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三大变革:浙江省第三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回顾

阅读教学的三大变革:浙江省第三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回顾

一、阅读教学面临的三大转变——浙江省第三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评述(论文文献综述)

陈苏仙[1](2021)在《“浙江一师”国文名师的教学思想与当代启迪》文中研究指明

刘刚[2](2021)在《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及提升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在国家不断强化“以本为本”并加快建设高水平“一流本科”教育的背景下,培养高质量人才成为迫切需求。教育变革的时代需求使得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研究成为重要议题。该研究不仅是教学学术理论由舶来品进入到中国大学教学实践的理论转换过程,更是在教学学术能力研究的实践化推进中实现大学教师教学育人能力素质提升的探索。本研究遵循“以理论研究而探索概念的本质属性与实践样态”“以质性研究而探索核心能力的框架结构与构成要素”“以质性研究而探索影响因素的现实筛选与归纳分类”“以量化研究而验证核心能力的结构模型与影响因素”“以能力要素与影响因素而提出本土化提升策略”的逻辑思路。首先,在对国内外已有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相对抽象、模糊且相关性高、容易混淆的三组基础性概念进行了比较辨析与多维度区分。并对“教学学术”这一核心概念进行了基于内涵属性之本质特征与基于实践过程之现实样态的挖掘,澄清了教学学术的核心特征:实践性——本质特征、学术性——标志特征、公共性——价值特征;呈现了教学学术的现实形态:教学之前——知识与观念形态、教学之中——经验与个体形态、教学之后——成果与共同体形态;基于内外维度的发现,构建了教学学术概念模型。基于实证的质性研究,发现我国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具有类型化特征,呈现内在取向上的明显差异:实践取向型教学学术能力、专业取向型教学学术能力、整合取向型教学学术能力。继续探究发现,三种类型教学学术能力的教师在价值、知识、方法和交流等四个维度上具有区分性特征。更进一步对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结构的探索中发现,其结构并非呈现单一的平面性,不同具体能力在整体能力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存在差异,具有不同功能与性质,整体呈现出由内向外的层次性特征。基于此发现,本研究构建了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圈层结构,具体包括价值、观念、知识、方法、人际、技术等六个层次,每一层次由不同的能力要素构成,总共包括十四种能力。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圈层结构具有四个创新性特征:兼顾整体结构的层次与具体而呈现立体性;区分不同能力的功能与地位而深化结构性;强调社会传统的价值与人际而凸显文化性;强调发展变革的技术元素而揭示时代性。基于重要性、普遍性以及典型性等三个原则,本研究对复杂的教学学术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筛选,形成了两类影响因素系统的解释框架。第一种基于影响的实体性存在而划分为教师个人、教师群体和学校组织三个影响因素系统,第二种基于各因素在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形成中所发挥作用的性质而提出,分为主体能动性因素系统和条件保障性因素系统。在前期质性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结构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预调查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和正式调查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所提出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的结构模型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同时,对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影响因素以及目前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调查发现,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水平在性别、学历、地区上没有显着差异,但在教龄、职称和学校平台等因素上存在差异。在具体影响因素方面存在着大学教师热情不高、相关组织机构重视不够、评价管理制度不合理、条件支持不足等问题。基于对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核心结构以及各种影响因素的探索,本研究从教师的观念体系、知识能力系统、教师教学发展机构、教学科研团队、教育教学管理政策制度以及学校物质技术条件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提升的具体策略。整体而言,通过主体自身的发展改变和外部环境的改善支持,能够使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得到整体提升,进而推进大学的育人使命得以完整和切实的实现。

刘荣光[3](2021)在《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遵循“打铁必须自身硬”的管党思路,以坚强的决心,空前的力度,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从严,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是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引领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国有企业中的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更是党的建设的灵魂支柱。论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国有企业与基层党组织的相关概念和思想建设的理论基础,理论部分重点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思想建设的重要论述;第二部分通过理论结合实际,把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在思想建设中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阐述,力求做到把抽象的相关理论和具体的实践工作相结合;第三部选择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的成功模式,并对其模式进行了分析,得出一些有益的经验启示;第四部分在加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方面,从思想建设的保障、方式、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本文为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提供理论探索,为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建设提供实践举措,也为其他领域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提供启示,在为相关理论研究贡献微薄的力量的同时,希望我们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的征途上,不断夺取伟大斗争胜利。

陈文新[4](2020)在《初中音乐项目化学习的课程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为主要指导的探究型学习模式,致力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项目化学习以基于真实情景的探究模式以及注重成果展示的特性受到教育工作者们的广泛关注。音乐项目化学习是项目化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在音乐学科中的应用。音乐项目化学习是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音乐学科相关的、具有现实情景问题的深入持续地学习,在充分感知音乐的基础上,运用音乐知识、技能等解决现实问题、完成音乐成果展示,形成对相关音乐活动的审美理解,获得情感体验的学习过程。项目化学习的教学理念与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具有一致性:项目化学习在实践中合作探究的特性,符合在合作体验中感知音乐的教学要求;基于真实学习情景的特性,符合音乐生活化的教学要求;注重项目成果展示的特性,符合音乐表演的教学要求。目前,已有部分研究者尝试将项目化学习用于中小学校的音乐教学中,进行音乐项目化学习,但研究多停留在音乐项目化学习的意义及价值层面,未对教学理论要点及具体的教学设计做详细论述。另外,音乐项目化学习在与学校课程内容整合方面存在问题,这也成为限制音乐项目化学习实施推广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根据目前初中音乐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探讨音乐项目化学习的课程开发设计与实践教学。理论层面,丰富与发展音乐项目化学习的相关理论要点探讨,以期为在初中开展音乐项目化教学提供设计参考依据;实践方面,基于初中音乐课堂进行音乐项目化教学,分析教学成效以及影响成效的相关因素,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开展音乐项目化教学提供参考。论文有以下三个部分:第一,分析国内外音乐项目化学习的相关文献资料,总结目前国内外音乐项目化学习的发展现状及方向;第二,探讨音乐项目化学习的相关理论要点;各环节内涵及设计要领;论述音乐项目化学习需要的资源及工具;第三,以曲阜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七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依据本学期的教材内容,利用学校日常教学课时,设计并实施《欧洲与大洋洲的音乐游记》项目,总结音乐项目化学习的成效。分析影响初中音乐项目化学习的相关因素;反思项目过程,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进一步总结音乐项目化学习的教学策略。

章隽宁[5](2020)在《湖南省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是当今学校业余训练中比较重要的组织形式,是我国的竞技体育链条中属于三级训练网中的初级形式,既承担着为高一级学校和我国三级训练网的中级、高级训练形式输送人才的任务,又是素质教育和学校体育的示范和引领,肩负着“人才培养”和“奥运争光”的双重使命。其不仅是作用于传统体育项目的校内推广,从而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加强终身体育意,还能借助学校教育资源优势更好地提高运动员的文化成绩,以弥补传统人才培养上的不足。鉴此,笔者通过对湖南省传统体育项目学校进行调研,分析学校面临的建设和发展问题,以期其能够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从而得以促进湖南省体育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文章中笔者以湖南省172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就湖南省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发展史进行了回顾,分析了湖南省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地域分布、学段分布、项目分布,并针对其学校发展现状,对长沙市明德中学、邵阳市第八中学、怀化湖天中学、湘潭县第一中学、娄底市第六中学等5所传统体育项目学校进行了个案考察。研究结果如下:首先,发展史回顾:从发展历程来看,湖南省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探索发展阶段(1986-2000年)、规范发展阶段(2000-2013年)、健康发展阶段(2013年之后)。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湖南省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发展趋势良好,学校组织管理规范,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传统校申报。2019年全省新申报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8所,体育传统项目6个,新申报学校和项目数均为近年新高。其次,地域分布:14个省辖市中授牌最多的是省会城市长沙市,多达33所,最少的是张家界市,只有3所。整体上看,湖南省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区域分布呈现出中东部地区多、西北部地区少的特点。第三,学段分布:具体的学段类型有3种,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高中,接下来依次是初中、小学。湖南省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不同学校类型中的分布呈现不均衡的现状,学段类型比例不合理,学段结构比重呈现倒挂现象。第四,项目分布:共有18个项目,开展最为广泛的是田径项目,共有137所学校开展,其次是篮球有25所学校开展,足球23所,排球17所,武术13所,定向越野11所,乒乓球10所,跆拳道、羽毛球有5所,摔跤、柔道、游泳有4所,体操、健美操、举重有2所,网球、攀岩、皮划艇有1所,项目发展不平衡。最后,对湖南省传统项目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有效建议:一是完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二是均衡地区发展,合理规划项目设置;三是多渠道搭建竞赛平台,切实促进专业成长;四是建强教练队伍,大力倡导科学训练;五是推进“体教融合”,聚焦落实立德树人。

韦朋飞[6](2020)在《全国人大立法中的请示报告制度研究 ——以党政关系为分析视角》文中认为在中国共产党的制度体系中,请示报告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制度。请示报告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逐渐发展的,并在解放战争初期建立的一种党内制度。其基本功能最初是促进中央和地方党组织的沟通和交流,后来发展成为维护中央权威和党组织纪律的重要制度。学术界多从党组织关系的视角研究请示报告制度,分析其与党的组织纪律、维护党中央权威以及党内民主集中制等方面的关系。在政权系统中建立党组是中共实现对政权领导的基本手段之一,请示报告制度同样适用于政权系统内党组与上级党组织之间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讲,政权系统内的请示报告制度的外延发生了变化,它实际上成为了党领导国家政权的一种制度机制。基于以上理念,本文以党的领导为主题,全国人大系统中的请示报告制度为研究对象,以立法作为基本的分析范畴,以党政关系为分析视角,对其发展历史、组织结构、运作过程和功能定位进行了全面研究,分析了制度的发展趋势和完善路径。本文认为,与单纯的党内请示报告制度相比,对于实现党的领导的意义上说,政权系统中的请示报告制度的外延拓展成为中国共产党处理党政关系的一种制度机制。请示报告制度从党内拓展到政权系统的过程,也是中共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过程,是为了解决如何实现党对政权领导的问题。建国初期,中共在中央政府系统内建立了党组,党组将政府工作向党中央请示报告是实现党对政府领导的制度性安排。比如向党中央的请示报告是政府立法工作中的必备环节,这同样适用于全国人大制度建立以来的立法工作。全国人大立法工作中的请示报告制度经历了一个相对曲折的过程,最终形成了如今的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为请示报告主体的,以立法中的重要问题和重要分歧等方面内容为请示报告事项的,以党中央为请示报告对象的制度规范。具体而言,全国人大立法中的请示报告存在于立法过程的准备阶段、法律草案的起草阶段以及法律草案的审议阶段,其一般的流程是请示报告的事项的确定与文件的形成、请示报告文件稿的呈送、党中央的审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党中央相关意见的落实。与请示报告制度相衔接的党中央的审批环节是全国人大立法中的重要一环,这突显了党对全国人大立法工作的领导以及党在中国政治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角色。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对全国人大立法工作的领导是以党的组织嵌入和人事嵌入为基础,作为处理党组织关系的请示报告制度,同样适用于党组和党中央之间的关系,这说明中共是通过将单纯的党政关系转化为党组织关系来实现其领导的。请示报告制度具有两方面意义,一方面,它保障了党中央对全国人大立法工作的宏观把握以及立法中重大问题的决策权。另一方面,有助于党中央对于全国人大立法工作的支持以及全国人大职权的发挥。

谢安民[7](2020)在《精英能动、双轨治理与新乡贤交往空间生产 ——浙江省乡村礼堂建设案例研究》文中提出本世纪以来,农村文化礼堂的兴起是乡村社会公共生活的最为显眼的变化。它起初是浙江北部新农村建设中的自发行为,十八大前后被浙江、河南、湖北等省在属地农村推广,2019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成为一项乡村治理国家政策。在此过程中,礼堂建设主体事实上一直是新乡贤。近年来,学术界普遍认可,文化礼堂乃是当下最重要的乡村公共空间或公共领域。但是,就其形成机制而言,已有研究往往与政府宣传策略一致强调普通村民的行为意义,而无视或者低估了乡村精英的参与作用。它们也未看到乡村精英内部互动关系对礼堂公共空间的直接影响,也即后者产生于既定的乡村治理格局之下。基于浙江省新乡贤参与礼堂建设案例,本文的研究问题是,本世纪以来的乡村精英角色、乡村治理格局的变迁如何影响了乡村公共空间的生产?乡村公共空间或公共领域构建,是乡村治理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多数学者使用广义公共空间概念,它的主体是抽象的人。有关研究因为过于空泛,不太具有现实分析力。少数学者使用了狭义公共空间概念,它的主体是各种乡村行动者。但是,这些研究对于乡村精英作为公共领域行动者的动机及意义分析都不太明确。从历史和现实来看,乡村公共空间总是直接形成于一定的乡村治理格局之中。在大多数研究中,本世纪乡村治理格局总体上仍被归为改革后的乡政村治模式。其结果是,忽略了乡村两级多种治理主体之间的交错关系。有少数学者试图避免这种简化倾向,转而认为近二十年时期形成了新双轨政治模式。然而,实际上仍未根本摆脱乡政村治论的影响。当然,这些文献包含的乡村精英角色分析,正是探讨乡村治理格局之于乡村公共空间的影响关系的核心内容。乡村精英研究一般存在三种视角:国家附属论、国家与社会中介论和地方精英能动论。对于新乡贤这一新兴乡村精英研究的主流视角相当于中介论。实际上,能动论更为符合近年来新乡贤的去国家化的命名及其实际的治理主导者形象。本研究运用“地方精英能动论”、“双轨治理”和“交往型公共领域”框架,分析本世纪以来新乡贤动员地方文化和社会、经济和政治资源建设农村文化礼堂,确认其在乡村治理格局中的公共权威,主导构建新型乡村公共空间的过程。在乡村礼堂建设过程中,新乡贤总体上相对于基层政府官员属于交往行动者,但是相对于普通村民较多扮演了策略行动者的角色。在新乡贤群体内部,村两委干部相当于策略行动者,乡村文化人、老党员、老干部和经济能人等相当于交往行动者,他们之间是一种策略合作的关系。这种合作对于乡村治理格局,进而对乡村公共空间的起承转落有决定性的影响。本研究的主要资料为浙江政府官方评选的省市两级、两届“最美文化礼堂人”共126人的事迹介绍材料,他们包括村干部、乡村文化人、退休或在职教师、退休干部、经济能人、志愿者等。本研究还使用了笔者在浙江文化礼堂发源地A县的4个村庄的田野调研资料,以及二手收集的浙东南H县的6个村庄资料。本研究认为,新乡贤乃是与传统士绅相似的非正式的能动性的乡村精英,他们构成了乡村治理的“复合双轨”中的公共权威。在政府规划乡村礼堂建设机遇下,新乡贤主要出于个人自身文化需求、村庄治理诉求和宗族吸引等,全面参与了乡村礼堂的规划、筹资和设计的各个过程,并将其构建为自身群体的文化交往的公共空间,为其文化权威的建树奠定了物质性和组织性基础。这种公共空间具有泛文化的特征,可称之为“新乡贤交往空间”。它是指处于基层政府与普通村民之间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空间。在其中,新乡贤占据了事实上的主导地位,并从基层政府和普通村民两边获取象征性或实质性的文化认同。这种公共空间形式上表现为政府和村民的中介领域,但是在根本上仅代表新乡贤自身。目前,“新乡贤交往空间”发展还不充分,它既受基层政府外部支持,又受其控制,更主要的是,它为新乡贤群体内部权力关系所限制。然而,它有可能丰富未来乡村社会的非正式治理制度。本研究的理论价值主要是阐明了“新乡贤交往空间”兴起的社会本质,论证了其赖以形成的“双轨治理”的直接条件和“精英能动”的根本条件,为在乡村社会中调适经典公共领域理论提供了个案。本文的“新乡贤交往空间”明显不同于国内农村研究中的以普通村民为主体的“公共空间”,而与海外中国研究中的“文化网络”、“士绅社会”有所相似。不过,新乡贤交往空间并不拥有“士绅社会”的特权功能,而更多地是文化性公共空间,它是当代乡村“文化网络”的组成部分,存在一定的乡村社会有效治理潜力。“新乡贤交往空间”有别于西方社会实际存在的“宰制型公共领域”,也不是规范意义上的“自由型公共领域”,而是“教化型公共领域”。这些发现,使得本研究同时具有为实现乡村治理振兴提供借鉴的现实意义。

陈永康[8](2020)在《浙商精神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台州市几所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为进一步提升中学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学校要发挥教师课程资源建设的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教师根据当地实际,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有效实施创造有利条件。浙商精神作为一种特殊的乡土文化资源,在思政课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作用。一是其所体现的艰苦奋斗精神、诚实守信精神、团结合作精神、兴业报国的担当精神、敢为人先的开创精神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学资源,对中学生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二是其作为浙江地区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和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利于增强中学生的文化自信。因此,具有丰富性、生活性和实践性特点的浙商精神在中学思政课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浙商精神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丰富高中思政课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课程内容的热情和兴趣。为了全面客观地了解浙商精神在当前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有必要对当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解。通过对浙江省台州市几所中学的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浙商精神的相关素材在教学授课中有所应用,其融入思政课教学受到教师的一致好评,并且学生也较为认可在思政课中引入本土优秀文化这一教学创新。但是调查显示浙商精神在思政课教学应用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素材的内容选取和德育资源挖掘存在不足;课外实践性资源的应用难以实现;浙商精神资源开发应用在教学评价中体现不足这三个方面。而这些问题的出现是由多重因素导致的:主要是教师对浙商精神了解深度不够;学校对课外课程资源利用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有待进一步完善。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在于:一方面浙商精神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应遵循合乎教学规律的原则。另一方面,在具体的高中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要实施针对教师、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相应策略,才能行之有效地将浙商精神应用于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陈浩[9](2019)在《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研究的是:如何构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即如何通过借鉴国外经验和高水平贸易规则,构建具有世界最高开放形态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使其成为引领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引擎。本文的理论价值在于:界定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概念,明确货物、资本、人员自由流动的原则,通过要素禀赋、全球价值链等理论找到自由贸易港能够聚集国内外优质要素的经济学寓意。本文的应用价值在于:通过与自由贸易试验区、其他海关特殊区域的比较以及对中国香港、迪拜、新加坡、汉堡、利物浦等成熟自由贸易港经验和世界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的梳理,探索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差异化发展的模式,重点提出海南建设服务贸易型自由贸易港的路径,探索金融、大宗商品、内陆等不同类型自由贸易港模式。本文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指导。本文沿着“提出问题——理论研究——提出观点--经验借鉴——实践探索—归纳观点”的思路开展研究。研究内容共由七章构成:第一章是“导论”,介绍了论文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基础、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等内容。本章内容属于提出问题部分。第二章是“自由贸易港理论基础”,通过要素禀赋理论、“守夜人”、“凯恩斯主义”、“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公共产品等基础理论和交易成本、经济成长阶段、政府管制理论、全球价值链、新制度经济学等方面试图探讨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经济学基础。本章内容属于理论研究部分。第三章是“自由贸易港分析”,界定自由贸易港主要特点和“中国特色”的具体体现,以及与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区别。本章内容属于提出观点部分。第四章是“全球着名自由贸易港的成熟经验”,通过梳理汉堡、利物浦等“转口贸易型”自由贸易港和中国中国香港、迪拜、新加坡等“综合服务型”自由贸易港的发展历程,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借鉴。第五章是“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和制度经验分析”,介绍TPP、CPTPP、欧盟海关一体化、欧日经济伙伴协定和中国智利自贸升级协定相关情况,为中国自由贸易港建设树立国际标准,争取建设成为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第四和第五章的内容属于经验借鉴。第六章是“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路径”,从推动消费、服务业、营商环境、金融开放、房地产、人员流动等方面重点探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特点,并浅谈其他内陆型、战略型和特殊功能型自由贸易港的构想设计。本章内容属于实践探索部分。第七章是“结论与讨论”,归纳本文研究形成的结论性观点,探讨本文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对该领域研究提出构想。本章内容属于归纳观点部分。本文认为: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意义重大。一是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亲自部署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新时代下我国建设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创新举措,也是我国改革进程的必然。二是从中国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先进经验来看,自由贸易港是全球开放程度最高、货物服务人员高度自由流动的地区,但也存在发展腹地狭窄、本地产业薄弱、政府角色弱化等缺陷。三是从经济学上讲,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通过完善市场机制,打破行业垄断和准入壁垒,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提高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能力;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通过政策、规划和法治引导市场行为,避免市场失灵。此外,还要发挥制度设计优势,提高改革效应。四是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要特色化发展,既要借鉴中国中国香港、新加坡、迪拜等自由贸易港成熟经验,又要支持海南根据自身特色建设服务型自由贸易港,因地制宜推动制度创新实现最高水平的开放。本文创新点一是提出如何发挥自由贸易港的“中国特色”。主要特点包括制度设计更为灵活、以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制度创新为核心、注重发挥中国共产党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作用、坚持政府积极作用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发扬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以及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等;二是通过分析逆全球化的原因,提出全球价值链既体现经济价值,又兼顾社会价值。所以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既要围绕全球价值链的发展趋势,通过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创造全球最优的营商环境,为中国企业乃至全球企业深度参与国际价值链提供制度保障,提升经济活动的效率,也要推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全球市场的单一化分割,破除行政垄断和资本垄断,推动全球价值链向着普惠、共享的方向改革,体现制度优越性保障公平;三是梳理TPP等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的相关内容,提出中国自由贸易港要对标国际规则和标准,不仅要实现货物、资本、人员便利化流动,更要推动信息化革命带来的全球数据自由流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哈克木·阿里甫汗[10](2019)在《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前沿阵地,我国主要的战略防御屏障。在新疆和平解放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毛泽东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始终心系新疆各族人民,依据新疆区情,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实践中探索新疆和平解放、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规律,总结了治理新疆的经验,在实践中形成了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这一思想在当前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中依然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研究毛泽东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在新疆和平解放、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的实践,重点分析毛泽东在治理新疆过程中解决复杂问题的方略。通过梳理毛泽东关于新疆的党政建设、经济建设、民族团结、社会改革、稳疆固边、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资料,研究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历史镜鉴、理论渊源和背景分析,归纳了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内容及特点和实践成效,并提出现实启示。本文以史料为依据,通过对比分析,系统研究了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从一个新的角度充实了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中共党史学、边疆治理与地缘政治学等学科在新疆治理方面的内容,为新疆治理研究开辟新的视阈。本文共分为以下六个方面:第一,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通过大量文献的搜集和查阅,主要做了三方面的梳理。一是国内外学者研究毛泽东及其思想的论着;二是中国近现代历史时期研究新疆局势的文献;三是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的文献资料。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他们的研究成果,提出本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内容。第二,梳理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理论渊源。通过对毛泽东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和民族观的分析,总结孙中山国家治理思想,研究苏联解决多民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挖掘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理论渊源,为本文的写作奠定了经验基础。第三,分析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历史镜鉴及形成背景。本文通过梳理和研究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治理新疆的智慧,分析和批判国民党政府治理新疆政策,分析毛泽东如何从历史镜鉴中得出治理新疆的思想。本文分析了新疆解放前夕的局势,梳理了毛泽东规划新疆和平解放的每个步骤,新疆解放前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梳理了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形成过程。得出新疆在解放和建设时期取得的历史性成绩,毛泽东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所起的重要作用。第四,阐述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内容和特点。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四个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屯垦戍边战略、慎重稳进的社会改革方式、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的方略。四个特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坚持统筹兼顾的基本方针、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方法、坚持精细化的治理方式。通过搜集资料,分析毛泽东解决新疆解放和建设问题的方法,研究毛泽东解决这些具体问题的思路。梳理毛泽东在新疆解放、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发布的电文和文献资料,整理毛泽东参与起草的中国共产党关于新疆工作的文件,对这些资料内容和实际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按照史料研究理论,在理论中解读历史,用真实资料归纳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内容和特点。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每个内容,突出体现了毛泽东根据新疆区情、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指导新疆工作、探索治理新疆的思想。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内容相互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得出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整个内容是围绕“为新疆人民做好事”的民本思想这一宗旨展开的论断。这一思想内容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达到解决新疆实际问题的效果。第五,总结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实践成效。本文搜集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新疆各领域的新变化和成效,得出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是科学的,治理新疆方略是符合实际的,政策是易于操作的,实践效果也是可观的。最终得出的基本结论: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探索新疆具体区情,而形成的关于做好新疆工作、造福各族人民、稳疆固边为主题的思想。第六,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对当今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的启示。结合当今中国共产党对新疆工作的指导思想,以及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可看出,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在当今依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其对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仍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可以为新疆党委和人民政府继续探索治理新疆提供重要依据。

二、阅读教学面临的三大转变——浙江省第三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评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阅读教学面临的三大转变——浙江省第三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2)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及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2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2 理论基础
    2.3 本章小结
3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结构
    3.1 研究对象及研究过程
    3.2 研究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3.3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的类型化特征及多维比较
    3.4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的层次性结构
    3.5 本章小结
4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
    4.1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影响因素的筛选以及分类
    4.2 基于实体分类的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
    4.3 基于作用性质分类的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
    4.4 本章小结
5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结构及影响因素检验
    5.1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结构模型验证
    5.2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的提升策略
    6.1 教师价值观念体系的变革性重构
    6.2 教师知识能力系统的终身性建构
    6.3 教师发展机构作用的实质性发挥
    6.4 教学科研团队组建及持续性合作
    6.5 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导向性激励
    6.6 学校物质技术条件的有效性保障
    6.7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问题和局限
    7.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2 课堂观察及网络课程教学视频分析提纲
附录3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调查问卷(预调研版本)
附录4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调查问卷(正式版本)
附录5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及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2.1 相关概念
        2.1.1 国有企业
        2.1.2 基层党组织
    2.2 理论依据
        2.2.1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党的思想建设论述
        2.2.1.1 毛泽东关于党的思想建设论述
        2.2.1.2 邓小平关于党的思想建设论述
        2.2.1.3 江泽民关于党的思想建设论述
        2.2.1.4 胡锦涛关于党的思想建设论述
        2.2.2 习近平关于党的思想建设论述
第3章 十八大以来国企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状况
    3.1 国企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取得的成就
        3.1.1 思想建设内容更加丰富
        3.1.2 思想建设制度更加完善
        3.1.3 思想建设载体更加多样
    3.2 国企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存在的问题
        3.2.1 思想建设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现象
        3.2.2 思想建设过程存在循规蹈矩现象
        3.2.3 部分党员思想建设意识相对薄弱
    3.3 国企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3.3.1 思想建设保障不够充足
        3.3.2 思想建设方式不够灵活
        3.3.3 思想建设制度不够完善
第4章 国企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成功经验借鉴
    4.1 国企代表性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经验模式
        4.1.1 “五个必谈”思想交流机制
        4.1.2 “三个抓手”抓制度保障党建
        4.1.3 “六项措施”融合党建一体化
    4.2 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的经验
        4.2.1 用谈心拉近思想上的距离
        4.2.2 用制度落实思想建设责任制
        4.2.3 用平台创新思想建设工作方式
第5章 加强国企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的对策
    5.1 优化国企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方式及内容
        5.1.1 开展思想建设理论大学习
        5.1.2 构建思想建设工作新模式
        5.1.3 提升国企党员政治自觉性
    5.2 强化国企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的综合保障
        5.2.1 坚持为思想建设提供人力保障
        5.2.2 坚持为思想建设提供经费保障
        5.2.3 坚持为思想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5.3 完善国企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的工作机制
        5.3.1 健全思想建设主体责任机制
        5.3.2 健全思想建设考核评价机制
        5.3.3 健全思想建设长效运行机制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4)初中音乐项目化学习的课程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音乐项目化学习的理论概述
    第一节 项目化学习的历史评述
        一、设计教学法的提出
        二、设计教学法的中国化探索
        三、项目化学习的重新定位
    第二节 音乐项目化学习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三、桑代克的联结论与学习律
    第三节 音乐项目化学习的相关论述
        一、音乐项目化学习的界定
        二、音乐项目化学习的特征与优势
        三、音乐项目化学习的“黄金标准”
        四、音乐项目化学习的基本类型
    第五节 音乐学项目化学习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第二章 音乐项目化学习的教学设计
    第一节 音乐项目化学习的教学准备设计
        一、对学生的分析
        二、对教材内容的分析
        三、对音乐项目化教学的设计
    第二节 音乐项目化学习的教学活动设计
        一、确立项目
        二、发布项目
        三、实施项目
        四、成果展示
        五、项目评价与回顾
第三章 初中音乐项目化学习的实施与反思
    第一节 初中音乐项目化学习的教学案例《欧洲与大洋洲的音乐游记》
        一、《欧洲与大洋洲的音乐游记》项目前期准备
        二、《欧洲与大洋洲的音乐游记》项目设计与实施
    第二节 初中音乐项目化学习的教学成效
        一、项目成效总结
        二、项目影响因素
    第三节 初中音乐项目化学习的反思与建议
        一、音乐课程的项目转化问题
        二、音乐项目化学习的评价问题
        三、音乐项目化学习与其他教学模式的融合问题
        四、音乐项目化学习的教学建议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5)湖南省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评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简评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法
        1.4.2 调查法
        1.4.3 数理统计法
        1.4.4 逻辑分析法
    1.5 研究内容和研究创新点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2.1.2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建设
        2.1.3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发展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均等化理论
        2.2.2 区域发展理论
        2.2.3 协同理论
第三章 湖南省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与发展现状
    3.1 湖南省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史回顾
    3.2 湖南省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地域分布
    3.3 湖南省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学段分布
    3.4 湖南省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项目分布
    3.5 湖南省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个案考察
        3.5.1 湘潭县第一中学
        3.5.2 邵阳市新邵县第八中学
        3.5.3 怀化湖天中学
        3.5.4 长沙市明德中学
        3.5.5 娄底市第三中学
    3.6 湖南省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成就
第四章 湖南省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问题分析
    4.1 政府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4.2 体育传统项目地域、学段、项目布局不够合理
    4.3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地位不够突显
    4.4 教练员队伍建设薄弱,不适应新的发展形势需要
    4.5 “体教融合”不够紧密
第五章 湖南省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与发展对策
    5.1 完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主导
    5.2 均衡地区发展,合理规划项目设置
    5.3 多渠道搭建竞赛平台,切实促进专业成长
    5.4 建强教练队伍,大力倡导科学训练
    5.5 推进“体教融合”,聚焦落实立德树人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湖南省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基本情况
附录B 湖南省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与发展专家访谈提纲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全国人大立法中的请示报告制度研究 ——以党政关系为分析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范围与相关概念界定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结构与研究方法
    (五)创新点与不足
一、全国人大立法中的请示报告制度的历史演进
    (一)请示报告制度的探索、建立与发展阶段(1954 年之前)
    (二)全国人大立法中的请示报告的实践与衰退(1954-1978 年)
    (三)全国人大立法中的请示报告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978 年至今)
二、全国人大立法中请示报告制度的结构与运作
    (一)全国人大立法中的请示报告制度运行的组织基础
        1.中国共产党的中央组织系统
        2.全国人大的组织系统
        3.全国人大的党组系统
    (二)全国人大立法程序中的请示报告
        1.立法准备阶段中的请示报告
        2.法律草案起草(包括修改)阶段中的请示报告
        3.法律草案审议阶段中的请示报告
    (三)案例分析:1982 年宪法与2018 年监察法中的请示报告
        1.1982 年宪法制定过程中的请示报告
        2.2018 年监察法制定中的请示报告
    (四)党组织关系嵌入:请示报告制度在全国人大的运作机制
        1.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的形成:从人事嵌入到组织嵌入
        2.从组织嵌入到组织关系嵌入的形成
三、全国人大立法中的请示报告制度的定位与功能
    (一)全国人大立法中的请示报告制度的基本定位
        1.党中央领导立法工作的制度机制
        2.立法程序中的非正式制度
    (二)全国人大立法中的请示报告制度的功能
        1.保证党中央对立法工作中重大事项的决策权
        2.有助于党中央对全国人大工作的支持
四、全国人大立法中的请示报告制度的发展趋势与完善路径
    (一)全国人大立法中的请示报告制度的发展趋势
        1.制度规范化程度不断加强,相关制度机制也不断完善
        2.制度运行常态化,执行力度加大
    (二)全国人大立法中的请示报告制度的完善路径
        1.规范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制度
        2.完善请示报告制度的运作程序
        3.明确请示报告事项的标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精英能动、双轨治理与新乡贤交往空间生产 ——浙江省乡村礼堂建设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问题提出
    1.2 文献综述
    1.3 分析框架
    1.4 资料方法
    1.5 本文观点
2.精英的转换
    2.1 传统士绅
    2.2 民国新乡绅
    2.3 集体农村干部
    2.4 改革后新乡贤
3.“双轨”的重建
    3.1 平衡双轨
    3.2 长单轨
    3.3 强单轨
    3.4 复合双轨
4.礼堂的复兴
    4.1 传统礼堂
    4.2 近代礼堂
    4.3 农村礼堂
    4.4 文化礼堂
5.新乡贤的参与
    5.1 规划选址
    5.2 规模设计
    5.3 建设筹资
    5.4 布局展陈
6.内在的动力
    6.1 村民的文化需要
    6.2 新乡贤的文化兴趣
    6.3 村庄的治理诉求
    6.4 宗族的吸引
    6.5 女性新乡贤的作用
7.自我的限制
    7.1 村庄领导的竞争
    7.2 村两委成员的冲突
    7.3 乡村文化人的工具化
    7.4 乡村文化人的行政化
8.基层政府的策略
    8.1 行政动员
    8.2 业务指导
    8.3 被动支持
    8.4 特意排斥
9.乡村交往的重构
    9.1 “礼治”交往
    9.2 文化交往
    9.3 再组织化
    9.4 村域外交往
10.结论
    10.1 新乡贤交往空间的历史形成
    10.2 新乡贤交往空间与文化网络
    10.3 新乡贤交往空间与士绅社会
    10.4 新乡贤交往空间与公共领域
参考文献

(8)浙商精神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台州市几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综述
        (二) 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思路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一) 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浙商精神及其应用于高中思政课教学的相关理论概述
    一、浙商精神的形成
    二、浙商精神的主要内容
        (一) 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
        (二) 敢为人先的开创精神
        (三) 抱团合作的团队精神
        (四) 诚实守信的诚信精神
        (五) 兴业报国的担当精神
    三、浙商精神的特征
        (一)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二) 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三)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四、浙商精神应用于高中思政课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 马克思的人本思想
        (二) 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
        (三)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五、浙商精神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 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 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 有利于教师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
        (四) 有利于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的丰富
    六、浙商精神应用于高中思政课教学的可行性
        (一) 浙商精神蕴含的德育资源符合中学思政课课程性质
        (二) 浙商精神取材的便捷性切合中学思政课的教学要求
第二章 浙商精神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分析
    一、调查实施
        (一) 调查的方法
        (二) 调查对象
    二、浙商精神应用于高中思政课教学的有利因素分析
        (一) 浙商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受师生欢迎
        (二) 浙商精神的相关素材已在教学中有所应用
        (三) 学生对思政课引入本地优秀文化认可度高
    三、浙商精神应用于高中思政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素材的内容选取和德育资源挖掘存在不足
        (二) 课外实践性资源的应用难以实现
        (三) 浙商精神资源开发应用在教学评价中体现不足
    四、浙商精神应用于高中思政课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教师对浙商精神了解深度不够
        (二) 学校对课外课程资源重视程度不够
        (三) 教学评价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三章 浙商精神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和策略
    一、浙商精神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 服务教学内容原则
        (二) 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
        (三)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二、浙商精神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 教师要加深对浙商精神的内涵理解
        (二) 学校加大对课程资源利用的重视
        (三) 教学评价方式进一步完善
第四章 浙商精神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用的课例分析
    一、教学课例
    二、教学反思
        (一) 服务教学内容,巧设情境
        (二) 适时引入浙商精神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三)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访谈提纲
附录二 浙商精神在高中思政课应用现状调查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研究述评
        一、国外关于自由港的研究
        二、国内关于自由贸易港的研究
        三、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框架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可能的创新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自由贸易港理论分析
    第一节 自由贸易理论基础
        一、要素禀赋理论
        二、“守夜人”和“凯恩斯主义”
        三、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理论
        四、公共产品理论
    第二节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理论拓展
        一、交易成本理论
        二、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三、全球价值链理论
        四、政府规制理论
        五、制度与市场理论
第三章 自由贸易港分析
    第一节 主要特点
        一、货物、资本、人员自由流动(“一线放开”)
        二、坚持政府积极作用,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二线管住”)
        三、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
    第二节 自由贸易港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联系和区别
        一、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情况
        二、共性特点
        三、两者的区别
    第三节 自由贸易港与其他海关特殊区域的不同
        一、保税区
        二、出口加工区
        三、保税物流园区
        四、跨境工业园区
        五、保税港区
        六、综合保税区
第四章 全球成熟自由贸易港的经验
    第一节 汉堡、利物浦等“转口贸易型”自由贸易港
        一、汉堡自由贸易港
        二、利物浦自由贸易港
        三、经验启示
    第二节 中国中国香港、新加坡等“综合型”自由贸易港
        一、新加坡自由贸易港
        二、中国香港自由贸易港
        三、阿联酋和迪拜自由贸易港
        四、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
第五章 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和制度经验分析
    第一节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与CPTPP
        一、TPP
        二、CPTPP
    第二节 欧盟贸易便利化制度
    第三节 欧日伙伴关系协定
    第四节 中国和智利自贸升级协定
第六章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路径
    第一节 海南服务贸易型自由贸易港
        一、建设意义
        二、建设特点
        三、建设路径
    第二节 战略型自由贸易港
        一、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由贸易港(陕西)
        二、京津冀自由贸易港
    第三节 特殊功能自由贸易港
        一、上海金融自由贸易港
        二、舟山国际油品自由贸易港
第八章 结论与启示
    一 研究结论
    二 研究展望
    三 有待深入的几个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在校期间学术成果

(10)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1.研究的依据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状况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论文框架和创新点
        1.论文框架
        2.创新点
第一章 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理论渊源、
    1.1 继承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
        1.1.1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与社会思想
        1.1.2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1.1.3 毛泽东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
    1.2 扬弃孙中山国家治理思想
        1.2.1 孙中山关于治国治民的思考
        1.2.2 毛泽东扬弃孙中山国家治理思想
    1.3 借鉴苏联处理多民族国家关系的经验
        1.3.1 列宁和斯大林最初正确处理了苏联多民族国家的问题
        1.3.2 苏联的问题与处理国内民族问题上的失误有关联
        1.3.3 毛泽东借鉴苏联处理多民族国家关系的经验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历史镜鉴及形成过程
    2.1 历代封建王朝对新疆的治理
        2.1.1 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的一部分
        2.1.2 新疆人民保卫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2.1.3 左宗棠治理新疆策略
    2.2 民国政府治理新疆的得与失
        2.2.1 杨增新统治新疆的策略
        2.2.2 金树仁和盛世才时期新疆的局势
        2.2.3 张治中对新疆和平解放的贡献
    2.3 中国共产党和平解放新疆的战略决策及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形成
        2.3.1 中国共产党和平解放新疆的战略决策
        2.3.2 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创立的实践基础
        2.3.3 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形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内容和特点
    3.1 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内容
        3.1.1 在新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1.2 驻疆部队实行屯垦戍边
        3.1.3 新疆的社会改革慎重稳进
        3.1.4 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
    3.2 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特点
        3.2.1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新疆工作的坚强领导
        3.2.2 坚持统筹兼顾的基本方针
        3.2.3 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方法
        3.2.4 坚持精细化的治理方式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实践成效
    4.1 爱党爱国意识增强
        4.1.1 爱党爱国意识增强
        4.1.2 主人翁意识得到激发
    4.2 经济发展规模壮大
        4.2.1 治理好新疆经济是改善民生的保障
        4.2.2 以中苏贸易助推新疆经济发展
        4.2.3 经济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
    4.3 文化教育成效显着
        4.3.1 新疆文化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4.3.2 科技成就在新疆得到应用和发展
    4.4 社会大局稳定有序
        4.4.1 新疆大局稳定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
        4.4.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毛泽东国防思想的创举
        4.4.3 新疆边防进一步巩固
    4.5 培养干部任贤用能
        4.5.1 重用政治合格的党员领导干部
        4.5.2 培养少数民族各级党政干部的举措
        4.5.3 民族干部队伍素质逐渐提高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当代启示
    5.1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搞好新疆工作的关键
    5.2 深化“中华一体”的认同
    5.3 促进新疆社会稳定放在首位
    5.4 巩固维护新疆各民族的团结
    5.5 推动新疆促进民生改善和发展
    5.6 全面推进依法治疆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词

四、阅读教学面临的三大转变——浙江省第三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评述(论文参考文献)

  • [1]“浙江一师”国文名师的教学思想与当代启迪[D]. 陈苏仙. 浙江师范大学, 2021
  • [2]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及提升策略研究[D]. 刘刚.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3]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研究[D]. 刘荣光. 长春工业大学, 2021(08)
  • [4]初中音乐项目化学习的课程实践研究[D]. 陈文新. 曲阜师范大学, 2020
  • [5]湖南省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与发展研究[D]. 章隽宁. 湘潭大学, 2020(02)
  • [6]全国人大立法中的请示报告制度研究 ——以党政关系为分析视角[D]. 韦朋飞. 吉林大学, 2020(08)
  • [7]精英能动、双轨治理与新乡贤交往空间生产 ——浙江省乡村礼堂建设案例研究[D]. 谢安民. 浙江大学, 2020(01)
  • [8]浙商精神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台州市几所中学为例[D]. 陈永康. 扬州大学, 2020(04)
  • [9]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D]. 陈浩.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4)
  • [10]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研究[D]. 哈克木·阿里甫汗. 西北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阅读教学的三大变革:浙江省第三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回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