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议意见规范化初探

审议意见规范化初探

一、审议意见规范化问题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沈倩雯[1](2018)在《中国省级人大专题询问的监督功能探究(2010-2017)》文中研究说明专题询问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询问权,监督“一府两院”的一种探索性的制度安排。从201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一次专题询问以来,专题询问迅速在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延展。2015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改进完善专题询问工作的若千意见》的出台标着专题询问在制度化与常态化道路上又进了一步。本文将以2010-2017年全国31个省级权力机关举行的265次专题询问为研究对象。根据各省市区人大及全国人大官网、学术研究文章以及各类媒体报道,尽可能全面地整理2010-2017年中国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展的各类专题询问的基本资料。在分析各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专题询问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梳理专题询问与“听取与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执法检查”、“审计监督”相结合时三种监督类别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探索地方权力机关在实践专题询问中的良苦用心。同时比较专题询问与三种法定监督方式所结合的监督实效,思考影响专题询问常态化运行的因素,并试图从制度化程度、监督主体与监督对象的思维惯性及信息透明程度三方面解剖原因。最后从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和中国政策惯例两方面分析顶层制度设计对进一步完善专题询问的重要性。具体而言,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明了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方法及思路,并在厘清核心关键词的基础上梳理国内外关于专题询问的相关研究,同时参照弗朗西斯·福山的国家-法治-责任制模型作为全文的理论分析框架。第一章是对全国31个省级权力机关在2010-2017年举行的265次专题询问统计资料的整理。截止到2014年,专题询问已经在全国各省级人大常委会实现了全覆盖,但各省举行首次专题询问的时间及每年召开的次数并不相同。目前专题询问议题主要涉及民生工程、财政预决算、法律实施情况及政府深化改革,其中关于民生工程的次数最多,财政预决算次之,政府深化改革最少。根据牵涉领域的不同专题询问主要与“听取与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执法检查”、“审计监督”三种法定监督方式结合,形成了一种依附式的专题询问。第二章分别选取了与“听取与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执法检查”、“审计监督”结合而开展的专题询问各一实例作案例研究,剥离出三种不同监督类别下共有的运行程序及监督实效的差异,为专题询问实现常态化提供实践经验的总结。第三章则聚焦于专题询问的现存缺憾及原因分析。专题询问在具体操作上的问题主要是监督力度在“一府两院”上的失衡,灵活机制的缺乏,议题选择的自主性偏低,询问过程的互动少,事后督办反馈机制缺少约束力等几方面,而专题询问的制度化程度偏低、监督主体与监督对象思维惯性的难以打破及督办反馈程序信息透明度不高是主要原因。最后一章主要是基于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及中国政策惯例两方面的原因得出顶层制度设计规范是进一步完善专题询问的路径所在。本文的研究结论是:人大专题询问经过8年的实践已经基本确定了一套相对稳定的运行程序,但离常态化尚有距离。人大常委会年度监督计划对专题询问的安排作为启动程序,听取与审议“一府两院”相关工作报告为前置程序,实际运行以互动性问答为主,并形成审议意见作为后置程序进行督办。虽然出色的监督实效证明了专题询问常态化运行的可能性,但最终实现常态化仍须尽快从顶层制度设计上规范具体的操作性议事规则。

朱必权[2](1997)在《审议意见规范化问题初探》文中指出审议意见规范化,是人大制度建设法制化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完善人大的监督机制,提高监督实效;有利于推进[一府两院]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审议意见的主要途径与作法是:有关法律法规对审议意见作出明确的规定;规范审议意见的形成程序;规范审议意见的内容和形式;建立和完善审议意见的督办机制。

张圆[3](2019)在《内蒙古人大监督职能履行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权是宪法赋予人大常委会的重要权力,是“人民主权论”的重要制度设计,在我国的法律监督体系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具有最高层次、权威和法律效力的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对行政机关提升公共管理效率和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从而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内蒙古人大常委会不断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提高监督实效,强化对法律实施的监督,强化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制约,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创新监督方式,提升监督实效,取得显着成绩。但在履行监督职能过程还存在不会监督、不敢监督、监督不够精准有效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人大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单列专章强调,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保证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保证各级国家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决定》的出台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新时代与时俱进完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为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权力的充分发挥提供了支持和保证。为进一步加强对人大监督职能的研究,本文以内蒙古人大为例,通过规范性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内蒙古人大监督工作现状,指出了内蒙古人大在监督内容、过程、以及效果在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监督制度不够完善、工作体制机制不健全、方法手段不科学、队伍建设不适应工作需要等制约因素,探索提出了增强地方人大监督实效的路径,比如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监督方式、加强人大队伍建设等,以期对改进监督方式,完善监督内容,提升监督实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邹庆键,曾文生,温一鹤[4](2014)在《人大满意度测评的若干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来,全国许多地方人大常委会在行权履职过程中,满意度测评日趋活跃红火,成为增强人大监督刚性和实效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据初步统计,目前省级人大常委会已开展满意度测评工作的有宁夏、安徽、浙江、江西、四川等13个省(市、区),地(市)和市(县、区)一级的更是时有所闻。就福建省来说,省人大常委会2014年5月22日首次对全省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满意度测评。此前福州、三明、泉州、莆田市和晋江、武平、同安等县

邹添[5](2020)在《县级人大监督实效性问题研究 ——以W县为例》文中提出改革开放40年来,县级人大监督在党的领导下,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程加快推进,监督能力、监督效果得到大幅提升。但监督偏软、偏松的问题也同时成为制约县级人大监督作用发挥的重要一环。本文从落实党的决策部署、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维护宪法法律实施的三个县级人大监督角色定位着手,以W县为例,重点对议题确定、方式选择、人员组成、监督过程、结果运用及跟踪等W县人大2011-2019年监督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运用地方人大监督力度指数对9年间的W县人大监督力度进行纵向对比研究,概括出W县人大监督实效性总体趋势递增、重点领域监督实效突出、创新对监督实效促进明显等三大显着特点。重点通过运用文本结构研究的方法对W县人大9年间的国民经济计划和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调查报告的篇幅结构、问题建议重复率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和对比分析,发现了选题不够科学、调查不够有效、调研报告不够深入、会议审议质量不够理想、重点问题跟踪不够长效的突出问题,并进一步深入分析了监督动力、内外压力和监督机制不足是制约W县人大常委会监督实效性的关键所在。最后从加强对人大党内监督、内部管理、鼓励程序创新、社会约束四个方面提出了增强县级人大监督实效性的对策。

陈金玉[6](2012)在《人大“审议意见”刍议》文中研究说明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是各级人大常委会常用的主要监督形式。随着《监督法》和《河北省实施〈监督法〉办法》的实施,听取报告、执法检查→提出审议意见→"一府两院"研究处理→报告处理情况→向社会公布,逐渐形成了一个工作闭合路径。审议意见越来越多的使用,已成为人大常委会综合运用监督形式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一府两院"做好整改工作的主要依据。重视理性思考,探析法定含义,正确运用和规范"一府两院"研究处理审议意见,对于不断提高监督质量,增强整改效果,显得十分必要。

宋建勋,洪开开,贺伟军,陈波[7](2020)在《提高常委会会议审议质量的思路与对策》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各级人大常委会围绕提高审议质量,从会前、会中、会后三个环节入手,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严把审议关口、强化跟踪督办,为提升人大立法、监督水平,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应看到,当前审议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比如,审议发言"含金量"不高。一些组成人员会前调研不充分,情况掌握不透,审议时凭主观经验泛泛而谈,成绩讲得多、直面问题少,宏观表述多、具体意见少,文字性修改意见多、实质性修改意见少。又如审议意见针对性操作性不强,不少审议意见比较笼统原则,"高大上""大而全",缺乏具体明确的整改目标。还有就是跟踪督办"文来文往"效果欠佳,有的审议时"大张旗鼓"、审议后"偃旗息鼓",甚至简单应付,避重就轻。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常委会组成人员会前调研不够、情况掌握不够深透的原因,也与约束机制缺乏、公开渠道不畅、制度规定滞后等因素密切相关。

王昆[8](2019)在《W市K区人大监督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县级人大作为设立常委会的最基层人大,依法改进和加强监督工作,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断完善提供了丰富的基层实践和旺盛的活力源泉。当前,国家改革进入深水期,正处在全面加强依法治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进行时,人大监督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了人民权利和国家各项权力依法正当行使。民主法制建设的根在基层,新形势新任务对县级人大监督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作为监督主体的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依法行使监督权过程中却面临许多问题瓶颈,分析其成因并研究如何加以破解,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指导作用。本论文基于作者对人大监督工作的历史研究和在W市K区人大工作的实践探索,以W市K区人大监督问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走访、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式,分析了W市K区人大监督工作的成效和存在问题的原因,对影响县级人大监督工作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K区人大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彰显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和在基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的独特优势。然而,K区人大监督权的行使在监督工作制度、监督主体、监督环境等方面存在着瓶颈障碍问题。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探索一条扭转K区人大监督中存在的被动现象,强化人大监督职能、提高人大监督质效的新途径,对县级人大监督理论完善和监督工作探索实践提供参考。

段鸿斌[9](2019)在《监察委员会专项工作报告监督程序之构建》文中提出监察权性质和监察委的工作特性决定其专项工作报告的监督程序,不宜完全适用"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的监督程序。监察委专项工作报告程序构建的法理基础在于,权力监督无禁区、防止监督者"灯下黑"与权力运行程序法定化。应完善监察委专项工作报告监督程序,保障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法定程序听取和审议本级监察委专项工作报告。

孟繁华[10](2019)在《论我国人大执法检查制度的完善》文中研究表明人大执法检查制度是人大对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的制度,是地方人大以及全国人大在探索人大监督权行使方式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制度。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断发展,尤其是随着2006年《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的颁布,执法检查制度被法律正式认可并固定下来,执法检查不仅是人大行使监督权的一种方式,也是人大的一项法定权力。人大执法检查制度在过去三十年的发展和探索中一直在变革和完善,随着新时代依法行政、司法改革、监察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行,原有的执法检查制度需要不断完善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本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人大执法检查制度概述,分别从人大执法检查制度的概念、法律效力、作用、发展历程和检查程序五个方面概括性介绍我国人大执法检查制度。其中着重论述人大监督权的相关理论,进而为论述作为人大监督权行使方式的人大执法检查的概念和法律效力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后文论述人大对司法机关和监察委进行执法检查的合理性提供理论依据。第二部分为不同类型国家机关执法的特征及人大在对不同类型国家机关的执法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要明确的是,虽然人大执法检查是按照法律来进行检查的,但是不同的法律其执行机关是不同的,人大执法检查会因检查的法律不同而面对不同类型的国家机关,而不同类型的国家机关因工作机制不同其执法也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人大应当根据不同类型国家机关执法的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执法检查措施。本章将国家机关按照职能划分为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监察委,并分别对上述不同类型国家机关执法的特征以及人大对上述国家机关执法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一是分析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执法具有基础性和广泛性特征,人大在对行政机关的执法检查存在检查主体人数不足、检查选题缺乏具体规范、检查方式缺乏科学性、检查效力有限的问题。二是分析司法机关,首先指出《监督法》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人大有权对司法机关进行执法检查,然后分析司法机关执法具有独立性特征,独立不仅表现在对外独立办案,内部办案人员也是相互独立的,还厘清了人大执法检查与检察监督的关系。指出了人大对司法机关执法检查存在检查频率低、检查很少涉及司法工作主要内容、检查方式单一、基本没有检查效果的问题。并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剖析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大为了避免陷入个案监督的争议,不对具体案件进行检查,但是司法机关的主要工作恰恰就是审理具体案件,不涉及具体案件就会使人大对司法机关的执法检查变得流于形式。三是分析监察委,指出了监察委执法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保密性特征,阐述了人大应当对监察委进行执法检查的合理性依据和合法性依据。第三部分根据第二部分提出的不同类型国家机关执法的特征以及人大对不同国家机关执法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从主体、客体、检查方式、效力保障四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对行政、司法机关执法检查的完善措施以及探讨对监察委进行执法检查的可能措施。对行政机关完善措施参考了河北“三项联动”执法检查的创新探索并结合了笔者参加行政机关验收检查工作的实践经验,主要从扩大检查的参与度与增强检查的科学性方面提出人大对行政机关执法检查的完善措施。对司法机关的执法检查的完善措施力求避免个案监督的同时又不让人大对司法机关的执法检查流于形式,提出了在不影响司法机关独立性的前提下对具体案件的执法检查措施,通过对具体案件的检查来发现司法机关在司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合理的程序予以纠正,以维护司法公正。还探讨了人大对监察委进行执法检查的可能措施,根据监察委党政一体和执法保密性的特点,提出了人大在对监察委进行执法检查的时候可以采取联合党委共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和党内法规相衔接的措施,为学者研究如何对监察委进行有效监督指出了一条可能的路径。

二、审议意见规范化问题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审议意见规范化问题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省级人大专题询问的监督功能探究(2010-201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选题意义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 询问与质询
        (二) 询问与专题询问
    三、本文的理论框架——国家、法治与负责制理论
    四、研究综述
        (一) 国内的相关研究
        (二) 国外的相关研究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省级人大专题询问的概况(2010-2017年)
    一、各省举行专题询问的数量与区域覆盖
        (一) 各省举行专题询问的数量
        (二) 专题询问在各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展的具体情况
    二、各专题询问的议题选择与监督类别
        (一) 专题询问议题选择
        (二) 专题询问与其他法定监督方式的结合情况
第二章 省级人大专题询问的类别及监督实效
    一、案例分析:人大专题询问与其他法定监督方式的结合
        (一) 与“听取与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相结合的监督类别
        (二) 与“执法检查”相结合的监督类别
        (三) 与“审计监督”相结合的监督类别
    二、三种类别的专题询问的运行程序及监督实效
        (一) 三种类别在具体议事规则上的相同点
        (二) 三种类别监督实效的差异
第三章 专题询问存在的不足及成因
    一、不足
        (一) 监督力度在“一府两院”上的失衡
        (二) 灵活机制的缺乏
        (三) 议题选择的自主性偏低
        (四) 询问环节的互动少
        (五) 督办反馈机制缺少约束力
    二、原因
        (一) 专题询问的制度化程度偏低
        (二) 监督主体与监督对象的惯性思维
        (三) 在督办反馈程序中信息透明度不高
第四章 进一步完善人大专题询问的思考
    一、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的考量
    二、政策惯例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2010-2017年各省人大及其常委会专题询问基本资料表

(3)内蒙古人大监督职能履行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创新和不足之处
        1.创新之处
        2.存在的不足
一、人大监督的理论分析
    (一)人大监督的基本理论
        1.权力制约理论
        2.“有限政府”理论
        3.马克思主义民主监督理论
    (二)人大监督的基本概念
        1.人大监督的内涵
        2.人大监督的职能
        3.人大监督的方式
二、内蒙古人大监督职能履行现状分析
    (一)内蒙古人大履行监督职能的成效
        1.监督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2.监督内容更加突出
        3.监督机制更加优化
        4.监督实效进一步提升
    (二)内蒙古人大履行监督职能存在的问题
        1.监督方式较为单一
        2.监督程序不够完善
        3.监督效果不明显
三、内蒙古人大监督职能有效发挥的制约因素
    (一)监督制度因素
        1.人大监督顶层设计不够完善
        2.法律责任制度尚未明确
    (二)体制机制因素
        1.调查研究不够深入
        2.职责定位存在交叉
        3.缺乏强有力的推动落实和评价机制
    (三)方法手段不科学
        1.柔性监督多,刚性监督少
        2.综合性监督手段运用少
    (四)人员队伍因素
        1.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2.人大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四、内蒙古人大履行监督职能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监督制度建设
        1.完善监督法律体系
        2.探索建立人大监督评价制度
        3.建立人大监督公开制度
        4.健全任后监督制度
    (二)不断完善人大监督工作体制机制
        1.做好做实调查研究
        2.探索建立人大协同机制
    (三)积极探索人大监督新方式新途径
        1.审议意见清单化
        2.用大数据打造数字化人大监督
        3.建立健全群众参与监督的平台
        4.积极为执法检查引入第三方评估
    (四)进一步加强人大队伍建设
        1.着力提高人大代表素质
        2.不断优化组成人员结构
        3.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
        4.不断推进人大智库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4)人大满意度测评的若干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满意度测评的特征分析
二、满意度测评的效用分析
三、满意度测评的对策分析

(5)县级人大监督实效性问题研究 ——以W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选题的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比较研究法
        1.4.3 访谈法
        1.4.4 个案分析法
    1.5 论文可能的创新
第2章 县级人大监督相关理论阐述
    2.1 县级人大监督的角色定位
        2.1.1 落实党的决策部署
        2.1.2 代表人民行使权力
        2.1.3 维护宪法法律实施
        2.1.4 多元角色互相统一
    2.2 县级人大监督实效的内容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
        2.3.2 责任政府理论
第3章 W县人大监督实效性的实践探索
    3.1 W县人大监督工作开展情况
        3.1.1 监督议题的确定
        3.1.2 监督方式的选择
        3.1.3 监督人员的组成
        3.1.4 监督过程
        3.1.5 监督结果的运用及其后续跟踪
    3.2 W县人大监督实效性特点
        3.2.1 监督实效性总体趋势递增
        3.2.2 重点领域的监督实效突出
        3.2.3 创新对监督实效促进明显
第4章 W县人大监督实效性的问题和原因
    4.1 W县人大监督实效性存在问题
        4.1.1 选题征求意见不够科学
        4.1.2 调查检查方式不够有效
        4.1.3 调研报告内容不够深入
        4.1.4 会议审议质量不够理想
        4.1.5 重点问题跟踪不够长效
    4.2 制约人大监督实效性的原因分析
        4.2.1 监督动力不足
        4.2.2 内外压力不足
        4.2.3 监督机制不足
第5章 县级人大监督实效性增强的对策
    5.1 加强对人大的党内监督
    5.2 加强人大内部管理
        5.2.1 加强代表、委员履职管理
        5.2.2 强化人大能力建设
        5.2.3 善于借用专业力量
    5.3 鼓励人大监督程序创新
        5.3.1 上级人大的支持、指导和示范
        5.3.2 加强同级人大工作交流
        5.3.3 持续主动创新及其制度化
    5.4 强化人大监督的社会约束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人大“审议意见”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审议意见的法定含义及法律效力
二、认真归纳、整理审议意见
三、做好审议意见的交办和跟踪问效
四、认真研究处理审议意见
    (一) 明确承办, 落实责任
    (二) 认真办理, 注重效果
    (三) 按时反馈, 写好报告
五、值得重视和研究的几个问题
    (一) 强化宪法观念, 进一步增强接受监督的自觉性
    (二) 坚持内外结合, 努力增强整改实际效果
    (三) 坚持协调统一, 进一步扩大影响光大形象

(7)提高常委会会议审议质量的思路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完善会前调研机制,做深做透调研视察,着力做到情况明、底子清、问题准
    1. 推动调研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2. 探索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开展精准分析。
    3. 发挥第三方评估论证作用。
二、完善审议工作机制,改进组织方式和程序,着力提升审议发言的针对性、精准性、实效性
    1. 把一般审议与重点发言结合起来。
    2. 把编发简报与填写审议意见卡结合起来。
    3. 把听取专项报告与观看多媒体演示结合起来。
    4. 把审议发言与询问辩论结合起来。
    5. 把重视代表意见与约束列席人员结合起来。
三、完善会议公开机制,接受代表和社会监督,着力增强组成人员履职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
    1. 探索直播或录播审议情况。
    2. 逐步公开委员审议发言。
    3. 深化公民旁听与代表列席制度。
    4. 分析评估委员发言“效度”。
四、完善反馈处理机制,推进审议意见“清单化”,着力提高跟踪整改的执行率、落实率、满意率
    1. 推行“清单式”“项目化”审议意见。
    2. 建立重要审议意见“交办会”制度。
    3. 对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对账销号”。
五、完善审议规范化机制,健全各项要素保障,着力推进会议审议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
    1. 畅通沟通对接机制。
    2. 健全约束监督机制。
    3. 完善审议制度设计。

(8)W市K区人大监督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县级人大监督职能理论阐述
    2.1 核心概念
        2.1.1 人大监督权
        2.1.2 人大监督主体
        2.1.3 人大监督对象
        2.1.4 人大监督内容
    2.2 县级人大监督的原则及实现形式
        2.2.1 县级人大监督的原则
        2.2.2 县级人大监督权实现形式
    2.3 理论基础
        2.3.1 代议制、议行合一及民主集中制理论
        2.3.2 权力制约理论
        2.3.3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W市K区人大监督现状分析
    3.1 W市 K区人大基本情况
        3.1.1 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构成情况
        3.1.2 常委会机关构成情况
    3.2 监督工作现状
        3.2.1 加强监督制度建设
        3.2.2 监督党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实
        3.2.3 监督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
        3.2.4 监督推动依法治区
    3.3 考察学习外地人大监督工作
        3.3.1 加强财政预算决算监督
        3.3.2 监督推动城市社区活力发展
        3.3.3 提升人大代表参与监督的积极性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W市K区人大监督问题分析
    4.1 W市 K区人大监督工作的制度保障缺失
        4.1.1 相关法律对监督概念定义不明确
        4.1.2 监督主体依法履职缺乏绩效考核机制
        4.1.3 代表履职缺乏相应保障
        4.1.4 缺乏惩戒和约束机制
    4.2 监督主体自身问题
        4.2.1 监督主体人员结构不合理
        4.2.2 监督主体履职动力不足
        4.2.3 监督形式单一
        4.2.4 人代会、常委会重程序轻实质
    4.3 开展监督的环境问题
        4.3.1 体制内部监督环境
        4.3.2 社会公众对人大监督工作关注度低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W市K区人大监督问题解决对策
    5.1 强化人大监督的制度保障
        5.1.1 完善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工作制度
        5.1.2 落实人大代表履职保障
        5.1.3 完善监督工作激励和约束机制
    5.2 创新监督方式提升履职能力
        5.2.1 科学公开选取监督议题
        5.2.2 提高常委会会议质量
        5.2.3 探索刚性监督手段的常态化运用
        5.2.4 严格代表建议办理验收
    5.3 营造人大行使监督权的良好氛围
        5.3.1 把党的领导贯穿人大监督全过程
        5.3.2 人大监督与支持“一府一委两院”依法行权相结合
        5.3.3 推进监督过程向社会公开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9)监察委员会专项工作报告监督程序之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一、监察委专项工作报告程序不宜完全适用监督法的现行程序规范
    (一) 监察权性质和监察工作特性决定其专项工作报告程序的特殊性
    (二) 监督法关于专项工作报告的程序规定只适用于“一府两院”
    (三) 地方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监察委专项工作报告的程序亟待规范
二、监察委专项工作报告程序构建的法理基础
    (一) 权力监督无禁区
    (二) 防止监督者“灯下黑”
    (三) 权力监督程序法定化
三、监察委专项工作报告程序的实体性规范要求
    (一) 专项工作报告规范条款的解释
        1. 文义解释
        2. 目的解释
        3. 体系解释
    (二) 专项工作报告围绕监察工作存在的“重大问题”
    (三) 消减监督机关与报告机关交叉监督的掣肘
四、听取和审议监察委专项工作报告程序之设定
    (一) 报告议题的选取
        1. 选取的途径
        2. 监督机关确定议题前应征求报告机关意见
        3. 监察委主动选取议题须向本级党委和上一级监察委汇报
    (二) 听取和审议报告的工作流程
        1. 收集专项监察工作的意见
        2. 专项工作报告稿送本级党委、纪委和监督机关征求意见
        3. 监察委负责人作专项工作报告
    (三) 审议意见的处理与反馈
        1. 审议意见汇总后送监察委研究处理
        2. 监察委将处理建议向本级党委和纪委先行报告
        3. 必要时监督机关可作出决议
    (四) 与询问、质询和执法检查的衔接机制
        1. 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时开展专题询问
        2. 必要时对专项工作报告中有关问题开展质询
        3. 通过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为开展执法检查打下基础
    (五) 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情况向社会公开
五、结语

(10)论我国人大执法检查制度的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人大执法检查制度概述
    (一) 人大执法检查的概念
        1. 依据
        2. 主体
        3. 客体
        4. 效果
    (二) 人大执法检查的法律效力
        1. 权力性
        2. 程序性
        3. 强制性
    (三) 人大执法检查的作用
        1. 保障法律法规实施
        2. 完善法律法规
        3. 普法教育宣传
    (四) 人大执法检查制度的发展历程
        1. 起步探索阶段
        2. 规范化阶段
        3. 法制化阶段
    (五) 人大执法检查的程序
        1. 制定计划
        2. 组建检查组
        3. 实施检查
        4. 提交检查报告
        5. 形成审议意见并落实
二、不同类型国家机关执法的特征及人大执法检查问题分析
    (一) 行政机关
        1. 行政机关执法的特征
        2. 人大对行政机关执法检查中存在的问题
    (二) 司法机关
        1. 司法机关执法的特征
        2. 人大对司法机关执法检查中存在的问题
    (三) 监察委
        1. 监察委执法的特征
        2. 人大没有对监察委进行执法检查
三、人大执法检查制度的完善措施
    (一) 对行政机关执法检查的完善措施
        1. 实行多级联动检查
        2. 利用大数据统计结果来确定选题
        3. 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检查
        4. 增加整改效果的评价程序
    (二) 对司法机关执法检查的完善措施
        1. 吸纳更多的人大代表参与执法检查
        2. 针对已经审结的案件进行执法检查
        3. 检查组对案件进行集体评议
        4. 做好审议意见与审判监督程序的衔接
    (三) 探索对监察委的执法检查措施
        1. 联合同级党委共同进行执法检查
        2. 主要进行程序性审查
        3. 检查中注意听取多方意见
        4. 设置审议意见与党内法规的衔接程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审议意见规范化问题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省级人大专题询问的监督功能探究(2010-2017)[D]. 沈倩雯. 南京大学, 2018(02)
  • [2]审议意见规范化问题初探[J]. 朱必权. 楚天主人, 1997(S1)
  • [3]内蒙古人大监督职能履行问题研究[D]. 张圆. 内蒙古大学, 2019(05)
  • [4]人大满意度测评的若干分析[J]. 邹庆键,曾文生,温一鹤. 人大研究, 2014(10)
  • [5]县级人大监督实效性问题研究 ——以W县为例[D]. 邹添. 南昌大学, 2020(01)
  • [6]人大“审议意见”刍议[J]. 陈金玉. 河北法学, 2012(06)
  • [7]提高常委会会议审议质量的思路与对策[J]. 宋建勋,洪开开,贺伟军,陈波. 人大研究, 2020(01)
  • [8]W市K区人大监督问题研究[D]. 王昆. 燕山大学, 2019(06)
  • [9]监察委员会专项工作报告监督程序之构建[J]. 段鸿斌. 人大研究, 2019(02)
  • [10]论我国人大执法检查制度的完善[D]. 孟繁华. 华中师范大学, 2019(12)

标签:;  ;  ;  ;  ;  

审议意见规范化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