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尔泰山震旦系微古植物的发现

新疆阿尔泰山震旦系微古植物的发现

一、新疆阿尔泰山震旦系微古植物的发现(论文文献综述)

高玲玲[1](2020)在《新疆阿尔泰南缘西段金及铜锌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文中提出阿尔泰南缘地处中亚造山带西段、西伯利亚板块和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汇聚带北缘。区域地质构造发展大体经历了:前震旦纪古陆形成阶段,震旦纪-晚古生代早期洋盆形成、俯冲和闭合演化阶段,晚古生代中晚期大陆板块碰撞阶段,中生代亚洲大陆边缘以及新生代陆内造山四个复杂演化阶段,是我国重要的贵重、有色和稀有金属矿集区。阿尔泰南缘西段以发育金、铜-锌多金属矿床为特色,矿床成因类型主要包括早中泥盆世-早石炭世VMS型矿床和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中温热液脉型两种。其中VMS型主要代表矿床有阿舍勒铜锌矿床和萨尔朔克金-多金属矿床;中温热液脉型矿床包括多拉纳萨依金矿、托库孜巴依金矿、金坝金矿等。区内VMS型矿床主要产于阿舍勒组一套火山沉积岩/次火山岩中,成矿作用大体经历了早期海相火山喷气-同生热液沉积和晚期变形变质热液叠加作用;中温热液脉型矿床主要产于玛尔卡库里韧性剪切带的次级断裂中,成矿作用一般经历了岩浆热液和变质热液作用。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VMS型矿床矿石及其石英脉中主要发育大量富液相包裹体(LV型)、少量富气相包裹体(VL型)及含子矿物包裹体(S型)。包裹体均一温度由早到晚逐渐降低,盐度也逐渐减小,由初期中温、低盐度的H2O-CO2-NaCl体系演化为后期低温、低盐度的H2O-NaCl体系热液;同位素C、H、O及流体包裹体综合研究表明:在成矿初期时成矿流体为岩浆来源,后期成矿流体中混入了海水;S、Pb同位素数据暗示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热液和地层中。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发育的包裹体类型主要有富液相包裹体(LV型)、富气相包裹体(VL型)、含CO2包裹体(LC型)和纯CO2包裹体(C型)。包裹体均一温度由早到晚逐渐降低,盐度逐渐减小;成矿流体从中温、低盐度的H2O-CO2-NaCl体系逐渐演变为低温、低盐度的H2O-NaCl体系热液。稳定同位素C、H、O研究表明:金矿早期的成矿流体为岩浆来源,中期晚期不断有大气水混入,由S、Pb同位素数值暗示金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热液和地层。对研究区内主要矿床开展了系统的岩浆岩、火山岩和次火山岩锆石U-Pb定年及黄铁矿Re-Os同位素定年研究结果显示,VMS型矿床的成矿时代分别为:阿舍勒铜锌矿床(342Ma)和萨尔朔克金多金属矿床(383Ma);中温热液脉型矿床的成矿时代为:多拉纳萨依金矿、托库孜巴依金矿、金坝金矿(300290Ma)。上述成果表明研究区内存在两期成矿作用,分别是(1)早中泥盆世-早石炭世大洋板块不断向北俯冲在西伯利亚块板的构造背景之下的矿化;(2)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板块碰撞后伸展构造背景有关的矿化。区内不同类型矿床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空间上,VMS型及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分别产于阿舍勒组和托克萨雷组,并且矿床的分布与北西向延伸的断裂同向,构造不同程度控制、影响矿床的产出,金矿床往往沿着侵入体边缘分布,围岩蚀变发育并有一定的分带性且对于矿体的分布有一定的指示性。时间上研究区中存在两期成矿作用,分别是380340Ma的铜-锌金多金属矿化以及290300Ma的金矿化。在系统总结了研究区内金及铜-锌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标志的基础上,利用ArcGIS平台,采用“阿尔泰南缘西段金及铜锌多金属预测概念模型”,建立研究区不同类型矿床成矿预测空间数据库。在空间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成矿信息的提取、分析及靶区圈定。以定量化空间数据分析和集成方法为主线,开展了区域金、铜-锌及多金属矿床、地质、化探以及遥感综合信息成矿预测,圈定金成矿远景区5处,铜-锌多金属成矿远景区4处。

王乐民,赵同阳,朱志新,郑加行,唐智,韩琼,李崇博,王拓,刘静雯[2](2016)在《新疆阿尔泰山地区“喀纳斯群”的形成时代及其解体方案初论》文中研究说明对阿尔泰山西段不同地区喀纳斯群自然岩石组合、变质变形特征进行初步梳理和研究。认为其整体上表现为变质程度深浅不一的巨厚复理石建造。将喀纳斯群自下而上解体为依列克塔斯组片麻岩-混合岩建造、贝留特组结晶片岩建造、苏木代尔格组浅变质中细粒碎屑岩建造、哲里开特组浅变质细碎屑岩沉积建造。通过对沉积层序的分析研究,认为喀纳斯群古沉积环境为被动大陆边缘相浅海—半深海的陆棚边缘环境,沉积时限应早于古亚洲洋和蒙古湖区洋盆的闭合时间(早奥陶世),时代为震旦纪—早寒武世。

王广耀,张玉亭[3](1983)在《新疆阿尔泰山震旦系微古植物的发现》文中研究说明 1978—1979年,新疆地质局区调大队六分队在阿尔泰山北部中、苏边界一带,发现大量的震旦纪微古植物,这对阿尔泰山震旦纪地层的确定与对比,古地理的分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阿尔泰震旦系的微古植物是地质局科研所彭昌文分析鉴定,邢裕盛、高林志复查。 在哈拉斯北剖面,根据岩性、微古植物及层序归纳为5套,自上而下为: 上覆地层:上奥陶统

董增产[4](2020)在《中国阿尔泰造山带富蕴-青河地区古生代地质演化及其对古亚洲洋增生造山过程的约束》文中指出阿尔泰造山带作为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古亚洲洋俯冲增生的地质历史,是研究增生型造山作用的关键地段。本文选择中国阿尔泰造山带东段富蕴-青河地区作为研究区,以哈巴河群变沉积岩和古生代岩浆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岩石学、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组成分析等工作,研究中国阿尔泰造山带古生代构造演化,约束古亚洲洋在中国阿尔泰地区的俯冲极性、弧盆系发育史、板片回撤及古大洋闭合等一系列重要地质问题,获得以下主要认识和成果:(1)哈巴河群是阿尔泰造山带最大规模的沉积地层,有助于揭示阿尔泰早古生代构造属性。然而,基于对哈巴河群形成时代及成因环境的不同认识,存在阿尔泰造山带是前寒武纪微陆块、被动陆缘和古生代岩浆弧等不同观点。青河地区哈巴河群新的年龄数据表明,该套地层最大沉积年龄427±13Ma,侵入其中的侵入岩形成时代为405±3Ma,约束青河地区哈巴河群形成于晚志留至早泥盆世之间(427405Ma),之后经历了中泥盆世区域变质作用(383±9Ma)。绝大多数碎屑锆石εHf(t)值为正(+0.22+15.29),结合年代学、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揭示哈巴河群源自不成熟的新生地壳,以早古生代岩浆岩碎屑为主,并且含有少量古老地壳物质,是弧前沉积的产物,进而推测中国阿尔泰造山带具有早古生代过渡型岩浆弧构造属性,类似于日本弧,均残留了古老地壳物质,是西伯利亚南缘由于Rodinia大陆裂解而裂离出来的一个微陆块,之后由于古亚洲洋早古生代俯冲增生而活化。(2)泥盆纪是古亚洲洋俯冲增生的主要阶段,是阿尔泰造山带主要的岩浆作用期。富蕴—青河地区岩浆岩广泛发育,是研究地壳增生方式和俯冲极性的理想场所。本文对研究区内的辉长岩、闪长岩,花岗岩和流纹岩开展系统的研究性工作。测年结果表明这些岩浆岩形成于415382Ma之间,从北西往南东逐渐变年轻。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其具有弧岩浆属性;从南东到北西花岗岩中K2O、大离子亲石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逐渐增加,Ni、Co、Sr含量逐渐减少,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化规律,指示洋壳向北东的俯冲极性。锆石εHf(t)值均为正,由北西向南东明显增高,从+1.56+6.98逐渐变化为+11.21+15.89,二阶段模式年龄逐渐变小,从1.3-0.9Ga逐渐变化为0.660.43Ga,结合古生代岩浆岩从阿尔泰造山带北西向南东迁移的特征,揭示泥盆纪存在俯冲板片向南西的回撤。(3)古亚洲洋的闭合时间争议较大。中国阿尔泰造山带南部发育大量的A型和I-A过渡型花岗岩,是造山作用结束的标志。青河地区额尔齐斯断裂内部及北侧出露花岗岩和少量闪长岩,新的测年数据表明这些岩体形成于286269Ma之间。花岗岩岩体高硅,富碱(K2O+Na2O=5.84%8.72%),低钙(Ca O=1.293.76%),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微量元素显示Ba、Sr、P、Ti、Nb、Ta亏损,Eu明显负异常(δEu=0.460.78),10000×Ga/Al=2.852.47,反映A2型花岗岩特征,可作为阿尔泰碰撞造山作用结束的标志。另外,这些岩体εHf(t)值介于+4.04+11.78,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分别变化于880694Ma、923633Ma、875555Ma、1030635Ma,揭示其源区主要由新元古代幔源物质或新生地壳组成。结合区域上同时代、同构造位置富碱性(A型)花岗岩研究结果,认为青河中酸性岩体成因与地幔岩浆底侵早期下地壳有关,指示阿尔泰造山带于早二叠世(286280Ma)已经结束了碰撞造山作用,处于伸展的构造背景,(4)中国阿尔泰造山带古生代构造演化是古亚洲洋俯冲增生过程的响应。本文通过研究哈巴河群形成时代、源区性质、沉积特征、形成环境,结合早古生代岩浆岩时空分布规律,确认阿尔泰早古生代发育活动陆缘的沟—弧—盆体系,进而约束阿尔泰造山带具有过渡型岩浆弧属性;在晚古生代泥盆纪,由于俯冲板片向南西回撤,产生由北西向南东逐渐变年轻的岩浆岩,表现为侧向加积的地壳生长方式;至早二叠世额尔齐斯洋已经关闭,阿尔泰与准噶尔两大块体碰撞并转入伸展的构造背景,致使大规模的A型或碱性花岗岩沿额尔齐斯断裂上涌。因此,中国阿尔泰造山带古生代构造演化是对古亚洲洋俯冲增生过程较为完整的记录。

李会军,何国琦,吴泰然,吴波[5](2006)在《阿尔泰—蒙古微大陆的确定及其意义》文中提出中国阿尔泰具有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基底,其间可能经历了四次主要地质事件,对阿尔泰前寒武系的研究是确定阿尔泰—蒙古微大陆存在的基础;哈巴河群时代为震旦纪-中奥陶世,延伸约1500km,对哈巴河群时代及其规模的讨论是确定阿尔泰—蒙古微大陆存在最重要的依据;东锡勒克组为两大陆碰撞后松弛阶段的产物,白哈巴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环境,对东锡勒克组和白哈巴花岗岩的研究是确定阿尔泰—蒙古微大陆存在的重要依据。通过上述三方面的研究明确了阿尔泰—蒙古微大陆的存在,并厘定了它的南北边界,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哈巴河群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阿尔泰—蒙古微大陆是一个主要由元古宇物质组成的不成熟的微大陆。

杨更[6](2013)在《新疆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特征、成因分析及发展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布尔津县境内,北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蒙古三国毗邻。公园内地质遗迹景观类型多样、保存系统完整、分布集中,以喀纳斯湖、第四纪冰川地貌和河湾景观为特色,是距今约二百万年以来的第四纪时期,经由构造、冰川、流水共同作用形成的,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科普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新疆是我国地质遗迹景观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与丰富的地质遗迹景观相比,新疆地质公园的建设还很不足。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是新疆最早建立的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发展势头迅猛,目前已成为新疆的龙头景区。但是,在喀纳斯旅游开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地质公园的保护、科普和旅游开发不能协调发展的问题,缺少从旅游地学和地质公园的角度进行系统的研究,严重的制约了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有鉴于此,论文选择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开展研究,对于促进喀纳斯地质公园的全面协调发展和世界地质公园的申报,促进新疆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地质公园的建设,促进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分为三个部分共七章,第一部分对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的自然地理、地质背景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建立了地质遗迹景观的分类体系,重点研究了地质遗迹景观特征和成因演化,开展了地质遗迹景观的对比分析与定性、定量评价;第三部分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公园“保护、科普和旅游”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模式(PST模式)。通过上述系统的综合研究,论文取得的主要认识和结论如下:(1)首次系统的分析了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形成的地质背景。喀纳斯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在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经历了两大阶段:第一阶段,前第四纪地质时期,是地质遗迹景观的物质基础和构造格架形成的阶段;第二阶段,第四纪地质时期,是地质遗迹景观最终形成的阶段,这一阶段,新构造运动、第四纪冰川作用、流水作用,共同构成了地质遗迹景观形成的动力。(2)运用最新的旅游地学理论和地质公园研究成果,提出了地质遗迹景观的分类方案,将地质遗迹景观划分为7大类26类61亚类。并运用这一分类方案,将喀纳斯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景观划分为5大类12类21亚类310余处景观,并进一步组合为湖泊景观、冰川地貌和河流景观3类共4个地质遗迹景观组合带,首次建立了喀纳斯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景观体系。(3)从地质遗迹景观的角度,深入、系统的分析了喀纳斯湖地质遗迹景观的湖泊地貌形态、水位水体和沉积物特征。在此基础上,系统的分析了喀纳斯湖形成的地质条件,首次建立了公园“构造-冰川-湖泊”的地质遗迹景观演化体系,分析了地质遗迹景观演化过程与发展趋势,认为新构造运动自始至终控制着湖泊的发展和演化,湖泊的形成起源于上新世末-更新世初古阿尔泰山准平原的解体,在中更新世多次冰川作用(冰川侵蚀和冰川堆积的共同作用)的塑造下,于晚更新世形成了喀纳斯湖。湖泊形成后继续发展演化,水位下降、面积缩小,形成了今天的形态,并且湖盆的断陷作用还在持续,湖泊还在进一步发展之中。(4)从地质遗迹景观的角度,按冰川侵蚀地貌、冰川堆积地貌、冰缘地貌,系统的描述了公园内的冰川地貌特征,并首次对地质公园内的57处冰斗、63处冰川湖泊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综合已有研究成果,将地质公园的第四纪冰川作用划分为三期:中更新世的倒数第三冰期;晚更新世早期的倒数第二冰期;以及晚更新世末的末次冰期(喀纳斯冰期),其中末次冰期又划分为两个阶段:早阶段和晚阶段。在此基础上,系统的分析了第四纪冰川地貌的形成和演化过程。(5)对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进行了国内外对比,对比认为,公园喀纳斯湖是我国第二深的淡水湖,第四纪冰川地貌代表了亚洲阿尔泰山地独特的地质风景,是世界中高纬度内的大陆性山岳冰川地貌的典型代表。在此基础上,首次从保护价值、科普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三个方面,对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建立了地质遗迹景观的评价体系,评价确定出公园主要的地质遗迹景观(群)93处,其中2处为世界级地质遗迹景观,6处为国家级地质遗迹景观。(6)在对喀纳斯地质公园开发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地质公园的发展现状和喀纳斯的实际情况,首次提出了地质公园的“保护、科普和旅游”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模式(PST模式),包括3项系统10大工程6项保障措施。三大系统是相互作用、有机组合的,其中,保护是前提、科普是基础、旅游开发是保障。

赵同阳,朱志新,韩琼,郑加行[7](2016)在《新疆阿尔泰山西段喀纳斯群碎屑锆石LA-ICP-MSU-Pb测年及地质意义》文中指出喀纳斯群分布于阿尔泰山西段,下部为片麻岩-结晶片岩建造,上部为一套巨厚的浅变质碎屑岩建造,其沉积时限一直争议较大。通过对禾木乡南侧喀纳斯群哲理开特组变质砂岩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获得碎屑锆石年龄集中分布在(509.1±8.5)Ma,代表其沉积下限,最古老锆石年龄约为18.98亿年,反映喀纳斯群具古元古代沉积物。结合侵入喀纳斯群的410475 Ma的中酸性岩体,认为喀纳斯群沉积时代应为中晚寒武世(475509 Ma)。

康志宏[8](2011)在《准噶尔盆地古生代沉积演化特征》文中提出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北部,面积13×104km2。目前已发现30多个油气田,经多年研究认为该盆地具有前南华系结晶变质基底,在纬向、西域系和NE向构造体系控制下,发育广泛的古生代沉积。其特征:南华-奥陶纪为裂陷-克拉通盆地的深海-浅海相沉积;志留-泥盆纪挤压克拉通盆地为较深海沉积;石炭-二叠纪为克拉通内坳陷盆地浅海-陆相沉.

卢苗安[9](2007)在《天山东段盆山构造格局的多期演变》文中提出天山东段地区以其典型的盆山构造格局成为理解地处大陆腹部的新疆及中亚地区大陆构造演化及其地球动力学机制的重要窗口。通过对天山东段的博格达山及其两侧的准东盆地和吐哈盆地的沉积、构造演化及其地球动力学机制演变的全面综合研究,本论文获得了如下主要认识:天山东段及其邻区盆山相间的大陆地质构造格局在晚古生代即已基本建立,这是古亚洲洋主体的闭合所导致的独特而复杂中亚型造山作用的结果,其后这种盆山构造格局又经历了复杂的多期演变。运用构造沉积单元分析的方法,根据13个构造层的等厚图和沉积相图等原始资料,很好地恢复了准东盆地不同时期的盆地原型,并将盆地演化划分为六个具不同沉积建造和构造改造特点的阶段。准东盆地原型的重建工作揭示准东盆地块次级沉积中心形态和长轴方位处于不断的变化,尤其以吉木萨尔凹陷表现最为显着,对基底、盖层沉积构造的详细研究表明这与块体的连续旋转有关,尤其是在区域地球动力学环境发生重要变化的海西末期—印支期。隆、凹呈棋盘格状相间是准东地区构造格局最主要的特点。不同的构造组合还在准东地区形成了克拉美丽断裂带、奇台凸起基底深大断裂、三台凸起边界断裂和帐北断褶带等几个典型的构造样式和构造变形带,它们是准东盆地复杂构造演变的重要几何学动力学边界和应变记录。印支—燕山期在西伯利亚板块和中朝板块南北汇聚形成亚洲大陆的过程中,位于挤压前缘西端的准东地区在构造应力的集中作用和两侧以扭压变形为主的克拉美丽断裂带和博格达山前断裂带夹持下,近三角形的准东地块发生了向西的构造逃逸,逃逸前缘的挤压则形成了帐北断褶带这一大型逆冲—后冲型断展复合褶皱。至于准东逃逸构造于中晚侏罗世表现最为强烈并得以定型的原因,这可能与东部鄂霍茨克洋的最终关闭和西伯利亚板块与蒙古—华北联合板块的会聚碰撞的触发有关。根据对现今博格达造山带内出露的古生代沉积物的层序划分对比研究,重建了晚古生代以来各地史期博格达地区的古地理格局,认为可以划分为地球动力学特征完全不同的西大构造演化阶段,即海西期的古博格达陆内裂谷和印支期以来近周期性复活再隆的(古)博格达板内造山带。海西期博格达地区的沉积层序结构特征与世界典型裂谷沉积体系组成及其三维展布模型相类似,自下而上逐渐由滨浅海相火山喷发—碎屑岩和碳酸盐建造过渡为深水海盆复理石建造至顶部的海陆交互相—近海河湖相碎屑岩沉积,完整地记录了古博格达裂谷从初始断陷→强裂陷→收缩的演化历程。古博格达裂谷的展布大体与今博格达山体叠合,其形态特征与世界典型的大陆裂谷也较相似,在横剖面上表现为半地堑形态,南、北两坡出现地形和沉积的分异,但具对应可比性。沿其走向裂谷可划分为极性交替、沉积构造演化特征具明显差异的乌鲁木齐—奇台一带的西段和木垒—七角井一带的东段,东西分段间以大河沿—木垒转换带为过渡。根据晚古生代古博格达裂谷向西与依连哈比尔尕残余洋盆没有沉积建造演化直接对应性、向东受克拉美丽—麦钦乌拉—哈尔里克碰撞造山带阻截终止,裂谷启动东段比西段早、裂陷更复杂强烈等特征,论文研究认为古博格达裂谷属于碰撞谷类型,是石炭纪准噶尔—吐哈陆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强烈会聚碰撞时在克拉美丽—麦钦乌拉—哈尔里克板块缝合造山带前缘形成的剪刀状开口伸入准噶尔—吐哈陆块内部的张裂。根据露头层序分析,晚古生代古博格达裂谷回返隆升形成造山带以来,博格达地区先后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和喜山期这三个阶段的复活再隆及伴随的剥蚀夷平作用。从盆山耦合角度出发,论文中先后采用了盆地充填地层格架、不整合面、粗碎屑楔状体、沉积型式、水系型式、碎屑组分、沉积速率、地层磁性以及岩浆活动等一系列不同尺度的沉积响应标识反演了造山带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及特征,并强调指出构造是控制盆山格局演变和层序发育的主控因素。以完整横跨博格达山的鄯善—高泉达坂—木垒公路地质剖面为基础,结合沿造山带其它十余条短程横剖面的观测成果,认为现今巍峨隆起的博格达造山带构造样式总体表现为以一系列纵向大断裂(带)为骨架,不同断块自造山带轴部分带、分层分别向南北两侧逆冲叠置的双向背冲推覆构造,它和山前坳陷的脆性逆冲推覆构造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逆冲系统。上述双向背冲推覆构造是由古博格达半地堑型裂谷演化成的大型厚皮反转构造,并非简单地仅形成于晚新生代喜山运动的一期构造变形中,其主体结构构造形成于印支期—燕山期,而在喜山运动中得到最终强化定型,是古生代末期以来博格达地区多阶段构造复活造山作用的最终记录。根据博格达造山带在挤压隆升同时往往同步叠加有走滑作用、山前盆地次级沉积中心往往具定向迁移等特征,发现博格达地区存在丰富的应变分配现象,博格达造山带地史期间多期复活造山的主导机制是构造扭压作用,因此是典型的扭压造山带,具狭窄的带状山链地貌。进一步分析并认为右行构造扭压作用是印支期古博格达裂谷闭合反转造山的主要机制,而燕山—喜山期则表现为左行扭压造山作用。天山东段的盆山构造格局自晚古生代开始出现以来,长期处于区域构造会聚挤压状态和板内构造环境,历了复杂的多期多旋回演化,论文将该区盆山构造格局演化的主要特点概括为如下五点:1)、与板块聚散直接相关的构造作用是控制盆山格局演化的主要因素;二、盆/山的地理展布往往长期继承而相对稳定;三、位于块体边缘的深大断裂(带)往往是制约盆山构造演化的重要变形边界条件;四、走滑、扭压、旋转及构造逃逸是盆山构造演化中块体间调整与相对运动的重要形式;五、盆山构造的多期演变是对区域构造演化的灵敏反映。研究东天山地区晚古生代以来盆山构造格局演化特征,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其演化的具体过程,更是为了认识控制这一过程尤其是多旋回复杂板内构造变形的主要因素与机制,这对进一步认识中亚及亚洲地区的区域构造演化也是极好的补充与借鉴。将论文研究区盆山构造格局的演化置于更大范围的北疆甚至更广阔的中亚地区的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内,可以很好地帮助鉴别其主要特征及其背后的地球动力学机制,甚至进一步指导区域地质及类似构造区的地质研究。论文最后即以此法尝试着对盆山构造演化的5个不同阶段进行了探索研究,取得了两个值得进一步探索的结论:A、早印支期,与今类似的陆内盆山构造格局在北疆地区开始出现,在北疆及更广阔的中亚甚至全球范围内均存在大规模的韧性走滑剪切作用及其夹持下的块体旋转作用,这些现象可能都与当时南北大陆间相对运动所导致的泛大陆巨型剪切作用有关(the Pangea megashear)。B、中侏罗世晚期,在北疆地区普遍发生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和盆山格局变革,尤以准东地区的构造逃逸为着。已有研究多认为其动力源自亚洲大陆南缘的板块碰撞,与特提斯洋的闭合有关;但是论文作者强调指出北部鄂霍茨克洋的闭合和西伯利亚板块向南的构造挤压是当时重大变革的构造驱动,根据当时在北疆—兴蒙地区有规律展布有一系列与北部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Amuria板块随其间的鄂霍茨克洋闭合而发生的强烈碰撞汇聚作用具成因联系的逆冲、走滑、逃逸、岩浆活动、造山带隆升与盆地沉降等强烈复杂的构造地质现象,作者提出动力学模式认为当时在环西伯利亚地区曾发育有一个与今青藏高原相类似的古蒙古高原。

彭昌文[10](1989)在《新疆白哈巴地区哈巴河群的微古植物及其地层意义》文中指出新疆白哈巴地区哈巴河群属于地槽型浅海复理石沉积,厚度巨大.无生物化石,根据岩性对比前人曾划为下—中奥陶统、寒武系—中奥陶统等.现已发现丰富的微古植物化石.计17属、34种,并可与国内外对比,故将哈巴河群归属震旦系.

二、新疆阿尔泰山震旦系微古植物的发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疆阿尔泰山震旦系微古植物的发现(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阿尔泰南缘西段金及铜锌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序言
    1.1 研究区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
    1.2 论文选题依据
    1.3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3.1 同类型金矿床、铜锌多金属矿床成矿理论研究现状
        1.3.2 国内外矿床成矿预测研究现状
        1.3.3 研究区金、铜多金属矿床研究现状
        1.3.4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拟解决关键问题
        1.4.3 技术路线
    1.5 完成工作量
    1.6 取得的主要认识及创新点
        1.6.1 主要认识
        1.6.2 创新点
第2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1.1 元古界
        2.1.2 古生界
        2.1.3 中生界
        2.1.4 新生界
    2.2 区域构造
        2.2.1 褶皱构造
        2.2.2 断裂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3.1 早古生代侵入岩
        2.3.2 晚古生代侵入岩
        2.3.3 中生代侵入岩
    2.4 区域矿产
        2.4.1 早古生代矿床
        2.4.2 晚古生代矿床
        2.4.3 中-新生代矿床
第3章 研究区主要矿床地质特征
    3.1 VMS型矿床
        3.1.1 阿舍勒铜锌矿床
        3.1.2 萨尔朔克金多金属矿床
    3.2 中温热液脉型矿床
        3.2.1 多拉纳萨依金矿
        3.2.2 托库孜巴依金矿床
        3.2.3 金坝金矿
第4章 主要矿床成因研究
    4.1 VMS型矿床
        4.1.1 阿舍勒铜锌矿床
        4.1.2 萨尔朔克金多金属矿床
    4.2 中温热液脉型金矿
        4.2.1 多拉纳萨依金矿
        4.2.2 托库孜巴依金矿
        4.2.3 金坝金矿
第5章 区域构造演化及金、铜多金属成矿作用模式
    5.1 区域金、铜多金属成矿作用构造背景
        5.1.1 阿舍勒铜锌矿床
        5.1.2 萨尔朔克金及多金属矿床
        5.1.3 多拉纳萨依金矿床
        5.1.4 托库孜巴依金矿床
        5.1.5 金坝金矿床
    5.2 区域构造演化与金、铜多金属成矿作用模式
        5.2.1 早古生代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5.2.2 晚古生代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5.2.3 中生代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第6章 区域金、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
    6.1 区域金、铜多金属成矿作用条件
        6.1.1 VMS型矿床成矿地质条件
        6.1.2 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
    6.2 金、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
        6.2.1 VMS型金、铜-锌多金属矿
        6.2.2 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
        6.2.3 矿床空间分布及产出规律
        6.2.4 矿床时间演化规律
    6.3 金、铜多金属矿床找矿标志
        6.3.1 VMS型矿床的找矿标志
        6.3.2 中温热液脉型金矿找矿标志
    6.4 区域金、铜多金属矿床成矿预测
        6.4.1 成矿预测空间数据库建设
        6.4.2 成矿相关信息提取、分析及靶区圈定
        6.4.3 预测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新疆阿尔泰山地区“喀纳斯群”的形成时代及其解体方案初论(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
2 喀纳斯群解体方案
    2.1 依列克塔斯组
    2.2 贝留特组
    2.3苏木代尔格组
    2.4哲里开特组
3 喀纳斯群变质作用特征
4 喀纳斯群沉积环境讨论
5 喀纳斯群时代确定和区域对比
6 结论

(4)中国阿尔泰造山带富蕴-青河地区古生代地质演化及其对古亚洲洋增生造山过程的约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 完成工作量
    1.4 研究成果及展望
        1.4.1 阿尔泰造山带构造属性的确认
        1.4.2 揭示了泥盆纪洋壳俯冲极性及板片回撤的动力学过程
        1.4.3 额尔齐斯洋闭合时间的确定
        1.4.4 古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对古亚洲洋俯冲增生过程的约束
        1.4.5 增生型造山带地壳结构及演化研究及展望
第二章 区域地质特征
    2.1 构造背景
    2.2 地层特征
    2.3 岩浆岩特征
第三章 哈巴河群研究及其对阿尔泰造山带构造属性的约束
    3.1 哈巴河群岩石学特征
        3.1.1 青河南区
        3.1.2 青河北区
    3.2 哈巴河群地球化学
        3.2.1 青河南区
        3.2.2 青河北区
    3.3 锆石U-Pb年学和Hf同位素组成
        3.3.1 青河南区
        3.3.2 青河北区
    3.4 哈巴河群形成时代
    3.5 哈巴河群变质时代
    3.6 哈巴河群源区性质
    3.7 哈巴河群成因及构造背景
    3.8 阿尔泰造山带构造属性
第四章 研究区晚古生代岩浆事件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4.1 泥盆纪岩浆岩成因对于大洋岩石圈板片后撤的指示
        4.1.1 岩石学特征
        4.1.2 岩石地球化学
        4.1.3 形成时代
        4.1.4 岩石成因类型及构造背景
        4.1.5 对俯冲极性和板块后撤的指示
    4.2 早二叠世中酸性侵入岩成因研究及其对后造山环境的启示
        4.2.1 岩石学特征
        4.2.2 岩石地球化学
        4.2.3 年代学及Hf同位素
        4.2.4 岩体形成时代及意义
        4.2.5 岩体成因类型
        4.2.6 岩浆成因
        4.2.7 构造环境及地壳生长
第五章 阿尔泰造山带古生代构造演化史
第六章 古亚洲洋增生造山过程在中国阿尔泰造山带东段的响应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分析方法
    附录2 分析数据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1.发表学术论文
    2.申请(授权)专利
    3.参与科研项目及科研获奖
致谢
作者简介

(6)新疆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特征、成因分析及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1.1 地质公园是开展旅游地学研究的最佳平台
        1.1.2 旅游地学研究对地质公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1.3 喀纳斯是开展地质公园综合研究的理想地区之一
        1.1.4 项目支撑
    1.2 国内外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研究进展
        1.2.1 地质遗迹景观研究现状
        1.2.2 地质公园研究现状
        1.2.3 新疆地质遗迹与地质公园研究现状分析
    1.3 新疆喀纳斯地质公园研究进展
        1.3.1 喀纳斯地质公园科学研究史概述
        1.3.2 主要研究成果综述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研究特色及创新点
第2章 公园概况
    2.1 位置及交通概况
    2.2 自然地理条件
        2.2.1 地貌特征
        2.2.2 气候特征
        2.2.3 河、湖与水文特点
        2.2.4 土地与土壤特征
        2.2.5 生物
    2.3 社会经济条件
第3章 地质遗迹景观的地质背景
    3.1 大地构造与构造层特征
    3.2 前第四纪地质
        3.2.1 地层
        3.2.2 岩浆岩
        3.2.3 地质构造
        3.2.4 区域地质发展史
    3.3 第四纪地质与新构造运动
        3.3.1 第四纪堆积物特征
        3.3.2 公园及邻区新构造运动
第4章 地质遗迹景观分类体系
    4.1 地质遗迹景观分类方案
        4.1.1 主要分类方案简述
        4.1.2 地质遗迹景观分类方案
    4.2 地质遗迹景观分类
    4.3 地质遗迹景观组合与景区划分
        4.3.1 地质遗迹景观组合
        4.3.2 地质公园景区划分
    4.4 其他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4.4.1 自然景观
        4.4.2 人文景观
第5章 主要地质遗迹景观特征及成因分析
    5.1 喀纳斯湖泊景观
        5.1.1 特征
        5.1.2 喀纳斯湖的形成与演化
    5.2 第四纪冰川地貌景观
        5.2.1 第四纪冰川地貌特征
        5.2.2 冰川地貌的形成演化和第四纪冰期划分
    5.3 河流景观
        5.3.1 河流景观特征
        5.3.2 河流景观的形成与演化
第6章 地质遗迹景观对比评价
    6.1 地质遗迹景观对比
        6.1.1 喀纳斯湖的对比
        6.1.2 第四纪冰川地貌的对比
    6.2 地质遗迹景观评价
        6.2.1 地质遗迹景观定性评价
        6.2.2 地质遗迹景观定量评价
第7章 喀纳斯地质公园发展模式研究
    7.1 地质公园的发展现状
        7.1.1 地质公园的建设目标和要求
        7.1.2 地质公园的发展现状
        7.1.3 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的发展现状
    7.2 地质公园发展模式研究
        7.2.1 “PST”可持续发展模式
        7.2.2 “PST”可持续发展模式三大系统间的关系
    7.3 保护系统
        7.3.1 地质遗迹景观保护工程
        7.3.2 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7.3.3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
        7.3.4 人文景观保护工程
    7.4 科普系统
        7.4.1 科学研究工程
        7.4.2 科学考察工程
        7.4.3 科学普及工程
    7.5 旅游开发系统
        7.5.1 旅游产品工程
        7.5.2 客源市场开拓工程
        7.5.3 旅游设施建设工程
    7.6 保障措施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附录 A 主要的地质遗迹景观照片
附录 B 其它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照片

(7)新疆阿尔泰山西段喀纳斯群碎屑锆石LA-ICP-MSU-Pb测年及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
2 样品岩石学特征
3 测试方法及测试成果
    3.1 测试方法
    3.2 测试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8)准噶尔盆地古生代沉积演化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基底岩系
2 古生代沉积演化特征
    2.1 南华-奥陶纪
        2.1.1 南华-寒武纪
        2.1.2 奥陶纪
        2.1.2. 1 早奥陶世
        2.1.2. 2 中奥陶世
        2.1.2. 3 中晚奥陶世
        2.1.2. 4 晚奥陶世
    2.2 志留-泥盆纪
        2.2.1 志留纪
        2.2.1. 1 东准噶尔、阿勒泰地区
        2.2.1. 2 西准噶尔、北天山地区
        2.2.2 泥盆纪
        2.2.2. 1 阿尔泰地区
        2.2.2. 2 准噶尔盆地
    2.3 石炭-二叠纪
        2.3.1 石炭纪
        2.3.1. 1 南部沉积特征
        2.3.1. 2 东北部沉积特征
        2.3.2 二叠系
3 古生代油气前景和勘探方向

(9)天山东段盆山构造格局的多期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论文选题意义及选题依据
第二节 论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及主要研究方法
第三节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第一节 大地构造背景及板块构造单元划分
第二节 北疆区域构造演化史
    一、前震旦纪——大陆基底及新疆联合古陆形成演化阶段
    二、震旦纪—石炭纪——新疆联合古陆解体、古亚洲洋洋陆转化阶段
    三、大陆板内演化阶段 第三章 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的沉积演化
第一节 研究区概况
    一、研究区位置
    二、研究现状
第二节 准东地区与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演化的差异性
    一、地球物理场特征
    二、地壳结构和基底埋深
    三、盖层沉积构造特征
第三节 准东地区次级构造单元划分
第四节 构造层序的划分
    一、主要不整合面的分布与特征
    二、构造层序
第五节 准东地区沉积格局的演化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
    二、准东地区沉积建造演化
    三、准东地区沉积演化的主要特征
第六节 准东地区间歇性的抬升剥蚀和沉积埋藏
第七节 沉积中心形态和长轴方向的变化与块体的旋转
    一、现象的存在
    二、可能的形成机制
    三、块体旋转的研究简史
    四、海西末期—印支期吉木萨尔凹陷的旋转
第八节 中晚侏罗世沉积构造的异常表现与构造逃逸
    一、中晚侏罗世的沉积—构造异常表征
    二、可能的形成机制—构造逃逸
    三、构造逃逸的定义及研究简史
    四、准东地区构造逃逸的特点 第四章 噶尔盆地东部地区的构造特征与盆地原型的演化
第一节 现今构造特征
    一、盖层断裂发育特征
    二、局部构造类型
    三、构造样式与构造变形带
第二节 构造发育史和棋盘格构造格局成因
    一、东西向构造剖面
    二、南北向构造剖面
    三、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的启示
    四、棋盘格构造格局的成因初探
第三节 克拉美丽断裂带
    一、克拉美丽断裂带结构
    二、克拉美丽断裂带的演化
    三、克拉美丽断裂带对准东盆地沉积构造格局的影响
第四节 奇台凸起是大型扭压性构造转换带
    一、奇台凸起是大型构造转换带
    二、奇台凸起扭压性构造转换带的形成与演化
    三、近平行于奇台凸起的大1井—将军庙构造线
第五节 对三台凸起认识的深化
    一、三台凸起早期的展布当进一步向东向西扩展
    二、三台凸起的边界断裂显示为早正晚逆的反转构造
    三、三台凸起的构造演化
    四、三台凸起的张扭/压扭性活动
第六节 帐北断褶带——构造挤压前缘的后冲与大型复合断展褶皱
    一、帐北断褶带目前的构造格局与分段性
    二、帐北断褶带的剖面结构——后冲断裂作用与大型断展褶皱
    三、帐北断褶带的压扭性构造活动特点
    四、帐北断褶带的持续变形和生长地层
第七节 再论准东地区逃逸构造——从构造角度的厘定
    一、区域构造背景
    二、准东逃逸构造的主要组成要素
第八节 盆地原型的恢复
    一、海西期克拉美丽前陆盆地——前陆碳酸盐缓坡与周缘前陆盆地
    二、晚海西期克拉美丽山前坳陷是扭压盆地而不是前陆盆地
    三、晚海西期时吉木萨尔凹陷是南断北超的半地堑式断陷
    四、古城凹陷和木垒凹陷——由海西期扭张盆地向印支—燕山期扭压盆地的转化
    五、扭旋盆地——海西末期—印支期的准东盆地原型
    六、侏罗纪聚煤盆地反映构造挤压还是拉张环境?
    七、喜山期博格达山前前陆盆地
第九节 准东盆地构造演化简史
    一、晚石炭世——中二叠世北部强烈挤压南部张裂的构造分异阶段
    二、晚二叠世——三叠纪扭旋作用下的构造格局改造阶段
    三、早中侏罗世压扭作用下的陆内坳陷盆地阶段
    四、中晚侏罗世构造逃逸中的陆内坳陷盆地阶段
    五、白垩纪的挤压调整与掀斜阶段
    六、新生代天山山前前陆盆地阶段 第五章 海西期的古博格达裂谷
第一节 博格达山研究现状
    一、晚古生代区域构造属性——是裂谷还是岛弧?
    二、古博格达山的崛起、削蚀与多期复活再降
    三、晚新生代博格达造山作用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构造层序的划分
    一、地层与不整合
    二、构造层序
第三节 早石炭世古博格达裂谷开始张裂
    一、地层展布
    二、沉积特征
    三、裂谷拉张的岩浆活动证据
    四、古裂谷格局的恢复
第四节 中晚石炭世古博格达裂谷发育顶峰
    一、地层展布
    二、沉积特征
    三、裂谷拉张的岩浆活动证据
    四、古裂谷格局的恢复
第五节 早二叠世古博格达裂谷再次张裂
    一、地层展布
    二、沉积特征
    三、裂谷再次拉张的岩浆活动证据
    四、古裂谷格局的恢复
第六节 中二叠世古博格达裂谷拗陷萎缩
    一、地层展布
    二、沉积特征
    三、古裂谷格局的恢复
第七节 古博格达裂谷演化的主要演化特征
    一、古博格达裂谷的横剖面形态——半地堑式裂谷
    二、古博格达裂谷的东西分段性
    三、古博格达裂谷的延伸范围及与相邻造山带的关系
    四、古博格达裂谷的动力学性质——碰撞谷 第六章 印支—燕山期古博格达山的崛起、削蚀与周期复活再隆
第一节、露头层序地层特征Ⅰ:印支期构造层
    一、仓房沟群构造亚层
    二、小泉沟群构造亚层
第二节、露头层序地层特征Ⅱ:燕山期构造层
    一、水西沟群构造亚层
    二、石树沟群构造亚层
    三、白垩系构造亚层
第三节、博格达山地区盆山沉积耦合作用的特征
    一、沉积物碎屑组分及磁化率的系统变化指示古博格达山的逆序蚀顶过程
    二、粗碎屑楔状体近周期性向盆地内进积指示古博格达山的准周期性复活造山
    三、与造山带的幕式复活再隆相伴的岩浆活动
    四、盆地沉积型式和水系几何形态的变化反映造山带隆升机制的不断调整
    五、盆地沉积中心的定向迁移等现象指示与造山带的挤压同步叠加的走滑作用
    六、盆地演化与层序发育的主控因素——构造作用
    七、盆山构造演化的阶段性
    八、造山运动的极性与反转
第四节、今博格达造山带构造变形样式的启示
    一、山体南北坡地貌的不对称性
    二、山体的块断隆升造山
    三、造山带构造变形的分带性与层次性
    四、博格达双向背冲推覆构造的形成时代
    五、博格达造山带是大型厚皮反转构造
第五节、古博格达山是扭压造山带
    一、构造扭压作用(transpression)及其应变分解
    二、博格达造山带是扭压造山带
    三、印支期古博格达裂谷的闭合回返与右行扭压造山
    四、燕山—喜山期博格达地区左行扭压造山
    五、古博格达山属于以纯剪作用为主的扭压造山带
    六、古博格达山到底有多宽、多高? 第七章 晚古生代以来东天山地区盆山格局演变的主要特征及机制
第一节 晚古生代以来东天山地区盆山构造格局演化的主要特点
    一、板块构造背景内的盆山格局演化
    二、盆山格局的的继承性与相对稳定性
    三、变形边界条件是控制盆山差异演化的重要因素
    四、以走滑、扭压、旋转及构造逃逸为主要形式的块体间不断的调整与相对运动
    五、盆山构造格局演化的多阶段性及其对区域构造演化的灵敏反映
第二节 早二叠世北疆地区是否存在普遍的拉张
    一、早二叠世的构造拉张现象
    二、早二叠世是区域挤压而不是构造拉张
    三、早二叠世独特构造现象的成因解释
第三节 中二叠世存在泛准噶尔超级大湖盆吗?
    一、泛准噶尔超级大湖盆存在吗?
    二、中二叠世湖盆持续沉降的机制
第四节 早印支期强烈的构造扭压与泛大陆巨型剪切带
    一、北疆地区陆内盆山构造格局的快速奠定
    二、北疆地区大型走滑韧剪断裂带及构造扭压作用的普遍发育
    三、大型走滑断裂及构造扭压作用在整个中亚造山带的普遍发育
    四、再探泛大陆巨型韧剪带模式(the Pangea megashear)
第五节 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北疆聚煤盆地形成于构造挤压还是伸展?
    一、问题的提出
    二、北疆及邻区中生代聚煤盆地形成于构造挤压环境
    三、中生代北疆地区构造挤压的区域构造背景
第六节 中侏罗世晚期—白垩纪蒙古高原的隆起、垮塌与环西伯利亚陆内构造体系域
    一、问题的提出——构造驱动来自南部吗?
    二、蒙古鄂霍茨克洋的闭合
    三、燕山期环西伯利亚地区强烈的构造表现
    四、古蒙古高原的隆起与垮塌
    五、两个高原的对话:古蒙古高原vs青藏高原 第八章 总结与讨论
第一节 论文研究总结
    一、取得的主要认识
    二、创新与特色
第二节 存在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四、新疆阿尔泰山震旦系微古植物的发现(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阿尔泰南缘西段金及铜锌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D]. 高玲玲. 吉林大学, 2020(08)
  • [2]新疆阿尔泰山地区“喀纳斯群”的形成时代及其解体方案初论[J]. 王乐民,赵同阳,朱志新,郑加行,唐智,韩琼,李崇博,王拓,刘静雯. 地层学杂志, 2016(01)
  • [3]新疆阿尔泰山震旦系微古植物的发现[J]. 王广耀,张玉亭. 地层学杂志, 1983(04)
  • [4]中国阿尔泰造山带富蕴-青河地区古生代地质演化及其对古亚洲洋增生造山过程的约束[D]. 董增产. 西北大学, 2020(01)
  • [5]阿尔泰—蒙古微大陆的确定及其意义[J]. 李会军,何国琦,吴泰然,吴波. 岩石学报, 2006(05)
  • [6]新疆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特征、成因分析及发展模式研究[D]. 杨更. 成都理工大学, 2013(10)
  • [7]新疆阿尔泰山西段喀纳斯群碎屑锆石LA-ICP-MSU-Pb测年及地质意义[J]. 赵同阳,朱志新,韩琼,郑加行. 新疆地质, 2016(01)
  • [8]准噶尔盆地古生代沉积演化特征[J]. 康志宏. 地质力学学报, 2011(02)
  • [9]天山东段盆山构造格局的多期演变[D]. 卢苗安.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07(03)
  • [10]新疆白哈巴地区哈巴河群的微古植物及其地层意义[J]. 彭昌文. 新疆地质, 1989(04)

标签:;  ;  ;  ;  ;  

新疆阿尔泰山震旦系微古植物的发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