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反贫困政策

中国的反贫困政策

一、中国的反贫困政策(论文文献综述)

郑晓冬,陈典,上官霜月,方向明[1](2021)在《多维框架下老年人口贫困与不平等的动态变化》文中认为利用2002—2014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LHLS)数据,选取健康、医疗服务、生活条件、收入和主观福利5个维度的8个指标建立多维测量框架,基于比较静态和动态视角对老年人口多维贫困及不平等进行测度与分解,并进行城乡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21世纪以来,城乡老年人口的多维贫困与多维不平等程度均呈下降趋势,并在长期趋于收敛。在维度贡献分布上,健康和主观福利对多维贫困的贡献率逐渐取代收入维度的主要地位;引入贫困持续期后发现,随着贫困持续期临界值的提高,城市老年人的长期贫困强度逐渐超过农村。维度分解下,收入和生活条件仍是对长期多维贫困贡献率相对较高的维度。后脱贫时代的反贫困政策需要关注老年人口贫困的多维性、相对性和长期性,同时需要形成城乡统筹的贫困治理体系,帮助实现长期可持续减贫。

陈静,李俊俊[2](2021)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史研究述评》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共产党的反贫困史与其百年发展进程相始终。学术界在阐释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史的研究中,主要通过社会救济和扶贫两种话语体系来展现中国共产党在反贫困中所展现的不同特性与面貌。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史的研究特点主要表现在:不同领域的合作沟通是反贫困史研究的重要推力;不同学科研究时段与内容的割裂是反贫困史研究的阻碍因素;反贫困史资料的收集与编写工作是反贫困史研究的薄弱环节;与中国社会建设全局的衔接与共融是反贫困史研究的未来之路。所以,为推动中国反贫困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仍需要从不同领域的合作沟通、不同学科研究的延伸与合作、重视反贫困历史资料的收集与编写、将反贫困统筹于社会建设的全局之中等方面进行努力。

李志明[3](2021)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文中认为2020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夯实小康社会根基后,中国农村地区将致力于推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逐渐从以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在巩固"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成果、拓展帮扶对象和帮扶标准、提升产业扶贫和易地扶贫搬迁的帮扶质量以及帮扶政策包容性的基础上,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脱贫地区整体发展,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常态化帮扶。

章元,刘茜楠[4](2021)在《中国反贫困的成就与经验:扶贫政策效果再检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在反贫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反贫困政策的效果如何?在国际学界尚存有争议,现有文献对中国扶贫政策效果的全面评价也不多。本文利用具全国代表性意义的农户样本以及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扶贫政策的效果及减贫动力进行了全面检验,据此认为:首先,国际学界的批评意见大多是不成立的,中国的很多扶贫政策对于减贫都具有显着效应,这些政策不仅能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来降低贫困,而且能降低多维贫困;其次,中国的工业化促进的快速经济增长是减贫的重要动力。本文的证据和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中国减贫成功的决定因素,并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制定反贫困政策提供重要启示。

黄龙俊江[5](2021)在《反贫困进程中人力资本提升的作用:综述与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近几十年有关人力资本与反贫困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梳理和总结,认为人力资本理论与反贫困实际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指出人力资本对反贫困具有重要意义,提升人力资本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所在,人力资本的投资与积累能够有效缓解贫困代际传递和女性贫困问题;教育、健康、迁移等三种人力资本的投资形式都能够有效提升贫困人口的脱贫能力与脱贫质量,农村地区、城市地区、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等不同类型的地区中人力资本提升对反贫困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差异;另外,扶贫实践中各类反贫困政策会反过来促进人力资本的提升。并基于以上结论推断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构建更加完善的人力资本相关指标体系,探索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和加强宏观层面研究,进一步扩展人力资本投资形式的研究范围以及拓展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国际视野。

郭庆[6](2021)在《2020年后的体育反贫困战略:话语演进、目标转向与实现路径》文中认为2020年后,我国反贫困事业进入一个新阶段,如何认识和谋划新形势下的体育反贫困战略成为当前亟待探索和解决的新问题。研究认为,鉴于外界贫困语境的变化和体育反贫困自身的发展完善需求,后脱贫时代需要适时地将"体育扶贫"切换成"体育反贫困"的新话语。后脱贫时代要求体育反贫困战略重视缓解体育相对贫困、体育可行能力贫困、统筹城乡体育贫困治理和实现高质量体育减贫,同时要求体育向助力防贫、助力缓解相对贫困和助力乡村振兴转变。为适应这些转变,应尽快从平稳衔接、创新发展和长效推进等方面综合施策。

张奎力,李晓丽[7](2021)在《我国健康反贫困的政策演进及治理逻辑》文中研究说明健康反贫困是中国扶贫政策的重要环节,也是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的关键,但既有文献对于中国健康反贫困政策的动态演进历程缺乏研究。从国家治理的纵向分析视角,即从国家治理理念和治理能力两个维度,分析健康反贫困政策演变历程,可以发现,健康反贫困依次呈现出从政策分离-正激励向政策分离-负激励、从单一制度嵌入扶贫向全面制度融合扶贫的治理逻辑演进。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主导性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的变化是健康反贫困治理逻辑演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孙思萌[8](2021)在《后脱贫时代背景下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健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分析》文中认为

刘成良[9](2021)在《2020年后国家贫困瞄准能力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贫困瞄准能力是国家认证能力的重要表现,虽然在精准扶贫时期国家认证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贫困瞄准能力与贫困治理目标以及治理体系不匹配等问题仍然存在,问题突出表现为精细化设计的贫困量表难以准确评估贫困户、贫困瞄准能力也难以应对乡村的弱分化社会结构,贫困瞄准除了存在错评型偏差、漏评型偏差,此外还存在着模糊型偏差等问题。研究发现,贫困瞄准机制与贫困人口规模分解机制的矛盾影响着贫困认证体系的目标达成,由于国家贫困瞄准能力无法应对基层复杂的社会事实,结果造成贫困瞄准偏差难以消除。长远来看,贫困瞄准能力长效建设需要在四个层面继续发力:完善贫困认证体系,建立浮动型政策帮扶体系,强化对贫困问题的动态化、常态化治理;坚持分类治理原则,明确贫困瞄准的事实标准,改变计划色彩浓厚的贫困人口分解机制;完善公共政策的适应与调适周期,保持灵活调整的纠偏能力,综合提升地方治理效能;将贫困户造假、福利欺诈等行为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建设。

许汉泽[10](2021)在《2020年后中国贫困转型与反贫困战略、政策体系重构》文中研究指明2020年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完成精准扶贫目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并不意味着贫困问题的彻底消除与扶贫工作的结束。由于边缘人口生计脆弱性、已脱贫人口返贫风险、城乡之间差距、农村内部分化和不平等以及城市化、工业化与新技术发展等原因使得中国反贫困形势面临新的挑战,减少相对贫困将会成为2020年后反贫困工作的主要目标。在比较与借鉴国际上不同的相对贫困识别方法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对我国的相对贫困进行本土化的界定。而贫困形势的变化决定了2020年后中国的反贫困战略、政策体系也应该随之调整重构,以探索建立面向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治理机制。

二、中国的反贫困政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的反贫困政策(论文提纲范文)

(1)多维框架下老年人口贫困与不平等的动态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测量方法
    (一)多维贫困的测量与分解
    (二)多维不平等的测量
    (三)长期多维贫困的测量与分解
三、数据来源与指标选取
    (一)数据来源
    (二)指标选取与权重说明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老年人各指标贫困发生率的动态变化
    (二)老年人多维贫困及不平等的动态变化
    (三)老年人多维贫困的维度分解
    (四)老年人长期多维贫困的测量
    (五)老年人长期多维贫困的维度分解
五、结论与讨论

(2)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史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社会救济话语下的中国共产党反贫困史研究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救济与中国共产党反贫困史研究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救济与中国共产党反贫困史研究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救济与中国共产党反贫困史研究
二、扶贫视阈下的中国共产党反贫困史研究
    (一)中国共产党扶贫历史的整体性阐述
    (二)中国共产党扶贫历史的阶段性划分
三、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史研究之特点
    (一)不同领域的合作沟通是反贫困史研究的重要推力
    (二)不同学科研究时段与内容的割裂是反贫困史研究的阻碍因素
    (三)反贫困史资料的收集与编写工作是反贫困史研究的薄弱环节
    (四)与中国社会建设全局的衔接与共融是反贫困史研究的未来之路
四、结语

(3)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论文提纲范文)

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夯实小康社会根基
巩固拓展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结语

(4)中国反贫困的成就与经验:扶贫政策效果再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 文献综述
    (一) 中国扶贫政策效果不佳?
    (二) 农业部门的增长对于中国减贫最重要?
二、 中国反贫困政策效果再检验
    (一) 如何科学评价中国扶贫政策的效果?
    (二) 研究数据
    (三) 扶贫政策效果再评价
        1. 改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有明显的减贫作用
        2. 水稻保护收购价具有明显的减贫效果
        3. 劳动力市场发育具有直接的减贫作用
        4. 干净的饮水能够显着降低多维贫困
        5. 医疗保险也有显着的减贫效果
        6. 信贷扶贫是世界难题:仅仅依靠信贷政策未必能有效减贫
    (四) 中国还做对了什么?
        1. 工业化的显着减贫效应:来自省级数据的证据
        2. 精准扶贫的科学性
三、 中国反贫困成就的经验

(5)反贫困进程中人力资本提升的作用:综述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力资本理论与反贫困的内在联系
二、人力资本提升在反贫困中的作用
    1. 人力资本理论在反贫困研究中的运用
    2. 人力资本与贫困的关系
    3. 人力资本对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
    4. 人力资本相关指标体系的构建
    5. 人力资本对女性贫困的影响
三、不同类型人力资本投资形式的反贫困效用
    1. 教育的效用
    2. 健康的效用
    3. 迁移的效用
四、不同类型地区中人力资本提升对反贫困的影响
    1. 农村地区
    2. 城市地区
    3. 西部地区
    4. 民族地区
五、反贫困政策对人力资本提升的反作用
六、总结与展望

(6)2020年后的体育反贫困战略:话语演进、目标转向与实现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1 2020年后体育扶贫的话语演进:由体育扶贫转向体育反贫困
    1.1 体育反贫困话语的缘起
        1.1.1 贫困整体语境发生变化的现实要求
        1.1.2 反贫困概念优势的理论使然
        1.1.3 体育反贫困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1.2 体育反贫困话语的内涵
2 2020年后体育反贫困战略的目标转向
    2.1 体育反贫困的目标转向
        2.1.1 治理重点将从主要消除体育绝对贫困向缓解体育相对贫困转变
        2.1.2 治理标准将从低水平覆盖向建立更高质量的减贫标准体系转变
        2.1.3 治理范畴将从主要解决体育设施贫困向解决体育可行能力贫困转变
        2.1.4 治理区域将从重点关注农村体育贫困问题向统筹城乡体育贫困治理转变
    2.2 体育助力反贫困的目标转向
        2.2.1 从助力脱贫攻坚向助力乡村振兴转变
        2.2.2 从助力扶贫向助力防贫转变
        2.2.3 从助力解决绝对贫困向助力缓解相对贫困问题转变
3 2020年后体育反贫困战略的实现路径
    3.1 保持体育反贫困不同时期战略与政策的平稳衔接
    3.2 推进体育反贫困政策的创新发展
    3.3 构建体育反贫困的长效机制
4 结语

(7)我国健康反贫困的政策演进及治理逻辑(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健康反贫困治理的两个分析维度
    (一)健康反贫困国家治理理念
    (二)健康反贫困国家治理能力
三、我国健康反贫困政策的历史演进及治理逻辑演化
    (一)从正激励走向负激励:健康与反贫困各行其道
        1.政策分离与正激励治理模式。
        2.政策分离与负激励治理模式。
    (二)从单一嵌入走向全面融合:健康与反贫困的制度化结合
        1.单一制度嵌入扶贫治理模式。
        2.系统制度整体融合扶贫治理模式。
四、总结

(9)2020年后国家贫困瞄准能力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贫困瞄准能力的既有研究
三、精准扶贫时期贫困瞄准困境的经验呈现
    (一)贫困量表难以准确评估贫困户
    (二)贫困瞄准能力难以应对乡村的弱分化社会结构
四、贫困瞄准困境的机制分析
    (一)精准扶贫时期的贫困认证体系建设
    (二)贫困人口规模分解机制影响着贫困认证体系的目标达成
    (三)政府贫困瞄准能力与基层复杂社会事实的矛盾影响着贫困瞄准结果
五、国家治理现代化与贫困瞄准能力建设
六、结语

(10)2020年后中国贫困转型与反贫困战略、政策体系重构(论文提纲范文)

一、2020年后中国农村贫困形势的变化与反贫困的长期性
二、相对贫困的国际识别与本土化界定
三、2020年后中国反贫困战略、政策体系重构
    (一) 2020年后中国反贫困战略体系重构
        1.在贫困治理理念上,要实现从“扶贫”到“防贫”、“助贫”的转型。
        2.在贫困治理目标方面,要从消除绝对贫困转向减少相对贫困,实现从瞄准绝对贫困人口个体到聚焦相对贫困群体的转型。
        3.在贫困治理的主体上,要实现从政府行政主导转向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协同治理。
        4.在扶贫制度建设层面,要改变传统城乡二元分割的扶贫制度设计,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贫困治理体制机制。
    (二) 2020年后中国反贫困政策体系重构
        1.脱贫过渡期内要保持帮扶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巩固与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2.做好相对贫困治理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有效衔接。
        3.充分发挥社会保障政策在反贫困中的重要作用,建立面向低收入群体和相对贫困人口的防贫政策体系。
        4.2020年后的反贫困政策应该从外部干预为主逐渐转向对于低收入人口内生动力的激发上来。
四、结论与讨论

四、中国的反贫困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多维框架下老年人口贫困与不平等的动态变化[J]. 郑晓冬,陈典,上官霜月,方向明. 经济与管理, 2021
  • [2]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史研究述评[J]. 陈静,李俊俊.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1(05)
  • [3]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J]. 李志明.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1(Z1)
  • [4]中国反贫困的成就与经验:扶贫政策效果再检验[J]. 章元,刘茜楠.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5)
  • [5]反贫困进程中人力资本提升的作用:综述与展望[J]. 黄龙俊江. 特区经济, 2021(09)
  • [6]2020年后的体育反贫困战略:话语演进、目标转向与实现路径[J]. 郭庆.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21(09)
  • [7]我国健康反贫困的政策演进及治理逻辑[J]. 张奎力,李晓丽.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07)
  • [8]后脱贫时代背景下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健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分析[D]. 孙思萌.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9]2020年后国家贫困瞄准能力建设研究[J]. 刘成良. 农业经济问题, 2021(06)
  • [10]2020年后中国贫困转型与反贫困战略、政策体系重构[J]. 许汉泽. 贵州社会科学, 2021(06)

标签:;  ;  ;  ;  

中国的反贫困政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