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药用生物”评审研讨会在青岛召开

“中国海洋药用生物”评审研讨会在青岛召开

一、《中国海洋药用生物》一书审稿讨论会在青岛市召开(论文文献综述)

张劼[1](2018)在《青岛近现代园林发展历史研究(1898-1994)》文中研究表明青岛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近现代城市景观着称,近现代园林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近现代园林的建设发展与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特殊的历史进程密切相关,具有特色鲜明的个性特征。它立足于山海地域环境特色,在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的影响下,通过吸收与融合,形成了青岛近现代园林发展特定的时代特色,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论文以青岛近现代园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文献分析研究,结合实地调研,对青岛近现代园林发展的历史过程及特点、营造特征、演进特征、影响与启示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首先,在历史分期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分析了青岛近现代园林发展的历史过程及特点,提出了青岛近现代园林经过了德占日据时期“欧化与日化”背景下的“殖民输入”、民国时期“民族化与中西交汇”双重影响下的“二元互动”和新中国时期“多元化与新时代要求”多方因素影响下的“多元融合”等时空元素主导与交融的历史发展演进过程。其次,在对典型园林实例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分别从园林内容与功能、园林选址及空间布局、园林造园要素、园林造景手法等方面,深入探究了青岛近现代园林的营造特征,着重提出了园林景观营造的总体特征——“青岛特色”,主要表现为突出的山海迤逦地域景观特色,包容西方与本土、现代与传统相交织的多元造园风格及要素和充满异域风情的植物景观特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青岛近现代园林创造了山海地域特色与多元园林艺术有机结合的无比杰作,包含了人文与自然、西方与本土、传统与现代的多元韵律。其三,从城市空间及景观风貌的角度,分析了青岛近现代园林建设发展对城市绿色生态空间的形成、城市公共空间的优化、城市景观风貌的塑造、城市文化空间的形塑以及城市活力的提升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和积极意义;重点探讨了1898年至1994年这一时段的历史发展演变对此后青岛园林造园风格及手法的发展、园林空间分布的扩展以及园林空间历史特色的延续等方面所产生的深刻地影响,对当前及今后青岛园林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最后,基于上述研究,总结出青岛近现代园林发展演进在文化上具有“多元文化包容性”与“本地文化薄弱性”双重并存的特征,园林发展在具有多元性的同时,也表现出地域自主性的文化创新较薄弱,园林文化及风格的发展方向较盲目的局限性。因此,青岛园林未来发展必须清晰认识这一局限性,立足地域特色,提升地域自主性园林文化的创新能力,将是青岛园林未来发展的重要探索方向。

孙智宇[2](2007)在《我国海洋经济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文中研究说明作为一个新兴的、众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海洋经济综合了地理学、经济学、资源学、环境学、生态学、管理学等基础科学及其内部分支学科的理论知识,目前,关于海洋经济的研究还未形成自身的理论框架与研究脉络,研究尚处于形成发展阶段。本文通过对我国20多年来海洋经济研究脉络的梳理,试图勾勒出我国海洋经济研究的变化轨迹,为确定海洋经济研究的正确方向提供依据,以此来填补我国海洋经济学科研究的理论空白。本文收集到1390多篇论文,250多部着作、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集、工具书等文献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整理之后进行判断,本文将我国海洋经济研究粗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1990);第二阶段,初步形成阶段(1991-2000);第三阶段,逐步完善阶段(2001-至今)。再将各阶段的资料按研究成果的形式和研究领域(范围和内容)进行分类统计,大致上是从海洋经济理论研究、海洋产业研究、海洋区域经济研究、海洋开发战略和管理问题研究、海洋环境问题研究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继而分析出各阶段的主要研究特点、研究重点领域和内容、主要研究人员、研究的缺陷和原因。在此基础上对三个阶段的情况进行整体的分析,从而理清我国海洋经济研究的发展脉络。最后,对我国海洋经济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虽然有几位专家学者曾对海洋经济研究与发展展望进行了探讨,但基本上没有以全面而系统的文献资料作为研究基础。本文尝试对20多年来海洋经济研究取得的各种成果进行统计分析,是本学科中第一篇以文献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本项研究工作是具有重大开创性意义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一一医院[3](1976)在《《中国海洋药用生物》一书审稿讨论会在青岛市召开》文中研究表明 《中国海洋药用生物》审稿讨论会于1976年10月28日至30日在青岛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辽宁、山东、上海、浙江、广东等地18个单位共23名代表。会议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16号文件和中央两报一刊重要社论《伟大的历史性胜利》。代表们欢欣鼓舞,热烈庆祝华国锋同志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热烈庆祝粉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篡党夺权阴谋的伟大胜利。代表们表示,一定要在以华国锋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按照毛主席的路线和政策,努力工作,早日编出《中国海洋药用生物》一书。会上,编写组的代表汇报了《中国海洋药用生物》一书资料的调查收集和编写、审稿经过,

王松[4](2020)在《山东农业近代化专题研究(1860-1937)》文中指出农业为立国之本,重农思想深植于中华文化之中。山东自古为农业大省,农业生产关乎华北乃至全国稳定。研究山东农业近代化,对认识中国近现代农业史、经济史、社会史和传统三农的现代化转型,揭示转型历程中的时代性与过渡性质,具有理论意义;对梳理近代化历程起源与节点,廓清近代化体系及其发展规律,给中国近代化以准确历史定位,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对凝炼农耕文明精华,探寻“乡村振兴”,推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战略实施,具有鲜明的现实关照作用。本文使用民国时期史料汇编、报纸杂志、人物文集、回忆录和地方史志等原始史料,尤其是发掘征引了各类馆藏官方档案,综合运用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理论,对山东农业近代化进行了动态考察。并拟定从“新旧动能转换”视角,抓住从“西”到“东”和从“旧”到“新”历史发展趋势,以“变”字为关键,着力研究1860年到1937年山东农业改良的内容及发展过程。运用专题研究等手段,以时间为序,横向上以农业机构、农业科学技术、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农业政策等方面为基点,呈现山东农业近代化的重点和特点。随着近代外国入侵与资本主义文明的传入,山东农业在中西文化、制度、观念等方面的互动中发生了近代化转变。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第一,科学化。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选种、种植、施肥、采集等技术并逐渐推广以提高产量。落后的生产方式其影响虽未能完全消除,但随着时间发展,使用科学技术已经成为近代山东农业不可动摇的趋势;第二,体系化。近代山东农业开始出现供销一体的现代生产模式,这一特征在乡建运动中尤为突出;第三,机械化。清末新政以来,山东新式农业机械开始逐步取代手工生产工具,西方农业机械的引进逐渐成为一种潮流。纵观整个民国,虽然由于时局、技术等问题,机械化影响还未广遍农村,但其进程从总体上一直持续,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山东农业机械化打下基础;第四,商品化。随着卷入国际市场,山东农业不可避免地出现区域专门化生产,农作物商品率进一步增加。在此过程中,山东农业近代化进程既对其作用,又受其影响。这一关系同列强侵略、国家主权等因素相糅合,最终构成了山东农业商品化发展的复杂面相;第五,开放化。近代山东农业开始突破省级联系的局限,与外国对接,从而使得山东农业得以面向世界。第六,观念上的开放。由于农业科学宣传和新式农业教育的影响,山东民众从最初敌视、畏惧外国群体与科学,逐步过渡到有保留的接触,最终积极引进、运用并宣传西方农业知识,并努力探寻适合山东发展的农业近代化方式。总体来看,山东农业近代化是从旧到新的过渡性变革。从农业法规、部门设置、教育制度的频繁变动到农业发展路径的激烈争论与主题变化,表现出时代性与不稳定性的辩证统一。此外,由于农业发展规律与外国干涉的影响,山东农业近代化分期较为明显。山东农业近代化始于外国传教士来鲁;清末新政开启了山东农业近代化的自主尝试;20世纪20年代起,山东农业发展路径不再单一借鉴日本发展模式,开始有意识的师法欧美。至韩复榘主鲁,山东农业近代化呈现出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局面,显示出山东农业的深入发展。山东农业近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其一,它标志着山东农业领域对传统体系与制度的逐步批判,自此山东的小农经济格局得以进行改造;其二,它代表着近代民族主义思潮对山东经济领域的影响。农业利权与农业发展间关系,成为近代山东政府与社会共同探讨和努力完善的对象;其三,从保守到开放,昭示着山东逐渐融入近代世界农业体系;其四,从传统农业走向近代化,显示出山东农业的巨大潜力;其五,山东传统农业精华在近代化过程中能与时俱进,其生命力及潜力,有力地证明了山东农业能够在近代历史巨变中走向新生。农业近代化乃至现代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尽管由于国际国内形势、体制、经济等原因限制,山东农业发展不甚彻底,但能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前行,无疑是近代山东的卓越成绩。山东农业近代化,在中国近代山东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史倩[5](2012)在《毛细管电泳技术快速筛选海洋药用生物中常见核苷类化合物的方法研究》文中指出核苷类化合物包括碱基、核苷、核苷酸以及上述化合物的衍生物或类似物,是构成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基本组成,除此之外,生物体中还有不少游离的核苷类化合物。游离核苷类化合物不仅存在于陆源药用生物体中,也广泛存在于海洋药用生物中。目前,采用天然产物化学传统方法开展药用生物活性成分研究的过程中,经常面临对游离核苷类化合物重复提取、分离、纯化和表征等问题,其结果是不同海洋药用生物中发现相同的核苷类化合物,造成人力物力的大量消耗,并大大降低了发现新化合物的效率。因此,在海洋药用生物活性成分研究过程中,实现对常见核苷类化合物的快速排重势在必行。本论文采用不同模式毛细管电泳技术,包括:毛细管区带电泳(CZE)、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KC)和毛细管电泳-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联用(CE-ESI-TOF/MS)等,发展海洋药用生物中15种常见核苷类化合物(包括:腺嘌呤、次黄嘌呤、黄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尿嘧啶、胞苷、尿苷、腺苷、鸟苷、胸苷、肌苷、2’-脱氧鸟苷和虫草素)快速分离、筛选新方法,为该类化合物的快速发现和排重提供新方法。本文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所示:1.为了获得毛细管电泳技术同时分离多种核苷类化合物的最适缓冲液分离体系,使用未涂层石英毛细管,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对两类缓冲盐——挥发性缓冲盐(醋酸钠、碳酸氢钠、乙酸铵和乙二胺(DEA))和不挥发性缓冲盐(四硼酸钠、磷酸氢二钠)分离体系分离15种常见核苷类化合物的不同适应性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在CZE模式下,四硼酸钠和磷酸氢二钠缓冲体系无法将15种核苷类化合物同时分离,较适用于分析含核苷类化合物数量较少的样品。挥发性缓冲盐中,DEA分离效果最好,在经过一系列优化后,能够使15种目标化合物达到基线分离,且得到的色谱峰峰型良好。在大量样品的分析筛选过程中,需要经常对其进行更换,以保证方法的重复性。MEKC模式下,除DEA外,其余5种缓冲盐体系加入SDS后色谱峰的分离度均明显提高。2.针对挥发性缓冲盐分离体系稳定性较差、不利于实际样品准确定性定量分析的难题,本研究选取稳定性良好的磷酸氢二钠缓冲体系,发展MEKC模式同步分离筛选海洋药用生物中15种常见核苷类化合物的新方法。首先通过对进样量、分离电压、pH值、SDS浓度等条件的系统优化,获得最佳分离条件,即为:以含有70mmol/L SDS的25mmol/L的磷酸氢二钠溶液为背景电解质溶液,分离电压25kV,进样时间3sec(50mbar),pH值8.7(无需调节),检测波长260nm。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得到的电泳图中,核苷类化合物分离度高,峰型尖锐、对称,并保持较快的分离速度。然后,进行了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仪器精密度RSD值在1.4%-7.6%之间,日内重复性在8.2%以内和日间重复性在1.2%-10.8%之间,回收率在80.2%-112.9%之间,样品在24h内保持稳定。此外,将本方法用于海洋药用生物实际样品(以黄海葵为例)中常见核苷类化合物的快速筛选,通过与标准品的对比,从中发现了12种核苷类化合物。说明该方法快速、稳定、可靠,适合海洋药用生物复杂基质中15种常见核苷类化合物的快速筛选。3.建立了毛细管电泳-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CE-ESI-TOF/MS)快速筛选海洋药用生物中多种核苷类化合物的新方法。通过对毛细管电泳分离条件和质谱检测条件的系统优化,获得了最佳仪器条件;使用未涂层石英毛细管柱,以含有5%甲醇的30mmol/L乙酸铵溶液(氨水调pH9.9)作为运行缓冲液,50%甲醇水溶液(含有0.25%甲酸)为鞘液(3μL/min),电喷雾质谱正离子模式检测。在最佳仪器条件下,各核苷类化合物精确质量数测定偏差均小于百万分之四,说明通过精确分子量信息进行核苷类化合物快速鉴别结果可靠;15种常见核苷类化合物CE-ESI-TOF/MS分析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均优于0.9933,线性范围均超过了一个数量级,检出限在0.03–1.0μg/mL之间,峰面积日间重复性RSD值在9.38-24.34%之间,能满足实际样品筛选的需要。此外,本方法成功用于海马、海龙等海洋药用生物中核苷类化合物的筛选,表明本方法是海洋药用生物复杂体系中多种核苷类化合物快速同步分析筛选的有效方法。

黄淑美,伍慕仪[6](2005)在《《农业考古》《中国农史》《农史研究》《古今农业》论文资料目录索引(1980——2004)》文中研究指明

荆文婷[7](2014)在《山东大学与青岛城市的互动研究(1930-1958)》文中提出20世纪30年代初,在社会环境安定、地理条件优越、城市各界对办学大力支持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山东大学建于青岛。青岛对山东大学的建立与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因其自然条件便利,使得海洋研究人才汇聚,海洋学研究成果丰硕,山东大学赢得“海洋学科远东第一”之称。同时,因生物学研究蜚声国内外,教学成绩优异,并开创中国实验坯胎学研究,而获得“生物学科全国最好”之名。在文史领域,山东大学师资力量雄厚,学科设置上独具特色,又有《文史哲》开学术争鸣风气之先,因而摘取“文史见长”之美誉。这些美誉体现了山东大学适应地方特点、发展特色学科的办学理念,也与青岛的城市文化相辅相成。同时山东大学对青岛城市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青岛成为海洋科研名城,促进青岛文化繁兴,提升了青岛教育水平。山东大学在青岛的30年,取得很大成绩,使青岛的文化层次得到了提升,成为青岛城市文化重要内涵。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山东大学与青岛的良性互动使其在青岛期间创造了两次历史辉煌,也为青岛城市镌刻上山东大学的印记,提升了青岛的城市品格和文化特质。

杨发祥[8](2004)在《当代中国计划生育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计划生育是当代中国历史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件。改革开放以后,计划生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开展计划生育历史的研究,对中国人口的现代化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除导言和结语外,本文共分九章。 导言部分阐述了选题的缘起和意义、研究现状,简单介绍了基本文献资料,交代了本文涉及的相关概念、研究方法和研究创新。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中国计划生育的历史渊源。包括中国古代的计划生育思想、近代以来的国内外计划生育思想及活动。 第二至第六章分阶段阐述了中国计划生育的发展历程。1949年以来,我国计划生育大体经历了五个较长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49-1961年),是我国计划生育的提出与论争时期。其中,1949-1953年,是计划生育工作的缺失与提出阶段;1954-1957年,计划生育政策出台与初步开展阶段;1958-1961年,计划生育步入发展的歧路阶段。第二阶段(1962-1970年),是我国计划生育的再起与停顿时期。1962-1965年,是计划生育的提出及其在部分市、县的试点阶段;1966-1970年,计划生育陷于停顿阶段。第三阶段(1971-1978年),是计划生育的勃兴与普及时期。以[71]51号文件的发表为标志,中国计划生育进入实质性的发展时期。第四阶段(1979-1991年),是计划生育的开拓与发展时期。1979-1984年,是计划生育的深入开展和政策调适阶段。1985-1991年,是计划生育规范化与制度化时期。第五阶段(1992年以来),是计划生育的新形势和新探索时期。1992年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我国步入体制转型时期,计划生育工作适应新形势发展,迎接新的挑战,进行新的调适,逐步摸索出了一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计划生育工作运行机制,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 第七章主要阐述了计划生育在运作实践中相关政策、运作机制及实际效果的地方差异,城乡之间、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之间、军事单位与非军事单位之间、涉外婚姻与本土婚姻之间等呈现出多层次特征。我国计划生育今后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仍在农村和流动人口上,这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关键。在本章中,还阐述了我国计划生育的法制化道路。包括“计划生育”被写入宪法和相关基本法律中,计划生育地方性法规和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颁布和实施等。 第八章主要阐述计划生育的推行带来的社会变迁,包括计划生育对妇女、儿童、老人及家庭规模、功能和结构类型的影响,计划生育与我国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人口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计划生育与城乡生育观念的转变以及新型生育文化的生长等。 第九章主要阐述计划生育的国际比较、中外交往及国际评价,从而更好地认识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及其实施效果与国际环境。 结语主要阐述了中国计划生育的跨世纪回顾与反思,包括中国计划生育的发展轨迹、计划生育的特点与影响、成功经验与存在的问题等,并根据人口与计划生育发展规律和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对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发展趋势进行了战略性前瞻与预测。

陈丽[9](2008)在《海洋生物制药自主创新生态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是海洋世纪,是生物技术世纪,也是世界面临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挑战的世纪。海洋生物制药产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想在未来的发展中抢占制高点,就必须紧紧依靠自主创新。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辩证统一关系的科学,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对企业管理理论与管理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其重要思想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本文结合生态学、管理学、复杂科学等跨学科的相关理论及系统分析和系统建模、系统仿真的方法对海洋生物制药自主创新生态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海洋生物制药自主创新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运用生态学理论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把握海洋生物制药自主创新生态系统的行为特征及内在属性;运用系统建模、系统仿真的方法,可以形象地描述和分析生态系统内部种群间的关系。通过本研究可以丰富和完善海洋生物制药企业自主创新及创新系统的理论,对我国海洋生物制药自主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而可以促进我国海洋生物制药自主创新的提升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通过研究,本文获得了以下研究成果及研究结论。(1)首次从生态系统的角度,结合管理学、海洋生物制药学和生态学理论,对海洋生物制药自主创新生态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种跨学科交流和多学科互补的研究思路。(2)结合企业生态系统、自主创新及海洋生物制药产业的相关理论,界定了海洋生物制药自主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并构建了海洋生物制药自主创新生态系统的生态链、自主创新过程模型及企业逻辑斯谛增长生态模型。(3)借鉴Logistic模型,结合海洋生物制药自主创新自身的特点,构建了海洋生物制药自主创新生态系统种群间的相互竞争及相互依存模型,并推出了生态系统稳定的平衡条件。(4)用Matlab软件对海洋生物制药自主创新生态系统种群间的相互关系模型进行仿真,从仿真结果得出了以下结论。①当两个种群的生态位完全重叠或部分重叠,即它们的创新资源或自身的优势相同或部分相同时,它们会为争夺创新资源展开激烈的竞争,只有在竞争中具有强势的企业才能生存,否则就会灭亡。②海洋生物制药自主创新生态系统不同种群间也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种群间相互依存模型的建立和仿真分析可知,当两个种群相互依存时,各种群必须具有可以使自己独立生存的创新资源,否则种群会趋于灭亡。③海洋生物制药自主创新生态系统中,各创新种群间在创新资源等方面需要保持一定的差异性,完全同质的创新种群无论对种群自身还是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都是不利的,保持各种群之间的差异性有利于海洋生物制药自主创新生态系统自主创新的推进和平衡。

赵龙[10](2007)在《论新时期民俗学的发展阶段》文中研究指明民俗学史是民俗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重视对民俗学史的研究,特别是新时期民俗学史的研究。我国新时期民俗学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大约7年的时间。1978年到1985年为民俗学恢复和起步阶段。这个时期,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各地开展了地名志、地方志的撰写与田野调查,民俗学基本理论着作的问世,都为社团组织的发展与基层民俗学队伍形成,为新时期民俗学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986年到1993年为民俗学稳步发展阶段。“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地方经济发展模式为民俗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民俗旅游与民俗学的应用性研究,包括民俗学研究的当下意义、民俗经济价值、民俗旅游开发与民俗文化保护、民间文化艺术的商品化等问题,得到了学科理论上的重视。1994年到2000年为民俗学蓬勃发展高潮阶段。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和传统文化弘扬为民俗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其他相关学科也大量介入民俗研究领域,国际合作研究的项目、活动频繁,为新时期民俗学科发展提供了新的队伍、新的视野和新的研究方法。这个时期,民俗学基本理论体系建立和不断丰富、学科地位的确立和学位点的大面积设置、民俗研究成果累累。民俗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得到了广泛的讨论。2001年到2006年为民俗学发展成熟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给民俗学研究提供了优良的发展环境与发展机遇,整合了研究力量,研究课题大大增加,民俗学专业的学科体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中青年队伍成为主力军为民俗学专业人才培养改变了民俗学研究队伍的基本结构,民俗学理论研究得到大的突破,民俗学学科建设日臻完善,民俗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步入了正规、规范的发展轨道。另一方面,民俗应用、民俗知识普及等工作也进展顺利,通俗民俗学出版物成为热点、民俗学进大中小学课堂。总之,新时期民俗学发展是与时代的需求、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的推动、学科建设的努力、其他相关学科的参与等分不开的,研究其发展阶段的基本规律,不但得到一些学科建设的启迪,更能够弄清中国民俗学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建设任务、建设要求。我们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民俗学,推动中国民俗学走向世界。

二、《中国海洋药用生物》一书审稿讨论会在青岛市召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海洋药用生物》一书审稿讨论会在青岛市召开(论文提纲范文)

(1)青岛近现代园林发展历史研究(1898-1994)(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及意义
    1.2 研究成果综述和相关领域史料搜集
        1.2.1 中国近现代园林史研究的成果与趋势
        1.2.2 青岛近现代园林历史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3 相关领域史料的搜集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对象和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基本框架
2 青岛近现代园林形成发展的环境及历史分期
    2.1 青岛近现代园林形成发展的自然环境
        2.1.1 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及植被等自然环境
        2.1.2 自然环境对园林形成发展的意义
    2.2 青岛近现代园林形成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
        2.2.1 从海防要地到海滨名城
        2.2.2 极具个性特色的城市建筑
        2.2.3 兼容并包与开放的文化特色
    2.3 开埠以前青岛地区园林类型及特点
        2.3.1 开埠以前青岛地区宗教园林
        2.3.2 开埠以前青岛地区私家园林
        2.3.3 开埠以前青岛地区衙署园林
    2.4 青岛近现代园林形成发展的历史分期
    2.5 小结
3 德占日据时期青岛近现代园林的发端(1898-1922)
    3.1 近代青岛城市的形成与初扩
        3.1.1 德制规划与近代青岛城市的形成
        3.1.2 日据时期青岛城市的扩张
    3.2 德占时期以欧人区为主的公园绿地规划与建设
        3.2.1 1898年首份城市规划中的公园绿地规划
        3.2.2 1899年对首份规划修订中公园绿地的调整与补充
        3.2.3 1901年欧人区公园绿地建设状况
        3.2.4 1906年欧人区公园绿地建设状况
        3.2.5 1913年欧人区公园绿地建设状况
        3.2.6 代表性园林实例——督署公园、阿尔伯特大街公园和总督公园
    3.3 德占时期郊外别墅区的园林景观建设
        3.3.1 运动休闲区的规划与景观建设
        3.3.2 森林公园(Forstgarten):兼具植物试验场与公园的双重功能
        3.3.3 “胜利大道”(Siegesalle):街区的景观建设
    3.4 日据时期城市园林绿地的初拓
        3.4.1 “旧城”园林绿地的续建与新建
        3.4.2 “新城”园林绿地的辟建
        3.4.3 代表性园林实例——新町公园、青岛神社
    3.5 西式公共建筑庭院的兴建
        3.5.1 西式公建庭院的建设背景
        3.5.2 西式公建庭院的实例分析
        3.5.3 西式公建庭院的特点
    3.6 外人与逊清遗老别墅庭院的初兴
        3.6.1 西式外人别墅庭院的建设背景与特点
        3.6.2 逊清遗老别墅庭院的建设背景与特点
    3.7 大规模造林绿化及行道树的初步发展
        3.7.1 德占时期大规模的造林绿化
        3.7.2 行道树的初步发展
    3.8 园林管理制度与教育的创设
        3.8.1 园林管理制度的初建
        3.8.2 园林教育的初创
    3.9 小结
4 民国时期青岛近现代园林的快速发展与衰退(1922-1949)
    4.1 伴随城市成长园林绿地的快速发展(1922-1937)
        4.1.1 主权回归后青岛近代园林快速发展的背景与条件
        4.1.2 伴随城市成长的公园绿地的快速发展
    4.2 民族主义渐进下既有大中型公园的调整与扩充
        4.2.1 传统民族文化意象的凝练
        4.2.2 独具民族特色公园空间的开辟
        4.2.3 培育民族主义精神的公园空间的规划设计
    4.3 “前海三湾”一线公园的辟建
        4.3.1 民族精神象征:青岛湾栈桥公园的历史变迁及建设特点
        4.3.2 中西交汇公园:汇泉湾莱阳路海滨公园的设计与建设
        4.3.3 其他沿海公园的辟建
    4.4 劳工居住区公园绿地的新辟
        4.4.1 台东镇劳工居住区的规划建设及东镇公园的辟建
        4.4.2 台西镇劳工居住区的规划建设及西镇公园的辟建
    4.5 中国传统寺庙园林的兴建
        4.5.1 湛山寺的选址与用地
        4.5.2 湛山寺的初建过程
        4.5.3 湛山寺的空间环境特色
    4.6 传统风景名胜园林的近代兴起
        4.6.1 德占时期崂山郊游地的初兴
        4.6.2 民国时期崂山风景名胜园林的勃兴
    4.7 公共建筑庭院的多样化
        4.7.1 从兵营到校园:国立山东大学的校园建设及变迁
        4.7.2 “外教披中衣”:青岛红十字会及其庭院的建设
    4.8 别墅庭院及别墅群园林的快速发展
        4.8.1 八大关与太平角区域别墅群的形成
        4.8.2 八大关与太平角区域别墅群园林的主要景观特征
        4.8.3 八大关与太平角区域内风格多样的别墅庭院
    4.9 行道树的快速发展
    4.10 战争状态下青岛近代园林发展的衰退(1937-1949)
        4.10.1 既有大中型公园功能的日益杂糅
        4.10.2 园林绿地遭受严重破坏
    4.11 园林管理与规划
        4.11.1 园林管理制度的完善
        4.11.2 1935年《青岛市施行都市计划案》中的园林规划
    4.12 小结
5 新中国成立以后青岛近现代园林的曲折发展与全面逾越(1949-1994)
    5.1 五六十年代城市绿化的恢复与曲折发展
        5.1.1 建国初期城市绿化的恢复
        5.1.2 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城市绿化的曲折发展
    5.2 五六十年代城市既有公园绿地的恢复、充实与改造
        5.2.1 中山公园的恢复、充实与改造
        5.2.2 文化休息公园:第三公园的改造与功能调适
        5.2.3 街头游园的恢复、新辟与改造
    5.3 五六十年代大中型公园的新辟
        5.3.1 海泊河公园
        5.3.2 沧口公园
    5.4 疗养区园林绿地的兴建
        5.4.1 以八大关一带为主的休养区公园绿地建设
        5.4.2 湛山一带疗养院及其庭院的兴建
    5.5 文革时期园林绿地发展的几近停滞(1966-1976)
    5.6 改革开放后城市绿化的全面发展(1978-1994)
    5.7 改革开放后园林绿地的蓬勃发展(1978-1994)
        5.7.1 专类公园的建设
        5.7.2 山头公园的大量兴建
        5.7.3 纪念性园林的建设
        5.7.4 大型广场绿地的兴建
    5.8 园林管理与规划
        5.8.1 园林绿化管理体系的演变与定型
        5.8.2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逐步成熟
        5.8.3 风景名胜区规划步入正轨
    5.9 小结
6 青岛近现代园林的营造特征
    6.1 多重复合的园林内容与功能
        6.1.1 社会承载之功能
        6.1.2 政治教化之功能
        6.1.3 改善生态与美化环境之功能
        6.1.4 青岛近现代园林功能的特殊性
    6.2 园林选址及空间布局
        6.2.1 公园选址及空间布局
        6.2.2 庭院平面布局及竖向处理
    6.3 园林山石与水景营造
        6.3.1 巧借山、海、礁石等自然要素
        6.3.2 人工山石营造
        6.3.3 人工水景营造
    6.4 园林建筑营造
        6.4.1 园林建筑类型丰富,风格杂糅
        6.4.2 园林建筑空间组合注重对比变化
        6.4.3 具有重要的历史及科学价值
    6.5 园林雕塑
    6.6 园林植物与动物
        6.6.1 树种选择以外来引进树种为主构建基调
        6.6.2 植物配置形式因地制宜,营造不同特色的植物景观
        6.6.3 从动物角到专类动物园的园林动物
    6.7 园林造景手法特色
        6.7.1 利用海岸线空间形态特点,营造具有标志性的园林景观
        6.7.2 契合“地景”,营造“地”与“景”相互融合的园林空间
        6.7.3 运用“对景”,营造广角度、多维度的园林景观集合
    6.8 园林景观营造的总体特征——“青岛特色”
    6.9 小结
7 青岛近现代园林发展的演进特征、动因及影响
    7.1 与近现代其他沿海开埠城市园林发展之比较
        7.1.1 比较对象的选择与分析——大连、上海、天津和广州
        7.1.2 比较总结
    7.2 近现代园林发展的演进过程及阶段性特征
        7.2.1 德占日据时期:被动强制的“殖民输入”
        7.2.2 民国时期:主动感性的“二元互动”
        7.2.3 新中国时期:主动理性的“多元融合”
    7.3 近现代园林发展演进的动因分析
        7.3.1 不同政经条件影响下城市发展的推动
        7.3.2 不同文化及造园思想的移植、碰撞与融合
        7.3.3 相关规划及制度的引导与管理
    7.4 近现代园林发展演进的影响与启示
        7.4.1 近现代园林发展演进对城市空间及景观风貌塑造的影响与意义
        7.4.2 近现代园林发展演进对1994年以后青岛园林建设发展的影响
        7.4.3 近现代园林发展演进在文化上的双重性及未来发展的探索方向
    7.5 小结
8 结论
    8.1 研究的基本结论
    8.2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8.3 研究不足与后续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附录
    附录一 青岛近现代主要城市公园分布图
    附录二 青岛近现代主要城市公园调查表
    附录三 青岛近现代主要庭院调查表

(2)我国海洋经济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意义
        1.1.1 理论意义
        1.1.2 实践意义
    1.2 论文创新之处
        1.2.1 独特的研究方法
        1.2.2 本学科第一篇以文献为研究对象的论文
        1.2.3 本文内容具有综合性、系统性
    1.3 资料收集与处理方法
        1.3.1 资料来源
        1.3.2 处理方法
第二章 海洋经济研究的起步阶段
    2.1 海洋经济理论研究
        2.1.1 关于海洋经济定义的研究
        2.1.2 关于海洋经济学的研究
        2.1.3 关于海洋区划、功能区划的研究
        2.1.4 关于海洋经济地理的研究
    2.2 海洋产业研究
        2.2.1 海洋渔业研究集中在海水养殖业
        2.2.2 海运业研究以港口资源的评价和开发现状介绍为主
        2.2.3 滨海旅游业研究以旅游资源的评价和开发为主
        2.2.4 滨海油气开发研究以石油勘探为主
        2.2.5 海洋能开发研究以潮汐能、风能开发为主
        2.2.6 海洋矿产资源开发研究以滨海砂矿资源开发为主
        2.2.7 海洋产业综合研究很少
    2.3 海洋区域经济研究以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为主
    2.4 海洋开发战略和管理问题研究
        2.4.1 海洋战略研究主要是对20 世纪末海洋开发战略进行探讨
        2.4.2 海洋管理研究主要是介绍国内外海岸带管理的体制、政策和方法
    2.5 海洋环境问题研究
    2.6 起步阶段的研究活动
    2.7 小结
第三章 海洋经济研究的初步形成阶段
    3.1 理论研究的视角、范围、研究方法多样化
        3.1.1 海洋经济定义的界定
        3.1.2 海洋经济学概念的研究
        3.1.3 海洋经济地理学理论的探讨
        3.1.4 海洋产业分类的研究
        3.1.5 海陆一体化的研究
        3.1.6 海洋区划和功能区划的研究
    3.2 产业研究仍集中在渔业和海运业,其它产业研究有所增加
        3.2.1 海洋渔业研究呈现多角度
        3.2.2 海岛旅游研究增多
        3.2.3 海运业研究以港口发展定位、功能优化、地域组合、集装箱港口建设为主
        3.2.4 海洋油气和其它海洋能源开发研究
        3.2.5 海洋科学技术的研究受到重视,海洋生物技术研究较多
        3.2.6 海盐及盐化工业研究较少
        3.2.7 海水淡化和海水利用研究受到重视
        3.2.8 产业综合研究中海产业结构特点和结构调整研究增多
    3.3 省级区域海洋经济建设研究和全国海岛调查研究较多
    3.4 海洋开发战略和管理问题研究
        3.4.1 海洋强国战略为研究重点
        3.4.2 海洋管理研究内容丰富多样
    3.5 海洋环境研究得到重视
    3.6 海洋地缘政治研究
    3.7 初步形成阶段的研究活动
    3.8 小结
第四章 海洋经济研究的逐步完善阶段
    4.1 理论专着显着增多,研究视角、范围、方法更趋多样化
        4.1.1 海洋经济概念界定
        4.1.2 海洋产业分类研究
        4.1.3 海洋经济地理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4.1.4 “海陆一体化原则”发展为“海陆一体化建设”
        4.1.5 经济区划有了新观点,功能区划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4.1.6 海洋规划理论研究
        4.1.7 海洋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探讨增多
        4.1.8 海洋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研究
        4.1.9 海洋经济统计分析和海洋经济核算研究
    4.2 传统产业增添新内容,新兴产业不断发展,未来产业开始起步
        4.2.1 海洋休闲渔业兴起,渔业结构多元化,研究内容更丰富
        4.2.2 滨海旅游业应用研究很多,基础理论研究有待加强
        4.2.3 海洋集装箱运输研究非常深入
        4.2.4 海盐及盐化工业研究
        4.2.5 海水淡化和海水利用研究受到重视
        4.2.6 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布局研究较多
        4.2.7 产业综合研究探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产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4.3 海洋区域经济研究
    4.4 海洋开发战略和经济管理研究
        4.4.1 海洋经济战略研究
        4.4.2 海洋经济管理研究
    4.5 海洋环境问题研究
    4.6 海洋文化、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研究
    4.7 逐步完善阶段的研究活动
    4.8 小结
第五章 我国海洋经济研究的展望
    5.1 我国海洋经济研究的总体评价
        5.1.1 海洋经济研究的脉络
        5.1.2 海洋经济研究的特点
    5.2 我国海洋经济研究的展望
        5.2.1 理论方面应加强可持续发展、人海关系研究
        5.2.2 区域方面应加强海陆一体化研究、重点城市的研究
        5.2.3 产业应重点研究海洋运输业、海洋服务业、海洋高新技术产业
        5.2.4 管理应研究如何落实海洋功能区划、海域有偿使用法和物权法
        5.2.5 加强海洋资源环境保护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4)山东农业近代化专题研究(1860-193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农业问题: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基础
    二、选题的价值、意义与作用
        (一)学术价值
        (二)理论意义
        (三)现实作用
    三、学术史综述
        (一)史料出版
        (二)馆藏档案
        (三)学术成果
        (四)其它方面
    四、学术要点
        (一)选题切入点
        (二)重点
        (三)难点
        (四)学术创新点
    五、相关界定
        (一)时间界定
        (二)主体界定
第一章 近代山东种植业发展述评
    第一节 山东农业种植地域的专门化发展
        一、土地占有状况与作物致诱性变迁
        二、天灾人祸与农业种植专门化
        三、专门化生产的成就与局限
    第二节 山东农业种植的商品化发展
        一、赋税与农业商品化发展
        二、交通与农业商品化发展
        三、农业商品化的局限
    第三节 农业种植的科学化发展
        一、化肥与农药的施用
        二、水利灌溉的发展
        三、农业机械的使用
    小结
第二章 基督教与山东农业近代化
    第一节 传教士来源及其见闻
        一、来鲁传教士的差会来源与发展概况
        二、传教士眼中的山东农业
    第二节 传教士的早期农业活动
        一、优质品种的引进
        二、推动副业发展
        三、先进科学技术的宣传
    第三节 乡建运动与农业现代化——以齐鲁大学为例
        一、被教会忽视的山东农业
        二、振兴农业的尝试
        三、迟滞的进程——齐鲁大学农事活动的局限
    小结
第三章 外国政府和团体与山东农业近代化
    第一节 外国在山东的农业活动
        一、山东农业调查
        二、外国的农业投资与援助
        三、棉麦借款与山东农业
    第二节 德日在青岛的农业建设
        一、德占时期的农业建设
        二、日占时期的农业建设
    第三节 外国团体与山东农业:以山东华洋义赈会为例
        一、组织架构与资金来源
        二、赈济工作
        三、农业活动
        四、成就与局限
    小结
第四章 山东农业近代化历程中的农业机构
    第一节 农业部门的近代化发展
        一、中央农业部门的近代化进程
        二、山东地方农业部门的近代化沿革
        三、山东农业部门近代化局限
    第二节 山东基层农业机构建设
        一、各级农事试验场沿革
        二、农业部门人员构成
        三、基层农业机构发展:以青岛为例
    第三节 政府与农业活动:以青岛防治赤星病运动为视角
        一、20 世纪30 年代青岛农业状况
        二、运动发起及筹备
        三、官民矛盾的形成
        四、围殴村长事件与政府应对
        五、官民矛盾的解决
    小结
第五章 山东农业近代化历程中的教育机构
    第一节 山东各级农业学校沿革
        一、山东高等农业教育
        二、山东初、中等农业教育
        三、成就与局限
    第二节 高等农业人才培养:以山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为中心
        一、教员情况及管理
        二、癸卯学制与学校生源
        三、课程安排与学生管理
        四、学业、就业、职业:由成绩表引发的审思
    第三节 山东地方农业教育
        一、士绅与山东农业学校
        二、山东地方农校运行及学界反思
        三、乡建运动与农业教育实践
    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5)毛细管电泳技术快速筛选海洋药用生物中常见核苷类化合物的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注释
第一章 绪论
    1 海洋药用生物活性成分研究简况
        1.1 海洋药用生物的种类和生物活性
        1.1.1 海洋药用生物的种类
        1.1.2 海洋药用生物成分的生物活性
        1.2 海洋药用生物活性成分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1.2.1 海洋药用生物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1.2.2 海洋药用生物活性成分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海洋药用生物活性成分化学研究传统方法与现代研究手段
    2 海洋药用生物中核苷类化合物研究概述
        2.1 核苷类化合物的概述
        2.1.1 核苷类化合物的生物来源
        2.1.2 核苷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2.2 核苷类化合物现代分析筛选、检测技术
        2.2.1 薄层色谱技术
        2.2.2 气相色谱技术
        2.2.3 液相色谱及液质联用技术
        2.2.4 毛细管电泳及与质谱联用技术
        2.2.4.1 毛细管区带电泳
        2.2.4.2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2.2.4.3 毛细管电泳-质谱
        2.3 海洋药用生物活性成分筛选研究中对核苷类化合物进行快速排重势在必行
    3 本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及研究意义
        3.1 研究目的与内容
        3.2 科学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毛细管电泳不同缓冲液体系分离核苷类化合物的适应性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1.2 仪器条件
        1.2.1 区带毛细管电泳法条件
        1.2.2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条件
        1.3 标准溶液的配制
    2 结果与讨论
        2.2 CZE 缓冲盐分离体系
        2.2.1 CZE 不挥发性缓冲盐分离体系
        2.2.2 CZE 挥发性缓冲盐分离体系
        2.2.3 DEA 缓冲液分离条件优化
        2.2.3.1 DEA 缓冲液 pH 条件优化
        2.2.3.2 DEA 缓冲液浓度条件优化
        2.2.3.3 缓冲液中有机改性剂的优化
        2.2.3.4 其他条件的优化
        2.3 MEKC 不同缓冲盐分离体系
        2.3.1 MEKC 模式下挥发性缓冲盐体系
        2.3.2 MEKC 模式下不挥发性缓冲盐体系
    3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快速筛选海洋药用生物中的15种常见核苷类化合物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1.2 仪器条件
        1.3 标准溶液的配制
        1.4 海洋生物黄海葵样品的处理
    2 结果与讨论
        2.1 背景电解液(BGE)的选择
        2.2 MEKC 分离条件优化
        2.2.1 不同 SDS 浓度的优化
        2.2.2 不同缓冲液浓度的优化
        2.2.3 不同 pH 值条件的优化
        2.2.4 不同有机改性剂的优化
        2.2.5 仪器条件的优化
        2.3 核苷类化合物的快速筛选鉴别
        2.4 方法学考察
        2.4.1 标准曲线的绘制、检出限和定量限
        2.4.2 精密度
        2.4.3 重现性
        2.4.4 样品稳定性
        2.4.5 样品回收率
        2.5 海洋药用生物样品的分析
    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毛细管电泳-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快速筛选海洋药用生物中的常见核苷类化合物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1.2 仪器条件
        1.2.1 毛细管电泳分离条件
        1.2.2 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条件
        1.3 标准溶液的配制
        1.4 海洋药用生物样品的处理
    2 结果与讨论
        2.1 DEA 为缓冲盐对核苷化合物的质谱分析
        2.2 乙酸铵为缓冲盐对核苷化合物的质谱分析
        2.2.1 毛细管电泳分离条件的优化
        2.2.2 质谱条件的优化
        2.2.2.1 鞘液的组成和流速
        2.2.2.2 干燥气流速和温度、雾化气压力的优化
        2.2.2.3 毛细管电压、破碎电压和八级杆电压的优化
        2.2.2.4 微通道板电压和光电倍增管电压的优化
        2.3 核苷类化合物的快速筛选鉴别
        2.4 方法学考察
        2.4.1 标准曲线的绘制、检出限和定量限
        2.4.2 精密度
        2.4.3 重现性
        2.4.4 稳定性和回收率
        2.5 海洋生物中核苷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7)山东大学与青岛城市的互动研究(1930-195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青岛城市对山东大学的影响
    (一) 城市发展背景对山东大学选址的影响
        1、山东大学选址青岛的政治原因
        2、蔡元培在山东大学选址青岛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3、山东大学选址青岛的地理优势
    (二) 城市对山东大学学科特色的影响
        1、海洋学科远东第一
        2、生物学科全国最好
        3、文史见长
    (三) 青岛对山东大学师资队伍与生源的影响
        1、城市对山东大学师资队伍的影响
        2、城市对山东大学生源的影响
二、山东大学对青岛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 推动青岛成为海洋科研名城
        1、山东大学为海洋研究提供人才支撑
        2、海洋科研机构的建立
    (二) 促进青岛文化繁兴
        1、文化名家汇聚,教育与文化成果丰厚
        2、学生们的文学活动与文艺社团
        3、学术讲座活跃了学生和市民的文化生活
    (三) 提升青岛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教学水平
三、山东大学与青岛城市互动的特点
    (一) 民国时其他大学与城市的互动和山东大学的比较
    (二) 山东大学选址青岛前与迁校济南后对青岛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当代中国计划生育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文献资料
    第三节 相关概念、研究方法与创新
第一章 中国计划生育的历史渊源
    第一节 中国古代计划生育思想
        一、 控制人口增长的思想
        二、 提高人口质量的思想
        三、 重视人口统计的思想
    第二节 近代以来的计划生育思想
        一、 晚清至五四的人口思想
        二、 欧美节育之风与桑格夫人访华
        三、 五四以后的节育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 计划生育的提出与论争(1949-1961年)
    第一节 现实与要求:计划生育提出的起点(1949-1953)
        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计划生育的缺失
        二、 计划生育呼之欲出
    第二节 政策与宣传:计划生育起步的双翼(1954-1957)
        一、 计划生育政策的出台
        二、 计划生育的初步开展
    第三节 论争与批判:计划生育发展的歧路(1958-1961)
        一、 计划生育指导思想的反复
        二、 计划生育实践的艰难行进
第三章 计划生育的再起与停顿(1962-1970年)
    第一节 计划生育的再度兴起(1962-1965)
        一、 计划生育工作环境的重启
        二、 计划生育实践的举步
    第二节 计划生育陷于停顿(1966-1970)
        一、 口头上:“要注意计划生育”
        二、 实际上:计划生育陷于停顿
第四章 计划生育的勃兴与普及(1971-1978年)
    第一节 计划生育体制初成
        一、 生育政策的基本形成
        二、 组织机构的恢复和成立
        三、 计生药具的生产和管理
    第二节 计划生育在城乡的全面推行
        一、 计划生育的全面推行
        二、 人口科学研究的复苏
第五章 计划生育的开拓与发展(1979-1991年)
    第一节 计划生育开始成为基本国策(1979-1984)
        一、 生育政策的导向与调适
        二、 组织机构的日趋健全
        三、 计划生育的深入开展
    第二节 计划生育规范化与制度化(1985-1991)
        一、 计划生育体制走向完备
        二、 制度化运作下计生工作的开展
第六章 计划生育的新形势与新探索(1992年至今)
    第一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育政策与体制建设
        一、 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稳定
        二、 计生体制的进一步规范化
    第二节 计划生育工作的新探索
        一、 工作新内容:优质服务
        二、 农村:村级自治
        三、 城市:社区计划生育
        四、 发展道路:综合治理
第七章 中国计划生育的地方差异与法制化道路
    第一节 计划生育在运作实践上的差异
        一、 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
        二、 少数民族的计划生育工作
        三、 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
        四、 计划生育的其他差别
    第二节 计划生育的法制化道路
        一、 计划生育被写入宪法及相关法律
        二、 计划生育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
        三、 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出台
第八章 计划生育与社会变迁
    第一节 计划生育与家庭
        一、 计划生育与妇女
        二、 计划生育与儿童
        三、 计划生育与老人
        四、 计划生育与家庭发展
    第二节 计划生育与可持续发展
        一、 计划生育与经济发展
        二、 计划生育与生态环境
        三、 计划生育与人口发展
    第三节 计划生育与社会心态
        一、 城镇生育观念的变迁和新型生育文化的初成
        二、 农村生育观念中传统与现代的并存与消长
第九章 计划生育的国际比较、中外交往及国际评价
    第一节 各国生育政策及生育现状比较
        一、 生育政策比较
        二、 生育现状比较
    第二节 计划生育的中外交往与合作
        一、 与国际组织的交往合作
        二、 双边及多边国际交往与合作
        三、 参与其它国际人口活动
    第三节 中国计划生育的国际评价
        一、 国际舆论
        二、 国际人口奖
结语
    第一节 跨世纪回顾与反思:得失分析
        一、 中国计划生育的发展轨迹
        二、 计划生育的特点与影响
        三、 成功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战略性前瞻与预测:路在何方?
参考文献
附录1: 1949-2002年全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增率、总和生育率、总人口一览表
附录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后记

(9)海洋生物制药自主创新生态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企业生态系统研究动态
        1.2.2 国内外企业自主创新研究动态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论文结构
    本章小结
2. 企业自主创新生态系统及其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1 企业生态系统理论
        2.1.1 企业生态系统的内涵
        2.1.2 企业生态系统的特征
    2.2 自主创新生态系统相关理论
        2.2.1 自主创新系统的概念
        2.2.2 自主创新生态系统观的建立
    本章小结
3 海洋生物制药自主创新生态系统分析
    3.1 海洋生物制药产业分析
        3.1.1 海洋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现状
        3.1.2 我国海洋生物制药产业存在的问题
        3.1.3 我国海洋生物制药产业面临的机遇
        3.1.4 我国海洋生物制药产业面临的挑战
    3.2 海洋生物制药自主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内涵解析
    3.3 海洋生物制药自主创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分析
        3.3.1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
        3.3.2 海洋生物制药自主创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3.4 自主创新生态系统创新动力机制及生成机理研究
        3.4.1 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分析
        3.4.2 海洋生物制药自主创新生态系统生成机理分析
    本章小结
4 海洋生物制药自主创新生态系统模型构建
    4.1 海洋生物制药自主创新生态系统生态链分析
        4.1.1 海洋生物制药自主创新生态系统构成要素
        4.1.2 海洋生物制药自主创新生态系统生态链的构建
        4.1.3 基于价值链的生态链分析
    4.2 自主创新过程模型构建及分析
        4.2.1 自主创新过程模型构建
        4.2.2 自主创新过程模型分析
    4.3 生态位理论
        4.3.1 生态位的概念
        4.3.2 企业生态位
    4.4 海洋生物制药自主创新生态系统模型
        4.4.1 逻辑斯谛增长模型
        4.4.2 企业的逻辑斯谛增长模型
    本章小结
5 海洋生物制药自主创新生态系统仿真分析
    5.1 种群间相互竞争模型的建立与仿真分析
        5.1.1 种群间相互竞争模型的建立
        5.1.2 种群间相互竞争模型的仿真分析
    5.2 种群间相互依存模型的建立与仿真分析
        5.2.1 种群间相互依存模型一的建立与仿真分析
        5.2.2 种群间相互依存模型二的建立与仿真分析
        5.2.3 种群间相互依存模型三的建立与仿真分析
    5.3 结论
    本章小结
6 案例:青岛海洋生物制药自主创新生态系统
    6.1 青岛海洋生物制药面临的环境
    6.2 青岛海洋生物制药发展现状
    6.3 青岛海洋生物制药自主创新生态系统生态链的构建
    6.4 青岛海洋生物制药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6.4.1 青岛海洋生物制药自主创新面临的问题
        6.4.2 加快青岛海洋生物制药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论新时期民俗学的发展阶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
    二、论文的主要观点和大体结构
    三、论文的不足
第一章 研究文献综述
    一、中国民俗学史的分歧及其文献综述
        1、中国民俗学史的大致分期
        2、中国民俗学史的研究成果
    二、新时期民俗学史的阶段划分及其文献综述
第二章 新时期民俗学的起始阶段
    一、阶段划定与标志性的成果
        1、中国民俗学会成立
        2、民间文学得到充分发展
        3、地名志、地方志工程的助动
        4、民俗学理论研究成果显着
        5、学科建设开始起步
        6、"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程开始启动
    二、新时期民俗学复兴的背景
        1、政治背景
        2、文化背景和学术背景
        3、民众生活背景
    三、本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
        1、人才问题
        2、学科范畴及其学科定位问题
第三章 新时期中国民俗学稳步发展阶段
    一、文化热推动民俗学研究稳步发展
        1、政治理论学术界的文化热
        2、大众文化需求、文化消费
    二、对于应用民俗学理论的探讨
        1、"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将民俗文化深入到经济领域
        2、应用民俗学理论研究得到重视
        3、民俗资源开发促进民俗旅游发展
    三、民俗学会充分发挥了组织、领导作用
        1、中国民俗学会活动体现了学会的宗旨,实现了学会的职责
        2、各地民俗学会纷纷成立,推动了当地的民俗研究
    四、民俗学研究成果大量涌现
        1、民俗研究资料搜集整理成果卓着
        2、民俗学翻译的着作增加
        3、民俗史、民俗文献研究成果增加
        4、专题民俗研究成果显着
        5、注重民俗学方法论的研究
    五、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长足发展
        1、人才困乏问题在这个阶段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2、高校民俗学理论研究走向深入
        3、教材初步形成系列体系
    六、学科发展的隐患
        1、专业从业人员满足不了需求
        2、应用学科刚刚起步,十分薄弱
第四章 新时期中国民俗学蓬勃发展阶段
    一、重要的组织建设、活动活跃
        1、专门研究机构竞相成立
        2、拓宽了民俗研究视野
        3、研究成果展示、交流平台越来越多
        4、国外内合作项目增多
        5、民俗学史研究有新的发展
    二、学科建设成就斐然
        1、学科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
        2、学科框架基本形成
        3、解决了学科身份问题
        4、重视民俗学方法问题的研究
    三、各地学会的作用更加突出
        1、各地民俗学会组织的成果突出
        2、地方民俗学会发展个案
    四、民俗志的出版和研究进展顺利
        1、撰写和出版了多部民俗志,起到了示范引路作用
        2、三套集成成果成批出版
        3、民俗志进入学科体系
    五、民俗学建设人才辈出
        1、老一辈民俗学家的导航
        2、中青年学者的成熟
    六、热潮下的冷思考
        1、首先是方法上的制约
        2、其次是建设方向问题
        3、再次是理论研究深度问题
        4、此外是学科归属的尴尬
第五章 新时期中国民俗学发展成熟阶段
    一、新的发展条件成熟
        1、对于民俗学现阶段危机的清醒认识
        2、更为艰巨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
        3、新的发展机遇
    二、抢救工程初步开展
        1、设计、指导
        2、初步成果
    三、民俗志书走向成熟
        1、新一轮民俗志的新突破
        2、成熟的理论思考
    四、学术成果更加成熟
        1、体现新任务新要求、服务社会的研究成果多
        2、基本理论研究成果丰厚
    五、学科建设全方位进行
        1、学科定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审视
        2、学科建设和学科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
        3、应用学科研究继续得到关注和加强
        4、教材建设成就显着
    六、研究队伍建设成就巨大
        1、培养专业人才的基地扩大增容
        2、硕士生、博士生成为生力军
        3、"民间文化青年论坛"推动理论研究水平
        4、研究传统、风格与研究格局逐步形成
        5、六次大会是人才队伍的总检阅
    七、存在的问题
        1、成果原创性不足
        2、研究人才知识的淡薄
        3、教材建设还需要上层次
结论 新时期中国民俗学发展规律与启迪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中国海洋药用生物》一书审稿讨论会在青岛市召开(论文参考文献)

  • [1]青岛近现代园林发展历史研究(1898-1994)[D]. 张劼.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
  • [2]我国海洋经济研究的回顾与展望[D]. 孙智宇. 辽宁师范大学, 2007(02)
  • [3]《中国海洋药用生物》一书审稿讨论会在青岛市召开[J].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一一医院. 中草药通讯, 1976(11)
  • [4]山东农业近代化专题研究(1860-1937)[D]. 王松.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5]毛细管电泳技术快速筛选海洋药用生物中常见核苷类化合物的方法研究[D]. 史倩.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2012(03)
  • [6]《农业考古》《中国农史》《农史研究》《古今农业》论文资料目录索引(1980——2004)[J]. 黄淑美,伍慕仪. 农业考古, 2005(03)
  • [7]山东大学与青岛城市的互动研究(1930-1958)[D]. 荆文婷. 青岛大学, 2014(01)
  • [8]当代中国计划生育史研究[D]. 杨发祥. 浙江大学, 2004(03)
  • [9]海洋生物制药自主创新生态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D]. 陈丽. 中国海洋大学, 2008(03)
  • [10]论新时期民俗学的发展阶段[D]. 赵龙. 山东大学, 2007(03)

标签:;  ;  ;  ;  ;  

“中国海洋药用生物”评审研讨会在青岛召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