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沿海地震区地震危险性估计的混合极值理论和最大似然法

东南沿海地震区地震危险性估计的混合极值理论和最大似然法

一、混合极值理论及最大似然法估计东南沿海各地震区地震危险性(论文文献综述)

文帆[1](2020)在《基于极值理论的风暴潮损失分布拟合及债券定价》文中提出风暴潮是一种严重的海洋自然灾害。近年全球气象愈发不稳定,风暴潮灾害带来的损失愈发严重。虽然风暴潮发生频率不高,只是偶有发生,但是一旦发生,便会带来严重的损失,再加之历年来的损失数据也并未记载完全,以及损失数据具有明显的尖峰厚尾特点,所以通常基于极值理论来进行分析。目前,我国巨灾风险市场因起步较晚,尚未成熟。预防巨灾风险的主要途径本来主要利用巨灾保险,但由于巨灾风险存在非可保性,它的发生概率小、损失大,仅凭保险公司一己之力是难以承担如此高额损失的,所以我国现在巨灾保险的供给存在一些缺失。为了转移和分散保险市场承担巨灾风险的压力,不仅需要寻求再保险市场的帮助,同样需要向资本市场进行转移。借助巨灾债券等巨灾风险证券化工具,吸引资本市场购买力,从而将通常认为不可保的巨灾风险进一步可保化,进而使我国的巨灾风险管理更为科学合理。本文针对研究风暴潮灾害,搜集我国1989年到2018年的风暴潮直接经济损失数据,选取其中154起灾害数据进行研究。采用基于极值理论的POT模型,分析风暴潮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厚尾特征,运用GPD拟合我国风暴潮直接经济损失数据。拟合GPD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阈值的选取,本文总结整理了7种阈值选取方法,在其中选取了Hill图法,超出函数图法结合拟合残差法得到了两个阈值,对两个阈值进行稳定性检验,利用极大似然估计得到两个函数分布,根据拟合结果诊断的对比,确定最终拟合的GPD。根据得到的风暴潮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分布,测算得到不同置信水平下的在险价值VaR,建立风暴潮灾害巨灾风险分摊机制,缓解巨灾损失补偿过于依赖政府救助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再计算再保险纯保费。在构建风险分摊机制后,设计两种风暴潮债券。一种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利用分层定价思想结合Wang变换,构建短期部分本金保障性分层债券模型,并进行数值分析;另一种站在发行方的角度,为长期部分本金保障型债券,计算利率期限结构,利用现金流贴现方法对债券进行定价。最后为我国巨灾风险市场提供了可行性建议,对我国巨灾债券的研究发展提供思路。

赵晓琳[2](2019)在《基于风险区划的我国海洋巨灾债券定价研究》文中指出由于海洋灾害具有发生概率小、造成损失巨大的特点,传统的保险制度并没有覆盖海洋巨灾风险,目前应对海洋巨灾的手段主要有政府救援和社会各界捐赠,给政府带来巨大的财政负担。为有效分散和管理海洋巨灾风险,本文基于巨灾风险区划,研究了海洋巨灾债券定价问题,主要工作如下:(1)海洋巨灾损失分布拟合。以占海洋巨灾损失绝大部分的风暴潮灾害为例进行分析,对直接经济损失进行基本统计分析,针对数据厚尾性特征,运用POT模型研究损失数据。对损失值服从的广义Pareto分布进行参数估计,得到损失数据的分布。分别估计出多个置信度下的高分位数,预测下一次海洋巨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各个区间内的概率。(2)海洋巨灾风险区划。考虑到海洋灾害受地理位置影响严重,不同地区风险程度的差异很大,选取危险性指标、易损性指标、防潮减灾性指标对我国沿海1 1个受海洋灾害影响的省份进行风险区划。首先运用熵值法和灰色关联法对各省份风险程度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出各省风险程度得分,然后结合聚类分析将各省划分为三类区域,分别为高风险区域、中度风险区域和低风险区域,对每一类区域赋予相应的权重。(3)海洋巨灾债券分析。首先,以巨灾损失额为触发条件,设计为期三年的海洋巨灾债券,为满足投资者不同风险偏好,设计本金保证型和本金没收型两种债券;其次,用泊松分布拟合海洋巨灾发生的次数,利用现金流模型,对海洋巨灾债券进行定价,根据各省风险程度对债券价格进行修正;最后,对债券发行的规模进行计算,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李晓芳[3](2018)在《基于材料性能退化的近海桥梁地震风险概率评估》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沿海地区修建了大量的近海或跨海桥梁,由于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在服役期内可能遭受破坏性地震作用,且由于在海洋环境中,桥梁遭受氯离子侵蚀作用造成钢筋锈蚀损伤,导致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过早出现严重的退化,尤其是箍筋的腐蚀会显着影响结构的抗剪能力,使近海桥梁的维护使用成本不断增加。已有的概率风险评估框架并未包含地震风险和结构连续退化风险共同作用下的结构可靠性评估,因此评估氯离子腐蚀作用对近海桥梁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基于概率理论和蒙特卡罗抽样法,考虑氯离子侵蚀作用引起的钢筋混凝土材料性能退化的不确定性,针对近海混凝土连续梁桥,对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地震易损性分析和地震风险概率评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总结归纳已有的研究成果,确定氯离子扩散系数、表面氯离子浓度和氯离子浓度阈值的概率模型,得到不同腐蚀环境的钢筋初始腐蚀时间的概率分布模型;根据已有的钢筋混凝土性能劣化模型,通过蒙特卡罗抽样和定数截尾抽样法,得到不同腐蚀环境下纵筋直径、纵筋屈服强度、箍筋直径、保护层混凝土抗压强度在不同服役时间下的随机样本,并对随机样本进行概率分析,得到材料性能退化的概率模型。(2)基于已有的桥墩抗剪承载力计算模型和破坏模式判别准则,对不同服役时间下,受氯离子侵蚀作用的腐蚀桥墩破坏模式进行分析;采用OpenSees软件中的纤维梁柱单元、零长度剪切弹簧单元和零长度转动弹簧单元,建立腐蚀桥墩在不同服役时间考虑弯曲变形、粘结和剪切变形的有限元模型;对不同服役时间的算例桥墩进行Pushover分析、静力往复循环分析、模态分析和增量动力分析;重新定义腐蚀桥墩的损伤状态,并采用Pushover分析和已有经验模型对桥墩不同损伤状态能力进行评估,发现全寿命周期内的桥墩抗震能力不断退化,并通过易损性分析方法得到了桥墩的时变地震易损性曲线。(3)提出了氯盐环境下考虑材料性能退化的近海混凝土桥梁地震风险概率评估方法。采用OpenSees软件建立连续梁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基于概率方法得到了桥墩的材料参数随机样本,得到不同服役时间的50组地震动-桥梁样本。对桥梁有限元模型进行增量动力分析,分别提取桥墩墩顶漂移率和支座相对位移的地震响应结果,结合分析得到的各构件损伤状态能力,对桥梁各构件和整体系统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根据桥梁所在的场地类型,应用等超越概率理论和已有的地震危险性模型,得到桥梁结构在不同服役时间的地震危险性曲线,并采用蒙特卡罗抽样方法得到在桥梁不同服役时间的大量地震动随机数,在地震易损性分析的基础上,评估桥梁构件和整体系统在不同服役时间内的地震风险概率。

钱龙霞[4](2018)在《小样本风险分析理论与评估建模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然风险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开展有效的风险管理是预防风险和降低风险损失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本研究针对自然风险评估过程中样本资料匮乏、风险因子众多的客观事实,开展了风险理论、小样本条件下风险概率预测和评估建模技术研究,及其在水资源、极值降水和海洋环境风险评估的应用和实验评估研究。(一)研究风险分析的基本理论,从不确定性角度提炼和总结风险的定义,分析和总结风险的形成要素,详细总结脆弱性内涵变化的扩展趋势。研究风险后果要素与风险形成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了几种风险理论模型,包括风险投入产出模型、风险多重积分模型和风险损失评估模型。(二)提出最大熵-Logistic风险概率预测模型、基于最大熵估计的Gumbel极值风险预测模型和基于最大熵估计的Gumbel copula极值风险预测模型,引入Coupled copula极值风险预测模型。(三)改进了传统的投影指标函数,提出了最大熵投影指标函数、信息熵投影指标函数和两种非线性风险评估模型,即S型函数评估模型和微分方程评估模型。(四)对北京市水资源脆弱性、水资源短缺风险概率、水资源供需风险损失及112月的水资源供需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和污水处理率是影响北京市水资源脆弱性的敏感因子,2020年北京市水资源均处于极度脆弱状态,2020年北京市在33种来水条件下的水资源短缺风险概率超过0.95,2020年北京市水资源供需风险期望损失约为1159.7亿元,2020年北京市月风险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利用外调水和再生水后,北京市水资源脆弱性、风险概率和风险损失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五)对泉州市水资源脆弱性和水资源安全风险概率进行评估和分析。2020年水资源为极度脆弱等级的区县分别为:鲤城区和石狮市;强脆弱等级的区县有:丰泽区、晋江市与惠安县;泉港区的水资源处于中等脆弱水平;洛江区和南安市的水资源处于轻度脆弱水平,其它区县的水资源不脆弱。2020年丰泽区、鲤城区、石狮市和晋江市水资源安全风险发生概率接近于1,惠安县水资源安全风险概率仅为0.034,其他区域水资源安全风险概率均接近于0。(六)对黄河流域、泾河流域和黑河流域部分站点的极值降水风险进行预测和分析。黄河流域四个站点的最大日降水量水文频率分析实例表明基于最大熵估计的Gumbel极值风险预测模型在小样本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拟合效果。黑河流域和泾河流域两对相邻站点的最大日降水量之间的相关模式研究表明基于最大熵估计的Gumbel copula极值风险预测模型具有可靠性和稳健性,该模型只需要两个水文变量的最小值和最大值进行参数估计。黄河流域两对相邻站点的夏季月降水量的水文频率分析实例表明Coupled copula模型具有很大潜力,并且基于Coupled copula模型研究相邻气象站点夏季月降水丰枯遭遇风险。(七)对海上军事活动的海洋环境风险和北极东北航道自然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以海上军事活动的海洋环境影响评估为例验证改进投影指标函数和正弦函数评估模型的效果,结果表明最大熵指标的投影结果更合理,正弦模型在小样本情景下具有更大的可靠性和应用潜力。对北极东北航道710月自然环境风险的年际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和分析。

王学伟[5](2017)在《公铁两用斜拉桥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地震易损性及风险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关于大跨公铁两用斜拉桥在我国的应用还较少,少量文献对其进行抗震研究,且尚未发现有文献对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在强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及考虑墩水耦合的公铁两用斜拉桥地震易损性与风险评估方面的研究,基于此现状,结合铁路桥轨道约束作用及跨海桥梁的墩水耦合作用等特点,用数值模拟和概率解析方法,对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进行强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模式、概率地震易损性分析及概率地震风险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系统研究了基于显式动力分析方法的大跨度斜拉桥结构地震响应全过程仿真分析理论。阐述了显式动力分析方法的理论实现过程,包括基于中心差分法的显式积分求解方法、大变形理论和材料非线性理论。对斜拉桥各构件的材料模型、单元类型以及材料的失效准则进行了探讨。以公铁两用斜拉桥为工程实例,建立了基于显式积分的公铁两用斜拉桥的力学仿真模型,揭示了不同塔梁支座连接形式对大跨度铁路斜拉桥在强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模式,考虑了桩-土作用效应、行波效应及阻尼器设置对破坏模式的影响。(2)建立了基于隐式积分的全桥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IDA)对公铁两用斜拉桥进行非线性动力响应分析,选取10条符合中国Ⅱ类场地的远场地震波,IDA非线性分析用地震波按照峰值加速度(PGA)从0.15g1.5g以0.15g的增量进行调幅。采用相同峰值加速度1.5g的多条地震波分析与单条地震波增量动力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不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和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结构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同时与基于显式积分法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3)在已有的结构损伤准则和结构损伤状态划分的基础上,研究了斜拉桥墩柱构件、活动支座构件及斜拉索构件的损伤状态划分。继而采用纤维模型对所有墩柱截面进行偏心受压破坏的全过程模拟,考虑了6级轴压比,且不考虑纤维截面材料参数和几何参数的不确定性,分别获得了6级轴压比下截面的P-M-(?)曲线,建立了以轴压比为变量的墩柱截面确定性抗震能力模型。根据该斜拉桥关于活动支座和斜拉索的设计标准,确定了活动支座和斜拉索构件的确定性损伤指标。(4)基于蒙特卡洛方法对斜拉桥墩柱截面进行概率损伤极限状态分析,从抽样效率和抽样精度方面,对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和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了一种高效的随机抽样方法,即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和能降低方差的对偶变数法相结合的抽样方法,同时引入了考虑多个随机变量时伪相关性消除的方法。利用消除伪相关性的高效抽样方法,在考虑材料参数和几何参数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分别对边墩、辅助墩和主塔各截面进行样本抽样,每个截面进行100次抽样试验,从而确定每个截面的100个随机样本。考虑6级轴压比变化,对各截面的100个随机样本分别进行截面纵向和横向的P-M-?分析,得到不同轴压比下的截面纵向和横向的曲率指标,并进行三次多项式对数回归分析,建立了以轴压比为变量的概率抗震能力模型。(5)以公铁两用大跨度斜拉桥为工程实例,利用IDA分析方法,分别对基底固结模型、桩土相互作用模型、墩水耦合作用模型和轨道约束模型的330个随机结构-地震动样本进行结构纵向和横向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建立了四种情况下边墩、辅助墩、主塔及其基桩各截面曲率指标的概率需求模型、边墩活动支座相对位移指标的概率需求模型以及斜拉索索力指标的概率需求模型。(6)从不确定性传递的角度,对考虑本质不确定性和知识不确定性的地震易损性函数进行研究,得到了考虑本质不确定性和同时考虑本质不确定性和知识不确定性的解析易损性函数。从而获得了公铁两用斜拉桥结构构件的概率地震易损性曲线,进而通过一阶界限法估计了斜拉桥结构的系统损伤概率,获得了结构体系的易损性曲线,同时研究了桩土相互作用、墩水耦合作用及轨道约束作用对公铁两用斜拉桥结构易损性的影响。(7)基于解析地震易损性函数,采用经典的幂函数形式的概率危险性关系,推导获得了考虑本质和知识不确定性的概率地震风险的解析函数。利用解析函数,对公铁两用斜拉桥进行地震损伤风险分析和地震需求风险分析,分别从构件层次和结构层次分析了该公铁两用斜拉桥结构在100年基准期内的概率地震风险,根据该公铁两用斜拉桥的抗震设防标准,对其抗震性能进行评估。

王丛[6](2017)在《地震区划中的地震活动趋势预测一例》文中研究指明地震区划中,地震活动趋势的预测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我国1990年版区划图在汶川-茂汶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比1977年版区划图的低一度,就是由于对地震活动趋势判断的不同。本文结合这个实际例子深入分析,研究预测的可靠性以及地震区划如何采用预测的结果,主要进展如下:(1)用当年西南烈度队对南北带1970年以后地震活动趋势预测同样的数据、同样的方法,分别从1920年、1933年、1955年、1970年为外推起点,预测此后的地震活动趋势,得到的时间序列都在差不多相同的时间段出现峰值,指出南北带2007年和2011-2013年可能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与当年的预测结果大体一致,与汶川地震、芦山地震的发生时间基本相符。将地震活动空间分布简化为纬度-时间序列,同样借助维纳滤波方法预测1970年以后大地震活动的空间范围,得到的结果与实际地震发生的纬度大多不符,个别年代相差很大,尤其是距“松潘-茂汶”、“泸定一带”较远,且不稳定。(2)补充1970年以来的地震数据,借助维纳滤波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预测南北带的地震活动趋势的结果基本与之类似。根据1500-2016年的地震数据,分别构造6级以上地震时间序列与其后7级以上地震时间序列,推算其间的相关函数,从1980年、1990年外推未来百年大地震可能发生的时间,时序曲线还是在2008年及2013年附近出现峰值。不断增加新的地震数据,结果稳定地锁定上述两个时间段,地震实际发生的时间与预测的其他7级以上地震可能发生的时间最大相差十年左右,随着数据的增加,逐渐减小。(3)进一步分析地震活动时间预测结果对所取地震时间序列长短、起算震级大小、外推时段长短等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选取的地震时间序列长短、起算震级大小对预测结果稳定性的影响不显着,外推时段不宜过短,100年是合适的。维纳滤波方法在地震区划中用于地震带未来百年地震活动总体趋势预测是可行的。新增46年的地震数据后,对地震活动趋势在空间上的预测仍不成功,进一步说明维纳滤波方法在预测地震可能发生的位置上值得进一步研究。地震区划中,地震活动空间预测还要另辟其他途径。(4)本文尝试借助人工智能预测地震活动趋势。采用南北带1500-2016年的地震数据,采用滑动时间窗读取特征值的方法构造人工神经元网络学习的样本,用16-8-4网络预测南北带地震活动趋势的时间特征,用12-8-4、16-8-4两种网络预测南北带地震活动趋势的空间范围。网络训练中,都分别舍弃最近一段时间的地震数据,作为对预测检验的依据。结果表明,1990-2019年在28?N-31?N可能会发生7级以上大震,时间、空间范围涵盖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31.0?N)、2013年芦山7.0级地震(30.3?N),不足之处是预测的范围过大。

田建伟,刘哲,任鲁川[7](2017)在《基于广义帕累托分布的马尼拉海沟俯冲带地震危险性估计》文中研究指明选取马尼拉海沟俯冲带作为潜源区,基于广义帕累托分布,通过对一定时段内超过某一阈值的震级数据进行拟合,建立该潜源区地震危险性估计模型,估计强震重现水平和震级上限,并对估计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到马尼拉海沟俯冲带震级上限为9.0级,10a、50a、100a、200a马尼拉海沟俯冲带的震级重现水平期望值分别为7.1级、7.6级、7.7级、7.9级。

张锟,任鲁川,田建伟,刘哲[8](2016)在《基于广义极值理论的潜在地震海啸源震级上限及强震重现水平的估计——以琉球海沟俯冲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琉球海沟俯冲带作为研究区,将广义极值理论用于估计潜在地震海啸源震级上限,首先分析了琉球海沟俯冲带的地震地质构造特征以及历史地震资料,界定潜在地震海啸源区,然后根据地震活动性特征按时间域进行分割,并提取各时间段发生的极限震级的地震样本,最后通过广义极值分布模型估计了该区域的震级上限值和强震重现水平,并对其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

张锟[9](2016)在《潜在地震海啸源区强震危险性估计及在海啸风险分析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地震海啸危险性分析是当前国内外学者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潜在地震海啸源区强震危险性估计包括震级上限和强震重现水平的估计,它是地震海啸危险性分析的基础内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存在着遭受一定规模的破坏性地震海啸袭击的风险,开展东南沿海地区潜在地震海啸源区的强震危险性估计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对强震危险性的估计结果可以得到区域内的震级上限和未来一定年限内的强震重现水平,这些估计结果可以为工程设防以及海啸淹没图和人员疏散图的绘制提供参考。本文从强震危险性估计,案例区域的选择与参数估计,估计结果在海啸风险分析中的初步应用三个方面来开展工作。(1)强震危险性估计参考前人在震级上限方面的相关研究,将广义极值理论应用到在潜在地震海啸源区震级上限和强震重现水平的估计。在时间步长的选取中,考虑到地震活动的平静期和活跃期,在潜源区划分上考虑到所选区域的地质构造背景,这样得到的结果更加符合实际的地震活动特征。由于估计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文中采用协方差矩阵的方法,分析震级上限和强震重现水平的估计结果不确定性,获得其一定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2)案例区域的选择与参数估计选定琉球海沟俯冲带(22°N-32.5°N,120.5°E-133°E)作为案例研究区域。采用USGS(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网站的地震记录对所选区域地震活动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大致估计该区域的地震活动周期,以此为时间步长,选取1910-2010年内每10年的最大震级组成极值样本。估计了基于广义极值分布模型的参数并对该模型进行了拟合诊断,得到琉球海沟俯冲带的震级上限在置信度为95%的置信区间为8.4±0.37,未来30年,50年和100年内的强震重现水平为7.8?0.54,8.0?0.48和8.1±0.42。(3)海啸风险的初步分析介绍了基于概率统计方法的海啸危险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步骤。根据强震危险性估计结果,计算断层位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采用COMCOT模式进行了海啸数值模拟,获得整个模拟计算区域最大海啸波高数据,据其绘制出特定场点海啸波高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和模拟计算区域最大海啸波高分布图。

张锟,任鲁川,田建伟,刘哲[10](2015)在《基于广义极值理论的潜在地震海啸源震级上限估计——以琉球海沟俯冲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作为地震海啸危险性分析所需要的一个重要参数,潜在地震海啸源震级上限是指该区域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震级,可以认为超越该震级的地震发生概率趋近于0。潜在地震海啸源震级上限估计可借用潜在震源震级上限估计方法。潜在震源震级上限的估计有确定性方法和概率性方法,前者依据震级与断层几何尺度之间的经验关系,后者基于历史地震目录建立的震级频度关系,上述两类方法有时不适用于某些潜在地震海啸源区。将广义极值理论应用到潜在地震海啸源震级上限估计,并选取琉球海沟俯冲带作为案例研究区。首先分析琉球海沟俯冲带地震地质构造特征和地球物理场背景以及历史地震数据界定潜在地震海啸源区,然后根据地震活动性特征对时间域进行分割,并提取各个时间段发生的极限震级地震样本,最后建立广义极值分布模型估计该区域的震级上限值和最大震级重现水平,并对其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

二、混合极值理论及最大似然法估计东南沿海各地震区地震危险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混合极值理论及最大似然法估计东南沿海各地震区地震危险性(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极值理论的风暴潮损失分布拟合及债券定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1.1 风暴潮灾害概述
        1.1.2 巨灾风险的界定
        1.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极值理论研究综述
        1.2.2 巨灾债券研究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4.1 本文创新之处
        1.4.2 本文不足之处
2 极值理论
    2.1 BBM模型理论基础
    2.2 POT模型理论基础
        2.2.1 厚尾性检验
        2.2.2 阈值选取的方法
    2.3 极值理论下的风险度量工具
        2.3.1 在险价值VaR
        2.3.2 再保险纯保费
3 巨灾债券设计原理
    3.1 巨灾债券的属性
    3.2 巨灾债券运行机制
    3.3 巨灾债券触发机制
    3.4 巨灾债券与普通债券区别
    3.5 巨灾债券定价模型方法
        3.5.1 Cox-Pederson模型
        3.5.2 Wang变换定价方法
        3.5.3 现金流贴现模型
4 风暴潮灾害损失分布拟合实证
    4.1 数据预处理
    4.2 厚尾性检验
    4.3 阈值选取
        4.3.1 拟合残差法
        4.3.2 Hill图法
    4.4 参数稳定性检验
    4.5 参数估计
    4.6 计算在险价值VaR与再保险纯保费ES
5 风暴潮巨灾债券的设计
    5.1 短期部分本金保障型债券分层定价模型
        5.1.1 分层定价模型基本思想
        5.1.2 债券类型设定
        5.1.3 基于Wang变换的数值分析
    5.2 长期部分本金保障型债券
        5.2.1 计算债券利率
        5.2.2 基于现金流贴现模型的数值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总结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风险区划的我国海洋巨灾债券定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主要研究内容
    1.4 数据分析工具
2 海洋巨灾损失的广义Pareto分布拟合
    2.1 POT模型与广义Pareto分布
    2.2 高分位数估计
    2.3 巨灾损失拟合
3 海洋巨灾风险区划
    3.1 指标选取
    3.2 风险区划方法
    3.3 风险区划实证分析
4 海洋巨灾债券分析
    4.1 债券设计
    4.2 债券定价
    4.3 债券发行规模
    4.4 政策建议
5 结束语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基于材料性能退化的近海桥梁地震风险概率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氯离子腐蚀作用
        1.2.2 氯离子侵蚀环境下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现状
        1.2.3 桥梁地震风险概率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氯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材料性能退化的概率模型
    2.1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氯离子腐蚀作用
        2.1.1 钢筋腐蚀机理
        2.1.2 多阶段退化过程
    2.2 随机抽样方法
        2.2.1 蒙特卡罗方法
        2.2.2 定数截尾抽样法
    2.3 腐蚀开始时间
        2.3.1 氯离子扩散系数D_c
        2.3.2 表面氯离子浓度C_0
        2.3.3 氯离子浓度阈值C_(crit)
        2.3.4 钢筋腐蚀开始时间的概率评估
    2.4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性能退化模型
        2.4.1 钢筋腐蚀速度
        2.4.2 腐蚀钢筋截面损失模型
        2.4.3 腐蚀钢筋的力学性能退化模型
        2.4.4 保护层混凝土抗压强度的退化模型
    2.5 腐蚀钢筋混凝土结构性能退化的概率评估
        2.5.1 钢筋锈蚀深度
        2.5.2 腐蚀纵筋时变直径
        2.5.3 腐蚀箍筋时变直径
        2.5.4 腐蚀纵筋时变屈服强度
        2.5.5 保护层混凝土抗压强度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腐蚀钢筋混凝土桥墩的抗震性能分析
    3.1 腐蚀桥墩破坏模式判别
        3.1.1 剪切破坏判别准则
        3.1.2 弯剪破坏判别准则
        3.1.3 弯曲破坏判别准则
        3.1.4 腐蚀桥墩破坏模式判别
        3.1.5 工程实例分析
    3.2 腐蚀桥墩的有限元模拟
        3.2.1 墩身弯曲本构模型
        3.2.2 钢筋滑移模型
        3.2.3 非线性剪切本构模型
        3.2.4 桥墩数值模型
    3.3 腐蚀桥墩的抗震性能
        3.3.1 静力弹塑性分析
        3.3.2 滞回曲线
        3.3.3 模态分析
    3.4 腐蚀桥墩的时变地震易损性分析
        3.4.1 损伤状态选取与能力评估
        3.4.2 地震动的输入
        3.4.3 腐蚀桥墩地震易损性评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近海混凝土桥梁地震风险概率评估
    4.1 背景桥梁的工程概况及有限元模拟
        4.1.1 工程概况
        4.1.2 桥梁有限元模型
        4.1.3 材料性能退化的概率模型
        4.1.4 在役桥梁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4.2 近海混凝土桥梁的地震易损性分析
        4.2.1 连续梁桥构件损伤等级及损伤指标
        4.2.2 连续梁桥结构IDA分析
        4.2.3 近海混凝土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
    4.3 地震危险性分析
        4.3.1 概率性方法
        4.3.2 在役结构地震危险性分析
        4.3.3 不同后续服役期地震烈度的抽样
    4.4 近海混凝土桥梁的地震风险概率评估
        4.4.1 地震风险概率评估的基本原理
        4.4.2 桥梁地震风险概率评估步骤
        4.4.3 近海混凝土桥梁地震风险概率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研究工作和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论文所用地震动记录
致谢
个人简历

(4)小样本风险分析理论与评估建模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与选题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风险评估建模研究
        1.2.2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1.2.3 问题与不足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
第二章 风险分析理论与方法
    2.1 风险与不确定性
        2.1.1 不确定性的含义与分类
        2.1.2 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关系
    2.2 风险的定义与分类
        2.2.1 基于不确定性的风险定义
        2.2.2 基于其它特性的风险定义
        2.2.3 风险分类
    2.3 风险要素
        2.3.1 形成要素
        2.3.2 后果要素
    2.4 风险理论模型
        2.4.1 风险统计模型
        2.4.2 风险投入产出模型
        2.4.3 风险多重积分模型
        2.4.4 风险损失评估模型
    2.5 风险分析流程与方法
        2.5.1 风险辨识
        2.5.2 风险评估
        2.5.3 风险决策
        2.5.4 残余风险评估与处置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小样本案例的自然风险概率预测建模
    3.1 最大熵原理
        3.1.1 不确定性与熵
        3.1.2 最大熵原理的依据
    3.2 最大熵-Logistic风险概率预测模型
        3.2.1 风险因子识别与筛选
        3.2.2 Logistic回归模型
    3.3 极值风险预测模型
        3.3.1 基于最大熵估计的Gumbel极值风险预测模型
        3.3.2 基于最大熵估计的Gumbel Copula极值风险预测模型
        3.3.3 Coupled copula极值风险预测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小样本和多维风险指标的非线性风险评估建模
    4.1 指标标准化处理
    4.2 投影寻踪方法
        4.2.1 建模步骤
        4.2.2 存在问题
    4.3 改进投影指标函数
        4.3.1 信息与熵
        4.3.2 最大熵指标
        4.3.3 信息熵指标
    4.4 非线性风险评估模型
        4.4.1 S型函数评估模型
        4.4.2 微分方程评估模型
        4.4.3 参数估计
        4.4.4 模型验证
    4.5 水资源脆弱性评估模型
        4.5.1 指标标准化处理
        4.5.2 指标降维处理
        4.5.3 评估模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北京市水资源风险分析与实验评估
    5.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5.2 水资源脆弱性分析与评估
        5.2.1 水资源脆弱性指标及处理
        5.2.2 水资源脆弱性函数构建
        5.2.3 1979~2012 年水资源脆弱性计算与分析
        5.2.4 2020年水资源脆弱性评估
    5.3 水资源短缺风险概率预测
        5.3.1 风险敏感因子筛选
        5.3.2 风险概率预测模型建立与检验
        5.3.3 2020年风险概率预测
    5.4 水资源供需风险损失评估
        5.4.1 边缘概率分布模拟
        5.4.2 Copula函数的选择
        5.4.3 2020年水资源供需风险损失评估
    5.5 水资源供需月风险评估
        5.5.1 Logistic回归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5.5.2 1~12月水资源供需风险评估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泉州市水资源风险分析与实验评估
    6.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6.2 水资源脆弱性评估
        6.2.1 水资源脆弱性函数构建
        6.2.2 2000~2012 年水资源脆弱性计算与分析
        6.2.3 水资源脆弱性影响因子分析
        6.2.4 2020年水资源脆弱性评估
    6.3 水资源安全风险概率预测
        6.3.1 水资源安全风险预测建模
        6.3.2 各县(区、市)水资源安全风险评估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极值降水风险分析与预测实验
    7.1 单变量极值降水水文频率分析
        7.1.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7.1.2 结果和分析
        7.1.3 不确定性分析
        7.1.4 极值降水风险概率预测
        7.1.5 结论
    7.2 相邻站点极值降水水文频率分析
        7.2.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7.2.2 结果和分析
        7.2.3 不确定性分析
        7.2.4 讨论与结论
    7.3 相邻站点降水丰枯遭遇风险分析
        7.3.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7.3.2 结果和分析
        7.3.3 基于Coupled copula的降水丰枯遭遇分析计算
        7.3.4 结论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海洋环境风险评估实验
    8.1 海上军事活动海洋环境风险评估
        8.1.1 数据来源
        8.1.2 结果分析
        8.1.3 讨论和结论
    8.2 北极东北航道自然风险评估与区划
        8.2.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8.2.2 指标处理
        8.2.3 结果分析
        8.2.4 结论
    8.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全文总结
    9.2 论文创新点
    9.3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5)公铁两用斜拉桥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地震易损性及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桥梁倒塌破坏研究进展
    1.3 桥梁地震易损性研究进展
        1.3.1 地震易损性曲线的发展
        1.3.2 斜拉桥易损性研究现状
    1.4 地震风险分析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2章 公铁两用斜拉桥破坏模式研究
    2.1 显式动力分析方法的理论实现
        2.1.1 弹性动力学的基本方程及求解方法
        2.1.2 大变形理论
        2.1.3 材料非线性理论及求解方法
    2.2 显式动力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
        2.2.1 单元类型的选择
        2.2.2 材料模型的选择
        2.2.3 单元失效和倒塌破坏
    2.3 公铁两用斜拉桥的显式有限仿真模型及结果分析
        2.3.1 显式动力有限元仿真模型
        2.3.2 结构动力特性分析
        2.3.3 仿真分析结果
    2.4 小结
第3章 公铁两用斜拉桥破坏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
    3.1 塔梁间的支座连接形式
        3.1.1 三动一定支座连接
        3.1.2 四动支座连接
        3.1.3 阻尼器连接
    3.2 行波效应
        3.2.1 行波效应的概念
        3.2.2 行波效应的基本理论
        3.2.3 行波效应计算方法的选择
        3.2.4 行波效应计算结果分析
    3.3 桩土相互作用
        3.3.1 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简化分析模型
        3.3.2 桩-土作用简化有限元模型及弹簧刚度取值
        3.3.3 计算结果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基于IDA方法的斜拉桥非线性分析
    4.1 弹塑性纤维梁单元基本理论
        4.1.1 弹塑性纤维梁单元基本假定
        4.1.2 单元截面柔度矩阵
        4.1.3 空间纤维单元刚度矩阵
    4.2 材料本构模型
        4.2.1 混凝土材料本构
        4.2.2 钢材料本构
        4.2.3 弹簧材料本构
    4.3 有限元模型
        4.3.1 构件模拟
        4.3.2 模型验证分析
    4.4 基于IDA的非线性分析结果
        4.4.1 地震波的选择
        4.4.2 基底固结模型结果
        4.4.3 桩土相互作用模型结果
    4.5 小结
第5章 斜拉桥构件的确定性损伤极限状态研究
    5.1 结构损伤准则与损伤状态
        5.1.1 结构损伤准则
        5.1.2 结构损伤状态
    5.2 斜拉桥构件的损伤状态与损伤指标
        5.2.1 墩柱构件的损伤状态及损伤指标
        5.2.2 支座构件的损伤状态及损伤指标
        5.2.3 斜拉索构件的损伤状态及损伤指标
        5.2.4 主梁构件的损伤状态及损伤指标
    5.3 斜拉桥构件的确定性损伤指标分析
        5.3.1 分析方法
        5.3.2 墩柱的确定性损伤指标
        5.3.3 支座的确定性损伤指标
        5.3.4 斜拉索的确定性损伤指标
    5.4 小结
第6章 斜拉桥构件的概率损伤极限状态研究
    6.1 基于蒙特卡洛法的概率极限状态分析
        6.1.1 基本思想
        6.1.2 基本步骤
    6.2 随机抽样方法
        6.2.1 简单随机抽样方法
        6.2.2 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
        6.2.3 多维随机数生成的伪相关性消除方法
    6.3 随机抽样方法的对比分析
        6.3.1 标准正态随机抽样方法的效率和精度对比
        6.3.2 标准正态随机抽样方法去伪相关性方法的比较
    6.4 基本随机变量及参数取值
        6.4.1 混凝土材料参数
        6.4.2 钢筋材料参数
        6.4.3 几何尺寸参数
        6.4.4 相关系数矩阵
        6.4.5 随机变量统计参数
    6.5 斜拉桥构件的概率性损伤指标分析
        6.5.1 墩柱截面界限曲率的概率分布特征
        6.5.2 概率性损伤指标的确定
    6.6 小结
第7章 公铁两用斜拉桥概率地震需求分析
    7.1 轨道系统模拟
        7.1.1 轨道系统组成
        7.1.2 轨道系统模拟示意图
        7.1.3 轨道系统连接层刚度确定
    7.2 墩水耦合动水压的计算方法
        7.2.1 MORISON方程
        7.2.2 辐射波浪法
        7.2.3 本文方法
    7.3 地震动强度参数的选取和地震波的确定
        7.3.1 地震动强度参数的选取
        7.3.2 地震波的确定
    7.4 概率分析模型的确定
        7.4.1 材料参数不确定性
        7.4.2 模型参数不确定性
    7.5 概率地震需求分析结果
        7.5.1 基底固结模型分析结果
        7.5.2 桩土相互作用模型分析结果
        7.5.3 桩土水耦合作用模型分析结果
        7.5.4 轨道约束模型分析结果
    7.6 小结
第8章 公铁两用斜拉桥概率地震易损性分析
    8.1 易损性分析方法
        8.1.1 本质不确定性易损性函数
        8.1.2 知识不确定性易损性函数
        8.1.3 墩柱截面轴压比及抗力指标统计特征值
    8.2 基底固结模型易损性分析
        8.2.1 结构纵向地震易损性
        8.2.2 结构横向地震易损性
    8.3 桩土相互作用模型易损性分析
        8.3.1 结构纵向地震易损性
        8.3.2 结构横向地震易损性
    8.4 桩土水耦合作用模型易损性分析
        8.4.1 结构纵向地震易损性
        8.4.2 结构横向地震易损性
    8.5 轨道约束模型易损性分析
        8.5.1 结构纵向地震易损性
        8.5.2 结构横向地震易损性
    8.6 系统地震易损性曲线分析
        8.6.1 纵向系统地震易损性分析
        8.6.2 横向系统地震易损性分析
        8.6.3 系统地震易损性曲线对比
    8.7 小结
第9章 公铁两用斜拉桥概率地震风险分析
    9.1 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
        9.1.1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
        9.1.2 地震烈度分布的概率模型
        9.1.3 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概率模型
    9.2 概率地震风险分析解析表达式
        9.2.1 考虑本质不确定性的解析表达式
        9.2.2 考虑知识不确定性的解析表达式
    9.3 基底固结模型结构地震风险分析
        9.3.1 斜拉桥各构件的概率地震需求风险分析
        9.3.2 斜拉桥各构件的概率地震损伤风险分析
        9.3.3 设计基准期内的构件概率地震风险分析
        9.3.4 设计基准期内的体系概率地震风险分析
    9.4 桩土作用模型结构地震风险分析
        9.4.1 斜拉桥各构件的概率地震需求风险分析
        9.4.2 斜拉桥各构件的概率地震损伤风险分析
        9.4.3 设计基准期内的构件概率地震风险分析
        9.4.4 设计基准期内的体系概率地震风险分析
    9.5 桩土水耦合模型结构地震风险分析
        9.5.1 斜拉桥各构件的概率地震需求风险分析
        9.5.2 斜拉桥各构件的概率地震损伤风险分析
        9.5.3 设计基准期内的构件概率地震风险分析
        9.5.4 设计基准期内的体系概率地震风险分析
    9.6 轨道约束模型结构地震风险分析
        9.6.1 斜拉桥各构件的概率地震需求风险分析
        9.6.2 斜拉桥各构件的概率地震损伤风险分析
        9.6.3 设计基准期内的构件概率地震风险分析
        9.6.4 设计基准期内的体系概率地震风险分析
    9.7 地震风险分析对比
    9.8 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6)地震区划中的地震活动趋势预测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地震活动趋势预测方法的综述
        1.2.1 预测地震活动趋势的数理统计方法
        1.2.2 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地震活动趋势的研究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章节安排
        1.3.1 本文的研究思路
        1.3.2 本文的章节安排
第2章 用维纳滤波方法复算45年前的预测
    2.1 维纳滤波及其对时间预测的原理、方法
        2.1.1 维纳滤波概述
        2.1.2 维纳滤波方法预测地震活动趋势的原理及方法
    2.2 当年采用的地震目录
    2.3 复算当年对南北带地震活动趋势的时间预测
    2.4 复算当年对南北带地震活动趋势的空间预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补充新的数据预测南北带地震活动趋势
    3.1 南北带1970年以来的地震活动——补充的地震目录
    3.2 南北带1970年以来地震活动趋势的时间预测
    3.3 南北带1970年以来地震活动趋势的空间预测
    3.4 敏感性分析
        3.4.1 地震时间序列长短对预测结果稳定性的影响
        3.4.2 起算震级对预测结果稳定性的影响
        3.4.3 外推时段长短对预测结果稳定性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借助ANN预测南北带地震活动趋势的可能
    4.1 人工神经网络概述
        4.1.1 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及BP神经网络的构造
        4.1.2 人工神经网络的学习与验证
    4.2 借助ANN的南北带地震活动趋势预测
        4.2.1 南北带地震活动趋势时间预测
        4.2.2 南北带地震活动趋势空间预测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用维纳滤波方法对地震活动趋势时间预测的计算步骤
    附录2 用维纳滤波方法对地震活动趋势时间预测的matlab程序
    附录3 用人工智能方法对地震活动趋势时间预测的Fortran程序
致谢

(7)基于广义帕累托分布的马尼拉海沟俯冲带地震危险性估计(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广义帕累托分布
    1.1 广义帕累托分布原理简介
    1.2 基于广义帕累托分布的潜源区地震危险性估计
        (1)震级上限的估计
        (2)震级重现水平期望的估计
2 马尼拉海沟俯冲带地质构造及地震活动性分析
3 马尼拉海沟俯冲带地震危险性估计
4 结论与讨论

(8)基于广义极值理论的潜在地震海啸源震级上限及强震重现水平的估计——以琉球海沟俯冲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广义极值理论简介
2 基于广义极值分布的震级上限估计
    2.1 平均复发周期
    2.2 T年内的强震重现水平
    2.3 震级上限的极大似然估计
3 震级上限的置信区间估计
4 潜在地震海啸源区———琉球海沟俯冲带
5 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6 结语

(9)潜在地震海啸源区强震危险性估计及在海啸风险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相关研究进展
第二章 技术路线
    2.1 技术路线
    2.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三章 基于广义极值模型的潜在地震海啸源区强震危险性估计方法
    3.1 基于广义极值模型的强震危险性估计方法
    3.2 强震危险性估计结果的不确定性分析
    3.3 小结
第四章 琉球海沟俯冲带的强震危险性估计
    4.1 潜在地震海啸源区界定
    4.2 琉球海沟俯冲带强震危险性估计
    4.3 强震危险性估计结果的不确定性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琉球海沟俯冲带海啸风险的初步分析
    5.1 基于概率方法的地震海啸危险性分析的基本原理
    5.2 COMCOT海啸数值模型
    5.3 琉球海沟沉降的海啸数值模拟
    5.4 近岸区特定场点的地震海啸风险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四、混合极值理论及最大似然法估计东南沿海各地震区地震危险性(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极值理论的风暴潮损失分布拟合及债券定价[D]. 文帆.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2]基于风险区划的我国海洋巨灾债券定价研究[D]. 赵晓琳.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3]基于材料性能退化的近海桥梁地震风险概率评估[D]. 李晓芳. 福州大学, 2018(03)
  • [4]小样本风险分析理论与评估建模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 钱龙霞.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2)
  • [5]公铁两用斜拉桥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地震易损性及风险评估[D]. 王学伟. 西南交通大学, 2017(10)
  • [6]地震区划中的地震活动趋势预测一例[D]. 王丛.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02)
  • [7]基于广义帕累托分布的马尼拉海沟俯冲带地震危险性估计[J]. 田建伟,刘哲,任鲁川. 地震, 2017(01)
  • [8]基于广义极值理论的潜在地震海啸源震级上限及强震重现水平的估计——以琉球海沟俯冲带为例[J]. 张锟,任鲁川,田建伟,刘哲. 中国地震, 2016(04)
  • [9]潜在地震海啸源区强震危险性估计及在海啸风险分析中的应用[D]. 张锟. 防灾科技学院, 2016(02)
  • [10]基于广义极值理论的潜在地震海啸源震级上限估计——以琉球海沟俯冲带为例[A]. 张锟,任鲁川,田建伟,刘哲. 第十七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 2015

标签:;  ;  ;  ;  ;  

东南沿海地震区地震危险性估计的混合极值理论和最大似然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