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跨世纪战略发展的关键点和关键战役

中国跨世纪战略发展的关键点和关键战役

一、中国跨世纪战略发展的关键之地与关键一役(论文文献综述)

邵宏珠[1](2021)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实践与价值意蕴》文中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前提与坚实基础,具有衔接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价值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价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阶段性战略目标。在实践维度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全面性、人民性和现实性的特征,体现了系统谋划、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精准突破的实践特质。回顾中国小康社会40多年的建设发展历程,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体现了堪称"中国奇迹"的治理效能,对推进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复兴进程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

覃贵菊[2](2021)在《贵州省兴义市提升高中生文学素养策略的研究 ——以贵州省兴义市第五中学为例》文中指出

陈鑫鑫[3](2021)在《贸易成本引导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与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王富[4](2020)在《中小企业授权赋能、战略柔性与管理创新的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浙江省作为民营经济大省,占据半壁江山的中小企业该如何抢抓改革机遇、实现创新发展,已成为全省共同关注的焦点。然而中小企业究竟应该选择何种创新方式,如何开展创新活动,哪些因素又会影响创新实施等问题仍然有待进一步探讨。此外,经济转型下的环境不确定性不断加剧,信息技术革命引致员工和外部顾客在价值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中小企业如何通过科学配置资源、提高协助能力、推动价值共创进而提升战略柔性应对外部风险也已成为战略管理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提出了或许可以通过授权赋能和战略柔性推动管理创新的有效实施。基于社会交换理论、价值共创理论和开放式创新理论,本研究首先对授权赋能、战略柔性、管理创新各自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其次依托现有理论研究基础,进一步分析了三者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提出了相关研究假设并构建了初步理论模型。然后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记录相结合的方式对浙江省内重要城市的中小制造业企业进行调研,并采用SPSS17.0和AMOS21.0统计软件对数据和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授权赋能对战略柔性有显着正向影响。其中员工授权赋能显着正向影响资源柔性和协调柔性,顾客授权赋能显着正向影响资源柔性和协调柔性。2.授权赋能对管理创新有显着正向影响。其中员工授权赋能显着正向影响管理创新采纳和实施,顾客授权赋能显着正向影响管理创新采纳和实施。3.战略柔性对管理创新有显着正向影响。其中资源柔性显着正向影响管理创新采纳和实施,协调柔性显着正向影响管理创新采纳和实施。4.战略柔性在授权赋能对管理创新显着正向影响的过程中起到显着的中介作用。而且授权赋能通过战略柔性间接对管理创新产生的正向影响要远远大于其本身直接对管理创新形成的正向影响。最后,依据实证检验相关结果,综合中小企业访谈实录,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打造以授权赋能为核心的企业管理平台,变“组织控制”为“平台赋能”。通过授权赋能员工与顾客,建立“价值共创体”,设计好责权匹配、资源支持、价值共创和利益共享机制,从而赢得管理创新优势、跨界创新优势与生态创新优势以及新动能、新市场、新产品组合的机会,最终实现管理创新的稳步提升以及组织和利益相关者共生、共享、共赢的最佳状态。二是构建以管理创新为特征的创新发展体系,变“技术创新”为“双元创新”。通过调节技术创新与非技术创新之间力度的动态平衡,加快管理创新专业人才队伍、规章制度、信息平台等的建设和企业现有资源和能力的重新配置,从而推动管理理念、组织、方法及文化创新的高效实施,稳步形成自身创新优势,实现创新发展再出发。三是培育以战略柔性为重点的能力支持,变“变化的适应者”为“变化的引领者”。利用大数据分析、网络互动平台等技术深入挖掘潜在资源,提高更多资源配置的可能性。通过提升有效管理和运作资源的能力,实现资源使用效率的稳步提高。最后通过企业、员工及顾客三者之间的协同配合,积极适应变化,进一步利用变化,并尝试主动引领变化,为管理创新活动的开展和支持性资源的获取培育良好的内部核心竞争力和外部环境优势,从而提升管理创新活动绩效。

孙贵林[5](2020)在《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研究》文中认为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济民主思想,既是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理论指南,也是因应世情、国情与党情变化的必然结果,还是对二战后各主要国家经济实践进行深刻反思的最终产物。研究邓小平的经济民主思想,对于进一步深入和拓展邓小平理论研究、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民主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形成过程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一是从1923年6月旅法勤工俭学到积极投身于革命武装斗争,是酝酿萌发阶段;二是1952年7月调往中央以后从支持将经济建设提到重要地位、重视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到关注分配问题、主张根据劳动的多少和贡献的大小来确定工资的高低、贯彻平等和自由原则,是积极探索阶段;三是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从支持农村开展的生产责任制改革到要求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打破单一所有制结构以及提出“市场经济”的概念,是初步形成阶段;四是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从强调“用多种形式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到1992年春南巡提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重要论断以及确立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价值目标,是成熟完善阶段。邓小平的经济民主思想内涵丰富,涉及面广,主要表现为:其一,经济民主的制度保障是所有制、经济体制和分配制度等基本经济制度。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是经济民主的根本前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民主的实现方式和最重要标志,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所促进的经济成果的公平分配是经济民主的价值体现和基本目标。其二,经济民主的基本任务是经济管理民主化。经济民主要求人民在经济活动中拥有独立的经济自主地位,享有自主的经济管理权和经济利益权。“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民主集中制”、“责、权、利相统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经济民主管理的基本原则。在实践中,既注重推进宏观经济的民主管理,处理好党政关系、上下关系、政企关系、政社关系,又注重推进企业民主管理,使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使职工成为企业的主人。其三,经济民主的关键环节是经济决策民主化。在经济决策的过程中,要从民主制定、民主执行、民主检验等方面加强和改进工作,全面推进经济决策民主化。即在经济决策制定过程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必要条件,群众路线是基本方法,民主集中制是重要保证;在经济决策执行过程中,“由人来具体地贯彻执行”是动力之源,“鼓励试,允许看,不争论”是必然选择,“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是重要原则;在经济决策检验过程中,“实践”是唯一标准,“三个有利于”是具体标准。其四,经济民主的实践成效是经济行为的民主化变迁。即生产行为从行政调控向自主经营转变、交换行为从计划调拨向市场配置转变、分配行为从平均主义向“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变、消费行为从计划调节向适度可持续转变。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要旨表现为:经济民主的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物质前提是发展生产力,价值诉求是人民自主,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特点表现为:经济与民主的统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的统一、经济自由与经济平等的统一、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阶段性与长期性的统一。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其理论价值主要表现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民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持续推进经济民主事业的重要指南;其实践价值主要表现为:努力创设有利于经济民主的政治法律环境,积极推动经济管理、经济决策的民主化进程,积极推动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从而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民主事业不断向纵深推进。

陈志权[6](2018)在《大学制度的自由价值及其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大学制度的本质是什么?大学制度存在的合理性依据是什么?这是大学制度改革需要作出回答的前提性问题。本研究拟以大学制度作为一种历史存在,以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思想来研究大学制度的自由价值及其在大学制度价值体系中地位、特点和作用,从而揭示大学制度在人类自由和解放过程中的作用。其研究目的,是试图从价值论角度对大学制度是什么这一本体论问题进行研究,并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尝试为大学制度改革实践中的困难和问题提供一种理论解释。本研究主要通过分析大学制度与人的自由和解放之间的关系,从人类发展的角度剖析大学制度自由价值的生成和演变规律,以揭示大学制度与人类自由和解放之间的内在机制,并试图揭示大学制度自由价值实现的可能性、条件、路径及限度。本研究的研究路径是从大学制度改革理论和实践中的现象及问题出发,对大学制度作为一种社会事实本身提出反思和追问,从而提出本研究课题的意义和主要内容:在针对本研究主题的内涵及理论基础等相关问题作一界定与说明的基础上,从三个不同维度分析了自由在大学制度价值体系中的不同特点和作用:自由作为大学制度本体价值、核心价值和终极价值。在理论论证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分析大学制度自由价值的演变规律,并由此进一步展开了对大学制度自由和秩序内在矛盾及其作用机制的分析,并指出这一矛盾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历史合理性。也正基于此,大学制度自由价值的实现,就是将人类自由和解放作为一种宏观背景和历史趋势,发挥大学制度在人类解放进程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总之,本研究试图以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思想对大学制度的本质、功能及发展规律等问题进行研究。把大学制度的本质、功能及其自由价值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从人类解放的历史背景来研究大学制度的价值指向及其局限。这既有助于完整地把握大学制度的本质、功能及历史使命,也有助于合理解释大学制度改革实践中的困难和问题。本研究的基本结论是:大学制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制度结晶,具有追求人类自由和解放的价值。以人类解放的历史进程来看,大学制度改革中的困难,学术自由面临的困境,并不是对大学制度自由价值的否定,也不是大学及大学制度的危机。这事实上正是人类自由和解放进程中的一个否定性环节,是大学及大学制度实现其自由价值的表现形式。大学制度共同体的责任和使命,正是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类解放为价值目标,立足于人类自由和解放的历史进程,致力于“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

李喜[7](2018)在《L电子商务公司的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造加工业和实体商业增速放缓,电子商务异军突起,发展迅猛。李克强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概念。电子商务行业迎来了最佳的历史发展机遇,在政策鼓励、资本催化、消费升级等多方驱动下,电子商务企业如潮水般涌出。随着天猫、京东、聚美、亚马逊等电商大牌纷纷入局,电子商务行业竞争持续加剧。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营销策略将直接影响未来的市场定位和竞争格局。电子商务企业的营销策略直接影响企业的销售业绩及盈利情况,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对企业的发展乃至生死存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一家经营跨境进口奢侈品箱包及母婴产品的公司——L电子商务公司为研究对象。剖析其经营状况和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分析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现有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从整体提升L电子商务公司品牌形象、消费者满意度、公司销售额等多方面出发,为L电子商务公司的整体营销策略提出建议。文章首先主要阐述了论文研究的背景及选题意义,文献综述和研究内容与方法,介绍了实施L电子商务公司营销策略的理论基础。其次分析L电子商务公司营销策略的现状及问题,运用波特的五力竞争模型、PEST分析方法分析L电子商务的宏观环境及行业环境。从公司的资源出发,指出L电子商务公司内部的优势及劣势,并对企业开展SWOT分析。最后为L电子商务公司的营销策略进行目标设计和策略选择,并为其制定合理的4P策略。文章分别从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四个方面制定公司的营销策略,为提升企业的销售量和品牌知名度提供保障。

黄登学[8](2017)在《美俄关系拟“再重启”的逻辑、领域与限度》文中研究说明特朗普上台后,美国新政府开始奉行新的外交理念并拟再次"重启"美俄关系,这不仅是其新外交理念的必然要求,而且是遏制中国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与俄对抗政策失效后的不得已选择。美俄关系拟"再重启"的领域包括叙利亚问题、乌克兰问题、打击恐怖主义以及战略稳定与军备控制等。然而,虽然特朗普意欲"再重启"美俄关系的意愿明显,但美国国会、舆论界以及精英群体中明显占据优势的反俄情绪势必对其构成极大牵制;美国不可能解除对俄罗斯的制裁,双方在称霸与反霸、单极与多极、崛起与打压、遏制与反制等问题上的结构性矛盾难以消解。此外,北约与俄罗斯之间围绕"东扩"与"反东扩"的矛盾与分歧不可调和,双方军事遏制与反遏制的激烈程度也难以缓和。所有这些因素都制约了美俄关系"再重启"的限度。本轮美俄关系即使实现了"再重启",最终仍有可能"重蹈"之前的"覆辙",美俄之间竞争及对抗的关系模式难以改变。

丑则静[9](2018)在《中美关系中的东亚秩序问题研究 ——基于权力与影响力的分析视角》文中认为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范围内所出现的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权力消长、全球与地区层面的机制博弈、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观念分化等现象,使得当今世界正朝着阿米塔·阿查亚笔下所描述的“没有历史先例的情况发展”。带有明确美国烙印的战后自由主义国际秩序,正在非“大战胜利之后”,这一非传统意义上的“历史转折点”上,呈现出明显的转型、变革趋势。背衬于不断变化着的国际秩序之中,全球性国际秩序的创立与维系较以往任何时期都更显复杂,在这种情势下,地理范围较小、域内历史沿革、文化观念较一致的地区,就秩序问题达成共识的可能性相对较高。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本国的稳定、发展等核心战略利益置于地区背景中,地区秩序开始不再那么适合服务于美国的权力和目的,而是更多反映着本地区国家特别是新兴国家的利益与关切。显然,若以权力资源作为衡量标尺,美国无疑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权力最大的国家,但这种权力并未有效转化为对现有国际和地区秩序的有效领导,表现为:美国需要寻求参与并领导国际制度合作,并愿意在相应制度框架下约束、调整其行为;围绕某些具体的国际地区议题,美国也积极求助于相关国家的支持与协助,且在与有关涉事国家互动的过程中,也常伴随着抵制与反对。国际秩序与地区领域存在的上述现象均表明,以权力为核心遵循的现实主义有关国际秩序的观点是必要的,但也是不充分的,在全球化时代,制度建设与观念互动对国际秩序走向的影响同样深刻,国际秩序研究呼唤综合性的理论框架与分析工具。随着中美关系由普通大国与超级大国的关系上升为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的关系,秩序议题日渐成为两国博弈的重要领域。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中美之间的绝对权力差距显着,且将长期存在;另一方面在地区,东亚已然成为中美权力竞争的前沿阵地,地区秩序二元化趋势明显。鉴于此,本研究选取中美关系中的东亚秩序问题,旨在揭示:东亚秩序问题已经成为新时期中美关系的竞合焦点,而中美两国在东亚秩序领域是围绕权力进行强制与制衡,还是围绕影响力更多地注重制度构建与观念互动,必将对东亚乃至全球的稳定与繁荣产生深刻影响。为实现这一研究目的,首先,对国际与地区秩序相关的概念进行辨析,并勾勒了目前国际与地区秩序转型的时代面貌;其次,具体分析虽然东亚秩序问题在过去并未作为中美关系的阶段性核心议题,但随着中美关系定位的不断变化,在今后一个时期中美两国在东亚秩序领域所展开深度的竞争与合作;再次,引入影响力概念,使国际秩序的建构与变革不再仅围绕权力的制衡与强制,而是更多地注重制度性构建与观念性互动,并搭建“权力+影响力”综合分析模式,提升对当前秩序领域诸多问题的解释力;最后,将“权力+影响力”的分析模式引入地区秩序研究领域,并以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在东亚秩序形成与变革中的实践活动为例,意图证明在地区范围内主要大国在议程设置、制度建构与观念塑造等事项上态度与投入的变化,将极其深刻地影响到地区秩序的构建。在东亚秩序领域既保留大国权力争夺传统基因,又同样孕育着大国合作共治的可能性;东亚秩序问题作为现阶段中美关系的竞合焦点,既可能成为中美两国相争的试验场,也有希望充当两国扩大共识合作的利益汇合点。目前,中国在东亚地区范围内倡导地区命运共同体、新型地区关系,积极推进“一带一路”与亚投行建设,在地区议程设置、制度建构与观念塑造等领域释放出一系列积极信号。鉴于上述地区合作事项均是以权力为基础,并同时兼顾制度建设与观念互动等影响力因素,必将为中美在东亚地区事务上提供广阔的良性互动空间,使中美关系有望从权力争夺走向影响力共建。

叶龙祥[10](2016)在《吴宣恭经济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吴宣恭的经济思想为研究对象,力求对吴宣恭主要经济思想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与概括。吴宣恭经济思想主要涉及所有制与产权理论、我国社会的产权关系、西方现代产权理论、所有制改革理论、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价值理论、分配理论、经济发展问题的一些重要理论、现阶段重大经济社会关系及对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等方面。所有制与产权理论的研究与运用是吴宣恭经济思想的重中之重。本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运用唯物辩证法、史论相结合、求实与创新相结合、调查与采访相结合和比较分析等方法,从不同角度、多个方面对吴宣恭的经济思想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分析研究,提出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指导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启示价值的结论。对吴宣恭经济思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价值:第一,吴宣恭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研究吴宣恭经济思想有助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学习、研究、发展和运用,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解和把握;第二,吴宣恭经济思想根植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实际,研究吴宣恭经济思想有助于后学之辈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历程和实践运用,掌握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脉络;第三,吴宣恭的严谨治学精神、高度责任感和崇高的品格是广大经济学人终身学习的榜样和前进的动力。

二、中国跨世纪战略发展的关键之地与关键一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跨世纪战略发展的关键之地与关键一役(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共产党领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实践与价值意蕴(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本质特征
    (一)全面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要义
    (二)人民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价值取向
    (三)现实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特征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实践及实践特质
    (一)党领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实践
        1.从小康社会提出到实现总体小康阶段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
    (二)党领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特质
        1.运用战略思维系统谋划
        2.坚持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
        3.聚焦重点精准突破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价值意蕴
    (一)党领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党领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强了实现中国梦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党领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经验
    (四)党领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增进世界包容性发展
    (五)党领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动力

(4)中小企业授权赋能、战略柔性与管理创新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结构安排
    (六)创新之处
二、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一)主要基础理论
        1.社会交换理论
        2.价值共创理论
        3.开放式创新理论
    (二)授权赋能研究综述
        1.授权赋能的内涵与定义
        2.授权赋能的相关研究
        3.研究述评
    (三)战略柔性研究综述
        1.战略柔性的定义和内涵
        2.战略柔性的相关研究
        3.研究述评
    (四)管理创新研究综述
        1.管理创新的内涵
        2.管理创新的相关研究
        3.研究述评
三、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
        1.研究假设
        2.理论模型构建
    (二)研究设计
        1.变量定义
        2.量表设计
        3.分析方法
    (三)预调研及问卷优化
        1.问卷设计
        2.问卷预调研
四、正式调研与假设检验
    (一)数据获取与描述
        1.数据获取
        2.样本描述
    (二)数据信度检验
    (三)数据效度检验
        1.内容效度分析
        2.建构效度分析
    (四)人口统计学变量差异分析
    (五)结构方程模型和假设检验
        1.授权赋能对战略柔性的影响分析
        2.授权赋能对管理创新的影响分析
        3.战略柔性对管理创新的影响分析
        4.战略柔性的中介作用分析
    (六)研究假设验证结果汇总与最终研究模型
五、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研究结论与讨论
    (二)管理启示
    (三)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调研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0.2 相关概念解析
    0.3 研究现状分析
        0.3.1 经济民主思想研究现状
        0.3.2 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研究现状
    0.4 研究内容与方法
    0.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1章 体系生成: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形成背景和过程
    1.1 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形成背景
        1.1.1 时代背景:世情、国情与党情出现新变化
        1.1.2 历史镜鉴:对二战后各主要国家经济实践的深刻反思
        1.1.3 现实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问题
        1.1.4 理论渊源: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经济民主思想
    1.2 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形成过程
        1.2.1 酝酿萌发阶段
        1.2.2 积极探索阶段
        1.2.3 初步形成阶段
        1.2.4 成熟完善阶段
第2章 制度保障: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民主
    2.1 所有制与经济民主
        2.1.1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经济民主的根本前提
        2.1.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经济民主内涵
    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民主
        2.2.1 经济主体的基本含义
        2.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经济民主的有效实现形式
        2.2.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民主内涵
    2.3 分配制度与经济民主
        2.3.1 重新确立物质利益原则
        2.3.2 对按劳分配原则的拨乱反正
        2.3.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经济民主内涵
第3章 基本任务:经济管理民主化
    3.1 经济管理民主化的提出
    3.2 经济民主管理的基本原则
        3.2.1 “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原则
        3.2.2 “民主集中制”原则
        3.2.3 “权、责、利相统一”原则
        3.2.4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3.2.5 “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原则
    3.3 宏观经济民主管理的全面推进
        3.3.1 给政府分权:处理好党政关系
        3.3.2 给地方分权:处理好上下关系
        3.3.3 给企业分权:处理好政企关系
        3.3.4 给集体经济组织分权:处理好政社关系
    3.4 企业民主管理的全面推进
        3.4.1 让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
        3.4.2 让职工成为企业的主人
第4章 关键环节:经济决策民主化
    4.1 经济决策的地位和作用
        4.1.1 经济决策在党和政府决策中的地位
        4.1.2 经济决策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1.3 经济决策的重要作用
    4.2 经济决策民主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3 经济决策民主制定
        4.3.1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经济决策制定的必要条件
        4.3.2 群众路线:经济决策制定的基本方法
        4.3.3 民主集中制:经济决策制定的重要保证
    4.4 经济决策民主执行
        4.4.1 “由人来具体地贯彻执行”:经济决策执行的动力之源
        4.4.2 “鼓励试,允许看,不争论”:经济决策执行的必然选择
        4.4.3 “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经济决策执行的重要原则
    4.5 经济决策民主检验
        4.5.1 “实践”:经济决策检验的唯一标准
        4.5.2 “三个有利于”:经济决策检验的具体标准
第5章 实践成效:经济行为的民主化变迁
    5.1 生产行为从行政调控向自主经营的变迁
        5.1.1 计划体制时期行政调控下的生产
        5.1.2 改革开放后生产向自主经营的转变
    5.2 交换行为从计划调拨向市场配置的变迁
        5.2.1 计划体制时期计划调拨下的交换
        5.2.2 改革开放后交换向市场配置的转变
    5.3 分配行为从平均主义向“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变迁
        5.3.1 计划体制时期平均主义下的分配
        5.3.2 改革开放后分配向“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转变
    5.4 消费行为从计划调节向适度可持续的变迁
        5.4.1 计划体制时期计划调节下的消费
        5.4.2 改革开放后消费向适度可持续的转变
第6章 理论解析: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要旨和特点
    6.1 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要旨
        6.1.1 社会主义:经济民主的制度基础
        6.1.2 中国共产党:经济民主的领导核心
        6.1.3 发展生产力:经济民主的物质前提
        6.1.4 人民自主:经济民主的价值诉求
        6.1.5 人的全面发展:经济民主的终极目标
    6.2 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特点
        6.2.1 坚持经济与民主的统一
        6.2.2 坚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6.2.3 坚持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的统一
        6.2.4 坚持经济自由与经济平等的统一
        6.2.5 坚持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6.2.6 坚持阶段性与长期性的统一
第7章 现实观照: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当代价值
    7.1 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理论价值
        7.1.1 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民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7.1.2 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是持续推进经济民主事业的重要指南
    7.2 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实践价值
        7.2.1 进一步创设有利于经济民主的政治法律环境
        7.2.2 全面深入推动经济管理民主化进程
        7.2.3 全面深入推动经济决策民主化进程
        7.2.4 努力促进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6)大学制度的自由价值及其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现象与问题
    二、背景和现状:研究现状述评
        (一)研究文献的时段特征和学科分布
        (二)大学制度自由价值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三)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内容和思路:对象、方法及可能的创新
        (一)主要的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何为大学制度的自由价值:若干前提性问题的说明
    第一节 大学制度价值的一般分析
        一、大学制度、大学制度价值的概念界定
        二、大学制度价值体系和价值目标分类
    第二节 何为大学制度的自由价值
        一、大学制度自由价值的内涵及其特殊性
        二、“大学制度的自由价值”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第三节 大学制度自由价值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大学制度自由价值研究引入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
        二、马克思主义在大学制度自由价值研究中发挥作用的可能性
第二章 自由在大学制度价值体系中的三重属性
    第一节 自由:大学制度的本体论承诺
        一、大学制度本体价值问题的内涵、意义及实质
        二、自由作为大学制度价值本体价值的依据
    第二节 自由:大学制度价值体系的核心价值
        一、自由作为大学制度核心价值的意义、依据及内涵
        二、自由作为大学制度核心价值的作用及启示
    第三节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大学制度的终极价值
        一、大学制度终极价值存在或确立的标准
        二、自由作为大学制度终极价值的内涵
        三、自由作为大学制度终极价值的意义
第三章 自由的萌芽:大学制度发展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人类早期大学与大学自由的萌芽
    第二节 中世纪大学与大学制度的创生
        一、中世纪大学产生及大学制度的特征
        二、夹缝中的顽强生存:中世纪大学自主权的获得与丧失
        三、以特权形式实现着自由
    第三节 近现代大学制度的形成及发展
        一、中世纪大学的制度遗产及矛盾
        二、近代大学制度的转型和发展
        三、现代大学制度的形成及变迁
        四、大学制度历史发展中的自由精神
第四章 秩序与自由:大学制度的内在矛盾及其张力
    第一节 大学制度矛盾及其集中表现
        一、大学制度本身存在的自由与秩序难题
        二、国家与大学:大学制度矛盾的主要表现
    第二节 大学制度矛盾的实质及其存在的必然性
        一、大学制度矛盾的实质
        二、大学制度矛盾存在的必然性
    第三节 大学制度矛盾异化的原因、表现及其积极意义
        一、大学制度矛盾异化的表现及其影响
        二、影响大学制度自由价值实现的原因
        三、理性看待权力与资本在大学制度自由价值实现中的意义
第五章 人的自由和解放:大学制度的历史使命
    第一节 大学制度:人类解放的社会机制
        一、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的内涵及其实质
        二、大学制度的解放性质及功能
    第二节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运动中前行
        一、理想与现实:大学制度解放功能的矛盾运动
        二、象牙塔式微的意蕴:制度化大学废墟里的自由曙光
    第三节 自觉与超越:大学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及其价值的实现
        一、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思想指导大学制度建设
        二、辩证看待大学制度的自由价值及大学制度功能的局限性
        三、面向实践的责任担当:大学制度自由价值的实现路径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7)L电子商务公司的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营销策略理论综述
        1.2.2 电子商务行业营销策略理论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创新及不足之处
2. 相关定义及基本理论
    2.1 电子商务的概念及发展
    2.2 行业分析基本理论
    2.3 SWOT分析理论
    2.4 STP分析
    2.5 全面营销理论
    2.6 网络整合营销理论
3. L电子商务公司的营销策略现状分析
    3.1 L电子商务公司的概况
    3.2 L电子商务公司的经营情况
    3.3 L电子商务公司的营销策略现状
        3.3.1 市场定位
        3.3.2 营销组合策略
    3.4 L电子商务公司的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分析
4. L电子商务公司营销的外部环境分析
    4.1 L电子商务的营销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治要素挑战与机会并存
        4.1.2 国民消费水平整体提高区域发展不均衡
        4.1.3 消费观念转型升级
        4.1.4 物流业通讯业迅猛发展创造电商购物新体验
    4.2 L电子商务公司所在行业的竞争力分析
        4.2.1 潜在竞争对手进入的风险
        4.2.2 产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程度
        4.2.3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4.2.4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4.2.5 替代品的威胁
    4.3 L电子商务公司的竞争现状
        4.3.1 跨境进口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4.3.2 主要跨境进口电子商务公司的4P策略
5. L电子商务公司的内部资源
    5.1 L电子商务公司的资源
        5.1.1 人才资源
        5.1.2 资金资源
        5.1.3 组织资源
    5.2 L电子商务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5.2.1 供应链管理优势
        5.2.2 组织优势
    5.3 L电子商务公司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
6. L电子商务公司的营销策略目标及实施
    6.1 L电子商务公司的营销策略目标
        6.1.1 市场细分
        6.1.2 目标市场选择
        6.1.3 市场定位
    6.2 L电子商务公司的营销策略
        6.2.1 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的产品及服务策略
        6.2.2 以消费者成本为导向的价格策略
        6.2.3 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全渠道策略
        6.2.4 加强与消费者沟通的促销策略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美俄关系拟“再重启”的逻辑、领域与限度(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美俄关系“重启”的逻辑
    1. 特朗普“孤立主义”外交理念的必然要求
    2. 离间中俄关系与遏制中国的双重需要
    3. 与俄罗斯的对抗政策无法取得预期效果, 美国在许多重大国际及地区问题上需要俄罗斯的配合
    4. 特朗普的个人因素
三、美俄关系可能“重启”的领域
    1. 叙利亚问题。
    2. 乌克兰问题。
    3. 合作打击国际恐怖主义。
    4. 战略稳定与军备控制问题。
四、美俄关系“重启”的限度
    1. 美国国内政治因素。
    2. 美俄围绕北约东扩、东欧导弹防御系统等问题难以调和的争斗与矛盾也是多年来制约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3. 美国的对俄制裁措施是美俄关系发展的“毒化剂”。
    4. 美俄在称霸与反霸、单极与多极、崛起与打压、遏制与反制等问题上根深蒂固的结构性矛盾难以消解。
    5. 即使在美俄关系可能“重启”的领域, 亦存在诸多难以化解的矛盾“因子”。
五、结语

(9)中美关系中的东亚秩序问题研究 ——基于权力与影响力的分析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际秩序问题”研究的核心议题与观点:概念、转型、变革
        二、新时期中美关系的主要分析视角与核心观点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一、主要研究方法
        二、创新点
    第四节 结构安排与主要论点
第二章 转型与变革:国际与地区秩序的时代特征
    第一节 概念辨析
        一、国际秩序、世界秩序、全球秩序
        二、地区、地区一体化、地区主义与地区秩序
    第二节 国际秩序转型走向“深水区”
        一、东方与西方:权力结构深入调整
        二、全球与地区:制度博弈日趋激烈
        三、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观念分化难以弥合
    第三节 东亚秩序的历史沿革与当代转型
        一、东亚与地区秩序
        二、东亚地区秩序的历史沿革
        三、发展变化中的东亚地区新秩序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东亚秩序”问题:中美关系的竞合焦点
    第一节 美国东亚政策与中国的历史相关性
        一、中国朝贡制度的终结与美国东亚政策的最初尝试
        二、新中国的成立与“遏制型”的美国东亚政策
        三、中国改革开放与“复合型”的美国东亚政策
    第二节 中国地区政策中的美国因素
        一、冷战时期的中国地区政策:思想与实践
        二、后冷战时期的中国地区政策:双边与多边
        三、新时期的中国地区战略:系统性与针对性
    第三节 东亚秩序问题与中美关系
        一、阶段性核心议题与中美关系的发展
        二、东亚秩序与中美关系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权力与影响力:理解国际秩序的钥匙
    第一节 权力与国际秩序的构建
        一、权力与国际关系理论的演进
        二、权力与国际关系现实的拓展
        三、国际秩序构建中的权力因素
    第二节 影响力与国际秩序的构建
        一、权力与影响力
        二、国际秩序构建中的影响力因素
    第三节 :权力+影响力:国际秩序问题的分析新机理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权力+影响力”分析模式下的地区秩序建构:—以美国在东亚地区的秩序实践为例
    第一节 “权力+影响力”分析模式与地区秩序的构建
        一、主导地区议程设置
        二、领导地区制度构建
        三、塑造地区观念认同
    第二节 美国与东亚地区秩序:从影响力到权力
        一、冷战时期美国在东亚的影响力投射
        二、东亚地区秩序转型与美国权力政治回归
    第三节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中美关系与东亚秩序的未来
参考文献
后记

(10)吴宣恭经济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四、论文创新及有待研究之处
第一章 吴宣恭经济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线索
    第一节 吴宣恭学术生涯概况
    第二节 吴宣恭经济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指导经济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
        二、在与多种经济思想观点碰撞中形成
        三、在所有制改革实践中发展
    第三节 吴宣恭经济思想的形成发展阶段
        一、求学时期的孕育阶段
        二、任教时期的探索阶段
        三、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时期的形成阶段
        四、新世纪以来在反思中发展阶段
第二章 所有制与产权基本理论的研究
    第一节 所有制基本理论的研究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所有制与生产关系的内涵
        二、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三、所有制变革的规律
    第二节 产权关系基本理论的研究
        一、研究产权关系方法的探索
        二、产权的定义
        三、产权的性质
        四、产权主体的权能、利益和责任的关系
    第三节 产权体系的内部结构研究
        一、产权关系的“四权”
        二、产权统一和分离
        三、所有权与产权关系
        四、归属权在产权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产权主体的确认
    第四节 产权与产权制度关系的研究
        一、产权的细分与组合
        二、产权制度的内涵
        三、产权制度与所有制的关系
第三章 对我国社会的产权关系的研究
    第一节 全民所有制产权关系的研究
        一、全民所有制的产权关系
        二、对全民所有制产权关系争议见解的驳斥
        三、现实影响
    第二节 股份公司的产权关系研究
        一、股份公司的产权关系
        二、运用辩证思维科学地看待股份制改革的利弊
        三、坚持对片面夸大股份制作用进行有针对性地辩析
    第三节 法人财产权的研究
        一、法人财产权的内涵
        二、在质疑中论证公司财产权内涵与实质
        三、现实影响
    第四节 中小企业产权关系的研究
        一、运用辩证思维辨析家庭式企业产权结构的利弊
        二、用质疑眼光追根溯源私营企业发展困境的原因
        三、对中小企业产权制度调整提出科学设想
第四章 以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评析西方现代产权理论
    第一节 全面比较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与西方新制度学派的产权理论
        一、经济界对两种产权理论的研究情况
        二、从总体上比较研究了两种产权理论
        三、社会各界的理论影响和反应
    第二节 西方现代产权经济学基本理论的评析
        一、对“交易费用”理论的评析
        二、对“科斯定理”理论的评析
        三、现实影响
    第三节 对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的评析
        一、多角度地批评“企业契约论”
        二、对以“利益相关者论”为根据的企业产权理论的评析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企业产权理论的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企业产权理论
        二、企业内部关系与法人治理结构
        三、搞好企业治理结构
第五章 产权与所有制理论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运用
    第一节 产权分离理论在国有经济改革中的运用
        一、国家所有制的实质
        二、国家所有制产权分离理论
        三、国家所有制改革形式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所有制结构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财产和劳动产品的归属关系研究
        一、国有企业劳动产品的归属关系
        二、国有企业股份改制中国有资产的维护
    第三节 国有经济产权制度改革
        一、国有经济产权改革的必要性
        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形式
        三、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问题
        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
        五、现实影响
    第四节 所有制实现形式问题的研究
        一、理论界关于所有制实现形式内涵的学术探讨
        二、多种所有制实现形式出现的原因与作用
        三、中肯地提出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注意事项
        四、现实影响
    第五节 国有产权制度改革需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改革的方向和坚持的基本原则
        二、国有企业的社会职能
        三、对私有化理论的批判
        四、现实影响
第六章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研究
    第一节 公有制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二、理论意义
    第二节 市场经济形成与改革的“市场导向”问题研究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下市场经济的形成
        二、改革的“市场导向”研究
        三、理论意义
    第三节 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有优势
        一、准确论述所有制与计划、市场在社会经济制度中的地位
        二、探寻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有优势的根本途径
第七章 马克思价值理论的坚持与发展
    第一节 劳动价值论研究
        一、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二、准确分清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
        三、物化劳动与价值、剩余价值的关系
        四、社会必要劳动决定价值原理的认识
    第二节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关系的研究
        一、价值形成与第一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作用
        二、两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价值决定中的作用
        三、第二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在价值实现中的作用及意义
    第三节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关系的研究
        一、论证价值量的影响因素
        二、劳动生产率对价值量的影响
        三、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价值决定与价值实现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坚持与发展
    第一节 所有权对分配关系的作用
        一、劳动与产权关系
        二、劳动与价值关系
        三、产权、价值与分配关系
    第二节 对西方经济学分配理论的批判
        一、对西方“边际生产力理论”的批判
        二、对西方“按要素贡献分配理论”的批判
        三、正确理解“按要素贡献分配”
    第三节 对我国现阶段分配关系的研究
        一、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二、我国分配不公的主要矛盾和根源
        三、我国当前经济问题与分配不公的关系
        四、解决分配不公的基本途径
第九章 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
    第一节 关于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
        一、立足现实,探讨如何实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
        二、立足现实,探讨促进地区经济迅速发展问题
        三、关于发展企业集群和总部经济的有关问题分析
    第二节 关于世界经济危机根源的研究
        一、中外经济学家进行的各种推断
        二、运用马克思危机理论把脉危机的病根,得出马克思主义结论
        三、从我国当前实际出发,为化解危机提供了科学的药方
    第三节 关于股票市场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
        二、准确把握中国股票市场的特点和问题及产生原因,为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提出合理的目标模式
        三、为中国股票市场的长远发展提出了有效的实施办法
    第四节 关于住宅建设与经济发展研究
        一、较早地倡议将住房建设列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二、对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出精辟的见解和有益的建议
        三、考察了城市化发展道路,准确把握了加速城镇化进程的前提和关键
    第五节 文化知识经济的研究
        一、把握知识经济发展趋势及其特点,主动迎接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
        二、深谙文化的重要性,呼吁协调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第十章 对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关系的研究
    第一节 所有制与阶级关系和阶级分析
        一、学界内的不同观点
        二、吴宣恭对马克思阶级分析理论的认识
    第二节 对当前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
        一、社会主要矛盾的界内争鸣
        二、从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中,科学地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
        三、为正确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提供理论分析
    第三节 提出我国所有制的二元结构,研究经济规律的二元化
        一、创造性地提出新“二元”规律体系
        二、从所有制关系阐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特有经济规律及其影响
        三、倡言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维护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第十一章 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研究
    第一节 关于政治经济学教材的编写
        一、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二、抓住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系统、完整地构建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研究
        一、质疑政治经济学以生产方式为研究对象的观点,准确解读了生产方式的内涵
        二、质疑生产方式“中介说”的观点,准确把握生产关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三、强调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的重要性,有利于用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
    第三节 从生产关系整体的角度分析“重建个人所有制”的争论
        一、运用经济理论和“否定之否定”原理,强调恩格斯的解释符合逻辑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二、辩析争论中的错误观点,准确分析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主体及其基本特征
        三、肯定争论中的有益观点,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
        四、批判私有化主张,揭穿有人利用争论浑水摸鱼、贩卖私货的真实面目
    第四节 关于政治经济学结构和理论体系的研究
        一、学界内对经济学主线的不同观点
        二、联系我国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强调我国经济学主线是随着由所有制改革主导的社会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而展开的
    第五节 强调所有制理论在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地位
        一、坚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强调所有制理论在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地位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呼吁重视所有制理论的研究和应用
    第六节 对经济学错误范畴的批判
        一、学术界对“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
        二、科学地认识资本与劳动力的关系
        三、科学地认识劳动与劳动力区别及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
        四、揭露西方“人力资本”概念的谬误,维护经济学范畴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第十二章 吴宣恭经济思想的贡献与价值
    第一节 吴宣恭经济思想特点
        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
        二、坚持理论探索与实践指导的统一
        三、坚持革命批判与理论创新的统一
        四、鲜明的阶级立场与严谨的治学精神的统一
    第二节 吴宣恭经济思想的学术贡献
        一、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理论的积极探索者
        二、国有企业改革“两权分离”路径的倡导者和研究者
        三、中国MBA的首创者
        四、教书育人的巨匠
    第三节 吴宣恭经济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对巩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对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
        三、对吴宣恭严谨治学精神和高尚品格的弘扬与传承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中国跨世纪战略发展的关键之地与关键一役(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共产党领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实践与价值意蕴[J]. 邵宏珠.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1(07)
  • [2]贵州省兴义市提升高中生文学素养策略的研究 ——以贵州省兴义市第五中学为例[D]. 覃贵菊. 西南大学, 2021
  • [3]贸易成本引导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与机制研究[D]. 陈鑫鑫. 兰州财经大学, 2021
  • [4]中小企业授权赋能、战略柔性与管理创新的关系研究[D]. 王富.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1)
  • [5]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研究[D]. 孙贵林. 湘潭大学, 2020(12)
  • [6]大学制度的自由价值及其实现[D]. 陈志权. 西南大学, 2018(05)
  • [7]L电子商务公司的营销策略研究[D]. 李喜.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 [8]美俄关系拟“再重启”的逻辑、领域与限度[J]. 黄登学. 当代亚太, 2017(06)
  • [9]中美关系中的东亚秩序问题研究 ——基于权力与影响力的分析视角[D]. 丑则静.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10]吴宣恭经济思想研究[D]. 叶龙祥. 福建师范大学, 2016(06)

标签:;  ;  ;  ;  ;  

中国跨世纪战略发展的关键点和关键战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