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编辑加工的意义

论编辑加工的意义

一、论编辑加工的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蔡姗[1](2014)在《林穗芳编辑专题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兴起了编辑学、出版学的研究热潮,三十年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研究者,出版了大批论文和专着,积累了丰硕成果。从“编辑无学”到进入科学殿堂,出版界众多研究者不断探索和创新,为编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林穗芳正是其中最活跃、最重要的一个典范。他退休前后努力从事编辑学理论和编辑实务研究,发表了数以百万字计的文章,出版了《列宁和编辑出版工作》《中外编辑出版研究》《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等多部着作和译着。他为编辑学理论的构建做了许多奠基性研究,为中外编辑出版做了广泛深入的比较研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编辑学理论体系建设设计了一种基本框架。他的研究集中反映了三十年编辑学研究的方方面面。林穗芳的研究是多方面的,不仅在编辑方面,在出版和翻译方面同样贡献很大。本文以三十年编辑学研究为主线,着重论述他在编辑领域的研究,分若干专题分析他的观点和成就。在论述他的编辑专题研究时,注意从三十年编辑学研究热潮兴起和深入的背景进行全面考察,既充分反映林穗芳的研究成果,又体现三十年编辑学研究的基本历程;注意联系各个专题研究进行系统考察,既描述林穗芳在某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又显现他的整体成果:注意从“学”和“术”的结合上进行具体考察,既展现林穗芳在“学”方面的造诣,又反映他在“术”方面的功底。本文主要内容由关于林穗芳的编辑研究之理论、实务、规范和标点符号共四个方面的专题研究构成。林穗芳的编辑理论研究。本专题论述了林穗芳在编辑概念和相关概念(如出版、图书、书籍、着作等)、基本范畴和基本规律以及编辑史研究方面的观点。重点阐述了林穗芳的“两种编辑”观和“两个第一”原则。林穗芳的编辑实务研究。本专题系统阐述了林穗芳的编辑实务研究,包括编辑策划、编辑审稿、编辑加工、编辑后期工作几方面的主要见解:选题策划是责任编辑的主要职责,审稿是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编辑加工是不可替代的独立环节,发稿是编辑工作的重要环节。这些不是一般性的工作要求,而是林穗芳数十年编辑工作经验的结晶。另外,还论述了林穗芳关于翻译读物编辑工作和电子编辑和电子出版的相关见解。林穗芳的编辑规范研究。本专题论述了林穗芳在语言文字规范、数字和计量单位规范、汉语拼音规范、英语文字规范方面的主要见解。林穗芳的标点符号研究。林穗芳对标点符号的研究有着自己独创性的观点,这些使得对林穗芳的标点符号研究具有特殊意义。本专题着重分析了林穗芳标点符号研究的特点,分两部分论述了他的标点符号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结语部分归纳了林穗芳的治学特点和主要贡献。附录编制了一篇《林穗芳着作年表(1979-2009)》,从中可以窥见林穗芳的工作和研究历程。

李频[2](2012)在《《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编辑学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因其编辑加工而成为中国当代编辑出版史上的着名事件。其编辑加工自觉强化小说反官僚主义的主题,凝聚了《人民文学》执行主编秦兆阳自觉的编辑追求。毛泽东提议"公开批评"后,中国作家协会坚持编辑理性,以座谈会形式研讨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首倡编辑"无名英雄",在中国当代编辑观念演进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陈唯真,粟晓黎[3](2017)在《从优质文章特性谈科技论文的编辑加工》文中提出发表优质科技文章是科技期刊的追求。优秀的科技论文必须具有突出的3大特性,即创新性、可读性和传播性。编辑加工是更好地赋予科技论文3大特性的智力劳动。提炼论文的创新性是编辑加工的关注点,雕琢论文的可读性是编辑加工的落脚点,提升论文的传播性是编辑加工的着眼点。本文从这3个方面讨论科技论文编辑加工内容、常见问题和应对策略,为全面提高科技论文编辑加工质量提供参考。

罗承丽[4](2010)在《医学科技论文(临床论着)编辑加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文中认为医学科技论文能够得以发表,一般要经过编辑初审、同行专家审稿、编委会或主编终审、退修稿件、编辑加工、发稿、排版、校对等环节,其中同行专家审稿、编委会或主编终审以及编辑加工是确保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尤其同行专家的审稿更是重中之重。同行专家审稿是对稿件质量特别是其学术质量的审查和评价,编辑加工则是对已决定刊用的稿件进行一次从局部到整体、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审查、修改和整理,保证稿件质量达到出版水平。编辑加工是审稿工作的延续,是审稿后、发稿前的一个重要环节。理论上而言,经过同行专家严格评审、编辑认真加工整理过的稿件,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其质量均应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然而,由于具备审稿资格的专家常常身兼数职,很难有更多的精力详细审阅稿件,以及委托审稿机制不完善、缺乏监督约束机制、专家权益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原因,使得专家审稿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审稿不充分、不严谨,审稿意见的可用性和可参考性不强,评判结果欠客观和公正,学术评价尺度把握不准等,导致审稿质量参差不齐,再加上编辑自身知识结构局限等原因,致使医学科技期刊上发表的一些论文仍存在着问题。本研究通过文献调研,在全面了解国内外医学科技论文编辑加工研究概况的基础上,结合医学科技论文的特点,分析医学科技论文编辑加工质量的影响因素,通过面对面专家咨询法、电话访谈法,对医学科技论文编辑加工质量评价指标进行深入地讨论,制定了编辑加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拟指标。然后运用专家咨询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德尔菲法),对初拟指标进行筛选与修改,构建符合医学科技论文(临床论着)特点的编辑加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而运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科学、合理地确定了三级指标的权重,以便为编辑审阅和加工处理稿件时发现并纠正政治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等问题提供依据,同时也有利于对医学科技论文的编辑加工质量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判断。建立医学科技论文编辑加工质量评价指标对提高医学科技论文质量,从而提高医学科技期刊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谢文亮[5](2015)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服务模式创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微信公众号服务模式,加深学术期刊对微信公众号服务的了解,引起学术期刊对微信公众号应用的重视。【方法】针对学术期刊在微信公众号服务的具体应用上缺乏研究,以致其服务模式尚未成熟的问题,分析了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服务现状以及其不足。【结果】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理念和改进措施,包括功能建设、编辑加工、信息服务和出版、读者互动服务、移动宣传、网络编辑人才的培养等创新模式,尝试建立一种适合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服务模式,推动微信公众平台在学术期刊中的应用,达到最大化发挥微信的公众服务功能。【结论】随着学术期刊移动数字化建设的深入,微信公众号服务将在学术期刊中得到推广普及。

张一梅[6](2018)在《浅谈编辑加工中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文中研究表明编辑加工在整个出版流程中具有特殊作用和重要意义,其本质是编辑对已决定采用的稿件,根据相关规定及其具体情况,对其实施必要的编辑劳动,使之达到出版要求,以确保出版物的质量。在编辑加工中,编辑要充分认清自己的责任、权利界限,规范自己的行为,既要行使自己的职责,更要尊重作者的权益,尊重作者的创造性劳动,真正做到不失职、不越位、不侵权,从而恪尽职守,做好编辑加工工作。文章针对编辑加工中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进行了阐述。

陈竹,王华菊,金丹[7](2011)在《做好审稿、编辑加工与校对,提升论文学术质量》文中提出编辑需认真审查文稿的科学性与学术性,并从论文的结构、标准化与规范化、语言文字等方面对文稿进行编辑加工,且重视校对环节,进而提高论文的学术水平。

张振华[8](2002)在《论编辑加工及其责任编辑的权力空间》文中研究说明编辑加工在整个出版流程中具有独特作用和重要意义 ,其本质是责任编辑对已决定采用的稿件 ,根据其具体的情况 ,对其实施必须的或必要的编辑劳动 ,使之达到出版要求 ,以确保出版物的质量。在编辑加工中 ,责任编辑要充分认清自己的责任、权力界限 ,规范自己的行为 ,既要行使自己的职责 ,更要尊重作者的权益 ,尊重作者的创造性劳动 ,真正做到不失职 ,不越位 ,不侵权 ,从而恪尽职守 ,做好责任编辑工作

蔡姗[9](2012)在《林穗芳的编辑加工见解和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林穗芳不仅在编辑理论和编辑规范研究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在编辑加工实践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文章从编辑加工的重要性、编辑加工的原则和方法三方面阐述了林穗芳关于编辑加工的见解,并以丰富的实例加以说明。

张新新[10](2020)在《数字出版概念述评与新解——数字出版概念20年综述与思考》文中提出文章述评近20年的数字出版概念,分析数字出版的规定性内涵,盘点数字出版的认识性内涵,总结出二进制说、数字技术说和全媒体说三类观点流派,阐述数字出版概念研究的价值和提炼方法,得出"数字出版是指以数字技术将作品编辑加工后,经过复制进行传播的新型出版"的概念,并对数字出版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详细解读。

二、论编辑加工的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编辑加工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林穗芳编辑专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研究背景
        0.1.1 出版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
        0.1.2 提高编辑工作质量和编辑素质的新要求
        0.1.3 深化编辑理论和实务研究的新期待
    0.2 研究意义
        0.2.1 理论意义
        0.2.2 现实意义
    0.3 研究现状
        0.3.1 研究进展
        0.3.2 研究不足
    0.4 研究内容
        0.4.1 主要内容
        0.4.2 研究方法
        0.4.3 创新之处
1 林穗芳生平与编辑研究发展概述
    1.1 林穗芳为编辑的一生
        1.1.1 一份简历
        1.1.2 青少年时代
        1.1.3 编辑情缘
        1.1.4 学习楷模
    1.2 编辑学研究热潮与林穗芳的编辑研究贡献
        1.2.1 编辑学研究热潮的兴起
        1.2.2 编辑学研究热潮的持续和深入
        1.2.3 林穗芳编辑研究的主要成果与贡献
2 林穗芳的编辑理论研究
    2.1 对编辑学基本概念的研究
        2.1.1 编辑概念
        2.1.2 相关概念
    2.2 对编辑学基本范畴的研究
        2.2.1 编辑模式
        2.2.2 编辑过程
    2.3 对编辑基本规律的研究
        2.3.1 编辑规律的层次
        2.3.2 编辑基本规律
    2.4 对编辑史的研究
        2.4.1 编辑史是编辑学研究的组成部分
        2.4.2 我国编辑活动的产生和古代编辑活动的特点
        2.4.3 编辑学和编辑史中的“编辑”概念应当保持一致
    2.5 对林穗芳编辑理论研究的评析
        2.5.1 研究内容的全面性
        2.5.2 研究方法的严谨性
        2.5.3 研究态度的包容性
        2.5.4 研究视野的开阔性
        2.5.5 研究论点的创新性
3 林穗芳的编辑实务研究
    3.1 编辑策划研究
        3.1.1 选题策划是责任编辑的主要职责
        3.1.2 创新性是编辑策划的最高要求
        3.1.3 选择性是编辑策划的基本特征
        3.1.4 倾向性是编辑策划的重要原则
        3.1.5 编辑策划个案——《关于编纂历时性汉语新词典的设想》
    3.2 编辑审稿研究
        3.2.1 审稿是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
        3.2.2 审稿的主要任务是对稿件作出准确全面评价,决定取舍
        3.2.3 审稿要用制度约束
        3.2.4 审稿的步骤和方法
        3.2.5 审稿个案——对《中国文化西传欧洲史》译稿的复审
    3.3 编辑加工研究
        3.3.1 编辑加工是不可替代的独立环节
        3.3.2 编辑加工需要处理好的重要关系
        3.3.3 编辑加工的基本方法
        3.3.4 编辑加工实例
    3.4 编辑后期工作研究
        3.4.1 发稿是编辑工作的重要环节
        3.4.2 编辑、作者、校对三结合校对缺一不可
        3.4.3 成书样品检查是一次重要把关
    3.5 翻译读物编辑工作研究
        3.5.1 林穗芳的翻译读物编辑工作实践
        3.5.2 翻译读物编辑工作的特性
        3.5.3 翻译读物编辑人员的修养
    3.6 电子编辑和电子出版研究
        3.6.1 电子编辑、电子出版和电子出版物的概念
        3.6.2 电子出版的编辑、复制和发行
        3.6.3 加强电子编辑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3.6.4 培养电子学术编辑人才
    3.7 对林穗芳编辑实务研究的评析
        3.7.1 对编辑过程各环节进行理论定位
        3.7.2 揭示编辑过程的整体性
        3.7.3 对编辑过程进行规范
4 林穗芳的编辑规范研究
    4.1 语言文字规范
        4.1.1 使用规范汉字,不使用不规范汉字
        4.1.2 认真消灭错别字
        4.1.3 注意掌握词义
        4.1.4 学懂语法、逻辑、修辞
    4.2 数字和计量单位规范
        4.2.1 熟悉数字规范
        4.2.2 了解计量单位规范
    4.3 汉语拼音规范
        4.3.1 重视汉语拼音规范
        4.3.2 规范汉语拼音字符体式
    4.4 英语文字规范
        4.4.1 区分大小写字母的使用
        4.4.2 正确使用斜体字
        4.4.3 掌握英语文献着录的格式
        4.4.4 注意拆分移行
    4.5 对林穗芳编辑规范研究的评析
        4.5.1 规范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4.5.2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4.5.3 历时性与共时性相结合
        4.5.4 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
5 林穗芳的标点符号研究
    5.1 标点符号的理论研究
        5.1.1 标点学是“自成一类的独立学科”
        5.1.2 标点学的基本范畴
        5.1.3 标点的词源和历史演变
    5.2 标点符号的应用研究
        5.2.1 林穗芳增设的标点符号
        5.2.2 《标点符号用法》应用的难点
    5.3 对林穗芳标点符号研究的评析
        5.3.1 联系编辑工作实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5.3.2 贯通古今中外,具有系统的理论性
        5.3.3 坚持国家标准,处理好规范性与灵活性的关系
6 结语:林穗芳的治学特点及主要贡献
    6.1 林穗芳的治学特点
        6.1.1 勤奋好学,探索新知
        6.1.2 锲而不舍,刻苦钻研
        6.1.3 严谨务实,周密论证
        6.1.4 重视规范,锐意创新
    6.2 林穗芳的主要贡献
        6.2.1 提出并论证编辑学科体系的一种基本框架
        6.2.2 对编辑实务进行理论描述
        6.2.3 深入阐述“学”、“术”与“规范”的辩证关系
        6.2.4 研究和论述许多新见解
    6.3 林穗芳研究的不足
        6.3.1 缺乏对新兴媒体的研究
        6.3.2 翻译读物编辑工作研究薄弱
        6.3.3 有些观点还有待实践检验
附录:林穗芳着作年表(1979—2009)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2)《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编辑学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影响路径分析
二、编辑加工分析:反官僚主义主题的自觉强化引爆社会关注
    (一) 从工作常态看编辑加工的必然性
    (二) 从年度计划看反官僚主义主题强化的编辑倾向性
    (三) 从当时反响看反官僚主义的时代敏感性
三、座谈会分析:事后追惩的艰难选择与编辑观念的演进
    (一) 座谈会之前的思想交锋
    (二) 首倡编辑“无名英雄”
    (三) 辨析文责“自付”、“代负”, 吁请净化出版环境
四、余论

(3)从优质文章特性谈科技论文的编辑加工(论文提纲范文)

1 提炼论文的创新性是编辑加工首要的关注点
    1.1 题名加工
    1.2 引言加工
    1.3 素材加工
    1.4“讨论”加工
2 雕琢论文的可读性是编辑加工的落脚点
    2.1 层次结构加工
    2.2 章节标题加工
    2.3 数据图表加工
    2.4 语言文字加工
3 提升论文的传播性是编辑加工的着眼点
    3.1 摘要加工
    3.2关键词加工
    3.3 参考文献加工
    3.4 数据关联加工
4 结束语

(4)医学科技论文(临床论着)编辑加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前言
    1 编辑加工相关概念的界定
    2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3 研究方法与研究流程
第一部分 编辑加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内研究现状
    2 国外研究现状
    3 国内外研究发展趋势
第二部分 医学科技论文(临床论着)编辑加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 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2 评价要素分析
    3 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4 评价指标的筛选与确定
    5 指标权重的确定
    6 最终确定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第三部分 讨论
    1 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及意义
    2 三级指标组合权重排序结果的分析
    3 指标体系的创新点
    4 设计指标的难点及对策
    5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中国医学科技论文编辑加工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获奖情况
附录1 第一轮专家咨询表
附录2 第二轮专家咨询表
附录3 29 位专家的各判断矩阵(F)一致性比率(CR)值

(5)移动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服务模式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1 微信公众号服务是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 的重点
2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服务的功能优势
    ( 1) 建设与维护方便
    ( 2) 强大的传播功能
    ( 3) 实现移动办公与出版
    ( 4) 提供各种移动读者服务
3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和管理 现状
    3. 1 微信公众号服务尚未得到重视
    3. 2 微信公众号服务平台建设不完善
    3. 3 学术期刊公众号缺乏管理理念和管理实施
4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服务模式创新
    4. 1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功能建设创新
    4. 2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编辑加工创新
    4. 3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信息服务和出版创新
    4. 4 读者互动服务创新
    4. 5 公众号的宣传创新
    4. 6网络编辑人才的培养创新
5 结语

(6)浅谈编辑加工中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将审稿和编辑加工同时进行
2 越俎代庖, 背离作者本意
3 就句改句, 忽视文章的整体性
4 破坏作者的写作风格

(7)做好审稿、编辑加工与校对,提升论文学术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1 论文科学性、学术性的审查
2 论文的结构
    2.1 文题
    2.2 摘要
    2.3 关键词
    2.4 引言
    2.5 正文
    2.6 参考文献
3 图表与公式
4 编辑加工标准化与规范化
5 数字用法
6 语言文字
7 校对

(8)论编辑加工及其责任编辑的权力空间(论文提纲范文)

一、编辑加工是责任编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一)编辑加工的内涵
    (二)编辑加工是审稿的继续
    (三)编辑加工是责任编辑应承担的责任
二、编辑加工是对文稿进行一种特定的适度的修改活动
    (一)编辑加工的特点
    (二)编辑加工的法律依据
    (三)编辑加工的原则
三、编辑加工的内容范围
    (一)对内容的加工要突出思想性、学术性和科学性
    (二)对结构的调整要抓住严谨和净化两个重点
    (三)对文字的修改要注意精确
    (四)对技术性加工要细致
四、走出编辑加工的误区
    (一)不能越俎代疱,修改作者观点
    (二)不能胡删乱改,使原稿面目全非
    (三)不能自以为是,破坏原稿风格

(9)林穗芳的编辑加工见解和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编辑加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 作者原稿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瑕疵
    2. 审稿和编辑加工目的相同, 任务和重点不同
    3. 编辑加工要形成制度, 有专人负责
二、编辑加工的重要原则
    1. 文责自负和编辑加工的关系
    2. 把好质量关和减轻加工负担的关系
三、编辑加工的方法
    1. 制订加工方案
    2. 深入细部发现改正问题
    3. 从比较中查找和改正问题
    4. 加工的具体方法
四、编辑加工实例
    1. 消除各类差错
    2. 修改润饰文字
    3. 辅文和图稿方面的加工
    4. 技术规范方面的加工
五、小结

(10)数字出版概念述评与新解——数字出版概念20年综述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数字出版概念述评
    1.1 规定性内涵
    1.2 认识性内涵
        1.2.1 二进制说
        1.2.2 数字技术说
        1.2.3 全媒体说
2 数字出版概念价值与提炼
    2.1 数字出版概念研究价值
    2.2 数字出版概念提炼方法
        2.2.1 种属逻辑
        2.2.2 时间逻辑
        2.2.3 本源逻辑
3 数字出版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3.1 数字出版的内涵
        3.1.1 数字出版对出版概念的继承
        3.1.2 数字出版是对出版概念的扬弃
        3.1.3 数字出版是一种新型出版
        3.1.4 数字出版的特有属性是数字技术赋能
    3.2 数字出版的外延
        3.2.1 数字出版外延的确定性
        3.2.2 数字出版外延的不确定性
4 结语

四、论编辑加工的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林穗芳编辑专题研究[D]. 蔡姗. 武汉大学, 2014(06)
  • [2]《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编辑学案分析[J]. 李频.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4)
  • [3]从优质文章特性谈科技论文的编辑加工[J]. 陈唯真,粟晓黎. 编辑学报, 2017(02)
  • [4]医学科技论文(临床论着)编辑加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 罗承丽. 第三军医大学, 2010(06)
  • [5]移动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服务模式创新[J]. 谢文亮.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01)
  • [6]浅谈编辑加工中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J]. 张一梅. 科技传播, 2018(24)
  • [7]做好审稿、编辑加工与校对,提升论文学术质量[J]. 陈竹,王华菊,金丹. 编辑学报, 2011(S1)
  • [8]论编辑加工及其责任编辑的权力空间[J]. 张振华. 理论观察, 2002(02)
  • [9]林穗芳的编辑加工见解和实践[J]. 蔡姗. 中国编辑, 2012(06)
  • [10]数字出版概念述评与新解——数字出版概念20年综述与思考[J]. 张新新. 科技与出版, 2020(07)

标签:;  ;  ;  ;  ;  

论编辑加工的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