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a 病毒学总目录第 8 卷 (1992)

Acta 病毒学总目录第 8 卷 (1992)

一、病毒学报 第8卷(1992年)总目录(论文文献综述)

刁雅欣[1](2018)在《中山地区蚊类及蚊媒病毒的调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掌握中山地区及周边主要口岸蚊类生物多样性及基本分布情况;得到气候因素对中山地区及周边主要口岸蚊类种类组成、密度等的规律的影响;初步调查不同水体蚊虫孳生情况以及伊蚊孳生情况;了解中山地区及周边主要口岸不同蚊种类携带主要虫媒病毒情况。为控制中山地区蚊类密度,蚊媒传染病大爆发预测与防范、预防新蚊类入侵等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方法选取中山市五个调查地点,每个调查地点再选择环境相似的外环境设立具体的调查点。成蚊调查时间为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采集时间为日落前后1小时,用人工小时法采集成蚊。样品放于冷冻箱中送回实验室。样品置于冰上鉴定后,研磨保存在RNA保护液中,提取样品RNA,利用荧光PCR、RT-PCR等方法对成蚊样本是否携带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乙脑病毒、寨卡病毒及其他黄病毒属病毒进行检测。幼虫及蚊蛹的采集时间为2017年5月至10月,采集方法为勺捞法和集卵器法。实验室饲养羽化后进行种类鉴定,纳入种类调查,记录相关数据。诱蚊诱卵指数为回收得到的阳性集卵器数量占有效集卵器数的比例;幼虫密度为每个有效集卵器中幼虫的数量,单位为条/罐。结果1.本次调查共捕获成蚊2076只,其中雌性有1032只,雄性有1043只。得到的所有蚊类经鉴定隶属3亚科6属13种,白纹伊蚊为中山地区的优势蚊种,其次为致倦库蚊。东区捕获蚊类数量最多,捕获蚊类数量最少的是中山港,火炬开发区捕获蚊类种类最丰富。2.中山地区及口岸的成蚊全年活动,6月达到高峰,7月密度下降较快,8月有所回升进入次高峰,10月后蚊类数量逐渐下降。3.本次调查所采集成蚊的平均密度为8只/人工小时。不同调查点的成蚊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集的成蚊数量只和温度的相关性系数有统计学意义。4.本次调查各调查点附近不同水体共66个,总蚊幼虫及蛹阳性率为33.33%。小型水体及容器阳性率略高于中、大型水体阳性率。火炬开发区阳性率最高,东区最低。实验室饲养羽化为成蚊454只,白纹伊蚊占据优势,调查水体中存在不同种类幼虫及蛹共栖现象。5.平均诱蚊诱卵指数为0.96,孵化集卵器收集的各龄期幼虫及蛹,共得到成蚊4368只,其中有8只安波那巨蚊,其余4360只均为白纹伊蚊,伊蚊平均幼虫密度为19.73(条/罐)。诱蚊诱卵指数指数最高为5、6两月,总体呈逐步下降趋势。幼虫密度8月达到最高值,之后开始快速下降,总体呈单峰曲线变化。诱蚊诱卵指数和幼虫密度不相关。6.本次调查共检测成蚊样品94组,共2036只,对蚊虫样本进行的病毒检测均为阴性。结论1.中山地区及主要口岸共有3亚科6属13种蚊类,其中波氏曼蚊(Mansonia Bonneae Edwards,1930)为中国新纪录种。优势蚊种为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其次为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2.成蚊雌雄比接近1:1,成蚊活动呈双峰曲线。不同地点成蚊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蚊数量只和温度因素相关。3.不同水体中蚊幼虫及蛹阳性率最高的是废弃塑料碗或罐积水,提示做好废弃物回收、卫生清洁工作。66个水体的优势蚊种为白纹伊蚊,不同水体中蚊类存在共栖现象,可根据这一现象进行蚊虫防治。4.各月和各个地点的诱蚊诱卵指数均大于0.90。提示中山地区登革热危险水平高,表明应该积极进行清除中山地区蚊虫孳生地,大力开展控蚊工作。5.未检测出蚊虫体内携带蚊媒病毒,应继续进行研究。

张桂琴[2](2008)在《以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干预模式预防HFRS的远期流行病学效果评价》文中指出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Hantavirus,HV)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在欧亚大陆许多国家流行。其中,中国HFRS的发病人数约占世界总发病数的90.1%,是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我国自发现HFRS病例以来,研究者对其开展了一系列的流行病学研究,已基本明确了HFRS的病毒类型、宿主动物种类及疾病的流行特征,并实施了多种防治策略。其中,以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成为卫生部推荐的控制HFRS首选措施。但是,目前国内外对该措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短期免疫学和流行病学方面,而对大规模人群实施后的远期流行病学效果研究甚少。此外,尽管HFRS疫苗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投入使用,但对它的免疫策略问题仍有争议。为此,本研究采用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于1994年以山东省野鼠型HFRS的原发疫源地和高发病区——莒南县为试验现场,采取以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干预模式,并设立接种组和对照组,对其随访观察11年,以期评价大规模接种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的远期流行病学效果,并探讨其免疫策略问题。该研究将对制定科学合理的疫苗免疫策略和推广使用策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与干预前相比,莒南县在干预期内,总鼠密度、野外及居民区内主要宿主鼠种密度、鼠带毒率及带毒指数均有大幅度下降:总鼠密度、野外及居民区内主要宿主鼠种密度在4%以下,鼠带毒率在6%以下,带毒指数低于0.04%。年发病水平呈明显下降趋势,且发病涉及的自然村数也大幅度减少,干预后发病密度明显低于干预前。整个试验区内总人群保护率为65.27%(95%CI:64.03~66.50),效果指数为2.88(95%CI:2.78~2.98),保护效果良好,以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干预模式对莒南县HFRS的预防和控制均起到了良好的流行病学效果。2.队列研究结果显示:接种组人群HFRS发病密度为0.48/10万(95%CI:0.12~0.83),对照组人群发病密度为6.46/10万(95%CI:5.83~7.08),接种组发病密度显着低于对照组未接种人群;总人群保护率为92.61%(95%CI:87.09~98.13),效果指数为13.54(95%CI:6.41~28.57),进一步证实了在大规模人群中接种HFRS疫苗后的远期流行病学效果良好。3.在大规模的现场人群中实施以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干预模式,“仅采用3针基础免疫,不进行加强免疫”的保护效果良好,按随访时间分层后,至接种疫苗后随访第11年底其人群保护率仍达92.61%,该结果提示在大规模人群中接种HFRS疫苗后,疫苗持续免疫回忆反应较长,基础免疫后至少11年无需进行加强免疫。结论:1.实施以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干预模式对莒南县HFRS的预防和控制均起到了良好的流行病学效果。2.实施以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后,试验区的宿主带毒状态发生了变化。3.队列研究连续11年的随访观察进一步证实了在大规模人群中接种HFRS疫苗后的远期流行病学效果良好。4.实施以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后,“仅采用3针基础免疫,不进行加强免疫”的免疫策略,其保护效果良好,基础免疫后至少11年无需进行加强免疫。

任建国[3](2006)在《广西柑橘溃疡病病原分析与流行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柑橘溃疡病是柑橘的重要病害之一,为国内外植物检疫对象。它主要侵染芸香科的柑橘属、枳属和金柑属,在我国四川、福建的溃疡病菌均为亚洲型菌系,即A菌系,本文就广西区柑橘溃疡病发生的普遍性,从流行学的角度上进行了研究。 从广西合浦县取红心橙、甜橙、化橙、柳橙,永福县取阿尔及利亚夏橙、钟山县取沙田柚、阳朔县取脐橙、恭城县取红江橙、新会橙、纽荷尔脐橙、锦橙、冰糖橙、沙田柚上感病叶片不同的大小斑进行溃疡病菌的分离。试验结果表明,在直径小于5mm的病斑上能够有效地分离到溃疡病菌,而在大于10mm的病斑上分离到致病性的溃疡病菌就相对少些,但得到非致病性菌的机率就大些。对所得到的菌株进行属鉴定表明,致病性菌株属于地毯草黄单胞杆菌,经温室盆栽接种红江橙证实其为产生典型溃疡病症状的A菌系。 在对所分离到的13个溃疡病菌株进行了52项生理生化性状的研究中,发现所测的13个菌株在醋酸盐、果糖、枸橼酸盐、鼠李糖、木糖、蔗糖、麦芽糖、半乳糖、淀粉、吲哚产生、H2S产生、石蕊牛奶的利用上有所不同,不同来源地的溃疡病菌株可以聚成一类;13个溃疡病菌株的噬菌体反应试验表明,菌株HJC对Np、Hp-1、Hp-2噬菌体都敏感,而其它菌株对各噬菌体的反应则有所不同,大多数菌株对噬菌体Hp-1不敏感,而对噬菌体Np、Hp-2敏感,只有STY对Hp-1、Hp-2敏感,而不对Np敏感。血清学试验表明13个菌株在凝集反应上是有区别的,菌株HXCS都不能与抗血清HCS、QC-1、JC-1、STY、NRC、HCS-1、TCS-1反应,但能与抗血清LCS-1反应,菌株LCS-1对抗血清HCS、QC-1、JC-1、STY、NRC、HCS-1、TCS-1的凝集反

汤德元[4](2004)在《乙脑病毒的分离鉴定和全长基因克隆的研究》文中指出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是由黄病毒科的乙型脑炎病毒(JE virus,JEV)引起的人和动物共患的一种由蚊虫为媒介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对人类危害巨大,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虫媒病之一,对猪可引起繁殖障碍,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猪是JEV的扩增宿主,带毒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因此,防制猪患乙脑不但可以减少养猪业的损失,而且也是防制乙脑的重要措施。 乙脑病毒基因为单股正链RNA,长约11kb,有单一开放的阅读框,能编码、翻释、加工成多种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其病毒的结构蛋白有3种:囊膜蛋白E、膜蛋白M(由膜前体蛋白PrM加工而来),以及衣壳蛋白C和7种非结构蛋白NS1、NS2A、NS2B、NS3、NS4A、NS4B和NS5;其中M蛋白参与病毒囊膜的构成,对维持E蛋白的结构是十分必要的,E蛋白在保护性免疫及防制病毒感染起作重要作用;JEV基因组结构的研究,为乙脑病毒的基因工程疫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乙型脑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通过收集母猪流产死胎和库蚊为病料,用乳鼠脑内接毒和细胞接毒相结合的方法盲传并分离出病毒,采用血凝(HA)实验、荧光抗体染色技术(间接法)、电镜实验、血清学实验及RT-PCR方法对所分离的病毒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所分离的病毒CQRC-1和SCNJ-1均为乙脑病毒;通过RT-PCR扩增CQRC-1株的PrM/E基因,并将PrM/E克隆、测序,与GenBank发表的JEV SA14(U14163)和SA14-14-2(AF315119)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CQRC-1株与JEV强毒株SA14和弱毒株SA14-14-2的同源性分别为98%和97%。 2.乙型脑炎病毒CQRC-1株全长感染性克隆、测序及恢复病毒的获得 根据乙脑病毒强毒SA14株基因组序列,设计覆盖全长的6对重叠引物,以Trizol法提取CQRC-1株的病毒RNA为模板,使用TaKaRa公司的RT-PCR试剂盒扩增出6个片段,并对它们进行测序、连接,然后将全长DNA克隆到质粒载体pET-32a(+)中,构建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CQRC-1株基因组全长cDNA克隆,经体外转录后得到的转录子转染BHK-21细胞,重新获得JEV的恢复病毒,通过生物学特性、分子生物学水平等几个方面对恢复病毒进行鉴定结果:获得了稳定的全长DNA克隆,转录子转染BHK-21细胞后,第4天开始出现细胞病变(CPE),第5~6天时CPE为+++,经过BHK21细胞进一步放大培养后,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和RT-PCR实验均为阳性,证实了构建的JEV的全长cDNA克隆具有感染性,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3.乙脑病毒CQRC一株PrM/E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生物信息分析 根据JEV SA14株PrM/E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Pl/PZ,采用RT一PCR从CQRc一1株的RNA中扩增出ZOO0bP目的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MD18一T克隆载体中,将pMo 28一T一PrM/E经BamHI/Sall双酶切后定向克隆于经同样酶切处理的pET一32a(+)原核表达载体上,获得重组质粒pET一CDN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获得高效表达,产物经SDS一PAGE电泳结果显示,表达产物分子量约为7Ikoa,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表达产物具有免疫学活性。 根据己在GenBank上登记的E基因核酸序列采用CLUSTALW软件运用邻接法(neighborj。ining)进行分析并绘制基因树,分析表明分离株CQRC一l和我国大部分分离株属于基因型工11;通过对E蛋白氨基酸序列作多序列比较,表明分离株CQRC一在E蛋白氨基酸序列上符合强毒特征。在JEv基因组5‘端4772477的长ZOO0nt的决定JEv抗原性的PrM/E区中,CQRC一株与SA14株有40个碱基不同,其中28个单碱基突变为同义突变,另外12个为错义突变,导致相应的氨基酸序列(666个)中的4个氨荃酸发生了突变,其中有2个氨基酸出现在含有关键的抗体和决定簇的E蛋白内,但不影响其功能表达。 本研究成功地分离出乙脑病毒,测定了CQRC一株全长序列,获得其全长感染性克隆,并将其PrM/E基因克隆到pET一32a(+)原核表达载体上,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系统高效表达了该基因,为乙脑病毒PrM/E蛋白亚单位疫苗、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诊断试剂的研究及分子流行病学的调查提供了依据。

段治文[5](2004)在《当代中国的科学文化变革》文中研究表明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问题,学术界较多的是侧重在对科技史的研究,而对科学文化史尤其是对当代中国的科学文化史的研究却很少。本文尝试突破科学技术史的研究范围,力图从思想文化史角度,依据科学发展的战略思想、科学发展的体制建构以及科学文化观念变迁等三个层次,对当代中国的科技发展的历程进行新的观照。 新中国的建立结束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无序、散漫和缺乏目标的状态,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本文在探讨中国近代科技的源起及其历史文化缺陷基础上,分三个阶段按三个层次系统分析了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科技建制以及科学文化观的变迁。其中包含了一系列重要的具有新意的探索:比如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背景及政策环境上,文章系统分析了建国以来三代领导集体的视野和重要探索;在科技发展建制上,文章第一次系统总结了当代中国科学体制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进,这就是建国初期新体制的建立、50年代后期开始的中国式“大科学”体制以及改革开放进程中市场导向的科技体制初步形成;在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上,文章第一次揭示了科技大潮与社会主义思潮两次历史性合流的过程;在科学技术发展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上,文章更是首次提出了当代中国社会的科学文化观经历了“人民科学观”、政治化科学观以及理性化科学观三种形态的历史转换,等等。 通过对中国科学发展历程的文化思考,本文认为:经过长期曲折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已成全社会的共识,深入人心,中国不可能再回到以往那种不重视科学以致反科学的老路上去。但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是,目前中国不仅科技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民众科学素养状况仍是国家竞争力的重大制约因素;而且在如何发展中国科学技术的问题上更是存在严重问题,突出表现在科技发展仍存在严重的体制性障碍,制约科学发展的传统的文化因素仍未得到根本突破。探索中国本土科学技术发展的出路,推动中国原创性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等,仍是今日中国的严峻课题。 在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不仅要实现科技全球化与科技本土化的融合,以营造科技发展的良好的战略与文化环境;而且要实现科学社会化与社会科学化,以构建科学与社会互动的良性机制;更要通过科学教育化与教育科学化,冲破传统的制约科学发展的文化观念,以铸造面向未来的具有科学素养的国民。这是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科学文化发展方面的必由之路。

二、病毒学报 第8卷(1992年)总目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病毒学报 第8卷(1992年)总目录(论文提纲范文)

(1)中山地区蚊类及蚊媒病毒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调查时间
        2.1.2 调查工具
        2.1.3 调查点选取
    2.2 方法
        2.2.1 调查方法
        2.2.2 样本处理
        2.2.4 病毒检测
        2.2.5 分析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结果
    3.1 中山地区蚊类多样性
    3.2 种群结构
    3.3 成蚊季节消长及密度
    3.4 不同水体蚊幼虫及蛹孳生情况
    3.5 集卵器法调查情况
    3.6 成蚊携带蚊媒病毒情况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讨论
    4.1 蚊类调查研究
    4.2 蚊媒病毒
    4.3 本研究创新性与局限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广东省蚊种类和蚊媒病毒流行现状分析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1 常用缩略词表
附录2 波氏曼蚊留样照片
致谢

(2)以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干预模式预防HFRS的远期流行病学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一、前言
二、资料与方法
    1.试验现场
    2.干预时期
    3.资料收集
    4.干预措施
    5.研究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1.实施以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前的本底情况
    2.实施以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情况
    3.实施以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干预模式的流行病学效果评价
    4.大规模人群接种HFRS疫苗队列研究的远期流行病学效果评价
四、讨论
    1.实施以接种HFRS疫苗为主的综合干预模式的流行病学效果
    2.大规模人群接种HFRS疫苗队列研究的远期流行病学效果评价
    3.大规模人群接种HFRS疫苗预防HFRS的免疫策略
五、结论
六、创新与不足
附录Ⅰ 病原学检测方法
附录Ⅱ HFRS病例血清学实验室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广西柑橘溃疡病病原分析与流行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柑橘溃疡病危害的严重性
    1.2 柑橘溃疡病菌系存在的多样性
    1.3 柑橘溃疡病发生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
    1.4 柑橘溃疡病发生与寄主的关系
    1.5 柑橘溃疡病流行模型的分析
    1.6 柑橘溃疡病的防治及综合治理
第二章 柑橘溃疡病病原菌分化研究
    2.1 柑橘溃疡病菌的分离与鉴定
        2.1.1 材料与方法
        2.1.2 结果与分析
        2.1.3 讨论
    2.2 柑橘溃疡病菌菌系生理生化分化研究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结果与分析
        2.2.3 讨论
    2.3 柑橘溃疡病菌菌系分化的噬菌体鉴定
        2.3.1 材料与方法
        2.3.2 结果与分析
        2.3.3 讨论
    2.4 柑橘溃疡病病原菌的脂肪酸分析
        2.4.1 材料与方法
        2.4.2 结果与分析
        2.4.3 讨论
    2.5 柑橘溃疡病菌的血清学反应
        2.5.1 材料与方法
        2.5.2 结果与分析
        2.5.3 讨论
第三章 柑橘溃疡病寄主范围测试及其发生规律研究
    3.1 不同寄主对柑橘溃疡病菌株的抗感性测试
        3.1.1 材料与方法
        3.1.2 结果与分析
        3.1.3 讨论
    3.2 柑橘溃疡病的发生规律研究
        3.2.1 材料与方法
        3.2.2 结果与分析
        3.2.3 讨论
第四章 柑橘溃疡病流行测报及其化学防治
    4.1 柑橘溃疡病流行的预测预报
        4.1.1 材料与方法
        4.1.2 结果与分析
        4.1.3 讨论
    4.2 柑橘溃疡病的防治及病原菌抗药性研究
        4.2.1 材料与方法
        4.2.2 结果与分析
        4.2.3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乙脑病毒的分离鉴定和全长基因克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
第一章 乙脑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章 乙脑病毒分离株全长感染性克隆、测序和恢复病毒的获得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章 乙脑病毒分离株PrM/E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生物信息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文献综述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英文缩略词表
    2 乙脑病毒分离株全长基因序列测序图

(5)当代中国的科学文化变革(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中国近代科学的源起及其历史缺陷
一、 新中国科学发展的历史文化基础和新开端
    (一) 统一的人民民主政权建立:科学中国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 新中国科学的重建
        1 科研机构的组建与中国科学新体制的建立
        2 科学人才的集聚与自然科学界的大团结
        3 中国科学发展道路的最初探索
    (三) 科学文化观的第一次转型与民众科学文化发展的新探索
        1 科学文化观的转型与“人民科学观”的历史奠定
        2 自然科学的大众化、通俗化与本士化
        3 对民众科学文化发展的新探索
二、 第一代领袖群体的科技战略思想
    (一) 工业化视野下的科技观
    (二) “向科学进军”的主要思想和实践
        1 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追赶世界科技发展潮流
        2 切实解决好知识分子问题,努力培养大批又红又专的科技人才
        3 科技发展要与中国实际结合,重点发展,迎头赶上
        4 走群众路线,大搞技术革新、技术革命
    (三) 科技发展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首次合流与历史迷途
三、 中国式“大科学”体制的建立及其影响
    (一) 科学体制的转换与中国式“大科学”体制的建立
        1 建国之前中国的科技体制变革
        2 建国以后科学体制的转换与“大科学”体制的建立
    (二) 科学建制国家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1 世界科学建制发展的新动向
        2 中国现代化后发展特点的历史要求
        3 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果
    (三) 中国式“大科学”体制的作用和反思
        1 科学规划和政策的制定
        2 科技发展战略的转移
        3 “大科学”体制下取得的突出成果
        4 中国式“大科学”体制并非真正现代的“大科学”体制
四、 五六十年代中国科学文化观的历史迷途
    (一) 科学文化观的第二次转型与“政治化科学观”的确立
    (二) 科学政治化的背景及原因探析
        1 历史原因:人民科学观的进一步发展与高度政治化的形势
        2 根本原因:整风与反右后全社会政治意识畸形转向并向各领域渗透
        3 现实原因:急于求成,全面大跃进形势的推动
        4 内在原因: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与功利主义科学观的泛起
    (三) 群众性的技术革新运动与民众科学文化的畸形发展
        1 群众性的科技协作网建立
        2 群众性科技革新运动全面开展和畸形演变
    (四) 科学与反科学仅一步之遥
五、 从邓小平到江泽民:科技战略思想的新发展
    (一) 邓小平的科技战略思想的演进
        1 拨乱反正“从科学和教育着手”:邓小平科技战略思想的开端
        2 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科技战略思想的展开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科技战略思想的深化
    (二) 江泽民对科技战略思想的发展
        1 科技动力论:江泽民科技战略思想的基础
        2 科教兴国论:江泽民科技战略思想的展开
        3 技术创新论:江泽民科技战略思想的核心
    (三) 科技发展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再度合流
        1 关于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关系的深刻阐述和新认识
        2 科技发展与社会主义再度历史性汇流的战略展开
六、 中国科技体制的新变革及其影响
    (一) 中国科技体制的转型之路
        1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政策发展的四个阶段
        2 市场导向的科技体制初步形成
        3 科技发展仍存在严重的体制性障碍
    (二) 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体现
        1 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国家科技计划体系
        2 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科技法制体系
        3 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科技奖励制度
        4 开始建设并初步形成了国家创新体系
    (三) 科技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七、 中国社会的科学文化观的新发展
    (一) 科学文化观的再次转型与“理性化科学观”的初步形成
        1 科学文化观再次转型的历程
        2 对科学的理解进入了一个理性化的时期
    (二) 民众科学文化的新发展与民众科学素养评价
        1 民众科学文化的新发展
        2 民众科学素养状况仍是国家竞争力的重大制约因素
    (三) 制约科学发展的传统的文化因素仍未得到根本突破
八、 21世纪中国科学文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其对科学文化发展的新要求
    (二) 科技全球化与科技本土化:营造科技发展的良好的战略与文化环境
    (三) 科学社会化与社会科学化:构建科学与社会互动的良性机制
    (四) 科学教育化与教育科学化:铸造面向未来的具有科学素养的国民
附录一: 科学中国的历程:1949-2004年重要文献编目
附录二: 全国性的科学技术团体一览表
附录三: 作者在中国科技文化史领域发表的相关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四、病毒学报 第8卷(1992年)总目录(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山地区蚊类及蚊媒病毒的调查研究[D]. 刁雅欣. 广东药科大学, 2018(01)
  • [2]以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干预模式预防HFRS的远期流行病学效果评价[D]. 张桂琴. 山东大学, 2008(01)
  • [3]广西柑橘溃疡病病原分析与流行学研究[D]. 任建国. 广西大学, 2006(12)
  • [4]乙脑病毒的分离鉴定和全长基因克隆的研究[D]. 汤德元. 四川农业大学, 2004(01)
  • [5]当代中国的科学文化变革[D]. 段治文. 浙江大学, 2004(03)

标签:;  ;  ;  ;  ;  

Acta 病毒学总目录第 8 卷 (199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