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烟种子播前处理

烤烟种子播前处理

一、烤烟种子播前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白霜,平原野,曾文龙,蔡海洋[1](2021)在《不同育苗基质配方对烟苗生长及若干生理代谢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选择炭化谷壳、膨胀珍珠岩、炭化竹屑、椰糠、炭化木屑、炭化烟秆和红泥土为烤烟育苗基质材料,按照不同的体积比配制17种基质配方,研究了不同基质配方对云烟87烟苗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研究发现,C5(炭化木屑∶红泥土=6∶4)、C10(炭化烟秆∶红泥土=7∶3)和C12(炭化烟秆∶红泥土=5∶5)处理在烟苗生长性状和生理代谢方面均表现优良,这3个配方是适合龙岩烟区烤烟育苗的最佳基质配方。

武睿[2](2021)在《驯化栽培甘肃贝母对茬口的选择及其适应机理》文中提出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是川贝母的基原植物之一,为珍稀濒危野生药用植物,野生抚育和驯化栽培是保护物种多样性的唯一途径。本研究在高寒区定向培育马铃薯(MLS)、蚕豆(CD)、油菜(YC)、当归(DG)和撂荒(LH)茬口基础上,对野生甘肃贝母驯化栽培3年,系统研究了不同生长年限甘肃贝母通过物候和生长对茬口的选择和生态适应策略,以及土壤微生态与其物候、生长发育及鳞茎产能的内在联系,旨在探寻甘肃贝母驯化栽培的优异茬口,这对合理配置资源,培育优质甘肃贝母均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归纳如下:1.与LH茬相比,DG和CD茬口土壤含水量、p H、水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着提高,容重降低。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和容重增大,但p H降低。驯化第3年,各茬口土壤水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均降低,但全钾、K+、Na+和Cl-含量均相对稳定。与LH茬相比,CD茬显着提高了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各茬口均在旺长期土壤酶活性达最高值。2.甘肃贝母驯化前DG茬土壤基础细菌丰富度(Sobs)最大,而建植后不同年限CD茬细菌多样性(Shannon)和丰富度(Ace)均最高;CD、YC和DG茬真菌Shannon和Sobs指数在驯化第2年均最大。各茬口土壤主要优势细菌群落相对较稳定,其相对丰度依次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优势真菌丰度依次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毛霉菌门(Mucor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放线菌门丰度与容重、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正相关;变形菌门丰度与土壤含水量、水解氮和脲酶、磷酸酶活性呈正相关。子囊菌门丰度与有机质、p H、脲酶活性呈正相关;毛霉菌门丰度与土壤容重和土壤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正相关。3.与LH茬相比,DG和CD茬口甘肃贝母叶片和鳞茎SOD和POD活性显着增强。叶片MDA含量和SOD、POD、CAT活性均高于鳞茎。叶片SOD和POD活性均在旺长期达最高值,而CAT活性在出苗期和倒苗期达最高值;鳞茎SOD、POD和CAT活性均在倒苗期达最高值。各茬口叶片的三种酶活性均在驯化第3年达最高值。各茬口根系TTC活性依次为DG>LH>CD>MLS>YC,并均在第3年达最高值。4.甘肃贝母鳞茎腐烂病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加重。对3年生病原物分离鉴定获得F1、F2、F5和F6 4个菌种(Accession:MH917682,MH917683、MH917686和MH917687),其中F2和F5为主要致病菌,致病率分别高达95.0%和94.8%。综合形态和DNA分析,确定F1、F2、F5和F6分别为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三线镰刀菌(Fusarium tricinctum)和淡色生赤壳菌(Bionectria ochroleuca),F1为F6的无性型。F5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温为25℃,而F2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温分别为25℃和30℃。F5的最适p H为8、菌丝致死温度为56℃,而F2分别6和61℃。F2和F5最适碳源为蔗糖和葡萄糖,最适氮源均为硝酸钠。50%多菌灵对F2和F5的毒力最强,EC50为0.01 mg﹒m L-1,其次为75%百菌清和80%代森锰锌。5.各茬口甘肃贝母出苗返青和倒苗均呈“慢-快-慢”动态趋势,出苗率依次为DG>CD>LH>YC>MLS,LH茬口倒苗最早,但茬口间不显着。与1年生相比,2、3年生返青和倒苗时间分别提前12 d和20 d。然而,返青率均逐年降低,发病率显着提高。3年生各茬口发病率依次为MLS(5.58%)>DG(4.69%)>YC(2.55%)>LH(2.22%)>CD(1.97%)。各茬口生物碱含量随生长年限增加而提高,第3年各茬口生物碱含量依次为DG(0.135%)>CD(0.130%)>LH(0.125%)>YC(0.122%)>MLS(0.119%)。6.基于多种指标的隶属度分析,各茬口综合因子排序依次为CD(0.84)>DG(0.57)>LH(0.52)>YC(0.38)>MLS(0.18)。综上所述,驯化栽培甘肃贝母通过物候和生长发育调控其对茬口的适应策略,CD、DG及LH茬口可优化其根际微生态,协同促进其生长发育和内在品质的转化积累,增强抗逆性,减轻病害发生,可有效提高驯化成效。本研究提出适宜甘肃贝母驯化栽培的优异茬口及其微生态调控机制,可为甘肃贝母资源的可持续化保护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卢培娜[3](2021)在《菌肥与腐熟秸秆对盐碱地燕麦土壤微生态环境的调控机制》文中认为盐碱地土壤质量差,严重威胁粮食安全,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分别基于连续3年定位试验和室内盆栽试验,探究对照(CK)、菌肥(F)、腐熟秸秆(S)及腐熟秸秆配施菌肥(FS)4个处理燕麦形态特征、生理特性与土壤理化、生物学特性的变化规律,以及燕麦根际与非根际间和不同品种燕麦根际间土壤系统“分泌物—土壤—微生物”的互作关系,揭示各改良措施对盐碱土壤生态环境的调控机制,以期为盐碱地土壤质量提升和作物增产增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如下:(1)F、S和FS处理均能提高白燕2号和草莜1号燕麦植株K+、籽粒K+、Na+、可溶性糖(2016年),而显着降低两品种燕麦植株Na+、可溶性糖及有机酸含量(2017年),提高燕麦的耐盐碱能力;均显着提高燕麦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籽粒及鲜干草产量,其中以FS处理最佳,该处理还能显着提高燕麦植株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中洗和酸洗洗涤纤维含量;改良第2年,F、S和FS处理均显着提高白燕2号籽粒产量19.49%146.05%、鲜草产量56.13%104.60%及干草产量10.83%48.22%;F、S和FS处理均显着提高草莜1号籽粒产量56.98%140.69%、鲜草产量17.76%88.04%及干草产量28.99%120.42%;FS处理白燕2号的千粒重和籽粒产量最高,分别达21.6 g和1709.9 kg·hm-2。(2)F、S和FS处理均显着降低0-40 cm土层土壤pH、容重,提高土壤含水量、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且FS处理改良优势明显,但其显着引起较高电导率。经过连续定位改良和种植燕麦,CK、F、S和FS处理0-40 cm土层土壤阳离子(Ca2+、Mg2+、Na+)总含量较改良前降低8.24%82.78%,SO42-含量降低56.27%80.88%,土壤K+含量增加49.65%171.88%。依据土壤阳离子Ca2+、Mg2+、Na+和阴离子SO42-的降低幅度,FS处理改良优势最好,且该措施土壤水溶性盐离子含量对燕麦品质的影响程度降低,有效缓减盐碱土壤盐害,并提高燕麦籽粒和饲草品质。(3)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门、芽单胞菌门、绿弯菌门和真菌毛霉门、根霉属丰度较高,而细菌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真菌子囊菌门、被孢霉门丰度较低,且燕麦根际土壤pH较低,NH4-N、NO3-N和总有机酸(草酸、甲酸、苹果酸和乙酸)含量较高。F处理显着提高根际和非根际有机酸含量,提高根际真菌毛霉门和根霉菌属。FS处理显着提高燕麦根际和非根际细菌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真菌子囊菌门相关的有害菌群,而显着降低细菌放线菌门、芽单胞菌门以及真菌毛霉门和根霉属等有益菌群。S处理显着提高土壤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而S与FS处理均显着降低土壤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菌肥和腐熟秸秆对土壤含水量、NH4-N、速效钾、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可溶性糖及总有机酸含量均有显着影响,这些环境因子均显着驱动着土壤微生物真菌和细菌群落结构。(4)耐盐碱型品种白燕2号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多样性、细菌酸杆菌门和变形菌门(固氮菌、假单胞菌)和真菌赤霉素属、黄斑黄菌属、镰刀菌属、海草属和双极菌属均显着高于草莜1号,而分泌物(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和细菌厚壁菌门显着低于草莜1号。F处理显着增加两品种燕麦根际细菌变形菌门和真菌根霉菌等有益菌群,降低细菌厚壁菌门和真菌子囊菌门等病原菌,均与有机酸(苹果酸和柠檬酸等)含量显着增加和土壤pH显着降低有关;S、FS处理显着降低草莜1号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真菌毛霉门和接合菌门(根霉菌)等有益菌,增加其根际土壤细菌厚壁菌门、真菌群落丰富度、多样性以及子囊菌门相关的病原菌,均与土壤盐分、速效养分(氮、磷、钾)含量显着提高和分泌物(可溶性糖和有机酸)显着降低有关,但FS处理并未引起白燕2号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显着变化。综上所述,腐熟秸秆配施菌肥结合种植耐盐碱型品种燕麦更具改良优势,可作为当地盐碱地改善和作物增收的方式之一。

胡文聪[4](2021)在《春油菜氮肥效应及绿肥替代氮肥的效果》文中研究表明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对于保障我国食用油安全至关重要。在油菜生产中,过量施肥现象较常见,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生态与环境问题。在农业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减少化肥用量、降低环境代价的同时,保证油菜稳产甚至增产,成为油菜产业发展的目标。绿肥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清洁肥源,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为解决西北春油菜主产区过量施肥问题,探索绿肥在春油菜种植中的应用技术,本研究在春油菜主产区青海平安和甘肃民乐布置田间试验,以绿肥种类和施氮量作为研究因素,选择箭筈豌豆和毛叶苕子这两种豆科绿肥,设置6个春油菜施氮水平:青海平安(0,40,80,120,160,200 kg/hm2),甘肃民乐(0,40,80,120,180,240 kg/hm2),旨在探究不同绿肥和施氮量对春油菜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青海平安春油菜田,春油菜籽粒产量、生物量和各器官氮素累积量均表现为绿肥处理>休闲处理,箭筈豌豆和毛叶苕子这两种绿肥间差异不显着。在甘肃民乐春油菜田,在绿肥-春油菜两年轮作后,继续种植春油菜,种植翻压绿肥处理的春油菜产量、生物量和籽粒氮素累积量均显着高于休闲处理。(2)在青海平安春油菜田,种植箭筈豌豆和毛叶苕子可以显着增加0-10 cm全氮含量,土壤有机质也有提高的趋势。而在甘肃民乐春油菜田,土壤耕层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无显着差异。青海平安春油菜田,各施氮水平下,0-100cm土壤的氮素始终保持在盈余状态;而在甘肃民乐春油菜田,种植豆科绿肥+施氮80 kg/hm2处理可以保持氮素盈余。种植豆科绿肥可以缓解传统休闲耕作下土壤氮素亏缺的状况。(3)施氮量增加,绿肥氮对春油菜地上部氮累积量的贡献率不断减少,达到160kg/hm2后,绿肥氮对于春油菜氮素吸收无明显影响。箭筈豌豆和毛叶苕子无机氮肥等价值均在70%以上,种植绿肥可以提高春油菜经济效益,相比于休闲处理增加1273元/hm2。(4)箭筈豌豆和毛叶苕子两种绿肥在田间的腐解和养分释放规律相似,养分释放速率K>P>N。施用腐熟剂,在前期可以大大促进绿肥腐解,但是后期无明显效果综上,种植翻压豆科绿肥可以持续地供给春油菜养分,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春油菜氮素的吸收利用,提高籽粒产量,进而增加农民收益。对于青海平安春油菜产区,箭筈豌豆和毛叶苕子均为优质的豆科绿肥,配合施氮量80 kg/hm2,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而对于甘肃民乐春油菜田,降低氮肥用量到40~80 kg/hm2即可稳产。

潘珊珊[5](2021)在《锌铁硒引发提高烟草种子耐寒性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烟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全国各省广泛种植。早春低温危害是我国南方烟区普遍存在的问题,低温直接影响烟草种子萌发,导致田间出苗不整齐、烟苗生长缓慢,从而严重影响烟叶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提高烟草种子耐寒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鉴定了7个烟草品种种子的耐寒性,研究了三种微量元素锌、铁、硒引发对低温敏感型烟草品种种子低温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深入探究了硒引发促进烟草种子低温萌发能力的生理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鉴定了7个烟草品种种子的耐寒性。在25℃、11℃、8℃和5℃条件下测定种子发芽的各项活力指标,并计算耐寒系数。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1℃和8℃低温下的种子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指数和相对平均发芽时间三个指标呈显着相关(P<0.05),但相对发芽率与其他三个耐寒系数无显着相关。在5℃低温下,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和相对发芽指数之间呈极显着相关(P<0.01)。表明在5~11℃低温时,可采用与25℃条件下的相对发芽势和相对发芽指数两个指标作为评价烟草种子耐寒性的有效指标。综合各温度下种子的发芽情况及耐寒系数,7个烟草品种中,XLY18和ALA19为耐寒型品种,YY85、YY97、YY105和YY87为低温敏感型品种,BLY19的耐寒性居中。2.明确了锌铁硒引发对烟草种子低温萌发的促进效果。以YY85、YY97、YY105和YY87四个烟草品种种子为试验材料,分别用硫酸锌、硫酸亚铁和亚硒酸钠三种药剂对种子进行引发处理,研究不同微量元素对11℃低温下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元素均能有效提高烟草种子活力,促进种子低温萌发。其中,亚硒酸钠引发有效浓度为0.5~1.0 mg/L,硫酸锌引发有效浓度为10~50mg/L,硫酸亚铁引发有效浓度为10~100 mg/L。三种元素的优选浓度引发效果排序为:硒>锌>铁。3.研究了锌铁硒三种元素引发对烟草种子低温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YY97和YY85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了低温处理前后烟草种子和幼苗各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锌铁硒三种元素引发均能显着提高过氧化物酶(P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增加种子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降低种子电导率和幼苗MDA含量,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从而提高种子和幼苗的耐寒性。其中,硒引发的作用效果主要体现在增强抗氧化能力方面,锌和铁引发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种子能量代谢方面。4.初步探究了硒引发促进烟草种子低温萌发的生理机制。以YY97和YY85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硒引发通过增强POD活性促进烟草种子低温萌发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烟草种子萌发期遭遇低温时,硒引发可有效增强种子中的POD活性,POD在清除活性氧,即将H2O2转化为·O2-的过程中,促进了酚类物质氧化,并提高了磷酸戊糖途径关键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GDH)的活性,从而在低温条件下促进种子发芽中发挥重要作用。

刘文婷[6](2021)在《3种外源植物激素对苇状羊茅苗期耐旱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因水资源日益短缺造成的干旱胁迫是影响我国干旱、半干旱区草坪建植的重要限制因子。研究表明外源植物激素能缓解干旱对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造成的胁迫。因此,探究不同外源植物激素施用对干旱胁迫的缓解程度及浓度,利用外源激素提高草坪草苗期耐旱性,对干旱半干旱区草坪建植及养护具重要意义。以10个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品种为供试材料,通过(1)纸上发芽法,以聚乙二醇-6000(Polyethylene glycol,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设置轻度(10%)、中度(15%)、重度(20%)及对照(以蒸馏水浸润纸床)四种处理,测定了苇状羊茅各品种的萌发特性及幼苗生长指标,利用综合评价法,筛选出耐旱性较强的品种;(2)采用1/2 Hoagland营养液水培法,以筛选出的耐旱性最强的苇状羊茅品种“红象”为试验材料,PEG-6000模拟中度干旱胁迫,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ibberellin,GA)、褪黑素(Melatonin,MT)和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及其适宜浓度配施研究,观测其形态特征及生理指标,探索三种外源激素缓解干旱胁迫的最佳浓度及两两组合时减轻干旱胁迫的最适浓度配比,探究草坪草在干旱胁迫时对外源激素配施的响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度胁迫下苇状羊茅品种“红象”耐旱性最强,而重度胁迫时“踏火6号”耐旱性最强;耐旱性较弱的有“百万达”、“爱瑞3号”和“警犬”,其中“警犬”根系各指标的变幅较大,说明品种“警犬”对干旱胁迫最为敏感。(2)轻度干旱胁迫下,“红象”发芽势、发芽率、根苗长度比及根系指标显着高于其他品种,而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各品种根系表面积、根系长度、根系平均直径均显着降低,表明轻度干旱可促进苇状羊茅种子的萌发和根系的生长,促进程度因品种而异,而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会对植物的根系生长产生抑制作用。(3)中度干旱胁迫下叶面喷施0.3 mmol/L赤霉素,苇状羊茅品种“红象”的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降至最低,而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显着增加;叶面喷施50μmol/L褪黑素可以显着提高苇状羊茅的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及根系活力,显着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可显着促进植株生长,增强幼苗耐旱力;叶面喷施0.5 mmol/L水杨酸时苇状羊茅叶片脯氨酸含量、根系活力增加较其他浓度显着,丙二醛含量降低明显,均为最优喷施浓度。(4)喷施GA对苇状羊茅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较褪黑素和水杨酸明显;喷施MT对苇状羊茅叶片丙二醛含量、根系活力的影响比赤霉素和水杨酸更为明显,50μmol/L褪黑素喷施时苇状羊茅叶片丙二醛含量降幅及根系活力增幅较对照最大;SA喷施对苇状羊茅叶片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更大,0.5mmol/L水杨酸喷施时苇状羊茅叶片中脯氨酸含量较对照增幅最大,而相对电导率降幅最大。(5)叶面喷施不同组合的外源激素均可增强苇状羊茅苗期耐旱性,其中先喷施0.3 mmol/L赤霉素后喷施50μmol/L褪黑素可以显着增加苇状羊茅的根系表面积、根系平均直径、根系长度及侧根数等生长指标,提高根冠比和干鲜比,显着降低苇状羊茅的叶片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增加脯氨酸含量,增强根系活力,综合评价结果也表明叶面喷施GA(0.3 mmol/L)+MT(50μmol/L)为最优喷施组合,可有效缓解干旱对苇状羊茅的胁迫。施用适宜浓度的外源激素可缓解干旱胁迫对植物造成的伤害,提高草坪草苗期耐旱力,不同外源激素组合配施较单独施用能更有效地缓解干旱对苇状羊茅的胁迫,外源激素喷施在提高草坪草耐旱性机制研究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刘晓文[7](2021)在《烟草漂浮育苗大棚及烟苗晾盘装置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烟草是我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压舱石作用。我国的烟草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居世界第一,每年需要大量的烟草幼苗用于移栽。然而,近几年育苗户生产烟苗的积极性有所下降,除了受农村人力资本流失影响外,育苗生产方式落后,烟草育苗人工成本过高,也是造成四川攀枝花烟草农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目前四川攀枝花烟草在育苗过程中,晾盘控湿环节采用的是人工在育苗棚内架杆晾盘,因烟苗生长的各个时期农艺需求不同,育苗晾盘控湿需重复多次,劳动强度大,还容易损伤育苗盘和池膜。育苗户靠经验来进行晾盘控湿,很不准确,难以指导生产。为了解决这一制约四川烟草育苗生产发展的难题,助力我国烟草农业降本增效,本课题根据四川攀枝花二半山区的生态环境特点,选择建造了一套适合当地烟草的育苗大棚,并重点研发与育苗大棚相匹配的烟苗晾盘装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育苗效率。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及结论如下:1.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国内外的烟草育苗状况进行分析,了解到我国四川攀枝花二半山区烟草育苗生产基础设施和机械化技术水平现状,根据烟草育苗各阶段的农艺要求及当地生态环境条件,选择并确定烟草漂浮育苗大棚及烟苗晾盘装置设计的最佳方案。2.明确了解烟草种子从萌发到成苗各阶段生长的农艺特点和需求,以使建造的育苗大棚和研发的晾盘装置与烟草农艺能有效融合。3.对适合我国西南地区的育苗大棚进行全面分析后,针对四川攀枝花烟区的气候特征、自然环境、经济等实际情况,选择塑料薄膜中拱棚作为育苗温室,并根据该大棚的特点及农艺要求设计改进了一种自动化、智能化整体垂直升降的漂浮育苗晾盘装置,降低了劳动强度,然后用强度分析软件对育苗大棚和晾盘装置主要受力部件进行有限元分析,验证了育苗大棚和装置主要受力部件的结构及材料均能满足设计要求,能保证漂浮育苗晾盘装置各项功能的实现。4.根据烟草育苗各生育阶段的农艺要求对研发设计的育苗晾盘装置进行控制系统设计,以实现自动化、机械化晾盘操作模式。5.利用Inventor软件完成烟草育苗晾盘装置三维建模,并对样机加工完成样机制造。对研究的四川攀枝花山区漂浮育苗晾盘装置进行田间性能验证试验,试验结果充分证明了该育苗大棚及育苗设备设计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并满足了农机与农艺的深度融合需求。

冯亚阳[8](2020)在《西辽河平原降解膜覆盖对玉米生长与土壤环境的影响及覆盖期优化》文中研究表明可降解地膜在未降解前与普通塑料地膜具有相同的覆盖效果,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还可增加生育后期降雨利用率。探究可降解地膜的在不同水文年型最优覆盖期,既能保证覆膜对作物生育前期增温保墒效果,也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研究以西辽河平原区大面积玉米滴灌种植为背景,在内蒙古东部节水增粮行动工程万亩滴灌工程建设示范区开展了 3年(2016~2018)田间原位观测试验,设3个不同诱导期白色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White Oxo-biodegradable Film Mulching,WM)覆盖处理,诱导期60d(WM60)、80d(WM80)和100d(WM100);3个不同诱导期黑色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Black Oxo-biodegradable Film Mulching,BM)覆盖处理,60d(BM60)、80d(BM80)和100d(BM100);普通塑料地膜覆盖处理(PM)和裸地(CK)对照处理。探讨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的降解性能和不同地膜覆盖对土壤环境、玉米生长、产量和降雨利用率的影响。采用HYDRUS-2D软件模拟了不同诱导期的水热运移规律,优选出适合不同水文年型的可降解地膜最优覆盖期,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均在预设诱导期前后开始降解,说明降解时间可控。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的破损率均显着大于普通塑料地膜覆盖处理,其诱导期越长,破损率越小;黑色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破损率较白色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高1.52%~17.01%;地膜裸露地表区域的破损率大于浅层土壤覆盖区。(2)白色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在未降解阶段土壤积温与普通塑料地膜覆盖处理差异不显着,黑色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生育期土壤积温较白色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降低了 44.56℃;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诱导期越长,土壤积温越高。(3)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在未降解阶段和普通塑料地膜处理之间土壤含水率无显着差异;普通塑料地膜阻碍了降雨入渗,抽雄期~灌浆期,诱导期60天的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膜内区域的土壤含水率较普通塑料地膜处理提高了 3.99%~20.47%;在玉米生育末期,诱导期60天的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膜内区域土壤储水量较普通塑料地膜处理提高了 3.16%~3.22%。(4)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覆盖处理覆膜区域雨水入渗最大深度主要受降雨量、地膜破损率、雨前土壤含水率的大小和分布影响;随着降雨量的增大,覆膜区的雨水入渗深度越深,降雨有效入渗率先减小后增加,当降雨量达到89.21mm后,地膜覆盖不再影响覆膜区的降雨利用;随着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破损率的增大,膜下区域雨水入渗深度越深,降雨有效入渗率先增大后减小。在西辽河平原区,降雨主要以小雨和中雨为主,建议在进入雨季时,降解膜的破损率需要达到36.64%。(5)随着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处理诱导期时间的增加,收获后0~60cm 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土壤有效氮含量逐渐增加;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处理未降解前,土壤微生物量C、N的含量、土壤蔗糖酶、土壤脲酶和土壤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与普通地膜处理无显着差异,均高于裸地对照;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诱导期越长,土壤微生物量C、N的含量、土壤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越高。(6)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和普通塑料地膜覆盖处理的出苗率无明显差异,覆膜处理平均出苗率较裸地处理高5.42%;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在苗期和拔节期无明显差异,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差异逐渐减增大;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诱导期60d)处理的生育进程较裸地处理缩短5~6d,较普通塑料地膜处理生育期延长了 2~3d。(7)综合大田试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建议在平水年选择诱导期60~80d,枯水年选择诱导期80~100d。(8)利用HYDRUS-2D构建了膜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热运移模型,采用2016年和2017年实测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和验证,R2在0.76~0.84之间,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拟合较好。根据模拟结果,试验区最优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诱导期建议,丰水年为60d左右,平水年60~70d,枯水年70~100d。(9)结合田间试验与模型模拟结果,适用于西辽河平原区的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覆盖期,丰水年建议为60d左右破损率达到36.64%,平水年为60~70d,枯水年为80~100d。

杜佳燕[9](2020)在《木醋液—生物炭—益生菌复配对辣椒连作土壤的作用效应》文中认为辣椒连作产生的土壤障碍是制约其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木醋液和生物炭作为活性炭制造的副产品,将其和有益菌复配后应用于具有连作障碍的农田,可实现农、林业生物质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基于此,本研究以活性炭的副产品木醋液、生物炭以及前期筛选的有益菌枯草芽孢杆菌BX1和草酸青霉菌HB1为研究对象,首先研究了木醋液对辣椒种子萌发的影响;其次,探索了木醋液对病原菌的抑制效应;最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土壤盆栽试验,研究了单施生物炭、生物炭负载益生菌、生物炭木醋液混合后负载益生菌对辣椒生长及连作土壤化学和微生物学性质的影响。旨在为辣椒连作区找到缓解土壤障碍的有效方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明确了木醋液对辣椒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木醋液原液对辣椒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经生物炭和活性炭过滤后的木醋液原液可显着降低对辣椒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效应;将木醋液原液稀释250倍后浸种可显着促进辣椒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相对幼苗高度和根耐性指数分别比对照显着提高了10.38%、13.06%、132.34%和 36.01%。2.阐明了木醋液对病原菌的抑制效应稀释250倍的木醋液促进了有益菌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枯草芽孢杆菌的数量比对照显着增加了 233.93%,显着抑制了尖孢镰刀菌辣椒专化型Ⅱ和尖孢镰刀菌辣椒专化型Ⅳ的生长,其菌落直径分别比对照减小了 5.27%和6.23%。3.阐明了木醋液-生物炭-益生菌复配对辣椒生长及连作土壤特性的影响效应木醋液-生物炭-益生菌复配促进了辣椒的生长,使开花期辣椒的株高、茎粗、生物量、花朵数、根冠比和单果果重均显着高于对照,其中生物炭+枯草芽孢杆菌的处理对辣椒的促生效果较好,使辣椒单果果重显着增加70.09%,且枯草芽孢杆菌的加入可以使辣椒的开花和结果时间提前。木醋液-生物炭-益生菌复配缓解了辣椒连作土壤的连作障碍。单施生物炭、生物炭+益生菌、生物炭+木醋液+益生菌使七壤有机质含量显着增加了 68.09%~143.24%;生物炭+益生菌、生物炭+木醋液+益生菌显着降低了土壤pH值,增加了土壤有效磷含量;生物炭+木醋液+草酸青霉菌HB1处理在结果期土壤总酚含量显着降低44.63%;单施生物炭、生物炭+益生菌、生物炭+木醋液+益生菌处理可以显着增加开花期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放线菌数量,生物炭+有益菌、生物炭+木醋液土有益菌可以增加非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值,其中生物炭+枯草芽孢杆菌使土壤细菌/真菌显着增加229.92%。综上所述,木醋液稀释250倍可促进辣椒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且促进了枯草芽孢杆菌生长,对草酸青霉HB1生长无影响,但对辣椒专化型病原菌产生明显抑制作用,木醋液-生物炭-益生菌复配可一定程度地缓解辣椒连作土壤障碍。

闵小莹[10](2020)在《喀斯特石漠化草灌干旱逆境适应与品质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分布面积广,是世界上喀斯特发育最典型、分布最集中连片的区域,同时也是全球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由于该地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和特殊的地上地下二元水文结构以及碳酸岩丰富的节理裂隙导致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程度加深,土壤水分渗漏加剧,地表干旱缺水,临时性干旱和季节性干旱交替频发,使该区植物普遍遭受干旱胁迫,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品质。根据地理学、植物学、生物化学、农学、营养学等基本原理,结合水分胁迫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农业植物种植理论和植物营养理论,在代表中国南方喀斯特生态环境总体结构的贵州高原山区,选择毕节撒拉溪研究区、关岭-贞丰花江研究区和施秉喀斯特研究区,通过文献分析法、室内模拟实验法、野外田间试验法、方差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冗余分析法、隶属函数法等研究方法,在2017-2020年本底调查的基础上,在以喀斯特高原山地为主的毕节撒拉溪研究区选取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和桑树(Morus alba)为代表的植物、喀斯特高原峡谷为主的关岭-贞丰花江研究区选取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及施秉喀斯特研究区的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芒(Miscanthus sinensis)进行盆栽模拟干旱胁迫实验研究,干旱胁迫实验采用室内盆栽模拟干旱胁迫,设置正常供水control check(CK)、轻度干旱light drought stress(LS)、中度干旱moderate drought stress(MS)、重度干旱severe drought stress(SS)四个梯度,测定草灌植物的形态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并利用这些指标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筛选出抗旱性强的植物,同时进行野外田间试验,探讨植物营养价值与干旱胁迫的影响关系,在野外实验的基础上验证室内结果,2017-2020年分13次在三个研究区6个样地野外连续定位观测和数据采集,对456个样品的55个指标进行实验分析。紧紧围绕石漠化草灌干旱逆境适应与品质提升的基础前沿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应用示范与产业化推广进行全链条设计、一体化部署、分模块推进研究工作。重点从石漠化草灌干旱逆境适应及与品质相互作用、石漠化草灌种植与品质提升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验证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为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植被恢复、植物选种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1)6种草灌植物的形态生长特征和光合生理特征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理:6种植物的株高、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SLA)、叶面积leaf area(LA)、叶绿素、叶片氮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leaf relative water content(LRWC)、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Tr)、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ance(Gs)、胞间CO2浓度cellular CO2 concentration(Ci)、最大净光合速率maximum 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 max)、暗呼吸速率dark respiration rate(Rd)、光补偿点light compensation point(LCP)、表观量子效率apparent quantum efficiency(AQY)和光饱和点light saturation point(LSP)随干旱程度加剧而减少,呈负相关关系,而叶片干物质含量leaf dry matter content(LDMC)、叶厚leaf thickness(LT)、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随干旱程度加剧而增加,呈正相关关系;在重度胁迫下,LRWC最高的是构树,其次是桑树和芒,相对电导率值黑麦草>构树>桑树>白车轴草>芒>紫花苜蓿,说明芒和紫花苜蓿的叶片细胞膜系统具有较强的耐受性,抗旱能力较强,而黑麦草和构树的叶片在遭受到干旱胁迫后细胞膜透性系统的伤害最大,膜透性增强,抗旱能力弱;叶片MDA含量芒>紫花苜蓿>桑树>构树>白车轴草>黑麦草。(2)通过隶属函数法对6种草灌抗旱性的综合评价结果:以6个形态生长和生理指标的隶属函数加权平均值对三个研究区6种草灌植物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抗旱能力从大到小排序:构树>白车轴草>桑树>黑麦草>芒>紫花苜蓿,其中,构树的隶属函数加权平均值为0.828,为具有强抗旱特性的植物;其次是白车轴草,其隶属函数值为0.620,属于抗旱的植物;桑树、黑麦草和芒三者的隶属函数加权平均值分别为0.550、0.492、0.370,综合评价值均在0.3-0.6之间,属于中抗;紫花苜蓿的隶属函数加权平均值仅为0.167,耐旱性较弱,为弱抗。说明构树、白车轴草和桑树具有比较强的综合抗旱能力,所以在干旱较严重的地方种植构树、白车轴草和桑树可以更好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可以促进植被恢复,减少因干旱而减产的损失,因此,具有较高抗旱性能的构树、白车轴草和桑树可以在干旱缺水的地区进行大规模推广和种植。(3)草灌抗旱性的田间验证结果:通过比较旱棚与对照组之间植物的存活率和株高,得出旱棚下植物的存活率:构树>桑树>白车轴草>黑麦草>芒>紫花苜蓿,旱棚株高与对照下降的幅度来看,紫花苜蓿>芒>黑麦草>桑树>构树>白车轴草,总体上田间干旱试验结果与各指标综合评价结果基本一致,抗旱性顺序:构树>白车轴草>桑树>黑麦草>芒>紫花苜蓿,田间试验的结果为室内模拟实验进行验证。(4)干旱与对照下的6种植物营养价值变化规律:通过主成分分析,6个物种总体营养成分指标对照组>干旱组,营养价值排名前六位:对照组构树>对照组白车轴草>对照组桑树>干旱组构树>干旱组白车轴草>干旱组桑树,总体来说,对照组植物的营养价值较干旱组高,表明植物在遭受干旱胁迫会导致营养品质的降低,根据多个指标的综合分析,得出营养价值:构树>白车轴草>桑树>紫花苜蓿>黑麦草>芒,在喀斯特高原山地撒拉溪研究区可以广泛种植白车轴草和桑树,白车轴草和桑树具有较高的粗蛋白,其营养价值高,在花江研究区种植营养价值较高的构树和紫花苜蓿可以提高收入,促进畜牧业发展,在施秉研究区,黑麦草和芒相对来说营养价值较低,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改善牧草的品质提高营养价值。(5)石漠化地区草灌干旱逆境适应与品质相互作用:喀斯特地区植物通过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结构的改变来适应干旱胁迫。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讨环境因子对植物光合生理参数的影响发现大气CO2浓度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Ca)、是影响Tr和Pn的主要环境因子,Tr与Pn和Gs呈显着正相关,Gs与Pn呈显着正相关;叶气饱和水汽压差vapor pressure difference in leaf gas saturation(Vpd)和Ca是影响Gs的主要环境因子。通过对植物的营养品质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RDA表明土壤容重soil bulk density(SBD)和土壤总孔隙度total soil porosity(TSP)对植物品质影响作用显着,SBD对牧草的干物质dry matter(DM)、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有显着的促进作用,TSP对牧草的钙calcium(Ca)、相对饲喂价值relative feeding value(RFV)、相对牧草质量relative forage quality(RFQ)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on-fibrous carbohydrates(NFC)有显着的促进作用,有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AP)、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和全钾total potassium(TK)对牧草品质影响作用显着,速效钾available potassium(AK)对DM、ADF和NDF有显着的影响,全磷total phosphorus(TP)对NFC有显着的影响,TK对木质素Lignin、镁magnesium(Mg)和钾potassium(K)有显着的影响,AP和SOM对粗脂肪ether extract(EE)有显着的影响,根据土壤理化性质在干旱环境下和对照组进行对比,比较土壤理化性质对于植物营养价值的单维和交互影响,土壤化学性质对植物营养品质的影响大于土壤物理性质。(6)石漠化地区草灌种植与品质提升关键技术与示范:针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特殊性,在石漠化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于该地的草灌植物种植技术、品质提升技术,在喀斯特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地区毕节撒拉溪示范区种植白车轴草和桑树,在喀斯特高原峡谷中度-强度石漠化地区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种植紫花苜蓿和构树,在施秉喀斯特示范区种植黑麦草和芒,根据毕节撒拉溪、关岭-贞丰花江和施秉喀斯特三个示范区的社会经济现状,在三个示范区应用草灌种植技术与品质提升技术来提高草灌植物的科学化种植技术和营养价值,提高人民收入,改善当地生活水平,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带来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二、烤烟种子播前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烤烟种子播前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育苗基质配方对烟苗生长及若干生理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方法
    1.4 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基质配方对烤烟种子出苗率及烟苗生育进程的影响
    2.2 不同基质配方对烟苗农艺性状的影响
    2.3 不同基质配方对烟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2.4 不同基质配方对烟苗生物量的影响
    2.5 不同基质配方对烟苗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2.6 不同基质配方对烟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的影响
    2.7 不同基质配方对烟苗酶活性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2)驯化栽培甘肃贝母对茬口的选择及其适应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ABBREVIATION)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川贝母种质资源
        1.2.2 川贝母研究现状
        1.2.3 甘肃贝母研究现状
        1.2.4 茬口的研究进展
    1.3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二章 研究内容、试验设计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1.1 不同茬口甘肃贝母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1.2 不同茬口甘肃贝母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2.1.3 不同茬口对甘肃贝母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
        2.1.4 不同茬口对甘肃贝母生长发育及质量的影响
    2.2 技术路线
    2.3 试验地概况
    2.4 试验材料与设计
        2.4.1 不同茬口培育
        2.4.2 甘肃贝母种子播种试验
        2.4.3 甘肃贝母苗采集
        2.4.4 不同茬口土壤样品采集
        2.4.5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2.4.6 土壤酶活性测定
        2.4.7 甘肃贝母根际土壤微生物测序
        2.4.8 不同茬口甘肃贝母生长发育指标测定
        2.4.9 甘肃贝母病原菌的研究
        2.4.10 甘肃贝母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
        2.4.11 数据分析
第三章 不同茬口对甘肃贝母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1 结果与分析
        3.1.1 甘肃贝母生长年际间土壤含水量对不同茬口的响应
        3.1.2 不同茬口生长年际间土壤容重的动态变化
        3.1.3 不同茬口年际间土壤p H动态变化
        3.1.4 不同茬口年际间土壤有机质的动态变化
        3.1.5 不同茬口年际间土壤水解氮含量的动态变化
        3.1.6 不同茬口年际间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动态变化
        3.1.7 不同茬口年际间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动态变化
        3.1.8 不同茬口年际间土壤全氮含量的动态变化
        3.1.9 不同茬口年际间土壤全磷含量的动态变化
        3.1.10 不同茬口年际间土壤全钾含量的动态变化
        3.1.11 不同茬口年际间土壤离子的动态变化
    3.2 讨论与小结
        3.2.1 不同茬口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3.2.2 不同茬口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3.2.3 不同茬口对土壤p H值的影响
        3.2.4 不同茬口对土壤有机质等土壤养分的影响
        3.2.5 不同茬口对土壤离子的影响
第四章 不同茬口对甘肃贝母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1 结果与分析
        4.1.1 不同茬口年际间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4.1.2 不同茬口年际间土壤脲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4.1.3 不同茬口年际间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4.1.4 不同茬口年际间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4.1.5 不同茬口甘肃贝母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
    4.2 讨论与小结
        4.2.1 CD和LH茬口能显着提高甘肃贝母不同生长时期土壤蔗糖酶活性
        4.2.2 CD和DG提高甘肃贝母不同物候期土壤脲酶活性
        4.2.3 茬口对甘肃贝母不同生长时期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4.2.4 茬口对甘肃贝母不同生长时期土壤过氧化氢活性的影响
        4.2.5 不同茬口甘肃贝母不同生长时期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酶活性相关
第五章 不同茬口对甘肃贝母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及多样性的影响
    5.1 结果与分析
        5.1.1 测序数据基本分析
        5.1.2 不同茬口甘肃贝母年际间根际土壤细菌菌群落物种分析
        5.1.3 不同茬口甘肃贝母年际间根际土壤细菌菌群落Alpha多样性分析
        5.1.4 不同茬口甘肃贝母年际间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
        5.1.5 不同茬口甘肃贝母年际间根际土壤独有细菌群落组成
        5.1.6 不同茬口甘肃贝母年际间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间物种差异分析
        5.1.7 不同茬口甘肃贝母生长年际间根际土壤细菌群落Heatmap图分析
        5.1.8 不同茬口甘肃贝母生长年际间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
        5.1.9 不同茬口甘肃贝母生长年际间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与土壤酶的关系
    5.2 讨论与小结
        5.2.1 CD、LH和 DG茬口促进甘肃贝母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
        5.2.2 茬口间甘肃贝母根际土壤优势细菌相对稳定
        5.2.3 土壤理化因子与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相关
        5.2.4 土壤酶活性与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相关
第六章 不同茬口对甘肃贝母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及多样性的影响
    6.1 结果与分析
        6.1.1 测序数据基本分析
        6.1.2 不同茬口甘肃贝母年际间根际土壤真菌菌群落物种分析
        6.1.3 不同茬口甘肃贝母年际间根际土壤真菌群落Alpha多样性分析
        6.1.4 不同茬口甘肃贝母年际间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
        6.1.5 不同茬口甘肃贝母年际间根际土壤独有真菌群落组成
        6.1.6 不同茬口甘肃贝母年际间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间物种差异分析
        6.1.7 不同茬口甘肃贝母生长年际间根际土壤真菌群落Heatmap图分析
        6.1.8 不同茬口甘肃贝母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性
        6.1.9 不同茬口甘肃贝母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与土壤酶的关系
    6.2 讨论与小结
        6.2.1 茬口对甘肃贝母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6.2.2 茬口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6.2.3 土壤养分和土壤酶对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第七章 不同茬口对甘肃贝母出苗、倒苗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7.1 结果与分析
        7.1.1 茬口对甘肃贝母不同生长年际间出苗率的影响
        7.1.2 茬口对甘肃贝母不同生长年际间倒苗率的影响
        7.1.3 茬口对甘肃贝母生长年际间酶促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7.1.4 茬口对甘肃贝母生长年际间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7.1.5 茬口对甘肃贝母生长年际间根系活力的影响
    7.2 讨论与小结
        7.2.1 茬口对甘肃贝母不同生长年际间出苗率的影响
        7.2.2 茬口对甘肃贝母不同生长年际间倒苗率的影响
        7.2.3 茬口对甘肃贝母生长年际间酶促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7.2.4 茬口对甘肃贝母生长年际间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7.2.5 茬口对甘肃贝母生长年际间根系活力的影响
第八章 甘肃贝母鳞茎腐烂病的病原菌研究
    8.1 结果与分析
        8.1.1 甘肃贝母鳞茎腐烂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8.1.2 甘肃贝母鳞茎腐烂病主要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8.1.3 甘肃贝母鳞茎腐烂病主要致病菌的药剂筛选
    8.2 讨论与小结
第九章 茬口对甘肃贝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9.1 结果与分析
        9.1.1 不同茬口对甘肃贝母年际间植株生长动态的影响
        9.1.2 茬口对甘肃贝母年际间产量的影响
        9.1.3 茬口对甘肃贝母年际间鳞茎腐烂率及病情指数的影响
        9.1.4 茬口对甘肃贝母年际间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9.2 讨论与小结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
    10.1 主要结论
    10.2 展望
    10.3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导师简介

(3)菌肥与腐熟秸秆对盐碱地燕麦土壤微生态环境的调控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菌肥和腐熟秸秆对作物的影响
        1.2.2 菌肥和腐熟秸秆对盐碱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1.2.3 菌肥和腐熟秸秆对盐碱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1.2.4 菌肥和腐熟秸秆对盐碱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1.2.5 菌肥和腐熟秸秆对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1.2.6 菌肥和腐熟秸秆对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2.7 土壤微生态环境分泌物-土壤-微生物的互作关系
    1.3 本研究切入点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拟解决的问题
    1.6 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4 取样与分析测定
        2.4.1 植株取样与测定
        2.4.2 土壤取样与测定
        2.4.3 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的测定
        2.4.4 高通量测序
        2.4.5 经济效益
        2.4.6 气象数据收集
        2.4.7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菌肥与腐熟秸秆对燕麦生长特性的影响
    3.1 结果与分析
        3.1.1 菌肥与腐熟秸秆对燕麦根系特征的影响
        3.1.2 菌肥与腐熟秸秆对燕麦渗透生理的影响
        3.1.3 菌肥与腐熟秸秆对燕麦产量的影响
        3.1.4 菌肥与腐熟秸秆对燕麦品质的影响
        3.1.5 经济效益分析
        3.1.6 燕麦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3.2 讨论
    3.3 小结
4 菌肥与腐熟秸秆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
    4.1 结果与分析
        4.1.1 菌肥与腐熟秸秆对盐碱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4.1.2 菌肥与腐熟秸秆对盐碱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4.1.3 菌肥与腐熟秸秆对燕麦产质量的影响
        4.1.4 土壤特性与燕麦产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4.2 讨论
        4.2.1 菌肥与腐熟秸秆对盐碱地土壤的改良效果
        4.2.2 菌肥与腐熟秸秆对燕麦产质量的影响
    4.3 小结
5 菌肥与腐熟秸秆对燕麦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5.1 结果与分析
        5.1.1 菌肥与腐熟秸秆对燕麦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分泌物的影响
        5.1.2 菌肥与腐熟秸秆对燕麦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环境因子的影响
        5.1.3 菌肥与腐熟秸秆对燕麦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5.1.4 菌肥与腐熟秸秆对燕麦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5.1.5 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与相关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5.2 讨论
        5.2.1 菌肥和腐熟秸秆对分泌物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5.2.2 菌肥和腐熟秸秆对土壤31 种碳源的影响
        5.2.3 菌肥和腐熟秸秆对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5.2.4 根际与非根际微生态环境“分泌物-土壤-微生物”的互作机制
    5.3 小结
6 菌肥与腐熟秸秆对两品种燕麦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6.1 结果与分析
        6.1.1 菌肥与腐熟秸秆对两品种燕麦生长的影响
        6.1.2 菌肥与腐熟秸秆对两品种燕麦根际分泌物的影响
        6.1.3 菌肥与腐熟秸秆对两品种燕麦根际土壤特性的影响
        6.1.4 菌肥与腐熟秸秆对两品种燕麦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6.2 讨论
        6.2.1 菌肥和腐熟秸秆对两燕麦植株形态和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6.2.2 菌肥和腐熟秸秆对两燕麦根际土壤特性的影响
        6.2.3 菌肥和腐熟秸秆对两燕麦根际细菌群落的影响
        6.2.4 菌肥和腐熟秸秆对两燕麦根际真菌群落的影响
    6.3 小结
7 主要结论、创新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1.1 菌肥和腐熟秸秆促进燕麦生长和提高产质量及经济效益
        7.1.2 菌肥和腐熟秸秆提高盐碱土壤质量
        7.1.3 菌肥与腐熟秸秆对燕麦根际与非根际微生态环境的调控机制
        7.1.4 菌肥与腐熟秸秆对两品种燕麦根际微生态环境的调控机制
    7.2 创新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春油菜氮肥效应及绿肥替代氮肥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油菜氮肥效应
        1.2.2 种植翻压绿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1.2.3 种植翻压绿肥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1.3 切入点及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青海春油菜氮肥效应及种植翻压绿肥效果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设计
        2.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2.1.4 相关计算公式
        2.1.5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绿肥生物量及氮还田量
        2.2.2 不同绿肥和施氮量对春油菜产量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2.2.3 不同绿肥及施氮量对春油菜田土壤肥力的影响
        2.2.4 春油菜田不同绿肥替代氮肥的潜力
        2.2.5 春油菜田不同绿肥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甘肃省春油菜氮肥效应及绿肥后效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概况
        3.1.2 试验设计
        3.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3.1.4 相关计算公式
        3.1.5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绿肥和施氮量对春油菜产量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3.2.2 不同绿肥及施氮量对春油菜田土壤养分的影响
        3.2.3 不同绿肥及施氮量对春油菜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3.2.4 不同绿肥及施氮量对春油菜经济效益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5)锌铁硒引发提高烟草种子耐寒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低温对植物的影响及植物的耐寒机制
        1.1.1 低温对植物的影响
        1.1.1.1 低温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1.1.1.2 低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1.1.3 低温对细胞生理代谢的影响
        1.1.2 植物的耐寒机制
        1.1.2.1 植物的抗氧化系统应答
        1.1.2.2 植物的渗透调节应答
        1.1.2.3 植物的信号转导应答
    1.2 种子引发研究进展
        1.2.1 种子引发的原理
        1.2.2 种子引发的方法
        1.2.2.1 水引发
        1.2.2.2 渗透引发
        1.2.2.3 植物生长调节剂引发
        1.2.2.4 固体基质引发
        1.2.2.5 生物引发
        1.2.2.6 营养元素引发
    1.3 植物中微量元素的生理效应
        1.3.1 锌元素的生理效应
        1.3.1.1 锌与生长素合成的关系
        1.3.1.2 锌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关系
        1.3.1.3 锌与蛋白质合成的关系
        1.3.1.4 锌与细胞膜的关系
        1.3.2 铁元素的生理效应
        1.3.2.1 铁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1.3.2.2 铁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1.3.2.3 铁与固氮作用的关系
        1.3.3 硒元素的生理效应
        1.3.3.1 硒对植物抗逆性的影响
        1.3.3.2 硒的生理作用机制
第二章 烟草不同品种种子耐寒性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2.1 烟草种子的发芽试验
        2.1.2.2 烟草种子耐寒系数计算
        2.1.2.3 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温度对烟草种子发芽的影响
        2.2.2 耐寒系数法评价烟草品种耐寒性
        2.2.3 烟草种子耐寒系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锌铁硒引发对低温下烟草种子发芽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2.1 引发处理
        3.1.2.2 低温发芽试验
        3.1.2.3 种子和幼苗取样
        3.1.2.4 元素含量测定
        3.1.2.5 电导率测定
        3.1.2.6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3.1.2.7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3.1.2.8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3.1.2.9 脯氨酸含量测定
        3.1.2.10 脱落酸含量测定
        3.1.2.11 丙二醛含量测定
        3.1.2.12 叶绿素含量测定
        3.1.2.13 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三种微量元素引发对烟草种子低温萌发的影响
        3.2.1.1 硒引发对烟草种子低温萌发的影响
        3.2.1.2 锌引发对烟草种子低温萌发的影响
        3.2.1.3 铁引发对烟草种子低温萌发的影响
        3.2.1.4 锌铁硒优选浓度引发的效果比较
        3.2.2 锌铁硒引发对烟草种子中元素含量的影响
        3.2.3 锌铁硒引发对烟草种子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
        3.2.4 锌铁硒引发对烟草种子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3.2.5 锌铁硒引发对烟草种子能量代谢的影响
        3.2.6 锌铁硒引发对烟草种子脱落酸含量的影响
        3.2.7 锌铁硒引发对烟草幼苗生长的影响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硒引发促进烟草种子低温萌发的生理机制初探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2.1 烟草种子的引发处理及取样
        4.1.2.2 过氧化氢(H_2O_2)含量测定
        4.1.2.3 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测定
        4.1.2.4 DAB和 NBT组织染色
        4.1.2.5 总酚含量测定
        4.1.2.6 磷酸戊糖途径关键酶活性测定
        4.1.2.7 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硒引发对种子活性氧含量的影响
        4.2.2 硒引发对种子总酚含量的影响
        4.2.3 硒引发对种子磷酸戊糖途径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经历与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6)3种外源植物激素对苇状羊茅苗期耐旱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干旱胁迫对草坪草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1.2.1 对植物形态变化的影响
        1.2.2 对植物生理代谢的影响
    1.3 外源植物激素对植物抗逆性的影响
        1.3.1 赤霉素对植物抗逆性的影响
        1.3.2 褪黑素对植物抗逆性的影响
        1.3.3 水杨酸对植物抗逆性的影响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线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苇状羊茅10个品种苗期耐旱性评价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2.1.4 不同品种苇状羊茅耐旱性综合评价
        2.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干旱胁迫下苇状羊茅的发芽率
        2.2.2 干旱胁迫下苇状羊茅的发芽势
        2.2.3 干旱胁迫下苇状羊茅的发芽指数
        2.2.4 干旱胁迫下苇状羊茅苗期根苗长度比
        2.2.5 不同干旱胁迫下苇状羊茅苗期根系指标
        2.2.6 不同品种苇状羊茅苗期耐旱性综合评价
    2.3 讨论
        2.3.1 干旱胁迫对苇状羊茅10个品种萌发及生长指标的影响
        2.3.2 干旱胁迫对苇状羊茅苗期根系指标的影响
        2.3.3 苇状羊茅10个品种苗期耐旱性综合评价
    2.4 小结
第三章 3 种外源植物激素对苇状羊茅苗期耐旱生理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3.1.4 耐旱性综合评价方法
        3.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喷施不同外源激素后苇状羊茅苗期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变化
        3.2.2 喷施不同外源激素后苇状羊茅苗期相对电导率的变化
        3.2.3 喷施不同外源激素后苇状羊茅苗期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3.2.4 喷施不同外源激素后苇状羊茅苗期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3.2.5 喷施不同外源激素后苇状羊茅苗期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3.2.6 喷施不同外源激素后苇状羊茅苗期根系活力的变化
        3.2.7 喷施不同外源外源激素后苇状羊茅苗期耐旱性的综合评价
    3.3 讨论
        3.3.1 外源激素赤霉素对干旱胁迫下苇状羊茅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3.3.2 外源激素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苇状羊茅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3.3.3 外源激素水杨酸对干旱胁迫下苇状羊茅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3.3.4 不同外源植物激素对干旱胁迫下苇状羊茅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不同组合外源激素对苇状羊茅苗期耐旱性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4.1.4 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进行耐旱性综合评价
        4.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喷施不同组合外源激素对苇状羊茅苗期根冠比的影响
        4.2.2 喷施不同组合外源激素对苇状羊茅苗期干鲜比的影响
        4.2.3 喷施不同组合外源激素对苇状羊茅苗期根系指标的变化
        4.2.4 喷施不同组合外源激素对苇状羊茅苗期生理指标的变化
        4.2.5 喷施不同组合外源激素后苇状羊茅苗期耐旱性的隶属函数法分析
    4.3 讨论
        4.3.1 不同组合外源激素对干旱胁迫下苇状羊茅苗期生长指标的影响
        4.3.2 不同组合外源激素对干旱胁迫下苇状羊茅苗期生理指标的影响
        4.3.3 不同组合外源激素对苇状羊茅苗期干旱胁迫缓解效应的综合评价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烟草漂浮育苗大棚及烟苗晾盘装置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烟草育苗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育苗技术研究现状
        1.3.2 国内育苗技术研究现状
    1.4 烟草育苗机械化晾盘装置发展的趋势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1.6 课题的技术路线
    1.7 本课题创新点
    1.8 本章小结
2 烟草漂浮育苗的农艺要求及装置设计目标
    2.1 烟草种子的萌发要求
        2.1.1 种子的萌发过程
        2.1.2 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
    2.2 烟草幼苗生育期的划分要求
        2.2.1 烟草幼苗生育期划分的意义
        2.2.2 苗床期幼苗生长发育及需水特点
    2.3 烟草幼苗苗床管理要求
        2.3.1 水肥管理
        2.3.2 温湿度管理
        2.3.3 病虫害防治
        2.3.4 锻苗
    2.4 烟草漂浮育苗基质装盘要求
        2.4.1 基质装填量
        2.4.2 基质装填方法
    2.5 烟草漂浮育苗晾盘装置设计目标
    2.6 本章小结
3 育苗大棚的建造及育苗盘的选型
    3.1 育苗大棚建造的作用和意义
    3.2 育苗大棚的选择
        3.2.1 育苗大棚的主要类型
        3.2.2 育苗大棚的主要材料
    3.3 育苗大棚的建设
        3.3.1 育苗大棚场地的选择
        3.3.2 育苗大棚的尺寸确定
    3.4 育苗池的制作及育苗盘的规格
        3.4.1 育苗池的制作
        3.4.2 育大苗的漂盘农艺规格
    3.5 育苗大棚的三维模型建立
    3.6 本章小结
4 烟苗晾盘装置的总体方案及结构设计
    4.1 烟苗晾盘装置的设计要求
    4.2 烟苗晾盘装置方案的形式与初步设计
        4.2.1 悬挂式晾盘装置
        4.2.2 托盘倾转式晾盘装置
        4.2.3 绞盘升降式晾盘装置
        4.2.4 充气式晾盘装置
    4.3 烟苗晾盘装置的结构设计
    4.4 烟苗晾盘装置方案的使用比较分析
        4.4.1 烟苗晾盘装置的优缺点分析
        4.4.2 烟苗晾盘装置的价值工程分析
    4.5 确定最佳的晾盘装置方案
    4.6 本章小结
5 苗晾盘装置的关键零部件有限元分析
    5.1 导入零部件三维模型
    5.2 设定材料及外部载荷
    5.3 划分网格
    5.4 检查结果
    5.5 强度判定与讨论
    5.6 关键零部件的模态分析
        5.6.1 模态分析的定义
        5.6.2 关键零部件的模态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装置控制系统设计
    6.1 控制系统功能分析
    6.2 硬件电路设计
        6.2.1 电源模块设计
        6.2.2 检测单元设计
        6.2.3 继电器控制电路
        6.2.4 直流电机控制模块
        6.2.5 USB转串口电路
        6.2.6 控制单元设计
    6.3 软件设计
        6.3.1 开发软件选择
        6.3.2 温湿度传感器
        6.3.3 软件总体设计
    6.4 本章小结
7 样机制造与试验
    7.1 样机制造
        7.1.1 样机三维模型建立
        7.1.2 样机制造及样机装配
    7.2 试验验证
        7.2.1 试验目的
        7.2.2 试验地点及时间
        7.2.3 试验准备
        7.2.4 试验内容
    7.3 试验总结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8)西辽河平原降解膜覆盖对玉米生长与土壤环境的影响及覆盖期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可降解地膜覆盖技术研究现状
        1.2.2 可降解地膜降解性能研究
        1.2.3 可降解地膜覆盖对农田土壤环境的影响
        1.2.4 可降解地膜覆盖对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1.2.5 HYDRUS-2D模拟土壤水热运移规律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与试验设计
    2.1 研究区概述
    2.2 试验设计
    2.3 试验材料
    2.4 观测内容与方法
        2.4.1 气象指标检测
        2.4.2 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降解性能
        2.4.3 农田土壤环境
        2.4.4 玉米生长发育指标及产量
        2.4.5 相关计算公式
    2.5 数据统计分析及绘图
3 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的降解特性及对玉米生育进程的影响
    3.1 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的降级特性
        3.1.1 田间降解情况
        3.1.2 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的失重率
        3.1.3 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的破损率
        3.1.4 不同地膜的力学性能对比
    3.2 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覆盖对玉米出苗率及生育进程的影响
    3.3 讨论与结论
    3.4 小结
4 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和水分动态变化特征的影响
    4.1 不同类型地膜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4.1.1 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处理对玉米生育期土壤积温的影响
        4.1.2 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处理玉米生育期土壤温度变化规律
        4.1.3 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处理玉米生育期土壤温度日变化规律
        4.1.4 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处理玉米生育期土壤剖面温度变化规律
    4.2 不同诱导期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4.2.1 不同诱导期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覆盖处理对玉米生育期土壤积温的影响
        4.2.2 不同诱导期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覆盖处理玉米生育期土壤温度日变化规律
    4.3 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对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的影响
        4.3.1 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处理土壤水分时空分布
        4.3.2 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处理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回归方程的构建与分析
        4.3.3 不同诱导期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覆盖玉米生育期土壤储水量变化
        4.3.4 不同诱导期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覆盖土壤水分剖面变异特征
        4.3.5 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对降雨利用效率的影响
        4.3.6 降雨有效入渗率回归方程的构建与分析
    4.4 讨论与结论
    4.5 小结
5 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覆盖对土壤有机质、有效氮的影响
    5.1 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5.2 不同诱导期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覆盖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5.3 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对土壤有效氮的影响
    5.4 不同诱导期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覆盖对土壤有效氮的影响
    5.5 讨论与结论
    5.6 小结
6 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覆盖对土壤微生物量C、N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6.1 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对土壤微生物量C、N的影响
    6.2 不同诱导期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覆盖对土壤微生物量C、N的影响
    6.3 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对土壤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6.4 不同诱导期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覆盖对土壤酶土壤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6.5 讨论与结论
    6.6 小结
7 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覆盖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7.1 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7.1.1 玉米株高
        7.1.2 玉米叶面积
        7.1.3 玉米干物质量
        7.1.4 玉米根系形态
    7.2 不同诱导期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覆盖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7.2.1 玉米株高
        7.2.2 玉米叶面积
        7.2.3 玉米干物质量
    7.3 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对玉米产量及产量因子的影响
    7.4 不同诱导期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覆盖对玉米产量及产量因子的影响
    7.5 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覆盖对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7.6 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经济效益
    7.7 讨论与结论
    7.8 小结
8 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覆盖水热运移数值模拟及覆盖期优化
    8.1 Hydrus-2D模型简介
        8.1.1 基本方程
        8.1.2 模型初始和边界条件
    8.2 模型参数率定
        8.2.1 模型时空设置
        8.2.2 土壤水动力学参数确定
        8.2.3 土壤热力学参数确定
    8.3 模型验证
    8.4 模型应用-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最优覆盖期优选
        8.4.1 不同诱导期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
        8.4.2 不同诱导期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8.5 讨论与结论
    8.6 小结
9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创新点
    9.3 展望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9)木醋液—生物炭—益生菌复配对辣椒连作土壤的作用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连作障碍
        1.2.2 生物炭在连作障碍中的应用
        1.2.3 木醋液在农业上的应用
        1.2.4 生物炭与木醋液配施对植物生长及土壤的影响
        1.2.5 生物炭负载微生物对植株生长及土壤的影响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木醋液对辣椒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项目测定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木醋液经炭处理和稀释后对辣椒种子萌发的影响
        2.2.2 木醋液经炭处理和稀释后对辣椒幼苗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2.2.3 木醋液经炭处理和稀释后对辣椒幼苗根耐性指数的影响
        2.2.4 木醋液处理与芽长和根长的剂量-效应关系
    2.3 讨论
    2.4 小结
3 木醋液的抑菌效果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木醋液对两种有益菌的抑菌效果
        3.2.2 木醋液对四种病原真菌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4 木醋液和生物炭复配并负载益生菌对连作土壤辣椒生长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3 试验设计
        4.1.4 样品的采集与测定
        4.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木醋液与生物炭复配并负载益生菌对辣椒生长的影响
        4.2.2 木醋液与生物炭复配并负载益生菌对连作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
        4.2.3 木醋液与生物炭复配并负载益生菌对连作土壤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4.2.4 木醋液与生物炭复配并负载益生菌对连作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件
作者简介
致谢

(10)喀斯特石漠化草灌干旱逆境适应与品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研究现状
    (一)草灌干旱逆境适应与品质研究
    (二)石漠化草灌干旱逆境适应与品质研究
    (三)研究进展及展望
二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二)技术路线与方法
    (三)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四)实验方案与资料数据可信度分析
三 石漠化草灌干旱逆境适应机理
    (一)草灌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理
        1 毕节撒拉溪研究区
        2 关岭-贞丰花江研究区
        3 施秉喀斯特研究区
        4 草灌植物抗旱性综合评价
    (二)野外验证试验
        1 田间干旱胁迫试验下对草灌植物的生长影响
        2 田间干旱胁迫试验对比下草灌植物营养品质变化机理
四 石漠化草灌干旱逆境适应与品质相互作用
    (一)石漠化地区草灌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机制
        1 干旱胁迫对石漠化地区植物的影响
        2 植物形态和生长特征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机制
        3 提高植物抗旱性的途径与措施
    (二)环境因子对植物光合生理参数的影响
    (三)土壤理化性质对植物营养品质的单维和交互影响
        1 土壤物理性质对植物营养品质的影响
        2 土壤化学性质对植物营养品质的影响
        3 土壤理化性质对植物营养品质的交互影响
五 石漠化草灌种植与品质提升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验证
    (一)石漠化地区现有成熟技术
        1 人工草地建植技术
        2 灌木栽培技术
        3 施肥技术
        4 灌溉技术
    (二)石漠化地区共性关键技术研发
        1 草灌种植技术
        2 草灌品质提升技术
        3 野外田间旱棚装置技术
        4 植物生长模拟试验装置技术
    (三)石漠化草灌种植与品质提升技术应用示范及验证
        1 示范点选择与代表性论证
        2 示范点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
        3 草灌种植与品质提升现状评价与措施布设
        4 草灌种植与品质提升规划设计与应用示范过程
        5 草灌种植与品质提升技术应用示范成效与验证分析
六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四、烤烟种子播前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育苗基质配方对烟苗生长及若干生理代谢的影响[J]. 白霜,平原野,曾文龙,蔡海洋. 江西农业学报, 2021(09)
  • [2]驯化栽培甘肃贝母对茬口的选择及其适应机理[D]. 武睿. 甘肃农业大学, 2021
  • [3]菌肥与腐熟秸秆对盐碱地燕麦土壤微生态环境的调控机制[D]. 卢培娜.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1)
  • [4]春油菜氮肥效应及绿肥替代氮肥的效果[D]. 胡文聪.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5]锌铁硒引发提高烟草种子耐寒性的研究[D]. 潘珊珊. 浙江大学, 2021(01)
  • [6]3种外源植物激素对苇状羊茅苗期耐旱性的影响[D]. 刘文婷. 兰州大学, 2021(11)
  • [7]烟草漂浮育苗大棚及烟苗晾盘装置设计[D]. 刘晓文. 成都大学, 2021(07)
  • [8]西辽河平原降解膜覆盖对玉米生长与土壤环境的影响及覆盖期优化[D]. 冯亚阳.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6)
  • [9]木醋液—生物炭—益生菌复配对辣椒连作土壤的作用效应[D]. 杜佳燕. 河北农业大学, 2020(01)
  • [10]喀斯特石漠化草灌干旱逆境适应与品质研究[D]. 闵小莹. 贵州师范大学, 2020

标签:;  ;  ;  ;  ;  

烤烟种子播前处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