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策略与措施

新世纪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策略与措施

一、新世纪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策略与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吴雅威[1](2021)在《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及服务能力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作为决策咨询机构的智库,一直受到政府机构和决策者的高度重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与实施,更为智库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然而,由于缺少多源数据、智慧化技术手段和专业人才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智库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图书情报机构(以下简称图情机构)提供智慧数据服务以满足智库复杂需求。目前,大数据时代持续推动着图情机构服务模式发生重大变化,正在促使其由传统信息服务向智慧数据服务转型。因此,当前智库到底存在哪些智慧数据服务需求,图情机构面向智库需求应该采取何种智慧数据服务模式,以及如何提升智慧数据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已经成为目前图情机构亟需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数据管理理论、用户场景理论和质性研究理论等为基础,探讨了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服务模式、模式实现及服务能力评价体系问题。首先,分析并构建了智库的智慧数据服务需求及其模型,结合实际案例对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及其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面向智库需求的两类智慧数据服务模式,详细阐述了智慧数据服务模式的实现路径,并构建了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最终针对智慧数据服务模式与服务能力评价体系给予相应对策及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6个方面:(1)我国智库的智慧数据服务需求分析。主要通过混合式研究方法分析了智库的数据资源管理现状与问题、智慧数据服务需求以及需求驱动因素。明确了智库的两个主要需求:多源数据服务需求(包括多源数据采集与处理等)、创新发展环境服务需求(包括图情机构职能与服务及技术工具与人才等)。智库的数据需求、场景环境和应用过程的变化,对图情机构的智慧数据服务提出了更高期望与要求。本章为后文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服务模式、模式实现以及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奠定了需求基础和研究框架。(2)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及其特征。基于智库需求,通过文献调研、案例分析以及借鉴智慧数据服务相关实践经验,分析了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关键要素及其特征,阐述各要素在智慧数据服务中的定位和作用。明确了以图情机构、智慧数据、智能化技术方法、智慧化平台、服务环境为5大关键要素,以及服务场景化、技术智能化和数据多源化3大特征。引用生态系统及其相关发展理论构建模型来剖析服务主体、客体、环境间的能量流动及关系,最终以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通过分析其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过程及其服务要素与特征,验证前文所明确的关键要素,为后文研究奠定要素基础。(3)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基于智库需求,结合模式构建法提出了面向智库需求的两类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其一,个性化推荐模式,主要探讨图情机构通过感知智库需求,融合多源数据、专家智慧、智能技术及用户需求精准识别等资源与服务,通过智慧数据服务平台与新媒体技术,最终实现场景化、精准化与个性化推送;其二,嵌入式服务模式,主要探讨以图情机构为主体,通过分散、兼职和旋转门等途径嵌入智库内部及其活动过程,将智慧数据服务与智库的数据采集、综合处理、成果传播推广等环节相融合,精准定位智库需求,提供多源数据采集、融合处理、人才支持和影响力塑造等针对性服务。(4)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实现。根据智库需求和图情机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的具体内容与流程,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实现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智库的特征识别与需求确定;基于Data Commons的智慧数据服务平台构建;多源数据融合;智能化技术与工具融合与协同治理;基于专家系统的多源数据分析与应用;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场景化服务推荐,以此来实现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体现了智慧数据服务的新路径与新思想。(5)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以智库需求、智慧数据服务过程和智慧数据服务内容为评价依据,初步构建了包括多源数据、智能化技术与工具、智慧数据服务人员三个维度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再利用专家调查法、灰色系统理论和层次分析法完成指标优化和赋权,以验证指标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可行性,最终确定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最终以天津社科院图书馆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论证服务能力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应用性,以此为图情机构提升智慧数据服务能力与质量提供适当参考。(6)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保障策略。以智慧数据服务要素、服务模式及服务能力评价为依据,考量涵盖智慧数据服务关键要素、优化智慧数据服务流程、改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等方面制定保障策略。智慧数据服务保障策略具有明显的层次化特征,涵盖政策保障、数据保障、技术保障与人才保障等层次。其中,政策保障涵盖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等;数据保障涵盖完善多源数据建设、融合、安全与开放保障机制等;技术保障涵盖完备智能化数据管理技术、方法与工具集体系构建等;人才保障涵盖智慧数据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通过构建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可以优化智库活动流程,提升智库的课题研究能力、决策支持服务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动力,还可保障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质量和水平,也为大数据时代下图情机构智慧数据服务研究体系提供理论启发与借鉴,拓展智慧数据服务的理论与应用范畴,推动智慧数据服务可持续性发展。此外,通过建立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可以评价图情机构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帮助其更清楚的认识优势与缺陷,根据评价体系优化服务流程,更好的服务智库。同时,为图情机构系统认知大数据时代下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实现路径提供参考,继而有效引导图情机构从智库需求感知到服务模式构建再到服务能力评价的流程化视角来看待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工作。

钟欢[2](2021)在《高校图书馆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图书情报新需求交织在一起,使我们不得不考虑学科服务平台的与时俱进问题:传统型学科服务平台到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的进阶。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作为传统型学科服务平台的2.0模式,对于缓解难以满足用户需求的严峻现状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立足学科服务平台发展现状,剖析高校内用户对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的需求,期望通过设计构建契合需求的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和智慧学科服务功能,来探索平台由传统向智慧转型的可行思路。本文按照平台现状、用户需求、核心架构、核心模块的逻辑思路展开研究。首先,通过网络调研发现42所“双一流”高校中图书馆官网已建有学科服务平台的高校有18所,但现有学科服务平台建设尚不成熟,仍存在学科服务平台目标定位和服务体系不清晰、服务内容较为传统、维护更新机制缺位、智慧化程度低等问题。其次,通过访谈和扎根理论研究分析方法总结出用户具有信息查询和预约需求、资源获取需求、反馈管理需求、信息推送需求、虚拟服务需求、指导辅助需求、素养提升和教育需求、社交互动需求、空间服务需求、决策服务需求、针对性需求等11个方面的需求,继而依据KANO模型将各方面需求划分为基本型、期望型、魅力型三个层次。再次,基于前期现状调查和需求调研展开平台设计,构建了包含用户交互层、智慧服务层、信息处理层、技术支持层、数据资源层五个层面的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总体架构,描述了各层设计思路和理念;设计了兼具数据采集系统、需求分析系统、智能标签系统、行为预测系统、服务应用系统、数据交换系统的的业务处理流程结构;提出了以数据感知与监控、数据采集与计算、智能分析与处理、服务智能化为诉求的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关键技术架构。最后,文章设计了用户服务管理、学科资源服务、学科知识服务、学科空间服务、学科产品服务、特色专项服务等六大服务模块,及各个模块下的具体服务功能,以精准对接用户对于平台的多类型需求。面临多重挑战与考验,学科服务平台向智慧型进阶已成必然。本研究设计的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核心架构和服务模块,将有助于丰富当前关于学科服务平台的研究体系,亦为高校图书馆开展智慧服务研究和实践提供新思路。

刘士轩[3](2021)在《用户需求驱动下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国家政策支持、教育理念转型、学界研究导向背景下,创新理念熠熠生辉,全球范围内各行各业掀起创新之风,图书馆事业亦不甘落后并积极探索新型服务模式,创新类学习空间服务就是其中之一。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是一种具备共享研讨、创新体验等功能的物理或虚拟场所,其致力于培育用户创新思维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创新素养。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构建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大学生创新素养与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空间服务品质。本研究从用户需求的视角出发构建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探讨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的方法与策略。本研究遵循分析现状、调研需求、构建模式、服务实践的思路开展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整理和分析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研究现状;运用网络调查法对42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官网进行访问,对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内容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服务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分析高校大学生群体关于创新学习空间的服务需求,并对访谈资料进行三级编码处理分析,归纳出最主要的4类核心服务需求;在网络调研结果及需求访谈分析结果总结的“四大问题,四大需求”基础上,确定了创新学习空间虚实形态、创新学习空间用户群体、创新学习空间服务团队、创新学习空间支撑平台、创新学习空间泛在资源在内的5个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构建要素;以用户需求驱动理论为主导,借鉴已有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项目构建流程,构建了用户需求驱动下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总体框架,并在分别论述了侧重于创新资源服务需求、创新培训服务需求、创新管理服务需求、创新评价服务需求4个核心方面的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具体服务运行过程与策略基础上,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实施保障路径。选取Q大学学生为服务对象进行服务实践应用研究,验证本文理论研究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并反思了服务亮点与不足之处。最终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对论文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剖析,并对未来研究做出展望,以期为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建设的后续研究和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陈茫[4](2021)在《面向高校科研创新的图书馆智能服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国家创新体系中高校科研创新地位举足轻重,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高校科研创新过程变得更具复杂性和时效性,科研人员对于科研所需的知识需求也日益强烈,而从图书馆获取所需的科研知识资源和专业的科研服务支持,是实现科研创新的有效手段与重要途径之一。当前,智能服务的需求和情境正成形成,并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新方向。面向高校科研创新,目前国内外一些着名的高校图书馆正开展智能服务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然而,在图书馆智能服务的开展过程中,却存在着服务联系松散、服务推进缓慢、服务效果不佳等诸多问题。那么,面向高校科研创新的图书馆智能服务过程具体是什么,是什么推动着图书馆智能服务的有序推进?有哪些关键影响因素,相关影响因素之间如何相互作用?能否对其过程进行有效的模拟仿真?这些研究问题亟待深入的展开研究。本文围绕图书馆智能服务展开相关理论研究,对于完善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提升图书馆智能服务效果,促进高校科研创新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首先,运用多案例研究的分析方法,构建了面向高校科研创新图书馆智能服务过程机理模型,从人的智力支持、智能服务技术支持、知识交互等方面,揭示了图书馆智能服务各要素间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该图书馆智能服务过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过程中有其核心的服务需求与服务内容,并构建了该图书馆智能服务过程机理模型;其中,人的智力支持、智能服务技术支持、知识交互等方面各要素间存在紧密的内在关联性和规律性,且彼此关联和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该服务的有序进行。其次,运用扎根理论的质性分析方法,构建了该图书馆智能服务的关键影响因素模型,识别并揭示了该图书馆智能服务的关键因素构成与作用路径。研究发现:通过深度访谈分析共获得27个概念范畴,并汇总形成了知识服务资源、科研服务参与、智能服务感知、科研服务需求、服务应用动机、智能技术体验、服务科研效果等主范畴;其中,智能服务感知和智能技术体验等是新变量。该模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识别为后续实证分析奠定理论基础。接下来,运用结构方程的定量分析方法,基于上文识别的关键影响因素,构建了相关的研究假设与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并揭示了各关键影响因素对于服务科研效果的作用影响。研究发现:知识服务资源、科研服务参与、智能服务感知、科研服务需求、服务应用动机、智能技术体验等,对服务科研效果存在显着正向影响;而服务应用动机和智能技术体验等是重要的中介变量。该模型的实证分析为揭示关键影响因素的复杂作用关系提供了证据支持。最后,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模拟仿真方法,构建了面向高校科研创新的图书馆智能服务过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刻画和揭示了该服务系统内部的动态结构、运行趋势与反馈回路等。研究发现:该服务系统有其特有的系统构成、系统特性、建模目的、模型边界和因果反馈回路等;在服务开展初期,服务主体位于较高的知识位势,利用智能服务技术支持提升服务科研效果;而服务主体的知识存量、科研人员的知识存量、智能服务技术支持等是系统运行的关键变量。本论文探究了面向高校科研创新的图书馆智能服务这一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的新课题。揭示了面向高校科研创新的图书馆智能服务过程机理;构建了面向高校科研创新的图书馆智能服务关键影响因素模型,识别、揭示并验证了各关键影响因素对服务科研效果的作用影响;构建了面向高校科研创新的图书馆智能服务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了面向高校科研创新的图书馆智能服务过程中知识交互,为图书馆智能服务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借鉴。

夏雅娴[5](2020)在《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技术的更新换代越来越迅速。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国家之间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知识产权必将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社会对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图书馆作为专业信息服务机构,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成为大势所趋,因而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中心的建设符合当今社会的需求和国家的战略发展。本文以102所拥有教育部科技查新站的高校图书馆为样本,研究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对102所拥有教育部科技查新站的高校图书馆在管理制度、部门设置、人员配备、合作模式还有服务内容五个方面进行调研并深入分析。通过调研102所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现状,总结问题,归纳特征,并对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具体措施。文章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视角入手,主要从五个部分的内容开始研究,第一部分是从理论的角度阐述了该研究的背景和意旨,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则是界定相关内涵概念(如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概念、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概念)并探讨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三部分则从实践入手,对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开展现状进行数据分析,这一方面主要包含的内容是对102所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开展的五个主要方面(制度、部门、人员、合作、内容)进行网络调研,并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汇总,分析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开展的内容、方式和特点,总结出我国高校图书馆关于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总体稳步发展,往积极多样化的服务内容和模式上探索。第四部分则是探讨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稳步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部门设置不全面,专业人员配备不足,合作模式单一、服务内容和方式较少,深层次服务欠缺等问题。第五部分则是提出促进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五大策略,包括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部门设置、加强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开展产学研政协同发展和展开多样化服务内容。

刘宇[6](2020)在《学科知识服务模式下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建设及借鉴》文中研究指明传统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责除了为纸质文献资源提供存储场地、为师生、研究人员提供书籍借阅服务外,还为读者提供学习、阅览的空间。随着时代和技术的进步,人们的阅读介质与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三类空间的比例关系也随之不断改变,特别是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学生因此成为了整个学习过程的核心要素;作为学生课后重要的学习场所——高校图书馆提出了“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服务重心由“书籍”转向了“人”;服务对象的转变导致图书馆内部各功能空间的布局和面积配比均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动,纸质文献的存储与借阅空间不再是馆内占比最大的空间,取而代之的是围绕“读者”展开的一系列新型学习空间、复合型功能空间、创意趣味空间以及一些人性化休憩空间等。本文将美国高校图书馆的自主学习空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美国高校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大学生学习行为和需求、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模式以及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形成发展的原因等方面的分析,并深入研究了其馆内各功能用房的配比和空间组织、各类型自主学习空间的特征和面积占比以及美国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的发展体系,并详细了解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空间的建设情况,进而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自主学习空间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论文共六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叙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涵盖了绪论篇章和理论知识的归纳整理部分。绪论篇章主要介绍了本次研究的背景、与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和学科知识服务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综述、有关概念的阐释、研究对象及内容、研究目的意义和创新点、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等;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学科知识服务模式以及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形成发展历程。第二部分为第三章,为国内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现状研究。笔者就国内七所高校图书馆进行了调研分析,深入研究了其内部各大功能用房的面积配比、各类型自主学习空间的建设现状、相关配套服务设施以及学科知识服务建设等内容,并结合调研问卷的回馈信息,总结了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不足与亟待改进之处。第三部分包括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分析了美国高校教育环境、学生学习行为对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形成发展奠定的有利基础,并对美国高校图书馆内部自主学习空间的展开了具体研究,为本文核心研究内容。第四章具体分析了美国高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美国高校学生的学习行为和需求以及美国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的形成发展,为后文奠定基础;第五章则是具体展开对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研究,介绍了其历史背景与形成发展的条件,研究了高校图书馆内各功能空间的配比、空间组织以及各类自主学习空间的类型、特征、功能组成以及占比情况,同时也一并分析了美国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的特点与建设情况。第四部分为第六章,为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建设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具体从两个方面进行概括总结:其一,将中美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以及学科知识服务的建设情况进行比较,并从析总结国内高校图书馆的相对不足之处;其二,根据以上成果结合我国现有国情,总结归纳出在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以及学科知识服务的建设中值得借鉴参考的五项内容。通过以上研究与分析,希望能对未来我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建设产生一定价值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张甜[7](2020)在《河南省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提升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在信息技术的冲击和影响下,学科服务越来越受到图书馆界的重视,而且借助于信息技术得到了更好的创新和发展。自1998年清华大学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以来,学科服务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随着高校对“一流”学科及“一流”大学的建设,学科服务逐渐成为高校图书馆核心业务的重要部分。本文选取河南省38所公办本科院校作为调查对象,对其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开展情况进行整体调查,从学科服务平台、学科服务资源与内容、学科馆员队伍建设和学科服务体系四个方面来分析河南省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存在的问题,并与985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进行对比,从其中借鉴经验,提出完善河南省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措施。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概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学科服务的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方法以及该研究的创新点。第二部分是理论概述,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介绍学科服务的内涵并总结学科服务的研究热点。第三部分是调查方法和调查内容,采用网络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河南省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进行调研,分别从学科服务平台、学科服务资源与内容、学科馆员队伍建设及以及学科服务体系四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对河南省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现状进行总结。第四部分是对比分析,采用文献调研法对985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进行总结,并从学科服务平台、学科服务资源与内容、学科馆员队伍建设以及学科服务体系四个方面分析河南省高校与985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存在的差距。第五部分是建议和对策,根据第四部分得出的对比结果,针对性提出提升改善河南省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措施和策略。第六部分是总结和展望,分析本文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未来学科服务的发展做出展望。

钱敏[8](2020)在《2009至2018年我国公共图书馆研究与高校图书馆研究的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从最早时期的藏书阁,到如今的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图书馆伴随人类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地进行自身建设并提供更广泛高效的服务。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在大范围下都属于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能够同时为科研和公众提供服务,在转化创新知识、保护文化遗产、强化公众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高校图书馆则担负着培养新一代祖国建设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在强化学生素质、营造育人氛围、知识交流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内对于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研究愈发丰富和深入。但纵观前人的研究,对于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的比较较少,大多是从单一主体出发或者单一角度出发进行的研究。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有着自身的发展要点,但都属于图书馆研究的重要领域,我们不能把其割裂和对立起来研究,而应相互对应,用发展的角度去分析探讨。本文通过收集2009年至2018年图情领域的18个核心期刊上关于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的论文数据,利用SATI、SPSS、Ucinet、Citespace和Excel软件,制出相关图表,从发文量、机构、作者、研究内容四个方面分析出近10年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的异同点,并分析产生相异点的原因,总结相关问题和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以下这四个方面:其一,通过文献调研的方法,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进行了综述,并从中发现问题,理清思路,搭建全文的研究框架。其二,通过各种工具将相关数据制成清晰的图表,从发文量、机构、作者、关键词和高被引文献这几个角度对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主题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其中关键词分析又分为频率、主题路径、聚类和突现这多个角度,得出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的所分别具有的特征,为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的对比分析提供依据。其三,根据前述的对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主题文献的计量分析结果,从发文量及趋势、机构、作者和研究内容四个方面分析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的异同点,其中研究内容又分为了阅读推广、资源服务、读者服务和自身建设四个角度阐述,并进一步分析得到研究相异点出现的原因。其四,根据分析结果,总结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国外研究的差别,并提出对于后续研究的建议,主要包括重视公共图书馆研究、加强作者合作、开展有新意的阅读推广研究、加强技术运用研究等,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和展望。本文在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对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与对比,为将来研究和发展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其研究结论能够为图书馆学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闫静雅[9](2020)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东盟数据服务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发展,我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联系愈加密切,科研、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增多,我国对于有关东盟国家数据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强,但与此同时,我国图书馆对于东盟数据的服务存在较大不足。在此背景之下,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拥有资源与技术的服务平台,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针对东盟各类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收集与开发,并借助大数据技术手段实现对数据用户更有效利用的帮助,在展示数据的同时,积极开发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做好数据增值服务。高校图书馆应该在满足校内师生数据需求的基础上,开展社会化服务,满足我国不断增长的对东盟数据服务的需求,为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以及我国与东盟国家间更广阔的合作提供数据支撑。因此本文在调查了三个数据服务平台与两个广西高校图书馆的东盟数据建设现状、服务特点的基础上,对高校图书馆提供东盟数据服务的优势进行分析,为高校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实现东盟数据的收集与开发提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傅辉子[10](2020)在《“双一流”高校图书馆智库开发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意义]“双一流”建设战略的提出,对高校的学科教学、科研创新、成果利用提出更高要求。国家新型智库战略中提出建设高校智库的方针,同样强调高校研究成果服务于社会,促进高校研究成果转化。“双一流”高校建设与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战略目标都为高校图书馆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信息资源与信息服务中心,应当把握机遇,积极进行职能转型与建设。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高校图书馆职能转型提供技术支持。通过研究图书馆与智库相关关系,明确高校图书馆在高校智库建设中的定位与功能,推动高校图书馆职能转型,推动高校智库的建设与发展。[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查法,对图书馆与智库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图书馆与智库的有机联系,研究高校图书馆在新型高校智库建设过程中的定位。采用案例分析法,对图书馆转型智库案例:美国国会图书馆、胡佛研究所、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进行案例分析。分析图书馆在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建设内容与建设方向,为高校图书馆开发智库功能提供建议。采用网络调查法与统计分析法,访问国内“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官方网站,调查高校图书馆智库型服务提供与开展情况,分析高校图书馆进行智库功能开发的基础与可行性,为不同高校图书馆开发智库功能提供建议。[结果/结论]图书馆与智库在资源建设与分析服务方面存在相似性,鉴于图书馆与智库的内在关联,图书馆应当积极参与到智库建设过程中,发挥图书馆优势,增强图书馆功能。高校图书馆可充分发挥资源建设与知识服务职能,并作为高校与社会间的沟通窗口,协调与统筹各学科学院的研究人才,共同提供决策咨询产品,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文化、科技发展提供更多决策建议。高校图书馆可构建智库型平台,为政府、高校师生与研究人员、企业提供各类资源服务、知识服务、与决策咨询。根据“双一流”高校的调查分析结果,我国高校图书馆具备一定的智库功能开发基础,但需要根据各院校的需求与能力确定建设任务与目标,国内外高校间需要加强协同与资源共享。最后,从政策、人员、资金、硬件设备与信息安全、宣传方面提供体系保障。

二、新世纪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策略与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世纪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策略与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及服务能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图情机构智慧化资源管理与服务转型
        1.2.2 图情机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与服务体系
        1.2.3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及其评价
        1.2.4 评述与分析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智库
        2.1.2 智慧服务
        2.1.3 智慧数据服务
        2.1.4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
    2.2 理论基础
        2.2.1 数据管理理论
        2.2.2 扎根理论
        2.2.3 用户场景理论
        2.2.4 灰色系统理论
第3章 我国智库的智慧数据服务需求分析
    3.1 基于问卷调查的智库数据资源管理分析
        3.1.1 调查问卷设计
        3.1.2 调查对象与数据收集
        3.1.3 结果分析
    3.2 基于扎根理论的智库服务需求分析
        3.2.1 研究对象与数据收集
        3.2.2 范畴编码与检验
        3.2.3 模型构建及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与特征
    4.1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过程
        4.1.1 智库活动过程分析
        4.1.2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过程分析
    4.2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
        4.2.1 图情机构主体
        4.2.2 智慧数据
        4.2.3 智慧化技术工具与方法
        4.2.4 智慧数据服务平台
        4.2.5 智慧数据服务环境
        4.2.6 智慧数据服务要素之间关系
    4.3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特征
        4.3.1 数据多源性
        4.3.2 技术智能性
        4.3.3 服务场景化
    4.4 案例分析
        4.4.1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发展现状
        4.4.2 南师大图书馆智慧数据服务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
    5.1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概念和类型
        5.1.1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的概念
        5.1.2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的类型
    5.2 面向智库需求的个性化推荐智慧数据服务模式
        5.2.1 智库活动过程分析
        5.2.2 智库需求感知
        5.2.3 资源融合及服务集成
        5.2.4 智能化推荐
        5.2.5 案例分析
    5.3 面向智库需求的嵌入式智慧数据服务模式
        5.3.1 智库活动层
        5.3.2 嵌入层
        5.3.3 融合层
        5.3.4 服务层
        5.3.5 案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实现
    6.1 智库特征识别与需求确定
        6.1.1 智库特征识别
        6.1.2 智库需求确定
    6.2 基于Data Commons的智慧数据服务平台构建
        6.2.1 Data Commons平台的概念和特点
        6.2.2 Data Commons平台的目标与功能
        6.2.3 Data Commons平台的架构设计
    6.3 多源数据融合
        6.3.1 多源数据融合架构
        6.3.2 多源数据融合方法
    6.4 智能化技术融合与协同治理
        6.4.1 智能化技术融合与协同治理模式
        6.4.2 基于协同治理的智能化技术融合过程
    6.5 基于专家系统的智能情报分析
        6.5.1 专家数据管理模块
        6.5.2 专家在线咨询模块
        6.5.3 专家智能推荐流程
    6.6 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场景化服务推荐模型
        6.6.1 场景化服务
        6.6.2 场景化服务接受效用
        6.6.3 场景化服务推荐模型
        6.6.4 场景化服务推荐实验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
    7.1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问题的提出
    7.2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依据
    7.3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的选取与修正
    7.4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的阐释
    7.5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的优化与赋权
        7.5.1 样本选择及问卷描述
        7.5.2 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和易获得性计算
        7.5.3 评价指标优化
        7.5.4 评价指标赋权
    7.6 实证研究
        7.6.1 研究方法
        7.6.2 数据分析
        7.6.3 结果分析
    7.7 本章小结
第8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保障策略
    8.1 政府政策保障方面
    8.2 图书情报机构服务主体保障方面
        8.2.1 强化服务意识并挖掘智库需求
        8.2.2 优化图情机构的智慧数据服务架构
        8.2.3 建立并完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
    8.3 多源数据保障方面
        8.3.1 加强智慧数据体系建设
        8.3.2 建立一体化多源数据联动与反馈机制
    8.4 智能化技术方法与工具保障方面
        8.4.1 加强现代化数据技术的融合和应用
        8.4.2 完善智慧数据服务平台功能和服务
    8.5 智慧数据服务人才保障方面
        8.5.1 完善我国图情机构学科馆员制度
        8.5.2 提升智慧数据服务人员的创新服务能力
    8.6 本章小结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局限与展望
        9.2.1 研究局限
        9.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成果
致谢

(2)高校图书馆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小结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学科服务
        2.1.2 学科服务平台
        2.1.3 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
    2.2 理论基础
        2.2.1 需求驱动理论
        2.2.2 协同理论
第3章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设计与实施
        3.1.1 调查对象
        3.1.2 调查方法
        3.1.3 调查结果
    3.2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建设现状分析
第4章 高校图书馆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系统分析
    4.1 高校图书馆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开发的意义
        4.1.1 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是高水平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
        4.1.2 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建设是创新和完善学科服务体系的可行之路
        4.1.3 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是智能时代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4.2 高校图书馆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的用户需求分析
        4.2.1 用户需求获取
        4.2.2 用户需求结果与分析
    4.3 高校图书馆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开发的总体原则
        4.3.1 自由开放、科学规范
        4.3.2 交互泛在、运作智能
        4.3.3 内容精准、服务赋能
        4.3.4 集成生态、持续发展
第5章 高校图书馆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的架构设计
    5.1 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总体架构设计
        5.1.1 数据资源层
        5.1.2 技术支持层
        5.1.3 信息处理层
        5.1.4 智慧服务层
        5.1.5 用户交互层
    5.2 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业务处理流程结构设计
        5.2.1 数据采集模块
        5.2.2 需求分析模块
        5.2.3 智能标签模块
        5.2.4 行为预测模块
        5.2.5 服务应用模块
        5.2.6 数据交换模块
    5.3 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关键技术架构设计
第6章 高校图书馆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的核心服务模块设计
    6.1 用户服务管理
        6.1.1 资源监控与管理
        6.1.2 服务发现与管理
        6.1.3 平台伦理规约
    6.2 学科资源服务
        6.2.1 资源智能检索
        6.2.2 资源智能推送
        6.2.3 资源共享进化
    6.3 学科知识服务
        6.3.1 指导与辅助
        6.3.2 伙伴精准匹配
        6.3.3 智慧素养教育
    6.4 学科空间服务
        6.4.1 学科研讨空间
        6.4.2 教育虚拟空间
        6.4.3 虚拟仿真空间
    6.5 学科产品服务
        6.5.1 咨询类决策产品
        6.5.2 情报类发展产品
        6.5.3 工具类应用产品
    6.6 特色专项服务
        6.6.1 智慧发现
        6.6.2 智慧获取
        6.6.3 智慧共享
        6.6.4 智慧创造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不足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3)用户需求驱动下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服务研究现状
        1.2.2 国内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服务研究现状
        1.2.3 小结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1.4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
        2.1.2 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
    2.2 理论基础分析
        2.2.1 需求驱动理论
        2.2.2 创新学习理论
        2.2.3 创新理论
        2.2.4 创新扩散理论
第3章 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现状与用户需求分析
    3.1 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现状网络调查分析
        3.1.1 调查对象与方法
        3.1.2 资料收集与整理
        3.1.3 服务现状与分析
    3.2 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用户需求调查分析
        3.2.1 研究方法与步骤
        3.2.2 资料收集与整理
        3.2.3 数据编码与分析
        3.2.4 用户对创新学习空间服务的需求分析
第4章 用户需求驱动下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构建
    4.1 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构建原则及目标
        4.1.1 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构建原则
        4.1.2 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目标
    4.2 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构建要素
        4.2.1 创新学习空间的虚实形态
        4.2.2 创新学习空间的用户群体
        4.2.3 创新学习空间的服务团队
        4.2.4 创新学习空间的支撑平台
        4.2.5 创新学习空间的泛在资源
    4.3 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总体框架设计
    4.4 基于用户分类需求的创新学习空间服务过程与策略
        4.4.1 侧重创新资源需求的服务过程与策略
        4.4.2 侧重创新培训需求的服务过程与策略
        4.4.3 侧重创新管理需求的服务过程与策略
        4.4.4 侧重创新评价需求的服务过程与策略
    4.5 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实施保障路径
        4.5.1 盘点本馆实际条件,明确高校用户需求
        4.5.2 规划创新学习空间,优化资源设施建设
        4.5.3 完善创新服务团队,增强创新服务质量
        4.5.4 健全创新服务机制,激活服务管理力量
第5章 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实践应用分析
    5.1 服务对象选择与用户需求分析
    5.2 服务方案设计
        5.2.1 确定创新服务目标
        5.2.2 搭建创新学习空间
        5.2.3 组建创新培训团队
        5.2.4 制定创新培训内容
        5.2.5 联合支撑服务平台
    5.3 创新培训服务实施与反思
        5.3.1 创新培训服务实施过程
        5.3.2 服务反思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4)面向高校科研创新的图书馆智能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1.3.1 基于知识图谱的研究现状分析
        1.3.2 高校科研创新的研究综述
        1.3.3 图书馆智能服务的研究综述
        1.3.4 面向科研创新的图书馆服务研究综述
        1.3.5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1.4.1 研究内容
        1.4.2 论文结构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知识服务理论
        2.1.2 复杂系统理论
        2.1.3 系统动力学理论
    2.2 高校科研创新概念及内涵
    2.3 智能服务情境概念及内涵
    2.4 图书馆智能服务概念及内涵
    2.5 本文研究的整体逻辑与框架
        2.5.1 研究的整体框架
        2.5.2 研究的子框架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面向高校科研创新的图书馆智能服务过程及机理分析
    3.1 智能服务过程的分析框架
    3.2 智能服务的过程阶段分析
        3.2.1 智能服务创建阶段
        3.2.2 智能服务实施阶段
        3.2.3 智能服务收尾阶段
        3.2.4 智能服务归档阶段
    3.3 智能服务过程机理的多案例研究
        3.3.1 机理分析步骤
        3.3.2 案例研究设计
        3.3.3 案例简要介绍
        3.3.4 过程机理分析
        3.3.5 案例研究结论
    3.4 管理启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面向高校科研创新的图书馆智能服务关键因素识别
    4.1 扎根理论方法及流程
        4.1.1 扎根理论方法
        4.1.2 具体操作流程
    4.2 访谈设计与资料收集
        4.2.1 样本对象的选择
        4.2.2 研究问题的设计
        4.2.3 访谈资料的处理
    4.3 扎根编码与范畴提炼
        4.3.1 编码有效性
        4.3.2 开放式编码
        4.3.3 主轴编码
        4.3.4 选择性编码
        4.3.5 理论饱和度检验
    4.4 模型阐释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面向高校科研创新的图书馆智能服务影响因素实证
    5.1 研究假设与实证模型
        5.1.1 知识服务资源的影响
        5.1.2 科研服务参与的影响
        5.1.3 智能服务感知的影响
        5.1.4 科研服务需求的影响
        5.1.5 服务应用动机的影响
        5.1.6 智能技术体验的影响
        5.1.7 研究假设与概念模型
    5.2 调查问卷与实证方法
        5.2.1 调研目的与调查对象
        5.2.2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5.2.3 调查问卷的变量测量
        5.2.4 结构方程模型及流程
    5.3 实证研究的数据分析
        5.3.1 描述性统计
        5.3.2 量表的信度
        5.3.3 量表的效度
    5.4 假设验证与模型拟合
        5.4.1 研究假设检验验证
        5.4.2 结构方程模型拟合
        5.4.3 研究结果实证分析
    5.5 管理启示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面向高校科研创新的图书馆智能服务系统动力学仿真
    6.1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原理及应用
        6.1.1 模型应用原理
        6.1.2 模型构建步骤
        6.1.3 模型应用意义
    6.2 系统分析
        6.2.1 系统分析与构成
        6.2.2 系统建模的目的
        6.2.3 系统模型的边界
    6.3 系统建模
        6.3.1 系统边界的限定
        6.3.2 因果关系与反馈
        6.3.3 模型的系统流图
        6.3.4 系统动力学方程
        6.3.5 初始参数的设置
        6.3.6 模型有效性检验
    6.4 系统模型仿真与结果应用讨论
        6.4.1 运行趋势及应用
        6.4.2 关键变量及应用
        6.4.3 主导回路及应用
    6.5 管理启示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面向高校科研创新的图书馆智能服务调查问卷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框架与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内涵与背景分析
    2.1 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内涵
        2.1.1 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概述
        2.1.2 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概述
    2.2 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背景分析
        2.2.1 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必要性分析
        2.2.2 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可行性分析
第3章 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调研目的与对象
        3.1.1 调研目的
        3.1.2 调研对象
    3.2 调研内容与过程
        3.2.1 调研内容
        3.2.2 调研过程
    3.3 调研结果与分析
        3.3.1 管理制度
        3.3.2 部门设置
        3.3.3 人才结构
        3.3.4 合作模式
        3.3.5 服务内容
第4章 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4.1 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4.1.1 重视程度不足,宣传意识不强
        4.1.2 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制力度薄弱
    4.2 部门设置尚未健全
        4.2.1 缺乏知识产权管理部门
        4.2.2 缺少成果转化运营机构
    4.3 人才结构不合理
        4.3.1 综合型、国际化高端人才仍然短缺
        4.3.2 专业人员配备不足
    4.4 合作模式单一
        4.4.1 高校之间合作缺乏
        4.4.2 高校与其他单位合作甚少
    4.5 服务内容不够全面
        4.5.1 服务内容单一
        4.5.2 服务对象范围狭窄
第5章 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优化对策及建议
    5.1 完善管理制度
        5.1.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5.1.2 建立有效服务机制
    5.2 建立健全部门设置
        5.2.1 健全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及岗位
        5.2.2 积极申报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
    5.3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5.3.1 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5.3.2 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人才培训体系
    5.4 开展产学研政协同创新合作
        5.4.1 开展高校区域联盟式的合作
        5.4.2 促进学校与政企、科研单位的合作
    5.5 展开多样化的服务内容
        5.5.1 延伸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
        5.5.2 提高服务对象多样性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学科知识服务模式下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建设及借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信息技术发展引发的阅读方式转变
        1.1.2 教育理念转变引起的学习方式改变
        1.1.3 中美高校图书馆发展情况
    1.2 文献综述
        1.2.1 与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1.2.2 与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相关概念及阐释
        1.3.1 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
        1.3.2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1.3.3 自主学习空间与藏阅空间
        1.3.4 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
    1.4 研究对象及内容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1.5.3 研究创新点
    1.6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及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2.1 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发展
        2.1.1 图书馆空间布局的发展历程
        2.1.2 高校图书馆的“传统学习空间”
        2.1.3 从“传统学习模式”到“数字化网络学习”
        2.1.4 从“传统学习空间”到“自主学习空间”
    2.2 学科知识服务模式
        2.2.1 知识服务模式的内涵
        2.2.2 知识服务模式的类型
        2.2.3 学科知识服务模式
        2.2.4 学科知识服务模式的特征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内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现状研究
    3.1 调研背景
        3.1.1 调研对象选取
        3.1.2 调研方法
    3.2 国内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调研及分析
        3.2.1 调研对象基本信息介绍
        3.2.2 图书馆各功能用房面积占比分析
        3.2.3 各类型自主学习空间建设现状
        3.2.4 配套服务设施分析
        3.2.5 学科知识服务建设
    3.3 调研问卷分析
    3.4 现状问题汇总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以学科知识服务模式为背景的美国高校教学理念及学生学习行为与需求研究
    4.1 美国高校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
        4.1.1 美国高校教育理念研究
        4.1.2 美国高校教学模式研究
        4.1.3 国内高校教学现状
        4.1.4 中美高校教学模式比较
    4.2 美国大学生学习行为与使用需求研究
        4.2.1 图书馆内行为类型的研究
        4.2.2 图书馆内学习行为的研究
        4.2.3 学习行为与环境互动性研究
        4.2.4 使用需求研究
    4.3 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4.3.1 学科知识服务体系的发展
        4.3.2 提供“学科知识服务”的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学科知识服务的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案例研究
    5.1 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建设发展背景
        5.1.1 历史背景
        5.1.2 发展条件
    5.2 美国高校图书馆功能配比及空间布局研究
        5.2.1 研究对象选取
        5.2.2 设计概况及定位分析
        5.2.3 图书馆各功能空间面积配比分析
        5.2.4 图书馆内部各功能用房空间组织分析
    5.3 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研究
        5.3.1 自主学习空间的功能构成
        5.3.2 自主学习空间的类型
        5.3.3 各类型自主学习空间面积占比分析
        5.3.4 自主学习空间特征
    5.4 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配套服务研究
        5.4.1 学科知识服务
        5.4.2 技术服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建设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6.1 中美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及学科知识服务建设的比较研究
    6.2 适应我国国情的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建设借鉴
        6.2.1 增加自主学习空间在高校图书馆内的面积占比
        6.2.2 丰富自主学习空间的类型、增加空间的趣味性
        6.2.3 提升个体学习空间的占比、增加学习空间的私密性灵活性
        6.2.4 完善自主学习空间的人性化布局、管理及配套设施
        6.2.5 促进非功能性交通空间的利用及多元化发展
        6.2.6 结合智能技术提升学科知识服务的整体质量与用户体验
    6.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研究成果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高校图书馆使用情况及满意度调查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河南省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概述
    2.1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2.2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内涵
        2.2.1 面向学科
        2.2.2 以用户为中心
        2.2.3 以学科馆员为支撑
    2.3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研究热点
3 河南省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现状
    3.1 调查设计
        3.1.1 调查对象
        3.1.2 调查内容
        3.1.3 调查方法
        3.1.3.1 网络调查法
        3.1.3.2 问卷调查法
    3.2 调查结果
        3.2.1 学科服务平台建设
        3.2.2 学科服务资源与内容
        3.2.3 学科馆员队伍建设
        3.2.4 学科服务体系
4 河南省高校与985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比较
    4.1 学科服务平台
    4.2 学科服务资源与内容
    4.3 学科馆员队伍建设
    4.4 学科服务体系
    4.5 小结
5 完善河南省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策略
    5.1 加强学科服务平台建设
    5.2 深化学科知识资源服务
    5.3 充实学科馆员队伍
    5.4 完善学科服务体系
6 结语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学科馆员调查问卷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8)2009至2018年我国公共图书馆研究与高校图书馆研究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对象、意义与方法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对象
        1.1.3 研究意义
        1.1.4 研究方法
    1.2 研究路线和结构安排
    1.3 本文贡献
2 研究综述
    2.1 我国公共图书馆研究
        2.1.1 馆员培养
        2.1.2 技术与实践应用
        2.1.3 服务研究
    2.2 我国高校图书馆研究
        2.2.1 馆员培养
        2.2.2 技术与实践应用
        2.2.3 服务研究
        2.2.3.1 社会化服务
        2.2.3.2 校内服务
3 核心期刊论文的计量与对比
    3.1 数据及工具
        3.1.1 数据选择
        3.1.2 分析工具及可视化工具
    3.2 发文量情况
    3.3 机构情况
    3.4 作者情况
        3.4.1 作者分布情况
        3.4.2 作者合作情况
    3.5 研究内容情况
        3.5.1 关键词分析
        3.5.1.1 频率分析
        3.5.1.2 主题路径分析
        3.5.1.3 相关及聚类分析
        3.5.1.4 突现分析
        3.5.2 高被引文献分析
        3.5.3 研究内容对比分析
        3.5.3.1 阅读推广
        3.5.3.2 资源服务
        3.5.3.3 读者服务
        3.5.3.4 自身建设——移动图书馆
    3.6 研究相异点原因分析
4 问题、差异与建议
    4.1 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4.1.1 对公共图书馆研究不够重视
        4.1.2 作者之间合作不密切,未形成核心作者群
        4.1.3 公共图书馆研究中对阅读推广的研究不深入
        4.1.4 图书馆的自身建设研究进展缓慢
    4.2 与国外研究的差异
        4.2.1 我国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4.2.2 我国图书馆技术运用研究不够充足
        4.2.3 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研究较落后
    4.3 关于后续研究的建议
        4.3.1 重视公共图书馆研究,发挥公共图书馆价值
        4.3.2 加强与作者的交流和合作,凝聚更多经验和智慧
        4.3.3 设计有创意的阅读推广活动,开展有新意的推广研究
        4.3.4 加强技术运用研究,提升图书馆开发水平
        4.3.5 探寻合作机制,助力共建共享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东盟数据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述评
        一、关于大数据的研究现状
        二、关于数据服务的研究现状
        三、关于东盟信息或数据服务的研究与实践现状
        四、述评
    第四节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
第二章 东盟数据服务基本概念
    第一节 大数据与数据服务
        一、大数据及其优势
        二、数据服务
        三、基于大数据的数据服务
    第二节 东盟数据
        一、东盟
        二、东盟数据
    第三节 高校图书馆东盟数据服务
第三章 东盟数据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东盟数据服务现状
        一、中国—东盟全息数据研究与资讯中心
        二、广西民族大学东盟信息平台
        三、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东南亚数据库
        四、高校图书馆东盟数据服务实践
        五、东盟数据服务现状的特点
    第二节 东盟数据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对象范围狭窄
        二、数据量匮乏与数据种类单一
        三、缺乏数据挖掘与知识服务
        四、缺乏东盟语言翻译服务
        五、缺乏智能化服务方式
    第三节 高校图书馆开展东盟数据服务的优势
        一、馆藏资源优势
        二、馆员人才优势
        三、学科服务优势
        四、高校背景优势
第四章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东盟数据服务基础
    第一节 东盟数据收集
        一、数据源
        二、收集途径
    第二节 东盟数据组织
        一、东盟数据组织技术
        二、东盟数据组织模式
第五章 高校图书馆东盟数据服务模式
    第一节 基础服务优化
        一、东盟数据导航
        二、东盟数据检索
    第二节 增值服务拓展
        一、知识服务
        二、翻译辅助
        三、数据可视化
        四、智能推送
        五、用户东盟数据素养教育
        六、社会化服务
第六章 结语
    第一节 全文总结
    第二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一、研究局限
        二、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10)“双一流”高校图书馆智库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1.1 “双一流”高校建设
    1.1.2 新型智库建设
    1.1.3 智库实践与专业调研
    1.1.4 高校智库建设
    1.1.5 高校图书馆建设
1.2 研究目的
    1.2.1 推进高校图书馆职能转型
    1.2.2 探索高校图书馆智库功能开发方案
1.3 研究意义
    1.3.1 推动高校智库发展建设
    1.3.2 发展高校科研创新与学科人才培养
    1.3.3 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路线
1.5 主要创新点
    1.5.1 以“双一流”高校智库建设为主体研究背景
    1.5.2 研究图书馆发挥智库功能路径
    1.5.3 以智库理论指导高校图书馆职能转型
    1.5.4 提出高校图书馆智库开发与应用方案 第2章 图书馆发挥智库功能理论基础与案例
2.1 国内研究进展
2.2 智库内涵
2.3 图书馆和智库联系与区别
    2.3.1 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智库资源建设
    2.3.2 图书馆情报服务与智库服务
2.4 图书馆发挥智库功能路径
    2.4.1 图书馆为智库提供资源与知识服务
    2.4.2 图书馆与智库融合发展
    2.4.3 图书馆向智库转型
2.5 国内外图书馆转型智库案例
    2.5.0 美国国会图书馆
    2.5.1 胡佛研究所
    2.5.2 国家图书馆
    2.5.3 上海图书馆
    2.5.4 图书馆成功转型智库案例的启示
    
2.5.4.1 重视特色资源建设
    
2.5.4.2 重视研究团队建设
    
2.5.4.3 发展循序渐进
    
2.5.4.4 必要的政策与资金支持
    
2.5.4.5 技术运用与平台构建 第3章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开发智库功能方案
3.1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在高校智库建设中的作用
    3.1.1 高校图书馆发挥资源建设与知识服务作用
    3.1.2 高校图书馆作为人才统筹与协调中心
    3.1.3 高校图书馆承担部分智库咨询功能
3.2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智库特点
    3.2.1 依托高校智库发展
    3.2.2 发挥高校社科学院研究优势
    3.2.3 发挥高校科技研究资源优势
3.3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智库功能
    3.3.1 资源建设功能
    3.3.2 知识服务功能
    
3.3.2.1 科研服务
    
3.3.2.2 科研数据管理
    3.3.3 决策咨询功能
3.4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智库开发主体
    3.4.1 高校图书馆
    3.4.2 专家团队
    3.4.3 高校教研人员
3.5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智库开发流程
    3.5.1 资源管理
    3.5.2 智库研究
    3.5.3 系统构建 第4章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开发智库可行性调查与分析
4.1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开发智库可行性调查
    4.1.1 资源建设功能调查
    4.1.2 知识服务功能调查
    
4.1.2.1 科研服务功能调查
    
4.1.2.2 科研数据管理功能调查
    4.1.3 决策咨询功能调查
4.2 高校图书馆开发智库可行性分析
    4.2.1 高校图书馆具备智库功能开发基础
    4.2.2 分级进行高校图书馆智库功能开发
    4.2.3 加强国内外高校图书馆信息生态建设
4.3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开发智库优势与不足
    4.3.1 人员组成情况
    4.3.2 资源组成情况
    4.3.3 建设经验
    4.3.4 建设意愿
    4.3.5 管理能力
    4.3.6 用户情况 第5章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开发智库保障措施
5.1 协同创新机制与政策保障
5.2 人才保障
5.3 经费保障
5.4 信息安全保障
5.5 硬件设备与技术保障
5.6 宣传保障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四、新世纪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策略与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及服务能力评价研究[D]. 吴雅威. 吉林大学, 2021(01)
  • [2]高校图书馆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设计研究[D]. 钟欢.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用户需求驱动下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研究[D]. 刘士轩.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4]面向高校科研创新的图书馆智能服务研究[D]. 陈茫.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2)
  • [5]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研究[D]. 夏雅娴. 湘潭大学, 2020(02)
  • [6]学科知识服务模式下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建设及借鉴[D]. 刘宇.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7]河南省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提升策略研究[D]. 张甜. 郑州大学, 2020(02)
  • [8]2009至2018年我国公共图书馆研究与高校图书馆研究的对比分析[D]. 钱敏. 南京大学, 2020(02)
  • [9]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东盟数据服务研究[D]. 闫静雅. 广西民族大学, 2020(05)
  • [10]“双一流”高校图书馆智库开发研究[D]. 傅辉子. 苏州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新世纪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策略与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