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概率公式在社会敏感问题中的应用

全概率公式在社会敏感问题中的应用

一、全概率公式在社会敏感问题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程海奎,张伟[1](2021)在《人教A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第七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教材设计与教学建议》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在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选择性必修课程中概率内容的编写思考与教学建议。教材根据概率知识发生发展的逻辑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开展研究,构建研究路径,在研究的过程中注重对条件概率、随机变量及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等重要概念的抽象,培养数学抽象等核心素养;注重分析随机试验的本质特征和概率模型的建构,应用随机思想进行判断或决策;注重通过类比、联想、从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方法研究概率对象的性质。总之,通过构建研究路径以及核心概念、基本思想方法的教学,为学生从不确定性的角度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明旭垟[2](2021)在《点评网络中基于主题模型的社交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和各种新型社交平台的涌现,促进了社交网络相关研究在数据挖掘和分析领域的发展,其中网络社区结构和社交关系作为社交网络研究的重点也得到了普遍的关注。社区发现可以挖掘出社交网络中节点间的相似关系,从而进行更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和应用。位置服务技术的发展为基于地理位置的点评网络的出现提供了前提。这种新型社交网络不仅包含传统社交网络中社交关系的拓扑信息,还包括了用户在不同位置签到的信息和地理维度的信息,由于其网络结构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传统的社交关系分析和研究又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针对点评网络场景下基于地理位置的社交拓扑结构和隐含语义信息,基于动态好友交互关系和用户签到行为两个方面设计了多维度社交关系分析模型(Multidimensional social relationship analysis model,MSRAM),使得划分的社区结果在社交关系、地理区域分布及兴趣主题指数等维度满足社区内部用户拓扑连接紧密且行为模式具有高相似度的特点。基于该模型的参数转移概率公式及联合概率分布表达式,并依据隐变量的采样规则和参数迭代规则提出了求解该模型的吉布斯采样算法。针对网络数据稀疏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Biterm主题模型思想的数据维度均衡算法,使模型输出分布更加平滑。为验证本文提出模型的有效性,在研究中选取点评网络Yelp公开数据集作为真实数据源,经过数据预处理后得到实验数据,对上述模型输出结果中的用户所属社区概率分布进行社区结构划分,验证了该模型在内部相似度和模块度上有较理想的实验结果,能够实现对整个实验数据网络较精准的社区划分。并通过对比现有其他几种社交网络聚类算法,说明了本文提出模型具有社区内部节点关系更加紧密,相似度更高的优势,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数据稀疏性问题。

钱剑培[3](2021)在《客票数据驱动的道路客运出行行为模式辨识及规律研究》文中认为新型城镇化重塑了城市空间格局,也深刻影响了城市居民日常交通出行。不仅如此,在其推动下,新的移民不断流向城市,流动范围扩大、流动过程复杂,城际出行行为模式也产生了新的变化。多年来,道路客运凭借灵活、廉价等优势承接着为新型城镇化衍生的交通需求提供运输服务的任务。但随着高铁和私人轿车的快速发展,道路客运面临着多重冲击。因此探索道路客运高质量转型发展是构建健康、高效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基本要求,而研究旅客出行行为模式则是实现其转型发展的关键。本文利用道路客运客票数据,从个体和团体双重视角出发研究城际出行行为模式,包括针对出行语义模式和出行间隔模式的辨识模型及规律分析。首先,从出行目的辨识研究、出行模式辨识研究和出行规律及机理研究三方面梳理国内外研究方法与体系,阐述本文研究方法的思想来源及在研究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其次,立足于客票数据重构结果,分别从个体和团体两个视角揭示城际旅客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两种改进的概率图模型(PGM)分别解决结伴旅客出行语义模式辨识问题及个体常旅客出行间隔模式辨识问题;最后,以模式识别结果为对象,借助面板回归、多元线性回归等计量模型定量分析考虑出行目的的出行量演化机制及考虑出行间隔模式的出行行为波动机制,为综合立体交通网资源优化配置等实践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以道路客运为例,提出了面向实名制客票数据的清洗流程及重构算法。基于数据处理结果,在个体视角下研究发现,客流总量分布存在六个典型时段,在空间上符合幂律,同时各个时段返回原籍比例存在一定差异;个体总出行次数、到访目的地数量符合幂律,而出行间隔符合泊松分布并存在以一周和一年为周期的波动。在团体视角下研究发现,道路客运出行存在明显的结伴现象,且结伴出行比例在不同时段、不同目的地存在差异;团体成员数、潜在同伴数均符合幂律。2、以结伴旅客为对象,解决了无标签和低空间分辨率条件下基于客票数据的出行目的补全问题,并考虑出行目的的模糊性和多义性将其扩展为“出行语义模式”。一方面,从团体视角出发,增加对同伴及同行关系的考虑,使得对客票数据的利用更加充分。具体而言,通过将团体、团体成员出行特征及出行目的与自然语言处理中文档、词和主题的概念类比,将出行语义模式辨识问题定义为主题挖掘问题,并构建嵌入出发时间的主题模型(TTM)。另一方面,考虑客票数据特性,提取了包括人口统计、历史出行和同行网络在内的多个特征,并提出其离散化及文本化处理方法。基于补充出行调查,验证了TTM和所设计特征的有效性,并发现TTM相对基准模型可以获得更为准确、稳定、均衡的结果。最终,在案例研究中,根据Gibbs采样算法得到出行特征分布和出发时间分布聚类并标注出公务商务、放假返乡、旅游休闲和一般私务四种主要类型出行目的,同时检测出无法用既有知识概括的非常规模式。出行目的补全有助于提升客票数据在出行需求建模等方面的应用深度。3、以个体常旅客为对象,揭示了城际出行时间模式及其规律。针对阳历和阴历同时通行导致不同年份出行时间无法逐天对齐的问题,本文采用出行间隔替代出发时刻,既保留了有关出行频率的信息,又实现了时间尺度的统一;同时从绝对时钟和相对时钟两种视角出发计算出行间隔,确定了出行间隔模式内禀形成机制的存在性。针对微观层面出行间隔模式辨识问题,采用词袋法表示个体出行特征,并构建双层高斯混合模型(BLGMM),利用预聚类初始化、扩展期望极大(EM)算法精细优化相结合的两步法进行参数估计。通过将辨识结果与年龄、性别、出发日期、出发时段及同伴人数等特征交叉分析,发现不同模式在特征分布上存在显着差异。出行间隔模式的揭示有助于在微观层面掌握旅客出行时间规律,支撑个性化、需求响应式的出行服务,充分实现增量旅客向存量旅客的转化。4、以基于PGM的模式识别结果为基础,进一步采用计量分析的方法研究城际出行行为模式规律性。在年出行量演化机制方面,首先构建以区县客流为对象的面板数据集,其中以出行目的为场景分解总出行量,并以高铁是否开通为条件对区县分组;其次引入18个面板回归模型,探索不同场景下出行量影响因素及其滞后效应;模型结果及稳健性检验最终表明,提升二级公路密度对增加务工返乡、旅游休闲出行量有明显促进作用。在出行间隔模式波动性产生机制方面,首先提出混合模型下的局部标准差及局部变异系数;进而引入多元线性回归,探索出行波动性产生机制。

黄佩[4](2021)在《中小学“统计与概率”教学衔接之研究 ——以“人教版”教科书为例》文中指出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公民需要掌握一定的统计知识和数据分析的能力,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随机现象又与概率内容息息相关。统计与概率内容是中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统计以数据分析为核心,而概率又为人们从不确定性的角度认识客观世界提供方法。各个学段知识的衔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学习内容,通过探究中小学“统计与概率”内容的衔接之处,以期为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和教科书的编写提供参考。基于相关教育理论,通过文本分析法,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分析义务教育阶段人教版数学教科书和普通高中人教A版数学教科书中的“统计与概率”知识;再通过比较研究法将不同学段的“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进行对比,以高中教科书中的知识为主,在初中和小学教科书中追溯与之对应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寻找知识前后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编写一些教学设计以供中小学教师参考。通过研究得出中小学教科书“统计与概率”知识衔接情况:从整体来看,随着学段的增长,教科书中的知识量显着增加,知识面趋于集中化,知识结构也更加具有条理性;从知识点来看,高中阶段在“统计与概率”模块下的相关知识,大部分可以在初中和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模块中找到与之对应的知识,也有一些是和其他模块的知识直接衔接的,如“数与代数”模块;除知识内容的衔接之外,中小学“统计与概率”的衔接还体现在有些在低年级学段就已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在高年级段依然重要。

武茗[5](2021)在《PPP明股实债融资的信用风险度量及CDS定价研究》文中指出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又称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随着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PPP模式凭借着能够整合政府公共部门和社会公众等多方资源的特点,已经成为该领域重要的融资和合作方式。然而,正是由于PPP模式相对复杂的结构特点,PPP的项目融资问题是阻碍该模式得以顺利推进的关键阻点。从PPP项目融资的资金来源分析,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资金通常是主要部分,但是一方面监管政策有明确的约束,另一方面受到自身风险偏好及经营能力所限,其参与PPP项目融资主要是以明股实债的方式实现。所以,对PPP项目明股实债融资的信用风险度量,并以此为基础对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相关研究就成为PPP项目融资中的一个关键问题。虽然国内外学者对PPP项目融资各种方式的特征、主要融资结构、风险因素、风险分担机制等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同时对信用风险度量方法、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DS的定价方法等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都形成了大量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是,目前对于国内基于PPP项目的明股实债信用风险度量的有效可行方法研究还很少,尤其是以此为基础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DS的定价研究几乎是空白,本文将在这一领域展开分析研究。本文对基于PPP项目明股实债融资的信用风险度量和CDS定价分析进行研究。首先就PPP项目常见的融资方式、项目中风险与相应的分担机制、项目中企业与政府债务的边界、PPP项目明股实债的交易结构等进行初步的研究,建立本文研究对象的逻辑框架。其次,在传统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企业主体评级的指标体系,考虑企业发生违约的若干极端情况下的模型表现,引入了带盒约束的logistic方法对企业主体的违约概率进行更加准确的刻画。最后,通过一般交易结构增信下的PPP明股实债的违约风险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和刻画,并以此构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DS,尝试对各种主要定价方法进行研究,指出以各信用评级的中债收益率曲线结合Jarrow-Turnbull二叉树违约概率模型为基础的定价方法,对于我国当下信用衍生品市场初期发展阶段来说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并以此方法为基础给出相应的实证模拟研究。为我国银行和保险等金融机构参与PPP项目融资并以CDS等信用衍生品来缓释信用风险提供相应的参考。

吕小明[6](2021)在《政商关系视角下公共工程招投标腐败诱因及治理研究》文中指出公共工程招投标是政府快速实现资源市场化配置的重要抓手,然而作为政府管理和市场交易的重要接触面,通过政商关系非法获取公共工程成为部分企业常见的“搭便车”行为和腐败动力。部分商人甚至将政商关系式腐败作为企业运行的战略工具,可以说政商关系不仅刺激腐败,而且是公共工程招投标腐败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从政商关系视角分析公共工程招投标腐败诱因并对其进行治理研究对优化公共工程营商环境至关重要。为此本研究基于两阶段文献检索成果,并通过咨询国内建设企业高管和公共工程招投标专家,总结出导致公共工程招投标腐败的24个诱因和有利于腐败治理的26个指标。然后基于模块化理论利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SOM)将诱因指标归纳为不正当利益诉求、竞争压力过大、市场化水平过低、关系锚定程度过深及规制缺陷5个维度,其次利用贝叶斯网络对腐败诱因体系进行系列分析。最后将腐败诱因分析得到的关键因子作为扰动项加入腐败治理体系,利用系统动力学对腐败治理系统进行仿真和敏感性分析,确定各类腐败治理手段的实施水平和关键敏感因素,实现公共工程招投标腐败诱因分析和治理研究的耦合。系列研究结果表明:①贝叶斯网络对公共工程招投标腐败诱因分析具备较强适应性,诱因体系中规制缺陷、竞争压力过大、关系锚定程度过深3个潜在诱因对公共工程招投标腐败的影响最为敏感。②招投标活动行政部门监督不力、通过正常合法渠道获得工程项目太困难、招投标活动流于形式、政府公权力运作不规范是公共工程招投标腐败的4个最大致因源头,且会通过“政府公权力运作不规范→关系锚定程度过深→招投标腐败”、“招投标活动行政部门监督不力→规制缺陷→招投标腐败”、“通过正常合法渠道获得工程项目太困难→竞争压力过大→招投标腐败”以及“招投标活动流于形式→竞争压力过大→招投标腐败”4条主要致因链导致公共工程招投标腐败。③腐败治理仿真结果表明公共工程招投标腐败治理水平未来将呈现先慢后快的指数型上升趋势,并且在各类治理手段中,合规措施的实施水平将维持在最高位,而现阶段实施水平最低的技术措施未来的实施水平将仅次于合规措施。④系统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公共工程招投标腐败治理手段中现阶段实施水平最低的技术措施对腐败治理水平的影响最为敏感,因此在公共工程招投标腐败治理过程中要重点提升薄弱环节的实施水平。

刘静[7](2021)在《基于内容主题与认知要求的不同正式课程一致性研究 ——以“概率与统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布卢姆将“如何确保目标、教学与测评间的一致性”视为教学中四大基本问题之一。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牵动的“基于标准”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球盛行。我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教材编写应全面体现并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和目标要求,应注重将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亟需建构适当的研究工具对我国正式课程的一致性情况进行分析。鉴于“概率与统计”在高中数学课程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研究以高中数学“概率与统计”内容为例,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高中数学2019年人教A版、北师大版、2004年人教A版、北师大版、苏教版、湘教版教材展开了研究。旨在探析不同版本教材的教学目标编制、习题配置在内容主题分布和认知要求两个维度上与课程标准内容要求的一致性情况。研究围绕以下问题展开:(1)建构怎样的工具对不同正式课程的一致性进行分析?采取怎样的办法以弥补SEC一致性研究范式在提供一致性细节信息上的不足?(2)《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在概率与统计主题上的内容要求变化如何?(3)不同版本教材与课程标准在概率与统计主题上的内容要求一致性情况如何?研究采用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研究路径。首先借助文献研究法,以修订后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SEC一致性分析范式作为理论基础,建构内容主题与认知要求的二维编码框架。然后运用内容分析法,借助MAXQDA软件完成对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教材等正式课程的编码,为后续探索提供数据支撑。为了弥补SEC一致性分析范式在挖掘细节信息方面的不足,研究以差值矩阵为重点分析对象,有针对性、条理性地挖掘差值矩阵背后所蕴含信息。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在统计学意义上不具有显着的一致性,主要原因在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增加了新知识点,并对部分知识的认知要求作出了调整;另外,《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过程性目标的描述有所减少;(2)教师用书与课程标准方面,以上各版本教师用书与课程标准之间在统计学意义上均不具有显着的一致性。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用书与课程标准对同一内容的认知要求数量在总内容要求条数中的占比存在差异,二者对同一知识点的认知要求水平也存在差异;(3)教科书习题与课程标准方面,以上各版本教科书习题与课程标准之间的一致性也未达到显着水平。主要原因在于:各版本教科书在某内容上的习题数量在总习题数量中的占比与课程标准对该内容的认知要求数量在总内容要求数量中的占比不一致;另外,二者对同一知识点的认知要求水平也存在差异,尤其是处于“理解”认知水平的习题数量比重往往大于其在课程标准中的比重。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以下建议:(1)建议课程标准保留对过程性目标的描述;(2)建议在基于标准的同时提升教师用书中教学目标编写的规范性;(3)建议增强教科书习题配置的层次性和系统性。经上述研究,得到了用于分析不同正式课程之间一致性研究的工具,提供了比较不同版本教材与课程标准间一致性程度的研究范式,在推进我国数学正式课程研究与发展上具有一定的价值。

刘英杰[8](2021)在《高中概率与统计主题下数学建模专题的教学研究》文中提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着重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数学建模素养是高中数学学科的六大核心素养之一,为落实数学建模素养,新版高中数学教科书还专门设置了建模专题。本文以2019年人教A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必修二为研究对象,探索概率与统计主题下数学建模专题的教学策略,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新教材中概率与统计主题是如何设计数学建模专题内容的?(2)现阶段高中生在概率与统计主题学习中的数学建模素养水平如何?(3)如何有效开展高中概率与统计主题下的数学建模专题教学?首先,本文通过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2019年人教A版新教材进行文本分析,发现新教材的数学建模专题在整体设计中落实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建模专题活动安排层级递进,逐渐提升;具体内容呈现模型建立多样性,数据分析开放性的特征;在做统计的整体性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突出统计方法、统计模型、随机事件、数据分析的教学,同时注重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其次,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研究了现阶段学生在概率与统计主题下数学建模素养水平。总的来说,学生在不同维度下数学建模素养有一定的差距。在提出问题维度、收集、整理数据维度中,大部分的学生处于水平2,但是利用“真实”情境下的数据建立统计模型时处于水平1;在数据分析维度中,大部分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处于水平1;在推断和说明结果中,学生的推断和说明结果处于水平1和水平2。最后,在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关于高中概率与统计主题下数学建模专题的有效策略:(1)数据收集的环节,做好新教材资源的开发。基于新教材内容,但是也不局限于新教材内容。(2)整理数据,建立模型环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建立模型。(3)数据分析、统计推断环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不同的角度感受统计结果的或然性。同时在教学组织的过程中,应注重突出统计建模的阶段性要素,充分利用课上课下时间,关注学生建模活动的成果展示。(4)在评价过程以发展的眼光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促进不同的学生在建模专题活动中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陈鹏展[9](2021)在《一类随机波动率跳扩散模型的参数估计和VIX指数衍生品定价研究》文中提出对资产价格进行随机建模是金融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随着人们对资产收益率程式化事实认识的加深,越来越多的随机模型被提出以包含这些关于收益率的实证特征。本文的研究建立在一类新的具有灵活跳跃结构的随机波动率跳扩散模型框架下,在该模型下我们首先导出VIX指数与瞬时方差之间的封闭线性关系,进而研究了随机波动率跳扩散模型的参数估计问题和VIX指数衍生品定价问题。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主要参考文献以及研究创新和不足。第二章提出了一类新的随机波动率跳扩散模型,并将其与一些流行的随机波动率跳扩散模型进行比较。此外,我们还给出了 VIX指数与瞬时方差之间的封闭线性关系,这个关系式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一方面在研究随机波动率跳扩散模型的参数估计问题时,我们能利用可观测的VIX指数数据代替瞬时方差进行极大似然估计,另一方面在研究VIX指数衍生品定价问题时,我们可以间接地通过瞬时方差的动态过程导出VIX的概率密度函数从而得到定价公式。第三章研究随机波动率跳扩散模型的参数估计问题。利用VIX指数与瞬时方差之间的封闭线性关系,我们给出了 SVCIJ模型的变换数据的极大似然估计,特别地,该估计方法对于其特例模型仍然适用,如SV、SVJ、SVCJ和SVIJ模型。利用S&P500和VIX指数近三十年来的数据,我们发现SVCIJ模型能够更好地捕捉跳跃活动,此外,基于滑窗方法的估计结果表明,2007-2009年金融危机使市场的跳跃模式发生了转变,在此之前以频繁发生的小跳为主,在此之后则是发生频率较低的大跳主导市场上的跳跃活动。我们还发现,危机期间杠杆效应的增强主要是由跳跃部分主导,连续部分的杠杆效应几乎不变。第四章研究VIX指数衍生品定价问题。我们首先给出SVCIJ模型下瞬时方差特征函数的解析表达式,然后利用VIX指数与瞬时方差之间的封闭线性关系,得到VIX的特征函数并利用傅里叶(Fourier)逆变换进而得到其转移概率密度函数。通过设计两个辅助拉普拉斯(Laplace)变换,再利用富比尼(Fubini)定理交换积分次序后,我们得到了 VIX指数期货和期权解析形式的定价公式。蒙特卡洛(Monte Carlo)模拟实验的结果表明我们的定价公式是准确的。第五章总结全文并讨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进一步的工作展望。

左逢源[10](2021)在《信念传播算法在网络流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网络流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建造和科学生产的各个领域,生活中的诸多问题都可以转换成网络流问题。网络流问题是运筹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分支,且是一类组合优化问题。其中,最大流、最小费用最大流是最为广泛涉及的一类问题,在P≠NP条件下,不存在多项式时间算法求解该问题。目前,对网络流问题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实际问题的规模不断扩大,对原有的网络流算法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网络流算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信念传播(Belief Propagation,BP)算法利用节点间信息并行传递的计算方式,使得在求解部分组合优化问题时具有良好效果。信念传播算法是基于图模型的一种信息迭代算法,当算法收敛时,能够得到变量的边缘概率分布,从而高概率地固定某些变量的取值,达到对问题的求解。本文探究利用信念传播算法求解最大流和最小费用最大流问题,具体地讲,主要有如下创新点:(1)根据所提图模型转换算法,将最大流问题转换为因子图模型,利用最大流问题约束条件、线性方程对BP算法中描述函数、迭代函数进行改进,设计一种求解最大流问题的信念传播算法;(2)在研究最大流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最小费用最大流问题,经图模型转换算法,优先求解最大流值,设置最大流阈值。根据约束条件、线性方程改进描述函数、迭代函数,通过概率选取最优可行流路径,给出一种求解网络最小费用最大流问题的信念传播算法。

二、全概率公式在社会敏感问题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概率公式在社会敏感问题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2)点评网络中基于主题模型的社交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传统社区发现研究现状
        1.2.2 点评网络社交关系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社区发现算法研究综述
    2.1 社交网络的社区发现
        2.1.1 社交网络中的社区发现概况
        2.1.2 文本主题挖掘模型研究现状
    2.2 文本挖掘主题模型
        2.2.1 概率论基础知识
        2.2.2 共轭先验
        2.2.3 LDA文本主题模型
    2.3 本章总结
第三章 融合社交关系与签到行为的社区发现
    3.1 基于地理位置的点评网络
        3.1.1 点评网络结构
        3.1.2 网络中的社区划分
    3.2 融合动态交互关系与签到行为规律的社交关系模型
        3.2.1 模型基本思想
        3.2.2 用户动态交互关系
        3.2.3 用户签到行为模式
        3.2.4 多维度社交关系模型及生成过程
        3.2.5 维度均衡算法
    3.3 子模型设计
        3.3.1 用户节点社区分布模型
        3.3.2 用户交互关系模型
        3.3.3 地理区域分布模型
        3.3.4 用户兴趣主题模型
    3.4 本章总结
第四章 模型采样算法及概率分布
    4.1 模型吉布斯采样算法
        4.1.1 算法流程
        4.1.2 采样过程
        4.1.3 参数更新规则
        4.1.4 吉布斯采样算法
    4.2 模型概率分布推导
        4.2.1 模型转移概率分布
        4.2.2 模型联合概率分布
    4.3 本章总结
第五章 实验及结果分析
    5.1 实验环境
    5.2 实验参数设置
    5.3 实验结果分析
        5.3.1 社区划分主题结果分析
        5.3.2 社区内用户活跃区域分析
        5.3.3 模型聚类效果算法对比
    5.4 本章总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客票数据驱动的道路客运出行行为模式辨识及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文基础术语说明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出行目的辨识研究
        2.1.1 研究方法比较
        2.1.2 出行特征选取
        2.1.3 出行目的划分
        2.1.4 既有研究评述
    2.2 出行时空模式辨识研究
        2.2.1 出行特征表示
        2.2.2 基于相似度的聚类方法
        2.2.3 基于概率图模型的聚类方法
        2.2.4 既有研究评述
    2.3 出行行为模式规律及机理研究
        2.3.1 出行行为模式规律性指标
        2.3.2 出行行为模式形成机理及演化特性研究
        2.3.3 既有研究评述
3 个体及团体视角下的旅客出行特征分析
    3.1 数据处理
        3.1.1 数据描述
        3.1.2 数据清洗
    3.2 客票数据重构
        3.2.1 目的地重构
        3.2.2 个体重构
        3.2.3 团体重构
    3.3 个体视角下旅客特征分析
        3.3.1 个体旅客画像
        3.3.2 个体旅客出行时空分布
        3.3.3 个体旅客出行特性的统计力学规律
    3.4 团体视角下旅客特征分析
        3.4.1 团体旅客画像
        3.4.2 团体旅客出行时空分布
        3.4.3 团体旅客出行特性的统计力学规律
4 结伴旅客出行语义模式辨识研究
    4.1 团体视角下结伴旅客出行语义模式辨识问题
        4.1.1 相关背景
        4.1.2 共轭先验
        4.1.3 问题描述
    4.2 团体视角下结伴旅客出行语义模式辨识主题模型
        4.2.1 主题模型
        4.2.2 嵌入出发时间的主题模型构建
        4.2.3 基于Gibbs采样的模型推断
    4.3 模型验证
        4.3.1 面向客票数据的特征设计
        4.3.2 模拟客票数据的出行调查
        4.3.3 基于调查数据的特征对比实验
        4.3.4 基于调查数据的模型对比实验
    4.4 TTM应用研究
        4.4.1 基于客票数据的模型标定
        4.4.2 出发时间预测
        4.4.3 出行目的标注
    4.5 本章小结
5 个体旅客出行间隔模式辨识研究
    5.1 个体旅客出行间隔特征表示
        5.1.1 不同时钟下出行间隔计算方法
        5.1.2 不同时钟下出行间隔特征对比
    5.2 基于混合模型的出行间隔模式聚类问题
        5.2.1 高斯混合模型及EM算法
        5.2.2 双层高斯混合模型及扩展EM算法
    5.3 基于K均值++的出行间隔模式预聚类
        5.3.1 特征构建及序列变换
        5.3.2 预聚类结果
        5.3.3 初始聚类中心确定
    5.4 基于BLGMM的出行间隔模式精细聚类
        5.4.1 精细聚类结果
        5.4.2 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旅客出行行为模式规律性研究
    6.1 考虑出行目的的结伴旅客出行量演化机制研究
        6.1.1 演化现象分析
        6.1.2 面板数据构建
        6.1.3 理论分析与假设
        6.1.4 面板回归模型设定
        6.1.5 基准模型估计
        6.1.6 稳健性检验
    6.2 考虑出行间隔模式的个体常旅客出行波动机制研究
        6.2.1 波动性指标
        6.2.2 宏观波动性分析
        6.2.3 微观波动性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成果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道路客运团体旅客出行调查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中小学“统计与概率”教学衔接之研究 ——以“人教版”教科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文本分析法
        1.4.3 比较研究法
    1.5 创新之处
    1.6 研究思路
第2章 统计内容之衔接分析
    2.1 数据的收集
        2.1.1 全面调查
        2.1.2 抽样调查
        2.1.3 获取数据的其他途径
    2.2 数据的整理
        2.2.1 条形统计图
        2.2.2 折线统计图
        2.2.3 扇形统计图
        2.2.4 频率分布直方图
    2.3 数据的分析
        2.3.1 单个变量的统计分析
        2.3.2 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
    2.4 统计衔接的教学设计
    2.5 小结
第3章 概率内容之衔接分析
    3.1 随机事件
        3.1.1 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3.1.2 事件的独立性
    3.2 事件的概率
        3.2.1 概率的基本性质
        3.2.2 概率的计算
        3.2.3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3.3 概率衔接的教学设计
    3.4 小结
第4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
    4.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PPP明股实债融资的信用风险度量及CDS定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主要创新和不足之处
第2章 项目融资与PPP
    2.1 项目融资概述
        2.1.1 项目融资的起源和发展
        2.1.2 项目融资的特征
        2.1.3 项目融资的概念
    2.2 PPP概述
        2.2.1 PPP的起源及发展情况
        2.2.2 PPP模式的具体含义及其契约本质
        2.2.3 PPP模式的分类
        2.2.4 PPP模式参与主体
        2.2.5 PPP模式的组织和合同结构
    2.3 PPP的理论基础
        2.3.1 产权与竞争理论
        2.3.2 项目区分理论
        2.3.3 新公共管理理论
        2.3.4 委托代理理论
        2.3.5 PPP理论基础的运用
第3章 信用评级与信用违约互换CDS
    3.1 信用评级
        3.1.1 信用评级的定义
        3.1.2 信用评级类型
    3.2 信用风险的度量方法
        3.2.1 传统信用风险度量方法
        3.2.2 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方法
    3.3 信用违约互换和信用衍生品的概念
        3.3.1 信用违约互换概念、风险转移原理、交易结构
        3.3.2 CDS的重要组成要素
        3.3.3 CDS的特点
    3.4 国内外信用违约互换的发展概况
        3.4.1 国外发展历史及概况
        3.4.2 国内发展历史及概况
    3.5 国内外CDS定价研究
        3.5.1 国内CDS定价研究
        3.5.2 国外CDS定价研究
第4章 PPP公司主体债务的CDS定价分析
    4.1 结构模型对公司违约概率度量
        4.1.1 Merton违约概率模型对公司违约概率度量
        4.1.2 First Passage模型对公司违约概率度量
        4.1.3 Leland & Toft模型对公司违约概率度量
    4.2 公司主体债务CDS定价与运用范围
        4.2.1 公司主体债务的CDS定价
        4.2.2 定价方法的运用范围和不足
第5章 PPP明股实债风险分担研究
    5.1 PPP项目风险及风险分担综述
        5.1.1 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价
        5.1.2 风险分担原则
        5.1.3 风险分担机制
    5.2 PPP融资结构及明股实债
        5.2.1 主要融资结构
        5.2.2 PPP股权投资和债务融资工具
        5.2.3 PPP明股实债
    5.3 政府债务问题的PPP政府信用边界
        5.3.1 PPP全生命周期中的政府责任支出
        5.3.2 PPP中的政府信用边界
        5.3.3 政府信用边界扩大的风险分析
    5.4 PPP项目主体和明股实债风险度量因子
        5.4.1 PPP项目主体风险度量因子
        5.4.2 明股实债风险度量因素
第6章 PPP主体的信用风险度量
    6.1 带盒约束的logistic方法
    6.2 以港口行业为例的信用风险度量
        6.2.1 经营风险指标
        6.2.2 财务风险指标
        6.2.3 风险指标选取和使用
    6.3 数值分析与检验结果
        6.3.1 基础数据处理
        6.3.2 不同空间划分下的结果
第7章 一般交易结构下PPP明股实债的CDS定价分析
    7.1 明股实债的信用评级
        7.1.1 主体和债项评级
        7.1.2 各种交易结构增信后的评级
    7.2 Jarrow-Turnbull模型计算违约概率和CDS定价
        7.2.1 违约概率推算
        7.2.2 一次性支付保费情况下CDS价格
        7.2.3 分期支付保费情况下CDS价格
    7.3 一般交易结构下CDS价格的实证研究
第8章 主要结论和后续研究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致谢

(6)政商关系视角下公共工程招投标腐败诱因及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2.1 政商关系相关理论
        2.1.1 关系定义
        2.1.2 B2B关系与B2G关系
    2.2 关系与公共工程招投标腐败的联系
        2.2.1 关系影响公共工程招投标腐败
        2.2.2 关系在公共工程招投标腐败中的作用机制
        2.2.3 关系发生原因
        2.2.4 关系与腐败的异同
    2.3 贝叶斯网络相关理论
        2.3.1 贝叶斯网络理论简介
        2.3.2 贝叶斯网络概率基础与图论介绍
        2.3.3 贝叶斯网络的构成
        2.3.4 贝叶斯网络学习和推理
    2.4 系统动力学相关理论
        2.4.1 系统动力学的内涵
        2.4.2 系统动力学的特点
        2.4.3 系统动力学基本方法
        2.4.4 仿真软件介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指标选取及诱因模型构建
    3.1 指标选取原则
    3.2 公共工程招投标腐败诱因和治理体系因素识别
        3.2.1 腐败诱因和治理体系因素初选
        3.2.2 指标体系确定
        3.2.3 问卷发放及描述性分析
        3.2.4 样本信度和效度分析
    3.3 腐败诱因指标降维分析
    3.4 贝叶斯网络模型构建
        3.4.1 模型适用性分析
        3.4.2 贝叶斯网络模型结构建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公共工程招投标腐败诱因分析
    4.1 贝叶斯网络模型参数学习
        4.1.1 数据匹配
        4.1.2 参数学习结果
    4.2 贝叶斯网络模型推理分析
        4.2.1 逆向推理分析
        4.2.2 敏感性分析
        4.2.3 致因机理分析
    4.3 分析结果整合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公共工程招投标腐败治理仿真分析
    5.1 腐败治理因子分析
    5.2 腐败治理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5.2.1 建立系统因果关系图及反馈结构流图
        5.2.2 相关变量类型设定
        5.2.3 模型变量方程式的建立
    5.3 模型仿真和敏感性分析
        5.3.1 腐败治理水平系统仿真
        5.3.2 腐败治理敏感性分析
    5.4 公共工程招投标腐败治理建议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公共工程招投标腐败诱因及治理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基于内容主题与认知要求的不同正式课程一致性研究 ——以“概率与统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
    1.3 研究目的、问题与内容
    1.4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正式课程研究现状
    2.2 课程一致性研究现状
    2.3 概率与统计内容研究现状
    2.4 评价与启示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主要研究方法
    3.3 研究工具的开发
    3.4 研究过程
4 《课标(2017 年版)》与《课标(实验)》一致性分析
    4.1 一致性系数的计算
    4.2 基于“内容主题”与“认知要求”的比较分析
    4.3 基于差值矩阵的差异分析
5 教师用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5.1 一致性系数的计算
    5.2 基于“内容主题”与“认知要求”的比较分析
    5.3 基于差值矩阵的差异分析
6 教科书习题与课程标准、教师用书的一致性分析
    6.1 一致性系数的计算
    6.2 基于“内容主题”与“认知要求”的比较分析
    6.3 基于差值矩阵的差异分析
7 研究结论与反思
    7.1 研究结论
    7.2 讨论与建议
    7.3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编码结果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8)高中概率与统计主题下数学建模专题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问题
    1.3 研究的方法
        1.3.1 文献法
        1.3.2 问卷调查法
        1.3.3 访谈法
    1.4 研究的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研究的思路
2 文献综述
    2.1 研究的现状
        2.1.1 关于数学建模素养的认识
        2.1.2 数学建模的教材研究
        2.1.3 数学建模的教学方式
        2.1.4 数学建模的评价方式
        2.1.5 文献评析
    2.2 概念界定
        2.2.1 数学建模
        2.2.2 数学建模专题
    2.3 理论基础
        2.3.1 最近发展区理论
        2.3.2 问题解决理论
        2.3.3 杜威的做中学理论
        2.3.4 SOLO理论
3 高中概率与统计主题下数学建模专题的教材分析
    3.1 课程标准关于数学建模的教学要求
    3.2 高中数学概率与统计的教材分析
        3.2.1 概率与统计主题中数学建模专题的整体设计
        3.2.2 概率与统计主题下数学建模专题的教学目标分析
4 概率与统计主题中数学建模素养的调查研究
    4.1 调查的目的
    4.2 调查的方法
    4.3 调查的对象
    4.4 调查的过程
        4.4.1 调查测试卷的设计
        4.4.2 调查实施
        4.4.3 调查分析
    4.5 调查的结论
5 高中概率与统计主题下数学建模专题的教学研究
    5.1 高中概率与统计主题下数学建模专题的教学原则
    5.2 高中概率与统计主题下数学建模专题活动过程
    5.3 高中概率与统计主题下数学建模专题的教学策略
        5.3.1 基于教材的课程资源开发
        5.3.2 建模专题教学活动的组织
        5.3.3 建模专题教学的评价方式
    5.4 概率与统计主题下数学建模专题教学的案例分析
        5.4.1 建模专题的背景介绍
        5.4.2 建模专题的活动流程和说明
        5.4.3 建模专题的活动目标
        5.4.4 建模专题的活动实施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含致谢)

(9)一类随机波动率跳扩散模型的参数估计和VIX指数衍生品定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随机波动率跳扩散模型
        1.1.2 随机波动率跳扩散模型的参数估计
        1.1.3 VIX指数衍生品定价
    1.2 主要参考文献介绍
        1.2.1 随机波动率跳扩散模型的参数估计
        1.2.2 VIX指数衍生品定价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5 论文结构
第2章 随机波动率跳扩散模型
    2.1 引言
    2.2 随机波动率跳扩散模型的一般框架(SVCIJ模型)
    2.3 一些流行的随机波动率跳扩散模型
        2.3.1 随机波动率模型(SV模型)
        2.3.2 资产中存在跳跃的随机波动率模型(SVJ模型)
        2.3.3 资产和波动率中存在同时跳跃的随机波动率模型(SVCJ模型)
        2.3.4 资产和波动率中存在独立跳跃的随机波动率模型(SVIJ模型)
        2.3.5 模型设定小结
    2.4 VIX指数和瞬时方差的一般关系
        2.4.1 基于SVCUIJ模型的一般关系
        2.4.2 一些特殊情况
    2.5 VIX指数的误差分析
    2.6 主要定理的证明
        2.6.1 定理2.1的证明
        2.6.2 推论2.2的证明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随机波动率跳扩散模型的参数估计及其应用
    3.1 引言
    3.2 随机波动率跳扩散模型的参数估计
        3.2.1 SVCIJ模型的参数估计
        3.2.2 一些特殊情况
    3.3 基于S&P 500和VIX指数联合数据的实证分析
        3.3.1 数据描述
        3.3.2 模型估计结果
        3.3.3 跳跃活动分析
        3.3.4 实证结果
    3.4 主要定理的证明
        3.4.1 定理3.1的证明
        3.4.2 命题3.2的证明
        3.4.3 命题3.3的证明
        3.4.4 命题3.4的证明
        3.4.5 命题3.5的证明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随机波动率跳扩散模型下的VIX衍生品定价
    4.1 引言
    4.2 模型设定与问题描述
        4.2.1 波动率指数
        4.2.2 模型设定
        4.2.3 问题描述
    4.3 初步结果
        4.3.1 瞬时方差的特征函数
        4.3.2 VIX指数的转移概率密度
    4.4 VIX衍生品定价问题
        4.4.1 VIX期货定价
        4.4.2 VIX期权定价
    4.5 Monte Carlo模拟
        4.5.1 实验设计
        4.5.2 模拟结果
    4.6 主要定理的证明
        4.6.1 定理4.1的证明
        4.6.2 命题4.2的证明
        4.6.3 命题4.3的证明
        4.6.4 定理4.4的证明
        4.6.5 定理4.5的证明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全文总结与工作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一些基本工具
    A.1 Fourier变换
    A.2 特征函数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10)信念传播算法在网络流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网络流问题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创新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基础知识
    2.1 网络流
    2.2 基础概率知识
    2.3 贝叶斯网络
    2.4 马尔科夫网络
    2.5 因子图
    2.6 信念传播算法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求解网络最大流的信念传播算法
    3.1 因子图转换算法
    3.2 最大流信念传播算法
    3.3 数值实验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求解网络最小费用最大流的信念传播算法
    4.1 因子图转换算法
    4.2 最小费用最大流信念传播算法
    4.3 实验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物流运载量计算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5.1 平台现状
    5.2 需求分析
    5.3 平台总体设计
    5.4 平台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四、全概率公式在社会敏感问题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人教A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第七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教材设计与教学建议[J]. 程海奎,张伟.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21(16)
  • [2]点评网络中基于主题模型的社交关系研究[D]. 明旭垟.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3]客票数据驱动的道路客运出行行为模式辨识及规律研究[D]. 钱剑培.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4]中小学“统计与概率”教学衔接之研究 ——以“人教版”教科书为例[D]. 黄佩.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5]PPP明股实债融资的信用风险度量及CDS定价研究[D]. 武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1)
  • [6]政商关系视角下公共工程招投标腐败诱因及治理研究[D]. 吕小明. 扬州大学, 2021(09)
  • [7]基于内容主题与认知要求的不同正式课程一致性研究 ——以“概率与统计”为例[D]. 刘静.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8]高中概率与统计主题下数学建模专题的教学研究[D]. 刘英杰. 河北师范大学, 2021(09)
  • [9]一类随机波动率跳扩散模型的参数估计和VIX指数衍生品定价研究[D]. 陈鹏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6)
  • [10]信念传播算法在网络流中的应用研究[D]. 左逢源. 北方民族大学, 2021(08)

标签:;  ;  ;  ;  ;  

全概率公式在社会敏感问题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