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沿海经济甲壳类动物之一,福建沿海中华龙虾

我国沿海经济甲壳类动物之一,福建沿海中华龙虾

一、我国沿海经济甲壳动物之一 福建沿海的中国龙虾(论文文献综述)

周钱森[1](2021)在《锦绣龙虾对氨氮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锦绣龙虾(Panulirus ornatus)主要分布在热带印度洋东部,东南亚,澳大利亚和西太平洋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南海海域,也是我国龙虾养殖品种之一。目前,锦绣龙虾的人工养殖主要依靠捕捞野生苗种进行陆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且对水环境条件要求比较严格。人工养殖条件下,氨氮是影响虾类正常生理代谢和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已有研究表明,高浓度氨氮会对养殖水体中甲壳动物的生理机能及免疫抵抗力产生显着影响,甚至导致机体非病原感染性死亡。因此深入了解锦绣龙虾氨氮解毒代谢途径,不仅能为龙虾抗逆性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也能为保护锦绣龙虾的种质资源提供基础资料。本论文主要通过研究氨氮胁迫对锦绣龙虾谷氨酸脱氢酶等关键酶基因表达及相关生理生化的影响,然后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初步探究锦绣龙虾对于氨氮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结果如下:1.氨氮胁迫下锦绣龙虾肝胰腺组织的转录组测序分析在氨氮浓度为20mg/L的急性胁迫下,取胁迫48h锦绣龙虾的肝胰腺作为实验组(Geg组)与对照组(Gcg组)进行转录组分析。6个文库获得252730696个clean reads,数据量为37.9G,Q20为97.76-98.27%,Q30为93.47-94.73%。使用HISAT2软件将高质量序列与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共238469024个reads比对到基因组上,占比94.36%。Geg组与Gcg组对比共筛选436个差异表达基因,从中随机挑选12个差异基因进行real-time PCR验证获得转录组数据的可靠性。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IMD信号通路等免疫信号通路、过氧化物酶体、核苷酸代谢以及脂肪酸代谢等相关通路,表明锦绣龙虾氨氮应激反应涉及免疫功能、氧化应激、细胞骨架重构以及氨基酸代谢等生物学过程。2.锦绣龙虾GDH、GOT、ASL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利用RACE克隆技术成功获得三个锦绣龙虾氨氮代谢酶相关基因,分别命名为PoGDH、PoGOT、PoASL。其中,PoGDH全长2431bp,ORF为1674bp,共编码557个氨基酸,5′UTR与3′UTR分别为74bp、683bp,预测分子量为61.599k D,p I为6.46,GRAVY为-0.280,为亲水性蛋白;PoGOT全长2270bp,ORF为1284bp,共编码427个氨基酸,5′UTR与3′UTR分别为73bp、913bp,预测分子量为47.105k D,p I为8.84,GRAVY为-0.230,为亲水性蛋白;PoASL全长2567bp,ORF为1428bp,共编码475个氨基酸,5′UTR与3′UTR分别为101bp、1038bp,预测分子量为53.697k D,p I为5.27,GRAVY为-0.115,为亲水性蛋白。同源及进化分析结果显示PoGDH与PoGOT均与凡纳滨对虾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1.92%,86.08%;而PoASL与同为十足目的克氏原螯虾亲缘关系较近。3、锦绣龙虾PoGDH、PoGOT和PoASL基因的组织分布及其在氨氮胁迫下的表达分析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锦绣龙虾PoGDH、PoGOT和PoASL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及氨氮胁迫下各基因的表达变化趋势。结果显示,PoGDH、PoGOT和PoASL基因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PoGDH与PoASL均在肌肉中表达量最高,在眼柄、肠、胃组织中表达量较低且差异不显着(P>0.05)。PoGOT表达量最高的组织是肝胰腺,其次是鳃、肌肉和心脏,与其他组织表达量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氨氮胁迫下,PoGDH和PoASL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各浓度组鳃、肝胰腺和肌肉组织中PoGDH相对达量表现出明显的时效性。除个别时间点外,其余各时间点PoGDH、PoGOT相对表达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PoGOT相对表达量最大值多出现在12h,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胁迫初期,各组织PoASL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且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随后逐渐下降,48h时各浓度处理组仍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上述结果表明,PoGDH、PoGOT和PoASL基因在应对氨氮胁迫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4、氨氮胁迫对锦绣龙虾代谢酶和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通过对锦绣龙虾进行48h急性氨氮胁迫实验,测定组织中抗氧化酶与氨氮代谢相关酶活力,各处理组浓度分别为1mg/L、10mg/L、20mg/L。结果显示,机体对于氨氮胁迫反应迅速,组织中抗氧化酶活力上升,6h~12h T-AOC与SOD活力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达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48h时20mg/L组T-AOC、SOD活力则受到抑制,其余两组仍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中LPO含量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48h时各实验组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GS、GDH等氨代谢相关酶活力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48h时20mg/L组部分氮代谢酶活受到抑制,推测高浓度氨氮可能会对机体结构造成一定损伤,进而影响相关生理功能。表明锦绣龙虾主要通过GS、GDH等代谢相关酶的共同作用下合成无毒的谷氨酰胺以避免体内氨过量积累,从而实现氨的代谢转运。

朱芸[2](2020)在《高盐养虾池塘的环境特性及温度、盐度对凡纳滨对虾生理特性的影响》文中提出我国有大量的高盐水体,广泛分布在我国的19个省、市和自治区。近年来,这些水域除晒盐、提溴及进行丰年虫捕捞生产外,部分高盐水体也开展了凡纳滨对虾养殖尝试。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因具有养殖周期短、适应范围广、抗病力强、海淡水均可养殖等优点,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养殖品种。虽然有报道显示,对虾在低盐度环境条件下生长较快,但因高盐虾在口感、品质等方面优于低盐虾,使得凡纳滨对虾成为高盐水养殖的潜力种。目前,关于盐度对虾类影响的研究更多集中于低盐对对虾生长、存活、饵料利用、酶活等方面的研究,关于高盐对凡纳滨对虾存活、生长、酶活等研究较少,尤其缺乏大水面高盐水养殖凡纳滨对虾的效果方面的研究。高盐养殖凡纳滨对虾的技术尚不成熟,放苗初期的死亡率高,生产不稳定,单位面积产量低,亟待加强高盐对凡纳滨对虾影响及高盐水体养殖技术的研究。本文对大水面高盐池塘养殖过程的环境变化及对虾养殖效果进行了监测,研究了盐度和温度对凡纳滨对虾呼吸、摄食等生理生态学特性的影响,测定了对虾个体生长动态收支模型的有关参数,以期为高盐水对虾养殖技术和生态养殖模式的构建提供科技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实验于2018年4~7月在山东省滨州市滨海进行,监测分析了不同盐度(30、45、55)条件下大水面养殖池塘的水质状况及凡纳滨对虾生长和产出效益。结果显示:(1)三个盐度组池塘的营养盐和COD浓度在国家二类水质范围内;高盐组的叶绿素浓度显着低于其它组;(2)对虾的体长、体重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其中,中盐组与高盐组间、高盐组与低盐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中盐组显着高于低盐组(P<0.05);低、中、高三个盐度组对虾体重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7.37(%/d)、7.77(%/d)、7.53(%/d),亩产量和亩利润均为中盐组>高盐组>低盐组。2、温度、盐度变化对凡纳滨对虾呼吸代谢的影响:(1)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10℃~35℃),温度对耗氧率有极其显着的影响(ANOVA,P<0.01),凡纳滨对虾的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与耗氧率RR的关系式如下:RR=-0.023T2+0.2968 T-0.1822(R2=0.9689)。(2)耗氧率与盐度线性正相关,关系式如下:RR=0.084S+0.2575(R2=0.8519)。单因素方差结果显示,在实验的盐度条件下(31~55),盐度31、35以及40与盐度55差异极显着(P<0.01)。3、盐度、卤虫浓度对不同规格凡纳滨对虾摄食率的影响:(1)卤虫浓度范围(62.5~312.5ind/L),凡纳滨对虾在卤虫密度为250个/L时的摄食率最大,为13.6(个/(尾·h);摄食率FR与卤虫密度C的关系式如下:FR=-0.5786C2+4.3014C+3.6(R2=0.6255)。(2)不同盐度下(35~60),单位个体的凡纳滨对虾对卤虫的摄食率在10.44~15.94 ind./h范围。通过回归分析得到摄食率FR与盐度S之间的关系式:FR=-1.2344S2+4.5031S+12.422(R2=0.9426);摄食率与虾体长L(cm)呈显着的幂函数关系:FR=0.5887L1.8478(R2=0.9457)。4、盐度和饵料微藻浓度对卤虫摄食率的影响:(1)卤虫对不同浓度下金藻(103~106 ind/ml)的摄食研究发现,饵料浓度对卤虫的摄食率有显着影响(ANOVA,p<0.05),且卤虫的摄食率与饵料浓度的关系为倒钟形,在饵料浓度为105 ind/ml时,摄食率达峰值。(2)在盐度为35~60的范围内,不同盐度条件下卤虫摄食微藻的摄食率差异极显着(ANOVA,P<0.01)。5、凡纳滨对虾动态能量收支模型基本参数的测定。结果显示:对虾体长(L)与虾体部肉湿重的关系为ww=0.0062L3.0743,R2=0.9795据公式V=(δmL)3,获得凡纳滨对虾的形状系数δm为0.1925;依据对虾耗氧率与水温(热力学温度,T)倒数的线性回归关系,获得阿伦纽斯温度TA为6483 K;根据对虾饥饿实验获得[(?)M]=93.9 J/(cm3·d)、[EG]=4339.5 J/cm3、[EM]=3230.8 J/cm3。

陈小龙[3](2020)在《番石榴叶抗拟穴青蟹病毒病机制初探及抗菌中草药制剂的研制》文中认为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蟹之一。近些年,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环境持续恶化,病害问题频发,给青蟹养殖业造成严重的损失。中草药具有增食促生长、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抗应激、提高免疫等功效,又因其纯天然、低毒副等特点,近些年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类水产经济动物养殖中。本文对番石榴叶抗青蟹病毒病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并针对青蟹养殖过程中分离的重要病原菌,研制复合抗菌中草药制剂,为青蟹病害防控、渔药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主要结果如下:一、前期研究发现番石榴叶水提取物药浴能够增强染毒拟穴青蟹的部分免疫因子活性,提高成活率,但对其是否具有杀毒能力尚未可知。本研究利用番石榴叶水提物与病毒体外孵育后人工感染拟穴青蟹,探究其对MCRV、MCDV-1致病性的影响,确定其杀毒能力。结果发现,经过番石榴叶水提物孵育后的MCRV和MCDV-1仍具有活性,而且其致病性不受药物处理时间的影响,人工注射后,拟穴青蟹死亡率没有发生显着变化,表明番石榴叶水提物未能直接杀灭病毒。二、通过转录组学技术,研究了番石榴叶水提物药浴对拟穴青蟹免疫功能的影响。经高通量测序分析,共获得77.31 Gb有效数据,组装后得到204363个Unigenes,注释到六大数据库中的Unigenes共有80250个,占39.27%。显着差异基因分析发现,48 h药浴组有921个显着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498个,占54.07%,下调基因423个,占45.93%;72 h药浴组共筛选出1187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557个上调基因,占比46.93%,630个下调基因,占53.07%。GO数据库比对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参与转录共激活、金属离子结合、蛋白质泛素化等;KEGG分析表明,差异基因主要集中在NOD样受体、NF-κB、Rap1、Jak-STAT、细胞凋亡等与免疫相关的信号通路中。筛选8个与甲壳动物免疫相关的主要基因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定量验证,结果表明,药浴组中的CATD、STAT、POD3、Rab7、HSP90、SRB基因表达上调,CKR、Pt SPI基因下调。在48 h药浴组中,分别是对照组的1.55、3.75、2.03、2.07、2.08、2.43、﹣2.18、﹣3.02倍,在72 h药浴组中,分别是对照组的1.51、3.31、1.97、2.56、2.03、2.23、﹣2.18、﹣2.78倍。荧光定量验证与转录组分析结果类似,说明测序数据可信。因此可以认为,番石榴叶水提物可以通过调控拟穴青蟹体内参与免疫信号识别、转导及免疫效应的基因表达,提高拟穴青蟹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增强抗病毒能力。三、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从广州南沙青蟹主养殖区的病蟹体内分离到一株优势菌,通过细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 DNA序列比对鉴定该菌,结果发现,分离株NS1SP18为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然后进行人工感染、组织病理学分析。发现该致病菌对拟穴青蟹有较强的致病性,注射感染48 h,半致死剂量(LD50)为3.18×104CFU/g。组织病理学分析发现该菌可造成机体严重损伤,导致患病拟穴青蟹肝细胞发生变性;心肌纤维肿大,细胞坏死;鳃小叶破损,网状鳃腔消失;肌纤维丝断裂,局部坏死。四、使用抑菌圈法和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110种中草药对5种拟穴青蟹常见致病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创伤弧菌、河流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制效果。结果发现,八角茴香、诃子、苏木、乌梅、五倍子的综合抗菌效果最好。将这5种中草药两两组合进行联合抗菌,结果显示药物间均为协同或相加作用。正交设计进行配伍组合,16种复方中筛选出一种综合效果最好的复合中草药制剂HC-6,平均抑菌圈为24.98 mm,平均MIC为2.73 mg/m L,平均MBC为19.53mg/m L,该复合制剂最优比例为八角茴香:诃子:苏木:乌梅:五倍子=2:2:1:4:3。综上所述,番石榴叶可通过调节拟穴青蟹免疫功能增强抗病毒能力,不具备杀灭病毒的作用;分离鉴定的副溶血弧菌有较强的致病性,可引起拟穴青蟹死亡;研制的复合制剂能够有效的抗副溶血弧菌等青蟹常见致病菌,可作为中药制剂或饲料添加剂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陈颖[4](2019)在《广西红树林区团水虱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国内多处红树林中出现团水虱爆发的现象,大量团水虱侵蚀红树植物,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加剧。其中广西的红树林受团水虱危害尤为严重,但关于该地区中团水虱的相关调查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利用组织切片技术对广西北海市小冠沙红树林的雌性有孔团水虱的卵子发生过程进行研究以及结合对该地上的有孔团水虱的幼虫的有无情况进行实地调查记录,探究有孔团水虱的繁殖期;通过实地踏查分析广西红树林区的团水虱的种类组成和分布特征,探讨团水虱与红树林退化的关系;对广西北海市的3个受团水虱危害严重的红树林区域就其退化程度的相关方面进行调查,由此进一步探究红树林退化程度与团水虱和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以上研究旨在为防治团水虱和恢复红树林的生态系统寻找更有效的应对措施提供理论参考。本次研究结果如下:(1)在广西北海市小冠沙红树林采集雌性的有孔团水虱(Sphaeroma terebrans Bate,1866),对其进行组织切片实验,观察其卵子发生情况,并且于每次采样的同时观察记录采样地上是否有有孔团水虱的幼虫存在。结果表明:雌性有孔团水虱的卵子发生过程可分为3个时期,分别是卵原细胞、卵黄发生前卵母细胞和卵黄发生卵母细胞。其中卵黄发生前卵母细胞这一时期还可分为3个亚阶段,包括卵黄发生前前期卵母细胞、卵黄发生前中期卵母细胞和卵黄发生前后期卵母细胞;卵黄发生卵母细胞这一时期也可分为3个亚阶段,包括卵黄开始沉积时相的卵母细胞、卵黄充满时相的卵母细胞和成熟期的卵母细胞。一年内的2月底至3月份这段时间,未发现雌性有孔团水虱具有成熟期的卵母细胞和胚胎,其他时间均发现其体内具有成熟期的卵母细胞或胚胎存在;一年内的2月底至4月份这段时间,未发现采样地上存在有孔团水虱的幼虫,其他时间均发现有其幼虫存在。由此说明,有孔团水虱的繁殖期为全年中除了 2月底至3月份以外的其他时间。(2)通过对整个广西红树林区的30个断面进行实地踏查,收集当地的团水虱的样品,观察记录各断面团水虱的分布特征方面的情况,对广西红树林区的团水虱的种类组成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且探讨团水虱和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广西红树林区的团水虱的种类组成包括有孔团水虱(Sphaeroma terebrans Bate,1866)、光背团水虱(Sphaeroma retrolaeve Richardson,1904)和福建团水虱(Sphaeroma fujianensis sp.nov.)3个种类,其中有孔团水虱是该地区中主要分布的团水虱种类,其次才为光背团水虱,而福建团水虱出现于广西北海市的3个断面中,这是福建团水虱首次被记录出现于广西的红树林。团水虱主要分布于中低潮区的潮沟内、潮沟两侧或是林缘这些地形低洼的区域,少数团水虱分布于高潮区,另外还有团水虱分布于林内。本次研究中,团水虱的蛀洞底质多种多样,包括红树植物、木桩、聚苯乙烯泡沫块和软质的沉积岩。(3)通过对广西北海市的白沙和荣、垌尾和小冠沙的红树林这3个受团水虱危害严重的区域进行调查,探究红树林退化程度和团水虱、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白沙和荣红树林的受害程度(退化程度)是最大的,垌尾和小冠沙的红树林的受害程度较小且相当。该3个区域都有受到团水虱的攻击危害,危害白沙和荣和小冠沙的红树林的团水虱都为有孔团水虱,危害垌尾红树林的团水虱包括有孔团水虱、光背团水虱和福建团水虱三种,可见有孔团水虱分布较广泛。白沙和荣、垌尾和小冠沙的红树林的周边都有沿海养殖行业的发展,并且其排出的废水都未经处理,该3个区域中白沙和荣红树林的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是最高的;并且白沙和荣红树林的受害群落出现在斑块中间,而垌尾和小冠沙红树林的受害群落出现于潮沟和林缘附近;另外还发现该3个区域具有鹭鸟的栖息和筑巢。以上结果表明红树林周边环境受污染程度越大,团水虱对红树林的危害可能随之扩大,红树林的退化程度越严重。

刁乐[5](2019)在《拟穴青蟹盐度调控相关基因的克隆与研究》文中认为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主要的海产蟹类之一,隶属于甲壳纲,青蟹属。本研究基于拟穴青蟹的转录组数据,拟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拟穴青蟹生长发育和盐度胁迫过程中与调控相关的Na+/H+-exchanger,Na?/K?-ATPase和ANT2进行克隆和表达模式分析,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拟穴青蟹Na+/H+-exchanger的克隆和表达分析Na+/H+-exchanger基因在海水蟹类盐度胁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克隆了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Na+/H+-exchanger基因,其cDNA序列全长3624 bp,开放阅读框(ORF)长2886 bp,可编码961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110.8 kD和7.42,有典型的Na+/H+-exchanger蛋白结构域,且含12个跨膜α螺旋。拟穴青蟹Na+/H+-exchanger的氨基酸序列与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的一致度最高,达到84.9%;Na+/H+-exchanger基因在卵巢中表达水平最高,其次是精巢、鳃等组织;该基因在受精卵时期表达水平最高,大眼幼体时期次之。拟穴青蟹大眼幼体在低盐(盐度7和17)胁迫过程中,Na+/H+-exchanger基因在20 min表达量显着上调,之后基本恢复到正常表达水平;在高盐(盐度37)胁迫(20 min—2 h)期间,该基因表达水平先下降再逐渐上升。结果表明Na+/H+-exchanger基因在拟穴青蟹大眼幼体阶段盐度适应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低盐胁迫可诱导Na+/H+-exchanger基因的高水平表达,推测拟穴青蟹Na+/H+-exchanger基因在低盐环境下能够起到重要的渗透压调控作用。本研究首次完整克隆了拟穴青蟹Na+/H+-exchanger的cDNA全长,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RT-qPCR)探究了该基因在不同组织、不同幼体时期和不同盐度处理组的表达水平变化。同时,针对更容易遭受盐度改变影响和直接影响海水蟹蜕壳变态和培育成活率的大眼幼体时期,研究了拟穴青蟹大眼幼体时期盐度胁迫下Na+/H+-exchanger的表达情况。通过对广盐性甲壳动物Na+/H+-exchanger基因的渗透调节机理的研究,对拟穴青蟹耐低盐新品系的选育和拟穴青蟹育苗成功率的提高都有参考意义。2.拟穴青蟹Na?/K?-ATPase的克隆及表达分析甲壳类动物渗透调节的器官包括鳃、内脏和触角腺(或排泄器官)。其中鳃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气体、离子交换、渗透压调控和酸碱平衡等。拟穴青蟹属广盐性海蟹,具有主动调节其血液淋巴渗透压的能力。其中氮、钾三磷酸酶是离子传输的主要驱动力,Na?/K?-ATPase的酶活性反映了甲壳类动物的渗透压调控能力。目前尚没有对拟穴青蟹不同组织和不同时期的Na?/K?-ATPase表达进行详细研究,我们对Na?/K?-ATPase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T-qPCR分析表明拟穴青蟹Na+/H+-exchanger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该基因在鳃中表达量最高,这印证了腮组织可能是海水蟹重要的渗透压感受和调控器官。盐度胁迫结果表明,拟穴青蟹Na?/K?-ATPase基因可能是低盐调控中维持机体稳态重要的调控基因。3.拟穴青蟹ANT2的克隆及表达分析腺苷酸转移酶(adenine nucleotide translocase,ANT),即ADP/ATP转运蛋白(ADP/ATP Carrier,AAC)通过构象变化来保证细胞质中ADP和线粒体内ATP间的跨膜交换,在细胞凋亡诱导过程中和与线粒体疾病相关的细胞增殖中、调节生物机体的耐寒和耐低盐生理过程可能都起着重要作用。虽然拟穴青蟹是广温性、广盐性蟹类,但不同季节盐度等环境条件的变化会影响其繁殖、分布和迁移,而且甚至能够直接导致其体内的生理和生化变化。有研究表明ANT2基因对拟穴青蟹的盐度适应有一定作用和影响,为进一步阐明拟穴青蟹环境适应尤其是盐度环境改变胁迫下调控适应的分子机制,ANT2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转录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拟穴青蟹ANT2在心脏中表达量最高,而在鳃、眼柄等组织表达量很低或几乎没有,ANT2不在这些渗透压调控器官高表达,其可能不是直接的低盐胁迫调控蛋白。高盐胁迫中,ANT2基因基本与对照组基本一致,在2h和6h表达水平略微上升,推测在高盐胁迫中该基因不是一个快速应答的基因。综上所述,本研究克隆获得三种与盐度胁迫相关的三种基因Na+/H+-exchanger,Na?/K?-ATPase和ANT2,并做了相应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对它们在拟穴青蟹中的表达模式进行了研究。对更易遭受盐度改变影响的海水蟹蜕壳变态和培育成活率的大眼幼体时期,研究了拟穴青蟹大眼幼体盐度胁迫下重要调控基因的表达模式,探索了拟穴青蟹低盐适应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Na+/H+-exchanger,Na?/K?-ATPase和ANT2可能参与了拟穴青蟹的幼体生长发育,这些基础研究对进一步揭示甲壳动物的渗透压调控机制提供了数据支持。

张丽[6](2019)在《中华绒螯蟹(三龄阶段)生长与营养特性》文中研究说明中华绒螯蟹又称河蟹,现在人为的将选自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成蟹产卵后的蟹苗放至青海湖两年,待到第三年5月份将长大后的幼蟹放至长江下游池塘至成熟(简称三龄蟹)。这一群体与二龄蟹有明显不同的生活史特征(生长规律、营养积累等)。要想对某一资源进行利用首先要了解该资源个体的生长规律,而该资源个体的营养价值则决定其被利用程度。研究其生长规律和营养特性,可更合理的指导生产活动(安排投喂计划、上市计划及后续产品的开发加工等)。本文研究了中华绒螯蟹三龄阶段的生长规律及成蟹的营养组成,测量结果如下:1.采用形态学测量方法,研究了河蟹三龄阶段的生长变化。结果表明:(1)中华绒螯蟹三龄阶段甲壳宽度、甲壳长度、体高、体重每次蜕壳后增长率均不同,每次蜕壳后个体间差异较大;(2)中华绒螯蟹成蟹有5个贡献率较大的主成分,累积贡献率均达到70%以上,但雌蟹与雄蟹中主成分不同;(3)对甲壳宽度、甲壳长度、体高、体重用Gompertz、Logistic、Von Bertalanffy拟合其生长曲线,三种模型的拟合度均大于0.85,其中Logistic对甲壳宽度、甲壳长度、体高的拟合效果最好,Gompertz估计的生长极限更符合实际测量值。2.对中华绒螯蟹三龄阶段形态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模型分析不同阶段的主成分,观察同时期的肝胰腺发育过程。结果表明:(1)主成分分析不能作为判别不同时期的依据,OPLS-DA模型表明S1、C4、B4对河蟹判别的重要性最高;(2)生殖蜕壳前后,肝胰腺的显微结构变化与其它甲壳类变化趋势相同。3.对三龄蟹成蟹进行可食部位的营养组成分析,结果表明:(1)三龄蟹可食部位中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从种类组成来看,卵巢与精巢除半胱氨酸、支/芳外,其余氨基酸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肌肉中所有氨基酸无显着差异。不同部位均是谷氨酸(鲜味氨基酸之一)含量最高,卵巢与精巢中含量第二位是天冬氨酸,其次是亮氨酸;肌肉中第二位是天冬氨酸与精氨酸,两者在雌蟹中的含量相差无几。卵巢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高于精巢中的含量。肌肉中雌蟹与雄蟹必需氨基酸占比分别为38.95%、39.38%。可食部位中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F)均大于2,比值较高。可食部位中含量比例符合FAO/WHO理想模式中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比值要求,所以三龄中华绒螯蟹可食部位为优质蛋白质。(2)共检测出32种脂肪酸。卵巢、精巢中以MUFA为主,体肉中以PUFA为主。卵巢、精巢中SFA 比例高于肌肉,SFA中C16:0(棕榈酸)比例最高,C16:0和C18:0占SFA含量的80%以上;MUFA中C18:1(油酸)比例远远高于其他脂肪酸且在所检测出的脂肪酸中含量最高。卵巢、精巢中的MUFA 比例高于SFA、PUFA,C16:0、SFA、C18:3n3差异显着(P<0.05),其他脂肪酸比例无显着差异;从肌肉来看,雌雄蟹的PUFA比例显着高于SFA、MUFA,其他脂肪酸比例无显着差异。肌肉中显示出比卵巢、精巢内更高含量的总不饱和脂肪酸。

张鹏[7](2018)在《竹节虾内源酶性质及保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选用竹节虾作为研究对象,将竹节虾的不同组织消化腺和肌肉组织中分别提取出消化酶,而后对其进行酶活力的比较,并对其进行酶学性质的研究。并对其在冻藏和冷藏的过程中品质的变化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竹节虾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力比较:肌肉﹤消化腺。2、50℃是蛋白酶在竹节虾消化腺中的最适温度,7为其最适PH值,EDTA对蛋白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Ca2+和Mn2+是其反应激活剂,Pb2+,Mg2+,Cu2+,Zn2+,Fe2+是其抑制剂;而在肌肉中50℃为其最适温度,8是其最适PH值,Mg2+,Ca2+和Mn2+为反应激活剂,Pb2+,Cu2+,Zn2+,Fe2+是其反应抑制剂;30℃是淀粉酶在竹节虾消化腺中的最适温度,其最佳PH值为8,同样,EDTA对消化腺中的淀粉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Mn2+和Ca2+为其反应激活剂,其抑制剂也同样为Pb2+,Mg2+,Cu2+,Zn2+,Fe2+;30℃是淀粉酶在肌肉中的最适温度,7为其最适PH值,EDTA对淀粉酶在肌肉中的活性有抑制作用,Mn2+和Mg2+为激活剂,20mmol/L为其作用最大的浓度,此浓度下其激活作用最大,Pb2+,Cu2+,Ca2+,Fe2+和Zn2+是其抑制剂。3、通过研究在0-4℃冷藏与-18℃冻藏两种保鲜过程中竹节虾的TVB-N,组胺,菌落总数对数,pH等性质变化,发现:在7周的冻藏保鲜过程中,竹节虾的TVB-N呈缓慢增长趋势但一直到保鲜过程结束均未超过卫生标准规定的15mg/100g,组胺值亦呈缓慢升高的还有组胺值但同样符合可食用标准,而菌落总数在整个保鲜过程中有所降低最后低于国家标准,升高的还有PH值;在0-4℃冷藏的保鲜过程中组胺,TVB-N值都在随着保鲜过程时间的增长呈显着趋势,竹节虾TVB-N含量在冷藏保鲜的第七天为30mg/100g,超过国家相关标准。

朱可欣[8](2017)在《拟穴青蟹三种组织蛋白酶的免疫应答特性、酶学性质及其促细胞凋亡功能研究》文中提出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海水养殖蟹类,具备高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但在养殖过程中容易遭受各种病害侵袭。近几年来,为了更好地进行病害防治,人们对青蟹自身免疫机制的研究逐渐增多。组织蛋白酶是一类溶酶体蛋白酶,广泛参与机体的各种生理过程,包括细胞内蛋白质降解、酶原和激素原的激活、免疫调节、炎症反应、细胞外基质重塑等,因此探索拟穴青蟹组织蛋白酶的功能特性对于深入了解甲壳动物先天性免疫防御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组织蛋白酶的研究多集中于哺乳动物,而对于无脊椎动物尤其是甲壳动物组织蛋白酶的研究还非常少。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工作中利用拟穴青蟹胚胎转录组筛选获得组织蛋白酶B、L、D的同源基因片段,分别命名为SpCathB、SpCathL和SpCathD。本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克隆获得了 SpCathB、SpCathL、SpCathD 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三种组织蛋白酶的一级结构都是由信号肽、前体肽和成熟肽组成,其中SpCathB和SpCathL属于半胱氨酸蛋白酶而SpCathD属于天冬氨酸蛋白酶。SpCathBORF序列全长999bp,编码322个氨基酸残基,预测有三个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位点;SpCathLORF序列全长1029bp,编码342个氨基酸残基,预测有三个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位点;SpCathD ORF序列全长1158 bp,编码385个氨基酸残基,预测有两个天冬氨酸蛋白酶活性位点和一个非消化性组织蛋白酶D特征序列。2.揭示了 SpCathB、SpCathL、SpCathD在正常机体的组织分布特性以及在机体受到副溶血弧菌和LPS感染后的基因表达变化模式。结果表明SpCathB、SpCathL、SpCathD的表达特性十分相似,在正常雌、雄蟹所采集的各个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肝胰腺和中肠的相对表达量较高。在机体遭受副溶血弧菌感染或LPS刺激后,SpCathB、SpCathL、SpCathD在肝胰腺、中肠和血淋巴细胞三个组织中的表达量均呈现显着下调趋势,说明拟穴青蟹组织蛋白酶可能参与机体免疫反应。3.获得了纯化的真核表达proSpCathL蛋白并测定其酶学性质。利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对proSpCathL进行真核表达,利用镍离子金属螯合亲和层析获得其纯化蛋白,研究结果表明proSpCathL表达产物在酸性条件下能够自催化形成约30 kDa的成熟肽。酶活性测定结果证明表达产物具有组织蛋白酶L活性,且测得最适pH为pH 5,最适温度为30℃。4.初步探索了 SpCathB、SpCathL、SpCathD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共定位实验结果表明,SpCathB、SpCathL、SpCathD在转染入昆虫细胞后均能进入溶酶体。TUNEL检测结果表明,单独转染SpCathB、SpCathL、SpCathD不能直接诱导昆虫细胞凋亡,但将Sp-caspase与SpCathB、SpCathL、SpCathD分别共转染后细胞凋亡的现象增多,说明这三个蛋白可能具有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细胞外实验证明,SpCathL只能降解Sp-caspase蛋白,但不能对其进行催化激活,推测拟穴青蟹组织蛋白酶可能通过其他途径对细胞凋亡产生调节作用。综上,本研究一方面对SpCathB、SpCathL、SpCathD进行了基础的鉴定工作和基本特性研究,包括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组织分布、细胞内定位、真核表达和酶学性质研究,另一方面对这三个基因在免疫应答和细胞凋亡方面的功能进行了初步探索,发现这三个基因都能够参与机体的免疫响应,并且能够促进细胞凋亡,证明SpCathB、SpCathL、SpCathD是拟穴青蟹体内重要的免疫因子,这为深入研究组织蛋白酶和无脊椎动物免疫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

薛梅[9](2016)在《大连皮口海域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群体繁殖生物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口虾蛄因肉嫩味美、营养丰富,是一种重要的海产经济动物,近年来由于捕捞过度及环境恶化等影响,口虾蛄资源严重衰退,但需求量和市场价格不断攀升。为了保护现有资源并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口虾蛄增殖、养殖势在必行。规模化繁育人工苗种,是进行增殖放流或人工养殖的关键过程,而充分了解口虾蛄繁殖生理学是推动这一过程的首要前提。本研究以大连皮口海域口虾蛄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自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每月中旬对皮口海域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群体进行随机取样,采用组织学技术对其性腺发育规律和生殖细胞发生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传统生化成分分析方法,对雌、雄口虾蛄各组织(肌肉、性腺、肝胰腺)中含水量、糖原、蛋白质及脂肪进行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不同发育时期性腺中雌二醇、睾酮含量变化进行测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组织学结果表明,除7月份以外,其他月份的雌雄虾蛄比例与期望值1:1之间差异均不显着(χ2=0.500,P>0.05)。口虾蛄性比为0.791.34,全年平均性比为1.04±0.05(mean±S.E.)。雌雄性腺周年发育变化趋势类似,雄性发育略快,性成熟高峰期均有2个。雌性在5月和11月达性成熟高峰期;而雄性在4月和11月达性成熟高峰期。口虾蛄卵子发生过程分为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黄形成前期细胞、卵黄形成期细胞、早期成熟期卵细胞和成熟期卵细胞七种类型;卵巢发育分为未发育时期、卵母细胞期、生长前期、生长中期、生长后期、成熟前期、成熟期和恢复期八个阶段;相应的,精子的发生过程分为精原细胞、精母细胞以及精子三种类型;精巢发育分为精原细胞期、精母细胞期、早期精子期和精子期四个阶段。2.生化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口虾蛄肌肉和肝胰腺中含水量周年变化不大,肌肉中的含水量常年在80%左右,肝胰腺中含水量为70%85%。卵巢中含水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繁殖季节含水量高。精巣中含水量无明显周年变化。性腺中蛋白质含量(mg/g湿重)范围为31.2201.31 mg/g,在5月和11月有明显的峰值。另外,随着性腺的成熟,脂肪含量逐渐升高,为配子发生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在雌虾肌肉中,糖原含量在2月和9月出现峰值,并在繁殖期间逐渐减少。在秋季(9—11月),口虾蛄的肝胰腺和性腺可以大量存储糖原,之后在秋冬换季时,糖原逐渐减少。上述结果表明,在口虾蛄繁殖期间,脂肪和蛋白质可能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和能量储存。在口虾蛄活动频繁和饥饿时,卵巢和雄虾肝胰腺中的糖原可能提供了能量支持。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的方法测定了口虾蛄不同阶段性腺中雌二醇和睾酮含量变化。雌二醇含量(pg/g湿重)变化范围为14.8043.08 pg/g。在卵母细胞期达到最高,在性腺成熟时,雌二醇含量逐渐降低,进入恢复期,雌二醇含量开始升高。精巣中睾酮含量变化范围为6.1614.92 pg/g,在精母细胞期含量达到最大,随着性腺的成熟睾酮含量显着降低,精子期时含量达到最低。本文研究获得的结果不仅为口虾蛄资源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也为早日实现突破其大量人工繁育技术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

马金武[10](2016)在《三疣梭子蟹不同盐度下血淋巴理化指标分析及Na+/H+-exchanger和V-ATPase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是一种大型海洋经济蟹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在我国已开展了大规模的人工养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盐度是三疣梭子蟹养殖中重要的环境因子,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存活。养殖过程中,盐度经常发生急剧变化(如暴雨或连续高温),给三疣梭子蟹养殖业带来巨大隐患。目前对于三疣梭子蟹盐度适应机制的研究开展较少,有关三疣梭子蟹的渗透调节类型、血淋巴渗透压主要调节离子和渗透调节主要供能物质等方面的研究至今尚未开展,三疣梭子蟹主要的离子转运酶基因功能研究较为匮乏,本研究系统进行了不同盐度下三疣梭子蟹血淋巴理化指标分析及V-ATPase和Na+/H+-exchanger基因功能研究,旨在为三疣梭子蟹盐度适应特性和渗透调节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具体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盐度胁迫对三疣梭子蟹血淋巴理化水平的影响为探索三疣梭子蟹在盐度适应过程中血清渗透压、离子浓度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特点及规律,进而了解其渗透压调节机理及盐度适应过程中能量代谢机制,设置5、10、20和50共4个盐度实验组,以自然海水(盐度30)为对照组,进行了盐度胁迫实验。结果显示,0-12 h,低盐实验组血清渗透压较对照组表现为下降,50高盐实验组血清渗透压表现为上升;12-72 h,各实验组血清渗透压达到稳定状态。随着胁迫盐度的升高,血清与环境介质渗透压的差值先减小后稳定,未出现等渗现象。血清中Cl-、Na+、K+含量的变化与血清渗透压的变化相似,但血清与环境介质离子含量的差值表现为Cl-、Na+含量差值先下降后稳定,K+含量差值表现为先升上再下降最后稳定。实验组血清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和总蛋白(TP)含量总体表现为先降低后稳定,对照组血清GLU、TG和TP含量在0-72 h基本稳定,在整个盐度胁迫过程中,实验组血清GLU、TG和TP含量达到基本稳定后表现为与对照组盐度差值越大其含量降幅越大,同一实验组血清GLU和TP含量的最大降幅比TG含量的最大降幅大。各实验组血清GLU含量在0-9 h迅速降低,而血清TG和TP含量迅速降低发生在0-12 h。血清TP含量的最大降幅在盐度20实验组低于血清GLU含量最大降幅,在盐度5、10、50实验组内血清TP含量最大降幅高于血清GLU含量最大降幅。实验组血清尿素(UREA)含量总体表现为先升高后稳定并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与血清GLU、TG和TP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反。盐度5和50实验组血清UREA含量相近,而血清TP含量则在盐度10与50实验组内相近。研究表明,三疣梭子蟹渗透压调节类型属于高渗调节型,Cl-离子和Na+离子在渗透压调节中起主要作用。血清GLU和TP是三疣梭子蟹渗透调节的主要供能物质且血清GLU首先代谢供能,不同盐度下三疣梭子蟹血清GLU与TP对渗透调节供能占比有所不同,高盐水环境中三疣梭子蟹血清自由氨基酸含量的部分增加可能来源于其它组织。2.三疣梭子蟹Na+/H+-exchanger基因克隆鉴定及在盐度胁迫下的表达分析为查明Na+/H+-exchanger基因在三疣梭子蟹盐度胁迫过程中的功能作用,RACE技术克隆了该基因c DNA全长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反转录实时定量PCR(RTq PCR)技术分析该基因组织表达分布及不同盐度胁迫过程中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Na+/H+-exchanger基因(Gen Bank:KU519329)全长4233 bp,5’和3’非编码区(UTR)长分别为519 bp和753 bp,开放阅读框(ORF)长2961 bp,编码986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110.8k Da。生物信息分析显示,三疣梭子蟹Na+/H+-exchanger基因与普通滨蟹(Carcinus maenas)同源性最高,达到87.2%,含信号肽和12个跨膜α螺旋。进化分析显示,三疣梭子蟹与普通滨蟹聚为一支;RT-q PCR分析显示,三疣梭子蟹Na+/H+-exchanger基因呈鳃组织特异性高表达,基因在鳃组织中表达显示,对照组和盐度50实验组表达量基本稳定,盐度5、10和20实验组在0-12 h上调表达明显,24-168 h表达量整体呈下降趋势。研究表明,三疣梭子蟹属于“弱”高渗调节型蟹类,Na+/H+-exchanger基因主要在低盐环境下起渗透调控作用,高盐环境下作用不明显,对低盐环境下的渗透调节具有重要作用。3.三疣梭子蟹V-ATPase d亚基的克隆、盐度胁迫下表达分析及原核表达构建为查明V-ATPase d亚基基因在三疣梭子蟹盐度胁迫过程中的功能作用,通过RACE技术克隆了三疣梭子蟹V-ATPase d亚基基因c DNA全长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对该基因进行了原核表达构建,采用RT-q PCR分析该基因的组织表达分布和不同盐度胁迫过程中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三疣梭子蟹V-ATPase d亚基基因(Gen Bank:KU519330)c DNA全长2307 bp,5’、3’UTR及ORF长度分别为:96 bp、1164 bp和1047 bp,编码348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39.7k Da。生物信息分析显示,V-ATPase d亚基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与无刺蜂同源性最高为83%,且序列呈高保守性,无信号肽。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三疣梭子蟹同无刺蜂等昆虫类亲缘关系最近。RT-q PCR分析显示,三疣梭子蟹V-ATPase d亚基基因在鳃中表达量最高,基因在鳃组织中表达显示,对照组在0-168 h表达基本稳定,盐度5、10和20实验组在0-12 h表达量增加,24-168 h表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盐度50实验组表达量在0-9 h有少量增加,12-168 h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蛋白质谱分析显示表达肽段对理论肽段覆达到32%。研究表明,三疣梭子蟹V-ATPase d亚基基因主要进行低盐下渗透调控作用,高盐环境作用较弱,V-ATPase d亚基融合蛋白构建完成。4.三疣梭子蟹V-ATPase a亚基的克隆、表达分析及盐度胁迫对Na+/K+-ATPaseα亚基的表达和Na+/K+-ATPase与V-ATPase活性的影响为查明盐度胁迫对V-ATPase a亚基和Na+/K+-ATPaseα亚基基因表达和Na+/K+-ATPase与V-ATPase活性的影响,通过RACE技术克隆了三疣梭子蟹VATPase a亚基基因c DNA全长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RT-q PCR分析V-ATPase a亚基和Na+/K+-ATPaseα亚基基因的组织表达分布及不同盐度胁迫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试剂盒测定Na+/K+-ATPase与V-ATPase活性。结果显示,三疣梭子蟹V-ATPase a亚基基因(Gen Bank:KU519328)c DNA全长3167 bp,5’、3’UTR及ORF长度分别为:174 bp、509 bp和2484 bp,编码827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95 k Da。生物信息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同源性最高为77.6%,共6个跨膜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三疣梭子蟹同凡纳滨对虾聚为一支。RT-q PCR分析显示,三疣梭子蟹V-ATPase a亚基基因在鳃中表达量最高,基因在鳃组织中表达显示,0-168 h对照组表达量基本稳定,盐度5、10和20实验组0-12 h上调表达明显,24-168 h表达量下降后基本稳定。盐度50实验组0-12 h表达量增加,12 h后表达量呈下降趋势。三疣梭子蟹Na+/K+-ATPaseα亚基基因在鳃中表达量最高,对照组在0-168 h内表达量基本稳定,盐度5、10和20实验组中Na+/K+-ATPaseα亚基基因在0-12 h显示明显的上调表达,在24-168h表达量整体呈下调表达,盐度50实验组表达量在0-12 h快速增加,12 h后表达量整体呈下降趋势。酶活测定显示,Na+/K+-ATPase对照组和盐度50实验组以及V-ATPase对照组在0-168 h酶活基本稳定,盐度5、10和20实验组Na+/K+-ATPase和V-ATPase活力在0-168 h盐度胁迫过程中整体呈先增长后下降最后稳定趋势,盐度50实验组V-ATPase酶活在9-12 h酶活力呈现上调,12 h后下降并稳定。研究表明,Na+/K+-ATPase只在低盐下起渗透调控作用,高盐无作用,V-ATPase在低盐和高盐适应中均起渗透调节作用。

二、我国沿海经济甲壳动物之一 福建沿海的中国龙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沿海经济甲壳动物之一 福建沿海的中国龙虾(论文提纲范文)

(1)锦绣龙虾对氨氮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锦绣龙虾生态学特征概述
        1.1 分类与地域分布
        1.2 结构特征
        1.3 生活习性及繁殖习性
        1.4 经济价值与养殖现状
        1.5 锦绣龙虾研究现状
    2 转录组测序的发展与应用
        2.1 高通量测序技术
        2.2 环境胁迫下甲壳动物的转录组测序研究
    3 氨氮的来源与危害
        3.1 水体中氨氮的来源
        3.2 氨氮对水产动物的危害
        3.2.1 氨氮对水生动物生长、存活的影响
        3.2.2 氨氮对水生动物组织结构的影响
        3.2.3 氨氮对水生动物生理水平的影响
        3.2.4 氨氮对水生动物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3.3 氨氮胁迫下水生动物解毒代谢机制
第一章 锦绣龙虾在氨氮胁迫下肝胰腺的转录组分析
    1.1 材料与方法
        1.1.1 实验材料
        1.1.2 实验方法
    1.2 结果与分析
        1.2.1 Illumina测序和序列组装结果
        1.2.2 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1.2.3 差异基因富集分析
        1.2.4 差异基因荧光定量验证
    1.3 讨论
第二章 锦绣龙虾GDH、GOT和 ASL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器材
        2.1.3 主要试剂
        2.1.4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锦绣龙虾PoGDH基因的cDNA序列特征
        2.2.2 锦绣龙虾PoGOT基因的cDNA序列特征
        2.2.3 锦绣龙虾PoASL基因的cDNA序列特征
    2.3 讨论
第三章 锦绣龙虾GDH、GOT和 ASL基因的组织分布及氨氮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用虾
        3.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3.1.3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锦绣龙虾PoGDH、PoGOT、PoASL基因的组织表达分析
        3.2.2 氨氮胁迫下锦绣龙虾PoGDH、PoGOT、PoASL基因的表达分析
    3.3 讨论
第四章 氨氮胁迫对锦绣龙虾代谢酶和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用虾
        4.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4.1.3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氨氮胁迫下锦绣龙虾肝胰腺的组织损伤切片及TUNEL检测
        4.2.2 氨氮胁迫对锦绣龙虾氨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4.2.3 氨氮胁迫对锦绣龙虾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4.3 讨论
第五章 小结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2)高盐养虾池塘的环境特性及温度、盐度对凡纳滨对虾生理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凡纳滨对虾养殖概况及养殖现状
    1.2 目前我国凡纳滨对虾养殖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高盐池塘凡纳滨对虾的相关研究
    1.4 凡纳滨对虾池塘水质因子及水生生物的相关研究
        1.4.1 凡纳滨对虾摄食饵料卤虫的研究
        1.4.2 凡纳滨对虾池塘卤虫摄食浮游植物的研究
    1.5 DEB模型简介及相关研究
        1.5.1 DEB模型简介
        1.5.2 DEB模型相关研究
    1.6 本文的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研究内容
        1.6.1 滨州池塘养殖状况简介
        1.6.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6.3 研究内容
        1.6.4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不同盐度条件下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的水质与养殖效果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设计
        2.1.2 样品采集和分析
        2.1.3 数据分析与计算
    2.2 实验结果
        2.2.1 基本理化因子的季节变化
        2.2.2 营养盐浓度的季节变化
        2.2.3 水体中悬浮颗粒物及叶绿素浓度的变化
        2.2.4 对虾的生长及产量效益
    2.3 讨论与分析
        2.3.1 三种养殖模式的池塘水质特征和差异
        2.3.2 影响凡纳滨对虾生长、产量效益的因素
第三章 温度、盐度变化对凡纳滨对虾呼吸代谢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不同温度下凡纳滨对虾的耗氧率的测定方法
        3.1.3 不同盐度下凡纳滨对虾的耗氧率的测定方法
        3.1.4 耗氧率的计算
        3.1.5 数据处理
    3.2 实验结果
        3.2.1 不同温度下的耗氧率结果
        3.2.2 不同盐度下的耗氧率结果
    3.3 讨论
        3.3.1 不同温度下凡纳滨对虾的耗氧率
        3.3.2 不同盐度下凡纳滨对虾的耗氧率
第四章 盐度、卤虫浓度对不同规格凡纳滨对虾摄食率的影响
    4.1 凡纳滨对虾对不同浓度卤虫的摄食率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仪器
        4.1.3 实验方法
    4.2 盐度对凡纳滨对虾摄食卤虫的影响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方法
    4.3 规格对凡纳滨对虾摄食卤虫的影响
        4.3.1 实验材料
        4.3.2 实验仪器
        4.3.3 实验方法
    4.4 摄食率的计算公式
    4.5 数据处理
    4.6 实验结果
        4.6.1 凡纳滨对虾对不同浓度卤虫的摄食率
        4.6.2 不同盐度下凡纳滨对虾摄食卤虫实验结果
        4.6.3 规格对凡纳滨对虾摄食卤虫的影响
    4.7 讨论
        4.7.1 凡纳滨对虾对不同浓度卤虫
        4.7.2 不同盐度下凡纳滨对虾摄食卤虫
        4.7.3 不同规格凡纳滨对虾摄食卤虫
第五章 盐度、饵料微藻浓度对卤虫摄食率的影响
    5.1 实验方法
        5.1.1 饵料微藻浓度对卤虫摄食率的影响
        5.1.2 盐度对卤虫摄食率的影响
        5.1.3 卤虫摄食率的计算公式
        5.1.4 数据处理
    5.2 结果
        5.2.1 微藻浓度对卤虫摄食率的影响
        5.2.2 盐度对卤虫摄食率的影响
    5.3 讨论
        5.3.1 微藻浓度对卤虫摄食率的影响
        5.3.2 盐度对卤虫摄食率的影响
第六章 凡纳滨对虾动态能量收支(DEB)模型参数的测定
    6.1 材料和方法
        6.1.1 形状系数(Shape coefficient,δm)的获得
        6.1.2 阿伦纽斯温度(Arrhenius temperature,T_A)
        6.1.3 模型关键参数[(?)_M]、[E_G]、[E_M])的测定
        6.1.4 样品分析
        6.1.5 计算
        6.1.6 数据处理
    6.2 实验结果
        6.2.1 凡纳滨对虾形状系数(Shape coefficient,δm)
        6.2.2 阿伦纽斯温度(Arrhenius temperature,T_A)
        6.2.3 模型关键参数[(?)_M]、[E_G]、[E_M])的获得
    6.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番石榴叶抗拟穴青蟹病毒病机制初探及抗菌中草药制剂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蟹类疾病研究概述
        1.1 细菌性疾病
        1.1.1 弧菌性疾病
        1.1.2 其他细菌性疾病
        1.2 病毒性疾病
        1.2.1 呼肠孤病毒性疾病
        1.2.2 双顺反子病毒性疾病
        1.2.3 其他病毒性疾病
        1.3 真菌和其他微生物性疾病
        1.4 寄生虫性疾病
    2 甲壳动物免疫系统概述
        2.1 器官免疫
        2.2 细胞免疫
        2.2.1 吞噬作用
        2.2.2 包囊作用
        2.2.3 结节作用
        2.2.4 胞吐
        2.2.5 修复作用
        2.3 体液免疫
        2.3.1 免疫活性酶
        2.3.2 免疫因子
        2.3.3 调节因子
    3 中草药在甲壳动物中的应用
        3.1 中草药的特点
        3.2 中草药的化学成分及提取技术
        3.3 中草药在甲壳动物中的应用
        3.3.1 增食和促生长
        3.3.2 抗菌作用
        3.3.3 抗病毒作用
        3.3.4 抗寄生虫作用
        3.3.5 抗应激作用
    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番石榴叶提取物对MCRV、MCDV-1致病性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中草药
        2.1.3 实验试剂及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中草药制备
        2.2.2 MCRV、MCDV-1感染病毒粗提液的制备
        2.2.3 番石榴叶对拟穴青蟹安全性实验
        2.2.4 病毒粗提液LC_(50)测定
        2.2.5 注射液的制备
        2.2.6 人工感染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番石榴叶对拟穴青蟹安全性实验及病毒粗提液LC_(50)结果
        2.3.2 番石榴叶水提物处理时间对杀灭MCRV、MCDV-1效果的影响
    2.4 讨论
第三章 转录组学分析番石榴叶提取物对拟穴青蟹免疫功能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动物
        3.1.2 实验中草药
        3.1.3 实验试剂及仪器
        3.1.4 实验数据分析软件及数据库
    3.2 实验方法
        3.2.1 拟穴青蟹药浴实验
        3.2.2 样品总RNA提取与质量检测
        3.2.3 转录组测序
        3.2.4 转录组生物信息分析流程
        3.2.5 差异表达基因定量验证
        3.2.5.1 反转录合成cDNA
        3.2.5.2 差异表达基因定量验证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原始数据质控
        3.3.2 De novo组装
        3.3.3 Unigene功能注释
        3.3.4 GO、COG、KEGG功能分类
        3.3.5 差异基因分析
        3.3.5.1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3.3.5.2 差异表达基因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3.3.5.3 差异表达基因定量验证
    3.4 讨论
第四章 拟穴青蟹致病菌的分离鉴定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动物
        4.1.2 实验中草药
        4.1.3 实验试剂及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
        4.2.2 人工感染实验
        4.2.3 病原菌鉴定
        4.2.4 组织病理学观察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病原菌分离
        4.3.2 人工感染实验结果
        4.3.3 病原菌鉴定
        4.3.4 组织病理学分析
    4.4 讨论
第五章 体外抗拟穴青蟹致病菌中草药制剂的研制
    5.1 实验材料
        5.1.1 实验中草药
        5.1.2 实验菌株
        5.1.3 实验试剂及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菌株活化及菌悬液的制备
        5.2.2 单方中草药药敏实验
        5.2.3 单方中草药的MIC、MBC测定
        5.2.4 中草药联合抑菌测定
        5.2.5 复方配伍组合及复方的抑菌圈、MIC、MBC测定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单方中草药抑菌圈测定结果
        5.3.2 单方中草药的MIC、MBC测定结果
        5.3.3 联合抑菌实验结果
        5.3.4 复方中草药抑菌圈测定结果
        5.3.5 复方中草药的MIC、MBC测定结果
    5.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4)广西红树林区团水虱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中文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1.1 红树林的生态价值及中国红树林病虫害研究现状
        1.1.1 红树林的生态价值
        1.1.2 中国红树林病虫害研究现状
    1.2 团水虱概述
        1.2.1 团水虱分类地位及地理分布
        1.2.2 团水虱形态特征
    1.3 有孔团水虱的生物学特性
        1.3.1 生长和繁殖特性
        1.3.2 有孔团水虱的蛀洞行为特性
        1.3.3 亲代照顾幼仔行为
    1.4 国内外对危害红树林的团水虱研究动态
    1.5 切片制作过程及该技术在研究甲壳动物卵子发生研究中的应用
        1.5.1 切片制作过程
        1.5.2 切片技术在甲壳动物卵子发生研究中的应用
    1.6 甲壳动物的卵子发生
        1.6.1 卵子发生的过程
        1.6.2 卵子发生过程中的物质积累
    1.7 研究意义
    1.8 课题来源
第二章 有孔团水虱的卵子发生及其繁殖期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1.3 仪器与试剂
        2.1.4 卵子发生的分期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卵子发生
        2.2.2 雌性有孔团水虱在不同采样时期中卵子的组成类型及其幼虫的情况
    2.3 讨论
        2.3.1 有孔团水虱卵子的确定依据
        2.3.2 卵子发生分期依据与方法
        2.3.3 卵子发生过程细胞核的变化
        2.3.4 成熟卵细胞的界定
        2.3.5 有孔团水虱的繁殖期
        2.3.6 有孔团水虱是否能进行卵巢发育分期的探讨
        2.3.7 有孔团水虱卵子的分布情况的探讨
    2.4 小结
第三章 广西红树林区团水虱种类组成、分布特征及其与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关系初探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调查区的自然概况
        3.1.2 调查断面和时间
        3.1.3 样品采集和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团水虱的种类组成
        3.2.2 3种团水虱的形态特征
        3.2.3 团水虱的分布特征
    3.3 讨论
        3.3.1 团水虱的种类组成
        3.3.2 3种团水虱的形态区别
        3.3.3 团水虱的分布与潮位的关系
        3.3.4 团水虱对蛀洞底质的选择
        3.3.5 团水虱与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的关系
    3.4 小结
第四章 广西红树林区团水虱危害重点区域调查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3个调查区域的危害规模
        4.2.2 团水虱的爆发规律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5)拟穴青蟹盐度调控相关基因的克隆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立题依据
    1.2 水生甲壳动物环境盐度变化
    1.3 Na~+/H~+-exchanger,Na~+/K~+-ATPase和 ANT2 的研究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拟穴青蟹Na~+/H~+-exchanger基因序列特征与表达模式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试剂盒及购买的试剂
        2.1.3 自主配置的主要试剂
        2.1.4 实验方法
    2.2 实验结果
        2.2.1 Na~+/H~+-exchanger基因c DNA全长克隆及序列分析
        2.2.2 Na~+/H~+-exchanger基因的组织分布及时空发育分析
        2.2.3 Na~+/H~+-exchanger基因不同盐度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2.2.4 Na~+/H~+-exchanger蛋白的结构及功能预测
        2.2.5 Na~+/H~+-exchanger蛋白结构域比较分析
    2.3 讨论
第三章 拟穴青蟹Na~+/K~+-ATPase基因的序列特征、进化分析及表达模式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实验结果
        3.2.1 Na~+/K~+-ATPase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2.2 Na~+/K~+-ATPase基因的组织分布及时空发育分析
        3.2.3 Na~+/K~+-ATPase基因不同盐度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3.3 讨论
第四章 拟穴青蟹ANT2 基因的序列特征、进化分析及表达模式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2 实验结果
        4.2.1 ANT2 基因cDNA全长及序列分析
        4.2.2 ANT2 基因的组织分布及时空发育分析
        4.2.3 ANT2 基因不同盐度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4.3 讨论
第五章 小结
    5.1 全文小结
    5.2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1.硕士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2.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3.会议
致谢

(6)中华绒螯蟹(三龄阶段)生长与营养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甲壳动物生活史
        1.1.1生长特性研究
        1.1.2 中华绒螯蟹组织学研究
    1.2 中华绒螯蟹营养组成研究
第二章 中华绒螯蟹三龄阶段生长特性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用蟹采集
        2.1.2 实验方法
        2.1.3 分析方法
    2.2 结果
        2.2.1 生长指标的增长规律
        2.2.2 主成分分析
        2.2.3 生长指标间的关系
        2.2.4 生长指标的拟合曲线
    2.3 讨论
第三章 中华绒螯蟹三龄阶段性状的主成分、判别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用蟹采集
        3.1.2 实验方法
        3.1.3 分析方法
    3.2 结果
        3.2.1 各时期形态指标分析
        3.2.2 各时期肝胰腺发育
    3.3 讨论
        3.3.1 中华绒螯蟹三龄阶段各时期形态特征分析
        3.3.2 中华绒螯蟹三龄阶段肝胰腺发育
第四章 三龄蟹营养成分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用蟹采集
        4.1.2 实验方法
    4.2 数据处理
    4.3 结果
    4.4 讨论
        4.4.1 三龄蟹氨基酸组成与差异
        4.4.2 三龄蟹脂肪酸组成与差异
总结与展望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竹节虾内源酶性质及保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消化酶综述
        1.1.1 淀粉酶
        1.1.2 脂肪酶
        1.1.3 蛋白酶
        1.1.4 纤维素酶
    1.2 关于虾类消化酶的相关研究
        1.2.1 虾类消化酶研究发展
    1.3 影响海水产品贮藏过程中性质变化的因素
        1.3.1 海水产品行业状况及保鲜方法
        1.3.2 评价海水产品新鲜度关键指标
        1.3.2.1 感官指标
        1.3.2.2 微生物指标
        1.3.2.3 PH
        1.3.2.4 TVB-N
        1.3.2.5 组胺
    1.4 本论文研究意义
    1.5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竹节虾消化酶性质的研究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所需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粗提取酶液
        2.2.2 蛋白酶活性的测定
        2.2.3 淀粉酶活性测定
    2.3 实验内容
        2.3.1 竹节虾消化腺及肌肉组织中消化酶活性对比
        2.3.2 研究消化酶的性质
        2.3.2.1 最适温度
        2.3.2.2 最适pH
        2.3.2.3 金属离子与EDTA对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2.4 实验结果和讨论
        2.4.1 竹节虾消化腺与肌肉组织中蛋白酶活性比较
        2.4.2 竹节虾消化腺与肌肉组织中淀粉酶活性比较
        2.4.3 研究竹节虾消化酶的性质
第三章 研究竹节虾冷冻及冷藏过程中性质的变化
    3.1 实验材料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与步骤
        3.2.1 储藏和处理
        3.2.2 测定TVB-N
        3.2.3 测定样品中的组胺含量
        3.2.4 测定样品内的菌落总数
        3.2.5 测定pH
        3.2.6 感官评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于-18℃冻藏条件下,竹节虾的品质变化情况
        3.3.2 冷藏条件下,竹节虾的品质变化情况(0-4℃)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拟穴青蟹三种组织蛋白酶的免疫应答特性、酶学性质及其促细胞凋亡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组织蛋白酶的主要特征
    1.2 组织蛋白酶的功能概述
    1.3 组织蛋白酶与细胞凋亡
    1.4 组织蛋白酶在甲壳动物中的研究进展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拟穴青蟹组织蛋白酶基因克隆及体内表达特性分析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和菌株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拟穴青蟹的细菌感染和LPS刺激
        2.2.2 拟穴青蟹组织的采集
        2.2.3 总RNA提取和cDNA合成
        2.2.4 基因克隆
        2.2.5 生物信息学分析
        2.2.6 实时荧光定量PCR
    2.3 实验结果
        2.3.1 SpCathB、SpCathL、SpCathD基因ORF序列扩增和分析
        2.3.2 SpCathB、SpCathL、SpCathD序列同源性分析
        2.3.3 SpCathB、SpCathL、SpCathD基因扩增效率和扩增产物特异性分析
        2.3.4 SpCathB、SpCathL、SpCathD在拟穴青蟹各组织中的表达分布
        2.3.5 SpCathB、SpCathL、SpCathD在副溶血弧菌感染后的诱导表达特性
        2.3.6 SpCathB、SpCathL、SpCathD在LPS刺激后的诱导表达特性
    2.4 讨论
        2.4.1 SpCathB、SpCathL、SpCathD序列分析
        2.4.2 SpCathB、SpCathL、SpCathD在拟穴青蟹体内的分布特性
        2.4.3 SpCathB、SpCathL、SpCathD在拟穴青蟹机体免疫中的作用
第3章 拟穴青蟹组织蛋白酶L酶原的真核表达及酶学性质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表达载体和菌株
        3.1.2 主要试剂和耗材
        3.1.3 主要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
        3.2.2 毕赤酵母蛋白表达
        3.2.3 SDS-PAGE
        3.2.4 蛋白质谱鉴定
        3.2.5 SpCathL酶原自催化实验
        3.2.6 SpCathL的相对酶活性检测
        3.2.7 SpCathL最适pH和最适温度检测
    3.3 实验结果
        3.3.1 proSpCathL的真核表达及纯化
        3.3.2 proSpCathL的蛋白质谱鉴定
        3.3.3 proSpCathL自催化特性研究
        3.3.4 SpCathL的相对酶活性检测
        3.3.5 SpCathL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检测
    3.4 讨论
        3.4.1 proSpCathL的真核表达
        3.4.2 proSpCathL的自催化特性
        3.4.3 proSpCathL的酶活性及最适条件
第4章 拟穴青蟹组织蛋白酶在细胞凋亡中的功能探究
    4.1 实验材料
        4.1.1 表达载体和细胞
        4.1.2 主要试剂和耗材
        4.1.3 主要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
        4.2.2 昆虫细胞S2和HighFive的培养
        4.2.3 SpCathB、SpCathL、SpCathD转染与溶酶体染色实验
        4.2.4 SpCathB、SpCathL、SpCathD转染与细胞凋亡实验
        4.2.5 Sp-caspase的相对酶活性测定
    4.3 实验结果
        4.3.1 SpCathB、SpCathL、SpCathD与溶酶体的共定位检测
        4.3.2 SpCathB、SpCathL、SpCathD单独转染后的细胞凋亡
        4.3.3 Sp-caspase与SpCathB、SpCathL、SpCathD共转染后的细胞凋亡
        4.3.4 SpCathL对Sp-caspase的作用
    4.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成果
致谢

(9)大连皮口海域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群体繁殖生物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口虾蛄繁殖特征
    2. 海洋生物营养物质的贮存与利用的研究
    3. 性类固醇激素在虾蟹类繁殖过程中的作用
第二章 大连皮口海域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群体发育规律特征初步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组织学样品制备
        1.2.2 超显微样品制备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环境因子的季节性变化
        2.2 性比的周年变化
        2.3 体长、体质量
        2.4 繁殖规律
        2.5 卵子发生和卵巢的发育分期
        2.6 精子发生与精巢发育分期
    3 讨论
        3.1 口虾蛄性比周年变化
        3.2 口虾蛄繁殖特征
        3.3 口虾蛄卵子发生和卵巢的发育分期
        3.4 口虾蛄精子发生和精巢发育分期
第三章 口虾蛄各个组织生化成分的周年变化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收集和处理
        1.2 实验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含水量的测定
        2.2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2.3 糖原含量的测定
        2.4 脂肪含量的测定
    3 讨论
        3.1 蛋白质含量的周年变化
        3.2 糖原含量的周年变化
        3.3 脂肪含量的周年变化
第四章 雌二醇、睾酮激素与性腺发育的相关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录

(10)三疣梭子蟹不同盐度下血淋巴理化指标分析及Na+/H+-exchanger和V-ATPase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三疣梭子蟹概述
        1.1 进化分类及区域分布
        1.2 形态结构
        1.3 生长、发育与繁殖
        1.4 经济价值与面临问题
    2 盐度与水生甲壳动物
        2.1 盐度对水生甲壳动物的影响
        2.2 水生甲壳动物血淋巴与环境盐度变化
        2.3 渗透调节主要器官与部位
        2.4 渗透压调节机制
    3 V-ATPase和Na~+/H~+交换器
        3.1 V-ATPase
        3.2 Na~+/H~+交换器
    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一章 盐度胁迫对三疣梭子蟹血淋巴理化水平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及试剂仪器
        1.2 盐度胁迫实验
        1.3 渗透压、离子含量及部分生化指标的测定
        1.4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急性盐度胁迫下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血清渗透压的变化
        2.2 急性盐度胁迫下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血清离子含量的变化
        2.3 盐度胁迫下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血清葡萄糖(GLU)含量的变化
        2.4 盐度胁迫下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血清甘油三脂(TG)含量的变化
        2.5 盐度胁迫下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血清总蛋白(TP)及尿素(UREA)含量的变化
    3 讨论
第二章 三疣梭子蟹Na~+/H~+-exchanger基因克隆鉴定及在盐度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及试剂仪器
        1.2 盐度胁迫实验
        1.3 总RNA提取
        1.4 RACE c DNA模板合成
        1.5 Na~+/H~+-exchanger基因c DNA全长克隆
        1.6 PCR产物的分离纯化、回收和测序
        1.7 序列分析
        1.8 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
        1.9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Na~+/H~+-exchanger基因c DNA全长克隆及序列分析
        2.2 Na~+/H~+-exchanger基因的组织表达分布和不同盐度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3 讨论
第三章 三疣梭子蟹V-ATPase d亚基的克隆、盐度胁迫下表达分析及原核表达构建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及试剂仪器
        1.2 相关试剂的配制
        1.3 盐度胁迫实验
        1.4 总RNA提取
        1.5 RACE c DNA模板合成
        1.6 V-ATPase d亚基基因的c DNA全长克隆
        1.7 PCR产物的分离纯化、回收和测序
        1.8 序列分析
        1.9 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
        1.10 V-ATPase d亚基的原核表达构建
        1.11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V-ATPase d亚基基因c DNA全长克隆及序列分析
        2.2 V-ATPase d亚基基因的组织表达分布和不同盐度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2.3 VHd/p ET-28a表达载体构建、检测及蛋白质谱分析
    3 讨论
第四章 三疣梭子蟹V-ATPase a亚基的克隆、表达分析及盐度胁迫对Na~+/K~+-ATPase α 亚基的表达和Na~+/K~+-ATPase与V-ATPase活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及试剂仪器
        1.2 盐度胁迫实验
        1.3 总RNA提取
        1.4 RACE c DNA模板合成
        1.5 V-ATPase a亚基基因的c DNA全长克隆
        1.6 PCR产物的分离纯化、回收和测序
        1.7 序列分析
        1.8 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
        1.9 Na~+/K~+-ATPase与V-ATPase活性测定
        1.10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V-ATPase a亚基基因c DNA全长克隆及序列分析
        2.2 V-ATPase a亚基基因的组织表达分布和不同盐度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2.3 Na~+/K~+-ATPase α 亚基组织表达分布及其表达分析
        2.4 盐度胁迫对三疣梭子蟹Na~+/K~+-ATPase及V-ATPase活性的影响
    3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我国沿海经济甲壳动物之一 福建沿海的中国龙虾(论文参考文献)

  • [1]锦绣龙虾对氨氮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研究[D]. 周钱森. 上海海洋大学, 2021(01)
  • [2]高盐养虾池塘的环境特性及温度、盐度对凡纳滨对虾生理特性的影响[D]. 朱芸.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2)
  • [3]番石榴叶抗拟穴青蟹病毒病机制初探及抗菌中草药制剂的研制[D]. 陈小龙.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2)
  • [4]广西红树林区团水虱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D]. 陈颖. 广西大学, 2019(01)
  • [5]拟穴青蟹盐度调控相关基因的克隆与研究[D]. 刁乐. 上海海洋大学, 2019(03)
  • [6]中华绒螯蟹(三龄阶段)生长与营养特性[D]. 张丽.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7]竹节虾内源酶性质及保鲜研究[D]. 张鹏. 大连工业大学, 2018(08)
  • [8]拟穴青蟹三种组织蛋白酶的免疫应答特性、酶学性质及其促细胞凋亡功能研究[D]. 朱可欣. 厦门大学, 2017(07)
  • [9]大连皮口海域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群体繁殖生物学研究[D]. 薛梅. 大连海洋大学, 2016(11)
  • [10]三疣梭子蟹不同盐度下血淋巴理化指标分析及Na+/H+-exchanger和V-ATPase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D]. 马金武. 上海海洋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我国沿海经济甲壳类动物之一,福建沿海中华龙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