:理论基础与经验研究
    2.2 技术中介研究回顾
        2.2.1 技术中介:概念与范围
        2.2.2 技术中介的理论分析
        2.2.3 技术中介的经验研究
    2.3 战略联盟研究回顾
        2.3.1 战略联盟的形成条件及其绩效
        2.3.2 战略联盟治理研究
    2.4 企业能力研究概述
        2.4.1 企业能力基础理论:资源基础观与动态能力
        2.4.2 网络关系能力:管理与配置
        2.4.3 企业学习能力:吸收与转化
    2.5 本章总结:跨层次视野的建立
3 技术中介与联盟创新关系机理研究
    3.1 技术中介与联盟创新关系的理论论证
        3.1.1 基于关系的信息机制
        3.1.2 基于交易的成本机制
        3.1.3 基于资源的整合机制
    3.2 技术中介与联盟创新关系的实证研究
        3.2.1 数据来源说明
        3.2.2 变量测度
    3.3 实证结果
        3.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3.3.2 模型和回归分析
    3.4 本章总结
4 技术中介与联盟创新的作用机理:网络演化视角
    4.1 理论分析架构
    4.2 案例研究设计
        4.2.1 案例选取和简介
        4.2.2 研究信效度说明
    4.3 案例分析
        4.3.1 案例背景
        4.3.2 创新联盟网络演化分析
        4.3.3 小结
    4.4 本章总结
5 企业联盟能力、关系强度(技术中介)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机理与分层假设
    5.1 联盟能力与关系强度
        5.1.1 关系管理能力与关系强度
        5.1.2 学习能力与关系强度
    5.2 关系强度与创新模式
        5.2.1 关系强度与探索式创新
        5.2.2 关系强度与利用式创新
    5.3 联盟能力、关系强度与企业创新绩效
        5.3.1 企业联盟能力与探索式创新绩效
        5.3.2 企业联盟能力与利用式创新绩效
    5.4 本章总结
6 联盟能力、关系强度(技术中介)与企业创新绩效:实证分析
    6.1 问卷设计流程与发放
        6.1.1 问卷的设计
        6.1.2 问卷的内容
        6.1.3 问卷的发放及回收
    6.2 变量设计及测度指标
        6.2.1 被解释变量
        6.2.2 解释变量
        6.2.3 中介变量
    6.3 实证方法说明
        6.3.1 描述性统计分析法
        6.3.2 信度和效度分析
        6.3.3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法
    6.4 数据结果
        6.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6.4.2 信度和效度检验
        6.4.3 SEM的实证研究
    6.5 本章总结
7 结论、贡献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理论贡献与管理启示
        7.2.1 理论贡献
        7.2.2 管理启示
    7.3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案例研究半结构式访谈目录
附录2:案例研究问卷
附录3:技术中介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问卷
附录4: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2)转向架寿命周期费用估算分析建模及软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转向架简介
        1.2.1 转向架的作用
        1.2.2 转向架的组成
        1.2.3 转向架的分类
    1.3 寿命周期费用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寿命周期费用概述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转向架寿命周期费用估算及建模方法
    2.1 转向架寿命周期费用影响因素
        2.1.1 转向架的可用度
        2.1.2 转向架的技术性能
    2.2 转向架寿命周期费用的分解
    2.3 转向架寿命周期费用数据收集和处理
        2.3.1 费用数据的收集
        2.3.2 费用数据的整理
        2.3.3 费用数据的预处理
    2.4 转向架寿命周期费用估算基本流程和方法
        2.4.1 转向架寿命周期费用估算的基本程序
        2.4.2 转向架寿命周期费用估算的条件
        2.4.3 进行转向架寿命周期费用估算的基本方法
第三章 转向架生产成本分析与建模
    3.1 转向架生产特点简介
        3.1.1 转向架设计要求
        3.1.2 转向架主要技术参数
        3.1.3 转向架生产的工艺规程
        3.1.4 转向架加工特点
    3.2 转向架生产成本的组成
    3.3 基于改进人工神经网络的转向架生产成本快速估算
        3.3.1 遗传算法(GA)简介
        3.3.2 人工神经网络(BP)简介
        3.3.3 GA-BP算法
        3.3.4 基于GA-BP算法的转向架生产成本估算
        3.3.5 基于GA-BP算法的转向架生产成本估算实例
    3.4 基于产品结构树的转向架生产成本详细估算
        3.4.1 转向架结构树的生成及表达
        3.4.2 转向架结构编码
        3.4.3 基于产品结构树的转向架生产成本详细估算
第四章 转向架维修成本分析与建模
    4.1 转向架维修特点
        4.1.1 转向架检修制度
        4.1.2 转向架检修周期
        4.1.3 转向架检修工艺过程
    4.2 转向架维修成本组成
    4.3 基于灰色预测原理的转向架维修成本快速估算
        4.3.1 灰色预测基本原理
        4.3.2 基于灰色预测原理的转向架维修成本快速估算方法
        4.3.3 基于灰色预测原理的转向架维修成本估算实例
    4.4 转向架维修成本详细估算
        4.4.1 转向架历史维修成本的核算
        4.4.2 转向架维修成本的详细估算
第五章 转向架全寿命周期费用估算软件系统开发
    5.1 软件系统总体设计
        5.1.1 软件系统总体结构
        5.1.2 软件系统功能结构
        5.1.3 软件系统功能模型
        5.1.4 软件系统流程
    5.2 软件系统数据库设计
    5.3 软件系统开发平台
    5.4 软件系统的关键技术
        5.4.1 基于Pro/ENGINEER二次开发技术自动提取转向架参数信息
        5.4.2 基于MATLAB的算法的实现及C#对其调用
    5.5 软件系统界面简介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后继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四、我国自制第一辆国际联运餐车(论文参考文献)

  • [1]企业联盟能力、技术中介与创新绩效的关联机制研究[D]. 张健. 浙江大学, 2013(05)
  • [2]转向架寿命周期费用估算分析建模及软件开发[D]. 周辉. 中南大学, 2009(04)
  • [3]国际列车餐车的油漆[J]. 黄象宏,赵德周. 铁道车辆, 1968(03)
  • [4]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国际列车餐车的设、制体会[J]. 唐山机车车辆工厂设计科. 铁道车辆, 1968(02)
  • [5]我国自制第一辆国际联运餐车[J]. 唐山机车车辆工厂. 铁道车辆, 1967(04)
  • [6]客车制动机的六十年代水平[J]. 王守恒. 铁道车辆, 1966(02)

标签:;  ;  ;  ;  ;  

我国第一辆自制国际运输餐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