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anet环境中高校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

Intranet环境中高校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

一、Intranet环境下高校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论文文献综述)

姜震[1](2020)在《文本类型理论视角下软件产品手册英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世界已步入网络时代。各种信息类技术及应用层出不穷,在社会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紧随世界科技创新的步伐,积极鼓励企业在软件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各种软件类产品涌入国际市场。一个与科技发展速度匹配的科技翻译水平,方能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贡献应有的力量。产品手册,指以文体的方式对某产品进行相对详细的表述,使用户对产品有所认识、有所了解。其基本特征有真实性、科学性、条理性、通俗性与实用性等。软件产品手册作为一种产品手册,旨在为软件使用者提供科学、详尽的描述,减少使用中的技术困难与障碍,事关客户满意度、企业的经营与管理、科技的交流与创新,也事关我国软件科技的国际声誉,肩负着宣传企业文化,扩大企业认同感和欢迎度的责任。本报告节选作者所译部分软件产品手册,“梆梆企业安全信息系统”、“网络安全Air Gap系统”、和“华为云服务后付费客户管理手段”,结合文本类型理论从词汇、句法、逻辑、态度、风格等多个方面对翻译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词汇层面来看,准确与统一是保证译文质量的关键;从句法层面来看,祈使句、主动与被动语态的选择等语法问题是保证译文可读性的重点;从逻辑连接层面来看,以正确使用代词等为代表的方式进行歧义消除也对译文的质量有所影响;在功能型文本及表达型文本的翻译中,译者对译文态度和平行结构的把控同样对译文应产生的产品效益有潜在影响。根据文本类型理论,即使在同一文本中,也可能存在不同风格与类型的文本内容,译者要根据不同的文本风格做出判断,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本报告根据文本类型理论探讨软件产品手册的英译,目的在于为软件产品手册翻译实践提供一些理论指导,从而提高软件产品手册翻译质量。

李振宇[2](2020)在《Z公司内网安全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Z公司为积极响应国家出台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公司平稳有序发展,通过借鉴内网安全风险管理研究经验最佳实践,审视公司内网管理现状,开展内网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研究,认真贯彻落实内网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减少安全隐患发生。本文基于近年来风险管理领域的论文文献,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借鉴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和安全控制最佳实践等多个角度对内网安全风险进行梳理汇总拟订内网风险安全管理指标;然后采用德尔菲法对内网安全风险指标合理性进行判定,建立Z公司内网安全风险指标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46个三级指标,并对体系中各指标进行重要性评分;接着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构建递阶层级模型,通过将重要性评分转换后计算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以及各项指标的综合排序,得出Z公司内网安全风险一级指标权重依次是运营风险、系统风险、工具风险和组织风险;最后针对Z公司内网安全风险递阶层级模型,从预防风险、转移风险和接受风险等不同角度对设计内网安全风险管理应对方案并介绍应对方案的落地成果。论文研究成果为Z公司内网安全体系建设提供了风险管理办法,同时也为内网安全风险管理规范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价值。

李淑叶[3](2020)在《邮政业绿色供应链构建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开始将绿色供应链管理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战略选择。绿色供应链管理综合考虑了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创新了管理模式,符合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是重要的“环境管理方法”。邮政业作为典型的高消耗、高污染产业,通过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将有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及服务相关产业的能力。因此,构建系统的邮政业绿色供应链为进一步大发展所亟需。本论文正是基本上述背景,选取邮政业为研究对象,就其绿色供应链构建展开研究。首先,介绍邮政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等相关概念,界定本文的研究范围,对绿色供应链与传统供应链进行比较分析。描述当前邮政业供应链基本运作过程,阐释邮政业供应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邮政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之后,在这些相关分析基础上,明确邮政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功能活动构成,包括绿色经营系统、绿色服务系统、绿色支撑系统、绿色回收系统,结合IDEF0模型构建邮政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系统功能模型,并详细说明各功能活动模块之间系统动态的联系。结合所构建的模型,本论文进一步选取绿色服务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研发、绿色收寄、绿色处理、绿色运输、绿色投递几个关键管理环节,详细分析各环节实施要点。最后,总结所构建绿色供应链的期望效果,即系统化、智慧化、共享、集约,以及实施过程可能面临的难点问题,如市场竞争激烈、缺乏核心企业、企业动力不足、消费者配合度低等。基于可能面临的这些难点,本论文也分别从政府、企业、消费者三个不同层面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

乔实[4](2019)在《大型工程项目设计方与施工方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知识管理是知识时代背景下一种新型管理思想和方法,也是大型工程项目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设计方与施工方知识共享是大型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由于大型工程项目复杂性特征,造成了设计阶段与施工阶段割裂加剧,导致了设计方与施工方之间难以有效地进行知识共享。同时,由于知识是一种具有私有性质的无形资产,出于自身利益,设计方与施工方也不愿无偿共享知识。虽然一些研究指出信息技术和激励机制是解决问题的手段,但是目前针对大型工程项目知识共享激励问题的研究较少,难以提供足够的理论指导。因此,本文对大型工程项目设计方与施工方知识共享激励机制展开研究和探讨,具体如下:第一,相关概念界定和基础理论分析。首先总结归纳以往相关研究文献,对大型工程项目设计方与施工方知识共享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明确研究范围。然后,运用行为激励理论分析了研究问题,并对结构方程模型、演化博弈模型和委托代理模型进行了适用性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大型工程项目设计方与施工方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技术路线。第二,大型工程项目设计方与施工方知识共享激励作用路径研究。首先,对大型工程项目业主知识共享激励、信息技术应用、设计方与施工方显性和隐性知识共享行为以及组织绩效之间关系进行假设,并建立大型工程项目设计方与施工方知识共享激励作用路径结构方程模型。然后,通过问卷设计与调研,并运用SPSS19.0与AMOS24.0进行因子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大型工程项目业主知识共享激励对设计方与施工方显性和隐性知识共享行为以及组织绩效存在正向影响,信息技术仅对隐性知识共享行为存在正向影响。第三,大型工程项目设计方与施工方知识共享激励适用条件研究。首先,将大型工程项目设计方与施工方知识共享行为模型化,分析大型工程项目设计方与施工方知识共享博弈问题。然后,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建立了基于激励的大型工程项目设计方与施工方知识共享演化博弈模型。最后,通过模型求解和均衡分析,揭示了业主知识共享激励作用下设计方与施工方行为决策演化过程,并提出业主知识共享激励的适用条件。第四,大型工程项目设计方与施工方知识共享激励契约及优化研究。首先,分析大型工程项目设计方与施工方知识共享激励契约问题。其次,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建立大型工程项目设计方与施工方知识共享激励契约基础模型,并且结合第3章研究结论,建立大型工程项目设计方与施工方知识共享激励契约优化模型。最后,通过模型求解和对比分析,得到大型工程项目设计方与施工方知识共享最优努力水平和激励系数的计算函数方程。第五,案例分析。首先,阐述项目基本概况,并介绍NB地铁车站综合管线建设与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情况。然后,根据BJ设计企业和ZJ施工企业相关数据,运用Matlab2014a对基于激励的大型工程项目设计方与施工方知识共享演化博弈模型求解与分析结果进行模拟仿真分析与验证。最后,运用Graph对大型工程项目设计方与施工方知识共享契约基础模型以及优化模型求解与分析结果模拟仿真分析与验证。

潘崇霞[5](2019)在《企业关联情景下的信息系统安全投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广泛运用既让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也让企业面临越来越复杂和严峻的信息系统安全问题。同时,网络化时代企业信息系统不再是信息孤岛,与外部环境存在着各种类型的关联,企业信息系统安全及其投资策略不仅需要考虑内部因素,还需要考虑外部环境中各种关联因素的影响。为此,本文综合考虑企业自身、黑客和企业间关联等多方面的因素,运用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博弈论等基础理论和方法,采用案例分析与建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企业多种关联情景下的信息系统安全投资策略,以帮助企业提高信息系统安全投资策略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首先,论文研究了企业间安全信息共享关联下的信息系统安全投资策略。一是综合考虑黑客攻击方式和企业决策者的风险偏好,研究了信息共享下风险厌恶型企业信息安全投资策略。研究发现:(1)两个信息共享的企业,最优信息系统安全投资一定随着各自共享系数的增加而增加,与黑客的攻击方式和企业的风险偏好均无关。(2)黑客随机攻击且企业极度厌恶风险时,企业的最优信息系统安全投资随着风险厌恶水平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投资效率的增大而减少。(3)黑客攻击方式直接影响着企业最优信息系统安全投资决策。二是研究了信息共享企业信息系统并联时的安全投资策略。研究结论主要有:(1)无论什么情形下,最优信息系统安全投资总是随着黑客攻击概率、信息共享水平和系统价值单调递增。且两企业系统的稳定性相互独立,与两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无关。(2)信息共享的两个企业类型的异同影响着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的投资策略。(3)信息共享的两个企业中,信息系统中并联部件的数量和企业对外联接度影响着企业最优信息安全投资。其次,研究了预算约束下关联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投资策略。一是针对关联企业,研究综合考虑预算约束、黑客攻击方式及其偏好情况下的信息系统安全投资策略。研究结论主要有:(1)与黑客的攻击方式无关,信息系统连接情况下,企业的最优信息系统安全投资预算总额一定存在最小值,只是最小值的取值随黑客攻击偏好的不同有所不同。(2)黑客不同攻击方式下,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投资与企业的对外联接度间表现出不同的变化关系,且不同攻击方式下安全投资和投资分配与最优信息系统安全投资预算总额之间的关系也不相同。二是针对关联企业,研究综合考虑预算约束和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御能力情况下的信息系统安全投资策略。研究发现:(1)当企业防御黑客随机攻击的水平较高而防御定向攻击的水平较低时,在网络对外联接度取值较大时,信息系统安全投资总额存在最小值,在网络对外联接度取值较小时,信息系统安全投资总额存在最大值。(2)企业在不同攻击方式上的最优安全投资与企业网络对外联接度间有不同的关联变化关系。(3)当企业防御黑客定向攻击的水平较高而防御随机攻击的水平较低时,用于防御定向攻击的投资额应随着安全投资总额的增大而增大,但用于防御定向攻击的投资分配应随着安全投资总额的增大而减小。接着,讨论了安全服务外包关联下信息系统安全投资策略。一是研究了考虑黑客攻击情形下企业信息系统安全外包管理模式的选择。研究发现:(1)在企业与安全服务外包提供商(即managed security service provider,简称MSSP)合作管理时,合作效率并不是越高越好。(2)当企业与MSSP的合作效率较高时,黑客最大期望效用随着入侵概率的增大而增大,随着企业与MSSP合作效率的增大而减小;当企业与MSSP的合作效率较低时,黑客最大期望效用随着入侵概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合作效率的增大而增大。二是分别针对两个和多个关联企业构建博弈模型,同时考虑外包中企业间信息系统风险的关联性和投资外部性,研究它们对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投资策略的影响。研究认为:(1)两个企业关联情况下,考虑投资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时都存在一个均衡点,这个均衡点与外部性影响系数、间接入侵系数和黑客对两个企业的直接入侵概率有关。(2)多个企业关联情况下,在投资为正外部性影响时存在一个均衡点,这个均衡点与外部性影响系数、间接入侵系数、已投资企业个数和未投资企业个数有关;在投资为负外部性影响时不存在均衡点,企业的投资水平总是随着安全投资企业个数的增加而增加。再有,研究了随机攻击和定向攻击下多个关联企业与多个黑客演化博弈下的信息系统安全投资策略。研究结论主要有:(1)黑客随机攻击和定向攻击情形下,企业与黑客的演化稳定状态均出现六种情况。(2)黑客随机攻击情形下,当黑客采取入侵策略且企业采取不进行安全投资策略时,企业可以在估计黑客攻击概率的基础上,通过调整网络对外联接度、潜在损失和安全投资效率关系的方法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以改变对企业不利的稳定状态。(3)黑客定向攻击情形下,当黑客采取入侵策略且企业采取不进行安全投资策略时,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安全投资效率、减小入侵潜在损失、减小企业系统的网络对外联接度的方式来达到减小安全投资的目的,以改变对企业不利的稳定状态。(4)当最终的演化稳定状态为黑客采取入侵策略和企业群体采取不投资策略的情况下,表现为企业成本过高;当最终的演化稳定状态为企业采取安全投资策略和黑客采取不入侵策略时,表现为黑客攻击成本过高。最后,论文总结了相关研究结论及其对信息系统安全投资带来的管理启示,归纳了论文的主要创新点,提出了未来可以研究的问题。

俞思冰[6](2019)在《事项法会计在Y大学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高校会计信息系统作为教育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不仅要满足高校教育的需求,还要满足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需求,所出具的财务报告既要遵循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又要遵循会计准则中的有关规定,需要反映学校财政状况,及时、客观、准确的披露财务信息,为信息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近年来,随着高校管理制度的不断创新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会计信息系统的内容更加丰富,管理人员对信息的需求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高校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财政部在2018年发文提出2019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这些都对高校会计信息系统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高校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基础是价值法理论,该理论假设可以利用财务术语对客户信息需求进行明确的表述,并且客户的信息需求是已知的。这种设计导致了现有高校会计信息系统在使用中只纳入财务信息而忽略大量有用的非财务信息;计量属性单一,不能反映业务事项的多重属性信息等等。与之相比,事项法会计能够突破这种限制,采用丰富的计量手段使得传统价值法下不能说明的财务信息得到了反映;事项法会计提供各种各样的原始性数据信息而不对其进行加工,使用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所需要的信息,满足了用户的不同需求;事项法会计还打破了传统流程下证、账、表体系顺序化的处理模式,缩短了由于业务活动与会计信息系统不一致产生的时间差,有效提高了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对相关信息的处理。事项法会计较价值法会计而言更符合现在高校实施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应用事项法会计原理,通过大量的资料研究和对比,写出了这篇在高校会计信息系统中应用事项法会计的论文。论文在分析事项法会计原理及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传统价值法与事项法会计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具体以Y大学为例,介绍了Y大学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并对其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其现有会计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用事项法会计对其进行改进。希望能够通过这一篇论文对高校会计信息系统的改革提供参考。

姚萍[7](2016)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学档案信息资料的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学档案信息资料的特点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教学档案信息资料在互联网环境下体现出了不同于传统纸质档案的新的特点。1、高校教学档案信息资料的虚拟性高校教学档案信息资料的管理需要借助档案信息的虚拟管理平台所实现,也就是给传统档案工作插上网络这一现代翅膀,为相关的加工处理及后期查询工作提供便捷性的通道。

何项恩[8](2016)在《面向企业集成的ERP工程质量管理》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都在以企业资源计划(ERP)为核心并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ERP系统集成的质量是企业集成的基础和根本的要素。如何优化,提高ERP系统集成质量是各行各业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这当中尤其是作为新兴产业的通信行业,它并不像其他如制造业,纺织业有更多的集成经验可进行借鉴。在此背景下对通信行业在集成中的系统集成质量进行相应的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工作可以归纳为以下的几个方面:首先,分析了当下网络信息化环境下的质量管理及其特点,论述集成与质量管理的关系。其次,说明基于ERP信息集成系统的必要性,对通信行业中的ERP系统与其他系统集成进行分析,得出要提高系统集成质量,必须要解决业务流程,数据和集成后质量评估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通信行业的系统集成质量评价指标模型,该指标以系统集成工程质量管理评估为目标层,以集成系统准备能力,集成系统过程处理能力,系统集成后的维护重构能力做指标维度。然后,对常见的各类型评价方法进行论述和比较分析,最后确定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法和层次分析法为原理来做最后定量计算的方法,提出对应的计算步骤,再通过MATLAB软件对某通信企业的数据进行权重的计算。最后,对某通信企业的系统集成质量进行相应的评分和计算,并对综合评价的结果进行说明,在对排序不理想的指标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将通信行业集成系统工程质量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和ERP工程集成质量系统框架模型应用到具体某通信企业中,运用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法对某通信企业的指标体系进行了集成质量的评价。最后实例结果与理论方法的结论达到实际可接受的范围,并对通信行业其他企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杨立新[9](2015)在《“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自1982年起至2015年连续17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重中之重”的地位。如何保障农业基础地位,如何有效提升现代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颇具特色产业经济组织的农产品供应链,将成为当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现阶段我国农产品问题频出,农产品质量安全无法保障,产业链各环节主体间分工协作能力差,供应链过于冗长,信息流通不畅。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传统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互联网+、工业4.0、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层出不穷,B2B、B2C、C2C以及近年来流行的020(Online To Offline,在线离线/线上到线下)等电子商务模式为改造传统农产品供应链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农超对接”是一种新型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如何采用互联网+思维将最新信息技术嫁接到“农超对接”供应链中来,这将是本论文要研究的重点。本文针对我国现有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系统建设的不足,在分析了国内外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化网络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和研究经历,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的基本概念、总体结构和主要功能,提出了以第四方专业信息机构为依托的“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模型网络构建方案。论文首先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具有我国特色“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中的意义。通过大量地文献收集与分析,系统梳理国内外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脉络以及虚拟组织、虚拟企业(联盟)的理论研究成果,以虚拟企业分析为基础,界定“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的基本概念,分析供应链虚拟整合网络的主要功能与要素,确定供应链虚拟整合网与实体网的分工与协作,对“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网络体系进行了构建。基于以上理论构建,提炼出以“零售商为核心企业构建”、“供应商为核心企业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构建”和“第四方专业信息中介为核心构建”等四种结构模式;并对四种模式其特点、优势和局限性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网络构建的“P2B2B2C”模式,这是对现有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化领域的一种创新与变革。为了验证本文所提出“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网络模型的相关功能,作者利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构建了“果蔬农产品电子交易服务平台”,建立了服务于“农超对接”参与各方主体的功能系统,通过此平台对供应链虚拟整合网络与区域农产品产业的联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显示,“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网络建设可有效地解决农产品流通过程中信息流的不对称问题,促进区域农业产业的均衡发展,对区域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本论文理论研究成果,部分应用于物美集团果蔬“农超对接”供应链信息化项目的实践中,重点介绍了物美集团“农超对接”的发展思路、信息化网络总体架构和评价,最后论述了物美集团“农超对接”供应链信息化构建中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发展建议。

陈世银[10](2013)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信息保障研究》文中提出协同创新,是在创新过程引入协同的思想,创新要素在创新过程中发挥各自作用,在提升自身效率的基础上,依托机制性互动,提升生产与收益的效率,从而增加价值和创造的过程。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2012年,教育部"2011计划”正式启动实施。本文所研究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指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围绕共同的目标,以人员、资源、技术、管理等协同为基础,通过深度合作,实现各参与主体价值的共同增值。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在开展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信息需求,如何以高质量的信息服务,确保协同创新富有成效,是摆在广大信息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论文以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信息保障为主线,综合了创新理论、协同理论、信息与知识管理理论、用户行为与心理理论等,研究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环境与基础,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信息需求与信息获取,面向协同创新需求的产学研创新信息保障体系构建等内容,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保障平台模型,并对武汉药物与疫苗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信息保障案例进行了分析,丰富了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视角的信息管理与服务理论。全文约15万字,共分为7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第1部分探讨了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内在要求,在协同的过程中需要高质量的信息资源与服务保障。论文对国内外产学研协同创新及其信息保障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研究中的不足。论文以协同的视角,通过文献调查法、系统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研究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信息需求特征与内容,信息保障体系的构建问题,并提出了产学研协同系统内外部相结合的多层次一体化信息保障平台模型。第2部分研究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环境与基础。一是探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与协同环境影响,包括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相关的概念、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与要求、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创新主体等;二是探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与环境的互动,包括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推动力、所需要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等:最后探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信息流与知识转移,包括创新主体间的管理信息流、以协同为主线的业务信息流以及协同过程中的知识转移问题。第3部分研究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信息需求与信息获取问题。一是探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中的信息需求类型与结构,包括管理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产权管理中的信息需求;二是研究了信息需求的特征与影响因素,包括信息需求的类型与构成,信息需求影响因素,信息需求的特点等;三是探讨了信息需求的满足与实现,包括信息需求障碍,信息需求保障中存在的问题,信息需求的实现等;四是研究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信息获取及其障碍问题,包括信息来源,信息获取的途径与方式,信息获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为开展面向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信息保障工作提供了研究基础。第4部分研究了面向协同创新需求的产学研创新信息保障体系构建问题。首先探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内部信息保障系统建设,包括内部信息保障系统的组成、特点与功能、工作的组织与推进等;其次探讨了面向协同创新需求的社会化信息保障系统建设,包括信息服务机构的信息保障,科技中介机构、咨询公司的信息保障,以及行业部门的信息保障等;最后探讨了多层次一体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保障体系的构建,包括体系构建的目标和要求、体系构建的核心要素以及体系的层次结构与功能等。第5部分研究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保障平台的建设与管理问题。一是研究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保障平台建设思路,包括平台规划目标、构建原则以及规划的实施等;二是探讨了平台的技术支撑,包括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存储与信息组织技术、基于知识网格的信息网络技术、智能化与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技术等;三是重点探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保障平台的构建问题,提出了信息保障平台的模型,并研究了平台的拓扑结构、总体架构和功能;四是研究了产学研信息保障平台的系统互操作问题,平台的资源整合问题,包括基于云计算的信息资源整合、SoA信息资源整合技术等;最后探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保障平台的运行与管理等。第6部分分析了武汉药物与疫苗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保障案例。探讨了该协同创新中心成立的背景;协同过程中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等信息需求,并探讨了该中心面向产学研协同的信息保障平台建设中的探索与实践;最后总结了该协同创新中心在信息保障工作中的经验与存在的不足。第7部分对全文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二、Intranet环境下高校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ntranet环境下高校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论文提纲范文)

(1)文本类型理论视角下软件产品手册英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1 Introduction to the Translation Task
    1.1 Background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1.2 Description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1.2.1 Language Features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1.2.2 Requirements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Chapter2 Translation Procedure
    2.1 Preparation before Translation
    2.2.Translation Process
    2.3 Measures Taken after Translation
        2.3.1 Quality Control of the Target Text
        2.3.2 Revision
Chapter3 Overview of Theoretical Foundation
    3.1 Introduction to Text Type Theory
    3.2 Main Content of Text Type Theory
    3.3 Application of Text Type Theory to Translation of Software Product Manual
Chapter4 Case Studies
    4.1 Translation of Informative Text
        4.1.1 Problems in the Lexical Perspective and Solutions
        4.1.2 Problems in the Syntactical Perspective and Solutions
        4.1.3 Problems in the Logical Perspective and Solutions
    4.2 Translation of Operative Text
        4.2.1 To Be Inspirational
        4.2.2 To Be Responsible and Empathetic
        4.2.3 To Be polite and Supportive
    4.3 Translation of Expressive Text
Chapter5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and Benefits in the Translation Task
    5.2 Limitations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5.3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Practice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Appendix Ⅰ Glossary
Appendix Ⅱ Source Text
Appendix Ⅲ Target Text
Achievements

(2)Z公司内网安全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Z公司内网安全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2.1 Z公司发展情况概述
    2.2 Z公司内网管理现状
        2.2.1 Z公司内网所处地域情况分析
        2.2.2 Z公司内网用户群分析
        2.2.3 Z公司内网支撑人员情况分析
        2.2.4 Z公司内网业务情况分析
        2.2.5 Z公司内网特点分析
        2.2.6 Z公司内网安全风险管理现状
        2.2.7 存在的主要问题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Z公司内网安全风险识别
    3.1 风险识别介绍和方法说明
        3.1.1 风险识别方法
        3.1.2 运用德尔菲法进行风险识别
        3.1.3 内网安全风险指标的初步设定
        3.1.4 专家筛选
        3.1.5 设计咨询调查表
        3.1.6 风险识别过程
    3.2 本章小结
第4章 Z公司内网安全风险评估
    4.1 层次分析法原理与实现过程
        4.1.1 递阶层次结构建立
        4.1.2 成对比较矩阵
        4.1.3 层次单排序权向量和一致性指标计算
        4.1.4 层次总排序权向量及一致性指标计算
    4.2 层次分析法的长处
    4.3 层次分析法的不足
    4.4 构建递阶层次模型
        4.4.1 各级指标权重和一致性校验
        4.4.2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校验
        4.4.3 指标体系最终权重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风险应对
    5.1 风险应对方案
    5.2 风险应对方案设计
第6章 结论
    6.1 论文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第一轮专家咨询调查表
附录二 第二轮专家咨询调查表
附录三 第三轮专家咨询调查表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邮政业绿色供应链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
        1.2.2 邮政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文章结构安排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
    2.1 邮政业
    2.2 绿色供应链管理
        2.2.1 理论基础
        2.2.2 绿色供应链管理内涵及特点
        2.2.3 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结构
        2.2.4 绿色供应链与传统供应链的比较分析
第三章 邮政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
    3.1 邮政业供应链运作过程
    3.2 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2.1 未形成闭环供应链
        3.2.2 缺乏供应链管理思维
        3.2.3 对各环节绿色把控不强
        3.2.4 缺乏在各环节考虑环境因素
    3.3 我国邮政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3.3.1 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必要性分析
        3.3.2 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可行性
第四章 邮政业绿色供应链构建及实施
    4.1 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型
        4.1.1 SCOR模型
        4.1.2 IDEF0模型
        4.1.3 小结
    4.2 邮政业绿色供应链构建原则
    4.3 邮政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系统功能模型构建
        4.3.1 邮政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功能构成
        4.3.2 邮政业绿色供应链管理IDEF0功能模型构建
    4.4 基于IDEF0功能模型的邮政业绿色供应链实施
        4.4.1 绿色服务设计
        4.4.2 绿色采购
        4.4.3 绿色研发
        4.4.4 绿色收寄
        4.4.5 绿色处理
        4.4.6 绿色运输
        4.4.7 绿色投递
第五章 邮政业绿色供应链及实施难点与保障措施
    5.1 邮政业绿色供应链预期效果
        5.1.1 共享、集约的供应链
        5.1.2 智慧化的供应链
        5.1.3 绿色、经济、可行的供应链
        5.1.4 系统化的绿色供应链
        5.1.5 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核心企业托管模式的信息共享系统
    5.2 邮政业绿色供应链管理难点
        5.2.1 市场份额争夺不利于资源集约及信息集成
        5.2.2 缺乏关键核心企业的引领和推动
        5.2.3 企业主动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动力不足
        5.2.4 消费者绿色配合度较低
    5.3 邮政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保障措施
        5.3.1 政府应积极构造外部环境
        5.3.2 企业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5.3.3 消费者应提高积极性与主动性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总结
    6.2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6.2.1 本文的创新点
        6.2.2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大型工程项目设计方与施工方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5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大型工程项目概念界定
        2.1.2 大型工程项目设计方与施工方知识共享相关概念界定
    2.2 行为激励理论分析
        2.2.1 知识共享激励产生原因
        2.2.2 行为激励理论主要内容
        2.2.3 知识共享激励概念模型
    2.3 模型方法适用性分析
        2.3.1 结构方程模型适用性分析
        2.3.2 演化博弈模型适用性分析
        2.3.3 委托代理模型适用性分析
    2.4 技术路线图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型工程项目设计方与施工方知识共享激励作用路径
    3.1 变量关系假设
        3.1.1 自变量关系假设
        3.1.2 中介变量关系假设
        3.1.3 知识共享激励作用路径结构方程模型
    3.2 变量观测指标设置
        3.2.1 自变量观测指标设置
        3.2.2 中介变量观测指标设置
        3.2.3 因变量的观测指标设置
    3.3 研究方法设计
        3.3.1 调查问卷设计
        3.3.2 数据分析方法
    3.4 实证分析
        3.4.1 数据收集
        3.4.2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3.4.3 信度与效度分析
        3.4.4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3.4.5 中介效应分析
    3.5 结果讨论与启示
        3.5.1 结果讨论
        3.5.2 研究启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型工程项目设计方与施工方知识共享激励适用条件
    4.1 设计方与施工方知识共享博弈分析
        4.1.1 设计方与施工方的知识共享博弈焦点分析
        4.1.2 设计方与施工方知识共享博弈模型
        4.1.3 模型分析结果
    4.2 基于激励的设计方与施工方知识共享演化博弈模型
        4.2.1 基于激励的知识共享演化博弈模型基本假设与参数设置
        4.2.2 基于激励的知识共享演化博弈模型建立
        4.2.3 基于激励的知识共享演化博弈模型均衡分析
    4.3 设计方与施工方知识共享激励适用条件分析与启示
        4.3.1 知识共享激励适用条件分析
        4.3.2 研究结论与启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型工程项目设计方与施工方知识共享激励契约及优化
    5.1 设计方与施工方知识共享激励契约问题分析
    5.2 设计方与施工方知识共享激励契约基础模型
        5.2.1 知识共享激励契约基础模型基本假设
        5.2.2 知识共享激励契约基础模型建立
        5.2.3 知识共享激励契约基础模型求解
    5.3 设计方与施工方知识共享激励契约优化模型
        5.3.1 优化的目的与模型基本假设
        5.3.2 知识共享激励契约优化模型建立
        5.3.3 知识共享激励契约优化模型求解
    5.4 基础模型与优化模型求解结果分析与启示
        5.4.1 基础模型求解结果分析
        5.4.2 优化模型求解结果分析
        5.4.3 基础模型与优化模型结果对比分析
        5.4.4 研究结论与启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案例分析
    6.1 项目概况
    6.2NB地铁车站综合管线建设与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
        6.2.1 NB地铁车站综合管线建设与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6.2.2 NB地铁车站综合管线建设与管理信息系统应用
    6.3 NB 地铁车站综合管线设计方与施工方策略选择演化仿真
        6.3.1 引入知识共享激励机制前模拟仿真
        6.3.2 引入知识共享激励机制后模拟仿真
    6.4 NB 地铁车站综合管线设计方与施工方知识共享激励契约模型模拟仿真
        6.4.1 知识共享激励契约基础模拟模拟仿真
        6.4.2 知识共享激励契约优化模型模拟仿真
        6.4.3 基础模型与优化模型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问卷调查表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企业关联情景下的信息系统安全投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问题研究现状
        1.2.1 独立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投资策略研究
        1.2.2 关联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投资策略研究
        1.2.3 现有研究现状评述
    1.3 论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投资的影响因素和研究问题
    2.1 信息安全
        2.1.2 信息安全等级
        2.1.3 信息安全技术
    2.2 信息系统安全
        2.2.1 信息系统和信息系统安全的内涵
        2.2.2 信息系统安全层次及其可靠性
        2.2.3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体系
    2.3 企业关联情景下信息系统安全投资策略研究相关概念及问题
        2.3.1 相关概念界定
        2.3.2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投资策略的主要影响因素
        2.3.3 企业关联情景下信息系统安全投资策略研究问题
    2.4 本章小节
第三章 企业间安全信息共享情形下信息系统安全投资策略研究
    3.1 问题提出
    3.2 信息共享下风险厌恶型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投资策略研究
        3.2.1 模型构建
        3.2.2 随机攻击情形下的信息系统安全投资策略
        3.2.3 定向攻击情形下的信息系统安全投资策略
        3.2.4 管理启示
    3.3 信息共享下企业系统并联时的安全投资策略研究
        3.3.1 模型构建
        3.3.2 两个类型不同企业信息共享情形下的信息系统安全投资策略
        3.3.3 两个相同类型企业信息共享情形下的信息系统安全投资策略
        3.3.4 管理启示
    3.4 本章小节
第四章 预算约束下关联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投资策略研究
    4.1 问题提出
    4.2 预算约束下考虑黑客攻击方式的关联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投资策略
        4.2.1 模型构建
        4.2.2 最优信息系统安全投资
        4.2.3 最优信息系统安全投资与投资效率的关系
        4.2.4 网络对外联接度对最优信息系统安全投资分配的影响
        4.2.5 最优信息系统安全投资分配与最优信息系统安全投资的关系
        4.2.6 管理启示
    4.3 预算约束下考虑防御能力特点的关联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投资策略
        4.3.1 模型构建
        4.3.2 较高随机攻击防御水平时关联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投资策略
        4.3.3 较高定向攻击防御水平时关联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投资策略
        4.3.4 管理启示
    4.4 本章小节
第五章 安全服务外包关联下信息系统安全投资策略研究
    5.1 问题提出
    5.2 考虑黑客攻击下的企业信息系统安全外包模式选择研究
        5.2.1 模型构建
        5.2.2 考虑黑客攻击下的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投资期望效用
        5.2.3 管理启示
    5.3 关联性与外部性对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外包投资策略的影响研究
        5.3.1 两个企业关联时信息系统安全投资策略
        5.3.2 多个企业关联时信息系统安全投资策略
        5.3.3 管理启示
    5.4 本章小节
第六章 多个关联企业对多个黑客演化博弈下的信息系统安全投资策略分析
    6.1 问题提出
    6.2 随机攻击下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投资多对多演化博弈分析
        6.2.1 模型构建
        6.2.2 随机攻击下企业与黑客的演化稳定策略分析
    6.3 定向攻击下信息系统安全投资策略多对多演化博弈分析
        6.3.1 模型构建
        6.3.2 定向攻击下企业与黑客的演化稳定策略分析
    6.4 管理启示
    6.5 本章小节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主要结论和管理启示
        7.1.1 主要结论
        7.1.2 管理启示
    7.2 论文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读博期间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致谢

(6)事项法会计在Y大学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以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2 事项法会计及会计信息系统理论基础
    2.1 事项法会计相关理论概述
        2.1.1 事项法会计原理及内容
        2.1.2 事项法会计特征
        2.1.3 事项法会计的优点
    2.2 事项法会计和价值法会计的比较
        2.2.1 事项法会计与价值法会计的区别
        2.2.2 事项法相较于传统价值法的优势
    2.3 会计信息系统理论基础
        2.3.1 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
        2.3.2 基于事项法的会计信息系统
        2.3.3 以事项法为基础的会计信息系统设计原则
    2.4 新政府会计制度
3 Y大学会计信息系统的概述
    3.1 Y大学基本情况介绍
    3.2 Y大学会计信息系统
    3.3 Y大学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提供的信息不全面
        3.3.2 输出数据高度抽象、高度汇总
        3.3.3 会计处理模式的实时性差
        3.3.4 假设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固定
        3.3.5 信息管理系统不先进
4 Y大学基于事项法会计的会计信息系统改进
    4.1 改进的思路
    4.2 会计流程的改进
    4.3 引入“事项凭证”
        4.3.1 事项凭证设计原则
        4.3.2 事项凭证类别和格式的设计
        4.3.3 进行系统的兼容改进
        4.3.4 事项凭证向记账凭证的数据传递
    4.4 会计账簿的改进
        4.4.1 重新定义会计账簿功能
    4.5 财务报告的改进
        4.5.1 财务报告方式的改进
        4.5.2 财务报告内容的改进
        4.5.3 借助现代化手段对报告模式的改进
5 事项法会计在Y大学会计信息系统中应用的难题
    5.1 应用前的准备工作
    5.2 应用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5.2.1 信息的混淆以及超载
        5.2.2 开发的维护成本巨大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面向企业集成的ERP工程质量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主要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ERP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ERP内涵和发展历程
        1.2.2 ERP国内外研究动态
        1.2.3 企业集成技术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集成质量管理概述
    2.1 网络信息化环境下的质量管理
        2.1.1 网络信息化环境下的质量管理的特点
        2.1.2 网络信息化环境下的质量管理的体系结构
    2.2 信息集成与集成条件
    2.3 信息集成与质量管理的关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ERP集成指标体系建立
    3.1 构建基于ERP的信息集成系统的必要性
        3.1.1 基于ERP信息集成系统的必要性
        3.1.2 ERP信息集成应用现状
        3.1.3 通信行业ERP与各系统集成分析
        3.1.4 通信行业ERP与其他系统集成的必要性和急需解决问题
    3.2 通信行业ERP系统集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1 指标体系构建基本原则
        3.2.2 面向通信行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3 通信行业指标评分标准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通信行业ERP系统集成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4.1 质量评价方法概述
        4.1.1 几种类型的评价方法
        4.1.2 确定权重的主要方法
        4.1.3 各类评价方法比较说明
    4.2 逼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方法建模
        4.2.1 逼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方法建模步骤
        4.2.2 AHP确定权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通信企业ERP系统集成质量管理对策
    5.1 某通信企业逼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方法具体应用
        5.1.1 通信企业评估权重确定
        5.1.2 基于TOPSIS综合评价计算
    5.2 评价结果分析与对策
        5.2.1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5.2.2 低效指标改善对策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化稳步发展
        1.1.3 “农超对接”供应链信息化发展环境逐步形成
        1.1.4 “农超对接”供应链信息化面临着新需求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主要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2 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化领域相关文献研究
    2.1 供应链管理相关研究
        2.1.1 供应链的概念、结构特征与类型
        2.1.2 供应链管理产生的背景
        2.1.3 供应链管理的含义和发展阶段
        2.1.4 我国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2.2 农产品供应链相关研究
        2.2.1 文献计量分析
        2.2.2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内涵
        2.2.3 农产品供应链方面的文献论述
        2.2.4 “农超对接”方面的文献论述
    2.3 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化相关研究
        2.3.1 供应链信息化
        2.3.2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化研究述评
    2.4 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生态相关研究
        2.4.1 信息生态学
        2.4.2 信息生态循环圈
        2.4.3 信息生态学研究进展
        2.4.4 信息生态学在农业及供应链中的应用
    2.5 本章小结
3 “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概念与总体架构
    3.1 “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概念
        3.1.1 “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概念的提出与发展
        3.1.2 “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的界定
        3.1.3 “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的核心要素
    3.2 “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的关键技术
        3.2.1 EAI-企业内部应用系统集成技术
        3.2.2 EDI-企业间系统数据交换技术
        3.2.3 PORTAL-基于企业信息的门户技术
    3.3 “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总体架构
        3.3.1 构建原则与总体思路
        3.3.2 总体架构与主要功能
        3.3.3 供应链虚拟整合平台的特点
    3.4 本章小结
4 “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模式分析
    4.1 概述
    4.2 以零售商为核心企业的模式
        4.2.1 模式分析
        4.2.2 模式评价
    4.3 以供应商为核心企业的模式
        4.3.1 模式分析
        4.3.2 模式评价
    4.4 以第三方物流为核心企业的模式
        4.4.1 模式分析
        4.4.2 模式评价
    4.5 以第四方专业信息机构为核心企业的模式
        4.5.1 模式分析
        4.5.2 模式评价
    4.6 本章小结
5 “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创新体系运营与管理
    5.1 供应链虚拟整合的创新特征与运作方式
        5.1.1 供应链虚拟整合的创新特征
        5.1.2 供应链虚拟整合的运作方式
    5.2 供应链虚拟整合的运营管理
        5.2.1 构建基于供应链虚拟整合后各方利益分配机制
        5.2.2 建立基于供应链虚拟整合的交易信用评价系统
        5.2.3 构建基于供应链虚拟整合后的柔性管理制度
    5.3 信息生态理论在供应链虚拟整合中的应用策略
        5.3.1 供应链信息生态的构成要素
        5.3.2 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的供应链分析
        5.3.3 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的供应链管理策略与措施
    5.4 本章小结
6 “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6.1 “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6.2 “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依据与结构
        6.2.1 评价体系构建依据
        6.2.2 评价体系结构
    6.3 “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绩效中信息因子的影响分析
        6.3.1 数理基础
        6.3.2 信息共享前后的价格变化分析
        6.3.3 信息共享前后的收益变化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物美集团果蔬“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案例分析
    7.1 物美集团信息化背景
        7.1.1 物美集团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情况
        7.1.2 物美集团信息化网络建设的必要性
    7.2 果蔬“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项目规划思路与总体架构
        7.2.1 果蔬“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项目的规划思路
        7.2.2 果蔬“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项目的总体架构
        7.2.3 物美集团“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网络评价
    7.3 果蔬“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中解决的主要问题
        7.3.1 物美集团“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平台得到优化与提升
        7.3.2 建立了一支“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项目的人才队伍
        7.3.3 加强了供应商与消费者之间的有效沟通管道
    7.4 物美集团“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项目发展的建议
        7.4.1 政策层面
        7.4.2 平台层面
        7.4.3 系统层面
        7.4.4 队伍层面
    7.5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农超对接平台需求调研
附录二 首批“农超对接示范项目”名单
附录三 供应链虚拟整合系统中英文及简称对照表
附录四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10)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信息保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0.1.1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
        0.1.2 产学研协同创新需要信息资源与服务保障
        0.1.3 产学研协同创新中信息保障的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国内外关于产学研协同创新及其信息保障研究综述
        0.2.2 国内外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
    0.3 研究的内容、方法与创新
        0.3.1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0.3.2 本论文研究的方法
        0.3.3 论文创新点
1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环境与基础
    1.1 产学研协同创新与协同环境影响
        1.1.1 创新,协同创新,产学研协同创新
        1.1.2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
        1.1.3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与要求
        1.1.4 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创新主体
    1.2 产学研协同创新与环境的互动
        1.2.1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推动力
        1.2.2 产学研协同创新面临的社会环境
        1.2.3 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需要的政策环境
    1.3 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信息流与知识转移
        1.3.1 协同创新主体间的管理信息流
        1.3.2 以协同为主线的业务信息流
        1.3.3 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知识转移
2 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信息需求与信息获取
    2.1 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中的信息需求类型与结构
        2.1.1 产学研协同中的管理创新信息需求
        2.1.2 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知识创新信息需求
        2.1.3 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技术创新信息需求
        2.1.4 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产权管理的信息需求
    2.2 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需求的特征与影响因素
        2.2.1 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需求的类型与构成
        2.2.2 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2.2.3 产学研协同创新中信息需求的特点
    2.3 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需求的满足与实现
        2.3.1 产学研协同创新中信息需求障碍
        2.3.2 协同创新中信息需求保障中存在的问题
        2.3.3 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需求的实现
    2.4 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信息获取及其障碍
        2.4.1 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信息来源
        2.4.2 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获取的途径与方式
        2.4.3 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获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面向需求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保障体系构建
    3.1 产学研协同创新内部信息保障系统建设
        3.1.1 产学研协同创新内部信息保障系统的组成
        3.1.2 产学研协同创新内部信息保障系统的特点与功能
        3.1.3 产学研协同创新内部信息保障系统的组织
        3.1.4 产学研协同创新内部信息保障系统建设工作的推进
    3.2 面向协同创新需求的社会化信息保障系统建设
        3.2.1 信息服务机构所提供的信息保障
        3.2.2 科技中介机构、咨询公司的信息保障
        3.2.3 行业部门的信息保障
    3.3 多层次一体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保障体系的构建
        3.3.1 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保障体系构建的目标和要求
        3.3.2 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保障体系构建的核心要素
        3.3.3 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保障体系的层次结构与功能
4 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保障平台的建设与管理
    4.1 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保障平台建设思路
        4.1.1 平台规划目标
        4.1.2 平台构建原则
        4.1.3 信息保障平台规划的实施
    4.2 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保障平台的技术支撑
        4.2.1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存储与信息组织技术
        4.2.2 基于知识网格的信息网络技术
        4.2.3 智能化与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技术
    4.3 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保障平台的构建
        4.3.1 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保障平台模型
        4.3.2 信息保障平台的拓扑机构
        4.3.3 产学研信息保障平台的总体架构和功能
    4.4 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保障平台的系统互操作
        4.4.1 系统互操作的主要内容
        4.4.2 系统互操作的实现方法
    4.5 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保障平台的资源整合
        4.5.1 基于云计算的信息资源整合
        4.5.2 SOA信息资源整合技术
    4.6 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保障平台的运行与管理
        4.6.1 信息保障平台运行原则
        4.6.2 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保障平台管理
5 案例:武汉药物与疫苗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信息保障工作分析
    5.1 武汉药物与疫苗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
        5.1.1 成立背景与基础
        5.1.2 产学研协同的架构和运作模式
    5.2 武汉药物与疫苗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信息需求
        5.2.1 管理创新信息需求
        5.2.2 知识创新信息需求
        5.2.3 技术创新信息需求
        5.2.4 知识产权管理信息需求
    5.3 武汉药物与疫苗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的信息保障实践
        5.3.1 多层次一体化的信息保障体系
        5.3.2 面向产学研协同的信息保障平台的业务推进
    5.4 经验与不足
        5.4.1 经验
        5.4.2 存在的问题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四、Intranet环境下高校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论文参考文献)

  • [1]文本类型理论视角下软件产品手册英译实践报告[D]. 姜震.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2]Z公司内网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 李振宇.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科学学院), 2020(03)
  • [3]邮政业绿色供应链构建研究[D]. 李淑叶.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4]大型工程项目设计方与施工方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D]. 乔实.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1)
  • [5]企业关联情景下的信息系统安全投资策略研究[D]. 潘崇霞. 东南大学, 2019(05)
  • [6]事项法会计在Y大学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 俞思冰. 云南大学, 2019(03)
  • [7]“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学档案信息资料的管理研究[J]. 姚萍. 陕西档案, 2016(02)
  • [8]面向企业集成的ERP工程质量管理[D]. 何项恩. 天津工业大学, 2016(10)
  • [9]“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研究[D]. 杨立新. 华中师范大学, 2015(01)
  • [10]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信息保障研究[D]. 陈世银. 武汉大学, 2013(12)

标签:;  ;  ;  ;  ;  

Intranet环境中高校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