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一、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论文文献综述)

胡静[1](2019)在《农村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研究》文中指出当前,因为一些原因,农村中学的生源数量和质量都有所下降,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缺失对自己未来的思考。作为物理学科教学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光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想办法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要引导学生对自己未来发展的规划。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更加有利于物理学科的教学。本论文研究的内容是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里的主要板块之一——职业探索与中学物理知识、物理方法相结合,并联系社会生活、生产和学科研究的实际,将职业探索渗透到物理学科课堂教学中。在本文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在农村中学物理教学现状以及在物理学科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意义等。第二部分里主要分析国内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情况的现状和国外中学物理教材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法。在本文的第三部分对我所在农村高完中初二到高三年级的学生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我校初三年级和高一年级物理学科课堂上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并分别从教科版9年级上册、物理必修1中找出可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渗透的章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设计出了在农村中学物理学科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设计案例,尝试得到在农村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初三、高一年级教科版物理教材内容可操作菜单,总结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定位与教学目的思考。通过教学实践尝试,发现在农村初高中物理教学中适当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可行而且有价值的:既可以有效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又可以引起学生对未来的思考。

白岩林[2](2019)在《磁保持继电器回跳特性分析与试验研究》文中提出磁保持电磁继电器作为电路控制系统中的基本元件,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等各个领域中。磁保持电磁继电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回跳现象,这种回跳会导致过电压和电弧等现象的产生,严重影响电路的稳定性和继电器的使用寿命。目前对于继电器的研究多集中在继电器电磁系统和电弧抑制上,而在继电器回跳特性上研究相对较少,在磁保持电磁继电器触点及簧片的回跳特性上的研究更少。故本文以XX型磁保持电磁继电器为研究对象,从理论模型、电磁仿真、动力学仿真和试验研究等方面,研究磁保持电磁继电器工作过程中回跳特性与工作稳定性的问题。首先对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建立继电器中关键部件的理论模型,对继电器回跳特性的影响因素进行选取,确定该型号继电器的回跳主要出现在拉断过程中,并且C弯位置和夹持力的大小为本文重点研究因素。建立继电器电磁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对继电器的电磁激励力进行求解,通过继电器电磁系统的有限元分析可知,在拉断过程中继电器电磁系统输出的电磁激励力,随着衔铁的转动呈现增加的趋势,在衔铁转动到平衡位置前电磁力增加较缓慢,转过平衡位置后电磁力增加较快,其总转角为12.4°,输出最大电磁力矩223N/mm。建立继电器整机的动力学模型,得到各因素的对继电器回跳特性的影响,建立电磁继电器整机的动力学模型,研究不同C弯位置和夹持力下继电器的回跳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在簧片总长不变的情况下,增大C弯距离簧片尾端固定处的距离和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夹持力,可以有效抑制继电器的回跳。最后搭建继电器运动测试试验台,对继电器的回跳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C弯位置和夹持力与继电器回跳特性的对应关系与仿真得到的规律一致。以上研究结果对继电器的设计理论和回跳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类似结构继电器的优化设计也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该论文有图60幅,表5个,参考文献76篇。

王兴全[3](2020)在《高枝农作物或果树电动喷药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农业和人口大省的四川受制于丘陵山区的土地现状,在目前大中型喷药机技术在我国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却受喷药机体积和配套动力装置的制约而不适用与四川省内丘陵山区高枝农作物或果树种植的产业化、机械化发展迟滞,部分地区甚至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都没有对高枝农作物或果树的农艺和植保防治机械化的规划。目前,高枝农作物或果树喷药是以背带式、脚踏式喷雾器为主。随着果园面积的日益扩大,喷施农药的工具也由手动工作方式转换为机动工作方式,喷头也换为高压喷头。而今喷雾器大都是采用机动喷雾器为主,其功能灵活、覆盖面积大,从而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劳作时间。但是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农药喷雾必然是朝着低污染、高精度、环保化与安全化方向发展。那么用于高枝农作物或果树喷药的喷雾器由电动型取代机动型或手动型,电动型喷雾器是其发展趋势;而微型电动喷药机不仅省力轻便,而且更符合环保要求。为此,本文立足四川丘陵山区地块单片面积小、土地分散、起伏不平的土地现状,以简单、实用、好用为目的,低成本和高性价比为核心,力求通过对现有高枝农作物或果树电动喷药机进行分析、改进,设计出一款与农艺紧密结合的高枝农作物或果树电动喷药机,与传统的喷药方式相比,具有减少作业程序,省时省力,价廉物美、安全环保等优点,可有效助力农民增产、增收,因此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推广前景。主要工作如下:1)高枝农作物或果树电动喷药机总体设计(喷药方式、总体布置)。2)主要工作部件(喷药杆、喷药管、喷头、电动泵、储药箱等)的选择与设计。3)关键零部件(喷药杆、电动泵、蓄电池、电动泵等)的设计、计算。4)蓄电池(锂电池)控制器的设计、计算与调试。本设计实现的主要功能是利用钓杆式伸缩喷杆实现了喷雾高度,利用高压喷头实现了雾化效果,利用三组蓄电池供电提高了续航能力;本设计样机在四川一贝动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试用过程中,验证了全部技术参数及功能,表现良好,受到好评。

黄宇[4](2019)在《高压直流电磁继电器振动特性分析与试验验证》文中提出高压直流电磁继电器是一种具控制功能的电器元件,被广泛的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动汽车,国防工业等各个领域中。高压直流电磁继电器磁多用在各系统的启动电路上,由于在启动和断开过程中电路电流巨大因此系统的振动会产生电弧现象,严重时还会产生粘连的象,严重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继电器的使用寿命。目前对于继电器的研究多集中在继电器电磁系统和电弧抑制上,而对继电器振动特性上的研究相对较少。固本文以XX型高压直流电磁继电器为研究对象,从理论模型、电磁仿真、动力学仿真和实验研究等方面,研究高压直流电磁继电器工作过程中继电器振动特性与工作稳定性的关键难题。本文首先通过对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分析,建立继电器的运动学理论模型和触点间碰撞规律的数学模型,对继电器振动特性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建立继电器电磁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对继电器的电磁激励力进行求解,建立高压直流电磁继电器的分段运动的的动力学方程及触点间弹跳的动力学方程,得到各因素的对继电器振动特性的影响;搭建继电器运动测试实验台,提取继电器的振动特性信息,验证整机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揭示继电器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与继电器振动特性的对应关系。通过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分析可知,该型号继电器的振动主要出现在闭合过程中,最终确定继电器触点开距、超程弹簧预压力、返回弹簧预压力、U型支架宽度和磁间隙大小作为下文的研究因素。通过继电器电磁系统的有限元分析可知,在闭合过程中动铁芯受到的电磁力随着工作气隙的减小而增大,得到电磁系统的饱和电磁力为160N;通过建立电磁继电器整机的动力学,研究各因素对系统振动的影响可知,触点的开距为0.75mm时系统振动平稳,超程弹簧预压力越小系统振动最平缓且预压力为0N时系统振动最平缓,随着小弹簧预压力的增加动触点的振幅,振动次数和时间先减小后增大,最优位置出现在14mm-15mm之间,U型支架的宽度应在4.5mm-5mm内,1.8mm应为最佳磁间隙;搭建继电器运动测试实验台,对继电器振动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得到规律与继电器振动特性的对应关系与仿真得到规律一致,对类似型号继电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该论文有图表68幅,表28个,参考文献53篇。

张开淋[5](2017)在《高压直流继电器三维动态特性测试与仿真设计》文中认为高压直流继电器作为一种具有高功率处理能力的桥式直动式双断点控制电器,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及充配电配套设备、光伏风能发电系统等领域。当存在结构设计和装配等问题时,双断点电器会出现触点接触和燃弧不平衡等现象。在实际的动作过程中,继电器触头系统并非呈现单方向运动,在三维空间中还存在着其他方向的偏移。而这些偏移运动的存在势必会增大触头系统的磨损,降低继电器的使用寿命,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继电器失效。高压直流继电器工作在高电压、大电流条件下,对电磁机构和触头系统进行全方位研究,对于提高其可靠性与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将三维动态测试技术与虚拟样机技术相结合,对高压直流继电器触头系统动态特性进行三维测试与分析,并分别对弹簧系统和整机模型进行三维仿真分析,为高压直流继电器的设计、生产及装配过程的质量控制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本文结合图像采集系统、平面镜、照明系统和固定装置,设计了一套基于虚拟双目视觉原理的三维动态特性测试平台,对测试系统的精度进行了实验验证,并分析了影响其精度的因素。利用此平台,在通以不同励磁电压的情况下对高压直流继电器桥式双断点触头系统进行测试和三维重建,得到三维动态特性曲线,并对触头运动过程进行了分析。将三维重建后的测试数据导入到Adams多体动力学软件,实现继电器触头三维运动过程的可视化。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弹簧系统仿真模型,对弹簧系统在电器动作过程中的运动机理进行理论研究和仿真分析。同时使用弹簧拉压试验机对弹簧仿真模型进行了验证。通过控制变量法对不同结构参数下的弹簧进行仿真,研究不同结构参数对弹簧力学特性的影响,为全面提高产品性能奠定基础。通过电-磁-力多场耦合的方法,利用Maxwell和Adams建立高压直流继电器电磁机构和整机三维仿真模型,实现对触头系统的三维动态特性仿真与分析,为电器虚拟样机三维仿真提供了一种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有效圈数对弹簧力学特性影响,对触头弹簧进行了设计,在保证吸反力合理配合的情况下提高了触头三维运动的平稳性,对提升产品性能和寿命具有一定的意义。

车赛[6](2020)在《磁保持继电器动态合闸系统建模仿真及优化设计》文中指出磁保持继电器由于体积小、能耗低、稳定性高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合闸过程中由于触头弹跳引起的温升、熔焊及损耗现象,严重影响磁保持继电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甚至会造成火灾导致安全事故。因此,优化磁保持继电器的动态合闸特性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本文对磁保持继电器动态合闸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合闸过程中导致动静触头弹跳的因素。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 Maxwell在3D电磁场中进行仿真与参数化分析,得出合闸过程中衔铁组件的磁密云图和合力矩特性曲线。根据磁保持继电器电磁机构的动态过程数学模型,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动态合闸仿真模型,分别添加模糊控制及遗传算法优化模糊控制的方法来优化动态合闸特性,并进行仿真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模糊控制优化后,动静触头接触时的碰撞速度虽然减小了,但闭合过程所需的时间过长。采用遗传算法优化模糊控制优化后,相对于模糊控制系统,碰撞速度进一步减小,闭合时间也明显缩短,动态特性更加优化。为了验证算法优化的有效性,基于STC12C5A60S2单片机进行相关硬件和软件设计,制作了具有优化动态特性功能的改进型磁保持继电器样机。通过实验测试和对比,验证了采用模糊控制和遗传算法优化模糊控制的方式对合闸所需时间及触头弹跳现象优化的有效性。最后,依次通过实验测试验证了磁保持继电器的失压/欠压保护功能、抗晃电功能及自恢复功能。

康平[7](2014)在《小型密封继电器动态特性建模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型密封电磁继电器是一种具有典型结构的常用继电器,被大量地使用在工业控制领域以及通信领域等,在执行控制以及传递信号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个大型控制系统或通讯系统中,继电器的用量很大,因此提高每个继电器的工作可靠度对延长整个系统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十分重要。小型密封电磁继电器存在许多种类的失效模式,而在这些失效模式中以结构失效和接触失效最为主要。以往的学者在对小型密封电磁继电器的失效模式进行机理研究时,通常会重点研究接触失效模式。然而,结构失效在继电器的失效模式中同样十分重要,这点经常被研究学者所忽略,因此,研究领域很少有关于继电器的结构失效的分析成果。通过对小型密封电磁继电器的电磁系统进行吸反力配合情况的分析,可以完成继电器的结构可靠性分析。当继电器平衡衔铁在运动的过程中,线圈电流会发生变化,但是,在运动之初,电流增大,而后又减小,因此,平均来说可以近似假定在吸合过程中,线圈电流为常数,也就是说,可以近似用静吸力特性来代替动吸力特性,这样就可以使问题简化。本文利用ANSYS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完成了某型号小型密封电磁式继电器的结构可靠性分析。首先,通过静态磁场分析获得电磁系统的吸力特性。分析磁场分布和漏磁情况来验证小型密封电磁继电器的结构设计合理性。其次,结合电磁系统的静态吸力特性以及机械系统的反力特性来验证吸、反力配合情况。再者,从静吸力特性出发,结合机械反力特性计算出电磁铁的其它运动特性。最后,针对小型密封电磁继电器的接触失效进行了分析,实现了对触点粘结失效机理的分类和判别,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某型号小型密封电磁继电器的触点粘结失效机理。这都为进一步延长该小型密封电磁继电器的寿命以及提高继电器的可靠性,甚至是对继电器进行进步的优化设计等提供一些现实可靠的参考依据。

龚曦曦[8](2019)在《利用“积木化”思想培养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研究》文中提出“积木化”思想在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应用比较广泛,这种思想大到大型重器的制造、大型工程的建设,小到幼儿积木玩具的制作等很多方面被应用,就连风靡全球老少皆宜的乐高玩具也是典型的益智积木类玩具。本文根据文献资料,结合教学实践,探讨“积木化”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围绕研究的主题本文分为四个部分,五个章节。第一部分是问题的提出,从物理核心素养出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确定研究内容,分析研究方案的可行性以及研究意义。第二部分是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内容,主要内容是由生活生产中涉及“积木化”过程的典型实例归纳出“积木化”的特点是由整化零和由零成整,总结“积木化”过程的思想精髓是由零成整的搭建过程,从而界定“积木化”思想的核心概念。将积木分类为“有形积木”和“无形积木”,并且详细阐述“积木化”思想融入中学物理教学的两种方式——“有形积木”的实物搭建和“无形积木”的思维搭建。第三部分是第四章,选取三个教学案例,将第三部分中阐述的“积木化”思想融入中学物理教学的两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案例实践研究,归纳分析得出结论。第四部分是第五章的总结展望,阐述研究的创新点、不足之处以及展望“积木化”思想在后续教学中的研究内容。通过研究,我认为:应用“积木化”思想于教学中能有效训练思维、锻炼手脑、探索新知,特别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这两方面的素养。

吴聪聪[9](2020)在《随机振动应力下电磁继电器接触可靠性试验评价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地铁因具有大容量和高效的运载能力,且采用电力驱动,节能环保,逐渐成为一个城市的交通命脉,其能否正常运行往往影响一个城市的生活节奏,因此对地铁的安全可靠运行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以保证乘客的人身安全。电磁继电器作为地铁信号电气控制系统中的开关器件,用于闭合或断开信号控制电路,如:车门状态、激活司机台、制动状态、受电弓控制、牵引控制等。随着地铁智能化水平地提升,地铁使用的电磁继电器数量也越来越多,电磁继电器的故障某种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地铁的安全可靠运行。地铁在运行时,在自身载荷和轨道的共同作用下,车体会产生随机振动。电磁继电器一般集中安装在车体上的电器柜中,车体的随机振动会传递给电磁继电器,导致动静触点间产生相互运动,造成触点微动磨损;同时还会造成触点簧片的应力疲劳,进而影响电磁继电器的电接触性能,造成接触失效,最终影响地铁的安全可靠运行。因此有必要研究随机振动应力下电磁继电器的失效机理和可靠性评价方法。本文以某型号地铁用电磁继电器为研究对象,开展其在随机振动应力下的接触可靠性加速试验评价方法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简述了电接触理论,分析总结了电磁继电器可靠性研究现状、加速退化试验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目标和内容。第二章,在分析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电气性能、时间性能、机械性能参数的基础上,运用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CA)确定了某型地铁用电磁继电器的关键失效模式为接触电阻增大,并建立了触点接触电阻增大的故障树。并进一步分析了地铁电磁继电器由于负载及断开、闭合动作产生电弧而造成的材料侵蚀与转移,由于振动引起的触点微动磨损、簧片疲劳综合引起的接触失效机理,为开展振动应力下的电磁继电器加速可靠性试验奠定了基础。第三章,提出了随机振动应力下电磁继电器步进应力加速退化试验方案;为了在试验时模拟地铁用电磁继电器的实际工况,设计了控制和负载电路来模拟电磁继电器实际工作电压、负载及通断情况。根据电磁继电器在地铁上的安装情况设计了振动试验夹具,并对夹具进行了振动模态分析,以保证其振动传递能力。确定了接触电阻、吸合时间和释放时间三个特征参数的采集方案。开展了相应试验,获得了接触电阻、吸合时间和释放时间三个特征参数的退化数据,并对试验后的触点进行电镜扫描和能谱分析,验证了接触失效机理。第四章,根据振动应力下地铁用电磁继电器的接触失效机理,结合Wiener过程的特征,建立了步进应力下电磁继电器的接触电阻Wiener过程退化模型,并通过对试验数据的统计检验,验证了其退化过程符合Wiener过程。进一步考虑到电磁继电器接触电阻退化过程的随机性以及样品之间的差异性,将Wiener过程的随机参数和波动参数都看作随机变量,且都假设为正态分布。根据振动应力下的失效机理,确定其加速模型为逆幂律模型。并使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估计了相关参数,得到了正常工作条件下地铁用电磁继电器触点接触可靠性的工作寿命约为5.85年,比目前某地铁公司现场使用更换周期5年略长,说明了本试验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并能提高试验效率、降低试验成本。第五章,对本文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其不足之处以及后续的研究方向。

吴义伯[10](2011)在《电热驱动的双向双稳态微继电器及其集成制造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微机电系统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继电器在自动控制、通讯系统、遥感探测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MEMS继电器不仅克服了传统继电器的体积大、成本高及装配复杂等缺点,而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响应速度快、可靠性好等优点,更重要的是其集成制造能力,大大地降低了制造成本。因此,设计并制备体积小、响应快、功耗低、可靠性高的MEMS继电器成为了必然趋势。目前,基于静电、电磁、电热等多种驱动原理的MEMS继电器相继研制成功。静电驱动的MEMS微继电器结构简单,但是保持良好工作特性所需要的静电驱动电压一般在20-60V之间,最高达150V。以这样高的电压加在驱动机构很薄的介质层两侧,容易造成对电极之间绝缘层击穿,此外长期使用还会导致电荷蓄积,这种现象已经逐渐被确认为静电驱动MEMS器件寿命限制主要原因。电磁驱动的电压可以达到很低水平,不存在高电场强度所造成的危害,但是它的结构复杂,集成绕组线圈中通过的电流也比较大,平面绕组的电阻比传统绕组高很多,所以整体功耗比较大,散热困难。在各种MEMS驱动机制中,电热驱动的驱动电压低而输出力矩大,尺寸效应不太显着,相同尺度下体积功率密度高等特点,但是电热驱动的功耗较大。由于电磁力是由电磁场产生的体积力,能够在较大的作用行程里产生较大的驱动力;同时,电热驱动不仅具有较低的驱动电压,而且具有较大的驱动力和驱动位移,虽然电热驱动具有较低的响应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一定的散热问题,但是仅利用电热驱动的单向升温过程和引入永磁双稳态锁定结构,可以大幅度的降低功耗,在断开和闭合两个状态下实现双稳态锁定。由于电热驱动和电磁驱动具有相互匹配的工作模式,因此,有望可以使用电热驱动和磁致锁定作为一个联合驱动模式实现双向双稳态微继电器。因此,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借助电热驱动机制和永磁锁定实现双稳态机制的双向双稳态MEMS继电器,能够实现面外方向运动的双向双稳态继电功能。本论文将研究建立电热驱动与永磁双稳态机制有机结合实现高效能双稳态热驱动的设计和仿真优化技术,完善设计方案,开发基于多元材料兼容的集成加工制造工艺,完成原型器件的加工制作,测试新设计的综合性能,探索单向升温过程热驱动对提升微驱动器响应时间等关键技术参数的影响,全面评价新型热驱动微继电器的性能和潜力。本论文重点研究的内容及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新型电热微驱动器的设计、仿真优化、制备及性能测试。采用基于双金属片效应的双层膜复合梁电热微驱动器作为本论文中双稳态微继电器的驱动部分,在传统双层膜悬臂梁热驱动器的基础上,提出并设计了内嵌式结构电热微驱动器和三明治式多层膜结构电热微驱动器,设计了一种以聚合物材料作为驱动层、金属材料作为偏置层的结构,致热电阻丝半嵌入或完全被包裹在聚合物驱动层内部,以充分实现致热材料所产生的热能被充分吸收利用;采用ANSYS和Matlab等分析软件,对各种结构的电热驱动器进行优化仿真,以分析个结构参数对驱动性能的影响,获得了三种结构电热微驱动器的最佳驱动性能。(2)新型双向双稳态机构系统的设计、优化、制备及性能测试。为了满足双向双稳态微继电器的需要,提出并设计了具有双向双稳态的特性的跷跷板式扭梁/悬臂梁微力学机构,分别提出了三种带有十字形、圆环形、菱形支撑结构的扭梁/悬臂梁双稳态机构,并对扭梁、支撑梁、悬臂梁部分进行力学分析,利用ANSYS和Matlab等分析软件对各个参数进行优化分析,从而得到了最佳的结构参数。(3)集成制造工艺研究。发展了一种用于三维悬空可动金属微结构的叠层集成制造技术,重点讨论了多元材料兼容的非硅材料表面微机械加工技术,开发了一套低成本、高刻蚀选择比的厚铜牺牲层湿法刻蚀工艺,解决了低应力低刚度悬臂梁的应力控制,叠层光刻胶牺牲层制备三维微结构中叠层光刻胶前/后烘工艺、平坦化、湿法刻蚀技术,以及适用于三维金属微结构的低温高效湿法释放技术,为制备三维可动悬空金属微结构打下了基础。(4)器件的性能测试与单元结构表征。根据上述设计分析与集成制造技术,成功制备出了聚合物电热微驱动器、扭梁/悬臂梁双向双稳态机构以及集成式微继电器,并对其关键技术指标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双向双稳态微继电器的整体尺寸为5.2mm×2.2mm×0.12mm,在脉冲电流为80mA、占空比为20ms:180ms的条件下,其响应时间约为22.5ms,在一个驱动脉冲周期下的功耗是60mW;该继电器在开关状态保持过程中的功耗为0mW。综上所述,本论文所研制的双向双稳态MEMS继电器不仅具有集成化、体积小、快速响应、等特点,而且永磁锁定的设计使得微继电器有效实现了断/通电姿态保持,降低了器件的实际使用功耗。

二、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论文提纲范文)

(1)农村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农村中学物理教学现状
        1.1.2 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社会经济大背景
        1.1.3 本人的教学经历
    1.2 学科教学与职业生涯规划的融合
        1.2.1 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1.2.2 学科教学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合的作用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的方法
2 国内外中学物理学科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2.1 国外中学物理学科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2.2 国内农村初高中物理学科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
3 在物理学科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调查
    3.1 调查的对象
    3.2 调查的方法
    3.3 调查问卷研究分析
        3.3.1 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果
        3.3.2 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
4 在物理学科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研究
    4.1 我校初三物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设计
        4.1.1 初三物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渗透的目标
        4.1.2 初三年级物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设计
    4.2 我校高一物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设计
        4.2.1 高中物理学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渗透的目标
        4.2.2 在《超重与失重》一节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设计
    4.3 初三、高一物理学科教学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设计的启示
        4.3.1 初三、高一阶段物理学科教学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定位
        4.3.2 初高中物理学科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5 研究的结论和展望
    5.1 研究的结论
    5.2 我的研究成果与心得
    5.3 研究的展望
    5.4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1.《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中学校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调查问卷》
    2.学生初三上期物理课堂学习感悟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2)磁保持继电器回跳特性分析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磁保持继电器结构原理及动力学模型建立
    2.1 磁保持继电器结构原理及危害分析
    2.2 电磁系统数学模型建立
    2.3 机械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Ansoft Maxwell的磁保持继电器电磁激励力的研究
    3.1 电磁场分析的理论基础
    3.2 Ansoft Maxwell软件介绍
    3.3 基于Ansoft Maxwell的磁保持继电器电磁激励研究
    3.4 本章小结
4 磁保持继电器的多体动力学仿真
    4.1 磁保持继电器三维模型建立
    4.2 磁保持继电器多体动力学模型建立
    4.3 多体动力学模型参数调整及仿真设置
    4.4 仿真结果与回跳特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磁保持继电器动触点回跳特性试验研究
    5.1 试验目的及方案设计
    5.2 磁保持继电器振动测试系统搭建
    5.3 试验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高枝农作物或果树电动喷药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第一章高枝农作物或果树电动喷药机总体方案确定
    1.1 高枝农作物喷药机现状
    1.2 喷药机的总体方案分析
        1.2.1 电动无人机喷药方案
        1.2.2 电动喷药机+松风筒方案
        1.2.3 电动喷药机+钓竿式撑杆方案
    1.3 喷药机的主要部件选型
        1.3.1 喷药泵的选型
        1.3.2 蓄电池的选型
        1.3.3 喷药杆的选型
        1.3.4 喷头的设计与选型
        1.3.5 蓄电池控制器盒的设计
    1.4 喷药机的工作原理
    1.5 本章总结
2 第二章喷药机控制电路的总体方案确定
    2.1 喷药机控制电路总体方案设计
        2.1.1 现有喷药机控制电路与特点
    2.2 喷药机控制器电路的设计与验证
    2.3 喷药机控制器电路电源选型
        2.3.1 LM7812-0.5A三端集成稳压电源
        2.3.2 LM2596-12V-2A开关型稳压电源
    2.4 电压检测电路设计
        2.4.1 检测电路的工作原理
        2.4.2 检测电路的设计与试验
    2.5 逻辑运算电路设计
        2.5.1 逻辑运算电路功能特点分析
        2.5.2 逻辑运算电路设计
    2.6 控制器驱动电路设计
        2.6.1 光控固态继电器(SSR)驱动方案
        2.6.2 电磁继电器驱动方案
    2.7 本章总结
3 第三章喷药机试验
    3.1 喷药机控制器试验
        3.1.1 光控固态继电器(SSR)驱动控制电路试验
        3.1.2 电磁继电器驱动控制电路试验
    3.2 喷药机喷射性能试验
        3.2.1 喷药机喷射射程、高度性能试验
        3.2.2 喷药机喷射喷量性能试验
    3.3 结果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4)高压直流电磁继电器振动特性分析与试验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主要问题
2 高压直流继电器结构原理及运动分析
    2.1 高压直流继电器结构原理及危害分析
    2.2 继电器动力学运动方程
    2.3 高压直流继电器触点弹跳因素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Maxwell的继电器电磁激励力的研究
    3.1 软件介绍
    3.2 电磁场理论简介
    3.3 高压直流电磁继电器电磁激励研究
    3.4 仿真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节
4 高压直流电磁继电器的多体动力学仿真
    4.1 高压直流继电器三维建模
    4.2 高压直流电磁继模型建立
    4.3 仿真结果
    4.4 本章小节
5 高压直流电磁继电器动触点振动特性实验研究
    5.1 实验目的及方案设计
    5.2 高压直流电磁继电器振动测试系统搭建
    5.3 实验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高压直流继电器三维动态特性测试与仿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电器动态特性测试技术的研究概况
    1.3 立体视觉技术的研究概况
    1.4 虚拟样机技术研究概况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虚拟双目视觉原理的三维测试系统
    2.1 三维测试系统构建
    2.2 虚拟双目视觉原理
        2.2.1 摄像机数学模型
        2.2.2 摄像机标定
        2.2.3 三维重建方法
    2.3 测试系统精度分析与验证
        2.3.1 三维测试系统精度验证
        2.3.2 测试系统精度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压直流继电器三维动态特性测试与分析
    3.1 高压直流继电器结构和工作原理
    3.2 动态测试与三维重建
        3.2.1 图像采集和特征点提取与匹配
        3.2.2 摄像机标定
        3.2.3 三维重建结果
    3.3 触头系统三维动态特性测试结果与分析
        3.3.1 额定励磁电压下触头三维动态特性测试与分析
        3.3.2 不同励磁电压下桥式触头三维动态特性测试与分析
        3.3.3 高压直流继电器触头三维运动特性
        3.3.4 基于三维测试的触头运动可视化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弹簧系统力学特性研究
    4.1 弹簧工作原理分析
        4.1.1 触头弹簧的受力分析
        4.1.2 截锥螺旋压缩弹簧刚度分析
    4.2 基于有限元的弹簧系统建模与分析
        4.2.1 弹簧有限元建模与仿真
        4.2.2 弹簧仿真结果的验证
        4.2.3 弹簧有限元仿真结果分析
    4.3 反力弹簧结构参数对力学特性的影响
        4.3.1 簧丝直径对反力弹簧的影响
        4.3.2 有效圈数对反力弹簧的影响
    4.4 触头弹簧结构参数对力学特性的影响
        4.4.1 簧丝直径对触头弹簧的影响
        4.4.2 有效圈数对触头弹簧的影响
        4.4.3 弹簧中径对触头弹簧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压直流继电器虚拟样机三维建模与仿真
    5.1 高压直流继电器虚拟样机三维建模
    5.2 基于Maxwell的电磁机构瞬态场仿真
        5.2.1 三维瞬态磁场数学模型
        5.2.2 Maxwell仿真求解过程
        5.2.3 三维仿真结果分析
        5.2.4 电磁机构仿真模型的验证
    5.3 基于Adams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动态特性三维仿真分析
        5.3.1 Adams软件的简介
        5.3.2 Adams仿真求解设置
        5.3.3 基于Adams的触头三维动态特性仿真分析
    5.4 高压直流继电器弹簧设计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6)磁保持继电器动态合闸系统建模仿真及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磁保持继电器的研究现状
        1.2.1 测试系统与参数优化研究现状
        1.2.2 继电器的电磁仿真和动态建模仿真
        1.2.3 磁保持继电器抗干扰分析研究
        1.2.4 磁保持继电器的控制电路研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磁保持继电器分析与电磁仿真
    2.1 引言
    2.2 磁保持继电器动态过程分析
        2.2.1 研究对象简介
        2.2.2 电磁机构
        2.2.3 合闸过程触头弹跳分析
    2.3 磁保持继电器动态过程分析
        2.3.1 麦克斯韦理论基础
        2.3.2 边界条件
        2.3.3 网格划分
        2.3.4 仿真结果与对比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磁保持继电器动态合闸系统仿真及优化
    3.1 引言
    3.2 磁保持继电器动态数学模型
    3.3 动态合闸系统模型建立
        3.3.1 主电路模型
        3.3.2 机械运动模型
        3.3.3 原始系统模型
    3.4 模糊控制优化动态合闸系统
        3.4.1 模糊控制概述
        3.4.2 原始系统模型
        3.4.3 动态合闸系统仿真分析
    3.5 遗传算法优化模糊控制系统
        3.5.1 遗传算法简介
        3.5.2 遗传算法优化模糊控制规则
        3.5.3 动态合闸系统仿真与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改进型磁保持继电器样机设计
    4.1 引言
    4.2 硬件电路设计
        4.2.1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4.2.2 电源模块设计
        4.2.3 驱动电路模块设计
        4.2.4 控制芯片简介
        4.2.5 采样电路模块设计
        4.2.6 失压/欠压检测模块设计
    4.3 软件程序设计
        4.3.1 设计方案
        4.3.2 数据采集方案设计
        4.3.3 算法优化控制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改进型磁保持继电器样机实验测试
    5.1 改进型磁保持继电器样机制作
    5.2 触头弹跳波形分析
    5.3 失压/欠压保护功能测试
    5.4 自恢复功能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6.2 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小型密封继电器动态特性建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有限元法
        1.2.2 边界元法
        1.2.3 有限差分法(FDM)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
        1.3.1 密封电磁继电器结构失效分析
        1.3.2 密封电磁继电器接触失效分析
第二章 继电器
    2.1 引言
    2.2 继电器的发展史
    2.3 继电器的概述
    2.4 电磁继电器
        2.4.1 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2.4.2 电磁式继电器的组成结构
    2.5 电磁继电器电磁系统
        2.5.1 典型磁路系统
        2.5.2 气隙磁导计算
        2.5.3 电磁系统的基本特性
    2.6 继电器接触系统
        2.6.1 接触系统的基本特性
    2.7 静吸力特性与反力特性的配合
    2.8 建模对象
    2.9 本章总结
第三章 小型密封电磁继电器失效分析
    3.1 密封电磁继电器主要失效模式及分析方法
    3.2 密封继电器触点的失效机理
        3.2.1 电侵蚀及金属转移
        3.2.2 触点粘接
        3.2.3 触点熔焊
    3.3 提高电磁继电器触点可靠性途径
        3.3.1 触点材料选择
        3.3.2 触点系统可靠性设计
        3.3.3 工艺可靠性
    3.4 本章总结
第四章 小型密封电磁继电器仿真分析
    4.1 引言
    4.2 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简介
    4.3 ANSYS电磁场有限元分析
        4.3.1 导入模型添加空气模型
        4.3.2 分配材料属性
        4.3.3 网格划分
        4.3.4 加约束,载荷和求解
    4.4 有限元仿真分析
        4.4.1 静吸力特性仿真分析
        4.4.2 吸、反力配合分析
        4.4.3 磁通分布分析
        4.4.4 电磁铁运动特性分析
    4.5 仿真结果的分析与应用
    4.6 本章总结
第五章 小型密封电磁继电器触点粘结失效分析
    5.1 引言
    5.2 触点粘结失效改进试验
        5.2.1 2000年采取措施及验证
        5.2.2 2009年采取措施及验证
        5.2.3 2011年采取措施及验证
        5.2.4 造成粘结失效可能因素
    5.3 冷焊机理研究
    5.4 本章总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利用“积木化”思想培养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灵感
    1.2 物理核心素养与物理学科能力
        1.2.1 物理核心素养
        1.2.2 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学科能力
    1.3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
2 “积木化”思想
    2.1 “积木化”过程的内容
    2.2 “积木化”思想的特点和内容
    2.3 “积木化”思想的优势
3 “积木化”思想融入中学物理教学
    3.1 “积木化”思想融入教学的理论基础
    3.2 “有形积木”的实物搭建教学
        3.2.1 “有形积木”的特点和功能
        3.2.2 “有形积木”融入实物搭建
    3.3 “无形积木”的思维搭建教学
        3.3.1 “无形积木”的特点和功能
        3.3.2 “无形积木”融入思维搭建
    3.4 总结
4 “积木化”思想融入中学物理教学的实践研究
    4.1 “有形积木”实物搭建的实践案例
        4.1.1 以知识点“电磁继电器”为例
        4.1.2 以知识点“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表述”为例
    4.2 “无形积木”思维搭建的实践案例
    4.3 “积木化”思想融入中学物理教学的反思
5 总结展望
    5.1 研究的结论
    5.2 研究的创新点
    5.3 研究的不足
    5.4 对本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基于核心素养下物理学科能力的表现框架
附录2:《物态变化》归类的知识清单
附录3:《物态变化》零散的知识清单
附录4:部分学生绘制的作品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9)随机振动应力下电磁继电器接触可靠性试验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电磁继电器可靠性研究现状
    1.3 加速退化试验研究现状
        1.3.1 恒定应力加速退化试验
        1.3.2 步进应力加速退化试验和序进应力加速退化试验
    1.4 基于性能退化数据建模的研究现状
    1.5 论文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地铁用电磁继电器的失效机理分析
    2.1 引言
    2.2 电磁继电器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2.3 电磁继电器的性能参数
        2.3.1 电气性能参数
        2.3.2 时间性能参数
        2.3.3 机械性能参数
    2.4 地铁用电磁继电器的故障模式及失效分析
    2.5 电磁继电器接触失效机理分析
        2.5.1 电接触理论
        2.5.2 不同负载情况下电磁继电器触点失效模式
        2.5.3 电磁继电器在振动环境和工作负载下的接触失效机理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随机振动条件下电磁继电器步进应力加速退化试验方法
    3.1 引言
    3.2 地铁用电磁继电器步进随机振动应力加速退化试验方案设计
        3.2.1 试验应力水平
        3.2.2 试验样本量、试验时间和性能参数测试时间间隔
    3.3 地铁用电磁继电器通断控制和负载模拟方案
    3.4 地铁用电磁继电器的振动夹具设计
    3.5 电磁继电器性能表征参数测量方案
    3.6 试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4.1 引言
    4.2 Wiener过程退化模型
        4.2.1 Wiener过程
        4.2.2 试验数据正态分布检验
        4.2.3 可靠性建模
    4.3 加速模型
    4.4 参数估计方法及可靠性寿命计算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研究成果和参与项目

(10)电热驱动的双向双稳态微继电器及其集成制造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微继电器的研究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MEMS 简介
        1.1.2 MEMS 开关/继电器
    1.2 微继电器的研究进展
        1.2.1 静电驱动式微继电器
        1.2.2 电磁驱动式微继电器
        1.2.3 电热驱动式微继电器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新型电热微驱动器研究
    2.1 研究综述
        2.1.1 微驱动技术概述
        2.1.2 电热微驱动器(ETMA)研究进展
        2.1.2.1 双层膜式电热微驱动器
        2.1.2.2 U 型电热微驱动器
        2.1.2.3 V 型电热微驱动器
        2.1.3 综述小结
    2.2 新型电热微驱动器的设计
        2.2.1 结构设计
        2.2.2 材料选择
    2.3 新型电热微驱动器的理论分析与模型
        2.3.1 双层膜电热微驱动器的静态特性
        2.3.1.1 单层悬臂梁厚度t_2固定的情况
        A. 末端弯曲位移分析
        B. 末端等效力分析
        C. 对末端弯曲位移和等效力的综合讨论
        2.3.1.2 双层悬臂梁总厚度tA固定的情况
        A. 末端弯曲位移分析
        B. 末端等效力分析
        C. 对末端弯曲位移和等效力的综合讨论
        2.3.2 双层膜电热微驱动器的动态特性
        2.3.2.1 双层膜电热微驱动器的温度场分布
        2.3.2.2 双层膜电热微驱动器的热-机械耦合分析
    2.4 新型电热微驱动器的仿真分析与结构优化
        2.4.1 传统双层膜结构电热微驱动器的仿真分析
        2.4.2 内嵌式结构电热微驱动器的仿真分析
        2.4.3 三明治式多层膜结构电热微驱动器的仿真分析
        2.4.4 三种结构电热微驱动器的性能比较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新型双向双稳态机构研究
    3.1 双稳态机构研究综述
        3.1.1 双稳态机构概述
        3.1.2 双稳态机构的研究进展
        3.1.2.1 机械锁定型双稳态机构
        3.1.2.2 电热锁定型双稳态机构
        3.1.2.3 磁致锁定型双稳态机构
        3.1.2.4 多物理场耦合锁定型双稳态机构
        3.1.3 综述小结
    3.2 新型双向双稳态机构的结构设计
    3.3 新型双向双稳态机构的理论分析与力学模型
        3.3.1 十字形扭梁/悬臂梁机构的力学模型
        3.3.1.1 力学模型与分析
        3.3.1.2 对十字形扭梁/悬臂梁机构中各几何参数的讨论
        3.3.2 圆环形扭梁/悬臂梁机构的力学模型
        3.3.2.1 力学模型与分析
        3.3.2.2 对圆环形扭梁/悬臂梁机构中各几何参数的讨论
        3.3.3 菱形扭梁/悬臂梁机构的力学模型
        3.3.3.1 力学模型与分析
        3.3.3.2 对菱形扭梁/悬臂梁机构中各几何参数的讨论
        3.3.4 对三种支撑结构的扭梁/悬臂梁机构的综合讨论
    3.4 新型双向双稳态机构的仿真分析与结构优化
    3.5 新型双向双稳态机构的双稳态特性分析
    3.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多元材料兼容的集成制造工艺研究
    4.1 研究综述
        4.1.1 3-D MEMS 加工技术概述
        4.1.1.1 MUMPs 工艺
        4.1.1.2 SUMMiT V 技术
        4.1.1.3 EFAB 技术
    4.2 基于多元材料兼容的三维表面微加工技术
        4.2.1 多元材料兼容的材料设计与匹配设计
        4.2.1.1 多元材料兼容的表面微加工工艺的设计理念
        4.2.1.2 兼容性多元材料的选择与匹配设计
        4.2.1.3 本课题中所使用的多元材料兼容性问题
        4.2.2 基于多元材料兼容的牺牲层技术
        4.2.2.1 叠层光刻胶牺牲层技术
        4.2.2.2 厚铜牺牲层技术
        4.2.2.3 复合牺牲层技术
    4.3 基于多元材料兼容的三维微加工工艺的具体工艺研究
        4.3.1 叠层光刻胶牺牲层工艺中的烘胶问题
        4.3.2 低刚度悬臂梁微结构的应力控制
        4.3.3 多元材料界面间的平坦化技术
        4.3.4 改进的叠层种子层的湿法刻蚀
        4.3.5 三维悬空可动微结构的低温湿法释放技术
    4.4 双向双稳态继电器的集成制造工艺流程
        4.4.1 新型多层膜电热微驱动器的单项制备工艺流程
        4.4.2 新型双向双稳态机构的单项制备工艺流程
        4.4.3 双向双稳态微继电器的集成制造工艺流程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原型器件制备结果与性能测试
    5.1 新型电热微驱动器的制备结果与性能测试
        5.1.1 新型电热微驱动器的原型器件
        5.1.2 新型电热微驱动器的性能测试
        5.1.2.1 静态形貌观察
        5.1.2.2 动态位移响应测试
    5.2 新型双向双稳态机构的制备结果与性能测试
        5.2.1 新型双向双稳态机构的原型器件
        5.2.2 新型双向双稳态机构的性能测试
        5.2.2.1 静态形貌观察
        5.2.2.2 扭梁/悬臂梁双稳态机构的弹性系数测试
        5.2.2.3 动态特性表征
    5.3 永磁双向双稳态微继电器的制备结果与性能测试
        5.3.1 永磁双向双稳态微继电器的原型器件
        5.3.2 永磁双向双稳态微继电器的性能测试
        5.3.2.1 测试平台的搭建
        5.3.2.2 静态形貌观察
        5.3.2.3 双向双稳态特性的实现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主要结论
    6.2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6.3 对今后工作的展望
致谢
自传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村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研究[D]. 胡静.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2]磁保持继电器回跳特性分析与试验研究[D]. 白岩林.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9(07)
  • [3]高枝农作物或果树电动喷药机研究[D]. 王兴全. 成都大学, 2020(08)
  • [4]高压直流电磁继电器振动特性分析与试验验证[D]. 黄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9(07)
  • [5]高压直流继电器三维动态特性测试与仿真设计[D]. 张开淋. 福州大学, 2017(03)
  • [6]磁保持继电器动态合闸系统建模仿真及优化设计[D]. 车赛. 上海电机学院, 2020(01)
  • [7]小型密封继电器动态特性建模与分析[D]. 康平. 北京邮电大学, 2014(04)
  • [8]利用“积木化”思想培养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研究[D]. 龚曦曦.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9]随机振动应力下电磁继电器接触可靠性试验评价方法研究[D]. 吴聪聪. 浙江理工大学, 2020(06)
  • [10]电热驱动的双向双稳态微继电器及其集成制造工艺研究[D]. 吴义伯. 上海交通大学, 2011(01)

标签:;  ;  ;  ;  ;  

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