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区1282名中年知识分子健康状况分析

广州地区1282名中年知识分子健康状况分析

一、广州地区1282例中年知识分子健康状况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万岱,赵恩仁,田守仁,肖诰延[1](1983)在《广州地区1282例中年知识分子健康状况的分析》文中提出 我们于1983年上半年对广州地区1282例中年知识分子进行了健康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对 象 和 方 法 对象 广州电子计算机厂、有色金属研究

肖诰延,赵恩仁,田守仁[2](1983)在《用if—800微型计算机处理1282例中年知识分子体检数据》文中研究表明 体格检查是医院经常性的工作之一。对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往往可以提供有关疾病和年龄、职业、地域等诸因素的相互关系的资料,具有研究价值。但是当受检人数超过500人,而且每人检查的项目又较多时,这种统计处理变得非常繁复而极易出错。这时,一般不宜再沿用人工处理,而应该采用电子计算机处理。我院对广州地区知识分子集中的有色冶金研究院等十六个单位共1282例中年和个别老年

郭炜[3](2014)在《1978-1992年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的研究》文中提出1978年至1992年是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史上值得关注的一个历史阶段。拨乱反正政策的落实和新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出台都在这一关键时期成功地实践。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知识分子和知识分子问题,从理解和关怀的角度,主动改善与知识分子的关系,以解决知识分子实际困难入手,通过一系列政策的调整,不断创造有利于知识分子能力和作用发挥的条件和环境。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政策鲜明地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正逐渐把知识分子问题放在“安邦兴国”的高度,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基本方针指导下,以积极的态度解决知识分子问题,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国家利益与知识分子价值共赢的发展思路。中国共产党和知识分子的关系直接影响到知识分子能动作用的发挥,波及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种关系是通过知识分子政策不断进行调整的。这一时期,按国内环境背景,可以细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历史任务需要解决。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对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主要归纳如下:如何改善与知识分子的关系?如何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如何保障知识分子的权益?如何促进知识分子的发展?在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过程中,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形成和确立。本文将从国内环境背景中厘定知识分子政策出台的现实依据;对政策文本主要内容进行阐述,廓清不同时期问题集中的领域和政策调控的重点;通过搜集整理真实论据来反映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的实施效果并做简单评述。本文综合运用系统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在对大量材料进行梳理中完成对整体框架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全文由绪论、正文四章、结语组成。绪论部分,首先是阐释问题的提出、选题的意义。其次是界定相关概念,明确研究对象。再次是研究基础与学术史回顾。对本文理论性、科学性的必要支撑进行说明,并阐述深入研究的必要性。最后是介绍本文的主要内容、基本框架与创新之处,揭示本文的思考脉络与内在逻辑,并论证本文的研究价值。第一章首先对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的历史沿革进行阐述。之后,详解在拨乱反正背景下的知识分子政策。基于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正确认知,中国共产党从恢复知识分子名誉地位、改善知识分子待遇、重视知识分子培养、规范知识分子管理和使用几个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建立与知识分子的互信关系,为知识分子作用的发挥创造条件。第二章阐述在全面调整和改革开放的历史阶段,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中心任务和发展目标要求,秉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价值理念,中国共产党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高知识分子的地位和待遇、推进科教体制改革、加强知识分子队伍建设方面,积极做好相关工作的落实,为知识分子施展才华营造更为宽松的环境。第三章阐述在国内外政治局势趋于紧张、改革路遇深层次矛盾的困窘时期,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从而保证了政策的平稳发展。中国共产党从深化科技、教育、文化体制改革,高层次人才的优待、管理和使用,引导知识分子合理流动、保障知识分子权益几个方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全面优化环境,通过健全法制保障知识分子权益,为促进知识分子的全面发展开辟新路径。在第四章,笔者通过获取和整理能够反映当时知识分子政策实施情况的政策文本、国家财政投入、教科文卫事业发展、知识分子生存状态的相关数据样本,在实证研究视阈下进行分析与阐释,全面总结这一时期知识分子政策的绩效。最后,笔者结合实际,阐释“尊重”应有的涵义。本文得出如下结论:理解和尊重知识分子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和规律性,是知识分子政策制定的合理性和政策执行的实效性的前提。“尊重”的立意首先要从知识分子主体性要求出发,准确把握知识分子问题的实质,强化知识分子参与政策制定的作用,以此构建中国共产党和知识分子互利共赢的和谐关系。其次,“尊重”的内容要具体,尊重的层面要扩大。在实践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并立足于解决问题的需要,使政策内容具体化。要恰当地制定相关配套措施,使政策的执行具有可操作性。要针对不同群体、分类细化知识分子政策,使知识分子政策真正惠及到更多的领域和群体。再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与氛围的营造,要围绕知识分子问题的解决,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不断排解矛盾与阻障,积极创造知识分子作用发挥的条件。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需要有健全的经济体制、社会机制等方面的保障。要建立良好的运行、监督、反馈机制,保证政策效力的发挥和政策目标的达成。最后,要适应发展的需要,统筹现实需求,全面优化环境。要不断完善知识分子政策,保障知识分子权益,体现知识分子主体地位,创造人尽其才,各尽其能的良好局面。

崔周国,许军,吴伟旋,张远妮,苏淑文,黄小微[4](2015)在《广州市中青年知识分子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广州市中青年知识分子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中青年知识分子的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广州市2780名中青年知识分子并应用亚健康评定量表对其进行现场测试。结果中青年知识分子的亚健康评定量表总分为(58.23±10.83)分,生理、心理、社会亚健康子量表的得分分别为(58.13±16.90)、(55.19±11.55)、(62.41±14.01)分。城镇居民组与公务员组的亚健康状况较差,大学生组的亚健康状况最好(F=398.635,P<0.01);青年组的亚健康状况优于中年组(t=8.377,P<0.01);女性组的亚健康状况优于男性组(t=5.000,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职业、性别、婚姻状况、日均工作时间、早餐习惯、睡眠时间、久坐或长时间伏案与操作电脑情况、锻炼情况是广州市中青年知识分子亚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市中青年知识分子的亚健康状况,尤其是心理亚健康状况不够理想,并且差异较大。针对影响中青年知识分子亚健康状况的不同因素进行分析,可为提高中青年知识分子的健康状况提供依据。

许军,张远妮,杨宇花,姜虹,徐华丽,吴娴波,张翔,丘金彩[5](2016)在《广州市中青年知识分子生存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广东省广州市中青年知识分子生存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和提高其生存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广州市抽取2 645名中青年知识分子,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与健康有关生存质量测量评价量表(SF-36)进行现场测试。结果广州市2 645名中青年知识分子中,生存质量较差者占15.80%,一般者占66.55%,较好者占17.65%;中青年知识分子SF-36量表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得分和量表总分分别为(91.04±13.51)、(75.70±34.75)、(75.61±18.62)、(61.63±19.71)、(65.82±16.88)、(82.04±17.23)、(64.97±41.18)、(68.98±16.28)、(76.17±13.44)、(69.51±14.95)和(72.77±12.96)分;中年知识分子与青年知识分子生存质量得分比较,中年知识分子生理功能得分低于青年知识分子,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心理健康得分和量表总分均高于青年知识分子(均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育锻炼越多、睡眠时间越长、工作时间越短、常吃早餐、与家人朋友居住的青年知识分子生存质量得分越高;体育锻炼越多、睡眠时间越长的中年知识分子生存质量得分越高。结论广州市青年知识分子的生存质量较中年知识分子差;体育锻炼和睡眠时间是广州市中青年知识分子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娜仁[6](2012)在《陕西省中年科教知识分子高血压前期现况调查及其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明确陕西省中年科教知识分子高血压前期流行情况、分布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高血压前期中年科教知识分子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为该人群生活方式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1月~10月采用随机整群便利抽样方法,抽取陕西省陕北、陕南、关中地区1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927名中年科教知识分子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研究。采集研究对象社会人口学、家族疾病史、行为习惯、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等资料;测量研究对象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等体格指标。采用Epi 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7.0对资料进行分析。统计方法包括统计描述、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1.陕西省中年科教知识分子高血压前期发生率:被调查的927名中年科教知识分子(男462人,女465人),高血压前期发生率为32.5%,其中男性中年科教知识分子高血压前期的发生率为38.1%显着高于女性26.9%(P<0.0001)。不论男女,在35~49岁间,随着年龄的增加,高血压前期的发生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可是当年龄超过50岁时,高血压前期的发生率却呈下降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增龄(OR:1.065,95%CI:1.023~1.109)、男性(OR:1.648,95%CI:1.035~2.625)、有高血压家族史(OR:3.170,95%CI:2.203~4.563)、目前吸烟(OR:1.891,95%CI:1.117~3.200)、无午休习惯(OR:1.774,95%CI:1.193~2.639)、超重(OR:2.615,95%CI:1.689~4.048)、肥胖(OR:2.366,95%CI:1.052~5.302)、腹型肥胖(OR:2.787,95%CI:1.771~4.388)为中年科教知识分子发生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2.陕西省中年知识分子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本研究中927名陕西省中年科教知识分子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平均得分为(131.56±21.16)分,标准化后得分为(63.25±10.17)分,总体来说,生活方式处于良好水平。各维度得分标准化后排序,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自我实现、人际支持、营养、压力应对、健康责任、运动,各维度得分差异有显着意义(P<0.0001)。在正常血压、高血压前期、高血压三种不同血压状态下,女性健康责任、人际支持维度得分均显着高于男性(P<0.05)。3.高血压前期中年知识分子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本组高血压前期中年科教知识分子,无论男性或女性,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得分及健康责任、运动、营养、自我实现、人际支持、压力应对各维度的得分均低于正常血压者,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研究人群血压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负相关(收缩压Spearman’s r=0.279,P<0.01;舒张压Spearman’s r=0.227,P<0.01)。结论:1.陕西省中年科教知识分子高血压前期发生率较高,40-49岁、吸烟、有高血压家族史、超重/肥胖的男性科教知识分子更应该关注自身的血压。2.陕西省中年科教知识分子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水平仍待提高,其中运动仍旧是关注的重点,此外,男性在健康责任和人际支持方面也亟待加强、提高。3.和血压正常人群相比,高血压前期中年科教知识分子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各方面均明显较差,应鼓励其尽早改善生活方式,同时健康部门在开展该人群健康促进活动时,除了运动、营养,还应增加健康责任、人际支持、压力应对的宣教和指导。

范红[7](2007)在《长春市高校中年知识分子体育锻炼与健康现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校中年知识分子作为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先进科学技术的开拓者,高等人才的培养者,在现代化建设中是一支骨干力量,对于一个城市、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来讲都是重要的人力资源,其健康状况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先调查清楚高校知识分子体育锻炼和健康的现状,分析体育锻炼对高校知识分子健康的影响,从而唤起人们对高校知识分子的体育锻炼和健康问题重视,确保高校知识分子全面健康(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以求从总体上提高高校知识分子的健康质量。本研究就长春市高校理工、文、农、医、艺术、体育分类随机抽取六所学校,即吉林大学、长春师范学院、吉林农业大学、长春中医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吉林体育学院的高校中年知识分子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量表评定、体质(狭义上的身体或生理方面的)测定、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高校知识分子有关体育锻炼和健康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基本了解高校中年知识分子体育锻炼和健康的现状,初步研究清楚体育锻炼对高校中年知识分子健康的积极影响与促进作用。本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长春市高校中年知识分子体育锻炼现状以及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和体质现状不容乐观。(2)体育锻炼对高校中年知识分子的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和较大的促进作用。(3)长春市高校中年知识分子体育锻炼的运动量与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状况非常显着相关。不同运动量〔强度)的体育锻炼对高校知识分子的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效应和体质增强作用显着不同,中等到大运动量(强度)的体育锻炼的效果最好。

石冠辉[8](2016)在《马原先锋小说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20世纪80年代新时期文学中先锋小说潮流的开拓者,马原与其他先锋作家一道把新时期现代主义文学发展推向一个高潮,彻底扭转了当代文学的叙事观念。马原借鉴西方元小说经验,在创作中率先进行元小说文体实验,创作出先锋性十足的具有现代形式的小说作品,大大影响了其他先锋作家的创作。马原引领的艺术风格清晰的先锋小说潮流,是中国当代作家自我意识和文体意识的集中体现。马原小说颠覆了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创作范式和理念,引起当代文学对于形式的关注,促进了文学审美的回归,使当代文学进入一个关注形式的美学时代。先锋作家马原的文学创作理念具有明显的技术论色彩,他把小说艺术表现技巧看作小说创作的头等大事,他的不少小说都是形式化鲜明、风格化独特的作品。但马原并没有止步于对文学形式的追求,他在进行文体实验的同时,也对存在意义等终极问题进行追问和探索,虽然这一探索并没有进行到底,并结出和叙事实验一样丰硕的果实,但却走向了一条神秘主义的途径。马原的先锋小说在主题内涵方面表现出浓厚的神秘主义倾向,这既是作家的一个写作策略,也是其世界观在新时期发生重大转折和精神迷茫的折射。马原是复杂的,他的小说是丰富的,虽然马原的作品数量不多,但他的创作折射了一个时代文学急剧变迁的图景。从现代性视角出发,以马原20世纪80年代先锋小说为研究对象,本论文运用西方元小说理论分析马原小说文本,研究马原小说元小说叙事艺术的实践特征与原则,剖析其小说神秘主义精神走向的时代语境和哲学渊源。在此基础上,探讨马原先锋小说在艺术创作理念、写作姿态和文本表现等方面存在的种种矛盾和困境,从创作角度研究先锋小说开拓者马原的文学创作和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本文共分九个部分。首先概述马原先锋小说发展、文学史地位及其作为本论文选题依据和意义,介绍马原小说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研究采取的论述方法和创新点。其次梳理本论文涉及的现代性、审美现代性等概念,分析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与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之间的关系,并探析马原先锋小说生成的时代文化语境和文学背景。现代性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一种自发诉求,也是先锋小说发展的内在动力。新时期先锋小说的叙事转向,实际接续了20世纪30年代“新感觉派”代表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发展。第三部分论述马原小说创作的演变过程:早期沿袭传统现实主义写作,但在主题与叙事技巧方面初步显示出现代小说的某种气象;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马原开始在小说中进行文体形式创新的密集实验,创作出一系列先锋性色彩浓厚的作品。马原作为先锋小说家的成长及其形象建构,其间包括个人工作生活的特殊环境因素及其周围作家群体,文学刊物的推介,还有批评家群体的推波助澜等诸多影响因素。西方经典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中非主流的道家文化和老庄思想成为马原先锋创作的主要精神资源。第四部分追溯中西方元小说概念及发展历史,分析元小说理论及其内涵,进一步研究西方元小说与马原小说的区别与联系、元小说与中国当代先锋小说的关系。依据美国文论家布莱恩·斯通希尔的元小说理论,结合马原小说文本,分析马原元小说艺术实践中的文本倾向(主题美学风格)。第五部分总结马原元小说文本实践的创新性特征,结合马原小说文本创作的实践与批评,探讨马原小说叙事理论。第六部分追溯神秘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关系渊源,探讨马原先锋小说神秘主义的哲学基础及其创作思想,研究马原小说神秘主义表征及其实践。第七部分剖析马原先锋小说实践过程中在作家创作观、写作立场、写作实践和文本表现方面的悖论,具体表现为文以载道和艺术至上,叙事实验与经验世界,精英立场与大众立场,可写文本与可读文本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和悖论贯穿马原创作的整个历程,既成就了马原作为一个先锋小说家的文学史地位,也导致作家无法超越形式,突破自身的困境。第八部分概括马原在文体实验、故事价值、第一人称叙述、形而上主题挖掘、创作影响和职业作家意识等方面对推进当代小说现代形式发展的具体贡献、文学史意义和历史局限。最后通过总体考察马原写作姿态、价值意义、精神现象以及作品整体风貌,总结马原小说对当代文学现代化进程的意义,研判一个时代的文学写作意义和现代性展开过程,为当下写作提供借鉴和参照。

崔周国[9](2016)在《广州市中青年知识分子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研究目的采用亚健康评定量表(sub-Health measurement scale version 1.0,SHMS V1.0)为研究工具,在广州市内选取有代表性的5种职业人群为研究对象,对广州市中青年知识分子的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为促进和改善中青年知识分子的健康状况提供参考依据。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本研究在广州市范围内进行分层随机抽样,根据职业特征选取会计从业人员、大学生、公务员、护理人员以及城镇居民中的中青年知识分子5种人群,样本量为2640例。2.研究方法(1)操作性定义本次研究的知识分子是指受过大专以上高等教育的以及具有同等学力的脑力劳动者,其中青年知识分子为18-44岁,中年知识分子为45-60岁。(2)研究工具根据中青年知识分子的人群特征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共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人口统计学及生活方式因素。其中人口统计学因素包括:职业、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月收入、居住地、居住情况。生活方式因素包括:吸烟、喝酒、早餐习惯、睡眠时间、体育锻炼等;第二部分为亚健康评定量表(SHMSV1.0)。本研究以健康有关生存质量测量量表(Short Form SF-36)为效标。(3)质量控制本研究所使用的SHMS V1.0量表及其相关的应用获得过“86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广东省自然基金的资助,对于各种人群的亚健康测试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本课题研究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课题的抽样、调查、统计、分析均按照课题设计的方案逐步进行,研究过程科学严谨。在进行流行病调查前对数据调查员进行严格的调查前培训,保证被试者的测试质量。在调查结束后对问卷进行逻辑筛选,剔除完成率低于80%、填写质量不高者。采用Epidata 3.02建立数据库,按照双录入核对,保证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双侧检验水准α=0.05。(4)数据管理与统计处理采用Epidata3.02软件进行数据管理,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信效度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因子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本次调查在5种不同职业的人群中分别选取样本2640/5=528例,问卷发出2780份,回收2645份,回收率95.14%。有效问卷2645份,占回收问卷的98.83%,其中会计工作人员528人,占19.96%,大学生528人,占19.96%,公务员528人,占19.96%,护理人员528人,占19.96%,城镇居民533人,占20.18%;男958人,占36.21%,女1687人,占63.78%。2.应用SHMS V1.0量表评价广州市中青年知识分子亚健康状况的信度及效度分析(1)内部一致性信度本研究SHMS V1.0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02,生理子亚健康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数为0.844,心理子亚健康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数为0.725,社会亚健康子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数为0.857。(2)分半信度本研究的除了不参与各维度的原始粗分计算的四个亚健康总体评价指标(15、28、38、39)之外,将剩下的35个条目分成相对等份的两份,一份含17个条目,另一份含18个条目。统计结果显示两等份量表的Spearman-Brown相关系数为0.741,Guttman Split-Half系数为0.712。(3)效标效度量表的效标效度以F-36量表总分为效标。统计结果显示SHMS V1.0量表总分与F-36量表总分相关系数为0.801(P<0.01)。(4)结构效度本研究结果显示SHMS V1.0量表内各条目与其所属维度的相关系数较高,成较高的相关性,而与其他维度的相关系数较低,P值均小于0.01。各维度与其所属子量表的相关数较高,而与其他的子量表的相关系数较低,P值均小于0.01。(5)因子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KMO值为0.931,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P<0.01.这表明本数据非常适用于因子分析。经主成分分析提取7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63.94。经最大方差旋转后,分析结果提示;第1个、第2个和第5个公因子可解释为身体运动功能P3、心理症状M2、正向情绪M3、认知功能M3、社会适应S1。第3个公因子可解释为维度社会资源与社会支持S2。第4个公因子可解释为维度器官功能S2。第6个公因子可解释为维度身体症状P1。第7个公因子可解释为维度精力P4。3广州市中青年知识分子SHMS V1.0得分情况广州市中青年知识分子SHMS V1.0总分得分为(58.23±10.83)分,生理亚健康子量表得分为(58.13±16.90)分,心理亚健康子量表得分为(55.19±11.55)分,社会亚健康子量表得分为(62.41±14.01)分,SHMS V1.0的九个维度中,精力维度得分最高,得分为(71.89±21.15),心理症状维度得分最低,得分为(49.11±19.44)。4广州市中青年知识分子亚健康状况的单因素分析不同职业的分组中,大学生的生理亚健康子量表、心理亚健康子量表以及总分得分最高,而公务员和城镇居民生理亚健康子量表、心理亚健康子量表以及总分得分显着低于其他组(P<0.01)。女性知识分子三个子量表以及量表总分得分均高于男性(P<0.01)。在年龄分组上,青年组除了社会亚健康子量表得分低于中年组外,其余得分均要高于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婚、离婚组的整体亚健康状况较好,其得分要高于已婚、丧偶和未婚同居组(P<0.01)。月收入、居住地、居住情况对广州市中青年知识分子亚健康状况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多,生理亚健康子量表、心理亚健康子量表以及总分得分逐渐降低(P<0.001)。不吸烟组生理亚健康子量表、心理亚健康子量表以及总分得分高于吸烟组,社会子量表得分小于吸烟组(P<0.01)。喝酒情况对各量表得分影响不明显(P>0.05)。在早餐组,随着吃早餐频次的增加,心理亚健康子量表、社会亚健康子量表、量表总分得分上依次递增(P<0.01)。在睡眠时间组,生理亚健康子量表和总分得在睡眠时间长组高于睡眠时间短组(P<0.01)。在锻炼组,锻炼频次高组量表总分得分以及社会亚健康子量表得分要高于锻炼频次少组(P<0.01)。从不久坐或长时间伏案与操作电脑组和总是久坐或长时间伏案与操作电脑组各子量表得分及量表总分均低于其他组(P<0.01)。5广州市中青年知识分子影响亚健康状况的多因素比较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职业、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工作时间、早餐、睡眠时间、久坐或伏案工作、运动锻炼9个因素是影响广州市中青年知识分子亚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P<0.05)。6广州市中青年知识分子的亚健康状况及其发生率情况分析广州市中青年知识分子总体在重度亚健康,和中度亚健康两个阶段。中青年知识分子的亚健康发生率为73.4%,其中重度亚健康发生率为22.6%,中度亚健康发生率为41.0%,轻度亚健康发生率为9.8%。7对策与建议(1)建立健全保障制度,从管理端维护健康水平①公务员:政府首先应不断地完善公务员的绩效薪酬体系,使其拥有更多的经济资源来投入到自身的健康维护中,同时要建立其健康档案,定期的监测公务员的各项身体功能数据,制定出适合本单位公务员的健康促进计划。然后,应大力引进先进的工作流程和使用更加现代化的工作系统,以使公务员在不影响工作质量的同时,节省出更多休息或娱乐的时间,以恢复和提高其较差的心理健康。②护士:医院的管理人员可以为本院的医护工作者开通心理服务专线,对于工作压力过大、或在紧急事故中(如医患纠纷)出现的心理障碍进行及时疏导。医院管理人员还应在院内积极的开展各种形式的促进医患关系、医医关系和谐的讲座或培训,邀请病患、学者、医护工作者以及媒体同时参加。③大学生:学校管理人员应继续维持和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具体的措施可以加强膳食管理,对公办食堂的餐饮进行合理的营养搭配,可以增加心理、卫生和职前培训类的课程,可以在学校或学校之间举办各种体育赛事、文艺交流活动以加强大学生解决矛盾,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④会计: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主管会计人员应给予会计工作者更好更舒适的工作环境以缓解其紧绷的心理状态,其次在工作之余应组织本单位内的会计人员进行适量的体育运动以消除精神疲劳和提高身体机能。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主管会计人员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应培训其部门内会计工作人员的心理素质。⑤广州市城镇居民中的其他中青年知识分子:在本次研究中的亚健康状况总体得分最低的是城镇居民组。政府及用人单位应加大对中青年知识分子健康水平的关注,通过更广泛的调查,更多人群的测试来探索影响中青年知识分子健康状况的深层次原因,并通过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改善其健康状况。(2)中青年知识分子要从自身做起提高自我保健意识①充分理解与重视亚健康中青年知识分子自身要充分理解亚健康的概念以及重视亚健康的存在,一旦出现视力下降、食欲下降、疲劳的程度增加、健忘、失眠、怕冷怕风、工作效率下降、情绪失衡或波动较大等现象时应格外注意。尤其当察觉亚健康来临或加重时,应积极的寻求医疗服务。②积极寻求医疗服务我国的传统医学不同于西医,在诊断上,可对亚健康的各个阶段给出相应症候的解释。对于处于中重度亚健康患者。当亚健康缠身时,中青年知识分子可积极寻求中医药服务,同时中青年知识分子也应该积极的学习一定的中医药知识,尤其是中医药在养生方面的很多优良传统。③远离危害因素,加强调节能力释放或缓解压力的形式应当是健康的,有意义的。要避免不良的嗜好或低级的娱乐方式,同时应坚决抵制社会上其他不良诱惑的侵蚀。中青年知识分子在日常的工作与学习中应加强自身调节压力的能力,当压力过大影响到正常的学习与工作时,中青年知识分子应主动采取措施(如,向父母倾诉、请求同事和领导给予工作上的帮助、暂时离职等)加以调节。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遵循适合人类的作息时间表,其次从事必要的体育锻炼活动,将注意力从繁琐的学习或工作中转移出来,最后在饮食方面应注意营养的全面与均衡,三餐营养要合理,饮食要多样化,多吃蔬菜水果,常吃奶类豆类,少吃油腻辛辣。结论:1、SHMSV.10量表应用于广州市中青年知识分子有着良好的信度与效度;2、广州市中青年知识分子SHMSV1.0总分得分为(58.23±10.83)分,生理亚健康子量表得分为(58.13±16.90)分,心理亚健康子量表得分为(55.19±11.55)分,社会亚健康子量表得分为(62.41±14.01)分;3、广州市中青年知识分子总体处在中度亚健康和重度亚健康范围,中青年知识分子的亚健康发生率为73.4%,其中重度亚健康发生率为22.6%,中度亚健康发生率为41.0%,轻度亚健康发生率为9.8%;4、影响广州市中青年知识分子的主要因素有: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工作时间、早餐、睡眠时间、久坐或伏案工作、运动锻炼;5、针对中青年知识分子这一特殊群体从管理层以及个体自身两个角度提出改善中青年知识分子的对策及建议;

沈捷[10](2016)在《记忆的青春 ——知青记忆的建构和传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上山下乡运动,知青一代作为特殊年代接受特殊教育的一群年轻人,经历了一段特殊人生。本研究选择在大规模上山下乡运动发端近50周年,知青一代领导人步入政坛的当下时间节点,阐述普通知青对插队记忆的建构和传承。研究借助社会记忆理论框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以深度访谈法为主,辅以参与观察和文献研究法,重点突出两个研究问题:一是当下知青记忆的建构和评价,二是知青记忆的多主体传承。论文在对相关议题进行再诠释的过程中,一方面补充和修正了前人研究的不足,另一方面积极开拓新的研究视角。论文由研究缘起、文献综述、研究设计、正文、结语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正文讨论知青个体记忆和集体记忆的相互关系;阐释知青记忆的主线——“受苦”和理性选择,以及青春有悔/无悔评价背后的复杂动因;解说有关知青记忆的自我传承、家庭代际传承和物化传承。本研究力求深入而全面地讨论知青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的相互建构,既探求形形色色知青个体记忆的共性特点,也从群体内部分析不同知青次群体和个体或明显或隐晦的记忆差异。就知青群体而言,其集体记忆蕴含在千差万别的个体故事叙述中。在知青记忆的叙事建构里,他们的诉苦主题为下乡之苦和城乡之别。在“诉苦”的集体记忆强音之下,个体记忆的“微光”依然时时闪现,集体主义、大公无私等精神在生存理性面前或多或少受到了压制。不过尽管诉苦和生存理性是知青记忆的两条主线,但正因为受苦深重才启动了生存理性,最终的诉说还是落脚于“苦难”的主旨。在知青记忆的评价建构里,本研究力求多向度解读青春“无悔”抑或“有悔”的争议。从人生价值角度而言,知青对插队生涯的评价包含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双重评判标准。从生命历程理论角度来看,知青的下乡经历和后知青时代的人生历程都影响其对知青生涯的评价。再者,美化青春记忆的现象在近年步入老年阶段的知青群体中日渐流行。他们在怀旧与乡愁交织的情绪下生发了对青春岁月的眷恋。而作为在两种意识形态夹缝里存活的群体,知青又不得不以美化或规避过往伤痛的姿态来保持认同一致。从知青记忆的传承来看,知青不仅积极进行自我记忆的传承,也开拓家庭记忆传承渠道,并与政府、市场合力推动知青物化记忆的流传。知青自身的记忆传承包括身体和文本两种传承方式。而在知青记忆的家庭代际传承里,苦难记忆、有悔/无悔记忆和“知识改变命运”记忆是传承的三大主题。“青二代”对知青记忆有一定的情感附着,但物质生活和价值观差异、“文化反哺”现象令知青记忆的代际传承面临挑战。就知青记忆的物化传播而言,知青群体对记忆流传的需求与政权合法性需求、市场经济利益需求一起,共同推动了知青物化记忆的传承。政府和市场以知青博物馆、纪念碑、主题器物售卖等方式把控重塑记忆的话语权,但也遭遇知青群体和非知青群体的话语解构。论文的结语部分进一步探究知青记忆的建构性和官方知青记忆与延安记忆的勾连。知青记忆的建构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社会变迁而改变,具有当下性特征,也不乏连续性。知青记忆的建构性也意味着不存在绝对真实的知青记忆。而当下出于维护政治秩序的需要,拥有知青经历的现任国家领导人对知青记忆进行筛选,将其与延安精神紧密勾连,形成对延安记忆和知青记忆的双重再建构。不过受访知青的记忆建构并未受官方记忆掌控。

二、广州地区1282例中年知识分子健康状况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州地区1282例中年知识分子健康状况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3)1978-1992年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与选题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三、研究现状与理论背景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五、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
第一章 1978—1982 年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的历史沿革
        一、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对知识分子及知识分子问题的认识
        二、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共对知识分子的“团结、教育、改造”政策
        三、五十年代中后期中共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经验与教训
    第二节 1978—1982 年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的背景
        一、“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重危害
        二、拨乱反正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与社会关系的调整
        四、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改革开放的开启
    第三节 1978—1982 年中共领导集体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
        一、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三、最大限度汇聚知识分子发挥作用
    第四节 1978—1982 年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的主要内容
        一、恢复知识分子名誉和地位
        二、改善知识分子的待遇
        三、重视知识分子的培养
        四、规范知识分子的管理和使用
    第五节 1978—1982 年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小结
        一、正确认识知识分子和知识分子问题
        二、改善知识分子待遇,构建良好信任关系
        三、服务建设需要大规模造就知识分子队伍
第二章 1983—1988 年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
    第一节 1983—1988 年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的背景
        一、改革开放全面展开
        二、科教领域改革全面启动
        三、改革衍生问题的全面调整
    第二节 1983—1988 年中共领导集体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
        一、提高知识分子待遇,加大科教投入
        二、利用国外智力,扩大对外开放
        三、推进体制改革,创造知识分子作用发挥的环境
    第三节 1983—1988 年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的主要内容
        一、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二、提高知识分子的地位和待遇
        三、推进科教体制改革
        四、加强知识分子队伍建设
    第四节 1983—1988 年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小结
        一、科教改革拓展知识分子作用空间
        二、反思现实困境,调整知识分子政策
        三、综合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加强知识分子队伍建设
第三章 1989—1992 年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
    第一节 1989—1992 年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的背景
        一、平息政治风波与领导层的平稳过渡
        二、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
        三、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第二节 1989—1992 年中共领导集体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
        一、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二、知识分子作用的发挥是衡量党的领导水平的重要标志
        三、不断深化改革,全面优化环境
    第三节 1989—1992 年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的主要内容
        一、深化科技、教育、文化体制改革
        二、高层次人才的优待、管理和使用
        三、引导知识分子的合理流动
        四、保障知识分子权益
    第四节 1989—1992 年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小结
        一、深化改革为知识分子解缚松绑
        二、以激励政策为核心的高层次人才的管理与使用
        三、推动科技立法,保障知识分子权益
第四章 从数据看 1978—1992 年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的实施效果
    第一节 政策文本相关数据研究
        一、关于组织领导
        二、关于激励政策
        三、关于人才流动
    第二节 国家财政投入相关数据研究
        一、关于财政科技拨款
        二、关于国家教育支出
        三、关于文教科卫事业投入
    第三节 教科文卫事业发展相关数据研究
        一、关于教育发展
        二、关于科技发展
        三、关于文化卫生事业发展
    第四节 知识分子生存状态相关数据研究
        一、关于知识分子变化
        二、关于知识分子的荣誉奖励
结语“尊重”知识分子的当代解读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4)广州市中青年知识分子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对象与方法
    1.1操作化定义
    1.2抽样设计
    1.3研究工具
    1.4质量控制
    1.5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广州市中青年知识分子的基本情况分析
    2.2广州市中青年知识分子SHMS V1.0得分情况
    2.3广州市中青年知识分子亚健康状况的单因素分析
    2.4广州市中青年知识分子影响亚健康状况的多因素比较分析
3讨论

(5)广州市中青年知识分子生存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2方法
    1.3统计分析
2 结果
    2.1一般情况
    2. 2中青年知识分子生存质量得分情况( 表1)
    2. 3 广州市不同特征中青年知识分子生存质量得分情况比较
        2.3.1不同特征青年知识分子生存质量得分情况比较(表2)
        2.3.2不同特征中年知识分子生存质量得分情况比较(表3)
    2.4广州市中青年知识分子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4)
3 讨论

(6)陕西省中年科教知识分子高血压前期现况调查及其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0 引言
    1.高血压前期研究现状
    2.中年知识分子健康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研究现状
    3.中年知识分子高血压前期研究现状
1 引言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工具
    3.2 体格检查
    3.3 诊断标准和判断标准
    3.4 资料处理和数据分析
    3.5 质量控制
4 结果
    4.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4.2 高血压前期发生率、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4.3 高血压前期中年科教知识分子健康促进生活方式
5 讨论
    5.1 中年科教知识分子高血压前期流行现状分析
    5.2 中年科教知识分子高血压前期相关影响因素
    5.3 中年科教知识分子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分析
    5.4 高血压前期中年科教知识分子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分析
小结
    1 本研究主要结论
    2 本研究特色
    3 本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7)长春市高校中年知识分子体育锻炼与健康现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
    1.3 国内高校中年知识分子的健康状况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理论基础
        1.4.1 健康概念的研究现状
        1.4.2 生理、心理、社会健康之间的关系
    1.5 体育锻炼的研究现状
        1.5.1 体育锻炼的评价
        1.5.2 体育锻炼与健康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长春市高校中年知识分子体育锻炼现状分析
        3.1.1 长春市高校中年知识分子体育锻炼的动机
        3.1.2 长春市高校中年知识分子体育锻炼实施的设施条件
        3.1.3 长春市高校中年知识分子体育锻炼的形式
        3.1.4 长春市高校中年知识分子体育锻炼的现状
        3.1.5 长春市高校中年知识分子体育锻炼的评价指标分析
    3.2 长春市高校中年知识分子健康现状分析
        3.2.1 长春市高校中年知识分子健康现状调查
        3.2.2 长春市高校中年知识分子健康状况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8)马原先锋小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依据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一章 时代语境与美学之源
    第一节 现代性及相关概念辨析
        一、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内涵
        二、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及其文学艺术
    第二节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与新时期先锋小说潮流的勃兴
        一、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发展
        二、新时期先锋小说潮流的兴起
第二章 马原知识谱系、创作历程及其先锋作家形象建构
    第一节 作家知识谱系及其创作主体身份觉醒
        一、西方经典文学对马原的影响与接受
        二、作家创作主体身份觉醒
    第二节 马原小说创作概观
        一、初期写实主义的惯性写作
        二、中期密集性先锋文体实验
        三、中后期形式创新的焦虑与纠缠
    第三节 马原先锋作家形象建构
        一、先锋作家形象前史
        二、文学刊物的推介之功与批评家的权威性阐释
第三章 马原先锋小说叙事艺术实践
    第一节 西方元小说与中国当代先锋小说
        一、西方元小说发展
        二、元小说与当代中国先锋小说
    第二节 马原元小说文体艺术实践及其风格
        一、叙述过程中叙述者角色的多元化“凸显”
        二、反传统、颠覆性元小说主题特征
        三、夸示、暧昧与游戏性语言风格
        四、空间叙事与无穷套的小说结构
        五、“抽象化”、“人为虚构化”和“幽灵化”人物形象
第四章 马原先锋小说创新及其叙事理论
    第一节 马原元小说文体创新性
        一、多重层次的复杂叙述结构
        二、“故事”讲述与“时间”主题的凸显
        三、超验的极致化美学
        四、极力渲染的“性”和“偶然性”主题
        五、“互文性”小说文本网络
    第二节 马原小说叙事理论及方法
        一、马原小说功能观及其“真实性”文学理念
        二、偏重“技术论”的小说叙事方法
第五章 马原先锋小说神秘主义精神内涵
    第一节 神秘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
    第二节 马原“泛神论”神秘主义哲学及其神秘主义创作取向
    第三节 马原先锋小说的神秘主义表征及实践
        一、西藏神秘自然、文化和生命的渲染与张扬
        二、玄机制造与梦幻叙事的叙述策略
第六章 马原先锋小说悖论与现代性困境
    第一节 创作观的矛盾:“艺术至上”与“文以载道”的悖论
    第二节“十字街头”:精英、个人化写作与大众写作的纠缠
    第三节“批评的提醒”:元小说文体实验与经验世界的悖论
    第四节 纠缠的文本:可写文本与可读文本的悖论
第七章 当代文学地图中的马原
    第一节 20世纪文学史“有马原的风景”
    第二节 马原现象成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广州市中青年知识分子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国内外概况
    3 现阶段研究的问题
    4 研究设想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第三章 结果
    1 一般情况
    2 应用SHMS V1.0量表评价广州市中青年知识分子亚健康状况的信度及效度分析
    3 广州市中青年知识分子SHMS V1.0得分情况
    4 广州市中青年知识分子亚健康状况的单因素分析
    5 广州市中青年知识分子影响亚健康状况的多因素比较分析
第四章 讨论
    1 应用SHMS V1.0量表评价广州市中青年知识分子亚健康状况的信效度
    2 广州市中青年知识分子的总体得分情况分析
    3 不同人口统计学因素对广州市中青年知识分子亚健康状况的影响
    4 不同生活方式因素对广州市中青年知识分子亚健康状况的影响
    5 对策与建议
第五章 小结
    1. 本研究的结论
    2.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10)记忆的青春 ——知青记忆的建构和传承(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问题和背景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知青领导人积极重构知青记忆
        二、知青群体进入回忆黄金期
        三、笔者缘何研究知青记忆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意义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回顾
    第一节 社会记忆研究
        一、记忆概念的界定和记忆类型的阐述
        二、社会记忆的文献综述
    第二节 知青研究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知青研究的文献综述
    第三节 知青:社会记忆的当代叙事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知青研究对象的选取过程
        二、研究对象的介绍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深度访谈
        二、参与观察
        三、文献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
        一、理论框架
        二、研究思路
第四章 知青的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
    第一节 知青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的互动
        一、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的互动
        二、知青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的互动
    第二节 知青集体记忆的形成
第五章 知青记忆的叙事建构:受苦与理性选择
    第一节 苦难记忆研究和理性选择理论
        一、苦难记忆的研究
        二、理性选择理论
    第二节 知青记忆的下乡之苦
        一、强制性集体下乡与个体理性选择
        二、劳作与生活之苦
        三、竞争上调与个体理性选择
    第三节 知青记忆的城乡之别
        一、贫困乡村
        二、被农民排斥
        三、与农民修复关系的努力
        四、无法调和的城乡差异
第六章 知青记忆的评价建构:受苦与有悔/无悔的关联
    第一节 下乡受苦是否值得:生命价值视野下的“有悔”与“无悔”
        一、个体生命价值理论
        二、知青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
        三、知青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
    第二节 苦感与生命历程的关联:生命历程视野下的“有悔”与“无悔”
        一、生命历程理论
        二、下乡经历与有悔/无悔的关联
        三、后知青时代社会阶层分化与有悔/无悔的关联
    第三节 “无悔”话语背后的美化青春现象
        一、距离之美
        二、自由之美
        三、认同和谐之美
第七章 知青记忆的传承
    第一节 知青个体和群体的记忆传承
        一、知青的身体记忆传承
        二、知青的文本记忆传承
    第二节 知青记忆的代际传承
        一、知青记忆的家庭传承内容
        二、知青记忆代际传承面临的挑战
        三、知青记忆代际传承的可能性和价值意义
    第三节 知青物化记忆传承的兴起:个体、政府与市场的分歧和媾和
        一、知青记忆的传承形式与传承主体
        二、知青群体对政府和市场介入物化记忆的需求
        三、政府和市场对知青物化记忆的主导
        四、受众对知青物化记忆的解构
第八章 结语:个体苦难与集体政治的互构
    第一节 知青记忆研究的结论与不足
        一、知青记忆的叙事建构
        二、知青记忆的评价建构
        三、知青记忆的传承
        四、研究的不足
    第二节 知青记忆的建构性
        一、知青记忆的变迁性
        二、知青记忆的当下性
        三、知青记忆的延续性
        四、知青研究的真实性
    第三节 官方知青记忆与延安记忆的勾连
        一、上山下乡运动对延安记忆的重构
        二、当下官方以延安精神重塑知青记忆
        三、官方知青记忆对口述记忆的影响
参考文献
附录1:知青访谈名录
附录2:知青访谈提纲
致谢

四、广州地区1282例中年知识分子健康状况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广州地区1282例中年知识分子健康状况的分析[J]. 张万岱,赵恩仁,田守仁,肖诰延.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1983(04)
  • [2]用if—800微型计算机处理1282例中年知识分子体检数据[J]. 肖诰延,赵恩仁,田守仁.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1983(04)
  • [3]1978-1992年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的研究[D]. 郭炜. 中共中央党校, 2014(11)
  • [4]广州市中青年知识分子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崔周国,许军,吴伟旋,张远妮,苏淑文,黄小微. 中国医药导报, 2015(30)
  • [5]广州市中青年知识分子生存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 许军,张远妮,杨宇花,姜虹,徐华丽,吴娴波,张翔,丘金彩. 中国公共卫生, 2016(01)
  • [6]陕西省中年科教知识分子高血压前期现况调查及其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研究[D]. 娜仁. 第四军医大学, 2012(02)
  • [7]长春市高校中年知识分子体育锻炼与健康现状的研究[D]. 范红. 东北师范大学, 2007(05)
  • [8]马原先锋小说研究[D]. 石冠辉. 兰州大学, 2016(08)
  • [9]广州市中青年知识分子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崔周国. 南方医科大学, 2016(02)
  • [10]记忆的青春 ——知青记忆的建构和传承[D]. 沈捷. 南京大学, 2016(05)

标签:;  ;  ;  ;  

广州地区1282名中年知识分子健康状况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