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经营大众方便食品的粮食商品企业免征营业税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经营大众方便食品的粮食商品企业免征营业税的通知

一、国家税务局关于粮食商品企业经营大众方便食品免征营业税的通知(论文文献综述)

王冬梅[1](2013)在《中国物流业税收负担水平评价与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摘要:发展现代物流业,既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提升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物流业的发展仅依靠市场的自动调节是不够的,更需要政府给予政策上的引导。税收具有调节国民经济的作用,政府作为管理者应充分发挥税收的这一作用,通过积极的税收政策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在税收活动中,税收负担处于核心地位,税收制度和政策的设置、调整都要落实到税收负担上,本文就中国物流业税收负担水平的评价及优化进行了研究,而对于该问题的研究目前还是空白。用传统行业税收负担评价方法计算发现我国物流业的税收负担在全社会中并不重。对传统行业税收负担评价方法进行剖析,发现了其存在的缺陷与误区,在此基础上,根据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关于社会平均利润率理论和税收公平原则,提出了新的评价方法--差额利润分析评价法,并用该评价方法对样本企业2007-2010年四年的数据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物流业的税负水平相对自身利润率水平状况来说非常高,这一结论与传统评价方法计算得出的结果恰恰相反。为了保证社会资金不从物流业流出,按单位收入税收支出计算,应减税4.30%。通过对现行税收制度的分析,结合我国税收制度改革的趋势,利用我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的机遇,本文提出物流业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为主,并配合其他税种改革来优化其税收负担。本文利用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数据,通过建立投入产出税收模型,测算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不同改革方案对物流业税负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是我国正在进行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还是国家最终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方案,对物流业税收负担水平的降低都微乎其微。鉴于对我国物流业税收负担评价的结果,考虑到物流业的特点、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以及我国税收政策的整体性、协调性、一致性,通过投入产出分析模型的分析计算,本文确定了我国物流业税收负担水平优化的具体办法——降低交通运输业增值税税率,与物流辅助服务业的税率统一,即将物流业全部业态的增值税税率统一为6%,并采用其他办法或税种对物流业税收负担进行辅助调节。这一优化办法的提出从质的方面解决了物流业营业税重复纳税、各类物流业务税目税率不统一等问题,从量的方面实现了我国物流业税收负担水平的公平、合理。

顾丽姝[2](2014)在《中国对东盟新四国直接投资研究》文中指出东盟新四国(以下简称新四国)是指东南亚十国中最后加入东盟的四个新成员国,即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亦称CLMV国家。其中,柬埔寨、老挝、缅甸属世界最不发达国家。由于历史原因,特别是政治局势长期动荡的影响,新四国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滞后,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方面一直处于不利地位。近年来,随着美国“重返东南亚”战略的推进和印度“东向政策”的实施,新四国以其重要的地缘政治、逐渐开放的经济政策、丰富的自然资源、廉价的劳动力日益受到国际资本的关注,成为各大国角逐的焦点区域。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的推进,我国与新四国的交往日益频繁,经济合作快速推进,新四国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对东盟直接投资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我国成为新四国最重要的直接投资来源国之一。就我国而言,无论是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大型中央企业,还是不具备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但却拥有为小规模市场服务能力和小规模生产技术的中小企业,都能在新四国找到自己发展的“广阔天地”。我国对新四国的直接投资,在获取国内稀缺战略资源、转移过剩产能、开拓境外市场、确保国家经济安全、西南边疆安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对新四国的直接投资,既符合企业经济利益,也关乎我国的国家战略。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际分析相结合、历史分析和现状分析相结合、国际关系分析与计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新四国引进外资的发展历程和中国对新四国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回顾,对新四国直接投资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就中国对新四国和老六国直接投资的特点和绩效进行了比较研究,就影响中国对新四国直接投资的推动因素和风险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这对于细化东盟问题的研究对象,验证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在高风险国家的适用性,补充和丰富现有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本研究不仅有助于客观而深入地认识我国与新四国的经贸关系,正确处理双边经贸关系中的矛盾和摩擦,推动双边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而且能为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开拓新四国市场提供具体的帮助,为各级政府制定和调整对外投资政策、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有益的参考,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是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综述。通过系统地梳理国际直接投资基本理论,依次对马克思主义资本输出理论、发达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新发展进行了归纳、介绍和评价。二是中国对新四国直接投资的发展。首先,回顾了新四国的引资进程,分析了各国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来源国分布和产业分布;其次,总结回顾了中国对新四国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归纳了中国对新四国直接投资的特点。三是中国对新四国直接投资的推动因素分析。首先,基于投资国的宏观战略,分析了中国对新四国直接投资的必然性;其次,基于跨国企业的比较优势,分析了中国对新四国直接投资的可行性;再次,基于双边关系的推动因素,分析了中国对新四国直接投资快速发展的有利基础;最后,基于东道国的投资环境,分析了中国对新四国直接投资发展的区位优势。四是中国对新四国直接投资的绩效分析。通过指标选取、模型构建、实证检验和结果分析,重点研究了中国对新四国直接投资绩效中的贸易效应,并与中国对东盟老六国的投资绩效进行了比较分析。五是中国对新四国直接投资的风险分析。分别从东道国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经营风险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对新四国直接投资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六是推动中国企业对新四国直接投资的对策和措施。首先,从加强政策引导、强化政策服务、深化双边合作三个方面,就政府层面的宏观政策措施提出了具体建议;其次,从目标定位、产业选择、进入模式、风险防范四个方面,就企业进一步加大对新四国的直接投资提出了具体建议。本文的创新性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研究视角创新。迄今为止,国内学术界对我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大都把东盟十国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鉴于东盟各国在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本文根据东盟新四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似性、与中国在历史地理政治经济上的密切关系、中国对东盟新四国直接投资所具备的亲缘优势、地缘优势等因素,将新四国放在一个次区域内进行研究。第二,建立了“投资国-东道国-双边关系-企业”四位一体的对外直接投资推动因素分析框架,强调双边政治关系中政治互信与双边经济关系中对外援助、对外承包工程等子因素对对外直接投资的推动作用。提出在对类似东盟新四国的高风险国家直接投资中,双边经济关系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双边政治关系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保障。第三,通过实证对比研究中国对东盟新四国、老六国的直接投资绩效,提出中国对两类国家的直接投资都是贸易创造型投资,对新四国直接投资的进出口创造效应均高于对老六国的直接投资。本文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不足之处:首先,新四国均属最不发达国家,信息化水平低,受世界关注的程度不高,文献资料匮乏,一些研究数据的采集比较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本文对某些问题的深入分析。其次,因篇幅所限,本文对中国对新四国直接投资的典型案例和重要地区投资主体(如云南、广西)没有进一步展开深入的分析。对此,笔者将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王英桦[3](2013)在《增值税转型对农产品加工业影响的实证研究 ——基于上市公司数据》文中研究指明2008年11月我国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指出,为扩大国内需求,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审议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修订草案)》。此次增值税转型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消除生产型增值税存在的诸如重复征税、加重企业税收负担、不利于鼓励投资、削弱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等种种弊端,与国际主流税制趋同而采用消费型增值税。众多学者关注这场声势浩大的税制改革,对增值税转型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多层面研究,比如增值税转型对国家财政收入、产业结构以及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税负、固定资产投资等的影响。其中不乏大量行业样本,钢铁、水电、油气田、纺织业等。早期研究呈现出关注宏观层面影响较多、微观较少;理论偏多、实证偏少的特点,本文从增值税转型影响的微观层面切入,选取相关研究较少的农产品加工业为行业样本。如此选择的原因在于:近年我国频频爆出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丑闻使得农产品加工业备受关注;目前我国该行业发展仍低于国际水平,生产力相对孱弱;而对该行业影响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是国家的税收政策。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支柱性产业,必将受到增值税转型政策的多层面影响。本文借助税收学、会计学等学科基本原理,运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并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收集深沪两市142家农产品加工业上市公司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积极探索增值税转型对农产品加工业增值税税负、固定资产投资、企业经营绩效和企业发展能力等主要方面的影响。一、研究目的自2004年7月增值税转型首次在东北3省八大行业试点,至今已有九年多的时间,从2009年1月全面转型也有四年多的时间,这项改革优惠政策给企业带来了多大效益,企业能否真正从中获益,尤其是目前发展水平尚低的农产品加工业,对此国家和企业都给予了密切关注。本文研究目的在于:(1)全面认识增值税转型对于企业的意义,为完善增值税转型、深化其政策效应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2)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制的研究发展,完善该领域的学术研究;(3)为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长足发展提供财税方面的理论支持与可靠性实践建议。二、研究内容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本文进行选题研究的背景,结合增值税转型与农产品加工业两个方面进行背景描述,同时阐明本文在当前环境下进行研究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主要创新点。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首先对增值税的定义及基本特征进行说明,在详细阐明三种增值税类型基础上提出本文所指增值税转型的具体涵义;同时界定本文所指农产品加工业及其分类,强调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目前总体发展水平低、税负重、生产设备落后、创新不足、产品缺乏竞争力、行业遭受信任危机等行业现状。其次,从宏观、行业、企业三个角度,就增值税转型影响进行了文献回顾。最后在对已有研究进行整合梳理与研究评析基础上,提出本文研究视角。行业视角选择较少受到关注的农产品加工业,增值税转型影响维度选择增值税税负、固定资产投资、企业经营绩效以及发展能力四个视角。第三部分为研究设计,首先提出本文的研究构想,然后对模型变量进行理论解释;再依次提出本文假设,然后根据假设选取变量、构造模型。在增值税转型影响评价方面,固定资产投资侧重行为方面,选择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为因变量,绩效与发展能力均侧重财务指标评价,选择净资产收益率与营业收入增长率为因变量。第四部分是本文的实证部分,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配对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第五部分得出本文研究结论,并将研究结论与预期假设进行对比。本文实证结果与预期假设基本吻合:增值税转型明显降低企业增值税税负,能够促进企业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伴随转型政策的实施,企业经营绩效变好;同时,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发展能力的提升有显着影响。然后针对本文研究对象农产品加工业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虽然增值税转型能给企业带来诸如降低增值税税负、拉动固定资产投资、提升绩效水平等种种好处,但与其他行业相比,农产品加工业在增值税转型中受益程度相对有限。在此发现基础上,结合农产品加工业的行业现状,本文提出包括增值税扩围,降低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税负,完善行业增值税优惠制度,规范农产品加工业增值税发票管理和优化行业投资环境在内的系列政策建议。最后该部分对本文研究局限性及未来展望予以说明。三、本文的主要贡献本文对增值税转型影响研究及农产品加工业行业发展研究的贡献,即本文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行业角度的新颖性。研究增值税转型的相关文献很多,其中不乏各个行业的研究样本,比如钢铁业、油气田企业、纺织业、水电业等。但是目前已有研究中,涉及农产品加工业的相关研究非常少。少量的研究也仅限于定性分析。本文不仅对增值税转型对农产品加工业的影响进行定性分析,更运用实证方法加以验证,实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第二,增值税转型影响维度创新。增值税转型影响维度方面,本文首次提出考虑增值税转型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能力的长远影响。以往研究大多集中于转型政策的短期效果,本文大胆尝试考量其长期影响,增加企业发展能力这一影响维度。丰富了增值税转型方面研究的视角,更对农产品加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建议。第三,本文注重考量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的全方位影响。增值税转型政策实施以来,讨论其对企业各角度影响的文献很多,但大多研究仅对其中一个或两个角度进行探讨。本文在进行影响维度创新的同时,对已有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整合,分别从税负、固定资产投资、企业绩效以及企业发展能力四个维度进行研究。多角度、系统性地研究更有利于挖掘增值税转型这一政策效应对农产品加工业上市公司的实质性影响。不可否认的是,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尚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诸如样本量偏小,变量考虑较窄,时间跨度不够等,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能进一步改善。

赵海燕[4](2003)在《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是农业大国。作为其最重要的农产品之一,蔬菜的栽培历史悠久,种类及品种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和“菜篮子”工程的实施,中国蔬菜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产量不断增加,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蔬菜生产第一大国;蔬菜对外贸易不断扩大,2000年中国成为世界蔬菜出口第四大国。2001年底,中国成功入世,蔬菜产业因自身具有的竞争优势而凸现其重要性。本文在把握中国蔬菜产业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和中国蔬菜对外贸易发展格局的背景前提下,以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为指导,对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系统研究,设计指标体系,判断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出个中原因及影响因素,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对提升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进行设计,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这对于中国蔬菜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运用国际贸易学、贸易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蔬菜商品经济学原理,在大量搜集相关数据、信息资料的基础上,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以及抽象分析、比较分析等多种方法,对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问题进行系统研究。 本论文包括导言在内共九章,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在导言部分,提出了研究问题,阐明了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回顾及评述了相关理论的研究进展,说明了研究思路、方法与框架,最后介绍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和第二章为论文的第一部分,即背景介绍。其中,第一章分析世界蔬菜贸易发展现状及特征,描述了世界蔬菜贸易地区分布和产品结构的现状,总结了近40年来世界蔬菜贸易的发展特征。第二章分析中国蔬菜对外贸易的发展格局,从总量、市场结构、产品结构、及特点四方面对中国蔬菜贸易的发展格局进行剖析。 第三章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理论研究,是论文的主要理论基石。本章在梳理国内外理论界对竞争力、国际竞争力、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阐释了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 第四章到第六章是全文的重点部分,着重研究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第四章对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测度,在界定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学含义后,设计了度量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与变动趋势的指标体系;然后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中国蔬菜出口种类和品种分别进行规范的数量分析:以静态分析来描述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回答蔬菜产业是否有国际竞争力的问题;以动态分析来描述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变动趋势,回答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如何变化的问题;最终得出中国蔬菜产中文摘要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结论。在第五章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中,借鉴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结合我国蔬菜产业的实际,笔者设计了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竟争力的“六因素模型”,详尽地分析了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产业,生产、储运、经营主体状况以及政府五个因素对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作用,归纳出五条相关结论。而机遇因素则放入第六章,深入剖析入世对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在介绍世贸组织农产品贸易协议与规则,和中国入世协议中与农产品贸易有关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加入WTO给中国蔬菜产业带来的机遇和冲击;并以中韩、中日、中美蔬菜贸易摩擦为实例,通过贸易摩擦的成因、依据、应对、福利及启示的分析从多角度探讨了入世对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第七章为国外蔬菜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借鉴,介绍了美国、日本、韩国等市场经济国家蔬菜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蔬菜出口的措施,总结出七条国际经验。同时,详细介绍了美国、日本、韩国对蔬菜等园艺产品进口运作的现行规程,为政府有关机构,蔬菜生产、经营企业提供参考。 第八章提出了提升中一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及路径选择。在前文研究的成果上,笔者设计了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竞争性发展战略”,给出提升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四大路径。

二、国家税务局关于粮食商品企业经营大众方便食品免征营业税的通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家税务局关于粮食商品企业经营大众方便食品免征营业税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物流业税收负担水平评价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国外物流税收政策综述
        1.2.1 有关我国物流业税收征管问题的研究
        1.2.2 有关税收负担问题的研究
        1.2.3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问题的研究
        1.2.4 国外物流业税收政策的特点
    1.3 研究的范围与主要内容
        1.3.1 研究范围的界定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3 研究的主要创新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
    2.1 税收公平理论
    2.2 税收公平与税收效率的关系理论
    2.3 马克思社会平均利润率理论
3 我国物流业税收制度与主要问题
    3.1 我国现行物流业税收制度
        3.1.1 我国税收制度概述
        3.1.2 我国物流业涉及的主要税种、税率
        3.1.3 物流业税收优惠政策
    3.2 我国物流业税收支出及构成情况
        3.2.1 物流业税收支出概况
        3.2.2 物流所属各行业税收支出情况
        3.2.3 物流业各税种支出构成情况
    3.3 我国物流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物流业各类业务收入适用不同税目、税率
        3.3.2 物流业营业税存在重复纳税现象
        3.3.3 物流税收试点政策适用范围太小
        3.3.4 增值税转型相对增加了物流企业税收负担
        3.3.5 现行运输业自开票纳税人的规定阻碍了物流业发展
    3.4 本章小结
4 我国物流业税收负担水平评价
    4.1 我国社会平均税收负担水平的测算
    4.2 传统方法下我国物流业税收负担水平分析
        4.2.1 传统方法下我国物流业税收负担水平计算
        4.2.2 传统方法计算结果的评价与问题
    4.3 我国物流业税负水平的修正评价
        4.3.1 差额利润分析方法的提出
        4.3.2 差额利润分析方法的实施及结果
    4.4 本章小结
5 我国物流业税收负担优化途径研究
    5.1 我国税制结构特点与改革趋势
        5.1.1 我国现行税制结构的特点
        5.1.2 我国税制结构改革趋势
    5.2 物流业税负优化途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5.2.1 增值税的特点
        5.2.2 营业税的特点
        5.2.3 物流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5.3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主要税制要素
        5.3.1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涉及的范围
        5.3.2 纳税人的划分
        5.3.3 纳税人的税率
    5.4 本章小结
6 我国物流业税收负担优化的计算
    6.1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税负变化的理论分析
        6.1.1 “营改增”对货物劳务税的影响
        6.1.2 “营改增”对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的影响
        6.1.3 “营改增”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6.2 物流业税负优化计算方法以及模型建立
        6.2.1 物流业改征增值税税负优化研究方法的确立
        6.2.2 物流业进项税额估算要点
        6.2.3 研究测算模型的建立
    6.3 实证分析
        6.3.1 样本的选取
        6.3.2 国务院批准的“营改增”方案
        6.3.3 物流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最优方案的确定
        6.3.4 物流业税负优化具体方案的评价
        6.3.5 “营改增”试点效果以及应注意问题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物流业隐性税收冰山计算
附录B 最终方案营改增物流业税收负担变化计算
附录C 交通运输业增值税税率降为7%税收负担变化计算
附录D 物流业增值税税率改为7%税收负担变化计算
附录E 物流业增值税税率改为6%税收负担变化计算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中国对东盟新四国直接投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目录
表目录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研究
        1.2.2 关于东盟新四国投资环境和引进外资的研究
        1.2.3 关于中国对东盟新四国直接投资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1.3.1 研究方法
        1.3.2 结构安排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2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综述
    2.1 马克思主义资本输出理论
        2.1.1 马克思的资本输出理论
        2.1.2 列宁的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理论
        2.1.3 对马克思主义资本输出理论的简要评析
    2.2 发达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2.2.1 垄断优势理论
        2.2.2 市场内部化理论
        2.2.3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2.4 比较优势投资理论
        2.2.5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2.3 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2.3.1 资本相对过度集中理论
        2.3.2 小规模技术理论
        2.3.3 技术地方化理论
        2.3.4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2.3.5 投资发展阶段理论
    2.4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新发展
        2.4.1 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
        2.4.2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2.4.3 一体化国际投资发展论
        2.4.4 大国综合优势理论
    2.5 对现有理论的总体评述
3 中国对东盟新四国直接投资的发展
    3.1 东盟新四国的对内直接投资
        3.1.1 越南的对内直接投资
        3.1.2 老挝的对内直接投资
        3.1.3 缅甸的对内直接投资
        3.1.4 柬埔寨的对内直接投资
    3.2 中国对东盟新四国直接投资的发展
        3.2.1 中国对新四国直接投资发展的概况
        3.2.2 中国对柬埔寨的直接投资
        3.2.3 中国对老挝的直接投资
        3.2.4 中国对缅甸的直接投资
        3.2.5 中国对越南的直接投资
    3.3 中国对东盟新四国直接投资的特点
        3.3.1 增长速度较快
        3.3.2 项目规模偏小
        3.3.3 区位分布集中
        3.3.4 产业分布高度集中
        3.3.5 投资主体多样
        3.3.6 中国已成为新四国的重要投资来源国
        3.3.7 新四国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地位逐步上升
4 中国对东盟新四国直接投资的推动因素分析
    4.1 基于投资国宏观战略的分析
        4.1.1 地缘政治格局的重要性
        4.1.2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4.1.3 国内产业结构调整
        4.1.4 资源能源战略储备
        4.1.5 规避贸易壁垒
        4.1.6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4.2 基于跨国企业比较优势的分析
        4.2.1 管理水平
        4.2.2 研发能力
        4.2.3 技术优势
        4.2.4 品牌影响
        4.2.5 产业优势
        4.2.6 文化亲缘
        4.2.7 地域相邻
        4.2.8 政策支持
    4.3 基于双边关系推动因素的分析
        4.3.1 政治互信日益加强
        4.3.2 区域合作不断深化
        4.3.3 对外援助渠道创新
        4.3.4 经贸关系不断拓展
        4.3.5 投资合作制度保障
    4.4 基于东道国投资环境的分析
        4.4.1 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
        4.4.2 逐渐改善的经济环境
        4.4.3 不断完善的法律环境
        4.4.4 优惠的外商投资政策
        4.4.5 丰富的自然劳动资源
        4.4.6 低廉的生产要素成本
        4.4.7 大量基础设施投资的商机
5 中国对东盟新四国直接投资的绩效分析
    5.1 绩效概述
        5.1.1 绩效的含义
        5.1.2 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
    5.2 投资绩效模型构建
        5.2.1 数据来源
        5.2.2 变量选择与模型构建
    5.3 中国对东盟新四国投资绩效的实证分析
        5.3.1 中国对新四国投资、贸易的发展情况
        5.3.2 实证分析
    5.4 中国对东盟老六国投资绩效的实证分析
        5.4.1 中国对东盟老六国直接投资、贸易的发展情况
        5.4.2 实证分析
        5.4.3 实证结果的比较
6 中国对东盟新四国直接投资的风险分析
    6.1 风险概述
        6.1.1 风险的含义
        6.1.2 风险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
        6.1.3 关于对外直接投资东道国风险的评估
    6.2 政治风险
        6.2.1 政治体制多样
        6.2.2 民族问题突出
        6.2.3 国际NGO活跃
        6.2.4 领土争端持续
        6.2.5 大国角逐升温
    6.3 经济风险
        6.3.1 通货膨胀风险
        6.3.2 汇兑限制风险
        6.3.3 外债偿付风险
        6.3.4 金融体系风险
    6.4 经营风险
        6.4.1 公共服务风险
        6.4.2 社会文化风险
        6.4.3 企业自身能力风险
7 推动中国对新四国直接投资的对策与措施
    7.1 政府层面的宏观政策措施
        7.1.1 加强政策引导
        7.1.2 强化支持服务
        7.1.3 深化双边合作
    7.2 企业层面的微观策略
        7.2.1 目标定位策略
        7.2.2 产业选择策略
        7.2.3 进入模式选择
        7.2.4 风险防范策略
8 研究结论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3)增值税转型对农产品加工业影响的实证研究 ——基于上市公司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构架
    1.3 主要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增值税的涵义及基本特征
    2.2 关于增值税转型的重要认知
        2.2.1 增值税转型
        2.2.2 我国增值税转型发展历程回顾
    2.3 农产品加工业
        2.3.1 对农产品加工业的界定
        2.3.2 农产品加工业的分类
        2.3.3 农产品加工业行业现状
    2.4 增值税转型对宏观层面影响的研究综述
    2.5 增值税转型对行业影响的研究综述
    2.6 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影响的研究综述
    2.7 研究评述
    2.8 本文研究视角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构想
    3.2 对模型变量的解释
        3.2.1 固定资产投资
        3.2.2 企业经营绩效
        3.2.3 企业发展能力
    3.3 研究假设
    3.4 研究样本及数据来源
        3.4.1 样本的选择
        3.4.2 数据来源
    3.5 变量选取
        3.5.1 因变量
        3.5.2 自变量
        3.5.3 控制变量
    3.6 模型设计
4. 实证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2 配对样本T检验
    4.3 相关性分析
    4.4 回归分析
        4.4.1 模型一回归分析
        4.4.2 模型二回归分析
        4.4.3 模型三回归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果
    5.2 政策建议
    5.3 本文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4)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 国内外研究动态
    四、 研究思路、方法与框架
    五、 创新点
第一章 世界蔬菜贸易发展现状及特征
    一、 世界蔬菜贸易的地区分布
    二、 世界蔬菜贸易的产品结构
    三、 世界蔬菜贸易的发展特征
第二章 中国蔬菜对外贸易发展格局
    一、 中国蔬菜对外贸易的总量分析
    二、 中国蔬菜对外贸易的市场结构分析
    三、 中国蔬菜对外贸易的产品结构分析
    四、 中国蔬菜对外贸易的特点
第三章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理论研究
    一、 西方经济学家对竞争力理论的研究
    二、 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三、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四、 “钻石模型”: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的新发展
第四章 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测度
    一、 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界定
    二、 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三、 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度量
    四、 主要结论
第五章 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一、 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六因素模型”
    二、 要素条件
    三、 需求条件
    四、 相关和支持产业
    五、 生产、储运、经营主体状况
    六、 政府
    七、 结论
第六章 入世对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一、 世界贸易组织农产品贸易协议与规则
    二、 中国入世协议中与农产品贸易有关的主要内容
    三、 加入WTO给中国蔬菜产业带来的机遇与冲击
    四、 案例分析
第七章 国外蔬菜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借鉴
    一、 美国
    二、 日本
    三、 韩国
    四、 评述与启示
第八章 提升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及路径依赖
    一、 提升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
    二、 提升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路径依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2000年世界各国蔬菜生产及进出口情况
附录2 2000年世界蔬菜贸易按品种划分状况
附录3 2000年中国出口蔬菜输往地一览表
附录4 作者已发表的相关论文
致谢

四、国家税务局关于粮食商品企业经营大众方便食品免征营业税的通知(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物流业税收负担水平评价与优化研究[D]. 王冬梅. 北京交通大学, 2013(12)
  • [2]中国对东盟新四国直接投资研究[D]. 顾丽姝. 东北财经大学, 2014(06)
  • [3]增值税转型对农产品加工业影响的实证研究 ——基于上市公司数据[D]. 王英桦. 西南财经大学, 2013(05)
  • [4]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 赵海燕. 华中农业大学, 2003(04)

标签:;  ;  ;  ;  ;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经营大众方便食品的粮食商品企业免征营业税的通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