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至

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至

一、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志(论文文献综述)

刘峻杉[1](2021)在《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研究方法论探讨》文中研究指明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研究需要通过对方法论的反思,来寻求突破和加速发展。从基本定位与根本追求来看,中国传统教育哲学需要联结好中国哲学与教育学的思想,激活本土的思维和话语方式。在主要研究定向上,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既需要继承经典诠释传统而"返本开新",也不能忽视围绕当下教育问题而与现有的主流学术理论和通行话语展开"思想比较"和"话语关联"。跨越古今思维方式的差异,实现理解与诠释过程中"意义场"的联通性,是这个领域内关键的研究难点。优化基本范畴和理论框架以作为公共知识背景和基本前提,深刻诠释关键观念或概念以作为基本话语工具,在故事情境中开显"精神"以焕发生机和活力,是当前阶段需要重视和优先解决的研究课题。

程少川[2](2021)在《中国哲学视域下的中国价值管理理论体系研究》文中认为中国价值管理理论体系是基于中国文化源流和哲学精神的价值实践思想体系。这个体系的学术视角立足于管理和管理学学科定义的"价值立场":"管理是价值关系的发现和安排,管理学是关于价值关系发现和安排的学术。"在此学术视野下,提出了中国价值管理理论体系的哲学理由和历史依据。针对价值管理理论在国际关系和国家治理领域的作用,指出了中国国际关系与国家治理的价值理性特色。针对价值管理理论在个人修养方面的意义,概括了它在微观发展领域的价值发生空间。中国价值管理理论的核心,是孕育于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的中国哲学精神。中国价值管理思想体系具有怎样的内涵,不仅是一个探索性的认知问题,更是一个创造性的建设问题。

王廷信[3](2021)在《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的思想根源、基本方法和话语特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理清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的思想根源、基本方法和话语特征,重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的价值,对构建中国特色的评论话语,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很有必要。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的思想根源集中体现为处理文艺与人、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实现"和"的理想。其基本方法为知人论世的关联方法、日常体验的言说方法、以心感物的认知方法和感通万物的思维方法。其话语特征集中以范畴形式来体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的范畴按轻重来划分,可分为理想性范畴、根源性范畴、支撑性范畴和延伸性范畴。中国古代文艺批评较少讨论"真"的问题,是因中国古代文艺批评家不把"真"当作孤立的、纯粹客观的事物来看待。

刘成纪[4](2021)在《中国早期哲学的象思维及阐释学、美学引申——兼论阐释对象的确定性等问题》文中研究说明阐释学是一门关于理解和解释的学科。现代以来,人们一般将它的适用范围限定在文本解释的层面,但文本是对人在世经验的记录和阐明,所以阐释学的真正目标并不在解释文本自身,而在于通过文本解释世界。或者说,解释世界是阐释学的根本任务,只有在这一层面它才能真正成为哲学。从中国哲学史看,中国人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奠基于《周易》的象思维,由此形成的卦象体系代表了中国人对世界认知的基本框架。就其对阐释学的影响看,象的非概念化及其被人的感知经验限定的特性,决定了由此形成的世界知识是一种非确定和有限的知识,但也正因为这种非确定和有限性,为中国人从经典出发解释世界提供了无限可能。中国传统阐释学之所以生生不已,充满活力,原因就在于被象建构的文本具有意义的开放性。它从哲学向美学的递变,则是因为基于象思维的世界认知无法祛除审美因素,显现出"认识论审美化"的典型特征。

张允熠,张弛[5](2021)在《《灵魂道体说》与中西哲学之辩——论第一篇中西哲学的比较论文》文中提出龙华民的《灵魂道体说》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第一篇关于中西哲学比较的专论。该文通过比较,认定:西方"灵魂"与中国"道体"不可同日而语。它所提出的观点,形成了此后西方思想界对中国哲学的一种定型共识。紧扣《灵魂道体说》原文及其相关文献和知识点,从灵魂与道体的起源、同异、形而上学的误区及其矛头所向,揭示龙华民这篇比较研究短文所凸显的中西哲学的根本不同和各自义理,这对今日重新认识中西两大哲学系统之间的相互格义及彼此交流具有启示价值。

黄玉顺[6](2021)在《生活儒学的话语理论——兼论中国哲学话语体系建构问题》文中指出与福柯的"话语"概念相比较,生活儒学的"话语"概念同样并非"语言"概念,但同时也注意话语的语言形式;同样关注"主体何以可能"的问题,但更深入彻底地揭示作为话语基础的存在者化的既定社会关系何以可能的问题,从而导向"前主体性"观念;同样注重历史,但认为历史并非本源性的存在——生活;同样认为话语是言说,但并不专指特定历史情境中的言说,而是泛指任何生活情境中的言说。生活儒学的话语理论旨在区分话语的层级,但并非塔尔斯基的语言层次,而与海德格尔对"人言"与"道言"的区分具有同构关系或对应关系。生活儒学将话语区分为"有所指"的言说即"主体话语"和"无所指"的言说即"前主体性话语"。关于主体话语的典型理论是索绪尔的语言学和弗雷格的语言哲学,在现代中国哲学中的典型体现是"失语"说和所谓"中西比较"。前主体性话语则是本真的"情语",其典型为"诗语",乃是"天命"之"诚",具有存在论层级的奠基性。现代中国哲学的"中西""古今"话语即属主体话语;而生活儒学的话语理论则因其"前主体性话语"观念而超越"中西""古今"话语并为之奠基。中国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首先需要解构中国哲学、西方哲学的传统话语,超越"中西""古今"对峙,才能建构起一个新的"存在哲学→本体哲学→分支哲学"话语系统。

俞宣孟[7](2021)在《结束依傍,探根寻源》文中认为一百多年前就有了第一部冠以"中国哲学史"名称的着作,至今各种版本的中国哲学史着作已不可胜数,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学界出现了关于中国哲学合法性的疑虑。这一疑虑竟打开了一个新的领域,哲学本身有望在此得到深入发展。摒弃传统"学案",转向"哲学史",这是中国学术现代化的要求,它决不仅是要求从古汉语到白话的表述方面的转变,更蕴含着学术观念的更新。前辈学者正是出于对新观念的追求而依傍了西方哲学,而依傍的过程也是不断深入了解的过程,最终,依傍上了西方哲学的所谓"本体论"。这是依傍的必然归宿,因为,本体论是西方传统哲学的精华和核心,是哲学之为哲学的最终标准。也正是因为到了这个地步,作为依傍西方哲学而产生的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遭到了质疑——原来中国传统学术中并不存在本体论那种形态的哲学,对本体论的勉强依傍,势必掩盖中国哲学的真实面目。对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质疑促使人们思考:哲学究竟是怎样一门学科?西方哲学是不断追求事物普遍真理的学问,中国古人也不乏对自然、人事的深入追问。亘古不变的哲学精神或许在于它不绝的探索精神。与其他一切学科相比,哲学的原初设定应当是:其包容范围最广,且孕育着各种思想活动方法的可能。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形态上的差别归根结底是它们各自原初设定的差别。在对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质疑中,呈现出了对哲学原初起点的探寻的课题。这种探寻不仅有助于论证中国哲学之为哲学,也有助于哲学本身通过观念的更新在我们的时代得到新的发展。

江怡[8](2021)在《“中国哲学分析化”何以可能?——一种哲学方法论的考察》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哲学分析化"在当代中国哲学研究中始终是一个引起争议的话题。"中国哲学分析化"的关键在于"分析化"。在当代哲学中,分析方法有许多不同形式。这里的"分析方法"主要是指概念分析和语义分析,通过对哲学概念的语义与用法的分析,揭示哲学概念的多重含义。从中国哲学分析化的问题出发,在哲学方法论上更需要强调的是整体论思路和先验论证的方法,前者为我们提供了具体问题分析的整体框架,后者则帮助我们更好地认清哲学论证与其他知识论证之间的重要区别。中国哲学研究应当从方法论高度重视分析方法的重要作用,由此重新建立中国哲学的问题框架。

潘立勇,Hou Jian[9](2021)在《当代宋明理学美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宋明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主导性哲学和社会意识形态,然而,其蕴含的美学思想却历来为学界忽视甚或否定。进入新时期,这种现象有极大改观,宋明理学美学从个案到学派、从范畴到命题、从内涵到影响,被学界逐渐重视,并推演研究。相关研究着重体现在对宋明理学范畴的美学发掘、对主要学派及代表人物的美学思想的研究及对宋明理学美学理论品格的探讨等方面。尽管这方面研究还远远不够深入和系统,存在许多可拓展的空间,但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对当代宋明理学美学研究概况作了鸟瞰式综述,并对其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作了简析,揭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和可拓展空间。

赵妍妍,陈玲琳[10](2021)在《追寻中国智慧的世界理解——评《中国哲学关键词》英文版》文中研究指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悠久历史中不断创造和延续下来的文化,它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在今天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1]在多元共生的全球对话背景下,我们不仅应继承传统文化,更应使其得到发展与完善,使其与世界文明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

二、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志(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研究方法论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本定位与根本追求
    (一)联结中国哲学与教育学
    (二)激活本土的思维和话语方式
二、主要研究定向
    (一)继承经典诠释传统而“返本开新”
    (二)围绕当下展开“思想比较”和“话语关联”
三、关键的研究难点
    (一)跨越古今思维方式的差异
    (二)实现“意义场”的联通性
四、当前阶段的重要课题
    (一)优化基本范畴和理论框架以作为公共知识背景和基本前提
    (二)深刻诠释关键观念或概念以作为基本话语工具
    (三)在故事情境中开显“精神”以焕发生机和活力
五、结 语

(2)中国哲学视域下的中国价值管理理论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中国价值管理理论体系何以成立
    (一)提出“中国价值管理理论体系”的原因
    (二)中国价值管理理论体系的哲学理由和历史依据
三、中国价值管理理论体系基础理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一)关于中国价值管理理论体系基础理论之历史
    (二)关于中国价值管理理论发展之现状
    (三)关于中国价值管理理论体系建设之未来意义
四、中国价值管理理论的宏微观意义与探索空间
    (一)中国国际关系与国家治理的宏观价值理性特色
    (二)中国价值管理理论的微观意义
    (三)中国价值管理理论的探索空间浅谈
五、中国价值管理理论体系建设路径的思考
    (一)中国价值管理理论体系的基础———中国哲学的理论特性
    (二)中国价值管理理论体系的发展路径思考
        1.中国价值管理理论体系发展的理论路径
        2.中国价值管理理论体系发展的教育路径
        3.中国价值管理理论体系发展的实践路径

(3)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的思想根源、基本方法和话语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的思想根源
二、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的基本方法
    第一,知人论世的关联方法。
    第二,日常体验的言说方法。
    第三,以心感物的认知方法。
    第四,感通万物的思维方法。
三、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的话语特征
四、结语

(4)中国早期哲学的象思维及阐释学、美学引申——兼论阐释对象的确定性等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象思维与概念思维
二、中国早期哲学的象思维
三、基于象论的多重无限
四、基于象论的阐释学困境
五、晃动的陆地与审美家园
六、几点结论

(5)《灵魂道体说》与中西哲学之辩——论第一篇中西哲学的比较论文(论文提纲范文)

一、“灵魂”与“道体”各有其源
二、“灵魂”与“道体”之小同大异
三、形而上学的误读
四、锋芒直指宋明新儒学
结语

(6)生活儒学的话语理论——兼论中国哲学话语体系建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话语”概念:与福柯话语理论之比较
    (一)“话语”与“语言”
    (二)“话语”与“主体”
    (三)“话语”与“生活”
    (四)“话语”与“言说”
二、作为话语层级划分的言说方式
    (一)话语层级与塔尔斯基的语言层次理论
    (二)言说方式与海德格尔的语言观念
        1.话语层级与海德格尔前期的“两种普遍性”
        2.话语层级与海德格尔后期的“人言”和“道言”
    (三)生活儒学的话语层级
三、主体话语:“有所指”的言说
    (一)“言之有物”的言说方式
        1.索绪尔的“所指”
        2.弗雷格的“指称”“涵义”
    (二)现代中国哲学话语的反思
        1.“中西对峙”的言说方式
        2.形而上学的话语
四、前主体性话语:“无所指”的言说
    (一)情语
    (二)诗语
    (三)“天命”之“诚”
    (四)前主体性话语的存在论奠基性
五、“中国哲学话语体系建构”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建构”问题
    (二)关于“哲学”话语建构问题
    (三)关于“中国”话语建构问题

(7)结束依傍,探根寻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子
二、突破依傍
    (一) 胡适
    (二) 冯友兰
    (三) 金岳霖
    (四) 评价
三、探根寻源
    (一) 马克思关于哲学创新的论述
    (二) 关于开端问题
    (三) 哲学的开端
    (四) 从开端追溯到了“无”
    (五) 人可以把握“无”吗?
    (六) 形而上和形而下
    (七) 希求生命的自觉

(8)“中国哲学分析化”何以可能?——一种哲学方法论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哲学分析化”问题的性质
二、中国哲学研究中的概念分析
三、中国哲学研究中的语义分析
四、哲学方法论的重要性
五、哲学研究的整体论思路
六、哲学研究中的先验论证方法

(9)当代宋明理学美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论:宋明理学的性质与定位研究[见英文版第24页,下同]
二、理学范畴及其蕴含的美学因素研究⑷[26]
三、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美学思想研究[31]
    (一)理本论美学相关人物研究[31]
    (二)气本论美学相关人物研究[33]
    (三)心本论美学相关人物研究[34]
四、宋明理学美学的理论品格和独立形态研究[36]
五、余论:研究不足与拓展空间[37]
Introduction:Te Nature and Position of Song–Ming Lixue
Studies on Lixue Categories and Teir Aesthetic Implications4[20]
Studies on the Aesthetic Tought of Representative Neo-Confucians[24]
    Studies on the Aesthetics of Principle-Based Ontology and Its Major Figures[24]
    Studies on the Aesthetics of Qi-Based Ontology and Its Major Figures[25]
    Studies on the Aesthetics of Mind-Based Ontology and Its Major Figures[26]
Te Aesthetics of Song–Ming Lixue as anIndependent Teoretical System[27]
Conclusions,Limitations,and Future Research[28]

四、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志(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研究方法论探讨[J]. 刘峻杉. 教育学报, 2021(06)
  • [2]中国哲学视域下的中国价值管理理论体系研究[J]. 程少川.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1(02)
  • [3]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的思想根源、基本方法和话语特征[J]. 王廷信. 中国文艺评论, 2021(11)
  • [4]中国早期哲学的象思维及阐释学、美学引申——兼论阐释对象的确定性等问题[J]. 刘成纪. 学术研究, 2021(11)
  • [5]《灵魂道体说》与中西哲学之辩——论第一篇中西哲学的比较论文[J]. 张允熠,张弛.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21(06)
  • [6]生活儒学的话语理论——兼论中国哲学话语体系建构问题[J]. 黄玉顺. 周易研究, 2021(05)
  • [7]结束依傍,探根寻源[J]. 俞宣孟. 哲学分析, 2021(05)
  • [8]“中国哲学分析化”何以可能?——一种哲学方法论的考察[J]. 江怡. 哲学分析, 2021(05)
  • [9]当代宋明理学美学研究[J]. 潘立勇,Hou Jian. 孔学堂, 2021(03)
  • [10]追寻中国智慧的世界理解——评《中国哲学关键词》英文版[J]. 赵妍妍,陈玲琳.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5)

标签:;  ;  ;  ;  ;  

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