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应激性脑积水的心理和行为表现

正常应激性脑积水的心理和行为表现

一、正常压力脑积水的精神和行为表现(论文文献综述)

普布卓玛,陈焕,陈文劲,杜微,蔺国英,潘文君,程莉,桂喜盈,蔡鑫,旦增曲珍,付建垒,李茜玮,次央,吉律,次仁桑珠,达瓦,郭娟,邱成,王小亭,晁彦公,刘大为,柴文昭,朱世宏[1](2022)在《高原神经重症患者监测管理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表明神经重症是重症医学的重要分支,其损伤机制复杂多样、病理生理瞬息万变,不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决定了不同的脑损伤程度。在特殊的高原环境下,神经重症发病率更高,发病年龄年轻化,病情进展速度快,损伤程度严重。为规范高原神经重症患者的诊疗,改进监测管理流程,预防不可逆性脑损伤,改善神经系统预后,由中国冷静治疗研究组、中国重症超声研究组和西藏重症医学质控中心组织专家,根据国内外文献及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组织重症医学、神经外科等领域专家在充分讨论和沟通的基础上制定了"高原神经重症患者监测管理专家共识",以提高临床医师对高原神经重症患者的监测管理水平。

赵丹丹,杨欣刚,金素琴[2](2021)在《先天性脑积水患儿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先天性脑积水患儿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先天性脑积水患儿康复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7月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海警总队医院行脑积水手术治疗的80例患儿,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65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先天性脑积水患儿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8.7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发病至手术时间、脑脊液蛋白、循环受阻类型、颅内压力、脑积水严重程度、合并症、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医生年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感染是先天性脑积水患儿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岁、颅内高压、中重度脑积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感染是先天性脑积水患儿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均P<0.05)。结论先天性脑积水患儿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以患儿病情和手术相关指标为主,临床应在术前综合评估患儿病情,制定严谨的手术方案和术后康复方案,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脑神经恢复效果,促进其整体康复。

王向辉,杨继学,李东明,马云富[3](2021)在《神经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2岁以下梗阻性脑积水患儿的效果及其对术后神经发育状态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神经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ETV)治疗年龄小于2岁梗阻性脑积水患儿的效果及其对术后神经发育状态的影响。方法将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05例年龄小于2岁梗阻性脑积水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52例患儿给予脑室腹腔分流术(VPS),观察组53例患儿给予ETV,比较两组患儿术后6个月手术效果、神经发育评测(采用Gesell儿童智力发育诊断量表,包括大运动行为、精细运动行为,适应能力、语言功能及个人-社会行为)、手术安全性(发热、脑室少量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23%(51/53)]高于对照组[80.77%(42/52)](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神经发育评测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儿,DQ值<40患儿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儿8例发热,1例感染,2例脑室少量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21.15%,观察组患儿1例感染,2例脑室少量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5.66%,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ETV治疗年龄小于2岁梗阻性脑积水患儿疗效确切,可以显着改善术后神经功能发育状态,促进神经细胞发育,并且显着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连泽豪,王新伟,袁尧,薛文俊[4](2021)在《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经脑室-腹腔分流术后不同脑区18F-FDGPET表现特点》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经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的短期临床表现特点及不同脑区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成像表现特点。方法以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8例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下的脑室-腹腔分流术,对比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的临床表现,包括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3 m计时起立行走试验(TUG)、日本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分级评分(iNPHGS)以及额叶功能评定量表(FAB)评分,同时利用18F-FDG PET分析不同脑区葡萄糖消耗量变化,并分析与各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与VPS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患者MoCA评分(19.96±5.01 vs 14.93±4.63)、FAB评分增高(14.37±2.76 vs 9.14±3.18),TUG(16.72±3.81 vs 22.00±5.71)、INPHGS(6.67±2.59 vs 9.41±1.33)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P术后患者左额叶(1.19±0.10 vs 1.03±0.09)、左顶叶(1.31±0.21 vs 0.29±0.09)葡萄糖代谢增加,而右额叶(1.21±0.11 vs 1.33±0.09)葡萄糖代谢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左顶叶葡萄糖代谢增长比分别与MoCA评分增长比、FAB评分增长比以及iNPHGS评分减少比呈正相关(P<0.05)。结论经腹腔镜辅助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认知功能改善与脑皮质相应功能区的葡萄糖代谢增加有关。

张焯荣,邓志坚,黄亿欢,邓高燕,郑永钦,陈宏浩,吴平,郑伟明,邓丽珊,张洁华[5](2021)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小儿脑积水917例疗效评估及术后并发症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脑室-腹腔分流术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分析,评估其在治疗小儿脑积水中的作用,并为并发症的处置提供科学基础及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本研究中接受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患儿917例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儿均在术后1~24个月内完成首次复查,采用头颅CT或MRI扫描作为影像学手段。此后常规定期复查至随访截至日期。823例患儿侧脑室均较术前明显缩小,其中793例(86.48%)恢复至正常大小,且脑皮质均明显增厚,前、后角均不同程度地由圆钝变锐利。共163例(17.78%)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分流不畅性并发症72例(脑室段堵塞23例,腹腔段堵塞19例,分流阀堵塞11例,复合型堵塞19例),发生率为7.85%,感染性并发症46例(细菌性感染43例,真菌性感染3例),发生率为5.02%,其他并发症45例,发生率4.91%,术后死亡2例,均为分流不畅性并发症导致脑疝,死亡率0.22%。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仍是小儿各种类型脑积水的首选、常规术式,技术成熟,疗效显着,患儿病情在术后均可获得不同程度的缓解。术后并发症与过去相比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正确施行手术、加强围手术期管理、积极的预防及处理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手段。

杨子依[6](2021)在《176例犬猫神经系统疾病的MRI影像调查与典型病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在宠物诊疗行业中的应用,犬猫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有了更为准确的诊断手段。本研究收集了2020-2021年期间北京市某宠物医院的176例犬猫的神经系统疾病病例,分析了病例中犬猫常患脑部疾病和脊髓疾病的发病率、发病种类与年龄、性别、品种之间的关系,以及MRI在小动物神经系统疾病上的诊断效果,为犬猫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MRI的应用提供研究数据和理论基础。通过对收集的176例MRI影像确诊病例进行分析,发现犬患神经系统疾病的数量高于猫,比例为4.03:1;在收集的141只犬病例中,高发品种包括贵宾犬(27.1%)、田园犬(12.8%)、法国斗牛犬(11.3%),发病率高的年龄段集中在3-5岁,占整体的34.8%;在收集的35只猫病例中,发病数量最多的品种为田园猫(22.86%)、英国短毛猫(22.86%)、美国短毛猫(20%)、布偶猫(17.1%),发病率高的年龄段集中在1-2岁,占总发病数量的40%;而在犬和猫中,雄性的发病率均高于雌性,脑部疾病的发病率均高于脊髓疾病。通过对几种犬猫典型神经系统疾病MRI影像诊断学分析,丰富了兽医MRI影像检查数据。MRI技术在小动物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诊断过程中作用十分重要,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邹永杰[7](2021)在《脑出血患者预后因素分析及生物电阻抗技术用于脑出血监测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据Lancet发布的《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报道,脑卒中是全世界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致死的第二高发疾病,出血性卒中在所有卒中类型中致死致残率最高,发病率占卒中类型的10-15%。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类型,在我国,ICH发病率高达17-51%,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工作生活压力剧增,ICH发病率不降反增,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与精神负担。针对ICH治疗的研究层出不穷,但目前的手段并不能有效改善ICH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所以寻找决定预后的关键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是提高ICH疗效的希望所在。本研究首先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598例IC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发现2010-2014年患者死亡率较2000-2004年患者下降,而存活患者预后没有明显改善。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客观实时评估ICH入院时病情,是决定后续治疗方案和患者预后的第一环节。目前病情评估主要通过医护人员的观察,结合现有的评分量表进行,均有不同程度的主观性。更为重要的是,绝大多数脑出血患者第一次入院地点往往在基层医院,很多基层医院缺乏CT、MRI等客观检测设备,甚至连是否为脑出血的诊断难以明确,严重影响脑出血患者及时有效的救治。因此,本研究先将生物电阻抗技术与猕猴脑出血模型相结合,初步评估了生物电阻抗技术在脑出血病情监测与辅助诊断中的作用和价值。进一步,我们将生物电阻抗技术应用于临床脑出血患者的诊疗过程中,以探讨该技术是否可以帮助临床进行脑出血的辅助鉴别诊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及患者的预后预测。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单中心大样本脑出血患者预后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研究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我院收治的ICH患者数据,从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等方面入手进行比较,寻找影响我院ICH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后续的临床研究提供基础和思路。研究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2000年至2014年我院收治入院的脑出血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疾病发病情况、既往病史、个人史、入院时生命体征、影像学资料、住院经过与病情评估,并发症,以及随访资料等进行评估入组。根据时间段分为A组2000-2004年、B组2010-2014年,对两组分别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特征研究,同时根据90天m RS评分结果将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m RS<3)和预后不良组(m RS≥3)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研究结果:1.两个时间段收治患者的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等有显着差异(P<0.05);2.高血压、吸烟和饮酒依然是ICH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3.我院收治患者的死亡率较前有了明显的变化,由2000-2004年的26.9%降至2010-2014年的18.9%,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GCS评分、NIHSS评分、脑血肿量、年龄、再出血、脑疝、上消化道出血和肺炎等均为ICH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ICH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GCS评分、NIHSS评分、脑血肿量)和脑出血后并发症(再出血、脑疝、上消化道出血和肺炎)是判断患者预后的预测因素;进一步加强ICH患者病情评估的技术与方法,是未来ICH研究的重要方向。第二部分生物电阻抗技术在猕猴脑出血模型中的实验研究研究目的:我们前期研究发现,患者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是影响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我们拟建立猕猴脑出血模型,模拟临床脑出血及血肿扩大的整个病理生理过程,观察生物电阻抗技术在脑内出血量增多过程中的参数变化规律,以明确该技术在脑出血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和监测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研究方法:采取自体血注入法建立猕猴脑出血模型,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同时对造模动物进行有创颅内压和生物电阻抗技术监测,观察脑出血后出血量增加过程中及不同出血量时两种监测数值的变化情况,术后通过MRI确认模型稳定性。研究结果:1.建立了稳定的猕猴ICH模型,术中动物生命体征平稳,术后1、2、3和7天,动物的神经功能评分为28.67±0.89、27.33±1.11、25.33±1.11、23.67±0.89;2.MRI扫描可见左侧基底节区T1稍低信号影,T2稍高信号影,中线向右侧稍偏移,左侧脑室受压明显;3.ICH造模后,有创颅内压监测值由9.2±0.5mm Hg升高到27.2.±1.3mm Hg;扰动系数由102.5±6.0升高到146.5±5.3;全频相位斜率值由-0.9558±0.0038升高到-0.9445±0.0043。研究结论:在猕猴脑出血模型中,生物电阻抗技术监测指标(扰动系数、全频相位斜率)变化的趋势与有创颅内压监测指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该技术可以反映脑出血量的多少和脑内血肿量增多的过程,在ICH的辅助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第三部分生物电阻抗技术在脑出血患者辅助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研究目的:本实验拟将生物电阻抗技术应用到脑出血患者的早期病情监测中,探讨该技术在脑出血患者辅助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对象和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设计,入组162例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使用便携式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监护,测定扰动系数值,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GCS昏迷评分、NIHSS评分、脑病变部位等指标。最后经头颅CT/MRI影像学检查确诊。研究结果:1.脑出血组患者扰动系数值为80.29±7.80,脑梗死组患者扰动系数值为71.64±7.81,两组扰动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显示扰动系数大于78.5时,提示脑出血的可能性大(敏感度52.4%,特异度88.9%),其曲线下面积为0.778。在4.5-24h之间测得的扰动系数具有鉴别脑出血和脑梗死类型的价值。研究结论:生物电阻抗技术对脑出血和脑梗死的早期鉴别诊断有一定的辅助应用价值。第四部分生物电阻抗技术在脑出血患者病情评估和预后预测中的应用研究研究目的:本实验拟将生物电阻抗技术应用到脑出血患者的急性期诊疗过程中,探讨该技术在脑出血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研究对象和方法:对我院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进行前瞻性无创脑水肿监测,对监测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疾病发病情况、既往病史、个人史,观察并收集患者入院时生命体征、影像学资料、入院诊疗以及随访资料进行评估入组,根据监测患者的年龄、性别、血肿量,血肿部位进行回顾性匹配对照组患者,每组内再根据是否行手术治疗分为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同时根据30天m RS评分结果将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m RS<3)和预后不良组(m RS≥3)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研究结果:1.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术后扰动系数较术前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保守治疗的患者,扰动系数在急性期有随着水肿面积增大而降低的趋势;2.无创颅内压指数与患者的血肿量,绝对水肿体积呈正相关;死亡患者的无创颅内压指数高于存活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患者的无创颅内压指数高于保守治疗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ROC曲线分析显示无创颅内压指数大于11.55时,提示患者应当行手术治疗(敏感性:73.63%,特异性:70.93%),其曲线下面积:0.78;无创颅内压指数大于13.65时,提示患者死亡可能性大(敏感性:74.07%,特异性:60%),其曲线下面积:0.70;4.监测组患者的死亡率(11.79%)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17.5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监测组瞳孔变化发现时间早于对照组2小时,监测组发现血肿扩大时间早于对照组2小时,脑积水发现时间早于对照组23小时,癫痫发现时间早于对照组6小时,监测组术后脑水肿发现时间早于对照组2小时,监测组术后脑梗死发现时间早于对照组3小时,监测组术后颅内感染发现时间早于对照组12小时,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对于脑出血患者,生物电阻抗技术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协助判断患者手术时机,预测患者预后,是一种新的病情监测方法。

孙广超[8](2021)在《神经内镜联合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囊肿开窗术合并囊肿-腹腔分流术联合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自2014年3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5例蛛网膜囊肿的临床资料,头痛起病6例,体检发现3例,癫痫发作与头晕起病各为2例,1例患者以视物模糊前来就诊,1例患者以走路不稳前来就诊。所有患者术前经CT及MRI确诊。均应用神经内镜囊肿开窗术合并囊肿-腹腔分流术。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均行MRI或CT复查。结果:15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为3~57岁,平均27±17岁。术后随访3-75个月,平均为24.4±17.8个月。本组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影像学显示囊肿消失9例(9/15,60%)、囊肿缩小6例(6/15,40%)。术后1年囊肿消失11例(11/15,73%)、囊肿缩小3例(3/15、20%)。并发症有:颅内感染2例(2/15,13.3%)、切口愈合不良1例(1/15,6.7%)、硬膜下积液2例(2/15,13.3%)、分流管梗阻1例(1/15,6.7%)。结论:神经内镜囊肿开窗联合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能结合两种术式的优势,症状改善率高、囊肿体积缩小明显、术后并发症少,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有效方法。

王旭[9](2021)在《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中医证候、影像特征及转归的风险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aMCI)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神经心理学特征、结构影像特征,寻找aMCI和阿尔茨海默病(AD)的危险因素,探索aMCI患者中医证候与认知功能的关系,评价人口学因素与临床信息、中医证候、认知功能对aMCI转归的影响。方法:研究一:纳入275例受试者,分为正常对照组(NC,n=99),aMCI组(n=147),AD(n=29)。进行一般资料与临床信息采集、神经心理学评价、中医证候评估,并对上述项目进行组间差异比较,分析aMCI患者中医证候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用Logistic回归评估aMCI和AD的危险因素。研究二:纳入119例受试者,分为NC组(n=45),aMCI组(n=60),AD(n=14),进行头颅核磁薄层扫描,利用FreeSurfer 6.0进行全脑平均皮质厚度和海马体积、杏仁核体积分割测量,并对体积进行校正。比较三组全脑平均皮质厚度、海马体积、杏仁核体积的差异,分析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皮质厚度、海马体积、杏仁核体积区分NC与aMCI、aMCI与AD的诊断性能。研究三:对142例aMCI受试者进行为期24个月的随访观察,观察时点为基线、6个月、12个月、24个月,在每个观察时点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价、中医证候要素评分。分析aMCI患者中医证候变化与认知功能变化的相关性。12个月及24个月随访结束时,aMCI患者根据结局转归情况分为三组:保持认知情况平稳组(平稳组)、逆转为认知正常组(逆转组)、进展为痴呆组(进展组)。比较基线时平稳组、逆转组、进展组的人口学资料、临床信息、认知功能、中医证候要素的差异,用Logistic回归寻找aMCI结局转归的风险因素。结果:1.(1)AD组年龄高于NC组(P=0.037);aMCI组(P=0.001)、AD组(P=0.009)受教育年限显着低于NC组;aMCI组吸烟人数比例显着高于NC组、AD组(P<0.05);NC组、aMCI组有兴趣爱好的比例显着高于AD组(P<0.05)。(2)除MCI-ADL外,所有量表得分三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01)。(3)aMCI组MMSE总分与肾虚(b=-0.135,P=0.031)、气虚(b=-0.106,P=0.036)负相关,MMSE分项中的语言得分与脾虚负相关(b=-0.037,P=0.009),连线测试-A完成时间与阳亢正相关(b=1.862,P=0.034),MCI-ADL得分与气虚负相关(b=-0.573,P=0.029)。AD组画钟测试得分与髓减负相关(b=-0.213,P=0.047),连线测试-A完成时间与髓减正相关(b=7.371,P=0.015),ADL 得分与脾虚(b=2.010,P=0.006)、火毒正相关(b=3.689,P=0.007)。(4)以“NC组”和“aMCI组”为因变量,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OR=1.054,95%CI 1.016-1.093,P=0.005)、受教育年限(OR=0.831,95%CI0.758-0.911,P<0.001)、吸烟(OR=2.343,95%CI 1.157-4.746,P=0.018)、髓减(OR=1.090,95%CI 1.002-1.186,P=0.046)与 aMCI 有显着相关性。以“NC 组”和“AD 组”为因变量,Logistic 回归显示,年龄(OR=1.080,95%CI 1.011-1.156,P=0.022)、髓减(OR=1.392,95%CI 1.163-1.667,P=0.000)、痰浊(OR=0.698,95%CI0.569-0.857,P=0.001)、血瘀(OR=0.702,95%CI 0.518-0.951,P=0.023)与 AD 有显着相关性。2.(1)左侧海马体积、右侧海马体积、总海马体积、左侧杏仁核体积、右侧杏仁核体积、总杏仁核体积、全脑平均皮质厚度在NC组、aMCI组、AD组之间逐渐减小(P<0.01)。(2)aMCI组MMSE总分与总海马体积呈正相关(b=0.001,P=0.005),与总杏仁核体积、皮质厚度无显着相关性;延迟故事回忆得分与总海马体积呈正相关(b=0.003,P=0.000),与总杏仁核体积、皮质厚度无显着相关性;BNT-30得分与皮质厚度呈正相关(b=18.99,P=0.005),与总海马体积、总杏仁核体积无显着相关性;连线测试-A完成时间与总杏仁核体积呈负相关(b=-0.035,P=0.025)。(3)全脑平均皮质厚度区分NC与aMC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52,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622、0.683;区分aMCI与AD的AUC为0.774,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683、0.857。左、右侧海马体积和总海马体积区分NC与aMCI时,AUC分别为0.731、0.727、0.728,敏感性分别为 0.432、0.727、0.682,特异性分别为 0.915、0.661、0.729;区分 aMCI 与 AD 时,AUC分别为0.821、0.872、0.854,敏感性分别为0.898、0.780、0.797,特异性分别为0.714、0.929、0.857。左、右侧杏仁核体积及总杏仁核体积区分NC与aMCI的AUC分别为0.710、0.683、0.688,特异性分别为0.831、0.864、0.932,敏感性分别为0.523、0.500、0.386;区分 aMCI 与 AD 时,AUC 分别为 0.850、0.840、0.849,敏感性分别为0.797、0.712、0.695,特异性分别为 0.857、0.929、0.929。3.(1)80例aMCI患者完成12个月随访试验,49例aMCI患者完成24个月随访试验。80例aMCI患者随访12个月,共13例(16.25%)进展为痴呆(进展组),11例(13.75%)逆转为正常(逆转组),56例保持平稳(70.00%)(平稳组)。49例aMCI患者随访24个月,共17例(34.69%)进展为痴呆(进展组),10例(20.41%)逆转为正常(逆转组),22例(44.90%)保持平稳(平稳组)。(2)延迟故事回忆(OR=0.680,95%CI 0.506-0.914,P=0.011)、ADL(OR=33.132,95%CI 1.844-595.313,P=0.018)、血虚(OR=0.509,95%CI 0.262-0.989,P=0.046)与aMCI在12个月内进展为痴呆有显着相关性。性别、职业、心律失常、延迟故事回忆、火毒与aMCI在12个月内逆转为正常认知无显着相关性。结论:1.年龄增长、低受教育年限、吸烟、髓减可能是aMCI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髓减可能是AD的独立危险因素。aMCI肾虚、气虚越重,总体认知功能越差;脾虚越重,语言功能越差;阳亢越重,执行功能越差;气虚越重,日常生活能力越差。AD痴呆患者髓减越重,视觉空间功能和执行功能越差;脾虚、火毒越重,日常生活能力越差。2.海马体积、杏仁核体积、皮质厚度与AD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程度有关,aMCI总体认知功能下降、情景记忆功能下降可能与海马萎缩有关,与杏仁核、皮质萎缩无关;aMCI命名功能下降可能与皮质萎缩有关,与海马、杏仁核萎缩无关;aMCI执行功能下降可能与杏仁核萎缩有关,与海马、皮质萎缩无关。皮质厚度不能作为aMCI的诊断标志;海马体积、杏仁核体积不能作为区分aMCI与NC的诊断标志;海马体积、杏仁核体积可以作为区分aMCI与AD痴呆的诊断标志。3.阴虚、髓减、脾虚、气虚、血虚、阳虚、痰浊积分的变化反映aMCI患者认知功能的变化。延迟故事回忆得分、ADL得分可能是aMCI在12个月内进展为痴呆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阔,郭文昌,李洋,杨钧[10](2021)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管再次断裂并发低压性脑积水1例》文中指出脑室-腹腔(ventriculo-peritoneal,V-P)分流术是目前治疗脑积水常用方法,但分流术后发生低压性脑积水和分流管断裂的病例临床罕见,其具体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本中心2021年1月份遇到1例分流管断裂后并发低压性脑积水的病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32岁,"V-P分流术后8年,意识逐步加深8 d"入院。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力下降,头颅CT示"脑积水",于外院行"V-P分流术",术后症状好转。

二、正常压力脑积水的精神和行为表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正常压力脑积水的精神和行为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高原神经重症患者监测管理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高原神经重症概述
2 共识制订方法
3 高原神经重症分类
    3.1 高原脑出血
    3.2 重症创伤性颅脑损伤
    3.3 缺血性脑卒中
    3.4 高原脑水肿
    3.5 脓毒症脑病
4 高原神经重症监测
    4.1 脑氧饱和度监测
    4.2 脑血流监测
    4.3 脑功能监测
    4.4 脑脊液动力学监测
    4.5 脑结构监测
5 高原神经重症救治要点
6 高原神经重症降阶梯治疗
7 小 结

(2)先天性脑积水患儿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2.1 制订可能影响先天性脑积水患儿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测评指标方案
        1.2.2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判断标准[6]
        1.2.3 数据收集整理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先天性脑积水患儿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
    2.2 先天性脑积水患儿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3 先天性脑积水患儿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神经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2岁以下梗阻性脑积水患儿的效果及其对术后神经发育状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3 手术方法
    1.4 影像学检查
    1.5 观察指标
        1.5.1 临床疗效
        1.5.2 神经发育评测
        1.5.3 手术安全性指标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儿神经发育水平比较
    2.3 两组手术安全性比较
3 讨论

(4)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经脑室-腹腔分流术后不同脑区18F-FDGPET表现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3 方法
        1.3.1 手术方法:
        1.3.2 观察指标:
        1.3.318F-FDG PET检查方法: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VPS前后临床症状变化
    2.2 VPS前后18F-FDGPET扫描结果比较
    2.3 葡萄糖代谢与认知功能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5)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小儿脑积水917例疗效评估及术后并发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疗效评估指标
2 结果
3 讨论

(6)176例犬猫神经系统疾病的MRI影像调查与典型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MRI的研究进展
    1.1 MRI的简介
    1.2 MRI的成像原理
    1.3 MRI的图像特点
    1.4 MRI的分类
    1.5 MRI的临床应用
第二章 犬猫神经系统疾病概述
    2.1 犬猫脑部疾病的概述
        2.1.1 脑膜脑炎
        2.1.2 脑萎缩
        2.1.3 脑出血
        2.1.4 脑积水
        2.1.5 脑梗死
    2.2 犬猫脊髓疾病的概述
        2.2.1 椎间盘病
        2.2.2 脊髓炎
        2.2.3 脊髓空洞
        2.2.4 脊髓肿瘤
第三章 MRI在犬猫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3.1 头部脑部疾病
    3.2 脊椎疾病
    3.3 肿瘤
    3.4 胸腹腔疾病
第四章 犬猫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病例调查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来源
        4.1.2 设备
        4.1.3 检查方法
        4.1.4 病例收集标准
        4.1.5 疾病诊断依据
    4.2 结果与讨论
        4.2.1 犬猫病例数量
        4.2.2 犬常见神经疾病的患病情况
        4.2.3 猫常见神经疾病的患病情况
    4.3 小结
第五章 MRI在犬猫神经疾病诊断应用实例
    5.1 脊椎疾病
        5.1.1 脊椎典型病例一:腰椎间盘突出
        5.1.2 脊椎典型病例二:颈椎间盘突出
        5.1.3 脊椎典型病例三:椎体形态异常
        5.1.4 脊椎典型病例四:脊髓炎
        5.1.5 脊椎典型病例五:脊髓空洞
        5.1.6 脊椎典型病例六:椎体肿物
    5.2 脑部疾病
        5.2.1 脑部典型病例一:脑膜炎
        5.2.2 脑部典型病例二:脑积水
        5.2.3 脑部典型病例三:脑外伤
        5.2.4 脑部典型病例四:脑肿瘤
        5.2.5 脑部典型病例五:中耳炎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脑出血患者预后因素分析及生物电阻抗技术用于脑出血监测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Abstract
中文摘要
第一部分 单中心大样本脑出血患者预后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生物电阻抗技术在猕猴脑出血模型中的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三部分 生物电阻抗技术在脑出血患者辅助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四部分 生物电阻抗技术在脑出血患者病情评估和预后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一生物电阻抗技术在神经疾病临床应用的现状及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二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神经内镜联合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2.1 蛛网膜囊肿的定义
    2.2 流行病学特点
    2.3 病因与增大机制
    2.4 组织学特点
        2.4.1 大体观察
        2.4.2 组织学病理
        2.4.3 细胞病理学
    2.5 分类方法
        2.5.1 依据病因学分型
        2.5.2 依据发生部位分型
        2.5.3 依据病理学分型
        2.5.4 依据组织学分型
        2.5.5 依据CT脑池造影分型
        2.5.6 Galassi分类法(中颅窝囊肿的分类方法)
        2.5.7 依据临床表现分型
    2.6 影像学检查
    2.7 鉴别诊断
    2.8 临床表现
        2.8.1 中颅窝、颞窝及大脑凸面IAC
        2.8.2 鞍上池IAC常可表现出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的症状
        2.8.3 后颅窝中线IAC
        2.8.4 桥小脑角区IAC
        2.8.5 小脑IAC
        2.8.6 四脑室IAC
        2.8.7 颅底IAC
        2.8.8 IAC破裂
    2.9 蛛网膜囊肿的治疗
        2.9.1 治疗目的
        2.9.2 手术适应症
        2.9.3 手术方法
第3章 临床资料和方法
    3.1 病例资料
    3.2 一般资料
    3.3 术前影像学检查
    3.4 手术方式及术后情况
第4章 结果
    4.1 术后疗效
    4.2 影像学改变
    4.3 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4.4 并发症
第5章 讨论
    5.1 临床特点
    5.2 影像学特点
    5.3 手术治疗
        5.3.1 目前临床主要手术方式
        5.3.2 联合入路的优势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9)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中医证候、影像特征及转归的风险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轻度认知损害预后与危险因素研究概况
        1 轻度认知损害诊断与亚型
        2 轻度认知损害预后
        3 轻度认知损害危险因素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损害的影像生物标志物研究概况
        1 结构磁共振
        2 功能磁共振
        3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轻度认知损害中医研究进展
        1 古代医家对健忘的认识
        2 轻度认知损害中医证候研究
        3 轻度认知损害的中药治疗
        4 轻度认知损害的中医非药物干预
        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研究一 aMCI中医证候与神经心理学特征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研究二 aMCI结构影像特征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研究三 aMCI转归的风险因素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10)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管再次断裂并发低压性脑积水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四、正常压力脑积水的精神和行为表现(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原神经重症患者监测管理专家共识[J]. 普布卓玛,陈焕,陈文劲,杜微,蔺国英,潘文君,程莉,桂喜盈,蔡鑫,旦增曲珍,付建垒,李茜玮,次央,吉律,次仁桑珠,达瓦,郭娟,邱成,王小亭,晁彦公,刘大为,柴文昭,朱世宏. 协和医学杂志, 2022(01)
  • [2]先天性脑积水患儿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J]. 赵丹丹,杨欣刚,金素琴. 中国妇幼保健, 2021(20)
  • [3]神经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2岁以下梗阻性脑积水患儿的效果及其对术后神经发育状态的影响[J]. 王向辉,杨继学,李东明,马云富. 中国医学工程, 2021(09)
  • [4]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经脑室-腹腔分流术后不同脑区18F-FDGPET表现特点[J]. 连泽豪,王新伟,袁尧,薛文俊.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1(16)
  • [5]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小儿脑积水917例疗效评估及术后并发症分析[J]. 张焯荣,邓志坚,黄亿欢,邓高燕,郑永钦,陈宏浩,吴平,郑伟明,邓丽珊,张洁华. 现代医院, 2021(08)
  • [6]176例犬猫神经系统疾病的MRI影像调查与典型病例分析[D]. 杨子依.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8)
  • [7]脑出血患者预后因素分析及生物电阻抗技术用于脑出血监测的基础和临床研究[D]. 邹永杰.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1(01)
  • [8]神经内镜联合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D]. 孙广超. 吉林大学, 2021(01)
  • [9]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中医证候、影像特征及转归的风险因素研究[D]. 王旭.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管再次断裂并发低压性脑积水1例[J]. 张阔,郭文昌,李洋,杨钧.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21(05)

标签:;  ;  ;  ;  ;  

正常应激性脑积水的心理和行为表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