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德 3D 显示设备

布拉德 3D 显示设备

一、BRAD三维显示装置(论文文献综述)

王鹏[1](2018)在《基于视觉感知的裸眼三维计算显示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视觉是人类感知客观世界,获取外界信息最主要的途径,显示技术作为视觉信息直观呈现的重要技术,致力于对客观世界最真实的还原,对满足人类的视觉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人类视觉系统由双目组成,一直以三维的方式感知客观世界,其不仅能够感知客观世界的色彩信息,还能同时感知客观世界不同角度的信息。然而当前主流显示技术主要以二维图像的形式进行信息的获取、记录和显示,只能够记录客观世界单一视角的信息,无法满足人类对客观世界完全认知的需求。使用三维的方式进行信息的获取、记录和显示是显示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高动态、大视角、真彩色、高分辨率”等显示特性的真三维显示技术能够从深度、色彩、亮度、对比度等多个维度对客观世界进行真实的还原,是显示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基于视觉感知的裸眼三维计算显示技术是对真三维显示技术实现的重要探究,该项研究工作以当前的裸眼三维显示技术为基础,通过引入人类的视觉感知模型和计算显示技术,结合光学系统结构设计,从空间分辨率、角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对比度以及色彩等多个维度,从3D显示体系结构设计和3D内容处理两个层面,研究显示效果提升的裸眼三维显示技术。该显示技术旨在为观看者提供更加生动、准确、高沉浸感的视觉体验。具体的,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成果如下:(1)基于正面多投影的大景深、均匀光场分布3D显示受限于有限的角分辨率,自由立体显示装置通常表现出一定的景深,显示的三维场景深度超出景深限制的部分会呈现出离焦模糊,降低显示清晰度,影响观看者的3D视觉体验。因此,为了提升显示系统的景深及显示系统的3D视觉体验,需研究角分辨率提升的裸眼三维显示系统。本文中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正面多投影的大景深、均匀光场分布3D显示实现方法,针对多投影自由立体显示,提出了基于像差优化的3D投影屏幕设计方案。为实现密集视点的3D显示,提高显示的角分辨率,利用自由立体显示的周期性视区分布特性,设计周期性排布的多投影机排布方式。为提高构建视点光场的均匀性,对显示系统构建的空间光场进行建模,通过优化排布策略实现了均匀分布视点光场的构建。为实现多投影机的同步控制,提出了多视点内容同步渲染控制方法。据此,本论文设计并实现了由基于柱透镜光栅的3D投影屏及30个投影机组成的大景深、均匀光场分布3D显示系统。该显示系统的显示尺寸为85英寸(1800mm×1200mm),空间分辨率为1200×720,可显示的景深范围为[-590 mm,590 mm],视场角为48°,在最佳观看平面处构建的视点光场强度分布的抖动小于7.65%。(2)大视角、高分辨率的光场显示光场显示技术通过多投影光源配合具有方向控光作用的光学器件实现对客观世界空间光场的构建,可以为观看者提供多角度的透视信息,符合人眼观看客观世界的物理规律,为观看者提供了良好的视觉体验。为此本论文研究光场的表达和构建方法,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研究角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提升的大视角、高分辨率光场显示。a)基于高速投影的360度光场显示为了扩大光场显示的视角,本论文中提出一种基于高速投影的360度光场显示实现方法,该方法通过利用具有超高刷新频率的投影设备配合具有方向偏折及定向散射作用的旋转3D投影屏幕,通过时分复用的方式实现构建360度可视的空间光场的目的。3D投影屏幕由具有方向偏折作用的微棱镜阵列和具有方向扩散作用的全息功能屏贴合制备而成。光场显示装置构建光场的空间分辨率取决于投影机分辨率,360度的可视角度符合人眼观看客观世界的物理规律,提升了 3D显示的视觉效果。论文最终构建的360度光场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的直径为400 mm,空间分辨率为768×768,视点数目为300。b)基于双层液晶偏振调制的高分辨率光场显示为缓解集成成像光场中存在的空间分辨率和角分辨率相互制约的现象,本论文中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层液晶偏振调制的高分辨率光场显示实现方法。通过设计基于像素偏移的双层液晶偏振调制超分辨率显示装置,实现了超出单层LCD物理分辨率限制的超分辨率显示。以之作为显示单元,配合透镜阵列以及全息功能屏实现了高分辨率的光场显示。通过提高显示信息的总量,该高分辨率光场显示实现了同时具有高角分辨率和高空间分辨率的光场构建。论文搭建的基于双层液晶偏振调制的高分辨率光场显示装置的显示尺寸为15.6英寸,视点数目为128X 128,可视角度为40°×40°,构建的空间光场的空间分辨率为433×236。(3)基于色调映射的多投影3D光场显示对比度优化方法多投影3D显示中,3D投影屏幕通常具有一定的反射散射和透射散射特性,从而导致多投影内容的串扰而降低了显示的对比度。为此,本论文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色调映射的多投影3D显示对比度优化方法。方法首先对多投影3D显示的发光模型进行建模,而后引入人类视觉感知中的亮度对比度差异感知模型,通过利用基于色调映射操作的多视点内容调整操作,实现了显示光场和目标光场之间感知对比度差异最小。从而提高了构建光场的区域对比度,提高了 3D显示的质量。(4)深度感知保留的三维显示深度调整方法裸眼3D显示中存在由于显示深度超出显示装置景深限制而导致的离焦模糊现象,传统的深度调整方法通常以牺牲3D显示的深度来提高显示的清晰度。针对该问题,本论文创新性地提出了深度感知保留的三维显示深度调整方法。方法通过引入基于康士维错觉的深度调整方法实现对深度不连续处对比度保留的深度调整。通过构建基于对比度差异感知模型和深度差异感知模型的3D显示质量衡量目标函数,并且对其进行做优化求解,实现了 3D显示清晰度提升和感知深度下降的平衡,从而实现了深度感知保留的三维显示深度调整。

夏新星[2](2014)在《水平光场三维显示机理及实现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光场三维显示技术是近几年才被提出的一种新型三维显示方法。这种技术试图记录和重构三维物体上各个点元朝向各个方向发出的光线,与全息显示类似,因此它不仅可以真实再现三维场景的空间特性,而且能够正确表现不同物体的相互遮挡关系,是一种更符合人们观看习惯的三维显示技术,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论文以全光函数为基础,围绕着光场重构这一问题进行展开,阐述了光场三维显示的基本原理,着重介绍了三套分别采用普通定向散射屏、柱面定向散射屏以及平面偏折型定向散射屏实现360度水平光场三维显示系统的基本结构、重建原理,并详细分析了这三套系统的三维显示空间以及单一视点观看图像。这为光场三维显示实验样机的成功构建和后续性能评价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我们搭建了基于数字微镜阵列(DMD)的彩色高速投影样机,开发了具有特定散射特性的定向散射屏,解决了光场数据采集以及计算、投影图像的快速生成、海量数据的高效压缩与高速传输以及光场扫描的图像同步控制等关键问题,成功地先后构建了基于普通定向散射屏的360度光场三维显示系统以及基于平面偏折型定向散射屏的悬浮式360度光场三维显示系统。实验系统既证明了利用高速投影机和同步旋转的定向散射屏来进行360度光场三维显示的可行性,又为进行光场三维显示性能评价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效平台。构建的悬浮式360度光场三维显示,首次成功地将显示的三维场景完全悬浮在屏幕上方的空气中,这为今后观察者用手探入显示区域与三维场景进行实时交互奠定了基础。随着三维显示相关研究的深入,评价再现三维图像的显示性能将会成为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基于构建的实验平台,分析了光场三维显示的空间再现能力,提出了空间分辨率以及角分辨率的计算方法,并从信息量的角度,提出并分析了光场显示所具有的光线复用特性。我们还提出了表示精确度的函数用于评价光场重建的精确程度,为进一步地评价三维显示图像质量提供了理论指导。另外,我们在现有实验平台的基础上对显示系统性能进行了一定的改进与提升。我们提出了基于LED亮度调制的真彩色光场三维显示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在显示二值图像数量相同的情况下,显著地提高了重建灰度的量级。基于目前的数据传输系统,我们还初步研究了基于手势的三维交互方法,并通过原理实验进行验证。最后,展望了光场三维显示的发展前景。基于现有实验系统的不足,从显示器件、屏幕器件、垂直自由视点、图像实时生成及海量数据传输、三维显示图像评价体系以及视觉感知的生理心理学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分析,为今后光场三维显示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方向。

王敏霞[3](2013)在《体扫描三维显示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当今社会,人们已习惯用光与影来记录与展示信息,信息显示已成为各个领域不可或缺的生存发展手段之一。长久以来,由于技术发展的局限性,在电影、电视、广告屏等传播媒介中,人们被局限于二维画面。而人类所生存的世界是一个立体空间,所观察到的事物具有高度、宽度和深度三个维度。相较于二维影像,三维影像与人类现实生活中习惯的场景更为一致,能带给人们更逼真的感知与体验。因此,随着微电子、光学、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人们强大需求的推动下,三维显示技术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体扫描三维显示系统作为三维显示技术实现的一种形式,它不但提供心理景深,还能呈现真实物理景深,是目前三维显示技术研究中的重要方向。本文以“三维体扫描显示系统”课题的研究为背景,以提高“基于彩色LED阵列旋转的体三维显示系统”的分辨率、实时性,以及动态性能为目标,主要围绕系统架构定义、显示控制模块设计、动态显示方案拟定以及系统稳定性四个方面展开。在分析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围绕本文提出的架构定义,介绍了系统三维显示装置的功能结构。重点讨论了其中显示控制层模块的设计,提出并实现了基于Flash型FPGA的显示控制模块设计方案,同时引出基于动态分配调色板、兼顾传输数据位宽与色彩细腻度的真彩显示方案。在动态显示方案拟定过程中,首次以“核心体处理单元”所处位置来定义体扫描三维显示系统,在分析本文综述的“前端体处理系统”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布的嵌入式体处理思想,为实现动态实时显示提供了新途径,而基于三角形网格的“电子帧像素集”生成算法的提出也为嵌入式体处理方案的实现打下了基础。从机械结构、信号传输以及电子帧扫描与机械扫描同步三个方面分析了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问题,给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

李莉,李玉峰,沈春林,龚华军,杨忠[4](2008)在《基于数字微镜的旋转体三维显示装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体三维显示是实现真正三维立体图像显示的新技术。首次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微镜的旋转体三维显示方案,利用人眼视觉暂留的特性,设计完成了一套空间三维显示装置,通过数字微镜设备快速投影一系列连续的二维图像序列,由旋转运动的成像靶屏截获图像流信息,形成了具有空间真实体积的三维立体图像。简要介绍了系统的显示原理及组成,重点阐述显示装置的设计,详细研究了数字微镜的接口能力以及对系统显示性能的影响,实验证明与基于矢量扫描振镜方式相比,基于数字微镜的三维显示装置已完全具备了在真实空间实现复杂三维图像显示的能力,并通过对成像结果的分析给出了进一步提高改进的相应措施。

李静雯[5](2021)在《裸眼三维显示装置认知交互效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计算设备的发展,人机交互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三维显示作为一种可以显著提高认知和交互效率的显示方式,是未来显示领域的发展方向。近年来,裸眼三维显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不需要任何助视设备便可以为人类提供自然的三维图像。然而,目前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裸眼三维显示器的显示性能提升方面,而缺乏对其认知效能的评估和对其人机交互行为的分析。因此,为提升裸眼三维显示设备的空间场景认知理解效率,设计更加高效的三维显示人机交互界面,本文提出研究裸眼三维显示装置的认知交互效用。具体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如下:(1)基于空间认知能力度量的裸眼三维显示器认知性能量化评估方法空间认知能力是科学分析裸眼三维显示装置空间认知效用的一种标准。为此,研究构建包含空间视觉化能力、空间定向能力及空间关系能力的空间认知能力多维度描述因子,实现对空间认知能力进行多维度分解,设计了相关的评估实验对观察者在裸眼三维显示装置上的认知效能进行定量评估。最终根据任务完成的准确性及平均反应时间两项衡量指标实现对裸眼三维显示环境下用户空间认知能力的度量。同时,基于定量实验结果,利用T检验的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显示类型、性别因素、视场角度等单因素引发空间认知能力差异的显著性程度。实验结果从定量的角度证明了裸眼三维显示在提高用户空间认知能力的准确性方面相对于传统2D显示具有绝对的优越性。(2)基于菲兹定律的裸眼三维显示手势交互行为分析建模方法缺乏对裸眼三维显示手势交互行为的分析,国内外研究者很难定量衡量裸眼三维显示界面的人机交互效率。为了更好地理解裸眼三维显示界面用户的手势交互行为机制,基于三维扩展菲兹定律设计了空间小球点击交互实验,以构建裸眼三维显示的交互行为模型基础。实验使用到两个实验参量倾斜角和方位角来描述,通过控制点击操作距离和3D目标排列方式记录用户完成实验点击任务的平均反应时间。最终对实验场景的三维光场构建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拟合,研究最终获得裸眼三维显示的点击交互行为模型,该模型可用于预测裸眼三维显示环境的用户点击任务反应时间,为该环境下用户的点击行为提供了一套可量化的行为模型基础。

彭祎帆[6](2013)在《拼接视场光场三维显示机理及技术研究》文中认为三维显示自诞生之日起始终吸引着全世界研究者的目光。历经多年,学术和产业界已经开发出了门类众多、形色各异的三维显示解决方案,然而研究者们对三维显示技术的研究热情并没有消减。近年来,计算机领域提出了基于光场重构的三维显示原理,从光场重构的角度构建三维设备已经成为了目前最新的研究方向,它具备裸眼、全景、可消隐、多人同时观看等优点,是一种更适合还原真实空间场景的显示技术。本文在广泛借鉴现有光场重构三维显示技术的基础上,将拼接视场的技术路线与光场重构理论结合,实现了空间大尺度大视场角光场三维显示。提出并详尽地分析和研究了光场重构显示机理和圆柱形显示空间的设计要求。通过对系统架构及三维显示机理的探究,理清了拼接投影阵列的参数和定向散射屏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多投影式结构和多屏LCD拼接投影式结构分别建立了两套相应的实验系统来验证所述的方法,分别实现了大尺度和大视场角空间光场三维显示效果,同时具有连续的运动视差。详细叙述了各系统的设计和搭建过程,包括参数设计、光机系统构建、三维图像生成方法。在拓宽显示系统的辅助应用方面,本文研究了基于红外结构光的三维显示用快速交互装置,综合考虑了现有显示系统的成像能力和交互需求后设计了相应的交互算法和交互方式,并进行了交互体验测试。随着三维显示系统的技术实现越发成熟,提高成像质量、评价再现图像的显示性能等将成为下一步研究的主题。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点对点映射和基于PDLC光开关的图像校正方法,并对搭建的显示系统进行了校正和实验。通过对图像进行校正,显示系统的拼接精度和成像质量得到了很大提升。在对光场三维显示的显示性能测试方面,本文主要研究了双目视差和运动视差、显示亮度、视场均匀性和串扰、空间成像深度、空间分辨率和角度分辨率的互斥关系、动态显示设计等。结合理论分析、仿真模拟、样机实验对光场三维显示系统的显示性能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了有待提高的空间,为后续研究工作指出了新的工作方向。

李帅[7](2011)在《基于视场拼接的体视三维显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三维显示自诞生之日起就吸引着全世界的眼球,历经多年,研究者们已经开发出了门类众多、形色各异的三维显示系统,然而研究者们对三维显示技术的研究热情并没有消减,因而显示性能更加优异的设备层出不穷。基于视场拼接的体视三维显示能显示像全息技术一样逼真的三维图像,又不存在体三维显示中消隐的问题,从而成为近来研究的新热点。采用该方法的三维显示系统包括一个投影机阵列和一个定向散射屏,其显示性能的扩展性极强,所包含的视点数理论上随着投影机数的增加而无限增加,并且相邻视点的角间隔可以做到很小,这有助于减轻观看者的疲劳感。本文提出并详尽地分析和研究了基于视场拼接的体视三维显示方法,包括横向视差拼接视场体视三维显示方法和全视差拼接视场体视三维显示方法,并建立了两套相应的实验系统来验证所述的方法。第一章简要介绍了立体视觉原理,并回顾了三维显示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自己对三维显示技术分类的看法,并以此为标准对各种三维显示技术的进行了深入讨论,进而引出了拼接视场体视三维显示技术。第二章详细研究了基于视场拼接的体视三维显示方法,包括横向视差拼接视场体视三维显示方法和全视差拼接视场体视三维显示方法。通过对系统架构及三维显示原理的探究,理清了投影机阵列的参数和定向散射屏参数之间的关系,为下一步设计实验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外,还分析比较了几种定向散射屏技术和讨论了拼接视场体视三维显示系统的显示性能指标。第三章为验证横向视差拼接视场体视三维显示方法,开发了一台可以显示具有49个横向视点的三维图像的实验系统。详细叙述了该实验系统的设计和搭建过程,包括参数设计、光机系统构建、三维图像获取和处理。第四章为验证全视差拼接视场体视三维显示方法,开发了一台可以显示具有45(9*5)个视点的全视差三维图像实验系统。详细叙述了该实验系统的设计和搭建过程,包括参数设计、光机系统构建、三维图像获取和处理。本文最后一章,对本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指出了新的工作方向。

高国源[8](2019)在《新媒体时代建筑的信息表达研究初探 ——以新媒体求职中心为例》文中指出建筑除了为人类社会生活提供物质场所外,还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是一种信息媒介。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双向互动为特点的新媒体,它影响了大众获取信息的方式,使人们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在新媒体时代,建筑的信息表达在技术、内容与形式方面具有了新媒体的特征,体现出了与传统表达方式的不同。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新媒体时代的技术与观念对建筑的信息表达技术、内容、形式的影响,总结了新媒体时代建筑的信息表达特征与表达方式,并以新媒体求职中心为例,对其信息表达的特点、需求进行分析与针对性设计,从而讨论了新媒体时代建筑的信息表达方式在设计中的应用。本文重点研究了新媒体时代建筑的信息表达特征以及表达方式,并结合具体设计对象讨论其设计应用。研究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首先从新媒体的定义以及建筑的媒介性出发,研究了新媒体的特征以及其对建筑表达的信息的影响,分析与总结了新媒体时代建筑的信息表达特征。然后基于总结的新媒体时代的信息表达特征,对现有的建筑外围护界面、建筑内部空间与虚拟空间的信息表达案例进行研究,总结出对应于新特征的表达方式。最后选取了信息服务类建筑中具有特定信息表达需求的求职中心为例,调研分析了使用人群对信息表达的需求以及现有求职中心在信息表达上的不足,结合已研究的新媒体时代建筑的信息表达方式,从界面与空间角度提出了适合于新媒体求职中心的信息表达策略,并通过设计练习的方式,对基于信息表达的新媒体求职中心的界面与空间进行设计操作,从而探讨了新媒体时代建筑的信息表达方式在设计过程中的应用。全文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包括了研究的背景,研究的范围、相关概念解析,研究方法、目的、意义,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二章提出了新媒体时代建筑的信息表达特征:1.采用了数字化的信息表达技术2.表达的信息内容由静态信息变为动态与交互的信息3.建筑与其表达的信息高度融合。第三、四章结合案例分别探讨了建筑外围护界面与建筑空间中的信息表达方式,具体研究了:1.信息的显示方式,2.信息的组织构成方式,3.信息的互动方式。第五章在前文归纳的新媒体时代建筑的信息表达方式的基础上,对设计对象的选择原因进行了概述,分析了新媒体求职中心的信息表达需求,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策略并介绍了设计操作的成果。第六章为总结与展望,对本研究进行总结,并对未来进行展望。全文约63000字,图表120例。

冀永强[9](2019)在《基于VR技术的驾驶员视觉能力测试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深度知觉、动体视力、暗适应、夜间视力4项视觉感知能力对安全驾驶有重要影响。这4项能力的测试结果可以作为驾驶员筛选、录用、考核、培训等工作的参考依据。传统测试设备采用机械运动、电子控制的方式实现测试功能,存在着单向性、结构复杂、效率低、可靠性差等问题。将VR技术应用于测试将会克服传统设备存在的问题,有利于驾驶员视觉能力测试工作的广泛开展。参考行业标准JT/T 442–2014对驾驶员视觉能力VR测试系统进行了方案设计,制定了系统设计目标、设计原则、测试方案、测试等级划分依据等。依据设计方案运用Unity 3D、Visual Studio、SQLite数据库、C#编程语言等工具开发了VR测试软件,具备用户和管理员登录、用户测试、数据存储与管理、声音提示等功能;设计了以VR头戴式显示装置和Logitech G29方向盘分别作为测试和反馈装置的硬件系统。为验证VR测试系统的有效性,32名被试分别在传统设备和VR测试系统进行了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4组测试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612、0.702、0.671、0.726,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两组试验数据进行检验,发现两组测试结果均值间存在显著差异。即VR测试系统在功能上可以代替传统设备,但是VR测试系统的测试结果与传统设备测试结果之间存在差异。针对两组测试结果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回归分析,建立了各测试项目由VR测试系统测试结果映射到传统测试结果的函数关系,确定了单项测试得分计算方法;依据标准JT/T 442–2014中的驾驶适宜性综合评价方法,将4项视觉测试项目单独列出建立了驾驶员视觉能力综合评价方法。基于VR技术的驾驶员视觉能力测试系统实现了传统测试设备的功能,克服了传统测试设备存在的缺点,同时具有数据精度高、测试效率高、测试自动化程度高、测试数据便于管理等优势,是一种更先进的现代化测试方式。

邱变变[10](2018)在《现代农机装备人机工程设计评价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农机装备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在装备种类、数量及总动力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已基本实现主要作物产前、产中及产后各环节的机械化。但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机装备在整体技术水平、安全性、可靠性及人性化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传统人机评价方法偏重于对特定农机装备人机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合成模型等展开研究,忽视了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不同产品开发设计策略对农机装备人机工程设计及综合评价研究的影响,也割裂了同类型产品不同阶段人机评价活动的延续性及进化性。生命周期视角农机装备人机评价研究思路的提出,旨在促进农机生产企业以动态、成长的眼光看待国际竞争环境下农机装备人机工程设计及评价活动,进而从产品生命周期视角更有效的规划不同阶段产品的人机设计策略。对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农机装备展开动态、差异化的人机评价研究,开发快速、准确、适合于农机装备早期设计方案的人机评价、决策专家系统,不仅可以提高人机知识及方法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水平,有效评价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人机工程设计投入的实现水平及产品人机匹配程度,辅助方案决策;同时还能利用专家系统提供的评价结果为产品优化设计提供方向和策略。基于以上,本文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农机装备差异化人机工程设计策略出发,对人机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实践中涉及到的问题展开探索,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农机装备人机适切水平及具体影响因素的研究。在分析常见用户满意理论模型基础上,构建了农机装备人机适切满意度模型,提出借助用户满意度测评方法对农机装备人机适切性展开调查研究,并利用Likert量表法从农机装备系统功能、具体人机界面、驾驶员工作状态自我感知、期望要素描述等方面设计了调查问卷。在对调查收集到的74份有效问卷信息进行描述性和相关性分析后,获得基于采集样本信息的农机装备用户群体特征、人机设计不同方面用户满意态度指数以及农机装备人机适切具体影响因素等结论。2.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农机装备人机评价指标及其基本结构关系的研究。为了确保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人机评价指标具有差异性、成长性、特殊性等特点,提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由多方专家多轮咨询确定的强代表性指标和具体评价过程中增补的策略指标两部分组成。研究过程中,首先根据农机装备生命周期人机评价目标、原则,利用文献查阅、头脑风暴等方法构建包含尽可能多可能指标的初始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3类型15名农机装备专家进行两轮次有反馈的德尔菲专家咨询,借助专家在该领域的丰富知识和经验,通过专家意见均值、变异系数、标准差等统计数据完成导入期、成长期及成熟期农机装备人机评价强代表性指标的筛选及指标结构的优化。3.不同评价指标数据同度量化处理方法的研究。在分析农机装备生命周期评价目标、具体评价指标、同度量化处理方法特点基础上,提出对定量指标,根据具体指标数据分布特点及相关国家标准给出的范围,采用广义线性功效系数方法,通过Matlab软件在曲线拟合的同时获得对应曲线函数以完成同度量化处理过程。对定性指标,则采用基于专家群组“优、良、中、差、不及格”概略估计的直接评分量化法,评分标准参照客观定量指标量化采用的百分制,以方便后期加权统计。4.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及评价数据合成模型选择的研究。从综合评价优选、整体评价两方面目标出发,在分析各类构权方法优缺点后,提出对底层指标采用群组AHP、熵权法构建综合了群组专家主观价值判断取向权重、专家自身可靠性权重及评价数据信息量权重的组合指标权重;对其余各层指标则根据具体评价方案特点,在评价过程中由参与评价的专家群组利用1~9比例直接构权法完成权重分配。综合评价过程中,根据评价目的、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等信息,在选择适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的基础上采用加法合成模型对指标评价结果进行综合。5.基于以上理论和方法,具备快速、准确、适用、易用等特点的农机装备人机评价专家系统的开发及试验研究。根据论文提出的生命周期人机评价理论及方法,在对基于Web服务专家系统各项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后,从生命周期农机装备人机评价专家系统的具体功能及用户需求,知识库及数据库的建立,推理机设计,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以及人机交互方式选择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并搭建了基于Web服务的农机装备生命周期人机评价专家系统。最终通过国内某款拖拉机脚踏板类元件的评价应用,验证了论文中提出的综合评价方法以及构建的专家系统的可用性及可行性。

二、BRAD三维显示装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BRAD三维显示装置(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视觉感知的裸眼三维计算显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立体视觉基本原理
    1.3 裸眼三维显示技术概述
        1.3.1 视点型自由立体显示
        1.3.2 光场型自由立体显示
    1.4 计算显示技术概述
    1.5 基于视觉感知的裸眼三维计算显示技术研究意义
    1.6 论文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裸眼三维显示及视觉感知基础
    2.1 裸眼三维显示基本原理
        2.1.1 视点型自由立体显示
        2.1.2 光场型自由立体显示
    2.2 裸眼三维显示景深特性
    2.3 视觉感知基础
        2.3.1 亮度感知基础
        2.3.2 深度感知基础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正面多投影的大景深、均匀光场分布3D显示
    3.1 基于柱透镜光栅的正面多投影3D显示原理
        3.1.1 正面多投影3D显示结构
        3.1.2 参数优化的3D投影屏幕设计
        3.1.3 单投影3D显示系统的光场分布
    3.2 大景深、均匀光场显示实现方法
        3.2.1 投影机阵列排布
        3.2.2 多投影内容矫正
        3.2.3 多视点内容同步控制渲染
    3.3 显示系统及实验结果
        3.3.1 景深特性分析
        3.3.2 光场均匀性分析
        3.3.3 设备相适应的3D内容显示结果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大视角、高分辨率光场显示
    4.1 光场的表述及构建
        4.1.1 光场的表述
        4.1.2 光场构建原理
    4.2 基于高速投影的360度光场显示
        4.2.1 基于高速投影的360度光场显示原理
        4.2.2 光场图像编码合成方法
        4.2.3 显示系统及实验结果
    4.3 基于双层液晶偏振调制的高分辨率光场显示
        4.3.1 基于LCD与全息功能屏的光场显示原理
        4.3.2 基于双层液晶偏振调制的高分辨率光场显示原理
        4.3.3 显示系统实施
        4.3.4 实验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基于色调映射的多投影3D显示对比度优化方法
    5.1 多投影3D显示中的对比度衰减
    5.2 感知对比度模型
        5.2.1 复杂图像的对比度
        5.2.2 感知对比度评估方法
    5.3 多投影3D显示亮度模型
    5.4 基于色调映射及视觉感知的多投影3D显示对比度优化方法
        5.4.1 基于色调映射的感知对比度优化流程
        5.4.2 高效求解方法
    5.5 实验及结果分析
        5.5.1 实验系统
        5.5.2 实验结果及分析
    5.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深度感知保留的三维显示深度调整方法
    6.1 裸眼三维显示中的散焦模型
    6.2 深度感知中的康士维错觉
    6.3 深度差异感知模型
        6.3.1 感知域的视差处理流程
        6.3.2 感知深度差异评估方法
    6.4 深度感知保留的深度调整方法
        6.4.1 基于康士维错觉的深度调整
        6.4.2 基于视觉感知的深度调整优化
    6.5 实验及结果分析
        6.5.1 实验系统
        6.5.2 实验结果及分析
    6.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结论
    7.1 研究内容与创新
    7.2 不足与下一步研究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授权专利
致谢

(2)水平光场三维显示机理及实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视差型三维显示
    1.2 全息三维显示
    1.3 体三维显示
    1.4 集成成像三维显示
    1.5 光场三维显示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2 水平光场三维显示机理
    2.1 光场的描述与表征
    2.2 光场三维显示的基本原理
        2.2.1 光场信息的记录
        2.2.2 光场信息的再现
    2.3 基于旋转定向散射屏的360度光场三维显示原理
        2.3.1 基于旋转定向散射屏的光场三维显示系统结构和光场映射关系
        2.3.2 基于旋转定向散射屏的光场三维显示系统光场拼接原理
        2.3.3 基于旋转定向散射屏的光场三维显示系统显示空间
    2.4 基于柱面定向散射屏的360度光场三维显示原理
        2.4.1 基于柱面定向散射屏的光场三维显示系统结构和光场映射关系
        2.4.2 基于柱面定向散射屏的光场三维显示系统光场拼接原理
        2.4.3 基于柱面定向散射屏的光场三维显示系统显示空间
    2.5 悬浮式360度光场三维显示原理
        2.5.1 悬浮式光场三维显示系统结构和光场映射关系
        2.5.2 悬浮式光场三维显示系统光场拼接原理
        2.5.3 悬浮式光场三维显示系统显示空间
    本章小结
3 基于定向散射屏的360度光场三维显示系统
    3.1 360度光场三维显示系统概述
    3.2 基于数字微镜阵列(DMD)的高速投影机构建
    3.3 用于光场三维显示系统的定向散射屏
        3.3.1 基于光学微结构的定向散射屏
        3.3.2 基于全息技术的定向散射屏
    3.4 光场三维显示系统的三维数据获取及处理
        3.4.1 基于虚拟三维模型数据的图像生成
        3.4.2 基于真实三维场景的数据采集和图像生成
        3.4.3 彩色投影图像的二值化处理方法
    3.5 360度光场三维显示的海量数据传输
    3.6 基于高速投影机的扫描式360度光场三维显示的实现
    本章小结
4 360度光场三维显示特性和性能提升的研究
    4.1 360度光场三维显示的空间再现能力分析
    4.2 光场三维显示图像的精确度分析
    4.3 真彩色360度光场三维显示的实现方法
    4.4 360度光场三维显示的手势交互研究
    本章小结
5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体扫描三维显示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体三维显示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3 论文的特色与创新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于彩色LED阵列旋转的体三维显示系统的系统分析
    2.1 工作原理
    2.2 系统分层分模块的架构定义
    2.3 显示面板的厚度引起的系统偏差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显示控制层模块具体实现
    3.1 LED阵列驱动
        3.1.1 LED特性及其灰度控制方式
        3.1.2 LED阵列控制方式
    3.2 基于Flash型FPGA的LED阵列显示控制模块设计方案的提出
        3.2.1 I/O管脚驱动能力改善方案
        3.2.2 显示控制层接口定义
    3.3 FPGA内部功能模块的实现
        3.3.1 SPI数据处理模块及数据接收模块
        3.3.2 显示驱动模块
        3.3.3 动态分配调色板方案设计及实现
        3.3.4 色彩校正模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彩色LED阵列旋转的体三维显示系统的动态显示分析
    4.1 前端体处理系统
        4.1.1 基于预存储方法的体三维显示系统的体处理方案
        4.1.2 基于脚本的数据生成算法
        4.1.3 体三维显示的数据压缩技术
    4.2 嵌入式体处理系统
        4.2.1 嵌入式体处理系统方案
        4.2.2 图像数据处理层模块硬件优化
        4.2.3 基于三角形网格的电子帧像素集生成算法的提出及仿真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彩色LED阵列旋转的体三维显示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5.1 机械结构的旋转稳定性
    5.2 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5.2.1 实现可靠供电
        5.2.2 数据信号可靠传输
        5.2.3 系统控制环路可靠性
    5.3 电子帧扫描与机械扫描的同步性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基于数字微镜的旋转体三维显示装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系统的显示原理和组成
    2.1 显示原理
    2.2 系统组成
3 显示装置的设计
    3.1 DMD数据输入高速接口
        3.1.1 对系统显示精度的影响
        3.1.2 对系统显示复杂图像能力的影响
    3.2 空间光调制系统
    3.3 物理空间显示平台
4 实验和分析
5 结 论

(5)裸眼三维显示装置认知交互效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三维显示认知评估技术概述
        1.2.1 心理旋转实验
        1.2.2 位置及距离判断实验
        1.2.3 物体的发现、识别及分类任务
        1.2.4 学习与训练任务实验
    1.3 三维空间中的交互行为研究概述
        1.3.1 VR/AR显示环境的交互行为研究
        1.3.2 2.5D显示环境的交互行为研究
        1.3.3 3D显示环境的交互行为研究
    1.4 裸眼三维显示在认知交互行为领域的研究现状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章节结构
第二章 裸眼三维显示方法及空间认知能力分析基础
    2.1 双目视差成像原理
    2.2 裸眼三维显示基本原理及装置
        2.2.1 柱透镜光栅3D显示
        2.2.2 光场3D显示
    2.3 空间认知能力
        2.3.1 空间认知能力概念
        2.3.2 空间认知能力度量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空间认知能力度量的裸眼三维显示效能评估
    3.1 空间认知能力多维度描述因子构建
    3.2 基于空间视觉化能力度量的裸眼三维显示效能评估方法
        3.2.1 基于心理旋转实验的空间视觉化能力度量实验设计
        3.2.2 实验结果分析
    3.3 基于空间定向能力度量的裸眼三维显示效能评估方法
        3.3.1 基于飞机定向实验的空间定向能力度量实验设计
        3.3.2 实验结果分析
    3.4 基于空间关系能力度量的裸眼三维显示效能评估方法
        3.4.1 基于空间透视关系判断实验的空间关系能力度量实验设计
        3.4.2 实验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菲兹定律的裸眼三维显示手势交互行为建模
    4.1 菲兹定律
    4.2 基于菲兹定律的裸眼三维显示手势交互建模实验设计
        4.2.1 实验系统装置
        4.2.2 实验场景构建
        4.2.3 实验设定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总结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
致谢

(6)拼接视场光场三维显示机理及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立体视觉原理概述
    1.2 三维显示技术概述
        1.2.1 视差型体视三维显示
        1.2.2 全息三维显示
        1.2.3 体三维显示
        1.2.4 多视角自体视三维显示
        1.2.5 光场重构三维显示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课题意义
2 拼接视场光场三维显示原理
    2.1 空间光场重构三维显示机理研究
        2.1.1 投影式光场重构原理论证
        2.1.2 大尺度与大视场角圆柱形显示空间设计
    2.2 拼接视场三维显示原理
    2.3 定向散射屏研究
    本章小结
3 拼接投影光场三维显示技术实现
    3.1 多投影结构大尺寸光场三维显示系统
        3.1.1 系统设计与构建
        3.1.2 图像生成方法分析
        3.1.3 多投影样机系统与显示效果
    3.2 多屏LCD拼接投影结构悬浮式光场三维显示系统
        3.2.1 系统设计与构建
        3.2.2 图像生成方法分析
        3.2.3 弧形LCD拼接投影样机系统与显示效果
        3.2.4 平面LCD拼接投影样机系统与显示效果
    3.3 三维显示用快速交互装置
        3.3.1 基于红外结构光的三维交互原理分析
        3.3.2 三维显示用交互装置构建
        3.3.3 深度方向移交互识别线性度分析
        3.3.4 三维显示用交互设计与实验效果
    本章小结
4 拼接视场光场三维显示图像校正方法研究
    4.1 显示误差分析及校正概述
    4.2 点对点映射图像校正方法研究
    4.3 基于PDLC光开关的图像自校正方法研究
    本章小结
5 拼接视场光场三维显示的显示性能分析
    5.1 双目视差与运动视差分析
    5.2 亮度分析
    5.3 视场均匀性与串扰分析
    5.4 空间深度成像性能分析
    5.5 空间分辨率与角度分辨率设计对显示性能的影响探讨
    5.6 动态显示设计及效果预期
    本章小结
6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硕士期间完成论文及专利

(7)基于视场拼接的体视三维显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立体视觉原理概述
        1.1.1 深度感知的心理暗示
        1.1.2 深度感知的生理暗示
    1.2 三维显示概述
        1.2.1 PIC重构型三维显示:体三维显示
        1.2.2 DIC重构型三维显示:全息三维显示、体视三维显示
    1.3 拼接视场体视三维显示简介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课题意义
    参考文献
2 拼接视场体视三维显示原理
    2.1 横向视差拼接视场体视三维显示原理分析及仿真验证
        2.1.1 原理分析
        2.1.2 基于LightTools软件的仿真验证
    2.2 全视差拼接视场体视三维显示原理分析及仿真验证
        2.2.1 原理分析
        2.2.2 基于LightTools软件的仿真验证
    2.3 定向散射屏研究
        2.3.1 数字散斑全息片
        2.3.2 组合柱面光栅
    2.4 显示性能研究
        2.4.1 三维图像分辨率
        2.4.2 相邻视点间的角间隔
        2.4.3 总体可视角度
    小结
    参考文献
3 横向视差拼接视场体视三维显示系统
    3.1 系统设计
        3.1.1 系统预期
        3.1.2 参数设计
    3.2 系统构建
        3.2.1 横向视差微投影阵列
        3.2.2 纵向散射屏
        3.2.3 横向视差图像序列获取方法
        3.2.4 用于横向视差系统的三维图像处理算法研究
    3.3 实际系统及显示的三维图像
        3.3.1 实际系统
        3.3.2 显示效果
    小结
    参考文献
4 全视差拼接视场体视三维显示系统
    4.1 系统概述
        4.1.1 系统预期
        4.1.2 参数设计
    4.2 系统构建
        4.2.1 全视差微投影阵列
        4.2.2 定向散射屏
        4.2.3 定向散射屏散射特性角分布测试
        4.2.4 全视差图像序列获取方法
        4.2.5 用于全视差系统的三维图像处理算法研究
    4.3 实际系统及显示的三维图像
        4.3.1 实际系统
        4.3.2 对准校正
        4.3.3 显示效果
    小结
    参考文献
5 总结和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硕士期间完成的论文和专利
附录1:横向视差三维图像处理程序
附录2:全视差三维图像处理程序

(8)新媒体时代建筑的信息表达研究初探 ——以新媒体求职中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1.1 第二次机器革命的影响
        1.1.2 媒介的发展
        1.1.3 大众传媒与视觉文化
    1.2 研究范围及相关概念解析
        1.2.1 新媒体与新媒体时代
        1.2.2 建筑的媒介性
        1.2.3 建筑表达的信息
    1.3 论文研究方法、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方法与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
        1.4.2 国外研究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新媒体时代建筑的信息表达特征
    2.1 信息表达技术的数字化
        2.1.1 信息形态的数字化
        2.1.2 信息显示技术的数字化
        2.1.3 信息控制方式的数字化
    2.2 信息内容的动态性与交互性
        2.2.1 建筑表达动态影像信息
        2.2.2 建筑表达与环境的互动信息
        2.2.3 建筑表达与人的互动信息
    2.3 建筑与表达的信息高度融合
        2.3.1 建筑界面与信息融合(超表皮)
        2.3.2 建筑空间与信息融合(超空间)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媒体时代建筑界面的信息表达方式
    3.1 建筑外围护界面的信息显示方式
        3.1.1 建筑的数字化表皮映射信息
        3.1.2 界面上的电子光源显示信息
        3.1.3 光学投影信息
    3.2 建筑界面的信息组构方式
        3.2.1 点状组构信息
        3.2.2 线性组构信息
        3.2.3 网状组构信息
        3.2.4 面状组构信息
    3.3 建筑界面的信息互动方式
        3.3.1 单人交互与多人交互
        3.3.2 即时交互与延时交互
        3.3.3 直接交互与间接交互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媒体时代建筑空间的信息表达方式
    4.1 建筑内部空间的信息呈现
        4.1.1 空间内二维信息墙显示信息
        4.1.2 空间内三维装置呈现信息
        4.1.3 空间内立体投影呈现信息
    4.2 建筑内部空间的信息组织与交互
        4.2.1 信息在空间中不同位置的组织
        4.2.2 信息在不同类型空间中的组织
        4.2.3 建筑空间中的信息交互
    4.3 虚拟空间的信息呈现与交互
        4.3.1 虚拟现实空间呈现信息
        4.3.2 增强现实空间呈现信息
        4.3.3 混合现实空间呈现信息
        4.3.4 虚拟空间的信息交互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媒体时代建筑的信息表达设计应用——以新媒体求职中心设计为例
    5.1 设计对象的选择与简介
        5.1.1 设计对象的分类比较与选择
        5.1.2 求职中心的发展与功能
        5.1.3 求职中心的信息服务方式
    5.2 新媒体求职中心的信息表达分析
        5.2.1 求职中心使用者的流程与信息需求分析
        5.2.2 南京市求职中心的信息表达现状分析
        5.2.3 新媒体求职中心界面与空间的信息表达优化策略
    5.3 基于信息表达的新媒体求职中心界面与空间设计
        5.3.1 设计概况
        5.3.2 基于信息表达的建筑界面的设计
        5.3.3 基于信息表达的建筑空间的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附录

(9)基于VR技术的驾驶员视觉能力测试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评述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视觉感知机理及其应用
    2.1 深度知觉形成机理及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
        2.1.1 深度知觉感知机理
        2.1.2 深度知觉能力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2.2 动体视力机理及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
        2.2.1 动体视力感知机理
        2.2.2 动体视力能力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2.3 暗适应机理及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
        2.3.1 暗适应机理
        2.3.2 暗适应能力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2.4 夜间视力机理及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
        2.4.1 夜间视力机理
        2.4.2 夜间视力能力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2.5 基于视觉感知机理的VR技术
        2.5.1 VR技术特点
        2.5.2 三维立体视觉技术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驾驶员视觉能力测试系统方案设计
    3.1 驾驶员视觉能力测试系统设计目标
    3.2 驾驶员视觉能力测试系统设计原则
    3.3 深度知觉测试方案设计
        3.3.1 测试方案
        3.3.2 设计要求
        3.3.3 测试等级划分依据
    3.4 动体视力测试方案设计
        3.4.1 测试方案
        3.4.2 设计要求
        3.4.3 测试等级划分依据
    3.5 暗适应测试方案设计
        3.5.1 测试方案
        3.5.2 设计要求
        3.5.3 测试等级划分依据
    3.6 夜间视力测试方案设计
        3.6.1 测试方案
        3.6.2 设计要求
        3.6.3 测试等级划分依据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驾驶员视觉能力测试系统开发
    4.1 驾驶员视觉能力测试系统总体开发
    4.2 驾驶员视觉能力测试系统开发软件环境
        4.2.1 Unity3D开发工具
        4.2.2 C#编程语言
        4.2.3 Microsoft Visual Studio开发环境
        4.2.4 SQLite数据库
    4.3 驾驶员视觉能力测试系统硬件搭建
        4.3.1 VR头戴式显示装置选配与开发
        4.3.2 人机交互装置的选配与开发
        4.3.3 图形工作站选配
    4.4 驾驶员视觉能力测试软件开发
        4.4.1 用户界面设计开发
        4.4.2 声音提示系统开发
        4.4.3 数据库开发
        4.4.4 虚拟测试环境的创建
        4.4.5 控制程序开发
        4.4.6 VR测试软件的发布
    4.5 驾驶员视觉能力测试系统调试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VR测试系统结果相关性分析及得分计算方法
    5.1 测试试验
        5.1.1 试验目的
        5.1.2 试验样本
        5.1.3 试验
    5.2 数据分析
        5.2.1 描述性分析
        5.2.2 相关性检验
        5.2.3 配对样本T检验
    5.3 单项测试得分计算方法
        5.3.1 深度知觉得分计算方法确定
        5.3.2 动体视力得分计算方法确定
        5.3.3 暗适应得分计算方法确定
        5.3.4 夜间视力得分计算方法确定
    5.4 驾驶员视觉能力的综合评价
    5.5 VR测试系统的评价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结论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现代农机装备人机工程设计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分析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现代农机装备人机适切性现状调查及分析
    2.1 人机设计研究现状及具体设计要素分析
        2.1.1 人机设计研究现状分析
        2.1.2 农机装备人机工程设计要素分析
    2.2 人机适切性及用户满意度评价模型
        2.2.1 人机适切性
        2.2.2 用户满意度评价模型
        2.2.3 基于用户满意度的人机适切性研究思路
    2.3 农机装备人机适切性调查及数据分析
        2.3.1 人机适切性测评问卷设计
        2.3.2 预调查及正式调查的展开
        2.3.3 调查分析
        2.3.4 调查结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生命周期的人机工程设计评价指标系统的构建
    3.1 指标结构构建目标、原则及方法
        3.1.1 综合评价指标结构构建目标
        3.1.2 人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3.1.3 人机评价指标结构构建原则分析
    3.2 人机评价指标结构构建流程及初始指标结构
        3.2.1 指标结构构建流程
        3.2.2 人机综合评价初始指标结构
    3.3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的展开
        3.3.1 德尔菲专家咨询准备工作
        3.3.2 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分析
        3.3.3 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评价指标数据同度量化处理方法及权重分配模型
    4.1 农机装备人机工程设计评价指标数据的处理
        4.1.1 定量评价指标数据同度量化方法研究
        4.1.2 定性指标的同度量化处理方法
    4.2 综合评价指标权重构建方法分析
        4.2.1 常用主观构权法及其特点分析
        4.2.2 常用客观构权法及其特点分析
        4.2.3 组合构权法分析
    4.3 生命周期人机工程评价指标权重构建思路
        4.3.1 构建目标及原则
        4.3.2 指标权重构建思路
        4.3.3 基于群组AHP及熵权法的主客观组合构权法的权重模型
    4.4 农机装备生命周期人机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的实现
        4.4.1 基于群组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指标价值判断取向权重的构建
        4.4.2 基于专家个体向量与平均向量距离的专家可信度权重构建
    4.5 生命周期人机综合评价合成模型的建立
        4.5.1 常见综合评价合成模型比较分析
        4.5.2 农机装备生命周期人机工程评价合成模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WEB的农机装备人机评价专家系统构思
    5.1 基于WEB专家系统
        5.1.1 专家系统
        5.1.2 基于WEB专家系统关键技术
    5.2 基于WEB人机评价专家系统需求分析
        5.2.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5.2.2 系统用户需求及操作权限分析
    5.3 人机评价专家系统功能(体系)结构模型及评价流程
        5.3.1 专家系统模型及结构模块
        5.3.2 专家系统软件评价流程
    5.4 人机评价专家系统知识库及数据库系统设计
        5.4.1 专家系统知识库设计
        5.4.2 专家系统数据库设计
    5.5 人机评价专家系统推理机设计
    5.6 专家系统人机界面设计分析
        5.6.1 专家系统人机界面设计具体要求
        5.6.2 专家系统人机界面交互方式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人机评价专家系统人机界面的实现与系统运行测试
    6.1 人机评价专家系统人机界面设计
        6.1.1 专家系统网站内容及组织结构
        6.1.2 专家系统人机界面原型设计
        6.1.3 专家系统人机界面色彩、文字及交互方式设计
        6.1.4 专家系统开发与运行环境
    6.2 专家系统人机界面的实现
        6.2.1 专家系统主页面的实现
        6.2.2 评价指标数据输入页面的实现
        6.2.3 知识更新模块的实现
        6.2.4 知识查看模块页面的实现
    6.3 人机评价应用实例
        6.3.1 应用过程及对象介绍
        6.3.2 人机评价应用过程
    6.4 评价数据处理
    6.5 评价结果分析与改进意见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1.1 研究工作总结
        7.1.2 创新点
    7.2 进一步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

四、BRAD三维显示装置(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视觉感知的裸眼三维计算显示技术研究[D]. 王鹏. 北京邮电大学, 2018(09)
  • [2]水平光场三维显示机理及实现技术研究[D]. 夏新星. 浙江大学, 2014(12)
  • [3]体扫描三维显示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 王敏霞. 华东师范大学, 2013(S2)
  • [4]基于数字微镜的旋转体三维显示装置研究[J]. 李莉,李玉峰,沈春林,龚华军,杨忠. 仪器仪表学报, 2008(01)
  • [5]裸眼三维显示装置认知交互效用研究[D]. 李静雯.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6]拼接视场光场三维显示机理及技术研究[D]. 彭祎帆. 浙江大学, 2013(08)
  • [7]基于视场拼接的体视三维显示研究[D]. 李帅. 浙江大学, 2011(07)
  • [8]新媒体时代建筑的信息表达研究初探 ——以新媒体求职中心为例[D]. 高国源. 东南大学, 2019(05)
  • [9]基于VR技术的驾驶员视觉能力测试方法研究[D]. 冀永强. 长安大学, 2019(01)
  • [10]现代农机装备人机工程设计评价方法研究[D]. 邱变变. 扬州大学, 2018(05)

标签:;  ;  ;  ;  ;  

布拉德 3D 显示设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