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定理的隐含条件

动能定理的隐含条件

一、浅议动能定理的隐含条件(论文文献综述)

李书亚[1](2020)在《农村学校高中生物理学习中抽象思维障碍的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的认识过程,而思维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可见思维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思维的参与。2017年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版明确提出了包括科学思维在内的物理核心素养,标准的修订更加显示了思维的重要性,表明了物理教育的学者们对于提高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和克服思维障碍的重视。笔者任教时,发现相比于城市的学校,农村中学由于基础经济薄弱、教学设施不齐全、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在物理教学中存在更多的困难,有一半左右的高中生在物理学习方面存在问题,比如:物理公式记不全也分不清,没有准确而全面地掌握物理概念;一旦问题换一种场景出现学生就不知从何下手了,无法抓住问题的本质和主要矛盾。存在问题的程度比较严重,为提高所教班级与农村学校的物理成绩,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希望通过此次研究能够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笔者首先结合国内外大量文献和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说明学生存在思维障碍的一些表现,并依据邢红军和乔际平对于思维障碍类型的划分将学生存在的抽象思维障碍细分为五大类;其次设计了农村学校高中生物理学习中抽象思维障碍存在情况的调查问卷,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发现学生确确实实存在以上提出的抽象思维障碍,而且能够统计分析出哪类抽象思维障碍占的比例较多;然后通过问卷筛选出存在抽象思维障碍突出的学生并对其进行访谈,通过与学生进一步的交谈找出学生存在抽象思维障碍的原因;最后依据原因提出了7条克服抽象思维障碍的教学策略:增加基础知识教学的比重,巩固抽象思维形成的知识基础;多种方法将复杂情境直观化,引导学生抽象思维的展开;加强变式习题训练,培养学生辨别因果矛盾的能力;注重数学方法的过程分析,助力物数融合习惯的养成;引入合适的情境问题,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督促学生经常反思,整理抽象思维生成的经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增加抽象思维展开的积极性。希望通过此次研究得到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丰富有关抽象思维的理论体系,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为广大的农村一线教师提供借鉴。

陈哲轩[2](2016)在《中学物理教师学科教学知识个案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对教师所具备的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学科教学知识作为教师知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师核心的教学知识,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具有很高的地位。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寻根据学科教学知识的内涵,构建中学物理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并考察职初教师和经验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同时为有效的促进职初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发展提出建议。本研究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四名中学物理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进行研究。通过课堂观察与访谈,从学科教学知识的五个方面得出了职初教师与经验教师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教育目标知识方面,职初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经验教师则注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物理内容知识方面,职初教师关注所教内容本身,而经验教师有比较丰富的横向课程知识,能从物理学科角度衔接不同科目的知识。在学生理解的知识方面,职初教师从课外作业反馈中得到学生理解情况,而经验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丰富,能从多角度认识,比较准确的确定学生的真实学习起点。在教学策略知识方面,职初教师以讲授法为主,而经验教师则以探究教学为主。在评价的知识方面,职初教师的喜欢直接反馈,经验教师则更多使用重复补充,形式协商和追问等方式。最后,根据研究所得结论,为提高中学职初物理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提出几点建议:(1)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2)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学物理学科内容知识。(3)需要多听优质课,提升学科教学知识。(4)需要参加在职培训和进修。

许静[3](2007)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内容与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的适切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1999年开始,我国进行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改革的力度之大是空前的,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上发生了根本的变革,是一个全方位整体改革的系统工程。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物理课程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改革顺应了世界科学教育和物理教育的发展趋势,为了使高中毕业生具有更高的科学素质,以适应二十一世纪技术化社会的需要,在物理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更新,现行的高中物理新课程在内容上体现了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对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是在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基于学生通过高中物理学习对现行大学物理学习的适应性如何的疑问而进行的,即高中物理新课程所提供的知识准备是否充分?高中物理课程内容的变化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产生怎样的影响?对这些问题的看法,物理教育研究者的意见存在分歧,至今为止,没有清楚的研究,因此我们认为对现行高中和大学物理课程内容进行研究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本研究可使我们真正了解基础教育物理课程改革,可以真正了解通过新课程学习的学生,在现行大学物理课程学习中的适应性如何?理清这些问题将有助于促进中学物理新课程改革有序健康地发展,同时也可为大学物理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本研究涉及到以下三项研究:1.高中物理课程内容分析我们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呈现高中物理课程内容。对于高中物理教材的选取,我们认为现行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统一的课程标准之下、统一编审的前提下,逐步实现了多样化,出现了“一纲多本”的局面,对于每个版本的教材进行分析,显然是不现实的,各版本的教材是遵循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进行编写的,体现了相同的课程理念,所包含的知识内容是基本相同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知识呈现的方式,语言文字的叙述,版面的设计等方面,即教材的深层结构没有什么差别,这也正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所以在此我们选择“司南版”高中物理教材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对于高中物理课程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3个系列)的内容分析,我们主要从知识分析和方法论分析着手。知识分析主要分析教材体系和逻辑结构、教材的重点、难点及其知识应用,方法论分析即教材中所体现的研究物理学所应用的各种基本方法,如: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类比、理想化方法等,通过分析,可以明确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体现出教材如何实现对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以及科学世界观的培养。2.大学物理课程内容分析由于专业设置的不同,大学物理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所以我们以大学物理教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呈现大学物理课程内容。对于大学物理教材的选取,我们通过调研就大学物理教材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统计,调查取样是在全国各省市选取综合性大学、工科院校、师范院校、农林、医学院校进行调查,调查采取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向各高校发出信件询问大学物理教材的使用情况(向100所高校发出信件),二是通过电话与高校的物理学院取得联系,三是通过上网,进入各高校的物理学院进行查询(教学计划),或者是通过各高校的精品课程介绍也获取了有价值的信息,最后我们收集到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共105所高校大学物理教材的使用情况,我们经过统计得到使用数量较多、具有代表性的物理教材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共约53本教材)。3.高中物理课程内容和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的比较和分析在对高中物理课程内容和大学物理课程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就高中物理模块课程与大学不同专业物理课程的对应情况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高中物理模块课程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同时,考虑到模块课程的选取问题,我们还要分析不同模块课程的选取对学生后续学习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1.高中物理共同必修+选修1系列同文科大学物理的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它所提供的物理基础知识,基本上能够满足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文科大学物理的需要文科大学物理教材对力、热、电、光、原的知识进行了简单的定性讲述,教材内容大部分介绍了物理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如基本粒子、现代宇宙学、熵、混沌、分形、对称性原理等,还探讨了物理学与社会、科技发展有关的问题,主要涉及到航天技术、物理学与材料科学、物理学与能源科学、物理学与生命科学、物理学与环境科学、医学中的物理学、信息技术、激光的应用、微观世界的近代技术应用等。高中物理必修模块讲述了经典力学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初步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电磁学、热学等知识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选修1-1讲述了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选修1-2讲述了热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而对于机械振动、机械波、波动光学的基本知识没有涉及到。学生在学习了高中物理共同必修和选修1系列后,能够掌握力学、电磁学、热学、原子物理、相对论和量子物理的基础知识,为学生进入大学后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对于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以及波动光学的知识,虽然在选修1系列中没有涉及到,如果在大学阶段需要进一步的学习这部分知识,那么根据学生高中阶段的物理基础知识,结合文科大学物理自身的特点来讲,学生同样可以较容易地接受。2.高中物理共同必修+选修2系列同一般工科大学物理的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它所提供的物理基础知识,基本上能够满足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工科大学物理的需要工科大学物理涉及到力学、热学、电磁学、波动与光学、近代物理的内容,是在高中物理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其重点放在讲清物理本质上,讲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应用(通过计算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帮助学生建立鲜明的物理图像。没有繁琐的公式推导和数学运算,数学仅限于微积分和矢量分析。就教材中涉及到的具体内容而言,光学部分只讲解了波动光学的内容,而没有涉及到几何光学部分,对于物理学在工程技术上应用的内容介绍较少。高中物理选修2系列没有涉及到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动量的知识内容,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不会产生大的影响。此外,高中物理选修2系列突出了物理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将来从事实际应用和操作等方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高中物理共同必修+选修2系列同农林、医学院校大学物理的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它所提供的物理基础知识,基本上能够满足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大学物理的需要农林院校和医学院校的物理课程所涉及到的物理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基本相同,就具体的知识内容而言,力、热、电、原子四部分基本相同,只是在光学部分内容稍微有些差异,农林院校没有讲述几何光学的内容,讲述了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而医学院校则与之相反,在原子物理部分,医学院校则重点讲述了X射线的知识。如果将农林、医学院校的物理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与工科院校相比较,其区别在于流体力学的知识和光学部分,对农林、医学院校来讲,这部分知识都是作为专门的一章来介绍的,涉及到流体力学的主要概念和规律。光学部分工科院校物理课程只讲述了波动光学的知识,而医学院校则讲述了几何光学、波动光学,农林院校讲述了波动光学和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在知识的讲述上,农林、医学院校的讲述方式是简单介绍物理学基本原理,然后就介绍物理理论知识在生物科学、农林科技以及日常科技中的应用、物理学在现代医学方面的应用,较少涉及到公式的推导、数学计算等。由此看来,高中物理选修2系列与农林、医学院校大学物理课程相比,两者在取向上是一致的,都侧重于物理学知识在生产、技术中的应用,它所提供的知识准备也是足够的。4.高中物理共同必修+选修3系列同理科大学物理的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它所提供的物理基础知识,基本上能够满足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大学物理的需要理科大学物理同样涉及到力、热、电、光、原五部分的内容,但是,同工科院校相比每一部分的内容讲得都比较深入,注重物理学的理论、思想、方法、数学方法的运用、计算量较多。此外,对于某些重点工科院校及相应的专业,其对物理知识的要求较高,对于今后想报考这些学校的高中学生来讲,选择高中物理选修3系列进行学习同样是适合的。5.不同模块课程的选取对学生后续学习的影响通过高中物理共同必修1、共同必修2、选修3-1、选修3-2的学习,学生能够较系统地掌握物理学中力学、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其中的物理学思想、观念和研究方法,为大学阶段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选修3-1、选修3-2可作为选修3系列中的必选内容。就选修2系列来讲,对于那些今后从事实际应用和工程技术的学生而言,选修2-1是电磁学的基础知识及应用,学生可将这一模块作为选修中的必修,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选修2-2是力学和热学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这一模块涉及到刚体、热机、制冷机等应用性知识,对于将来从事工程技术方面学习的学生可选择这一模块进行学习。选修2-3是波动光学、几何光学和原子物理的基础知识,对于从事农林、医学方面学习的学生可选择这一模块进行学习。就选修1系列而言,选修1-1讲述了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文科学生可将这一模块作为选修中的必修。

窦立勇[4](2014)在《高中物理有效课堂的探索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国新课程改革以来,山东省实行自习不准讲课、节假日不准上课、物理课时大幅度减少(有原来的一周四到五节变为现在的一周两节到三节),在此状况下,对物理课堂的有效性的探索和研究受到了更好的关注度。其中出现了很多的课堂改革模式,不知是处于行政压力还是教育动力,对杜郎口、洋思、循环大课堂、271课堂的模仿不断升温,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一线教师的热情也逐渐减小,理解程度出现极端化,要么穿新鞋走老路,要么全面革新。而这些做法的恶果是过度的将问题抛给学生,导致改革进入深水区。面对如此困境,作为一线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脚踏实地的进行课堂改革,但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是有效课堂,如何回归课堂教育本质,笔者就基于此问题进行了高中物理有效课堂的探索和研究,想从几个方面争取有所突破。首先笔者在第一章中从近代课堂观察的历史变迁着手探讨了有效课堂的相关探索和研究;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笔者在第二章中又从古代孔子和苏格拉底的生成性课堂,自然课堂去分析古代课堂的积极教育教学因素,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对有效课堂的影响,又结合以皮亚杰和维果斯基为代表的建构主义理论去分析现代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并引用了中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教学理论,提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在第三章中,笔者通过对三维目标、学案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教学反思等角度,结合笔者的课堂教学实际,提出了自己对物理有效课堂的部分视角的的做法,并在第四章中做了三个案例,期待与同仁们进行交流。当然,在对高中物理有效课堂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笔者还有很多的困惑,在本次的写作中更有很多的不足,期待本次文章能够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一线教师能参与到高中物理有效课堂的探索与研究的行动中来,更希望与相关人士切磋,得到相关人士的指导,十分荣幸,万分感谢。

裴晓云[5](1994)在《浅议动能定理的隐含条件》文中研究指明浅议动能定理的隐含条件裴晓云(云南省国防工业学校昆明650222)动能定理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工具.动能定理在解决力学问题时,较牛顿运动定律方便、实用.正因为如此,有时人们在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时,会不顾其成立条件,而产生违反能量守恒的结果.下面就这个问...

吴园园[6](2015)在《学案教学在高中物理习题课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时代的发展使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工作者们也在不断寻求适应新课程理念的多种教学方式,学案教学正是其中之一。目前学案教学正被广泛应用于各门学科,当然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学案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研究所搜集的学案,发现物理习题课学案的编制和使用情况并不十分理想,所以研究学案教学在高中物理习题课中的应用具有现实意义。笔者通过探究学案教学的本质,结合高中物理的学科特点,以泰勒原理、高中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最近发展区理论、程序教学理论作为理论依据,展开了如下实践与理论研究:第一,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分析当前习题课学案使用情况,并总结其中所存在的问题;第二,以调查所使用形成性习题课学案《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的力》为例,分析当前学案在结构和内容方面的优、缺点;第三,提出物理习题课学案的编写原则以及结构设计策略和内容编写策略,并给出自主编写的习题课学案实例及各部分的编写说明,希望对读者编制这类学案有所启发;第四,学案教学的实施要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指导思想,并提出物理习题课学案教学的实施策略。物理课堂教学具有多种多样的形态,所使用的学案也会受到多个变量的影响,本研究的结果也并不是适用于任何课堂教学,文章最后叙述了本研究所存在的局限性。

范小辉[7](2016)在《生本理念下的高一力学知识的课堂教学研究》文中认为生本理念是完全尊重学生学习天性的理论,现在很多学校都开展了教学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怎样在高中物理课堂上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乐学,能积极参与课堂思考和交流,而且在物理学科思想方法上有一定的认识和提高,这些是笔者一直追求的。本文是在生本理论指导下,积极进行教改实践而形成的。具体做法是深入高一物理课堂,逐渐进行物理课堂新教学模式探索,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学-自主交流-课堂展示-巩固练习”的课堂实践,老师引导主授物理学科思想方法的探索模式。课前,先给学生几个知识重难点的前置问题和前置作业,让学生先自学,形成自己的一些认识;在课堂上,学生带着问题与小组成员交流,小组的交流合作是第二步;第三步是让准备充分的小组充当小老师上讲台进行课堂展示:讲解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并帮同学解答问题。老师的作用是不断地做问题的引导者和难点的点拨者,并且在课堂上渗透力学知识里蕴含的物理学科思想方法,尽量在课堂上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方法渗透,深入思考。本论文通过理论分析并和课堂实践结合,在高一物理课堂上逐步实现由学生自主学习来掌握知识点,并通过小组交流的合作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犯错和提问的方式来引发学生思考,并加以对物理学科思想方法的价值性引导,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对物理学科思想方法的深入理解,逐步提高他们的物理智慧和实现对高中物理教学三维目标的要求。

李诺[8](2015)在《高中物理习题中模型构建的教学实验研究 ——以“力与运动”的模型为例》文中提出传统的教师教育观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给学生教授知识,较少涉及学习策略性知识。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由于教师缺乏引导学生构建模型的过程,主要是将已经建立好的模型直接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应用,导致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不会灵活建立起物理模型,从而无法独立解答问题,经常出现“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情况。基于此现状,笔者搜集了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分析了现有的研究成果与存在的不足,认为研究中学物理习题教学中模型的构建,提高中学生分析与归纳重要的物理模型、应用物理模型解答习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文在理论部分以问题解决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阐述物理模型的相关知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以分析物理习题的解答与模型构建的策略为基础,选取了“力与运动部分物理模型”的教学案例,对物理模型如何应用于习题教学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且选取实习期间所带的两个平行班级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践研究。通过前测试题对学生进行测试,以及对部分学生调查访谈,了解学生目前在习题解答中应用物理模型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构建模型的现状做出了相应的教学设计,并实施教学。教学过程中,笔者对实验班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对照班采用普通的教学方法。经过五个多月的课堂教学后,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进行实验后测,测试结果表明,在学习基础相同的情况下,实验班学生成绩较对照班成绩进步明显。本文研究的主要结果是:(1)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提出构建模型的策略并进行分析。(2)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为理论依据,梳理了高中物理教材中“力与运动”这部分内容的模型。(3)设计前后测实验,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研究,检验了将物理模型应用于习题教学当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4)结合实验研究和自身体会,归纳了若干条关于“提高中学生构建物理模型能力的途径”的建议,希望有助于提高中学生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同时为—线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

梁云芳[9](2008)在《影响高中学生物理解题能力的归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冲击。世纪之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基础教育是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千秋大业。因此,振兴教育,全民有责。但由于在高考指挥棒下,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物理教学出现了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技能的训练,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不会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缺乏创造力。这次课程改革不再把学生看作是装载知识的容器,而是非常注重学生的发展,倡导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针对这次改革,本课题基于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迁移理论以及系统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为本课题的研究作了理论铺垫。对影响高中学生的解题能力的归因作了调查,通过调查结果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作了分析论述,根据分析结果又提出了培养、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四种对策:思维对策、过程对策、方法对策和情感对策。在思维对策和过程与方法对策的研究过程中,举出大量的典型物理实例来说明问题。通过四种对策研究,希望能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做出一点贡献。本课题的研究是一种探索,旨在找出能够改变“物理难教,物理难学”的教学现状的途径。也是为了和新课程的要求相吻合,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更好地把素质教育贯彻落实下去。

牛辰龙[10](2020)在《高中物理新旧教材例习题编制的比较研究 ——以2010与2019年人教版教材为例》文中指出例习题是高中物理教材的主要构成之一,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好的例习题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其将所学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对教材中例习题编制特点进行研究是一件必要且有意义的事。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材也进行了相应的修订和重新编写,结合旧教材例习题能够更加直观的研究新教材中例习题的编制情况。本文首先基于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在前人的基础上尝试重新构建了包含科学思维特征的高中物理教材例习题编制特点分析框架,其次对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旧教材必修1和必修2的章节结构设置特点及例习题编制特点分别进行比较研究,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新教材例习题的使用和修订提供可行的建议。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旧教材中例习题编制特点的比较研究有以下结论:(1)在章节结构设计上,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旧教材涵盖的知识内容基本相似,但新教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部分章节顺序做了微调,使得教材中知识的层次性更加合理,更符合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2)在表层特征上,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旧教材例题的数量一样,题目类型变化不大,大多数是计算题;例题中插图的种类也基本相似,大多数为现象原理图;新教材例题的选题背景要优于旧教材,无背景的纯知识题目减少,新增了科技背景的题目。新教材习题部分新增了章末习题,因此习题数量远多于旧教材,但新旧教材的节末习题数量基本一样,题目类型也基本一致,涵盖了七种常见的题型,出现最多的是计算题;新教材习题无插图的比例略低于旧教材,有插图的题目中最多的是现象原理图;新教材习题的选题背景整体不如旧教材,尤其是新增的章末习题中无背景的纯知识题目比较多。(3)在难度特征上,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例题整体难度比旧教材高一点,新教材的例题在题目情境、知识点数量两个难度因素方面均高于旧教材,其中知识点数量这一难度因素稍微突出一点,而新旧教材例题的知识水平和运算水平两个难度因素基本一致。整体上新教材的习题除了题目情境这一难度因素方面比旧教材略低,知识水平、知识点数量和运算水平三个难度因素方面均高于旧教材,其中,新教材节末习题除知识点数量这一难度因素方面与旧教材持平,知识水平、题目情境和运算水平三个难度因素方面均高于旧教材。(4)在科学思维特征上,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旧教材例题明确使用物理模型的情况基本一致,其中明确使用对象模型的题目较少,过程模型的题目稍多;例题使用的科学推理方式情况基本相同,大多数题目使用了演绎推理;例题中科学论证和质疑创新呈现的都不太好,大多数题目未明确呈现科学论证和质疑创新相关要素。新教材习题整体上明确使用对象模型和过程模型的情况要好于旧教材,其中,明确使用对象模型的种类比旧教材全面,而明确使用过程模型的种类一致,但新旧教材习题明确使用物理模型的题目比例均不高;习题整体使用的科学推理方式情况基本一致,使用最多的均是演绎推理,少量习题使用了归纳推理,极少数习题使用了类比推理,未使用科学推理方式的习题数量达到了习题总数的25%左右;习题的科学论证和质疑创新呈现情况也不太好,大多数题目未明确呈现科学论证和质疑创新相关要素,新教材呈现两者的题目比例均略低于旧教材。

二、浅议动能定理的隐含条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动能定理的隐含条件(论文提纲范文)

(1)农村学校高中生物理学习中抽象思维障碍的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抽象思维障碍对物理学习的影响
        1.1.2 新课标的要求
        1.1.3 农村学校学生的特点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 研究意义
2 研究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思维
        2.1.2 物理思维
        2.1.3 物理抽象思维
        2.1.4 物理思维障碍
    2.2 相关的研究成果
    2.3 思维障碍的类型
        2.3.1 由概念引发的抽象思维障碍
        2.3.2 由生活经验引发的抽象思维障碍
        2.3.3 由数学工具引发的抽象思维障碍
        2.3.4 由物理模型建构引发的抽象思维障碍
        2.3.5 由解读题目引发的抽象思维障碍
    2.4 理论基础
        2.4.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4.2 奥苏贝尔学习理论
        2.4.3 物理教育心理学
        2.4.4 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
3 农村学校高中生物理学习中抽象思维障碍的调查与原因分析
    3.1 农村学校高中生物理学习中抽象思维障碍的调查
        3.1.1 调查的对象和目的
        3.1.2 问卷的编制
        3.1.3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3.2 农村学校高中生物理学习中抽象思维障碍表现的调查分析
    3.3 农村学校高中生物理学习中抽象思维障碍形成原因的分析
        3.3.1 基于问卷答题文本的抽象思维障碍形成原因的分析
        3.3.2 基于访谈的抽象思维障碍形成原因的分析
    3.4 农村学校高中生物理学习中抽象思维障碍形成的原因
        3.4.1 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
        3.4.2 想象力不足
        3.4.3 忽视结论形成的依据和条件
        3.4.4 数学工具使用能力不足
        3.4.5 对问题解决的过程缺少思考与析
        3.4.6 缺少相关知识的感性认知
        3.4.7 缺少自主探究的机会
        3.4.8 学教不同步
4 农村学校高中生克服物理学习中抽象思维障碍的教学策略
    4.1 增加基础知识教学的比重,巩固抽象思维形成的知识基础
    4.2 多种方法将复杂情境直观化,引导学生抽象思维的展开
    4.3 加强变式习题训练,培养学生辨别因果矛盾的能力
    4.4 注重数学方法的过程分析,助力物数融合习惯的养成
    4.5 引入合适的情境问题,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
    4.6 督促学生经常反思,整理抽象思维生成的经验
    4.7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增加抽象思维展开的积极性
5 农村学校高中生克服物理学习中抽象思维障碍的教学设计案例
    5.1 《平抛运动》教学设计案例
        5.1.1 教材分析
        5.1.2 学生存在的抽象思维障碍分析
        5.1.3 教学目标
        5.1.4 教学过程
        5.1.5 教学效果
    5.2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案例
        5.2.1 教材分析
        5.2.2 学生存在的抽象思维障碍分析
        5.2.3 教学目标
        5.2.4 教学过程设计
        5.2.5 教学效果
6 结论
    6.1 总结
    6.2 不足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中学物理教师学科教学知识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知识的新要求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现状
第2章 理论综述
    2.1 教师知识的研究
        2.1.1 教师知识概念的发展
        2.1.2 教师知识的分类
    2.3 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
        2.3.1 学科教学知识的起源
        2.3.2 学科教学知识的结构理论
    2.4 研究物理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理论框架
第3章 研究方法与路径
    3.1 研究方法
    3.2 研究对象
        3.2.1 学校样本
        3.2.2 教师样本
    3.3 研究工具
        3.3.1 文献研究
        3.3.2 课堂观察
        3.3.3 访谈调查
    3.4 资料收集与分析
第4章 职初教师N1与经验教师E1的学科教学知识
    4.1 对“动能定理”教学目标的知识
    4.2 关于“动能定理”的物理内容知识
        4.2.1 对教科书基本组织结构认识
        4.2.2 对“动能定理”教学内容的理解
    4.3 学生理解的知识
        4.3.1 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认知
        4.3.2 对学生掌握情况的认知
    4.4 教学策略的知识
    4.5 评价的知识
第5章 职初教师N2与经验教师E2的学科教学知识
    5.1 对“重力势能”教学目标的知识
    5.2 关于“重力势能”的物理内容知识
        5.2.1 对教科书基本组织结构认识
        5.2.2 对“重力势能”教学内容的理解
    5.3 学生理解的知识
        5.3.1 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认知
        5.3.2 对学生掌握情况的认知
    5.4 教学策略的知识
    5.5 评价的知识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职初教师与经验教师之间物理学科教学知识的差异
        6.1.1 教学目标知识
        6.1.2 物理内容知识
        6.1.3 学生理解知识
        6.1.4 教学策略知识
        6.1.5 评价的知识
    6.2 对提高职初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建议
        6.2.1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
        6.2.2 进一步完善中学物理学科内容知识
        6.2.3 多听优质课,提升学科教学知识
        6.2.4 参加在职培训和进修
    6.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内容与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的适切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物理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研究概述
    2.1 中学物理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研究概述
    2.2 大学物理课程研究概述
3 知识结构问题的探讨
    3.1 知识结构理论
    3.2 教材知识结构的基本内涵
    3.3 物理教材的知识结构
    3.4 物理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关系
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4.1 研究内容
    4.2 研究方法
5 高中物理课程内容分析
    5.1 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块内容分析
    5.2 高中物理选修1-1内容分析
    5.3 高中物理选修1-2内容分析
    5.4 高中物理选修2-1内容分析
    5.5 高中物理选修2-2内容分析
    5.6 高中物理选修2-3内容分析
    5.7 高中物理选修3-1内容分析
    5.8 高中物理选修3-2内容分析
    5.9 高中物理选修3-3内容分析
    5.10 高中物理选修3-4内容分析
    5.11 高中物理选修3-5内容分析
6 大学物理课程内容分析
    6.1 大学物理教材使用现状的调查与统计结果
    6.2 文科大学物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和分析
    6.3 工科大学物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和分析
    6.4 农林院校大学物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和分析
    6.5 医学院校大学物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和分析
    6.6 理科大学物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和分析
7 高中物理课程内容与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的比较和分析
    7.1 高中物理共同必修+选修1与文科大学物理的比较和分析
    7.2 高中物理共同必修+选修2与工科大学物理的比较和分析
    7.3 高中物理共同必修+选修2与农林、医学院校大学物理的比较和分析
    7.4 高中物理共同必修+选修3与理科大学物理的比较和分析
    7.5 不同模块课程的选取对学生后续学习的影响分析
8 研究结果及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高中物理课程知识点统计表
    附录二 大学物理教材使用情况调查信函
    附录三 大学物理教材使用情况统计表
    附录四 大学物理教材知识内容统计表
致谢

(4)高中物理有效课堂的探索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背景
        1.2.1 高中物理有效课堂探索与研究的界定、模式及教育教学功能
        1.2.2 对高中物理课堂现状的调查问卷
        1.2.3 对高中物理课堂现状的了解,观察与分析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1 现实意义
        1.3.2 理论意义
    1.4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1.4.1 国外关于高中物理有效课堂的探索与研究历程及现状分析
        1.4.2 国内关于高中物理有效课堂的研究历程及现状分析
        1.4.3 关于高中物理有效课堂的综述
第二章 高中物理有效课堂探索与研究的相关理论
    2.1 高中物理有效课堂探索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2.1.1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2.1.2 孔子、苏格拉底的教育理论
        2.1.3 建构主义理论
        2.1.4 陶行知的教育启示
        2.1.5 几位大师的教育理论启示
        2.1.6 曾经流行和正在流行的课堂模式
    2.2 高中物理有效课堂的参考指标
    2.3 高中物理有效课堂的特征
        2.3.1 教师层面上高中物理有效课堂的特征
        2.3.2 学生层面上高中物理有效课堂的特征
        2.3.3 其它层面上高中物理有效课堂的特征
第三章 高中物理有效课堂探索与研究的策略探讨
    3.1 三维目标下的课堂定位
        3.1.1 认真钻研三维目标
        3.1.2 初步探讨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途径
        3.1.3 物理课堂教学大思路的定位
    3.2 创造性地利用导学案整合教材,调整上课思路
        3.2.1 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分析挖掘教材的价值
        3.2.2 以导学案为载体,确定其具体教学内容
    3.3 灵活地选用物理课堂模式和教学方式
        3.3.1 以教学手段多样化为指导,正确选用物理教学方法和物理有效课堂模式
        3.3.2 利用物理学史和生活实例创设物理问题情境,让课堂环环相扣
        3.3.3 充分利用物理实验,必要时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3.3.4 精心设问,启发引导,体现分层次教学,
        3.3.5 重视小组合作探究,组织课堂有效讨论
        3.3.6 构建物理模型,进行文化渗透,体现物理课堂文化
        3.3.7 教师角色多样化,打造和谐课堂提升教师管理策略
    3.4 高中物理有效课堂反思性评价
        3.4.1 课堂观察---借助走向专业化的听评课进行教学反思
        3.4.2 与学生一起反思,打造自我课堂特色
        3.4.3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合力
    3.5 注重新课堂模式的积极探索
第四章 高中物理有效课堂探索与研究的实践
    4.1 高中物理有效课堂案例及研究
    4.2 在不断学习和创新中寻找自己的有效课堂模式
第五章 研究成果及后续展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高中物理有效课堂评价表
附录二 动能定理学案
致谢

(6)学案教学在高中物理习题课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1.2.1 高中物理学案教学的研究现状
        1.2.2 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学案与学案教学模式
        2.1.2 习题课与习题课学案
    2.2 理论基础
        2.2.1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2.2.2 高中生思维的基本特点
        2.2.3 最近发展区理论
        2.2.4 程序教学理论
第三章 学案教学在高中物理习题课中的应用现状及分析
    3.1 基于习题课学案使用的学生问卷调查
        3.1.1 问卷设计与编制
        3.1.2 调查结果及分析
        3.1.3 本调查小结
    3.2 访谈实录
        3.2.1 对工作多年的物理教师的访谈
        3.2.2 对刚参加工作的物理教师的访谈
        3.2.3 本研究小结
第四章 高中物理习题课学案分析及编写策略
    4.1 形成性习题课学案——《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的力》学案分析
        4.1.1 结构分析
        4.1.2 内容分析
    4.2 高中物理习题课学案编写策略
        4.2.1 高中物理习题课学案编写原则
        4.2.2 高中物理习题课学案编写策略
    4.3 自主编写的高中物理习题课学案展示及分析
第五章 高中物理习题课学案教学指导思想及实施策略
    5.1 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指导思想
    5.2 实施策略
        5.2.1 课前预习,及时有效
        5.2.2 习题讲解,重在方法
        5.2.3 突破重难点,形式多样
        5.2.4 课后练习,及时检查
    5.3 本研究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致谢

(7)生本理念下的高一力学知识的课堂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论题提出背景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研究现状
第二章:理论分析及教学设想
    2.1 生本理念
    2.2 教学思考
    2.3 教学设想
第三章:课堂教学实践
    3.1 教学流程
    3.2 教学实践
第四章: 教学效果
第五章: 总结归纳和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本人读研期间的相关论文发表
致谢

(8)高中物理习题中模型构建的教学实验研究 ——以“力与运动”的模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实验研究法
        1.3.3 调查研究法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第2章 物理模型与物理习题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模型的概念界定
        2.1.2 模型的特征
        2.1.3 模型的分类
        2.1.4 解答物理习题的方法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问题解决理论
        2.2.2 认知心理学理论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3章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模型构建的策略及分析
    3.1 体会问题的本质特征构建物理模型
    3.2 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构建物理模型
    3.3 掌握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构建物理模型
第4章 实践研究
    4.1 研究总体设计
        4.1.1 设计思路
        4.1.2 研究对象
        4.1.3 实验方法
    4.2 教材中“力与运动”的物理模型文本梳理
    4.3 研究内容
        4.3.1 实验前测
        4.3.2 教学片段实录
        4.3.3 及时后测
        4.3.4 延时后测
        4.3.5 小结
第5章 研究总结
    5.1 教学启示
    5.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5.2.1 研究的不足
        5.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9)影响高中学生物理解题能力的归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动机
    1.3 课题研究的现状
    1.4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 高中学生关于物理学习方面的调查分析
    2.1 调查目的
    2.2 调查对象及样本的选取
    2.3 调查的方法与信息统计
    2.4 调查的内容与结果
    2.5 调查结果分析
3 影响高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归因分析
    3.1 智力因素
    3.2 非智力因素
4 物理解题的心理基础
    4.1 物理解题概述
    4.2 解题的实质及心理机制
    4.3 物理解题中的心理操作
5 培养提高物理解题能力的对策研究
    5.1 思维对策
    5.2 过程对策
    5.3 方法对策
    5.4 情感对策
6 总结与展望
    6.1 可取之处
    6.2 不足之处
附录:调查表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10)高中物理新旧教材例习题编制的比较研究 ——以2010与2019年人教版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高中物理教材研究现状
    2.2 高中物理教材中例习题研究现状
    2.3 高中物理教材及例习题研究现状的启示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的核心问题与内容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工具
        3.3.1 高中物理教材例习题编制特点的分析框架
        3.3.2 高中物理教材例习题编制特点的分析示例
    3.4 研究流程
4 高中物理新旧教材中例习题编制的比较研究
    4.1 高中物理新旧教材章节结构的比较
    4.2 高中物理新旧教材中例题编制的比较
        4.2.1 例题的分布情况比较
        4.2.2 例题的表层特征比较
        4.2.3 例题的难度特征比较
        4.2.4 例题的科学思维呈现特点比较
    4.3 高中物理新旧教材中习题编制的比较
        4.3.1 习题的表层特征比较
        4.3.2 习题的难度特征比较
        4.3.3 习题的科学思维呈现特点比较
    4.4 研究小结
5 结论与反思
    5.1 研究结论
    5.2 教材例习题的使用和修订建议
    5.3 研究的不足与改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浅议动能定理的隐含条件(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村学校高中生物理学习中抽象思维障碍的调查及对策研究[D]. 李书亚.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2]中学物理教师学科教学知识个案研究[D]. 陈哲轩. 苏州大学, 2016(01)
  • [3]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内容与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的适切性研究[D]. 许静. 西南大学, 2007(05)
  • [4]高中物理有效课堂的探索与研究[D]. 窦立勇. 山东师范大学, 2014(08)
  • [5]浅议动能定理的隐含条件[J]. 裴晓云. 中专物理教学, 1994(S1)
  • [6]学案教学在高中物理习题课中的应用研究[D]. 吴园园. 山东师范大学, 2015(09)
  • [7]生本理念下的高一力学知识的课堂教学研究[D]. 范小辉. 四川师范大学, 2016(02)
  • [8]高中物理习题中模型构建的教学实验研究 ——以“力与运动”的模型为例[D]. 李诺. 陕西师范大学, 2015(03)
  • [9]影响高中学生物理解题能力的归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 梁云芳. 西北师范大学, 2008(S2)
  • [10]高中物理新旧教材例习题编制的比较研究 ——以2010与2019年人教版教材为例[D]. 牛辰龙.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 2020(07)

标签:;  ;  ;  ;  ;  

动能定理的隐含条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