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林业资金管理假设

我国林业资金管理假设

一、关于我国林业资金管理的设想(论文文献综述)

王术华[1](2014)在《林业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研究》文中提出林业在推动国民经济的建设、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加强生态环境的改善中,有重要的地位和功能。由于林业的特殊性,其公益性很强,政府对林业的投资显得格外重要,这就使林业的发展与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是紧密相连的。近年来,中央财政对林业的投资越来越多,持续的推进生态建设与保护,对林业产业的发展进行扶持,为推动林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持和重要的保障。伴随着政府财政资金的持续大量投入,也带来了林业财政资金的绩效管理问题。由于林业财政资金支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依然没有形成适合林业财政资金支出的统一绩效管理体系,很难适应中国林业经济的发展和公共财政的改革。在此背景下,有必要进一步探索我国林业专项资金的管理机制,把绩效管理的观念与模式引进林业专项资金支出管理,逐渐建立起有利于改革公共财政支出管理,有利于提升政府部门的运行效率,有利于提升政府财政支出的使用效果的绩效管理体系。本文以林业财政专项资金为研究对象,以林业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事后评价为切入点,运用文献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林业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体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在文献分析与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林业专项资金开展绩效评价的具体状况以及英国、美国等国家开展公共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具体状况进行了详尽分析。认为当前国内的林业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中存在传统资金管理模式仍在延续,绩效预算管理思想远未深入人心,以及绩效管理各环节衔接不紧,偏于事后评价等问题。并总结了国外公共支出绩效管理对我国林业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启示:明确的法律依据、专门的绩效管理组织和实施机构、完备的绩效管理体系和注重应用评价结果等。其次,分别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等方法,对我国林业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必要性,以及林业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从利于规范林业财政支出管理、提升林业投资效率、提高防控廉政风险有效性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林业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必要性。运用ISM技术和Tobit回归模型等方法对林业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为更好的构建林业财政专项资金全过程绩效管理体系奠定了基础。再次,针对林业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探索构建了以事前绩效管理、事中绩效管理和事后绩效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三阶段递进式全过程绩效管理体系,由目前单一的事后绩效评价向全过程绩效管理转变,也就是将绩效观念融入到林业专项资金支出管理的全过程,形成以绩效目标为导向,以资金流向为线索的全过程绩效管理体系,以实现对林业专项资金进行科学的绩效计划、有效的绩效监督、合理的绩效评价、及时的绩效反馈。并以“决策科学+流程合理”为目标对事前绩效管理进行了研究,以“即时管理+事中控制”为管理思路对事中绩效管理进行了研究,以“分类绩效评价+评价结果的反馈运用”为主要内容对事后绩效管理进行了研究。最后,就如何保障林业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并以“全国湿地资源普查项目”2013年财政支出为例对林业财政专项资金全过程绩效管理体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系统研究了以事前绩效管理、事中绩效管理和事后绩效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三阶段递进式全过程绩效管理体系,弥补了以往单一注重林业财政专项资金事后绩效评价研究的不足,对于完善预算绩效管理理论、规范林业专项资金支出管理、提高林业专项资金产出效益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张行斌[2](2013)在《地方国有林业改革发展中的公共财政体系研究 ——以黑龙江省鸡西市为例》文中认为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深化税收制度改革。我国林业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仍然相当脆弱,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保障水平较低,做为国有林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国有林依然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完善公共财政支持林业的政策体系迫在眉睫。借助新一轮的财税体制改革的大势,地方国有林业的改革发展亟需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系,加快支持地方国有林业财政制度改革,改善地方国有林区的民生建设。本文应用公共产品理论、外部性理论和公共财政理论,结合国外公共财政支持林业发展的实践,为公共财政支持地方国有林业改革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进而分析了地方国有林业发展改革历程,阐述了财政支持地方国有林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分税制改革对地方国有林业改革发展的制约和公共财政支持地方国有林发展的现实需求。从而确立了本论文的研究视角,也就是创新之处,即从地方国有林改革发展的视角研究公共财政。其间以黑龙江省的地方国有林改革发展的现状为背景,选取了黑龙江省鸡西市地方国有林业为样本案例,通过实地调研收集一手资料,对财政支持鸡西市林业发展进行了回归分析,分析了鸡西市财政支持林业的成本与效益,测算了鸡西市地方国有林业发展的财政资金需求。在确立研究视角的基础上构建地方国有林业公共财政体系,首先,构建地方国有林业公共财政体系的框架。其次,从公共产品利益影响范围和公共产品属性的视角,界定了中央与地方在地方国有林业改革发展中的事权划分,综合财力投入的程度提出了林区公共产品供给的优先次序。再次,从地方国有林业的财政收入和支出两个纬度,提出开征森林生态税;建立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完善转移支付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建立持续稳定的地方国有林业财政收入保障机制;最后,论述公共财政体系支持地方国有林业改革的保障措施,包括地方国有林场分类经营改革、林区政府职能转变和重构、林地确权改革、深化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建构林区公共产品供给多中心治理模式、完善林业投资体制。

曹兰芳[3](2014)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户林业生产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湖南省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集体林是中国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改革(确权发证)基本完成后,农户成为集体林区主要林业生产经营主体,农户林业生产行为对中国林业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乃至推进生态文明都有重要的直接影响。因此,研究林改后农户林业生产行为是一个既具有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是发展林业、推进绿色经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研究。本文主要以湖南省为研究区域,根据国家林业局“湖南省林改跟踪监测”课题组2011-2013年入户调查数据,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多角度深入研究林改后农户林业生产行为及影响因素。本文首先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农户林业生产行为研究进展;其次,对研究区域—湖南省的林业及林改基本情况做了介绍,并分析了样本县林改前后林业生产的动态变化;第三,对林改前后农户林业生产行为进行了动态对比分析和总结;第四,从林业基本生产过程角度和林业投入角度实证研究了农户林业生产行为影响因素;最后,根据本文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从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运用了描述性分析、面板似不相关回归(XTSUR)、固定效应(FE)、随机效应(RE)、面板Logit模型、面板Tobit模型、Biprobit模型(seemingly unrelated bivariate probit regression model)等计量方法。其中,主要对林改前后林业生产行为动态变化进行了描述性分析;面板似不相关回归(XTSUR)、固定效应(FE)、随机效应(RE)主要分析农户造林、抚育和采伐行为的影响因素;面板Logit模型、面板Tobit模型、Biprobit模型主要分析农户林业资金、劳动力投入行为影响因素。本文得出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林改前后农户林业生产行为比较来看,第一林改后样本农户造林和抚育行为积极,采伐更加理性;第二,林改后农户林业投入意愿增强、投入规模增加;第三,林改后农户林业收入多元化,采伐不再是唯一林业收入来源。(2)从林业基本生产过程来看,第一,造林补贴面积(+)、是否加入林业合作组织(+)对农户造林行为显著正相关;第二,抚育补贴面积(+)、政策性森林保险面积(+)、林权抵押贷款评价(+)对农户抚育行为显著正相关;第三,林权流转评价(-)、木材采伐指标审批评价(-)、税费负担程度评价(+)对农户采伐行为有显著影响。(3)从林业生产投入角度来看,第一,户主职业(-)、家庭林业收入(+)、耕地面积(+)、是否加入林业合作组织(+)、木材采伐指标评价(+)、有造林补贴林地面积(+)对农户林业资金投入决策有显著影响;第二,户主年龄(-)、家庭林业收入(+)、木材采伐指标评价(+)、林权抵押贷款评价(+)对农户林业劳动力投入决策有显著影响;第三,家庭林业收入(+)、有造林补贴林地面积(+)、是否加入林业合作组织(+)、政策性森林保险林地面积(-)对林业资金投入规模有显著影响;第四,家庭林业收入(+)、政策性森林保险林地面积(+)、林改后获得林地面积比例(-)对林业劳动力投入规模有显著影响。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普及林业补贴政策和营造良好的林业税费环境;(2)促进林业收入多元化,以缓解不同主体追求效益最大化矛盾;(3)完善林业科技服务体系,提升农户林业生产经营能力;(4)建设和完善林业市场林业市场保障和支撑体系;(5)维持林业产权的持续与稳定。

秦涛[4](2009)在《中国林业金融支持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已经成为经济的核心,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率,当金融因素的作用受到限制时,经济增长必然遭遇资本投资不足和金融资源低效配置的约束。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林业产业化发展,要求广泛而有效率的信用活动和金融运行,以保障持续增加的资本投入和会融资源的有效配置。毫无疑问,我国现阶段林业仍具有显著“产融弱质性”,面临严峻的资本形成不足、发展资金短缺的困境。林业资本形成缺口必然导致出现林业投资缺口,从而对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形成严重制约,这必然形成对我国林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严重制约。因此,迫切需要在公共财政经常性账户纳入预算和已有稳定来源的资金支持之外,制定新的特殊政策,允许从全社会范围合理并适度地筹措资金,拓宽林业投融资渠道,提高林业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以满足林业建设的需要。林业金融支持正是为弥补林业资本形成不足造成严重资金缺口而出现的一种创新制度安排,林业金融运行的核心集中于林业金融资源配置及其效率实现,林业金融资源配置是由其金融制度、体系、治理、运行机制等共同决定的过程,效率取决于制度供给的完备性和有效率的传导。林业金融支持基本职能在于实现对林业金融的动员和配置,林业投资风险规避与防范,以保证林业资本的顺畅循环、周转和有效流动,满足林业产业发展日益增强的资金需求,林业金融支持理应成为推进我国林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战略性机制和重要途径。本文借鉴产业经济学、金融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理论的合理因素,从我国林业产业化发展的金融基础、产融互动和林业金融资源效率等多个角度,论述了我国林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金融支持内在机理,并基于金融战略视角,从林业资本形成、投资效率、会融运行三个维度进行分析,通过构建“林业资本形成缺口模型”梳理林业产业发展进程中金融支持的内生逻辑和现实依据,为林业金融支持框架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提出了林业金融支持制度安排的合理性以及体制的完善能够提供林业发展所需要的金融资源集聚与配置机制,通过以财政性融资、政策性融资和商业性融资所构成的三维空间支持体系奠定了我国林业金融支持体系的基础平台。在林业金融支持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分别从金融需求和供给角度对林业融资需求和引资能力进行分析。首先,对我国林业信贷融资需求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并基于信贷供给理论探讨林业面临信贷约束和融资困境的本质原因,提出利用抵押品替代和扩展机制,以及通过建立林业金融服务体系来缓解林业信贷融资困境。其次,通过对商品林投资收益率和投资风险水平进行评价,分析林业政策以及不同因素对投资收益和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而认识在现有的政策条件还无法改变商品林投资收益率低、投资风险大的基本状况,对商品林投资还不能产生足够的激励,提出通过推进林业产业化经营、建立林业金融工具创新机制、完善林业风险防范管理体系和健全林业产业政策体系来解决林业资本形成不足,林业产业“吸融力”不强的困境。第三,分别就抵押品替代和扩展机制三种应用模式、林业金融工具创新机制以及林业风险管理体系构建进行论述。随着林业产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立和健全林业金融支持体系及其高效率的金融制度,日益成为我国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所在。林业金融支持不仅仅具有经济职能,同时具有鲜明的社会功能和政策取向。林业金融支持必须坚持促进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通过“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以市场化为导向,从完善林业金融支持体系制度供给、优化林业金融支持供给结构、制定并协调林业财政与金融协调发展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化,从而促进金融支持林业发展的力度和效应,增强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综合能力与比较利益。

薛艳[5](2006)在《我国林业投融资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已踏进自然界的各个角落,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已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林业是陆地生态的主体,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它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应的重要任务,但我国的林业与林业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林业自身特点的制约,林业资金投入与需求之间的差距成为制约林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如何解决林业投融资问题成为新世纪林业理论与实际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林业投融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首先研究了林业投融资依托的基本理论,包括制度变迁理论、公共物品理论、森林资源的外部性理论、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分类经营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林业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理论,分类经营理论是分析林业问题的前提,林业分类经营的理论与实践为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商品林生产打下了基础,为非公有资本进入林业第一产业提供了前提条件和生产对象。 借助有关文献资料,研究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林业投入政策的特点和共性,着重分析了俄罗斯的林业投入政策;在借鉴国外林业投入政策的基础上,对我国林业投入的来源渠道、林业财政投入和产业投资存在的问题以及制度缺陷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在对国内外林业投融资体制的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能够适应我国林业发展需要的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架构,建议采取产业投资基金和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工具,进一步拓宽林业的投融资渠道,保障林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分析我国林业财政贴息贷款的基本内容、构成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林业财政贴息贷款和林业商业性信贷政策的对策建议,指出推广林业小额信贷是调动林业建设的主要主体-广大林农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根据公共财政理论,确定了我国公共财政对林业投入保障的基本原则、范围、重点,提出公共财政在确保加大对公益林投入同时,也应对商品林建设和林业产业建设给与适当的政策扶持,并把政策性林业保险纳入公共财政的范围;分析了公共财政对生态公益林补偿的投入;提出了财政资金补贴林业保险的方案设想,根据黑龙江垦区农业保险实践的实证分析提出了财政补贴林业保险的比例。 通过对产业投资基金一般组织形式、交易方式、退出途径的分析,结合林业产业投资的特点,选择出适合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模式,并提出了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框架。 我国的林业建设迫切需要引入新的融资机制,资产证券化是一种以资产为基础的信用经济,特定金融机构以一定资产产生的未来现金流为支付保证,经过信用增级,以及

魏红亮[6](2013)在《中国水利投融资体制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水利问题关乎到经济稳定、社会稳定、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防洪治洪、供水安全等等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水利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为经济社会平稳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我国水利建设现状与我国经济社会对水利的需求相比,仍然有比较大的差距,水利基础设施落后、各地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仍然比较严重。特别是近年来,经常发生自然灾害,对农村本来就比较薄弱的水利基础设施带来更大的挑战。因此,迫切需要科学认识当前我国水利投融资体制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公共治理的视角科学分析我国水利投融资的总体需求,在与国内其它行业投资状况进行比较以及分析借鉴发达国家水利投融资体制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合乎我国国情的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发展方向。本文结构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阐述了论文写作的动因与意义、研究对象与核心概念、文献综述、研究的基本方法、创新点与研究限度;第二部分阐述了本项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阐述了中国水利投融体制改革的历史演进以及取得的主要成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第四部分介绍了国际上发达国家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经验和启示;第五部分比较分析了我国其它其它行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践和借鉴意义;第六部分提出了中国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创新路径;第七部分是结论和展望。本文的创新点: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为两个互为关联的方面。第一,公共治理理论已经在许多领域的公共管理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成果较多。但是,将公共治理理论运用于我国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领域的成果还比较少见。本文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尝试,用公共治理理论研究如何创新我国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实现科学投资、高效投资,使水利基础设施这一涉及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公共物品更好地发挥调节和服务于社会经济生活的作用,使经济和社会更加稳定健康地发展,从水利投资的途径达到治理社会、加强社会建设的目的;第二,国内外从不同角度研究水利投融资问题的成果也很多,但是,从公共治理的视角来探讨我国水利投融资体制问题的研究不多见。本文正是从公共治理这一新的视角探讨我国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问题,得出了主要基于公共治理理论的措施建议。

吴今[7](2006)在《我国林业重点工程投融资及资金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资金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是一个国家或部门经济增长的重要启动力,资金在发展中国家一直是稀缺程度最高的资源。我国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由于林业发展长周期等一些特性,导致其在吸引资金方面处于劣势,因此,林业资金的短缺和使用的低效是限制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在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中,资金的供求矛盾更加明显,可以说,资金的筹措与管理是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之一。本文希望通过对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投融资及管理的系统研究,为工程建设的资金筹措与高效管理提出一整套系统的对策建议,给各级政府与相关管理部门在制定政策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以分析世界各国林业重点工程投融资政策为切入点,总结出了国外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以政府投资为主、实行优惠的林业税收政策、政府提供造林补助资金和长期低息贷款等四个共性特征,并得出我国要建立公共财政体系,将林业投入纳入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加大林业投入,稳定投资渠道,实行税费优惠政策,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和加大国际林业项目合作等几点启示。 本文分析了我国林业投融资及管理机制变迁的主要历程及其各个阶段的特征,对我国各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与投融资政策的关系作了研究和探讨。并对我国林业重点工程投融资及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重点剖析了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资金供给和需求的基本状况,指出资金供不应求的主要原因。并对我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资金需求进行测算,从财政投入、社会资金和利用外资等三个方面对资金供给潜力进行分析。 本文从林业重点工程筹资渠道单一,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林业投资者的产权严重受限,林业税金费负担沉重,林业经营者缺乏社会化服务保障,林业投资规模不经济,林业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不完善和林业投融资及管理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完善等8个方面,对我国目前林业重点工程投融资及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一剖析。 提出我国林业重点工程投融资及资金管理的对策,即对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中的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的投融资政策进行分类设计。关于生态公益林建设,指出了要按照“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融资为辅”的投资原则,确立公共财政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主渠道地位和作用。并提出了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购买非国有公益林制度,建立健全林业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和完善林业重点生态工程资金管理制度等对策建议。关于商品林建设,指出了要培育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以非政府主体作为商品林建设资金的主要投入者。并提出了要改革和完善林业产权制度,降低林业税费,调整和优化林业组织结构,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及建立林业重点工程商品林建设项目的补贴制度等具体的对策建议。

马凯[8](2014)在《我国林业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在生态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社会对林业的重视程度日渐提升,林业产业发展面临良好的历史机遇。但是,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加之我国林业金融支持体系仍不完善,导致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着一定程度的资金约束。因此,开展金融创新、不断丰富完善我国林业金融支持体系十分必要。产业投资基金作为一种新型金融工具,具有汇集社会资本的作用,同时与其他融资方式相比,其在资金稳定性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比较符合林业产业特性,因此在林业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对其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对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具体来说,本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介绍了产业投资基金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对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界定与分析。本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论文的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二,分析我国发展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必要性研究方面,主要基于对我国林业投融资体系现状和问题的分析,结合产业投资基金的特点予以论证。在可行性研究方面,主要分析了我国林业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所面临的政策、市场、资金、经验、项目等五个方面的现实环境。本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论文的第三、第四章。第三,对我国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模式进行初步设计。在此部分,首先对国内外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经验进行了总结概括,其次比较分析了林业产业投资基金不同制度的优缺点,结合林业产业特性提出了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模式,最后,分析了影响林业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可能障碍,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本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论文的第五至第八章。本文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林业投资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2、我国林业企业的金融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3、林业产业投资基金能够推动林业投融资体系的完善;4、发展林业产业投资基金切实可行。在此基础上,本文设计了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的模式,提出了发展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的保障建议:1、健全法律法规;2、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3、完善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制度环境;4、加强人才培养。

刘静[9](2012)在《新疆地方财政林业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森林是新疆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几年,随着国家的大力扶持及地方对林业经济的日趋重视,林业项目资金的投入逐年加大。随之也带来林业项目资金的绩效管理问题。探索新疆地方财政林业支出绩效的相关理论与实践,进而建立地方财政林业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完善的新疆地方财政支出绩效考核制度,实现财政预算的绩效管理,为地方政府制定林业支出预算提供科学依据,切实构筑公共财政体系;同时,可以转变林业资金管理的观念,加强林业资金使用管理与监督,及时发现地方财政林业支出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林业资金的使用成效。本文主要应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实证和规范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对新疆林业财政专项支出项目的分类、绩效目标体系构建、共性和个性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指标的权重的设置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按照新疆财政专项资金的功能不同,把林业项目分成了五类,即:生态效益类、技术推广类、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类、林业病虫害防治和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林业项目类。制定了各类项目的绩效目标,进而根据项目绩效目标构建了共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个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最终建立了林业项目资金的绩效评价体系,并对新疆特色林果业项目和乡镇林业站建设项目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本文的主要的创新之处是对新疆林业财政支出项目进了科学的分类,在林业专项项目科学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共性、个性两类绩效目标,结合项目开展的阶段,设计了基于项目分类的绩效评价体系。完善了新疆林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对完善绩效管理理论建设及新疆林业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赵志刚[10](2013)在《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以伊春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林业资源型城市是随着林业资源的快速高度开发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城市类型,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林木多年的高强度开发,林业资源储备逐渐枯竭,开发成本日益提高,竞争力严重弱化,主导产业衰退,而经济结构单一所导致的产业结构失衡进一步加剧,富裕人员下岗日益增多,社会负担沉重,林业资源型城市面临举步维艰的困境。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金融效率的提高,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越来越明显,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率。金融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发展提供金融动员和金融资源配置,因而成为促进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重要保证。本文通过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金融支持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现状、问题及支持效率的研究,构建适合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金融体系。研究成果将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相关理论进行有益的补充,也将为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实践提供一些借鉴和指导。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分析了林业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现状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证评价,认为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取得了较快的进步,但由于资金等投入的不足,转型依然面临许多困难。然后,分析了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的资金供求,以及资金供给中的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运用DEA方法对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的金融资金支持效率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中资金严重供不应求,金融资金在资金供给中的比例过低,并且有限的资金投入的投入产出效率并不高。进而,分析了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主要障碍、转型机理并运用VAR模型对伊春市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以白山市和抚顺市作为参照城市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与其他资源型城市相比,林业资源型城市由于金融发展的落后,金融支持力度太小,使得金融对经济转型的促进作用有限。最后,在借鉴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中金融支持的经验基础上,构建了适合我国的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金融支持体系,并进行了机制创新,给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二、关于我国林业资金管理的设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我国林业资金管理的设想(论文提纲范文)

(1)林业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理论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1 关于基本概念的研究
        1.3.2 关于政府绩效管理的研究
        1.3.3 关于公共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研究
        1.3.4 关于林业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研究
    1.4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主要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林业财政专项资金
        2.1.2 林业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绩效
        2.1.3 林业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与绩效管理
    2.2 林业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
        2.2.1 系统论与林业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
        2.2.2 控制论与林业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
        2.2.3 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林业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
        2.2.4 委托-代理理论与林业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
        2.2.5 公众参与理论与林业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
3 我国林业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现状及构建全过程绩效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3.1 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总体进展情况
    3.2 我国林业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总体进展情况
    3.3 林业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初步成效及存在问题
        3.3.1 取得的初步成效
        3.3.2 取得的基本经验
        3.3.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4 构建林业财政专项资金全过程绩效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3.4.1 深化公共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必然趋势
        3.4.2 规范林业财政支出管理的客观要求
        3.4.3 提高林业投资效率的迫切需要
        3.4.4 提高防控廉政风险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4 国外公共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经验借鉴
    4.1 各国公共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现状
        4.1.1 英国的公共财政支出绩效管理
        4.1.2 美国的公共财政支出绩效管理
        4.1.3 澳大利亚的公共财政支出绩效管理
    4.2 各国公共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特点及经验总结
        4.2.1 美国公共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主要特点
        4.2.2 英国公共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主要特点
        4.2.3 澳大利亚公共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主要特点
        4.2.4 各国公共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经验总结
    4.3 对我国林业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启示
5 林业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5.1 基于文献调查的林业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的影响因素
        5.1.1 影响林业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的经济性因素
        5.1.2 影响林业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的管理性因素
        5.1.3 影响林业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的社会性因素
    5.2 基于ISM技术的林业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5.2.1 理论与方法
        5.2.2 林业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影响因素的ISM模型构建
        5.2.3 林业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影响因素的ISM模型分析
    5.3 基于Tobit回归模型的林业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3.1 Tobit回归模型
        5.3.2 数据来源
        5.3.3 研究变量设置与模型构建
        5.3.4 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5.4 小结
6 我国林业财政专项资金全过程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
    6.1 基本思路与构建原则
        6.1.1 基本思路
        6.1.2 构建原则
    6.2 整体框架
        6.2.1 事前管理
        6.2.2 事中管理
        6.2.3 事后管理
    6.3 决策科学+流程合理的事前绩效管理流程设计
        6.3.1 事前绩效管理的科学民主决策思路
        6.3.2 新立项林业专项资金的事前绩效管理
        6.3.3 已立项林业专项资金的事前绩效管理
    6.4 动态管理+工程监理的事中绩效管理流程设计
        6.4.1 事中绩效管理的思想
        6.4.2 监理制在工程类林业专项事中绩效管理中的运用
        6.4.3 云技术在非工程类林业专项事中绩效管理中的运用
    6.5 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事后绩效管理流程设计
        6.5.1 事后绩效管理的内容
        6.5.2 林业财政专项资金分类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6.5.3 林业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与运用
7 构建林业财政专项资金全过程绩效管理体系的保障条件及相关建议
    7.1 保障条件
        7.1.1 法律制度保障
        7.1.2 组织机构保障
        7.1.3 人员、技术与经费保障
    7.2 相关建议
        7.2.1 提高各部门管理主体绩效管理的意识
        7.2.2 广泛开展林业专项资金支出绩效管理的宣传
        7.2.3 加强绩效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建设
        7.2.4 完善绩效管理体系中的公众参与和专家参与机制
        7.2.5 加强绩效管理专业机构与人才队伍建设
8 实证分析:以“全国湿地资源普查项目”2013年财政支出为例
    8.1 全国湿地资源普查项目概况
    8.2 事前绩效管理
        8.2.1 全国湿地资源普查财政支出总目标与实施计划
        8.2.2 全国湿地资源普查财政支出2013年绩效目标与实施计划
    8.3 事中绩效管理
        8.3.1 动态监管的主体
        8.3.2 动态监管的流程
    8.4 事后绩效管理
        8.4.1 绩效评价工作过程
        8.4.2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8.4.3 绩效评价方法与标准体系
        8.4.4 具体绩效评价指标分析情况
        8.4.5 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建议
9 主要结论、创新与不足
    9.1 主要结论
    9.2 创新
    9.3 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2)地方国有林业改革发展中的公共财政体系研究 ——以黑龙江省鸡西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述评
        1.4.2 国内研究述评
    1.5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之处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3 创新之处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国有林权与地方国有林业
        2.1.2 公共财政及其制度框架体系
        2.1.3 财政体制中的事权、财权与财力
    2.2 公共产品及其供给理论
        2.2.1 公共产品的定义与特性
        2.2.2 公共产品供给与林区的公共产品供给
        2.2.3 外部性及其经济学解决
    2.3 公共财政理论
        2.3.1 财政分权理论及其发展
        2.3.2 财政转移支付理论
        2.3.3 公共财政职能
    2.4 本章小结
3 公共财政支持地方国有林业发展改革的现状分析
    3.1 地方国有林业发展改革历程
        3.1.1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国有林业
        3.1.2 改革开放后地方国有林业的发展与改革
        3.1.3 黑龙江省地方国有林业发展改革现状
    3.2 公共财政支持地方国有林业发展的现状
        3.2.1 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林业投入的渠道
        3.2.2 公共财政支持我国林业发展的成效
        3.2.3 支持地方国有林业改革发展的财政体制改革处于起步阶段
        3.2.4 案例:鸡西市地方国有林业发展与财政投入的实证分析
    3.3 财政体系对地方国有林业改革发展的制约
        3.3.1 管理层面: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没有理顺
        3.3.2 投入层面:涉林财政资金投入存在问题
        3.3.3 支出层面:涉林财政资金支出监管滞后
    3.4 本章小结
4 地方国有林业改革发展中公共财政体系构建的设想
    4.1 公共财政支持地方国有林业改革发展的环境分析
        4.1.1 国家层面公共财政建设为建立地方国有林业公共财政体系奠定了基础
        4.1.2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为建立地方国有林业公共财政体系提供了契机
    4.2 公共财政支持地方国有林业改革发展的现实需求
        4.2.1 林业发展纳入公共财政体制的现实需求
        4.2.2 公共财政支持地方国有林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4.2.3 公共财政支持地方国有林区公共产品供给的现实需求
    4.3 国外公共财政支持林业的启示与借鉴
        4.3.1 发达国家支持林业的公共财政政策
        4.3.2 发展中国家支持林业的公共财政政策
        4.3.3 国外林业公共财政政策的启示
    4.4 地方国有林业发展中公共财政体系构建的总体设计
        4.4.1 支持林业的公共财政体系框架构建的原则和目标
        4.4.2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与财力匹配框架
        4.4.3 支持地方国有林业的公共财政体系基本框架
    4.5 本章小结
5 地方国有林业改革发展中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事权划分
    5.1 基于公共产品利益影响范围的央地事权划分
        5.1.1 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的理论依据
        5.1.2 涉林财政支出项目的央地事权划分
        5.1.3 林区公共产品供给的政府主导型多中心治理模式
    5.2 基于公共产品属性的央地事权划分
        5.2.1 不同生产阶段林业产品的公共属性
        5.2.2 纯公共产品的央地事权划分
        5.2.3 准公共产品的央地事权划分
        5.2.4 林业交叉性公共产品的央地事权划分
    5.3 林区公共产品供给的优先次序选择
        5.3.1 林区公共产品供给的选择原则
        5.3.2 林区公共产品供给优先次序的判断标准
        5.3.3 林区公共产品供给优先次序的选择模式
    5.4 鸡西市地方国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投入需求测算
        5.4.1 财政投入需求测算模型
        5.4.2 财政投入需求计算结果
        5.4.3 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责任划分
    5.5 本章小结
6 地方国有林业改革发展中的财政收支制度和补偿机制
    6.1 构建支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税制
        6.1.1 引入生态功能的林业税收制度设计
        6.1.2 开征森林生态税问题的探讨
        6.1.3 发挥财税政策对商品林发展的支持作用
    6.2 健全地方国有林业财政支出体系
        6.2.1 建立林业公共财政投入保障和增长机制
        6.2.2 协调中央与地方的林业投资关系
        6.2.3 调整地方林业财政资金支出结构
    6.3 提高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率
        6.3.1 建立地方林业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办法
        6.3.2 完善林业财政资金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6.3.3 鸡西市财政投入地方国有林业的成本—效益分析
    6.4 建立地方国有林业转移支付制度
        6.4.1 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力度和规模
        6.4.2 规范、整合、归并涉林专项转移支付
        6.4.3 探索建立区际间横向转移支付制度
        6.4.4 建立省以下森林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制度
    6.5 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6.5.1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6.5.2 林业补贴与林木补偿制度
        6.5.3 林业碳汇交易制度的探索
    6.6 本章小结
7 公共财政体系支持地方国有林业改革发展的保障措施
    7.1 建立支持地方国有林场改革和林权改革的财政体制
    7.2 健全支持地方国有林区公共产品供给的财政体制
    7.3 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多渠道融资为辅的林业投入机制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户林业生产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湖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数据来源
2. 国内外研究综述与相关概念界定
    2.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相关研究
        2.1.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制度解析
        2.1.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评价
        2.1.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问题及对策研究
    2.2. 农户经济行为研究
        2.2.1. 行为经济学的发展
        2.2.2. 农户经济行为的经典理论
        2.2.3. 中国农户行为经济学研究
    2.3. 农户林业生产行为研究
        2.3.1. 农户造林行为研究
        2.3.2. 农户抚育行为研究
        2.3.3. 农户采伐行为研究
        2.3.4. 农户林业投入行为研究
        2.3.5. 农户林改配套改革响应行为研究
    2.4. 相关研究方法
    2.5. 研究文献及方法评述
    2.6. 相关概念界定
        2.6.1. 集体林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2.6.2. 农民、农户与林农
        2.6.3. 林业生产与农户林业生产行为
3. 研究区域林业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情况
    3.1. 湖南省林业基本情况
    3.2. 湖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概况
        3.2.1. 湖南省集体林权制度产权制度改革情况
        3.2.2. 湖南省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情况
        3.2.3. 湖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业动态变化
    3.3. 研究样本县概况
        3.3.1. 2012年样本县基本概况
        3.3.2. 林改前后样本县林业动态变化
    3.4. 小结
4. 林改前后农户林业生产行为动态分析
    4.1. 样本分布及数据说明
    4.2. 从林业基本生产过程看农户林业生产行为动态变化
        4.2.1. 农户造林行为动态变化
        4.2.2. 农户抚育行为动态变化
        4.2.3. 农户采伐行为动态变化
    4.3. 从林业投入角度看农户林业生产行为动态变化
        4.3.1. 农户林业投入结构及动态变化
        4.3.2. 农户林业生产投入行为动态变化
    4.4. 从林业产出角度看农户林业生产行为动态变化
    4.5. 小结
5. 从林业基本生产过程看林改后农户林业生产行为影响因素
    5.1. 理论分析
    5.2. 模型设置
    5.3. 变量界定
        5.3.1. 因变量
        5.3.2. 自变量
    5.4. 变量影响假设
        5.4.1. 农户造林行为方程自变量影响假设
        5.4.2. 农户抚育行为方程自变量影响假设
        5.4.3. 农户采伐行为方程自变量影响假设
    5.5. 估计方法
    5.6. 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5.7. 实证结果
        5.7.1. 林改后农户造林行为影响因素
        5.7.2. 林改后农户抚育行为影响因素
        5.7.3. 林改后农户采伐行为影响因素
    5.8. 小结
6. 从林业投入角度看林改后农户林业生产行为影响因素
    6.1. 理论分析
    6.2. 模型设置
        6.2.1. 农户林业投入决策行为影响因素模型设置
        6.2.2. 农户林业投入规模影响因素模型设置
    6.3. 变量界定及影响假设
        6.3.1. 被解释变量界定
        6.3.2. 解释变量界定及影响假设
    6.4. 估计方法
    6.5. 数据来源及描述性分析
    6.6. 农户林业生产投入决策行为影响因素而板Logit模型实证结果
        6.6.1. 农户林业资金投入决策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结果
        6.6.2. 农户林业劳动力投入决策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结果
        6.6.3. 农户林业资金和劳动力投入决策行为影响因素比较
    6.7. 农户林业生产投入决策行为影响因素Biprobit模型实证结果
    6.8. 林改后农户林业投入规模影响因素面板Tobit模型实证结果
        6.8.1. 农户林业资金投入规模影响因素实证结果
        6.8.2. 农户林业劳动力投入规模影响因素实证结果
        6.8.3. 农户林业资金和劳动力投入规模影响因素比较
    6.9. 小结
7. 引导和激励农户林业生产经营的对策和建议
    7.1. 普及林业补贴政策和营造良好的林业税费环境
        7.1.1. 普及补贴政策
        7.1.2. 维持良好的林业经营税费环境
    7.2. 促进林业收入多元化,以缓解不同主体追求效益最大化矛盾
    7.3. 完善林业科技服务体系,提升农户林业生产经营能力
    7.4. 建设和完善林业市场保障和支撑体系
        7.4.1. 普及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
        7.4.2. 落实林权抵押贷款政策
        7.4.3. 完善林权流转市场
        7.4.4. 推进林业合作组织发展
    7.5. 维持林业产权的持续与稳定
    7.6. 小结
8. 研究结论与思考
    8.1. 结论
    8.2. 研究的创新点、不足与展望
        8.2.1. 研究的创新点
        8.2.2. 研究不足
        8.2.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一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4)中国林业金融支持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现实意义
        1.1.3 理论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本研究的体系结构
        1.3.1 研究视角
        1.3.2 研究思路
        1.3.3 分析框架
        1.3.4 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
2 林业金融支持的相关理论
    2.1 林业分类经营理论
    2.2 产融结合理论
    2.3 金融发展理论
    2.4 金融创新理论
3 林业金融支持机理与金融支持体系框架
    3.1 我国林业金融支持的经济学机理
        3.1.1 林业金融资源效应作用机理
        3.1.2 林业金融支持效应传导机制
        3.1.3 林业金融支持效应传导渠道
    3.2 林业资本形成机制与投资效率分析
        3.2.1 林业资本形成缺口模型构建
        3.2.2 林业投资来源与结构分析
        3.2.3 林业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分析
    3.3 我国林业金融支持体系总体框架
        3.3.1 林业金融支持内在逻辑框架
        3.3.2 财政性融资支持体系框架
        3.3.3 政策性金融支持体系框架
        3.3.4 商业性金融支持体系框架
4 林业融资需求分析与信贷约束解决机制
    4.1 林业融资需求与信贷约束程度分析
        4.1.1 林农融资需求与信贷约束分析
        4.1.2 林业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分析
    4.2 林业信贷供给理论与影响因素分析
        4.2.1 林业信贷供给理论分析框架
        4.2.2 林业信贷约束影响因素分析
    4.3 抵押机制在林业信贷融资中应用模式
        4.3.1 抵押机制作用机理与应用总体框架
        4.3.2 林权证抵押贷款模式与效果评价
        4.3.3 林业贸易信贷融资机制应用模式
        4.3.4 林业合作经济组织融资机制创新
    4.4 林业金融服务体系构建路径
        4.4.1 普惠金融体系基本框架结构
        4.4.2 林业金融服务体系设计思路
5 林业产业吸融力(引资能力)评价及提升路径
    5.1 商品林投资盈利能力总体评价
        5.1.1 基于文献研究成果汇集计算
        5.1.2 基于典型地区造林成本计算
        5.1.3 基于典型栽培模式成本计算
        5.1.4 基于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观察
    5.2 商品林投资风险种类及水平测定
        5.2.1 商品林投资风险分类
        5.2.2 商品林投资风险评估
    5.3 投资收益率与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5.4 增强林业产业引资能力总体思路
        5.4.1 创新林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5.4.2 完善林业产业政策保障体系
        5.4.3 健全林业产业政策扶持体系
        5.4.4 林业金融工具创新机制设计
        5.4.5 建立林业风险管理防范体系
6 林业融资模式优化与金融工具创新机制
    6.1 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
        6.1.1 林业企业股票融资模式设计
        6.1.2 林业企业债券融资模式设计
    6.2 林业信托融资模式创新方式
        6.2.1 信托融资制度内涵及功能优势
        6.2.2 林业信托融资模式可行性分析
        6.2.3 林业信托融资的主要操作模式
        6.2.4 林业信托融资中的关键问题
        6.2.5 林业信托融资项目典型案例
    6.3 林业产业投资基金设立与应用模式
        6.3.1 产业投资基金经济学内涵及特点
        6.3.2 设立林业产业投资基金可行性分析
        6.3.3 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组织运营模式
        6.3.4 林业产业投资基金实施障碍分析
        6.3.5 林业产业投资基金优惠政策设计
    6.4 林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投资体系
        6.4.1 林业风险投资的经济学机理
        6.4.2 林业风险投资制约因素分析
        6.4.3 林业风险投资运行机制设计
        6.4.4 林业风险投资政策保障体系
    6.5 林业项目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创新
        6.5.1 资产证券化融资运作过程
        6.5.2 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特征
        6.5.3 林业资产证券化融资机理
        6.5.4 林业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
        6.5.5 林业资产证券化发展策略
    6.6 林业项目 BOT 融资模式应用与创新
        6.6.1 BOT 融资基本模式分析
        6.6.2 林业项目 BOT 融资可行性分析
        6.6.3 林业项目 BOT 融资应用模式
        6.6.4 政府在林业项目 BOT 融资中作用
7 林业风险管理与防范体系构建
    7.1 林业一体化风险管理体系总体框架
        7.1.1 林业风险管理工具组合模式
        7.1.2 林业风险管理具体实施策略
    7.2 林业保险业务创新与发展模式
        7.2.1 林业保险发展缓慢原因分析
        7.2.2 林业保险经营中的技术难点
        7.2.3 林业保险业务创新发展思路
        7.2.4 林业保险组织运营模式设计
    7.3 林产品期货市场重建与发展策略
        7.3.1 林产品期货含义与基本特点
        7.3.2 林产品期货市场功能与作用
        7.3.3 林产品期货发展可行性分析
        7.3.4 林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策略
8 我国林业金融支持制度供给与发展模式
    8.1 我国林业金融支持制度供给模式
        8.1.1 林业金融支持制度供给原则
        8.1.2 林业金融支持制度供给方式
        8.1.3 林业金融支持制度供给主体
        8.1.4 林业金融支持制度供给结构
    8.2 我国林业金融支持发展模式
        8.2.1 财政性融资支持发展模式
        8.2.2 政策性金融支持发展模式
        8.2.3 商业性金融支持发展模式
        8.2.4 金融支持体系互动发展模式
9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基本结论
    9.2 创新之处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附件1:林农信贷约束调查问卷分析
附件2:商品林项目投资收益情况表

(5)我国林业投融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2 林业投融资相关理论
    2.1 投融资内涵
    2.2 制度变迁理论
    2.3 公共物品理论
    2.4 森林资源的外部性理论
    2.5 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
    2.6 林业分类经营理论
    2.7 本章小结
3 国内外林业投融资发展评述
    3.1 国外的林业投入政策
        3.1.1 发达国家林业投入政策
        3.1.2 发展中国家林业投入政策
        3.1.3 俄罗斯林业投入政策
        3.1.4 国外林业投入政策的评价
    3.2 我国林业资金运行机制
        3.2.1 计划经济时期林业资金运行机制
        3.2.2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林业资金运行机制
        3.2.3 市场经济时期林业资金运行机制
        3.2.4 林业资金运行评价
    3.3 我国林业投资现状的评析
        3.3.1 林业投入的来源渠道
        3.3.2 财政投入现状
        3.3.3 产业投资现状
        3.3.4 制度缺陷
    3.4 本章小结
4 林业的贷款融资
    4.1 林业财政贴息贷款
        4.1.1 林业贴息政策的基本内容
        4.1.2 林业贴息贷款的构成
        4.1.3 林业贴息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2 世界银行贷款
        4.2.1 世界银行对林业的贷款项目
        4.2.2 世界银行林业贷款政策特征
        4.2.3 世界银行贷款应注意的问题
    4.3 林业信贷政策创新
    4.4 本章小结
5 公共财政对林业的投入保障
    5.1 公共财政对林业的政策扶持
        5.1.1 公共财政对林业的政策扶持范围
        5.1.2 轻税赋政策
        5.1.3 公共财政对林业投入保障的规划布局
        5.1.4 公共财政对林业投入保障的重点
    5.2 财政补贴林业保险的设想
        5.2.1 林业保险的特点
        5.2.2 我国林业保险发展现状
        5.2.3 财政补贴林业保险的方案设计
    5.3 本章小结
6 林业产业投资基金
    6.1 产业投资基金的内涵
    6.2 林业产业投资基金设立的可行性
        6.2.1 资金来源分析
        6.2.2 政策环境可行性
        6.2.3 投资项目发展的可行性
    6.3 林业产业投资基金方案的设计
        6.3.1 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的组织形式
        6.3.2 林业产业投资基金资金投资方向和规模
        6.3.3 林业产业投资基金政策上的优惠
    6.4 本章小结
7 林业资产证券化融资
    7.1 资产证券化概述
        7.1.1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含义
        7.1.2 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的运作过程
        7.1.3 资产证券化融资与传统融资模式的区别
        7.1.4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
    7.2 资产证券化在林业发展的可行性
    7.3 林业资产证券化模式的设计
        7.3.1 设计的基本原则
        7.3.2 资产化证券组成要素
        7.3.3 林业资产证券化流程
        7.3.4 林业资产证券化存在的行业性风险
        7.3.5 政府支持体系存在的问题
        7.3.6 法律环境的障碍
    7.4 林业资产证券化的政策和建议
        7.4.1 完善政府支持体系
        7.4.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7.5 吉林森工资产证券化方案设计
        7.5.1 背景
        7.5.2 方案的主要参与方
        7.5.3 方案的运作程序
    7.6 中泰信托投资公司速生杨林木财产信托计划案例分析
    7.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6)中国水利投融资体制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本文的创新点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动因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动因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及核心概念
        1.2.1 研究对象
        1.2.2 核心概念
    1.3 有研究及本文创新
        1.3.1 公共治理理论的相关研究
        1.3.2 水利投融资机制的相关研究
        1.3.3 本文研究的主要创新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本项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公共治理理论
    2.2 公共物品理论
    2.3 理论适用性分析
        2.3.1 水利投资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演化
        2.3.2 公共治理理论在水利投资管理中的运用
    2.4 我国水利投融资体制创新研究架构
        2.4.1 公共治理的维度
        2.4.2 公共物品属性的维度
        2.4.3 水利投资管理的维度
        2.4.4 三个维度的总体研究框架
3 中国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历史演进
    3.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利投融资体制的历史演进
        3.1.1 第一阶段,初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利投融资体制(1978-1991年)
        3.1.2 第二阶段,逐步规范和拓展水利建设项目投融资来源,建立投资风险约束机制(1992—1998年)
        3.1.3 第三阶段,加强了对水利投融资的管理,各级政府财政也加大了对水利的投入(1998—2011年)
        3.1.4 我国水利五年计划投资执行情况
    3.2 我国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的主要成绩
        3.2.1 明确了发展民生水利的投融资治水新思路
        3.2.2 我国水利建设资金逐年增加,资金来源情况日益多样化
        3.2.3 投资建设了大批重点水利工程,抗旱减灾取得明显成效
        3.2.4 加强水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提高农村水利建设速度
        3.2.5 实行依法治水管水,不断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
    3.3 我国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水利行业稳定的投融资保障机制远未形成
        3.3.2 水利行业投融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金融支持力度还要提高
        3.3.3 水利行业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
        3.3.4 市场主体在水利行业投融资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3.3.5 农民投资(工)绝对减少,农村水利设施自身缺乏内生融资能力
    3.4 我国水利投融资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4.1 水利投资力度与经济发展相关度低,处于一种被动的局面
        3.4.2 融资体制还不完全适宜水利基础设施本身的特性
        3.4.3 市场经济的投融资手段尚未充分发挥作用
        3.4.4 水利行业缺乏竞争机制,创新动力不足
        3.4.5 地方水利管理机构和决策系统不够完善
4 国际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经验启示
    4.1 国际上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主要经验
        4.1.1 美国
        4.1.2 日本
        4.1.3 加拿大
        4.1.4 澳大利亚
        4.1.5 印度
    4.2 国际上水利投融资体制对我国的启示
        4.2.1 应当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行业的投融资力度
        4.2.2 应当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水利投资领域的分工
        4.2.3 应当积极拓展水利投融资来源
5 其他行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践借鉴
    5.1 其它行业的选择和确定
        5.1.1 其他行业选择的原则
        5.1.2 其他行业的确定
        5.1.3 其他行业的特点
    5.2 其他行业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概况
        5.2.1 林业
        5.2.2 铁路
        5.2.3 电力
    5.3 其它行业投融资管理体制的比较、经验和借鉴
        5.3.1 其它行业投融资管理体制的比较分析
        5.3.2 其它行业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经验
        5.3.3 其它行业投融资管理体制对水利投融资的有益启示
6 中国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创新路径
    6.1 中国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的基本思路
        6.1.1 强化政府在水利投融资体制中的“元治理”作用,不断探索“多元治理”的水利投融资改革新局面
        6.1.2 对市场机制下政府主体新的投融资方式的可行性评价
        6.1.3 对社会主体参与水利行业投融资的经济能力评价
        6.1.4 引入市场机制创新我国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
    6.2 充分发挥政府为主体的“元治理”作用,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6.2.1 明确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的职能分工
        6.2.2 坚持发挥政府在水利投融资中的主导作用
        6.2.3 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基础水利项目的投入力度
        6.2.4 采取多种措施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水利建设项目
    6.3 以多元治理为核心,建立水利行业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投融资管理模式
        6.3.1 PPP理论模式的含义、发展及优势
        6.3.2 PPP模式在水利投融资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
        6.3.3 PPP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运作流程
    6.4 拓展水利建设基金的征收范围
        6.4.1 我国水利建设基金的来源及用途
        6.4.2 我国水利建设基金征收及使用状况
        6.4.3 将各类受益主体纳入水利建设基金征收范围
        6.4.4 对消费和销售环节征收一定比例的水利建设基金
        6.4.5 从其他行政收费中提取部分资金作为水利建设基金
        6.4.6 进一步优化水利建设基金的管理及使用
    6.5 探索市场投融资机制,促进投资主体和投资渠道多元化
        6.5.1 市场机制下可供选择的投融资渠道和工具
        6.5.2 构建水利行业投融资平台
        6.5.3 鼓励和推动发行水利债券
        6.5.4 推动信贷投融资发展
    6.6 加强和改善水利投资监督管理,提高投资效益
        6.6.1 树立自觉接受监管理念,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法律法规
        6.6.2 建立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
        6.6.3 明确监管机构职能,实行监管责任制
        6.6.4 完善政府投资制衡机制,实行政府投资管理相互监督
        6.6.5 广辟公众参与渠道,加强舆论监督
        6.6.6 加强行业自律,规范中介市场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果
后记

(7)我国林业重点工程投融资及资金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我国生态状况形势严峻
        1.1.2 林业在我国生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1.1.3 新时期林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1.4 我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与投资现状
    1.2 林业重点工程投融资及管理研究的必要性
        1.2.1 资金是林业发展的重要启动力
        1.2.2 我国林业发展急需大量的资金投入
        1.2.3 林业重点工程投融资及管理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内容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内容框架
2 本文的理论基础
    2.1 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中的资金要素理论
    2.2 公共财政和林业重点工程资金筹措理论
    2.3 林业重点工程资金筹措的优序理论
    2.4 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理论
    2.5 森林资源资产产权理论
    2.6 林业补贴理论
    2.7 本章小结
3 国内外林业重点工程投融资及资金管理综述
    3.1 国外林业重点工程及其投融资政策
        3.1.1 美国的“罗斯福工程”及其投融资政策
        3.1.2 日本的“治山计划”及其投融资政策
        3.1.3 印度的“社会林业计划”及其投融资政策
    3.2 国外林业重点工程投融资政策的启示
        3.2.1 国外林业重点工程投融资政策的共性特征
        3.2.2 启示与借鉴
    3.3 我国林业重点工程投融资及资金管理研究
        3.3.1 投融资渠道
        3.3.2 投融资模式
        3.3.3 投融资政策
        3.3.4 资金管理体制
        3.3.5 资金管理问题与对策
    3.4 本章小结
4 我国林业投融资及管理机制变迁
    4.1 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的林业投融资及管理机制
        4.1.1 国民经济、财政与林业发展背景
        4.1.2 林业投融资及管理机制的主要特征
    4.2 有计划商品经济时期(1978-1992)的林业投融资及管理机制
        4.2.1 国民经济、财政与林业发展背景
        4.2.2 林业投融资及管理机制的主要特征
    4.3 市场经济时期(1992年至今)的林业投融资及管理机制
        4.3.1 国民经济、财政与林业发展背景
        4.3.2 林业投融资及管理机制的主要特征
    4.4 本章小结
5 我国林业重点工程投融资及资金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5.1 林业重点工程资金的需求
        5.1.1 研究林业重点工程资金需求的重要性
        5.1.2 我国林业六大重点工程资金需求概况
    5.2 林业重点工程资金的供给分析
        5.2.1 我国林业重点工程资金供给的现状分析
        5.2.2 我国林业重点工程资金供给的潜力分析
    5.3 林业重点工程资金供求失衡的主要原因
        5.3.1 资金供给不足
        5.3.2 资金管理不善
    5.4 我国林业重点工程投融资及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5.4.1 林业重点工程筹资渠道单一
        5.4.2 林业重点工程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
        5.4.3 林业投资者的产权严重受限
        5.4.4 林业税金费负担沉重
        5.4.5 林业投资主体缺乏社会化服务保障
        5.4.6 林业投资规模不经济
        5.4.7 林业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不完善
        5.4.8 林业投融资及管理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完善
    5.9 本章小结
6 我国林业重点工程投融资对策分析
    6.1 林业重点工程投融资应实行分类管理
    6.2 林业重点工程中生态公益林建设资金筹集对策
        6.2.1 政府投资的功能及范围界定
        6.2.2 构建“以财政投入为主,市场为辅”的融资机制
        6.2.3 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购买非国有公益林制度
        6.2.4 建立健全林业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6.3 林业重点工程中商品林建设资金的筹集对策
        6.3.1 培育多元化的投融资主体
        6.3.2 拓展多元化的商品林融资渠道
        6.3.3 改革和完善林业产权制度,扫除商品林建设投融资的产权障碍
        6.3.4 进一步降低林业税金费,提高林业投资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
        6.3.5 调整和优化林业组织结构,实现商品林业投资的规模效益
        6.3.6 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林业吸引社会资金的能力
        6.3.7 建立林业重点工程商品林建设项目的补贴制度
    6.4 本章小结
7 完善我国林业重点工程资金管理的对策
    7.1 完善林业重点工程资金的管理制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7.1.1 提高林业重点工程资金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7.1.2 建立林业重点工程资金“报账制”
        7.1.3 加强项目资金的成本管理
        7.1.4 建立健全项目资金运营的监管和稽查制度
        7.1.5 提高工程资金使用效率,促进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7.2 完善林业重点工程资金管理的政策和法规体系
        7.2.1 完善林业重点工程资金管理的相关政策
        7.2.2 健全林业资金运营与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7.3 对林业重点工程的森林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
        7.3.1 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与林业重点工程投融资及资金管理的关系
        7.3.2 林业重点工程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意义
        7.3.3 林业重点工程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核心内容
    7.4 本章小结
8 典型案例: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投融资分析
    8.1 福建省南平市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投融资分析
        8.1.1 福建林业概况及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情况
        8.1.2 福建省南平市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投融资概况
    8.2 南平市浦城县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投融资分析
        8.2.1 浦城县自然地理概况
        8.2.2 浦城县社会经济状况
        8.2.3 浦城县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工程建设概况
        8.2.4 浦城县林权证抵押贷款的现状和评价
    8.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8)我国林业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对产业投资基金基本理论的研究
        1.3.2 对产业投资基金运营作业层面的研究
        1.3.3 对产业投资基金外部环境的研究
        1.3.4 研究现状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主要内容
    1.5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数据来源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5.3 数据来源
2 本研究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的定义
        2.1.2 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的特征
        2.1.3 林业产业投资基金与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2.2 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理论基础
        2.2.1 投资组合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金融创新理论
        2.2.4 企业融资结构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我国林业投融资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我国林业投资分析
        3.1.1 我国林业投资总量分析
        3.1.2 我国林业投资结构分析
        3.1.3 我国林业投资资金来源分析
        3.1.4 我国林业投资效率分析
    3.2 我国林业融资分析
        3.2.1 数据收集的说明
        3.2.2 样本企业的基本情况
        3.2.3 样本企业融资情况
    3.3 我国林业投融资问题
        3.3.1 投融资总量不足
        3.3.2 投融资效率不高
        3.3.3 投融资渠道单一
    3.4 本章小结
4 发展林业产业投资基金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4.1 发展林业产业投资基金必要性分析
        4.1.1 发展林业产业投资基金,有助于提高林业资源配置效率
        4.1.2 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符合林业投资特征
        4.1.3 发展林业产业投资基金,有助于促进林业产业成长
    4.2 发展林业产业投资基金可行性分析
        4.2.1 资金来源可行性分析
        4.2.2 投资收益可行性分析
        4.2.3 经验支持可行性分析
        4.2.4 林业发展可行性分析
        4.2.5 政策支持可行性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国内外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经验借鉴
    5.1 国外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经验借鉴
        5.1.1 国外产业投资基金发展历程
        5.1.2 国外产业投资基金发展启示
    5.2 国内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经验借鉴
        5.2.1 国内产业投资基金发展历程
        5.2.2 国内产业投资基金发展启示
    5.3 本章小结
6 我国林业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模式设计
    6.1 我国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的发起设立
        6.1.1 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的发起人
        6.1.2 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的募集方式
        6.1.3 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方式
        6.1.4 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的规模
    6.2 我国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的组织运营
        6.2.1 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的组织形式
        6.2.2 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程序
        6.2.3 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的管理人
        6.2.4 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的托管人
    6.3 我国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的退出方式
        6.3.1 产业投资基金的一般退出方式
        6.3.2 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的特有退出方式
        6.3.3 林业产业投资基金退出方式的选择
    6.4 本章小结
7 发展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的障碍分析及对策建议
    7.1 发展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的障碍分析
        7.1.1 法律法规不健全
        7.1.2 资本市场不完善
        7.1.3 制度环境不完善
        7.1.4 专业人才较缺乏
    7.2 发展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的对策建议
        7.2.1 健全法律法规
        7.2.2 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7.2.3 完善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制度环境
        7.2.4 加强人才培养
    7.3 本章小结
8 主要结论、创新与不足
    8.1 主要结论
    8.2 创新之处
    8.3 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9)新疆地方财政林业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1.1 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绩效管理的要求日益凸显
        1.1.2 新疆林业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加大
        1.1.3 新疆地方财政林业支出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不完善
    1.2 选题意义
        1.2.1 有利于促进新疆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
        1.2.2 有利于树立林业资金管理的新观念
        1.2.3 有利于对林业资金的使用管理进行有效监督
    1.3 相关文献综述
        1.3.1 政府绩效评价的文献综述
        1.3.2 林业支出绩效评价的文献综述
        1.3.3 林业专项及其管理方面的文献综述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的思路框架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 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2.1 公共财政理论
    2.2 “5E”理论
    2.3 委托代理理论
    2.4 新公共管理理论
    2.5 相关概念的界定
        2.5.1 财政与公共财政的相关概念界定
        2.5.2 财政支出与林业财政支出界定
        2.5.3 绩效、绩效评价与林业资金绩效评价界定
3 新疆林业专项资金管理与绩效评价现状
    3.1 新疆林业专项资金管理的现状
        3.1.1 林业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3.1.2 林业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探索
        3.1.3 初步确立了财政支林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体系
        3.1.4 基本规范了林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内容
    3.2 新疆林业支出项目分布情况及其绩效评价现状
        3.2.1 新疆林业专项支出项目的基本情况
        3.2.2 新疆林业专项支出绩效评价现状
    3.3 新疆林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4 新疆林业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改进依据与实行项目分类评价的基础
    4.1 新疆林业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改进的主要依据
        4.1.1 财政资金预算管理精细化的要求
        4.1.2 其他省市绩效评价的成功经验借鉴
        4.1.3 改进新疆林业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需要
    4.2 新疆林业支出项目的特征与分类
        4.2.1 新疆林业支出项目的特征
        4.2.2 新疆林业支出项目的分类原则
        4.2.3 现有新疆林业支出项目的基本分类
5 基于新疆林业支出项目分类的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5.1 新疆林业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框架结构
        5.1.1 林业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系统分析
        5.1.2 新疆林业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总体框架
    5.2 构建新疆林业支出绩效评价的制度体系
        5.2.1 新疆林业支出绩效评价的法律规范
        5.2.2 新疆林业支出绩效评价的制度规范
    5.3 构建新疆林业支出绩效评价的组织体系
        5.3.1 新疆林业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界定
        5.3.2 新疆林业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范围的界定
        5.3.3 新疆林业支出绩效评价的客体
        5.3.4 新疆林业支出绩效评价的工作程序
    5.4 制定基于项目分类评价新疆林业财政专项绩效目标体系
        5.4.1 绩效目标的含义及重要性
        5.4.2 开展绩效目标管理的意义
        5.4.3 绩效目标制定的原则
        5.4.4 制定新疆林业绩效评价的考核目标体系
        5.4.5 确定绩效目标对绩效评价的意义
    5.5 林业支出绩效评价考核指标的设计
        5.5.1 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5.5.2 绩效指标的类别
        5.5.3 筛选绩效评价指标的思路和方法
        5.5.4 以多目标决策法建立多层次、多目标、多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
    5.6 林业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设置方法
    5.7 新疆林业支出绩效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体系
        5.7.1 林业支出绩效评价标准分类
        5.7.2 林业支出绩效评价标准的档次划分
        5.7.3 构建新疆林业支出绩效评价的计分模型
    5.8 新疆林业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结果的运用
6 特色林果专项支出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
    6.1 新疆特色林果业的概况
    6.2 特色林果业财政专项资金作用
    6.3 特色林果业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思路
        6.3.1 指标体系设计
        6.3.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权重计算
        6.3.3 确定标准值和评价方法
        6.3.4 特色林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优点
    6.4 新疆特色林果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案例
    6.5 基于评价结果的情况分析
        6.5.1 绩效得分情况
        6.5.2 绩效考核表反映出专项资金管理与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6.5.3 几点建议
7 新疆地方乡镇林业站建设专项支出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
    7.1 乡镇林业站建设概况
    7.2 乡镇林业站建设专项资金的作用
    7.3 构建乡镇林业站建设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7.3.1 指标体系设计
        7.3.2 乡镇林业站建设指标体系的优点
    7.4 新疆乡镇林业站建设绩效评价案例
    7.5 基于评价结果的情况分析
        7.5.1 绩效得分情况
        7.5.2 绩效考核表反映出专项资金管理与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7.5.3 几点建议
8 结论与不足
    8.1 主要结论
    8.2 本文创新点
    8.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10)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以伊春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English Catalog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资源型城市
        2.1.2 林业资源型城市
        2.1.3 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
        2.1.4 金融支持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金融发展理论
        2.2.3 金融支持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评价
    3.1 我国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发展历程
        3.1.1 我国林业资源型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3.1.2 我国林业资源枯竭城市的确立
    3.2 伊春市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目标及成效
        3.2.1 我国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目标
        3.2.2 伊春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取得的成效
    3.3 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3.1 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标准
        3.3.2 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4 以伊春市为例的实证评价
        3.4.1 数据来源与指标解释
        3.4.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3.4.3 计算综合评价得分
        3.4.4 模型评价结论
    3.5 本章小结
4 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资金供求及金融支持现状分析
    4.1 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资金需求分析
        4.1.1 弥补历史欠账方面的资金需求
        4.1.2 经济投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资金需求
        4.1.3 解决社会负担方面的资金需求
        4.1.4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需求
    4.2 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资金供给分析
        4.2.1 资金投入总量的变化趋势
        4.2.2 资金投入结构分析
        4.2.3 利用外资的情况和特点
    4.3 金融支持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3.1 金融支持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4.3.2 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中金融支持不足的原因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金融支持促进城市经济转型的机理和实证分析
    5.1 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主要障碍
    5.2 金融支持促进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机理分析
        5.2.1 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路径选择
        5.2.2 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与金融支持的关系
        5.2.3 金融支持促进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机理
    5.3 金融支持促进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5.3.1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5.3.2 模型的选择与设定
        5.3.3 单位根检验
        5.3.4 VAR模型的估计与滞后阶数的检验
        5.3.5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5.3.6 方差分析
        5.3.7 以白山市和抚顺市为例的对比分析
        5.3.8 模型结论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中金融支持的效率分析
    6.1 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金融支持效率
        6.1.1 效率及其评价标准
        6.1.2 金融支持效率的概念
        6.1.3 金融支持效率的研究和分类
        6.1.4 金融支持效率的评价标准
    6.2 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中金融支持效率评价方法的选择
        6.2.1 几种可供选择的效率评价方法
        6.2.2 金融支持效率评价的DEA方法
    6.3 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中金融支持效率的实证评价
        6.3.1 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6.3.2 投入产出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6.3.3 DEA效率评价结果
        6.3.4 金融支持城市转型的优化配置方案
        6.3.5 实证分析结论
    6.4 本章小结
7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中金融支持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7.1 美国的市场导向型的金融支持模式
    7.2 德国鲁尔区的分批渐进法的金融支持模式
    7.3 法国洛林地区的混合式金融支持模式
    7.4 日本的“北海道东北开发公库”金融支持模式
    7.5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中金融支持的经验总结
    7.6 国外经验对我国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启示借鉴
        7.6.1 政府支持体系
        7.6.2 市场资金支持体系
    7.7 本章小结
8 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金融支持体系构建与机制创新
    8.1 林业资源型城市与金融支持演进框架
    8.2 构建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金融支持体系的原则
        8.2.1 宏观调控原则
        8.2.2 市场化原则
        8.2.3 协调发展原则
        8.2.4 金融效率优先原则
    8.3 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金融支持体系的构建
        8.3.1 基本分析和设想
        8.3.2 金融支持体系的架构
        8.3.3 林业资产管理公司设计设想
    8.4 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金融支持体系的运行机制创新
        8.4.1 多元化的金融资金形成机制
        8.4.2 富有效率的金融资金使用机制
        8.4.3 安全可靠的金融资金监督与评价机制
    8.5 本章小结
9 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中金融支持的保障措施
    9.1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9.2 创新金融支持体系
    9.3 完善金融产权制度
    9.4 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9.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关于我国林业资金管理的设想(论文参考文献)

  • [1]林业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研究[D]. 王术华. 北京林业大学, 2014(12)
  • [2]地方国有林业改革发展中的公共财政体系研究 ——以黑龙江省鸡西市为例[D]. 张行斌. 东北林业大学, 2013(02)
  • [3]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户林业生产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湖南省为例[D]. 曹兰芳. 北京林业大学, 2014(01)
  • [4]中国林业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 秦涛. 北京林业大学, 2009(11)
  • [5]我国林业投融资问题研究[D]. 薛艳. 东北林业大学, 2006(11)
  • [6]中国水利投融资体制创新研究[D]. 魏红亮. 武汉大学, 2013(06)
  • [7]我国林业重点工程投融资及资金管理研究[D]. 吴今. 东北林业大学, 2006(10)
  • [8]我国林业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研究[D]. 马凯. 北京林业大学, 2014(01)
  • [9]新疆地方财政林业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 刘静. 北京林业大学, 2012(08)
  • [10]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以伊春市为例[D]. 赵志刚. 东北林业大学, 2013(02)

标签:;  ;  ;  ;  ;  

我国林业资金管理假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