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选育初步研究

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选育初步研究

一、榨菜胞质雄性不育系选育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陈俊锟,曾章丽,高志宏,余顺波,戴祥来,陈大伦[1](2021)在《高亚麻酸萝卜胞质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712的选育》文中指出【目的】为生产高亚麻酸食用油提供优质原料,更好满足人们对优质健康(保健功能)食用油的需求。【方法】对3 500余份油菜种质资源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NIR)及化学分析筛选获得埃甘5771R和白甘5602R高亚麻酸资源,利用萝卜胞质类型杂种优势,将不同遗传背景的2份高亚麻酸资源分别转育成萝卜胞质不育系5771A和恢复系5602R,分别以其为母本和父本配制高亚麻酸萝卜胞质类型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712。【结果】油研712平均产量为194.14kg/667m2;脂肪酸组成为饱和脂肪酸6.8%、油酸51.3%、亚油酸25.4%、亚麻酸16.2%、芥酸0.3%。【结论】油研712的亚麻酸含量高,脂肪酸组成符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的脂肪酸组成比例,同时丰产性较好。

莫言玲,刘义华,曾静,陈静静,张友燕,李昌满[2](2020)在《茎瘤芥特晚熟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鉴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杂交和连续回交方式选育茎瘤芥特晚熟胞质雄性不育系,并对其不育性等性状进行鉴定,为茎瘤芥特晚熟杂交新品种选育提供材料基础。【方法】以涪杂2号为不育源母本,与5个农艺性状良好、晚熟性强的茎瘤芥优良自交系(SJ20、SJ2-1、SJ4-16、SJ190-6和SJ320-3)进行杂交和回交,对回交7代的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农艺性状、物候期、花器官特征、开花习性、育性及配制组合杂种优势表现等进行鉴定。【结果】经过1次杂交和连续7次回交,选育出5个不育度完全、不育株率100%的茎瘤芥特晚熟胞质雄性不育系,即SJ20A、SJ2-1A、SJ4-16A、SJ190-6A和SJ320-3A。不育系在叶形、叶色、瘤茎鲜质量等方面与其保持系表现相同或相近,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但在3级分枝数量上,除SJ20A和SJ320-3A之外,其他3个不育系均显着大于其对应保持系(P<0.05,下同)。每级分枝的长度各不育系显着或极显着(P<0.01)大于其对应保持系,具有更强的分枝能力。所有不育系均在3月下旬现蕾,较对照(涪杂8号)晚3~12 d,表现出强的晚熟性;其花器官与其对应保持系存在明显形态差异,其花瓣颜色更深,花药干瘪无粉,花朵在花枝上排列稀疏,开花前存在花柱外露的现象;其雄性不育性彻底,自交结实率和花粉活力均为0;以其配制的15个杂交组合均为特晚熟性,其中13个组合比对照明显增产,3个优势组合(SJ190-6A×CSB228,SJ190-6A×CSB282,SJ4-16A×CSB228)分别比对照增产22.88%、29.32%和31.90%。【结论】5个新转育的茎瘤芥不育系SJ20A、SJ2-1A、SJ4-16A、SJ190-6A和SJ320-3A的晚熟性强,综合农艺性状良好,不育性彻底、不育性状稳定,且配制组合杂种优势明显,可作为晚季栽培条件下茎瘤芥特晚熟杂交新品种培育的亲本材料加以利用。

朱世杨[3](2019)在《不同来源CMS应用于花椰菜杂种优势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花椰菜年栽培面积和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近年来单位面积产量呈现下降趋势。花椰菜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利用CMS是一条重要途径。但是,花椰菜没有自身的CMS,同时面临着杂交亲本遗传背景狭窄、杂交配组盲目性大等瓶颈问题。本研究运用表型性状和SSR分子标记分析了165份花椰菜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按照NCⅡ设计,研究了6个不同来源的花椰菜CMS对主要农艺及品质性状的细胞质效应、杂种优势及配合力等,以期为花椰菜杂种优势育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指导育种实践。主要结果如下:1.165份自交系基于30个表型性状中10个数量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CV)为23.0%,变幅13.7%42.6%;20个质量性状的平均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为0.97,变幅0.211.57;UPMGA聚类可分为6大类,不同类群在花球熟期、株幅、叶色、叶面蜡粉和花球重等性状上遗传差异较大。基于43对SSR分子标记,共检测到111个等位基因(Na),平均2.581个,多态性位点26个;有效等位基因(Ne)变幅1.0193.200个,平均1.599个;Shannon多态性信息指数(I)变幅0.0541.215,平均0.517;PIC值变幅0.0190.687,平均0.316;Nei’s遗传距离变幅0.000.67,平均0.30;NJ聚类和STRUCTURE群体结构分析均可分为4大类,不同类群在品种的来源地和花球熟期方面复杂多样。表型性状欧氏距离矩阵与SSR标记Nei’s距离矩阵间的相关系数很小(r=0.0406)。表明165份自交系具有较为丰富的表型遗传多样性,但分子水平遗传多样性较低,杂交育种中应尽可能选择不同类群亲缘关系较远、性状差异较大的优良自交系作为配组的亲本。2.利用来自油菜、甘蓝等的6个不同来源CMS的不育系及其同型保持系与5个父本杂交配制了30个成对F1杂种,研究表明,不育细胞质对花椰菜主要农艺及品质性状同时存在正、负效应,并表现出明显的组合特异性。来自油菜的CMS对生育期和叶片数总体呈显着正效应,但对花球重呈负效应;来自甘蓝的CMS对花球重和维生素C含量呈显着正效应,但对叶绿素含量呈显着负效应;来自花椰菜的CMS对生育期和维生素C含量总体呈显着正效应,但对花球重呈负效应。表明,6个不同来源的CMS中没有一种细胞质在所有性状上的效应都是理想的,但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杂交父本核来减轻或克服不育细胞质对相应性状的不良效应。3.利用上述6个不同来源CMS系与8个父本杂交配制了48个F1杂种,分析表明,主要农艺及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有正有负。其中,中亲优势花球重平均12.63%,变幅-43.46%83.09%,24个组合达到显着;维生素C含量平均16.77%,变幅-48.50%153.93%,25个组合达到显着。超亲优势花球重变幅-46.01%60.60%,10个组合达到显着;维生素C含量变幅-61.56%134.24%,16个组合达到显着。表明不同CMS应用于杂种优势对产量及品质性状具有明显的组合间差异性。在产量性状上,一般配合力好的不育系是SH120A、XG108A和YDSL60A,父本是SH120、Shanghai80、R4和R132;在品质性状上,一般配合力好的不育系是TDXG100A、NB65A和XG108A,父本是SM80和SH120。综合产量及品质性状,SH120A/Shanghai80、XG108A/SH120和YDSL60A/R132是较优的组合。4.通过配合力与F1观测值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花球重、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不育系GCA、父本GCA、(不育系+父本)GCA效应值极显着正相关;花球横径、花球纵径和维生素C含量与不育系GCA、(不育系+父本)GCA效应值显着正相关;各性状与组合SCA效应值均极显着正相关;且花球重及维生素C含量等5个性状与不育系GCA的相关系数大于与父本GCA的。通过配合力与F1杂种优势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花球重的中亲优势或超亲优势与不育系GCA或(不育系+父本)GCA效应值显着正相关,维生素C含量的中亲优势与父本GCA显着正相关;各性状中亲及超亲优势均与组合SCA极显着正相关。表明,花椰菜杂种F1产量及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与双亲GCA或组合SCA密切相关,尤其是母本不育系的GCA。5.分析亲本间遗传距离与中亲优势、超亲优势间的相关性发现,结合亲本的表型及SSR标记的遗传距离可以对F1的花球横径、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杂种优势进行预测,但不能对花球重、花球纵径、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杂种优势进行预测。6.CMS对花球产量品质相关性状的细胞质效应与不育系GCA、父本GCA、(不育系+父本)GCA间相关不显着,而对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细胞质效应与组合SCA间极显着正相关。表明CMS细胞质效应与亲本GCA之间相对独立,但与组合品质性状的SCA关系密切,印证了父本核对杂交后代的作用,也为不同来源CMS的杂种优势利用提供可能。综上,利用油菜、甘蓝等胞质不育材料核置换育成的不同花椰菜CMS对多个农艺及品质性状表现出负效应,但可以通过杂交父本核来改善细胞质的不良效应。且不同CMS配组F1的杂种优势与双亲GCA或组合SCA密切相关,优势组合中至少要包含一个较高的GCA或SCA,尤其是母本不育系的GCA。

徐玉颖[4](2019)在《芥菜胞质雄性不育系结荚性状的筛选鉴定与研究利用》文中研究说明芥菜是一种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种植的十字花科芸薹属特色蔬菜,起源于中国且栽培历史悠久。芥菜的种类繁多,有叶用类、茎用类、根用类和薹用类等,目前可将其大致分为16个变种。芥菜的食用方式多样、营养丰富,可鲜食、可腌制加工,深受广大消费者和蔬菜加工企业的亲睐。随着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日益增加,包括鲜食芥菜营养品质、功能性成分和加工芥菜的风味品质研究,因此,芥菜育种工作者致力于培育出优质、抗逆、适宜加工的芥菜新品种。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是十字花科蔬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中的重要途径,目前在十字花科蔬菜中应用最广泛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主要有pol CMS、ogu CMS等。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hau CMS)是华中农业大学于1999年在芥菜型油菜中发现的一种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源,不育性稳定且败育彻底。通过杂交和回交育种技术,将油用芥菜型油菜雄性不育源转育到芥菜类蔬菜雄性不育系过程中,部分芥菜变种hau胞质雄性不育系存在结荚畸形、弯曲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芥菜类蔬菜杂交种的制种产量,制约了芥菜hau胞质雄性不育杂交品种的应用推广。本研究对不同芥菜变种的hau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结荚性状进行了田间调查,对结荚畸形的情况做出统计,并利用分子标记手段将现有芥菜变种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结荚性状优良的芥菜hau胞质雄性不育系材料;同时以结荚正常的芥菜材料作为对照,对芥菜hau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花器官发育和花药败育进行细胞学观察,初步揭示了芥菜雄性不育系结荚畸形性状的形成机理;最后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对结荚畸形的芥菜雄性不育系进行芥菜品种改良,预期获得不育性稳定、结荚正常的芥菜类蔬菜雄性不育系。本研究结果将为芥菜hau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品种改良提供不育资源和理论依据,加速芥菜hau CMS在十字花科蔬菜中的推广应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芥菜类蔬菜的结荚形态学调查。对30份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29份相应的芥菜保持系的结荚形态的调查,通过观察可以看出29份芥菜保持系的结荚均表现为饱满、直立,而30份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结荚表现各异,部分雄性不育材料(如茎瘤芥等)的结荚跟保持系材料一样,饱满且直立,而部分不育系材料(如结球芥等)的结荚则在不同程度上均有扭曲畸形的表现。2.芥菜类蔬菜雄性不育系的不育基因鉴定。对29份芥菜雄性不育系进行不育胞质类型鉴定,鉴定结果显示,有7份是芥菜ogu雄性不育系,其余23份均为芥菜hau胞质雄性不育系。结合结荚形态调查结果可以发现,芥菜ogu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结荚形态一致,均为直立饱满,没有畸形情况出现;芥菜hau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结荚情况则参差不齐,其中有5份材料的结荚情况表现良好,基本上是直立饱满、畸形情况非常少,而另外的18份材料则在不同程度上均有结荚畸形情况,需要改良。3.芥菜类蔬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结荚性状调查。对30份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进行结荚性状的田间调查,从结荚畸形率来看,有11份材料的畸形率较低,在0-1%左右,而芥菜ogu CMS材料的畸形率均为0;从直立角果的每角果粒数来看,平均每角果粒数为13.0,每角果粒数最高的材料是17W153,数量最低的是17W159;从畸形角果的每角果粒数来看,平均每角果粒数为9.9,每角果粒数最高的材料是17W103,数量最低的是17W101。统计数据显示,芥菜ogu CMS的结荚性状优良,而芥菜hau CMS只有4份表现优异,且从结籽数量来看,结荚畸形会影响制种产量。4.芥菜类蔬菜保持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SSR分子标记对29份芥菜保持系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结果显示,29份芥菜保持系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6-1.0之间,在遗传相似系数0.74处将29份芥菜保持系分为6个类群:第一类是材料17W154;第二类是材料17W102和17W508;第三类是材料17W504;第四类是材料17W158和17W182;第五类是材料17W176;第六类则囊括了剩余的所有材料。5.芥菜类蔬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细胞学观察。对芥菜ogu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进行花器官发育和花药败育的细胞学观察,发现芥菜ogu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花器官发育正常,花药从四分体后期开始败育,败育特征为绒毡层提前降解,随后小孢子完全降解,花药败育;对芥菜hau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结荚正常)进行花器官发育和花药败育的细胞学观察,发现雌蕊基本正常,雄蕊基本心皮化,个别没有心皮化完全的雄蕊在角隅处还留有一个药室发育,残留药室的败育在四分体时期开始,绒毡层细胞异常肥大且不降解,小孢子缺乏养分而降解,花药败育完全;对芥菜hau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结荚畸形)进行花器官发育和花药败育的细胞学观察,发现雄蕊均完全心皮化,且与雌蕊形成雌蕊-雄蕊嵌合体,雌蕊内胚珠数量较多,且心皮化的雄蕊内也着生胚珠,雄蕊的败育在雄蕊原基发生时即开始,不产生雄蕊原基而产生心皮组织,并以心皮状态继续生长发育。6.芥菜类蔬菜hau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细胞融合技术研究。通过细胞工程手段对芥菜结荚性状的改良进行初步的探究,使用原生质体化学融合的方式,探究出了适合芥菜原生质体化学融合技术的方法和条件,研究发现,以SCM溶液提取法配合蔗糖溶液分层提纯效果好,用配方为0.5%纤维素酶+0.1%果胶酶+0.2mmol/L甘露醇+80mmol/L CaCl?的酶解液遮光酶解14h后提纯,蔗糖提纯溶液配方为0.5M蔗糖+1mM MES,采用PEG化学融合法进行融合,融合液配方为15%PEG+60mM CaCl?+25mM甘露醇+10%DMSO,融合方式为将原生质体混合液滴于PEG融合液之上后暗培养而后稀释。通过以上能够获得大量可供后期培养的芥菜原生质体融合杂种。

万正杰,李海渤,姚培杰,刘旭佳,徐玉颖,傅廷栋,邹瑞昌,徐跃进[5](2018)在《芥菜类蔬菜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芥菜起源于中国,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作物,现已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特色蔬菜,主要包括叶用芥菜、茎用芥菜、根用芥菜以及薹用芥菜等,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由于芥菜是常自花授粉作物,花器官小,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是芥菜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目前研究得比较多的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有hau CMS、ogu CMS和oxa CMS等。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芥菜雄性不育与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芥菜杂种优势利用的方向和目标,为芥菜类蔬菜杂种优势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材料来源。

姚祥坦,张芳,王润屹,徐素琴,董衡,黄鹂[6](2014)在《新型甘蓝型油菜CMS选育及分子鉴定》文中研究说明以榨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为不育胞质来源,甘蓝型油菜自交系为父本,通过连续回交定向选育方法进行榨菜胞质甘蓝型油菜CMS的转育,获得了原始不育系‘93-12A’,并通过父本载体的转换对其进行改良,获得了一份综合性状较优良的不育系‘嘉油58A’;根据已报道的油菜CMS相关基因orf224、orf138和叶用芥菜CMS相关基因orf220设计特异引物,对榨菜胞质甘蓝型油菜CMS及其保持系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仅orf220的特异引物能在原始不育系‘93-12A’和改良不育系‘嘉油58A’中扩增出特异条带,扩增产物序列与orf220具有100%的同源性,从而从分子水平验证‘93-12A’和‘嘉油58A’的不育胞质来源于榨菜。

姚祥坦,徐素琴,王润屹,王晖[7](2013)在《榨菜胞质甘蓝型油菜CMS改良及三系配套初步研究》文中提出通过杂交和连续回交的手段对榨菜胞质甘蓝型油菜CMS"93-12 A"进行改良,得到了一份新的稳定双低不育系材料"758 A";榨菜胞质CMS恢保关系鉴定表明"758 A"与Pol CMS和陕2 A CMS具有不同的恢保关系,同时筛选到1份恢复材料,对其进行改良获得5份双单倍体恢复系材料;"758 A"与不同恢复系材料的杂交配组产量鉴定结果表明,部分组合具有较好的增产潜力,"758 A"具有较好的配合力。

许忠民[8](2011)在《甘蓝CMS451不育系的选育和利用及其不育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capitata L.)是世界普遍栽培的一种重要的叶类蔬菜,其为异花授粉作物,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利用雄性不育系生产杂交种已经成为甘蓝育种发展的一种趋势,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是甘蓝杂种优势育种的一种理想途径,具有重要价值,并己杂种优势中得到利用。我们发现一种新型甘蓝细胞质雄性不育系P451,通过多代回交转育,育成了不育性稳定,蜜腺正常,低温叶片无黄化和配合力高的甘蓝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451,并在生产上应用。为了明确CMS451不育机理,本研究对甘蓝CMS451从植物学、细胞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研究,试图探索甘蓝CMS451不育机理,为进一步更好地利用这一优良不育源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育系与保持系形态比较研究表明,甘蓝CMS451不育系雄蕊花丝较短,花药较白、不能正常开裂,不能散出花粉,蜜腺正常。不育系花蕾发育较保持系慢,当花蕾长为6.5mm时花药逐渐变黄,饱满程度不如保持系。2.利用甘蓝不育系CMS451及其保持系分别作为母本和同一父本杂交,结果表明,二者作为母本的F1代植物学性状表现基本相似,没有显着性差异,但不育系F1单球重较高,中心柱较短,品质更好,说明不育系CMS451配合力强,优于保持系。通过利用甘蓝不育系CMS451大田制种表明,不育系蜜腺发达,能正常吸引蜜蜂,结实正常,分枝数和株高均优于保持系,产量较高,杂交种纯度达100%,制种成本较低。因此,甘蓝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451具有良好的育种和应用前景。3.小孢子细胞学观察表明CMS451不育系的花药败育时期为单核小孢子时期,此时绒毡层细胞与中层细胞逐渐分离,细胞液泡化并伸长膨大,营养物质消失,挤压小孢子,使小孢子只能挤成一团。随后,绒毡层细胞完全与中层细胞分离,并继续伸长膨大,接着绒毡层细胞逐渐降解,直至完全消失。随着绒毡层细胞降解,小孢子始终粘连在一起,也逐渐降解,形成一团染色很深的物质。到花药开裂期时,药室不能开裂释放花粉粒,小孢子彻底解体,其残余物留在药室形成黑色的条带。4.利用酶联免疫检测技术,研究花蕾不同发育时期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及激素之间的平衡关系。结果表明,不育系CMS451花蕾GA3和ZR含量均低于保持系,变化趋势与保持系基本相同;不育系IAA含量均高于保持系,变化趋势不育系为先降后升,保持系是持续下降;ABA含量在小孢子母细胞期不育系高于保持系,其它时期低于保持系。表明,在甘蓝花蕾发育早期不育系花蕾中IAA和ABA过度积累,ZR和GA3的亏缺可能是细胞质雄性不育发生的原因,而在花蕾发育后期则是不育产生的结果。5.游离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系CMS451叶片和小花蕾中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与保持系略有不同,但总量相当,差异不明显;但大花蕾中游离氨基酸总量不育系显着高于保持系。甘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在甘蓝叶片、小花蕾和大花蕾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不育系均高于保持系,不育系均低于保持系的游离氨基酸为脯氨酸。据推测,不育系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甘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苯丙氨酸过度积累和脯氨酸匮乏,可能是导致甘蓝花药败育的重要原因。6.通过对甘蓝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不同发育时期花蕾的活性氧指标及其主要抗氧化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甘蓝花蕾不同发育时期,不育系花蕾中O2产生速率、H202和MDA含量均高于保持系花蕾,不育系花蕾中POD、SOD和CAT等酶活性均高于保持系。据此推测,不育系产生的活性氧过多,刺激植物产生大量的抗氧化酶进行清除,在花粉粒成熟期,不育系花蕾中SOD和CAT等酶活性降低,但H202和MDA却持续升高,不能完全清除达到平衡状态,导致膜中的蛋白质聚合和交联,以及类脂的变化,最终会造成生物膜损害和代谢失调,导致雄性不育。7.通过PCR扩增技术,在甘蓝CMS451不育系mtDNA上扩增出大小为594bp一条特异片段,该序列与Ogura胞质不育系特异片段Z12626序列的一段完全一致,Z12626包含有orfl38和orfl58两个开放阅读框。CMS451特异片段上游序列(1-228)与orfl38下游序列(189-417)完全一致;下游序列与orfl58上游序列完全一致,说明甘蓝不育系CMS451mtDNA包含有orfl38和orfl58两个特异片段,与OguCMS一致,因此甘蓝不育系CMS451来源于为OguCMS,并说明OguCMS不育相关基因具有保守性。

管锋,杨连勇,姜守全,王莉[9](2009)在《茎瘤芥育种与栽培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从茎瘤芥的起源、种质资源、遗传育种、良种繁育以及栽培技术、品质安全等方面,综述了近20a我国茎瘤芥研究的主要成果,以期为我国茎瘤芥育种科研、种子生产和鲜菜生产提供参考。

孔艳娥[10](2009)在《茎芥菜胞质四倍体不结球白菜雄性不育新种质生物学及杂种优势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以不结球白菜茎芥菜胞质雄性不育系(4x MtCMS)及保持系为材料,对4x MtCMS及其保持系的解剖学、一些生理生化特性、光合特性、农艺学性状、品质性状及其杂种优势、配合力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以茎芥菜胞质雄性不育系与四倍体白菜杂交获得的4x MtCMS及其保持系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研究其花药发育过程及叶片解剖结构。结果显示:4x MtCMS与保持系花药发育差异明显,4x MtCMS为结构性雄性不育,其退化或畸形雄蕊分为5种类型:盾状雄蕊、条状雄蕊、片状雄蕊、羽状雄蕊和瓣状雄蕊。该不育系花药发育败育有两个时期,盾状雄蕊花药败育于孢原细胞分化期,雄蕊整个发育时期均处在孢原细胞分化期,无绒毡层与花粉母细胞的分化,不形成药室,属孢子体败育型;其它类型雄蕊,花药败育发生在雄蕊原基分化时期,由于雄蕊原基偏离正常的分化轨道,形成瓣状化雄蕊。2.对4x MtCMS及其保持系不同发育阶段的花蕾、花和(?)叶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及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进行研究,并对其同工酶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xMtCMS花及花蕾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均显着低于相应保持系;而丙二醛(MDA)含量高于保持系;花蕾中SOD活性4x MtCMS低于保持系;除大花蕾中4x MtCMS CAT活性显着高于保持系外,其它花蕾中POD、CAT活性均是4x MtCMS低于相应保持系,4x MtCMS(?)叶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与保持系无显着差异,MDA含量、POD、SOD、CAT活性均4x MtCMS低于于保持系;POD、SOD、EST同工酶电泳结果显示:4x MtCMS与保持系间存在8条差异带,保持系同工酶酶谱条带比4x MtCMS丰富。3.以4x MtCMS及其保持系为材料,在晴天采用Li-6400型便携式全自动光合测定系统测定叶片的光合特性差异。结果表明:不育系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均低于其保持系,而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含量低于保持系。4x MtCMS和保持系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水分利用率(WUE)均有差异,但它们的日变化趋势一致。不育系和保持系Pn、Gs随光强增大而增大,而Ci随着光强增强而缓慢下降,且保持系的Pn、Gs、Ci均高于相应不育系;保持系光饱和点(LSP)、C02饱和点、均高于相应不育系,而不育系光补偿点(LCP)、CO2补偿点、表观量子效率和羧化效率高于其保持系。4.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分析6个四倍体不结球白菜亲本和15个F1杂交组合的16个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16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均受基因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互作效应作用,但加性效应更加重要;07P-7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最好,是综合性状优良的亲本;07P-2可作为四倍体不结球白菜品质遗传改良的骨干亲本;不同性状间及同一性状不同组合间SCA效应值差异较大,GCA和SCA间不存在直接关系。根据SCA综合表现,07P-15×07P-10是一个较理想的组合,而07P-7×07P-15、07P-2×07P-10次之,同时由于07P-2×07P-6、07P-2×07P-7、07P-2×07P-8、07P-2×07P-10和07P-2×07P-15中均有07P-2这个雄性不育系,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5.本文对4x MtCMS及其保持系系农艺性状进行研究,并以4x MtCMS为母本,6个四倍体不结球白菜自交系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对4x MtCMS所配杂交组合进行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结果表明:4x MtCMS平均每荚种子数及种子产量低于其相应保持系。与相应父母本相比,四倍体杂交组合杂种的株高增高、开展度增大、叶片数增多、叶面积增大、小区产量显着增加,品质性状显着高于父母本,杂种优势普遍存在,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较强,营养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较弱。

二、榨菜胞质雄性不育系选育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榨菜胞质雄性不育系选育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高亚麻酸萝卜胞质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712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亲本材料与选育过程
    1.1 亲本材料
        1.1.1 高亚麻酸亲本
        1.1.2萝卜胞质不育系材料
        1.1.3 萝卜胞质不育恢复系材料
    1.2 选育过程
        1.2.1 萝卜胞质雄性不育系5771A选育
        1.2.2 萝卜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5602R选育
        1.2.3 萝卜胞质交杂油菜品种油研712选育
2 亲本和杂交种的产量表现及特征特性
    2.1 亲本
        2.1.1 不育系5771A
        2.1.2 恢复系5602R
    2.2 杂交种油研712
3 结语

(2)茎瘤芥特晚熟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茎瘤芥特晚熟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
    2.2 茎瘤芥特晚熟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形态特征及农艺性状表现
    2.3 茎瘤芥特晚熟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物候期表现
    2.4 茎瘤芥特晚熟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花器官特征及开花特性
    2.5 茎瘤芥特晚熟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育性表现
        2.5.1 雄蕊的育性
        2.5.2 雌蕊的育性
    2.6 茎瘤芥特晚熟胞质雄性不育系配制组合的杂种优势表现
3 讨论
4 结论

(3)不同来源CMS应用于花椰菜杂种优势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花椰菜起源、分布与种质资源概况
        1.1.1 花椰菜的起源
        1.1.2 花椰菜种植与分布
        1.1.3 我国花椰菜种质资源概况
    1.2 花椰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1.2.1 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概念与意义
        1.2.2 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分析方法
        1.2.3 国内外花椰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1.3 花椰菜CMS细胞质效应研究进展
        1.3.1 细胞质效应研究的意义
        1.3.2 细胞质效应研究的方法
        1.3.3 十字花科作物CMS来源及细胞质效应研究进展
        1.3.4 花椰菜CMS来源及细胞质效应研究进展
    1.4 花椰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1.4.1 杂种优势的概念
        1.4.2 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
        1.4.3 杂种优势预测的方法
        1.4.4 国内外花椰菜杂种优势研究进展
第二章 花椰菜自交系表型变异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性状调查
        2.1.3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花椰菜自交系10 个数量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2.2.2 花椰菜自交系20 个质量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2.2.3 基于表型数据的主成分分析
        2.2.4 基于表型数据的自交系聚类分析
        2.2.5 基于表型性状的不同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
    2.3 讨论
        2.3.1 花椰菜自交系的表型性状变异与遗传多样性
        2.3.2 花椰菜自交系表型性状主成分分析及评价利用
        2.3.3 花椰菜自交系表型性状聚类分析及评价利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花椰菜自交系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DNA提取
        3.1.3 SSR引物
        3.1.4 PCR扩增
        3.1.5 电泳检测
        3.1.6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SSR标记的多态性分析
        3.2.2 基于SSR标记的自交系间遗传距离分析
        3.2.3 基于SSR标记的自交系聚类分析
        3.2.4 基于SSR标记的自交系主成分分析
        3.2.5 基于SSR标记的自交系群体结构分析
        3.2.6 基于SSR标记的不同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
        3.2.7 表型性状与SSR分子标记两种分析结果的比较
    3.3 讨论
        3.3.1 花椰菜自交系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
        3.3.2 花椰菜自交系SSR标记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群体结构分析
        3.3.3 表型与分子两种方法分析结果的比较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来源CMS的花椰菜不育系细胞质效应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性状测定
        4.1.4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育细胞质对杂种F115 个性状的一般效应
        4.2.2 核背景对不育细胞质遗传效应的影响
        4.2.3 不同来源CMS的不育系细胞质效应的比较
        4.2.4 两个同质异核花椰菜CMS细胞质效应的比较
    4.3 讨论
        4.3.1 花椰菜CMS对多个性状的细胞质效应为负
        4.3.2 花椰菜CMS负效应可通过杂交父本核背景改善
        4.3.3 不同来源CMS的花椰菜不育系细胞质效应的综合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花椰菜杂种优势及其亲本配合力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设计
        5.1.3 性状测定
        5.1.4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父母本及杂种F1的性状表现
        5.2.2 联合方差分析
        5.2.3 配合力分析
        5.2.4 杂种优势分析
        5.2.5 杂种优势的预测
    5.3 讨论
        5.3.1 花椰菜主要农艺及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
        5.3.2 花椰菜主要农艺及品质性状配合力的特点
        5.3.3 配合力、遗传距离和不育胞质效应与杂种优势的预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点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下一步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芥菜胞质雄性不育系结荚性状的筛选鉴定与研究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前言
    1.1 课题的提出
    1.2 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进展
    1.3 细胞融合技术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1.4 植物的花器官发育模型
    1.5 植物雄性不育花药发育的研究概况
        1.5.1 花药的发育
        1.5.2 雄性不育花药败育的研究进展
    1.6 分子标记在遗传多样性中的应用
    1.7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芥菜结荚形态调查
        2.2.2 芥菜胞质雄性不育系材料不育类型鉴定
        2.2.3 芥菜胞质雄性不育系材料结荚性状田间调查
        2.2.4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芥菜遗传多样性分析
        2.2.5 半薄切片观察雄性不育系花器官发育及花药败育
        2.2.6 细胞融合技术改良芥菜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结荚形态分析
    3.2 芥菜胞质雄性不育系材料结荚性状田间调查
    3.3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芥菜遗传多样性分析
    3.4 芥菜胞质不育系花器官发育及花药败育的细胞学研究
        3.4.1 芥菜ogu胞质不育系材料花器官发育及花药败育
        3.4.2 芥菜hau胞质雄性不育系(结荚正常)花器官发育及花药败育
        3.4.3 芥菜hau胞质雄性不育系(结荚畸形)花器官发育及花药败育
        3.4.4 两种结荚表现的hau胞质不育系材料花器官及花药对比
        3.4.5 芥菜雄性不育系材料的花器官形态
    3.5 芥菜hau胞质雄性不育系结荚畸形改良的初步研究
        3.5.1 原生质体粗提的方法及条件的探究
        3.5.2 原生质体提纯的方法及条件的探究
        3.5.3 原生质体化学融合的方法及条件的探究
4 讨论
    4.1 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结荚性状研究
    4.2 花器官发育和花药败育的细胞学研究
    4.3 芥菜雄性不育系选育的关键因素及改良探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芥菜类蔬菜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芥菜育种现状
    1.1 芥菜地方品种的选育
    1.2 芥菜品质育种亟待改进
    1.3 缺少适合轻简化栽培的芥菜品种
    1.4 抗病、抗逆芥菜新品种的选育势在必行
    1.5 芥菜常规品种与杂种一代并存
2 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与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2.1 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hau CMS的研究利用
    2.2 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oxa CMS的利用
    2.3 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ogu CMS的利用
3 芥菜杂种优势利用的展望
    3.1 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的创制和利用
    3.2 扩大芥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3.3 通过远缘杂交创制芥菜新种质
    3.4 芥菜类蔬菜的品种改良

(6)新型甘蓝型油菜CMS选育及分子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基因组DNA的提取
    1.3 PCR扩增
2 结果与分析
    2.1 榨菜胞质甘蓝型油菜CMS的选育
    2.2 榨菜胞质甘蓝型油菜CMS花器官特征
    2.3 榨菜胞质甘蓝型油菜CMS基因组DNA提取及特异引物PCR扩增
    2.4 扩增产物的序列测定与分析
3 讨论

(7)榨菜胞质甘蓝型油菜CMS改良及三系配套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1.2 不育系改良方法
    1.3 恢复系改良
    1.4 榨菜胞质CMS杂交配组
2 结果与分析
    2.1 榨菜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改良
        2.1.1 榨菜胞质改良不育系“758 A”的选育
        2.1.2 “758 A”的不育性及花器特征
        2.1.3 “758 A”的植株性状
    2.2 恢复系的选育
        2.2.1 “93-12 A”及“758 A”的恢保关系鉴定
        2.2.2 “93-12 A”及“758 A”的恢复系选育
    2.3 榨菜胞质甘蓝型油菜CMS杂交配组
3 讨 论

(8)甘蓝CMS451不育系的选育和利用及其不育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甘蓝的杂种优势
    1.2 甘蓝杂种优势利用途径
        1.2.1 自交不亲和系利用
        1.2.2 雄性不育系利用
        1.2.3 化学杀雄利用
    1.3 十字花科作物雄性不育研究进展
        1.3.1 十字花科作物雄性不育的来源
        1.3.2 甘蓝类蔬菜雄性不育的遗传类型
        1.3.3 十字花科作物雄性不育细胞学研究
        1.3.4 十字花科作物雄性不育生理生化研究
        1.3.5 十字花科作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理研究
        1.3.6 十字花科作物分子标记研究
    1.4 十字花科作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利用
        1.4.1 Ogu CMS的利用
        1.4.2 Pol CMS利用
        1.4.3 陕2A CMS利用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甘蓝CMS451不育系的选育及形态比较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CMS451不育系选育过程
        2.2.2 甘蓝不育系CMS451植物学特征
        2.2.3 甘蓝不育系CMS451的不育性遗传特点
        2.2.4 甘蓝不育系CMS451的花器官发育
        2.2.5 甘蓝不育系CMS451的花蕾发育
    2.3 讨论
第三章 甘蓝CMS451不育系利用研究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育系与保持系配合力比较
        3.2.2 利用CMS451和自交不亲和系繁育秦甘70品种比较
        3.2.3 甘蓝雄性不育系制种技术研究
第四章 甘蓝CMS451不育系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形态学研究
    4.1 材料和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甘蓝保持系YP03-6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形态学特征
        4.2.2 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CMS451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形态学特征
        4.2.3 不育系CMS158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形态学特征
    4.3 讨论
        4.3.1 2个甘蓝雄性不育系花药败育的细胞学特征比较
        4.3.2 2个甘蓝雄性不育系花药败育的时期与方式
        4.3.3 雄性不育与绒毡层的关系
第五章 甘蓝胞质雄性不育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关系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甘蓝花蕾不同发育时期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5.2.2 甘蓝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花蕾中内源激素平衡比较
    5.3 讨论
第六章 甘蓝胞质雄性不育游离氨基酸含量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
        6.1.2 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CMS451与保持系YP03-6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
        6.2.2 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CMS451与保持系YP03-6花蕾游离氨基酸含量
        6.2.3 叶片与花蕾游离氨基酸含量比较
    6.3 讨论
第七章 甘蓝CMS451不育系花蕾的活性氧动态变化研究
    7.1 材料和方法
        7.1.1 材料
        7.1.2 方法
    7.2 结果与分析
        7.2.1 不育系与保持系花蕾中O_2~-产生速率、H_2O_2和MDA含量的变化
        7.2.2 不育系与保持系花蕾中POD、SOD和CAT酶活性变化
    7.3 讨论
        7.3.1 甘蓝细胞胞质雄性不育和活性氧代谢的关系
        7.3.2 甘蓝细胞质雄性不育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关系
第八章 甘蓝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8.1 材料和方法
        8.1.1 材料
        8.1.2 试验方法
    8.2 结果与分析
        8.2.1 甘蓝叶片mtDNA检测
        8.2.2 不育相关片段扩增
        8.2.3 阳性克隆的酶切鉴定
        8.2.4 序列测定和结构分析
    8.3 讨论
第九章 总结
    9.1 甘蓝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451形态学研究
    9.2 甘蓝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451利用研究
    9.3 甘蓝细胞质雄性不育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学形态研究
    9.4 甘蓝细胞质雄性不育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关系
    9.5 甘蓝胞质雄性不育游离氨基酸含量研究
    9.6 甘蓝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花蕾的活性氧动态变化
    9.7 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茎瘤芥育种与栽培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起源与种质资源
2 育种研究
    2.1 产量构成因素研究
    2.2 杂种优势的利用
    2.3 组织培养
    2.4 抗病性研究
    2.5 花药培养
    2.6 转基因育种
3 良种繁育
4 栽培技术研究
5 展望

(10)茎芥菜胞质四倍体不结球白菜雄性不育新种质生物学及杂种优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细胞学的研究
        1.1 雄性败育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1.1.1 Ogura CMS(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
        1.1.2 Pol CMS(PolimaCMS,波里马细胞质不育)
        1.1.3 NaP CMS(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
        1.1.4 Diplotaxis Nmuralis CMS(墙生二行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
        1.1.5 Nig CMS(黑芥细胞质雄性不育)
        1.1.6 Jun CMS(芥菜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
        1.2 雄性败育的主要时期及特点
        1.3 败育方式及特点
        1.4 雄蕊组织与雄性不育的关系
    2 雄性不育的生理生化研究
        2.1 同工酶
        2.1.1 细胞色素氧化酶
        2.1.2 过氧化物酶(POD)
        2.1.3 酯酶(EST)
        2.1.4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2.2 物质代谢
        2.2.1 蛋白质和氨基酸
        2.2.2 能量物质—ATP
    3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4 雄性不育的应用
        4.1 雄性不育系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
        4.2 雄性不育系在制种中的应用
        4.3 雄性不育系在作物群体改良中的应用
        4.4 理论研究
    5 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6 本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第一章 茎芥菜胞质四倍体白菜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解剖结构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研究方法
        1.2.1 叶片及气孔器结构
        1.2.2 花药发育细胞学观察
        2 结果与分析
        2.1 4x MtCMS及其保持系叶片及气孔结构
        2.2 4x MtCMS雄蕊类型及解剖结构
        2.3 4x MtCMS花药发育的细胞学观察
        2.4 4x MtCMS盾状花药发育的细胞学观察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茎芥菜胞质四倍体不结球白菜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生理生化特比较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1.2.2 同工酶电泳及染色
        2 结果与分析
        2.1 4x MtCMS和保持系花蕾、花及蔓叶中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比较分析
        2.2 4x MtCMS和保持系花蕾、花及(?)叶中SOD、POD、CAT和MDA含量分析
        2.3 4x MtCMS和保持系同工酶分析
        2.3.1 过氧化物酶(POD)
        2.3.2 酯酶(EST)
        2.3.3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3 讨论
        3.1 营养物质含量变化与雄性不育
        3.2 酶活性及MDA含量变化与雄性不育
        3.3 同工酶谱带与雄性不育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茎芥菜胞质四倍体不结球白菜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光合特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1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测定
        1.2.2 光合作用日变化
        1.2.3 净光合速率(Pn)的光强响应曲线
        1.2.4 净光合速率(Pn)的CO2响应曲线
        2 结果与分析
        2.1 4x MtCMS及保持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比较
        2.2 4x MtCMS其保持系叶片的Pn、Gs、Ci、WUE的日变化
        2.3 4x MtCMS及其保持系叶片净光和速率的光相应曲线
        2.4 4x MtCMS及保持系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对光强的响应曲线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茎芥菜胞质四倍体不结球白菜雄性不育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配合力方差分析
        2.2 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茎芥菜胞质四倍体不结球白菜雄性不育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4x MtCMS及其保持系分枝习性和结实性测定
        1.2.2 亲本及杂交后代农艺性状测定
        1.2.3 亲本及杂交后代营养品质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4x MtCMS及其保持系结实性差异
        2.2 4x MtCMS及杂种后代的杂种优势研究
        2.2.1 产量杂种优势分析
        2.2.2 主要农艺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2.2.3 主要品质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四、榨菜胞质雄性不育系选育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亚麻酸萝卜胞质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712的选育[J]. 陈俊锟,曾章丽,高志宏,余顺波,戴祥来,陈大伦. 贵州农业科学, 2021(07)
  • [2]茎瘤芥特晚熟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鉴定[J]. 莫言玲,刘义华,曾静,陈静静,张友燕,李昌满. 南方农业学报, 2020(07)
  • [3]不同来源CMS应用于花椰菜杂种优势的研究[D]. 朱世杨. 福建农林大学, 2019(04)
  • [4]芥菜胞质雄性不育系结荚性状的筛选鉴定与研究利用[D]. 徐玉颖.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2)
  • [5]芥菜类蔬菜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万正杰,李海渤,姚培杰,刘旭佳,徐玉颖,傅廷栋,邹瑞昌,徐跃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8(01)
  • [6]新型甘蓝型油菜CMS选育及分子鉴定[J]. 姚祥坦,张芳,王润屹,徐素琴,董衡,黄鹂.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4(03)
  • [7]榨菜胞质甘蓝型油菜CMS改良及三系配套初步研究[J]. 姚祥坦,徐素琴,王润屹,王晖. 种子, 2013(05)
  • [8]甘蓝CMS451不育系的选育和利用及其不育机理研究[D]. 许忠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05)
  • [9]茎瘤芥育种与栽培研究进展[J]. 管锋,杨连勇,姜守全,王莉. 长江蔬菜, 2009(22)
  • [10]茎芥菜胞质四倍体不结球白菜雄性不育新种质生物学及杂种优势研究[D]. 孔艳娥. 南京农业大学, 2009(S1)

标签:;  ;  ;  ;  

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选育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