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办学效果

校企合作办学效果

一、校、政、企联合办学的成效(论文文献综述)

潘婷[1](2019)在《产教融合视角下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协同度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阶段,我国中职教育改革发展迅速,大量中职学校陆续开始探索并实施校企协同育人,但我国学术界对校企协同育人的路径研究仍有许多不足之处,社会各界对校企协同育人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并且,由于政府对实施校企协同育人的保障政策未得到有效落实,再加上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位,导致校企协同育人的成功案例较少,校企双方协同育人的积极性及参与度都有待提高,校企协同育人的成效不够显着。因此,为了进一步改善我国校企协同育人的现状,促进校企协同育人的深入发展,我们不仅需要加大对校企协同育人的理论研究,同时还需不断健全相关政策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国内外已有的校企协同育人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中职学校实际情况设计出独特的校企协同育人实施路径。本文深度剖析了目前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协同度,通过界定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协同度、协同发展水平等概念,从协同理论视角深度阐述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在协同育人中的互动机制。通过借鉴国内外已有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评价研究,构建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协同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指标体系设计调查问卷,获取2013年-2018年设有旅游管理专业中职学校协同育人的相关数据,选用计量经济学中的熵值法、变异系数法及组合权重法对指标数据进行赋权,并构建协同度及协同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定量分析现阶段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协同度及协同发展水平。实证结论显示:企业协同育人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增长速度快于学校协同育人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增长速度;在学校协同育人子系统中,其机制建设、师资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实训基地建设对学校协同育人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贡献率较大;而在企业协同育人子系统中,其机制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子系统对企业协同育人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贡献率较大;学校与企业协同育人协同度轻微波动,协同发展水平呈稳步增长态势,从2013年的失调状态提升到2018年的初级协调状态,协同发展水平得到提升;但学校与企业协同育人功能性协调发展不足,协调状态不具有可持续性,学校与企业协同育人协同度在时间维度上协调性欠佳。最后,本文分析了影响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协同度的因素,并从政府、学校、企业三者出发提出提高校企协同育人协同度的对策。

李铭莹[2](2012)在《中等职业学校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日趋激烈的竞争,从表面上看是经济利益的竞争,而归根到底却是人才的竞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我国正处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大力发展,对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大量增长。而近几年在我国南部城市出现的“用工荒”现象,更加凸显出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教学基地,学校为企业输送优秀技术人才办学方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是指在实践教学中,学校教学的环境、内容,过程与企业生产的环境、工艺、过程零距离对接且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解决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技能到企业用得上的问题,从而摆脱和克服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的生产要求在技术能力上的两张皮、不衔接问题。这种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最早在国务院同意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简称“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来的,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提出和操作至今已经有多年了。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精神,中等职业学校都在寻找一套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参与这种模式的学校一方面缺乏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少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基本上是各个学校各自为阵,几乎在所有的中等职业学校都有各种形式的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形式存在,有些中等职业学校采取与企业比较紧密型的联办模式,以学校为主,而有些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比较松散型的联办模式,以企业为主,更有甚者打着校企联合办学的幌子,实为招工顶岗,扰乱了中等职业学校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秩序。也就出现了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各种各样联办模式形式的局面。究竟哪一种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形式能够更适应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用什么样的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形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更能适应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各个中等职业学校都是在探索和摸索中。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提出和操作至今已经有多年了,尽管各中等职业学校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也有许多教训,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形式参差不齐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并结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特点,吸取经验教训,以求建立一套适合并积极促进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校企联合办学模式。

宁小浩[3](2014)在《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考 ——以吉首大学软件服务外包学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活动,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基础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校企联合办学打破了传统的教育体制,为高等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但却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困难与挑战。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新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内容与强化企业文化教育特殊要求的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的结合,高校管理与企业管理齐抓共管的结合,传统教育与校企联合办学教育方式、方法改进创新的结合。此外,在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一是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发生了变化,如对所学专业更加满意、就业方向更为明确、就业自信更为突出、对专业对口更为关注等;二是对大学生的能力要求有了转变,更加注重学生的实操能力;三是高等学校的管理模式发生了变化,合作企业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与教学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直接参与学院的教学与管理;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发生了变化,从原先的高校教师一元主体转变为包含企业老师在内的二元主体等。这些变化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需要正确对待。根据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从教育体系、师资队伍以及保障机制问题等着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务之急。从教育体系来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包括内容体系、方法体系和管理体系等方面,系统原理为其提供了理论支持。从师资队伍来看,重点应该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优选共生伙伴,构建多元化师资队伍;二是加强自身学习,培育高水平师资队伍;三是创新合作理念,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共生理论为其提供了理论支持。从保障机制来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应该从制度保障、投入保障、组织保障、监督保障以及服务保障等方面共同推进,并且每一种保障都需要有相关的利益主体来执行,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其提供了理论支持。

殷海燕[4](2014)在《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下的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以烟台汽车工程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思想政治教育是中职学校不可忽略的教学内容,校企联合办学下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独特的模式和理念。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座谈的方法,以烟台汽车工程学校为例,对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对调查结果的研究分析,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下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校企衔接、教育理念、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以及施教主体方面存在问题。并从七个方面总结归纳了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成因:1.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转变过慢。2.思想政治教学方式过于单一。3.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过于陈旧。4.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素质不高。5.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比较局限6.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尚未形成,7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日趋复杂。通过对烟台汽车工程学校的个案研究,本文对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下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提出以下应对措施:1.转变教育理念,提高认识水平。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育人质量。3.改变教学方与校园文化式,创新教学内容,4.建立长效机制,优化管理过程。5.营造职业氛围,校企文化有机融合。

韩爱群[5](2005)在《高等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研究》文中提出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是一种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践工作有机结合的方式,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人才的教育模式。由于这种办学模式在我国现阶段尚处于发展初期,处于探索阶段,理论准备不足,实践经验也缺乏有效地总结。因此,进一步研究和探索高等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一模式的探讨和研究,揭示其内涵,总结其特征,明确其实施的意义,探讨其实施策略,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一定意义的参考。 本论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产生的背景入手,揭示这一模式的内涵,然后分析其特征,指出这种办学模式除了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的一般特征,即培养目标的应用性、专业设置的职业性、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针对性、教师队伍的“双师”性外,和单一校园环境的办学模式相比,有它突出的特点:它有两个育人主体和育人环境,学生实践情景更加真实,人才的输入与输出通道更直接,“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更加有效。第二部分明确高等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重要意义,从对国家、学校、企业三个方面的积极作用加以分析。高等职业校企联合办学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高等职业院校实力的提高,也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部分阐述了这一模式的理论基础,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理、管理学的效益原理、系统原理都是校企联合办学的理论基础。最后一部分,探讨校企联合办学模

彭思量,王熙艳[6](2012)在《浅议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的机制缺失与制度构建》文中提出本文阐述了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机制缺失的四个方面主要表现,从院校、企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四个主要要素分析了机制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以信息共享为前提、利益均衡为基础、以搭建"政产学研"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互动合作平台为抓手,切实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制度,反哺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沈宇,陶红[7](2020)在《企业作为职业教育重要办学主体的历史变迁与制度重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企业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办学主体经历了企业包办职业教育的发端期(1949-1979年)、校企脱钩的分离期(1980-1990年)、引企入校的发展期(1991-2000年)、校企合作的关系强化期(2001-2010年)以及构建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的紧密融合期(2011-至今)等阶段。这期间,企业的主体内涵也发生了深刻演变,具体表现在:主体地位由协助育人到直接举办职业教育,主体作用由工学结合到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主体责任由校企合作到构建利益共同体。新时期,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应推进法律制度重构,夯实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之基;推进参与制度重构,筑牢校企合作办学的制度体系;推进激励制度重构,为激活企业的内生动力提供制度保障;推进评价制度重构,为提升校企合作效能提供制度依规。

赵翔宇[8](2009)在《甘宁青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过程中,如下链条是不能忽视的:经济落后—教育落后—人才缺乏—经济落后,由此链条产生的积累、循环、因果效应非常明显。我们剖析这一链条,可以发现一个重要事实,教育落后是民族地区经济长期落后的根本原因,是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真正瓶颈。本文以与经济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职业教育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办学体制、结构体系、办学模式、专业设置、技能实训等五个方面论述了甘宁青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之“弱”。从办学体制而言,甘宁青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以政府投资为主,办学体制僵化,融资渠道狭窄,责权利不清晰,限制了职业教育发展;从结构体系而言,中等职业学校布局分散,资源整合存在较大需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缓慢,职教与普教、成教沟通衔接不畅;从办学模式而言,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发展缓慢,目前以“校校联合”办学模式为主体,通过借助经济发达地区合作学校的教学资源完成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输送;从专业设置而言,甘宁青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多数专业与东部学校相同,现仅有少量特色专业,且发展不充分;从技能训练而言,因专业教师缺乏、实践教学方法很难保证、技能实训基地匮乏等因素导致技能训练薄弱。职业教育是民族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秘密武器”。甘宁青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之“弱”已经严重限制了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发展不能承受如此之“弱”。本研究呼吁通过加大职业教育力度,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罗德贤,李俐[9](2011)在《浅析高职校企联合办学班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文中研究指明高职校企联合办学是发展高职教育的战略选择,而做好高职学生的思政工作是基础。文章阐述了高职校企联合办学班学生的思政工作的主要特点以及存在的不足,并通过分析不足的原因,去探索改进高职校企联合办学班学生思政工作的现实路径。

吴鹏[10](2013)在《我国高职院校校企联合办学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走高,数据显示,2Ol3年将达667万,2Ol5年691万,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了一个全社会关注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府的政策支持,就业的严峻形势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和,但是就业的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一方面有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很多普通管理和文职等求职者大于需求,竞争激烈不好就业;另一方面,许多技能型和综合应用型岗位严重缺人,造成这些企业出现“技工荒”。就业是生存的根本,事关学生和家长的切身利益,事关企业发展前进的动力,事关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重点要解决就业结构性的矛盾。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滞后是造成当今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原因之一,为解决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类型和企业所需的人才类型不相匹配的矛盾,企业应该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中来,使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在人才培养中得以充分发挥。社会缺少技能型高级人才,学校就培养这样的人才,企业联合学校一起培养,才可以解决企业人才问题,校企联合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就在这种情况得到发展,并且要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吸取成功的经验,制定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政策去完善这种模式。随着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其中,作为凸现高职教育特色的关键——校企合作对培养高职人才意义重大,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然而,对于校企合作,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企业,无论是在理论认识还是具体实践,都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何克服传统校企合作存在的困境,实现新型校企合作的突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本论文研究拟从全面、深入分析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在校企合作上的问题入手,通过借鉴发达国家校企合作办学成功的经验,利用SWOT模型分析我国开展校企联合所存在的优势、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存优补缺,探讨如何创新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并提出推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政策措施的建议,以期在有限范围内把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推向深入,使之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二、校、政、企联合办学的成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校、政、企联合办学的成效(论文提纲范文)

(1)产教融合视角下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协同度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2.主要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主要概念
        2.1.1 产教融合
        2.1.2 校企协同育人
        2.1.3 协同度
        2.1.4 协同发展水平
    2.2 理论基础
        2.2.1 协同理论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3 资源依赖理论
        2.2.4 产学合作理论
3.中职学校校企协同育人互动机制研究
    3.1 中职学校开展校企协同育人对企业的影响机制
        3.1.1 中职学校通过输送技能人才改善企业人力资源结构
        3.1.2 中职学校通过项目研发推进企业产品转型升级
        3.1.3 中职学校通过开展企业培训促进企业员工知识更新
    3.2 企业参与校企协同育人对中职学校的影响机制
        3.2.1 企业通过提供兼职教师优化中职学校“双师型”队伍结构
        3.2.2 企业通过提供实训设施设备改善中职学校实训教学条件
        3.2.3 企业通过参与课程开发与教学助推学校专业教学内涵改革
        3.2.4 企业通过提供校外实习基地提高中职学校人才操作技能
4.产教融合视角下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现状分析——以S旅游中等职业学校为例
    4.1 S旅游中等职业学校基本情况
    4.2 S旅游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协同育人发展成效
        4.2.1 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
        4.2.2 建立健全人事管理机制
        4.2.3 建立互利共赢校企协同育人平台
    4.3 S旅游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
        4.3.1 校企协同育人政策法规有待完善
        4.3.2 校企协同育人体制机制尚不健全
        4.3.3 校企协同育人不够深入
        4.3.4 企业缺乏协同育人的主体意识
5.产教融合视角下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协同度实证分析
    5.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5.1.2 指标体系的构建
        5.1.3 指标体系内涵解释
    5.2 数据获取与指标赋权
        5.2.1 问卷设计与调查
        5.2.2 数据收集与处理
        5.2.3 评价指标的赋权方法
    5.3 校企协同育人协同度评价模型构建
        5.3.1 系统发展水平计算模型
        5.3.2 协同度计算模型
        5.3.3 协同发展水平计算模型
    5.4 校企协同育人协同度实证分析
        5.4.1 学校与企业协同育人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分析
        5.4.2 学校与企业协同育人子系统发展水平分析
        5.4.3 学校与企业协同育人协同发展水平分析
6.产教融合视角下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协同度影响因素研究
    6.1 政府层面的影响因素
        6.1.1 法律法规因素
        6.1.2 政策制度因素
    6.2 学校层面的影响因素
        6.2.1 领导对校企协同育人重视程度
        6.2.2 校企协同育人体制机制建设
        6.2.3 教师协同育人参与度
    6.3 企业层面的影响因素
        6.3.1 高层对校企协同育人认同度
        6.3.2 校企协同育人制度建设
        6.3.3 校企协同育人利益共享机制
7.提高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协同度对策
    7.1 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政策体系
        7.1.1 完善国家层面校企协同育人政策
        7.1.2 完善地方层面校企协同育人政策
    7.2 健全校企协同育人共建机制
        7.2.1 健全校企协同育人专业共建机制
        7.2.2 健全校企协同育人双师型师资共建机制
        7.2.3 健全校企协同育人课程开发与教学机制
        7.2.4 健全校企协同育人实训基地共建机制
    7.3 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有效运转合作环境
        7.3.1 提高企业对协同育人的认同度
        7.3.2 加强企业协同育人的制度建设
        7.3.3 推进校企协同育人互利共赢可持续发展
8.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中等职业学校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的目的及方法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方法
    1.4 论文结构安排
2 中等职业学校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发展综述
    2.1 中等职业学校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内涵的界定与目标
        2.1.1 中等职业学校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内涵的界定
        2.1.2 中等职业学校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目标
    2.2 中等职业学校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2.2.1 校企共建生产、实训基地办学模式
        2.2.2 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办学模式
        2.2.3 订单培养办学模式
        2.2.4 企业校区、校办企业办学模式
        2.2.5 实训基地办学模式
    2.3 中等职业学校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取得的成效
3 中等职业学校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原因
    3.1 中等职业学校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优势
        3.1.1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优势在于使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应企业、行业、社会的需要
        3.1.2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优势在于使学校得到长足的发展
        3.1.3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优势在于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3.1.4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优势在于充分利用双方教育资源共同培养人才
    3.2 中等职业学校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3.2.1 国家在推行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制度方面,没有上升到立法层面
        3.2.2 学校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上缺乏行业与企业的参与
        3.2.3 教学过程偏重理论或理论与生产实践脱节
    3.3 中等职业学校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
        3.3.1 目前尚未形成健全的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法律体系、规章制度
        3.3.2 政府尚未形成以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为核心的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科学管理体系
        3.3.3 尚未建立一套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长效运行机制
4 优化中等职业学校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对策建议
    4.1 完善政策法规,进一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4.2 加强政府在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中的参与力度
        4.2.1 发挥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作用
        4.2.2 政府通过制定政策的手段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
        4.2.3 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
    4.3 建立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运行机制
        4.3.1 建立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目标机制
        4.3.2 建立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效益机制
        4.3.3 建立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奖励机制
    4.4 搭建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公共网络服务平台,畅通校企沟通渠道
        4.4.1 借助互联网媒体背景资源和服务平台
        4.4.2 充分利用媒体的宣传作用
    4.5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向紧密型、多方位合作的科技型方向发展
        4.5.1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必须向紧密型联合方向发展
        4.5.2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必须向多方位合作的科技型方向发展
5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考 ——以吉首大学软件服务外包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 相关研究综述
        (一)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研究现状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
    三、 研究目的和内容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内容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征
    第一节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概述
        一、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由来
        二、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内涵
        三、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分类
        四、 软件服务外包学院校企联合办学概况
    第二节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征
        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内容与强化企业文化教育特殊要求的结合
        二、 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的结合
        三、 高校管理与企业管理齐抓共管的结合
        四、 传统教育与校企联合办学教育方式、方法改进创新的结合
第二章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问题
    第一节 教育主体变化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一、 教育主体的变化
        二、 教育主体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问题
    第二节 职业意识变化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一、 职业意识的变化
        二、 职业意识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问题
    第三节 管理模式变化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一、 管理模式的变化
        二、 管理模式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问题
    第四节 能力要求变化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一、 能力要求的变化
        二、 能力要求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问题
第三章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举措
    第一节 基于系统原理的教育体系构建
        一、 系统原理及其内涵
        二、 教育体系构建中系统原理的适用性分析
        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体系
    第二节 基于共生理论的师资队伍建设
        一、 共生理论及其内涵
        二、 师资队伍建设中共生理论的适用性分析
        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师资队伍
    第三节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保障机制构建
        一、 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内涵
        二、 保障机制构建中利益相关者理论的适用性分析
        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保障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下的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以烟台汽车工程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1. 选题背景
        2. 选题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
        2. 国内研究现状
    (三) 研究的创新点及方法
        1. 创新点
        2. 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个别访谈法
一、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下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分析
    (一) 烟台汽车工程学校现状
        1. 研究对象说明--烟台汽车工程学校
        2. 调查内容及分析
        (1) 学生政治素质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2) 学生的理想信念现状调查及分析
        (3) 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现状调查及分析
        (4) 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分析
        (5) 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分析
    (二) 存在的问题
        1. 校企衔接问题
        2. 教育理念问题
        3. 教学手段问题
        4. 教学内容问题
        5. 施教主体问题
二、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下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成因
    (一) 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转变过慢
        1. 迎合高考的教育趋势的影响
        2. 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3. 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
    (二) 思想政治教学方式过于简单
    (三) 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过于陈旧
    (四)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素质偏低
        1. 政治素质有待提高
        2. 知识素质亟需丰富
        3. 德育素质有待加强
    (五) 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比较单一
        1. 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主渠道,教育实践缺乏
        2. 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应纳入视线
    (六) 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七)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复杂化
        1. 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
        2. 社会教育环境复杂
        3. 文化教育环境的欠缺
        4. 不注重加强人文教育
三、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下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对策
    (一) 转变教育理念,提高认识水平
        1. 认清教育环境,创新教育路径
        2. 准确预测问题,提升育人效果
    (二)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育人质量
        1. 打造“双师型”教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素质
        2. 转变“管理型”观念,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合力局面
        (1)加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2)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骨干力量
        (3)发挥学校党政、社团的作用
        (4)发挥学生干部的桥梁作用
    (三) 改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
        1. 教育思想的职业性
        2. 内容设置的灵活性
        3. 课程模式的主体性
        4. 教学方式的实践性
        5. 考核评价的时效性
    (四) 建立长效机制,优化管理过程
        1. 改进管理机制,加强全过程教育
        2. 加强监督管理,实行校企双导师制
        3. 建立和完善工学结合的质量评价机制
    (五) 营造职业氛围,校企文化有机结合
        1. 以校园的物质文化为载体,提升校企合作的文化认同
        2. 以专业的关键课程为中心,高度结合企业的背景文化
        3. 以校企的文化活动为平台,有效强化学生的职业认知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5)高等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内涵和特征
    1.1 办学模式的界定
    1.2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内涵
    1.3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特征
2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2.1 校企联合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2.2 校企联合有利于高等职业院校办学实力的增强
    2.3 校企联合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3.1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理
    3.2 效能原理
    3.3 系统原理
4 高等职业教育实施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主要类型与策略
    4.1 国外实施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主要类型与策略
    4.2 我国实施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主要类型与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6)浅议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的机制缺失与制度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一、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机制缺失的表现
    1.院校主导能力匮乏。
    2.企业合作动力不足。
    3.政府助推力度薄弱。
    4.“政产学研”合作平台缺失。
二、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机制缺失的原因
三、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制度构建的设想
    1.切实共享“政产学研”各方自身参与合作的信息。
    2.充分保障“政产学研”各方自身参与合作的利益。
    3.全面实现“政产学研”各方参与合作的良性互动。

(7)企业作为职业教育重要办学主体的历史变迁与制度重构(论文提纲范文)

一、企业作为职业教育重要办学主体的历史变迁
    (一)发端期(1949-1979年):企业包办职业教育
    (二)分离期(1980-1990年):职业教育校企脱钩
    (三)发展期(1991-2000年):职业教育引企入校
    (四)关系强化期(2001-2010年):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五)紧密融合期(2011-至今):构建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
二、企业作为职业教育重要办学主体的内涵发展
    (一)主体地位:由协助育人到直接举办职业教育
    (二)主体作用:由工学结合到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三)主体责任:由校企合作到构建利益共同体
三、企业作为职业教育重要办学主体的制度重构
    (一)推进法律制度重构,夯实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之基
    (二)推进参与制度重构,筑牢校企合作办学的制度体系
    (三)推进激励制度重构,为激活企业的内生动力提供制度保障
    (四)推进评价制度重构,为提升校企合作效能提供制度依规

(8)甘宁青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弱职业教育:甘宁青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分析
    第一节 职教萌芽:甘宁青民族地区古代职业教育
    第二节 发展.停滞.倒退:近现代职业教育及现状分析
    第三节 弱职业教育:甘宁青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分析
    第四节 职业教育:民族地区发展的秘密武器
第二章 甘宁青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办学体制之弱
    第一节 计划经济产物:甘宁青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办学体制背景剖析
    第二节 甘宁青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现状——从一所中职学校十八个门卫谈起
    第三节 甘宁青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借鉴
第三章 甘宁青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结构体系之弱
    第一节 甘宁青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层次体系分析
    第二节 中等职业教育的整合研究——甘宁青民族地区能否支撑100余所中等职业学校
    第三节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研究——以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
    第四节 职教.普教.成教:横向视角的体系分析
第四章 甘宁青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之弱
    第一节 甘宁青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几种办学模式
    第二节 校校联合:弱势办学模式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发展外向型职业教育:以校校联合办学模式为契机
第五章 甘宁青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之弱
    第一节 甘宁青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基本特点
    第二节 特色专业:趋同化进程中的民族文化开发
    第三节 发展特色专业:谈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
第六章 甘宁青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技能实训之弱
    第一节 专业教师匮乏的职业教育
    第二节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体系构建
    第三节 实训基地现状与建设——从一头驴与六只羊谈起
第七章 发展不能承受之弱
    第一节 解放思想:职业教育不是次等教育
    第二节 职教之根:呵护地方办学的积极因素
    第三节 结语
附:临夏外国语学校调查报告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9)浅析高职校企联合办学班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校企联合办学班学生思政工作的现状分析
二、高职校企联合办学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
三、高职校企联合办学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选择
    (一) 以职业指导教育为导向开展综合素质教育。
    (二) 完善高职院校的组织管理及决策运行机制。
    (三) 加强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
    (四) 利用校企合作的契机, 充分挖掘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10)我国高职院校校企联合办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方法与结构安排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方法
        1.2.3 内容安排
    1.3 论文可能创新之处及不足
        1.3.1 可能的创新之处
        1.3.2 不足之处
    1.4 基本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1.4.1 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界定
        1.4.2 校企联合的概念界定
        1.4.3 文献综述
    1.5 开展校企联合办学的理论基础
2 我国人才供求现状及开展校企联合办学的现实意义
    2.1 我国现代企业的人才困境
        2.1.1 企业对职工文化水平要求下的供需不平衡
        2.1.2 中、高级技术工人短缺
    2.2 校企联合办学对企业人才困境的意义
        2.2.1 校企联合可以提升企业职工整体素质
        2.2.2 校企联合可以培养企业紧缺人才
    2.3 校企联合办学对高职院校的意义
        2.3.1 校企联合有利于学生就业
        2.3.2 校企联合有利于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
3 国内外高职院校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3.1 国外高职院校校企联合办学的典型模式
        3.1.1 美国企业的“研修生制度”
        3.1.2 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3.1.3 英国的“工学交替”模式
    3.2 国外校企联合的主要特征
    3.3 国内高职教育校企联合人才培养主要模式
        3.3.1 “订单式”培养模式
        3.3.2. “学工交替”培养模式
        3.3.3 “准员工式 2+1”模式
    3.4 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3.4.1 人才培养模式要适应国情发展
        3.4.2 政府发挥重要作用
        3.4.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核心是人才能力构建
        3.4.4 加深校企联合的深度和广度
4 我国高职院校校企联合办学环境的 SWOT 分析
    4.1 我国高职院校校企联合办学现状的 SWOT 分析
        4.1.1 内部优势因素(Strengths)
        4.1.2 内部弱点因素(Weaknesses)
        4.1.3 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
        4.1.4 外部威胁(Threats)
    4.2 国内案例分析
5 现阶段改进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5.1 政府加大制度支持
        5.1.1 完善保障校企联合法律机制
        5.1.2 促进校企联合动力机制
        5.1.3 促进校企联合的调控机制
    5.2 发挥高职院校的协调功能
        5.2.1 加强高职院校内部协调
        5.2.2 加强与政府部门协调
        5.2.3 加强与企业协调
    5.3 鼓励企业参与校企联合的全过程
        5.3.1 参与专业和课程建设
        5.3.2 参与师资培养
        5.3.3 参与招生就业
        5.3.4 参与制度建设
6 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四、校、政、企联合办学的成效(论文参考文献)

  • [1]产教融合视角下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协同度及对策研究[D]. 潘婷.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 [2]中等职业学校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研究[D]. 李铭莹. 郑州大学, 2012(10)
  • [3]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考 ——以吉首大学软件服务外包学院为例[D]. 宁小浩. 吉首大学, 2014(02)
  • [4]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下的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以烟台汽车工程学校为例[D]. 殷海燕. 鲁东大学, 2014(03)
  • [5]高等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研究[D]. 韩爱群. 湖南师范大学, 2005(07)
  • [6]浅议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的机制缺失与制度构建[J]. 彭思量,王熙艳. 前沿, 2012(09)
  • [7]企业作为职业教育重要办学主体的历史变迁与制度重构[J]. 沈宇,陶红. 职业技术教育, 2020(07)
  • [8]甘宁青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研究[D]. 赵翔宇. 兰州大学, 2009(11)
  • [9]浅析高职校企联合办学班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J]. 罗德贤,李俐.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3)
  • [10]我国高职院校校企联合办学的研究[D]. 吴鹏. 安徽农业大学, 2013(05)

标签:;  ;  ;  ;  ;  

校企合作办学效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