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哲学的“八组合”

学习哲学的“八组合”

一、学好《哲学》的“八个结合”(论文文献综述)

田坤[1](2019)在《新形势下深化理论武装要做到“八个结合”》文中研究说明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全党上下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形势下,深化理论武装应着重做到"八个结合":既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又要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既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又要实现理论武装全覆盖、无死角;既要理直气壮地抓理论武装,又要旗帜鲜明地开展理论斗争;既注重"知",又强调"行",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既要学得系统全面,又要学得深入精专;既要注重集中性教育,又要强化常态化武装;既要强化理论供给,又要提高理论宣传质量;既要注重运用传统平台,又要积极运用新兴载体。

张棣,张蕾[2](1996)在《学生学习方法新探》文中研究说明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提出并论述了学生学习方法的八个结合,即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提问相结合;课堂与课外相结合;深度与广度相结合;学习与研究相结合;学习与修身相结合;劳与逸相结合。

吴静波[3](1996)在《学好《哲学》的“八个结合”》文中研究指明 《哲学》是高教自学考试的公共课,从1995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卷的答题来看,要想学好《哲学》,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除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提高自身的哲学素质以外,还必须掌握八种方法。方法之一,全面和重点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蔡慧慧[4](2020)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文中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更是中国革命的客观需要。因为理论只有被人民群众掌握才能发展,才能指导实践,而理论只有大众化才能被人民群众掌握。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地位则是由这位领袖特有的条件决定的。大革命时期是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时期,毛泽东分别从理论与实践方面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理论层面看,毛泽东以一代政治大家的风范,在总结大革命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廓清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基本内涵和本质,科学界定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与主要内容。从实践层面看,毛泽东通过理论宣传、学校、报刊、有效利用生动活泼的文风等不同方式和路径的行动来在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与方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点有四:结合中国国情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结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结合中国革命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毛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对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赵汝周[5](2002)在《论公务员创新能力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政府行政管理中必须高度重视公务员创新能力的开发。文章认为 ,提高对创新的认识是公务员创新能力开发的前提 ;不断学习是公务员创新能力开发的基础 ;科学态度是公务员创新能力开发的根本 ;创造性思维培养是公务员创新能力开发的关键。

邓品洲[6](2002)在《点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精彩一课”》文中提出

袁芳[7](2011)在《中国女排优秀运动员的成长与培养》文中研究指明在现代社会,竞技体育发展水平的高低己成为国家和地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志,如何培养优秀运动员已成为各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优秀女排运动员是中国排球界的宝贵财富,对其成才过程进行多角度、深层次、整体性系统的研究,为中国以后培养优秀女排运动员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同时也对其他竞技运动项目培养优秀运动员给予借鉴。论文采用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运用因子分析、假设检验的统计方法对中国女排优秀运动员的成长与培养进行分析,总结影响她们成才的因子,并以郎平和周苏红两位中国女排最具代表性的运动员为个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中国女排优秀运动员成才的主要因子共7类因子分别是:竞赛因子、运动员智能因子、运动训练因子、社会条件因子、身体选材因子、德育结构因子、运动员管理因子。竞赛因子包括运动员比赛经验、运动员对比赛规律、时机把握能力;中国女排优秀运动员的比赛经验丰富,对比赛把握能力较强。智能因子包括智力和知识能力;优秀的注意转移、分配能力和记忆力是其成才的重要智力保障,高中以上的文化水平和丰富的体育专业知识是其成才的知识保障。社会条件因子包括政治、经济、时代需求、体育制度;因而中国女排优秀运动员的成才离不开当时的社会条件。训练因子包括教练员因素、训练方法手段因素、训练条件因素;教练员对中国女排优秀运动员的成长与培养作用较大。身体选材因子包括身体形态、运动素质、生理机能;中国女排优秀运动员的身体选材分别是身体形态、运动素质、生理机能。德育情况因子包括人际关系、体育道德品质、个性心理品质;中国女排优秀运动员的人际关系、体育道德品质非常好,性格以理智意志型为主,对排球运动的兴趣和热爱程度也高。运动员管理因子包括运动员预测规划和流动调节;前者合理程度比较高,后者存在一定不合理性。郎平排球启蒙年龄晚,基础训练、提高训练与竞技保持阶段年限少,最佳竞技阶段取得成绩理想。郎平身体形态一般但弹跳力较好,丰富的比赛经验、对比赛的把握能力和女排精神的支持是郎平取得优异竞技成绩的保障,文化水平的提升是郎平执教水平和社会影响力的保证。周苏红排球启蒙年龄早,基础训练和提高训练阶段年限较长是其最佳竞技阶段年限最长的保障,周苏红身体条件和灵敏性较好,丰富的运动经历与赛事经验以及面对困难不服输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是其取得竞技佳绩的关键。

姜良玉[8](2013)在《“大跃进”时期红专学校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跃进”时期的红专学校(包括红专大学)可谓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如昙花一现般,随着“大跃进”的失败而近乎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在“大跃进”之前,“红专学校”这样的学校名字是没有的,它的前身是从事成人教育、工农业余教育的学校。红专学校是在“大跃进”时期出现的。红专学校的出现与以下四件事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四个方面分别是:扫盲运动,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红专大辩论。由于受“大跃进”之风的影响,当时红专学校的办学状况非常“粗糙”,中国共产党在“大跃进”时期为提高全国人民文化水平的努力不仅没有成功,反而给业余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挫折,其中有许多经验值得今人总结与借鉴。

肖帅[9](2008)在《益阳市公务员素质提升的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公务员作为国家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党的干部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公务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政府的行政质量和行政效率,同时,决定和影响着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对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公务员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公务员素质是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本文对当前形势下公务员素质的构成进行了理论研究,提出公务员素质由政治素质、能力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和身心素质等五项基本素质构成。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自编问卷,分层次对益阳市公务员素质的现状进行实证调查研究,分析现阶段益阳市公务员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别从管理者角度和公务员自身角度提出提高公务员素质的对策构想。站在管理者角度提出从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严格选拔任用机制、加强公务员培训等方面提高公务员素质的对策建议,站在公务员自身的角度提出从加强自身学习、创新工作理念、改进工作方式、加强能力建设和品性修养等方面提高自身素质的措施与途径。

周全[10](2017)在《边疆多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文中指出课堂教学改革是教学改革中最根本的问题,当前边疆多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现状遇到的最大难题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边疆多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改革的关键在课堂,教学改革从实施这一层面讲,必须努力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效率,对其课堂教学实效性进行研究以利于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培养学生积极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本文以临沧市临翔区为例,对该地区八所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实效性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整理。力求通过本篇论文,认真反思与分析临沧市临翔区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着力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出一些自己的心得和见解。论文共由五部分构成:“导论”部分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概念的界定,介绍研究方法和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一章介绍了边疆多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概况,包括师生的状况及教学现状,对《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模式也作了简单阐述。第二章分析了边疆多民族地区农村《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师生两个方面展开分析。第三章主要探讨边疆多民族地区农村《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问题的成因,对教师教学方面的原因作了重点探讨。第四章依据前面的分析与探讨提出了提高疆多民族地区农村《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二、学好《哲学》的“八个结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好《哲学》的“八个结合”(论文提纲范文)

(1)新形势下深化理论武装要做到“八个结合”(论文提纲范文)

一、“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相结合
二、抓“关键少数”和实现“全覆盖”相结合
三、“理论武装”和“理论斗争”相结合
四、“知”和“行”相结合
五、“系统全面”和“深入精专”相结合
六、“集中性教育”和“常态化武装”相结合
七、“理论供给”和“理论宣传”相结合
八、“传统平台”和“新兴载体”相结合

(4)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课题来源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本文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第一章 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缘由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大革命时期中国革命形势的要求
    三、毛泽东担当起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使命的历史必然
第二章 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
    一、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贡献
    二、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贡献
第三章 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特征与启示
    一、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特征
    二、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读研期间科研情况

(5)论公务员创新能力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一、提高认识:公务员创新能力开发的前提
    (一) 公务员创新能力的开发是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 公务员创新能力开发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 公务员创新能力开发将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素质。
二、不断学习:公务员创新能力开发的基础
    (一) 学习是创新能力开发的必然要求。
    (二) 学习必须明确范围, 突出重点。
    (三) 学习应寻求技巧。
    (四) 提倡创造性学习方法。
    (五) 必须端正学风。
三、科学态度:公务员创新能力开发的根本
    (一) 具有良好的创新动机。
    (二)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三) 注意灵活性。
    (四) 突出现实性。
    (五) 善于继承前人的智慧。
    (六) 要以信息为依据。
四、创新思维培养:公务员创新能力开发的关键

(7)中国女排优秀运动员的成长与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竞技排球迅猛发展,人才成长培养的理论研究滞后于技术
        1.1.2 人才研究视角不全面,研究不足
        1.1.3 优秀排球运动员可以促进中国排球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1.1.4 培养优秀女排运动员,增强女排后备力量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影响优秀运动员成长与培养因素的训练学研究
        2.2.2 影响优秀运动员成长与培养因素的社会学研究
        2.2.3 影响优秀运动员成长与培养因素的教育学研究
        2.2.4 影响优秀运动员成长与培养因素的心理学研究
        2.2.5 影响优秀运动员成长与培养因素的管理学研究
    2.3 小结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专家访谈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个案分析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3 研究假设
4 结果与分析
    4.1 中国女排优秀运动员成长与培养影响因子分析
        4.1.1 主因子的确定
        4.1.2 竞赛因子分析
        4.1.3 运动员智能因子分析
        4.1.4 运动训练因子分析
        4.1.5 社会条件因子分析
        4.1.6 身体选材因子分析
        4.1.7 德育结构因子分析
        4.1.8 管理因子分析
    4.2 中国女排优秀运动员成长与培养情况分析
        4.2.1 中国女排优秀运动员运动经历分析
        4.2.2 中国女排优秀运动员竞赛情况分析
        4.2.3 中国女排优秀运动员智能特点情况分析
        4.2.4 中国女排优秀运动员成长的社会条件情况分析
        4.2.5 中国女排优秀运动员训练情况分析
        4.2.6 中国女排优秀运动员身体选材分析
        4.2.7 中国女排优秀运动员德育结构情况分析
        4.2.8 中国女排优秀运动员管理情况分析
    4.3 郎平、周苏红成长与培养的个案研究
        4.3.1 郎平、周苏红的个人情况及成长经历年龄特点分析
        4.3.2 郎平、周苏红竞赛情况分析
        4.3.3 郎平、周苏红学习经历分析
        4.3.4 郎平、周苏红训练情况分析
        4.3.5 郎平、周苏红成长的社会条件分析
        4.3.6 郎平、周苏红身体条件分析
        4.3.7 郎平、周苏红精神动力分析
        4.3.8 郎平、周苏红年代体育制度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大跃进”时期红专学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 “大跃进”时期红专学校产生原因
    (一) 扫盲运动催生红专学校
    (二)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三) “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为红专学校的兴起提供了政策上的便利
    (四) 红专大辩论为红专学校的产生营造了声势
二、 “大跃进”时期红专学校发展历程
    (一) 红专学校的出现
    (二) 红专学校的兴起
    (三) 红专学校的两个样板
    (四) 红专学校的极度膨胀与物极必反
三、 “大跃进”时期红专学校办学特点
    (一) 对红专学校师资特点的分析
    (二) 对红专学校教学方法的分析
    (三) 对红专学校教学活动的分析
    (四) 对红专学校教材编写的分析
    (五) 对红专学校办学条件的分析
四、 历史经验教训
    (一) 发展教育事业要遵循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律,掌握科学的发展方法
    (二) 政治与教育事业的关系应该是良性互动的关系
    (三) 创办学校要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
    (四)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教学方法值得学习
参考文献
后记

(9)益阳市公务员素质提升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1.2.1 公务员素质基本特征方面的研究
        1.2.2 公务员素质构成方面的研究
        1.2.3 公务员素质提升策略方面的研究
    1.3 研究的内容、目标、意义、创新点、方法和结构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目标、意义和创新点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3.3 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公务员素质概念与构成要素
    2.1 公务员素质的基本概念
        2.1.1 公务员的定义
        2.1.2 公务员素质的定义
    2.2 公务员素质的构成要素
        2.2.1 政治素质
        2.2.2 能力素质
        2.2.3 知识素质
        2.2.4 道德素质
        2.2.5 身心素质
第三章 益阳市公务员素质的现状
    3.1 益阳市公务员队伍概况
        3.1.1 益阳市公务员队伍整体情况
        3.1.2 益阳市公务员队伍学历结构
        3.1.3 益阳市公务员队伍年龄结构
        3.1.4 益阳市公务员队伍分布情况
    3.2 个别访谈对象对益阳市公务员素质的认识与评价
        3.2.1 访谈调查的目的
        3.2.2 访谈调查的方法
        3.2.3 访谈方式与程序
        3.2.4 结果
    3.3 外部群众对益阳市公务员素质的认识与评价
        3.3.1 研究目的
        3.3.2 研究方法
        3.3.3 研究程序
        3.3.4 结果
    3.4 益阳市公务员对自身素质的认知
        3.4.1 研究目的
        3.4.2 研究方法
        3.4.3 研究程序
        3.4.4 结果
    3.5 结论
第四章 益阳市公务员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4.1 益阳市公务员素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学习观念落后,知识结构老化
        4.1.2 少数公务员政治意识淡化
        4.1.3 少数公务员道德意识弱化
        4.1.4 少数公务员能力素质较弱
    4.2 益阳市公务员素质方面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公务员培训力度不够
        4.2.2 公务员自身学习意识不强
        4.2.3 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薄弱
        4.2.4 监督机构脆弱
        4.2.5 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和激励措施不够
第五章 提升益阳市公务员素质的措施与对策
    5.1 从管理者角度探索提升公务员素质的措施与对策
        5.1.1 深化和完善公务员素质考核与评价机制
        5.1.2 建立健全公务员培训和学习制度
        5.1.3 建立健全公务员激励约束机制
        5.1.4 抓好公务员政治素质教育
        5.1.5 建立和完善公务员调查研究制度和机制
    5.2 从公务员自身角度探索提升公务员素质的措施与对策
        5.2.1 坚持努力学习,不断优化知识结构
        5.2.2 创新工作方法,提高业务能力和行政管理能力
        5.2.3 转变服务观念,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5.2.4 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增强道德修养与廉洁意识
        5.2.5 掌握有效的沟通协调艺术,提高组织协调能力
结束语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A 益阳市公务员素质访谈调查问卷
附录B 益阳市公务员素质概况外部调查问卷
附录C 益阳市公务员素质概况内部调查问卷

(10)边疆多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外研究综述
        (二) 国内研究综述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 《品德与社会》课程
        (二) 德育的实效性
        (三) 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
    四、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问卷调查法
        (三) 案例研究法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边疆多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概况
    一、《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师资
        (一) 临沧市临翔区《品德与社会》课教师与全校教师总人数的比例
        (二) 临沧市临翔区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师性别结构
        (三) 临沧市临翔区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年龄结构
        (四) 临沧市临翔区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学历结构
        (五) 临沧市临翔区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师教龄结构
    二、《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对象
        (一) 教学对象
        (二) 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心理特征
    三、《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现状
        (一) 农村小学学校环境
        (二) 农村小学多媒体教学的条件和使用频率
    四、《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
        (一) 《品德与社会》课程设置结构
        (二)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
    五、《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评价
第二章 边疆多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特殊难题
    一、边疆多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教师和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的认知情况
        (一) 教师对《品德与社会》课的课程标准和性质认识不清
        (二) 学生缺乏对《品德与社会》课教材内容的整合能力
    二、边疆多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教师和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的情感难题
        (一) 《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忽视了本学科的地位与价值
        (二) 学生忽视了《品德与社会》课对自我健康成长的意义
第三章 边疆多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教育主管部门原因
        (一)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不受重视
        (二) 《品德与社会》课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够
    二、学校管理原因
        (一) 课程设置不合理,课时安排随意
        (二) 缺乏校本培训,教研活动流于形式
        (三) 教学评价缺位,课程管理松散
    三、教师教学方面的原因
        (一) 缺乏思政专业精神和素养
        (二) 单一的教学手段,课堂没有生机
        (三) 封闭式课堂教学,教学资源匮乏
        (四) 简单随意的学生评价模式
    四、家长和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的认知
        (一) 家长不重视,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二) 学生的生活阅历储备与教材内容的不适应
第四章 提高边疆多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一、教育主管部门要转变观念,基于学科发展,加强课程实施
        (一) 强化监管和督导
        (二) 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学整体水平
    二、做好校本培训,不断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水平
        (一) 学校应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二) 学校应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各类课程资源
        (三) 建立有效教学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的形成和道德习惯的养成
        (四) 强化家长、社会对《思想品德》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师要转换角色,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 树立为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责任意识
        (二)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要准确定位
        (三) 任课教师应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四)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丰富人生经验,积极参与该课程的学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四、学好《哲学》的“八个结合”(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形势下深化理论武装要做到“八个结合”[J]. 田坤. 机关党建研究, 2019(08)
  • [2]学生学习方法新探[J]. 张棣,张蕾.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2)
  • [3]学好《哲学》的“八个结合”[J]. 吴静波. 中国考试, 1996(S1)
  • [4]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D]. 蔡慧慧. 安庆师范大学, 2020(12)
  • [5]论公务员创新能力开发[J]. 赵汝周. 桂海论丛, 2002(06)
  • [6]点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精彩一课”[J]. 邓品洲. 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03)
  • [7]中国女排优秀运动员的成长与培养[D]. 袁芳. 北京体育大学, 2011(10)
  • [8]“大跃进”时期红专学校的研究[D]. 姜良玉. 中共中央党校, 2013(S2)
  • [9]益阳市公务员素质提升的对策研究[D]. 肖帅.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8(07)
  • [10]边疆多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D]. 周全. 云南师范大学, 2017(02)

标签:;  ;  ;  ;  

学习哲学的“八组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