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 10 号的地面控制计算机

阿波罗 10 号的地面控制计算机

一、阿波罗10号的地面控制計算机(论文文献综述)

王华[1](2002)在《交会对接仿真系统》文中研究指明交会对接(RVD)是进行空间组装、空间救援、深空探测等的必要技术,也是我国载人航天第二步战略的关键技术,而建立交会对接仿真系统是深入研究交会对接技术的重要途径。交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飞行器在空间轨道上按预定位置和时间相会,对接是指两个飞行器在空间轨道上相会后在机械机构上连成一个整体。 本文对交会对接仿真所需的动力学模型、空间交会的最优控制和交会对接仿真系统的总体框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建立了交会对接仿真的原型系统。全文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对交会对接过程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和总结。按照交会对接的过程和特点将所需的动力学模型分为三部分来研究:二体动力学模型、航天器相对动力学模型和对接动力学模型。对相对动力学模型中的Hill方程进行了数值仿真,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分析仿真了偏心率对相对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2.利用遗产算法分析了混合指标下邻近圆轨道的双冲量最优交会。针对初始位置可变和初始位置不变两种情况分别构造了最优交会的燃料——时间混合优化指标,并设计了与之相应的遗产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考虑和不考虑第一次脉冲的位置的影响,优化指标值相差悬殊。 3.利用非线性规划方法研究了航天器的有限推力最优交会问题。这种方法利用了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直接优化技术,用分段多项式来表示整个轨道的状态和控制向量,将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非线性规划问题来研究。这种方法对初始数据具有鲁棒性强的特点,克服了传统的利用两点边值问题求解最优控制问题时,对初始数据要求严格的缺点。在应用这种方法时,利用状态转移矩阵来产生无推力段的约束,减少了数值方法的误差。最后,对二维情况下的交会进行了数值仿真,验证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4.在面向对象方法学的指导下,利用统一建模语言UML对交会对接地面仿真系统的总体框架进行了分析和设计。UML是面向对象建模领域的标准性语言,利用它来分析交会对接仿真系统,使结果根植于一个成熟的标准建模语言,从而可以大大拓宽系统的适用范围,并大大提高其灵活程度。所得到的仿真框架可以有效的保证软件的稳定性、可重用性和较好的可维护性,为建立我国自己的交会对接仿真系统提供了一个良好选择。 5.利用面向对象的仿真技术和原型思想建立了一个交会对接地面仿真系统的原型系统,此原型系统主要用于研究交会对接过程的动力学关键技术。在开发此原型系统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最终的交会对接仿真系统的需求,为最终系统的开发积累了经验。在建立的原型系统时,考虑了扩展性和升级性,可以方便的进行升级,扩展功能。最后用系统进行的仿真试验验证了此原型系统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学位论文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我国载人航天二期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登月飞行、深空探测和空间作战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谢雪康[2](2003)在《双向空间交会对接激光搜索跟踪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激光以其高方向性、高频率、高能量和高相干性等优点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激光在空间传输基本上不受大气的影响,用激光来实现追踪航天器(简称追踪器)和目标航天器(简称目标器)在中近距离之间的动态实时联系,有很大的优越性。美国、日本、西欧和俄罗斯等都已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实现空间交会对接有多种途径,采用激光搜索跟踪方法,可以完成航天器之间的激光导航和激光通信,包括语音通信和数据交换,同时,追踪器对目标器的主动激光雷达功能还可提供彼此之间的相对距离、速度等数据。因此,开展空间交会对接中激光搜索跟踪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章首先分析了国内外空间交会对接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同时对空间交会对接激光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重点分析,然后叙述了空间交会对接激光装置组成、功能及其原理。第二章对空间交会对接激光装置中的激光搜索跟踪关键技术,如激光通信导航一体化技术、优化的激光搜索跟踪技术、角误差获取技术、双模控制技术、激光搜索跟踪去耦技术和空间交会双向互动跟踪简化分析技术进行了分析。第三章我们主要分析了激光搜索跟踪系统中角误差信号获取灵敏度、角分辨率以及影响角误差信号获取的因素,研究了激光搜索跟踪中角误差获取系统的实现方法,设计了由天线和探测子系统、四象限角误差信号处理子系统以及CCD图像处理子系统三个部分组成的激光搜索跟踪系统,给出了原理框图和部分试验结果。第四章分析了随动系统,包括伺服控制、伺服驱动和天线平台的指标,对器件进行了选型,给出了随动系统各级数学模型,然后对搜索回路和跟踪回路进行了设计,通过仿真,得出了双模控制,即经典控制器和模糊控制器协调工作的控制方案。第五章建立了激光搜索跟踪的数学模型和仿真软件,介绍了仿真软件的功能、使用以及部分仿真结果。第六章总结了作者在激光搜索跟踪方面的研究工作和主要观点。

吕汉峰[3](2015)在《自动转移飞行器惯性/天文/地基伪卫星组合导航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论文以自动转移飞行器为应用背景,为实现高精度强自主的导航目的开展了基于惯性导航、天文导航和地基伪卫星导航的组合导航关键技术研究,针对各种导航方式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或改进措施并进行了仿真试验验证,结合自动转移飞行器的飞行特点设计了组合导航方案并开展了仿真试验分析,利用已有的试验平台开展了组合导航半实物仿真系统的研制并进行了组合导航半实物仿真试验。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如下:(1)研究了惯性导航中惯性器件测量噪声的分析方法和纯惯性导航的导航精度。针对利用Allan方差技术分析惯性器件测量噪声时如何客观准确估计各噪声强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矩阵变换、球体变换和超平面约束的最优化迭代算法,对光纤陀螺实测数据的分析表明该算法相对于其它方法具有更好的估计效果;依据推导的惯性导航扰动方程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纯惯性导航在自动转移飞行器典型轨道终点处的导航精度,结果表明在初始状态和惯性器件的精度都较高时导航终点处的位置和速度的精度分别可达6km和0.34m/s左右,对于中等精度的初始状态和惯性器件则导航终点处的位置和速度的精度分别在15km和1.2m/s左右。(2)研究了天文导航中星像点质心提取、星图识别、星敏定姿和折射星检测等一些基础性问题。针对振动环境下恒星在星敏感器中成像模糊的问题建立惯性测量信息辅助的质心提取模型并提出了辅助质心提取算法,仿真分析表明在振动环境下传统算法的质心提取精度严重下降而辅助算法的精度依然可以达到百分之一像素;对于星图盲捕提出了基于最短距离映射的识别算法,仿真分析了算法在小视场情况下的识别性能,结果表明当星像点质心误差在0.5像素以内、星等误差在0.3以内和丢星或假星不超过2颗时算法的识别成功率仍能达到98%;对于星图跟踪设计了跟踪策略并建立了基于姿态先验信息的跟踪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当姿态先验信息精度优于1°时即便星图中的星像点少于3颗星图跟踪的识别成功率也可达到80%以上;在考虑星敏系统误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星像点坐标残差平方和最小的姿态确定算法,仿真表明对于单像素角分辨率为42″的星敏当其系统误差在0.1像素以内时该算法的定姿精度可在2″以内;提出了一种基于χ2检验的折射星检测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出的766颗折射星中仅有2颗误检。(3)研究了地基伪卫星导航中伪距和伪距变率测量精度的估计方法、定位定速模型的改进方法和定位定速精度的评估方法。利用地基伪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形成较差定位构型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地基伪卫星导航系统的伪距和伪距变率的测量精度估计方法,仿真分析表明在外测定位和定速的精度分别优于40m和1.8m/s且杆臂长度不超过4m时该方法估计出伪距和伪距变率的测量精度的相对误差均在5%以内;提出了一种基于接收机钟差约束的地基伪卫星定位定速改进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在典型轨道终点处改进算法相对于典型算法的定位和定速的精度分别提高了15倍和13倍左右;提出了一种利用PDOP折算导航误差并统计导航精度的基于单次飞行试验的地基伪卫星导航精度评估方法,仿真表明该方法获得的导航精度与多次打靶统计的导航精度基本一致,可以用作导航精度的评估。(4)研究了基于惯性信息、天文信息和地基伪卫星信息的不同形式的组合导航的性能,分析了导航器件测量精度对组合导航性能的影响。在推导了相应组合导航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的基础上分别开展了基于加表虚拟观测的组合导航、惯性/天文组合导航、惯性/地基伪卫星组合导航和惯性/天文/地基伪卫星组合导航的仿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天文信息和地基伪卫星信息的加入组合导航精度不断提高,最终的定位定速定姿精度分别可达10.4m、0.001m/s和0.2″;正交试验表明在加表零偏稳定性优于80μg、陀螺零偏优于0.05deg/h、星敏测角精度优于10″、伪距精度优于10m和伪距变率精度优于0.1m/s的条件下组合导航系统在终点处的定位定速定姿精度分别可在40m、0.005m/s和2″以内。(5)开展了惯性/天文/地基伪卫星组合导航半实物仿真系统的研究。设计了组合导航半实物仿真系统的总体方案并完成了其中的天文导航半实物仿真系统的搭建。基于已完成的部分组合导航半实物仿真试验系统开展了惯性/天文/地基伪卫星组合导航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在典型轨道终点处组合导航系统的定位定速定姿均方差分别可达11.1m、0.001m/s和1.7″。

姚本祥[4](2001)在《炮兵射击指挥训练模拟仿真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高科技群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不但极大的推动了对作战问题的研究,也促进了武器装备的发展,同时也在军事训练(军事院校教学和部队训练)领域被广泛应用。炮兵射击指挥训练模拟仿真研究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实战环境来进行军事训练。该项研究将为部队提供炮兵分队指挥训练的环境和手段,对提高部队实战能力意义十分重大。 本文从炮兵射击指挥训练模拟仿真概念及系统模拟功能要求入手,通过定性定量分析,着重建立了炮兵射击指挥训练模拟系统仿真中各种模型,其中包括射击指挥模型、战场效果模型、系统控制模型、训练评估模型、战场视景显示模型及数据交互协议等。论文最后提出了模拟仿真实现的形式,为炮兵射击指挥训练模拟仿真系统的建立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顾征,任德鹏[5](2010)在《国外星体表面巡视探测器地面试验方法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对国外星体表面巡视探测器的典型地面试验进行了系统阐述和分析,总结了星体表面巡视探测器地面试验的特点和规律,可以为我国星体表面巡视探测器地面试验的开展提供借鉴。

杨静懿[6](2014)在《风力发电机的整机故障诊断》文中研究表明风力发电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接近商业化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之一。在当今强调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不消耗化石燃料、无环境污染的风力发电被认为是最清洁的能源利用形式。随着风能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风电机组的投入运行,且由于大部分机组安装在偏远地区,负荷不稳定等因素,我国不少风电机组都出现了运行故障,直接影响了风力发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因此,风电机组的状态检测和故障诊断显得尤为重要,是保证机组长期稳定运行和安全发电的关键。本文简要介绍了风电机组故障诊断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在分析风电机组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子系统主要功能的基础上,总结了风电机组各子系统的常见故障以及目前应用于实际的主要诊断方法,并指出了故障诊断所需的检测参数。分析比较了常用的故障诊断的方法,给出了利用将模糊逻辑与SDG模型相结合的改进SDG模型构建风机整机故障诊断模型的方法。针对当前风机故障诊断系统仍处于风场级别,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利用相关性分析的原理,针对风电场中常见的矩形和一字形风机排列方式,基于实际的风场风机的输出有功功率及风速数据,得出相邻风电机组的互相关性以及风机自相关性的一般统计规律,为后续风机故障的具体分析提供了前提。针对风机的故障诊断,提出了层次故障诊断的设计思想,首先通过风场级的相关性分析及风机状态监测量将风机的状态区分为正常、非正常以及故障状态,其次在主要对故障状态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实例分析了基于模糊SDG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的具体流程,验证了故障诊断思想设计的可行性及模型的正确性,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董文婷[7](2016)在《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风电机组健康状态的智能评估及诊断》文中提出人类所生活的环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日趋恶劣,风力发电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之一,能很好的缓解使用化石能源所带来的污染,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因此得到快速发展。由于风场建设地区偏远,运行维护困难,使得风电机组运行可靠性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风电场仍然采用事后检修、周期性维护的传统检修方式,其运行维护成本高。如果能通过监测数据判断当下风电机组处在怎样的运行状态,我们就能够根据运行状态对机组的健康衰退趋势进行预判,发现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故障点,合理的安排检修和维护,对于提高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可靠性,保证机组上网发电率,降低故障事后维修的费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首先总结了风电机组常见的故障及其分类、目前风电机组故障诊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目前主要的诊断方法进行分析对比。随后,提出了利用机组出力相关性信息判断风电机组运行健康状态的方法,能在不增加传感器和测点的情况下,提高判别机组非健康状态或故障状态的准确性;给出了将风电机组出力相关性分析与模糊故障Petri网相结合的风电机组运行性能和诊断故障方法。其次,运用风电机组出力特性的大数据分析得出风电机组健康状态评价参照标准,建立评估系统。采用模糊层次综合评判方法对机组进行运行健康状态评估,为合理安排维护计划提供依据,以减少风电机组严重故障的发生频率,提高运行可靠性。最后经实际风电场运行数据仿真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

李开贵[8](2018)在《针对聚丙烯挤压造粒机的齿轮箱状态监测与分析系统研究》文中提出聚丙烯作为重要的聚合物原料在塑料行业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为便于成品料的输送和后续加工,挤压造粒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作为聚丙烯行业中关键设备之一的挤压造粒机,它主要是通过将聚合物粉料进行熔融混炼,通过水下造粒机将树脂进行造粒,将聚合物粉料和按产品牌号配置的添加剂制成粒料,来改善母料的各项性能指标,以满足下游用户对产品的特殊要求。然而,目前国内企业所使用的聚丙烯挤压造粒机大多为国外生产,使用单位无法掌握其设计中的关键技术,且受限于维修技术人员的检修能力和水平,国内大多数聚丙烯挤压造粒机使用单位很难对其中的核心单元--挤压机齿轮箱,进行专项检查和修复等工作。尤其对齿轮箱内部的工作状态不能够及时掌握,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因此开发一套齿轮箱实时振动监测系统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意义。根据聚丙烯挤压造粒机齿轮箱的结构特点,在齿轮箱24个固定测振点加装振动传感器。由数据采集卡持续采集信号,以计算机、数据采集卡和传感器为硬件平台,Labview软件为软件平台来实现数据的实时显示和存储功能的基本功能,通过时域指标中的均值、峭度和频域方法中的频谱细化、包络分析、倒频谱分析等手段提取故障特征。针对每一个轴承所在部位的特点,调整带通等窗参数,减少信号判别的干扰,以降低设备可能发生的故障类型误判的可能性,确保数据分析功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对在用的INA T2AR 255*570*316 GKSL/QW22、T8 AR 85*290*745-GKSL/QW22、INA SL183032 C3等20余种轴承进行实地测绘,计算其相应的故障频谱,标注在相应的频谱上,大大缩短后期对故障类型的判断。同时根据齿轮箱测点过多,频谱复杂、辨认困难的特点,针对性的加入波形比对的功能,可随时进行采集各个通道的数据进行对比,用以发现问题,适用于不同层次的操作人员进行使用,发现异常可以进行进一步故障检查和判断。

王宪荣[9](2004)在《船舶横向运动状态估计及控制研究》文中认为船舶利用航向舵减摇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减摇技术。它的造价低,体积适宜,占空间小,使用维修方便,不仅可以在大中型的民船上应用,又便于对没有配备减摇控制装置的现役舰船进行加装改造受到船舶工业界关注。因此它有着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应用卡尔曼滤波和随机多变量最优控制理论对已知的船舶模型首先进行状态估计,然后再应用随机最优控制来操纵航向舵以达到减摇的目的。由于随机海浪对船舶的扰动力和扰动力矩是平稳随机过程,它是一种有色噪声,而经典卡尔曼滤波要求系统的干扰是白噪声。因此,一方面可以将有色噪声的干扰力和干扰力矩作为白噪声直接应用卡尔曼滤波对船舶进行状态估计,然后,再利用随机最优控制理论控制航向舵,称该方法为次优随机控制。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海浪干扰成形滤波器,对海浪干扰进行有理建模,然后引入白噪声作为新系统的输入,进行系统扩展,再应用卡尔曼滤波进行状态估计,最后应用随机最优控制理论控制航向舵进行减摇,称该方法为最优随机控制。本文还采用了参数自整定模糊PID控制策略来实现船舶的航向舵减横摇控制,也得到了比较好的控制效果。 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大量的仿真结果表明,船舶利用航向舵减横摇是可行的,本文所采用的随机控制和模糊PID控制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尹伟[10](2007)在《传感器信号模拟电路设计研究》文中指出数字式半物理仿真系统作为航空发动机数控系统的研制试验平台能够有效地缩短了发动机数控系统的研制周期,并大大降低了研制费用节省人力物力。它的组建具有重要的科研和实用价值,而传感器信号模拟装置是半物理仿真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讨论了发动机数控系统半物理仿真试验的总体方案,开发了用于该试验的信号模拟装置,以实现控制器和发动机模型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以及对信号的模拟和测量,并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了验证。 本文从半物理仿真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入手,在分析了发动机数控系统半物理仿真试验整体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串口通信的信号模拟装置的设计方案。根据此方案设计开发了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并扩展各种外围接口电路的信号模拟电路。最后,运用Protel DXP软件对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在静态控制模式下对信号模拟装置的性能进行了初步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信号模拟装置的性能达到了预定的设计要求。

二、阿波罗10号的地面控制計算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阿波罗10号的地面控制計算机(论文提纲范文)

(1)交会对接仿真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空间交会对接基本概念
    1.2 系统仿真概述
    1.3 交会对接及其仿真技术发展现状
        1.3.1 美国的交会对接及其仿真技术
        1.3.2 俄罗斯(前苏联)的交会对接及其仿真技术
        1.3.3 欧空局的交会对接及其仿真技术
        1.3.4 日本的交会对接及其仿真技术
    1.4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发展趋势
    1.5 对发展我国交会对接仿真系统的思考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交会对接动力学模型
    2.1 引言
    2.2 交会对接飞行阶段和飞行程序
    2.3 动力学研究所需坐标系
    2.4 空间交会动力学模型
        2.4.1 二体动力学模型
        2.4.2 航天器相对动力学模型
    2.5 对接机构及对接动力学模型
        2.5.1 对接机构
        2.5.2 周边式对接机构动力学模型
    2.6 动力学模型仿真
        2.6.1 航天器绕飞特性仿真
        2.6.2 偏心率对相对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2.7 小结
第三章 空间交会的最优控制
    3.1 引言
    3.2 空间交会的制导和控制
        3.2.1 C-W交会
        3.2.2 平行交会
        3.2.3 走廊式交会
    3.3 最优双脉冲C-W交会的遗传算法求解
        3.3.1 遗传算法简介
        3.3.2 初始端点固定时的最优C-W交会
        3.3.3 初始端点可变时的最优C-W交会
    3.4 有限推力最优交会的非线性规划求解
    3.5 小结
第四章 交会对接仿真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4.1 引言
    4.2 面向对象仿真概述
        4.2.1 面向对象仿真的基本概念
        4.2.2 面向对象仿真的特点
        4.2.3 统一建模语言UML
    4.3 需求分析
        4.3.1 需求陈述
        4.3.2 需求的UML描述
    4.4 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
        4.4.1 静态结构
        4.4.2 动态行为
        4.4.3 实现构造
    4.5 小结
第五章 交会对接仿真系统的初步实现
    5.1 引言
    5.2 原型技术概述
    5.3 原型系统的UML建模
    5.4 原型系统的UML建模
    5.5 原型系统的仿真
    5.6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发表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2)双向空间交会对接激光搜索跟踪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 论
    1.1 概述
    1.2 国内外空间交会对接发展动态
    1.3 激光技术在国内外空间交会对接中的应用
    1.4 空间交会对接激光装置概述
    1.5 论文基本结构及内容安排
第二章 激光搜索跟踪分析
    2.1 概述
    2.2 激光雷达通信导航一体化技术
    2.3 优化的激光搜索跟踪技术
    2.4 激光搜索跟踪角误差获取技术
    2.5 双模控制技术
    2.6 空间交会对接激光搜索跟踪去耦技术
    2.7 空间交会对接双向互动跟踪简化分析技术
    2.8 小结
第三章 激光搜索跟踪角误差信号获取分系统设计
    3.1 概述
    3.2 角误差信号获取灵敏度分析
    3.3 角误差信号获取角分辨率分析
    3.4 影响角误差信号获取的因素
    3.5 天线和探测子系统
    3.6 四象限角误差信号处理子系统
    3.7 CCD图像处理子系统
    3.8 小结
第四章 激光搜索跟踪伺服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及仿真
    4.1 概述
    4.2 伺服控制组成
    4.3 伺服控制基本要求
    4.4 伺服控制主要模块分析
    4.5 搜索回路设计
    4.6 跟踪回路设计
    4.7 模糊控制回路设计
    4.8 双模控制
    4.9 小结
第五章 激光搜索跟踪系统仿真与分析
    5.1 仿真概述
    5.2 仿真构想
    5.3 数学模型
    5.4 仿真流程
    5.5 仿真软件
    5.6 小结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 录

(3)自动转移飞行器惯性/天文/地基伪卫星组合导航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综述
        1.2.1 自动转移飞行器
        1.2.2 惯性导航技术
        1.2.3 天文导航技术
        1.2.4 地基伪卫星导航技术
        1.2.5 组合导航技术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第二章 惯性导航关键技术研究
    2.1 基于Allan方差的惯性器件噪声分析方法
        2.1.1 惯性器件中的五种典型随机噪声
        2.1.2 Allan方差的计算及相关问题
        2.1.3 基于非负约束的随机噪声强度估算方法
        2.1.4 仿真数据与实测数据的分析
    2.2 典型轨道条件下纯惯性导航精度仿真分析
        2.2.1 自动转移飞行器的典型轨道
        2.2.2 捷联惯性导航的基本方程及其扰动方程
        2.2.3 三种导航精度的一致性分析
        2.2.4 初值和器件的精度对导航精度的影响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天文导航关键技术研究
    3.1 惯性信息辅助的星像点提取方法
        3.1.1 惯性信息辅助的星像点质心提取模型
        3.1.2 仿真试验验证与分析
    3.2 基于最短距离映射的盲捕星图识别方法
        3.2.1 最短距离映射
        3.2.2 视星图与库星图的转换关系
        3.2.3 星图库的构造
        3.2.4 视星图与库星图的对准
        3.2.5 视星图与库星图的匹配
        3.2.6 仿真试验分析
    3.3 基于先验信息的星图跟踪方法
        3.3.1 基于先验信息的星图跟踪模型
        3.3.2 星图跟踪算法的仿真验证
    3.4 基于最小二乘的星敏定姿方法
        3.4.1 基于星像点位置残差平方和最小的定姿模型
        3.4.2 定姿算法仿真验证与分析
    3.5 基于概率统计理论的折射星检测方法
        3.5.1 折射星检测统计量与误检率
        3.5.2 折射星检测仿真试验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基伪卫星导航关键技术研究
    4.1 地基伪卫星伪距和伪距变率测量精度的估计方法
        4.1.1 地基伪卫星导航系统的站址分布
        4.1.2 伪距和伪距变率的测量精度估计模型
        4.1.3 仿真试验验证与分析
    4.2 两种伪距定位模型最小二乘解的等价性分析
        4.2.1 伪距单点定位模型
        4.2.2 等价性推证及运算效率分析
        4.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 基于接收机钟差约束的定位定速改进方法
        4.3.1 定位定速改进模型
        4.3.2 仿真试验验证与分析
    4.4 地基伪卫星导航系统定位定速精度分析方法
        4.4.1 定位定速精度折算模型
        4.4.2 仿真试验验证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组合导航性能仿真试验分析
    5.1 基于加表虚拟观测的组合导航方法
    5.2 惯性/天文组合导航方法
        5.2.1 基于姿态观测的惯性/天文松组合导航方法
        5.2.2 基于像点坐标的惯性/天文紧组合导航方法
        5.2.3 基于星敏全信息的惯性/天文组合导航方法
    5.3 惯性/地基伪卫星组合导航方法
        5.3.1 基于定位定速信息的惯性/地基伪卫星松组合导航方法
        5.3.2 基于伪距和伪距变率的惯性/地基伪卫星紧组合导航方法
    5.4 惯性/天文/地基伪卫星组合导航方案设计与分析
        5.4.1 惯性/天文/地基伪卫星组合导航方案设计
        5.4.2 典型轨道条件下导航器件精度需求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组合导航半实物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
    6.1 惯性/天文/地基伪卫星组合导航半实物仿真系统总体设计
        6.1.1 半实物仿真系统的组成
        6.1.2 半实物仿真系统的工作原理
    6.2 半实物仿真系统各模块建模
        6.2.1 惯性测量模块
        6.2.2 星图仿真模块
        6.2.3 地基伪卫星模块
    6.3 基于半实物仿真系统的组合导航试验
        6.3.1 半实物仿真系统组合导航试验条件
        6.3.2 半实物仿真系统组合导航试验结果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成果与创新
        7.1.1 论文的主要成果
        7.1.2 论文的主要创新
    7.2 论文研究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4)炮兵射击指挥训练模拟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立项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计算机模拟的发展
        1.2.2 炮兵射击指挥训练模拟的发展
第2章 模拟仿真训练系统概述
    2.1 概念
        2.1.1 模拟仿真
        2.1.2 炮兵射击指挥训练模拟仿真
    2.2 系统结构与组成
        2.2.1 系统组成
        2.2.2 系统结构
    2.3 系统功能
        2.3.1 系统控制功能
        2.3.2 系统模型功能
        2.3.3 训练评估功能
第3章 系统模型设计
    3.1 射击指挥模型
        3.1.1 射击指挥模型主要内容
        3.1.2 决定诸元模型
        3.1.3 射击效率评定
        3.1.4 火力分配模型
    3.2 战场效果模型
        3.2.1 声效模型
        3.2.2 目标设置
    3.3 系统控制模型
        3.3.1 系统自检与维护
        3.3.2 战场环境设置
    3.4 训练评估模型
        3.4.1 战场信息采集与处理
        3.4.2 训练评估方法
    3.5 数据交互协议
        3.5.1 军网交互协议
        3.5.2 局域网交互协议
        3.5.3 串行口通信协议
    3.6 战场视景显示模型
        3.6.1 建立坐标系
        3.6.2 地形数据库模型
        3.6.3 三维数字地形模型
        3.6.4 纹理和地地物模型
        3.6.5 天空模型
        3.6.6 场景滚动模型
    3.7 激光观测仪观测模型
        3.7.1 模拟激光观测仪技术要求
        3.7.2 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法
    3.8 阵地训练系统模型
        3.8.1 系统实现的要求
        3.8.2 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
第4章 模拟仿真实现形式
    4.1 系统硬件及配置
    4.2 训练方式
    4.3 使用说明
结束语
致谢
附录一 主控制系统操作使用说明书
附录二 部分设计流程图
参考文献

(5)国外星体表面巡视探测器地面试验方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巡视器地面试验
    2.1 苏联“月球车”地面试验
    2.2 美国“月面巡视车”地面试验
    2.3 美俄火星飞行器地面试验[1-4]
    2.4 美国岩石七号地面试验[5-8]
    2.5 美国“野外集成设计和作业”地面试验[9-12]
        2.5.1 1999年MarsYard试验
        2.5.2 2001年Soda山脉试验
    2.6 美国“MER地面系统测试平台”地面试验[13]
    2.7 日本微型-5地面试验[18-19]
3 启示和建议

(6)风力发电机的整机故障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风电机组故障诊断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发展及现状
        1.2.2 国内研究发展及现状
        1.2.3 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风力发电机的基本原理构造及故障分析
    2.1 风力发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2.1.1 风轮
        2.1.2 变桨系统
        2.1.3 传动系统
        2.1.4 偏航系统
        2.1.5 制动系统
        2.1.6 发电机
        2.1.7 控制系统
        2.1.8 液压系统
        2.1.9 安全系统
    2.2 本章小结
3 风电机组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3.1 国内外风电机组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现状
        3.1.1 专家系统
        3.1.2 人工神经网络
        3.1.3 故障树
        3.1.4 模糊理论
        3.1.5 SDG模型
    3.2 算法比较及选择
        3.2.1 算法的比较
        3.2.2 算法的选择
    3.3 本章小结
4 基于模糊SDG模型的风力发电机整机故障诊断
    4.1 风力发电机组SDG模型
        4.1.1 风力发电机组模糊SDG建模分析
    4.2 基于模糊SDG模型的风力发电机组故障诊断方法
        4.2.1 故障诊断步骤
        4.2.2 故障源候选节点的筛选
        4.2.3 故障源候选节点排序
    4.3 本章小结
5 基于数据统计相关性分析的系统风机故障诊断
    5.1 相关性分析
        5.1.1 相关性原理
        5.1.2 互相关性
        5.1.3 自相关性
        5.1.4 统计学常用评价指标
    5.2 基于实际风场数据的相关性分析
        5.2.1 相邻机组互相关性分析
        5.2.2 自相关性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基于风场相关性分析的风机故障诊断
    6.1 故障诊断系统设计
    6.2 案例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和发表的论文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7)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风电机组健康状态的智能评估及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风电机组故障诊断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风电机组子系统常见故障分类及常用故障诊断方法
    引言
    2.1 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及各系统故障分析
    2.2 风电机组智能故障诊断技术分类比较
    2.3 风电机组故障诊断算法选择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风场中风电机组出力相关性统计分析
    引言
    3.1 相关性原理
    3.2 风电机组出力互相关性统计分析
    3.3 风电机组出力自相关与风速自相关性统计分析
    3.4 相关性系数判别风电机组运行状态标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模糊故障Petri网在风电机组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引言
    4.1 模糊故障Petri网定义
    4.2 模糊故障Petri网产生规则
    4.3 模糊故障Petri网推理方法
    4.4 风电机组故障诊断的模糊故障Petri网模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风电机组健康运行状态评价
    引言
    5.1 设备健康状态管理系统框架及设备健康状态退化特性
    5.2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风电机组健康运行状态评判
    5.3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风电机组健康运行状态评判指标
    5.4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风电机组健康运行状态决策算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风电机组的故障及健康运行状态判别算例
    6.1 风电机组运行数据及算例条件
    6.2 算例一:风电机组故障诊断
    6.3 算例二:风电机组健康状态评判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和发表的论文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获受理的发明专利
致谢

(8)针对聚丙烯挤压造粒机的齿轮箱状态监测与分析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齿轮箱振动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典型轴承和齿轮故障形式及特征
    2.1 典型齿轮故障形式及特征
        2.1.1 典型齿轮故障形式
        2.1.2 齿轮振动特征参数
        2.1.3 典型齿轮故障信号特征
    2.2 典型轴承故障形式及特征
        2.2.1 典型轴承故障形式
        2.2.2 滚动轴承振动的基本参数
        2.2.3 典型的轴承故障振动信号特点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滚动轴承与齿轮的振动信号分析和故障诊断方法
    3.1 时域统计分析方法
    3.2 频域分析方法
        3.2.1 傅里叶变换
        3.2.2 功率谱分析
        3.2.3 细化谱分析法
        3.2.4 包络解析分析法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齿轮箱振动监测系统搭建
    4.1 软件系统研究
        4.1.1 虚拟仪器及Labview
        4.1.2 Labview编程设计模式的选择
        4.1.3 Labview文件存储技术的研究
        4.1.4 数据库存储技术
        4.1.5 网络通信协议选择
    4.2 硬件系统研究
        4.2.1 数据采集卡
        4.2.2 振动传感器的选择
    4.3 Labview软件总体设计方案
        4.3.1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4.3.2 数据分析模块
        4.3.3 历史记录功能
        4.3.4 报警查询功能
        4.3.5 波形比对功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检测系统应用分析
    5.1 试验对比及论证
        5.1.1 同类设备比对
        5.1.2 电机轴承故障试验
        5.1.3 齿轮故障实验
    5.2 实际应用
    5.3 齿轮箱相关故障频谱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期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的学术成果
致谢

(9)船舶横向运动状态估计及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设计来源、背景及意义
    1.2 船舶舵减横摇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展望
        1.2.1 国内在舵减摇方面的工作
        1.2.2 国外在舵减摇方面的工作
        1.2.3 近几年的舵减摇的发展及对未来的展望
    1.3 本文所作主要工作
第2章 船舶横向运动模型的建立
    2.1 切片理论
        2.1.1 发展史
        2.1.2 基本理论
    2.2 船舶横向运动方程
        2.2.1 横向运动方程的描述
        2.2.2 基于海浪谱加权的船舶横向运动模型
    2.3 船舶横向运动智能模型的建立
        2.3.1 最小二乘法
        2.3.2 任意海情任意航向任意航速船舶横向智能模型的建立
    2.4 船舶模型稳定性及能观能控性的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海浪有理谱建模及其仿真
    3.1 随机海浪
    3.2 随机海浪的统计特性和谱分析
        3.2.1 海浪波面升高的概率分布
        3.2.2 波幅的概率分布
        3.2.3 海浪的谱密度
        3.2.4 海浪谱密度的表达式
    3.3 长峰波海浪仿真
        3.3.1 等能量离散化方法
        3.3.2 长峰波海浪的仿真
        3.3.3 长峰波随机海浪仿真结果的检验
    3.4 海浪成形滤波器及对海浪的仿真
        3.4.1 白噪声的相关函数与谱密度
        3.4.2 有色噪声的成形滤波器
        3.4.3 随机海浪的成形滤波器
    3.5 海浪对船舶干扰力和干扰力矩的仿真和频谱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船舶横向舵减摇最优随机控制
    4.1 横向运动模型的离散化及分析
        4.1.1 线性连续系统的时间离散化
        4.1.2 系统的离散化及其分析
    4.2 卡尔曼滤波
        4.2.1 卡尔曼滤波的算法
        4.2.2 状态滤波估计公式的直观意义
        4.2.3 关于滤波增益K(k)的讨论
    4.3 随机最优控制
    4.4 分离性原理
    4.5 次优随机控制和最优随机控制系统仿真
        4.5.1 次优随机控制
        4.5.2 最优随机控制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模糊PID控制
    5.1 模糊控制的基本思想
    5.2 模糊数学基础
        5.2.1 模糊集合的定义及其表示
        5.2.2 隶属函数
        5.2.3 常用的隶属函致
        5.2.4 模糊关系
        5.2.5 模糊关系矩阵运算
        5.2.6 模糊推理
        5.2.7 模糊语言变量
    5.3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
        5.3.1 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
        5.3.2 模糊控制器
        5.3.3 模糊条件语句与模糊控制规则
        5.3.4 模糊控制算法的实现
    5.4 参数自整定模糊PID控制器
        5.4.1 参数自整定的基本思想
        5.4.2 建立模糊控制规则
        5.4.3 模糊变量的赋值表的设计
        5.4.4 参数自整定修改表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致谢

(10)传感器信号模拟电路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航空发动机数字控制系统发展
    1.2 半物理仿真在航空发动机数控系统研制中的应用
    1.3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及意义
    1.4 信号模拟装置在发动机数控系统半物理仿真中的应用
    1.5 国内外研究状况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数字式半物理实验研究系统
    2.1 系统组成
    2.2 工作原理
    2.3 电子控制器的接口信号
    2.4 传感器信号模拟方案
第三章 发动机用常规传感器
    3.1 传感器的定义、组成及分类
        3.1.1 传感器的定义和组成
        3.1.2 传感器的分类
    3.2 发动机试验对传感器的要求
    3.3 发动机试验用传感器的选择
    3.4 本试验中所用传感器
    3.5 信号模拟电路的设计方案
第四章 传感器信号模拟电路设计
    4.1 电位计式传感器信号模拟电路
        4.1.1 电位计式传感器的原理
        4.1.2 模拟电路设计
    4.2 压力传感器信号模拟电路
        4.2.1 压阻效应
        4.2.2 压阻式传感器
        4.2.3 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组成
        4.2.4 压力传感器模拟电路设计
    4.3 温度传感器信号模拟电路
        4.3.1 铂电阻简介
        4.3.2 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4.3.3 温度传感器模拟电路设计
    4.4 LVDT信号模拟电路
        4.4.1 LVDT简介
        4.4.2 LVDT信号的模拟方案
        4.4.3 信号模拟电路的实现
    4.5 0~10V信号模拟电路
    4.6 电源的设计
    4.7 接口与数据处理
        4.7.1 D/A转换
        4.7.2 数据采集、发送程序
        4.7.3 串行通信程序
第五章 PROTEL设计与仿真
    5.1 PROTEL DXP简介
        5.1.1 原理图的总体设计过程
        5.1.2 PCB板的设计
        5.1.3 电路的仿真
    5.2 硬件电路PCB设计
        5.2.1 元件布局
        5.2.2 抗干扰措施
第六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阿波罗10号的地面控制計算机(论文参考文献)

  • [1]交会对接仿真系统[D]. 王华.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2(01)
  • [2]双向空间交会对接激光搜索跟踪技术研究[D]. 谢雪康. 电子科技大学, 2003(01)
  • [3]自动转移飞行器惯性/天文/地基伪卫星组合导航关键技术研究[D]. 吕汉峰.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5(11)
  • [4]炮兵射击指挥训练模拟仿真研究[D]. 姚本祥. 南京理工大学, 2001(01)
  • [5]国外星体表面巡视探测器地面试验方法分析[J]. 顾征,任德鹏. 航天器工程, 2010(05)
  • [6]风力发电机的整机故障诊断[D]. 杨静懿. 东华大学, 2014(09)
  • [7]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风电机组健康状态的智能评估及诊断[D]. 董文婷. 东华大学, 2016(02)
  • [8]针对聚丙烯挤压造粒机的齿轮箱状态监测与分析系统研究[D]. 李开贵.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9)
  • [9]船舶横向运动状态估计及控制研究[D]. 王宪荣.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4(01)
  • [10]传感器信号模拟电路设计研究[D]. 尹伟. 西北工业大学, 2007(06)

标签:;  ;  

阿波罗 10 号的地面控制计算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