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单的小电容大电阻精密测量电路

一种简单的小电容大电阻精密测量电路

一、精密测量小电容和大电阻的一个简单电路(论文文献综述)

徐立松[1](2021)在《投影光刻物镜高阶像差补偿系统的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光学投影曝光技术是当今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研发生产中应用最广、技术进步最快、生命力最强的光刻技术。目前国际上只有ASML和Nikon具备研发、量产高性能投影光刻机的能力,而我国高性能光刻机的研制起步相对较晚并且基础比较薄弱,而且各公司对其核心技术进行了严密的技术封锁及专利保护,严重制约了我国投影光刻机的研制进展。高阶像差补偿系统是投影光刻物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虽然有成熟的系统,但是国外对其核心技术并未公开;而国内对投影光刻物镜高阶像差补偿的研究非常少,技术水平与国外仍有一定差距,因此开展高阶像差补偿系统的研究具非常重大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围绕着投影光刻物镜高阶像差补偿系统的控制,展开了本文的研究工作,这些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下述内容:1、温控变形镜结构及高阶像差补偿原理的研究。基于二维函数离散化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投影光刻物镜高阶像差补偿的原理,对提出的原理进行了简要的数学分析及仿真,指出高阶像差与温控变形镜加热单元功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基于提出的高阶像差补偿原理,设计了温控变形镜的拓扑结构,完成了温控变形镜的微宏观转接工作,并对温控变形镜的关键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及试验验证。最后简要的介绍了高阶像差补偿系统的架构,提出了温控变形镜加热单元输出功率的精度要求。2、温控变形镜驱动系统研究。基于脉宽调制的思想设计了温控变形镜加热单元的驱动系统,驱动系统使用电压源提供功率输出,通过开关电路调整占空比的方式来调节输出功率。设计中系统地分析了影响功率输出精度的因素,并通过提高相关部件精度的方式对这些因素进行了限制。设计中较难实现的是电压源,需要电压源具有较低的内阻,因此在设计中提出了模拟电路非线性建模方法,将模拟电路的设计问题转换为经典控制中的系统稳定性分析和系统校正问题,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压电陶瓷驱动电路的设计,这些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证明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3、温控变形镜加热单元功率估计器的研究。为实现对温控变形镜加热单元功率的精确控制,设计了功率估计器,功率估计器基于电路模型使用输出电压完成对输出功率的估计。设计中系统地分析了功率估计器的各项误差,明确了模数电路误差是最大的误差因素,同时明确了采样电阻的选择标准。使用FPGA逻辑实现了功率估计器,设计了相关试验对功率估计器的结果进行评估,测试结果表明功率估计器的系统相对误差小于1%,输出随机噪声峰峰值最大约为0.020m W,这些指标符合预期要求。4、温控变形镜加热单元输出功率的高精度控制研究。使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建立了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针对模型中的时变参数,设计了自适应PI控制算法,对控制算法的稳定性及参数估计误差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方法是稳定的,参数估计的精度能够满足自适应控制的要求。基于Simulink仿真验证了相关的控制方法,并对控制参数的选择方法进行了探讨,这些分析为控制参数的选择提供了方向。最终的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算法能够实现高阶像差补偿系统的控制要求,同时其还有运算量小易于在嵌入式平台上实现的优点,其最关心的阶跃响应的稳态误差约为0.002m W,稳态输出噪声最大值约为0.030m W。

程蕾[2](2021)在《ZIF-8及其纳米碳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介电弛豫机制及电化学传感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基于独特的多孔结构、丰富的活性位点和化学稳定性等优势,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s,ZIFs)材料已广泛应用于气体吸附、催化和生物医药等领域。不仅如此,ZIFs在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电化学传感器、微型集成电路等电子器件领域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其电学性能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ZIFs本征导电率非常低,且属于低介电材料,通常采用调节结构、气孔率、配体以及与导电相复合的方法来调控其电学性能。但是目前关于ZIFs合成工艺与晶体结构对其本征电学性能(电导行为和介电响应)的影响规律、ZIFs复合材料电学性能调控机制等问题尚未阐明,亟待深入研究。本论文通过制备工艺对ZIF-8多孔材料的晶体结构、显微形貌和客体分子等进行调控,深入研究了ZIF-8及其纳米碳复合材料的电学性能及介电弛豫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开发设计了性能优良的电化学传感器。首先从材料设计、工艺调控、介电理论分析、阻抗谱模拟等角度深入研究了ZIF-8及其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显微形貌调控规律、本征介电响应、复合界面介电响应等电化学特征和极化机制,在此基础上调控ZIF-8纳米碳复合材料的导电性,深入分析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的界面动力学以及传质过程,最后进行了电化学传感性能研究。整个工作对深入了解ZIF-8及其复合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阐明溶剂对ZIFs材料晶体结构和本征电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解决其导电性差等问题,为其在电化学传感器、燃料电池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主要内容如下:一、ZIFs材料合成方式多样,主要分为固相法和液相法。在不同的合成工艺中,溶剂的存在以及溶剂的种类都会对ZIF-8产物的微结构和性质产生较大影响。本文首先通过混料和煅烧工艺,固相合成了ZIF-8粉体,研究了反应动力学和物相演化过程。随后,为进一步研究溶剂对ZIF-8晶体结构和形貌的影响,分别在甲醇、水、氨水中合成了不同形貌和晶胞结构的ZIF-8晶体,分析了溶剂对ZIF-8晶体结构调控和客体水分子含量的影响,通过Cole-Cole介电模型和普适介电响应模型等介电理论研究了ZIF-8晶体的本征介电性能和极化弛豫机制。研究发现溶剂的极性对ZIF-8的晶粒生成及形貌起重要作用,采用Rietveld精修分析了ZIF-8的晶体结构和原子坐标,发现在水和氨水中制备的ZIF-8晶体同时存在少量单斜相。射频介电谱和阻抗谱研究发现,合成过程中水分子的存在,会使ZIF-8产生两个额外的介电弛豫过程,其介电响应由直流电导、普适介电响应、德拜弛豫和本征响应等四部分弛豫贡献,溶剂对ZIF-8的电学性能起重要影响。本研究揭示了ZIF-8晶体结构、显微形貌与制备工艺的关系,阐明了水分子对其电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为ZIF-8的可控制备和在电学器件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理论指导。二、在碳纳米管上通过原位生长技术合成了ZIF-8/CNT复合材料,对ZIF-8/CNT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研究了其晶体结构、形貌和介电、导电等性能。碳纳米管的引入使ZIF-8的介电常数提高了10倍左右,直流和低频电导率提高8个数量级。基于介电理论模型深入分析了ZIF-8/CNT复合材料的介电响应原理,阐明了质子的长程输运、CNT和ZIF-8的界面效应、水分子的转动等对复合体系不同频段介电常数的贡献机制。研究发现该复合材料的电导行为符合渗流理论,渗流阈值为3.2%CNT。在渗流阈值附近,直流电导率增加了4-5个数量级。此外,在ZIF-8和ZIF-8/1%CNT复合材料中存在三个介电弛豫过程,其中低频介电弛豫与质子的长程输运相关,中频介电弛豫与ZIF-8和CNT界面的Maxwell-Wagner效应有关,高频介电弛豫与水分子偶极子取向或其短程跳跃过程有关。本研究深入揭示了ZIF-8基复合体系的本征、非本征介电响应规律,阐明了ZIF-8/CNT复合材料的渗流效应,开发了ZIF-8复合材料导电性、介电性的调控技术,设计了电学性能优良的ZIFs复合材料,为拓展其在各种电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三、玻碳电极是各类电化学传感器常用的基础电极,其界面特征直接影响检测性能。在P.Heiduschkat提出的经典电路模型的基础上,详细考察了电解质电阻、双电层电容、电荷输运电阻、扩散阻抗(Warburg阻抗)、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阻抗、表面吸附阻抗等有效元件在等效电路中的作用,解析了各元件的物理意义和数学表达,详细推导出了阻抗谱的数学模型。结合阻抗实部和虚部与频率关系曲线,阐明了体系中电荷输运电阻、Warburg阻抗、双电层电容、氧化还原电阻等因素对体系总阻抗的贡献规律。进一步分析了离子液体改性石墨烯(IL-RGO)与ZIF-8复合材料(ZIF-8/IL-RGO)修饰的玻碳电极在铁氰化钾溶液中的电化学过程,定量对比分析了该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前后传感界面电化学过程的变化,深入研究了修饰电极的性能并验证了该数学模型的可靠性。该模型为玻碳电极的修饰策略以及阻抗谱数据分析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和方法支撑。四、以离子液体(IL,[BMIM][BF4])功能化还原氧化石墨烯(IL-RGO)为模板,通过原位生长技术成功制备了ZIF-8/IL-RGO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ZIF-8纳米粒子在IL-RGO表面生长良好,而且有效抑制了IL-RGO片的团聚。将ZIF-8/IL-RGO复合材料修饰在玻碳电极上,采用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法研究了ZIF-8/IL-RGO修饰电极对多巴胺电催化活性和导电性能。对比裸电极和IL-RGO修饰电极,ZIF-8/IL-RGO修饰电极有效的抑制了多巴胺的氧化过电位。以此为基础设计出一种可用于检测多巴胺的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线性响应范围为1.0×10-7~1.0×10-4mol/L,最低检测限为3.5×10-8mol/L。

王雷[3](2021)在《飞机载荷无线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飞机作为常见的交通运输工具在民用和军用领域被广泛使用。这要求飞机在设计过程中要留有充裕的结构强度余量,以保证飞机在恶劣大气环境和不同飞行姿态等极端条件下,其实际承受载荷满足设计的结构强度要求。飞机载荷试验旨在获取飞机的真实受载情况,为飞机结构强度设计提供依据。设计荷载不足将导致飞机在实际飞行过程中存在潜在安全隐患。相反,设计载荷余量过大会影响飞机机动性能,增加制造成本。所以飞机载荷试验对飞机的设计及制造至关重要。飞机载荷试验的目的是获取飞机主要结构部件的载荷分布情况。目前常用的测量方法是在测量点上分布传感器,通过获取飞机结构变形继而计算与载荷的数学关系,利用数学关系获得实际飞机载荷。由于试验时需在被测部件上大量布设测量点,因此大量线缆的布设会增加试验成本。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ZigBee的无线数据采集系统,并基于应变法设计对应的应变测量无线节点。考虑到环境温度对载荷测量的影响,本文同时设计有温度测量无线节点来补偿实际测量点处的应变数据。为满足大量数据采集的要求,本文依据ZigBee的组网特点设计有主机节点实现对各个测量节点的控制和数据传输等功能。为了便于数据的处理与管理,本文同时设计有上位机软件用于数据接收、存储、显示以及导出等功能。这些数据可以为载荷方程的建立提供原始数据。经测试,本文设计的飞机载荷无线数据采集系统的关键功能能够稳定运行,包括数据传输功能、应变测量功能、温度测量功能、数据存储功能、多通道测量功能。该系统不仅能够大大提高飞机载荷试验中线缆的布设效率,提高可靠性,而且能够减小传感器测量信号远距离传输的干扰问题。该方法对于其它多测量点的场合同样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赵岚[4](2021)在《新型PIPN结构SI-GaAs脉冲压缩二极管特性研究》文中指出纳秒、亚纳秒超快高压电脉冲在超宽带雷达、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生物医疗、激光技术等国防、科研及工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几年来,随着脉冲功率技术的发展,结构紧凑、高频率、长寿命的半导体功率开关已成为脉冲功率开关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实现电触发SI-GaAs非线性导通的基础上,课题组设计了新型脉冲压缩二极管。这种基于SI-GaAs的新型脉冲压缩二极管在MIM结构、MIP结构中都表现出良好的脉冲压缩效果,脉冲压缩比和前沿压缩比远超FID,DBD,磁开关等常规脉冲压缩器件,但仍存在电极烧蚀、漏电流大、寿命短等问题尚未解决。本文在MIM、MIP结构脉冲压缩二极管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并制备了 PIPN新结构样品。本文围绕该样品的结构设计和性能测试主要完成了以下三部分工作:1.针对新型脉冲压缩二极管测试需求,研制了一台上升沿40 ns~1μs可调,脉宽70~100μs可调,输出最大电压4500 V,脉冲电流10 A的高压脉冲电源。新型脉冲压缩二极管压缩特性与前级脉冲上升沿,电压,电流等特征参数密切相关,因此测试需要前级脉冲上升沿可调,电压大于3 kV,重复频率大于10 kHz。在高压MOSFET器件基础上,通过改变驱动电流的方法,实现了前级脉冲上升沿的调节。满足本文对PIPN样品寿命、脉冲压缩性能测试的需求。2.在MIM、MIP结构样品失效的研究基础上,设计并制备了 PIPN新结构样品。在对MIM和MIP样品机理研究和失效机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利用pn结替代MIP结构中肖特基结的设计思路。经过设计计算,确定了各外延层厚度,浓度等结构参数,并利用MBE外延工艺制备了实验样品。3.利用所研制的高压脉冲电源,对PIPN样品的寿命、激发电压和电压上升速率的关系以及脉冲压缩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PIPN样品可以将脉宽为166ns、上升沿为50.72 ns的脉冲输出信号压缩至脉宽为12 ns、上升沿仅为1.6 ns,具有良好的脉冲压缩性能;PIPN样品在1 kHz重频下可运行300多万次,相比MIP结构样品(可运行3万次)运行寿命提高了 100倍;PIPN样品在电脉冲触发下存在一定的电流阈值和电压阈值,当电源电压大于阈值电压1700V,触发电流大于阈值电流3.33 mA,样品可正常触发脉冲。

杨雪艳[5](2021)在《高中生电学实验学习困难成因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张伟[6](2021)在《用于足底压力测量的硅橡胶软传感器研究》文中指出

秦宇[7](2021)在《温湿氧多功能传感器的读出电路设计》文中提出物联网的发展迫切需要集成化、多功能化、智能化的传感器。温度、湿度、氧气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户外运动、工业矿井等场景,这三种传感器目前多以分立器件的形式出现,对于三种传感器的集成鲜有研究。论文在介绍温、湿、氧分立传感器及其读出电路相关机理的基础上,设计了温湿氧多功能传感器低功耗读出电路,该电路主要包括带隙基准电路、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传感器预处理电路和开关电容放大器四个模块。采用预处理电路将三种环境信号转化为合适范围的电压值、再分时复用同一开关电容放大器输出最终结果的架构,降低了读出电路的总功耗。基于SMIC 0.13μm工艺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验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电源管理模块。设计了电流模式的带隙基准电路,温度系数为8.75ppm/℃,静态电流为31.8μA,产生了稳定的温度信号和基准;设计了带缓冲级的LDO电路,PSR为-61.16dB,静态电流为34.77μA,产生了稳定的1.2V电压。(2)传感器预处理电路。设计的温度传感器预处理电路在-40~60℃范围内输出521.4~678.4mV电压;氧气传感器预处理电路在5%~30%浓度范围内的输出为521.23~679.96mV电压。(3)开关电容放大器。环形放大器具有输出摆幅轨到轨、内部功耗与负载无关、性能随工艺微缩提高等优点。所设计的可变偏置伪差分环形放大器,实现了单端输入差分输出,输出摆幅提高到2.4V,环路增益为92dB,静态电流为41.08μA。(4)整体电路仿真。温度传感器输出范围为-937.4~940.7mV,灵敏度为18.79mV/℃,线性度为99.91%,精度为0.09℃;湿度传感器输出范围为-1.081~1.081V,灵敏度为 27.03mV/(%RH),线性度为 99.99%,精度为 0.01%RH;氧气传感器输出范围为-949.5~951.6mV,灵敏度为76.03mV/(v/v%),线性度为99.94%,精度为0.018%。整体电路在20KHz开关频率下正常工作,静态电流为132μA。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路实现了预定的功能,达到了设计指标。

李菘[8](2021)在《应用于WLAN的5GHz-6GHz低噪声放大器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WLAN 802.1 1ac(5GHz频段)的数据传输速率越来越高,对射频接收系统提出了新的挑战,而低噪声放大器(LNA)作为接收机的关键模块,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论文基于0.18μm SiGe BiCMOS工艺,设计实现了一款应用于WLAN的5GHz~6GHz低噪声放大器。主要工作如下:首先,对国内外WLANLNA的主流产品性能指标归纳总结,分析其设计重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其次,基于SiGe BiCMOS工艺完成了 5GHz~6GHz LNA的设计,主要包括主体放大电路、偏置电路、匹配电路和Bypass通路。主电路采用两级共射级联来提高LNA增益,并通过调整晶体管内部并联数目(m)改变输入实部阻抗,提升噪声性能且简化输入匹配,缩小最大功率传输阻抗点与最佳噪声匹配点的距离;偏置电路中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的有源偏置,该结构相较于传统的有源偏置电路,具有优异的温度稳定性,对应的工作电流温漂系数由8.91e-4/℃降低为17.4e-6/℃;输入/输出匹配采用L型网络,该网络结构简单,对电路噪声影响较小且稳定性高;加入Bypass通路有效阻挡了大信号对电路造成影响。再次,对LNA版图中的重要元器件分模块布局设计,使射频信号通路尽可能为直线,并对SiGe HBT采用3×2分布,由M4~M6金属布线。最后,测试结果显示在3.3V的工作电压下,LNA在5GHz~6GHz频段内稳定,中心频点5.5GHz处,高增益模式下的噪声系数约为2.18dB,对应的增益约为23.5dB;Bypass模式下的增益约为-10.4dB;直流功耗约为20.79mW,所有指标均满足了设计要求。

周峰,李鹤,李文婷,黄俊昌[9](2021)在《大电流测量传感技术综述》文中认为直流、交流和冲击大电流(大于100 A)传感和测量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国防军工、工业生产、试验检测及科学研究中,文中按原理将广泛应用的电流测量技术分为基于欧姆定律的分流器、基于闭环反馈的直流/交流电流互感器、基于磁场测量的开环电流传感器和基于磁光效应的光学电流互感器4大类。在对各种电流测量传感原理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剖析了这些技术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和应用注意事项,并介绍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各类大电流传感装置的结构特点、性能参数及测量性能优化方案。最后对本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传统电流测量/传感原理在宽范围温度特性、高动态范围、交直流混合、高带宽等方面的性能提升技术仍是研究热点;光学电流互感器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在超大电流测量中表现出独特的优势,但需解决较低的可靠性和长期稳定性等问题。

庞雪[10](2021)在《用于TOF成像的硅基单光子探测器的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工业仪器智能化的发展,基于飞行时间(Time Of Flight,TOF)的光子成像系统,可用来直接测量景深/距离,能够实现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大的测量范围。单光子雪崩光电二极管(Single Photon Avalanche Diode,SPAD)作为一种光导式的探测器,将其集成到标准工艺CMOS/BCD中,将大大提高器件的小型化、集成化水平,降低成本。本文基于BCD工艺研究并仿真了一种高响应度的SPAD探测器,研究内容如下:1、SPAD的结构设计,该项工作主要分为以下三部分:(1)通过研究硅基SPAD的载流子与电场和光场的相互作用,建立内部电场分布,优化SPAD的结构与性能,设计出具有高响应度的SPAD结构;(2)根据理论研究,设计三种结构:两端式N阱结构、两端式深N阱结构以及包围式BN阱结构;(3)通过Silvaco TCAD软件仿真分析了光敏面长度分别为7μm,9μm,10μm,11μm在三种不同结构下的I-V特性、电场强度分布、光谱响应。分析结果显示,光敏面为11μm的三种结构中,两端式N阱结构的反偏电压最低,包围式BN阱结构的反偏电压为17.63V,高于另外两种。在电场强度中,包围式BN阱结构拐角处场强大小为中等,且分布均匀,避免了边缘击穿。波长在700nm处,11μm的包围式BN阱结构的光谱响应能力最强。2、引入由淬灭电路搭配延时电路整合而成的外部电路,以达到保证SPAD探测效率以及探测准确性的目的。(1)通过理论分析三种淬灭电路的工作特性,得出有源淬灭电路能够避免器件发热,降低后脉冲率,并且实现快速淬灭的目的。(2)设计由有源淬灭电路搭配三个反相器级联的延时电路整合而成得到延时时间为1ns。(3)通过Cadence软件模拟SPAD的schematic电路以及淬灭复位电路,联结仿真得到SPAD探测器整体电路的死区时间在2.5ns。

二、精密测量小电容和大电阻的一个简单电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精密测量小电容和大电阻的一个简单电路(论文提纲范文)

(1)投影光刻物镜高阶像差补偿系统的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投影光刻物镜像差补偿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1.3.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2 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2章 投影光刻物镜高阶像差补偿系统的实现原理
    2.1 引言
    2.2 投影光刻物镜的高阶像差补偿系统
        2.2.1 高阶像差补偿系统的原理
        2.2.2 加热单元平均功率与高阶像差的函数关系分析
        2.2.3 加热单元平均功率的指标要求
    2.3 温控变形镜的设计及关键性质测试
        2.3.1 温控变形镜的拓扑结构设计
        2.3.2 温控变形镜的微宏观转接电路的实现
        2.3.3 温控变形镜加热单元的电路模型分析及电路模型验证
        2.3.4 加热单元功率对加热单元的影响分析
        2.3.5 温控变形镜加热单元加热效果测试
    2.4 高阶像差补偿系统的核心原理试验验证
        2.4.1 加热单元加热功率与面形变化的叠加性验证
        2.4.2 加热单元加热功率与面形变化的齐次性验证
        2.4.3 加热单元功率与Zernike系数的关系验证
    2.5 高阶像差补偿系统的系统架构设计
        2.5.1 高阶像差补偿系统的整体方案设计
        2.5.2 功率控制板的设计
        2.5.3 功率控制主板的设计
    2.6 高阶像差补偿系统的控制架构及对控制系统的主要要求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温控变形镜加热单元功率驱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 引言
    3.2 温控变形镜加热单元功率驱动系统的实现原理及关键技术分析
        3.2.1 功率驱动系统的电路模型
        3.2.2 电压源内阻对输出功率的影响分析
        3.2.3 开关器件对输出功率的影响分析
        3.2.4 电压源设计要求及取样电阻值的选择
        3.2.5 功率驱动系统的关键指标
    3.3 开关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3.3.1 开关电路的硬件器件选型及关键参数分析
        3.3.2 开关电路的逻辑设计与实现
    3.4 电压源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3.4.1 电压源电路传统分析设计方法
        3.4.2 电压源电路非线性建模方法研究
        3.4.3 电子元器件选型及电路模型的化简
        3.4.4 电压源电路的关键性能分析
        3.4.5 电压源电路仿真分析
        3.4.6 电压源电路的测试及测试结论
    3.5 模拟电路非线性建模方法研究
        3.5.1 模拟电路系统模型的基本架构
        3.5.2 模拟电路模型建立方法及模拟电路设计流程
    3.6 模拟电路非线性建模方法在压电陶瓷驱动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3.6.1 压电陶瓷驱动电路设计概述
        3.6.2 基于高压运算放大器的压电陶瓷驱动电路
        3.6.3 基于通用运算放大器的压电陶瓷驱动电路
        3.6.4 设计方法应用小结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温控变形镜加热单元功率估计器的设计与实现
    4.1 引言
    4.2 功率估计器的原理分析及对系统设计的要求
        4.2.1 功率估计器的数学原理
        4.2.2 功率估计器取样电阻阻值的确定
        4.2.3 功率估计器的误差分析
        4.2.4 功率估计器实现的数学方法及数学方法优化
        4.2.5 温控变形镜加热单元电阻分布对功率估计器采样速度的约束
        4.2.6 功率估计器设计的主要参数分析
    4.3 功率估计器的实现
        4.3.1 功率估计器的硬件电路设计
        4.3.2 功率估计器的FPGA实现
    4.4 功率估计器的验证测试
    4.5 功率估计器对温控变形镜加热单元电阻的估计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投影光刻物镜高阶像差控制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高阶像差控制系统的控制分析及仿真
        5.2.1 控制对象模型及系统控制策略分析
        5.2.2 自适应算法的设计及控制系统的关键性能分析
        5.2.3 控制系统最优参数整定
        5.2.4 控制系统仿真
    5.3 高阶像差控制系统的试验验证
    5.4 高阶像差系补偿系统的光学试验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论文的创新点
    6.3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ZIF-8及其纳米碳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介电弛豫机制及电化学传感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引言
    1.2 ZIFs材料概述
        1.2.1 ZIFs的组成及结构
        1.2.2 ZIFs的合成工艺
        1.2.2.1 有机溶剂热合成
        1.2.2.2 水热合成
        1.2.2.3 离子热合成
        1.2.2.4 超声化学合成
        1.2.2.5 无溶剂合成
        1.2.2.6 机械力化学合成
        1.2.3 合成参数对ZIFs晶体结构的影响
        1.2.3.1 尺寸控制
        1.2.3.2 晶体的形貌控制
        1.2.4 ZIF材料的应用
        1.2.4.1 气体分离
        1.2.4.2 催化
        1.2.4.3 传感
        1.2.4.4 微电子器件
        1.2.4.5 药物载体
    1.3 ZIFs复合材料概述
        1.3.1 ZIFs复合材料的合成工艺
        1.3.1.1 自下而上原位合成工艺
        1.3.1.2 合成后复合工艺
        1.3.2 ZIF-8/碳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应用
    1.4 介电分析方法及弛豫模型概述
        1.4.1 介电性能及参数
        1.4.1.1 介电极化
        1.4.1.2 介电常数
        1.4.1.3 介电弛豫
        1.4.2 介电理论模型
        1.4.2.1 德拜弛豫模型及其修正
        1.4.2.2 普适介电弛豫
        1.4.2.3 渗流理论
    1.5 论文选题及创新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样品的制备、结构性能表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1 引言
    2.2 实验原料和设备
    2.3 ZIF-8及其复合物的制备方法
    2.4 ZIF-8及其复合物的电极制备
    2.5 结构、形貌和电学性能表征
        2.5.1 晶体结构的测试原理和Rietveld分析
        2.5.2 显微形貌的测试原理和分析
        2.5.3 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的基本原理
    2.6 阻抗谱和电模谱
        2.6.1 电化学阻抗谱
        2.6.2 电模谱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合成工艺及溶剂对ZIF-8晶体微结构调控和介电弛豫机制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ZIF-8的合成
        3.2.2 ZIF-8晶体结构及物化性质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固相合成ZIF-8粉体的结构演化
        3.3.2 液相合成ZIF-8晶体的结构分析
        3.3.3 液相合成ZIF-8晶体中水分子含量分析
        3.3.4 液相合成ZIF-8晶体形貌及比表面积
        3.3.5 液相合成ZIF-8晶体的介电响应
    3.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ZIF-8/CNT复合材料的电学性能调控及介电弛豫行为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ZIF-8/CNT复合材料的合成
        4.2.2 复合物结构及物化性质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ZIF-8/CNT复合材料结构
        4.3.2 介电响应特征
        4.3.3 渗流效应
    4.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玻碳电极界面的阻抗谱数学表达及定量分析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ZIF-8/IL-RGO复合材料的合成
        5.2.2 玻碳电极的修饰
        5.2.3 实验计算方法
    5.3 结果分析与讨论
        5.3.1 等效电路的阻抗谱分析
        5.3.2 各参数对体系阻抗谱的影响
        5.3.3 修饰电极的阻抗谱模拟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ZIF-8/IL-RGO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对多巴胺的高灵敏度检测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ZIF-8/IL-RGO复合材料及传感电极的制备
        6.2.2 ZIF-8/IL-RGO复合材料结构表征及电化学分析
    6.3 结果和讨论
        6.3.1 ZIF-8/IL-RGO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特征
        6.3.2 不同修饰电极上DA的电化学响应
        6.3.3 ZIF-8/IL-RGO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阻抗和电荷输运行为
        6.3.4 DA的分析检测
        6.3.5 电化学传感器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6.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引用情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承担的科研项目
附件
致谢

(3)飞机载荷无线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安排
    1.5 本章小结
2 测试原理及方案设计
    2.1 载荷测试方法概述
    2.2 无线通信基本理论
    2.3 系统设计基本原则
    2.4 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2.5 系统研制方案
    2.6 本章小结
3 无线数据采集系统硬件设计
    3.1 系统硬件设计概述
    3.2 系统硬件功能划分
    3.3 电源管理电路设计
    3.4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3.4.1 应变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3.4.2 温度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3.5 数据存储电路设计
    3.6 MCU电路设计
    3.7 通信电路设计
    3.8 授时电路设计
    3.9 本章小结
4 无线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设计
    4.1 系统软件设计概述
    4.2 系统软件功能划分
    4.3 系统软件程序设计
        4.3.1 应变测量节点程序设计
        4.3.2 温度测量节点程序设计
        4.3.3 主机节点程序设计
        4.3.4 上位机软件程序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实验验证与误差分析
    5.1 实验前期准备
        5.1.1 电路连通性检查
        5.1.2 硬件通电检查
    5.2 系统功能验证
        5.2.1 调零电路输出功能验证
        5.2.2 存储电路功能验证
        5.2.3 系统组网功能验证
        5.2.4 系统应变采集功能验证
        5.2.5 系统温度采集功能验证
    5.3 误差分析
        5.3.1 通道同步误差分析
        5.3.2 应变测量误差分析
        5.3.3 温度测量误差分析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新型PIPN结构SI-GaAs脉冲压缩二极管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半导体脉冲功率开关
    1.3 本文主要工作
2 基于电触发SI-GaAs非线性模式的新型脉冲压缩二极管
    2.1 SI-Ga As的材料基本特性
        2.1.1 SI-GaAs能带结构
        2.1.2 砷化镓材料补偿机制
    2.2 SI-GaAs光电导开关非线性模式
    2.3 电触发SI-GaAs非线性模式的脉冲压缩特性
    2.4 新型脉冲压缩存在的问题
    2.5 本章小结
3 初级高压纳秒脉冲电源的研制
    3.1 实现高压脉冲电源的基本方法
    3.2 脉冲电源结构设计
        3.2.1 功率MOSFET选择
        3.2.2 隔离驱动的实现
    3.3 脉冲电源总体电路设计
    3.4 高压脉冲电源测试
    3.5 脉冲上升沿的调控
    3.6 本章小结
4 PIPN样品的结构设计和实验特性研究
    4.1 PIPN样品的结构设计
    4.2 PIPN样品导通机理
    4.3 PIPN样品特性研究
        4.3.1 PIPN样品脉冲压缩特性
        4.3.2 PIPN样品的寿命测试
        4.3.3 PIPN样品触发条件测试
    4.4 PIPN样品的失效
    4.5 PIPN雪崩晶体管结构设计
        4.5.1 纵向结构设计
        4.5.2 横向结构设计
    4.6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工作总结
    5.2 本文创新点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温湿氧多功能传感器的读出电路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多功能传感器发展概况
    1.3 温湿氧传感器读出电路的研究现状
        1.3.1 温度传感器
        1.3.2 湿度传感器
        1.3.3 氧气传感器
    1.4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2 温湿氧传感器及其读出电路原理
    2.1 传感器性能指标
    2.2 BJT型集成温度传感器
        2.2.1 传感器原理
        2.2.2 读出电路原理及其关键技术
    2.3 高分子型湿度传感器
        2.3.1 传感器原理
        2.3.2 开关电容放大器原理及其关键技术
    2.4 纳米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氧气传感器
        2.4.1 传感器原理
        2.4.2 惠斯通电桥原理与非线性补偿技术
    2.5 本章小结
3 温湿氧传感器读出电路方案及部分模块设计
    3.1 整体方案
        3.1.1 主要电路模块简介
        3.1.2 三种传感器的读出流程
    3.2 带隙基准电路的设计
        3.2.1 电路架构的选择
        3.2.2 电路的具体设计
    3.3 LDO电路的设计
        3.3.1 电路架构的选择
        3.3.2 电路的具体设计
    3.4 传感器预处理电路的设计
        3.4.1 温度传感器预处理电路
        3.4.2 氧气传感器预处理电路
    3.5 本章小结
4 低功耗开关电容放大器的设计
    4.1 环形放大器的基本架构和原理
        4.1.1 环形放大器的基本架构
        4.1.2 环形放大器的原理
        4.1.3 环形放大器的优势
    4.2 单端自偏置环形放大器
        4.2.1 单端自偏置环形放大器的设计
        4.2.2 单端自偏置环形放大器的仿真
    4.3 伪差分环形放大器
        4.3.1 伪差分环形放大器的设计
        4.3.2 伪差分环形放大器的仿真
    4.4 本章小结
5 整体电路的优化和仿真
    5.1 整体电路的优化
    5.2 整体电路的仿真
        5.2.1 温度传感器
        5.2.2 湿度传感器
        5.2.3 氧气传感器
        5.2.4 整体电路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应用于WLAN的5GHz-6GHz低噪声放大器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2 SiGe HBT模型与低噪声放大器基本理论
    2.1 SiGe HBT模型
        2.1.1 噪声模型
        2.1.2 小信号模型
    2.2 低噪声放大器基本理论
        2.2.1 二端口网络的S参数
        2.2.2 性能指标
        2.2.3 Smith圆图
    2.3 本章小结
3 低噪声放大器设计
    3.1 晶体管的性能对比
    3.2 偏置电路设计
        3.2.1 静态工作点选取
        3.2.2 新型结构的有源偏置电路设计
    3.3 匹配电路设计
        3.3.1 输入匹配电路
        3.3.2 输出匹配电路
    3.4 Bypass通路设计
    3.5 原理图仿真
    3.6 本章小结
4 低噪声放大器实现
    4.1 版图设计与后仿真
        4.1.1 设计规则与设计流程
        4.1.2 版图布局
        4.1.3 后仿真结果
    4.2 测试与分析
        4.2.1 测试环境
        4.2.2 测试方法
        4.2.3 测试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大电流测量传感技术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 基于欧姆定律的分流器
    1.1 直流分流器
    1.2 交流分流器
    1.3 冲击分流器
2 基于闭环反馈原理的直流、交流电流互感器
    2.1 零磁通电流互感器
    2.2 电子补偿式电流互感器
    2.3 DBI型电流互感器
3 基于磁场测量的开环电流传感技术
    3.1 基于磁传感芯片的电流传感技术
    3.2 Rogowski线圈
4 光学电流传感技术
5 结论

(10)用于TOF成像的硅基单光子探测器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单光子探测技术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安排
第2章 单光子探测原理
    2.1 光电二极管的理论基础
    2.2 雪崩光电二极管
    2.3 性能参数
        2.3.1 雪崩击穿电压
        2.3.2 雪崩增益
        2.3.3 暗计数率
        2.3.4 死时间
        2.3.5 光子探测效率
        2.3.6 响应度
        2.3.7 后脉冲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SPAD的结构设计
    3.1 SPAD的结构选择
    3.2 SPAD保护环结构
    3.3 SPAD结构设计
    3.4 仿真器件的介绍
    3.5 SPAD器件结构的仿真
        3.5.1 I-V特性
        3.5.2 电场分布
        3.5.3 光谱响应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SPAD淬灭复位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4.1 无源淬灭
    4.2 有源淬灭
    4.3 门控模式淬灭
    4.4 淬灭电路的仿真
    4.5 延时单元结构和原理
    4.6 整体电路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四、精密测量小电容和大电阻的一个简单电路(论文参考文献)

  • [1]投影光刻物镜高阶像差补偿系统的控制研究[D]. 徐立松.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21
  • [2]ZIF-8及其纳米碳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介电弛豫机制及电化学传感性能研究[D]. 程蕾. 广西师范大学, 2021
  • [3]飞机载荷无线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D]. 王雷.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4]新型PIPN结构SI-GaAs脉冲压缩二极管特性研究[D]. 赵岚.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5]高中生电学实验学习困难成因及对策研究[D]. 杨雪艳. 西南大学, 2021
  • [6]用于足底压力测量的硅橡胶软传感器研究[D]. 张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7]温湿氧多功能传感器的读出电路设计[D]. 秦宇.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8]应用于WLAN的5GHz-6GHz低噪声放大器设计与实现[D]. 李菘.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9]大电流测量传感技术综述[J]. 周峰,李鹤,李文婷,黄俊昌. 高电压技术, 2021(06)
  • [10]用于TOF成像的硅基单光子探测器的设计研究[D]. 庞雪. 阜阳师范大学, 2021(12)

标签:;  ;  ;  ;  ;  

一种简单的小电容大电阻精密测量电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