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声测量仪器简介

电声测量仪器简介

一、电声测量仪器的情况介绍(论文文献综述)

张冶文,潘佳萍,雷清泉,郑飞虎[1](2021)在《固体绝缘介质中的空间电荷效应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测量、危害、抑制方法、应用、仿真等研究角度出发,概括介绍了固体绝缘介质中空间电荷研究的发展历史及进展.目前广泛使用的测量空间电荷分布的技术大体上分为声学效应方法和热学效应方法,这两类方法的空间分辨率和应用范围均有所差异.对于空间电荷能量陷阱的分布测量,目前还缺乏切实可靠的方法与技术,常用的热刺激放电电流法和光刺激放电电流法的结果无法进行对比.近年来出现了压激电流法的研究,但这一方法仍在试验中.针对空间电荷引起的电场畸变和放电破坏等危害,已出现了诸如绝缘介质表面改性、原料添加剂改性等多种有效的方法.电介质中空间电荷的存在有弊也有利.空间电荷效应最主要的应用是驻极体材料的应用,关于驻极体的制备方法、电荷特性以及应用均有大量的研究.对空间电荷的仿真研究可分为空间电荷行为的物理模型研究和实验测量数据的处理,其发展相对其他研究领域较为落后.

李鹏[2](2021)在《铈基近藤晶格中电子关联与拓扑物态的角分辨光电子谱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为凝聚态物理打开了拓扑物态研究的大门。目前基于单电子能带描述的弱关联拓扑体系已研究得非常系统,但在强关联电子体系中对应的拓扑态还研究得比较少。在强关联电子体系中,由于电子带宽通常较小,因此实验观测拓扑态有很大的挑战性;同时由于电子的关联效应,理论计算很多时候也有很大的困难。尽管如此,强关联拓扑态具有丰富的物理现象,并且其较小的能量尺度也为调控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一直以来也是拓扑物态研究领域关注的方向之一。近藤晶格是研究关联拓扑态的重要材料体系,通常存在于包含f电子的材料中。本文我们主要利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ARPES)实验手段系统地探索了 Ce基近藤体系中的拓扑电子态与电子关联效应,主要的发现包括:在稀土金属铋化物REBi(RE为稀土元素)中发现了拓扑表面态,并发现其拓扑电子态可以由4f电子填充数进行调控;在低载流子浓度近藤晶格CeBi中探测到由Ce价态微弱变化而导致的费米面变化,以及各向异性的c-f杂化;在CeSbTe中发现了狄拉克电子态、近藤效应以及电荷密度波的共存,并研究了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在非中心对称重费米子材料CeCoGe3中探索了理论预言的拓扑电子态,并发现了在低温下近藤效应与磁有序相互竞争的谱学证据。具体总结如下:1.REBi(RE=Ce,Pr,Sm,Gd)具有简单的NaCl结构。理论预言该类体系中可能存在由于块体能带反转而产生的拓扑表面态,并且这种表面态可以由于4f电子的填充而发生改变。我们利用ARPES实验方法并结合第一原理计算,通过调节镧系元素f电子的占据数系统地研究了此类材料的拓扑性质,以及f电子占据数对体系能带于拓扑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预言了可能存在的拓扑非平庸至拓扑平庸的相变。2.近藤晶体中Ce的价态随温度的变化通常很小,在金属体系中价态涨落对载流子浓度的影响很难被ARPES实验探测到。然而拓扑非平庸的近藤半金属CeBi具有很低的载流子浓度,为探测Ce的价态变化提供了可能。事实上,我们通过系列变温ARPES测量,发现了 CeBi中因Ce价态的微弱涨落导致明显的费米面扩张现象。通过与GdBi的比较,我们排除了 CeBi低温下反铁磁(AFM)相变的影响。并利用共振ARPES证明CeBi中价态涨落导致的载流子浓度变化来源于导带电子与f电子的杂化(c-f杂化)。3.拓扑物态与其他有序态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新奇物态,目前吸引了研究者极大的兴趣。我们利用ARPES与第一原理计算,并结合低能电子衍射(LEED)系统地研究了近藤狄拉克半金属CeSbTe,发现CeSbTe中存在十分鲁棒的电荷密度波态(CDW)。探究了 CeSbTe中CDW与狄拉克点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与此同时,CDW的存在使得体系的载流子浓度明显变低,因此体系在低温下的近藤效应非常微弱。这个结果体现了两种基态(近藤屏蔽下的重费米子态与CDW)的竞争关系。4.CeCoGe3是非中心对称的重费米子材料。理论预测其具有拓扑电子态,并在低温下由于电子关联效应而产生费米面附近的拓扑态的重整。我们利用ARPES系统探测了 CeCoGe3的能带。虽然由于非中心对称而引起的能带劈裂以及拓扑电子态无法从现有的实验数据中分辨出来,但是我们在实验上观测到了近藤效应与磁有序态之间相互竞争的谱学证据。这得益于CeCoGe3具有较高的反铁磁温度,有利于通过系统的变温ARPES测量。我们观察到体系的近藤相干峰随着体系进入磁有序态而被逐渐抑制,体现了两者之间的一种竞争关系。这个结果为理解近藤晶体中这一重要的竞争关系提供了谱学基础。

褚宏祥,丁兆君[3](2021)在《“700工程”前后——中国大功率远程有线广播系统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根据福建海防前线对台宣传的需要,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协同参与"700工程"任务的各单位,在多次试验基础上提出了有线广播站新扩建总体设计方案,研制出了当时世界上声功率最大的可用于音频广播的气动扬声器。大功率远程有线广播系统的研制不仅满足了当时对台宣传的军事需要,同时也对我国电声学、大气声学、语言声学等声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工作与人才培养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史凯凯[4](2021)在《矿热炉电极长度测量装置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在矿热炉生产中,电极作为核心设备,其内部电极糊介质和石墨化电极介质的长度智能实时测量仍处于空白,目前大多数采用人工测量的方法对电极长度进行测量。在工业生产改进中可以利用智能化仪器设备代替人工测量,因此设计了一种矿热炉电极长度测量装置。它是基于超声波技术,目的是对电石生产中自焙电极多层介质长度进行测量。本文主要设计了矿热炉电极长度测量装置,由于被测的矿热炉介质的多孔隙及多层介质的不同形态,使声波衰减。首先利用超声波磁致伸缩换能器设计了一种可提高发射系统声波声压的超声波发射系统。在该系统中对磁致伸缩换能伸缩材料的振动模型,可知磁致伸缩材的振动位移与激励电流成正比;并设计凸凹型谐振腔体、可变焦调焦的组合聚焦装置。其次在矿热炉电极长度测量装置的硬件电路系统中,主要设计了声波激励信号的功率放大电路和阻抗匹配电路、装置主要的电源电路和信号处理放大电路等。最后设计了信号的自动增益放大调节算法和解调方法并给出了解调信号的识别方法。该超声波测量系统装置在激励源为1.3A时,所发射声波信号的声压理论值高达230d B。本系统所设计的测量系统装置可对复杂的电极进行测量,能够测量10-15m。

黄志轩[5](2021)在《家庭影院声学设计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观演活动有了更多的需求。为了在家庭环境中即可体验音乐厅、电影院、剧院等场所的视听氛围,在住宅中布置了家庭影院。这些家庭影院体量较小、体型种类繁多,功能需求各不相同,材料复杂多样,因而设计繁杂,缺少统一的设计标准。家庭影院主要功能为音乐、电影、戏剧、学习会议,其听闻环境受混响时间、语言清晰度、明晰度、声压级、信噪比、混响感等音质评价参量影响。在家庭影院声学设计中,为获得良好的视听体验,应适当调整厅堂体形,合理布置吸声材料与扩散体,恰当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大部分的家庭影院都存在厅堂体形不佳、混响时间不合适、材料选择与布置不合理及隔声措施不足的情况,不少家庭影院盲目依赖电声设备,仅根据美观布置吸声材料,以致音质评价参量范围不合理,音质较差。家庭影院大多在住宅中布置,隔声措施尤为重要,需要保证较低的背景噪声,并减少对周围住户的干扰。本文以家庭影院音质评价参量及其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归纳了家庭影院客观音质评价参量的建议范围,分析了主观音质评价与客观音质评价参量的关系,影响因素对音质评价参量的作用;依据音质评价参量的相关结论,对几个建成的不同体型、容积、不同主要功能的家庭影院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分析家庭影院音质特点;依据音质评价参量的建议范围,结合家庭影院音质特点,归纳出家庭影院声学设计方法。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了家庭影院声学设计方法:(1)在厅堂的体型方面,总结了家庭影院位置的选择,体型的类型,分析了其存在的声学缺陷,针对其体型情况,提出了体型调整的建议;(2)依据家庭影院不同扬声器使用情况,分析了扬声器与观众位置布置方式对家庭影院音质的影响,提出了扬声器与观众位置的建议布置方式;(3)根据小型厅堂混响时间相关研究资料,分析案例声学测量的结果,总结了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的建议范围;(4)介绍了材料的声学性能与物理性能,总结了材料的选择依据,并介绍了家庭影院常用的材料。通过Odeon软件模拟,研究了不同功能厅堂材料的布置位置;介绍了吸声材料与扩散体的布置方式,通过Odeon软模拟分析,总结出建议的材料布置方式;(5)归纳了不同功能厅堂背景噪声的要求,分析了门、窗、楼板及墙体隔声的影响因素,总结了适合住宅环境的隔声措施。分析了空调噪声的影响因素并总结了相应的降噪措施;(6)总结了家庭影院电声系统的要求,归纳了软件模拟的条件设置要求,分析了不同模拟结果所反映的声学问题,以及相应的调整方法。从以上几个方面,得到家庭影院声学设计方法后,将其运用到实际家庭影院声学设计中。其声学测量与主观评价调研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声学设计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薛思玮[6](2021)在《拓扑节线半金属ZrSiS的低能元激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元激发是凝聚态物理中十分重要的概念,不管是单粒子激发还是集体激发,都对材料的物理性质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近年来,凝聚态物理在材料的拓扑物性研究上获得了巨大的进步,以拓扑绝缘体和拓扑半金属为代表的拓扑材料不仅极大地开拓了人们对基础固体物理的认知,也带来了丰富的应用前景。对拓扑材料元激发的研究是理解拓扑物性的关键。本文聚焦于拓扑材料元激发的探索,以典型的节线半金属ZrSiS为例,一方面探索了其独特表面态与表面声子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详细研究了与其拓扑能带相关的独特等离激元物性。本文将为节线形拓扑半金属在低维电子学与等离激元光子学中的应用提供研究基础。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利用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首次获得了覆盖ZrSiS第一布里渊区高对称方向的声子色散谱,发现了其中一支光学模式的异常软化现象。我们建立了电子-声子相互作用模型,分析发现该光学模式的软化是由于表面声子与ZrSiS表面特有的“漂浮”表面态相互作用导致的Kohn异常。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了表面电子-声子相互作用的详细物理图像,通过对声子自能虚部的拟合,我们得出了这支软化声子的平均电声子耦合常数为λ≈0.15。这一结果将有助于理解拓扑节线形半金属的低维输运性质。在第二部分中,我们首次测量发现了 ZrSiS中的三支能量在0.1-1.5 eV之间的等离激元激发。在布里渊区中心处,这三支等离激元的能量分别为0.20、0.50、0.90 eV左右,处于近-中红外频率区间。与理论上对于具有理想圆形节线的拓扑半金属的预测不同,我们发现三支等离激元都呈现出各向同性的色散关系。变温实验表明这三支等离激元色散都呈现出良好的温度稳定性。通过对ZrSiS表面电子态的分析,结合第一性原理电子能带计算和无规相近似框架下对电子损失函数的计算,我们分析出了这三支等离激元对应的电子态来源,发现这三支等离激元都与体系的拓扑电子能带相关,是拓扑电子态等离激元的直接体现。此外,本论文还尝试了磁性氦原子散射谱仪的搭建,愿景是在实现常规氦原子探测材料表面原子起伏与表面声子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探测到磁性材料的表面磁有序结构和磁振子激发。这一部分中主要介绍了磁性氦原子散射谱仪的机械结构设计与电子学控制系统的设计搭建,前者包括单色化氦原子束产生、激发与探测装置,后者包括对于激发态氦原子进行角分辨能量探测的电路与控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软件开发与调试等。这些工作为磁性氦原子散射谱仪的实现提供了技术基础。

赵岩翀[7](2021)在《二维层状材料中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文中指出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不仅是很多物理现象的核心,其在现代科学技术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现代光谱学、激光、X射线源、发光二极管、光电二极管、太阳能电池、量子信息处理。本论文主要基于二维层状材料体系,利用光学和电学表征手段,研究二维材料中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带来的独特物理性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拉曼光谱研究石墨烯中的非绝热电声子耦合。利用“pick up”干法转移的方法制备了超薄六方氮化硼封装的单层石墨烯样品,该样品具有极低的剩余载流子浓度,并同时满足光学测试的条件。通过底栅调节单层石墨烯中的载流子浓度,我们可以实现对体系内电子-声子相互作用的调制。我们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单层石墨烯中非绝热电声子耦合导致的Kohn异常现象,证明单层石墨烯中存在非常大的非绝热电子-声子相互作用。2.自旋-层锁定导致中心对称体系中的二阶非线性光电流响应。系统地研究了MoS2中直流二阶非线性效应(包括圆光伏效应和线光伏效应),证明在中心对称的多层以及块体MoS2中也可以存在二阶非线性光电流响应。我们指出MoS2中独特的自旋-层锁定效应是产生二阶光电流响应的根本原因,由于电子波函数在每层内的局域化使得该体系可以看成单层的叠加,因此只要单层满足直流二阶非线性效应存在的条件多层就同样可以实现,从而不受宏观晶体对称性对于二阶非线性效应的束缚,并且此类直流二阶非线性效应的强度会随着层数单调增加。3.双层二硫化钼中的杂化层间激子。系统地研究了2H相双层MoS2中的杂化层间激子,我们证明这种杂化层间激子可以同时具有层内激子较大的振子强度以及层间激子较大的纵向电偶极矩,因此该类层间激子可以在保证较大的发光强度的同时还具有非常高的电场调控能力。此外,我们还发现共振激发下双层MoS2体系中存在新的一套层间激子,这套层间激子展现出优异的自旋-能谷属性,有着接近于理论极限的负圆极化率,并且还可以通过磁场高效调节谷极化,在谷电子学领域有比较大的应用前景。

李承前[8](2021)在《用于空间电荷高速探测的弹性波椭偏测量系统与取样传感器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空间电荷分布是表征绝缘材料运行老化与劣化状态的重要指标,研究绝缘材料内部空间电荷的积聚机理能够有效评价绝缘的介电性能,是保障电力电子装备正常运行的关键基础。绝缘空间电荷的无损测量方法包括电声脉冲(PEA)法等已广泛应用于直流和工频交流测试环境中,但针对高频瞬变与脉冲应力下的空间电荷高速测量研究还基本处于空白。测量方法中使用脉冲激光作为激励的光电子学原理的空间分辨率可以达到纳米量级,但现有探测手段的限制致使测量速度较慢。发展太赫兹激励下的空间电荷高速探测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弹光效应(应力双折射效应)的空间电荷光电子学高速测量方法。飞秒激光与电光晶体作用产生的太赫兹波作为激励作用于试样内部空间电荷,利用具备弹光效应的弹光取样传感器来检测电荷弹性波。本文以PEA测试系统工作原理为基础,不考虑弹性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色散,详述了太赫兹激励与空间电荷作用的物理过程;测量方案选用熔融石英玻璃作为传感器件材料基底,基于折射率椭球方程分析了弹光效应原理,分析了材料三个主轴方向上折射率变化与应力的关系;系统探测部分采用氦氖激光,通过Stokes矢量与Mueller矩阵对探测光偏振态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就空间电荷测量的上述三个部分分别建立了数学模型,从理论层面验证了光电子学方案的可行性,并阐述了方案中空间电荷高速测量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讨论。搭建了用于弹性波检测的椭圆偏振测量系统,证实了光电子学方案探测部分的可行性。探测系统采用了氦氖激光器、偏振片、四分之一波片、沃拉斯顿棱棱镜、平衡光电探测器等器件,为实现空间电荷产生的弹性应力效果,选用了压电促动器进行模拟;在系统搭建过程中,为了减小系统振动和提高稳定性,在压电促动器的移动端与材料之间用RTV硅橡胶连接。根据偏振探测光经过传感器的方式不同,将椭偏法分为透射式椭偏测量与反射式椭偏测量,分别对所搭建两种系统进行测试,发现平衡探测器的电压输出与应力输入均近似呈线性关系,且对不同类型的弹性波均可良好响应。因此,搭建的测量系统可正常用于空间电荷的高速探测。对弹光取样传感器进行了材料遴选与结构设计,并初步分析了材料和传感器的光学性能。使用椭偏测量系统对购置的聚碳酸酯与熔融石英玻璃进行测试,发现熔融石英玻璃在力学稳定性上性能更好,由此传感器材料选择石英玻璃;对于透射式传感器结构,探测光的入射距离与输出的关系并非恒定,难以用于后续的稳定重复性空间电荷测量,因此传感器结构选择反射式,且要求厚度小于1mm。对制作的反射式传感器实物模型进行了性能测试与误差分析,发现施加不同频率的类正弦弹性波时,在高频激励段探测器的输出会出现直流分量,且输出的波峰幅值也不同,这为后续电荷信息反演提供了参考。综上,本文提出了使用太赫兹波作为激励的基于弹光效应的空间电荷光电子学高速测量方法,并进行了方案中探测部分的搭建与传感器的制作。本文的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可为后续进行实际光电子学测量提供重要依据。

李大伟[9](2021)在《聚乙烯的高场电导机制和空间电荷输运行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聚乙烯材料因其具有优异的力学和电学性能在电气绝缘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特高压直流输电等级的不断提高,对聚乙烯电缆绝缘材料的耐电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仍有诸多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亟待解决,首先,聚乙烯电缆绝缘材料在高电场甚至临近击穿时的电导行为、电导机制的转变过程以及空间电荷输运特性等特征信息尚不清楚。其次,电缆在运行中由于缆芯损耗温度会升高,使聚乙烯电缆绝缘材料长期工作在高温环境下,而有关高温高场对聚乙烯电缆绝缘材料空间电荷输运和电导等介电特性的研究却很少有报道。另外,在分析空间电荷和电导电流的内在关联性方面,有关空间电荷和电导电流的测量大多为分步测量,对于同一个样品测量得到的结果并不能进行严格的系统分析。因此,研制可以在不同温度下实现“同时原位”测量空间电荷和高场电导电流的联合测量系统是非常必要的,并以此为基础有效开展聚乙烯电缆绝缘材料的高电场电导机制和空间电荷输运行为的研究,探索空间电荷输运行为更为深入和全面的信息,这对整个电气绝缘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研究了聚乙烯材料在电场强度为150k V/mm以上的高场电导行为、阈值电场变化及空间电荷输运特性,分析了聚乙烯材料的高场电导机制的转变过程,并进一步研究了电场强度和温度对工业应用的聚乙烯高压电缆绝缘材料空间电荷输运行为的影响,分析其电导机制的转变过程,并完成如下工作:研制一套可实现过载自保护的全自动高场电导电流测量系统,该系统可以测量到电场强度在200k V/mm的电导电流。利用该装置对低密度聚乙烯(L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在室温下进行高场电导电流测试,研究发现:由欧姆区向陷阱作用区转变的阈值电场以及由陷阱作用区向陷阱充满区转变的阈值电场均随着聚乙烯片晶厚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并且在研究聚乙烯材料从陷阱作用区到陷阱充满区的整个过程中发现,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电导机制均存在着由Poole-Frenkel体效应逐渐向Schottky电极效应的转变过程。根据激光诱导压力波法(Laser Induced Pressure Pulse,LIPP)基本原理结合全自动高场电导电流测量系统研制一套可以在不同温度下实现“同时原位”测量空间电荷和电导电流的联合测量系统。在不同温度下对国产低密度聚乙烯、国产交联聚乙烯以及国外交联聚乙烯三种工业应用的高压电缆绝缘材料进行空间电荷和电导电流联合测量。研究发现:当温度恒定时,三种聚乙烯材料积累的总电荷量整体均随电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其中,在相同电场强度下,国产低密度聚乙烯积累总电荷量的速率要大于另外两种材料的电荷积累速率,国外交联聚乙烯在低温时积累总电荷量的速率较小,但当温度升高至50°C以上时,其积累总电荷量的速率开始逐渐增大,国产交联聚乙烯积累总电荷量的速率最小;当电场强度恒定时,三种聚乙烯材料体内积累的总电荷量均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其中,在相同温度下,国产低密度聚乙烯积累的总电荷量最多,而国外交联聚乙烯在低电场时积累的总电荷量较少,当电场强度大于20k V/mm时,其积累总电荷量的速率要大于另外两种材料的电荷积累速率,积累的电荷量相对增多,国产交联聚乙烯积累的总电荷量最少;并且在陷阱作用区研究发现,随着电场强度增加,三种聚乙烯高压电缆绝缘材料的电导机制均存在着由Poole-Frenkel体效应逐渐向Schottky电极效应的转变过程。

张成斌[10](2021)在《Ⅳ B族单质及其合金高压下的第一性原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压物理科学是材料研究领域的重要学科。高压可以使材料的结构、电子结构以及超导电性等特性发生改变。高压相变和超导电性是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在生物、化学、工业以及生产生活中有重要价值。本文针对材料的高压行为,采用以密度泛函理论为基础的从头算法,研究了以下内容:金属Hf的结构、弹性、声子谱、电子、热力学性质和超导电性等特性,以及高褶皱二维蜂窝结构铪烯的结构稳定性以及超导电性;等原子比的Ti Zr、Ti Hf和Zr Hf合金的结构、弹性、声子谱和超导性能;U-Zr合金体系的结构,电子结构、磁态和弹性性能。对于金属Hf,计算的结构参数、体模、声子谱和热力学特性等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良好。计算的hcp到omega相以及omega到bcc相转变的压力是44.8和73 GPa。hcp、omega和fcc相在P=0 GPa时的弹性常数和弹性模量与之前的实验和计算结果吻合。0 GPa时,hcp、omega和fcc相是机械稳定相,bcc相是机械不稳定相,加压后bcc相也可以达到机械稳定。四种结构的体模B随着压力增加而增大。hcp、fcc和bcc相的剪切模量也随压力增加而增大,但omega相的剪切模量是先增大后减小。弹性各项异性结果显示,金属Hf是各项异性的材料,并且通用各向异性指数显示,hcp和omega相在加压后各向异性增加,bcc相各向异性减小。声子谱显示,hcp和omega相在较宽压力范围是动力学稳定相。bcc相常温常压下不是动力学稳定相,但加压到62 GPa或者升高温度也可以实现动力学稳定。较宽的压力和温度范围内hcp相热力学特性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基于吉布斯能量预测了金属Hf的P-T相图。超导转变温度Tc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费米能级处态密度的贡献主要是d轨道电子,并且Tc与费米能级处d轨道电子的占据状态有着密切关系。bcc相大的电声耦合常数λ主要是源于[1 1 0]方向的TA1支声子软模。加压后,Tc的增加或减小与λ的增大或减小密切相关。二维铪烯的计算结果显示,环境条件下,预测的高褶皱结构的铪烯是动力学稳定结构。超导转变温度Tc的预测结过是2.58 K,略大于体结构hcp-Hf的计算结果。等原子比的Ti Zr、Ti Hf和Zr Hf合金的结果显示,α,ω和β相的晶格参数和相变压与其它已知的实验和理论数据是一致的。0 K和0 GPa时,Ti Zr和Ti Hf合金的ω相在能量学上更稳定,而Zr Hf合金是α相基态能量更低。加压后ω相会转变成β相,预测的Ti Zr、Ti Hf和Zr Hf合金ω→β的相变压分别是35、68.3和46.7 GPa。α、ω和β相的弹性常数和弹性模量与已知的实验和计算结果相符,且α和ω相在环境条件下是机械稳定相,而β相为机械不稳定相。此外,α和ω的机械稳定性在给定的压力范围内不变,β相在压缩后可以成为机械稳定相。压力的增加可以提高α-Zr Hf和ω-Zr Hf的延展性,降低β-Zr Hf的延展性。α到ω(α到β)相变会降低(提到)Zr Hf合金的延展性。在环境条件下,α和ω相是动力学稳定相,β相是动力学不稳定相,但是加压或升温可以使β相动力学稳定。此外,计算的Tc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压缩后,Ti Zr、Ti Hf和Zr Hf合金各个相的Tc增加或减少与对应的电声耦合常数λ的增加或减小紧密相关。合金体系的材料性能是在相应的纯金属的性能的中间水平,并且与相应的单一元素系统存在类似的高压行为。U-Zr合金体系的结果显示,δ-UZr2的基态晶格常数与实验结果符合的很好。并且,有随着压力的增加,a/a0是逐渐增大的,c/c0和V/V0逐渐减小,说明δ-UZr2的c方向更易压缩。δ-UZr2具有良好的金属性,压力的增加到约17 GPa,电子态密度自旋向上和向下的曲线由不对称变为对称,预示δ-UZr2由自旋铁磁态变为非磁态。0GPa时,δ-UZr2是力学稳定相。0~50 GPa的压力范围内,体模B、剪切模量G、杨氏模量E以及B/G值随着压力增加而增大,说明压力提高了材料的硬度以及延展性。对于等原子比U-Zr合金体系。优化后得到的结构参数符合相应的实验值。计算结果显示,铁磁态的α(U)相UZr合金是更加稳定的结构。在实验发现的γ(U,Zr)相的基础之上,我们预测了两个可能的结构ω(Zr)和α(Zr)相。费米能级附近的主要电子占据是来自U-5f电子,并且存在弱的关联效应。Zr元素决定着UZr合金的力学强度。总的来说,金属钛、锆、和铪与它们的三种等原子比二元合金在晶体结构、相变规律、力学和动力学特性以及超导电性上面存在很多相似之处。比如:第一,虽然单晶与合金的低温低压下的结构可能不一样,但是它们的高温高压相都是一种体心立方结构;第二,不论是单晶还是合金它们的相变驱动力都是热力学驱动而不是机械驱动,并且都是良好的延性材料;第三,单晶与合金的超导转变温度最高的结构都是β相,并且合金相的最大超导转变温度要高于单晶相。此外,对于钛、锆、和铪元素与其它族元素的合金,比如铀锆合金体系,锆元素为体系提供了主要的力学性能。这也体现了Ⅳ B族元素的良好力学性能的用途。

二、电声测量仪器的情况介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声测量仪器的情况介绍(论文提纲范文)

(1)固体绝缘介质中的空间电荷效应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空间电荷分布的测量方法和技术
    1.1 声学效应方法
    1.2 热学效应方法
    1.3 电子注入法
2 空间电荷的陷阱能量分布的方法与技术
    2.1 热刺激放电电流法
    2.2 光刺激放电电流法
    2.3 压激电流法
    2.4 结合空间电荷分布的测量方法
3 空间电荷效应的危害与抑制方法
    3.1 高压电力电缆
    3.2 其他电气设备中的空间电荷及危害
4 空间电荷效应的应用
5 空间电荷的仿真研究
6 结论

(2)铈基近藤晶格中电子关联与拓扑物态的角分辨光电子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近藤体系中的电子结构
        1.1.1 近藤效应简介
        1.1.2 周期安德森模型
        1.1.3 Doniach相图
    1.2 能带拓扑
        1.2.1 量子霍尔效应
        1.2.2 Z_2不变量与Z_2拓扑绝缘体
        1.2.3 拓扑半金属
        1.2.4 关联拓扑简介
    1.3 电荷密度波
        1.3.1 费米面嵌套机制
        1.3.2 动量相关的电声子耦合机制
        1.3.3 激子凝聚机制
第二章 角分辨光电子能谱
    2.1 角分辨光电子能谱基本原理
        2.1.1 一步模型与三步模型
        2.1.2 分辨率
        2.1.3 表面敏感与超高真空
        2.1.4 共振ARPES
    2.2 ARPES实验系统
        2.2.1 光源
        2.2.2 能量分析器
        2.2.3 低温与超高真空
    2.3 样品制备
    2.4 ARPES数据分析
第三章 稀土元素铋化合物中f电子对电子结构的调制
    3.1 研究背景
    3.2 实验结果
        3.2.1 材料晶体质量与电阻输运
        3.2.2 体态能带反转与表面态
        3.2.3 稀土元素替换下的能带演化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近藤晶格CeBi中c-f杂化导致的费米面扩张
    4.1 研究背景
    4.2 实验结果
        4.2.1 CeBi基本能带结构
        4.2.2 CeBi低温下的费米面扩张
        4.2.3 CeBi与GdBi的比较
        4.2.4 CeBi的共振ARPES测量
        4.2.5 价态诱导费米面变化
    4.3 CeBi小结
    4.4 CeSb中的相关情况
        4.4.1 近藤晶体CeSb磁性与拓扑
        4.4.2 近藤晶体CeSb低温下的费米面扩张现象
        4.4.3 CeSb中的能带折叠与能带劈裂
        4.4.4 CeSb小结
第五章 近藤Dirac半金属CeSbTe中的电荷密度波
    5.1 研究背景
    5.2 实验结果
        5.2.1 CeSbTe样品质量检测
        5.2.2 CeSbTe基本能带结构
        5.2.3 CeSbTe变温LEED测量
        5.2.4 CDW能隙分析
        5.2.5 CDW相中的Dirac点
        5.2.6 f电子行为与近藤效应
    5.3 实验小结
第六章 CeCoGe_3中Kondo与RKKY的竞争关系
    6.1 研究背景
    6.2 实验结果
        6.2.1 CeCoGe_3晶体结构与质量表征
        6.2.2 基本能带结构
        6.2.3 低温下Kondo效应与AFM的竞争
    6.3 实验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3)“700工程”前后——中国大功率远程有线广播系统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 “700工程”的背景
2 新建有线广播站设计方案的制定
    2.1 新建有线广播站初步设计方案的提出
    2.2 有线广播站建站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
3 扬声器组合特性及远距离声传播试验的开展
4 大功率扬声器的研制
    4.1 大功率电动扬声器的研制
    4.2 气动扬声器的研制
    4.3 气动扬声器的理论分析及应用
5 “700工程”的历史意义

(4)矿热炉电极长度测量装置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现状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矿热炉电极长度测量装置方案设计
    2.1 矿热炉电极系统
    2.2 矿热炉电极长度测量装置系统需求分析
    2.3 矿热炉电极长度测量装置硬件总体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超声波发射和接收系统设计
    3.1 常见的超声波换能器
        3.1.1 压电换能器
        3.1.2 磁致伸缩换能器
        3.1.3 两种常用换能器的性能比较
    3.2 超声波发射系统总体设计
        3.2.1 磁致伸缩换能器总体结构设计
        3.2.2 锥形变幅杆的研究
        3.2.3 磁致伸缩换能器振动位移研究
    3.3 超声波发声装置谐振腔体设计
        3.3.1 声波辐射板和反射板设计
        3.3.2 声波谐振腔体设计
        3.3.3 抛物体直角锥体组合聚焦设计
    3.4 超声波发声装置激励源研究
        3.4.1 激励源的参数设计
        3.4.2 超声波发射装置声压的设计
    3.5 超声波接收系统总体设计
        3.5.1 超声波接收传感器的概述及选型
        3.5.2 超声波接收传感器布局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矿热炉电极长度测量装置硬件设计
    4.1 磁致伸缩换能器驱动电源的设计
        4.1.1 功率放大电路的设计
        4.1.2 阻抗匹配电路的设计
    4.2 电源模块设计
        4.2.1 +24V转+5V DC-DC电源设计
        4.2.2 ±15V DC电源的产生设计
        4.2.3 +5V转+3.3V电源设计
    4.3 主控制模块设计
        4.3.1 微控制器的选型
        4.3.2 基于MSP430F5359的主控制电路设计
    4.4 声波信号处理电路设计
        4.4.1 窄带滤波电路设计
        4.4.2 程控增益放大电路设计
        4.4.3 程控增益调节算法设计
        4.4.4 信号的解调及识别方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矿热炉电极长度测量装置仿真
    5.1 声波发射装置激励源测试实验分析
    5.2 声波接收系统实验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5)家庭影院声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1.4.1 基本概念及范围
        1.4.2 研究的方法
        1.4.4 论文的技术路线和框架
第二章 家庭影院音质参量及其影响因素
    2.1 客观音质评价参量
        2.1.1 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
        2.1.2 清晰度指数和明晰度指数
        2.1.3 语言传输系数
        2.1.4 背景噪声与信噪比
        2.1.5 声压级
        2.1.6 声场均匀度
    2.2 主观音质评价
        2.2.1 语言声音质主观评价
        2.2.2 音乐声音质主观评价
        2.2.3 音质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参量的关系
    2.3 音质评价参量影响因素
        2.3.1 厅堂尺寸与容积
        2.3.2 厅堂体型
        2.3.3 声源布置与观众位置
        2.3.4 材料选择与布置
        2.3.5 房间脉冲响应
        2.3.6 耦合房间的影响
    2.4 家庭影院音质评价参量
        2.4.1 语言功能
        2.4.2 语言兼音乐功能
        2.4.3 音乐功能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既有家庭影院声环境调研与分析
    3.1 概述
    3.2 声环境调研
        3.2.1 现状概况
        3.2.2 声学测量
        3.2.3 结果分析
    3.3 音质主观评价调研
        3.3.1 概述
        3.3.2 评价方法
        3.3.3 评价条件
        3.3.4 评价计分与计权
        3.3.5 评价结果与分析
    3.4 软件模拟及分析
        3.4.1 模拟条件
        3.4.2 模拟结果及分析
    3.5 家庭影院现状分析
        3.5.1 综合分析
        3.5.2 声场特点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家庭影院声学设计方法
    4.1 厅堂位置选择与体型设计
        4.1.1 位置选择
        4.1.2 容积与尺寸
        4.1.3 体型调整
    4.2 声源与观众
        4.2.1 双声道扬声器
        4.2.2 多声道扬声器布置
    4.3 混响时间及其控制
        4.3.1 混响时间与其频率特性
        4.3.2 频率特性
        4.3.3 吸声量
    4.4 材料选择与布置
        4.4.1 材料性能
        4.4.2 选择依据
        4.4.3 布置位置
        4.4.4 布置方式
    4.5 隔声设计
        4.5.1 隔声要求
        4.5.2 门窗隔声
        4.5.3 楼板及墙体隔声
        4.5.4 空调设备
        4.5.5 浮筑结构设计
    4.6 电声系统
    4.7 软件模拟检验
        4.7.1 条件设置
        4.7.2 音质分析与调整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例声学设计与分析
    5.1 实例概况
        5.1.1 环境情况
        5.1.2 体型与尺寸
    5.2 声学设计
        5.2.1 功能要求与音质评价参量范围
        5.2.2 体型处理及声源布置
        5.2.3 材料的布置与选择
        5.2.4 隔声设计
        5.2.5 软件模拟调整
    5.3 声学测量与主观评价结果
        5.3.1 声学测量及分析
        5.3.2 主观评价调研及分析
    5.4 软件模拟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拓扑节线半金属ZrSiS的低能元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量子多体与元激发
    1.2 声子
        1.2.1 体相声子
        1.2.2 表面声子
        1.2.3 声子的可观测物理量
    1.3 等离激元
        1.3.1 体相等离激元
        1.3.2 表面等离激元
    1.4 电子-声子相互作用
        1.4.1 理论框架
        1.4.2 电声子相互作用对电子的影响
        1.4.3 电声子相互作用对声子的影响
    1.5 拓扑材料简介
        1.5.1 拓扑分类概述
        1.5.2 拓扑绝缘体
        1.5.3 拓扑半金属
    1.6 论文结构
第2章 实验技术与原理
    2.1 超高真空技术与仪器
    2.2 低能电子衍射
        2.2.1 散射原理
        2.2.2 仪器结构
        2.2.3 用途
    2.3 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
    2.4 反射式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仪
        2.4.1 散射原理
        2.4.2 仪器结构
第3章 拓扑节线半金属ZrSiS的电声子相互作用
    3.1 ZrSiS背景介绍
        3.1.1 ZrSiS的晶体结构
        3.1.2 ZrSiS的电子结构
        3.1.3 ZrSiS的输运性质
        3.1.4 ZrSiS的声子模式
    3.2 ZrSiS表面晶格动力学研究
        3.2.1 ZrSiS晶体的生长与表征
        3.2.2 HREELS对表面声子谱的实验测量
        3.2.3 晶格动力学计算
    3.3 ZrSiS的电声子相互作用
        3.3.1 电声子相互作用模型
        3.3.2 声子散射约束条件
        3.3.3 电声子相互作用参数拟合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拓扑节线半金属ZrSiS的等离激元
    4.1 拓扑材料的等离激元概述
        4.1.1 理论工作
        4.1.2 实验进展
    4.2 ZrSiS的等离激元
    4.3 ZrSiS等离激元的来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磁性氦原子散射谱仪设计与搭建
    5.1 氦原子散射
        5.1.1 历史简介
        5.1.2 技术优势
        5.1.3 散射原理
    5.2 仪器-机械部分
        5.2.1 氦原子束产生
        5.2.2 常规氦原子的探测
        5.2.3 磁性氦原子的激发和探测
    5.3 仪器-电子学控制系统
        5.3.1 电子学硬件
        5.3.2 数据采集软件
    5.4 总结
第6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论文展望
        6.2.1 ZrSiS家族材料的探索
        6.2.2 氦原子散射谱在二维材料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二维层状材料中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二维材料——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理想平台
    1.2 石墨烯
        1.2.1 晶格
        1.2.2 能带结构
        1.2.3 声子
    1.3 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
        1.3.1 晶格
        1.3.2 能带结构
        1.3.3 跃迁选择定则
        1.3.4 激子效应
        1.3.5 声子
    1.4 二维材料中的二阶非线性效应
        1.4.1 非线性效应基本概念
        1.4.2 直流与交流二阶非线性效应
        1.4.3 二次谐波
        1.4.4 圆光伏效应
        1.4.5 非线性霍尔效应
第2章 样品制备与测量系统
    2.1 二维材料的转移
    2.2 器件结构及加工工艺
    2.3 双栅器件的静电模型
    2.4 光学测量系统
第3章 单层石墨烯中的Kohn异常
    3.1 引言
        3.1.1 非常规电声子耦合
        3.1.2 石墨烯中的电声子耦合
    3.2 样品制备与表征
    3.3 实验数据与讨论
        3.3.1 对数Kohn异常
        3.3.2 电声子耦合强度
        3.3.3 变温测量
    3.4 小结
第4章 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中的二阶非线性光电流响应
    4.1 引言
    4.2 单层MoS_2中的二阶光电流响应
        4.2.1 实验介绍
        4.2.2 实验数据与分析
    4.3 双层MoS_2中的二阶光电流响应
        4.3.1 基本表征
        4.3.2 影响对称性的外界因素
        4.3.3 空间电场的影响
    4.4 自旋–层锁定效应
        4.4.1 第一性原理计算
        4.4.2 共振激发
    4.5 双层MoS_2中的直流与交流二阶非线性效应
        4.5.1 二次谐波
        4.5.2 光伏效应
    4.6 层数依赖关系
    4.7 基于对称性角度的分析
    4.8 小结
第5章 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中的层间激子
    5.1 引言
        5.1.1 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异质结中的层间激子
        5.1.2 2H相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的层间激子
    5.2 双层MoS_2中的层间激子
        5.2.1 样品制备与表征
        5.2.2 层间激子在纵向电场下的Stark效应
    5.3 共振激发下双层MoS_2中的层间激子
        5.3.1 基本表征
        5.3.2 层间激子的圆极化
    5.4 层间激子的磁光效应
        5.4.1 Zeeman效应
        5.4.2 自发极化
    5.5 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用于空间电荷高速探测的弹性波椭偏测量系统与取样传感器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高压电力电子装备的应用前景与运行工况
        1.1.2 高压电力电子装备的绝缘测试与评估
    1.2 空间电荷测试方法的关键性能指标
    1.3 空间电荷测试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空间电荷测试方法
        1.3.2 有待解决的问题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弹光效应的空间电荷光电子学测量系统方案设计
    2.1 光与物质作用的基本原理
        2.1.1 光的电磁理论基础
        2.1.2 光在电介质中的传播
        2.1.3 光波与电介质作用
        2.1.4 光电磁波与电荷作用
    2.2 基于弹光效应的空间电荷测量原理
        2.2.1 太赫兹波与电荷作用
        2.2.2 弹光效应原理
        2.2.3 偏振探测光的检测
    2.3 基于弹光效应的空间电荷光电子学测量方案
        2.3.1 测量系统方案
        2.3.2 测量系统方案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弹性波检测的椭偏测量系统设计与性能测试
    3.1 椭偏测量理论分析
        3.1.1 透射式椭偏测量
        3.1.2 反射式椭偏测量
    3.2 椭偏测量系统的搭建
        3.2.1 弹性波的模拟
        3.2.2 关键元器件的选型
        3.2.3 椭偏测量系统的搭建
    3.3 椭偏测量系统验证实验
        3.3.1 实验测试步骤
        3.3.2 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弹光取样传感器的材料遴选与结构设计
    4.1 弹光取样传感器的材料遴选
        4.1.1 传感器材料的选取依据
        4.1.2 传感器材料力学稳定性分析
    4.2 弹光取样传感器的结构设计
        4.2.1 传感器结构设计
        4.2.2 传感器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4.3 传感器性能分析
        4.3.1 弹性波频率对传感器的影响
        4.3.2 传感器误差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9)聚乙烯的高场电导机制和空间电荷输运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聚合物中空间电荷及测量技术研究现状
        1.2.1 聚合物中空间电荷及陷阱
        1.2.2 聚合物中空间电荷分布的表征方法
        1.2.3 聚合物中空间电荷能级深度的表征方法
    1.3 聚合物中电导电流
    1.4 聚合物中空间电荷与电导电流的联合测量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空间电荷与电导电流联合测量装置的研制
    2.1 联合测量装置总体结构概述
    2.2 LIPP测量装置硬件设计
        2.2.1 LIPP测量装置电极系统
        2.2.2 压力波信号的反射与优化
    2.3 高场电导电流测量装置硬件设计
        2.3.1 高场电导电流测量装置
        2.3.2 高场电导电流测量装置工作方式
    2.4 不同温度下LIPP和电导电流联合测量装置的设计
        2.4.1 室温下LIPP和电导电流联合测量装置
        2.4.2 可变温测试样品室
        2.4.3 不同温度场LIPP和电导电流联合测量装置
    2.5 LIPP和电导电流联合测量装置软件设计
        2.5.1 软件设计总体概述
        2.5.2 数据采集与存储
        2.5.3 数据处理与恢复
        2.5.4 信号矫正与分析
    2.6 LIPP和高场电导电流联合测量系统测试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聚乙烯在高场下的电导行为
    3.1 高电场条件下的电导
    3.2 电导机制转变及分析方法
    3.3 聚乙烯高场电导行为
    3.4 聚乙烯电导机制转变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聚乙烯高压电缆绝缘材料的空间电荷输运行为
    4.1 实验材料选取原则
    4.2 聚乙烯空间电荷和电导电流联合测量与表征
        4.2.1 国产低密度聚乙烯联合测量与表征
        4.2.2 国产交联聚乙烯联合测量与表征
        4.2.3 国外交联聚乙烯联合测量与表征
    4.3 电场强度对聚乙烯空间电荷输运行为的影响
    4.4 温度对聚乙烯空间电荷输运行为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聚乙烯高压电缆绝缘材料的电导机制
    5.1 国产低密度聚乙烯电导机制
    5.2 国产交联聚乙烯电导机制
    5.3 国外交联聚乙烯电导机制
    5.4 聚乙烯高压电缆绝缘材料电导机制转变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得成果
致谢

(10)Ⅳ B族单质及其合金高压下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高压物理概述
    1.2 高压相变
        1.2.1 高压结构相变
        1.2.2 高压电子结构相变
    1.3 计算材料物理
    1.4 钛、锆和铪及其合金
    1.5 本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方法
    2.1 密度泛函理论
        2.1.1 绝热近似
        2.1.2 Hartree-Fock近似
        2.1.3 密度泛函理论
    2.2 交换关联函数
        2.2.1 LDA近似
        2.2.2 GGA近似
    2.3 哈伯德(Hubbard)U模型
    2.4 第一性原理的一般求解过程
    2.5 计算材料物性的方法
        2.5.1 准谐近似和准谐德拜模型
        2.5.2 弹性常数
        2.5.3 动力学方程
    2.6 超导电性
        2.6.1 BSC理论
        2.6.2 Mc Millan方程及其修正方程
        2.6.3 电声子耦合作用
    2.7 程序简介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金属铪的相变、弹性、声子谱、热力学性质和超导电性
    3.1 引言
    3.2 计算方法
        3.2.1 计算细节
        3.2.2 力学及热力学性质
    3.3 金属铪的结果和讨论
        3.3.1 结构和相变
        3.3.2 弹性性质
        3.3.3 弹性各项异性
        3.3.4 声子色散
        3.3.5 热力学性质和P-T相图
        3.3.6 电子结构和超导电性
    3.4 铪烯的结构和超导电性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Ti Zr、TiHf和 ZrHf合金的相变、弹性、声子谱和超导电性
    4.1 引言
    4.2 计算方法
        4.2.1 计算细节
        4.2.2 力学性质和超导电性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基态性质和相变
        4.3.2 弹性
        4.3.3 声子谱
        4.3.4 超导电性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铀锆合金体系的结构、电子和弹性性质
    5.1 引言
    5.2 计算方法
        5.2.1 计算细节
        5.2.2 力学性质
    5.3 δ-UZr2 的结构和弹性性质
        5.3.1 晶体结构
        5.3.2 能带和电子结构
        5.3.3 弹性
    5.4 等原子比铀锆合金体系
        5.4.1 晶体结构
        5.4.2 电子结构
        5.4.3 弹性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博士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文章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四、电声测量仪器的情况介绍(论文参考文献)

  • [1]固体绝缘介质中的空间电荷效应及应用[J]. 张冶文,潘佳萍,雷清泉,郑飞虎. 科学通报, 2021(Z2)
  • [2]铈基近藤晶格中电子关联与拓扑物态的角分辨光电子谱研究[D]. 李鹏. 浙江大学, 2021(01)
  • [3]“700工程”前后——中国大功率远程有线广播系统的研制[J]. 褚宏祥,丁兆君.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21(02)
  • [4]矿热炉电极长度测量装置设计[D]. 史凯凯.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5]家庭影院声学设计研究[D]. 黄志轩. 华东交通大学, 2021(01)
  • [6]拓扑节线半金属ZrSiS的低能元激发研究[D]. 薛思玮.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2021(01)
  • [7]二维层状材料中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D]. 赵岩翀.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2021(01)
  • [8]用于空间电荷高速探测的弹性波椭偏测量系统与取样传感器研制[D]. 李承前.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9]聚乙烯的高场电导机制和空间电荷输运行为研究[D]. 李大伟.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01)
  • [10]Ⅳ B族单质及其合金高压下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 张成斌. 山西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电声测量仪器简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