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素对葡萄糖稳态的致病作用

甲状腺素对葡萄糖稳态的致病作用

一、甲状腺素在葡萄糖内环境稳定上的致病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崔荣兴[1](2021)在《阴虚津亏模型小鼠唾液腺水通道蛋白AQP1、AQP5的表达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阴虚证是常见的中医临床基本证候,其核心机理是津液亏虚,导致阴主濡润的生理功能减退,从而引起诸多症状的发生。本课题组前期通过制定阴虚证普适性辨证标准量表并形成专家共识:口干是阴虚证诊断的重要辨证要点之一。由于多种因素引起人体内阴液亏虚、阴不制阳,以致阳气相对亢盛,导致津液无以上承于口,口失濡润。津液是人体内的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参与调节机体组织细胞内外水分子的转运速率,影响机体的水液代谢过程。因此,唾液腺组织AQPs及其相关分子机制的异常表达与阴虚口干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成为有待解决的问题。一、理论探讨本章主要对近年来阴虚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不同造模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同时,对“阴主濡润”的理论源流与内涵以及AQPs相关研究进行深入探讨。最后,基于“阴主濡润”理论探讨了 AQPs及其相关分子机制在唾液分泌中的作用,为阐释阴虚证辨证要点“口干”症状的生物学基础提供依据。本章内容为论文设计与研究提供了方向与理论基础。二、实验研究目的:1.建立阴虚津亏动物模型,探讨模型评价方法。2.探讨阴虚津亏模型小鼠腮腺、颌下腺组织AQP1、AQP5表达变化的意义。3.探讨阴虚津亏模型小鼠“口干”症状的分子机制。方法:将18只SPF级C57BLKS/J雄性小鼠适应性饲养3天后,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正常组9只、模型组9只。采用“热盛伤阴”法建立阴虚津亏动物模型,模型组每只小鼠每日予以0.1 mL/10 g剂量的伤阴药灌胃,正常组每只小鼠每日予以等体积的超纯水灌胃,造模时间共计8周。观察小鼠日常行为变化,造模结束后利用旷场实验观察小鼠中央格穿格次数、中央格停留时间百分比、旷场区运动总距离和速度。观察并记录小鼠肛温与“五心”温度、饮水量、唾液流率、摄食量、体质量、皮肤含水量、粪便含水量、尿胆红素等基础指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鼠腮腺、颌下腺病理变化。运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分子生物实验技术观察小鼠腮腺、颌下腺组织AQP1和AQP5的表达变化。利用Western Blotting观察颌下腺组织p-PKA/PKA、p-CREB/CREB的表达变化。结果:(一)阴虚津亏动物模型建立与评价灌服伤阴药期间,模型组小鼠活泼喜跳动,与正常组小鼠比较,更易激惹。造模结束后的旷场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中央格穿格次数与停留时间百分比差异不显着,旷区运动总距离明显增加(P<0.01),运动速度显着提高(P<0.001)。与正常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心前区温度、左上肢爪心温度、左下肢爪心温度以及右下肢爪心温度均显着升高(P<0.05,P<0.01,P<0.01,P<0.01),肛温、右上肢爪心温度变化差异性不显着;模型组小鼠饮水量明显增多(P<0.0001),唾液流率显着降低(P<0.05),摄食量显着降低(P<0.0001),体质量、皮肤含水量、粪便含水量均无显着性差异。正常组小鼠尿胆红素阳性例数1例,阳性率11.1%;模型组小鼠尿胆红素阳性例数6例,阳性率66.7%。(二)AQP1、AQP5在阴虚津亏模型小鼠唾液腺中的表达1.HE染色观察小鼠腮腺、颌下腺病理变化与正常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腮腺组织中腺泡细胞形态结构并未发生明显改变,腺泡细胞有所减少,分泌管形态略微扩张;颌下腺组织出现浆液性腺泡细胞萎缩、分泌管与微血管扩张等病理性变化。2.免疫组化结果(1)腮腺组织中,AQP1分布在腺泡细胞基底膜以及分泌管上皮细胞膜,AQP5分布在分泌管、腺泡细胞顶质膜和基底膜。与正常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腮腺组织中AQP1和AQP5的表达呈降低趋势,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颌下腺组织中,AQP1分布在腺泡细胞基底膜以及分泌管上皮细胞膜,AQP5分布于腺泡细胞的顶质膜和基底膜,分泌管上皮细胞顶质膜上亦有分布。与正常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颌下腺组织中AQP1和AQP5的显着降低(P<0.001,P<0.01)。3.Western Blotting 结果与正常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腮腺组织中AQP1和AQP5的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P<0.05,P<0.05);模型组小鼠颌下腺组织中AQP1和AQP5的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P<0.05,P<0.05)。(三)阴虚津亏模型小鼠“口干”症状的分子机制研究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正常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颌下腺组织p-PKA/PKA、p-CREB/CREB 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01)。结论:1.“热盛伤阴”法能够成功建立阴虚津亏动物模型。基于阴虚证临床表现“五心烦热、口干、大便干燥、皮肤干燥、尿赤、形体消瘦”等制定模型评价方法,有利于完善阴虚证动物模型评价体系。2.阴虚津亏动物模型“口干”症状的发生与腮腺、颌下腺组织形态的病理性变化有关。腮腺、颌下腺组织水通道蛋白AQP1、AQP5表达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导致阴虚口干发生的重要因素。3.阴虚津亏动物模型“口干”症状的发生与颌下腺组织形态的病理性变化关系尤为密切,并且颌下腺组织AQP5的表达水平降低可能是导致阴虚口干的重要因素,这一变化过程可能是由cAMP-PKA-CREB信号通路所调控。

权金强[2](2021)在《非编码RNA参与虹鳟热应激的调控作用及其在ceRNA机制中的功能验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属鲑科大麻哈鱼属,是一种典型的冷水性鱼类,然而,虹鳟对较高水温的耐受能力很差,其适宜生长水温为12℃~18℃,且必须在流水或微流水条件下养殖。在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高温天气频发的大环境下,高温胁迫成为水产养殖产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因此,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高温是虹鳟养殖环节中的最大威胁,很易造成虹鳟减产或大面积死亡。近年来,非编码RNA在机体生长、发育以及应激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已受到广泛关注,由非编码RNA(如miRNA、lncRNA)介导的靶基因(mRNA)的调控,可能是应答热刺激、增强适应性的主要策略。因此,为了进一步深入揭示非编码RNA参与虹鳟肝脏热应激的调控机制,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了正常组(18℃)和热处理组(24℃)虹鳟肝脏组织中非编码RNA及其靶基因参与竞争性内源RNA(ceRNA)调控的分子机制;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验证了关键的novel-m0007-5p与hsp90ab1、LOC110485411之间的靶向关系;通过构建虹鳟原代肝细胞模型,进一步在细胞水平验证了LOC110485411—novel-m0007-5p—hsp90ab1参与热应激的调控机制。上述研究为缓解虹鳟热应激药物研发、抗热应激策略制定以及耐热品系的选育和改良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主要获得的结果如下:1、通过慢性热应激下虹鳟肝脏组织中全转录组测序,从6个测序文库(对照组(CG),n=3,热处理组(HS),n=3)中共获得了4138个circRNA、5916个lncRNAs、67107个mRNA和2730个miRNA。通过严格的阈值共筛选出了324个显着差异表达circRNAs,428个差异表达的lncRNAs,105个显着差异表达miRNAs以及1885个显着差异表达的mRNAs。诸多差异表达的非编码RNA表明它们在虹鳟肝脏响应热应激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构建了circRNA-miRNA-mRNA的ceRNA调控网络,预测了一些重要的调控关系如novel_circ_003889-novel-m0674-3p-hsp90ab1,novel_circ_002325-mi R-18-y-HSPA13和novel_circ_002446-novel-m0556-3p-hsp70。一些参与代谢过程、生物调控或对刺激反应的基因在高温下被高度诱导(如hsp90ab1、hsp70和hspa13等)。发现了一些与热应激相关的重要通路,如内质网蛋白加工、雌激素信号通路和HIF-1信号通路等。这提示circRNA可能会通过对miRNA的调控来影响虹鳟肝脏响应热刺激的过程中HSPs蛋白的表达,而这些影响可能与蛋白质折叠与加工等途径有关。3、构建了lncRNA-miRNA-mRNA的ceRNA调控网络,一些重要的调控通路如内质网蛋白质加工通路、抗原加工和递呈、雌激素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被显着富集;并发现了两个重要的调控关系对:LOC110485411-novel-m0007-5p-hsp90ab1和LOC110506561-mi R-8159-x-hsp90a.1。这提示lncRNA在虹鳟肝脏响应热刺激的过程中通过调控novel-m0007-5p、mi R-8159-x等miRNA的表达来影响靶基因蛋白的表达,从而发挥lncRNA的抗热应激功能。4、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了LOC110485411、novel-m0007-5p以及hsp90ab1之间的靶向关系,并构建了野生型重组载体(pmir GLO-hsp90ab1-WT、pmir GLOLOC110485411-WT)和突变型重组载体(pmir GLO-hsp90ab1-MUT、pmir GLOLOC110485411-MUT),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分别验证了LOC110485411与novel-m0007-5p以及hsp90ab1与novel-m0007-5p存在靶向关系。这表明LOC110485411、hsp90ab1是novel-m0007-5p的靶基因,由此我们推测LOC110485411可能是通过novel-m0007-5p发挥调控作用的。5、通过向虹鳟原代肝细胞中转染外源性novel-m0007-5p mimics和inhibitor,发现它们可以有效地与靶基因hsp90ab1和LOC110485411结合并发挥抑制或促进作用,而且对肝细胞活力、细胞增殖和凋亡无显着影响。热应激下过表达novel-m0007-5p对靶基因hsp90ab1和LOC110485411的抑制作用具有时效性;同样,siRNA沉默LOC110485411的表达也具有时效性,siRNA可以通过沉默LOC110485411的表达来影响hsp90ab1 mRNA的表达。这提示我们,在虹鳟原代肝细胞响应热刺激的过程中存在ceRNA调控机制,LOC110485411通过调控novel-m0007-5p的表达来影响了靶基因hsp90ab1的表达,以此来抵抗热刺激。

刘晓歌[3](2021)在《参希胶囊联合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raves病)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研究目的:通过理论研究,从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阐述中医对Graves病的认识。观察参希胶囊联合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气虚血瘀证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中医证候评分的改善,评价参希胶囊联合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气虚血瘀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其推广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运用SPSS软件将符合Graves病气虚血瘀证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纳入研究的受试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予单药甲巯咪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参希胶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观察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自身抗体水平、甲状腺左右叶体积、血液流变学指标、体重、心率及中医症状积分、临床症状、血尿粪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等方面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一般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前在年龄、病程、性别等基线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疗效: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73.33%,治疗组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积分: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显着降低,且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显着降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甲状腺激素水平:治疗后两组患者FT3、FT4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而TSH水平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FT3、FT4水平低于对照组,TSH水平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自身抗体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RAb、TPOAb、TGA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抗体水平下降更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甲状腺体积及峡部厚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叶体积、右叶体积均有下降,且治疗组峡部的厚度治疗后明显下降,治疗组甲状腺体积减少更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血液流变学水平提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全血粘度低切、血浆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显着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的全血粘度低切和血浆粘度下降更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安全性指标:两组患者治疗过程均未出现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过敏、脱发等不良反应,且三大常规、心电图及肝肾功能等检查检验结果未见异常。研究结论:本研究表明,参希胶囊联合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气虚血瘀证疗效显着,可以改善甲功、降低自身抗体水平,缓解高凝高粘状态,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黄睿[4](2021)在《基于TMT技术筛选阳虚和阴虚体质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中的差异蛋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荟萃分析探讨阳虚体质以及阴虚体质与骨质疏松症(OP)的相关性。应用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ess Tags(TMT)结合质谱技术对阳虚体质、阴虚体质骨质疏松症、平和体质非骨质疏松人群血清进行分析,筛选出阳虚体质、阴虚体质OP血清中的差异蛋白,并将这些差异蛋白运用ELISA法进行验证,判断这些差异蛋白是否为阳虚体质、阴虚体质OP患者血清中可靠的生物蛋白标志物,为不同体质OP的诊断提供分子标识、为辨体论治的药物开发提供靶标。方法:1.从数据库中以“体质”、“骨质疏松症”等为关键词,搜索研究阳虚及阴虚体质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的研究,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纳入对应研究,提取基线资料信息以及阳虚体质、阴虚体质以及平和体质人群中OP的发病人数,运用NOS评分表及AHRQ清单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取荟萃分析的方法对研究中数据进行合并分析,利用漏斗图进行发表偏倚检验。2.从甘肃省中医院生物样本库中从阳虚体质OP、阴虚体质OP患者及平和体质非O P受试者的血清中各筛选32例。每组中选8个样本做一个混样,对样本进行去高丰度蛋白处理,得到低丰度蛋白。然后对低丰度蛋白运用SDT裂解法进行提取及酶解,并将所得肽段进行TMT法标记然后进行质谱分析,分别筛选出阳虚体质OP、阴虚体质O P组与平和体质非OP组血清中的差异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运用GO数据库分析蛋白功能注释、运用KEGG数据库进行通路富集分析。3.从以上筛选的差异蛋白中选取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的差异蛋白,随机从生物样本库的血清中选取阳虚体质OP、阴虚体质OP、平和体质OP、平和体质非OP各18例,运用ELISA法对差异蛋白进行验证,以确定阳虚体质OP、阴虚体质OP敏感的差异蛋白。结果:1.文献筛选后共纳入5项横断面研究和5项病例对照研究,其中4项为高质量研究,6项为中等质量研究,荟萃分析显示:阳虚体质发生OP风险的OR值为2.62(95%CI:1.96-3.49,P<0.01),阴虚体质发生OP风险的OR值为1.77(95%CI:1.13-2.77,P<0.01)。漏斗图显示纳入的文献无明显发表偏倚。2.去除高丰度蛋白后,SDS-PAGE电泳显示各组样品蛋白去除效果良好,质谱显示结果正常。质谱分析结果显示阳虚体质OP组与平和体质非OP组,总共鉴定和定量出757个蛋白,其中9个蛋白在阳虚体质OP患者的血清中存在显着性差异的表达,6个蛋白表达显着性上调包括EIF4A2、PLXNB1、GKN1、ERAP2、DKK3、TAGLN3;3个蛋白显着下调TMSB4X、POTEJ、IGHV2-26。生物信息学分析,阳虚体质OP的差异蛋白主要具有结合和催化功能,主要参与代谢过程、细胞过程、应激反应等生物学过程。通路注释分析显示这些差异蛋白主要被富集到了RNA转运通路。阴虚体质OP组与平和体质非OP组比较共鉴定和定量到蛋白732个,表达存在显着性差异的蛋白有5个,其中上调蛋白5个,包括:RAB7A、PON1、IGHV1-69-2、IGLV3-21、IGHV-α-2。无蛋白显着性下调。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阴虚体质OP的差异蛋白都具有结合和催化功能并参与代谢过程、免疫过程、生物调节过程和应激反应等生物学过程,通路注释分析这些蛋白主要富集到自噬通路及线粒体自噬通路。3.阳虚体质OP组EIF4A2蛋白的表达水平与阴虚体质OP组、平和体质OP组及平和体质非OP组比较,均存在显着性上调(P<0.05),TAGLN3和PLXNB1蛋白的表达水平四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不同年龄和性别间,EIF4A2,TAGLN3和PLXNB1蛋白的表达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阴虚体质OP组RAB7A蛋白表达水平较阳虚体质OP组、平和体质OP组和平和体质非OP组比较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ON1蛋白的表达水平阴虚体质OP组、阳虚体质OP组、平和体质OP组与平和体质非OP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阴虚体质OP组、阳虚体质OP组、平和体质OP组三组间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在年龄和性别间RAB7A和PON1蛋白的表达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阳虚和阴虚体质较平和体质人群具有更高的骨质疏松症发病风险。2.阳虚体质OP、阴虚体质OP与平和体质非OP人群比较,其血清中存在差异表达的蛋白质。EIF4A2可能是阳虚体质OP患者血清中潜在的生物蛋白标志物,阳虚体质OP的发病机制可能与RNA转运功能异常有关。RAB7A可能是阴虚体质OP患者血清中潜在的生物蛋白标志物。阴虚体质OP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自噬及线粒体自噬紊乱有关。PON1是OP的敏感差异蛋白。PLXNB1和TMSB4X尚不能说明这两个蛋白是阳虚体质OP或者OP的敏感差异蛋白。

贾俊芳[5](2020)在《重组工程菌缓解肥胖症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肠杆菌属Nissle 1917(EcN)是一种非致病性大肠杆菌,是非乳酸益生菌中研究最多的益生菌,血清型为O6:K5:H1,具有独特的基因组、半粗O6-脂多糖(LPS)表型、K5型荚膜、3种不同的菌毛(F1A、F1C和卷曲菌毛)。EcN具有小菌素和铁摄取系统等特殊适应性因子,能长期稳定定植于肠道,与肠上皮细胞相互作用,因此被广泛用于预防传染性腹泻、炎性肠疾病和发挥免疫调节生物学功能。GPR119是G蛋白偶联受体,在人体中由GPR119基因编码,在人类的胰腺和胃肠道表达。已有研究显示该受体的活化能够促进大鼠的食物摄入减少,从而使其体重减少。GPR119也已被证明可调节肠促胰岛素和胰岛素分泌。本论文工作主要是探讨和筛选重组工程菌Nissle1917表达产物对GPR119激活作用。研究结果主要分为四部分:1.利用生物信息学以及基因工程技术构建表达与人体天然内源性GPR119激动剂类似物。我们通过BLAST寻找在DNA水平和蛋白水平寻找与已经报道的能够激活GPR119激活剂类似物最相近的10个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密码子优化,通过DNA重组、基因突变等技术构建在相应载体上。2.筛选细胞株的构建。我们构建表达GPR119和cAMP(环磷酸腺苷)的细胞反应株,通过已知的天然激活剂油酰乙醇胺(OEA)筛选合适的表达条件,通过以最适合的条件构建稳定的细胞株。3.筛选能够激活GPR119的表达产物。大肠杆菌Nissle1917的表达产物粗提物通过进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和cAMP试剂盒检测,最后筛选得到两个能够激活GPR119的基因。4.口服葡萄糖耐受度测试。C57BL/6小鼠给菌定植一周后,进行葡萄糖耐受测试,结果显示在细胞水平筛选到得两个菌种能够增加小鼠对葡萄糖的调节能力,这为后期小鼠实验的进行鉴定了基础,也可能为肥胖症提供了一种的新的治疗方法。

魏睿元[6](2020)在《内蒙古马匹耐力运动训练代谢组学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马匹耐力赛是历史悠久的人和动物合作的运动娱乐项目,蒙古马是我国本土特有马种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草原上以半饲牧半野放方式选育,因此蒙古马具有优良的抗受力和耐力。本文对6匹蒙古马、6匹杂交马进行了两个月,各单次15km和30km负荷耐力运动训练后的代谢组进行了研究,分别在训练前后和休息45min三个时间点采集血液样本,在训练前后采集肌肉样本,利用1H-NMR技术对血浆、肌肉样本代谢物进行检测,使用Chenomx NMR suit软件数据库对代谢物进行归属分类,通过PLS-DA和一维方差对代谢模式和显着变化的差异代谢物分析筛选,再进行功能富集和KEGG Pathway分析,找到训练前后发生显着变化的代谢通路及相关代谢物,得到训练前后差异代谢物的互作网络关系图,分析耐力运动期间及休息恢复中机体的物质、能量代谢方式以及潜在的代谢异常风险。经过实验分析本文得到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蒙古马耐力运动中的代谢调控及分子机制。观察运动前后血浆、肌肉中代谢物的变化。结果显示,15km耐力负荷,运动期间蒙古马更偏向于无氧代谢的方式为机体供能,乳酸能和糖代谢更活跃,运动后机体脂肪供能增加。30km耐力负荷,运动期间蒙古马更偏向于脂肪有氧代谢的方式供能,但糖异生的过程也加强,与脂肪酸代谢相关的物质,如肉碱、泛酸、甜菜碱的消耗都显着增加,运动后机体的免疫压力明显增加。提示,脂肪储备,乳酸的生成和清除对于蒙古马耐力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2.研究杂交马耐力运动中的代谢调控及分子机制。观察运动前后血浆、肌肉中代谢物的变化。结果显示,15km耐力负荷,运动期间杂交马更偏向于无氧代谢的方式为机体供能,乳酸能和糖代谢更活跃,运动后糖酵解依然持续供能。30km耐力负荷,运动期间杂交马更偏向于糖酵解和脂肪有氧代谢混合的方式为机体供能,运动后机体的免疫压力明显增加。两次耐力负荷期间糖酵解途径均比较活跃,且运动后杂交马机体表现出迅速的清除乳酸的能力。提示,乳酸的生成和清除对于杂交马耐力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3.比较蒙古马与杂交马耐力运动中的代谢差异。观察运动前后血浆、肌肉中代谢物的变化。结果显示,运动前杂交马糖代谢表现的更活跃,而蒙古马组脂肪酸的代谢供能的占比更多。运动中蒙古马脂肪动员的能力更显着,对于耐力运动来说具有更大的优势,爆发力也更有潜质,但是杂交马表现出更好的乳酸耐受和代谢能力,对于短距离的比赛或许更有优势。提示,以蒙古马为基础培育耐力赛马是可行的。4.代谢通路和病症富集的分析。结果显示,15km负荷期间差异代谢物显着关联代谢通路,蒙古马组血浆样本18条、肌肉样本6条,杂交马组血浆样本5条、肌肉样本15条。30km负荷期间差异代谢物显着关联代谢通路,蒙古马组血浆样本9条、肌肉样本19条,杂交马血浆样本7条、肌肉样本13条。其中主要涉及糖酵解或糖异生、酮体的合成与降解、柠檬酸盐循环、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降解、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牛磺酸和牛磺酸的代谢、甲烷代谢、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等途径。运动后两组马都有发生机体物质代谢异常、机体氧化应激、各种不适症、炎症性疾病、肌肉溶解、神经紊乱症、线粒体-脑病-乳酸-中风、厌氧症、心脏衰竭、心肌梗塞、心肌损伤、窒息、严重惊厥或心源性休克、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病症的可能,提示,运动后物质补充和机体调整是必要的。

毛蕾[7](2020)在《血浆A?1-42、tau蛋白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对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发生的预测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指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造成记忆、认知和行为等脑区低灌注的脑血管疾病,所致的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中国血管性痴呆(VD)的患病率为1.1%~3.0%,但并非所有脑血管疾病患者均会出现认知功能损伤,如何早期精准识别高危患者,从而更早给予促智类药物干预具有临床探索价值。本研究在缺血性卒中发生过程中,通过早期监测血浆标志物?淀粉样蛋白(A?)、tau蛋白及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并评估患者是否发生认知障碍,或轻度认知障碍有无明显加重,认知障碍与早期检测的这些物质之间的关系,确定这些血液的生物标志物预测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就诊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神经内科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78例。入院后3~5d收集所纳入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生活史、健康状况等。通过Siemens MAGNETOM Skyra3.0T智能磁共振成像仪记录梗死部位,并进行TOAST分型。在入院后24小时内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等生化指标;采用ELISA法测定A?1-42,Tau总蛋白含量;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甲状腺素(thyroxin,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F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in,TSH)]。于患者发病1周内使用Mo CA评估认知功能,以Mo CA评分<26分为认知功能障碍,Mo CA评分≥26分为认知功能正常,MMSE评分≤21分排除。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发病后1周、3个月、6个月及1年时随访,筛选出认知障碍的患者或认知功能较基线明显下降的患者:终点事件定义为Mo CA评分<26分的患者(受教育水平≤12年则评分+1),纳入PSCI组;Mo CA评分≥26分的患者纳入正常组。并评估患者病情进展情况:Mo CA评分较基线值减少4分以上为加重,低于3分为稳定,高于4分为改善。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A?1-42、Tau水平及甲状腺素水平与患者病情进展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卒中后PSCI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各指标及其联合预测PSCI发展的能力。检验水准α=0.05。结果:(1)随访结束时278例患者14例失访,264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资料。根据随访结果Mo CA评分,92例纳入PSCI组,172例纳入正常组。入院基线资料分析结果显示,PSCI组女性、受教育水平≤12年、存在中风/TIA史、房颤史的患者比例显着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CI组患者年龄、TG、LDL、Tau总蛋白含量及入院时NIHSS评分显着高于正常组(P<0.05);PSCI组患者A?1-42含量及T3、FT4水平显着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SCI组与正常组在入院后一周评估时Mo CA总分及各项子量表评分无显着差异,两组在6个月评估时PSCI组Mo CA总分及各项子量表评分均显着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发病后1周~3个月两组A?1-42、T3水平均降低,在3个月时达到最低水平并稳定,然后在3个月~1年内逐渐上升,达到接近发病时的水平。Tau蛋白在发病1周内达到最高水平,然后逐渐下降,呈现稳定趋势;且发病后1周、3个月、6个月及1年时PSCI组A?1-42、T3水平均显着低于正常组,Tau蛋白显着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发病后1周~1年两组FT4水平均随时间不断上升,发病后1周、3个月、6个月及1年时PSCI组FT4水平均显着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1-42、T3、FT4与PSCI疾病进展呈负相关(P<0.05),随患者病情加重,A?1-42、T3及FT4水平逐渐降低;Tau蛋白含量与病情进展呈正相关(P<0.05),随患者病情加重,Tau蛋白含量逐渐升高。(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A?1-42、Tau蛋白、T3、FT4是患者发生PSCI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A?1-42、T3、FT4为保护因素,Tau蛋白为危险因素;调整年龄、性别后,上述指标仍为疾病发生的重要影响因子。A?1-42、Tau蛋白、T3与患者认知功能存在回归关系;进一步校正NIHSS评分、LDL、TG等因素后发现A?1-42、T3的升高能降低患者发生PSCI风险(P<0.05)。(6)ROC曲线分析显示,A?1-42、Tau蛋白、T3、FT4预测PSCI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3、0.813、0.589、0.754;敏感性分别为:71.9%、81.8%、60.9%、56.8%;特异性分别为:75.0%、66.7%、56.9%、90.3%。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97,敏感度为74.0%,特异度为91.7%,联合预测价值明显高于单一预测。结论:(1)PSCI在缺血性卒中后有较高的发生率。(2)PSCI患者年龄偏高,多为女性,教育水平较低,且常伴房颤史。(3)PSCI患者血浆A?1-42含量及血清T3、FT4水平较认知正常组明显降低,Tau蛋白含量明显增加。(4)A?1-42、T3、FT4与PSCI疾病进展呈负相关,随患者病情加重,A?1-42、T3及FT4水平逐渐降低;Tau蛋白含量与病情进展呈正相关,随患者病情加重,Tau蛋白含量逐渐升高。(5)A?1-42、T3、FT4为卒中后发生PSCI的重要影响因子,提示A?1-42、T3,FT4在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发生发展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Tau蛋白为卒中后发生PSCI的独立危险因素。(6)A?1-42、Tau蛋白、T3、FT4联合能更好的预测和评估PSCI的发生及严重程度。联合检测血浆A?1-42、Tau蛋白、血清T3、FT4水平可预测病情的发生发展,指导临床早期预防,为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有效依据。

冯淇元[8](2020)在《虹鳟抗耶尔森菌应激损伤药物添加剂的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养殖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面临多种应激因素,其中病原菌入侵所产生的应激反应对其摄食、代谢、繁殖等有很大影响,甚至引起大规模的病害或死亡。导致虹鳟患肠炎红嘴病(Enteric Redmouth Diseases,ERM)的致病菌为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尤其在虹鳟苗种阶段感染所造成的细菌感染应激损伤更为严重。为探讨虹鳟细菌感染应激反应下各药物添加剂的作用,本研究以虹鳟苗种为实验对象,向各实验组投喂添加0.3 g/kg甘草次酸、0.3 g/kg黄芩苷、0.75 g/kg百优酸、60 g/kg茵陈三黄汤的添加剂,对照组投喂基础饵料。统计28d后各组肥满度(CF)、摄食率、特定生长率(SGR)、虹鳟增重率(WG)和饲料系数(FCR)。饲养结束后感染鲁氏耶尔森菌,统计感染前、24 h、48 h、72 h各组存活率(SR)。检测各组血清应激相关生化、激素指标,对肝组织进行结构观察。测定不同感染时间下肝脏组织中TNF-α、IL-1β、Nrf2、HSP90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如下:(1)生长指标测定表明:实验组增重率与对照组相比显着升高,其中百优酸组增重率最高,甘草次酸和黄芩苷组次之。黄芩苷和百优酸组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相比显着升高。药物添加剂降低了FCR,甘草次酸、百优酸和茵陈三黄汤组的摄食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药物添加剂组肥满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药物添加剂组有利于虹鳟生长,甘草次酸、黄芩苷和百优酸组的生长效果更佳。(2)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机体感染鲁氏耶尔森菌24 h时,甘草次酸组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O)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着升高,药物添加剂组转氨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着降低,甘草次酸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着升高,药物添加剂组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着降低,药物添加剂组总胆红素(TBIL)和尿酸(UA)含量低于对照组,黄芩苷和百优酸组甘油三酯(TG)含量低于对照组,甘草次酸组血糖(GLU)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感染48 h时,药物添加剂组与对照组蛋白含量无显着差异,甘草次酸组转氨酶活性最低,黄芩苷和百优酸组ALP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甘草次酸组LDH活性低于对照组。甘草次酸组TBIL、UA和百优酸组UA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感染72 h时,药物添加剂组蛋白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转氨酶活性各组间无差异,其中百优酸、茵陈三黄汤组转氨酶活性较低,各组ALP和LDH活性差异不显着,药物添加剂组TBIL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着降低,各组BUN、TG、TCH、GLU含量无明显差异。添加剂组有利于改善由细菌感染应激引起的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3)激素指标检测结果显示:感染鲁氏耶尔森菌24 h时,黄芩苷和百优酸组皮质醇(COR)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着升高。百优酸组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甲状腺素(T4)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着升高。感染48h时,各试验组COR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百优酸组COR含量最高。黄芩苷、百优酸和茵陈三黄汤组ACTH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百优酸组T3和T4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着升高。感染72h时,对照组COR含量显着低于黄芩苷和百优酸组。黄芩苷、百优酸和茵陈三黄汤组ACTH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着升高。百优酸和茵陈三黄汤组T4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着升高。黄芩苷和百优酸组的抗细菌感染应激效果较好,提高了激素水平以降低机体应激损伤。(4)基因表达结果显示:感染24 h时,甘草次酸、黄芩苷和茵陈三黄汤组IL-1β基因表达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甘草次酸组Nrf2基因表达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48 h时,百优酸和茵陈三黄汤组TNF-α基因表达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甘草次酸组IL-1β和Nrf2基因表达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百优酸组HSP90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显着升高,感染72 h时,甘草次酸和茵陈三黄汤组TNF-α基因表达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甘草次酸、黄芩苷和百优酸组IL-1β和Nrf2基因表达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黄芩苷和茵陈三黄汤组HSP90基因表达量高于对照组。综合分析得出,四种药物添加剂均可不同程度提高虹鳟细菌感染应激的能力,其产生作用的方式各不相同,比较之下,甘草次酸、黄芩苷抗细菌感染应激损伤的综合效果较好。

刘倩[9](2020)在《甲状腺素水平异常对成人骨量、骨密度、肌肉量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甲状腺素对人体能量代谢以及蛋白质、脂肪、糖类等物质的研究较多,而对人体运动系统的骨骼肌、骨代谢的影响研究不多。科学技术进步,实验室检查、分子诊疗与分析,能较为准确地理解和还原这些机能活动变化的过程及关系。通过对甲状腺素水平高低对成人骨量、骨密度、肌肉量的影响及相关性关系的研究,可解释人体在正常生理过程中机能变化的规律,为临床制定甲状腺素水平异常所引起的体成分发生变化的措施提供参考。目的调查甲状腺素水平异常患者骨量、骨密度、肌肉量等体质基础性数据,探讨甲状腺素对骨量、骨密度、肌肉量的影响,运用统计学分析相关性,分析不同激素水平作用下的性别特点及体质数据,初步探讨内在规律与此差异的相关因素,并为肌肉、骨骼临床风险评估以及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29日期间在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测的213例就诊人员作为调查对象。知情同意下进行调查研究。受检者年龄大于20岁,明确临床诊断为甲状腺相关疾病。利用实验仪器,分别进行身高、体质量、肌肉量、骨量、骨密度的基础信息采集,再进行血清甲状腺素(本研究检测的是游离型T4和T3)检测,并对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按照激素水平是否异常分为低甲状腺素水平组(A1组)、甲状腺素水平正常组(B组)和高甲状腺素水平组(A2组)。结果1.213人纳入调查对象,三组在年龄、身高上无差异。A1组体质量、体质指数与B组无差异,而A2组小于B组(P<0.05)。2.甲状腺素水平异常组骨量低于正常组,尤其是A2组(P<0.05)。骨量与T3水平具有较强的内在关系,尤其是女性(P<0.01);而骨量与T4水平的相关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3.甲状腺素水平异常组骨密度T值、Z值小于正常组(P<0.05),尤其是A2组,表现为骨质疏松状态。在A1、A2组,T值、Z值均与甲状腺素水平的相关性较强(P<0.05)。B组骨密度T值、Z值与T3的相关性较强(P<0.05)。4.全身肌肉量、躯干肌肉量、下肢肌肉量在三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大于A1组,A1组大于A2组。全身肌肉量、躯干肌肉量与甲状腺素大多具有负相关关系(P<0.01)。甲状腺素水平与上肢肌肉量无相关性(P>0.05)。5.多因素回归分析,甲状腺素水平均进入骨密度T值、骨密度Z值、骨量、全身肌肉量、躯干肌肉量回归模型(P<0.05)。女性组甲状腺素水平进入上肢肌肉量、下肢肌肉量回归模型(P<0.05);男性组未进入。结论1.甲状腺素水平异常,尤其是高甲状腺素组患者,骨量、骨密度、肌肉量小于正常组。甲状腺素对上肢肌肉量影响存在性别差异。2.甲状腺素在体内有多重因素与机制来作用和调控骨骼、肌肉代谢系统,且T3对骨与肌代谢的影响大于T4。3.本研究选取的骨量、骨密度和肌肉量指标,大部分与体内甲状腺素水平存在相关,这种相关关系的机制可能是甲状腺素在多种细胞均被考虑是通过改变了原有的能量代谢平衡和改变某些通路/介质/因子,从而改变了细胞的生理病理状态所致。

范柯琪[10](2020)在《T淋巴细胞代谢嘌呤紊乱在焦虑症发病中的功能与调控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脑是生物意识的物质基础,大脑中各种神经细胞的互相关联状态一直在复杂的变化之中。在外界不同的刺激下,动物体内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最终导致精神状态的改变,长期的生理或心理压力会增强大脑的神经可塑性,增加抑郁和焦虑的风险。长期的外界压力也会引起外周免疫系统T淋巴细胞功能紊乱,已有研究证实精神系统的变化与免疫系统有关,但免疫系统在精神疾病中的具体病理作用和潜在调节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在本文中,我们通过一系列动物行为学实验和细胞生化实验发现,处于外界压力下的小鼠表现出显着的焦虑症状,同时外周免疫系统中T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在焦虑小鼠体内,CD4+T细胞的线粒体严重碎裂,线粒体碎裂的CD4+T细胞通过过继转移可传递焦虑至受体小鼠,但EAE模型和细胞发育活化分析证实“焦虑”能力CD4+T细胞的免疫活性不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CD4+T细胞的“焦虑”能力也可由于敲除线粒体外膜蛋白MIGA2或者MFN1/2获得,同样可以通过过继转移传递焦虑至受体小鼠。压力诱导焦虑小鼠的CD4+T细胞碎裂可能由于白三烯B4导致,用anti-CD4抗体去除CD4+T可使小鼠从焦虑状态恢复,这些结果证明外界压力使CD4+T细胞线粒体碎裂后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某种影响。为了探索这种病理性CD4+T细胞具体影响精神系统的机制,我们对小鼠血清和大脑进行分析,从分析结果得知线粒体碎裂CD4+T细胞的嘌呤代谢紊乱,产生了过多的黄嘌呤进入体液循环,焦虑症患者的外周血内也检测CD4+T细胞线粒体碎裂和黄嘌呤含量上升的现象。穿过血脑屏障后,黄嘌呤在大脑左侧杏仁核区域通过嘌呤受体激活少突胶质细胞,使少突胶质细胞活化增殖后通过接触交流活化神经元,最终导致小鼠焦虑。我们还证实了线粒体碎裂CD4+T细胞内过量的黄嘌呤的合成途径为从头合成,以及代谢紊乱的原因与IRF-1的累积并促进数种嘌呤合成关键酶表达有关,抑制嘌呤的合成可使小鼠从焦虑状态恢复。本项研究将精神系统的变化与外周免疫系统相联系,探索了两者在焦虑疾病中的关联机制,CD4+T细胞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为免疫疾病和精神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二、甲状腺素在葡萄糖内环境稳定上的致病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甲状腺素在葡萄糖内环境稳定上的致病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阴虚津亏模型小鼠唾液腺水通道蛋白AQP1、AQP5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理论探讨
    第一节 阴虚证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一、模拟病因病机建立阴虚证动物模型
        二、模拟临床表现建立阴虚证动物模型
        三、不足与展望
    第二节 “阴主濡润”的理论源流与内涵
        一、“阴主濡润”的理论源流
        二、“阴主濡润”的理论内涵
    第三节 AQPs的研究概述
        一、AQPs的分子结构
        二、AQPs的分类、分布及生理功能
    第四节 基于“阴主濡润”理论探讨AQPs与口干的相关性
        一、AQPs与阴主濡润的关系
        二、AQPs与唾液分泌的关系
        三、AQPs在口干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阴虚津亏动物模型建立与评价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第二节 AQP1、AQP5在阴虚津亏模型小鼠唾液腺中的表达及意义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第三节 阴虚津亏模型小鼠“口干”症状的分子机制研究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本课题受如下项目资助
致谢
作者简介

(2)非编码RNA参与虹鳟热应激的调控作用及其在ceRNA机制中的功能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应激
        1.1 应激概述
        1.2 热应激
        1.2.1 热应激机理简介
        1.2.2 鱼类热应激分子调控研究进展
        1.2.2.1 热应激对鱼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1.2.2.2 热应激对鱼类热休克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
        1.2.2.3 热应激对激素分泌的影响
    2 非编码RNA
        2.1 转录组学简介
        2.2 非编码RNA在热应激中的研究进展
        2.2.1 microRNAs(miRNAs)在热应激中的研究进展
        2.2.1.1 miRNA概念及作用机制
        2.2.1.2 应激相关的miRNA研究
        2.2.1.3 miRNA在动物热应激中的研究
        2.2.1.4 水产动物中miRNA相关的研究
        2.2.2 lncRNA在鱼类热应激中的研究
        2.2.2.1 lncRNA概念及作用机制
        2.2.2.2 应激相关的lncRNA研究
        2.2.2.3 lncRNAs在动物热应激中的研究
        2.2.2.4 水产动物中lncRNA相关的研究
        2.2.3 circRNA在鱼类热应激中的研究
        2.2.3.1 circRNA概念及作用机制
        2.2.3.2 circRNAs在动物应激中的研究
        2.2.3.3 circRNAs在水产动物中的研究
        2.3 竞争性内源RNA(ceRNA)机制研究
        2.3.1 竞争性内源RNA(ceRNA)概念
        2.3.2 竞争性内源RNA(ceRNA)作用机制
    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热应激下虹鳟肝脏组织全转录组数据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热应激处理
        1.3 与热应激相关的抗氧化酶活性检测
        1.4 RNA提取、链特异性文库构建及测序
        1.4.1 mRNA、lncRNA以及circRNA文库构建及测序
        1.4.2 miRNA文库构建及测序
        1.5 测序数据过滤与质控
        1.5.1 测序数据过滤
        1.5.2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1.6 比对参考基因组
        1.7 RNA鉴定与表征
        1.8 样品间相关性与重复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热应激对虹鳟肝脏中抗氧化相关酶的影响
        2.2 数据过滤与质量评估
        2.2.1 过滤前后数据量比较
        2.2.2 过滤后数据质量评估
        2.3 比对参考基因组
        2.3.1 比对去除核糖体RNA
        2.3.2 比对参考基因组
        2.4 各类RNA的鉴定与表征
        2.5 样品间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热应激对虹鳟肝脏抗氧化相关酶的影响
        3.2 热应激下虹鳟肝脏全转录组数据分析
    4 小结
第三章 热应激下虹鳟肝脏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及其在ceRNA中的调控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circRNA、miRNA、mRNA表达分析
        1.3 热应激下虹鳟肝脏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miRNA、mRNA鉴定
        1.4 差异表达circRNA、miRNA和 mRNA靶向关系预测
        1.5 ceRNA(DEcircRNA–DEmiRNA–DEmRNA)调控网络构建
        1.6 ceRNA GO和 KEGG功能分析
        1.7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验证
    2 结果与分析
        2.1 circRNA、miRNA、mRNA的鉴定
        2.2 差异表达的circRNA、miRNA、mRNA
        2.3 差异表达circRNA、miRNA与 mRNA之间的靶向关系
        2.4 ceRNA(DEcircRNA–DEmiRNA–DEmRNA)调控网络
        2.5 circRNA参与ceRNA调控靶基因GO和 KEGG功能富集分析
        2.6 RT-qPCR验证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热应激下虹鳟肝脏中差异表达的lncRNA及其在ceRNA中的调控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lncRNA表达谱分析
        1.3 热应激下虹鳟肝脏中差异表达的lncRNA鉴定
        1.4 差异表达lncRNA和 mRNA关联分析
        1.5 ceRNA(DElncRNA–DEmiRNA–DEmRNA)调控网络构建
        1.6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验证
    2 结果与分析
        2.1 lncRNA表达谱
        2.2 差异表达的lncRNA
        2.3 antisense-lncRNA、cis-lncRNA以及trans-lncRNA与 mRNA关联分析
        2.3.1 antisense-lncRNA与 mRNA关联分析
        2.3.2 cis-lncRNA与 mRNA关联分析
        2.3.3 trans-lncRNA与 mRNA关联分析
        2.4 ceRNA(DElncRNA–DEmiRNA–DEmRNA)调控网络
        2.5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验证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LOC110485411、hsp90ab1与novel-m0007-5p靶向关系验证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原理
        1.2 野生型重组载体和突变型重组载体构建
        1.2.1 pmir GLO载体
        1.2.2 hsp90ab1、LOC110485411与novel-m0007-5p靶向关系预测
        1.2.3 hsp90ab1-WT 重组载体和hsp90ab1-MUT 重组载体
        1.2.4 LOC110485411-WT 重组载体和LOC110485411-MUT 重组载体
        1.2.5 酶切验证
        1.2.6 hsp90ab1和LOC110485411 目的片段扩增测序
        1.3 novel-m0007-5p mimics、mimics NC、inhibitor以及inhibitor NC合成
        1.4 HEK293T细胞复苏、冻存与传代培养
        1.4.1 HEK293T细胞复苏
        1.4.2 HEK293T细胞冻存
        1.4.3 HEK293T细胞传代培养
        1.5 细胞转染
        1.6 双荧光素酶系统检测
        1.7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hsp90ab1、LOC110485411与novel-m0007-5p靶向关系预测结果
        2.2 野生型重组载体和突变型重组载体酶切验证
        2.3 野生型重组载体和突变型重组载体测序验证
        2.4 双荧光素酶系统检测靶向关系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六章 LOC110485411、novel-m0007-5p和 hsp90ab1 参与ceRNA调控的功能验证
    1 材料与方法
        1.1 虹鳟原代肝细胞分离培养与鉴定
        1.1.1 虹鳟原代肝细胞分离与培养
        1.1.2 虹鳟原代肝细胞鉴定
        1.2 虹鳟原代肝细胞中支原体检测
        1.3 novel-m0007-5p转染效率检测
        1.3.1 转染
        1.3.2 RNA提取
        1.3.3 反转录cDNA
        1.3.4 RT-qPCR检测
        1.4 LOC110485411和hsp90ab1 mRNA相对表达量检测
        1.5 肝细胞活力检测
        1.6 细胞增殖和凋亡检测
        1.6.1 细胞增殖
        1.6.2 细胞凋亡
        1.7 转染novel-m0007-5p热应激下LOC110485411和hsp90ab1 mRNA和蛋白表达检测
        1.7.1 转染miRNA后热应激处理
        1.7.2 RT-qPCR检测hsp90ab1和LOC110485411 表达
        1.7.3 western blot检测hsp90ab1 蛋白表达
        1.7.3.1 蛋白纯化与定量
        1.7.3.2 蛋白样品制备
        1.7.3.3 western blot实验步骤
        1.8 转染siRNA热应激下LOC110485411和hsp90ab1 mRNA表达水平检测
        1.9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虹鳟原代肝细胞鉴定结果
        2.2 虹鳟肝细胞中支原体检测结果
        2.3 miRNA转染效率检测结果
        2.4 转染miRNA对虹鳟肝细胞LOC110485411和hsp90ab1 mRNA表达的影响
        2.5 转染novel-m0007-5p后对虹鳟肝细胞活力的影响
        2.6 转染miRNA后对虹鳟肝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2.7 热应激下miRNA对 hsp90ab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2.8 热应激下novel-m0007-5p对 LOC110485411 表达的影响
        2.9 热应激下siRNA对 LOC110485411和hsp90ab1 mRNA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总结
    1 结论
    2 创新点
    3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本研究中主要仪器设备
附录二 本研究中主要试剂
附录三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3)参希胶囊联合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raves病)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于Graves病的认识
        1.1 流行病学
        1.2 病因与发病机制
        1.3 西医治疗
        1.4 甲亢复发
    2 中医对于Graves病的认识
        2.1 病名沿革
        2.2 病因病机
        2.3 中医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病例选择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脱落标准及处理
        2.6 终止试验标准
    3 治疗方法
        3.1 病例来源及分组
        3.2 治疗方法
        3.3 药品来源
    4 观察指标
        4.1 一般性观察指标
        4.2 疗效观察指标
        4.3 安全性观察指标
    5 疗效标准
        5.1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5.2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6 安全性评价标准
    7 统计学方法
    8 结果
        8.1 基线比较
        8.2 疗效指标比较
        8.3 研究过程的安全性分析
    9 讨论
        9.1 立论依据
        9.2 组方分析
        9.3 结果分析
        9.4 机理探讨
        9.5 展望与思考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医证候积分表
    附录2 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基于TMT技术筛选阳虚和阴虚体质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中的差异蛋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骨质疏松症与阳虚、阴虚体质的Meta分析
    1.方法
        1.1 检索及其策略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3 资料提取
        1.4 质量评价
        1.5 数据分析
    2.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文献质量评价
        2.3 荟萃分析
    3.讨论
    4.结论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阳虚和阴虚体质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中的差异蛋白的筛选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受试者来源
        1.2 骨质疏松诊断标准
        1.3 体质判定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实验试剂和耗材
        1.7 实验设备
        1.8 实验方法
        2.实验结果
        2.1 SDS-PAGE电泳
        2.2 质谱分析
        2.3 阳虚体质OP的差异蛋白及分析
        2.4 阴虚体质OP差异蛋白功能及通路注释分析
        3.讨论
        3.1 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药领域的适用性和意义
        3.2 阳虚体质及阴虚OP患者血清中差异蛋白机制分析
        3.3 RNA转运与阳虚体质OP的相关性
        3.4 自噬与阴虚体质OP的相关性
    实验二 阳虚和阴虚体质骨质疏松症血清中主要差异蛋白的ELISA验证
        1.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来源及选择
        1.2 验证指标的选择
        1.3 实验材料
        1.4 实验准备
        1.5 实验步骤
        1.6 标准曲线及曲线公式的获取
        1.7 统计学方法
        2.实验结果
        2.1 阳虚体质OP差异蛋白的验证
        2.2 阴虚体质OP差异蛋白的验证
        3.讨论
        3.1 筛选阳虚及阴虚体质OP血清中生物学标志物的意义
        3.2 差异蛋白的分析
        3.3 小结
第三部分 结语
    1.结论
    2.本研究的创新点
    3.存在的问题
    4.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一) 基于中医阴阳理论探讨体质学说及骨质疏松症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骨质疏松症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重组工程菌缓解肥胖症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肠道菌群
        1.1.1 肠道菌群分类
        1.1.2 肠道菌群影响因素
        1.1.3 肠道菌群的应用研究
    1.2 GPR119的研究进展
        1.2.1 GPR119的背景
        1.2.2 GPR119的治疗研究
    1.3 基因工程菌
        1.3.1 基因工程菌相关技术
        1.3.2 Nissle在基因工程菌中的应用
    1.4 肥胖症
        1.4.1 肥胖症现状
        1.4.2 肥胖症病因及危害
        1.4.3 肥胖症治疗
    1.5 研究目的以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2.3 主要培养基配方
    2.4 实验方法
        2.4.1 细菌N-酰基酰胺合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4.2 N-酰基酰胺合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2.4.2.1 pBAD载体构建
        2.4.2.2 N-酰基酰胺合酶基因的质粒构建
        2.4.2.3 大肠杆菌Nissle1917(ECN)电转感受态的制作
        2.4.3 将N-酰基酰胺合酶基因质粒电转进入ECN
        2.4.4 N-酰基酰胺合酶基因的表达产物抽提
        2.4.5 细胞中表达质粒的构建
        2.4.6 细胞反应体系的构建
        2.4.7 抽提蛋白在报告体系中的筛选
    2.5 细胞冻存
    2.6 小鼠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
    2.7 数据统计
    2.8 技术路线
3 结果
    3.1 细菌N-酰基酰胺合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2 N-酰基酰胺合酶基因相关质粒构建
    3.3 检测细胞株的构建
    3.4 N-酰基酰胺合酶基因的筛选
        3.4.1 组成型表达的筛选
        3.4.2 诱导型表达的筛选
    3.5 口服葡萄糖耐受量实验
4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 省略词
在校期间发表的文章
在校参加的科研项目

(6)内蒙古马匹耐力运动训练代谢组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绪论
    1.1 马术耐力赛概述
        1.1.1 国际马术联合会(FEI)简述
        1.1.2 耐力赛(Endurance)简述
        1.1.3 国内外耐力赛展况
    1.2 耐力赛用马
        1.2.1 国外的马术耐力赛马品种
        1.2.2 国内的马术耐力赛马品种
    1.3 代谢组学应用
        1.3.1 代谢组学概述
        1.3.2 运动代谢组学的研究应用
        1.3.3 马运动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1.4 马运动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1.5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1.5.1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2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2 研究一 蒙古马耐力运动训练代谢组学比较分析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动物
        2.1.2 试验运动训练原理
        2.1.3 试验地区概况
        2.1.4 试验器材及测试场地状况
        2.1.5 试验基础数据及样本采集
        2.1.6 核磁检测血浆肌肉样品处理
        2.1.7 1H-NMR谱图采集
        2.1.8 数据处理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蒙古马基础生理指标结果分析
        2.2.2 蒙古马耐力运动训练代谢组1H-NMR图谱
        2.2.3 蒙古马血浆和肌肉代谢模式识别分析
        2.2.4 蒙古马血浆和肌肉代谢标志物鉴别分析
    2.3 讨论
        2.3.1 耐力负荷对蒙古马心率及呼吸的影响
        2.3.2 蒙古马磷酸原代谢的变化
        2.3.3 蒙古马糖代谢的变化
        2.3.4 蒙古马脂肪代谢的变化
        2.3.5 蒙古马氨基酸代谢的变化
        2.3.6 蒙古马核苷酸代谢的变化
        2.3.7 蒙古马机体氧化应激的发生
        2.3.8 某些特殊代谢物的变化
    2.4 本章小结
3 研究二 杂交马耐力运动训练代谢组学比较分析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动物
        3.1.2 试验运动训练原理
        3.1.3 试验地区概况
        3.1.4 试验器材及测试场地状况
        3.1.5 试验基础数据及样本采集
        3.1.6 核磁检测血浆肌肉样品处理
        3.1.7 1H-NMR谱图采集
        3.1.8 数据处理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杂交马基础生理指标结果分析
        3.2.2 杂交马耐力运动训练代谢组1H-NMR图谱
        3.2.3 杂交马血浆和肌肉代谢模式识别分析
        3.2.4 杂交马血浆和肌肉代谢标志物鉴别分析
    3.3 讨论
        3.3.1 耐力负荷对杂交马心率及呼吸的影响
        3.3.2 杂交马磷酸原代谢的变化
        3.3.3 杂交马糖代谢的变化
        3.3.4 杂交马脂肪代谢的变化
        3.3.5 杂交马氨基酸代谢的变化
        3.3.6 杂交马嘌呤核苷酸代谢的变化
        3.3.7 杂交马机体氧化应激的发生
        3.3.8 某些特殊代谢物的变化
    3.4 本章小结
4 研究三 蒙古马与杂交马耐力运动训练代谢组的差异比较分析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动物
        4.1.2 试验运动训练原理
        4.1.3 试验地区概况
        4.1.4 试验器材及测试场地状况
        4.1.5 试验基础数据及样本采集
        4.1.6 核磁检测样品处理
        4.1.7 1H-NMR谱图采集
        4.1.8 数据处理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蒙古马与杂交马基础生理指标比较分析
        4.2.2 两组马耐力运动训练血浆和肌肉代谢核磁图谱比较
        4.2.3 两组马血浆和肌肉代谢模式识别的比较分析
        4.2.4 两组马血浆和肌肉代谢标志物鉴别比较分析
    4.3 讨论
        4.3.1 耐力负荷对两组马心率及呼吸影响的比较
        4.3.2 两组马磷酸原系统代谢的比较
        4.3.3 两组马无氧供能系统代谢变化的比较
        4.3.4 两组马有氧供能系统代谢的比较
        4.3.5 两组马氨基酸代谢变化的比较
        4.3.6 两组马嘌呤核苷酸代谢变化的比较
        4.3.7 两组马机体氧化应激状态的比较
        4.3.8 某些特殊代谢物的变化比较
    4.4 本章小结
5 研究四 马耐力运动训练代谢组生物信息学及关联性分析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数据及分析
        5.1.2 分析用网站数据库
        5.1.3 分析软件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蒙古马组差异代谢物通路与富集分析
        5.2.2 杂交马组差异代谢物通路与富集分析
        5.2.3 差异代谢物间的关联性分析
    5.3 讨论
6 结论
7 创新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7)血浆A?1-42、tau蛋白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对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发生的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实验仪器与试剂
    六、研究方法
    七、随访
    八、统计学方法
    九、质量控制
结果
    一、两组基线资料分析
    二、两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
    三、两组生化指标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
    四、A?1-42、Tau蛋白含量及甲状腺素水平与病情进展的关系
    五、卒中后PSCI的影响因素分析
    六、A?1-42、Tau蛋白、T3、FT4对PSCI的预测价值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和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8)虹鳟抗耶尔森菌应激损伤药物添加剂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药物添加剂在水生动物抗应激中的研究现状
        1.1 中草药在水产动物抗应激中的研究
        1.2 酸类在水产动物抗应激中的研究
        1.3 其他添加剂在水产动物抗应激中的研究
    2 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
        2.1 有效成分
        2.2 中草药的作用机理
    3 中草药在冷水鱼细菌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3.1 冷水鱼类细菌性疾病
        3.2 中草药防治冷水鱼类细菌性疾病中的应用
        3.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第二章 药物添加剂对耶尔森菌感染下虹鳟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1 材料
        1.1 实验鱼
        1.2 药物添加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
    2 方法
        2.1 药物饲料的制备
        2.2 养殖实验及生长指标测定
        2.3 攻毒实验及存活率统计
        2.4 样品采集
        2.5 生化指标测定
        2.6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饲喂不同药物添加剂对虹鳟生长指标的变化
        3.2 人工感染虹鳟存活率的变化
        3.3 饲喂不同药物添加剂对虹鳟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4 讨论
        4.1 饲喂不同药物添加剂对虹鳟生长指标的影响
        4.2 饲喂不同药物添加剂对虹鳟抗鲁氏耶尔森氏菌感染的影响
        4.3 饲喂不同药物添加剂对虹鳟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5 小结
第三章 药物添加剂对耶尔森菌感染下虹鳟激素水平和组织结构的影响
    1 材料
        1.1 实验鱼
        1.2 药物添加剂
        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2 方法
        2.1 药物饲料的制备
        2.2 养殖实验
        2.3 攻毒实验
        2.4 样品采集
        2.5 血清激素水平的测定
        2.6 组织切片的制作与镜检观察
        2.7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药物添加剂对虹鳟皮质醇(COR)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变化
        3.2 药物添加剂对虹鳟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甲状腺素(T4)的变化
        3.3 药物添加剂对鲁氏耶尔森菌感染下虹鳟组织结构的变化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药物添加剂对耶尔森菌感染下虹鳟肝脏组织TNF-α、IL-1β、Nrf2和HSP表达的影响
    1 材料
        1.1 实验鱼
        1.2 药物添加剂
        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2 方法
        2.1 药物饲料的制备
        2.2 养殖实验
        2.3 攻毒实验
        2.4 样品采集
        2.5 RNA的提取
        2.6 RNA浓度检测
        2.7 cDNA的制备
        2.8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独立样本基因的表达
        2.9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药物添加剂对细菌感染下虹鳟肝脏TNF-α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3.2 药物添加剂对细菌感染下虹鳟肝脏IL-1β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3.3 药物添加剂对细菌感染下虹鳟肝脏Nrf2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3.4 药物添加剂对细菌感染下虹鳟肝脏HSP90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4 讨论
    5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阶段研究成果
致谢

(9)甲状腺素水平异常对成人骨量、骨密度、肌肉量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甲状腺素的代谢及对体成分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10)T淋巴细胞代谢嘌呤紊乱在焦虑症发病中的功能与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1章 材料与试剂
    1.1 实验材料
    1.2 试剂
第2章 外周CD4~+T 细胞在应激型焦虑行为中起重要作用
    2.1 实验方法
        2.1.1 电击小鼠足部诱导焦虑
        2.1.2 慢性束缚小鼠诱导焦虑
        2.1.3 旷场测试
        2.1.4 十字高架迷宫
        2.1.5 小鼠尾静脉注射
        2.1.6 CD4~+或CD8~+T 细胞的纯化
        2.1.7 外周免疫器官和外周血中的T细胞比例分析
        2.1.8 数据统计分析
    2.2 研究结果
        2.2.1 外界压力对小鼠T细胞比例的影响
        2.2.2 焦虑症患者的T细胞比例变化
        2.2.3 电击可诱导野生型小鼠产生焦虑样行为
        2.2.4 CD4~+或CD8~+T 细胞的过继转移实验
    2.3 总结与讨论
第3章 外周CD4~+T 细胞在外界压力诱导焦虑后线粒体碎裂
    3.1 实验方法
        3.1.1 小鼠T细胞RNA-seq
        3.1.2 细胞能量代谢检测
        3.1.3 细胞中线粒体的染色和拍摄
        3.1.4 Western Blotting
        3.1.5 小鼠血清采集
        3.1.6 小鼠腹腔注射
    3.2 研究结果
        3.2.1 电击诱导焦虑小鼠T细胞不同亚群RNA-seq序列分析结果
        3.2.2 电击诱导焦虑小鼠CD4~+T 细胞表现出异常的线粒体形态
        3.2.3 CD4~+T 细胞线粒体碎裂与焦虑症状有关
        3.2.4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LTB4 与焦虑症状有关
    3.3 总结与讨论
第4章 线粒体碎裂的CD4~+T 细胞可诱导焦虑症状
    4.1 实验方法
        4.1.1 Miga2 基因全部或部分敲除小鼠的制备
        4.1.2 小鼠基因型鉴定
        4.1.3 电镜超微结构拍摄
        4.1.4 明暗箱实验
        4.1.5 悬尾实验
        4.1.6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
        4.1.7 十字高架迷宫学习实验
        4.1.8 三箱社交实验
    4.2 研究结果
        4.2.1 Miga2~(-/-)小鼠有明显焦虑表型
        4.2.2 Miga2~(-/-)小鼠有明显抑郁和社交障碍表型
        4.2.3 Miga2~(TKO)小鼠的T细胞发育和稳态分析
        4.2.4 Miga2~(TKO)小鼠有明显焦虑表型
        4.2.5 Miga2~(TKO)小鼠的EAE模型结果
    4.3 总结与讨论
第5章 CD4~+T 细胞线粒体碎裂后产生过量嘌呤
    5.1 实验方法
        5.1.1 人类血清的收集
        5.1.2 用于黄嘌呤检测的生物组织样品制备
        5.1.3 用ELISA kit检测样品中黄嘌呤浓度的方法
        5.1.4 小鼠大脑组织的单细胞制备
        5.1.5 神经元的纯化
    5.2 研究结果
        5.2.1 Miga~(TKO)小鼠血清代谢谱分析结果
        5.2.2 诱导焦虑模型小鼠及焦虑症病人体内黄嘌呤分析结果
        5.2.3 黄嘌呤与焦虑症状的联系
    5.3 总结与讨论
第6章 黄嘌呤活化左杏仁核少突胶质细胞
    6.1 实验方法
        6.1.1 制备小鼠大脑石蜡切片
        6.1.2 小鼠脑切片染色
        6.1.3 分离纯化少突胶质细胞
        6.1.4 BrdU掺入法测定少突胶质细胞增殖
        6.1.5 制备特异性沉默少突胶质细胞Adora1 受体的AAV腺相关病毒
        6.1.6 小鼠杏仁核脑定位注射
    6.2 研究结果
        6.2.1 焦虑小鼠大脑冠状面切片组织学分析
        6.2.2 小鼠大脑细胞单细胞RNA测序分析
        6.2.3 焦虑小鼠大脑中少突胶质细胞改变
        6.2.4小鼠左侧杏仁核脑定位注射AAV病毒实验
    6.3 总结与讨论
第7章 线粒体碎裂的CD4~+T 细胞中黄嘌呤的合成途径
    7.1 实验方法
        7.1.1 C13葡萄糖示踪分析细胞代谢途径
        7.1.2 实时荧光检测定量核酸扩镇
        7.1.3 免疫共沉淀(Co-IP)
        7.1.4 制备Miga2~(TKO)Pnp2~(KO)基因双敲小鼠
    7.2 研究结果
        7.2.1 焦虑小鼠体内CD4~+T 细胞耗氧量和糖酵解水平降低
        7.2.2 Miga2~(TKO)小鼠CD4~+T 细胞C~(13)葡萄糖示踪分析结果
        7.2.3 2-DG注射可减轻Miga2~(TKO)小鼠焦虑症状
        7.2.4 Miga2~(TKO)小鼠的CD4~+T 细胞RNA-seq分析结果
        7.2.5 Miga2~(TKO)Pnp2~(KO)基因双敲小鼠表型
    7.3 总结与讨论
第8章 CD4~+T 细胞中IRF-1 累积导致黄嘌呤过量合成
    8.1 实验方法
        8.1.1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
        8.1.2 制备Irf1~(KO)Miga2~(TKO)基因双敲小鼠
    8.2 研究结果
        8.2.1 IRF-1 累积并结合嘌呤合成关键酶启动子
        8.2.2 Miga2TKOIrf1KO基因双敲小鼠表型
    8.3 总结与讨论
第9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四、甲状腺素在葡萄糖内环境稳定上的致病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阴虚津亏模型小鼠唾液腺水通道蛋白AQP1、AQP5的表达及意义[D]. 崔荣兴.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非编码RNA参与虹鳟热应激的调控作用及其在ceRNA机制中的功能验证[D]. 权金强. 甘肃农业大学, 2021
  • [3]参希胶囊联合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raves病)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D]. 刘晓歌.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基于TMT技术筛选阳虚和阴虚体质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中的差异蛋白[D]. 黄睿.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重组工程菌缓解肥胖症的初步研究[D]. 贾俊芳. 贵州大学, 2020(01)
  • [6]内蒙古马匹耐力运动训练代谢组学的研究[D]. 魏睿元.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1)
  • [7]血浆A?1-42、tau蛋白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对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发生的预测价值[D]. 毛蕾.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8]虹鳟抗耶尔森菌应激损伤药物添加剂的初步研究[D]. 冯淇元.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2)
  • [9]甲状腺素水平异常对成人骨量、骨密度、肌肉量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D]. 刘倩.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10]T淋巴细胞代谢嘌呤紊乱在焦虑症发病中的功能与调控机制研究[D]. 范柯琪. 浙江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甲状腺素对葡萄糖稳态的致病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