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低合金钢及其焊材

普通低合金钢及其焊材

一、普通低合金钢及其焊接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黎兴文[1](2013)在《电力工程Q460低合金高强度钢焊接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电力建设的发展,远距离电力输送形成高电压、多回路、多分裂、大容量的趋势,电力钢结构所承受的外部负荷越来越大,为了降低成本,推广应用更高强度级别的钢材是主要的技术发展趋势。本文结合广东地区某一即将建设的采用Q460钢的500kV输电线路钢管杆,对用于此工程的Q460低合金高强度钢的焊接性进行研究。测试了Q460钢母材及其匹配的焊接材料的机械性能、化学成分以及母材的微观组织,掌握钢材焊接性基础数据。结果表明:Q460钢拉伸、弯曲、冲击性能、化学成分均能满足标准规定;热轧状态交货的Q460钢微观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利用冷裂纹、热裂纹评定判据预测Q460钢的焊接冷裂纹、热裂纹敏感性,进行了热影响区最高硬度试验、斜Y型坡口焊接裂纹试验、T型接头焊接裂纹试验。结果表明:Q460钢的焊接冷裂纹、热裂纹倾向不明显,其工艺焊接性良好。采用埋弧焊并使用常规工艺参数对Q460钢进行对接焊接。结果表明:焊接接头的强度高于母材,弯曲、冲击性能满足要求,接头各区域硬度均低于235HV10,焊缝及热影响区均未出现恶化接头性能的组织,其使用焊接性良好。采用不同热输入量的气体保护焊对Q460钢进行对接焊接研究其性能和组织的变化,以获取优化的焊接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热输入从7kJ/cm提高到37kJ/cm时,接头的拉伸、弯曲、冲击性能均满足要求,接头各区域硬度均低于266HV10,焊缝及热影响区均未出现恶化接头性能的组织。因此,采用上述范围热输入量的焊接接头其性能和组织均满足使用要求。

钟利[2](2017)在《F焊接材料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工业化进程开始加速,中国制造业作为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同样非常迅速,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焊接材料市场的蓬勃发展。但是F焊接材料公司近5年在中国高端焊接材料产品需求市场的销售额和市场份额逐年下降。外部市场环境日趋复杂,同时竞争对手的销售策略更加灵活多变,因此研究和制定适合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是F焊接材料公司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F焊接材料公司为研究对象,应用PEST分析法分析中国外部宏观环境对中国焊接材料市场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焊接材料市场的影响;通过波特五力模型详细描述了F焊接材料公司面对的行业态势;基于宏观分析和F焊接材料公司的内部环境情况,使用SWOT法分析F焊接材料公司的机会、风险、优势和劣势。应用营销管理学中的目标市场定位分析明确了F焊接材料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差异化竞争战略,以及目前应进入和重点关注的细分目标市场;采用营销组合理论诊断F焊接材料公司存在的具体营销措施问题,并针对问题为F焊接材料公司制定产品、营销沟通、渠道和价格策略。

陈清阳,赵钰,杨国华,樊志勤[3](2012)在《气体保护焊药芯焊丝在金属结构行业中的应用与探讨》文中指出概述了国内外气体保护焊药芯焊丝的发展情况,介绍了气体保护焊药芯焊丝在金属结构行业的推广应用情况,根据药芯焊丝的焊接试验与生产应用,对国内药芯焊丝在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阐述了国内气体保护焊药芯焊丝的发展趋势。

郭瑞[4](2020)在《核电安全端异种金属焊接接头应力腐蚀开裂裂尖力学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轻水堆焊接接头的应力腐蚀开裂(SCC)是在裂纹尖端局部微观区域材料、力学和水化学环境交互作用下的一种裂纹缓慢扩展形式,它给核电结构长期安全服役带来重大安全隐患。由于安全端异种金属焊接接头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的不均匀性,以及焊接残余应力分布的不均匀性,使得两者交互作用下的SCC裂纹扩展行为的定量预测变得复杂。针对此问题,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研究建立了获取安全端异种金属焊接接头的局部材料力学性能和残余应力的获取方法,以及材料力学性能不均匀场和残余应力场交互作用下安全端接头中SCC裂纹尖端场的分析方法,完成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通过压入实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安全端各组成材料的维氏硬度和力学性能的对应关系,并选取低合金钢SA508焊接接头试样,分别采用宏观拉伸实验和维氏硬度与材料力学性能对应关系两种方法获取材料力学性能,两者对比误差不超过1.5%,表明通过压入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获取焊接接头局部材料力学性能的方法是可行的。利用压入实验获取安全端焊接接头试样焊缝附近区域的维氏硬度分布,并进行了相应的材料力学性能分析,将焊接接头区域模型的材料力学性能分布拟合为一个沿轴向连续变化的材料力学性能分布曲线,并采用预定义场的方法实现了数值模拟实验中异种金属焊接接头材料力学性能不均匀场的连续分布。研制了小型应力保持装置模拟残余应力,通过在载荷保持(残余应力)下进行压入实验,并对比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得到金属试样中残余应力与硬度值和压痕形貌的关系,建立了通过压入实验获取试样表面局部残余应力的方法。通过对比边界力加载法、边界位移加载法、预定义温度场法以及预定义应力场导入法,认为采用预定义应力场导入法能较真实的表征安全端焊接接头残余应力场。建立了含有力学性能不均匀场和残余应力场焊接接头模型,实现了力学性能不均匀场和残余应力场的交互作用,以及两者交互作用对裂纹扩展驱动力的影响。通过在模型中引入二维扩展裂纹和三维静态裂纹,研究得到了力学性能不均匀场和残余应力场交互作用下焊接接头中的裂纹扩展行为。建立了含非均质材料的SS304熔覆层的有限元计算模型,研究了SCC裂纹从SS304熔覆层连续扩展至基材SA508过程中的裂尖场分布。通过在中心焊缝区的焊缝中心和两侧热影响区中引入SCC二维扩展裂纹和三维静态裂纹,得到了力学性能不均匀场和残余应力场交互作用对SCC裂纹尖端力学场的影响。

朱金阳[5](2016)在《含Cr低合金管线钢的焊接性能和耐蚀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应对日益加剧的C02腐蚀问题带来的严峻挑战,一类新型高性价比含Cr低合金钢在近年得以开发,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含Cr低合金钢作为目前经济性与安全性结合最为理想的抗CO2腐蚀管线钢,有望替代传统碳钢成为新一代主流集输管线材料。然而,其焊接性能的不完善和抗C02腐蚀机理的不明确,大大限制了其在油气工业领域的推广和发展。因此,本文针对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焊接接头电偶腐蚀、高温高压C02腐蚀以及抗C02腐蚀机理对低Cr钢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大量焊接实验及焊接接头力学性能测试和对比研究,开发出目前与3Cr管线钢匹配最为理想的焊接材料,并制定了合理的现场焊接工艺。对比商用TGS-2CML和H08Cr3MoMnA焊丝,采用自制AR01自动焊焊丝结合半自动焊焊接工艺得到的焊接接头焊缝区晶粒最为均匀细密,且焊缝区与热影响区过渡更为自然,各项力学性能也均能较好满足挪威船级社制管工艺DNV-OS-F101标准。焊接接头各区域间形成理想的“大阳极(BM)+小阴极(WZ、HAZ)"电偶组合,对管线的服役安全和使用寿命十分有利。其次,利用高温高压C02腐蚀模拟实验和电化学测试,研究了3Cr钢表面腐蚀产物膜生长过程的演变,并建立了其腐蚀产物膜生长模型。该模型指出3Cr钢表面腐蚀产物膜的生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FeOH/CrOH动态吸附阶段、不完整产物膜覆盖阶段、完整产物膜稳定生长阶段。最后,通过高温高压原位电化学及pH监测手段,明确了低Cr钢区别于传统碳钢的阴极反应机制,给出了低Cr钢耐蚀性能评价的一个关键指标——自发半钝化,并进一步提出了低Cr钢完整的自发半钝化机制。低Cr钢中Cr的加入通过对阴极过程和阳极过程的共同影响来诱发基体的自发半钝化,从而大大提高其耐蚀性能。对于阳极过程,基体中Cr的加入使阳极过程附加Cr的系列反应,导致基体表面在腐蚀初期被完整致密的Cr(OH)3膜覆盖,阳极电流密度降低。对于阴极过程,基体中Cr的加入可以通过快速降低基体表面溶液pH来驱动阴极过程由HC03-的还原向H+的还原转变,从而导致混合电位的正移,进入钝化电位区间,发生自发半钝化。另外,本文发现并提出了3Cr钢表面Cr(OH)3膜的形成与苯甲酰胺缓蚀剂吸附行为的竞争机制,认为在苯甲酰胺浓度低于200 mM时,缓蚀剂的存在对3Cr钢表面Cr(OH)3膜的生成基本没有影响,此时Cr(OH)3膜的生成占据主导过程。而当苯甲酰胺浓度达到或超过600 mM时,缓蚀剂则可以快速富集并吸附于基体表面,从而对Cr(OH)3膜的生成起到完全抑制作用,影响基体的钝化行为。在介于200 mM与600 mM之间,缓蚀剂吸附与Cr(OH)3膜的生成共同发生。该竞争机制的提出对工业应用中低Cr钢缓蚀剂的匹配及浓度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李恒[6](2019)在《中部槽机器人MAG焊接工艺与接头组织性能研究》文中认为目前,刮板输送机用中部槽常由耐磨钢和ZG30SiMn通过半自动的CO2焊、MAG焊等方法焊接成形。然而,由于中厚板耐磨钢和ZG30SiMn焊接性较差,且属于异种钢焊接,因此,实际生产中存在生产效率低、质量不稳定等缺点。机器人焊接具有生产效率高、焊接质量稳定等优点,其在中部槽焊接上的应用可较好改善上述问题,是国内外煤矿机械发展的趋势。本文通过对比分析选取了常用耐磨钢(Hardox450、NM450、JFE-EH400和NM400)中部槽母材和焊接材料(GHS-70和SM700),利用人工焊接、机器人焊接、显微组织分析、超声波无损检测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分析了焊接技师和一般焊工焊接工艺控制技术差异,优化了机器人MAG焊接工艺;分析了耐磨钢/ZG30SiMn中部槽机器人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同时评估了机器人代替人工焊接中部槽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预热温度200℃、焊后缓冷、层间温度控制在100℃以上的条件下,Hardox450/ZG30SiMn采用GHS-70焊丝由焊接技师得到的焊接接头抗拉强度大于700MPa,-20℃冲击功大于24J,符合焊接接头性能评估指标要求。焊接技师的焊接质量优于一般焊工,一般焊工焊缝成形中出现气孔、裂纹、焊瘤及未焊透缺陷的几率比较大。比较而言,焊接技师焊接接头分层多、焊工焊接接头分层少、机器人焊接接头分层数介于二者之间;和焊接技师相比,打底焊时,中部槽机器人MAG焊的焊接电流大于前者;填充焊和盖面焊时,中部槽机器人MAG焊的焊接电流小于前者。采用GHS-70焊丝,机器人焊接得到的Hardox450/ZG30SiMn接头达到了等同或高于焊接技师焊接接头质量与性能要求。耐磨钢/ZG30SiMn的焊接热影响区均由淬火区、不完全淬火区与回火区组成。淬火区主要是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不完全淬火区主要是马氏体或贝氏体与铁素体混合组织,回火区主要是铁素体与珠光体混合组织。耐磨钢侧热影响区显微硬度出现明显软化现象,该处显微硬度较低。两种焊丝与四种钢板JFE-EH400/ZG30SiMn、NM400/ZG30SiMn、Hardox450/ZG30SiMn 和 NM450/ZG30SiMn 组成的八种焊接接头各个位置处-20℃冲击功均大于24J,满足了中部槽接头性能评估标准。位置在耐磨钢侧热影响区与焊缝的冲击断口均属于韧性断裂,抗裂性较好;位置在ZG30SiMn侧热影响区的冲击断口属于脆性断裂,抗裂性较差。GHS-70焊丝焊缝区域的-20℃冲击功高于SM700焊丝。综上所述,机器人代替人工焊接中部槽是可行的。

叶永健,陈素文[7](2015)在《耐候钢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回顾了国内外传统耐候钢的发展,总结了近30年来国内外耐候钢的研究成果及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实践,并比较耐候钢与普通结构钢的性能差异,最后指出耐候钢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耐候钢的研究应用方向。

何永强,刘丰芹,何清和,袁志鹏[8](2006)在《机车车体常用金属材料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对机车车体上常用的金属材料的机械、力学及焊接等性能进行分析,阐述了车体结构不同材料间的焊接技术,并指出要从车体的强度、刚度以及车体的经济性和使用寿命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车体材料的选择。

赖召贵[9](2021)在《微区腐蚀电化学高通量表征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文中指出金属材料成分-结构-性能是腐蚀的研究核心,但是常规电化学测试方法和装置难以满足对局部微观尺度上金属材料电化学性能的表征需求。对金属材料微区电化学性能进行高通量表征有助于深入分析金属材料的腐蚀行为,为复杂微电偶腐蚀的数值模拟工作奠定实验基础,进而建立金属微观电化学性能与宏观腐蚀行为之间的联系。为实现对金属材料微观尺度电化学性能的测试,本文结合光刻掩膜和微液池技术成功开发了适用于微区腐蚀电化学高通量表征的测试平台。该平台包括高通量样品阵列库(光刻掩膜制备系统)、自动微量进液装置,高精度电动控制平台,显微镜、电化学测试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相比传统玻璃毛细管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精准且可控的初始反应面积、更低的体系电阻、更低的漏液堵塞风险、更低的缝隙腐蚀发生风险、高溶液体积/反应面积比、适用于低导电率溶液体系,更适合串行扫描式高通量微区腐蚀电化学表征。此外,利用该微区腐蚀电化学测试平台重点研究了 SA508-309L/308L焊接接头在3.5wt%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对2205双相不锈钢微区电化学性能进行了高通量表征。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扫描开尔文探针力显微镜(SKPFM)等实验及分析手段。对焊接接头成分、组织结构的表征发现:不锈钢中靠近熔合线Creq/Nieq比值逐渐减小,凝固模式从FA向AF模式转变,铁素体含量逐渐减小,形态从板条状、骨架状向蠕虫状和岛状变化,形成铁素体、奥氏体、夹杂物、碳化物、σ相的复杂显微结构。低合金钢显微组织由其经历的热循环史决定,形成5个区域:由粗晶铁素体组成的粗晶热影响区(C1)、由混合贝氏体组成的细晶热影响区(C2、C3)、由初生铁素体以及混合贝氏体组成的不完全重结晶区(C4)以及由回火贝氏体组成的回火区(C5)。不锈钢一侧夹杂主要是含硅、钛、铝的氧化物;低合金钢中主要有三大类夹杂物,包括硫化物、氧化物以及复合夹杂物,其形态、组成复杂,分布随机。利用多种分析方法对熔合线区域的腐蚀行为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熔合线区域由不锈钢奥氏体(A)、马氏体(M)和粗晶铁素体(CF)三相组成。表面电势分布图显示马氏体层由A/M过渡区、M区、M/CF过渡区三个区域组成。马氏体耐蚀性优于粗晶铁素体在于其含有较多的低活性晶界(Σ3晶界),且Cr、Ni含量高,具有一定的钝化能力。该结果与浸泡实验中熔合线在浸泡后期才发生腐蚀的现象相吻合。马氏体组织表面电势与电化学性能表现出的腐蚀倾向性不一致在于二者测量过程的金属/介质界面条件不同,前者残余应变起主要作用,后者与金属/溶液界面成分、结构相关,在溶液中会发生变化。研究了 SA508-309L/308L焊接接头的微区电化学性能,发现焊接接头在3.5wt%NaCl溶液中出现了 5种电化学阻抗谱响应、8种动电位极化曲线,以及6个数量级的极化电阻值。同时对焊接接头腐蚀过程进行了高通量表征,发现夹杂是诱发点蚀的主要原因,点蚀形成后并不发生横向扩展;浸泡初期,以细晶热影响区的点蚀为主;浸泡后期,从靠近回火区的热影响区向熔合线区域逐渐发生均匀腐蚀,并伴随着点蚀发生。点蚀周围基体被腐蚀产物覆盖而得到保护,改变了浸泡过程中腐蚀的发展进程。结合微区电化学性能表征与浸泡实验结果,发现低合金钢腐蚀倾向性呈以下规律:粗晶热影响区(C1)>细晶热影响区1(C2)>细晶热影响区2(C3)>不完全重结晶区(C4)>回火区(C5)。C2、C3、C4部分区域(含夹杂物)开路电位和腐蚀电位比粗晶热影响区低,具有更高的腐蚀倾向性;统计分析显示,低合金钢一侧腐蚀电流密度呈以下规律:细晶热影响区(C2)>细晶热影响区(C3)>回火区(C5)≈不完全重结晶区(C4)>粗晶热影响区(C1);热影响区中存在腐蚀速度极大的测试区域,与夹杂物引起的活性溶解相关。浸泡初期,焊接接头腐蚀行为以细晶热影响区的点蚀为主;浸泡后期,从靠近回火区的热影响区向熔合线区域逐渐发生均匀腐蚀,并伴随着点蚀发生,耐蚀性呈以下规律:回火区(C5)>混合区(C4)>细晶热影响区2(C3)>细晶热影响区1(C2);由于腐蚀产物的保护作用,粗晶热影响区(C1)以及熔合线区域在浸泡后期开始发生溶解。浸泡实验观察的耐蚀性规律与微区电化学性能表征的统计结果高度吻合,表明低合金钢中夹杂物对整个焊接接头的腐蚀行为起决定性作用。结合EBSD和微区腐蚀电化学高通量表征技术对2205双相不锈钢微区电化学性能进行了高通量研究。统计规律表明:单相奥氏体镍元素含量高其腐蚀倾向性低于单相铁素体;由于两相的耦合效应,混合相耐蚀性能优于单相铁素体和奥氏体;奥氏体和铁素体单晶粒耐蚀性基本遵循从低晶面指数到高晶面指数逐渐减弱的规律;分析认为不同取向晶粒电化学活性不同,也存在类似于两相之间的耦合效应,单相多晶耦合后耐蚀性能优于单一晶粒;残余应变对奥氏体、铁素体表面氧化膜性质影响有限,使开路电位小幅度增加;奥氏体硬度更低、形变更大,残余应变对奥氏体腐蚀行为的影响大于铁素体。

邹文杰[10](2012)在《压力容器选材的探讨》文中指出材料是构成设备的物质基础,在化工压力容器设计中,能够与强度计算和结构设计并重的唯有材料及其影响因素,前者依赖于定量计算,后者有时更注重定性分析,材料科学所具有的半科学、半经验性质给选材增加了难度。所以,设计人员能否合理的选材,直接关系到压力容器的安全及经济合理性。

二、普通低合金钢及其焊接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普通低合金钢及其焊接材料(论文提纲范文)

(1)电力工程Q460低合金高强度钢焊接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低合金高强度钢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1.2.1 技术标准发展概况
        1.2.2 工程应用发展概况
    1.3 Q460 钢焊接性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Q460 钢及其焊接材料的分析研究
    2.1 Q460 钢化学成分的复验
    2.2 Q460 钢母材金相
    2.3 Q460 钢机械性能的复验
        2.3.1 母材拉伸试验
        2.3.2 母材弯曲试验
        2.3.3 母材冲击试验
    2.4 焊接材料理化分析
        2.4.1 焊接材料机械性能分析
        2.4.2 焊接材料化学成分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Q460 钢工艺焊接性试验研究
    3.1 冷裂纹敏感性评估
        3.1.1 碳当量评定判据应用
        3.1.2 焊接裂纹敏感性评定判据应用
    3.2 热裂纹敏感性评估
    3.3 焊接热影响区最高硬度试验
    3.4 斜Y型坡口焊接裂纹试验
    3.5 T型接头焊接裂纹试验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Q460 钢使用焊接性试验研究
    4.1 焊接过程及试验准备
        4.1.1 气体保护焊焊接
        4.1.2 埋弧焊焊接
        4.1.3 焊后检查与试样制取
    4.2 焊接接头金相分析
        4.2.1 BG钢接头微观组织
        4.2.2 LG钢接头微观组织
        4.2.3 微观组织综合分析
    4.3 焊接接头拉伸试验
    4.4 焊接接头弯曲试验
    4.5 焊接接头冲击试验
    4.6 焊接接头硬度试验
    4.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2)F焊接材料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
    1.3 研究框架及内容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理论综述
    2.1 波特五力竞争模型
    2.2 STP理论
    2.3 4P营销组合理论
第3章 F焊接材料公司中国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3.1 F焊接材料公司简介
        3.1.1 F焊接材料公司背景
        3.1.2 F焊接材料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现状
    3.2 F焊接材料公司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3.2.1 政策因素
        3.2.2 经济环境因素
        3.2.3 社会文化因素
        3.2.4 技术因素
    3.3 F焊接材料公司竞争环境分析-波特五力竞争分析
        3.3.1 客户
        3.3.2 竞争对手
        3.3.3 供应商
        3.3.4 潜在进入者
        3.3.5 替代品
        3.3.6 F焊接材料公司内部能力分析
    3.4 F焊接材料公司SWOT分析
第4章 F焊接材料公司中国市场的STP分析
    4.1 焊接材料产品中国市场细分
        4.1.1 行业细分变量
        4.1.2 区域细分变量
        4.1.3 采购标准细分变量
    4.2 F焊接材料公司中国目标市场选择
        4.2.1 细分市场评估
        4.2.2 目标市场选择
    4.3 F焊接材料公司目标市场定位
第5章 市场营销策略现状与改进措施
    5.1 现状与问题
        5.1.1 产品营销策略现状与问题
        5.1.2 营销沟通策略现状与问题
        5.1.3 渠道营销策略现状与问题
        5.1.4 价格营销策略现状与问题
    5.2 产品策略
    5.3 营销沟通策略
    5.4 渠道策略
    5.5 价格策略
第6章 结论
    6.1 结论
    6.2 本文创新点
    6.3 本文局限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核电安全端异种金属焊接接头应力腐蚀开裂裂尖力学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及英文简写对照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异种金属焊接接头材料力学性能不均匀性研究现状
        1.2.2 焊接结构残余应力场研究现状
        1.2.3 核电关键异种金属焊接结构的应力腐蚀开裂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 核电焊接结构局部力学场分析方法
    2.1 概述
    2.2 压入实验
        2.2.1 维氏硬度实验过程
        2.2.2 维氏硬度实验数值模拟
    2.3 力学性能不均匀场基础
        2.3.1 压入实验获取材料局部力学性能方法原理
        2.3.2 力学性能不均匀场模拟方法
    2.4 残余应力场基础
        2.4.1 压入实验获取局部表面残余应力法原理
        2.4.2 残余应力场模拟方法
    2.5 裂纹扩展对模型中残余应力重新分布的影响
        2.5.1 连续扩展SCC裂纹对轴向残余应力重新分布的影响
        2.5.2 连续扩展SCC裂纹对环向残余应力重新分布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3 核电焊接接头力学性能不均匀场的建立
    3.1 焊接接头局部力学性能的获取
        3.1.1 焊接接头中304不锈钢的局部力学性能获取
        3.1.2 焊接接头中低合金钢SA508的局部力学性能获取
        3.1.4 焊接接头中镍基合金600的局部力学性能获取
        3.1.5 焊接接头中316L不锈钢的局部力学性能获取
    3.2 焊接接头模型中力学性能不均匀场的建立
        3.2.1 低合金钢焊接接头模型中力学性能不均匀场的建立
        3.2.2 核电安全端熔覆层模型中力学性能不均匀场的建立
        3.2.3 核电安全端异种金属焊接接头模型中力学性能不均匀场的建立
    3.3 本章小结
4 核电焊接接头残余应力场的建立
    4.1 焊接接头中残余应力的获取
        4.1.1 拉伸残余应力与压痕形貌的影响关系
        4.1.2 拉伸残余应力与压痕形貌关系的实验验证
    4.2 焊接接头模型中焊接残余应力场的建立
        4.2.1 非均质焊接接头中轴向残余应力场模拟
        4.2.2 非均质焊接接头中环向残余应力场模拟
    4.3 本章小结
5 残余应力和力学性能不均匀性交互作用下裂纹尖端场分析
    5.1 焊接接头双场交互模型的建立
        5.1.1 低合金钢焊接接头双场交互模型的建立
        5.1.2 安全端异种金属焊接接头双场交互模型的建立
    5.2 残余应力和力学性能不均匀性交互作用下裂纹扩展行为分析
        5.2.1 双场交互作用下连续扩展裂纹裂尖场分析
        5.2.2 双场交互作用下裂纹尖端场分布研究
    5.3 本章小结
6 核电安全端异种金属焊接接头中SCC裂尖力学场研究
    6.1 安全端熔覆层中SCC裂尖力学场研究
    6.2 安全端异种金属焊接接头焊缝区SCC裂尖力学场研究
        6.2.1 安全端焊接接头焊缝区周向SCC裂纹尖端力学场研究
        6.2.2 安全端焊接接头焊缝区轴向SCC裂纹尖端力学场研究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含Cr低合金管线钢的焊接性能和耐蚀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绪论
    2.1 研究背景和意义
    2.2 含Cr低合金钢的开发与应用
    2.3 含Cr低合金钢CO_2腐蚀研究现状
        2.3.1 饱和CO_2溶液热力学模型及电化学腐蚀机理
        2.3.2 低Cr钢抗CO_2腐蚀性能
        2.3.3 低Cr钢耐CO_2腐蚀机理
    2.4 含Cr低合金钢焊接性能研究现状
        2.4.1 焊接方法及焊接性评价
        2.4.2 焊接接头力学性能
        2.4.3 焊接接头CO_2腐蚀
    2.5 课题研究内容和目标
3 3Cr钢的焊材匹配及焊接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及方法
    3.3 不同焊材匹配下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及力学性能
        3.3.1 显微维氏硬度分布
        3.3.2 拉伸性能
        3.3.3 冲击韧性
        3.3.4 金相组织
    3.4 半自动焊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及力学性能
    3.5 小结
4 3Cr钢半自动焊焊接接头电偶腐蚀行为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及方法
    4.3 3Cr钢焊接接头腐蚀模拟实验结果及分析
        4.3.1 宏观、微观腐蚀形貌
        4.3.2 焊接接头各区腐蚀轮廓表征及减薄测试
    4.4 3Cr钢焊接接头微区电化学测试结果及分析
        4.4.1 开路电位
        4.4.2 动电位极化曲线
    4.5 讨论
    4.6 小结
5 3Cr钢CO_2腐蚀行为及产物膜生长机制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及方法
    5.3 高温高压CO_2腐蚀模拟实验结果及分析
        5.3.1 失重法腐蚀速率
        5.3.2 腐蚀产物膜形貌和组成
    5.4 高温高压电化学测试结果及分析
        5.4.1 线性极化法腐蚀速率
        5.4.2 电化学阻抗谱
        5.4.3 腐蚀产物膜生长模型
        5.4.4 腐蚀产物膜半导体特性
    5.5 小结
6 含Cr低合金钢CO_2腐蚀阴极过程机制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材料及方法
    6.3 高温高压开放系统饱和CO_2水溶液相平衡计算
    6.4 pH对3Cr钢CO_2腐蚀阴极过程的影响
        6.4.1 恒电流电位-pH曲线
        6.4.2 动电位扫描极化曲线
        6.4.3 高温高压原位pH监测
    6.5 不同Cr含量下含Cr低合金钢CO_2腐蚀阴极过程对比
        6.5.1 恒电流电位-pH曲线
        6.5.2 阴极动电位扫描极化测试
    6.6 小结
7 含Cr低合金钢的半钝化特性研究
    7.1 引言
    7.2 实验材料及方法
    7.3 Cr含量和pH对低Cr钢半钝化特性的影响
        7.3.1 Cr含量的影响
        7.3.2 pH的影响
    7.4 低Cr钢自发半钝化机制研究
        7.4.1 LPR法和失重法腐蚀速率
        7.4.2 阳极动电位扫描极化测试
        7.4.3 钝化膜表征
        7.4.4 开路电位及pH监测
        7.4.5 自发半钝化机制
    7.5 小结
8 缓蚀剂吸附与钝化膜形成的交互作用研究
    8.1 引言
    8.2 实验材料及方法
    8.3 不同缓蚀剂浓度下电化学测试结果及分析
        8.3.1 开路电位
        8.3.2 动电位极化曲线
    8.4 钝化膜形成与缓蚀剂吸附的形貌成分表征及分析
        8.4.1 EIS测试
        8.4.2 Raman测试
        8.4.3 XPS测试
        8.4.4 FE-SEM测试
        8.4.5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
    8.5 小结
9 结论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中部槽机器人MAG焊接工艺与接头组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焊接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
        1.2.1 机器人MAG焊研究现状及应用
        1.2.2 焊接机器人在煤机装备行业的发展及应用
    1.3 中部槽制造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
        1.3.1 中部槽材料发展现状
        1.3.2 焊接工艺与技术发展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难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难点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焊接设备及试验方法
    2.1 焊接设备
        2.1.1 人工焊接设备
        2.1.2 机器人MAG焊接系统
        2.1.2.1 机器人
        2.1.2.2 MAG焊机
        2.1.2.3 变位机
        2.1.2.4 机器人MAG焊接系统的特点
    2.2 试验材料及坡口形式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板尺寸及坡口形式
    2.3 焊前准备
    2.4 焊接过程
        2.4.1 直Y型坡口冷裂纹敏感性试验焊接工艺过程
        2.4.1.1 焊接工艺过程
        2.4.1.2 试板编号
        2.4.2 中部槽试板焊接工艺过程
        2.4.2.1 焊前准备
        2.4.2.2 焊接工艺过程
        2.4.2.3 焊接质量要求及控制
        2.4.2.4 试板编号
    2.5 取样
    2.6 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分析方法
        2.6.1 OM分析
        2.6.2 SEM分析
    2.7 焊接接头性能测试方法
        2.7.1 UT无损检测分析
        2.7.2 显微硬度测试方法
        2.7.3 拉伸性能测试方法
        2.7.4 冲击韧性测试方法
        2.7.5 弯曲性能测试方法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部槽焊接母材和焊接材料选择
    3.1 中部槽母材及焊接材料选择的依据
    3.2 中部槽焊接材料的选择
    3.3 中部槽低合金高强度耐磨钢母材的选择
        3.3.1 化学成分分析
        3.3.2 显微组织对比
        3.3.3 力学性能对比
    3.4 中部槽焊接母材可焊性分析
    3.5 中部槽焊接接头性能评估标准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部槽机器人焊接工艺研究
    4.1 预热温度、焊后冷却方式和层间温度优化
        4.1.1 预热温度优化
        4.1.1.1 理论预热温度
        4.1.1.2 直Y型坡口冷裂纹敏感性试验分析
        4.1.1.3 预热温度对单层焊焊缝显微组织的影响
        4.1.1.4 预热温度对单层焊淬火区显微组织的影响
        4.1.1.5 预热温度对单层焊显微硬度的影响
        4.1.1.6 预热温度试验优化结果
        4.1.2 焊后冷却方式优化
        4.1.2.1 焊后冷却方式对单层焊焊缝显微组织的影响
        4.1.2.2 焊后冷却方式对单层焊淬火区显微组织的影响
        4.1.2.3 焊后冷却方式对单层焊显微硬度的影响
        4.1.3 预热温度、焊后冷却方式和层间温度优化与试验评估
    4.2 焊接技师与一般焊工焊接过程控制水平和焊接质量的差异
        4.2.1 焊接技师与一般焊工的基本概念
        4.2.2 焊接技师与一般焊工焊接过程控制水平对比
        4.2.2.1 焊接技师和一般焊工工艺参数控制范围差异
        4.2.2.2 焊接技师和一般焊工布道差异
        4.2.2.3 焊接技师和一般焊工内部缺陷防控能力差异
        4.2.2.4 焊接技师和一般焊工焊缝表面质量差异
    4.3 机器人焊接工艺参数优化及其接头质量评估
        4.3.1 机器人焊接工艺参数及优化
        4.3.2 机器人焊接接头质量评估
        4.3.2.1 UT无损探伤结果对比
        4.3.2.2 焊缝成形对比
        4.3.2.3 焊接接头室温拉伸性能对比分析
        4.3.2.4 焊接接头低温冲击韧性对比分析
        4.3.3 本节小结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部槽机器人MAG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研究
    5.1 耐磨钢/ZG30SiMn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对比分析
        5.1.1 焊接接头熔合区显微组织分析
        5.1.1.1 耐磨钢侧熔合区
        5.1.1.2 ZG30SiMn熔合区
        5.1.2 焊接接头热影响区显微组织分析
        5.1.2.1 Hardox450侧热影响区
        5.1.2.2 NM450侧热影响区
        5.1.2.3 JFE-EH400侧热影响区
        5.1.2.4 NM400侧热影响区
        5.1.2.5 ZG30SiMn侧热影响区
    5.2 耐磨钢/ZG30SiMn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结果对比分析
        5.2.1 显微硬度及其硬度软化区分析
        5.2.1.1 显微硬度测试结果
        5.2.1.2 焊接接头硬度软化区形成机理分析
        5.2.2 室温拉伸性能及分析
        5.2.3 低温冲击韧性及断口形貌分析
        5.2.3.1 低温冲击韧性
        5.2.3.2 低温冲击断口形貌分析
        5.2.4 室温弯曲性能及分析
    5.3 中部槽异种钢机器人替代人工焊接可行性评估
        5.3.1 焊接工艺评定程序
        5.3.2 中部槽机器人替代人工焊接可行性评估
        5.3.3 中部槽机器人替代人工焊接对煤机企业的意义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详细摘要

(8)机车车体常用金属材料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各种车体材料的性能分析
    1.1 普通碳素钢
    1.2 低合金高强钢
    1.3 耐候钢与不锈钢
    1.4 优质碳素钢
    1.5 低温用钢
    1.6 铝合金材料
    1.7 碳素铸钢
2 不同材料之间的焊接
    2.1 Q235A与16MnL(或16Mn)间的焊接
    2.2 1Cr18Ni9Ti与16MnL(或16Mn)间的焊接
    2.3 35钢与16MnDR间的焊接
    2.4 09CuPCrNi-A (Q345GNHL)与16MnL (16Mn)间的焊接
3 机型与材料
4 结论

(9)微区腐蚀电化学高通量表征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写清单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金属腐蚀研究简介
        2.1.1 金属腐蚀理论
        2.1.2 金属腐蚀行为研究方法
        2.1.3 金属腐蚀行为高效评价研究现状
    2.2 高通量实验简介
        2.2.1 高通量实验基本特征
        2.2.2 高通量制备技术
        2.2.3 高通量表征技术
    2.3 宏观腐蚀研究高通量表征技术现状
        2.3.1 基于光学测量的高通量表征技术
        2.3.2 基于新型液池的高通量表征技术
        2.3.3 基于阵列电极的高通量表征技术
        2.3.4 基于修正带液池的高通量表征技术
    2.4 微区腐蚀研究高通量表征技术现状
        2.4.1 基于微探针的微区技术
        2.4.2 基于微液池的微区技术
    2.5 金属腐蚀高通量实验特点
    2.6 本文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2.6.1 研究目标
        2.6.2 研究内容
        2.6.3 研究方法
3 微区腐蚀电化学高通量表征平台的开发
    3.1 玻璃毛细管微液池测试技术概况
    3.2 微区腐蚀电化学高通量测试平台的开发
    3.3 数据质量可靠性测试
    3.4 本章小结
4 SA508-309L/308L焊接接头熔合线区域腐蚀行为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和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焊接接头熔合线区域金相组织、成分分析
        4.3.2 焊接接头熔合线区域EBSD分析
        4.3.3 焊接接头熔合线区域SKPFM分析
        4.3.4 焊接接头熔合线区域微区电化学表征
        4.3.5 焊接接头熔合线区域耐蚀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SA508-309L/308L焊接接头微区电化学性能的高通量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和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方法
    5.3 实验结果
        5.3.1 焊接接头组织形貌表征
        5.3.2 焊接接头成分表征
        5.3.3 焊接接头力学性能表征
        5.3.4 焊接接头微区电化学高通量表征
    5.4 分析和讨论
        5.4.1 成分对焊接接头组织的影响
        5.4.2 成分、显微组织对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
        5.4.3 成分、显微组织对焊接接头微区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5.4.4 焊接接头力学性能与耐蚀性能的关系
    5.5 本章小结
6 SA508-309L焊接接头整体腐蚀行为的高通量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材料和方法
        6.2.1 实验材料
        6.2.2 实验方法
    6.3 实验结果和讨论
        6.3.1 夹杂物观察和分析
        6.3.2 焊接接头腐蚀过程高通量研究
    6.4 本章小结
7. 2205双相不锈钢微区电化学性能的高通量研究
    7.1 引言
    7.2 实验材料和方法
        7.2.1 实验材料
        7.2.2 实验方法
    7.3 实验结果
        7.3.1 双相钢成分及显微结构表征
        7.3.2 双相钢微区电化学高通量表征
    7.4 分析和讨论
        7.4.1 相组成对耐蚀性能的影响
        7.4.2 晶粒取向对耐蚀性能的影响
        7.4.3 不同取向晶粒间的耦合效应对耐蚀性能的影响
        7.4.4 残余应变对耐蚀性能的影响
    7.5 本章小结
8. 主要结论、创新点及工作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创新点
    8.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压力容器选材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选材依据及用材原则
2 材料代用问题
    2.1“以优代劣”问题
    2.2“以厚代薄”问题
3 结语

四、普通低合金钢及其焊接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 [1]电力工程Q460低合金高强度钢焊接性研究[D]. 黎兴文. 华南理工大学, 2013(06)
  • [2]F焊接材料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D]. 钟利.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8)
  • [3]气体保护焊药芯焊丝在金属结构行业中的应用与探讨[J]. 陈清阳,赵钰,杨国华,樊志勤. 焊接, 2012(02)
  • [4]核电安全端异种金属焊接接头应力腐蚀开裂裂尖力学场研究[D]. 郭瑞. 西安科技大学, 2020
  • [5]含Cr低合金管线钢的焊接性能和耐蚀性能研究[D]. 朱金阳. 北京科技大学, 2016(08)
  • [6]中部槽机器人MAG焊接工艺与接头组织性能研究[D]. 李恒.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2019(05)
  • [7]耐候钢的研究与应用[A]. 叶永健,陈素文. '2015中国钢结构行业大会论文集, 2015(总第203期)
  • [8]机车车体常用金属材料分析[J]. 何永强,刘丰芹,何清和,袁志鹏.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06(01)
  • [9]微区腐蚀电化学高通量表征技术的开发与应用[D]. 赖召贵.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8)
  • [10]压力容器选材的探讨[J]. 邹文杰.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2(11)

标签:;  ;  ;  ;  ;  

普通低合金钢及其焊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